乙醛的化学性质 教案

乙醛的化学性质 教案
乙醛的化学性质 教案

乙醛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叫XXX ,我申请的学科是高中化学,我抽到的说课题目是《XXXXXX 》。 下面是我的说课内容。

《乙醛》本节内容是人教版普通高中化学(必修加选修)课本第二册第六章第五节(乙醛、醛类)的内容,教材在简单介绍了乙醛的分子结构和物理性质之后,从结构引出乙醛的两个重要化学反应:乙醛的加成反应和乙醛的氧化反应,把乙醛与乙醇联系起来,并结合乙醛的加氢还原,从有机化学的反应特点出发,定义还原反应;通过乙醛的氧化反应,又把乙醛和乙酸联系起来,同时结合乙醛的氧化,给出有机化学中的氧化反应定义。让学生明确有机与无机中关于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区别。

醛是有机化合物中一类重要的衍生物,由于醛基很活泼,醛可以发生多种化学反应,在有机合成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各种含氧衍生物相互转化的中心环节(醇 醛 羧酸),也是后面学习糖类知识的基础。学好乙醛的性质,明确乙醛和乙醇、乙酸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能更好地掌握醛类及其与醇类、羧酸的关系,建立有机知识网络。因此本节课在这一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①了解乙醛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掌握乙醛与氢气的加成反应和乙醛的氧化反应。 ②通过物质的结构、性质、用途三者之间的关系,提高形成规律性认识的能力。

四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乙醛的分子结构,乙醛的加成反应和乙醛的氧化反应。

教学难点:银镜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有机化学中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概念与无机化学中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区别。

五、教学程序

一、乙醛的物理性质和分子结构

1、乙醛的物理性质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易溶于水,与乙醇、乙醚、氯仿等互溶。

2、乙醛的分子结构 分子式:C 2H 4O

结构式: 结构简式:CH 3CHO

官能团:-CHO 在-CHO 中,H 和O 的位置不能够颠倒,乙醛不能写成CH 3COH 。

[过渡]

从结构上分析可知,乙醛分子结构中含有—CHO ,它对乙醛的化学性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探究] 试推测乙醛应有哪些化学性质?

[分析] —CHO 的结构。

H H —C —H H O

分组讨论、探索,如何通过结构分析其性质,强调结构决定性质的化学思想,掌握研究物质的方法。

【思考】1、烯烃和醛在结构上的共同点是什么?(都含有不饱和双键)

2、乙烯和氢气的加成反应是怎样发生的?乙醛与氢气能否加成?

二、乙醛的化学性质

1、与H2加成(还原反应) CH3CHO+H2 CH3CH2OH

【讲述】让我们比较乙烯中的C=C双键和乙醛中的C=O双键。乙烯中的

C=C双键有不饱和性,其中的一个键易断裂,使乙烯能跟氢气和氯化氢等起

加成反应。乙醛中C=O双键也有不饱和性,所以乙醛也能起加成反应。乙烯

能跟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烷。乙醛跟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

评注:从碳碳双键的加成反应延伸到碳氧双键的加成反应,有助于培养

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讲述】烯烃和醛都有不饱和双键,能发生加成反应,这是两者的共性。

但是,C=O双键和C=C双键结构不同,产生的加成反应也不一样。因此,能

跟烯烃起加成反应的试剂(如溴),一般不跟醛发生加成反应。

我们知道,氧化还原反应是从得氧(即氧化)、失氧(即还原)开始认

识的。在有机化学反应中,通常还可以从加氢或去氢来分析,即去氢就是氧

化反应,加氢就是还原反应。所以,乙醛跟氢气的反应也是氧化还原反应,

乙醛加氢发生还原反应,

在有机化学反应中,通常把有机物分子中加入氢原子或失去氧原子的反

应叫做还原反应

把加入氧原子或失去氢原子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

那么乙醛能不能发生氧化反应呢?我们来看一下:

2、氧化反应

a、催化氧化:乙醛也能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被O

2

氧化成乙酸,写出该反应化学方

程式。2CH

3CHO+O

2

2CH

3

COOH

工业上,可以利用这个反应制取乙酸。

另外,乙醛不仅能被O

2

氧化,还能被弱氧化剂氧化。

b 、与银氨溶液

银氨溶液配制:

①在洁净的试管里加入 1 mL 2%的AgNO3溶液,一边振荡试管,一边逐

渐滴入2%的稀氨水,直到最初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这时得到的溶液通常叫做银氨溶液。

AgNO3+NH3·H2O=AgOH ↓+ NH4NO3

AgOH+2 NH3·H2O=[Ag(NH3)2] OH+2H2O

②再滴入三滴乙醛,振荡后把试管放在热水中温热观察其现象:光亮的Ag

注意:

1.试管内壁应洁净

2.必须用水浴加热,不能用酒精灯加热。

3.加热时不能振荡试管和摇动试管。

4.须用新制的银氨溶液,氨水不能过量(只能加到棕色沉淀刚好消失)

CH3CHO+2Ag(NH3)2OH CH3COONH4+2Ag↓+3NH3+H2O

1mol—CHO生成2mol的Ag

应用:工业上利用此原理制镜和保温瓶胆

另一种弱氧化剂Cu(OH)2也能使乙醛氧化

c、与新制氢氧化铜

CH

3CHO+2Cu(OH)

2

+NaOH CH

3

COONa+Cu

2

O↓(砖红色)+3H

2

O

①在试管里加入10%的NaOH溶液2mL

②滴入2%的CuSO4溶液 4~6滴,振荡(氢氧化钠要过量)

③加入乙醛溶液0.5mL,加热至沸腾,观察现象:砖红色沉淀Cu

2

O↓产生

注意:

1、在 NaOH过量的碱性条件下

2、加热至沸腾

3、氢氧化铜必须新制

上面个这两个反应都可以用来检验醛基的存在。

课堂思考

乙醛能被Ag(NH3)2OH溶液氧化,乙醛能否被酸性KMnO4溶液、溴水氧化?会出现什么现象?乙烯与乙醛都能使溴水褪色,原理是否相同?

