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小鸭》课堂实录

《丑小鸭》课堂实录
《丑小鸭》课堂实录

1你读过哪些故事?同学们的阅读真丰富,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故事中的人物,看看你们认识吗?知道他们的名字就大声的和他们打个招呼吧。你们真棒。今天我们再一起学习一篇童话故事,故事的名字叫丑小鸭。板书(丑的笔顺和鸭的写法)齐读课题,这篇童话故事的作者是安徒生,关于他你了解多少?(安徒生简介)课文主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那就快速打开课本126页读读丑小鸭的故事。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生字请教一下课文下面的生字宝宝,同学们按照正确的读书姿势开始吧。

2、同学们读的非常认真。和生字宝宝们交上朋友了吗?老师把他们请出来1、自己试着读一读。2、谁想读一读?

3、老师把拼音帽子藏起来看看谁还认识他们?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现在咱们来开火车比赛,哪一列小火车做的最端正,你做的真端正。

4、生字宝宝跑到了朋友身边,你还认识他吗?我们一起把小鸭子送回家吧。

5、调皮的生字宝宝藏到了句子里面,你还认识他们吗?谁来试着读一读?这么长的句子你读的又准又好。

6、你们真是识字大王,这么快记住了这么多字,一定有很多好的识字方法,说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吧。讨(讨论是在和别人说话,与说话有关的字偏旁是言字旁,老师告诉你这里面还有一个字和他长得很像,同学们找一找是哪个字,讥笑也是用嘴和别人说话,言字旁。同学们开动你的小脑筋想一想还有那些字是言字旁?大家都没说烘你是怎么记住他的?烘哄洪平时咱们用字可要准确,看准偏旁才能把字写正确。

3、同学们读的很好,相信写得也会很好,下面到了我们大显身手的

环节了,本课中有两个字比较难写,老师把他放大,同学们仔细观察他们在田字格的占位,你认为哪些地方需要提醒同学们,谁来说一说?3、你们观察的很仔细,提的建议也很好,下面跟伸出小手老师一起来写写这两个字。老师在黑板上写,你们来书空。师边写边指导。横左边低一些右边高一些,第二笔竖撇,第三笔横要贴着横中线,捺写得舒展一些,最后别忘了大上的一点。鸭(左窄右宽,鸟第三笔鸟的眼睛不能忘了呀,竖折折钩竖在竖中线上,最后一横要穿过竖中线4、下面拿出练习本,显示一下你的写字本领吧。把这两个字写一遍。写字姿势三个一投影展示,互评

5、通过刚才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明明是一只丑小鸭,可最后却变成了一只美丽的白天鹅,这中间发生了哪些故事呢?就让我们先从丑小鸭的出生谈起吧。刚出生的小鸭子长什么样子?谁能读读有关的句子?我们来看图比较一下。(课件)

其他的小鸭子们的毛都是()的,嘴巴(),身子()的,丑小鸭的毛却是()的,嘴巴()的,身子( )

的。真是又大又丑

(课件:他的)从哪里感受到她的丑?(嘴巴大大地,身子瘦瘦的,课件:嘴巴大大的()······像这样的词语你还知道哪些?谁能把丑小鸭的丑读出来,读的再丑一些?还不够丑,嘴巴还可以读的再大一些?身子还要再瘦一些?通过你的朗读让老师看到长得很丑的

丑小鸭一出生听到大家叫他丑小鸭,他的心情是怎样的?(伤心、难过自卑)谁能带着这种心情来读读这句话?

二、细读课文,品味感悟

1、让我们看看丑小鸭在家里的遭遇吧(课件自读第三段)丑小鸭在家里过得怎么样?(孤单寂寞)从哪看出来的?(除了鸭妈妈——)(1)谁指哪些人?除了文中的哥哥姐姐公鸡养鸭小姑娘家里还会有谁欺负她(小鸡猫)(2)哥哥姐姐是丑小鸭的什么人(亲人)公鸡呢(伙伴朋友)养鸭的小姑娘呢?(主人)此时他是什么心情?(难过、痛苦、伤心、孤独、寂寞)体会他的心情再来读。你们觉得他读的好吗?好在哪里?

2、此时的丑小鸭内心非常难过,他觉得自己孤单、无助。所以他不得不钻出篱笆离开了家。同学们想一想,离家出走的丑小鸭他想要去寻找什么呢?不出课件,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话

3、本想离开家后会过得好一些,可来到树林他的命运会改变吗让我们跟随丑小鸭走进树林他的生活又是怎样的?(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一段)透过这段文字,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小鸟怎样讥笑他?其他的小鸟还会怎么挖苦他?你还看到了什么?(猎狗追赶他,丑小鸭拼命的奔跑,吓的他脸色苍白、气喘吁吁、上气不接下气,)(仿佛看到丑小鸭边跑边喊救命)此时丑小鸭的心情怎样?你能带着这种心情读一读吗?所以他白天只好 ------ ,到了 ---- 出来找吃的。”)

4. 不仅仅是这些,可怕的树林里还可能隐藏着哪些危险?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可能有凶恶的大老虎,还可能有张着血盆大口的狮子、狼……),当你眼前出现这些情景你的心情会怎样?(可怜,如果是

我一定和他做朋友)请把你的感受读出来。你让我看到了一只泪流满面/胆战心惊的丑小鸭。

此时的丑小鸭好无奈、好可怜呀,所以他只好白天躲起来,晚上才敢出来找吃的。此时丑小鸭想外面的生活也不好啊,但我不灰心,我会继续寻找属于我的家。

5、丑小鸭没有朋友,只好继续流浪着。秋风瑟瑟地吹着,树叶飘落在丑小鸭身上,他孤零零地走着、走着,泪珠扑嗒扑嗒的掉下来。他来到了湖边的芦苇里悄悄地过日子。为什么悄悄地呢?(不想被人欺负。不想被人讽刺,不想被人讥笑······)

即使这样残酷的环境,丑小鸭也没有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依然那么执着地热爱生活。

6、一天傍晚,当他看到那群美丽的天鹅时,他既惊奇又羡慕。惊奇的是什么?(原来世界上还有这么美得动物啊)于是他对生活又充满了希望。他羡慕什么(羡慕天鹅的美丽)他多么希望自己也能像他们一样呀。丑小鸭遭遇种种不幸,但他依然没有放弃生活下去的勇气。学到这里,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丑小鸭(热爱生活)

7、天气越来越冷,读出示的那一段。寒冷的冬天丑小鸭无家可归,谁来读一读,读出他的寒冷?还不够冷。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丑小鸭在冻僵之前也曾勇敢的奋斗过,为了不使自己被冻僵,丑小鸭使劲全身力气在湖里游来游去,他想划动双脚,可是脚冻僵了,它想拍动双翅,可是翅膀被冻僵了,直到湖面都结成了冰,他的双脚还是依然在划动,他告诉自己再大的困难也要战胜,可怜的他再怎么努力,也

