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科大学药用植物学教案精典整理版

药科大学药用植物学教案精典整理版
药科大学药用植物学教案精典整理版

药用植物学教案

绪论

药用植物学:利用植物学的有关知识和方法来研究和应用药用植物的一门学科。是中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学习《药用植物学》的目的:正本清源

1、植物药在中药中的地位:中药绝大多数来源于植物,另外还有动物、矿物。

历代著作:

1.《神农本草经》载药365种,其中植物药252种。

2.《本草经集注》载药730种

3.《新修本草》载药844种

4.《证类本草》载药1558种

5.《本草纲目》载药1892种

6.《本草纲目拾遗》载药921种

7.《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

8.《全国中草药汇编》(1996年)载药2202种

9.《中药大辞典》载药5767种,其中植物药4773种

10.《中华本草》载药8980种,其中植物药4773种

11.中国中药资源志要(1994年)11118种

12.全国中草药名鉴(1996年)11471种

13.中华本草(1999年)7815味

《药用植物学》包括植物形态学、植物解剖学、植物分类学。

2、中药品种的复杂性

①中药的多源性:亲缘关系相近,形色气味合格,具相同和较高含量的有效成分,极为相似的临床疗效是中药多源性的原因。

②同名异物的复杂性,形成名实不符。

③同物异名

④古今品种变化的复杂性

3、在工作中的应用:只要毕业后从事本专业的工作和在日常生活中,《药用植物学》知识是必备的知识。

4、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为《中药鉴定学》、《中药化学》、《中药学》奠定专业基础知识,和《中药资源学》、《药用植物栽培学》关系密切。另外《中药药理学》、《中药制剂学》、《方剂学》、《中药炮制学》与《药用植物学》也有一定关系。

二、怎样学好《药用植物学》

1、融会贯通地掌握基本知识。

2、熟悉地掌握基本技能:重视实验课,平时多接触实践。

3、认识常用药用植物300种。

4、背诵拉丁学名

5、独立鉴定植物:学会使用参考书,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剖花,鉴定未知植物。

6、充分利用实验室、图书馆查阅资料,到标本室辨认各种标本,利用闲暇到大自然中加强实践。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专业兴趣,随时留心,辨认植物,多采集标本,制作标本,勤学勤问。

7、掌握学习方法:课前预习所学内容;学习中抓住重点;学习后归纳总结,多看参考书。

植物的细胞

概述:

植物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1、植物细胞形状:多样,随植物种类,存在植物体的部位和执行机能不同而异。

①游离或排列疏松——呈类圆形、椭园形和球形。

②排列紧密——多面体形或其他形状

③支持作用——壁常增厚,纺锤形、圆柱形等

④输导——长管状

2、植物细胞大小及显微镜的观察范围

植物细胞一般直径在10—100μm之间。

光学显微镜有效放大倍数一般不超过1200倍——显微结构

电子显微镜有效放大倍数已超过100万倍——超微结构、亚显微结构

一、原生质体

是细胞内有生命物质的总称,包括细胞质、细胞核、质体、线粒体、高尔基体、核糖体、溶酶体等,是细胞的主要部分,细胞的一切代谢活动都在这里进行。

1、细胞质:(1)质膜:具选择透性和渗透现象

(2)细胞器:质体、线粒体、液泡系、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核蛋白体、溶酶体。

2、细胞器:是细胞中具一定形态结构、成分和特定功能的微器官。

质体:具有一定形态结构、成分和功能的,并且是植物特有的细胞器,包括叶绿体、

有色体、白色体。

叶绿体:叶、茎及长果绿色部分,根一般不含。含四种色素,A、B、胡萝卜素、叶黄素,形状为球形、卵形、透镜形。

有色体:色素主要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呈黄、橙红或红色(色素两者比例不同,颜色各异),存在于花、果、根。

白色体:不含色素,无色。形状为圆形,椭圆形、纺锤形,存在于不曝光的组织(块茎、块根),也有在叶中。

叶色与叶绿素关系:叶色与四种色素比例有关,叶绿素占绝对优势,叶呈绿色,叶绿素下降,叶呈黄或橙黄色。

2)线粒体:颗粒状、棒状、丝状或有分枝的细胞器,比质体小,一般直径0.5-1.0um,长约1-2um,光镜下仅见外形,两层膜结构,是细胞中物质氧化(呼吸作用)的中心。

3)细胞核:高等植物通常单核,藻类、菌类有双核、多核,花粉囊绒毡层在成熟期也有双核,乳管有多核,一般为圆球形,禾本科保卫细胞哑铃形,由核膜、核液、核仁、染色质组成。

染色质在细胞核行将分裂时,螺旋状扭曲的染色质丝,再转变为棒状染色体,含有DNA、RNA。

二、细胞后含物和生理活性物质

1、后含物:细胞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非生命物质统称。

(1)淀粉:由叶绿素经光合作用产生,分布在薄壁细胞中,尤以各类贮藏器官更为集中,如种子胚乳、子叶、块根、块茎、球茎、根茎等更为丰富。造粉体在形成淀粉粒时,由内向外层层沉积,在光镜下可以观察到层纹,中心即脐

点。若用酒精脱水,层纹随之消失,形状为圆球形、卵圆形等。脐点多位于居中或偏于一侧,形状有点状,裂隙状、分叉状、星状、可能由于淀粉粒脱水,脐点往往出现辐射状裂缝。有单粒淀粉、复粒淀粉、半复粒淀粉等类型,遇碘变呈蓝紫色。

(2)菊糖:观察时先将材料浸入乙醇中,一周后观察(切片),多分布于菊科,桔梗科,龙胆科,百合科等植物中,为球形、半球形、扇形结晶存在于细胞内。

(3)蛋白质:一般以糊粉粒状态存在于细胞中。遇碘液显棕色或黄棕色。

(4)脂肪和脂肪油:通常呈小滴状分散在细胞质里,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常存在于种子里。加苏丹Ⅲ试液显橘红色、红色或紫红色。

(5)晶体——草酸钙结晶和碳酸钙结晶

①草酸钙结晶形状:无色透明,簇、针、方、砂、柱等形状

单晶又称方晶或块晶,通常正方、长方、斜方,八面体、三棱形等,单独存在,也有呈双晶。

针晶:针状,多成束存在,称针晶束,多存在于含粘液的细胞中,如姜科、百合科植物中。

簇晶:通常呈球状或三角状星状,如五加科、菊科等植物中。

砂晶:细小的三角形,密集于细胞腔中。多存在于茄科植物中。

柱晶:晶体呈长柱形,形如柱状,多存在于鸢尾科植物等。

②碳酸钙结晶是cell壁的特殊瘤状突起上聚集了大量碳酸钙或少量的硅酸钙而形成,通常呈钟乳状,又称钟乳体,多分布桑科、爵床科、荨麻科

③其它类型:如石膏结晶,靛蓝结晶,橙皮甙结晶,芸香甙结晶。

2、生理活性物质:对细胞内的生化反应和生理活动起调节作用的物质总称。

包括:酶、维生素、植物激素、抗生素等。

三、细胞壁:细胞壁,质体,液泡是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不同的三大结构特征。

1、细胞壁分为胞间层、初生壁、次生壁

2、纹孔与胞间连丝

纹孔:次生壁加厚时,有的地方未增厚,只有胞间层和初生壁,此薄区域即纹孔。

纹孔对:相邻细胞在相同部位出现纹孔,称纹孔对

纹孔膜:纹孔对之间的薄膜,即复合中层。

纹孔腔:两侧次生壁未加厚的腔穴。

纹孔口:纹孔腔通往细胞壁的开口

胞间连丝:初生纹孔场上集中分布许多小孔,许多纤细的原生质丝通过此彼此联系。1)纹孔对类型

单纹孔:未加厚处圆筒形,次生壁厚时成孔道或沟。

具缘纹孔:纹孔周围次生壁,向细胞腔内呈架拱状隆起,形成纹孔的缘部。有的具塞,正面观2圆或3个同心圆。

半缘纹孔:是薄壁细胞与管胞或导管间的纹孔,一边形似单纹孔,另一边呈架拱状隆起的纹孔缘,三塞。2圆。

2)细胞壁的特化

木质化:壁内填充和附加了木质素,硬度增强,细胞群机械力增加。又能透水,可防腐。

管胞、导管、木纤维、石细胞等细胞细胞壁常加厚。

木栓化:壁内增加木栓质,不透气和水,为死细胞,具保护作用,木栓层

角质化:原生质体产生的角质填充于壁中使之角质化,并常积聚壁表面成无色透明角质层,可防水分过度蒸发和微生物侵害。

粘液质化:壁中果酸质,纤维素变成粘液。粘液化所形成的粘液在细胞表面常呈固体状态,吸水膨胀呈粘滞状态,车前、芥菜、亚麻种子等表皮细胞中。

矿质化:壁中含硅质或钙质。硅质化细胞壁加硫酸或醋酸无变化。

第二节植物细胞的分裂

一、有丝分裂

最普遍的一种方式,在根尖、茎尖常见,过程包括分裂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二、无丝分裂

