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基层、底基层施工细则

路面基层、底基层施工细则
路面基层、底基层施工细则

路床水泥砂砾石、路面底基层、基层监理细则

1、总则

1.1路面基层、底基层是道路结构的主要承重部分,基层、底基层的强弱和好坏对整个路面而言,特别是沥青路面的强弱、使用质量和使用寿命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要求其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水稳性和冰冻稳定性等等。为确保路面的工程质量,提高路面的施工质量,特制定本细则。

1.2本细则适应于安新改建工程NO.1和NO.3合同段基层和底基层的施工。

1.3承包人应在路面基层、底基层施工前提供详尽的施工组织设计,其中应包括施工管理体系,质量保证体系和安全保证体系的有关内容。

1.4路面基层、底基层开工前,承包人要对欲开工的基层、底基层路段进行现场放样。填写施工放样报验单,对已进场的原材料质量、混合料的配合比进行试验,并填写进场材料报验单;对采用的施工机械、设备的数量和使用质量进行自检,填进场设备报验单。承包人的以上报验,需经监理工程师审查、抽检、签认后方可开工。

1.5本细则规定:路面基层、底基层的开工条件是、路面底基层和路基工程必须验收合格,方可进行路面基层、底基层的施工。路面基层、底基层开工前,承包人应全面检查验收合格的底基层和路基的外观质量,若有缺陷应及时修补,复压平整后方可开工。如果路基在验收后已摆放了一段时间,特别是经过了大雨和通行了车辆,都必须

采用20T以上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检验。在碾压过程中,如发现土过干、表层松散,应适当洒水;如过湿,发生“弹簧”现象,应采取措施进行处理,所发生的费用由承包商自行承担。

1.6水泥稳定碎石的配合比,承包人应遵照施工图所提供的参考配合比和强度的要求,并结合进场材料的实际情况,进行原材料性质配合比试验后提出施工配合比,报监理工程师审批,批准后方可使用。

1.7在路面基层、底基层施工过程中,应随时注意路面路基的排水。

1.8主线、服务区匝道设计为20cm厚3%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和36cm厚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1.9路床4%水泥砂砾石的有关要求按此细则办理。

1.10凡本细则未规定之处,应按合同文件、设计文件、监理程序和交通部有关部颁标准执行。

2、材料

2.1一般规定

在开工前最少一个月,承包人应将其所选料场情况和原材料的有关试验资料报监理工程师审批,未经批准的材料不得备料和使用。

在任何情况下,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材料,不得用于本工程。反之,由此造成的后果皆由承包人承担。

本工程的基层与底基层所用的原材料主要包括:水泥、碎石、砂砾石及施工用水等。

2.2水泥

依据基层施工技术规范要求,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和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均可做结合料,宜选用终凝时间较长(宜在6h以上,为了根据实际情况调节初凝、终凝时间,可以掺入0.5-2%的缓凝剂)的水泥,其强度等级为32.5Mpa。快硬水泥、早强水泥、以及已受潮变质的水泥不应使用。

2.3碎石

水泥稳定碎石结构层的碎石骨料,其最大粒径不大于31.5㎜(方孔筛),集料压碎值不大于30%。另外,一定要控制碎石的含水量,否则会直接影响水泥剂量和水稳的强度。需要强调的是采购碎石时一定要按规格收料,不能进混合料,规格料的种类由拌合楼料仓的数量决定。

水泥稳定碎石粒料级配(方孔筛)

2.4砂砾石

砂砾石的天然级配合理,最大粒径控制在80㎜之内。

2.5施工用水

一般人或牲畜饮用的水源均可使用,其他可疑水源的水须按有关规定进行试验鉴定。

3、试验路段的铺筑

3.1在正式开工前最少28天,施工单位应自费在自己选定并经监

理工程师同意的路段,修筑长度不少于100米的路段作预先试验。

3.2试验段的目的是检验施工单位为完成该项工程所采用的配合比、拌和、铺筑和压实设备的性能、效率和施工方法,以及其施工组织的合理性。

3.3试验应按拟用于该工程的材料配合比、以及拌和、摊铺、压实设备和施工工艺进行。

3.4试验段完成后,承包单位应对试验资料进行系统整理,提出总结报告,报监理工程师审批,未经批准,不得进行该项工程的施工。

3.5试验段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即可作为该项工程的一部分,否则对不合格部分进行返工处理,直至达到要求。

