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猫常见传染病

犬猫常见传染病
犬猫常见传染病

犬猫常见传染病

一、犬瘟热

(一)概念

犬瘟热(canine distemper , CD)是由犬瘟热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触性传染性、致死性传染病,病犬以双相热型、呼吸道和消化道急性卡他性炎症,以及中后期出现肌肉抽搐或瘫痪为特征。致死率高,幼犬致死率可达80%以上。

(二)病原及流行病学

1、病原及传播途径:

犬瘟病毒,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单股RNA病毒。

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传染,也可通过眼结膜、口腔黏膜和鼻腔黏膜等感染。

2、传染源

主要是患犬和带毒犬。

3、易感动物

犬科、鼬科和浣熊科动物,各种年龄、性别和品种的犬均可感染,但3~12个月的幼犬最易感,往往成窝发病,病愈犬可获得长时间甚至终生抗体

4、流行性

具有明显的品种、年龄和季节性。纯种犬易发,断奶至1岁以内的犬易发,秋末夏初明显增多。

(三)症状

1、双相性体温升高:本病潜伏期3~6天。体温升高达39.8~41℃,持续1~2天,接着有2~3天的缓解期(体温趋于38.9~39.2)。随着体温再度升高,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感染症状明显,甚至神经系统感染。

2、呼吸系统症状:

本病的主要症状。

病初患犬精神轻度沉郁,食欲不振,流泪,有水样鼻液,时有咳嗽或人工诱咳阳性。之后,眼、鼻分泌物转为黏液性或脓性,喉气管及肺部听诊呼吸音粗厉。在疾病中、后期,往往发展为支气管肺炎,患犬鼻端干燥(裂),有多量脓鼻液。

患犬大多表现特有的化脓性结膜炎外观:即脓性眼眵附着于内、外眼角与上下眼睑,眼角和眼睑周边脱毛、光秃,似戴一副眼镜状。

3.消化系统症状:

病初、中期常有呕吐表现,但次数不多,食欲减退或废绝,对本病具有一定的示病意义。幼犬通常排出深咖啡色混有黏液或血液的稀便,而成犬一般数日无便。患犬因呕吐、腹泻以及食欲废绝,逐渐脱水、衰竭。

4、神经系统症状:

神经症状多在发病中、后期,少数于病初出现,对本病具有重要的示病意义。轻者口唇、眼睑、耳根抽动,重者踏脚、转圈或翻滚、运动共济失调、后肢麻痹,咬肌或侧卧时四肢反复有节律性的抽搐是本病的特征表现。

5、皮肤、足垫症状:

在发病初期或末期,部分患犬四肢足垫角质化过度、变硬,幼年患犬常在腹下和股内侧皮薄处出现米粒或豆粒大小的红斑、水疱或脓疱。使用抗生素治疗后,腹下和股内侧的脓性皮疹很快干枯消失。康复犬硬化的足垫角质层逐渐脱去。

(四)诊断

进口犬瘟热快速诊断试纸,取患犬眼、鼻分泌物、唾液或尿液等为检测样品,可在5~10分钟内作出诊断。其他方法不再详细介绍。

(五)治疗

病初尽快注射犬瘟热单克隆抗体或抗犬瘟热高免血清,剂量一般应大于1~2ml/kg体重,连用2~3天。为抑制病毒增殖和控制细菌继发感染,常应用病毒唑、双黄连、清开灵、氨苄青霉素、头孢菌素Ⅴ或头孢曲松等。对发热患犬,应用安痛定或复方氨基比林,并配合应用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有便血症状的,可应用安络血或止血敏。

早期输液和配合应用犬干扰素、细胞因子等免疫增强剂,能有效防止机体脱水,提高抗病力,促进患犬康复 (六)预后

在病初患犬尚未出现典型症状时,尽快注射犬瘟热单克隆抗体或大剂量高免血清,可使免疫状态增强到足以阻止疾病发展。若特征性临床症状,尤其是神经症状出现,则预后不良,患犬即使经耐心治疗后幸存,往往遗留四肢抽搐或意识不清的后遗症。

目前常用血清有单克隆抗体、强力犬瘟血清,三联血清(犬瘟热、细小病毒、传染性喉气管炎)、五联血清(犬瘟热、细小病毒、传染性肝炎、副流感、冠状病毒)、六联血清(犬瘟热、细小病毒、传染性肝炎、副流感、冠状病毒和狂犬病)

(七)预防

目前国产犬五联、六联或七联疫苗均可用来预防犬瘟热等常见多种疾病。

五联(狂犬病、犬瘟热、细小病毒、传染性肝炎、副流感),六联加上冠状病毒,七联加上伪狂犬病毒。

推荐的免疫程序为:

幼犬于7~9周龄时开始接种,然后以2~3周的间隔连续接种2~3次,以后每半年加强免疫1次。3个月以上犬可注射两次。为防止幼犬感染传染病,可于母犬配种45天左右加免一次。

二、犬细小病毒性肠炎

(一)概述

犬细小病毒性肠炎是由犬细小病毒(Canine parvovirus,CPV)引起的,目前国内仅次于犬瘟热的致死率很高的传染病,以频繁呕吐、出血性腹泻和迅速脱水为突出特征。感染幼犬的死亡率高达50%~100%。

(二)病原及流行病学

1、病原及传播途径:

病原为CPV,属于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单股DNA病毒。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

2、传染源

主要是患犬和带毒犬。

3、易感动物

犬科、鼬科动物,各种年龄、性别和品种的犬均可感染,但3~6个月的幼犬最易感,往往成窝发病,病愈犬可获得长时间甚至终生抗体。

(三)症状

多数呈肠炎症状,少数呈现心肌炎症状。

潜伏期为1~2周,胃肠炎表现为:

1.呕吐:病初首先表现呕吐,一般先呕出胃内未消化食物,随后呕吐物多为清水或黏液,往往含有黄绿色胆汁。同时食欲废绝,饮欲强烈,饮后立即呕吐,体温高达40℃左右。

2.腹泻:频繁呕吐1~2天后出现腹泻,粪便由软到稀,而后带血,呈番茄汁样血便,有特殊腥臭味,可迅速弥漫整个临诊空间。

3.脱水:胃肠炎症状出现24~48小时后迅速脱水和体重减轻,眼球凹陷,皮肤弹性减退,衰弱无力。血液检查红细胞压积增加,白细胞减少。

(四)诊断

依据患犬频繁呕吐,随即出现严重出血性腹泻、脱水等表现,结合典型的流行病学特点,可以初步作出诊断。

剖检病变对于确诊有一定的帮助。进口犬细小病毒快速诊断试纸,取少量粪便为检测样品,可在5~10分钟内作出诊断。

(五)治疗

病初尽快注射犬细小病毒单克隆抗体或含抗犬细小病毒抗体的高免血清,同时针对出血性胃肠炎与脱水症状,采取强心补液、抗菌消炎、止吐、止泻和止血对症治疗。通常静脉滴注5%葡萄糖氯化钠溶液或复方氯化钠溶液,加入适当剂量的病毒唑、庆大霉素或丁胺卡那、止血敏、维生素K、硫酸阿托品或盐酸654-2。对顽固性呕吐的患犬,建议肌注爱茂尔、氯丙嗪或硫酸阿托品止吐,并可1天内用药多次。胃复安不宜用于本病止吐,其促进胃肠争相蠕动的药理效应往往造成肠道大量出血。动物禁食、禁水。

