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主要猪病现状、问题及科学防控策略

目前我国主要猪病现状、问题及科学防控策略
目前我国主要猪病现状、问题及科学防控策略

目前我国主要猪病现状、问题及科学防控策略

杨汉春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疫病控制研究室,北京市100193)目前,猪病对养猪生产的影响和危害仍然很大,如仔猪流行性腹泻持续发生和流行、伪狂犬病的再发和继续流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散发性疫情等给养猪业造成的经济损失依然很大,甚至影响一些猪场的正常生产。因此,做好猪场主要流行疫病的预防与控制,对于稳定养猪生产十分重要。本文就目前我国规模化猪场主要猪病的现状、预防与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防控策略做一概述,供参考。

1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1.1 现状

毋庸置疑,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俗称“猪蓝耳病”)是目前影响我国养猪生产的首要病毒性疫病,其控制程度如何直接关系到养猪生产的稳定与否。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HP-PRRSV)毒株流行数年之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总体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许多管理水平高、饲养条件好的大型规模化猪场控制程度较好。猪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所降低,呈现散发或地方性流行。由HP-PRRSV引发的临床疫情仍然以发热、呼吸道症状、母猪流产为主,部分病猪出现腹泻、神经症状等。尽管HP-PRRSV仍然是目前的优势流行毒株,但我国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毒株的多样性急剧增加,出现了非结构蛋白2基因各式各样缺失的毒株,甚至ORF5基因碱基缺失的毒株,而且出现了疫苗毒与野毒的重组病毒,这与减毒活疫苗的过度使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有可能导致出现新的流行毒株,值得我们关注。

1.2 问题

在我国养猪生产实践中,该病的预防与控制存在问题,特别是在减毒活疫苗的使用方面有不少误区。⑴过分看重减毒活疫苗的免疫接种,忽视生物安全措施、闭群饲养等技术在预防与控制的实质性作用;⑵减毒活疫苗种类太多,猪场选择无所适从,盲目使用;⑶有的活疫苗的安全性本身就存在问题,有不少猪场盲目使用这些疫苗后,直接导致猪群出现临床症状,包括仔猪的呼吸道疾病、妊娠母猪流产、免疫猪群的副猪嗜血杆菌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等细菌性疾病的发病率上升;⑷减毒活疫苗使用不合理、不规范,存在滥用、过度使用、普遍免疫和高频度免疫现象。由于近年来高致病性毒株减毒活疫苗的不合理使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临床复杂性进一步加剧,临床上时常难以分清是疫苗毒所致还是野毒感染造成的。

1.3 防控策略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控制应实施个性化的控制方案,猪场应依据自身所处的环境条件、饲养管理水平、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感染状况、猪群发病情况等,制定出适合于猪场的控制技术与防控措施。

1.3.1 强化猪场生物安全控制措施和猪场生物安全管理

做好猪场的外面生物安全和内部生物安全,包括加强引种监测、不要引进带毒种猪,做好人员出入控制、运输工具的清洗和消毒,避免传入/引入新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毒株;杜绝可能造成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在猪舍之间、猪群之间相互传播的因素,切断病毒在猪场的循环与传播。

1.3.2 合理、科学和规范使用现有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活疫苗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减毒活疫苗的使用不能搞“一刀切”,更不能实行强制性免疫。猪场应在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状况的监测与评估的基础上,确定用还是不用,以及如何使用。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减毒活疫苗免疫策略:①适用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稳定/活动猪场(种猪繁殖性能稳定、但生长猪群包括哺乳仔猪、保育仔猪有感染和发病)、不稳定猪场(仍有疫情发生的猪场);②一个猪场仅使用一种活疫苗,“一次免疫”,即若保育猪群出现感染和发病,建议在哺乳仔猪断奶前免疫1次;若在哺乳仔猪后期出现感染发病,可在3日龄左右进行疫苗免疫接种;猪场的疫情稳定后,应逐渐停止使用减毒活疫苗;③经产且抗体阳性母猪群不免疫,后备母猪可在配种前1~3月免疫1次;④如果猪场是阳性场,引进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阴性种猪后,可使用减毒活疫苗进行“驯化”,或与经产母猪进行混群饲养;

⑤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阴性猪场和稳定/不活动猪场,不建议使用活疫苗。

1.3.3 猪群的药物预防与保健

存在有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感染猪场应做好猪群的药物预防与保健,以控制可能的细菌性继发感染。

1.3.4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净化

环境条件相对较好、管理与饲养水平高的猪场应通过实施闭群饲养、监测与淘汰、猪舍空气过滤等技术,开展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净化工作。

2 猪瘟

2.1 现状

近年来,我国的猪瘟总体平稳,呈现零星散发疫情,临床上以非典型猪瘟为主。但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到,猪瘟仍是直接影响和危害我国养猪生产最大的疫病。猪瘟的控制程度直接与疫苗质量有关,一旦因疫苗质量不好或免疫程序不合理而导致免疫失败,就会引起猪瘟的爆发或非典型猪瘟(如母猪繁殖障碍、仔猪猪瘟等)的发生。因此,养猪生产企业对猪瘟的预防与控制切不可掉以轻心。

2.2 问题

猪场种猪群猪瘟病毒带毒现象较为普遍,常成为猪场的传染来源,造成仔猪感染而发病。我国猪瘟疫苗生产企业众多,疫苗制品质量良莠不齐,高质量的猪瘟疫苗是猪瘟预防与控制取得成效的关键。此外,疫苗的免疫程序也是影响猪瘟疫苗免疫效果的重要因素,不少猪场疫苗免疫程序不合理,免疫时机和免疫间隔随意性大,或照搬别人的免疫程序。

2.3 防控策略

⑴引进种猪应进行监测,避免引入带毒种猪,特别是新建猪场对此项工作应高度重视。

⑵做好猪瘟疫苗的免疫工作。

猪瘟疫苗免疫策略:①选择高质量的猪瘟疫苗;②建立猪场个性化的、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包括首免时间、二免时间的确定;猪场是否实施超前免疫应取决于哺乳仔猪是否存猪瘟病毒感染;③疫苗免疫程序:A、首免:20~35日龄,应以母源抗体的高低和消长为依据;二免:60~70日龄,应以首免后猪群抗体水平和高低和消长为依据;B、超前免疫:哺乳阶段出现仔猪猪瘟,建议作超前免疫;二免:50~60日龄,应以超前免疫后猪群抗体水平的高低和消长为依据;

C、种猪:后备母猪配种前1个月加强免疫1次;经产母猪跟胎免疫,在免疫仔猪时同时接种;公猪每半年免疫1次。④实施疫苗免疫效果的监测:应用ELISA 检测免疫猪群的阳性率,阳性率应达90%以上。

⑶猪瘟的净化

猪场应对种猪群进行监测,淘汰猪瘟病毒带毒猪,或疫苗免疫抗体低下种猪,建立阴性种猪群。

3 仔猪流行性腹泻

2012年,仔猪流行性腹泻疫情有增无减,其流行面进一步扩大,疫情继续蔓延,各地发病猪场仍然很多。今年春季仍有不少发病猪场。3~10日龄以内的哺乳仔猪高发,呈现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几乎整窝发病和整窝死亡,发病率100%,病死率达80%~100%,发病仔猪表现为水样腹泻,其他阶段的猪和母猪也有发病,但症状轻。发病猪场疫情可持续一月以上,造成数千头仔猪死亡,经济损失巨大。引起疫情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流行毒株是一种不同于我国以前毒株的新毒株,其S基因与我国邻国—韩国毒株同源性最高,推导的氨基酸相似性为96.9%,呈现特征性的变异,即在S蛋白的第55位与56位氨基酸之间、第135位与136位氨基酸之间分别有四个氨基酸(GENQ)和一个氨基酸(N)的插入,以及第156位的氨基酸缺失。无论是现有的猪流行性腹泻灭活疫苗,还是活疫苗,其免疫效果均不理想,不能抵抗新的流行毒株的感染,此外,发病猪