小结

醛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烃的含氧衍生物衍变关系:醇→ 醛→羧酸

实验

《有机化学》实验课教案 (第二学期) 实验1 醇和酚的性质 一、实验目的 1.进一步认识醇类的一般性质。 2.比较醇和酚化学性质上的差别。 3.认识羟基和烃基的互相影响。 二、实验仪器与药品 甲醇、乙醇、丁醇、辛醇、钠、酚酞、仲丁醇、叔丁醇、无水ZnCl 2 、浓盐 酸、1% KMnO 4、异丙醇、NaOH、CuSO 4 、乙二醇、甘油、苯酚、pH试纸、饱 和溴水、1%KI、苯、H 2SO 4 、浓HNO 3 、5%Na 2 CO 3 、0.5%KMnO 4 、FeCl 3 、恒温水 浴锅 三、实验步骤 1.醇的性质 (1)比较醇的同系物在水中的溶解度 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甲醇、乙醇、丁醇、辛醇各10滴,振荡观察溶解情况,如已溶解则再加10滴样品,观察,从而可得出什么结论? (2)醇钠的生成及水解 在一干燥的试管加入1ml无水乙醇,投入1小粒钠,观察现象,检验气体,待金属钠完全消失后,向试管中加入2ml,滴加酚酞指示剂,并解释?(3)醇与Lucas试剂的作用 在3支干燥的试管中,分别加入0.5ml正丁醇,仲丁醇、叔丁醇、再加入2mlLucas试剂,振荡,保持26-270C,观察5min及1h后混合物变化。(4)醇的氧化 在试管中加入1ml乙醇,滴入1% KMnO 4 2滴,振荡,微热观察现象? 以异丙醇作同样实验,其结果如何? (5)多元醇与Cu(OH) 2 作用 用6ml5%NaOH及10滴10% CuSO 4,配制成新鲜的Cu(OH) 2 中,观察现象? 样品:乙二醇、甘油 2.酚的性质 (1)苯酚的酸性 在试管中盛放苯酚的饱和溶液6ml,用玻璃棒沾取一滴于pH试纸上试验其酸性. (2)苯酚与溴水作用 取苯酚饱和水溶液2滴,用水稀释至2ml,逐滴滴入饱和溴水,至淡黄色,将混合物煮沸1-2min,冷却,再加入1%KI溶液数滴及1ml苯,用力振荡,观察现象? (3)苯酚的硝化 在干燥的试管中加入0.5g苯酚,滴入1ml浓硫酸,沸水浴加热并振荡,冷却后加水3ml,小心地逐滴加入2ml浓HNO 3 振荡,置沸水浴加热至溶液呈黄色,取出试管,冷却,观察现象? (4)苯酚的氧化 取苯酚饱和水溶液3ml,置于赶试管中,加5% Na 2CO 3 0.5ml及0.5% KMnO 4 1ml, 振荡,观察现象?

乙醛公开课教案

乙醛公开课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乙醛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乙醛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认识乙醛的分子结构特征,掌握乙醛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和归纳能力,能综合应用化学知识解释一些问题。 2.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三、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关注与社会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重点、难点 乙醛的分子结构、化学性质及有关化学方程式的正确表示。 教学方法 1、通过分子模型及实物展示学习乙醛结构和物理性质。 2、结构分析,预测性质,实验探究,总结归纳。 教学用具 乙醛、2%的AgNO 3溶液、2%的氨水、10%的氢氧化钠溶液、2%的CuSO 4 溶液、水、 分子模型、多媒体、试管、胶头滴管、烧杯、石棉网、三脚架、酒精灯、探究过程

引导学生分析模型 幻灯片3 一.乙醛的结构 分子式 C2H4O 结构式 结构简式CH 3 CHO 官能团—C H O 分析乙醛分子模型 填写学案 回答 认识乙醛的结构, 培养动手能力和观 察能力,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观察桌面上的乙醛 幻灯片4 二、乙醛的物理性质 色、态、 味 无色液体、刺激性气味 沸点低、20.80C、易挥发 溶解性与水、乙醇、氯仿互溶密度比水小 幻灯片5 三、乙醛的化学性质 分析乙醛结构预测乙醛应有哪些化学性质 H发生加成反应 C元素平均化合价-1价,有氧化性与还原性观察 归纳物理性质 填学案 回答 与老师共同分析官能团及C的 平均化合价 思考回答 实物展示 自主归纳 训练观察及表达能 力。初步了解乙醛 的物理性质。 进行结构决定性质 的化学思想的教 育。 培养分析能力,激 发学生的求知欲。 幻灯片6 1、与氢气加成反应(碳氧双键上的加成)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 活跃学生思维,初 步学会乙醛发生加 成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的书写及规律。 CH3CHO+H2 CH3CH2OH 【指导学生】分析乙醇与乙醛互相转化分析、理解、记忆乙醇比乙醛 多两个氢原子,说明乙醛发生培养分析理解能力,掌握乙醛的氧 催化剂

醛导学案完整

醛 【温故知新】 根据醇类催化氧化反应的原理,完成下列方程式 练习:分子式为C5H12O的醇中,能被催化氧化为醛的醇有 , 能被催化氧化为酮的醇有, 不能被催化氧化的醇有。 【新知识导航】 一、乙醛 1.组成与结构 乙醛的分子式结构简式官能团。 2.物理性质 乙醛是色、具有气味的液体,密度小于水,沸点为20.8℃。乙醛易挥发,能与水、乙醇、氯仿等互溶。 3.化学性质 (1)加成反应(醛基中的能够发生加成反应) 还原反应:在有机化学反应中,常把有机物分子中得或失的反应称为还原反应。(2)氧化反应: ①可燃性: ②催化氧化(在醛基中的碳氢之间插入) 氧化反应:在有机化学反应中,通常把有机物分子中得或失的反应。 ③被弱氧化剂氧化 a、乙醛银镜反应方程式及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银氨溶液的配置过程 b、乙醛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方程式及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④被强的氧化剂氧化: 思考:乙醛______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乙醛______溴水褪色(是否加成反应?) 4.乙醛的用途及工业制法 (1)乙醇氧化法:; (2)乙烯氧化法: (3)乙炔水化法: 二、醛类 1.概念:分子里由烃基与基相连构成的化合物。 2.醛类的化学通性: 1)饱和一元醛的通式:或,由于醛类物质都含有醛基,它们的性质很相似。如,它们都能被还原成,被氧化成,都能发生银镜反应等。

