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创伤处理原则

颅脑创伤处理原则
颅脑创伤处理原则

颅脑创伤处理原则

一、颅脑创伤的处理步骤和方法

了解重点伤情,系统、简要地检查伤者全身情况,立即处理危及生命的病症,迅速脱离现场,转送医院。对严重脑创伤患者来讲,伤后一小时是抢救治疗的黄金时段。因此,颅脑损伤患者现场抢救是否及时正确,是抢救成败的关键。

(一)首先处理窒息和出血

对于伤后立即昏迷、意识不清的患者,要注意两点:

1.保持呼吸道通畅

2.迅速处理活动性出血

(二)急诊室神经外科的专科处理

脑是神经中枢,脑组织最脆弱,难再生修复。颅脑损伤易造成伤员死亡、留下残疾。颅脑损伤死亡原因主要是:

颅内出血、脑挫裂伤,这两者相互关联,均会发展形成脑疝。脑疝形成2~3小时则可造成伤员致残,时间越长,抢救成功的机会越少,脑疝超过6小时的,救活的机会渺茫。脑出血的疗效优于脑挫裂伤,而脑出血中的硬膜外血肿疗效最佳,抢救及时可完全恢复。

医院急诊室的医护人员要及时果断地处理病情,严密观察病人的神志、瞳孔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并给患者做头颅CT检查,以确定颅脑受伤的情况,同时立即与神经外科医生进行相应的治疗护理,最大限度地保证脑功能恢复。对于颅脑损伤治疗越及时,患者预后越理想。医生在治疗颅脑外伤的同时,要注意检查患者全身的伤势情况,综合处理先联系做头颅CT扫描,出现脑疝的要立即在急诊室做术前准备。有实力的医院可在急诊科设置手术室,颅脑损伤手术做完后,然后再将伤员送回神经外科做进一步的治疗。

二、治疗原则

(一)病人的分类处理

1.伤情分类根据伤情和就诊时的情况,可按伤情分为以下四种情况分别处理:

(1)紧急抢救伤情急重的闭合性头伤,持续昏迷或曾清醒再昏迷,GCS3~5分,颅内压增高,一侧瞳孔散大或对侧也开始扩大,生命体征改变明显,情况危急来不及作进一步检查,应根据受伤机理和临床特点定位,直接钻孔探查,行开颅手术抢救;若属脑干原发损伤、去脑强直、瞳孔时大时小、高热、生命体征紊乱,但无颅内高压时,则应行气管插管或切开、冬眠降温、过度换气、脱水、激素及颅压监护等非手术处理。

(2)准备手术伤情严重,昏迷超过6小时或再昏迷,GCS 6~8分,生命体征提示有颅内压增高改变,应立即行必要的辅助检查,如CT扫描等,明确定位,安排急症手术;若经辅助检查并未发现颅内血肿,则给予非手术治疗,放置颅内压监护及12~24小时定时复查CT;若属开放性颅脑损伤则应在纠正血容量不足的同时准备手术清创。

(3)住院观察伤情较重,昏迷时间20分钟至6小时之间,GCS 9~12分,有阳性或可疑的神经系统体征,生命体征轻度改变,辅助检查有局限性脑挫伤未见血肿,应收入院观察,必要时复查CT,或有颅内压升高表现时行颅内压监护。

(4)急诊室观察伤情较轻,昏迷时间在20分钟以内,GCS13~15分,神经系统检查阴性,生命体征基本稳定,辅助检查亦无明显阳性发现时,应留急症室观察4~6小时;若病情加重即收入院作进一步检查或观察;若病情稳定或好转,则可嘱其返家休息,但如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即遵嘱返院复诊:

①头疼、呕吐加剧。②意识再障碍。③躁动不安。④瞳孔不等大。

⑤呼吸抑制。⑥缓脉。⑦肢体出现瘫痪。⑧失语。⑨癫痫发作。⑩精神异常。

三、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的原则是救治病人生命,纠正或保存神经系统重要功能,降低死亡率和伤残率。颅脑损伤手术主要针对开放性颅脑损伤、闭合性损伤伴颅内血

肿或因颅脑外伤所引起的合并症和后遗症。手术仅仅是整个治疗中的一个环节,决不能只看重手术而忽略非手术治疗和护理工作。

手术目的在于清除颅内血肿等占位病变,以解除颅内压增高,防止脑疝形成或解除脑疝。手术包括:

硬膜外血肿清除术,急、慢性硬膜下血肿清除术,微创颅内血肿尿激酶溶解引流术和脑组织清创减压术。应注意:

1."确诊后迅速手术。CT扫描正确选择手术开瓣的部位。

2."术前应作好骨瓣开颅设计,以便血肿清除和止血。

3."注意多发血肿存在的可能,力求勿遗留血肿。

4."减压术:

对脑挫伤、脑水肿严重者应进行减压术。

(一)急性硬膜外血肿的外科治疗

1.手术适应证

不管患者的GCS评分如何,只要急性硬膜外血肿量超过30mm3,就应手术清除血肿。血肿量少于30mm

3、"血肿厚度薄于15mm且中线移位小于5mm的患者,若GCS评分高于8分,没有局灶性功能缺失,则可在动态影像学观察和神经外科中心严密观察下,予非手术治疗。

2.手术时机

强力建议出现昏迷(GCS评分小于9分)和瞳孔不等大的急性硬膜外血肿患者尽早行血肿清除术。

3.术式

尚无充分证据支持哪一种术式效果更好。然而,开颅手术能更彻底地清除血肿。

(二)急性硬膜下血肿的外科治疗

1.手术适应证

不管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GCS评分如何,只要CT扫描显示血肿厚度超过10mm或中线移位超过5mm,就应手术清除血肿。所有处于昏迷状态(GCS评分小于9分)的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均应监测颅内压。血肿厚度薄于10 mm、中线移位小于5 mm且处于昏迷状态(GCS评分小于9分)的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若出现入院时的GCS评分比受伤时下降2分或更多和(或)瞳孔不等大或瞳孔固定散大和(或)颅内压超过20 mmHg,则应手术清除血肿。

2.手术时机

有手术适应证的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应尽早行外科血肿清除术。

3.术式

具有手术指征的急性硬膜下血肿的昏迷患者(GCS评分<9分),应该采用去骨瓣减压加硬膜成形或不去骨瓣减压的开颅手术。

(三)外伤性脑内血肿的外科治疗

1.手术适应证

脑实质内血肿、进行性神经功能减退、难治性颅内高压以及CT显示占位效应的患者应接受手术治疗。GCS评分为6-8分,且CT扫描显示其额叶或颞叶脑挫裂伤的血肿量超过20 cm

3、"中线移位≥5mm和(或)脑池受压的患者,以及任一部位的血肿量超过

50cm3者,都应接受手术治疗。

脑实质内血肿患者若没有神经损害征象,且控制了颅内压,CT扫描也未显示明显占位效应,则可在密切监护以及动态影像学观察下给予非手术治疗。

2.手术时机和术式

局限性血肿患者和符合上述手术适应证的患者,推荐行开颅血肿清除术。伤后48 h内实施的双额叶减压术是弥漫性、难治性脑水肿及其导致的颅内高压患者的一种治疗选择。

对于难治性颅内高压和弥漫性脑实质损伤且有即将形成小脑幕切迹疝的临床和放射学证据的患者,减压手术(包括颞肌下减压、颞叶切除和半球开颅减压)是其治疗选择。

(四)后颅窝血肿的外科治疗

1.手术适应证

CT扫描显示占位效应,或出现神经功能障碍或减退的患者,应接受手术治疗。CT扫描所示占位效应定义为第四脑室变形、移位或消失,基底池受压或消失,或出现梗阻性脑积水。

CT扫描未示占位效应且未出现神经功能障碍的患者,可以在严密观察下和动态影像学观察下给予非手术治疗。

2.手术时机

对于有手术指征的患者,应尽早行血肿清除术,原因在于这些患者的病情可迅速恶化,并最终导致预后不良。

3.术式

枕下开颅术是清除后颅窝血肿的主要方法。

(五)凹陷性颅骨骨折的外科治疗

1.手术适应证:

开放性(复合性)凹陷性颅骨骨折患者,若凹陷程度大于颅骨厚度,则应接受手术治疗,以免感染。

开放性(复合性)凹陷性颅骨骨折患者,若没有硬脑膜破裂、明显颅内血肿、凹陷程度>1cm、额窦破裂、严重的容貌毁损、伤口感染、气颅或严重伤口污染的临床或影像学证据,则可予非手术治疗。

闭合性(单纯性)凹陷性颅骨骨折患者可接受非手术治疗。

1.手术时机

提倡早期手术,以减少感染危险。

2.手术方法

推荐骨折片撬起和伤口清创作为外科手术方法。若不存在伤口感染,则原骨折片的复原是一种外科治疗选择。开放性(复合性)颅骨凹陷性骨折患者,应给予抗生素治疗。

手术治疗的原则是救治病人生命,纠正或保存神经系统重要功能,降低死亡率和伤残率。颅脑损伤手术主要针对开放性颅脑损伤、闭合性损伤伴颅内血肿或因颅脑外伤所引起的合并症和后遗症。手术仅仅是整个治疗中的一个环节,决不能只看重手术而忽略非手术治疗和护理工作。

四、非手术治疗

颅脑损伤病人需要手术治疗的只有15%左右,实际上绝大部分的轻、中型及重型中的一部分多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即使是手术病人,术后也还需进行较之手术更为复杂的非手术治疗,才能使整个治疗得以成功。

(一)保持呼吸道通畅病人由于深昏迷,舌后坠、咳嗽和吞咽机能障碍,以及频繁呕吐等因素极易引起呼吸道机械阻塞,应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对预计昏迷时间较长或合并严重颌面伤以及胸部伤者应及时行气管切开,以确保呼吸道通畅。

(二)严密观察病情伤后72小时内每半小时或1小时测呼吸、脉搏、血压一次,随时检查意识,瞳孔变化,注意有无新症状和体征出现。

(三)防治脑水肿,降颅内压治疗

1.除休克者外头高位

2.限制入量

每24小时输液量为1500~2000毫升,保持24小时内尿量至少在600毫升以上,在静脉输给5~10%葡萄糖溶液的基础上,纠正水盐代谢失调,并给予足够的维生素,待肠鸣音恢复后即可鼻饲营养。

(四)脱水治疗

目前常用的脱水药有渗透性脱水药和利尿药两类。常用供口服的药物有:

1."双氢氯噻嗪25~50mg,日3次;

2."乙酰唑胺250mg,日3次;

3."氨苯喋啶50mg,日3次;

4."速尿20~40mg,日3次;

5."50%甘油盐水溶液60ml,日2~4次。常用供静脉注射的制剂有:

1."20%甘露醇250ml,快速滴注,每日2~4次;

2."30%尿素转化糖或尿素山梨醇溶液200ml,静脉滴注,每日2~4次;

3."速尿20~40mg,肌肉或静脉注射,日1~2次,此外,也可用浓缩2倍的血浆100~200ml静脉注射;20%人血清白蛋白20~40ml静脉注射,对消除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有效。

(五)持续脑室外引流或对进行颅内压监护的病例间断地放出一定量的脑脊液,或待病情稳定后,腰穿放出适量脑脊液等。

(六)冬眠低温疗法体表降温,有利于降低脑的新陈代谢,减少脑组织耗氧量,防止脑水肿的发生和发展,对降低颅内压亦起一定作用。

(七)巴比妥治疗大剂量戊巴比妥或硫喷妥钠可降低脑的代谢,减少氧耗及增加脑对缺氧的耐受力,降低颅内压。初次剂量为3~5mg/kg静脉滴注,给药期中应作血内药物浓度测定。有效血浓度为25~35mg/L。发现颅内压有回升时应即增补剂量,可按2~3mg/kg计算。

(八)激素治疗地塞米松5~10mg静脉或肌肉注射,日2~3次;氢化可的松100mg静脉注射,日1~2次;强地松5~10mg口服,日1~3次,有助于消除脑水肿,缓解颅内压增高。

(九)辅助过度换气目的是使体内CO2排出,据估计动脉血CO2分压每下降

0."13kPa(1mmHg),可使脑血流递减2%,从而使颅内压相应下降。

(十)神经营养药物的应用这类药物有:

克脑迷、谷氨酸、三磷酸腺苷(ATP)、细胞色素

C、辅酶

A、氯酯醒、胞二磷胆碱,γ一氨酪酸等。可按病情选用或合并应用。一种比较多用的合剂是:

细胞色素C15~20mg。辅酶A50μ、三磷酸腺苷20~40mg、正规胰岛素

6~10μ、维生素B650~100mg,维生素C1g和氯化钾1g加入10%葡萄糖溶液500ml中,称为能量合剂作静脉滴注,每日1~2剂,10~15日为一疗程。

(十一)防止并发症,加强护理早期应以预防肺部和尿路感染为主,晚期则需保证营养供给,防止褥疮和加强功能训练等。

急诊科急性颅脑损伤临床诊疗指南

急诊科急性颅脑损伤临床诊疗指南 急性颅脑损伤的现场急救处理 (一)初步检查 1. 头部伤情:有无头皮血肿、裂伤、头皮大面积撕脱、活动性出 血、脑脊液漏、脑组织溢出、颅骨骨折。 2. 生命体征: (1)呼吸功能:观察有无发绀、呼吸急促、缺氧、呼吸暂停、窒息情况。 (2)循环功能:有无脉搏细速、过缓或不齐、低血压、休克等征象。 3.其他部位的严重损伤:如胸腹部及肢体的损伤。 (二)伤情判断:除呼吸循环功能外,在颅脑损伤现场的伤情判断目前主要是采用临床分级结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lasgow Coma Scale,GCS),将颅脑损伤分为3 级。 (三)现场抢救:颅脑损伤的病人急救能否取得效果的关键,在于急救人员能否进行正确和及时的现场抢救,急救人员应在快速、简洁地了解患者的受伤时间、地点、原因及过程后,立即对头部和全身情况的迅速认真的检查,在综合病史及初步检查情况做出病情判断后随即开始现场急救。现场急救的重点是呼吸与循环功能的支持,及时纠正伤后发生的呼吸暂停与维持血压的稳定。现

场急救顺序为: 1.保持呼吸道通畅:急性颅脑损伤的病人由于多因出现意识障碍而失去主动清除分泌物的能力,可因呕吐物或血液、脑脊液吸入气管造成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故应立即清除口、鼻腔的分泌物,调整头位为侧卧位或后仰,必要时就地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以保持呼吸道的通畅,若呼吸停止或通气不足,应连接简易呼吸器作辅助呼吸。 2.制止活动性外出血:头皮血运极丰富,单纯头皮裂伤有时即可引起致死性外出血,开放性颅脑损伤可累计头皮的大小动脉,颅骨骨折可伤及颅内静脉窦,同时颅脑损伤往往合并有其他部位的复合伤均可造成大出血引起失血性休克,而导致循环功能衰竭。因此制止活动性外出血,维持循环功能极为重要。现场急救处理包括: (1)对可见的较粗动脉的搏动性喷血可用止血钳将血管夹闭。(2)对头皮裂伤的广泛出血可用绷带加压包扎暂时减少出血。在条件不允许时,可用粗丝线将头皮全层紧密缝合,到达医院后需进一步处理时再拆开。 3)静脉窦出血现场处理比较困难,在情况许可时最 好使伤员头高位或半坐位转送到医院再做进一步处理。 (4)对已暴露脑组织的开放性创面出血可用明胶海绵贴附再以干纱布覆盖,包扎不宜过紧,以免加重脑组织损伤。 3.维持有效的循环功能:单纯颅脑损伤的病人很少出现休克,