场的母乳带毒,新生哺乳仔猪可以通过吮乳而受到感染,给控制该病的发生造成了相当大的难度。目前关于PEDV流行新毒株的生物学与致病特性仍知之甚少,有必要做进一步相关的研究工作。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新毒株的流行已两年多,但至今尚无针对性的有效的疫苗制品,加之现有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差,以致仔猪流行性腹泻仍将继续发生和流行,但疫情会有所缓和。因此,猪场应重在做好生物安全控制措施,控制人员的进出,严格做到产房的全进全出,并加强对产房的清洁和消毒卫生工作。发病猪场应以切断病原的传播为关键措施,即对产房彻底进行清洗和消毒,采用清洗-喷洒消毒剂-薰蒸-火焰消毒-空舍干燥的消毒程序,以杀灭污染的病毒。

4 伪狂犬病

继2011年伪狂犬病在华北地区再度流行之后,2012年在河南、湖北、江西、江苏等地继续发生和流行,个别省份较为严重,发病猪场数量多,损失较大。近期在华东地区的发病猪场较多。发生疫情的猪场均进行过伪狂犬病疫苗的免疫接种。临床上呈现出典型的伪狂犬病症状,发病母猪群流产、仔猪神经症状和死亡率高,生长猪可见有神经症状的病例。一些猪场本来是伪狂犬病阴性场(种猪群野毒感染gE抗体阴性),但发病之后变成阳性场,发病(母)猪群gE抗体阳性率100%。从死亡仔猪和流产胎儿分离到伪狂犬病毒,猪场养的犬受到感染、发病、死亡,从死亡犬检测和分离到伪狂犬病毒。已有的初步研究表明,与以前的毒株相比,新的流行毒株的抗原性已发生变异,且对仔猪的致病性有所增强。,现有的疫苗不能完全保护流行毒株的感染。伪狂犬病毒新的流行毒株还会继续流行,感染和发病猪场将进一步升高,在一些尚未受到侵袭的养猪地区或猪场,疫情可能会比较重。

尽管现有的伪狂犬病疫苗不能完全保护流行新毒株的感染,但猪场强化疫苗免疫接种也是十分必要的,建议母猪群于产仔前4周接种,生长猪在8~10周龄进行免疫接种。同时,应重视生物安全控制,避免因引种、人员与运输工具等环节带入新毒株;开展感染与带毒种猪群的净化,作好后备种猪的监测,阴性留作种用,阳性淘汰、育肥。

5 细菌性疫病

近年来,副猪嗜血杆菌病、传染性胸膜肺炎、链球菌病、大肠杆菌病、巴氏杆菌感染是养猪生产中主要的细菌性疫病,在一些地区猪丹毒病例也呈上升态势,这些细菌病大多以继发感染形式出现。需要指出的是,在使用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减毒活疫苗的猪场,副猪嗜血杆菌病、传染性胸膜肺炎以及链球菌病的发病率会上升,这不能不说这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疫苗病毒本身的致病性和引起的免疫抑制有关。上述细菌性疾病发生率较高的猪场,在控制好猪

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的同时,应制定合理的用药预防与保健计划,以控制猪群细菌性疾病的继发感染。

总之,猪病的预防与控制仍是养猪生产中的重要任务,猪场应坚持“养重于防、防重于治、综合防控”的理念,切实做好饲养管理和生物安全措施,分清各种疫病的主次,弄清原发感染和继发感染,采取综合性防控措施。规模化猪场应做好猪场疫病的定期监测,发生疫情应及时进行诊断,以便制定针对性强的有效控制方案;严格执行发病猪的隔离、病死猪的焚烧或深埋等无害化处理,防止病原扩散和传播。

猪的常见疾病

1.猪瘟: 流行特点:猪瘟是一种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的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传染性疾病。病猪是主要传染源,主要感染途径是消化道。该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有高度传染性,不同年龄和品种的猪都会发生。 症状:急性型,病猪高度沉郁,减食或拒食,怕冷挤卧,体温持续升高至41℃左右。先便秘,粪干硬呈球状,带粘液或血液,随后下痢,有的发生呕吐,两眼有多量粘液或脓性分泌物,步态不稳,后期发生后肢麻痹。常见耳、四肢、腹下及会阴等处皮肤常先充血继而变成紫绀,并出现许多小出血点,指按不褪色。少数猪出现惊厥、痉挛等症状,病程10~20天死亡。慢性型病猪症状轻微,病性发展缓和,轻度发热、贫血、消瘦。食欲时好时坏。便秘与腹泻交替发生。 防治治疗:本病目前尚无有效药物治疗。 预防:20日龄60日龄时各免疫一次。当疫病流行时应及时封锁疫区,淘汰病猪,紧急预防,并对病猪舍及用具等进行彻底消毒。 2.猪丹毒: 流行特点:是由红斑猪丹毒丝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多发生于架子猪。主要通过消化道和皮肤伤口感染。 症状:(1)败血症型:急性性多见于初期,个别健康猪突然死亡。多数猪食欲减退,眼有分泌物,病初粪便干结,呈球状附着粘膜,随后下痢,耳、胸、颈、腹部皮肤出现指压易褪色红斑,多呈菱形或方性、病猪3—4天后死亡。 (2)疹块型:精神不振,皮肤出现方形或菱形、圆形等大小不等的紫红色疹块,俗称打火印到发病后期逐渐形成痂皮脱落。 (3)慢性形:多由急性或亚急性转化来的。四肢关节肿胀,常呈犬坐势,行动困难。有的发生心内膜炎,呼吸短促增快,食欲不定,眼、鼻、口腔等处呈青紫色。 防治:(1)预防:定期进行猪丹毒疫苗免疫注射。(2)治疗:青霉素每公斤体重5000-10000单位,肌肉注射,每天3次,到体温正常后再注射2—3次。(3)抗血清治疗;23公斤以下的猪5-10毫升,45公斤以上的猪20-40毫升。3.猪肺疫 流行特点: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的猪呼吸道病。本病多发于春初秋末季节。 症状:(1)最急性型:多见流行初期。俗称“锁喉风”食欲废绝,口鼻粘膜发紫、流出带血泡沫,耳根、颈部、腹部等处常会出现出血性红斑,有的初期便秘后期拉稀,往往最后窒息而死。 (2)急性型:是常见的病型除了败血症还表现呼吸困难,咳嗽,流鼻涕,皮肤出现血红紫斑。 (3)慢性型:多表现慢性肺炎和慢性肠炎。 防治:(1)预防:与45日龄接种一次疫苗,免疫期为半年。(2)肌肉注射青霉素每公斤体重5000-10000单位单位,每日两次,(3)全群猪饲料加泰乐菌素125克/吨料 4.猪流行性腹泻: 流行特点:本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多发生在冬季。不同年龄、品种和性别的猪都易感,哺乳猪和架子猪及肥育猪的发病率通常为100%,母猪为10~90%,主要经消化道传播,也可呼吸道传染。一般流行过程延续4~5周,可自然平息。

猪病的现状近期趋势分析与应对策略精编

猪病的现状近期趋势分析与应对策略精编 Document number:WTT-LKK-GBB-08921-EIGG-

猪病的现状近期趋势分析与应对策略 笔者小编:出土文物显示:中国人与猪至少已发生了八千年以上的关系。尽管无法向读者呈奉严谨的历史考证依据,但相信几乎无人敢否认。在07年的猪年,猪与中国人的关系绝对创造了无数的历史之最,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平民百姓都深切体会到中国人其实与猪密不可分。因此,作为业界专业人士,负责任地面对关乎社会安定局面的民生问题,客观、严肃地讨论与养猪相关的技术问题是个神圣而不可推卸的责任。 ?今秋以来,南方数省的猪病表面上给人一种略趋平缓的感觉,以风媒传播的疫病呈现略有收敛的势头。然而,实际情况如何真正原因在哪狂风暴雨之后是彩虹还是灰霾笔者从北至俄罗斯远东地区,南到太平洋的菲律宾群岛的猪舍及农业展览会上的写真镜头(有兴趣者可索观赏),加上业界众多同仁的各种观点和大家一起探讨相关问题与出路。 一、猪病个案呈下降趋势与原因分析 为谨慎起见,执笔之前笔者先与各地约十个省份的同行朋友交换近期本人未去过的地方,综合各地情况,客观地说,最近一段时间,全国相当多地区的急性传染猪病个案的确呈大幅度下降趋势,但并不等于猪病受到有效的控制,猪病的发病形式发生较大变