又称直接分裂,较简单的一种方式,低等植物中常见,高等植物生长迅速的地方也常见到。

三、减数分裂

与有性生殖密切相关,分裂结果使每个子细胞染色体数只有母细胞的一半,成为单倍染色体(n),与有丝分裂不同点有:

1、第一次分裂是母细胞中每对同源染色体配对,排列到赤道板区,并纵裂为二,不分开,配对的染色体移向两端,产生两个子细胞,每个子细胞中的染色

体数目为母细胞一半,子染色体数与母细胞中染色体数相同。

2、第2次分裂,子细胞中每个染色体中的并列的两个子染色体分离,形成两个子细胞,各成单倍染色体细胞。

植物细胞有单倍体、两倍体、多倍体等类型。

第二章植物的组织

单细胞的低等生物,在一个细胞中可行使各种不同功能,无组织的分化。

高等植物为了适应环境变异,逐渐由单cell到多细胞个体,导致细胞分工。产生了组织——器官。

植物界的大类群

组织:来源相同,形态结构相似,机能相同而又紧密联系的细胞群。

中药材组织构造、细胞形状及内含物特征,是鉴定一种常用和可靠的方法,称为显微鉴定。

第一节植物组织的类型

一、分生组织

分生组织:植物体内凡能持续保持细胞分裂的机能,不断产生新细胞的细胞群。存在位于植物生长的部位,使植物生长。

1、按来源的性质分类

1)原分生组织:来源于种子的胚,位于根茎的最先端,是由没有任何分化的、最幼嫩的,终生保持分裂能力的胚性细胞组成。

2) 初生分生组织:来源于原分生组织衍生出来的细胞所组成。一方面仍保持分裂能力,但次于原分生组织,一方面开始分化。可看作是原分生组织到分化完成的成熟组织之间过渡形式。

3)次生分生组织:由已成熟的薄壁组织(如表皮、皮层、髓射线等)经过生理上和结构上的变化,重新恢复分生能力,转变过程中,原生质变浓,液泡缩小。如木栓形成层,根的形成层,茎的束间形成层及单子叶植物茎内特殊的增粗活动环。

2、按位置分类

1)顶端分生组织:位于根、茎顶端,细胞能长期保持旺盛的分裂机能,进行长度和高度生长。

2)侧生分组织:种子植物(除单子叶)根、茎内的侧方周围部分,形成环状。包括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使根、茎增粗,并使增粗破坏的表皮形成新的保护组织木栓层,并不断更新。

3)居间分生组织:存在于茎的节间基部,叶的基部,总花柄的顶端,子房柄处,是顶端分生组织细胞遗留下来的或已分化的薄壁组织重新恢复分生能力,只保持一段时间,以后即转成成熟组织使植物进行居间生长。分布于裸子植物、蕨类、单子叶植物(禾本科);双子叶植物(豆科)

二、薄壁组织(基本组织)

分布:是植物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分布广、体积大,如根、茎的皮层,髓部,叶肉细胞,花的各部分,果实的果肉,种子的胚乳全部或主要由薄壁组织构成。机械、输导等组织则常包括在薄壁组织之中。具有同化,贮藏,吸收,通气等营养功能,故又称营养组织。

1、基本薄壁组织(一般薄壁组织):普遍存在于植物体内各处。常呈球形,圆柱形,多面体形等,质稀薄,液泡较大,细胞排列疏松,富有细胞间隙。起填充,联系其他组织的作用,并具有转化为次生分生组织的机能。

2、同化薄壁组织:分布于植物体表面易受光照部分,如叶、萼(绿)、果实、幼茎。含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

3、贮藏薄壁组织:分布于根-根状茎,果实,种子中。主要储藏淀粉、蛋白质、脂肪、糖类,还有贮水薄壁组织等。

4、吸收薄壁组织主要分布在根尖,可以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并运送到输导组织中。

5、通气薄壁组织:分布与水生或沼泽植物体内,如莲叶柄和灯心草髓部,具贮藏气体、漂浮和支柱作用,组织间具相当发达的细胞间隙、间隙互相联结,形成大气腔。

6、输导薄壁组织:如髓射线,在木质部和髓部输送水分和养料。薄壁组织对中药鉴定意义不大。

三、保护组织

1、表皮

由初生分生组织的原表皮分化而来,包括幼嫩的根、茎和叶、花、果实等表面。

通常一层,少数2~3层;排列紧密,板块状,除气孔外,无间隙;活cell,一般不具叶绿体,但有白色体和有色体,及其它物质;外壁厚,同时角质化,常具角质层,内壁和侧壁均薄,有的外壁还有蜡质渗入或在角质层外,形成蜡被,亦有矿质化。

(1)毛茸——表皮细胞特化而成的突出物,具保护,分泌,减少水分蒸发作用。

①腺毛:具腺头和腺柄两部分,腺头能分泌挥发油,树脂、粘液等。

腺鳞:具分泌能力的无柄腺毛。

②非腺毛:不具腺体,不能分泌,起单纯保护作用。

a、线状毛:线状。

b、棘毛:壁厚而坚牢,木质化,细胞内有结晶体沉积(如大麻)。

c、分枝毛:分枝状(如裸花紫珠叶)。

d、丁字毛:丁字形(如菊科艾叶)。

e、星状毛:放射状,分枝似星(如密蒙花)。

f、鳞毛:毛茸的突出部分呈鳞片状或圆形平顶状(胡颓子)。

g、螫毛:较脆,液泡中含蚁酸,刺激皮肤剧痛(荨麻)。

h、冠毛:生于果端,果实传播,如蒲公英。

i、种缨:生于种子上,种子传播,如长春花、萝藦、络石。

(2)气孔:气孔是形状狭长的细胞间隙,由两个保卫细胞对合而成,是气体进出的门户。

气孔器:气孔连同保卫细胞的合称。

①保卫细胞:比周围表皮细胞小,是生活的,并有叶绿体,与表皮细胞相邻的壁薄,其余各方较厚,充分膨胀,气孔拉开,失水则关闭。

②副卫细胞:在保卫细胞周围有2~多个和表皮cell不同的细胞称副卫细胞,随不同种类植物,副卫细胞排列次序有别,构成了气孔轴式,或称气孔类型。

③双子叶植物的气孔轴式

气孔轴式副卫cell数大小排列方式

与保卫cell长轴分布科属

平轴式 2 相等平行茜草科、豆科、马齿苋科

直轴式 2 相等垂直唇形科、石竹科

不等式 3-4 通常1个小十字花科、菊科、曼陀罗、景天属

不定式不定相等毛茛科、艾叶、桑、南瓜、天竺葵

环式不定比表皮cell狭窄环状茶、桉

④单子叶植物气孔类型也很多

禾本科植物气孔呈哑铃形。

⑤裸子植物气孔一般都凹入很深。

⑥气孔数与气孔指数

气孔数:同一植物的叶子,单位面积(mm2)的气孔数目,称气孔数。

气孔指数:同种植物单位面积上的气孔数与表皮细胞数的比例都是相对恒定的,这种比例关系按“气孔指数”。

气孔指数=单位面积上的气孔数×100 单位面积上的气孔数与表皮cell数的和

2、周皮:大多数一年生植物器官表面终生只具表皮,多年生木本植物,除叶外,茎与根幼年保持表皮,随其增粗,表皮破坏,而产生周皮。侧生分生组织木栓形成层向外分化木栓,向内分化成栓内层,合称周皮。

特点:木栓层:具多层细胞,横切面观细胞呈长方形,紧密排列成整齐的径向行列,壁较厚强烈栓化,细胞成熟时原生质死亡解体,胞腔充满空气。使其不透水,并有抗压、降热、绝缘、质轻、具弹性,对植物起有效的保护作用。

木栓形成层:属于次生分生组织,由皮层或韧皮薄壁细胞形成,根中多由中柱鞘产生。

栓内层:是生活的薄壁细胞,常只有一层,茎的栓内层细胞常含叶绿体,所以又称绿皮层。

皮孔:在周皮形成时,某些部位的木栓形成层比其它部分更为活跃,向外衍生出一种与木栓细胞不同,并有发达的细胞间隙的补充细胞,它们突破表皮形成裂口,成为气体交换的通道。

皮孔外表呈直的、横的或点状突起,最初在周皮上形成的皮孔,一般在气孔位置产生。皮孔形状、颜色和分布的密度可作为皮类药材鉴别特征。

四、机械组织:部分或全部细胞型强烈加厚,根据细胞壁增厚的方式和细胞的形态不

同,分为厚角组织和厚壁组织。

1、厚角组织

分布在茎、叶柄、叶片、花柄等部位,根中一般不存在。分布于器官的外围,或直接在表皮下或与表皮只隔几层薄壁细胞。连续成圆筒或分离成束,在具肋状突起处明显,如叶柄、茎、叶片的叶腺等部位。其细胞壁不均匀加厚,并是初生物质的。含有原生质体,是生活细胞,具有一定的分裂潜能,常含叶绿素,可进行光合作用。加厚一般在细胞角隅外,也有在切向壁或靠胞间隙处。壁除纤维素外,还含有大量的果胶和半纤维素,不含木质。由于果胶有强烈的亲水性,因此壁中含有大量水分,在光镜下,增厚的壁显示特殊的珠光,很易与其它组织相区别,酒精脱水会使厚角组织收缩很厉害,增厚的壁会变薄,同时珠光也消失。