还是被冻僵了,跟冰块结在了一起。

8、学到这里,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丑小鸭(勇敢顽强)面对昏倒在冰上的丑小鸭,如果你就在身边,你会怎么做呢?你们和农夫一样都有一颗善良的心,幸亏一位农夫救了他。

9、丑小鸭在艰难困苦中一天天长大,他终于迎来了又一个春天,他终于变成了一只白天鹅,读:他扑扑——。这是谁呀?丑小鸭吗?经历了那么多苦难的丑小鸭吗?他变得如此美丽,他的心里是怎么想的?(我的愿望实现了,我真高兴,再也不被人欺负了)他的心情怎样(谁来读,让我们一起分享一下他的快乐吧。读:啊,原来我不是丑小鸭,是一只漂亮的天鹅呀!这是他没想到的,他激动地无法掩饰自己的快乐,你们看,他扬起翅膀发出幸福的呼喊,齐读:这难道是自己的影子?啊,原来我不是丑小鸭,是一只漂亮的天鹅呀!三、拓展延伸

学了这个故事,你一定有许多话对课文中的人物说,你想对课文中的谁说些什么呢?出示课件:我想对喂鸭的小姑娘说------我想对农夫说-------我想对鸭妈妈说---我想对丑小鸭说-----(教师适时评价)板书(善待他人)

你知道安徒生为什么要写丑小鸭吗?安徒生曾说过,我就是一只丑小鸭,十年前他遭受了无数的嘲笑和否定。但他一直对生活冲满希望,战胜困难。十年后,他变成了一只美丽的白天鹅。写出了我们少年儿童喜爱的许多童话故事,成为世界童话大王,当我们身处逆境时要像丑小鸭那样不灰心,不泄气,对生活充满信心,充满希望,并为之而

努力,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四、布置作业:

1、老师给大家推荐几本安徒生的作品:拇指般大小的姑娘有着惊险的旅程的《拇指姑娘》,光着身子参加游行大典的皇帝的《皇帝的新装》,美丽善良的小人鱼,为心爱的王子投海化为泡沫的《海的女儿》,靠卖火柴为生,冻死街头的《卖火柴的小姑娘》。希望同学们多读书读好书

2、将丑小鸭的经历或者其中的一件事讲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

王崧舟教学实录课案

笑谈《草船借箭》的智慧 【观点】 诗意语文是自由对话的语文。自由对话,首先要致力于课堂自由文化的建构。自由文化的建构,我们认为有以下一些要义:一、师生、生生之间在人格上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二、师生、生生之间养成真诚倾听的意识和习惯;三、消解课堂上的话语中心、话语霸权,把话语权还给课堂上的每个人;四、与文本对话,养成赏识卓见、鼓励创见、悦纳异见、宽容误见的态度,倡导个性化的解读和表达;五、不唯上、不唯书,敢于质疑、敢于批判、敢于超越,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自由文化,本质上就是一种对话文化。 《草船借箭》一课,致力于引领学生与智慧化身诸葛亮这个人物形象展开多角度、有创意的对话。那么,这种对话的原点是什么?是存在于每个学生心中的有关《三国演义》、特别是有关诸葛亮的“前结构”。事实上,在接触《草船借箭》这个文本前,学生心中早已贮存着或清晰或朦胧、或开阔或狭窄、或深刻或肤浅的关于诸葛亮的种种感知和理解,即所谓的“前结构”。自由对话,首先是要尊重学生心中的这一“前结构”。作者心中的诸葛亮、教师解读的诸葛亮与学生感悟的诸葛亮不能等量齐观,因此,课堂上重要的是要引领学生读出属于他自己的诸葛亮。 而要想真正读出自己心中的诸葛亮,首先就要关注学生面对文本“一触即觉,不假思量计较”的那个“现量”诸葛亮。这个现量诸葛亮是被学生的“前结构”这个照相机从文本中拍摄下来的。这种拍摄,是整体的、视界融合的、自由自足的,但又是模糊的、不自觉的、浮光掠影的。课堂上的自由对话,肇始于学生读出的这一个现量诸葛亮,即通常称之为的“第一印象”、“首感效应”、“初始感知”。 当现量诸葛亮也成为学生展开深层次对话的前结构时,教师就需要引领学生将平面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立体鲜活的人物形象,让诸葛亮笑盈盈地从文字中走出来,走到学生的眼前,走进学生的心中。于此同时,又应该点拨学生转换对话视角,穿越历史的时空,将自己置身于草船借箭的场景中,成为其中的一个历史人物,与诸葛亮促膝而坐、谈笑风生。这样,学生就由物我两隔、情景相离的知性对话登陆到物我一体、情景交融的诗意对话。恰如朱光潜先生所言:“凝神观照之际,心中只有一个完整的孤立的意象,一无比较,无分析,无旁涉,结果常致物我由两忘而同一,我的情趣与物的意态遂往复交流,不知不觉之中人情与物理互相渗透”。这是一种审美的自由,是生命的更为本真的自由。至此,学生自能读出心中的这个诸葛亮。 【构想】 第一课时 一、给“智慧”排个序 1、请学生自由谈谈对诸葛亮的印象。 2、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后请学生从谋略和智慧的角度,给故事中的四个人物排排队。 3、交流体会。估计会出现这样几种情况: 诸葛亮周瑜曹操鲁肃

《丑小鸭》课堂实录

丑小鸭》课堂实录 【课前谈话】 师:童话王国里的动物们特别愿意和东洲小学二年级的小朋友们交朋友。其中的两只动物特地让我向大家问好,他们是谁呢?猜一猜。 师:动物一巴一长长的尾巴细的长长的尾巴一尾巴能挂在树上荡秋 千呢! 生:是猴子! 师:耳朵一夫大的耳朵一像蒲扇似的大大的耳朵。 生:是大象! 师:老师还让大家猜一个人像像作家像像童话作家像像丹麦的童话作家。 生:xx!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安徒生爷爷的童话故事像像(师手指板书)。 生齐读:《丑小鸭》 师:(指丑小鸭的画面,引说)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丑小鸭的毛像像,嘴巴像像,身子像像,所以大家都叫它像像。 师:我们刚刚出生时,家里人是多么高兴,多么疼爱我们呀!我们整天被幸福包围着。丑小鸭来到世界上,也和我们一样吗?自己轻声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想象。 学生自读第三自然段。师:丑小鸭来到世界上,生活得快乐吗? 生:他一点也不快乐,哥哥姐姐不搭理丑小鸭,还用嘴巴啄他。丑小鸭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这么对他,伤心极了! 生:公鸡自己长得很漂亮,可一点也看不起丑小鸭,还用尖尖的嘴巴使劲啄他:“你这个丑八怪,我不想看到你!”