化。此外,入秋以来也有某些地区猪病比前段时间更为严重。就全国范围来说,今冬明春,可上市健康商品猪总量仍呈下降趋势,只是基数已大减而至降幅递减而已。 综观全国各地的情况,急性传染性猪病个案减少的原因相当复杂,但主要原因如下: 1、易感动物数量大幅减少 众所周知,经过近两年狂风暴雨的洗礼,相当大部分饲养管理欠规范的猪场(并非都是散养户)已经关闭或存栏量大减,粗略估算,易感动物数量因不同地区而异,以05年底存栏量为参照减少30-60%不等,三天前笔者在湖南某县(市)参加研讨会,当地猪农诉说,发病前当地每天有8台专业运猪车(每车次拉160-200头大猪不等)拉商品猪到广东市场,而现在供应本地及附近地区都不够,已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车发到广东了,有好几个乡镇几乎找不到存栏猪。

猪常见疾病的防治

猪常见疾病的防治 (一)常见传染病的防治 1.猪瘟:又名“烂肠瘟”,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临床症状表现为发烧,体温40.5—41℃,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喜喝脏水,畏寒打抖,常钻垫草,皮肤有红色出血点,压不褪色,先便秘象算盘子,后下痢恶臭,带有粘液和脓血,有脓性眼屎。此病只有通过注射猪瘟冻干苗来预防。 2.猪丹毒:又叫“打火印”,夏秋两季发生较多,急性死亡率高,多由消化道感染。一般4—9月龄的猪发病多,发病突然;体温急剧升高到42℃以上,精神沉郁,怕冷、不吃、呕吐,初便秘后腹泻,发病不久在耳后、颈部、四肢内侧皮肤上出现各种形状红斑,逐渐变为暗红色,指压时褪色,离去手指即复原。可定期注射猪丹毒氧化铝菌苗预防。 治疗:①肌肉注射青霉素20一100万单位,每天二次。此外,土霉素、金霉素、四环素对本病也有较好的疗效。②皮下或耳静脉注射猪丹毒血清。⑧大清叶75克(炒)、石膏50克、升麻40克研细服用。 3.猪肺疫:又叫“锁喉症”,多发于夏秋,中小猪感染较多,多经呼吸道感染,患病猪体温在40℃以上,不吃食,呼吸困难,张嘴喘气,呈犬坐姿势,皮肤出现紫红色斑点。可注射猪肺疫氢氧化铝菌苗预防。 治疗:①肌注双抗,即青霉素20—100万单位,链霉素50—100万单位;每日两次。②内服土霉素或四环素、每次0.5克,或肌肉注射

40—100万单位;⑧知母75克,石膏50克,桔梗50克。甘草25克,共研末、分两次服,一天一次。 4.猪流行性感冒:多发于春秋末和冬初,患病猪体温在41—41.5℃,食欲减退,无精神,鼻流粘液分泌物、咳嗽。 治疗:①肌注安痛或安乃近,百尔定5—20毫升,也可加注青霉素40一100万单位;②肌注土霉素或四环素20一100万单位。每日两次。⑧姜、葱、苇根各75克,加水煎服。 5.仔猪副伤寒:本病多侵害2~4月龄的幼猪。急性病猪体温升高到41—42℃,不食,不爱走动,下痢,粪恶臭。死前鼻唇、四肢末端、耳、颈、胸下及腹部皮肤变成蓝紫色。慢性病猪主要病状是食欲减退,呈周期性下痢,粪便淡黄色或黄绿色、恶臭,并混有血液和脱落的肠粘膜。猪常因极度衰弱而死亡。 预防:①对仔猪生后30日龄前后注射仔猪副伤寒弱毒菌苗,每次一毫升,肌肉注射。②把大蒜捣碎,混入饲料饲喂。 治疗:①磺胺脒每日每公斤体重0.4--0.6克,分两次内服,连服3天。 ②呋喃西林或痢特灵每次0.2一O.5克,每日两次,连用4天。⑧合霉素每日每公斤体重100毫克,分2—3次内服,连用3天。④中草药:黄连、黄柏、通草各10克,白头翁,甘草各6克、车前子、滑石粉各15克,研制成细末,分四次灌服。 6.仔猪白痢:仔猪白痢称“拉白屎”,多发生在20日龄以内的仔猪,病猪初期稀粪,以后粪便逐渐变为白色,混有泡沫,粘稠而腥臭,病猪精神萎靡,消瘦,行走不稳,幼猪死亡率较高。

常见猪病防治

常见猪病及其防治 猪病的种类繁多,包括传染病、寄生虫病、内科病、外科病及产科病等,而危害最严重的是传染病,其次是寄生虫病、中毒性疾病和营养缺乏病(含代谢障碍病),这些病如果预防不好,会给猪场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因此必须实行饲养管理规范化、科学化、防疫措施制度化、经常化,才能更好地控制疾病的发生。要控制猪病的发生,则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科学饲养管理 (1)实行分群饲养; (2)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3)加强哺乳期母猪和仔猪的饲养管理。 2.自繁自养; 3.引进种猪时,要做好检疫; 4.制订合理的防疫制度; 5.严格执行消毒制度; 6.认真按免疫接种方案做好免疫工作; 7.有计划地进行药物预防。 一、猪瘟 病原:病原体为该病毒科瘟病毒属的猪瘟病毒,存在于病猪的全身和体液中,其中淋巴结、脾和血液中含毒量最多。病毒对不利因素作用的抵抗力弱,在干燥环境和一些消毒药作用下易于死亡。发病猪舍及污染的环境在干燥和较高温度下,经1~3周即失去传染性。2%~3%火碱经30分钟可使病毒失去活性,5%漂白粉经营1小时可将病毒杀灭。 流行病学:各品种、年龄、性别的猪都易感,野猪也易感,病猪和带毒猪是传染源,通过粪、尿和各种分泌物排出病毒。感染途径主要是消化道和呼吸道。侵入门户是扁桃体,后进入血液循环。此病具高度传染性,发病无季节性。 临床症状:潜伏期一般为5~10天。 最急性型:突然发病,症状急剧,体温升高到42度,精神极度沉郁,卧地不起,病猪皮肤粘膜紫绀,出血。急性型:本型最多见,突然发病,病程1~2周,少食或不食,体温持续高热在40~42 度,病猪寒战,鸣叫,喜喝冷水,结膜潮红发炎,有些病猪有神经症状,震颤、痉挛抽搐,病程初期粪便呈干球状,后期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 急性和慢性型:病程较缓和,病程可达20~30天以上,妊娠母猪感染后可能不表现症状,但病毒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引起流产、死胎、畸形、胎儿木乃伊化,或产下的仔猪体质虚弱,出现震颤,最后死亡。 病理变化:全身淋巴结肿大,暗紫色,切面周边出血,呈大理石样,会厌软骨和喉头粘膜、膀胱粘膜、心外膜、肺膜、肠浆膜、腹膜及皮下等处有大小不一的出血点或血斑;肾呈土黄色,表面散有小红点,脾有梗死灶,慢性猪瘟大肠粘膜有出血和坏死,在回音瓣附近和盲肠、结肠粘膜上,可见大小不一的扣状溃疡,突出于粘膜表面。 防治:无特效药物,加强预防工作,严格执行疫苗接种程序。 二、猪细小病毒病 猪细小病毒病是由猪细小病毒引起的,其特征:猪细小病毒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猪群,易感猪在怀孕早期感染猪细小病毒时可导致胎儿死亡、胚胎重吸收和胎儿木乃伊化,偶有流产,而母猪本身无明显症状。 流行病学:几乎所有猪群都感染此病,不同品种、性别、年龄的猪都易感,后备母猪比经产母猪易感染,传染源是带毒的公猪和母猪,流产和死胎、活胎及子宫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病毒,而带毒猪所产的活猪可能带毒排毒时间很长甚至终生。本病原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强,可在被污染的猪舍生存数月之久,易造成长期连续传播。 临床症状:猪群爆发此病时,时常与木乃伊、窝仔数减少、母猪难产和重复配种等临床表现有关。 在怀孕早期30~50天感染,胚胎死亡或被吸收,使母猪不孕和不规则地反复发情。 怀孕中期50~60天感染,胎儿死亡之后,形成木乃伊,怀孕后期60~70天以上的胎儿有自免疫能力,能够抵抗病毒感染,则大多数胎儿能存活下来,但可长期带毒。 防治:严格执行卫生防疫制度,在污染的猪场应用疫苗接种或采取自然感染结合,推迟初配日龄的方法。疫苗接种:目前有两种疫苗,一种是疡毒苗,适用于未怀孕的初产母猪;另一种是灭活油乳苗,适用于各种猪。灭活油乳苗在配种前2个月左右注射。 三、猪乙型脑炎 病因:1948~1950年日本学者先后从猪流产胎儿和母猪脑组织中分离出日本脑炎病毒,并用病毒感染怀孕母猪引起死亡和流产。 临床病状:猪突然发病,发烧40~41度,呈稽留热,持续几天或十几天以上。精神不振,食欲减少或不食,粪便干燥呈球形,表面常附有灰白色粘液,有的呈关节炎状。 妊娠母猪主要症状是流产或早产,胎儿多是死胎,大小不等或为木乃伊胎。 公猪睾丸肿胀,多是一侧性。病猪精神食欲无大变化,一般转归良好。 预防:在疫区或疫场曾试用日本乙型脑炎病毒疫苗,于流行期前一个月免疫,4日龄以上至2岁的后备母猪都可注射,免疫后一个月产生坚强的免疫力,可防止妊娠后的流产或公猪患睾丸炎而造成的生精机能障碍。