颅脑损伤患者的康复练习题

颅脑损伤患者的康复练习题 1.患者,女,58岁,车祸导致语言理解障碍半年收入院。查体:患者神清,有自发言语表达,但不能和周围人进行有效交流,构音清晰,肢体运动功能未发现异常。该患者的康复治疗,不正确的是( ) A. 对患者进行言语、认知功能评定,采取综合治疗手段 B. 采取多途径的言语刺激方法,促进言语解释功能的恢复 C. 对患者进行听力功能评定,进行针对性的康复治疗 D. 重视患者的心理治疗,鼓励患者多与人交流 E. 主要重视言语、认知评定,无须进行听力评定 2.按照“格拉斯哥昏迷量表”,一位颅脑损伤患者被捏时能睁眼,被捏痛时能撤出被捏的手,说话能被理解,但无意义,评分为:() A.10分 B.13分 C.15分 D.4分 E.8分 3.脑可塑性理论关于功能重组的可能因素,不正确的是() A、突触阈值的变化 B、功能转移 C、再生作用 D、同侧支配学说 E、抑制原始反射 4.根据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为多少时,患者可被主为重度脑损伤:() A.≤8分 B. ≤10分 C.≥15分 D.≤5分 E.≥20分 5.颅脑损伤最常见的原因是( ) A.工伤 B.运动损伤 C.交通事故 D.跌倒 E.撞击 6.颅脑操作患者的康复治疗分为以下哪几个阶段() A.急性期和恢复期康复治疗 B.急性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康复治疗 C.急性期和慢性期康复治疗 D.急性期、好转期、恢复期康复治疗 E.急性期、好转期、恢复期、后遗症期康复治疗 7.颅脑损伤患者的PQRST训练法,下列哪个是错误的() A.P→预习 B.Q→提问 C.R→复习 D.S→陈述 E.T→检测 8.肌张力增高是由于 ( ) A.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引起 B.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引起 C.感觉神经损伤引起 D.交感神经损伤引起 E.肌纤维损伤引起 9.下列关于严重颅脑损伤预后预测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年老 B.瞳孔散大 C.GCS评分<7分 D.Doll眼征受伤 E.眼偏向刺激侧 10.有关颅内血肿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致命的原发性脑损伤 B、依部位不同分为: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和脑内血肿 C、硬膜外血肿:血肿位于颅骨内板与硬膜之间 D、硬膜下血肿:血肿位于硬脑膜与脑皮质之间 E、脑内血肿:血肿位于脑实质内

颅脑损伤的康复治疗

颅脑损伤的康复治疗 (一)颅脑损伤康复治疗目的: 闭合性颅脑损伤随严重程度的不同可能有下面中的结局: ⒈死亡; ⒉植物状态:无意识,有心跳和呼吸、吸允、呵欠等局部运动反应; ⒊严重残疾:有意识,但认知、言语和躯体运动有严重残疾,24小时均需他人照料; ⒋中度残疾:有认知、行为、性格障碍,有轻偏瘫、共济失调、言语困难等残疾,但在日常生活、家庭与社会活动上尚能勉强独立的状态; ⒌恢复良好:能重新进入正常社交生活,并能恢复工作,但可有各种轻的后遗症; 治疗的目的旨在使重型脑损伤病人达到表中第4项结局;使轻中型病人力争达到表中第5项结局。颅脑损伤患者的康复目标是多方面的。 但总的来说是要使其感觉运动功能、生活自理功能、认知功能、言语交流功能和社交生活技能恢复到可能达到的最大限度。 (二)颅脑损伤康复治疗原则: 在闭合性脑损伤康复中,运动和知觉障碍的治疗可参考脑血管以外的康复部分;情绪障碍易于用药物和心理治疗所控制。最有特征性的是认知障碍的治疗,应依据障碍程度的不同而应采用不同的治疗原则。 ⒈早期(Ⅱ、Ⅲ):对病人进行躯体感觉方面的刺激,提高其觉醒能力,使能认出环境中的人和物。 ⒉中期(Ⅳ、Ⅵ):集中在减少病人的失定向和言语错乱,进行记忆、注意、思维的训练,训练其组织(分类、排列顺序、补缺填空)和学习能力。 ⒊后期(Ⅶ、Ⅷ):增强患者在各种环境中的独立和适应,提高在中期训练中各种功能的技巧,并推广到日常生活中去。 (三)颅脑损伤治疗方法:

⒈认知障碍:认知康复的方法可从两个角度来分类: (1)单维或多维法:但维法即单独地治疗认知障碍中的某一功能如知觉、记忆等。多维法是一种环境治疗,即治疗不仅针对某一种认知缺陷,而且将患者的性格、情绪、生活和社会等多维因素都考虑到康复计划之中,多维法现已成为较公认的方法。 (2)直接法和代偿法:直接法是直接治疗存在的功能缺陷从而提高或恢复其功能的方法;代偿法是通过其他完好部分的功能或外界的辅助来代偿有缺陷的功能的方法,对于重症患者,代偿法常比直接法有效。 1) 记忆的训练:每次训练,患者需要记住的内容要少,信息呈现的时间要长些;两种信息出现的间隔时间也要长些;在袭击出现和反应之间的间隔也应加大。对于信息量较大的内容可采用PQRST法 P(先预习要记住的内容); Q(向自己提出与内容有关的主要问题); R(为了回答问题而仔细阅读资料); S(反复陈述阅读过的资料); T(用回答问题的方法来检验自己的记忆); 2)注意力训练: A猜测游戏; B删除作业; C时间感; 注:以上3点请咨询康复中心作业治疗师 3) 思维的训练:思维包括推理、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多种过程,而这些过程往往表现于人类对问题的解决中,因此训练解决问题的能力就等于训练了上述大部分的抽象逻辑思维的能力。 ⒉行为障碍 1)发作性失控:往往是聂叶内部损伤的结果,发作时脑电图有阵发性异常,是一种突然无诱因、无预谋、无计划的发作,直接作用于最靠近的人或物等。给予卡马西平0.1-0.3/次,一日2-4次,配合行为疗法中的暂停法。

颅脑损伤

颅脑外伤 头颅部的外伤,以跌坠伤和撞伤最为多见,击伤次之。可分为头皮损伤、颅骨损伤和脑损伤三类 头皮外伤单纯的头皮外伤可分为头皮擦伤、裂伤、血肿、撕脱伤。头皮擦伤有少量出血和血清渗出,有不同程度的头皮肿胀,有时皮下有瘀血,局部有压痛。治疗主要是清洁伤面,不需包扎,忌局部热敷。头皮裂伤出血较多,需要压迫止血,头皮血肿可根据头皮解剖部位的深浅分为:皮下血肿、帽状腱膜下血肿和骨膜下血肿。在对血肿进行抽吸治疗时,一定剃去头发并在严格无菌条件下进行,以防发生感染。头皮裂伤为开放性,治疗上应注意彻底清创,有头皮缺损的裂伤,可行头皮转移皮瓣缝合。头皮撕脱伤视情况植皮。 颅骨骨折颅骨骨折常与脑外伤合并存在。分为颅盖骨和颅底骨折两大类。 颅盖骨骨折以额顶骨多见,其次为颞骨。以线样骨折居多,其次为凹陷骨折和骨缝哆开。①线样骨折的骨折线呈线条状,可多发。骨折线多不移位。局部头皮可有挫伤及头皮下血肿。X射线摄片可助确诊。骨折本身无临床意义,亦不需特殊治疗,但若骨折线穿过硬脑膜中动脉或静脉窦,可使其破裂而致颅内血肿。②粉碎性骨折多为钝器猛击颅部的加速性损伤或头部坠地的减速性损伤。其临床意义亦在于其引起的脑损伤、脑受压和颅内出血等并发症。③凹性骨折,系头颅坠于有尖石块或突起的地面,或较强的暴力击于头颅所致。小的凹陷性骨折常与头皮血肿相混淆,诊断依靠X射线颅片并增拍颅骨切线位片。婴幼儿颅骨较软,其凹陷骨折多呈乒乓球样凹陷。有时在婴儿哭闹颅压增高时可自行复位,半年以上不自行复位的可以考虑手术。有局部性脑受压、癫痫发作、影响美容或深度超过0.5cm的凹陷骨折,应行手术复位。④嵌入性骨折是截面较小的钝器用力击于头颅,使骨折片脱落穿入脑内而成。临床意义在于硬膜或脑皮层血管的破裂所致的颅内血肿及脑组织盲管性损伤。无血肿并发症者亦需彻底清创。 颅底骨折属线样骨折。90%以上由穹窿部线样骨折延续到颅底所致。与穹窿部骨折相反,颅底骨折在X射线颅片上很难显示。其诊断常依靠临床表现而定。合并有脑脊液漏的颅底骨折属开放性颅脑损伤。 ①前颅窝底骨折的临床特点为眼睑及结膜水肿瘀血、青紫(称熊猫眼征),口鼻有血性脑脊液流出。②中颅窝底骨折时,外耳道有血性脑脊液流出,有时血性脑脊液通过耳咽管从口鼻流出。③后颅窝底骨折较少见,常在同侧颈部或枕部见到皮下瘀血斑(巴特尔氏征)。所有颅底骨折均可合并相应的颅神经损伤。其治疗主要着眼于脑损伤(脑脊液漏及颅内血管损伤所致的颅内血肿)。在有脑脊液鼻、耳漏的颅底骨折千万不能堵塞或冲洗鼻腔和外耳道,以免引起颅内感染,亦禁腰穿、擤鼻,应给予抗生素治疗。脑脊液漏一般在1周左右自止,若超过1个月不愈,需行开颅修补术。 脑损伤分为闭合性(伤后脑组织与外界不相通)和开放性脑损伤(伤后脑组织通过颅骨及头皮的伤口与外界相通)两大类。中国的分类标准:①轻型(主要包括单纯脑震荡,有或无颅骨骨折),昏迷时间在半小时以内;有轻度头痛、头晕等自觉症状;神经系统和脑脊液检查无明显改变。②中型(指轻度脑挫伤,有或无颅骨骨折及蛛网膜下腔出血,无脑受压征),昏迷时间不超过12小时,有轻度神经系统阳性体征,体温、呼吸、脉搏、血压有轻度改变。③重型(主要指广泛脑挫裂伤、广泛颅骨骨折、脑干损伤或颅

