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素质教育的理解

对素质教育的理解
对素质教育的理解

一、对“素质教育”的理解

我在网上查了“素质教育”的概念,看到十多种说法,比较了一下,认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年6月13日发布)对素质教育的定义最准确,即“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家长,我把“素质教育”理解为一句话:素质教育就是让每一个孩子都做到最好的自己的教育。再说白点,素质教育就是让学生学习分数与综合能力齐头并进的一种积极教育模式。我想,有时候最简单的想法,往往是正确的想法。

按上述的理解,素质教育=分数+综合能力。以分数为标志的传统教育模式,与素质教育并非“阶级矛盾”,最多也就是“人民内部矛盾”。传统教育模式,虽然存在多种弊端,但其业经历史的检验与事实的证明,其合理性不容置辩。分数,作为学习效果的量化形式,它的意义和核心价值在于其相对的公平、公正性,至少目前是不可替代的。当然,传统教育中的考试和分数给学生带来不同程度的压力,对部分人可能是过大了。但适当而合理的压力对教育学生用心读书、勤学上进,应该是最好的督促学习手段之一。可以说,对大多数人而言,连共同科目的考试都考不好,能叫高素质人才吗?这是有中国特色的游戏规则(至少目前还是)。前段时间看两会,有代表提议“取消高考”,即遭到大多数人的反对。高考制度肯定还不完善,但我们还能找到比目前高考更公平、更合理的选拔人员的方式吗?文革十年取消高考,造成的恶果还用说吗?

我的理解,传统的教育教学(很大程度是应试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我反对一味的追求分数、动不动就排名次,那不会是真正的素质教育。这里所说的分数,仅是全面衡量综合素质的一个基本指标。“应试教育,教育是为了考试;素质教育,考试是为了更好地教育。”

素质教育,我们听得很多的是“减负”。我认为不能简单地认为是减少学生的作业量,更重要的是减少学生的精神负担,让学生快乐、积极、轻松、有效地学习。

二、关于实施素质教育的期望

我认为,素质教育是系统工程,由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部分组成,缺一不可。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结合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我期望学校、家庭、社会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教育观念。

(一)期望学校树立“大教育观”

学校是的教育部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承担最多的责任。因此,我期望学校更新教育理念,树立“大教育观”,加强学校的软硬件建设,把咱们的学校作为一所大学校:教师作为素质教育的具体实施者,传道授业,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同时也是在这间学校里不断进修的学生,在教学中主动地提高如学历、资质等素质,从德才兼备的方向自我培养,促进学校全面建设、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学校通过“家长学校”形式,指导、帮助家长改善教育手段,提高家庭教育效果,家长也与学校和孩子同步的学习,不断进步。

(二)期望家庭树立“大素质观”

家庭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因为,家庭教育不仅是孩子教育的起点,更具有长期性、连续性。因此,我期望家庭树立“大素质观”,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有针对性地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我们知道,学校能教给学生共同的课程、共性的知识,但要求学校对每一个学生提供全面的素质教育是不现实的。那么,我们对自己各有个性的孩子又怎么教育呢?就是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进行个别的适合学生个性特点的教育,以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才是家庭教育的主途径。打个比方,在学校吃“大锅饭”,是能管饱的,但要进补还得回家“开小灶”。针对不同的孩子,“该补钙的补钙、该补锌的补锌。”比如可以请名师、专家,培养特长;有条件的,不妨出国留学等等。

(三)期望全社会认同“大人才观”

此话题太大,不能展开说。因为我们更多的时候只能适应社会,不敢对社会要求更多。但我期待社会认同“大人才观”,即认为每一个人都是建设社会的人才。科学家、明星、专业人士等固然是国家的人才,普通的工人、农民等同样也是建设祖国、服务社会的人才。人才是多种多样的,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人才,正如同自然界里,不仅要有参天大树,同时也要有芊芊小草。国家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元的、多层次的,只要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员,都是国家需要的人才。我乐观地预料,随着国家发展进步,生活质量一直在逐步完善与提高,社会环境进一步和谐宽容,全社会的教育观念将会认同“大人才观”。

三、关于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建议

(一)加强学生德育教育

胡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素质教育要使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全面发展。而在五育中,德育是关键和核心。“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德才兼备是古今中外选拔人才的标准。教育不仅要使学生学会知识、学会做事,更重要的是先学会做人。德育在培养人的全面素质中处于核心地位。因此,怎样强调加强德育教育都不过分。

有目前的教育体制下,作为家长,我们关心孩子的智育,但更重视德育。“教育是培养人的美德的事业。”因此,建议学校加强德育工作,采取优化德育课程、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等有效措施,与家庭、社会协调起来,不断改善德育环境,提高德育效果,把我们的孩子培养成为建设国家的德才兼备的人才。

(二)加强学校品牌建设

咱们学校在本市有良好的口碑,原因是有先进的办学理念、优秀的教师队伍、优质生源等。现在,我们站在新的起点上,有理由进一步加强学校的品牌建设。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在中国,从古至今,更是事实的“合理的不平等”。“马太效应”

在社会中是客观存在。因此,学校要有紧迫感、危机感,“时时勤拭擦,不使惹尘埃”,不断提升学校综合素质,以吸引更多的资源(包括优质生源、教师队伍、设备、科研课题、经费等),形成良性循环,打造过硬的品牌。