4、路床4%水泥砂砾石、水泥稳定碎石

4.1为控制配料准确,保证拌和质量,按照合同文件要求,路床水泥砂砾石、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底基层材料必须采用厂拌法和摊铺机进行施工。

4.2施工时监理应控制的要点

4.2.1要求承包单位应对厂拌法设备和拌和站自动计量系统,请计量主管部门进行检验和校核,并发给计量合格证书后,方可启用,以保证配料准确。

4.2.2应严格控制厚度,路床4%水泥砂砾石压实厚度为20厘米、底基层为20厘米一层、36厘米基层分为两层施工,一层为18厘米厚。其路拱、横坡应与路面一致。

4.2.3路床4%水泥砂砾石的压实度为96%以上,水泥稳定碎石要

达到的压实度为98%(重型击实标准)。

4.2.4如果运距较远,车上的混合料应覆盖,以防止水分过分流失。车厢内应严密,无空洞或缝隙,以防止混合料漏出。运输道路应平坦顺畅,无坑洼高坎,不颠颇,以避免混合料分散离析。

4.2.5拌和好运到工地的混合料,摊铺后应在水泥初凝之前完成碾压。碾压时直线段由两侧路肩向中心碾压,曲线段由内侧路肩向外侧路肩进行碾压。

4.2.6摊铺机摊铺时纵横向接缝处理:用摊铺机摊铺混合料时,中间不宜中断,如因故中断时间超过2h,应设置横向接缝,摊铺机应驶离混合料末端。人工平整末端混合料,紧靠混合料末端放两根方木,方木截面呈正方形,方木的高度与混合料压实厚度相同,整平紧靠方木的混合料。方木的另一侧碎石回填约3米长,其高度应高出方木几厘米,将混合料碾压密实。在重新开始摊铺混合料之前,将碎石和方木除去,并将下承层顶面清扫干净,摊铺机就位,重新开始摊铺混合料。应避免纵向接缝,如摊铺机的摊铺宽度不够,必须分两幅摊铺时,宜采用两台摊铺机一前一后相隔5-10米同步向前摊铺混合料,并一起进行碾压。

4.2.7基层、底基层施工完毕后应及时进行养生,养生期不得少于7天、不得使表面在养生期内干燥,养生期间,除洒水车外,禁止其他一切车辆通行。

4.2.8水泥稳定碎石的施工工艺控制流程图如下

5、质量管理与检查验收

5.1水泥稳定碎石施工质量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监理主要控制以下几项施工技术指标:碎石混合料的级配、混合料拌和的均匀性、压实度、抗压强度、含水量、水泥剂量、集料压碎值等。

5.2质量控制的项目、频率和质量标准

6、关键部位、重要工序监理旁站管理办法

6.1试验监理工程师依据承包商进场的原材料,应按批次、批量进行严格的抽检,杜绝不合格材料的进场。

6.2试验监理应对水泥剂量、含水量、拌和的均匀性进行全过程旁站,并按上表规定的频率对水泥剂量进行抽检。

6.3现场监理根据试验段总结成果,督促承包商用带有刻度的钢筋棍按照松铺系数严格控制层厚,对于厚度不够部位要求承包商在未碾压之前进行找补。

6.4监理工程师应严格控制开始碾压时间和结束时间,应在水泥初凝前2小时完成水稳碎石全部碾压,然后进行压实度检测,如果达不到规定的压实度要求,要求承包商进行补压(补压完成时间应控制在水泥初凝之前)。

6.5现场监理应严格控制摊铺机摊铺时纵横向接缝的处理,处理方式按照4.2.6款要求办理。

底基层基层施工方案

底基层基层施工方 案

底基层(基层)施工方案 一、施工方案、方法及施工工艺 1、路基处理 路基验收必须合格,主要包括:压实度、平整度、宽度、中线、高程、横坡等。 底基层施工前,采用平地机整修路基不平整处,再采用压路机碾压,发现软簧,挖除翻晒,采用合格材料或石灰土换填,再碾压,直至路基合格,无任何软簧现象。摊铺前清除路基表面上的杂物及被污染处,碾压平整,保持表面干净,并适当洒水润湿。 2、横向排水管施工 a.路基合格后,即开始横向排水管施工。人工开挖基坑,包裹混凝土集中拌和,农用车运至工地现场。 b.PVC-U排水管质量经检验符合图纸要求及《埋地排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双壁波纹管材》(GB/T18477- )的规定。 c.横向排水管采用φ100mmPVC-U硬塑管,经过三通与中央分隔带渗沟内的纵向软管可靠连接,并用沥青麻筋封裹接头。 d.超高段横向φ300mmPVC-U排水管设置于图纸规定的位置上,管节间严格按图纸或监理工程师的指示做好防水措施。 e.严格控制横向排水管的埋设高程、铺设坡度和包裹混凝土