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

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 案例编号:102015 知识点:颅底骨折的分类;脑脊液漏防止颅内感染的护理;颅内血肿的分型和病情评估; 颅内血肿的病情观察;硬脑膜外血肿的特点。 关键词:颅脑损伤;颅骨骨折;颅底骨折;脑脊液漏;硬脑膜外血肿。 患者,张先生,男性,51岁,高中文化,车祸致头痛头晕伴呕吐2小时入院。患者早上6:00骑电动车时不慎被货车撞伤,当时有短暂的昏迷史,醒来时感头痛头晕,恶心未吐,耳鼻流血,被送入医院。 入院检查:神志清楚,瞳孔双侧等大,直径0.25cm,对光反应灵敏,T 37.6℃,P 52 次/分,R 18次/分,BP134/92mmHg,右侧枕后头皮挫伤,4cm×4cm瘀斑,右耳及双鼻流血,胸腔腹部未见明显异常,感头痛头晕,伴恶心,呕吐一次,为胃内容物。入院后予补液抗炎止血及营养神经药物治疗。患者无高血压病史。 辅助检查: 血常规:RBC 4.87×1012 /L,HB138g/L,WBC10.2×109/L,中性粒细胞82.9%。 凝血功能检查:PT12.9秒,APTT27.4秒,TT16.4秒,INR0.95。 急诊床边B超检查:胸腔无出血,肝胆脾胰未见明显异常;头颅CT示脑挫伤,右侧膜外少量出血。 医疗诊断: 1.脑挫伤; 2.硬膜外血肿; 3.颅底骨折。

情景1 入院护理 问题1 如何评估该患者病情? 1.评估患者的健康史: (1)车祸致伤有短暂的昏迷史; (2)无高血压病史; (3)感头痛头晕,伴恶心,呕吐一次; 2.护理体检: (1)T 37.6℃,P 52 次/分,R18次/分,BP134/92mmHg; (2)右侧枕后头皮挫伤,右耳及双鼻流血; 3.观察心电监护情况; 4.配合医生做好进一步检查。 问题2 针对该患者病情,目前需采取哪些护理措施? 1.严密观察患者神志、瞳孔、肢体活动,予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2.绝对卧床休息,取右侧头高卧位; 3.予氧气吸入2~4L/min,以提高动脉血氧分压,改善脑缺氧,缓解疼痛; 4.注意头痛呕吐情况,呕吐时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 5.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使用脱水剂并观察脱水的效果; 6.暂禁食; 7.动态CT检查,必要时做好急诊术前准备; 8.保持大便通畅。 问题3 就患者的脑脊液耳漏、鼻漏,该如何处理? 1.按神经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2.卧床休息,取头高位(30°~60°),宜患侧卧位; 3.脑脊液鼻漏耳漏者严禁堵塞鼻腔和耳道,不可用水冲洗或注入药物,局部保持清洁,用消毒酒精棉球洗外耳及外耳道;

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

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 主要护理诊断 ·有受伤的危险:与意识障碍有关。 ·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与脱水治疗有关。 ·清理呼吸道无效:与意识障碍有关。 ·潜在并发症:癫痫发作。 ·有营养失调的危险:与禁食有关。 .焦虑、恐惧:与颅脑损伤的诊断和担心治疗效果有关。 护理措施 ①监测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及神经系统症状并及时记录,随时发现病情变化并及时报告。 ②降低颅压 ·抬高床头30度,使病人处于头高脚低位。当病人处于休克状态或伴有脊髓损伤时,可采取仰卧位。 ·安静卧床休息,避免环境嘈杂、预防因约束病人而导致其挣扎,致使颅压增高等因素。·避免胸内压及腹压增高。 ·避免血压突然上升,如吸痰或做完物理治疗及翻身活动后,监测血压的变化,适当应用止痛剂,避免因疼痛不适导致的血压升高。 ·正确应用脱水药物以降低颅内压。 ·适当限制水分的摄入:一天的液体输入量约为1000~1500ml,但应用利尿药物时,注意防止病人脱水。 ·控制高热:头颅外伤使下丘脑体温调节失调,为了减少脑代谢需要,必须应用一些降温措

施,包括定时测体温、减少被盖、应用冰袋或冰帽、应用退热药物。 ③保持呼吸道的通畅,避免缺氧。 ④维持体液电解质平衡:每日记录出入量,特别是尿量。并监测电解质情况,以调节液体的输入。 ⑤维持营养供给:昏迷的病人早期3~4d内应禁食,3~4d后,病人如无呕吐,无脑脊液鼻漏,肠鸣音正常,可应用鼻饲补充营养。但严重脑损伤的病人,易发生急性胃粘膜病变导致出血,一般少量多次给予清淡流食。 ⑥预防并发症:加强皮肤护理,经常翻身按摩骨突处,避免褥疮发生。鼓励病人深呼吸、咳痰,时吸痰并叩击背部,以利痰液咳出,避免肺部并发症发生。 ⑦注意安全,防止损伤:病人因肢体运动失常或意识丧失、容易发生意外,应加上床挡,保护病人。翻身时注意支托肢体,预防脱臼。并应防止冷热伤害。 ⑧做好术前准备:包括降低颅压、剃除头发。注意病人颅压高时,不能进行灌肠。 ⑨给予病人及家属心理支持:鼓励病人或家属讲出心理的焦虑、恐惧,帮助其接受疾病带来的改变,并在适当的情况下,帮助病人学习康复。