生:连养鸭的小姑娘也讨厌丑小鸭,不给丑小鸭喂食,用扫帚打他。 师:是呀,哥哥姐姐咬它,公鸡啄它,连养鸭小姑娘也讨厌它,这就是我 们课文中所说的“欺负”。 (出示词卡,读两遍)师:如果你就是这只丑小鸭,心里会怎么想?生:我一定很孤单,很难受。师:谁能读第三自然段,通过朗读把丑小鸭的孤单、难受表达出来。师:受到哥哥姐姐的欺负,受到伙伴们的欺负,离开了家的丑小鸭会找到 自己的快乐吗? 指名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 师:树上的小鸟在笑什么? 生:呀,大家看哪,哪来这么个丑八怪呀,我从来没有见识过这么难看的 小东西呢! 生:丑呀丑,真是丑,丑xx 快滚开! 师:这就是“讥笑”。 (出示词卡,读两遍) 师:孤单的丑小鸭在树林里,不仅遇到了小鸟的讥笑,猎狗的紧紧追赶, 还可能遇到了什么?又会受到怎样的欺负?生:小刺猬走近他,用身上尖尖的刺刺他。 他疼得哇哇直叫。生:健壮的野马用脚狠狠地踢他。生:猎人发现他,举起枪想打死他。幸亏他躲得及时,才保住了性命。 生:凶恶的狼发现了他,直奔过来,可是发现他太丑了,用鼻子嗅了嗅,又转身走了。 师:是呀,小鸟的讥笑,猎狗的追赶?…这都叫欺负” 师:不管走到哪儿,大家

窦桂梅-课堂教学实录

窦桂梅《圆明园的毁灭》课堂教学实录 执教者:窦桂梅(资料整理:沙洲小学青年教师陶花、乔萍、袁新菊、张虹、周凤、陶霞、沈漪、杨叶 红) 师:猜猜我从哪来?生:您从北京来。师:你真有礼貌,加上一个“您”。心字在底,把我放在你的心上。给他点掌声,也算是给我一点鼓励。你怎么知道的?生:我是听别人说的。师:善于倾听别人的发言,把获得的信息成为自己的财富,这也是一种学习。知道我姓什么吗?生:您姓窦。叫窦桂梅老师。师:你怎么知道?生:我也是听别人说的,而且上面也写着。师:不但听别人说,而且还注意观察,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这也是更好的学习,再给她掌声。 师:亲爱的同学们,我来自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是一名语文教师。我的家就在清华园里,我住的地方离一个特别的地方只有50 米,你们猜猜是哪儿?有时候我会到那里去散散步,猜猜这是一个什么地方?生:圆明园。师:来,我们一起写写这三个字。(师范写,生书空)师:看到这三个字,你的眼前会有怎样的画面?生 1 :想起了当时火烧圆明园的故事。 生2 :看到了金碧辉煌的宫殿。生3 :我看到了圆明园仿造的各处名胜古迹。 师:看来,同学们都很了不起,事先一定对这两篇文章师:读了这两篇文章你又有怎样的感受?可长、可短、一句话也行、一个词也行。 生1 :我觉得圆明园是我们的名胜古迹。却被烧掉了,很可惜。 生2 :我觉得英法联军他们太坏了,他们把能拿走的都拿走,不能拿走的就烧掉。 生3 :我恨透了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圆明园本来就是我们中国的名胜古迹,却被他们破坏了,太可惜了。生4 :我感到很惋惜,因为圆明园是两代皇帝的心血,可就在三天之内就被英法联军化为灰烬。生5 :我想用一个词来代替,就是毁于一旦。 师:听出来了,同学们读书读出了自己的感受和情感。说明同学们会读书,说明同学们在读书的时候 已经走近了圆明园。有的时候我们读书不能只停留在感受和情感上, 更重要的

七律长征教学实录王崧舟3篇

七律长征教学实录王崧舟3篇 一、情感铺垫,导入课题 (一)引入课题《七律长征》 师:有一段历史,在作家魏巍的笔下,它是地球的红飘带;在美国作家的笔下,它是前所未闻的故事;在毛泽东的笔下,它是宣言书。这段历史就是长征。(课件出示红军长征图)1934年10月17日,红军途经11个省,行程达二万五千里,历时两年零五天。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壮举。 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师:今天我们跟随长征的亲历者毛泽东一起重走长征路。 (二)观察诗歌,理解七律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首诗,你发现它有什么特点? 生:这首诗有8行,每行有7个字。 师:这首诗总共有8行,每行有7个字,我们把它称为七言律诗,简称"七律"。长征是这首诗的题目,所以用小圆点隔开,我们再读一遍课题。 【评析】执教老师给学生介绍长征的概况,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接着让学生了解"七律"的概念,建立知识结构,为学习诗歌奠定基础。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如果能读出节奏,那就更好了。

生按要求自由读诗。 师:下面请一位同学读一读这首诗。(要求读准"逶迤""磅礴""岷山"的字音) 师:古人云"句读之不知,学之不解"。我们读诗歌时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学会断句,读出节奏。这首诗的首联是223节奏,颔联和尾联也是223节奏,颈联是2221节奏。(课件出示诗歌全文及节奏划分)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生自由读诗,品味诗歌的韵律,然后合作朗读。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不仅读出了诗歌的节奏,还读出了诗歌的音韵美。 【评析】从有目的地自由朗读到合作朗读,执教老师引导学生把诗读通顺,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美。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加深了对诗歌的理解,达到了以读促学、以读激情的目的。 三、聚焦总领句,整体感知"难" 师:这首诗的主题很明确,哪句诗概括了整首诗的大意呢?(课件出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师:这究竟是一次怎样的长征?可以用诗中的一个什么字来形容? 生:难。 师:(板书"远征难")在这句诗中,哪里体现了难?

丑小鸭教案课堂实录(有过渡语)

一、导入:对于安徒生,我们知道他是丹麦19世纪著名童话作家,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 不过,要真正了解安徒生,我们还得走进他的内心世界,要想走进安徒生的内心世界,我们还得读他的一篇童话故事:丑小鸭 二、丑小鸭的故事,我们小学都已经学过了,对丑小鸭都有了一定的了解。 1、那么大家知道丑小鸭出生在哪个地方?明确:养鸭场 2、丑小鸭本来的名字是什么?或者说他的真实身份是什么?明确:白天鹅 3、那为什么那么多人都叫他丑小鸭呢?明确:丑 三、正是因为他外表的丑陋,让它遭受了许许多多的歧视和打击。比如,它刚一出生就在鸭 群和鸡群中处处挨啄,被排挤,被讪笑。除此之外,丑小鸭还遭受过什么歧视和打击呢? 地点在哪? 1、在养鸭场: 受到雄吐绶鸡的欺负,雄吐绶鸡盛气凌人地欺负丑小鸭 在受到雄吐绶鸡的欺负时,丑小鸭心里是怎么想的? 明确:觉得非常悲哀。就连他自己的兄弟姐妹也欺侮他,看不起他,最后连自己的妈妈也不得不劝他走远些。在巨大的压力面前,他被迫离家流浪,几经风险。 2、不久,他来到了沼泽地,在这里,丑小鸭受到那些歧视和打击呢? 明确:被野鸭嘲笑 在受到野鸭们的嘲笑时,丑小鸭又是怎么做的? 明确:在野鸭群中,他“尽可能对大家恭恭敬敬地行礼”,“只希望人家准许他躺在芦苇里面”,没有任何更多的企求。 3、后来丑小鸭遇到了两只雁,两只雁对他虽然不错,但不料被猎人打死。丑小鸭死里逃生, 来到一间农家小屋。他忍气吞声在这里生活了一段时间,不断受到鸡和猫的奚落排挤。 4、于是,丑小鸭又开始了它的流浪生活,秋天到了,丑小鸭在灌木林里看到一群南飞的幸 福的天鹅,从此他再也无法忘记这些美丽的鸟儿。 5、冬天到了,天是那么冷,丑小鸭几乎被冻死在冰冷的湖边。最后被带到老农家里 在老农家里,被小孩子们和女人追打 四、丑陋的外表给丑小鸭带来了很多不幸,除了受到人和动物们的打击和嘲笑外,丑小鸭还 有没有面临其他的困难呢? 1、风吹雨打,又受尽严冬折磨,差点被冻死 丑小鸭有没有放弃?明确:没有 2、猎人和猎狗的威胁 丑小鸭当时的内心世界时怎样的?明确:丑小鸭内心十分害怕,悲哀但是,在这些困难面前,丑小鸭有没有放弃?明确:没有 五、其实,有一个人的遭遇和丑小鸭是很相似的,这个人就是这篇童话的作者:安徒生 安徒生是一个穷苦鞋匠的儿子,母亲是一个靠为人洗衣的寡妇。安徒生小时不仅经常和