(六)预后

犬细小病毒性肠炎的特点是病程短急、恶化迅速,病程短的4~5天即会死亡,长的1周左右,与犬瘟热明显不同。治疗中若能迅速有效地止吐、止泻和止血,并及时合理地输液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可显著提高治愈率。心肌炎型治愈率极低,往往会出现突然死亡。

(七)预防

安全地区的犬只,可于10~12周龄使用国产疫苗首次免疫,受细小病毒威胁的疫区或缺乏母源抗体的幼犬应提前到6~8周龄首免,均以2~3周的间隔连续免疫3次。也可超免(母犬怀孕45天时加免一次)。免疫程序同犬瘟热。荷兰英特威国际有限公司犬系列疫苗的使用方法与犬瘟热相同。

三、犬传染性肝炎

(一)概述

犬传染性肝炎(infectious canine hepatitis,ICH)是由Ⅰ型腺病毒引起犬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性败血性疾病,以出血性胃肠炎、循环障碍、肝小叶中心坏死以及肝实质和内皮细胞出现核内包涵体为特征。(二)病原及流行病学

1、病原:

犬Ⅰ型腺病毒,又称犬传染性肝炎病毒,属于腺病毒科,哺乳动物腺病毒属,双股DNA病毒。主要经消化道传染,也可垂直传播。

2、传染源:

患犬和带毒犬,通过眼泪、唾液、粪尿等分泌物和排泄物排毒,污染周围环境、饲料和用具等。

3、易感动物:

主要是犬和狐狸,无品种、年龄和性别差异,但多见于1岁以内的幼犬,断奶不久的幼犬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成犬一般呈隐性感染。康复犬可获终身免疫,但病毒能在肾脏内存活,经尿可排毒达6~9个月,是健康犬感染的重要疫源。

(三)症状

本病潜伏期6~9天,某些最急性幼犬病初体温升高,精神高度沉郁,通常未出现其他症状便于1~2日内死亡。

1、类似感冒症状:

多数患犬病初似急性感冒,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废绝,眼、鼻有少许浆液或粘液性分泌物,但无咳嗽症状。

2、消化道症状:

呕吐、排果酱样粪便或血性腹泻是本病的主要症状,齿龈上的出血点或出血斑是本病的重要症状。

3、其他症状:

不少患犬腹部膨大,胸腹腔穿刺可排除多量清凉、淡红色液体,触摸剑状软骨部位敏感疼痛。很多患犬出现蛋白尿。部分患犬一眼或两眼角膜在疾病恢复期混浊,似被淡蓝色薄膜覆盖,称为“肝炎性蓝眼”,数天后角膜转为透明。

依据临床症状应怀疑本病,但注意与犬瘟热、细小病毒性肠炎、感冒或外伤性角膜混浊等进行鉴别。与犬瘟热相比,本病无呼吸道和神经系统感染症状;与细小病毒性肠炎相比,两者都有出血性腹泻症状,但细小病毒感染不见齿龈出血点、斑,不见腹部膨大;与感冒相比,无呼吸道感染症状,而又消化道感染症状;与外伤性角膜混浊相比,“肝炎性蓝眼”的角膜表面光滑,无外伤痕迹,而单纯外伤性角膜混浊的患犬没有体温升高和消化道感染等全身症状。

对死亡患犬剖检,一般可见肝脏略肿大,胆囊壁水肿,小肠出血,胸腹腔内积有多量清凉、浅红色液体。组织学变化为肝实质呈不同程度的变性,在肝细胞及窦状隙内皮细胞内含有核内包涵体。本病目前尚无临床快速诊断试纸,而实验室诊断方法很多,主要有微量血凝与血凝抑制试验、荧光抗体检查和PCR方法等。

(五)治疗

早期大剂量使用抗犬腺病毒1型或2型的高免血清,同时注重保肝和控制出血症状。

保肝措施可试用肝炎灵(山豆根)注射液和肌苷注射液、VB6 等。因本病导致肝内凝血因子合成不足,血小板显著减少,所以使用常规止血药往往没有效果,最好及时输血或输入血浆补充凝血因子与血小板,同时应用抗病毒药、抗菌药、止血药、维生素等进行治疗。

(六)预后

由于病毒对肝脏与小血管内皮细胞造成损害,采用常规药物一般难以控制患犬出血症状,最终患病幼犬大多以严重贫血及脱水而死亡。成犬通常可以耐过,大多在2周内康复,并产生坚强的免疫力。

(七)预防

由于康复犬可经尿液长期排毒,所以应避免将其与健康犬和群饲养。对易感犬群,可选用国产或进口犬系列疫苗免疫注射,方法参见犬瘟热的预防。

四、犬冠状病毒感染

(一)、概述

犬冠状病毒感染(Canine coronavirus infection)是一种急性胃肠道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腹泻、呕吐。本病既可单独发生,又常与犬细小病毒混合感染,加剧了病程。

(二)、病原及流行病学

1、病原:

犬冠状病毒(Canine coronavirus,CCV),它是冠状病毒属中的一个成员。病毒主要存在于病犬的胃肠道内,并随粪便排出。其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污染的饲料、饮水,主要经消化道感染。

2、传染源:

病犬和带毒犬是主要传染源。病毒在外界环境中的抵抗力较强,粪便中的病毒可存活6~9天,污染物在水中可保持数日的传染性。一旦发生本病,在一定时间内很难控制其传播流行。

3、易感动物:

犬科动物易感,有些可感染猪和猫。各种年龄、品种和性别的犬均对CCV敏感,以2~4月龄发病率最高。 4、流行特点:

CCV感染的发病率很低,约30% 。呈世界性分布。多发于寒冷的冬季,传播迅速,数日内常波及全窝犬。 (三)症状

幼犬感染后症状重剧,主要表现为胃肠炎症状。

病初出现持续数天的呕吐,直至出现腹泻后,呕吐症状才减轻或停止。腹泻粪便呈糊状、半糊状乃至水样,橙色或绿色,水样便中常含有粘液和血液。

精神沉郁,喜卧,厌食,但体温不高。病犬迅速出现脱水症状,体重减轻,特别是幼犬治疗不及时,常于1~2天内死亡。成年犬症状轻微。

本病的临床症状、流行病学与犬细小病毒、轮状病毒感染相似,而且常混合感染,难以区别。应采集病犬粪便进行电镜检查、病毒分离或荧光抗体检查,有利于病的确诊。

(五)预后

幼犬多于发病死亡率高,成年犬死亡率较低。

(六)防治

特异性治疗采用血清,国产五联、六联血清。支持疗法维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同时应用广谱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染。重在预防。

五、犬副流感

(一)概述

犬副流感是由犬副流感病毒(Canine parainfluenza virus,CPIV)引起的一种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症状的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流涕和咳嗽、卡他性鼻炎和支气管炎为特征。它为仔犬窝咳的病原之一,主要感染幼犬。 (二)病原及流行病学

1、病原:

犬副流感病毒属副黏病毒科,副黏病毒属,单股RNA病毒。自然感染途径主要是呼吸道。

2、传染源:

急性期病犬是最主要的传染源。

3、易感动物:

各种品种、年龄、性别的犬均可感染,但幼犬感染病情较重且病程较长。

4、流行特点:

不同季节都可发病,卫生条件差、拥挤、长途运输、应激可使本病加剧,多为突然暴发,大面积流行。本病几乎在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有流行,

(三)症状

主要表现:呼吸道卡他性炎症,咳嗽,起初流大量浆液性,而后黏液性、不透明鼻分泌物。

临床特征:发病急,传染快,往往在犬场中某一窝犬先发病而后在整个犬场中迅速传播,呈暴发流行。病犬干咳,浆液性或黏液性鼻漏,倦怠,精神不振。病程可达3周以上,如与支原体或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混合感染(即犬窝咳),病情加重。

有的犬感染后表现后躯麻痹和运动失调等症状。本病如未并发或继发感染,一般预后较好,死亡率低。但病犬年龄小,治疗不当,易造成死亡。

(四)剖检病变

死亡犬可见鼻孔周围有浆液性或黏液脓性鼻分泌物,结膜炎,扁桃体、气管、支气管和肺出现炎性变化,有时肺部有点状出血。神经型死亡犬可有急性脑脊髓炎和脑内积水等病变。

(五)诊断

结合本病的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剖检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与犬呼吸道传染病的临床症状很相似,鉴别诊断应采取实验室检查方法,可进行细胞培养分离和鉴别病原。血清中和试验、血凝抑制试验检查双份血清的抗体效价是否上升可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本病的回顾性诊断。

(六)治疗

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和防止继发感染。

对干咳的犬可用复方甘草合剂,联邦止咳露等,对严重咳嗽的犬可用超声波气雾疗法;食欲差的犬可静脉输入等渗葡萄糖液,并注意补充ATP、辅酶A和维生素C、B族维生素;本病常继发感染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支原体,为防止继发感染,可选用先锋霉素、林可霉素、氨苄青霉素等;抗病毒感染可选用病毒唑等;提高抵抗力,

可给予高免血清或静脉注射血清白蛋白。

(七)预防

本病的预防主要是进行免疫接种,目前国内多使用含犬副流感弱毒疫苗的犬用六联弱毒疫苗和五联弱毒疫苗,一般幼犬在6~8周龄时进行首免,以2周为间隔连续接种3次,可取得较好效果。由于本病主要通过空气经呼吸道传播,一旦发生即很快蔓延到整个犬群,难以控制。

六、狂犬病

(一)概述

狂犬病(rabies)又称疯狗病,是人和所有温血动物共患的急性直接接触性传染病,患犬以狂躁不安、行为反常、流涎和意识丧失、进行性麻痹为突出症状,同时感染的神经元内出现胞浆内嗜酸性包涵体。

(二)病原及流行病学

1、病原:

病原为狂犬病病毒,主要通过皮肤、黏膜伤口传染,亦有通过气雾经呼吸道和误食患病动物肉类经消化道感染的报道。

2、传染源:

而带毒犬、猫是人、畜发生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病毒侵入动物机体后主要存在于大脑皮层、海马回、小脑、延脑和脊髓,唾液腺和唾液中也含有大量病毒,并随唾液排出体外。

3、易感动物:

犬科和猫科动物对狂犬病病毒高度易感

4、流行特点:

本病在全世界野生动物中广泛流行,野生动物是自然界中传播本病的储毒宿主和自然疫源。

(三)症状

感染狂犬病毒后,犬、猫和人的潜伏期近似,平均为20~60天,长的可达数月至数年,短的仅有一周。依据临床特点,分狂暴型和麻痹型。

1.狂暴型:病初精神沉郁,喜卧暗处,喜食异物,唾液增多,后躯软弱,约1~2天,称为前驱期;接着呈现兴奋狂暴,目光凝视,瞳孔散大,四处游荡,常攻击人、畜,叫声嘶哑,口流唾液,约2~4天,称为兴奋期;之后下颌下垂,张口流涎,行走摇晃,消瘦脱水,终因全身衰竭和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约为1~2天,称为麻痹期。

2.麻痹型:

因兴奋期很短,主要表现麻痹症状,以张口垂舌、口流唾液、并由头部及后躯局部麻痹发展为四肢及全身麻痹,多在1~2天内死亡。

猫的症状与犬相似,狂暴型多见。在人接近时有突然攻击行为,并常攻击人头部。所以对符合本病特征的患猫应格外重视。

(四)诊断

依据患病动物狂暴不安、张口流涎、主动攻击人、畜和后期运动失调等临床特征,结合散发及曾被咬伤病史,可作出初步诊断。狂犬病的实验室诊断主要应用ELISA检测试剂盒,可对疑似动物进行狂犬病抗原定性及血清抗体水平检测。

(五)预后

本病一旦出现症状,致死率100%。

(六)预防

目前我国农业部公布预防本病的合格疫苗是吉林五星动物保健药厂的“犬五联活疫苗”、郑州生物药厂和法国维克药厂的“狂犬病活疫苗”、以及荷兰英特威国际有限公司的“犬猫狂犬病灭活苗”。“犬五联活疫苗”的使

用方法与前述犬瘟热预防注射法相同。荷兰英特威公司的“犬猫狂犬病灭活苗”使用方法是,犬、猫3周龄后进行接种,保护率可达100%,保护期3年。

七、钩端螺旋体病

(一)概述

钩端螺旋体病(leptospirosis)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的人畜共患传染病,犬是钩端螺旋体侵袭的动物之一。在我国南方不少地区,本病发病率很高,但多数犬呈亚临床感染或慢性感染,无明显症状。当犬感染致病力强的病原性钩端螺旋体后,容易呈现急性和亚急性临床发病。猫少见。

(二)病原及流行病学

1、病原:

病原为钩端螺旋体。在目前分离到的25个血清群中,以黄疸出血群和犬群钩端螺旋体的致病力最强。主要通过直接接触,可经皮肤伤口、完整的黏膜和消化道传染。

2、传染源

主要是患犬和带毒犬。在菌血症期间,某些吸血昆虫可作为传播媒介。宿主几乎涉及自然界所有温血动物,其中哺乳类的啮齿目、食肉目和有袋目以及家畜是我国的主要储存宿主。

因鼠类分布广、繁殖快,对钩端螺旋体呈亚临床感染、长期从尿中排菌,所以成为自然疫源的主体。

3、易感动物

各种犬对本病均易感,但公犬抗体阳性率较高,幼犬与体质弱的犬容易发病且症状严重。患犬可经尿液连续或间歇排菌,康复犬间歇排菌可达数月至数年,因此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4、流行特点

广泛存在于气候温暖、雨量较多的热带亚热带地区的江河两岸、湖泊、沼泽、水田、池塘等地,适宜的酸碱度为7.0~7.6。

(三)症状

潜伏期5~15天,主要表现急性出血性黄疸和亚急性或慢性肾炎两种病型。

1.急性出血性黄疸:病初体温升高、精神沉郁、呕吐和食欲废绝等全身异常,可视黏膜充血或有出血斑,广泛性肌肉触痛及四肢乏力。随后多数患犬出现全身黄疸,尿液混浊呈豆油色或红色,部分患犬呕血、鼻出血及排出血便,病情严重的肝功能衰竭,出现多量腹水及肝性脑病症状。

患犬肚腹胀大

穿刺出血性腹水

2.亚急性肾炎:

严重病例也表现体温升高等一系列全身异常,但随病情发展主要表现为肾功能障碍,患犬少尿或无尿,少数患犬因肾脏大面积受损而出现尿毒症症状,呕吐、脱水、口腔恶臭,后期出现昏迷而死亡。

(四)诊断

依据患犬体温升高、皮肤黏膜黄疸及黏膜出血点、尿液黏稠呈豆油色或红色、血液红细胞减少和白细胞增多、血小板减少,有不同程度肾衰的患犬血清尿素氮、肌酸酐浓度升高,以及剖检肝及肾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即可作出初步诊断。但对临床症状不明显的慢性病例,确诊需进行实验室检验,可取患犬尿液(发病早期可取血液,中后期可取尿液)以1500转/分的速度离心5分钟,取沉淀物在低倍显微镜下暗视野观察,若看到似问号样的钩端螺旋体便可确诊。

(六)治疗

通常首先大剂量使用青霉素治疗,数天后再使用四环素类、氨基糖甙类或氟喹诺酮类药物,对清除肾脏内的钩端螺旋体效果较好。由于急性和亚急性患犬肝功能损害及出血性病变严重,应配合营养支持疗法和必要的强心、利尿、止血、保肝疗法等,可参照犬传染性肝炎的治疗。

(七)预防

本病以预防为主,包括三方面:消除带菌排菌的各种动物;消毒和清理被污染的饮水、场地、用具,防止疾病传播;预防接种。

进口疫苗有英特威国际有限公司的双价“犬钩体灭活苗”,预防保护性强,而且能够防止犬从尿中排出病原污染环境。使用时建议幼犬至少于8周龄前首免,间隔2~4周进行第2次免疫,以后每年加强免疫1次。

八、伪狂犬病

(一)概述

伪狂犬病(pseudorabies)是由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引起的,发生于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以发热、奇痒和脑脊髓炎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因其症状与狂犬病有相似之处,曾被误认为狂犬病,后启用为伪狂犬病。

(二)病原:

PRV属于疱疹病毒科,线性双股DNA病毒。病毒抵抗力较强,外界环境中可存活数周,但对乙醚、氯仿、福尔马林和紫外线等较敏感。

(三)流行病学:

PRV感染动物广泛,猪、牛、羊、犬、猫、鼠、兔以及貂、狐、熊等均可感染。研究证明,猪和鼠类是自然界中病毒的主要贮存宿主,尤其是猪,它们既是原发感染动物,又是病毒的长期贮存和排毒者,是犬、猫和其他家畜发病的疫源动物。犬猫伪狂犬病主要发生在猪伪狂犬病的流行区,是由于吃了死亡于本病的鼠、猪和牛的尸体或肉而感染。

(四)症状

感染犬的典型症状表现为行为突然出现变化,肌肉痉挛、头部和四肢奇痒,疯狂啃咬痒部和嚎叫,下颚和咽部麻痹和流涎等。病势发展迅速,通常在症状出现后48h内死亡,死亡率100%。

感染猫的潜伏期为1~9天。初期临床症状为不适、嗜睡、沉郁、不安、攻击行为、抗拒触摸,以后症状迅速发展,唾液过多、过分吞食、恶心、呕吐、无目的乱叫,疾病后期发生较严重的神经症状如感觉过敏、摩擦脸部,奇痒并导致自咬。典型症状多呈急性经过,多在36h内死亡。非典型的猫伪狂犬病缺乏典型的奇痒症状。

(五)病理学变化

主要的组织学变化是弥漫性肺化脓性脑膜炎、脑膜充血及脑脊液增量,在患病犬、猫脑神经细胞和星形细胞内可见核内包涵体。

(六)诊断

主要依据接触史和临床症状。也可用猪用伪狂犬病诊断试剂盒诊断。

(七)防治

主要控制猪伪狂犬病的流行,同时不要用生猪肉或加工不适当的感染猪肉饲喂犬、猫。另外还要注意灭鼠后妥善处理。该病一般不横向传播,而且人对该病毒不易感。

九、猫泛白细胞减少症

(一)概述: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feline panleukopenia)又名猫瘟或猫传染性肠炎,是猫及猫科动物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致死性传染病,以突发双相高热、剧烈呕吐及腹泻、血液白细胞显著减少为特征。幼猫感染后的死亡率极高。 (二)病原及流行病学

1、病原:

主要是猫细小病毒(Feline parvovirus,FPV),也见犬细小病毒引起猫发病,传染途径主要是消化道,也可经胎盘垂直传播。

2、传染源:

传染源主要是病猫和康复带毒猫,感染早期即从各种排泄物或分泌物排毒。

3、易感动物:

家养和野生猫科动物,某些浣熊科、鼬科和灵猫科动物,但1岁以下2~5月龄的幼猫易感性和未接种的猫感染率最高,并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降低,而成年猫感染常无临床症状。患病康复猫可获得坚强的免疫力,但可经粪尿长期排毒(肾脏存活)达1年之久。

(三)症状

潜伏期2~9天。分最急性、急性、亚急性和隐性4个类型,但临床主要为亚急性,表现本病的特征症状。

1、双向热:

病初体温高达40℃以上,约维持24小时降至常温,再经2~3天重新上升。

2、消化系统症状:

随着第2次发热,患猫频繁呕吐,初为无色黏液,后为含泡沫的黄绿色黏液;有的患猫腹泻,严重的粪中带血;由于呕吐和腹泻,迅速脱水。

3、其他症状:

患猫高度沉郁、衰弱、伏卧、头搁于两前肢之间,被毛粗乱,第三眼睑突出。当体温降低后预后不良。妊娠患猫可发生胚胎吸收、小产、早产或产后脑部发育不全的畸胎。

(四)诊断

依据患猫发热、频繁呕吐及异常姿势表现,应怀疑本病。实验室检验猫白细胞数对本病有重要的诊断价值,猫正常白细胞数为15000~20000个/毫米3,而患猫血液白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显著减少,病到高峰时,白细胞数可减少到50~3000个/毫米3。实验室其他诊断方法还有血凝与血凝抑制试验、免疫荧光试验和ELISA方法等。

(五)预后

本病为猫的致死性传染病,若无特异性高免血清治疗,治愈率很低,病死率60~70%,甚至高达90%以上。血液检验白细胞总数降至2000个/毫米3以下的患猫,预后往往不良。

(六)治疗

可以采用与犬细小病毒性肠炎类似的方法进行治疗。

(七)预防

国产有猫瘟、狂犬二联苗可进行预防。英特威公司的“猫三联疫苗”,以预防猫瘟、猫病毒性鼻气管炎、猫杯状病毒感染。使用方法是:猫9周龄时首免,12周龄复免,以后每年加强免疫1次.