主要是正在生长的茎和叶的支柱组织。

类型:

1)角隅厚角组织,为最普通的类型,加厚在角隅处。

2)板状厚角组织,加厚在切向壁。

3)腔隙厚角组织,与角隅型相似,但有胞间隙。

2、厚壁组织:壁全面增厚,并可有层纹和纹孔,细胞腔很小,加厚部分是次生壁,在cell停止生长后进行,成熟后为死细胞。

分类:根据形状分为纤维和石细胞。

①纤维:两端尖的细长细胞,外壁增厚,胞腔狭窄,加厚物质是纤维素和木质部,纹孔少数,常呈裂隙状,广泛分布于种子植物根、茎、叶,及某些植物果实中;可存在于木质部、韧皮部或髓部的薄壁组织中,特别是叶子中,可结合维管组织形成鞘或束鞘,也可单独存在。

分类:通常根据纤维在植物体所处位置分为韧皮纤维和木纤维

木纤维:典型木纤维具有木质化的次生壁,大小、形态、结构各有很大差异。

a、管胞:壁薄,腔大,具典型的具缘纹孔,数目多,长度较小。

b、纤维管胞:是从典型的管胞至典型的木纤维之间过渡类型,壁增厚,腔减小,具不典型的具缘纹孔,数目减少,细胞长度增加,纹孔口长度通常超过纹孔室直径。

c、木纤维:壁厚,腔窄小,单纹孔,数目少,细胞长。

d、分隔纤维:纤维管胞与韧型纤维都可能具有分隔,它们是在次生壁沉积以后形成的。

韧皮部纤维:根据分布位置分为皮层纤维、维管束帽或鞘、周围纤维(环管纤维)、初生韧皮纤维、韧

皮纤维

类型:硬纤维、软纤维、晶鞘纤维、嵌晶纤维。

②石细胞形状:是植物体内特别硬化的厚壁细胞,形状主要是近乎等径的,长度一般不超过宽度的3-4倍,形态多有变化,如长形、芒状,毛状等,广泛分布于种子植物体内。成熟后是死细胞;加厚程度大,腔小,单纹孔引伸成沟状,可形成管状纹孔道,如汇合则成分枝纹孔道;有的随次生壁增厚而形成层纹。

存在位置:裸子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皮层和髓部,木质部和韧皮部,果实和种子中。

根据形状分为:短石细胞、大石细胞、骨状石细胞、星状石细胞、毛状石细胞、异型石细胞、纤维状石细胞。

根据分泌物积累体内或排出体外分为二类。

分泌细胞:能分泌特殊物质如蜜汁、粘液、挥发油、树脂、乳汁等的细胞,称分泌细胞,由其组成分泌组织。许多分泌物可药用,如松香、松节油、樟脑、蜜、乳香、没药、阿魏、安息香、枫香脂、苏合香及各种芳香油等。植物某些科属常具有一定的分泌结构,因此在鉴定上有一定价值。

1、外部的分泌组织:分布体表,分泌物排出体外

①腺毛:具分泌能力的表皮毛,腺头细胞覆盖着较厚的角质层,分泌物积聚在细胞壁与角质层之间。存在于茎、叶、芽鳞、子房等部位,花萼、花冠上也可存在。

②蜜腺:能分泌蜜汁的腺体。细胞壁薄,无角质层或薄。细胞质产生蜜汁,通过角质层扩散或经腺体上表皮的气孔排出。根据其分布分为花蜜腺和花外蜜腺。

2、内部的分泌组织:分布在体内,分泌物积存体内

①分泌细胞l:单个散在具分泌能力的细胞,分散在基本组织中,通常比周围细胞大。。根据分泌物不同,分为油细胞、粘液细胞、鞣质细胞、芥子酶细胞。

②分泌腔(油室):由多数分泌细胞所形成的腔室,分泌物大多是挥发油。

a、溶生式分泌腔:分泌细胞随分泌物积累增多,而使壁破裂溶解,在体内形成的含分泌物腔室,腔室周围可见有部分破损的细胞。

b、裂生式分泌腔:由分泌细胞彼此分离,胞间隙扩大而形成的腔室,分泌细胞完整地围绕着腔室,如当归等。

c、裂溶生式:是两种方式结合,如芒果属。

③分泌道:由分泌细胞彼此分离形成的一个长形胞间隙的腔道,其周围的分泌细胞称上皮细胞。上皮cell产生的分泌物贮存于腔道中。纵切面可见管道状。根据其分泌物质不同分为树脂道、油管、粘液道。

④:乳汁管是分泌乳汁的管状细胞,或称为乳汁管。

分布在器官的薄壁组织中,如皮层、髓部、子房壁内。

乳汁特点:白色较多,还有黄色的,红色者。

分类:a、无节乳汁管:起源于单一细胞,经顶端侵入生长,随植物体的生长而延伸并可分枝,长度数米以上,细胞核分裂为多数游离核。

b、有节乳汁管:由一系列管状乳细胞错综连接而成的网状系统,连接处的细胞壁融化贯通,乳汁可互相流动,起源于分生组织。

功能:担负物质长途运输的主要组织。包括木质部主要输送水分及其溶于其中的无机盐的导管与管胞;韧皮部运输有机营养物质的筛管和筛胞。

导管壁增厚方式

1)、环纹导管:增厚部分环状,直径较小,有利于伸长生长,多存在幼嫩器官中。

2)、螺纹导管:增厚部分呈螺旋状,直径较小,不妨碍伸长生长,并易与初生壁分离,形成“藕断丝连”现象。

3)、梯纹导管:增厚部分为连续部分,未增厚部分被间隔分开,两者之间形成梯形,存在成熟器官部分,不易再行伸长。

4)、网纹导管:增厚部分密集交织成网状,网孔是保留的未增厚部分。导管直径较大,存在器官成熟部分。

5)、孔纹导管:导管壁几乎全面增厚,未增厚部分为单纹孔或具缘纹孔,直径较大,存在器官成熟部分。

有较多的过渡类型,如梯网纹导管即是过渡类型。对一些幼嫩植物如豆芽幼茎分段制片,容易观察到从环—螺—梯—网—孔的演化过程。

侵填体:与导管邻近的薄壁细胞通过纹孔连同内含物侵入导管腔。对病菌侵害起一定防腐作用,使导管液流透性降低。

3、筛管:存在于被子植物韧皮部,由多数筛管分子连结而成。为生活细胞,细胞成熟后,核消失。具有初生壁,由纤维素组成,不木质化,不增厚。具筛板和筛域。存在时间一般为一年。

胼胝体:冬天,筛板往往被一些碳水化合物堵塞,形成垫状物,称胼胝体,有的第二年可溶解恢复输导功能。

伴胞:被子植物筛管分子旁常有1个或多个小型薄壁细胞,和筛管相伴存在,称伴胞。其质浓、核大,和筛管分子由同一母细胞分裂而成,筛管分子死亡时,伴胞也死亡。

4、筛胞:分布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中,为单个狭长cell,直径较小;端壁倾斜,无筛板,侧壁有筛域;没有伴胞。原生质丝通过的孔,远比筛板上的小,输导功能较弱。

第二节组织系统与维管束类型

一、组织系统

维管植物组织系统可归并为三个组织系统。

药用植物学试题及答案资料

药用植物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光学显微镜的有效放大倍数一般不超过( D ) A.100倍 B.500倍 C.1000倍 D.1200倍 2.输导组织中,横壁上有穿孔的属于( B ) A.管胞 B.导管 C.筛管 D.伴胞 3.具有不均匀加厚的初生壁的细胞是( A ) A.厚角细胞 B.厚壁细胞 C.薄壁细胞 D.导管细胞 4.叶的细胞中含有大量叶绿体的是( B ) A.上表皮 B.栅栏组织 C.海绵组织 D.下表皮 5.维管束进入胚囊的通道称( B ) A.珠心 B.珠孔 C.合点 D.主脉 6.无胚乳种子通常具有发达的( D ) A.胚根 B.胚茎 C.胚芽 .子叶D. 7.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的分类方法属于( B ) A.自然分类系统 B.人为分类系统 C.药用部位分类系统 D.主要功效分类系统 8.藻体的内部分化成表皮、皮层和髓三部分的藻类是( C ) A.水绵