窦桂梅《观潮》课堂实录(七年级下册)

一、调动感官,激趣导入 师:一走进你们班就发现了咱们班的孩子学习习惯特别好,都坐得端端正正,书本摆放整齐,各个精神抖擞。让我没有理由不喜欢你们。为了奖励你们,老师请你们欣赏一种声音。(播放潮声)听出是什么声音了吗? 师:你听得真仔细,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钱塘江观潮。(板书:观潮)“观”是什么意思?到了钱塘江,你最想看什么呢? 生:我想看涌起的波浪。, 生:我想听涨潮的声音。 生:我想观察,面对大潮人的活动。 师:你们想看的都在课文里,请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师:在书中领略了钱塘江的盛景,能用一句话告诉我,你的感受吗? 生:我觉得钱塘江大潮太神奇了。(看来你用心感受了) 生:我觉得钱塘江大潮太壮观了。(你有欣赏美的眼光) 生:我觉得钱塘江大潮不愧为天下奇观。 这儿也有一个“观”字,还是看的意思吗?老师查了字典,观有三种解释,看看哪种解释更合适。奇观呢!我们可以用组词的方法来理解,奇就是(奇妙),奇观就是(奇特的景象)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师:你的概括能力真强! (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 三:借助媒体,品读文本 (一)体会潮来前的人山人海 师:现在,让我们走进一年一度的观潮日——农历八月十八,来到最佳观潮地点—海宁市的盐官镇,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海塘大堤吧!(播放人山人海的画面) 师(模拟记者采访):请问,你是第一次来这儿观潮吗?就要见到大潮了,你的心情如何?请你带着这种感情读读屏幕上的这句话。(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师:你的朗读让我感受到了你急于想观潮,还有哪些同学也想去? (二)感受潮来时的雷霆万钧 1、读中品 师:究竟是什么奇特景象使人如此焦急期待呢?请同学们马上找到潮来时的三四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待会向大家展示你的朗读水平。 师:听着你们朗朗的读书声,真是一种享受。哪位同学愿意把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a、生:我喜欢“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象闷雷滚动。”这潮水还未出现,就能听见闷雷般的巨响,可见它的气势有多大了。 生:隆隆的响声(你思考得真快) 师:一起来学学看。(轰隆隆) 师:再听听潮水声(播放课件),你又发现了什么呢? 生:这潮水隆隆的响声多像闷雷滚动的情景啊! 师:你听得真仔细,很会欣赏美。试试看,能否读出大潮未见奇景,先闻其声的雄伟气势。 生读。

2019年课外阅读指导课堂教学实录

2019年课外阅读指导课堂教学实录 篇一:课外阅读指导课堂教学实录 课外阅读指导课堂教学实录《童话,多么美好的世界》 《童话,美好的世界》课堂实录 教学目的:1.通过一段时间的童话阅读情况汇报,教给学生阅读欣赏童话的方法。 2.在阅读童话的过程中让孩子体会到读书的快乐,阅读的乐趣。 3.挖掘童话内涵,培养学生用美好的心态看生活。 教学过程: 一、出示幻灯片,引出话题: 1.首先,让我们来看大屏幕上的一段话,看看你能读懂它的意思吗? 幻灯片出示:

如果有人5岁了,还没有倾听过安徒生,那么他的童年少了一段温馨; 如果有人15岁了,还没有阅读过安徒生,那么他的少年少了一道银灿; 如果有人25岁了,还没有细味过安徒生,那么他的青年少了一片辉碧; 如果有人35岁了,还没有了解过安徒生,那么他的壮年少了一种丰饶; 如果有人45岁了,还没有思索过安徒生,那么他的中年少了一点沉郁; 如果有人55岁了,还没有复习过安徒生,那么他的晚年少了一份悠远。 指名有感情朗读大屏幕上的内容。 师:孩子们,你们读懂这段话说的意思了吗?

生1:我感受到了童话的重要。 生2:我们要仔细阅读童话,了解通话,品读童话。 生3:这段话是说人的一生中离不开安徒生。 生4: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不同年龄段的人都需要安徒生?? 生5:老师,我来补充一下,是需要安徒生的童话。 师:是啊,所以有人说,童话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营养品,它既可以营养两三岁的孩童,又可以营养七八十岁的老翁。因为几乎我们身边的每个人都是伴着童话故事一路成长起来的。这学期,我们已经补充了不少童话的营养,可是如果只是一味的填充却不去思考消化,再好的营养也只会白白流失。所以,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那个童话的世界。把童话的营养充分吸收,让它能真正滋养我们的身心。(板书题目:童话世界) 师:大家可以回顾一下,从小到大,你都读过哪些童话? 生1:我读过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

