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车轨迹线计算公式

倒车轨迹线计算公式

倒车轨迹线计算公式是一种用于计算车辆倒车轨迹的数学模型。通过分析车辆倒车过程中的运动规律和几何关系,可以推导出一些常用的倒车轨迹线计算公式。下面将介绍几个常见的倒车轨迹线计算公式,并说明其相关参考内容。

1. 直线倒车轨迹线计算公式:

在直线倒车过程中,车辆的轨迹可以近似看作一条直线。根据运动学的知识,可以得到直线倒车轨迹线计算公式如下:

s(t) = s0 + v * t

其中,s(t)表示倒车时刻t时车辆的位置,s0表示起始位置,v

表示倒车速度,t表示时间。

参考内容:关于运动学知识的参考内容可以参考高中物理教材或者相关的在线学习资源。

2. 圆弧倒车轨迹线计算公式:

在倒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控制车辆的转向和转弯半径,常常选择进行圆弧倒车。根据几何学的知识,可以得到圆弧倒车轨迹线计算公式如下:

x(t) = x0 + R * cos(θ0 + ω * t)

y(t) = y0 + R * sin(θ0 + ω * t)

其中,x(t)和y(t)表示倒车时刻t时车辆的位置,x0和y0表示

圆弧的圆心坐标,R表示转弯半径,θ0表示初始转向角度,ω

表示角速度。

参考内容:关于几何学知识的参考内容可以参考相关的高等数学教材或者在线学习资源。

3. 曲线倒车轨迹线计算公式:

当需要在倒车过程中进行复杂的曲线行驶时,可以使用曲线倒车轨迹线计算公式。具体的计算公式取决于倒车曲线的形状和特点,可以采用参数方程、极坐标方程等形式。

参考内容:关于曲线方程和参数方程的计算方法可以参考相关的高等数学教材或者在线学习资源。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的倒车轨迹线计算公式都是基于一定的简化和近似条件得到的,并不能完全准确地描述实际的倒车轨迹。实际倒车过程中还需要考虑车辆的特性、驾驶员的操作等多种因素,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应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和判断。

总结起来,倒车轨迹线计算公式是一种用于计算车辆倒车轨迹的数学模型。通过分析运动规律和几何关系,可以得到直线倒车、圆弧倒车、曲线倒车等情况下的计算公式。相关参考内容可以包括高中物理教材、高等数学教材以及相关的在线学习资源。

倒车轨迹线计算公式

倒车轨迹线计算公式 倒车轨迹线计算公式是一种用于计算车辆倒车轨迹的数学模型。通过分析车辆倒车过程中的运动规律和几何关系,可以推导出一些常用的倒车轨迹线计算公式。下面将介绍几个常见的倒车轨迹线计算公式,并说明其相关参考内容。 1. 直线倒车轨迹线计算公式: 在直线倒车过程中,车辆的轨迹可以近似看作一条直线。根据运动学的知识,可以得到直线倒车轨迹线计算公式如下: s(t) = s0 + v * t 其中,s(t)表示倒车时刻t时车辆的位置,s0表示起始位置,v 表示倒车速度,t表示时间。 参考内容:关于运动学知识的参考内容可以参考高中物理教材或者相关的在线学习资源。 2. 圆弧倒车轨迹线计算公式: 在倒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控制车辆的转向和转弯半径,常常选择进行圆弧倒车。根据几何学的知识,可以得到圆弧倒车轨迹线计算公式如下: x(t) = x0 + R * cos(θ0 + ω * t) y(t) = y0 + R * sin(θ0 + ω * t)

其中,x(t)和y(t)表示倒车时刻t时车辆的位置,x0和y0表示 圆弧的圆心坐标,R表示转弯半径,θ0表示初始转向角度,ω 表示角速度。 参考内容:关于几何学知识的参考内容可以参考相关的高等数学教材或者在线学习资源。 3. 曲线倒车轨迹线计算公式: 当需要在倒车过程中进行复杂的曲线行驶时,可以使用曲线倒车轨迹线计算公式。具体的计算公式取决于倒车曲线的形状和特点,可以采用参数方程、极坐标方程等形式。 参考内容:关于曲线方程和参数方程的计算方法可以参考相关的高等数学教材或者在线学习资源。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的倒车轨迹线计算公式都是基于一定的简化和近似条件得到的,并不能完全准确地描述实际的倒车轨迹。实际倒车过程中还需要考虑车辆的特性、驾驶员的操作等多种因素,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应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和判断。 总结起来,倒车轨迹线计算公式是一种用于计算车辆倒车轨迹的数学模型。通过分析运动规律和几何关系,可以得到直线倒车、圆弧倒车、曲线倒车等情况下的计算公式。相关参考内容可以包括高中物理教材、高等数学教材以及相关的在线学习资源。