颅脑损伤常见并发症的防治

颅脑损伤常见并发症的防治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21例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并分析有效的防治措施。结果全部患121例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并发症。结论治疗颅脑外伤必须严密观察病情的演变,积极防治并发症,使并发症得到控制,防治病情的恶性循环,颅脑损伤才能顺利恢复,达到有效的治疗目的,进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率与致残率。 颅脑损伤是预后严重的急性脑血管疾病,致残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其致死与致残均与并发症密切先关,在对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过程中,其并发症的发生,给疾病的诊治带来一定得困难,这也是神经外科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我院2008~2012年共收治121例颅脑损伤患者的诊治,我们发现若能及时防治,采取有效的預防与护理,可大大降低死亡率减少致残率,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总结其并发症,对今后的工作有所帮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脑疝 脑疝是颅脑损伤最严重的并发症,也是导致死亡的首要原因,须高度重视脑疝的预防及紧急处理。颅脑损伤中最常见的为天幕裂孔疝,常发生在起病数小时至1w以内,多见于基底节区出血,与血肿量大小及脑水肿占位效应相关。其次为枕骨大孔疝,常见于脑干及丘脑下部损伤出血,与局部占位效应及脑脊液梗阻有关,预后较差。 2肺部感染 颅脑损伤患者的肺部感染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发生率最高的并发症,尤其是伴有意识障碍的患者或老年患者,很容易并发肺部感染,并且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就老年患者而言,因为其机体免疫功能减弱以及呼吸道分泌型IgA下降,导致肺部容易遭受感染。患者肺部感染的主要特点是通畅为两肺感染,右肺更多见,痰培养提示病原菌以G-杆菌、球菌多见。其原因主要包括误吸、舌后坠、长期卧床等。当患者发生肺部感染后,身体上的多种器官功能就会受影响,继而给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都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临床防治上,除了常规应用抗生素外,术中与术后转运期间的保暖也是有效的防治方法之一,能有效保障患者对自身温度的需求。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取侧卧或侧伏卧位,头偏向一侧,以防治呕吐物或口中分泌物外流。保持气道通畅,定时翻身拍背,改善肺泡通气量。舌后坠的发生率高,应使颈部抬高,必要时置口咽通气管。加强口腔护理,雾化吸入,防治误吸。如痰多不易咳出者,应行气管切开。患者应单人房间,谢绝探视,病室保持一定得湿度和温度。吸痰吸氧时严格无菌操作。注意观察痰液的性质、颜色、量及气味,定期痰培养。气道内持续滴入湿化液[1],增加雾化次数,防止交叉感染。 3颅内感染及脑积水

中国颅脑创伤外科手术指南讲解学习

中国颅脑创伤外科手术指南2009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中国神经创伤专家委员会 一、宗旨 规范我国颅脑创伤病人外科手术指证、手术时机和手术方法,提高我国颅脑创伤病人救治成功率。 二、临床循证医学证据和专家共识 目前国内外有关颅脑创伤病人,特别是急性颅脑创伤病人外科手术治疗的指证、时机和方法存在争议。鉴于外科手术无法进行双盲临床对照研究和伦理学问题,至今尚无有关颅脑创伤病人外科手术疗效的一级循证医学证据。2006年,美国神经外科专家在收集国际医学刊物发表的800多篇(二级或三级证据)有关颅脑创伤外科手术方面论着的基础上,编写了了美国《颅脑创伤外科治疗指南》(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 o t f traumatic brain injury),在《Neurosurgery》杂志上全文刊登。对美国和全世界神经外科医师外科手术治疗颅脑创伤病人发挥了良好指导作用。北京天坛医院刘百运教授等在参照美国《颅脑创伤外科治疗指南》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神经外科医师经验,2007年编写出版了《急性颅脑创伤外科指南》专着。 鉴于我国神经外科医师在颅脑创伤外科手术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临床经验,再结合我国颅脑创伤病人伤情特点和医疗条件,2008年11月中国神经外科医师协会和中国神经损伤专家委员会召集了60多位神经外科专家,认真分析了我国颅脑创伤病人外科手术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编写出适合中国国情的颅脑创伤病人外科手术专家共识,以指导我国从事颅脑创伤诊治医师的临床医疗实践,提高我国颅脑创伤病人救治水平。 (一)急性硬膜外血肿 1.手术指证:①急性硬膜外血肿>30毫升,颞部>20ml,需立刻开颅手术清除血肿;②急性硬膜外血肿<30毫升,颞部<20ml,最大厚度<15毫米,中线移位<5毫米,GCS评分>8分,没有脑局灶损害症状和体征的病人可保守治疗。但必须住院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行头部CT动态观察血肿变化。一旦出现临床意识改变、颅高压症状、甚至瞳孔变化或CT血肿增大,都应该立刻行开颅血肿清除手术。 2.手术方法:按照血肿部位采取相应区域骨瓣开颅,清除血肿和彻底止血,骨窗缘悬吊硬脑膜,骨瓣原位复位固定。但对于巨大硬膜外血肿、中线依位明显、瞳孔散大的病人,可采用去骨瓣减压和硬脑膜减张缝合技术,避免手术后大面积脑梗塞造成的继发性颅高压和脑疝,再次行去骨瓣减压手术。 (二)急性硬膜下血肿

中国颅脑创伤外科手术指南--专家共识-版

中国颅脑创伤外科手术指南--专家共识-2015版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中国神经刨伤专家委员会 目前国内外有关颅脑创伤患者,特别是急性颅脑创伤患者外科手术治疗的指征、时机和方法存在争议。鉴于外科手术无法进行双盲临床对照研究和伦理学问题,至今尚无有关颅脑创伤患者外科手术疗效的一级循证医学证据。2006年,美国神经外科专家在收集国际医学刊物发表的800多篇(二级或三级证据:)有关颅脑创伤外科手术方面论著的基础上,编写了美国《颅脑创伤外科治疗指南》(guidelinesforthesurgicalmanagementoftraumaticbraininjury),在Afe.wcwwge/iv杂志上全文刊登。对美国和全世界神经外科医生外科手术治疗颅脑创伤患者发挥了良好指导作用。鉴于我国神经外科医师在颅脑创伤外科手术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临床经验再结合我国颅脑创伤患者伤情特点和医疗条件,2008年11月中国神经创伤专家委员会召集了60多位神经外科专家,认真分析了我国颅脑创伤患者外科手术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编写出适合中国国情的颅脑创伤患者外科手术专家共识,以指导我国从事颅脑创伤诊治医生的临床医疗实践,提高我国颅脑创伤患者救治水平。 一、急性硬膜外血肿 1.手术指征: ⑴急性硬膜外血肿>30 ml,颞部血肿>20 ml,需立刻开颅手术清除血肿;(2)急性硬膜外血肿<30 ml,颞部<20ml,最大厚度<15 mm,中线移位<5mm,GCS评分>8分,没有脑局灶损害症状和体征的患者可保守治疗。但必须住院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行头部CT 动态观察血肿变化。一旦出现临床意识改变、高颅压症状、甚至瞳孔变化或CT血肿増大,都应该立刻行开颅血肿清除手术。 2.手术方法: 按照血肿部位采取相应区域骨瓣开颅,清除血肿和彻底止血,骨窗缘悬吊硬脑膜,骨瓣原位复位固定。但对于巨大硬膜外血肿、中线移位明显、瞳孔散大的患者,可采用去骨瓣减压和硬脑膜减张缝合技术,避免手术后大面积脑梗死造成的继发性高颅压和脑疝,再次行去骨瓣减压手术。 二、急性硬膜下血肿 1.手术指征: ⑴急性硬膜下血肿>30 ml、颞部血肿>20 ml、血肿厚度>10 mm,或中线移位>5mm的患者,需立刻采用手术清除血肿; (2)急性硬膜下血肿<30ml、颞部<20ml、血肿最大厚度<10 mm,中线移位<5 mm、GCS评分<9分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可以先行非手术治疗。如果出现伤后进行性意识障碍,GCS 评分下降>2分,应该立刻采用外科手术治疗; (3)对于具有颅内压监测技术的医院,GCS评分<8分的重型颅脑创伤合并颅内出血的患者都应行颅内压监测。 2.手术方法: 对于临床最常见的额颞顶急性硬膜下血肿,特别是合并脑挫裂伤高颅压的患者,提倡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根据术前GCS评分、有无脑疝以及术中颅内压情况决定保留或去骨瓣减压,硬膜原位缝合或减张缝合。双侧额颞顶急性硬膜下血肿应该行双侧标准外伤大骨瓣手术,也可采用前冠状开颅去大骨瓣减压术。