细菌性传染病分子发生学

山东农业大学 细菌性传染病分子发生学绿脓杆菌研究现状 学院动物科技学院 专业兽医硕士 学生姓名冯柳柳 学号2013120181 指导老师胡敬东老师

绿脓杆菌研究现状 摘要:绿脓杆菌存在于环境以及正常畜禽体内,是一种条件致病菌。近年来,随着动物疾病研究的深入,其中有关绿脓杆菌感染的报道也越来越多。本文从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学等方面对绿脓杆菌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期望为控制绿脓杆菌的感染奠定基础。 关键词:绿脓杆菌;条件致病菌;血清型 Abstract: Pseudomonas aeruginosa is a conditional pathogenic bacteria existing in environment and normal livestock and poultry body.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epening of animal disease research, more and more infections have been reported .In order to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 control of infection, research advances on were reviewed from some aspects of etiology, epidemiology, pathogenesis and clinical in this paper. Key words: Pseudomonas aeruginosa;conditional pathogenic bacteria; serotypes 绿脓杆菌是1882年首先由Gersard 氏从伤口脓液分离得到。该菌在自然界广泛存在于水、土壤、空气以及动物肠道和皮肤中,为一种条件性致病菌,在特定的情况下能引起动物及人感染发病,如规模化养狐场母狐的流产、羊群的化脓性肺炎,雏鸡的败血症和绿脓杆菌感染鸽子、鹧鸪和人等。养殖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使绿脓杆菌引起的疫病也呈现上升的趋势。绿脓杆菌对禽属条件性致病性菌,常从正常禽的肠道、呼吸道和卵中分离出来,能引起各种年龄的禽发病,致死率在1% 90%以上,应激是幼禽暴发绿脓杆菌病的主要原因。该菌给规模化养殖场和人类的健康造成了很大威胁.在人医上,绿脓杆菌能引起术后和伤口的感染还能引起人的关节炎和角膜炎等疾病免疫力下降是重要的发病诱因,绿脓杆菌的毒素残留还能引起食物中毒为了探讨有效控制和治疗绿脓杆菌病的方法,对绿脓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致病性的研究也越来越多。 1病原学 1.1 形态和培养特性绿脓杆菌属假单胞菌属,中等大小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单在、成双或成短链。所有菌株均能运动。电子显微镜下可以见到菌体一端有一根很长的鞭毛和很多绒毛。 该菌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30~37℃,41℃可生长,4℃不生长。该菌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菌落为圆形,光滑带蓝绿色荧光。可以产生2种类型的菌落,一种为大而光滑、边缘平坦、中间凸起(煎蛋样)的菌落,另一种为小而粗糙、隆起的菌落。临床材料多见大菌落,而环境分离的常为小菌落,大菌落易变为小菌落,但极少发生回变。呼吸道和尿道排泄物中还可见到黏液型菌落。大多数菌株能产生水溶性的绿脓素(蓝色)和荧光素(带绿色荧光)。蓝绿色素向菌落周围扩散,使培养基带有颜色,某些菌株也分泌一些暗红色素。而有些菌株不产生色素,或只在特定的培养基上才产生色素。该菌在麦康凯生长良好,但菌落不呈红色。在血平板上,菌落稍变大,菌落周围有明显的溶血环。 绿脓杆菌纯培养物的保存,传统的方法是保存于普通斜面上。该方法需要1个月移种1次,保存到半年则会出现存活率低。复苏后色素不明显,长期保存容易变异等缺点。有报道了用超低温甘油保存的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菌种保存2年多其活力高达100%,且细菌的生物特性未发生变异,这为实验室保存菌种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犬猫免疫常识

免疫的目的:为了动物不得传染病,为了动物主人的健康安全。狗和人一样,在初生的第一个月内对传染最敏感,新生幼犬通常从母犬的乳汁获得保护,为确使哺乳中的幼犬获得保护,母犬应在生产前先作免疫,在母犬乳汁中的抗体消退后,为持续并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应于幼犬接近六周龄开始施予一系列的预防接种直到四月龄;而终身的保护则是以每年补强的接种方式来持续。 疫苗种类:一般情况下要给动物注射两中以上疫苗。一种是保护动物不得传染病(如犬的六联苗、猫的三联苗、兔瘟苗等),另一种是保护人不因动物咬伤等而得狂犬病的狂犬疫苗。常用:美国富道公司的苏威疫苗,法国维克公司的维克疫苗,美国高升疫苗,美国英特威疫苗等。 (1.犬六联疫苗(进口) 预防犬瘟热、犬细小病毒病、犬传染性肝炎、犬副流感、犬腺病毒且型和大端螺旋体病。用法:①50日龄~三个月龄的幼犬,连续注射3次,每次问隔3~4周;②三个月龄以上的幼犬,连续注射两次,间隔3~4周,之后每年注射一次即可。注:本疫苗不含狂犬病疫苗,需另单独注射狂犬病疫苗。

2.狂犬病疫苗(进口) 本疫苗供健康犬、猫等动物预防狂犬病。三个月龄以上的幼犬、猫注射一次,免疫期为一年,之后每年注射一次。 3.猫三联苗(进口) 本品用于预防猫瘟热、猫鼻气管炎和杯状病毒病。免疫方法:两个月以上的猫需注射两次,间隔2~3周,之后每年注射一次。 4、猫瘟热疫苗(国产、中试产品) 本苗为灭活的细胞苗,供健康猫预防瘟热(猫泛白细胞减少症)。三至四个月的幼猫需注射两次,间隔四周。四个月以上的猫,注射一次,免疫期一年,之后每年注射一次即可。)免疫程序:首次注射疫苗根据年龄大小需要两次或三次。以后应该每年一次给动物注射疫苗进行加强免疫。最早注射疫苗可在幼年动物断奶两周以后。疫苗是生物制品,保存不当可引起疫苗失败。所以应到有信誉有保障的动物医院内给动物免疫。 猫狗初生时开始吸母奶,前三天的初奶富含大量的移行抗体,足以保护它到六至八周,在小家伙身上抗体量最低的时候,应该适时地给它预防注射,慢慢的就会唤醒它的免疫系统,让它认识这些敌人;但也只是知道了,仍是属于“手无寸

犬猫常见传染病

犬猫常见传染病 一、犬瘟热 (一)概念 犬瘟热(canine distemper , CD)是由犬瘟热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触性传染性、致死性传染病,病犬以双相热型、呼吸道和消化道急性卡他性炎症,以及中后期出现肌肉抽搐或瘫痪为特征。致死率高,幼犬致死率可达80%以上。 (二)病原及流行病学 1、病原及传播途径: 犬瘟病毒,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单股RNA病毒。 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传染,也可通过眼结膜、口腔黏膜和鼻腔黏膜等感染。 2、传染源 主要是患犬和带毒犬。 3、易感动物 犬科、鼬科和浣熊科动物,各种年龄、性别和品种的犬均可感染,但3~12个月的幼犬最易感,往往成窝发病,病愈犬可获得长时间甚至终生抗体 4、流行性 具有明显的品种、年龄和季节性。纯种犬易发,断奶至1岁以内的犬易发,秋末夏初明显增多。 (三)症状 1、双相性体温升高:本病潜伏期3~6天。体温升高达39.8~41℃,持续1~2天,接着有2~3天的缓解期(体温趋于38.9~39.2)。随着体温再度升高,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感染症状明显,甚至神经系统感染。 2、呼吸系统症状: 本病的主要症状。 病初患犬精神轻度沉郁,食欲不振,流泪,有水样鼻液,时有咳嗽或人工诱咳阳性。之后,眼、鼻分泌物转为黏液性或脓性,喉气管及肺部听诊呼吸音粗厉。在疾病中、后期,往往发展为支气管肺炎,患犬鼻端干燥(裂),有多量脓鼻液。 患犬大多表现特有的化脓性结膜炎外观:即脓性眼眵附着于内、外眼角与上下眼睑,眼角和眼睑周边脱毛、光秃,似戴一副眼镜状。 3.消化系统症状: 病初、中期常有呕吐表现,但次数不多,食欲减退或废绝,对本病具有一定的示病意义。幼犬通常排出深咖啡色混有黏液或血液的稀便,而成犬一般数日无便。患犬因呕吐、腹泻以及食欲废绝,逐渐脱水、衰竭。 4、神经系统症状: 神经症状多在发病中、后期,少数于病初出现,对本病具有重要的示病意义。轻者口唇、眼睑、耳根抽动,重者踏脚、转圈或翻滚、运动共济失调、后肢麻痹,咬肌或侧卧时四肢反复有节律性的抽搐是本病的特征表现。 5、皮肤、足垫症状: 在发病初期或末期,部分患犬四肢足垫角质化过度、变硬,幼年患犬常在腹下和股内侧皮薄处出现米粒或豆粒大小的红斑、水疱或脓疱。使用抗生素治疗后,腹下和股内侧的脓性皮疹很快干枯消失。康复犬硬化的足垫角质层逐渐脱去。 (四)诊断 进口犬瘟热快速诊断试纸,取患犬眼、鼻分泌物、唾液或尿液等为检测样品,可在5~10分钟内作出诊断。其他方法不再详细介绍。 (五)治疗