B.海带 C.紫菜 D.石莼 9.啤酒酵母菌、麦角菌、冬虫夏草菌为_______植物。( B ) .担子菌亚门A B.半知菌亚门.子囊菌亚门C D.藻状菌亚门) 在配子体上。( B 10.苔藓植物的孢子体_______ A.腐生.寄生B C.共生-自考来源D.借生:考试大) ( A _______的特征之一。11.隐头花序是A.桑科B.胡桃科.三白草科C D.蓼科) 个心皮构成。( D 12.葫芦科植物的雌蕊由_______ 1 A.2 .B 3 C.4 .D) .唇形科的雄蕊类型为13( C .单体雄蕊A B.聚药雄蕊C.二强雄蕊.四强雄蕊D) .金毛狗脊属于( C 14 A.石松亚门B.水韭亚门.真蕨亚门C. D.木贼亚门 15.茎、叶折断后具有白色胶质丝的科是( D ) A.桔梗科 B.茄科 C.杜仲科 D.蔷薇科 16.大戟属植物的花序为( D ) A.总状花序 B.单歧聚伞花序 C.二歧聚伞花序 D.杯状聚伞花序 17.五加科的花序常为( A ) A.伞形花序 B.伞房花序 C.轮伞花序 D.复伞形花序 18.植物体常具膜质托叶鞘的是(D ) A.蔷薇科 B.木兰科 C.毛茛科 D.蓼科 19.叶、花、果上常有透明油腺点的科是( C ) A.菊科 B.桔梗科 C.芸香科 D.豆科 20.禾本科植物小穗基部的2枚苞片称为( B ) A.稃片 B.颖片 C.浆片 D.鳞片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智慧树知到 《药用植物学》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药用植物学》章节测试答案 对应章节绪论 1.【单选题】药用植物是指 A. 仅包含可以治疗疾病的植物 B. 具有医疗保健的植物 C. 具有保健作用的植物 D. 没有特别定义 正确答案:具有医疗保健的植物 2.【单选题】中药贯众来自于50余种植物,这种现象在药用植物学中称为 A. 混乱 B. 名称不确定 C. 同名异物 D. 同物异名 正确答案:同名异物 3.【单选题】益母草在不同的地区又称为 A. 血母草 B. 丹参 C. 薄荷 D. 黄芩 正确答案:血母草 4.【单选题】我国植物学家在广西、云南的等地找到的能代替蛇根木提取利血平的植物是 A. 长春花

B. 红豆杉 C. 粉防己 D. 萝芙木 正确答案:萝芙木 5.【单选题】我国古代记载药物来源与应用的书籍称为 A. 药志 B. 药典 C. 本草 D. 医药志 正确答案:本草 6.【单选题】《本草纲目》的作者是 A. 李时珍 B. 陶弘景 C. 李勣 D. 赵学敏 正确答案:李时珍 7.【单选题】《本草纲目拾遗》的作者是 A. 李时珍 B. 陶弘景 C. 李勣 D. 赵学敏 正确答案:赵学敏

8.【判断题】药用植物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对 9.【判断题】药用植物学是一门实践性、直观性较强的学科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对 10.【判断题】《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第一部本草专著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对 11.【判断题】紫萁入药后称为紫萁。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错 12.【判断题】市场上人参的伪品有商陆科植物商陆。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对 对应章节第一章 1.【单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细胞器的有

《药用植物学》辅导资料

《药用植物学》辅导资料 一、选择题: 植物的主要化学成分特征是 A黄酮类 B强心苷 C皂苷 D生物碱类 E酚类 2.马兜铃花的特征是 A花被管基部球形 B花被管顶端向一侧扩大 C花被管顶端3裂 D雄蕊12 E雄蕊6 3.具有单性花的科是 A马兜铃科 B蓼科 C小檗科 D葫芦科 E天南星科 4.具有托叶的科是 A豆科 B木兰科 C桑科 D罂粟科 E 蓼科 5.蓼科植物的特征是 A木本植物 B草本植物 C花两侧对称 D花辐射对称 E托叶形成鞘状 6.何首乌花的特征是 A花被外侧3片背部有翅 B花被5裂 C花被6裂 D花被外侧3片背部无翅 E花白色 7.百合科植物的果实是 A瘦果 B蒴果 C胞果 D浆果 E核果 8.商陆科植物的特征是: A单叶互生 B全缘 C单被花 D重被花 E子房上位 的特征是: A草本 B单叶 C复叶 D特立中央胎座 E中轴胎座 10.为Campanulaceae的植物是 A太子参 B党参 C沙参 D华山参 E人参 11.具有两侧对称花的科是 A毛茛科 B百合科 C豆科 D天南星科 E唇形科 12.属于Ranunculaceae的属是 A天南星属 B乌头属 C铁线莲属 D百合属 E黄精属13.花两侧对称的科或属是

A乌头属 B唇形科 C百合科 D木兰属 E忍冬科 14.沙参属的特征是 A有白色乳汁 B花钟形 C具心皮柄 D聚合果 E蒴果 的特征是 A草本 B灌木 C雄蕊离心式发育 D具有花盘 E聚合果 16.小檗科的特征是 A草本 B灌木 C聚合果 D单雌蕊 E单性花 主要特征是 A含有皂苷类化合物 B常为木质藤本 C花单性 D雄花的雄蕊通常6 E伞形花序 属的特征是 A藤本 B乔木 C单性花 D辐射对称花 E浆果 19.具油细胞的科是 A罂粟科 B木兰科 C石竹科 D芸香科 E姜科 的特征是 A有乳汁 B无乳汁 C两侧对称花 D辐射对称花 E二体雄蕊 属的特征是 A花萼上唇2齿,下唇3齿 B花萼上唇3齿,下唇2齿 C花冠上唇全缘,下唇3裂 D花冠上唇3裂,下唇全缘 E雄蕊2强 的主要特征是 A浆果 B蒴果 C侧膜胎座 D中轴胎座 E花萼宿存 的特征是 A具托叶 B无托叶 C叶对生 D叶互生 E子房下位 24.具有子房下位的科是 A菊科 B木兰科 C忍冬科 D葫芦科 E百合科 25.败酱科的特征是 A全株具有强烈的臭气和香气 B叶互生 C雄蕊3枚 D雄蕊5枚 E子房下位 的主要特征是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教案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教案 1 / 1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教案 课程名称: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Pharmaceutical Botany and Pharmakognosie) 课程性质:专业课 适用专业:药学 教材:《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郑汉臣蔡少青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ISBN7-117-05650-9/R·5651 学时:总学时204学时(理论116学时,实验88学时)周学时8学时(理论4,实验4) 绪论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的研究内容及任务。 1 / 1

熟悉学习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的方法。 熟悉我国古代重要本草著作。 了解我国近代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的发展史。 二、教学内容(2学时) 1、提要: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的研究内容与任务;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发展史(古代重要本草著作)。 2、要点: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的研究内容与任务。几本重要本草。 3、难点: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的研究内容与任务。 4、方法:讲述。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用植物学与生药学的研究内容与任务。 2、古代重要本草著作简介。 第一篇药用植物学基础 第一章植物的细胞和组织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植物细胞的形态和构造,细胞壁的特化及其鉴别法,细胞后含物的种类、形态及鉴别法。掌握细胞的分化与组织的形成,各种组织的形态特征、存在部位和功能;维管束的类型。 二、教学内容(8学时) 1、提要:植物细胞基本结构(细胞壁特化,细胞后含物种类);植物的组织(类型、特征);维管束类 型及特征。 2、要点:植物细胞主要结构,包括特化的细胞壁,后含物;机械、分泌、输导、保护组织;维管束类 型结构。 1 / 1

药用植物学答案

《药用植物学》辅导资料 一、选择: 植物的主要化学成分特征是 A黄酮类 B强心苷 C皂苷 D生物碱类 E酚类 2.马兜铃花的特征是 A花被管基部球形 B花被管顶端向一侧扩大 C花被管顶端3裂 D雄蕊12 E雄蕊6 3.具有单性花的科是 A马兜铃科 B蓼科 C小檗科 D葫芦科 E天南星科 4.具有托叶的科是 A豆科 B木兰科 C桑科 D罂粟科 E 蓼科 5.蓼科植物的特征是 A木本植物 B草本植物 C花两侧对称 D花辐射对称 E托叶形成鞘状 6.何首乌花的特征是 A花被外侧3片背部有翅 B花被5裂 C花被6裂 D花被外侧3片背部无翅 E花白色 7.百合科植物的果实是 A瘦果 B蒴果 C胞果 D浆果 E核果 8.商陆科植物的特征是: A单叶互生 B全缘 C单被花 D重被花 E子房上位 的特征是: A草本 B单叶 C复叶 D特立中央胎座 E中轴胎座10.为Campanulaceae的植物是 A太子参 B党参 C沙参 D华山参 E人参11.具有两侧对称花的科是 A毛茛科 B百合科 C豆科 D天南星科 E唇形科12.属于Ranunculaceae的属是 A天南星属 B乌头属 C铁线莲属 D百合属 E黄精属13.花两侧对称的科或属是 A乌头属 B唇形科 C百合科 D木兰属 E忍冬科14.沙参属的特征是 A有白色乳汁 B花钟形 C具心皮柄 D聚合果 E蒴果 的特征是 A草本 B灌木 C雄蕊离心式发育 D具有花盘 E聚合果16.小檗科的特征是 A草本 B灌木 C聚合果 D单雌蕊 E单性花主要特征是 A含有皂苷类化合物 B常为木质藤本 C花单性 D雄花的雄蕊通常6 E伞形花序 属的特征是 A藤本 B乔木 C单性花 D辐射对称花 E浆果19.具油细胞的科是 A罂粟科 B木兰科 C石竹科 D芸香科 E姜科