倒车轨迹理论实现方法

倒车轨迹理论实现方法 帅文王文梁 关键字:倒车轨迹视角转换 前言:倒车轨迹是近两年部分国产汽车导航设备上新出现的一个功能,其借助方向盘转角信息将汽车可能的后退路线叠加到后视摄像头的输出上并标注出距离,以直观形象化的形式协助驾驶人员调整选择倒车路线,减少驾驶人员特别是新手的误判断,对使用者是一个不错的实用功能。倒车轨迹在智能倒车领域内属于辅助倒车系统中的一种,虽然其还无法达到智能化倒车,但是其实用性和辅助性上对汽车智能化单元技术方面是一个有效的补充。本文将基于使用为目的,从经验角度并结合基本数学推导分析倒车轨迹的原理、实现过程并给出实际使用过程中需要的操作点。由于本文非侧重于数学理论,对部分数学细节在不影响实际结论情况下不做深入探讨。 一倒车轨迹的基本原理 从日常经验可知,以自行车为例,如果前轮有一定转角,在维持转角不变状态和无轴向移动前提下自行车走过的路径将会以某个圆点为中心旋转,同样的状态也会出现在汽车上。其走过路径如图1。

图中假设车轮不会出现轴向移动,故如果保持车轮转角不变的情况下,每个车轮只能沿着垂直其车轴的方向行进,这里取前后轮的轴心作为轨迹跟踪点(实际过程中两个前轮轴心不会出现平行),则轨迹应该是以前后轮轴向线的焦点为圆心的圆。图中φ为为前轮同水平方向的夹角,记前后轮轴距为L,后轮轴长为W,后轮距离车尾的距离为D,从几何关系可知,后轮轴心的运动轨迹可以描述为以半径Lcot(φ)的圆周运动。两个后轮的轨迹分别为Lcot(φ)-W/2和Lcot(φ)+W/2的圆。这里的推导过程采用经验法结合几何推算,完全从数学角度的推算过程请参考资料1。图中的x方向和y方向不同于一般习惯主要是考虑后面的视角变换。从等式可以看到,当φ接近0度时候行进轨迹近似直线,接近90度时半径呈缩小趋势,符合我们日常经验值。 二视角转换

倒车技巧

把轮打到底,四个轮子会以一个同心圆的方式划出运动轨迹,而这个圆的最大半径R就是说明书中所介绍的本车的最小转弯半径。了解了这个半径,起码你知道多宽的道你双黄线调头一把轮能过来。先抛出两个我认为对开车最有用的理论: 第一个是我在驾校时,教练在倒桩时教我的,他教我的唯一一个我认为还算点理论上的东西,我也一直受用到现在: 倒车时,在后视镜中观察,想离哪边近一点,就往哪边打轮。 第二个就是我总结的经验,也是倒车躲避障碍物时的“万能理论”:倒车时,只要内侧后轮和障碍物对齐时,向障碍物一侧打轮倒车,就绝对不会碰到障碍物,无论车子与障碍物的距离有多近。

一、倒车时,后视镜是一把最精确的尺子 看后视镜倒车有个理论(是我的驾校教练教我的)“离哪边远就往哪边修轮”也可以说成“想离哪边近一点,就往哪边修轮”。 结论:只要选择1、2、3三种方式倒车,右侧是绝对安全的,倒车时可以不必太在意右侧后视镜的情况,只关心一下左侧后视镜保证安全就可以,但有个前提:如果右侧是一辆车子或者一面墙壁,那么以上的绝对安全理论在你车与障碍物平行前适用,车体平行(也就是俗称的“摆正”)以后,你还继续倒车,你车的尾部将会撞到障碍物。