的断面尺寸等,符合设计要求,并认真捣实和养生。 f.横向排水管靠中央分隔带一端用蛇皮带包裹,防止杂物进入排水管内,另一端伸出路基边坡5-10cm。 3、施工方案、方法及施工工艺 a.一般要求 (1)粒料采用拌和机集中厂拌,拌和机生产量不小于600t/h,进料仓4个,结合料仓1个。分别按最大粒径配置筛网,装有附着振动设备,采用电子皮带秤动态计量。配置带破碎装置的粉料仓、配置成品料仓、配置水泥螺旋称、水的计量配置流量计,采用电子阀调节装置及相应显示装置。配料精度:集料≤±2%,水泥≤±1%,水≤±1%。 (2)严格按混合料标准配合比数据准确配料,。 (3)严格控制摊铺层的设计高程、厚度、横坡度(与面层一致)和平整度。 (4)严格控制混合料的含水量(在气候炎热、干燥时可大于最佳含水量1%~2%)。 (5)严格控制混合料施工的延迟时间,即从混合料加水拌和、运输、摊铺到碾压完毕时间不超过2小时。 (6)摊铺底基层时,将路床打扫干净, 并适量洒水润湿;摊铺下基层时,将底基层的缺陷处理完毕,打扫干净,适量洒水润湿;摊铺上基层时,将下基层的缺陷处理完毕,打扫干净,适量洒水润湿。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规范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规范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是2000年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沙庆林起草。 最新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基本情况: 2000年,交通部批准发布了《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规范》施行15年来,对指导我国公路路面基层施工、保证路面质量起到了很大作用。 2015年8月,《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J034-2000 )取代了《规范》,作为行业标准正式实施。 近年来,我国的公路建设经历了快速发展期。绝大多数公路的基层施工标准都是按照2000版的《规范》来执行的。随着技术的进步,修订后的《细则》有很多变化,但重申了沥青路面”强基、薄面、稳土基”的设计理念。从我国的公路建设和国外标准来看,18厘米以上的面层已经不能被称为”薄面”了。《细则》针对目前我国的各种路面状况进行修订,因此有必要认真地执行。 此外,未来沥青路面的发展趋势是长寿命沥青路面,其基层使用的目标是,4 0 年到5 0 年不产生结构性病害。《细则》对基层的要求,是瞄准长寿命沥青路面的要求来修订的,因此很多技术要求都比较高,但更有利于我国公路建设的健康发展。 《细则》修订的核心是提高基层施工质量的均匀性,可从原材料、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等方面开展。

原材料方面,要求基层的粗集料要具备沥青混合料中下面层粗集料的同等力量;提高了基层粗集料压碎值要求,并增加了软石含量、针片状颗粒含量和粉尘含量。最关键的一点在于,要求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极重、特重交通荷载等级,基层的4.75毫米以上粗集料应采用单一粒径的规格料。此外,对集料分档做出了新的要求。2000版的《规范》对高速公路的集料分档要求是分为3档到4档。但近年来,很多高速公路工程对集料分档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导致质量下降。《细则》对高速公路集料分档做出要求,最少是4档,极重、特重交通必须有5档以上,从源头上控制原材料的均匀性,从而控制混合料质量的均匀性,以提高施工质量。 配合比设计方面,《细则》中的级配是推荐级配,工程上下限的确定需要专门设计,要严格控制各档级配。关于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目标配合比设计技术要求,在设计中,应选择不少于5个结合料剂量,分别确定各剂量条件下混合料的最佳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应根据试验确定的最佳含水率、最大干密度及压实度要求成型标准试件,验证不同结合料剂量条件下混合料的技术性能,确定满足设计要求的最佳剂量。关于强度标准,《细则》认为,与其控制强度的上限,不如控制强度的变异性,从而提高施工的均匀性(见表1)。 施工工艺革新方面,《细则》在二次拌和、电子秤剂量、料仓间隔、碾压、养生、层间处理等方面,都进行了修订。其中,养生可以通过洒水、薄膜覆盖、土工布覆盖、草帘覆盖等方法进行,王旭东建议