当前猪病流行于控制

当前常发病的防治措施 A当前猪病流行于控制-.猪场病猪混合感染特别严重,据调查,猪场内70%以上的发病猪都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疫病混合感染,且80%以上是以病毒病为主,病毒病又以猪圆环病毒病感染,猪繁殖和呼吸系统障碍综合症为主,同时伴发细菌性疫病.细菌性疫病主要以猪链球菌.猪巴氏杆菌病.猪气喘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等为主.在加之饲养环境.饲料及一些非常规因素的影响,使发病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复杂,难以诊断,难治愈,从而造成仔猪成活率降低,淘汰率升高,饲料转化率低,给养猪场[户]带来了巨大经济损失. B.病因分析 1病毒病的多重感染 猪繁殖和呼吸系统障碍综合病和猪圆环病毒病感染在猪场发病的比例最高,或再混合感染猪瘟,猪伪狂犬病等,大多发生于己于10---80日龄的仔猪 2细菌病的多重感染 猪气喘病和猪巴氏杆菌病,猪传染性胸膜性肺炎混合感染,在猪场的发病的比例最高,特别是30—40日龄,50—70日龄的仔猪. 3.细菌病和病毒病的感染 猪气喘病指繁殖和呼吸系统综合症,猪圆环病毒病,温和型猪瘟在猪场发病比例高. C临床特征,在临床多呈现继发感染的特征 1猪繁殖和呼吸系统综合症主要继发猪链球菌病,猪附红细胞体病,仔猪副伤寒.仔猪腹泻综合症. 2猪圆环病毒病主继发链球菌病,猪巴氏杆菌,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瘟[温和型]. 3猪气喘病主要继发猪巴氏杆菌病,胸膜性肺炎,呼吸道综合症 D防治措施 1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特别是加强猪舍环境的卫生消毒,降低污染源,选择效果突出的消毒药,如过氧乙酸,复合碘等. 2加强饲养管理,.有效降低应激因子.改善猪舍内的小环境的调控,密度适中,空气清新,特别注意饲料营养全面,优质. 3制定一套合理的免疫程序,加强免疫接种,做好预防工作. 4饲料中添加药物,预防继发感染. [1]母猪;产前产后一周每吨饲料添加氟苯尼考1000g/T.泰乐菌素500- 800g/T [2]仔猪三针保健;即;3,7,21天分别肌注长效土霉素1-2ml. [3]一周及50日龄前后,饲料中加强力霉素500-800g或氟苯尼考. 5当前猪严重感染常用控制方案. [1]黄芪注射液,氟苯尼考,长效土霉素注射液,并用强力霉素拌料. [2]黄芪加长效磺胺肌注,用氟苯尼考拌料. [3]黄芪加特效米先,用泰乐菌素拌料. E;当前常发病的防治 1猪传染性胸膜性肺炎

【推荐】常见猪病用药大全

常见猪病用药大全 本文主要介绍了猪场常见药物的名称及适用症和用法,广大养殖户可以参考该方法进行猪场投药,但具体使用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资料来源:中国畜牧论坛 药名适应症用法 A阿莫西林作为三线药,用于严重的肺炎,子宫炎,乳房炎急 泌尿道感染;组织穿透性比羟氨苄青霉素强; 2-7MG/KGW,肌注 阿托品具有解毒及缓解胃肠蠕动,特别是严重拉稀时, 配合抗生素用有很好效果 阿维菌素新型驱虫药,对线虫,绦虫,吸虫及皮肤寄生虫疥 癣也有较好效果,但毒性较大,易造成母猪流产 安洛血止血针 安钠加强心药 安乃近起着解热镇痛作用,临床上常用安乃近配合青 霉素治疗一般性不吃料的猪,但要注意,对怀孕 母猪使用的剂量不能过大,否则会导致流产 安痛定起着解热镇痛作用,临床上常用安乃近配合青 霉素治疗一般性不吃料的猪,但要注意,对怀孕 母猪使用的剂量不能过大,否则会导致流产 氨苄青霉素作为二线药,用于严重的肺炎,子宫炎,乳房炎急 泌尿道感染; 2-7MG/KGW,肌注 氨茶碱平喘,舒张支气管,对喘气,咳嗽猪能迅速平喘 氨基比林起着解热镇痛作用,临床上常用安乃近配合青 霉素治疗一般性不吃料的猪,但要注意,对怀孕 母猪使用的剂量不能过大,否则会导致流产 B北里霉素对猪的喘气病效果较好,同时有一定的促生长 作用; 2-10MG/KGW 丙流苯咪 唑 对线虫,绦虫,吸虫均有较好效果,也较安全 C促排卵药 物包括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排卵2号,3号等;配种后肌注,会使每胎产仔数增加2-3只 D大黄泻药 敌百虫传统上常用它进行猪驱虫,效果好,但易中毒,有 一定的健胃作用 地塞米松抗炎,抗毒,配合青霉素和安痛定使用,但会导致 母猪流产和泌乳减少 丁胺卡那对呼吸道感染,特别对咳嗽,喘气较好,也有一定 的毒性 5-15MG/KGW E恩若沙星第三代喹若酮类,对呼吸道,肠道病有较好效 果0.5-10MG/KGW不能口服 F氟哌酸属于喹若酮类抗菌素,对G+G-菌均有效0.5-10MG/KGW G杆菌肽锌对G+菌有较强作用,对生长有促进作用;