高中化学乙醛的化学性质

高中化学《乙醛的化学性质》[教材分析] 乙醛主要用于支制取乙酸,丁醇,乙酸乙酯等,是有机合成的重要原料。 [教学目的] 掌握乙醛的结构,主要性质和用途。 [教学方法] 利用实验,培养学生的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的提升。 [教学过程] [板书] 一.乙醛 [引言] 我们知道了乙醛在有机化学的广泛应用,那么,我们首先来学习乙醛的结构特点。 [板书] 1. 乙醛的结构 [展示] 那乙醛的分子模型想学生展示,引导学生总结乙醛的结构特点。 [总结] 乙醛的分子式为C2H4O,结构式为 C H H H H C O ,其中,醛基H C O 是其官能团。 [引言] 我们知道结构决定性质,乙醛的醛基会赋予它一些特殊的性质。 [板书] 2.乙醛的物理性质 [总结] 物理性质: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易挥发,能与水、乙醇、氯仿等互溶。[板书]3. 乙醛的化学性质 ※加成反应 [实验] 使乙醛蒸汽与与氢气的混合物通过热的镍催化剂。 [总结] 乙醛与氢气发生了反应,方程式为 H C O H3C+H2CH3CH2OH 催化剂 △ 该反应还属于还原反应,醛基与H2的加成反应,是分子中引入羟基的一种方法。 ※氧化反应——通常是指有机反应中加氧或失氢的反应。 A.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的存在条件下乙醛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乙酸。反应式为: [总结] 在工业上利用此法制取乙酸;另外,乙醛还能被弱氧化剂氧化。例如银氨溶液和新制的Cu(OH)2 B[实验] 乙醛与银氨溶液发生的的银镜反应。 [现象]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在试管内壁有一层光亮如镜的金属银。 [总结]①反应原理: CH3CHO + 2Ag(NH3)2OH → CH3COONH4+ 2Ag↓ + 3NH3 + H2O。在该反应中,醛被氧化成酸,Ag+2被还原成Ag。Ag+2充当的是弱氧化剂。②应用:可以检验醛基;用于工业制镜和保温瓶胆。 C[实验] 乙醛与新制的Cu(OH)2的反应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3.2醛-教案

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认识醛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结构特点及性质,并根据典型代 表物,认识醛的结构特点和性质。 2、掌握乙醛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3、掌握乙醛与银铵溶液、新制C u (O H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正 确书写。 过程与方法:1、进一步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 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及加工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了解烃的含氧衍生物对环境和健康 可能产生的影响,讨论含氧衍生物的安全使用,关注烃的含氧衍生物对环境和健康影响。 【重难点】 重点:乙醛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难点:乙醛与银铵溶液、新制C u (O H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 一、醛 1、定义:醛是由烃基与醛基相连而构成的化合物。 2、表达式:R-CHO 3、官能团:-CHO 醛基 4、分类 饱和醛H 3C CHO 脂肪醛 按烃基种类 不饱和醛H 2C CH CHO 芳香醛 CHO 按醛基的数目 一元醛 CH 3CH 2CH 2CHO 二元醛 OHC CHO 饱和一元醛通式:C n H 2n O 5、命名: 普通命名法:与醇相似。 CH 3CH 2CH 2CHO 正丁醛 CH 3CHCHO 3异丁醛 CH 3 苯甲醛 系统命名法:①脂肪醛:选含有醛基的最长连续碳链为母体,称为某醛。 芳香醛:以脂肪醛为母体,芳基作为取代基。 ②由于醛基总是在碳链的一端,所以不用编号。 CH 3CH 2CHCHO CH 3CH 2-丁烯醛 2-甲基丁醛 3 CHCHO CH 2CH 2CHO 3-苯基丙醛

6 、物理性质:颜色:无色 状态:甲醛:气体 乙醛:液体 水溶性:低级的醛(C1~C3)易溶于水 气味:刺激性气味 7、用途:香料:P56[资料卡片]桂皮中含肉桂醛 CH CHO CH 杏仁中含苯甲醛CHO ; 工业原料:制酚醛塑料 医用防腐剂 甲醛 合成维纶的原料之一 合成醋酸等→乙醛 二、代表:甲醛、乙醛 甲醛:P56①物性: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易溶于水 ②用途:有机合成原料;35%-40%的水溶液又称福尔马林:消毒、 杀菌 ③分子组成与结构:分子式:CH 2O , 结构式:H C H O 结构简式:HCHO 或HCH O 特点:所有原子公平面 乙醛:P56①物性:无色,刺激性气味,液体,密度小于水, 沸点是20.8℃,易挥发,易燃烧,与水、乙醇互溶 ②分子组成与结构:分子式:C 2H 4O 结构式:C H C H H H O 结构简式:CH 3CHO 或CH 3CH O 等效氢:两种P56核磁共振氢谱 三、化学性质 1、加成: CH 3CHO +H CH 3CH 2OH (还原反应) 催化剂 CH 3CHO+HCN 3CHOH 2、氧化:

2021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3.2《醛》word教案

第二节 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乙醛的结构式,主要性质和用途 2.使学生掌握醛基和醛类的概念 【教学重点】乙醛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过程】 一、乙醛 1.乙醛的分子组成与结构 乙醛的分子式是O H C 42,结构式是,简写为CHO CH 3。 注意 对乙醛的结构简式,醛基要写为—CHO 而不能写成—COH 。 2.乙醛的物理性质 乙醛是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密度小于水,沸点为C 8.20。乙醛易挥发,易燃烧,能与水、乙醇、氯仿等互溶。 注意 因为乙醛易挥发,易燃烧,故在使用纯净的乙醛或高浓度的乙醛溶液时要注意防火。 3.乙醛的化学性质 从结构上乙醛可以看成是甲基与醛基()相连而构成的化合物。由于醛基比较活 泼,乙醛的化学性质主要由醛基决定。例如,乙醛的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都发生在醛基上。 (1)乙醛的加成反应 乙醛分子中的碳氧双键能够发生加成反应。例如,使乙醛蒸气和氢气的混合气体通过热的镍催化剂,乙醛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说明:①在有机化学反应中,常把有机物分子中加入氢原子或失去氧原子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乙醛与氢气的加成反应就属于还原反应。 ②从乙醛与氢气的加成反应也属于还原反应的实例可知,还原反应的概念的外延应当扩大了。 注:此处可借助flash 帮助学生理解乙醛的加成反应 (2)乙醛的氧化反应 在有机化学反应中,通常把有机物分子中加入氧原子或失去氢原子的反应叫 氧化反应。乙醛易被氧化,如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乙醛能被空气中 的氧气氧化成乙酸: 注意 ①工业上就是利用这个反应制取乙酸。