路面底基层施工方案

路面底基层施工方案 1、工程概况: 本次原209线(水集至夏南庄)大修项目共分水集城区-孙受、孙受付家疃-夏南庄两段,全长14.47km。原209线(水集至夏南庄)段,即原烟青路S209,由市区向西南沿线经过望城、孙受、夏格庄等镇,辐射50多个村庄。其中水集城区至孙受段(k0+000-k9+366.727)长9.37公里,路面宽度为8.5-9.5m;孙受傅家疃至夏南庄段(k0+000-k1+580、k2+940-k6+455.253)长5.10公里,路面宽度为8.5m 。 水牛线路段包括水集-长广路和牛溪埠-G309段,全长8.607km。其中水集-长广路段长5.811km,始建于1988年,该路段为三级公路,现状道路为沥青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路面结构形式分别为:16cm水泥稳定风化砂底基层+16cm水泥稳定风化砂基层+4cm沥青混凝土面层;20cm 碎石垫层+20cm水泥混凝土面层。其中k0+000-k0+411.2段长0.411km,路面宽度14m;k0+451.2-k2+580、k4+827-k5+810.6段长3.112km,路面宽度7m;k2+580-k4+4+773段长2.193km,路面宽度16m。牛溪埠-G309段始建于1972年,为三级公路,全长2.796km,路面宽度7m-12m,现状道路为沥青路面,路面结构形式为:16cm水泥稳定风化砂底基层+16cm水泥稳定风化砂基层+4cm沥青混凝土面层。 二、开工准备情况 1.施工放样准备:恢复中桩,直线段20m设一桩,平曲线段每10m设一桩。 2.场地准备

下承层表面平整度、密实度、表面高程、宽度等技术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并由现场监理工程师确认合格。土路肩已按要求培置完毕。 3.材料试验及供应: 试验室已完成原材料检验、配合比组成设计、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最大干密度及无侧限抗压强度等试验。均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原材料已进场,经检测均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4.机械设备进场 用于集料拌合的设备WDB-600型稳定土拌合站已进场,且调度完毕。其它用于本工程的机械设备均已到位,具体见下表: 序号名称单 位 产地规格型号数量备注 1拌合站台维坊WDB-6001 2摊铺机台德国ABG4231 3摊铺机台长沙三一951D1 4振动压路机台洛阳LS220B2 5振动压路机台长沙中联YZ2201 6胶轮压路机台徐州徐工3011 7装载机台徐州徐工504 8自卸车辆解放25 9洒水车辆解放6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信息来源:作者:发布时间:2011-6-14 13:44:27 阅读:11654次 F02 JTJ 034-2000 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1 总则 为适应我国公路建设需要,建成质量符合要求的公路路面基层,避免因基层质量不好而产生的面层过早破坏现象,特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和改建各级公路的刚性(水泥混凝土)路面、半刚性(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或柔性(柔性基层沥青或中级)路面的基层和底基层施工。 本规范规定了水泥稳定土、石灰稳定土、石灰工业废渣稳定土、级配碎石、级配砾石和填隙碎石的施工和质量管理要求。 用沥青碎石混合料和沥青贯入式碎石做基层时,其技术要求、施工方法和质量管理应符合国家标准《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2)。 用贫混凝土、碾压式混凝土做基层时,其技术要求、施工方法和质量管理应符合国家标准《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J97和本规范。 凡有可能改建提高等级的中级路面,都应采用本规范中的基层结构作为主要承重层,其上可用砂砾土、石屑土、砂土等材料做磨耗层。 垫层的技术要求、施工方法和质量管理应符合本规范对同类材料的底基层的规定。 本规范采用重型击实试验方法的最大干密度作为标准干密度。 本规范涉及的试验方法应符合交通部现行有关试验规程的规定。 2术语 基层base 直接位于沥青面层下、用高质量材料铺筑的主要承重层或直接位于水泥混凝土面板下、用高质量材料铺筑的一层称做基层。基层可以是一层或两层,可以是一种或两种材料。 底基层sub base 在沥青路面基层下、用质量较次材料铺筑的次要承重层或在水泥混凝土路面基层下、用质量较次材料铺筑的辅助层称做底基层。底基层可以是一层或两层以上,可以是一种或两种材料。 细粒土fine grained soil 颗粒的最大粒径小于,且其中小于的颗粒含量不少于90% (如塑性指数不同的各种粘性土、粉性 土、砂生土、砂和石屑等)。 中粒土medium grained soil 颗粒的最大粒径小于,且其中小于19mm的颗粒含量不少于90%(如塑性指数不同的各种粘性土、粉性土、砂性土、砂和石屑等)。 粗粒土coarse grained soil 颗粒的最大粒径小于,且其中小于的颗粒含量不少于90% (如砂砾土、碎石土、级配砂砾、级配 碎石等)。 水泥稳定土cement stabilized soil 用水泥做结合料所得混合料的一个广义的名称,它既包括用水泥稳定各种细粒土,也包括用水泥稳定各种中粒 土和粗粒土。在经过粉碎的或原来松散的土中,掺入足量的水泥和水,经拌和得到的混合料在压实和养生后,当其抗

