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第一学期历史教学进度表

2018—2019学年度九年级第一学期历史教学进度表

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教材分析

一、知识体例

(一)人教版世界历史教材由世界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三大板块组成:上册包括古代史和近代史。全书共7个单元,前4个单元为古代史部分;第5至第7单元为近代史部分;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从远古时代至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历史,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及科技等方面的内容,共22课,其中包括1个活动课,每课教学一课时。(二)一般的课,每课课文由以下几个个部分组成,包括导入框、宋

体字课文、楷体字课文、相关史事、图表、问题思考、注释注音、课后活动、知识拓展。

二、本册教材在学段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九年级的世界历史在初中阶段,是学生完善和充实历史知识体系的一个重要阶段。学生经过两年的中国历史的学习,已经对中国历史有了一个初步的整体认识,但是,中国作为世界的一个部分,需要把它纳入整个世界历史发展的体系中考察对比。因此,学生有必要了解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历史。

(二)、九年级的世界历史是学生未来学习高中历史的必要准备。高中历史课程已经不再按照时间和国别来编排,而是按照专门史的体例来编纂,因此,学生在学习中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九年级的历史正好可以作为学生进入高中后学习历史的重要基础,不可忽视。

三、教材重难点解析

(一)、重点:本册教材的重点,我认为应放在世界近代史上,特别是西方资本主义萌芽、资产阶级革命以及无产阶级的的斗争这三个方面。西方资本主义萌芽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他影响了后来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在教材中,应充分说明和强调资本主义为什么首先会在意大利出现而不是更加文明发达的东方;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对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什么影响。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是本书着重讲述的内容,要在对比中理解欧美国家进行资本主义革命的方式和结果,并找出内在的原因是什么。无产阶级的出现和发展,是世界历史发展潮流的必然。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的联系何在?这三个方面的

内容是需要在教学中特别注意的。

(二)、难点:首先由于本册教材内容多,时间跨度大,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时间和地理方面误解。整册教材涉及的国家和地区较多,所以特别需要注意教材与地图的联系。让学生明确各个历史时期各国的地理位置,加强学生的直观理解能力。其次,学生在学习中往往会只关注本册的知识体系,而不擅长将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进行联系,这样会导致学生知识逻辑脱节。要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在教学中,应刻意加强学生在此方面的联系,教师在教学中也应表现出这种逻辑联系。不妨用图表法,以表格的形式锻炼学生的横向联系能力。

培优教学工作计划

辅差教学工作计划

九年级历史学情分析一、思想状况分析

九年级8 班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明确、学习积极性高,能主动地学习,部分同学有上进心,但主动性不够,需要老师的引导。九年级5、7班的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不能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业,甚至不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大部分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高峰期,一方面他们对因青春期生理、心理急剧变化而产生的丰富而深刻的感受和体验,有诸多成长的烦恼;另一方面面对沉重的学习、升学压力和开放的社会环境带来的各种刺激和诱惑,难免不知所措。

二、学习状况分析

九年级是一个产生剧烈变化的时期,更是一个危险的时期,也是一个爬坡的时期,是一个分水岭。第一类:学习有一定的基础和很浓厚的兴趣.学生成绩稳定第二类:基础差,但热情高,方法不当

第三类:学习有一定的基础,但因各种原因成绩(如懒、上课纪律差易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不想上学的思想作怪等)就是提不上来。第四类:基础差,没有太大的兴趣,但尽量跟住老师.这些孩子的家长当

然也在督促。第五类:跟不上正常的进度.

另外,大部分学生有学习目标,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积极性高,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分析判断推理能力,但学习自主性不太强,基础较薄弱,通过七、八年级的精心培养,学生们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语言文明,思想健康,积极、认真、扎实。但有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没信心,在自动放弃学习。

三、今后措施

1、在教学中必须立足基础知识,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要让学生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加强规范语言训练,提高答题得分率。

2、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获取相应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态度,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引领学生进入阅读世界、注重文献史料的积累借鉴,引导学生系统、牢固地掌握各课的知识考点,并培养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也从中得到了感性和理性的知识,对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3、多督促、多鼓励,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遵循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思路,抓好平时辅导,给予学生帮助。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

第1课古代埃及

学习目标:

1、知道古埃及的地理位置和各自文明遗存。

2、理解人类早期文明——大河文明的产生与其地理环境的关系。

3、理解应用亚非四大文明古国的历史与今天。

4、理解文明成果是广大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是四大文明古国的文化遗存;

难点是为什么说金字塔折射出上古时代的阶级关系。

课堂导入:

有一个谜语:在早晨有四条腿,到中午成两条腿,到傍晚又成为三条腿,这是什么?相传这个谜语源自希腊神话中的狮身人面怪物,他在路边用这个谜语刁难路人,猜不出者即被吃掉。有谁知道这个狮身人面像坐落在哪里?