王崧舟《长相思》课堂实录

王崧舟《长相思》课堂实录 一、借助注释,读懂词意 师:同学们,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而到了张籍的笔下,乡愁又成了那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请大家打开书本,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注意,仔仔细细读上4遍,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要把词念得字正腔圆;读后两遍的时候,要注意把它念通顺,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明白吗? 生:(齐答)明白。 师:自由朗读《长相思》,开始。 生:(自由读课文《长相思》。) 师:(课件出示《长相思》这首词。)好,谁来读一读《长相思》?其他同学注意听,这首诗当中的一个生字,一个多音字,听他有没有读准了。 生:(朗读)长相思,清,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师:读得字正腔圆,真好!风一更这个“更”是多音字,聒碎乡心的“聒”是个生字,她都念准了。来,我们读一读,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预备起。 生:(齐读)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师:再来一遍,预备起。 生:(齐读)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师:很好!谁再来读一读《长相思》?请你,其他同学注意听,特别注意,他在读词句的中间时是怎么停顿的,是不是读得有板有眼。 生:(朗读)长相思,清,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师:真好,你们有没有注意到,这位同学,在读“身向榆关那畔行”的时候,哪个地方停顿了一下? 生:他在“身向榆关”的后面停顿了。 师:你有没有注意到,他在读“夜深千帐灯”的时候,哪个地方又停顿了一下? 生:他在“夜深”后面停顿了一下。 师:你们听出来了吗? 生:(齐答)听出来了。 师:对,这样读就叫有板有眼。我们读这两句词,“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预备起。 生:(齐读)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师:再来一遍,“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读。 生:(齐读)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师:真好,同学们,读古代的诗词,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还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比如《长相思》这个题目,我们可以有许多种读法,有的读《长相思》(快速而平淡地)有长的味道吗?有相思的感觉吗? 生:(齐答)没有。 师:比如你这样读,《长相思》(缓慢而深情地),有感觉吗?有味道吗? 生:(齐答)有。 师:读词就要读出这样的味道来。你们试着读一读,争取读出你的味道和感觉来。 生:(自由读《长相思》。) 师:谁来读一读《长相思》?读出你的味道、你的感觉来。注意听,注意听,你听出了什么味道?什么感觉? 生1:(朗读)长相思,清,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窦桂梅《王二小》教学实录

窦桂梅《王二小》教学实录 (成名作) 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 学生:吉林省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一年二班 地点: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礼堂 说明:省语文学科“两史一情”德育渗透观摩课 师:上课。 生:老师好。(礼,坐) 师:先复习我们上节课学习过的生字,看卡片,听老师提要求:读准字音并组词,哪一组愿意来?好,从这组开始。 (出示卡片) 生:突然 师:重来,听老师要求,读准字音并组词。 生:突、突然 生:(不会) 师:谁来告诉他?帮助他? 生:响 生:响、响起 师:接着来。 生:助、帮助 生:团、团员 生:英、英雄 生:起、起来

生:童、儿童 师:下面我们齐读一遍。这件事连起来了。我们读的时候就要体会“一边……一边” 重音读出来,我们试一试! 生:(读略) 师:读得很好。王二小帮助八路军放哨还不止一次,书上有一个词告诉你了,是哪个词?一起说。 生:常常。 师:好,我们读这一段的时候,要体会体会“常常”,读一读,试一试。 生:(读略) 师:读得很好,王二小就是这样利用放牛的机会帮助八路军放哨,发现敌人马上向八路军报告。那么,就在9月16日那天发生了下面的事。看图,这幅图的内容在哪一段写着呢? 生:这句话在第二自然段写着。 师:这个自然段有两句话,同学们小声在下面读,讲的是什么意思? 生:读第二自然段。 师:谁说说? 生:这句话写的是在9月16日早上,敌人来扫荡走到山口迷了路。 师:扫荡是干什么? 生:就是到村子里把老百姓杀死,然后抢他们的东西把屋子烧了。 师:也就是说扫荡就是杀人,放火,抢东西,这个问题引用日本鬼子所说的话就是“扫荡”,接着往下说。 生:走到山口,不知道方向了。 师:那就是迷路了,不知道怎么走了,接着往下看第二句话,哪位同学来讲讲。 生: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让他带路,敌人走着走着看见王二小就让他带路。 师:让他带路是让王二小怎么做?

《枫桥夜泊》王崧舟教学实录

《枫桥夜泊》课堂教学实录(一) 师:把头抬起来,把身子坐正,我们准备上课,可以吗? 生:(齐声)可以。 师:好,上课。 生:起立。 师:孩子们好。 生:(齐声)老师好。 师:请坐。请大家看大屏幕,请朝同一个方向看。(大屏幕显示:枫桥夜泊)当代诗人陈小奇写过一首歌,歌名叫“涛声依旧”,听过这首歌吗? 生:(齐声)听过。 师:好听吗? 生:(齐声)好听。 师:喜欢听吗? 生:(齐声)喜欢。 师:老师也喜欢,这首歌20多年以前非常流行,我估计你们的爸爸妈妈都听过,这首歌不但曲谱得好听,而且词也写得特别棒,我选了其中的两句,我们来看一看。谁来读一读?高举你自信的小手。 大屏幕显示: 留连的钟声 还在敲打我的无眠 尘封的日子 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 ——陈小奇《涛声依旧》 生:留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尘封的日子,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 师:好听。不但声音好听,读的感觉更好听。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留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尘封的日子,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 师:你们一定注意到了,歌词当中有一个词,叫“无眠”,谁知道无眠是什么意思? 生:我想应该是晚上睡不着觉的意思。 师:没错,大白话,睡不着觉。谁能为无眠找一个近义词? 生:无眠的近义词应该是失眠。 师:失眠,没错,找到一个。继续找,谁找到第二个? 生:愁眠。 师:愁眠,好极了!谁找到第三个?比如难以入眠,把它合成两个字,谁会? 生:难眠。 师:好极了!找到3个。再比如,不能入眠,把它合成两个字,谁会? 生:不眠。 师:不眠,找到4个。再比如,未曾入眠,把它合成两个字,谁会? 生:未眠。 师:未眠,找到5个。你听,不眠就是失眠就是愁眠就是难眠就是不眠就是未眠,用大白话来说,就是—— 生:(齐声)睡不着觉。 师:睡不着觉。想一想睡不着觉的那个滋味,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句歌词。

丑小鸭名师课堂实录_“我”看《丑小鸭》──《丑小鸭》课堂教学过程实录

丑小鸭名师课堂实录_“我”看《丑小鸭》──《丑小鸭》课 堂教学过程实录 师:同学们,丑小鸭的故事大家一定很熟悉吧? 生:非常熟悉! 师:是啊,老师小时候也读过,老师的老师小时候也读过,可见,这个故事流传已经很久很久了,可今天我们又要再学这篇古老的故事还有意义吗? 生:有! 师:我们先不急于定论。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丑小鸭〉读后感》,对照黑板上的几个话题,看一下自己所写的文章属于哪个话题的,并照此分组。

师板书:1、你被故事里的那些情节感动了?为什么? 2、丑小鸭的故事让你联想到哪些人和事? 3、从丑小鸭身上你感悟到什么品质? 4、我们现在再学空上故事有什么现实意义? 5、其他。 师:快速地看一下自己的文章,是不是和四个话题相关,如果不是就属于其他这个组的。现在同学们就分成五个小组。同组的同学可以交换文章来看。相互交流讨论。 (学生在此期间,迅速换组,坐好后根据要求开始交换文章阅读并讨论)

师:请各组推选出发言代表,其他组员在代表发言后可以补充。下面有请第一组(也就是第一个话题)的代表发言。 生1(林师宇):最让我感动的情节是丑小鸭经过一番磨难后终于变成了一只美丽的白天鹅,在被大家赞美时,他一点也骄傲,因为他知道自己在得到幸福之前曾经历过的苦难。我想,他一定会十分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幸福。 师:我想你是被丑小鸭的善良和单纯感动了,是吗? 生2(林师宇):是的。 师:好,说的非常好,师宇读书很认真!(掌声)其他同学有什么看法呢? 生2(卢思颖):丑小鸭因为丑,处处遭到动物们和人们的排挤和欺凌,我深深体会到他的孤独和无助。在这样的遭遇下,他仍然坚强地活着,并执着地追求他的理想一美!他的坚强让我感动,也值得我们学习!