我认为,学校的品牌建设,一是要加强硬件建设。一支优秀的老师团队,是学校硬件建设的关键。事实上,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是教师本身,名师出高徒,只有高素质的老师才能带出高素质的学生。一个学校名气,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在措施上,应采取有计划、有长远目标、制度化、甚至有强制性手段的教师在岗培训,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使更多的名师脱颖而出。又比如,开设具有本校特色的课程等。二是要加强软件方面的建设。这包括校风、学风、教风等,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三是要有适当的包装、适当的宣传。我们要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同时一定要有必要的包装与宣传,这不是自我吹嘘,也不仅仅是本校领导、老师的事,也是我们家长的事。比如设立本校网站,不仅可以让社会方便了解学校,更可以提供凝聚校友、家长力量的平台,有利于学校全面建设。我看过的四川成都草堂小学等学校的网站就做得很好。

(三)加强学校与家庭的协作

目前,通过校讯通、家长会、老师博客等联系方式,学校与学生的家庭的沟通是有效、便捷的。“欲治其国,先齐其家”,家庭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提高家庭教育质量,一定能更好地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因此,我建议还要进一步加强学校与家庭的协作。比如,开设家长学校、成立学校家长委员会等。一方面,可以促进家校沟通,使家庭与学校目标一致、教育互补。另一方面,交流教育观念、方法,相互提高教育质量。具体可以通过优秀教师及教学有方的家长进行授课、介绍家庭教育的经验体会,或者邀请校外的专家到校举办讲座、咨询活动等方式。本人曾当过吕依霖就读的幼儿园的家长委员会成员,对此深有体会。这些措施能促进家长教育观念的转变,增强家长的教育手段和素质,提高家庭教育质量。有句广告说得对,“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上述建议,我想咱们学校可能都已实施了,但潜力“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我还是觉得咱们学校还大有潜力可挖掘、大有空间可提升,所以不惜献丑。不妥之处,恳请谭校长、叶老师和各位老师、家长批评指正。

素质教育的内涵如何理解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对应。 记者:现在大家都讲素质教育,究竟应当怎样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 李岚清: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使受教育者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学习的基本权利,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素质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应当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在不同阶段和不同方面应当有不同的内容和重点,相互配合,全面推进。在不同地区还应体现地区特点,民族地区更应有自己的特点。 对素质教育内涵的理解,有三个方面的问题需要强调。 第一,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教育法》规定公民“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受教育机会平等是国家法律规定的一项基本教育方针。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来说,应当为所有适龄儿童少年提供平等的教育;对学校和教师而言,要努力使每个班和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而健康的发展。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的根本宗旨,是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打下扎实基础,为全体适龄儿童少年今后的学习和参与社会生活打下良好基础。实施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儿童少年,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与这一根本宗旨是一致的。 第二,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全面发展,这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核心部分。它提出了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合理素质结构,包括生理的、心理的、思想的、文化的素质。教育是要教给学生文化知识,作为检验学习成果的重要方法之一,考试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应试教育”的问题在于,它主要是为应付考试而教和应付考试而学,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育实践上,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和学生身心健康,造成学生的片面发展。有的人书念得很好,考分很高,但是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道德修养很差,缺乏与人交往、团结合作的能力,这不能认为是好人才。有的人只有书本知识,没有创造性,不会解决实际问题,“高分低能”,也不能认为是好人才。道德修养好和本事大的人,身体不好也派不了大用场。当然,在学校不好好学习,文化知识差,更不能担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我们决不能重犯“文革”中不学好知识,甚至提倡交白卷那种极其荒谬的错误。有一点我想再次说明的是,全面发展不等于平均的全面发展,而是和谐的全面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品德高尚、身心健康、知识丰富、学有专长、思路宽广、实践能力强,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劳动、学会创造、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三,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教育。人的个性是千差万别的,社会也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也是为了使有不同天赋和爱好的孩子,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除了统

论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措施

论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措施 衡阳市与日本资贺县栗东市结为友好城市,衡阳市教育局从1999年开始组织人员与日本进行互访,在访问中我们中了解到日本早在1990年就已基本完成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并做到了以下两点:一是注重以学生为中心,重个性发展,因材施教,二是教师以培养能力为主,使学生自身触动的获取并创造性的运用知识。日本的教育模式与我国目前的双基教育有很大区别,我国虽然早在本世纪80年代中期就己提出了素质教育,但目前仍然处于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虽然我们对素质教育的开展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和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克服,本文仅就实施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措施谈一些粗浅认识。 1.我国实施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教育现状是国家重视教育,大力投资于教育部门,在农村兴办了许多所希望学校,尤其是基础教育,超越于外国许多国家,并重视全民素质的提高,大多数学生重视学习,爱学习,有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坚韧不拔的学习毅力,组织纪律性强,教师组织教学比较轻松,但有一部分学生出现了高分低能的情况,也有一部分学生出现了厌学情绪,这是由于相当一部分人对素质教育的理解产生了偏差,以至于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1.1摆脱不了应试教育的框架 纵观中国当今中小学的教育状况,由于衡量——·所学校,一个班级的优劣,是看其升入高一级学校,特别是升入重点学校人数的多少,所以从学校领导到教师,实际上都是以应试为教学目的的,有的学校仍然依靠单纯的课堂教学去完成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任务,而且在课堂教学中过多的强化升学应试学科,即便是有的学校想落实素质教育的目标,可是有的家庭对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缺乏应有的理解,仍然自己请家教,强化应试学科,将学生局限于教材的范围之内。比较起来,日本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比中国学生强,例如:在英语的学习上,日本学生的口语,听力能力较中国学生差,但他们拥有的词汇量大,能够看懂大量的外文资料,学习的主动性强,自己想要了解的,自己会主动进行查阅和翻译,中国学生大多数局限于教材的范围之内,对教材钻研得很深,阅读面却不广。因此,尽管素质教育已提倡了近20年,却始终摆脱不了应试教育的框架。 1.2将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对立起来 有部分人认为抓素质教育就要废除考试,他们说,只要有考试,就有应试教育,并过分强调减轻学生精神压力,对学生的分数实行保密;但是我们都知道考试是培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合格人才和高质量的国民的一种手段,素质教育不是不需要知识教育,也不是不要考试,而是可以改变考试制度,不能用考试这一种模式去束缚学生,如果简单的将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对立起来,反而会造成学生对学业的忽视,甚至会造成教师在具体操作时无所适从,以往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受到排斥和否定。

