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喜雨》古诗原文及赏析

《春夜喜雨》古诗原文及赏析 【诗句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出处】唐·杜甫 《春夜喜雨 》。 【意思】 好雨知道节令, 一到春天 便开始滴落; 雨水随着和风在夜里悄悄 降 下,纷纷绵绵,不声不响,滋润着万 物,给它们带来生机。 【赏析】好雨真是 能懂得节气时令。一到春天,它就主动降临。随着春风 悄悄潜入夜间, 纷纷绵绵,滋润着万物,杳然无声。诗人用柔美细腻的笔触, 拟人化的 手法,赞叹春雨是一场及时雨。诗人对春雨的一股由衷的喜悦之情, 充 溢于字里行间。“潜入夜”,写春雨悄然而来,令人格外惊喜。“细无 声” 状濛濛春雨的特色,它不同于夏时瓢泼大雨,亦暗寓诗人赞美春雨 造福于人民 但却谦逊无求的美德。 【应用】好雨 仿佛知道节令,一到春天万物生 长需要雨水滋润时就开始降 落; 伴随着和风悄然进入夜境, 无声 无息地细细滋润着万物。 语出唐· 杜甫 《春 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 细无声。”形容 借某种契机出现了 大好形势。◇ “好雨知时节,当春 乃发生。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 声。 ”在这科学的春天里, 潇潇春 雨也滋润了千万群众的心田。 (王 声 《一个外科医生的春夏秋冬》, 《芳草》 1982 年第 11 期) ○也作 [好雨知时 节,当春乃发生]◇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文 学艺术的新阶段已经到 来。(阎纲 《文坛徜徉录》) 【全诗】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赏析】
1/6

上元二年(761)春作于草堂,是咏春雨之作。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雨最可贵,故俗谚有“春雨贵如油”之说。全诗以 “好”字领起,是喜之也。春雨好在何处,好就好在需要它、它就来,该来的时 候才来,如善解人意然。这就赋春雨一种性格。 次联为流水对,进一步展开描绘春雨的性格。春雨和夏雨不同,就在于它不 作声势,偏在无人知道的夜里随风悄然而来,滋润着万物,却不表功,那怕一点 声音都听不到。 这是拟人, 也可用来喻人。 表现了诗人所崇尚的一种为人的准则。 所以耐人含咏。 三联转而写春夜雨景。平常在夜间,由于路面有微弱反光,故小路比较田野 容易分辨。但雨夜的天空布满乌云,野外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所以连小路 也看不见了;于是江船上的一点火光就显得特别打眼,——那是雨中的火光,朦 朦胧胧地带着光晕,既神秘又好看。“俱黑”与“独明”形成对比,写景入神。 末联写清晨雨霁,是雨夜的尾声,然而是何等鲜明的一个尾声:经过一夜春 雨,江上的花都开放了,带着晶莹的水珠,红艳艳的、沉甸甸的,古老的锦宫城 的景色也为之焕然一新了。“重”字妙,“红湿”字尤妙,完全是写一个印象, 红是一种感觉、湿也是一种感觉,表现出一种印象派绘画的美。 诗中并无一个“喜”字,“喜意都从罅缝里迸出”(浦起龙)。 【鉴赏】 诗贵兴寄,但不是什么样的诗都能讲出高尚情操、深刻内涵的,如果 首首 诗都非要去挖掘附会诗外之旨,还会有诗意诗味吗? 有人说,这是一首赞美春雨无私奉献的诗,还拈出“潜”字,“润”字,说 是赞美春雨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又因为诗中有一个“好”字, 又 联想到好人好事。有这样解诗的吗? 这就是一首因春夜小雨而引起喜悦之情的小诗。 春天, 万物萌生, 需要水的滋润。 春雨果然下起来了, 就像知道时节一 样, 所以杜甫称之为“好雨”(及时雨)。 成都多夜雨,一到天亮,雨就停了。杜甫在草堂所写的《水槛遣心》中 就 写道:“蜀天常夜雨,江槛已朝晴。”春天的雨不大,细细密密,悄然无声。 但 是,你能感觉到它来了,感觉到它在静悄悄地滋润着含苞的花、茸茸的 草,滋 润着池边吐绿的柳丝,滋润着田间青青的麦苗。 推开窗户,四周一片漆黑,蜿蜒的小径,也隐没在浓浓的夜色之中,只 有 浣花溪上的小船,还亮着一星两星渔火。这是一个多么美的雨夜啊! 望着潇潇春雨,诗人展开了想象的翅膀:明天早上,雨停了,朝阳升起 的 时候,满城的鲜花,带着雨露,一定会更加娇艳,一定会更加美丽。诗人 在这 里用了一个“重”字,非常形象,与李白 的“犬吠水声中, 桃花带雨浓” (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有异曲同工之妙。
2/6

杜甫写雨的诗很多,大多与农事有关,宝应元年(762)在成都,他还写 过一 首《大雨》,虽然是另一番景象,但是可以和此诗参看: 西蜀冬不雪,春农尚嗷嗷。上天回哀眷,朱夏云郁陶。 执热乃沸鼎,纤稀成组袍。风雷飒万里,霈泽施蓬蒿。 敢辞茅苇漏,已喜黍豆高。三日无行人,二江声怒号。 流恶邑里清,矧兹远江皋。荒庭步鹳鹤,隐几望波涛。 沉疴聚药饵,顿忘所进劳。则知润物功,可以贷不毛。 阴色静陇亩,劝耕自官曹。四邻耒耜出,何必吾家操。 久旱不雨, 春耕春种都没有办法进行, “春农尚嗷嗷”, 最忧心的是农 人。 所以当大雨倾盆而下的时候, 诗人高兴地写道: “敢辞茅苇漏, 已喜黍 豆高。 ” 看到“四邻耒耜出”,庄稼有救了,自己的茅屋虽然又漏雨了,那又 有什么关 系呢?诗中也提到雨的“润物功”, 比之“春夜喜雨”的时候, 诗人 要兴奋很多。
3/6

4/6

5/6

6/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