倒车时与后车的距离还是判断不好。 我是用看尾灯光晕的方法。只要能从自己的后视镜里看到你的尾灯照在后车车头上的光晕就代表和后车有一些距离,这在晚上很实用。

三、倒入“非”字型车位的方法(1) 一、如果车位宽度较宽,过道宽度适中,可以按照我的如下操作进行。 1、发现车位后,应先将车头向车位一侧靠,车头越过车位左侧车时向左侧打轮使车辆与车位形成一个角度。当你的车尾越过车位右侧障碍车且能形成一个与车位方向最大角度时即可停车,此时你的右侧后视镜应该能看到你车的右后角、右后轮与右侧障碍车左前角之间的位置和距离关系 3、直线倒车(在保证不会碰到车体两侧障碍物时可以稍向右修轮)

求轨迹的五种方法

一、直接法 根据题目条件,直译为关于动点的几何关系,再利用解析几何有关公式(两点距离公式、点到直线距离公式、夹角公式等)进行整理、化简。即把这种关系“翻译”成含x,y的等式就得到曲线的轨迹方程了。 例:(06全国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一个以和为焦点、离心率为的椭圆,设椭圆在第一象限的部分为曲线C,动点P在C上,C在点P处的切线与轴的交点分别为A、B,且向量。 求:点M的轨迹方程; 解: 椭圆方程可写为: y2a2 + x2b2 =1 式中a>b>0 , 且a2-b2 =33a =32 得a2=4,b2=1,所以曲线C的方程为: x2+ y24 =1 (x>0,y>0). y=21-x2 (01,y>2) 二、代入法(相关点法) 有些问题中,其动点满足的条件不便用等式列出,但动点是随着另一动点(称之为相关点)而运动的。如果相关点所满足的条件是明显的,或是可分析,这时我们可以用动点坐标表示相关点坐标,根据相关点所满足的方程即可求得动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的方法叫做相关点法。这种方法是一种极常用的方法,连续好几年高考都考查。 例二(03全国)如图,从双曲线上一点Q引直线的垂线,垂足为N,求线段QN的中点P的轨迹方程。 分析:从题意看动点P的相关点是Q,Q在双曲线上运动,所以本题适合用相关点法。 解:设动点P的坐标为(x,y),点Q的坐标为(x1,y1), 则N点的坐标为(2x—x1,2y—y1) ∵N在直线x+y=1上, ∴2x—x1+2y—y1=2 ① 又∵PQ垂直于直线x+y=2 ∴即x—y + y1—x1=0 ②

倒车轨迹原理

倒车轨迹原理 一、引言 倒车是驾驶员在停车、调头或者倒车入库等情况下的常见驾驶操作。倒车轨迹原理是指在倒车操作中,车辆的轨迹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如何合理地控制车辆的轨迹,保证安全和顺利完成倒车操作。本文将从倒车轨迹的形成原理、倒车轨迹的控制方法以及倒车轨迹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倒车轨迹的形成原理 在进行倒车操作时,车辆的轨迹是由车辆的前轮和后轮的转动角度所决定的。当驾驶员将方向盘向左转时,车辆的前轮会向左转动,车辆的前进方向也会向左偏离,形成一条曲线轨迹。同样,当驾驶员将方向盘向右转时,车辆的前轮会向右转动,车辆的前进方向也会向右偏离,形成另一条曲线轨迹。而车辆的后轮则会相对固定,根据前轮的转动角度来确定车辆的转弯半径和轨迹形状。 三、倒车轨迹的控制方法 1. 角度控制:在倒车操作中,驾驶员可以通过方向盘的转动来控制车辆的转动角度。合理地控制转动角度可以使车辆的转弯半径更小,轨迹更接近预期目标。 2. 转向控制:在倒车操作中,驾驶员可以通过踩刹车和松开刹车的方式来控制车辆的转向。合理地控制转向可以使车辆的转弯半径更

小,轨迹更接近预期目标。 3. 视觉控制:在倒车操作中,驾驶员需要通过后视镜和倒车影像等工具来观察车辆的位置和轨迹。通过准确地观察车辆的位置和轨迹,驾驶员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确保倒车操作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四、倒车轨迹的应用 倒车轨迹的应用非常广泛,不仅应用于日常驾驶中的停车和调头等操作,还广泛应用于工业机械和自动驾驶等领域。在工业机械中,倒车轨迹的控制可以使机械设备更加精确地进行倒车操作,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在自动驾驶领域,倒车轨迹的控制可以使自动驾驶车辆更加准确地进行倒车操作,提高行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五、总结 倒车轨迹的形成原理是由车辆的前轮和后轮的转动角度所决定的,驾驶员可以通过角度控制、转向控制和视觉控制等方法来控制车辆的轨迹。倒车轨迹的应用广泛,不仅应用于日常驾驶中的停车和调头等操作,还应用于工业机械和自动驾驶等领域。通过合理地控制倒车轨迹,可以保证倒车操作的安全和顺利进行,提高行驶的效率和稳定性。在实际驾驶中,驾驶员应根据倒车轨迹原理,合理地控制车辆的转动角度和转向,同时注意观察车辆的位置和轨迹,确保倒车操作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倒车轨迹原理