进一步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方案(最新)

进一步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 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国家教育规划纲要,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根据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的通知》(教基〔X〕26号)等文件精神,现就减轻我区中小学课业负担、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提出如下方案。 一、充分认识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和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意义 近年来,我区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教育改革稳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育保障机制不断健全,全区教育进入了内涵发展和质量提高的新阶段。但总体来看,教育工作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特别是有些学校办学行为不够规范,片面追求升学率,违规补课、考试多、作业多、学生睡眠不足等现象尤为突出,造成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重,阻碍了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影响了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为此,各有关部门和学校要高度重视,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国家和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上来,把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坚决纠正不规范行为,解决好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基础教育的满意度。

二、切实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 (一)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和标准 全面实施国家课程计划和标准,不得擅自调整教育部或省定课程计划;不得随意增加课程难度、增减课程和课时;不得赶超教学进度和提前结束课程,切实保障体育、音乐、美术、小学科学、小学英语、综合类和实践类课程的全面开设,切实保证学生自主学习、团队活动和社会实践时间。进一步加强对教材和教辅材料的监督管理,从X 年下学期开始,在学生自愿的情况下,小学只能征订语文、数学、英语三门课程的各一本教辅资料;初中、高中只能征订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各一本和课程设置对应的教辅资料,其他一律不得征订。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和要求选用中小学教材。严禁任何部门、团体和个人滥编、滥发教辅资料,或向学生摊派习题集、考试卷及课外读物等。 (二)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1.科学安排学生作息时间。严格落实省教育厅关于中小学作息时间的有关规定,即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不含课间休息、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不宜超过6小时,初中生不宜超过7小时。确保中小学生每天在校体育活动时间不得少于1小时,住校生每天晚自习时间不得超过2课时,走读生原则上不安排晚自习,要切实保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每日有9小时以上的睡眠时间。 2.严格控制书面家庭作业量。小学一、二年级学生不得留书面家

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四个基本特征

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四个基本特征学校教育目标是反映社会和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规格和要求的。当然,这种规格和要求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中,因不同的人文哲学观和价值观的差异,常常会得到不尽相同的诠释和具体化。但是,进步的教育总是将目光紧紧盯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因而无论对社会的发展与教育之间有多少种解释,我们教育总的价值取向就是我们生存的空间——社会的现实与未来。 当今社会已进入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知识的积累与变迁日益加快的信息时代。这样,人们生存与发展必需的知识范围被急剧扩大了,个体所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具有社会性、创造性和整合性。 学校首先要考虑的,已不再仅仅是将为个体提供哪些系统的人类科学文化的遗产,更要考虑的是个体将如何面对生存及其在可持续发展前提下来自社会的各种问题的挑战。教育在这种情况下几乎所能做的一切,就是设法为个体能够解决无法预见的问题作准备,培养他们在飞速发展的社会变革中探索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儿童能力发展在个体社会化进程中三个主要领域:个人能力的成长;社会参与能力的成长;处理环境的各种要求和作用能力的成长的整合角度来看,我们教育的价值功能并不是使个体完成(也无法完成)全部的系统的人类文化遗产的积累,而是力图使个体形成全面的和基础的素质结构,以便将来能在社会的科学技术与政治情报的激流中不断地自我扩充知识内容,调整科学文化结构,改变和提高自己的生存质量。 于是,我们的学科教育已经开始大大地超越了经验与技能传递的范围。学生在取得经验认知的同时,探求社会发展的科学方法,形成社会认识的正确价值观念,提高社会活动的参与意识与能力,获得积极良好的情感体验,业已成为社会对个体全面素质发展的基本要求。这样,我们就有理由认为,小学的数学教育,其学习的认知对象(数学知识)不仅仅是目的——掌握这些事实并能运用,同时也是——发展科学地对社会探求的意识、价值、方法和情感的过程。这就是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全部本质内涵。 从这个本质出发,我们不难概括出小学数学学科的素质教育的四个基本特征,即:“注重社会实践”、“培养科学精神”、“发展创造潜能”、“加强情感体验”。