②在点燃的条件下,乙醛能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乙醛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O H CO O CHO CH 22234452+??→?+点燃 乙醛不仅能被2O 氧化,还能被弱氧化剂氧化。 【实验3-5】在洁净的试管里加入1 mL 2%的3AgNO 溶液,然后一边摇动试管,一边逐滴滴入2%的稀氨水,至最初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此时得到的溶液叫做银氨溶液)。再滴入3滴乙醛,振荡后把试管放在热水中温热。 实验现象 不久可以看到,试管内壁上附着一层光亮如镜的金属银。 实验结论 化合态的银被还原,乙醛被氧化。 注:由于该实验在必修2中大部分学生已经做过,所以这里关键在于研究实验细节问题及方程式的书写,实验可不做。 说明: ①上述实验所涉及的主要化学反应为: + ++↓=+423·NH AgOH O H NH Ag []O H OH NH Ag O H NH AgOH 223232)(·2++=+-+ []O H NH Ag NH COO CH OH NH Ag CHO CH 2343233322)(2+↑+↓++→+++ --+ 由于生成的银附着在试管壁上,形成银镜,所以这个反应又叫做银镜反应。 ②银镜反应常用来检验醛基的存在,工业上可利用这一反应原理,把银均匀地镀在玻璃上制镜或保温瓶胆。 ③配制银氨溶液是向3AgNO 稀深液中逐滴加入稀氨水,直到最初生成沉演恰好溶解为止。滴加溶液的顺序不能颠倒,否则最后得到的溶液不是银氨溶液。银镜反应的实验条件是水浴加热,不能直接加热煮沸。制备银镜时,玻璃要光滑洁净。玻璃的洗涤一般要先用热的NaOH 溶液洗,再用水洗净。 注意 ①这里所说的有机物的氧化反应、是指反应整体中某一方物质的反应。从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统一性上看,整个反应还是氧化还原反应,并且反应的实质也是电子的转移。 ②结合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和乙醛的还原反应可知,乙醇与乙醛之间能在不同条件下相互转化: ③做本实验要注意:配制银氨溶液时,应防止加入过量的氨水,而且随配随用,不可久置。 此外,另一种弱氧化剂即新制的2)(OH Cu 也能使乙醛氧化。 【实验3-6】在试管里加入10%的NaOH 的溶液2mL ,滴入2%的4CuSO 溶液4~6滴,

中学化学教学实验北师大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实验报告

中学化学演示实验及 教学探究 常见有机化合物的性质 学生姓名 专业 学号 指导教师 学院 实验日期

一、实验目的 使学生掌握乙醇、苯酚、乙醛、乙酸的主要性质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技术关键,初步掌握典型的有机化合物性质实验的演示教学方法。 二、实验用品 1、仪器与装置 试管、试管夹、试管架、滴管、玻璃棒、烧杯、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火柴、二氧化碳发生器 2、试剂与材料 无水酒精、普通酒精、钠、铜丝、苯酚、蒸馏水、紫色石蕊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饱和溴水、三氯化铁溶液、乙醛、硝酸银溶液、氨水、硫酸铜溶液、乙酸、酚酞、锌粒、浑浊石灰水、乙醇、浓硫酸、饱和碳酸钠、乙酸乙酯、稀硫酸、浓氢氧化钠溶液、稀硝酸 三、实验内容、现象及结论分析 验证乙醇中羟基上的氢为活泼氢原钠 管 气泡 将 成 试管倒立,用 住试管口,移 灯火焰,有爆鸣声 验证乙醇的还原性,可以被氧气部分氧化紫 丝 中 黑 入 时 变 色 继续变黑,如此反复。一 后

2、苯酚的性质 液,并不断振荡试管,直到溶液恰 步所得的澄清溶 为二,一份滴加稀盐酸,一份通入二气体,观察现苯酸并比与碳酸B 、 C 、(加入盐酸同下) A 红B 变C 酸溶浊二澄变B 、 C 、

证 酚溴 反 产色沉淀 )显色反检验酚三化显 溶液显紫色苯酚遇三氯化烧里水浴加热,此验证乙醛的还原性 试壁一亮的银

验证乙醛 的还原性 试产色沉加产红淀 (1).试管要洁净(这是实验成败的关键之一)。否则,只得到黑色疏松的银沉淀,没有银镜产生或产生的银镜不光亮。 (2).溶液混合后,振荡要充分(这是实验成败的关键之二)。加入最后一种溶液时,振荡要快,否则会出现黑斑或产生银镜不均匀。 (3).加入的氨水要适量(这是实验成败的关键之三)。氨水的浓度不能太大,滴加氨水的速度一定要缓慢,否则氨水容易过量。氨水过量会降低试剂的灵敏度,且容易生成爆炸性物质。 (4).银氨溶液只能临时配制,不能久置。如果久置会析出氮化银、亚氨基化银等爆炸性沉淀物。这些沉淀物即使用玻璃棒摩擦也会分解而发生猛烈爆炸。所以,实验完毕应立即将试管内的废液倾去,用稀硝酸溶解管壁上的银镜,然后用水将试管冲洗干净。 酸钠溶液的液面上, 观察发生的现象。 乙乙浓的作发酯化 饱钠有油生层闻香味。 (1)制备乙酸乙酯时反应温度不宜过高,在保持在60℃~70℃之间,温度过高时会产生乙醚和亚硫酸或乙烯等杂质。液体加热至沸腾后,应改用小火加热。