夏季猪常发疾病的特征和预防

夏季猪常发疾病的特征和预防 夏季常发生的疾病除了猪瘟、乙脑、中暑外,近几年附红细胞体、弓形体等疾病的发生呈上升趋势并与其他疾病混合感染,给广大养猪者造成了严重损失。当前正值高温高湿季节,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圆环病毒病、猪链球菌病、附红细胞体病等病发生风险加大。 (一)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诊断要点及其防治请参照《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治技术规范》执行。 (二)猪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 猪流行性腹泻和传染性胃肠炎均是由不同冠状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接触性肠道传染病,二者临床表现大致相同,临床处理措施亦大致相同。对传染性胃肠炎来说,5周龄以上猪的死亡率很低;哺乳母猪亦常发病,表现厌食和无乳。 1、临诊要点 (1)猪流行性腹泻和传染性胃肠炎发生有一定的季节性。每年11月至下年4月是发病高峰期,且呈爆发性发生并迅速传播。 (2)呕吐、腹泻,水样的喷射状腹泻,有一股很特别的臭味。 (3)大小猪、母猪均发,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且发病仔猪小肠充满黄色的带泡沫的液体,并且一般含有未消化的凝乳块。肠壁菲薄,几乎透明(空肠尤其明显)。通过挤压感染猪腹部采集粪便,用pH试纸检测,粪便呈酸性。(细菌性腹泻的粪便一般为碱性) 2、防治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一是坚持自繁自养,不从外面购猪。病猪与易感猪之间直接接触是传播疾病最有效的途径。对引进猪只进行隔离,可有效避免这样的疾病传播。隔离期间,可对引进猪只进行观察,确保没有疾病迹象之后再转入猪群。二是适当提高饲料中能量饲料的供应,选用添加优质油脂的饲料。三是坚持清洁卫生和消毒。可选用石灰乳、漂白粉、氢氧化钠等药品消毒场地,保持地面干燥,无穿堂风。加强光照。 (2)做好基础免疫。对于管理水平不高、疫病风险大的猪场,可以用“猪流行性腹泻,猪传染性胃肠炎二联灭活苗”免疫。 (3)隔离治疗。猪场一旦发病,要果断采取措施隔离,防止人员串舍,防止病猪粪便运输污染,控制猫狗,场地封锁消毒。同时,做好室内保温,及时补充电解质和葡萄糖,增强机体体质和免疫力。可适当使用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染。 (三)猪圆环病毒病 猪圆环病毒病是由猪圆环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新的传染病。主要感染断奶猪,其特征为体质下降、消瘦、腹泻、呼吸困难。 1、临诊要点 (1)本病主要是断奶猪易感,而哺乳猪很少发病。一般发病集中于断奶后2~3周和5~8周龄的仔猪,但在实行早期隔离断奶的猪场,10~14日龄断奶猪也见有病例的发生。 (2)病仔猪有呼吸道症状,腹泻、发育迟缓、体重减轻。有时出现皮肤苍白或黄疸。 (3)剖检淋巴结肿大,脾肿、肺膨大,间质变宽,表面散在大小不等的褐色突变区。其他脏器也可能有不同程度的病变和损伤。 (4)呈地方性流行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低,但急性暴发时,发病率可达50%,病死率达20%。 2、防治措施。 本病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药物,应早发现,早确诊,早治疗。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饲养管理和卫生防疫措施,杜绝疫病的发生。应用免疫接种方法建立猪群的牢固免疫性是

常见猪病预防和治疗

一、猪口蹄疫 (一)临床诊断要点 体温升高到40℃以上;成年病猪以蹄部水泡为主要特征,口腔粘膜、鼻端、蹄部和乳房皮肤发生水疱溃烂;乳猪多表现急性胃肠炎、腹泻、以及心肌炎而突然死亡。 (二)防制 1、控制:免疫O型口蹄疫灭活油苗,所用疫苗的病毒型必须与该地区流行的口蹄疫病毒型相一致;选用对口蹄疫病毒有效的消毒剂。 2、预防:后备母猪(4月龄)、生产母猪配种前、产前1个月、断奶后1周龄时肌注猪O型口蹄疫灭活油苗;所有猪只在每年十月份注射口蹄疫灭活苗。 治疗措施 处方1 (1)口蹄疫外源性抗体(超免蛋白—Ⅴ)用法:一次肌肉注射,按1kg体重0.1ml 用药,首次量加倍,可有效控制引发的心肌炎,有效控制死亡;也可用本品做紧急免疫。(如有混感症状需要配合比较敏感的抗生素使用,如头孢噻呋钠、头孢喹肟等)。配合荆防败毒散(瑞特灵)1kg拌500kg饲料,可全群治疗和预防。 (2)0.1%高锰酸钾溶液适量碘甘油或1%-2%龙胆紫液适量用法:先以0.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患部,然后涂碘甘油或龙胆紫溶液。 处方2 冰冰片5g 硼砂5g 黄连5g 明矾5g 儿茶5g 用法:患部以消毒水洗净后,研末撒布 处方3 贯众散贯众15g 桔梗12g 山豆根15g 连翘12g 大黄12g 赤芍9g生地9g 花粉9g 荆芥9g 木通9g 甘草9g 绿豆粉30g 用法:共研末加蜂蜜100g为引,开水冲服,每日一剂,连用2-3剂。 二、伪狂犬病 (一)临床诊断要点 公猪睾丸肿胀,萎缩,甚至丧失种用能力;母猪返情率高;妊娠母猪发生流产、产死胎、木乃伊;新生仔猪大量死亡,4—6日龄是死亡高峰;病仔猪发热、发抖、流涎、呼吸困难、拉稀、有神经症状;扁桃体有坏死、炎症;肺水肿;肝、脾有直径1—2毫米坏死灶,周有红色晕圈;肾脏布满针尖样出血点。 (二)防治 1、控制 正发伪狂犬病猪场:用gE缺失弱毒苗对全猪群进行紧急预防接种,4周龄内仔猪鼻内接种免疫,4周龄以上猪只肌肉注射;2-4周后所有猪再次加强免疫,并结合消毒、灭鼠、驱杀蚊蝇等全面的兽医卫生措施,以较快控制发病。

春季猪的常见疾病与预防

春季猪的常见疾病防治 春季气温变化大,易滋生致病性细菌、病毒、支原体。以猪而论,常发疾病有猪瘟、副伤寒、仔猪水肿病、黄痢、白痢、传染性胃肠炎、喘气病、副猪嗜血杆菌病、感冒、仔猪低血糖症和疥癣等病。 1 猪瘟 贯彻免疫程序,常发地区仔猪可进行超前免疫(出生后肌肉注射1~2头份/头,1~2 h 后再喂初乳),35日龄进行二次免疫(4头份/头),65日龄进行第三次免疫(6头份/头)。安全区35日龄首免(4头份/头),65日龄二免(6头份/头)。 种母猪春、秋季各免疫一次;后备母猪配种前20 d免疫一次;种公猪每年春、秋两季各免疫一次。发生猪瘟的猪场应紧急“超”剂量接种猪瘟疫苗。 早期发病猪只根据临床症状应用抗病毒药品和抗菌素类药物标本同治,主要措施是用相应的抗病毒药品增强猪只机体免疫系统功能,抑制和杀灭病毒,同时用抗菌素类药物控制继发感染。具体处方如下:增强机体抵抗力,用抗病毒中药复方制剂,同时用氨苄西林钠配合长维舒和维生素C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用3~5 d。重症病例肌肉注射维生素B12、维生素C,将氨苄西林、5%葡萄糖、0.9%氯化钠溶液稀释后静脉注射,每天2次,连用3 d。如果病猪开始吃食,每头猪可喂1~2个生鸡蛋和适量奶粉,以增加机体能量,增强抵抗力。假定健康猪防控措施:饲料中添加相应抗病毒药品增强机体免疫力,抑制和杀灭病毒,降低应激反应。同时用抗菌素类药物控制继发感染。推荐处方:清瘟败毒散1 000 g、奇毒康颗粒500 g、可立克500 g,拌料1 000 kg,连喂5~7 d。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阿莫西林可溶性粉。 2 仔猪大肠杆菌病假定健康猪防控措施:饲料中添加相应抗病毒药品增强机体免疫力,抑制和杀灭病毒,降低应激反应。同时用抗菌素类药物控制继发感染。推荐处方:清瘟败毒散1 000 g、奇毒康颗粒500 g、可立克500 g,拌料1 000 kg,连喂5~7 d。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阿莫西林可溶性粉。