谈谈你对素质教育的理解

讨论题目 1.谈谈你对学习比较教育课程的认识 2.“什么是教育”谈谈你的理解 3.你对素质教育的理解 4.谈谈阅读与写作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5.你准备采取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来学习这门课程? 要求 1.从上述5个问题中选择其中1个论文题目(不少于3000字) 2.不许照抄教材,否则为零分。 谈谈你对素质教育的理解。 一、引言 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界在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的一个本土化概念。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或教育价值观念,其初衷在于纠偏:纠正中小学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之偏,纠大学教育过分专业化之偏。经过多年的研究和讨论,教育理论界对素质教育、素质的内涵和特征等问题已达成了一些共识。学者们认识到素质教育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发展的体系,没有也不应该有固定不变的模式。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促进学生有效成长的教育。素质的内涵具有时代的特征,不同的时代要求不同的素质。 那么,何谓素质教育呢?文辅相认为,素质教育是利用遗传与环境的积极影响,调动学生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生理与心理,智力与非智力,认知与意向等因素全面而和谐地发展,促进人类文化向学生个体心理品质的内化,从而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关于素质这一概念,心理学与教育学有着不同的解释。心理学认为,素质是由遗传或先天因素决定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的特点,对一个人的心理发展有重要作用。教育理论界的许多学者认为,素质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其内涵和外延在不断扩大。素质既包括先天遗传特征,又包括后天习得的素养。素质着重表示人在先天生理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和社会实践,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 至于素质的特征,概括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1)内潜性。素质是人的潜能,不但遗传素质是与生俱来的,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也必须 内化为人身心组织中的稳定因素才能视为素质的形成。人的素质的外化必须通过一定的实践活动方能实现。 (2)整体性。素质结构中的各种因素可以处于不同的水平或层次,这些因素统一在一个 人身上,存在于一个统一的结构之中,整体的水平取决于因素的水平及要素间结构的整合。 人的素质虽然是一个整体,但是构成素质整体的各因素也可以区分为不同层次,并得到测量。 (3)稳定性与发展性。素质一经形成,就具有比较稳定的性质,并在各种活动中表现出 来。当然这种稳定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人的素质和一定社会的科学技术、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精神文明程度相联系,是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逐步形成和发展的。不同社会、不同历史时期,对素质的要求不同。另外,个体的素质也是发展的。 (4)社会评价性。人的素质具有优劣好坏之分,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优良素 质,这些优良的素质可以得到客观的测量。 此外,也有学者从辩证统一的角度对素质的特点作了划分,如遗传性与习得性的统一,相对稳定性与发展变化性的辩证统一,内在性与现实性的辩证统一,个体性与群体性的辩证统一,等等。

素质教育的理解

对素质教育的理解 一、中国教育的艰难历程 中国教育发展到今天,走过了极其艰难和艰辛的道路。上个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打破了中国两千多年的传统教育模式,以欧美教育为范例初步建立了中国现代教育的模式。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确立了“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是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各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在此方针指引下,中国教育曾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文革”十年,教育受到巨大的冲击,教育机制被打破,造成了社会的极度混乱与倒退。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1985年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做出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针对当时中国社会百废待兴、人才奇缺的居面,提出了“快出人才,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的口号,口号的提出无疑为中国教育的复兴、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这个口号也有有违教育规律的一面,它使中国教育走进了应试教育的怪圈,造成了千军万马共挤高考独木桥的局面,社会的人才观也发生了变化,只有考上大学才是人才,否则就不是人才,至今还在影响着社会,重文凭轻能力,就是其所产生的怪胎。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毕业生成为基础教育的唯一智能,忽视了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一个学生从小学到高中毕业,死啃书本,忽视实践,脱离社会,要经过若干次的各类考试。走上社会时在学校所学的知识除了在小学所学的简单语文知识和简单算术,其他知识竟毫无用处,当农民、当工人以及从事任何一种职业都必须从头学起,无情地浪费了青少年许多宝贵的生命时光。 1993年末,中央出台了《中国教育改革好发展纲要》,1999年国务院又出台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这两个文件的出台,才将教育的落脚点放在了全面提升国民素质上。 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政府从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的高度出发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我国教育在新的历史时期改革和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关乎提高全民族素质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全局的大事。应当说,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史上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深刻、最广泛、内涵最丰富的、也是最彻底的一场教育改革。他是涉及教育思想理念、教育内容和方法、教育评价、人才培养、选拔模式等的长期的改革过程。实施素质教育应该说是一项全新的事业。固然,它要继承我国和世界各国的优秀的教育传统,但更重要的是要根据我国当前和未来发展的实际,创造出我国自己的崭新的教育。特别是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阶段,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经济增长方式将根本性的转变,即要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而面对这样的转变,教育创新则成为刻不容缓的的任务。进行教育创新,不是简单的标新立异,不是盲目的否定过去,而是要在总结以往我国教育发展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更加全面地、创造性地贯彻教育方针,使我国教育更好地适应新时期新形势的要

素质教育调查报告(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5699-52 素质教育调查报告(完整 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素质教育调查报告(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小学素质教育 一、某某小学的素质教育现状 (一)某某小学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 某某小学现今在校人数共有263人,教师21人,从学前教育到基础教育分为7个级别。该校全面实行多元化、办学形式多样化,从小学3 年级开始对学生开展外语教育,以优质的教学质量为学生的以后英语知识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该校并积极培养在校教师进行继续进修和深造,提高教师的领导教育水平,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接受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使学生从德、智、体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二)某某小学的教育方针 该校的教育方针,多数实行教师聘任制,分为公