高中化学 乙醛的化学性质

高中化学 《乙醛的化学性质》 [教材分析] 乙醛主要用于支制取乙酸,丁醇,乙酸乙酯等,是有机合成的重要原料。 [教学目的] 掌握乙醛的结构,主要性质和用途。 [教学方法] 利用实验,培养学生的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的提升。 [教学过程] [板书] 一.乙醛 [引言] 我们知道了乙醛在有机化学的广泛应用,那么,我们首先来学习乙醛的结构特点。 [板书] 1. 乙醛的结构 [展示] 那乙醛的分子模型想学生展示,引导学生总结乙醛的结构特点。 [总结] 乙醛的分子式为C 2H 4O ,结构式为C H H H H C O ,其中,醛基 H C O 是其官能团。 [引言] 我们知道结构决定性质,乙醛的醛基会赋予它一些特殊的性质。 [板书] 2.乙醛的物理性质 [总结] 物理性质: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易挥发,能与水、乙醇、氯仿等互溶。 [板书] 3. 乙醛的化学性质 ※ 加成反应 [实验] 使乙醛蒸汽与与氢气的混合物通过热的镍催化剂。 [总结] 乙醛与氢气发生了反应,方程式为 H C O H 3C +H 2CH 3CH 2OH 催化剂△ ? 该反应还属于还原反应?,醛基与H 2的加成反应,是分子中引入羟基的一种方法。 ※ 氧化反应——通常是指有机反应中加氧或失氢的反应。 A. 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的存在条件下乙醛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乙酸。反应式为: [总结] 在工业上利用此法制取乙酸;另外,乙醛还能被弱氧化剂氧化。例如银氨溶液和新制的Cu(OH)2 B [实验] 乙醛与银氨溶液发生的的银镜反应。 [现象]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在试管内壁有一层光亮如镜的金属银。 [总结]① 反应原理: CH 3CHO + 2Ag(NH 3)2OH → CH 3COONH 4 + 2Ag↓ + 3NH 3 + H 2O 。在该反应中,醛被氧化成 酸?,Ag +2被还原成Ag 。Ag +2充当的是弱氧化剂。② 应用:可以检验醛基;用于工业制镜和保温瓶胆。 C [实验] 乙醛与新制的Cu(OH)2的反应 [现象]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溶液中有红色沉淀生成。 [总结] ① 反应原理: Cu +2 + 2OH - === Cu(OH)2 ↓;CH 3CHO + Cu(OH)2 → CH 3COOH + Cu 2O + H 2O 。在该反 应中,醛被氧化成酸,Cu +2被还原成Cu 2O ,Cu(OH)2充当的是弱氧化剂。 ② 应用:可以检验醛基。

乙醛的结构 性质和制备

乙醛的结构、性质和制备 1.基本性质 1.1乙醛的分子结构 乙醛的分子式为C2H4O ,结构简式为CH 3CHO ,有醛基(-CHO )官能团。醛可以看 作是羰基与一个氢原子和一个烃基相连接的化合物。通式为R C H O 简写为RCHO (甲醛例外),醛基位于碳链的一端。 1.2乙醛的物理性质 乙醛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易挥发,易燃烧,易溶于水及乙醇、乙醚、氯仿等有机溶剂。 2.性质应用 乙醛的化学性质: ①加成反应: CH 3CHO+H 2Ni ??→△ CH 3CH 2OH 醛基中的羰基(C O )可与H 2、HCN 等加成,但不能与Br 2加成: CH 3CHO HCN CH3C OH H CN 可用于增长化合物的碳链。 ②氧化反应 1)燃烧: 2CH 3CHO+5O 2??? →点燃 4CO 2+4H 2O 2)催化氧化: 2CH 3CHO+O 2???→催化剂△2CH 3COOH 3)被弱氧化剂氧化: 与银氨溶液及新制氢氧化铜浊液反应: CH 3CHO+2[Ag (NH 3)2]OH ????→水浴加热 CH 3COONH 4+3NH 3↑+2Ag ↓+H 2O (银镜反

应) CH 3CHO+2Cu(OH)2??→△CH 3COOH+2H 2O+Cu 2O ↓(生成红色沉淀) 3.综合应用 乙醛的工业制法: (1)乙炔水化法 CH ≡CH+H 2O 4g H SO ???→CH 3CHO (2)乙烯氧化法 2CH 2=CH 2+O 2????→催化剂加热、加压 2CH 3CHO (3)乙醇氧化法 2CH 3CH 2OH+O 2u g C A ???→或△ 2CH 3CHO+2H 2O

乙醛公开课重点学习的教案.doc

乙醛 教学目标 :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乙醛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认识乙醛的分子结构特征,掌握乙醛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和归纳能力,能 综合应用化学知识解释一些问题。 2.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三、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关注与社会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重点、难点 乙醛的分子结构、化学性质及有关化学方程式的正确表示。 教学方法 1、通过分子模型及实物展示学习乙醛结构和物理性质。 2、结构分析,预测性质,实验探究,总结归纳。 教学用具 乙醛、 2%的 AgNO3溶液、 2%的氨水、 10%的氢氧化钠溶液、 2%的 CuSO4溶液、水、分子模型、多媒体、试管、胶头滴管、烧杯、石棉网、三脚架、酒精灯、 探究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幻灯片 1展示主题,以“醛”字引入吸引学生回顾乙醇在加热和Cu 做催化剂的条回忆,思考,制作模型,引入课题 件下,氧化成什么物质呢?制作乙醛模型回答并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幻灯片 2 乙醇的催化氧化 引导学生分析模型 幻灯片 3 一.乙醛的结构 分子式C2H4O 2CH3CH2OH + O2→ 2CH3CHO + 2H2O 分析乙醛分子模型认识乙醛的结构,培填写学案 养动手能力和观察 能力,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 回答

结构式 结构简式CH3CHO 官能团—CHO 让学生观察桌面上的乙醛观察 归纳物理性质幻灯片 4 填学案 二、乙醛的物理性质 色、态、味无色液体、刺激性气味 沸点低、、易挥发 回答 溶解性与水、乙醇、氯仿互溶 密度比水小 与老师共同分析官能团及幻灯片 5 平均化合价 三、乙醛的化学性质 思考回答 分析乙醛结构预测乙醛应有哪些化学性 质 H发生加成反应 C元素平均化合价 -1 价,有氧化性与还原 性 幻灯片 6 1、与氢气加成反应(碳氧双键上的加成)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 催化剂 实物展示 自主归纳 训练观察及表达能 力。初步了解乙醛的C 的物理性质。 进行结构决定性质的 化学思想的教育。 培养分析能力,激 发学生的求知欲。 活跃学生思维,初 步学会乙醛发生加 成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的书写及规律。 CH3CHO+H2CH3CH2OH 【指导学生】分析乙醇与乙醛互相转化的分析、理解、记忆乙醇比乙醛多培养分析理解能 两个氢原子,说明乙醛发生了还力,掌握乙醛的氧两反应,得出有机化学反应中,氧化反应、 原反应。表现氧化性.化性。 还原反应的概念。 幻灯片 7 氧化反应:加氧或去氢的反应。 还原反应:加氢或去氧的反应。