常见与最新猪病诊断及其防治实用技术

常见与最新猪病的诊断及其防治 实用技术 (一)传染病 1、猪瘟 猪瘟是由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的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传染性疾病,各种年龄猪皆可发病,具有高发病率和死亡率。 诊断要点 (1)流行特点只是猪和野猪感染发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不按时进行猪瘟疫苗预防注射的猪场,一旦发病,在短期内造成广泛流行,发病和死亡都很高。但常发地区或防疫密度不高、疫苗效价低及不合理的免疫程序等原因,可呈散发流行,发病率和死亡率都低,临床症状缓和,病变也不典型。 (2)临诊特点按病程长短分为最急性型、急性、亚急 性和慢性型。前三种类型的病猪体温升高到40.5~42度呈稽留热,耳后、腹部、四肢内侧等毛稀皮薄处,出现大小不等的红点或红斑,指压不褪色。血液中的白细胞和血小板皆明显地减少。慢性型的则表现轻度发热、贫血、消瘦、食欲时好时坏,便秘与腹泻交替发生。

现时常晨典型猪瘟或称温和型猪瘟,这是由毒力较弱的猪瘟病毒株引起的,潜伏期可自2~3周至11周,病程也较长,临诊仅显你热,有呼吸和神经症状,发病和死亡率都较低,但仔猪死亡率较高,成所猪常能耐过。 猪瘟的第六种类型是繁殖障碍型,也时常发生,此是由于怀孕母猪感染温和型或强毒力毒株时发展成“带毒母猪综合征”所致;据报道,母猪怀孕期中,如接种减毒不充分的弱毒疫苗,或感染低毒力毒株,或免疫接种后产生的免疫力不充分,继之感染强毒株,其自身不发病,但保有病毒并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呈现胎盘感染和妊娠母猪的繁殖障碍。其母猪食欲和精神状况往往未见异常,但多数产出木乃伊胎、死胎(约占每窝仔猪的1/2~2/3);存活下来的仔猪被毛无光泽,皮肤色淡、发干,发育不良,并且出生后对猪瘟病毒(如弱毒疫苗)可形成天然免疫耐受,接种猪瘟疫苗后不产生免疫应答。幸存的仔猪靠可从母猪初乳中获得母源抗体获得部分保护或因流行的毒株毒力较低而得以存活。其存活的时间长短不一,但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生长障碍,有的甚至出现肌肉震颤或犬坐姿势或很快死亡。这种仔猪向环境中大量排毒,成为重要的传染源,应及时清除。 (3)病理剖检变化三种急性型猪瘟主要呈现败血症变化;皮肤或皮下有出血点;颚、颈部、鼠蹊、内脏淋巴结肿

目前我国主要猪病现状、问题及科学防控策略

目前我国主要猪病现状、问题及科学防控策略 杨汉春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疫病控制研究室,北京市100193)目前,猪病对养猪生产的影响和危害仍然很大,如仔猪流行性腹泻持续发生和流行、伪狂犬病的再发和继续流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散发性疫情等给养猪业造成的经济损失依然很大,甚至影响一些猪场的正常生产。因此,做好猪场主要流行疫病的预防与控制,对于稳定养猪生产十分重要。本文就目前我国规模化猪场主要猪病的现状、预防与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防控策略做一概述,供参考。 1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1.1 现状 毋庸置疑,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俗称“猪蓝耳病”)是目前影响我国养猪生产的首要病毒性疫病,其控制程度如何直接关系到养猪生产的稳定与否。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HP-PRRSV)毒株流行数年之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总体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许多管理水平高、饲养条件好的大型规模化猪场控制程度较好。猪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所降低,呈现散发或地方性流行。由HP-PRRSV引发的临床疫情仍然以发热、呼吸道症状、母猪流产为主,部分病猪出现腹泻、神经症状等。尽管HP-PRRSV仍然是目前的优势流行毒株,但我国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毒株的多样性急剧增加,出现了非结构蛋白2基因各式各样缺失的毒株,甚至ORF5基因碱基缺失的毒株,而且出现了疫苗毒与野毒的重组病毒,这与减毒活疫苗的过度使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有可能导致出现新的流行毒株,值得我们关注。 1.2 问题 在我国养猪生产实践中,该病的预防与控制存在问题,特别是在减毒活疫苗的使用方面有不少误区。⑴过分看重减毒活疫苗的免疫接种,忽视生物安全措施、闭群饲养等技术在预防与控制的实质性作用;⑵减毒活疫苗种类太多,猪场选择无所适从,盲目使用;⑶有的活疫苗的安全性本身就存在问题,有不少猪场盲目使用这些疫苗后,直接导致猪群出现临床症状,包括仔猪的呼吸道疾病、妊娠母猪流产、免疫猪群的副猪嗜血杆菌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等细菌性疾病的发病率上升;⑷减毒活疫苗使用不合理、不规范,存在滥用、过度使用、普遍免疫和高频度免疫现象。由于近年来高致病性毒株减毒活疫苗的不合理使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临床复杂性进一步加剧,临床上时常难以分清是疫苗毒所致还是野毒感染造成的。 1.3 防控策略

浅析健康养殖与猪病防治

浅析健康养殖与猪病防治 发表时间:2017-07-05T11:00:51.477Z 来源:《科学教育前沿》2017年4期作者:杨旸黎春秀[导读] 如何改变当前的生产方式,才能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畜禽产品,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富顺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自贡 643200)【摘要】现今社会,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畜牧业养殖技术已不能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需要,如何改变当前的生产方式,才能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畜禽产品,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关键词】健康养殖 中图分类号:S4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7)04-076-01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畜牧业养殖技术已不能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需要,如何改变当前的生产方式,开展健康养殖,猪病防治与控制,十分重要。 一、健康养殖的概念 “健康养殖”就是根据养殖对象的生物学特性,运用生理学、生态学、营养学原理来指导养殖生产的一系列系统的原理、技术和方法,以保护动物健康、保护人类健康、生产安全营养的畜产品为目的,最终以无公害畜牧业的生产为结果。健康养殖生产的产品首先必须为社会接受。是质量安全可靠、无公害的畜产品,对人类健康没有危害;其次,健康养殖是具有较高经济效益的生产模式;再次,健康养殖对于资源的开发利用应该是良性的,其生产模式应该是可持续的,对于环境的影响是有限的,体现了现代畜牧业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高度统一。健康养殖生态管理的基本原理包括养殖环境的管理、组合因子的结合管理、加强对能引起养殖生物“应激反应”的生态因子的监控、合理的养殖密度、合理的营养的管理和有效的疫病防控。 二、开展健康养殖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规模化生猪养殖业污染情况严重 国家环保总局曾公布了对全国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的规模化生猪养殖业污染情况调查结果。调查结果显示,生猪养殖产生的污染巳经成为我国农村污染的主要来源。1999年我国生猪粪便产生量约为19亿t,是我国固体废物弃物产生量的2.4倍。其中规模化养殖产生的粪便相当于工业固体废弃物的30%;生猪粪便化学耗氧量的排放量巳达7118万t,远远迢过我国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的排放量之和。调查发现,由于多种原因,我国许多规模化生猪养殖场地处于居民区内,8%~10%的规模化养殖场距当地居民水源地的距离不超过50m,30%~40%的规模化养殖场距离居民或水源地最近距离不超过150m。养殖场选址不当不仅构成了对周边地区的环境压力,还在许多地方造成了生猪养殖场主与周围居民的环境纠纷。 三、滥用违禁饲料添加剂和抗生素 部分猪场为了片面追求利润,从促生长、控制疾病和提高瘦肉等目的出发,超量或违禁使用矿物质、抗生素、防腐剂和类激素等。如为促生长而使用“高铜” 、“高锌”饲料,造成排泄物矿物质含量超高影响土壤生态;使用砷制剂和安定以促生长和提高饲料利用率,造成猪肉中有害物残留直接危害人体健康;为使肉猪体型丰满,而违禁使用“瘦肉精”导致人员中毒的恶性事件也有发生。抗生素的大量滥用,导致耐药性、残留、过敏和中毒等一直是长期的危害。这些现象在我国部份地区还比较普遍,造成消费者对猪肉品质的不信任,严重危害到人们的健康和行业的发展。 三、猪病综合防制策略 控制猪场疾病是养猪生产的保证。近几年世界畜牧业的疾病流行情况十分令人堪忧,从猪口蹄疫事件,“疯牛病”事件、猪肉长虫事件、禽流感事件,直接误传的非典型肺炎与禽流感有关的事件等都给各地畜牧业造成重创,有的甚至引起恐慌。猪场疾病复杂,其中猪能引起人畜共患的疾病达25种之多。因此,人们逐渐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开始探索新的养殖模式、研究新养殖技术、方法等等来减轻养殖环境压力,维系畜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发展我国的集约式健康养殖技术和管理,已是我国畜牧养殖产业实现现代化的必然产物。 1 建立安全的引种模式 购买前要充分了解当地疫情和猪群的健康状况,种猪到场后立即对卸猪台、车辆、猪体和卸猪周围地面进行消毒,然后赶入隔离舍。对引进的猪在到达隔离舍时进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猪圆环病毒2型等病毒和抗体血清学检测;一般要隔离饲养3周以上,各项检测指标和健康状况均正常的才能混群饲养。 2 实施病死动物等无害化处理 是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方法,使带菌、带毒、带虫的患病动物及其产品和尸体以及污染物失去传染性和毒性,而达到无害的目的。无害化处理的措施有销毁、化制、高温处理和发酵等。 3 消毒灭源 消毒的目的是切断传播途径,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发生与传播的有效措施。消毒是指用物理的、化学的或生物的方法清除或杀灭畜禽体表及其生活环境和相关物品中的病原微生物的过程。 4 隔离 隔离,是指阻止相关人员、牲猪、物品等随意进入养猪场,在进入前观察一定的时间,采取一定的措施,判断这些人员、牲猪、物品等是否带有病原微生物,或杀灭可能带有的病原微生物,防止带有病原微生物随人员、牲猪、物品等进入生产区,并传染给场内的牲猪。隔离措施:外来人员一般不进入生产区,如确实需要进入,必须在生活区隔离2-7天后并消毒、洗澡、换鞋、更衣进入;场内防疫技术人员、配种技术人员以及饲养员等不得随意到场外;外来车辆一般不进入生产区。 5 免疫 免疫是提高生猪免疫力,防止疫病发生和流行的有效办法之一,猪要进行规范免疫。参考文献 [1] 张国红.论猪病防治与健康养殖战略.《畜牧市场》