《牛郎织女》窦桂梅课堂实录

牛郎织女 作者:叶圣陶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孤儿跟着哥哥嫂子过日子。哥哥嫂子待他很不好,叫他吃剩饭,穿破衣裳,每天天不亮,就赶他上山放牛。他没有名字,大家都叫他牛郎。 牛郎照看那头老牛很周到。每天放牛,他总是挑最好的草地,让它吃又肥又嫩的青草;老牛渴了,他就牵着它到小溪上游,去喝最干净的溪水。那头老牛跟他很亲密,常常用温和的眼光看着他,有时候还伸出舌头舔舔他的手呢。 一天晚上,牛郎走进牛棚,忽然听到一声“牛郎!”是谁叫他呢?回头一看,微弱的星光下面,原来是老牛在讲话。老牛说:“明天黄昏的时候,你翻过右边那座山,山边有一个湖,湖边有一片树林。在树林里,你会遇到一位美丽的姑娘。可别错过了这个机会呀!” 第二天黄昏,牛郎翻过右边那座山,来到湖边的树林里。忽然,远处传来轻盈的欢笑声,牛郎循着笑声望去,只见湖边有几个姑娘正在嬉戏。过了一会,其中的一个离开伙伴,向树林走来。这姑娘是谁呢?原来她是王母娘娘的外孙女,织得一手好彩锦,名字叫织女,每天早晨和傍晚,王母娘娘拿她织的彩锦装饰天空,那就是灿烂的云霞。这天下午,王母娘娘多喝了几杯美酒,在宝座上睡着了。织女和众仙女见机会难得,便一起飞到了人间。 牛郎和织女在树林里相识了。交谈中,牛郎明白了织女的身份,织女也知道了牛郎的遭遇。织女见牛郎心眼儿好,又能吃苦,便决心留在人间,做牛郎的妻子。 从此牛郎在地里耕种,织女在家里纺织。两个人辛勤劳动,日子过得挺美满。转眼间三个年头过去了,他们有了一儿一女。6uDo2m 一天,牛郎去喂牛,那头衰老的牛又讲话了,眼眶里满是泪花。它说:“我不能帮你们下地干活了,咱们快分手了。我死了以后,你把我的皮剥下来留着,碰到紧急的事,你就披上我的皮……”老牛话没说完就死了。 再说天上,王母娘娘知道织女下嫁人间,气得暴跳如雷,发誓要把织女抓回天庭,严厉惩罚。 一天,王母娘娘趁牛郎到地里干活,便带领天兵天将闯进牛郎家里,来抓织女。两个孩子跑过来,死死的抓住妈妈的衣裳,王母娘娘狠狠一推,两个孩子跌倒在地。王母娘娘拽着织女,一齐飞向天宫。织女一边挣扎,一边望着两个孩子大声喊:“快去找爸爸!” 牛郎得知织女被王母娘娘抓走,心急如焚。可是怎么上天搭救呢?忽然,他想起老牛临死前说的话,便赶紧找出牛皮,披在身上,然后将一儿一女放在两个竹筐里,挑起来就往外跑。一出屋门,他就飞了起来。他越飞越快,眼看就要追上织女了。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玉簪往背后一划,霎时间,牛郎面前出现了一条天河。天河很宽,波涛汹涌,牛郎飞不过去了。 从此以后,牛郎在天河的这边,织女在天河的那边,两人只能隔河相望。日子久了,他们就成了天河两边的牵牛星和织女星。

特级教师窦桂梅课堂教学言语互动的特点-2019年教育文档

特级教师窦桂梅课堂教学言语互动的特点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言语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是连接 师生心灵的桥梁,是激发学生爱学语文的基本手段。课堂教学言语的简练生动、感染力、情感性等都会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因为每篇课文的感情色彩不同,因为我们的教学对象的需要,因为课程改革的要求,就要求教师的课堂言语能够创设良好的互动氛围,启迪学生的心智,提升学生的对话能力,带给学生愉悦美好的感受。 笔者以“新生代”特级教师窦桂梅为研究对象,选取了被观察者三个阶段的三节有代表性的公开课视频,分别是《葡萄沟》 秋天的怀念》《丑小鸭》。采用了定量课堂观察中著名的弗兰德斯言语互动分析系统,进行统计、比较、分析,又结合其教学案例和访谈等定性研究的资料,发现了窦桂梅老师在成功的课堂教学言语互动中所展示出的教师言语特点。 、研究工具简介 课堂观察是课堂研究最常见、最基本的方法之一,也是课堂研究中收集可靠资料的重要手段[1] 。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 (FIAC)是一种著名的教室观察系统,主要分析的是教室情境中 的师生言语。它主要是运用一套代码系统,记录在教室中师生语互 i=r 动的情形,用以分析教学行为,进而帮助教师改进教学行为。 FIAC由这样几个部分组成:一套描述课堂互动行为的编码系统 见表2),一套关于观察和记录编码的规定标准,一套用于显 示数据、进行分析、实现研究目的的互动分析方法。 二、所选课例的矩阵统计表 三、窦桂梅教学言语特点 1.激励性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关于评价有这样的建议: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2] 。在对整体样本进行分析时,我们发现所选取的3 个样本中第七类言语的频次都是0,即教师在课堂上从未出现批评学生、维护权威的言语现 象。1—4 类教师言语的所占比例,显示了窦桂梅老师教学言语饱含激励性,这些充满激励性的言语主要体现在教师的课堂评价语上。 数据带给我们的分析总是难免单调而抽象,枯燥而乏味,下面笔者结合窦桂梅老师的课堂教学案例进行该特点的分析。 在《晏子使楚》一课的教学中,教师有多处课堂言语体现了这一特点。 师(使劲、夸张地拍拍学生的肩):你怎么这么会读书呢?看你把晏子的心理活动都读出来了。 师:你的回答就是与众不同,别人想到楚王的无礼、傲慢,你则想到楚王的可爱。了不起! 师(握学生的手):我非常想和你较量一下。 师(有力量地抚摸):你看,你的朗读、你的认识让我们感受到这么多的快乐。 师(夸张地拍拍学生的肩膀):晏子什么也没改,他的秉性,他的潇洒、自信。虽然我很矮,我很小,但我的气质不凡。 基于篇幅的限制,笔者在这里不一一列举,这样富含激励性的言语太多了,并且也不单单体现在教学的评价语上,在过渡语、讲授语中也都有体现。这样的评价语带给孩子的是鼓励、赞扬,是不露痕迹地接受、引用和深化,是对学生的悦纳,这种悦纳来自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与信赖。正如弗莱雷所强调的,“在接触这一点上,既没有完全的无知者,也没有完美的圣贤。只能是一起努力进步” [3] 。教师对学生的高度信赖和尊重铸就了窦桂梅老师教学言语的激励性特点。 2.情感性