倒车轨迹原理 倒车轨迹原理是指在车辆倒车时,通过车载摄像头或者倒车雷达等装置,可以 在车辆后部显示出一条虚拟轨迹线,用来指导驾驶员进行倒车操作。这项技术在现代汽车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倒车的安全性和便利性。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倒车轨迹原理及其实现方式。 首先,倒车轨迹原理是基于摄像头或雷达传感器获取车辆周围环境信息的基础 上实现的。当驾驶员将车辆挂入倒挡时,车载系统会自动启动摄像头或雷达传感器,并将获取的环境信息传输到车载显示屏上。然后,系统会对获取的环境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通过算法计算出车辆倒车时应该采取的轨迹线,并在显示屏上以虚拟线条的形式呈现出来。 其次,倒车轨迹的实现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基于摄像头的视觉辅助系统, 另一种是基于雷达传感器的声纳辅助系统。视觉辅助系统通过摄像头获取车辆周围的实时影像,并在显示屏上显示出倒车轨迹线,驾驶员可以根据轨迹线的引导进行倒车操作。而声纳辅助系统则是通过雷达传感器对车辆周围的障碍物进行探测,系统会根据检测到的障碍物位置和距离来生成倒车轨迹线,同样用于指导驾驶员进行倒车操作。 此外,倒车轨迹原理的实现还需要考虑到车辆的转向角度、车身尺寸、摄像头 或雷达传感器的位置等因素。这些因素会影响到倒车轨迹线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因此在设计和安装倒车轨迹系统时需要进行精确的测量和计算,以确保系统能够准确地反映出车辆周围的环境情况。 总的来说,倒车轨迹原理是一项利用摄像头或雷达传感器获取车辆周围环境信息,并通过算法计算出倒车轨迹线的技术。它可以帮助驾驶员更加准确地掌握车辆倒车时的位置和方向,提高了倒车操作的安全性和便利性。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倒车轨迹系统也将会得到更加完善和智能化的发展,为驾驶员提供更加全面的倒车辅助服务。

倒车车轮轨迹线绘制公式

倒车车轮轨迹线绘制公式 倒车车轮轨迹线绘制是驾驶员在倒车时为了避免碰撞障碍物而采取的一种技术。通过绘制轨迹线,驾驶员可以清晰地了解车辆倒车时的运动轨迹,从而更好地掌握车辆的位置和方向,以准确地调整车辆的行驶路径。 要绘制倒车车轮轨迹线,首先需要理解车辆倒车时的运动规律。一般来说,车辆在倒车时会按照一定的曲线路径行驶,这条曲线路径被称为车辆的倒车车轮轨迹线。倒车车轮轨迹线是由车辆前轮转角和后轮转角所确定的,不同的转角组合会导致不同的轨迹线形状。 在绘制倒车车轮轨迹线时,我们可以使用一些简单的几何关系来帮助我们进行计算和绘制。下面将介绍两种常用的绘制倒车车轮轨迹线的方法。 方法一:几何法 我们需要找到车辆的后轴中心点和前轮中心点,并将其连接起来,形成一条直线,这条直线被称为车辆的倒车轴线。 接下来,我们需要确定车辆的转弯半径。转弯半径是指车辆在倒车时所形成的曲线轨迹的半径,它与车辆的前轮转角和后轮转角有关。一般情况下,转弯半径会根据车辆的尺寸和转向角度的大小而变化。然后,我们需要确定车辆的倒车车轮轨迹线。倒车车轮轨迹线是由