颅脑损伤病人护理

第五章原发性闭合性颅脑损伤的护理 1脑挫裂伤的护理评估 (1)呼吸道有无血液、呕吐物、分泌物、异物阻塞或舌跟后坠导致的呼吸道梗阻。 (2)受伤局部有无口鼻外耳道出血或脑脊液漏发生,眼眶有无皮下淤血,眼球是否突出搏动。山口的大小和出血量的多少,以判断损伤类型,是否有开放性颅脑损伤或颅底骨折。(3)意识状态:意识障碍是脑挫裂伤病人最突出的临床表现。意识障碍程度和持续时间与脑损伤程度和范围直接相关;意识障碍出现的迟早和有无继续加重,可作为区别原发性和继发性脑损伤的重要依据。意识的判断方法有传统分级法与格拉斯哥昏迷分级法两种。 (4)生命体征:生命体征的动态改变亦能提示损伤程度和预后,人工监测通常依次测定呼吸、脉搏、血压和体温,评估时避免因刺激引起躁动而影响测定数据的准确性。 (5)神经系统体征:神经系统体征包括瞳孔、肢体运动和锥体束征,对颅脑损伤有定位意义和重要临床意义。评估是要注意病人有无瞳孔异常改变,包括瞳孔的形状大小间接和直接对光反应,并比较,以判断脑损伤的程度,同时需了解是否用过影响瞳孔变化的药(6)颅内压增高征:评评估病人有无两慢一高(脉搏﹑呼吸慢血压高,即cushing征),是单项发生变化,还是多项同时发生变化,颅内压急性增高时

可出现典型的cushing征。头痛呕吐视盘水肿是颅内压增高“三主征”。是否出现剧烈头痛或烦躁不安等。若出现,可能为颅内压增高或脑疝预兆,尤其是躁动时无相应脉搏增快,可能已有脑疝存在。与进食无关的频繁呕吐,呈喷射状多为颅内压高引起。上后有无头痛呕吐抽搐,有无视盘水肿等颅压增高表现,症状是否进行性加重。 (7)有无其他合并伤。 (8)个人史评估: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受伤情况、入院方式﹑疾病史、用药史。 (9)心理社会评估:病人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程度,费用支付,病人的个性特征,有无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10)辅助检查。 2 脑挫裂伤的护理问题 (1)意识模糊—与脑损伤颅、内压增高有关。 (2)清理呼吸道无效—与脑损伤意识不清有关。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 (4)有费用综合症的危险。 (5)潜在并发症:感染、昏迷、癫痫发作、应急性溃疡。(6)个人能力缺陷。 3 脑挫裂伤急救期的护理措施 (1)解除呼吸道梗阻,防止误吸:应置病人于侧卧位,头后仰托起下颌开放气道,用手抠或吸引器清除分泌物、呕吐

中国颅脑创伤外科手术指南

中国颅脑创伤外科手术指南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中国神经创伤专家委员会 一、宗旨:规范我国颅脑创伤病人外科手术指证、手术时机和手术方法,提高我国颅脑创伤病人救治成功率。 二、临床循证医学证据和专家共识目前国内外有关颅脑创伤病人,特别是急性颅脑创伤病人外科手术治疗的指证、时机和方法存在争议。鉴于外科手术无法进行双盲临床对照研究和伦理学问题,至今尚无有关颅脑创伤病人外科手术疗效的一级循证医学证据。2006年,美国神经外科专家在收集国际医学刊物发表的800多篇(二级或三级证据)有关颅脑创伤外科手术方面论著的基础上,编写了了美国《颅脑创伤外科治疗指南》(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traumatic brain injury),在《Neurosurgery》杂志上全文刊登。对美国和全世界神经外科医师外科手术治疗颅脑创伤病人发挥了良好指导作用。北京天坛医院刘百运教授等在参照美国《颅脑创伤外科治疗指南》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神经外科医师经验,2007年编写出版了《急性颅脑创伤外科指南》专著。 鉴于我国神经外科医师在颅脑创伤外科手术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临床经验,再结合我国颅脑创伤病人伤情特点和医疗条件,2008年11月中国神经外科医师协会和中国神经损伤专家委员会召集了60多位神经外科专家,认真分析了我国颅脑创伤病人外科手术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编写出适合中国国情的颅脑创伤病人外科手术专家共识,以指导我国从事颅脑创伤诊治医师的临床医疗实践,提高我国颅脑创伤病人救治水平。 (一)急性硬膜外血肿 1、手术指证 (1)急性硬膜外血肿>30毫升,颞部>20ml,需立刻开 颅手术清除血肿; (2)急性硬膜外血肿<30毫升,颞部<20ml,最大厚度 <15毫米,中线移位<5毫米,GCS评分>8分,没有脑局 灶损害症状和体征的病人可保守治疗。但必须住院严密 观察病情变化,行头部CT动态观察血肿变化。一旦出

颅脑损伤病人健康教育

颅脑损伤病人健康教育 一、定义:颅脑外伤是外界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头部所造成的损伤,按损伤后脑组织是否与外界相通,分为开放性颅脑损伤和闭合性颅脑损伤。按受伤部位分为颅和脑两部分,颅包括头皮、颅骨,脑部是指颅脑内容物而言,即脑组织、脑血管、脑脊液。按发病急绥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临床上常见的颅脑损伤有头皮裂伤、头皮撕裂伤、头皮血肿、颅骨骨折、脑震荡、脑挫裂伤、脑血肿等。受伤后一般有不同程度的头痛、呕吐、意识、思维感觉的障碍。颅脑损伤病情复杂,变化快、易引起不良后果,部分病人需手术治疗。 一、心理指导:颅脑损伤病人早期多呈昏迷状态,有的甚至长期昏迷,一般都由家属及护理人员观察病情变化,而清醒病人意识的伤害,疼痛的刺激及伤后可能导致的伤残甚至死亡的威胁,使病人产生紧张恐惧的心理,应予以心理安慰和鼓励,应保证充足的睡眠,提高机体的抵抗力。恢复期病人因大小便失禁,生活不能自理,病人常因此而焦虑、抑郁、烦燥、应安慰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培养健康的心理状况,积极加强功能锻练。 二、饮食指导:持续昏迷后24小时应鼻饲流质以保障营养的供给,鼻饲流质时应少量多餐,每次鼻饲量宜200毫升为宜,宜高热量、高蛋白的营养丰富的饮食,鼻饲前应证实胃管确是在胃内,避免导致食物进入呼吸道而引起窒息。伤后

清醒病人应进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以保证充足的营养物质供给,促进损伤的修复。有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应暂禁食,以免加重消化道出血。如有恶心呕吐,应侧卧位,头偏向一侧,避免呕吐物进入气管,引起窒息及吸入性肺炎, 三、康复期的护理:颅脑损伤病人恢复期应尽量减少脑力活动,少思考问题不阅读长篇读物,少看刺激性电影、电视节目,可适当听些轻音乐,以绥解紧张情绪,,对头痛、失眠较重者,可在医生的指导员下酌情服用镇静剂及镇静催眠药物,恢复病人常有头痛、恶心、耳呜、失眠等症状,一般在数周至数月逐渐消失,但如存在长期头昏、失眠、烦躁、注意力不集中和记忆力下降等症状且超过3~6个月仍无好转时,应到医院进一步检查。 四、功能锻炼: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对颅脑损伤的病人有重要的意义,肢体瘫痪疾病功能康复训练,注意由小关节到大关节,先轻后重,由被动到主动,由近心端及远心端,先下肢后上肢,循序渐进。早期先在床上锻炼,以后逐渐离床,随后锻炼行走。平时多饮水,注意防止泌尿系感染。

颅脑损伤患者的康复.