办教师和代课教师,把工作成绩与实际相结合,大大调动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正因为该校的教育方针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该校的毕业生都能以优异的成绩进入初中,为初中的初级教育培养了较高素质的合格毕业生。 (三)某某小学的教育优势 该校教育的发展有一个办学投入不断加大,办学条件逐步改善的过程多为无固定师资,无固定校舍,无稳定经费的“三无学校”近年在行政部门的引导下,学校在基本完成原始积累之后,开始注重办学投入增添教学设备,美化校园环境。 从以上情况看来,该校的教学水平已具有相当的素质,办学加强教育素质,该校在进一步完善素质教育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主要是 1、采取坚决措施、营造教育环境 该校改善了办学条件比例的下限,并建立小学的评估制度和评价原则。在全校公布评价结果,还鼓励教师对学生给予更好的教育素质,而且要不断培养自

素质教育的内涵和特征

素质教育的内涵和特征 一、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与指导思想 江泽民同志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里揭示了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和培养目标。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问未来,使受教育者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三个面向”和“四个统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 二、素质教育的若干基本特征 学习和贯彻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我们认为素质教育主要有以下一些特征。 1.特征之一:面向全体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的教育。素质教育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依法保障义务教育阶段儿童和青少年学习发展的基本权利,努力开发每个学生的特长和潜能,改变那种只重视升学有望的学中的做法。 素质教育不是面向部分人而是面向全体人;它不是英才教育,而是国民教育;不是选拔教育,而是普及教育;不是淘汰性教育,而是发展性教育c它并不反对英才,但反对使所有的教育成为英才教育的模式。在素质教育中,教师是伯乐.要发现优秀的苗子,但教师首先是园丁,要呵护每一株幼苗。在素质教育中,“不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而是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每个学生都是可以培养造就的。 我们的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应该强化普及意识,淡化选拔意识。政府和教育部门应该依法为所有义务教育阶段的适龄儿童、少年提供平等的受教育条件和受教育机会。学校和教师,则要努力使每个班和每个学生都得到平等健康的发展。 素质教育是一种使每个人都得到发展的教育,每个人都在他原有的基础L有所发展,都在他天赋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发展。这样素质教育也是差异性教育。素质教育面向每个学生,就是面向每个有差异的学生。换句话说,素质教育要求平等,要求尊重每个学生,但素质教育不赞成教育上的平均主义和“一刀切”。成功教育’等教育实践可以说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全体性要求。 2.特征之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应试教育”在”一切为了分数.一切围绕分数”的思想指导下,必然具有片面性。素质教育则要求全面发展和整体发展,要求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并重.要求全面发展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劳动技能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审美素质等, 要倡导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宽松的条件,克服那种只重视智育,轻视德育、体育和美育,在智育中又只重视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的倾向。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例,在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摆在重要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和削弱。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如果轻视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知识教育和人格培养,就会产生很大的片面性,而这种片面性往往会影响人的一生的轨迹。要努力使素质教育的方方面面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这正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所指出的:”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我对素质教育的认识

我对素质教育的认识 富县沙梁中学申余忠 素质教育是一种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素质的教育,注重人的个性发展,注重人的潜能的开发,与单纯的只看分数的应试教育相对应,与高考录取的精英教育相对应。不单看学生考试分数,还要看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素养。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教育评价机制的改革,高考录取制度的改革。目前,社会对教育评价的依据是高考考生人数的上线率,上线率高则说明教育质量高,反之则会对教育形成巨大的压力。教育主管部门也多以学生考试成绩评价学校质量高低,学校也以分数论教师,教师在有意或无意的重点关注学生分数,对学生也是以分数论聪明,不管学生的其它方面是否突出,也不管“好学生”的其它方面是否有问题。家长对学生在学校表现不闻不问,只看成绩单,如果成绩高有奖励,反过来,如果考不好,轻则批评教育,有甚者棍棒加身。这些社会、学校、家庭的因素都对素质教育的推行造成了重大阻碍。再加上以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进行的考核,迫使教师不得不戴着应试教育的枷锁进行素质教育。这也是造成素质教育搞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搞扎扎实实的原因。尽管上级部门也会时常提素质教育,比如近年推行的体育、艺术“2+1”,大课间活动等,但教师还是自觉不自觉地以降低其它能力的发展为代价,挤用学生活动时间与休息时间甚至睡眠时间,进行题海战术,加强学生的应试机能。上面检查时突击完成活动任务的计划、记载,检查的风一过,继续盯紧分数不放松。继续训练考试“机器人”。 教育的本意就是素质教育,在“教育”前赘上“素质”二字,是为了区别“应试教育”,矫正以应试为目的的教育,更加突出和强调教育的育人功能,也就是提高学生的素质。“育人还是育分”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根本区别。应试教育把分数放在第一位,教育者眼中只“见分数”“不见人”,具体表现为“考什么,教什么,怎么考,怎么教”,以考高分为教育的追求目标,以分数为评价教育的标准,有人戏说“分分分,师生的命根”,就是应试教育下师生对分数的一种心理感受。以应试为导向的教育,把学生当成了“考试机器”,“题海”战术被普遍采用,对学生反复进行考试训练,研究考试技巧几乎成了教育教学的全部,追求升学率几乎成了学校工作的全部,偏离了教育的育人功能。其结果是导致学生厌学,老师厌教,学生被动学习、被迫考试,没有持续发展的后劲。 素质教育,简单说来,就是按教育规律办事,遵循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既要使学生具有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基本素质,还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发现和培养学生某方面有优势的潜在素质。具体说来,素质教育就是完全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教育。“高中课程方案”对培养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及课程的实施与评价都有详细要求,在“培养目标”里明确指出,高中教育要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 础,对学生的各种能力和素养都有具体的要求,所以,严格实施课程方案的教育就是素质教育。 素质就是品格,是人在不经意中各种表现的综合。素质不仅包括人的知识和能力,更强调做人的根本,强调人的内在素养。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有一段精彩论述: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品格;播种一种品格,收获一种命运。每个人的一生都是由无数行为构成的,行为优秀不是优秀,习惯优秀才是真正的优秀。只有形成好的习惯,才能有好的品格,有好品格的人,才能成就一番有益于人民、有益于社会的崇高事业。从这个意义上说,具有优秀