车辆前轮和后轮的转动轨迹所构成的。根据几何关系,我们可以得出车辆的倒车车轮轨迹线为两条曲线,分别与车辆的前轮和后轮的转动轨迹相切。 我们可以将倒车车轮轨迹线绘制在地面上,以便驾驶员参考。绘制时,可以使用粉笔或者绳子等工具来标示出轨迹线的形状和位置,这样驾驶员在倒车时就可以更加准确地调整车辆的行驶路径。 方法二:倒车倾斜法 倒车车轮轨迹线的绘制还可以使用倒车倾斜法来实现。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车辆的倾斜角度来确定倒车车轮轨迹线的形状和位置。 在倒车倾斜法中,我们需要先确定车辆的倾斜角度。倾斜角度是指车辆在倒车时所形成的倾斜角度,它与车辆的前轮转角和后轮转角有关。一般情况下,倾斜角度会根据车辆的尺寸和转向角度的大小而变化。 然后,我们可以根据倾斜角度确定车辆的倒车车轮轨迹线。倒车车轮轨迹线是由车辆前轮和后轮的转动轨迹所构成的。根据倒车倾斜法,我们可以得出车辆的倒车车轮轨迹线为两条曲线,分别与车辆的前轮和后轮的转动轨迹相切。 我们可以将倒车车轮轨迹线绘制在地面上,以便驾驶员参考。绘制时,可以使用粉笔或者绳子等工具来标示出轨迹线的形状和位置,

通达信轨道指标公式

通达信轨道指标公式 通达信轨道指标是由通达信股票分析软件开发的一种技术指标,属于统计指标,旨在帮助投资者更加精准地进行股票的投资决策。这一指标的特征在于它用数学公式对股价的轨迹,把股票行情以符号来表示,绘制成一条轨道曲线,用以反映股价的趋势。它的形式十分复杂,由四个公式组成: 轨道指标公式一:MA1(n)=(C1+C2+……+CN-1)/N 其中:N为日线数,MA1(n)为轨道线,C1为股价值。 轨道指标公式二:MA2(n)=MA1(n)*2-MA1(2n) 其中:MA2(n)为轨道指标曲线线,MA1(n)和MA1(2n)代表短期和长期移动平均线。 轨道指标公式三:轨道线 =MA2(n)+MA2(2n))/2 其中:MA2(n)和MA2(2n)代表中期移动平均线,轨道线就是把最终结果求出的轨道指标曲线。 轨道指标公式四: K=(C-MA2(n))/(MA1(n)-MA2(n))*100% 其中:C为当前股价值,MA2(n)为轨道指标曲线线,MA1(n)为轨道线,K为统计指标,表示股价与轨道线的偏差情况。 通过上述四个公式,投资者就可以对股价的轨迹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从而更加准确地找出股票的实时投资机会。例如:投资者可以根据K的偏差情况判断股价的走势趋势。当K大于100%时,代表股价出现高位向上穿越轨道线,投资者可以考虑买入股票;当K

小于-100%时,代表股价出现低位向下穿越轨道线,投资者可以考虑卖出股票。 当然,虽然通过通达信轨道指标,可以快速掌握股票行情趋势,避免投资失误,但只依靠一种技术指标进行投资决策还是不太安全的。因为股票市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难以长期预测趋势,所以在投资决策中,投资者应该兼容并蓄,尽量使用多种技术指标,多方面综合评估,有效调节投资风险。 总之,通达信轨道指标是一种技术指标,旨在帮助投资者更加精准地进行股票的投资决策,通过四个公式把股价的轨迹精准描绘出来,分析股票行情变化,根据K线的偏差情况判断股价趋势。但是也要记住,单纯依赖技术指标并不能保障投资安全,投资者还要加强风险控制,合理运用多种技术指标,全面观察股票市场,把握住投资机会,完成投资目标

轨迹方程的公式

轨迹方程的公式 轨迹方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学概念,它拥有很多应用,包括物理,生物学,地理学和工程学等。总而言之,轨迹方程可以用来描绘物体或者粒子在一定时间内的位置以及受力以及状态等信息。轨迹方程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一阶轨迹方程,一类是二阶轨迹方程。本文将主要介绍二阶轨迹方程。 二阶轨迹方程是由早在古罗马时期就开始应用的抛物线方程开 发而来的。这种方程也被称为第二次微分方程,它为物体的运动提供了一个可量化的解释。二阶轨迹方程的公式可以用另一种形式表示,即速度-位置关系方程: d2x/dt2=F(x,v),其中F(x,v)表示力对位置和速度的影响。 相较一阶轨迹方程,二阶轨迹方程更为强大,它考虑了物体运动时所受的力,从而更准确地计算出物体的运动规律。考虑到物理学的基本原理,二阶轨迹方程可以用来描述惯性系统和弹性系统,以及更复杂的物理系统,如磁场系统。 此外,二阶轨迹方程的另一个重要应用是动力学模拟。这个方法可以用来模拟物体在某一特定时点和特定状态下的运动状态,从而计算出下一个时间点物体的状态。这种方法可以用来模拟空气动力学、航空、水下运动以及细胞运动等。 此外,二阶轨迹方程还可以用于精确描述大多数生物学系统,包括生物运动特性。二阶轨迹方程可以用来描述不同类型的生物运动,包括行走、跳跃、投掷等。