最新药用植物学教案――第二章 植

第二章植物的组织 单细胞的低等生物,在一个细胞中可行使各种不同功能,无组织的分化。 高等植物为了适应环境变异,逐渐由单cell到多细胞个体,导致细胞分工。产生了组织——器官。 植物界的大类群 组织:来源相同,形态结构相似,机能相同而又紧密联系的细胞群。 中药材组织构造、细胞形状及内含物特征,是鉴定一种常用和可靠的方法,称为显微鉴定。 第一节植物组织的类型 一、分生组织 分生组织:植物体内凡能持续保持细胞分裂的机能,不断产生新细胞的细胞群。存在位于植物生长的部位,使植物生长。 1、按来源的性质分类 1)原分生组织:来源于种子的胚,位于根茎的最先端,是由没有任何分化的、最幼嫩的,终生保持分裂能力的胚性细胞组成。 2)初生分生组织:来源于原分生组织衍生出来的细胞所组成。一方面仍保持分裂能力,但次于原分生组织,一方面开始分化。可看作是原分生组织到分化完成的成熟组织之间过渡形式。 3)次生分生组织:由已成熟的薄壁组织(如表皮、皮层、髓射线等)经过生理上和结构上的变化,重新恢复分生能力,转变过程中,原生质变浓,液泡缩小。如木栓形成层,根的形成层,茎的束间形成层及单子叶植物茎内特殊的增粗活动环。 2、按位置分类

1)顶端分生组织:位于根、茎顶端,细胞能长期保持旺盛的分裂机能,进行长度和高度生长。 2)侧生分组织:种子植物(除单子叶)根、茎内的侧方周围部分,形成环状。包括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使根、茎增粗,并使增粗破坏的表皮形成新的保护组织木栓层,并不断更新。 3)居间分生组织:存在于茎的节间基部,叶的基部,总花柄的顶端,子房柄处,是顶端分生组织细胞遗留下来的或已分化的薄壁组织重新恢复分生能力,只保持一段时间,以后即转成成熟组织使植物进行居间生长。分布于裸子植物、蕨类、单子叶植物(禾本科);双子叶植物(豆科) 二、薄壁组织(基本组织) 分布:是植物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分布广、体积大,如根、茎的皮层,髓部,叶肉细胞,花的各部分,果实的果肉,种子的胚乳全部或主要由薄壁组织构成。机械、输导等组织则常包括在薄壁组织之中。具有同化,贮藏,吸收,通气等营养功能,故又称营养组织。 1、基本薄壁组织(一般薄壁组织):普遍存在于植物体内各处。常呈球形,圆柱形,多面体形等,质稀薄,液泡较大,细胞排列疏松,富有细胞间隙。起填充,联系其他组织的作用,并具有转化为次生分生组织的机能。 2、同化薄壁组织:分布于植物体表面易受光照部分,如叶、萼(绿)、果实、幼茎。含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 3、贮藏薄壁组织:分布于根-根状茎,果实,种子中。主要储藏淀粉、蛋白质、脂肪、糖类,还有贮水薄壁组织等。 4、吸收薄壁组织主要分布在根尖,可以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并运送到输导组织中。 5、通气薄壁组织:分布与水生或沼泽植物体内,如莲叶柄和灯心草髓部,具贮藏气体、漂浮和支柱作用,组织间具相当发达的细胞间隙、间隙互相联结,形成大气腔。 6、输导薄壁组织:如髓射线,在木质部和髓部输送水分和养料。薄壁组织对中药鉴定意义不大。

药用植物学书(全部知识点)

药用植物学是一门以具有医疗保健作用的植物为对象,研究它们的形态、组织、生理功能、分类鉴定、资源开发和合理利用的学科。 《神农本草经》,收载药物365种,其中有药用植物237种,第一部记载药物的专著。《新修本草》古代首部药典。原生质体是细胞内有生命的物质的总称,构成原生质体的物质基础是原生质,它最主要的成分是蛋白质与核酸为主的复合物。 细胞质是原生质体的基本组成成分,为半透明、半流动的基质。 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细胞核具一定的结构,可分为核膜、核液、核仁和染色质四部分。 细胞器是细胞中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组成和具有特定功能的微器官 后含物植物细胞在生活过程中,由于新陈代谢的活动而产生各种非生命的物质,统称为后含物。包括淀粉粒、菊糖、湖粉粒、脂肪油和各种结晶。草酸钙结晶 1、簇晶2、针晶束3、方晶4、砂晶5、柱晶细胞壁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与液泡、质体一起构成了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区别的三大结构特征。细胞壁的分层:胞间层,初生 壁和次生壁 胞间层,存在于细胞壁的最外 面,是相邻的两个细胞共用的 薄层。它是由亲水性的果胶类 物质组成,依靠它使相邻细胞 粘连在一起。果胶很容易被酸 或,酶等溶解,从而导致细胞 的相互分离。 初生壁在植物细胞生长过程 中,由原生质体分泌的纤维 素、半纤维素和少量果胶质加 在胞间层的内侧,形成细胞的 初生壁。 次生壁是细胞壁停止生长后, 逐渐在初生壁的内侧一层层地 积累一些纤维素、半纤维素和 少量木质素等物质,使细胞壁 附加加厚。 纹孔和胞间联丝次生壁在加厚 过程中不是均匀增厚的,在很 多地方留下没有增厚的空隙, 称为纹孔。纹孔有3种类型: 单纹孔、具缘纹孔、半缘纹孔 细胞壁的特化 木质化、木栓化、角质化、粘质 化、矿质化 木质化:加间苯三酚溶液1滴, 待片刻,再加浓盐酸1滴,显红 色 木栓化遇苏丹3试液可染红 组织来源、功能相同,形态构 造相似,而且彼此密切联系的 细胞群 植物的组织分为分生组织、 基本组织、保护组织、分泌组 织、机械组织和输导组织 分生组织它的特征是细胞小, 排列紧密,无细胞间隙,细胞 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 无明显的泡液。可分为原生分 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次生 分生组织。 基本组织在植物体内占很大位 置,分布在植物体的许多部 分,是组成植物体的基础。它 是由主要起代谢活动和营养作 用的薄壁细胞所组成,所以又 称薄壁组织。其特征是细胞壁 薄,细胞的性状有圆球形、圆 柱形、多面体等,细胞之间常 有间隙。 保护组织分为初生保护组织— —表皮组织与次生保护组织— —周皮。 表皮组织分布于幼嫩的根、 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表 面。通常由一层扁平的长方 形、多边形或波状不规则形, 彼此嵌合排列紧密,无细胞间 隙的生活细胞组成。 气孔在表皮上(特别是叶的下 表皮)可见一些呈星散或成行 分布的小孔,称为气孔。气孔 是由两个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对 合而成的。保卫细胞与其周围 的表皮细胞——副卫细胞排列 的方式称为气孔的轴式类型。 双子叶植物叶中常见的气孔轴