犬猫常见传染病

犬猫常见传染病 一、犬瘟热 ,(一)概念 ,犬瘟热(canine distemper , CD)是由犬瘟热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触性传染性、致死性传染病,病犬以双相热型、呼吸道和消化道急性卡他性炎症,以及中后期出现肌肉抽搐或瘫痪为特征。致死率高,幼犬致死率可达80%以上。 ,(二)病原及流行病学 ,1、病原及传播途径: ,犬瘟病毒,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单股RNA病毒。 ,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传染,也可通过眼结膜、口腔黏膜和鼻腔黏膜等感染。 ,2、传染源 ,主要是患犬和带毒犬。 ,3、易感动物 ,犬科、鼬科和浣熊科动物,各种年龄、性别和品种的犬均可感染,但3~12个月的幼犬最易感,往往成窝发病,病愈犬可获得长时间甚至终生抗体,4、流行性 ,具有明显的品种、年龄和季节性。纯种犬易发,断奶至1岁以内的犬易发,秋末夏初明显增多。 (三)症状 ,1、双相性体温升高:本病潜伏期3~6天。体温升高达39.8~41?,持续1~2天,接着有2~3天的缓解期(体温趋于38.9~39.2)。随着体温再度升高,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感染症状明显,甚至神经系统感染。 ,2、呼吸系统症状:

,本病的主要症状。 ,病初患犬精神轻度沉郁,食欲不振,流泪,有水样鼻液,时有咳嗽或人工诱咳阳性。之后,眼、鼻分泌物转为黏液性或脓性,喉气管及肺部听诊呼吸音粗厉。在疾病中、后期,往往发展为支气管肺炎,患犬鼻端干燥(裂),有多量脓鼻液。 ,患犬大多表现特有的化脓性结膜炎外观:即脓性眼眵附着于内、外眼角与上下眼睑,眼角和眼睑周边脱毛、光秃,似戴一副眼镜状。 ,3(消化系统症状: ,病初、中期常有呕吐表现,但次数不多,食欲减退或废绝,对本病具有一定的示病意义。幼犬通常排出深咖啡色混有黏液或血液的稀便,而成犬一般数日无便。患犬因呕吐、腹泻以及食欲废绝,逐渐脱水、衰竭。 ,4、神经系统症状: ,神经症状多在发病中、后期,少数于病初出现,对本病具有重要的示病意义。轻者口唇、眼睑、耳根抽动,重者踏脚、转圈或翻滚、运动共济失调、后肢麻痹,咬肌或侧卧时四肢反复有节律性的抽搐是本病的特征表现。 ,5、皮肤、足垫症状: ,在发病初期或末期,部分患犬四肢足垫角质化过度、变硬,幼年患犬常在腹下和股内侧皮薄处出现米粒或豆粒大小的红斑、水疱或脓疱。使用抗生素治疗后,腹下和股内侧的脓性皮疹很快干枯消失。康复犬硬化的足垫角质层逐渐脱去。 ,(四)诊断 ,进口犬瘟热快速诊断试纸,取患犬眼、鼻分泌物、唾液或尿液等为检测样品,可在5~10分钟内作出诊断。其他方法不再详细介绍。 ,(五)治疗 ,病初尽快注射犬瘟热单克隆抗体或抗犬瘟热高免血清,剂量一般应大于 1~2ml/kg体重,连用2~3天。为抑制病毒增殖和控制细菌继发感染,常应用病毒

猫的传染病都有哪些.doc

猫的传染病都有哪些 概述:天气变化快,气温骤降的季节,也是犬猫传染病的高发期。很多人了解狗狗的传染病,那猫的传染病呢,爱他们的您?您了解并重视过吗?天气变化快,气温骤降的季节,也是犬猫传染病的高发期。很多人了解狗狗的传染病,那猫的传染病呢,爱他们的您?您了解并重视过吗? 一、猫瘟 作为第一大传染病,猫瘟的传染性和致死率都是很高的。猫瘟又称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猫传染性肠炎,是猫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临床表现多以突然发高热、顽固性呕吐、腹泻、脱水、循环障碍及白细胞急剧减少为主要特征(不是所有的白细胞减少的情况都是猫瘟,其它的病症也会引起白细胞减少,例如猫白血病,猫肝炎等)。疫苗接种不全或未接种的猫容易得猫瘟,尤以3-5月龄的幼猫最多。母猫如果在怀孕期感染,会造成死胎、流产和初生小猫出现神经症状,传染途径是接触带病毒的尿粪或经吸血昆虫及蚤类。病原为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的一种病毒。本病毒除感染家猫外,还能感染其他猫科动物(如虎、豹)和鼬科动物(貂)及熊科的浣熊。各年龄的猫均可感染。多数情况下,1岁以下的猫易感,感染率可达70%,死亡率为50%~60%,5月龄以下的幼猫死亡率最高可达80%~90%。根据白细胞的数量多少可以确诊。同时可以进行生化指标和病毒检查,病毒检

查最常检查的包括粪便、肠道、大网膜淋巴结、肺和会厌擦拭物。 二、传染性腹膜炎 猫传染性腹膜炎(FIP)是感染猫冠状病毒而引起,且传染率非常高。传染途径虽不很明确,但一般认为是经口鼻感染。病毒携带猫会由粪便排毒,带原猫会由粪便排毒传染同居的猫;少数可经衣服、食皿、寝具,人或昆虫等机械途径传染。一般而言此病毒显得相当脆弱,大部份的消毒剂都能将之杀灭。 本病好发于四岁以下的年轻成猫,尤其常发于群聚饲养的猫群。病程可能是突发性(幼猫较常发生)或缓慢且持续数周。初期症状不明显,可能出现食欲减退、精神差、体重下降、持续发烧(39.5~40.6度:黄昏时较高,入夜后会慢慢下降)。后期症状会明显分成干湿两型: 湿型猫传染性腹膜炎 患猫多于发病两月内死亡。胸腹腔有高蛋白渗出液。依胸水多少而出现从无症状到气喘或呼吸困难。渐进性无痛腹部肿大,雄猫困难会阴囊肿大。可能出现呕吐或下痢。中到重度贫血,于临床检查上回发现脊椎两旁鸡肉进行性耗弱消瘦,且腹部呈进行性膨大。