高中化学《乙醛》教案1 苏教版选修5

第三单元醛乙醛(一) 教学目的 1、通过对乙醛性质的探究活动,学习醛的典型化学性质; 2、知道甲醛的结构,了解甲醛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中的用途,以及甲醛对人 体健康的危害; 教学重难点醛的性质和应用 教具准备 p79【实验1、2】仪器、试剂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回忆乙醇催化氧化反应的本质,写出其反应的方程式。 【讲授新课】一、醛的性质和应用 1.乙醛的分子结构 (1)乙醛的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如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醛从结构上可以看成是______基和___ ___基相连而构成的化合物,其化学性质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决定。 (3)醛类的结构可表示为______ ___,饱和一元醛的通式为____ _____或___ ____ 2.乙醛的物理性质 (1)色、态、味:色气味的体;(2)密度:比水; (3)溶解性:乙醛与水、乙醇、乙醚、氯仿等互溶;(4)沸点:20.8℃,易挥发、易燃烧。3.乙醛的化学性质 【讲述】由醛基结构知道,醛基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1)加成反应(碳氧双键上的加成) 写出化学方程式: 【小结】 O OH 通式:R-CHO+H2→R-CH2OH R1-C-R2+H2→R1-C-R2) (2)氧化反应 H A、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催化氧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被弱氧化剂氧化 ①银镜反应(可用于__________________基的检验) 实验注意事项: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CH3CHO + 2[Ag(NH3)2]++2OH-→ ②乙醛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可用于_______________基的检验) 实验注意事项: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四 醇、酚、醛、酮、羧酸以及衍生物的性质

实验报告 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专业:临床医学年级:级班级:班姓名:学号:日期:2014,5,5 实验课程:有机化学实验 实验名称:实验四多元醇、酚、醛、酮、羧酸以及衍生物的性质 【实验目的】 认识多元醇、酚、醛、酮的一般性质,并掌握其鉴定方法。 认识羧酸及其衍生物的一般性质。 【实验原理】 一、多元醇与氢氧化铜(以乙二醇为例): 多元醇绛蓝色 二、苯酚的弱酸性: C6H5OH+NaOH→C6H5ONa+H2O C6H5OH+Na2CO3→C6H5ONa+NaHCO3 C6H5OH+Na2HCO3不反应 三、醛、酮的性质 1、醛、酮的亲核加成反应 2、碘仿反应 3、与斐林试剂的反应 四、羧酸的性质 1、成盐试验(与氢氧化钠作用)

2、酯化反应 浓硫酸 CH3CH2OH+CH3COOH=CH3CH2OOCH3+H2O 加热 【实验步骤】 一、多元醇的性质 多元醇与氢氧化铜的反应 取3支试管,各加入8滴10%的氢氧化钠及5滴2%硫酸铜溶液,制得新鲜的氢氧化铜。3支试管中分别依次加入5滴乙二醇、甘油、1,3-丙二醇,观察现象。再加入几滴稀盐酸,观察变化。 二、苯酚的性质 苯酚的弱酸性 取3支试管,各加入5滴苯酚溶液,再分别加入5%氢氧化钠溶液、5%碳酸钠溶液、5%碳酸氢钠溶液5滴,振荡。比较3支试管中的现象。并说明原因。 三、醛、酮的性质 1、醛、酮的亲核加成反应(与2,4-二硝基苯肼的加成) 去5支试管,各加入10滴2,4-二硝基苯肼试剂再分别加入甲醛、乙醛、丙酮、苯乙酮、和苯甲醛,摇匀后静置,观察有无结晶析出,并注意结晶的颜色,若无沉淀析出可在温水中微热再观察。 2、碘仿反应 去6支试管,各加入3ml蒸馏水,分别加入甲醛、乙醛、丙酮、苯乙酮、95%乙醇、异丙醇5滴,再加入1ml碘液,滴加5%氢氧化钠溶液至红色消失为止,几分钟后观察有无沉淀析出,能否嗅到碘仿气味。如果只发现白色混浊把试管置于50-60℃的水浴中温热几分钟,再观察现象。 3、与斐林试剂的反应 取4支试管,各加入斐林试剂A5滴、斐林试剂B5滴,混匀,再分别加入甲醛、乙醛、丙酮、苯甲醛各5滴,振荡混匀,然后置于沸水浴中加热几分钟,观察现象,比较结果。

乙醛的性质

学习目标 1.了解乙醛的物理性质,掌握乙醛的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 1.了解醛类的一般通性,了解甲醛得性质和用途。 学习重点 醛的化学性质 问题支架导学 一、醛类概述 1.饱和一元醛的通式: 2.醛的同分异构体 3.醛类的命名 写出C5H10O属于醛类的所有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并命名 二、醛类的化学性质 ①② RCH2OH RCHO RCOOH 1.写出进行①转化的方程式:; 该反应为醛类的反应,醛类断键的位置是。 2.写出三种进行②转化的方程式 a:;b:;c:。 该反应为醛类的反应,醛类断键的位置是。 其中能作为检验是否有醛基存在的反应是。 三、甲醛的性质 1.分子式:;结构简式:;结构式:;电子式: 核磁共振谱上可以看到个峰,空间构型为。 2.物理性质 甲醛俗称,在通常状况下是一种色、气味的体。有毒(它是室内空气污染源之一,如胶合板、油漆等);溶于水,浓度在的甲醛水溶液俗称,具有性,可作。 3.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 银镜反应: 新制氢氧化铜反; 氧气催化氧化:。 (2)还原反应 氢气加成: (3)加聚反应 n HCHO (4)与苯酚缩聚反应(制酚醛树脂) 主备人:袁瑾审核人:袁瑾

课后作业 1.下列各组物质, 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 ( ) A. 丁醇和乙醚 B.丙醛和丙醇 C.丙醇和甘油 D. 乙烯和丁二烯 2.丙烯醛结构简式为CH2=CH—CHO,下列关有它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能发生银镜反应,表现氧化性 B.能使溴水或酸性KMnO4溶液褪色 C.在一定条件下能被氧气氧化 D.在一定条件下与H2反应生成1―丙醇 3.下列反应中,有机物被还原的是 ( ) A.乙醛的银镜反应 B.乙醛制乙醇 C.乙醇制乙醛 D.乙醇制乙烯 4.有乙醛蒸气与乙炔的混合气体aL,当其完全燃烧时, 消耗相同状况下氧气的体积为() A.2aL B.2.5aL C.3aL D.条件不足无法计算 5.丁基有4 种形式, 不试写, 试推断化学式为C5H10O的醛有()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6.甲醛、乙醛、丙醛组成的混合物中,若氢的质量分数为9%,则氧的质量分数为() A.16% B.37% C.48% D.无法计算 7.有饱和一元醛发生银镜反应时, 生成21.6g银,再将等质量的醛完全燃烧,生成CO2为 13. 44L(标准状况),则该醛是() A.丙醛 B.丁醛 C.3—甲基丁醛 D.己醛 自我小结 课后反思 主备人:袁瑾审核人:袁瑾