猪常见疾病防治及诊治方法

猪常见疾病防治及诊治方法 猪常见疾病防治及诊治方法,减少疾病的关键步骤,早知道早预防 在我国养殖行业中,猪是主要的物种之一,具有较高的经济以及食用价值。因此加强对猪养殖过程中,疾病的预防以及控制,能够降低猪疾病发生的风险,提高猪养殖的效率,促进养殖户经济收入的提升。从我国当前猪养殖的过程来看,加强对常见疾病的预防以及控制,探讨发病的原因,同时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希望能够促进我国生猪养殖行业的发展与进步,对我国生猪养殖行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一、猪呼吸道疫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 1、饲养管理因素 在对猪的饲养管理方面,也会对猪呼吸道疾病的发生产生影响。一般来说猪呼吸道疫病的发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生猪养殖过程中,在饲料、饮水以及环境等方面,存在着相应的问题。所以要想降低生猪感染呼吸道疫病的几率,养殖户们需要保证生猪养殖环境的干净整洁,加强对生猪养殖的管理,提高猪舍中空气的流动性。尤其在猪呼吸道疫病的高发期,也就是在夏季或者秋季,更需要加强对猪

舍的通风,避免出现闷热、潮湿的环境。在饲养管理中,养殖户还需要提高对生猪饲养的重视,防止出现猪呼吸道疫病的可能。 2、季节和环境因素 导致猪呼吸道疫病发生的原因之一,就是季节和环境因素。从猪呼吸道疫病发生的时间上来看,具有非常明显的季节性。在春秋季的发病率较高,主要是因为这两个季节中,空气中粉尘较多,再加上气候相对干旱,因此容易导致生猪出现呼吸道疾病。除了季节因素之外,猪呼吸道疫病的发生,也与生长环境有很大的联系。通常来说如果养殖场内有生猪,感染上了呼吸道疫病,那么将会通过空气的形式,使得其他生猪也发生感染。在季节和环境方面,人们可以通过猪舍的管理,来营造出有利于生猪生长的环境。 3、传染因素 传染因素也是猪呼吸道疫病方式的原因之一。研究表明,猪呼吸道疫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空气,病毒可以借助于空气的流动,在区域之间进行传播。因此养殖户们需要从传播途径角度,采取措施来加强对猪呼吸道疫病的防治。同时还需要注意防止生猪感染其它类型的病症,比如肺炎等。如果任何一个猪出现了呼吸道疫病,那么我们就需要做好猪舍的消毒工作,防止出现大面积的感染。在传染方面,如果发现有生猪,出现了感染呼吸道疫病的情况,首先需要对其进行隔离,防止其他生猪感染上该病。 二、猪呼吸道疾病的防治措施 1、做好生猪的免疫接种工作,提高生猪的免疫力

常见猪病及其防治

常见猪病及其防治(一) 猪病的种类繁多,包括传染病、寄生虫病、内科病、外科病及产科病等,而危害最严重的是传染病,其次是寄生虫病、中毒性疾病和营养缺乏病(含代谢障碍病),这些病如果预防不好,会给猪场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因此必须实行饲养管理规范化、科学化、防疫措施制度化、经常化,才能更好地控制疾病的发生。 要控制猪病的发生,则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科学饲养管理 (1)实行分群饲养; (2)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3)加强哺乳期母猪和仔猪的饲养管理。 2.自繁自养; 3.引进种猪时,要做好检疫; 4.制订合理的防疫制度; 5.严格执行消毒制度; 6.认真按免疫接种方案做好免疫工作; 7.有计划地进行药物预防。 一、猪瘟 病原:病原体为盖病毒科瘟病毒属的猪瘟病毒,存在于病猪的全身和体液中,其中淋巴结、脾和血液中含毒量最多。病毒对不利因素作用的抵抗力弱,在干燥环境和一些消毒药作用下易于死亡。发病猪舍及污染的环境在干燥和较高温度下,经1~3周即失去传染性。2%~3%火碱经30分钟可使病毒失去活性,5%漂白粉经营1小时可将病毒杀灭。 流行病学:各品种、年龄、性别的猪都易感,野猪也易感,病猪和带毒猪是传染源,通过粪、尿和各种分泌物排出病毒。感染途径主要是消化道和呼吸道。侵入门户是扁桃体,后进入血液循环。此病具高度传染性,发病无季节性。 临床症状:潜伏期一般为5~10天。 最急性型:突然发病,症状急剧,体温升高到42度,精神极度沉郁,卧地不起,病猪皮肤粘膜紫绀,出血急性型:本型最多见,突然发病,病程1~2周,少食或不食,体温持续高热在40~42 度,病猪寒战,鸣叫,喜喝冷水,结膜潮红发炎,有些病猪有神经症状,震颤、痉挛抽搐,病程初期粪便呈干球状,后期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 急性和慢性型:病程较缓和,病程可达20~30天以上,妊娠母猪感染后可能不表现症状,但病毒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引起流产、死胎、畸形、胎儿木乃伊化,或产下的仔猪体质虚弱,出现震颤,最后死亡。 病理变化:全身淋巴结肿大,暗紫色,切面周边出血,呈大理石样,会厌软骨和喉头粘膜、膀胱粘膜、心外膜、肺膜、肠浆膜、腹膜及皮下等处有大小不一的出血点或血斑;肾呈土黄色,表面散有小红点,脾有梗死灶,慢性猪瘟大肠粘膜有出血和坏死,在回音瓣附近和盲肠、结肠粘膜上,可见大小不一的扣状溃疡,突出于粘膜表面。 防治:无特效药物,加强预防工作,严格执行疫苗接种程序。 二、猪细小病毒病 猪细小病毒病是由猪细小病毒引起的,其特征:猪细小病毒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猪群,易感猪在怀孕早期感染猪细小病毒时可导致胎儿死亡、胚胎重吸收和胎儿木乃伊化,偶有流产,而母猪本身无明显症状。流行病学:几乎所有猪群都感染此病,不同品种、性别、年龄的猪都易感,后备母猪比经产母猪易感染,传染源是带毒的公猪和母猪,流产和死胎、活胎及子宫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病毒,而带毒猪所产的活猪可能