犬猫常见传染病复习进程

犬猫常见传染病 一、犬瘟热 ?(一)概念 ?犬瘟热(canine distemper , CD)是由犬瘟热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触性传染性、致死性传染病,病犬以双相热型、呼吸道和消化道急性卡他性炎症,以及中后期出现肌肉抽搐或瘫痪为特征。致死率高,幼犬致死率可达80%以上。 ?(二)病原及流行病学 ?1、病原及传播途径: ?犬瘟病毒,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单股RNA病毒。 ?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传染,也可通过眼结膜、口腔黏膜和鼻腔黏膜等感染。 ?2、传染源 ?主要是患犬和带毒犬。 ?3、易感动物 ?犬科、鼬科和浣熊科动物,各种年龄、性别和品种的犬均可感染,但3~12个月的幼犬最易感,往往成窝发病,病愈犬可获得长时间甚至终生抗体 ?4、流行性 ?具有明显的品种、年龄和季节性。纯种犬易发,断奶至1岁以内的犬易发,秋末夏初明显增多。 (三)症状 ?1、双相性体温升高:本病潜伏期3~6天。体温升高达39.8~41℃,持续1~2天,接着有2~3天的缓解期(体温趋于38.9~39.2)。随着体温再度升高,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感染症状明显,甚至神经系统感染。 ?2、呼吸系统症状: ?本病的主要症状。 ?病初患犬精神轻度沉郁,食欲不振,流泪,有水样鼻液,时有咳嗽或人工诱咳阳性。之后,眼、鼻分泌物转为黏液性或脓性,喉气管及肺部听诊呼吸音粗厉。在疾病中、后期,往往发展为支气管肺炎,患犬鼻端干燥(裂),有多量脓鼻液。 ?患犬大多表现特有的化脓性结膜炎外观:即脓性眼眵附着于内、外眼角与上下眼睑,眼角和眼睑周边脱毛、光秃,似戴一副眼镜状。 ?3.消化系统症状: ?病初、中期常有呕吐表现,但次数不多,食欲减退或废绝,对本病具有一定的示病意义。幼犬通常排出深咖啡色混有黏液或血液的稀便,而成犬一般数日无便。患犬因呕吐、腹泻以及食欲废绝,逐渐脱水、衰竭。 ?4、神经系统症状: ?神经症状多在发病中、后期,少数于病初出现,对本病具有重要的示病意义。轻者口唇、眼睑、耳根抽动,重者踏脚、转圈或翻滚、运动共济失调、后肢麻痹,咬肌或侧卧时四肢反复有节律性的抽搐是本病的特征表现。 ?5、皮肤、足垫症状: ?在发病初期或末期,部分患犬四肢足垫角质化过度、变硬,幼年患犬常在腹下和股内侧皮薄处出现米粒或豆粒大小的红斑、水疱或脓疱。使用抗生素治疗后,腹下和股内侧的脓性皮疹很快干枯消失。康复犬硬化的足垫角质层逐渐脱去。 ?(四)诊断 ?进口犬瘟热快速诊断试纸,取患犬眼、鼻分泌物、唾液或尿液等为检测样品,可在5~10分钟内作出诊断。其他方法不再详细介绍。 ?(五)治疗 ?病初尽快注射犬瘟热单克隆抗体或抗犬瘟热高免血清,剂量一般应大于1~2ml/kg体重,连用2~3天。为抑制病毒增殖和控制细菌继发感染,常应用病毒唑、双黄连、清开灵、氨苄青霉素、头孢菌素Ⅴ或头孢曲松等。对发热患犬,应用安痛定或复方氨基比林,并配合应用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有便血症状的,可应用安络血或止血敏。 ?早期输液和配合应用犬干扰素、细胞因子等免疫增强剂,能有效防止机体脱水,提高抗病力,促进患犬康复?(六)预后

细菌性传染病

几种猪常见细菌性传染病的诊治 专业:兽医硕士 姓名:吕林 学号:2014120215 摘要:随着养猪业的高速发展,现代化的养殖技术在养猪业中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使得养猪业的经济效益大幅度的提高。与此同时,规模化、集约化的饲养方式,使猪传染病的病谱和各种传染病的临床症状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过去很少引起猪发生传染病的条件性致病微生物的致病作用明显加强,如大肠杆菌病、链球菌病等几乎在大多数养猪场都时有发生;原来临床症状极其明显、典型,仅凭临床症状就可做出诊断的传染病,如猪链球菌、猪肺疫和猪巴氏杆菌病等,现在变成了临床症状不十分明显的非典型性传染病;猪的远距离交易和大量外国种猪的引进,使我国原来没有发生过的传染病,如猪繁殖一呼吸综合征、附红细胞体病、蓝眼病等也相继传人我国,并且广泛流行;以往多呈单独感染的传染病,现今常常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原体引起混合感染、继发感染,几种传染病在同一猪场同时发生和流行,使临床表现复杂化。现将猪场容易发生的几种细菌性疾病的诊治介绍如下。 一、猪链球菌病 临床上表现为败血症,脑膜炎,关节炎,心内膜炎,颊部脓肿及局部皮肤和皮下脓肿 1败血型:5—11月份多发,体温升高至41-43度,食欲废绝,展颤,耳,颈下,腹部出现紫班,此类型多发生于架子猪,育肥猪,怀孕母猪,是本病中最严重的类型。 2脑膜炎型:多见哺乳仔猪和断奶后的小猪,除体温升高和拒食外,主要表现为神经症状,有的磨牙,发出尖叫和抽搐,共济失调,或作圆圈运动,或盲目行走,或突然倒地,口吐白抹,四肢出现划水样动作,最后麻痹死亡 3心内膜炎型:本病多发生于仔猪,突然死亡或呼吸困难,皮肤苍白,或体表发绀,很快死亡,往往与脑膜炎型并发。 4关节炎型:通常出现于1—3日龄的仔猪,表现为跛行和关节肿大,不能站立,体温升高,被毛粗乱,,由于吃不上奶而迅速消瘦。 5化脓性淋巴结炎型:颌下淋巴结化脓性炎症最为常见。咽、耳下、颈部等淋巴结也可发生,受害淋巴结首先出现小脓肿,逐渐肿胀,触诊硬固、热痛、可影响采食,病程3—5周,一般不引起死亡。 此外,链球菌可经呼吸道感染,引起肺淡或胸膜肺炎;也可经生殂道感染,引起母猪不孕和流产。 [诊断]本病症状和病变较复杂,易与急性猪丹毒,急性猪瘟、副猪嗜血杆菌病等相混淆、因此确诊要进行室脸室诊断。 [防治]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保持猪舍内外清洁,干燥。做好定期消毒工作。防止外伤,减少感染。病猪用阿莫西林、氨苄西林治疗,必要时进行药敏试验,选用敏感抗生素治疗。 根据疫病流行情况,免疫预防可选用灭活疫苗(猪链球菌2型+马链球菌兽疫亚种)或马链球菌兽疫亚种弱毒冻干苗注射。 二、猪附红细胞体病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临床上以贫血、黄疸、发热为主要特征。本病都有发生于温暖或雨水较多的季节。 [临床症状]不同日龄的猪均可感染,但以仔猪的发病率、感染率最高,成年猪发病率高,死亡率低。临床表现为食欲不振,发热,体温高达42度,呼吸困难。耳朵、四肢先开始发红,