设疑自探:

一、金字塔的国度:

1、约公元前---前,在非洲东北部流域一个统一的国家建立起来,这是人类最早的古文明之一。

2、古埃及的统治者俗称法老,自称是神的化身,他们的陵墓是权力的象征。最大的一个陵墓是。

3、看课本第4页金字塔图文,你能想到的描述金字塔的词语有哪些?你对金字塔有何感想?

解疑合探:

1、3页“问题思考”

2、5页“课后活动”

质疑再探:

1、金字塔的修建又会折射出什么?

(精讲点拨):

1、金字塔是法老动用全国奴隶大兴土木而建,目的是延续生前的权威。因此,金字塔也折射出古埃及的奴隶制阶级关系。

拓展运用:

“法老权力的强大,统治阶级的奢侈,建筑技术的高度发展和一般人民所遭受的残酷奴役,都可由金字塔的建造反映出来。”

——引自《世界通史?上古部分》

请回答:

①“法老”指的是谁?

②金字塔的建造如何反映出“一般人民所遭受的残酷奴役”?试举例说明。

③除了金字塔外,古代埃及“建筑技术的高度发展”还有何表现?

课外作业:

必做:列表比较上古四大文明古国。(所在地、流域、文明标志及大致时间)

选作:由于古代埃及金字塔的工程浩大、规模宏伟,很多人怀疑五千年前的人类是否有这种建筑能力。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查阅资料谈谈你的看法。

教学反思:

第二课古代两河流域

学习目标:

1、知道古代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和各自文明遗存。

2、理解人类早期文明——大河文明的产生与其地理环境的关系。

3、理解文明成果是广大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是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化遗存;

难点是《汉莫拉比法典》

课堂导入:

由《汉莫拉比法典》石柱图片导入新课

设疑自探:

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国:

1、新月沃地指的是亚洲西部一个狭长肥沃地带,在沃地东部依两条河流形成农业区,叫,在世纪,王国的统治者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制国家。

2、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有何影响?。

想想,这部法典,是维护哪些人的利益的?

解疑合探:

1、7页“问题思考”

2、9页“课后活动”

质疑再探:

1、新月沃地是不是等同于历史上的两河流域?

(精讲点拨):

结合地图,新月沃地不能等同于历史上的两河流域,后者只是前者东

面的一部分,其余部分在地中海沿岸的巴勒斯坦一带。

拓展运用:

《汉莫拉比法典》的制定者,维护的阶级利益及历史地位分别是什么?

教学反思:

第三课古代印度

学习目标:

1、知道古代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各自文明遗存。

2、理解人类早期文明——大河文明的产生与其地理环境的关系。

3、了解种姓制度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是1、种姓制度

2、佛教的创立

难点是种姓制度的影响

课堂导入:

雅利安人入侵印度相关史料导入新课

设疑自探:

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1、亚洲南部,由于河的滋养,约年开始出现国家。后来雅利安人侵入古代印度,把当地居民变为奴隶,建立起奴隶制国家。

2、雅利安人进入古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制度,史称。其影响是,。

3、通过课本12页,说出种姓制度的几个等级及其顺序。再说说这几个等级的身份和职责。

解疑合探:

1、12页“问题思考”

2、14页“课后活动”

质疑再探:

1、种姓制度的影响?

(精讲点拨):

1、种姓制度是维护奴隶主统治阶级的利益,特别是婆罗门阶层的特权地位,是古代印度社会的主要特征。种姓制度的不平等激化了当时社会矛盾,也为之后宣扬众生平等的佛教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拓展运用:

制作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相关表格(分级、职责、所属群体等)

教学反思:

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教案

姓名孙全福

备课组九年级历史备课组2018年8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