浅析当前猪病特点及防治措施

浅析当前猪病特点及防治措施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猪肉及副产品的消费量日益增加,养猪由农家散养发展到规模饲养,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效益,也带动和促进了养猪科技的进步、猪病防制和研 究的水平不断提高。但在生产实践中,也出现了许多棘手的问题,疾病问题仍十分突出,疾 病控制一直是影响养猪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据有关资料报道,我国每年由于动物疫病造成 的直接经济损失在260~300亿元,因疫病引起的生产性能下降、饲料和人工浪费、药物消耗 等间接损失达800亿元。尤其是目前猪病发病率高、病情复杂化、被迫淘汰增加、死亡率高,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养猪业的健康发展,除了做好防疫工作,兽医人员及时、正确的诊断,及 时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先将东北各地猪病现状加以归纳,以便更好地发展生猪生产。介绍 最新猪病治疗方法和防控措施,降低猪疫病的发生率,提高其治愈率,缩短其治愈率,缩短 病程,减少药费开支。 关键词:猪;猪病特点;防治 1 流行特点 1.1混感病例多。现场临诊中,爆发单一性疾病的猪群很少见,绝大多数病例均表现为混合 感染,占临诊病例的97%以上。这些混感病例主要以不同的疫病组合形式出现,如猪瘟与仔 猪副伤寒,猪链球菌病与副伤寒及猪多系统衰竭综合症,猪瘟与圆环病毒病,猪瘟与猪弓形 体病,猪瘟与猪传染性胃肠炎、轮状病毒病,流行性腹泻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猪地方流行性 肺炎与传染性接触性胸膜肺炎,支原体病与猪弓形虫体病,附红体病,猪瘟与猪肾病皮炎综 合症,蓝耳病与猪瘟,口蹄疫与圆环病毒病及胸膜肺炎等, 1.2反复发作,久治不愈。在现场了解到,许多猪群患病时间少则4~5d,多则一月有余。期 间进行了多次治疗,但猪病反反复复,久治不愈。 1.3死亡率高。在临诊中了解到,有些地区生猪死亡率达到90%~99%。特别是某些特急性传 染病,如猪胃肠炎型和心肌型口蹄疫,混合型猪呼吸系统综合症,会使患猪在2~5d内死亡。 1.4疫病出现新特点。如猪口蹄疫病,过去心肌炎型只在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中发生,而现 在即将出栏的育肥猪也有发生,同样出现急性死亡。猪传染性胸膜炎,过去主要侵害2周龄 以上猪,现在一周内的出生仔猪也有发生,并且出现临床症状后快速死亡。猪传染性胸膜肺炎,过去主要侵害2周龄以上的猪,现在一周龄内的出生猪也有发生,并且出现临床症状后 快速死亡。 1.5不分季节,常年流行。猪病的复杂多样,改变了以往的流行规律。一年四季,疫情不断。并且,一村传一村,一地传一地。过一段时间,疫情又传回了出发地,就这样,周而复始, 常年不断。 1.6出现免疫抑制。由于猪体内存在隐性感染的病原体(如猪蓝耳病、猪伪狂犬病等),该 猪即使按照免疫程序接种了疫苗,也会受到干扰,出现免疫抑制,最终造成免疫失败。 2 临床表现 2.1发病。仔猪自出生开始到育肥期,在各个生长阶段都有相应的疾病出现。即使是成年母猪、种公猪同样也受到温和型猪瘟、蓝耳病、支原体病、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等诸多 疾病的困扰。 2.2发病症状。①精神浓郁,不爱活动,体温升高;②严重腹泻,食欲不佳或废绝;③跛行,出现神经症状;④咳嗽、气喘;⑤呕吐、便秘;⑥体表发红或苍白、黄疸、消瘦;⑦ 体表出现紫斑及出血点,双耳、尾根及四肢远端发绀;⑧头、颈部肿胀、淋巴结发炎;⑨ 血尿、血便;⑩急性猝死。

夏季常见猪病的防治措施

夏季常见猪病的防治措施 猪病的种类繁多,包括传染病、寄生虫病、内科病、外科病及产科病等,而危害最严重的是传染病,其次是寄生虫病、中毒性疾病和营养缺乏病(含代谢障碍病),这些病如果预防不好,会给猪场造成无法估量损失。因此必须实行饲养管理规范化、科学化、防疫措施制度化、经常化,才能更好地控制疾病的发生。要控制猪病的发生,则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科学饲养管理 (1)实行分群饲养; (2)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3)加强哺乳期母猪和仔猪的饲养管理。 2.自繁自养; 3.引进种猪时,要做好检疫; 4.制订合理的防疫制度; 5.严格执行消毒制度; 6.认真按免疫接种方案做好免疫工作; 7.有计划地进行药物预防。 一、猪瘟 病原:病原体为该病毒科瘟病毒属的猪瘟病毒,存在于病猪的全身和体液中,其中淋巴结、脾和血液中含毒量最多。病毒对不利因素作用的抵抗力弱,在干燥环境和一些消毒药作用下易于死亡。发病猪舍及污染的环境在干燥和较高温度下,经1~3周即失去传染性。2%~3%火碱经30分钟可使病毒失去活性,5%漂白粉经1小时可将病毒杀灭。 流行病学:各品种、年龄、性别的猪都易感,野猪也易感,病猪和带毒猪是传染源,通过粪、尿和各种分泌物排出病毒。感染途径主要是消化道和呼吸道。侵入门户是扁桃体,后进入血液循环。此病具高度传染性,发病无季节性。 临床症状:潜伏期一般为5~10天。 最急性型:突然发病,症状急剧,体温升高到42度,精神极度沉郁,卧地不起,病猪皮肤粘膜紫绀,出血。急性型:本型最多见,突然发病,病程1~2周,少食或不食,体温持续高热在40~42 度,病猪寒战,鸣叫,喜喝冷水,结

膜潮红发炎,有些病猪有神经症状,震颤、痉挛抽搐,病程初期粪便呈干球状,后期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 亚急性和慢性型:病程较缓和,病程可达20~30天以上,妊娠母猪感染后可能不表现症状,但病毒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引起流产、死胎、畸形、胎儿木乃伊化,或产下的仔猪体质虚弱,出现震颤,最后死亡。 病理变化:全身淋巴结肿大,暗紫色,切面周边出血,呈大理石样,会厌软骨和喉头粘膜、膀胱粘膜、心外膜、肺膜、肠浆膜、腹膜及皮下等处有大小不一的出血点或血斑;肾呈土黄色,表面散有小红点,脾有梗死灶,慢性猪瘟大肠粘膜有出血和坏死,在回音瓣附近和盲肠、结肠粘膜上,可见大小不一的扣状溃疡,突出于粘膜表面。 防治:无特效药物,加强预防工作,严格执行疫苗接种程序。 二、猪细小病毒病 猪细小病毒病是由猪细小病毒引起的,其特征:猪细小病毒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猪群,易感猪在怀孕早期感染猪细小病毒时可导致胎儿死亡、胚胎重吸收和胎儿木乃伊化,偶有流产,而母猪本身无明显症状。 流行病学:几乎所有猪群都感染此病,不同品种、性别、年龄的猪都易感,后备母猪比经产母猪易感染,传染源是带毒的公猪和母猪,流产和死胎、活胎及子宫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病毒,而带毒猪所产的活猪可能带毒排毒时间很长甚至终生。本病原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强,可在被污染的猪舍生存数月之久,易造成长期连续传播。 临床症状:猪群爆发此病时,时常与木乃伊、窝仔数减少、母猪难产和重复配种等临床表现有关。 在怀孕早期30~50天感染,胚胎死亡或被吸收,使母猪不孕和不规则地反复发情。 怀孕中期50~60天感染,胎儿死亡之后,形成木乃伊,怀孕后期60~70天以上的胎儿有自免疫能力,能够抵抗病毒感染,则大多数胎儿能存活下来,但可长期带毒。 防治:严格执行卫生防疫制度,在污染的猪场应用疫苗接种或采取自然感染结合,推迟初配日龄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