高中化学乙醛的化学性质修订稿

高中化学乙醛的化学性 质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高中化学 《乙醛的化学性质》 [教材分析] 乙醛主要用于支制取乙酸,丁醇,乙酸乙酯等,是有机合成的重要原料。 [教学目的] 掌握乙醛的结构,主要性质和用途。 [教学方法] 利用实验,培养学生的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的提升。 [教学过程] [板书] 一.乙醛 [引言] 我们知道了乙醛在有机化学的广泛应用,那么,我们首先来学习乙醛的结构特点。 [板书] 1. 乙醛的结构 [展示] 那乙醛的分子模型想学生展示,引导学生总结乙醛的结构特点。 [总结] 乙醛的分子式为C 2H 4O ,结构式为C H H H H C O ,其中,醛基 H C O 是其官能 团。 [引言] 我们知道结构决定性质,乙醛的醛基会赋予它一些特殊的性质。 [板书] 2.乙醛的物理性质 [总结] 物理性质: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易挥发,能与水、乙 醇、氯仿等互溶。 [板书] 3. 乙醛的化学性质 ※ 加成反应 [实验] 使乙醛蒸汽与与氢气的混合物通过热的镍催化剂。 [总结] 乙醛与氢气发生了反应,方程式为 H O H 3C + H 2 CH 3CH 2OH 催化剂△ 该反应还属于还原反应,醛基与H 2的加成反应,是分子中引入羟基的一种方法。 ※ 氧化反应——通常是指有机反应中加氧或失氢的反应。 A. 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的存在条件下乙醛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乙酸。反应式为:

[总结] 在工业上利用此法制取乙酸;另外,乙醛还能被弱氧化剂氧化。例如银氨溶液 和新制的Cu(OH)2 B [实验] 乙醛与银氨溶液发生的的银镜反应。 [现象]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在试管内壁有一层光亮如镜的金属银。 [总结]① 反应原理: CH 3CHO + 2Ag(NH 3)2OH → CH 3COONH 4 + 2Ag↓ + 3NH 3 + H 2O 。在 该反应中,醛被氧化成酸,Ag +2被还原成Ag 。Ag +2充当的是弱氧化剂。② 应用:可以检验醛基;用于工业制镜和保温瓶胆。 C [实验] 乙醛与新制的Cu(OH)2的反应 [现象]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溶液中有红色沉淀生成。 [总结] ① 反应原理: Cu +2 + 2OH - === Cu(OH)2 ↓;CH 3CHO + Cu(OH)2 → CH 3COOH + Cu 2O + H 2O 。在该反应中,醛被氧化成酸,Cu +2被还原成Cu 2O ,Cu(OH)2充当的是弱氧化剂。 ② 应用:可以检验醛基。 [板书] 二. 醛类化合物 [引言] 我们系统的学习了乙醛的结构和性质,乙醛所属的醛类化合物又有什么结构与 特点呢。 [总结] 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培养概括能力。 1. 结构:与乙醛有相似性,结构通式 H C O R 2. 性质:与乙醛也有相似性。 1)_氧化反应 银镜反应 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 实验3-5 :取一洁净试管,加入2ml2%的AgNO3溶液,再逐滴滴入2%的稀氨水,至生成的沉淀恰好溶解. :在配好的上述银氨溶液中滴入三滴乙醛溶液,然后把试管放在热水浴中静置. Ag++NH3·H2O →AgOH+NH4+ AgOH+2NH3·H2O=[Ag(NH3)2]++OH-+2H2O ①配制银氨溶液

乙醛教案设计复习过程

乙醛教案设计

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选修(5) 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 第二节醛 教学设计者: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2007级1班任钞莲 教学设计思路分析 一、教材分析 醛是有机化合物中一类重要的衍生物,由于醛基很活泼,醛可以发生多种化学反应,在有机合成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各种含氧衍生物相互转化的中心环节,也是后面学习糖类知识的基础。 乙醛是醛类的代表物。教材在简单介绍了乙醛的分子结构和物理性质之后,从结构引出乙醛的两个重要化学反应:乙醛的加成反应和乙醛的氧化反应,把乙醛与乙醇联系起来,并结合乙醛的加氢还原,从有机化学的反应特点出发,定义还原反应;通过乙醛的氧化反应,又把乙醛和乙酸联系起来,同时结合乙醛的氧化,给出有机化学中的氧化反应定义。让学生明确有机与无机中关于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区别。 学好乙醛的性质,明确乙醛和乙醇、乙酸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能更好地掌握醛类及其与醇类、羧酸的关系,建立有机知识网络。因此本节课在这一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有机物已有了一定的掌握,并且知道了学习有机物该从哪些方面着手,以前对烃的学习已为学习烃的衍生物打下了基础。在前一课题中对乙醇进行了学习,学生已对烃的衍生物的学习方法已经比较熟悉。通过对乙醇氧化反应,消去反应的学习,了解了有机物反应中断键的规律。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类比学习的方法。这些都为乙醛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三、教学思路分析

通过两条消息了解乙醛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进而提出学习乙醛的重要性。学习乙醛的时候,在上课初始提问书写乙醇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通过分析产物乙醛和反应物乙醇结构的不同及相互关系,在温习乙醇性质的同时,启发学生思维导入新课——乙醛。通过回忆乙醇在反应中断键的规律,从而得出乙醛的结构式,结构简式,并强调醛基的书写方法。 学习了乙醛的结构,然后提出结构决定性质的规律,学习乙醛的性质。通过上面的两条消息让学生总结出乙醛的物理性质;再通过与碳碳双键类比的方法学习醛基的性质,得出乙醛能发生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做乙醛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的实验,从而得出乙醛具有还原性,这样就提出问题,乙醛还能与其他的氧化剂发生反应,重点讲解乙醛与银氨溶液和新制Cu(OH)2的反应。最后通过做课堂练习题来巩固本节课的内容。 教学方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乙醛的物理性质、用途和危害。 (2)掌握乙醛的结构式、官能团的书写。 (3)掌握乙醛的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银镜反应实验的探究方法。 2、能力目标 (1)通过物质的结构、性质、用途三者之间的关系,提高形成规律性认识的能 力。 (2)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精神,提高学生对有机物学习的兴趣。 (3)培养学生重视运用化学实验手段解决疑问,增加学生对具体化学事物的感性 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学习方法。 3、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与社会生活有关的化学生活。 (2)通过乙醛银镜反应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重点难点】