路面工程施工专项方案设计

316国道西乡县城过境公路工程 沥青砼路面工程施工专项方案 一、路面工程概况 1、316国道西乡过境线K0+000-K5+320段二级路路面宽度12米。路面结构:20厘米水泥稳定砂砾底基层+20厘米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透层+封层+6厘米中粒式沥青混凝土+粘层+4厘米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各层弯沉值:路床顶部(168),底基层(108.2)基层(42)下面层(35)上面层(31.2) 2;20厘米水泥稳定碎工程数量:20厘米水泥稳定砂砾底基层:46650m222;6厘米中粒式沥;封层:52181.2 m53825 ;透层:48845 mm石基层:22;4厘米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青混凝土:48845 m48845 ;粘层:48845 m2 。m 2、K5+320-K8+320、K11+142-K15+645.966段一级路路面宽度23米。K9+660-K10-015段、K10+015-K11-142段路面宽度20米。路面结构:30厘米水泥稳定砂砾底基层+20厘米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透层+下封层+6厘米中粒式沥青混凝土+粘层+4厘米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各层弯沉值:路床顶部(168),底基层(64.4)基层(31.5)下面层(27.2)上面层(24.8)。 2;2030工程数量:厘米水泥稳定砂砾底基层:183288.31m厘米水

泥222;6 封层:186291.4m稳定碎石基层:194132.51m ;透层:177465.31m ;22;222477.31 m;粘层:4厘米粒式改性沥厘米中粒式沥青混凝土:48845 m2 48845 m青混凝土:二、路面底基层、基层的施工措施 (一)试验路段施工 在底基层、基层开始正式铺筑前,分别铺筑单幅不小于200m的试验路段。在试验路段开工至少14天之前,提供用于试验的材料和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以及备料、拌和、摊铺、碾压的设备一览表和施工程序、工艺操作等详细书面说明并报请监理工程师批准。 通过试验路段的施工验证,确定以下主要项目: (1)进场人员的合理配置; (2)用于底基层、基层的集料配合比例; (3)底基层、基层摊铺的松铺系数; (4)摊铺、碾压设备的合理组合; (5)科学、标准的施工方法: ①各项集料数量控制; ②摊铺方法和适用的工具; ③合适的拌和机械、拌和方法、拌和时间等; ④混合料含水量的增减与控制方法; ⑤整平和整形的合适机具和方法;

路面底基层、基层(厂拌法)施工工艺

6.5.2路面底基层、基层施工工艺框图说明 1)路面底基层、基层施工工艺框图 2)路面底基层、基层施工工艺框图说明 (1)下承层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中线、水平、高程均符合设计要

求,下承层平整、坚实,路拱符合要求。

(2)混合料集中拌和,拌和前先调试好所用的厂拌设备,使拌和的混合料含水量适当、均匀无粗细颗粒离析现象。 (3)采用机械摊铺,按照监理工程师批准的试验路段的施工工艺、施工机械进行混合料的施工。 (4)集料运输车装车时严格控制数量,保持基本相等,严格掌握卸料距离,使混合料装卸均匀。 (5)在最佳含水量时遵循先轻后重的原则进行碾压,并且碾压至要求的压实度。每一作业或2000m2以内检查6次。直线段由两侧路肩向路中心碾压,平曲线段由内侧路肩向外侧路肩进行碾压。碾压时后轮重叠1/2的轮宽,碾压次数6~8遍,碾压速度头两遍控制在1.5~1.7km/h,以后采用2.0~2.5km/h。 (6)严禁在后完成的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和急刹车。 (7)两工作段的搭接部分做成横向接缝,摊铺机驶离混合料末端。重新开始摊铺混合料之前,将上次摊铺碾压后压实层末端形成的斜坡挖除,并挖成一横向(与路中心线垂直)垂直向下的断面,然后将摊铺机返回到已压实层的末端,开始摊铺。 (8)施工中,加水拌和至碾压终了的时间不能超过2小时,碾压完成后立即进行养生,先洒水然后用土工布(膜)覆盖,养生期不少于7d。养生时注意环境保护。施工遇下雨要立即停止施工,除非已摊铺混合料。此时,混合料尽快碾压密实。