药用植物学考试资料

后含物:一般是指细胞原生质体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非生命物质的总称,包刮淀粉、菊糖、蛋白质、脂肪和脂肪油、晶体。 生理活性物质:是指能对细胞内生化反应和生理活动起调节作用的物质的总称,包刮酶、纤维素、植物激素和抗生素等。 原生质体:是指细胞内所有有生命物质的总称,包刮细胞质、细胞核、质体、高尔基体、线粒体、核糖体、溶酶体等,是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细胞的代谢活动都在这里进行。 真果:由心房发育形成的果实。 假果:除心房外,花的其他部位如花被、花柱或花序轴也参与形成的果实。 攀援根:攀缘植物由茎上生出的,能攀附于其他物体上,使茎向上生长的根。 不完全叶:缺少叶片、叶柄或托叶中的任何一部分的叶。 单性花:仅有雌蕊或仅有雄蕊的花,其中仅有雌蕊的花称雌花,仅有雄蕊的花称雄花。气生根:由茎上生出的,不深入土中而暴露在空气中的不定根。 完全叶:同时具有叶片、叶柄和托叶的叶。 两性花:同时具有雄蕊和雌蕊的花。 保卫细胞:比周围的表皮细胞要小,是生活细胞,有明显的细胞核,并含有叶绿体。 腺毛:是指能分泌挥发油、树脂、粘液等物质的毛茸,由多细胞构成,由腺头和腺柄两部分组成。 周皮:当次生生长开始时,初生保护组织表皮层破坏,植物体相应形成次生保护组织—周皮,周皮是复合组织,由木栓层、木栓形成层、栓内层三部分组成。 厚壁组织:细胞都具有全面增厚的次生壁,大多为木质化的细胞壁,壁常较厚,有明显的层纹和孔纹,细胞腔较小,成熟细胞没有原生质体,为死亡细胞。包刮纤维和石细胞。边材:在木质茎(木材)横切面靠近形成层边缘颜色较浅,质地较松软的部分称边材,具有输导作用。 心材:在木质茎(木材)横切面中心颜色较深,质地较坚固称心材,中心一些细胞常积累代谢产物。 复叶:一个叶柄上生出2个或2个以上叶片的叶。有三出复叶、掌状复叶、羽状复叶、单身复叶。 叶序:是叶在茎枝上的排列顺序或方式称叶序。 有限花序:在开花期间,花序轴顶端或中心的花先开放,因此,花序轴不能继续向上生长,只能在顶花下方再生出侧轴,侧轴也是顶花现开放,这种花序称有限花序 无限花序:开花期间,花序轴顶端继续向上生长,并不断产生新的花蕾,花由花序轴基部向顶端依次开放,或由缩短膨大的花序轴边缘向中心依次开放,这种花序称无限花序。 双子叶植物的根状茎构造特征: 1、表面通常为木栓组织,少数具表皮和鳞叶 2、皮层中有根迹纤维束和叶迹纤维束斜向通过 3、皮层内侧有纤维和石细胞。纤维束为外韧型,呈环状排列

药科大学药用植物学教案精典整理版

药用植物学教案 绪论 药用植物学:利用植物学的有关知识和方法来研究和应用药用植物的一门学科。是中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学习《药用植物学》的目的:正本清源 1、植物药在中药中的地位:中药绝大多数来源于植物,另外还有动物、矿物。 历代著作: 1.《神农本草经》载药365种,其中植物药252种。 2.《本草经集注》载药730种 3.《新修本草》载药844种 4.《证类本草》载药1558种 5.《本草纲目》载药1892种 6.《本草纲目拾遗》载药921种 7.《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 8.《全国中草药汇编》(1996年)载药2202种 9.《中药大辞典》载药5767种,其中植物药4773种 10.《中华本草》载药8980种,其中植物药4773种 11.中国中药资源志要(1994年)11118种 12.全国中草药名鉴(1996年)11471种 13.中华本草(1999年)7815味 《药用植物学》包括植物形态学、植物解剖学、植物分类学。 2、中药品种的复杂性 ①中药的多源性:亲缘关系相近,形色气味合格,具相同和较高含量的有效成分,极为相似的临床疗效是中药多源性的原因。 ②同名异物的复杂性,形成名实不符。 ③同物异名 ④古今品种变化的复杂性

3、在工作中的应用:只要毕业后从事本专业的工作和在日常生活中,《药用植物学》知识是必备的知识。 4、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为《中药鉴定学》、《中药化学》、《中药学》奠定专业基础知识,和《中药资源学》、《药用植物栽培学》关系密切。另外《中药药理学》、《中药制剂学》、《方剂学》、《中药炮制学》与《药用植物学》也有一定关系。 二、怎样学好《药用植物学》 1、融会贯通地掌握基本知识。 2、熟悉地掌握基本技能:重视实验课,平时多接触实践。 3、认识常用药用植物300种。 4、背诵拉丁学名 5、独立鉴定植物:学会使用参考书,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剖花,鉴定未知植物。 6、充分利用实验室、图书馆查阅资料,到标本室辨认各种标本,利用闲暇到大自然中加强实践。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专业兴趣,随时留心,辨认植物,多采集标本,制作标本,勤学勤问。 7、掌握学习方法:课前预习所学内容;学习中抓住重点;学习后归纳总结,多看参考书。 植物的细胞 概述: 植物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1、植物细胞形状:多样,随植物种类,存在植物体的部位和执行机能不同而异。 ①游离或排列疏松——呈类圆形、椭园形和球形。 ②排列紧密——多面体形或其他形状 ③支持作用——壁常增厚,纺锤形、圆柱形等 ④输导——长管状 2、植物细胞大小及显微镜的观察范围 植物细胞一般直径在10—100μm之间。 光学显微镜有效放大倍数一般不超过1200倍——显微结构

药用植物学知识点总结

绪论 一、药用植物学的研究内容及任务 研究内容:药用植物学是运用植物学的知识与方法来研究具有医疗保健作用的植物,包括其形态组织、生理功能、分类鉴定、资源开发和合理利用等内容的一门学科。 任务:1.研究鉴定来自于植物的生药基源,确保来源的准确性 2.资源调查与文献考证,合理利用与保护药用植物资源 3.根据植物亲缘关系与新技术,寻找并扩大新药源 二、我国药用植物学的发展简史和趋势 1.《神农本草经》——东汉,第一部有史料记载的本草著作,收载药 物365种,其中药用植物237种。 2.《新修本草》——唐代,李勣、苏敬,由官方颁布,习称“唐本草”, 世界古代首部药典,收载药物约850种,新增不少外来药用植物。 3.《本草纲目》——明代,李时珍,最著名古代本草著作,药物1892 种,附方11000余个,新增药物374种,全面总结16世纪以前我国人民认、采、种、制、用药的经验。 4.2015版药典6月5日发布,12月1日起实施。 第一章植物的细胞(考小题) 1)植物细胞是植物体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2)研究植物细胞的构造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清楚,光学显微镜的分辨极限不小于0.2μm,有效放大倍数一般不大于1600倍。光镜下看到的结构称为显微结构。要观察更细微的结构,则需要用电子显微

镜,包括扫描电镜或透射电镜,观察到的细胞结构称为超微结构或亚显微结构。 3)原生质体是细胞内有生命的物质的总称,包括细胞质、细胞核、质体、线粒体、高尔基体、核糖体、溶酶体等,是细胞的主要成分,细胞的一切代谢活动都在这里进行。构成原生质体的物质基础是原生质,原生质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与核酸为主的复合物。 4)液泡、质体、细胞壁是植物细胞不同于动物细胞的三大结构特征。 5、植物细胞的后含物(通读、小题) 植物细胞在生活过程中,由于新陈代谢的活动而产生各种非生命的物质,统称为后含物。后含物包括淀粉、菊糖、蛋白质、晶体等。 6)细胞壁是由原生质体分泌的非生活物质所构成,具有一定的坚韧性。细胞壁根据形成的先后和化学成分的不同分为三层:胞间层、初生壁和次生壁。初生壁只生活细胞所有,许多植物细胞终生只有初生壁。次生壁并非所有细胞都有,为特化细胞所有。 7)次生壁形成时并不是均匀增厚的,初生壁完全没有次生壁覆盖的区域形成一个空隙,称为纹孔。一个纹孔由纹孔腔、纹孔膜组成。相邻的细胞壁其纹孔常成对地相互衔接,称为纹孔对。根据次生壁增厚情况不同,纹孔对有三种类型:单纹孔、具缘纹孔、半缘纹孔。 第二章植物的组织 1)植物的组织一般可分为:分生组织、基本组织、保护组织、分泌组织、机械组织和输导组织六类,后五类都是由分生组织分生 分化而来,所以又统称为成熟组织或永久组织。

热门-大班科学《神奇的中草药》教案

大班科学《神奇的中草药》教案 活动目标: 1、对中草药产生兴趣。 2、认识几种常见的中草药,知道它们可以治病。 3、知道中草药最早是中国人发现并使用的,增强幼儿 的民族自豪感。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家长与幼儿一起收集些常见的中草药实物,并知道其名称与作用。 2、课件(1):中草药的由来与采制。课件(2):可以用 作中草药的各种动植物及矿物质等。课件(3):李时珍及《本 草纲目》。 3、准备一些常见的中草药 活动流程: 一、导入部分 师:前几天,老师让你们和爸爸妈妈一起收集些中草药,这几天小朋友带来了这么多的中草药,你在哪儿找到这些中草

药的呢?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中草药?引导幼儿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想一想,说一说,从而激发幼儿探究中草药的愿望。 二、展开部分 1、引导幼儿认识一些常见的中草药名称及作用 师:老师把大家收集到的中草药布置成了一个小小的药店。现在,老师想请小朋友们来仔细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这些药材,看看你认识多少种呢?它们叫什么名字?都有什么作用?是植物类的还是动物类的呢?一会儿老师请你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幼儿自由观看) (1)提问个别幼儿,介绍自己认识的药材的名称及其功效。 (2)教师介绍名贵药材――灵芝 师:老师也认识一种药材,它是生长在山林中的一种植物,是一种非常名贵的药材,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它叫灵芝,可以治很多病,还可以增强抵抗力,延长寿命呢。据说千年灵芝还可以让快要死去的人活过来呢,神奇吧! 小结:原来,植物做成的药材是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帮助的,有些还可以治病呢! 2、了解中药的由来与采制 师:小小的植物也能治病,是哪个国家的人这么聪明发现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下面的课件你就会找到答案的。播放课件(1)。