快递人员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2019年精选文档

快递人员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快递从业人员多由低端脑动力组成,他们教育程度不高,专业机能水平也较低,同时在传统物流观念下,大多从业人员均认为快递就是简单的搬运和配送,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如今快递公司越来越多,而要确保自身在市场中的地位,加强从业人员教育,提升综合服务力非常重要。 一、当前快递人员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作业风险防范教育不足,快递事故率较高。快递人员中,一线快递作业人员面对着不低的作业风险。如快递作业场地的车辆、装卸作业车、大量的货物,都可能会出现货物堆垛过高、翻车、堆垛倒塌、火灾乃至于机具碰撞等。这些作业风险客观存在,都可能对快递人员造成严重伤害。除此之外,一线快递从业人员,都是受到货主以及客户嘱托,负责货物的寄送工作,货物在发货地到目的地过程中,会经历储存、包装、装货、卸货、配送等作业过程,这些过程都可能会出现作业风险,比如货物丢失、快递包裹破损、变质、物品损坏等。无论是任何一种快递事故,快递费用如此低廉,是无法赔偿货物损失的。因此,快递人员要面对的作业风险非常多,而其作业风险防范意识远远不足,是当前快递人员基本素质教育需要关注的重要内容。但因快递业务繁多,大多快递业招收快递人员后并非进行专业的作业风险防范教育,以至于快递故事频繁发生,严重影响快递从业人员健康和快递业务健康发展。 (二)从业心理素质教育不够,员工归属感不强。在快递工作中,从业人员往往需要非常坚实的从业心理素质。寄送快递物品的货主以及客户等,他们在整个快递价格以及业务相关要素上是具有相对强势的地位,对于是否与特定的快递业务公司合作具有主导权。在这些货主当中,有一部分虽然能够体谅快递从业人员的艰辛,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货主对于快递服务内容不及时进行确定,经常临时增加或者减少服务内容,快递从业人员也面对着非常多无理的刁难,特别是一线快递人员经常面对客户或者货主的指责、投诉。但目前快递业对从业人员心理素质教育不够,员工在工作时常受顾客白眼,让其感觉自己工作缺乏社会地位,经常感到工作委屈以及窝火,进而影响了员工归属感,这也是很多一线快递从业人员在工作一段时间后,选择离开快递行业的原因。 二、快递人员素质教育对策问题

切实减轻学生负担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溧阳市经济开发区小学“减负”工作汇报 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是长期以来义务教育阶段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也是在社会各界、学生以及学生家长中反响强烈的问题。它不仅影响着学生心理、生理的健康成长,性格和个性的良好发展,同时也违背了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办学宗旨。近年来,我校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深入领会、贯彻省、市“减负”工作精神,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高度出发,严格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营造出了一个健康、活泼、和谐的“快乐校园”氛围。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学习、更新观念 “减负”要取得实效,观念的更新是前提。我们必须彻底摒弃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和以及唯分数的教学质量观念,真正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尊重学生的生命化、个性化发展。我们从领导、教师、家长三个层面加强学习宣传,深化落实减负工作。 首先是学校管理层面。学校行政作为学校管理的实施者,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起着直接的导向作用,我们组织全体行政人员系统学习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减负”相关文件,深入讨论,深化理解,明确要求,形成共识。在此基础上重新审视学校的办学 —1—

目标,从素质教育的内涵出发,提出“人人有双发现的眼、人人有双能干的手、人人有颗智慧的脑,人人争做创新的人”的绸小学生培养目标,并把这一目标落实到教育教学和学生各项活动之中。 其次是教师层面。从上学期开始,我们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十项规定”以及常州市、溧阳市教育局有关会议、文件中的“减负”有关精神,使全体教师深刻认识落实“减负”工作的重要意义,领会“减负”工作的具体要求,同时对照规定要求不断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认真进行自查自纠。 再次是家长(社会)层面。我们通过召开家长座谈会、印发告家长书、张贴宣传资料等各种方式向社会各界和学生家长宣传“减负”的重要意义,取得社会和家长的理解、支持和监督,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减负工作,避免产生“学校减负、家长增负”的负面问题。 二、落实要求、强化管理 为了保障“减负”工作的有效落实,加强对学生课业负担的监控,我们成立了减负工作领导小组和减负工作监督小组。校长作为减负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担任领导小组和监督小组组长,领导小组成员由副校长、教导处等有关处室人员担任,监督小组成员主要由学生家长和各班学生代表担任。 —2—