语文课文王崧舟白鹅课堂实录

语文课文王崧舟白鹅课堂实录 师:我看到同学们都带来了一本《现代汉语词典》,我们来比一比,看看咱们谁的速度快。翻到999页 比赛翻字典速度。 师:卢老师的卢在字典里表示“卢布……”大家翻翻字典,看看你们的姓氏都表示什么 生读字典上自己姓的意思。 师:我知道你姓胡,你喜欢哪一个解释 生;我喜欢第一个少数民族的名称 师:我也觉得你长得就像一个少数民族很可爱。 上课 师:咱们的中国字就是这么有意思,看这边 出示“鹅”。 出示:丰子恺的相片 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生:笑得很慈祥 师:特像家里的谁 生:爷爷 生:头发也是白的,头发显得也很老

师:同学们,照片上这位老人精通音乐,擅长书法,瞧他不仅把鹅画下来,还给他写了一篇文章,老先生用笔写了怎样一只白鹅。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争取把字音读准读正确。好吗?开始吧。 (生自由读课文,师指导) 师:这课的生字词语特别多,而且很不容易读正确,因此现在请同桌的同学互相听一听读一读,开始吧 同桌互读。 出示:头颈狂吠倘若一丝不苟脾气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供养不周 净角奢侈譬如侍候窥伺大模大样三眼一板 生读师指导个别字的读音及“角”“供”多音字指导。 师:你知道“净角”吗 生:就是古时候的公子。 师:你爸爸这样说的,今在你回去给你爸爸传个话,在京剧里有“生旦净丑”四大行当,都是男性,你们知道了吗? 生:知道了。 生当小老师带读。 生:能。 生带读。 师:咱们把拼音去掉看看还能不能读。 生读。 生读。 师:有不理解的词语吗? 生:我想问老师“三眼一板”是什么意思

师:这是一个问题还有吗? 生:窥伺 师:我想问问同学们,平时我们学课文时都会遇到不认识的字,这时候你会怎么办? 生:查字典 生:联系上下文 生:请教同学 师:现在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然后看看刚才的那些问题是不是解决了。 生读课文。 师:刚才有些同学已经初步理解了一些词语的意思并和老师作了简短的交流,看看这句话, 出示:用严厉的声音大声责备。 用严厉的声音大声地叫喊,吵喊 放开喉咙大叫 师:第一句是什么词呢 生:严厉叫骂 师:有这个词吗 生:厉声呵斥 师:放开喉咙大叫 生:引吭大叫 师:你发现他们有什么相同之处 生:他们都是叫的

走近名师——窦桂梅老师课堂实录精华

走近名师——窦桂梅老师课堂实录精 华 《三打白骨精》 窦桂梅 一、导入 1.明清小说,板书:小说 说说四大名著,板书:《西游记》 你的脑海中一定会出现谁—— 2.视频:猪八戒。师介绍猪八戒的自我评价。 3.孙悟空的图片,聊聊他,火眼金睛。视频。 4.这是谁啊?板书:白骨精

取经路上还有哪些妖精?出示妖精的名字。(学生激情高涨谈起妖精的特点) 5.这么多人物,(板书:人物。)必然会发生故事,有故事,就有故事的——情节。板书:情节。 故事发生的地方就是——环境。板书:环境。 6.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课文《三打白骨精》,读题。 二、整体感知 1.出示报告单,(小说三要素,中心和自己的对课文的见解)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述说)

三、环境 1.指名读课文中的 “唐僧师徒四人……” 2.自读,有什么感受。 3.出示原文中的片段,读一读。 师:什么感受? 生:蛇很度很长,害怕 生:山势险峻,令人毛骨悚然。 生读 4.师:这样的环境,一定会有——妖怪。 有妖怪,必定会发生——故事 四、情节 1.聊一聊起因

指名读 (出示段落) 师:自言自语是怎么说? 生:自己跟自己说 师:那你再试一遍。 生:读 师:自言自语是跟自己说,你这样说都让别的妖精听见了。 生:再读 师:都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了,心里头那高兴啊,那叫——不胜欢喜。 胜和我们平常的“胜”一样吗? (出示视频) 师:谁来自言自语地说一说 生:读

2. 师:说时迟,那时快,白骨精开始变了,一共变了几次?(板书:三变)愿意聊哪次都行。 3.第一次 生:读相关段落“这时,悟空从南山回来……” 师:变成了一个什么样的村姑?(美貌) 六年级的同学,要说美貌的词,是一个接着一个。那还不行,你们知道的词和文中的美貌还不够 (出示视频) 师:怎么样? 生:闭月羞花、眉清目秀、花枝招展、…… 师:看原文中是怎样描述的。 生读 师:李卓戊在此处批了一个字——妙

窦桂梅《丑小鸭》课堂教学分析

窦桂梅《丑小鸭》课堂教学分析 登峰学校张键 一、课例背景 授课教师:窦桂梅 授课年级:五年级 教学模式:导读课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视频、配乐等 二、分析 1.教学理念 基于童话这一文学作品,体会语言的工具性及品味儿童文学教学中的文学味道。教学中突出基础性、全面性及全体性,注重处理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将教师引导与学生学习主体结合得恰到好处。 2.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统一,又有所偏重,以学生的情感体验为主,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设定三维教学目标的比重,本课将学生的情感体验作为重点处理,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态度养成及价值观升华的层层递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以多种方式创设情景,帮助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背景环境。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突出,即放在注意挖掘童话语言的味道方面,以及由语言而表现出的情感方面。本文教学重点也即教学难点,教师通过一步步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入阐释,力求使学生理解童话语言的味道。教学重、难点被分化到各环节教学之中,降低了学生的理解接受难度。 4.教学方法 运用了启发式教学方法,一步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在课文的分析中,让学生反复对文中部分内容进行朗读,灵活运用讲授、角色体验、启发、对比阅读、配乐朗读等多种方法,增强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也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本课教学效果良好,以教学内容及目标为依据,教师教学风格鲜明,体现了教师独具魅力的教学特色,真正体现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师生的良好契合。 学习方式方面,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凸显,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力,提高学习热情。教师的监控策略与学生独立、主动学习相得益彰,教师的提问涵盖广又面向全体,给学生创造了主动学习的环境。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如字的发音、笔顺等。 5.教学手段 注重教学手段与内容、学生、教师的适切性,同时又对教学目标的实现有助益的。在本届教学中,传统板书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如多媒体课件、视频、配乐的运用丰富了课堂教学,各种手段运用得恰到好处又有侧重,以板书作为贯穿全篇的线索,幻灯片辅助,穿插教学视频及朗读的背景乐,手段多样而不花哨杂乱。 6.教学内容 以“读出童话语言的味道”为逻辑主线,教学内容的所有扩展与语言基本来自安徒生《丑小鸭》原译文的文字,教学思路清晰,充分尊重原著的科学、严谨性,以及故事内涵的深刻性。 7.教学对象 教师语言(主要体现在和学生的对话中)、动作、神情、教学手段和方式的运用,都可看出是符合学生心理和年龄特征的。尊重学生的自主性,体现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对一些