药用植物学基础习题

《药用植物学基础》习题 一、单选题 1.由胚根直接发育而成的根是: A.主根 B.侧根 C.不定根 D.定根 E.贮藏根 2.不属于分泌组织的是: A.腺毛 B.蜜腺 C.油室 D.角质层 E.乳汁管 3.根尖不具有的是: A.根冠 B.分生区 C.成熟区 D.叶原基 E.伸长区 4.肥大肉质并贮藏了许多营养物质的根是: A.水生根 B.寄生根 C.变态根 D.贮藏根 E.主根 5.不属于按茎的生长习性分类的是: A.直立茎 B.缠绕茎 C.攀缘茎 D.草质茎 E.平卧茎 6.双子叶植物草质茎的结构中有: A.表皮 B.中柱鞘 C.周皮 D.凯氏点 E.形成层 7.不属于地下变态茎的是: A.根茎 B.刺状茎 C.球茎 D.鳞茎 E.块茎 8.无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明显分化的叶是: A.表皮 B.异面叶 C.等面叶 D.叶肉 E.叶片 9.不属于叶缘或叶的分裂的是: A.全缘 B.卷须叶 C.波状 D.全裂 E.浅裂 10.不具有形成层的构造为: A.根的初生构造 B.根的次生构造 C.茎的初生构造 D.双子叶植物木质茎的次生构造 E. 双子叶植物草质茎的次生构造 11.次生维管束中一些径向延长的薄壁细胞呈放射状排列,称为: A.外韧维管束 B.维管射线 C.木栓形成层 D.形成层 E.木质部 12.可组成一种复叶名称的是:

A.弧形 B.肾形 C.单身 D.轮生 E.对生 13.每茎节上着生二片叶应为: A.互生 B.对生 C.轮生 D.簇生 E.复叶 14.花冠合生,花冠下部长管状,上部水平展开形似高脚碟子,称: A.管状花 B.唇形花 C.高脚碟状花 D.漏斗状花 E.蝶形 15.广义的树皮概念是指: A.形成层以外的所有部分 B.次生韧皮部以外的所有部分 C.皮层以外的所有部分 D.落皮层 E.周皮 16.雄蕊4枚,其中2枚较长,2枚较短的是: A.二强雄蕊 B.四强雄蕊 C.二体雄蕊 D.多体雄蕊 E.聚药雄蕊 17.有1心皮构成1心室,胚珠着生在腹缝线上,属于哪种胎座: A.边缘胎座 B.侧膜胎座 C.基生胎座 D.顶生胎座 E.中央胎座 18.在一朵花的花冠中有雄蕊和雌蕊的存在,这朵花是那种类型的花: A.单性花 B.两性花 C.单被花 D.重被花 E.无被花 19.内含1枚种子,成熟时果皮与种皮愈合,不易分开的果实称为: A.角果 B.瘦果 C.坚果 D.颖果 E.翅果 20.葫芦科植物所特有的果实是哪一种果实: A.浆果 B.瓠果 C.柑果 D.梨果 E.干果 21.种子是由哪部分受精后发育而成的: A.胚囊 B.胚珠 C.珠心 D.胚芽 E.花托 22.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 A.种 B.属 C.科 D.纲 E.界 23.一种植物的学名由几部分组成: A.2 B.3 C.4 D.5 E.6 24.具有药效作用的藻类植物是: A.松萝 B.地钱 C.水绵 D.卷柏 E.灵芝

药用植物学课程标准

药用植物学课程标准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中药学 授课教研室:中药(营养)教研室学时: 84学时 编写执笔人:蔡纪平审定负责人:杨丽萍 编写日期:2012-1-23 审定日期:2012-3-6 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一)课程性质 《药用植物学》是中药专业的一门实践技能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在中药专业的知识结构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中药作用。前导课程主要是《中药学》,后续课程有《中药鉴定学》、《中药化学》及《药用植物栽培技术》等,本课程通过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是通过对药用植物学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其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阐明药用植物的形态特征、内部结构和分类特点,培养学生掌握本课程范围内的常见药用植物科的识别要点,为后续相关学科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 本课程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目标出发,既符合高职高专院校的培养目标和学生实际水平,又突出大学生就业的普遍性要求。因此,采取教书和育人相结合,学习知识和培养能力相结合。突出“够用”和“会用”两个原则。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注重课程教学与现实社会环境和工作条件的契合,力求科学性与职业性相结合,体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一体化。具体思路如下: 定位准确:高职高专院校的办学定位决定了课程目标不是培养学生成为研究者,而是要体现职业性,配合专业教育,着眼于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 增强实效:改变说教式、封闭式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展现现代教学的开放式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大学生个性发展规律,教学安排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使课程本身就充满生机与活力,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突出特色: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为目的,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设计学生的实践任务,培养他们认识和分析复杂的药用植物的能力,并使学生的切身体验内化为能力和素质。 提升品质:制定科学的课程建设规划,以建设精品课程为目标,建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模式。利用网络资源条件,广泛学习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不断提高质量和要求。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课堂讲授、实验、野外实习等使学生掌握今后学习相关学科需要的药用植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具体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药用植物六大器官的形态特征和结构特点。 (2)掌握药用植物重点科的形态特征。

药用植物学习知识学复习材料

药用植物学习题集 药用植物学 第一章植物的细胞 复习思考题: 1.植物的细胞是由哪几个主要部分组成的? 2.质体可分为哪几种?各有什么功能? 3.淀粉粒有几种类型?怎样区别单粒淀粉与复粒淀粉及半复粒淀粉? 4.草酸钙结晶有几种类型?如何区分草酸钙结晶与碳酸钙结晶? 5.细胞壁的特化有哪些类型?如何区分木质化细胞壁与木栓化细胞壁? 6.什么叫初生壁、次生壁、胞间层、纹孔、纹孔对、胞间连丝? 第二章植物的组织 复习思考题: 1.什么叫植物的组织?可分为几种类型? 2.什么叫分生组织?其主要特征是什么? 3.气孔轴式有哪几种?如何确定气孔轴式的类型? 4.什么叫周皮?周皮与表皮有何不同? 5.什么叫气孔?气孔与皮孔有何不同? 6.腺毛与非腺毛在形态与功能上有什么区别? 7.厚角组织与厚壁组织有哪些不同? 8.导管有哪几种类型?如何鉴别各种类型导管? 9.导管与筛管分别存在于植物维管束的什么部位,各有什么功能? 10.分泌腺与分泌细胞的形态及存在部位有什么不同? 11.什么叫溶生式和裂生式? 第三章植物的器官 第一节根 复习思考题: 1.根的外形特征有哪些? 2.什么叫定根?由它组成的根系叫什么根系?哪些植物具有这种根系? 3.什么叫不定根?由它组成的根系叫什么根系?哪些植物具有这种根系? 4.根有哪些变态? 5.根的初生构造有什么特点? 6.什么叫内皮层?何谓凯氏点? 7.根的次生构造与初生构造相比较有什么区别? 8.中药材中所说的“根皮”是指哪些部分? 9.根的异常构造有哪些类型? 第二节茎 复习思考题: 1.从外部形态上怎样区分根和茎? 2.茎有哪些类型?各类型的特点是什么?

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基本信息(Course Information) *课程代码(Course Code)PM252 *学时 (Credit Hours) 34 *学分 (Credits) 2 *课程名称(Course Name) 药用植物学Pharmaceutical Botany 课程性质 (Course Type) 专业基础课(specialized basic course) 授课对象(Audience) 生农医药专业本科生 (Undergraduate Students of life, agriculture, medicine and pharmacy) 授课语言 (Language of Instruction) 中文(Chinese) *开课院系 (School) 药学院(School of Pharmacy) 先修课程 (Prerequisite) 无(None) *授课教师(Instructor)王梦月(Mengyue Wang)、 刘忠(Zhong Liu) 课程网址 (Course Webpage) 课程简介(Description)(中文300-500字,含课程性质、主要教学内容、课程教学目标等)药用植物学是药学专业基础课,也可作为生医农专业的选修课。课程内容包括植物器官的形态和内部构造、植物系统分类等部分。本课程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药用植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培养认识和正确描述植物组织器官的形态构造、掌握常见药用植物科属的分类性状及重要药用植物,为后续的《生药学》、《天然药物化学》课程的学习奠定必不可少的基础。 *课程简介(Description)(英文300-500字) Pharmaceutical Botany is a science of studying medicinal plants. According to the theories of plant morphology, anatomy and taxonomy, the origin,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distribution, and clinical uses of the medicinal plants are introduced in this lecture. The purpose of this course is: (1) To enable the students to master the basic theoretical knowledge of Pharmaceutical Botany. (2) To master the curtly application of medicinal plants identification and exploitation. The science will provide the fundamental background required for learning such