中国素质教育的发展

中国素质教育的未来的发展 过去的应试教育,片面强调知识的传授,中小学教育以“应试”为主,更多的强调统一的课程,统一的评价标准,像工厂生产标准件一样,希望每个孩子都能按一个规格,一个标准生产出来。但世界是多彩的,社会是多元的,对人的需求也是多样化的,所以每个孩子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位置。较应试教育,素质教育是更科学的合理的先进的教育。素质教育就是要促进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充分自由的、主动的发展,就是要促进人的各方面才能和兴趣、特长的和谐统一的发展,同时包括人的道德水平、审美情操的发展。随着素质教育在中国的推广,在以后对诸多方面都有更加深刻的影响。 一、国家管理 政府资金:加大资金支持,提供一些设施,使进行素质教育成为可能。对农村地区加以扶持。 机构管理: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将素质教育摆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素质教育的发展将会促使考试制度的改革与评分标准的改变。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开发优秀的教育教学软件;有条件的省级人民政府进行多种形式的高考制度改革试验,扩大学校的招生自主权和考生的选择机会 完善教育经费拨款办法,充分发挥教育拨款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不断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二,学校管理 教育观念:不再把分数和升学率作为“紧箍咒”来念,把教职工福利待遇与学生分数挂钩。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环境。 课程的设置:这方面主要是高等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结合,各个学校将从自己所肩负的培养人才的层次、规格等实际情况出发,各有特点的向综合化方向发展,以实现理工结合、文理交叉,使学科间的整体联系以及科学和社会系统的联系得到了加强,拓宽了专业口径,开阔了科学视野,当然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增加学科课程。 校本课程的进一步开发:校本课程即以学校为本位、由学校自己确定的课程,它与国家课程、

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一、教务处常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业务学习只停留在表面上,不能扎实有效。 2、过分依赖制度,忽视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3、教务工作人员缺少,常规工作检查欠到位。 4、常规工作安排与落实缺少系统化管理。 5、教务工作人员缺乏一定的服务意识。 6、教务管理人员在大多时间里被一些琐碎的事务性工作所拖累,在常规教学的检 查、研究、指导上精力不足,下的功夫不够。尤其是教学管理人员要努力把精力放在教学工作的管理研究当中。 7、教师存在结构性短缺。如地理、生物、历史课任教师由其它专业教师兼任。 8、考试安排欠合理。 9、功能室缺少。 10、大班额教学给教师加重了负担。 二、教学常规考核制度方面 1、只注重终结性考核评估,不注重过程考核评估。 2、评价方式单一化。 3、考核制度比较陈旧、缺乏科学性,不能够有力地促进当前的教学工作快速发 展。 4、原来考核制度与绩效考核存在一定的矛盾。 三、非中考科目科任教师管理与考核 1、因中考指挥棒的缘故,非中考科目的课人教师认识不到位。 2、非中考科目的课人教师无压力、无动力。 四、教研教改 1、校本培训方式单一化。 2、骨干教师和名师培养力度不够。 3、课题研究不能全面开展。 4、教改实践活动欠力度。 五、图书阅览与教辅资料 1、学校图书藏书资料不丰富,资料陈旧,不能向全体学生开放。 2、学校对教师征订教学资料数量少,倾斜力度不够,不能发挥阅览室正常功能。 3、个别教师有征订课外复习资料,加重学生负担,不能正常反馈。 六、教学硬件设施的不足是制约我校教学工作的客观因素。 一是没有教师专用电脑,学生所用微机老旧,数量严重不足,这给教师查阅资料、获取信息及学生正常开设微机课都带来不小的困难。