教案 教师姓名课程名称常见疾病康复班级授课日期年月日第周授课顺序章节名称颅脑损伤患者的康复 教学目标掌握: 1.颅脑损伤患者主要功能障碍及康复功能评定内容和方法 2.颅脑损伤患者的康复治疗 熟悉: 1.颅脑损伤的定义及临床分类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颅脑损伤患者主要功能障碍及康复功能评定内容和方法颅脑损伤患者的康复治疗目的及方法 难点: 颅脑损伤患者主要功能障碍 教学资源1.教材:《疾病康复》第2版张绍岚主编 2.参考书:《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 3.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 评估反馈1.根据课堂学生的反应判断本次课的课堂活动是否适用于该层次学生。 2.根据课后完成作业情况和下堂课学生回答问题情况判断学生掌握知识点的程度。 作业1、简述颅脑损伤的临床分类。 2、简述颅脑损伤患者主要功能障碍。 3、简述颅脑损伤患者康复功能评定哪些内容。 4、简述GCS评定,何谓PVS 课后记

教学活动及板书设计 导入:由颅脑损伤所致功能障碍入手,导出本次课程内容。5min 颅脑损伤的康复 一、概述(举例,讲解,15 min) (一)基本概念(二)临床分类(三)主要功能障碍 1.意识障碍GCS、PVS 2.认知功能障碍 3.精神心理障碍 4.运动功能障碍 5.感觉功能障碍 6.言语功能障碍 7.吞咽功能障碍 8.其他功能障碍 二、康复评定(讲解,25 min) (一)严重程度评定(二)认知功能评定(三)情绪障碍评定 (四)行为障碍的评定(五)运动障碍的评定(六)ADL的评定 (七)言语功能的评定(八)颅脑损伤预后评定(九)颅脑损伤结局评定 三、康复治疗 (一)基本原则(举例,讲解,5min) (二)康复适应证(举例,讲解,5min) (三)康复治疗方法(举例,讨论,讲解,30min) 1.急性期康复治疗 康复目标:稳定病情,协调促醒,促进健忘症恢复,预防并发症,促进功能康复。康复治疗: (1)床上良肢位摆放(2)综合促醒治疗(3)保持呼吸道通畅 (4)被动关节活动范围训练(5)尽早活动(6)物理因子治疗 (7)夹板和矫形器的使用(8)高压氧治疗(9)支持疗法 (10)躁动不安的康复处理 2.恢复期康复治疗 康复目标: 减少患者的定向障碍和言语错乱,提高记忆、注意、思维、组织和学习能力;最大限度地恢复感觉、运动、认知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存质量。 (1)认知障碍的康复治疗(2)行为障碍的康复治疗 3.后遗症期康复治疗 康复目标: 使患者学会应付功能不全情况,学会用新的方法代偿功能不全,增强患者在各种环境中的独立和适应能力,回归社会。 康复治疗 小结:5min

重度颅脑损伤

颅脑损伤 一、概述:颅脑损伤的发生概率占全身损伤的10%~15%,颅脑损伤的概率逐年增加, 现已成为发达国家青少年致死的首位病因。颅脑损伤具有发病率高、病情较急、变化快、需急症手术多、重型者医治和护理任务繁重等特点,并常有身体其他部位复合伤存在,因此颅脑损伤在神经外科学及创伤外科学中均占重要的地位。 二、颅脑损伤的分类 (一)根据颅脑解剖结构及损伤所致病理形态改变分类:颅脑可分为颅与脑两部分,颅部包括颅骨及附于颅骨的软组织,脑补则泛指颅腔内容物,包括脑组织、血管及血液、脑室系统及脑脊液,以及分为颅伤、脑伤、颅脑伤。颅脑伤又分为开放性和闭合性两大类,它包括头皮挫伤、撕脱伤、开放性颅骨骨折及开放性脑损伤。闭合性颅伤包括各类头皮血肿及颅骨骨折。区别开放性或闭合性脑损伤的根据在与是否有硬脑膜破裂。根据颅脑伤机制和病理改变,临床上又将脑损伤分为原发性脑损伤和继发性脑损伤两类。如原发性脑干损伤病人,伤后常立即发生昏迷,并呈持续性,无手术指征假若病人伤后清醒一段时间又出现昏迷,可能有手术指征。 (二)按解剖结构及病理改变为依据分类: 1.轻型:(指单纯性脑震荡伴有或无颅骨骨折)①昏迷在0~30分钟分钟;②仅有轻度头痛、 头晕等自觉症状;③神经系统和脑脊液检查无明显变化。 2.中型::(指轻度脑挫伤伴有或无颅骨骨折及蛛网膜下腔出血,无脑受压征)①昏迷在12 小时以内;②有轻度神经系统阳性体征;③提婚、呼吸、脉搏、血压有轻度改变。 3.重型:(主要指广泛颅骨骨折、广泛脑挫裂伤、脑干损伤或颅内血肿)①昏迷在12小时 以上,意识障碍逐渐加重或清醒后再次出现昏迷;②已有轻度神经系统阳性体征;生命体征明显改变。 4.特重型:(为重型中更急重者)①脑原发性损伤重伤后处于深昏迷,去大脑强直,或伴 有身体;其他脏器伤、休克等;②已有晚期脑疝,包括双侧瞳孔散大,生命体征严重紊乱或呼吸已近停止。 (三)国际分类:为了根据病情特点,确定处理原则,进行疗效与预后评价,提出了脑外伤格拉斯昏迷分级法,包括检查睁眼、言语和运动三方面的反应结果,进行计分,以总分表示意识状态的级别,最高分为15分,最低分为3分。总分越低表示意识障碍越重。据此,再加上意识障碍的时间因素,即将病变分为三个类型:①轻型:GCS13~15分,伤后意识障碍在20分钟以内;②中型:GCS9~12分,伤后意识障碍在20分钟至6小时;③重型:GCS3~8分钟,伤后昏迷或再昏迷在6小时以上或在伤后24小时内意识恶化再次昏迷6小时以上者。 三、颅脑损伤的致伤机制:作用于头部的暴力,由于作用的部位和作用方式不同,脑损 伤的种类及分布也不同。造成颅脑损伤的暴力可分为作用于头部的直接暴力和作用于身体其他部位,和传递到头部的简介暴力两种,前者在临床病例中占大多数。 四、颅脑损伤的临床表现 (一)意识障碍:意识障碍由轻至重可分为:①嗜睡:能唤醒,可勉强配合检查及回答问题,回答问题正确但反应稍显迟钝,停止刺激后入睡;②朦胧:给予较重的疼痛刺激和较强的言语刺激方可唤醒,只能做一些简单模糊的回答,但欠正确、条理;③浅昏迷:意识迟钝,反复痛或言语刺激方可有反应,但不能回答。痛刺激有逃避动作,深浅等各种生理反射存在;④昏迷:意识丧失,,对言语失去反应,对强痛刺激反应迟钝。浅反射消失,深反射亦减退或消失,角膜和吞咽反射尚存在,常有小便失禁。⑤深昏迷:对外界一切刺激无反应,深浅反射均消失,角膜和吞咽反射消失,

颅脑损伤的并发症及后遗症

颅脑损伤的并发症及后遗症河南省人民医院王恩锋 1.颅骨骨髓炎 病因:为头皮软组织、中耳、乳突和副鼻窦等处炎性感染而经导血管侵入颅骨内或颅脑开放伤感染所引起,亦可由菌血症后发生的细菌栓子由血运转移至颅骨内。影像学表现:头部CT: 1.表现为不规则的蜂窝状骨质破坏区,主要位于板障,亦可累及内外板。 2.破坏区内可见高密度的米粒状细小的高密度死骨。 3.周边可见骨质硬化增生,颅板外无骨膜反应。 4.局部的头皮可见软组织肿胀。 头部MRI: 由于受累部位细胞成分和水量增多,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急性期边界不清,慢性期病灶局限,边界清晰。MRI显示骨质破坏没有CT效果好。 2.化脓性脑膜炎前言:脑外伤后并发的化脓性脑膜炎并不多见,但是在临床工作中因为手术导致的脑膜炎不少,死亡的也有。脑膜炎的的诊断结合症状及CSF的化验足够确诊。影像学: A.头部CT: a.病程早期软脑膜及脑浅表血管充血、扩张、炎性细胞浸润,CT 表现为线性强化。当炎症播散至脑组织形成脑膜脑炎时,CT 显示脑实质内局限性和弥散性低密度灶,即脑水肿改变。