犬猫疾病

犬、猫疾病 1: 犬瘟热概述 犬瘟热病毒引起的犬科、鼬科和浣熊科等动物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示病症状:双相热型,急性鼻卡他,卡他性胃肠炎和神经症状。部分病例足垫增厚,俗称“厚足底病”。 2: 犬瘟热病原 犬瘟热病毒为副黏病毒科成员,基因组由RNA组成,只有一个血清型。特征性组织变化是细胞内出现嗜酸性包含体。病毒具有泛嗜性。 3: 犬瘟热流行病学 主要传播途径是呼吸道,其次为消化道,也可经交配、眼结膜和胎盘传染。断奶至1岁的犬易感染性最高。未经免疫地区间隔3年左右流行一次。 4: 犬瘟热诊断 据流行病学和临诊症状初诊,特异性诊断方法是病原学检查、中和试验、荧光抗体技术,特异性快速诊断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检测。 5: 犬瘟热防治 预防犬瘟热最有效的方法是接种犬疽热弱毒疫苗。治疗时早期使用犬疽热病毒抗体、干扰素、免疫增强剂和对症治疗。

6: 犬细小病毒病概述 犬细小病毒病由犬细小病毒感染引起。临床表现为肠炎型和心肌炎型。3~4周龄以心肌炎型为主,8~10周龄肠炎型为主。 7: 犬细小病毒病流行病学 肠炎型细小病毒的潜伏期为7~14d,小于4周龄和大于5岁龄的犬发病率较低。 8: 犬细小病毒病诊断 据流行病学和临诊症状初诊,特异性诊断的方法有血凝试验和血凝抑制试验、荧光抗体技术,特异性快速诊断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检测。 9: 犬细小病毒病防治 预防接种细小病毒弱毒疫苗,免疫程序:2~3月龄首免,间隔两周加强免疫2次,以后6个月加强免疫一次。治疗早期使用犬细小病毒高免抗体、干扰素、免疫增强剂和对症治疗。 10: 犬传染性肝炎概述 犬传染性肝炎是由I型腺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病理特征为血液循环障碍、肝小叶中心坏死和肝细胞、内皮细胞出现核内包含体。 11: 犬传染性肝炎病原

第八讲 犬猫常见传染病

第八讲犬猫常见传染病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临床医学系胡延春副教授

?犬虽属食肉动物,但食性较杂,以肉类、脂肪、骨头和谷物等为主要食物,且喜熟食。所以由食物自身带毒致发的传染病不多,仅肉毒梭菌中毒等少数几种。?犬具有独特的群体行为,家犬的自由活动范围较广。如臭迹标记漫游,归家,传递发情交配信号,叨藏食物及呕吐食物喂仔犬等,都直到直接或间接的散播疫源或感染疫病,诸如狂犬病、伪狂犬病、犬瘟热、传染性肠炎和传染性肝炎等疫病就是通过广范围的接触传染的。 ?此外,在群体行为中犬与人的关系颇为密切,除了主从关系外,还存在着亲密的伴侣关系,因而如结核病等一些人兽共患病均可相互感染发生。

?猫属食肉动物,但仅以鱼、肉类和粮食等为主,家猫尚能扑鼠为食。食物种类比较简单,由食物自疫源引起的传染病并不多,仅肉毒梭菌中毒等少数几种。?猫生性孤独,极少群栖,与其他动物很少接触交往,活动范围很窄,所以动物性共患病不多见。 ?由于猫人为交流非常普遍,所以如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猫白血病、猫传染性腹膜炎等专性传染病能顽固地在猫群中流行发生,扩散蔓延难以获得有效控制。

(Canine distemper) ?病原:犬瘟热病毒 ?临床特征:双相热型(即病初体温升高达43℃左右,持续1~2天后降至正常,经2—3天后,体温再次升高)、鼻炎、严重的消化道障碍和呼吸道炎症等。少数病例可发生脑炎。有的病犬的鼻和足垫可发生角化过度。 ?流行:主要危害幼犬。多发于寒冷季节(10月到次年2月),似有一定的周期性,每2-3年流行一次;主要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也可经眼口腔鼻粘膜感染

犬猫疾病

1、犬瘟热: ①定义:是由犬瘟热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传染性,致死性传染病。易感动物包括:犬科、鼬科及一部分浣熊科动物。病犬早起表现为双向热型、急性鼻卡他,随后以支气管炎、卡他性肺炎、严重的胃肠炎和神经症状为特征,少数出现鼻端和脚垫的高度角化。 ②症状:鼻端干燥、咳嗽、眼鼻分泌物增加;腹下红斑、丘疹、水疱、脓包;足垫过度角化,双相热,腹泻 ③诊断:综合诊断并预后;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 ④治疗:注射犬瘟热高免血清或单克隆抗体;应用抗生素控制继发感染;控制肺炎和出血性;采取强心、补液、退热、收敛、止痛等对症治疗。 ⑤预防:定期免疫;假定健康动物,先注射犬瘟热高免血清后进行疫苗注射。 ⑥处方:抗病毒:犬瘟热单克隆抗体 抗菌、防止继发感染:氨苄西林、速诺 补液,增加机体抵抗力:ATP、肌酐、葡萄糖、生理盐水 清热解毒:柴胡、清开灵 止吐:胃复安、爱茂尔 缓解呼吸症状:氨茶碱、咳必清 激素消炎:地塞米松、 缓解神经症状:氯丙嗪、安定 2、犬细小病毒: ①定义:是由犬细小病毒引起的一种犬的烈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以出血性肠炎和非化脓性心肌炎为特征。 ②症状:肠炎型:精神沉郁、食欲下降或废绝、发热、呕吐、腹泻初期为灰色或黄色粪便,随后为血色或含血凝块的腥臭粪便,典型的为番茄汁样;心肌炎型:多见于28-42日龄幼犬,轻度腹泻,呼吸困难,脉搏急速,心脏听诊有杂音。 ③诊断: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血液常规;特异性诊断 ④治疗预防: 越及时越好:早期应用犬细小病毒单克隆抗体或犬细小病毒高免血清治疗 对症治疗:?补液疗法,用等渗的葡萄糖盐水给予静脉注射; ?消炎、止血、止吐 ⑤处方: 抗病毒:犬细小病毒单克隆抗体 抗菌、防止继发感染:氨苄西林、速诺 补液,增加机体抵抗力:ATP、肌酐、葡萄糖、生理盐水 清热解毒:柴胡、清开灵 止吐:胃复安、爱茂尔 止血:止血敏、VK 激素消炎:地塞米松 止泻:强力止泻片 3、犬冠状病毒: ①定义:可使犬产生轻重不一的胃肠炎症状,特征为频繁的呕吐、腹泻、沉郁、厌食,临床症状消失后14-21天可复发。 ②主要临床症状: A.整天呕吐、随后腹泻,粪便呈粥样或水样,黄绿色或橘红色,恶臭,有粘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