当前小学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当前小学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发表时间:2016-05-05T10:06:12.483Z 来源:《教育学》2016年3月总第96期作者:薛翠芳 [导读] 广西贺州市平桂管理区鹅塘镇杨梅小学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素质教育纳入了我国现代化建设日程,在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广西贺州市平桂管理区鹅塘镇杨梅小学542800 摘要:当前我国小学素质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日常教育中对能力的培养不足;二是重考试和分数,不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三是重智力,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四是学生作业负担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本文提出了改变教学方法,寓教于乐;多方互动配合,共同提高学生素质;完善知识结构,落实国家人才战略等具体对策。 关键词:素质教育问题对策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素质教育纳入了我国现代化建设日程,在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素质教育就是根据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按照现代教学规律进行科学的教育,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的完整结合。素质教育既包括文化素质、思想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也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等诸多因素。本人在农村从事小学教育近二十年,非常了解基层教育现状。现根据笔者自身掌握的材料,结合有关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试分析当前小学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对策与建议。 一、当前小学素质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 目前我国小学教育普遍存在重考试轻育人、重考试成绩忽视个体素质提升的现象,学校教育局限于书本知识传播,严重脱离现实生活,难以触动学生的心灵,整体状况堪忧。 1.现行教育中对学生能力培养存在明显不足。在现行教育中,学生语言表达、交际、创新等方面的能力与其他国家的教育相比存在明显不足,差距甚远。美国的小学生通过研究来学习,很少有“高分低能”现象。相比之下,我们的学生大多数是为了考试而学习,只有到了大学和研究生阶段才做部分课题研究,在小学阶段这方面的培养我们严重缺失,做得远远不够。 2.以考试和分数为重,不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无论是从体制还是从内容上看,仍然处于转型期,人才选拔和培养上的唯分数论、唯考试论思想仍困扰着教育工作者,课堂教学内容几十年都是围绕“指挥棒”进行设计和安排。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重考试科目学习,轻非考试科目学习”的现象十分严重,“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的错误观念,至今还在影响着下一代,在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长也给孩子灌输这样的错误观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比尔盖茨的成功就是最好的例子。在我国,学校、家庭对孩子的兴趣爱好关注还是比较缺乏的。值得老师、家长关注。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国家需要各种人才,培植孩子的兴趣尤显重要,我们要把孩子培育成未来的画家、建筑家、物理学家,兴趣培养、挖掘特长是基础。 3.看重智力,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当前,很多家长都将孩子的智力发展放在首位,为了将来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社会的佼佼者,一味地在繁重的学业中加压。家长、老师过度关注“分数”的高低,很多“奥数班”、“英语班”、“作文班”应运而生、长盛不衰,很多同学都圈入其中,这不仅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也扭曲了学生的心灵,导致教育异化,最终偏离全面发展的轨道。素质教育强调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但不能机械地理解为素质上的“完全一致”,从而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另一个极端是对特长教育与全面发展、全员发展的误解,将“合格加特长”理解为“全格加特点”,将全员发展片面理解为“先让一部分拔尖学生或特长学生发展起来”,乐于构建个别学生成长的“独木桥”,却忽视了构架让大多数学生成才的“立交桥”,从根本上违背了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宗旨,使素质教育进入一个单纯强调选拔的怪圈之中。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建构和谐德育,就是要以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为指导,通过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有序的教学过程以及优化教学环境等措施,使学校教育系统中各子系统及各要素之间协调作用,产生教育合力,从而促使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等方面全面和谐地发展。 4.作业负担过重,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作业是学校教学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大多数的老师、学生家长认为作业是一个有价值的教育工具,可以改善学生的学习状况,改变学生对学习的态度。通过让学生完成作业来巩固、扩充、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发展创造性,巩固和延伸课堂知识,帮助学生增强记忆等。然而随着素质教育的展开,人们对教育的日益重视,小学生的作业负担也日益加重,学生作业负担过重已成为有目共睹的事实。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很大程度上也挫伤了学习的积极性。减轻作业负担已成为学生最迫切的要求。最近几年的减负口号总是雷声大雨点小,这其中也与教师的攀比心理有关,有的老师心中总在想,要是自己布置作业少了,而别的老师布置得多,那就亏大了! 二、抓好小学素质教育的具体对策 素质教育问题已引起社会的高度关切,如何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有效地推进素质教育是目前全体教师面临的共同问题。笔者认为,抓好小学素质教育,有待学校家庭社会联合行动,共同出手。 1.改变教学方法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首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努力提升教育理念,改进现有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推进课改教研常规化,在创新中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种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在教学中,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际交流、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课改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时间,教师在组织实施中必须给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保障。 2.小学生良好素质要在活动中培养。群体活动、社会活动是影响小学生素质形成的诸多因素之一,只有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学生才能有体验有收获。小学生在校园的活动是丰富多彩的,有集体教育活动,还有日常生活、游戏等。这些都是培养小学生优良素质的契机。如节日中,小学生不仅以语言表达情感,还可以自己动手做些小礼物互相赠送,表达情意,交流情感,这无形中促进了小学生社会性的发展。组织小学生经常对自己与别人的行为进行评议,能培养小学生团结、谦虚、合作、自信、明辨是非及自我教育的品质。 3.多方配合,共同提高小学生素质。小学生良好的家教是提高小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内容,社会风气的好坏对学生也起到潜移默化的

落实常规夯实过程扎实推进素质教育

落实常规夯实过程扎实推进素质教育 王场乡中心校本学期以来,王场乡中心校围绕县教育局“两轮驱动”占略,在县教育局、教研室、白花片区教研组的领导和指导下,以落实县教育局新的《中小学教学常规》、《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价方案》为契机,全乡教师进一步统一思想,端正认识,紧跟教学改革的步伐。中心学校行政一班人,围绕质量中心,始终坚持以“常规促过程,过程出质量”为思路,追求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狠抓新《常规》的贯彻落实,强化过程,力求我乡教育教学质量上新台阶。 一、统一认识,增强《常规》落实的思想原动力 1、背景:新《常规》、《评价方案》更加科学,全面、规范,是教师顺应教育教学改革的具体指导,但部份教师对新《常规》有畏难情绪,怕自己达不到《常规》过程的要求,对常规、过程、质量的认识模糊,思想上有淡化常规和过程的倾向。 2、宗旨:统一思想,澄清认识,力求实现在观念上由拒绝到认同,行动上由被动应付到主动落实。 3、我们的做法:

组织对《常规》、《评价方案》的学习,讨论中心学校对教师们有意识的思想,让教师将认识统一至如下四点上来①《常规》、《评价方案》给我们明确了如何去顺应改革,解决了教师该做什么,该如何做的问题;②是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管理的有效手段;③是凸现过程管理,提高自身教育质量的法宝;④是促进自身成长的途径; 组织部份初中(通报批评者)和小学教师(人均分、及格率、优秀率不达县平)召开质量分析会,将教学成绩和这部份教师教学常规落实情况对照分析,结果再次证明,教学常规的落实情况和教学成绩是成正比例的,并以此为突破口,促进新《常规》在我乡的贯彻落实。 二、健全制度,保障《常规》、《评价方案》顺利落实 期初,我乡根据教育局新的教学工作常规,并结合王场乡实际,组织人员认真研究,制定了《初中、小学教学工作常规量化考评细则》,统一教学常规检查考核标准,同时,中心学校和片区内各校点,仍坚持教学常规月查制,坚持过程与绩效并重的原则,将教学常规的落实情况,教育成绩,并纳入对教师的制度考核与评优。晋级、选先、聘任等相挂钩,与管理人员的考核、考评相挂钩,严格兑现,确保《常规落实》,次求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