b.当炎性渗出物或粘连闭塞马氏孔、路氏孔及大脑导水管时可造成梗阻性脑积水;大脑表面蛛网膜发生粘连、萎缩,影响脑脊液吸收时则可形成交通性脑积水。 B.头部MRI:脑沟及基底池不清,增强后见脑膜强化。脑脊液的生理循环如下: 从左右脑室的脉络丛及毛细血管,产生脑脊液→左右脑室→室间孔门罗氏孔→第三脑室脑脊液大部由此产生→大脑导水管→第四脑室→第四脑室三小孔两个侧孔即路氏孔及一个中孔即马氏孔→小脑幕下的蛛网膜下腔中脑四周的空隙→大脑的蛛网膜下腔→脑脊液大部由此吸收小脑延髓池→脊髓部的蛛网膜下腔 Dandy-Walker综合性路氏孔与马氏孔缩窄 3.外伤性脑脓肿概述:正常脑组织抵抗细胞感染的能力较强,脑外伤后所引起的外伤性脑脓肿仅占所有脑脓肿的5%,其感染途径多系化脓性细菌直接从外界侵入脑部,因而脓肿的部位多在伤道或异物所在附近,少数则可在伤后数月甚至多年后才发病,临床上称之为晚发性脑脓肿。 MRI表现均呈不规则长T1、长T2信号。可见环形或点状,脓肿壁呈等T1、短T 2 信号,与CT 显示的脓肿壁相符。由于MR I 对正常及异常水分布敏感, 故对早期脑炎的脑细胞水肿较CT 显示清楚。MRIT1W I 显示坏死脑组织的低信号区大于CT 所示的低密度区,与术中所见病理坏死区是一致的,能更准确提示病变的程度。 4.颅神经损伤外伤及手术后的颅神经损伤非常常见,经常见到外伤后的患者出现嗅觉丧失,视神经管骨折后出现视力下降,眶尖综合症

颅脑创伤处理原则

颅脑创伤处理原则 一、颅脑创伤的处理步骤和方法 了解重点伤情,系统、简要地检查伤者全身情况,立即处理危及生命的病症,迅速脱离现场,转送医院。对严重脑创伤患者来讲,伤后一小时是抢救治疗的黄金时段。因此,颅脑损伤患者现场抢救是否及时正确,是抢救成败的关键。 (一)首先处理窒息和出血 对于伤后立即昏迷、意识不清的患者,要注意两点: 1.保持呼吸道通畅 2.迅速处理活动性出血 (二)急诊室神经外科的专科处理 脑是神经中枢,脑组织最脆弱,难再生修复。颅脑损伤易造成伤员死亡、留下残疾。颅脑损伤死亡原因主要是: 颅内出血、脑挫裂伤,这两者相互关联,均会发展形成脑疝。脑疝形成2~3小时则可造成伤员致残,时间越长,抢救成功的机会越少,脑疝超过6小时的,救活的机会渺茫。脑出血的疗效优于脑挫裂伤,而脑出血中的硬膜外血肿疗效最佳,抢救及时可完全恢复。 医院急诊室的医护人员要及时果断地处理病情,严密观察病人的神志、瞳孔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并给患者做头颅CT检查,以确定颅脑受伤的情况,同时立即与神经外科医生进行相应的治疗护理,最大限度地保证脑功能恢复。对于颅脑损伤治疗越及时,患者预后越理想。医生在治疗颅脑外伤的同时,要注意检查患者全身的伤势情况,综合处理先联系做头颅CT扫描,出现脑疝的要立即在急诊室做术前准备。有实力的医院可在急诊科设置手术室,颅脑损伤手术做完后,然后再将伤员送回神经外科做进一步的治疗。 二、治疗原则

(一)病人的分类处理 1.伤情分类根据伤情和就诊时的情况,可按伤情分为以下四种情况分别处理: (1)紧急抢救伤情急重的闭合性头伤,持续昏迷或曾清醒再昏迷,GCS3~5分,颅内压增高,一侧瞳孔散大或对侧也开始扩大,生命体征改变明显,情况危急来不及作进一步检查,应根据受伤机理和临床特点定位,直接钻孔探查,行开颅手术抢救;若属脑干原发损伤、去脑强直、瞳孔时大时小、高热、生命体征紊乱,但无颅内高压时,则应行气管插管或切开、冬眠降温、过度换气、脱水、激素及颅压监护等非手术处理。 (2)准备手术伤情严重,昏迷超过6小时或再昏迷,GCS 6~8分,生命体征提示有颅内压增高改变,应立即行必要的辅助检查,如CT扫描等,明确定位,安排急症手术;若经辅助检查并未发现颅内血肿,则给予非手术治疗,放置颅内压监护及12~24小时定时复查CT;若属开放性颅脑损伤则应在纠正血容量不足的同时准备手术清创。 (3)住院观察伤情较重,昏迷时间20分钟至6小时之间,GCS 9~12分,有阳性或可疑的神经系统体征,生命体征轻度改变,辅助检查有局限性脑挫伤未见血肿,应收入院观察,必要时复查CT,或有颅内压升高表现时行颅内压监护。 (4)急诊室观察伤情较轻,昏迷时间在20分钟以内,GCS13~15分,神经系统检查阴性,生命体征基本稳定,辅助检查亦无明显阳性发现时,应留急症室观察4~6小时;若病情加重即收入院作进一步检查或观察;若病情稳定或好转,则可嘱其返家休息,但如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即遵嘱返院复诊: ①头疼、呕吐加剧。②意识再障碍。③躁动不安。④瞳孔不等大。 ⑤呼吸抑制。⑥缓脉。⑦肢体出现瘫痪。⑧失语。⑨癫痫发作。⑩精神异常。 三、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的原则是救治病人生命,纠正或保存神经系统重要功能,降低死亡率和伤残率。颅脑损伤手术主要针对开放性颅脑损伤、闭合性损伤伴颅内血

重型颅脑损伤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外二科刘娟王林李述平 摘要:【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的有效护理及常见严重并发症的预防措施。【方法】:通过总结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并发症的发生与护理措施之间的联系,提出有效的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50例共发生并发症1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2%。其中主要包括重度颅高压,肺部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癫痫,皮肤及泌尿系感染。【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常见并发症只要护理措施得当是可以预防并治愈的,并可以降低其死亡率和致残程度,改善预后。 关键词颅脑损伤;重型;并发症;预防;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格拉斯哥昏迷分级,GCS<8分者)是各种外伤中最严重的损伤,其死残率居高不下,死亡原因除与颅脑当时损伤程度有关外,尚与全身并发症和护理质量密切相关。本文将我科自2007年至2010年收治的共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通过采取早期观察护理,预防并发症,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共50例,其中男31例,女19例,全部病例术前CGS<8分,并经头颅CT/MRI 或手术中确诊。蛛网膜下出血13例,硬膜下血肿8例,多发性颅内血肿12例,原发性脑干损伤9例,脑室内出血8例。共发生并发症11例,其中重度颅高压的患者3例,发生率(27.3%),死亡1例;肺部并发症患者2例,发生率(18.2%);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2例,发生率(18.2%)癫痫的患者1例,发生率(9.09%);并发褥疮,泌尿系感染及其他的患者3例,发生率(27.3%)。本组共死亡13例,其中因并发症死亡4例,占死亡率的33%。 2 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2.1 颅内高压的预防和护理 颅脑伤后直接造成的继发性损害是颅内高压,而且是致死的最主要原因。通过密切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及监测颅内压动态变化,能及时发现迟发血肿和术后复发血肿,有效预防颅内高压的发生。同时还发现以下因素与颅内压变化关系密切。 (1) 头部抬高30°可降低颅内压约1kpa,但禁忌屈髋超过90°,因此体位可增加胸、腹腔内压力而阻碍静脉回流致颅内压升高。 (2) 亚低温治疗后,体温每降低1°,脑耗氧量与颅内压可下降5%~6%。 (3) 充分给氧,减少呼吸无效腔和气道阻力,可改善脑缺氧,使颅内压下降1~2kpa。 (4) 在颅脑伤早期应尽量减少一些常规的护理措施,如翻身、吸痰,以免导致颅内压增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