有机化学基础醛和酮教案

有机化学基础 § 3 烃的含氧衍生物 教案 §3-2 醛和酮 一、醛类 1、概念和分子组成结构 (1)醛类—由烃基和醛基相连而构成的有机物。 讲解:醛基一定要连在碳原子上,例如: 讲解:特例 (2)分子组成:饱和一元脂肪醛:C n H 2n O(n ≥1) 示性式:C n H 2n+1CHO(n ≥0) 注意:饱和一元脂肪醛的Ω=1 注意:醛基必须写为-CHO ,绝对不能写成-COH ,且C-H 不要省略。 (3)分子结构:C=O 键类似C=C ,键角为120°,例如: 设问:插入氧原子为什么影响了氢原子数目 讲解:形成了双键。 (4)类别 按 烃 基:脂肪醛、脂环醛、芳香醛 按醛基数目:一元醛、二元醛、多元醛 例如: (5)同分异构体:碳链异构和官能团异构 练习:写出C 4H 8O 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并用系统法和习惯法命名。 C H 3O C H O H O 苯(基)甲醛 H O 环己醛 H C H O

讲解:C 3H 7CHO 设问:还有什么同分异构体 讲解:不饱和醚和环醚,请举例。 设问:丙醛的如何变换成为丙酮 例题: 2、醛类的性质 (1)物理性质: 甲醛为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 注:37~40%的甲醛溶液俗称“福尔马林”—Formalin 。 乙醛为无色液体,易挥发(20.8℃),与水和乙醇互溶。 读书:P56图3-11、12、资料卡片 (2)化学性质 ①氧化反应—氧化成酸 A 、与银氨溶液反应—银镜反应 演示:P57实验3-5 配置:1mL2%AgNO 3溶液,边振荡边滴入2%的氨水,直至沉淀刚好完全溶解。 反应:324Ag NH H O AgOH NH +++?=↓+、332AgOH+2NH =[Ag(NH )]OH 总式:32324Ag 3NH H O [Ag(NH )]OH NH ++++=+ 现象:无色溶液→白色沉淀→棕褐色沉淀→无色溶液 操作:在上述银氨溶液中滴加3滴乙醛,置于温水浴中。

实验4、性质实验1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烃、卤代烃、醇、酚、醚、醛和酮的性质所在班级:专业班学号: 姓名: 实验时间:年月日实验成绩:

实验四 烃、卤代烃、醇、酚、醚、醛和酮的性质 【实验目的】 1、验证烃、芳香烃、卤代烃、醇、酚、醚、醛和酮的主要化学性质。 2、掌握烯、炔、芳香烃、卤代烃、醇、酚、醛和酮的鉴别方法。 【实验原理】 烃类中烷烃在一般情况下比较稳定,在特殊条件下可发生卤代反应。而烯烃和炔烃由于分子中具有不饱和双键(>C=C< )和叁键(—C ≡C —),所以表现出加成,氧化等特征反应。具有R —C ≡CH 结构的炔烃,因含有活泼氢,能与重金属,如亚铜离子,银离子形成炔基金属化合物,故能够与烯烃和具有R —C ≡C —R 结构的炔类相区别。 芳烃由于在环状共扼体系中电子密度平均化的结果,它的化学性质比烯烃、炔烃稳定,难于发生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却易发生取代反应,构成了苯和其它芳香烃的特征反应。 卤代烃分子中的C-X 键比较活泼,—X 可以被—OH 、—NH 2、—CN 等取代,也可与硝酸银醇溶液作用,生成不溶性的卤化银沉淀。烃基的结构和卤素的种类是影响反应的主要因素,分子中卤素活泼性越大,反应进行越快。各种卤代烃卤素的活泼顺序如下: R-I > R-Br > R-Cl RCH=CHCH 2X ,PhCH 2X > 3°R-X > 2°R-X > 1°R-X >CH 3 -X > RCH=CHX ,Ph-X ; 醇类的特征反应与羟基有关,羟基中的氢原子可被金属钠取代生成醇钠。羟基还可被卤原子取代。伯、仲、叔醇与卢卡斯(Lucas )试剂(无水氯化锌的浓盐酸溶液)作用时,反应速度不尽相同,生成的产物氯代烷不溶于卢卡斯试剂中,故可以根据出现混浊的快慢来鉴别伯、仲、叔醇。立即出现混浊放置分层为叔醇,经微热几分钟后出现混浊的为仲醇,无明显变化为伯醇。此外,伯仲醇易被氧化剂如高锰酸钾、重铬酸钾等氧化,而叔醇在室温下不易被氧化,故可用氧化反应区别叔醇。 多元醇如丙三醇、乙二醇及1,2-二醇等邻二醇都能与新配制的氢氧化铜溶液作用,生成深蓝色产物,此反应可用于邻二醇的鉴别。 酚的反应比较复杂,除具有酚羟基的特性外,还具有芳环上的取代反应。由于两者的相互影响,使酚具有弱酸性(比碳酸还弱),故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中,而不溶于碳酸氢钠溶液中。苦味酸(2,4,6-三硝基酚)则具有中强的酸性。苯酚与溴水反应可生成2,4,6-三溴苯酚的白色沉淀,可用于酚的鉴别。此外,苯酚容易被氧化,可使高锰酸钾紫色退去。与三氯化铁溶液发生特征性的颜色反应,可用于酚类的鉴别。 醚与浓的强无机酸作用可生成 盐,故乙醚可溶于浓硫酸中。当用水稀释时, 盐又分解为原来的醚和酸。用此可分离或除去混在卤代烷中的醚。蒸馏或使用乙醚时,严禁明火 醛和酮分子中含有羰基 (>C=O),所以它们都能与许多试剂发生亲核加成反应。其中与2,4―二硝基苯肼加成时生成黄色2,4―二硝基苯腙沉淀是鉴别羰基化合物的常用方法。 (R)H R C O + NHNH 2 NO 2 NHN H(R) H 2O R C NO 2 2 NO 2+ 受羰基影响,α-H 比较活泼,容易发生卤代、缩合反应。 醛和甲基酮与亚硫酸氢钠发生加成反应,加成产物以结晶形式析出。如果将加成物与稀盐酸或稀碳酸钠溶液共热,则分解为原来的醛或甲基酮。因此这一反应可采用来鉴别和纯化醛或甲基酮。 R C O +(CH 3)H NaHSO 3 OH R SO 3Na C (CH 3)H 醛和酮结构上的区别,在反应中表现相互不同的特点。醛羰基碳上连接一个氢原子而有还原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