在地理学研究中,二阶轨迹方程也可以用来描述物体的运动轨迹,从而更准确地预测物体的位置。例如,可以用二阶轨迹方程来模拟飞机的飞行轨迹,以及预测海洋的洋流。 在工程学研究中,二阶轨迹方程可以用来描述复杂的设备系统,比如汽车制动系统、运动控制系统以及工厂自动化流水线等。 二阶轨迹方程可以提供更为精确的解释,也可以更有效地计算出物体的运动轨迹和状态。它也可以用于多个领域,从而构建更复杂的物理模型,从而使我们可以更准确地解决实际问题。因此,二阶轨迹方程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多个学科领域都表现出其优越性,仍然是许多领域的重要研究对象。

各型车辆弯道轨迹参数测算

各型车辆弯道轨迹参数测算之南宫帮珍创作 1、各型货车弯道轨迹参数测算公式 不计车辆前悬长度, 仅以车辆的转向轴距L 轴, 车辆宽度h, 转弯半径R 时计算: 1.1.1后轴外轮转弯轨迹半径:轴后2 2L R R -= 1.1.2后轴内轮转弯轨迹半径:R 内=R后−h 1.1.3弯道处的宽度: H=R−R 内 1.1.4弯道最年夜宽度处外弧线的1/2弦长:内弦2 2R R L -= 计入车辆前悬长度L 前(一般为1.4m 至1.5m ), 车辆的转向轴距L 轴, 车辆宽度h, 转弯半径R 时计算: 1.2.1后轴外轮转弯轨迹半径:轴后2 2L R R -= 1.2.2后轴内轮转弯轨迹半径:R 内=R后−h 1.2.3前悬转弯轨迹半径:2 2L L R R )(前轴后前++= 1.2.3前悬转弯轨迹处的宽度:H 前=R前−R 内 1.2.4前悬转弯轨迹最年夜宽度处外弧线的1/2弦长: 内前前弦2 RL-=2R 2、半挂列车弯道轨迹参数测算公式 不计牵引车前悬长度, 仅以牵引车的转向轴距L 轴, 半挂车的转弯轴距L 挂轴, 牵引车鞍座销孔相对中、后轴中心前移距离L 销

(可按300mm 至400mm 计算), 半挂车宽度h, 转弯半径R 时计算: 2.1.1牵引车后轴外轮转弯轨迹半径:轴后2 2L R R -= 2.1.2牵引车后轴内轮转弯轨迹半径:R 内=R后−h 2.1.3牵引车弯道处的宽度: H 牵=R−R 内 2.1.3 牵引销转弯轨迹半径:销 内销2(2 L )2/R R ++=h 2.1.4半挂车内轮转弯轨迹半径: 2/L R R 2 2h --=挂轴销挂内 1.1.3半挂列车弯道处的宽度: H 列=R −R 挂内 :挂内列弦2 2R R L -= 计入牵引车前悬长度L 前(一般为1.4m 至1.5m ), 仅以牵引车的转向轴距L 轴, 半挂车的转弯轴距L 挂轴, 牵引车鞍座销孔相对中、后轴中心前移距离L 销(可按300mm 至400mm 计算), 半挂车宽度h, 转弯半径R 时计算: 2.2.1前悬转弯轨迹半径:2 2L L R R )(前轴后前++= 2.2.2 前悬转弯轨迹处的宽度:H 列前=R 前−R 挂内 2.2.3前悬转弯轨迹最年夜宽度处外弧线的1/2弦长: 挂内前前弦22R R L -= 3、特殊路段中的车辆通过性应满足表中的限度参数值表. 计量单元:m 序号 项目名称 转弯半径 转弯半径 转弯半径 转弯半径 对应项目 评价(√) 限度参数 限度参数 限度参数 限度参数 1 路途通行高度 2 单行路途面宽度 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