药用植物学的教案

教案 授课科目:药用植物学授课内容:绪论 授课对象: 授课时间: 授课地点: 授课老师: 授课时数: 2学时 《药用植物学》教案

教研室:生药学授课教师:编写时间:

一、概念 1.药用植物 凡能治疗、预防疾病和对人体有保健功能的植物称为药用植物。 治疗:大黄 预防:板蓝根 保健:人参 2.药用植物学 利用植物学的有关知识和方法来研究和应用药用植物的一门学科。 3.中药与草药 中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所使用的药物,多在中医古籍有载,药房有售。包括植物(87%)、动物和矿物药。 草药:民间使用,药房多不备。 两者可互相转化: ①中药长期不用即成草药,如《神 农本草经》中的石龙芮、积雪草、爵床 等。 ②常用的草药渐被中医采用,运用 中医理论指导变为中药,如垂盆草、黄 花蒿、田基黄、徐长卿,一见喜(穿心 莲)等。 黄花蒿 4.天然药 民间药:民间散在,零星应用,无理论指导的药物称民间药。 天然药:指人类在自然界发现并直接供药用的植物、动物、矿物以及基本不变其理化属性的简单加工品(与人工合成者相对而言)。 误区:中药=天然药? 如铅丹,为Pb →Pb3O4,属于中药,而不属于天然药。 二、药用植物学的研究内容及任务 ①有人拿来一味中药,请你辨别真伪和质量好坏时,怎么办? ②当发生中毒事故时,是何原因? ③当民间发现一种单验方,治疗疾病效果很佳,如何去发掘? ④当某种中药资源缺乏,或某病人处方中某味中药无法配齐,如何 办? 1.鉴定中药的原植物种类,确保药材来源的准确 存在问题: ①同名异物的复杂性——500多种常用中药中有同名异物问题的约300种。举例:生活上存在着“滥用人参”的现象,出现过“大黄救人无功,人参杀人无过”错误认识。 举例:黄花蒿从“狸猫变太子”,从不名一文到成为我国第一个自主研发的新药——青蒿素的故事。理解中、草药之间的互相转化关系。 重点对比几个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在黑板上绘饼图。 首先提问: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讲解。

药用植物学

药用植物学 L试述模式植物细胞得显微结构与趨微结构? 答:显微结构;细胞壁、细胞质、叶绿体、有色体.白色体、脂肪、油、糊粉粒、晶体、淀粉粒、纹孔、细胞核、垓仁、核质、液泡、线粒体 超微结构;细胞壁、叶绿体.线粒体、染色体、內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胞基质、质膜、核孔、液泡膜、有邑体、白邑体、溶酶体、核膜、核仁、着丝点、核膜 2、纹孔得概念就是什么?如何识别单纹孔与具壕纹孔? 答:统孔;具次生壁得细胞壁内侧所分布得呈凹陷小坑状得无次生壁处. 单纹孔:呈圆简形,从孔O直至孔庶,其直径祢不发生变化,正面观仅呈一个?,边缘处得次生壁 不会厚于稍远处得次生壁。 具缘统孔:呈拱弯状?从孔口直至孔底,其直径逐渐变大,正面观仅呈两个同心圆,边缘处得次生壁厚于稍远处得次生壁。 3、如何鉴别发生了特化得细胞璧与未发生特化得细胞壁?特化得纳胞壁有几种?如何识别抱们? 答;未发生特化得细胞墜遇氯化锌碘呈蓝紫色,特化得细胞墜没有此颜色变化。 特化得细胞墜:a木质化:加间苯三酚后再加浓盐酸呈红色;加氣化锌碘呈黄棕色b木栓化:遇苏丹 III会被染成红色;加氢氧化钠加热,木栓质溶解呈黄色油滴状从墜中流出C角质化:遇苏丹III会 筱染成桶红色;加氣化钠加热不溶解d粘液质化:遇玫红酸钠醇会被染成玫隗红色;遇钉红会筱染成红 邑e矿质化;硅质化细胞壁遇氟化H溶液会发生部分溶解;钙质化细胞墜遇浓硫?酸会发生部分溶解。4、什么就是分生组织?有哪些类型及特点? 答;分生组织就是一群具有分生能力得细胞。 按分生组织在植物体内存在得部位不同;a顶端分生组织:存在于根尖与茎及其分枝得顶端部位,能比较长期保持旺感得分裂能力b侧生分生组织:存在于根与茎得侧面靠近边缘位置,分裂活动具明显周期性C居间分生组织:存在于某些植物得节间基部.叶柄基部、总花柄顶部等,只能保持一定时间得分裂机能。 按分生组织得来源不同:a原分生组织:来源于种子得胚,位于根、茎得最先端,分裂能力强b 初生分生组织;由原分生组织衍生出来得细胞所组成?其细胞在形态上已出現最初得分化C 次生分生组织;由己成熟得组织中得某些萍壁组织重新恢复分裂机能形成得,使根茎不断增札 5、如何从形态上区分腺毛与非腺毛? 答;;腺毛与非腺毛在形态上得区别,前者得末端(顶部、分枝远处)就是毛体中比较膨大得部位,后者则相反。 6、什么就是气孔轴式?常见气孔轴式有哪些类型?不定式与环式如何区别?环式与不等式如何区别?答:保卫细胞与副卫细胞间得排列方式称为气孔轴式;分为平轴式、直轴式、不定式、不等式、环式。不定式与环式得区别:不定式:气孔器周国得副卫细胞之间以及与外在于它们得表皮细胞之间,在大小与形状上差不多;环式:气孔器周围得副卫细胞之间等大或不等大,在形状上格外比其外国得表皮细胞狹窄些,围绕气孔排列成环状。环式与不等式得区别:不等式:气孔器周?得副卫细胞大小不等■其中一个特别得小;环式:气孔器周囤得副卫细胞在形态上格外比其外囤得表皮细胞偏秧窄些,囤绕气孔排列成环状。 7、从形态上如何区别纤维与石^?胞? 答;纤维得横切面常呈圆形或多角形?胞腔校小,纹孔少见?呈短缝状;纵切面或整体观呈长梭形,胞腔狭长,纹孔常呈斜裂隙状 石细胞得横切面常呈卵形或不規則长方形,胞腔较大,统孔多见,钩状?常有分枝;纵切面或整体现得形状与横切面现相似,纹孔与胞腔得形状也与横切面相似。 8、导管主要有哪些矣型?怎样区分管胞与导管?

药用植物学试题库和答案复习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分化程度最高级的藻类是。(B ) A.蓝藻 B. 褐藻 C.红藻 D. 绿藻 2.豌豆的卷须是变态而来。( C )A.叶柄B.托叶C.小叶D.枝条 3.太子参和过路黄的胎座类型是。() A.边缘胎座 B.侧模胎座 C.中轴胎座 D.特立中央胎座 4.药用部位莲房、莲须分别是莲的部位。() A.花托、子房 B.子房、雌蕊 C.花托、雄蕊 D.子房、花托 5.中药“橘红”为柑果的。() A.外果皮 B.中果皮 C.内果皮 D.种皮 6.“打得地下爬,快找八厘麻“中的八厘麻指的是植物。() A. 罗布麻 B.长叶鼠李 C. 羊踯躅 D.苦参 7.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的分类方法属于。()A.自然分类系统B.人为分类系统C.药用部位分类系统D.主要功效分类系统 8.变种的拉丁学名缩写是。() A.subsp. B.var. C.ssp. D.f. 9.植物体常具膜质托叶鞘的是。()A.蔷薇科B.蓼科C.毛茛科D.石竹科 10.隐头花序是____的特征之一。()

A.桑科B.胡桃科C.三白草科D.蓼科 11.莎草科植物的茎常呈。()A.扁形B.中空C.三角形D.圆柱形 12.在被子植物分类系统中,目前世界公认的真花学说系统有克朗奎斯特系统、塔赫他间系统和。() A.哈钦松系统 B.恩格勒系统 C.自然系统 D.林奈系统 13.入药部位具一定毒性的药用植物是。() A.天南星与地黄 B. 天南星与半夏 C. 大黄与地黄 D.大黄与半夏 14.瓠果是____的主要特征。() A.假果,桔梗科 B.假果,葫芦科 C.真果,忍冬科 D.真果,葡萄科 15.具活血作用,并治跌打损伤的中药是。() A.红花与番红花 B.人参与太子参 C.红花与太子参 D.人参与番红花 16.中药僵蚕是家蚕幼虫体内寄生后病死的尸体。() A.酵母菌 B.麦角菌 C.蜜环菌 D.白僵菌 17.具有明显抗癌作用的紫杉醇来源于。() A.松属植物 B.红豆杉属 C.麻黄属 D.银杏属 18.真蕨亚门植物的叶均为。() A.营养叶 B.能育叶 C.大型叶 D.小型叶 19.伞形科和五加科共有的特征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