巨人的花园王崧舟课堂教学实录

巨人的花园王崧舟课堂实录_巨人的花园王崧舟课 堂教学实录 师:上课。 生(齐):老师,您好 师:同学们好。 生(齐):《巨人的花园》。 师:看老师写课题(板书课题)。 师:这是英国作家王尔德的作品,来,读读课题。 生(齐):《巨人的花园》。 师:这个课真有意思,一看就知道是篇童话,从哪知道的呢? 生1:从巨人这个词知道的。 师:说说理由。 生1、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巨人。 师:想象过吗?巨人什么样。 生1:巨人很高大,比一般人高大。 师:有我这么长吗? 生1:也高。 师:看,这就是巨人,和他身边的孩子比一比。 生:非常的大。 师:太超长了,童话中的人物呀,就是这样的奇妙(板书:奇妙)

生:自由读课文(四分五十秒左右)。 师:你们都约好了似的,来,看看第一组词语,这组词语中出现的生字最多,谁来, 生1:训斥、训斥。 师:一遍。 生1:训斥、冷酷。 师:冷,后鼻音再试试。 生1:冷酷,脸颊,拆除。 师:这组词语在课文中描写的是谁呀,你来告诉大家。 生:描写的是巨人。 师:大家认为呢?哦。都和巨人有关,咱们一块来读,训斥,冷酷,齐。 生(齐):训斥,冷酷,脸颊,拆除。 师:第二组。 生2:北风呼啸,鲜花凋谢,绽出绿芽,草翠花开。 师:告诉大家,这组词语在课文中描写的是? 生2:描写的都师巨人的花园。 师:哦,都师描写花园的词,这四个词语呀,都各有一个画面,能不能通过我们的读来表现表现。 生(齐):能。 师:那咱们分组来读,这两组的同学读前两个,我们这两个组的同学读后面两个,边读边感受,来,北风呼啸,读。 生(1、2组):北风呼啸,鲜花凋谢。 生(3、4组):绽出绿芽,草翠花开。

课堂实录《卖火柴的小女孩》(窦桂梅)

课堂实录《卖火柴的小女孩》(窦桂梅)

我这样细读文本 ——细读《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感受 窦桂梅 话先从医生讲起。到医院看病,你或许会经历这样的情景——听说你感冒了,对面的医生看你一眼,验血、验尿、照胸透,然后对照着一大堆化验单给你开最贵的药;若说身体哪个部分不舒服,医生会开出一摞单子让你接受检查——“B 超”、“彩超”、“CT”……医生成了各种高科技医疗器械的附属品,而自身“望、闻、问、切“的本领却退化了。 由此,我想到了我们教师解读教材的能力。 教材好比一个需要你诊断的人,当然不一定是病人。对教材把握的准确程度,之于语文老师,好比“望、闻、问、切”之于一名医生。对一个专业的语文老师来说,解读教材的重要性毋容置疑。语文老师们都应当问问自己,你能静下心来,什么现代手段的也不凭借,独立解读教材吗?拿到教材后,你究竟是如医生凭借医疗器械一般,靠着上网查阅,复制粘贴的方式寻找答案,还是能够拥有一份面对文本的底气?现代网络技术

的高度发达,使得我们教师缺少了“静悄悄地琢磨”文本的细心与耐心。还有一些老师,已经习惯了依赖教参进行教学设计,选择教学方法,喜欢照搬教参现成的“教材分析”。一旦离了这根拐杖,几乎寸步难行。 没有对文本的触摸,没有对文字的咀嚼,长此以往,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标志——解读教材的功夫和能力就会丧失殆尽。这就引出了文本细读。 文本细读,由《小学语文教师》杂志在国内率先力倡,杂志已做过专门的讨论,相信老师们对它已经比较了解,不再赘述。这里我想以一篇经典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例,谈一谈所走过的文本细读之路。 教学之前的细读,我们没有囿于这篇课文之中,而是把这篇经典的文章放在一个宏大的文化背景下,阅读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如《论安徒生童话的悲剧意识》、《以乐写哀倍增哀——卖火柴的小女孩反衬描写赏析》、《童话教学方法谈》……同时,我们还读了《儿童文学教程》、《小说语言美学》《相信童话》等相关理论书籍。然后再对课文和叶君健原译文进行对比,在比较

窦桂梅丑小鸭名著导读课设计

窦桂梅《丑小鸭》名著导读课设计 教学主题:高贵。所谓高贵不是天赋的智愚贵*,而是苦难中追求梦想,幸福中怀有谦卑。 教学理念:教材的二次开发。三年级的教材变成高年级的课程资源。基于童话这一文学作品,需要不仅体会语言的工具性,还要品味儿童文学教学中的文学味道,从而认识到这的确是个“好故事”。 教学基调:源于安徒生童话的基调。所有的扩展与语言基本来自安徒生的文字。 教学步骤:第一步:读出童话语言的味道。教材与原译文对照,发现语言本身的密码,导读《丑小鸭》原译文。根据孩子的特点,抓住童话语言的画面、知觉、声音、形象等特点,体会安徒生诗意语言的幽默、丰富和含蓄等。童话即人生。第二步:读出童话背后的味道。《丑小鸭》部分语言与《我生命的童话故事》部分语言对照,发现语言背后的密码,导读《我生命的童话故事》及其他。(此部分略讲) 教学年龄:五年级学生。 教学流程: 第一步:读出童话语言的味道 走近《丑小鸭》 1.导语:有位作家说,生活就是童话(板书“童话”)。他

写美人鱼、写枞树、写天鹅,写红鞋子……他让我们走进了页 1 第 童话里,他让整个世界都有了童话。这个人就是——安徒生(板书,让学生说出)。 2.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学过这篇拟人体童话《丑小鸭》(板书,课件)。选自《安徒生童话全集》,其中《丑小鸭》的译文有六千多字(课件),你知道吗,被压缩成不到500字了。(让学生回顾课文,得出以下认识:虽然短了,但还是按照丑小鸭出生,童年,成长,以及最后成为飞翔的天鹅的顺序来概括的。) 3.请同学们尽情发挥想象,说说文中可能缩写,或删掉了哪些内容?(学生漫谈,教师适当梳理:我们发现,缩写的,或者删掉的,无外乎两种语言,一种是叙述语言,一种是人物语言,这也是童话叙述的重要方式。你想啊,加上你们说的那些,才符合童话的趣味。不然,就像课文一样,成了故事梗概了。) 走进《丑小鸭》 1.回到原来的译文中,读这个故事,一起读出童话语言的——味道。你怎么理解“味道”? 2.交待:一堂课,我们不可能把那六千多字的译文拿来,逐字逐句地品读,下面我们就走进《丑小鸭》,选取译文中的几个镜头,品尝它的味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