(9)养生期结束后,经监理工程师批准,立即喷洒透层沥青。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底基层施工方案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底基层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广州北部地区(新国际机场)高速公路北段工程ND18标位于花都区东部,起止里程K39+586.5~K41+816.5全长2.23km。根据设计,本标段路面结构层分为: 1、主线 20cm4%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38cm6%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2、匝道 26cm水泥砼面层+15cm贫砼基层+25cm未筛分碎石底基层 二、主要工程量: 三、主要项目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 三.1水泥稳定碎石施工工艺流程图

三.2施工准备工作 1、材料及配合比设计 (1)水泥:采用32.5普硅水泥,初凝时间在3小时以上,终凝时间6小时以上,

本工程采用炭木牌(专用)缓凝水泥,根据试验,初凝时间在3.5小时以上,终凝时间在7小时以上。 (2)碎石:压碎值底基层不大于30%,基层不大于26%,针片状总含量不超过20%,且不得含存粘土块,腐植物质。 集料要满足级配要求,根据本地区材料供应情况,选择3种不同规格的集料分别筛后,通过计算找出合适的比例,再按此比例组成符合要求的混合集料。 (3)配合比设计:按设计图纸规定的水泥用量与符合级配要求的集料拌匀后,进行重型击实,确定最佳含水量的最大干密度,并制作试件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如强度符合设计要求时即指两项试验结果可提出配合比设计报告,如不符合时重做试验。 在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时,应确定延迟时间对其强度和干密度的影响试验,确定合适的最大允许延迟时间,并据此控制施工。 2、试验段。在进行基层、底基层施工前,先做试验段 (1)试验段长度不少于100m,规范要求不少于600㎡; (2)基层、底基层应分别进行试验; (3)通过试验检验材料配合比、施工机具设备、工艺方法的正确性; (4)通过试验确定松铺系数(通常为1.30~1.35),碾压次数、碾压速度、摊铺进度、每段作业长度等。 (5)试验时要认真做好记录,试验后要对质量指标、外观检查进行抽检,并依此写出试验报告。 (6)本标段的试验段设在K41+690~K41+590左侧面积约1500㎡。 3、施工放样 复测路控制中线、边线及标高控制点,放出水稳层施工控制边线,并在边线位置打边桩,边桩上打点(路称“红印”)作为每层水泥稳定碎石顶面控制标高。 底基层开工前,应对下表面路基进行平整度、密实度及弯沉值进行复测,上有在路订的平整度、密实度、弯沉值、高程、宽度、横坡符合文件要求,并没有松散材料和软弱点后,才能进行底基层的施工。 三.3水稳层摊铺及碾压

底基层,下基层专项施工方案

word 江西武吉高速公路建设项目AP4合同段 (K53+700~k69+000) 底 基 层 下 基 层 专 项 施 工 方 案 中国路桥集团西安实业发展有限公司AP4标项目经理部 二00七年四月十六日 目录

word 一、工程概况 二、施工人员配置 三、施工机械配备 四、施工工艺流程 五、施工准备 六、底基层、下基层试验段施工 七、质量保证措施 八、安全保证措施 九、确保工期措施 十、环境保护和文明施工措施 底基层,下基层专项施工方案 根据路面施工总体性施工组织设计及结合本标合同段的现场实际施工情况,现拟如下级配碎石底基层,水泥稳定碎石下基层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1、工程简介 AP4标合同段起讫里程为K53+700~K69+000,全长14.924KM(其中断链376.252M)主线路面结构类型8种,下基层采用34㎝和32㎝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在对干燥,中湿,弱风化岩石地段分别采用20㎝和15㎝级配碎石,路面设计为双向4车道,设计荷载:公路-Ⅰ级。 2、工程数量 34㎝厚水泥稳定碎石基层172609㎡,32㎝厚水泥稳定碎石基层19568㎡,级配碎石底基层227350㎡,20㎝厚水泥稳定碎石基层5069㎡。 二、施工人员的配置(见附表一) 三、施工机械的配备(见附表二) 四、施工工艺流程 下承层验收拌合摊铺碾压修整养护检测报监理工程师下道工序 五、施工准备 5.1 试验准备 有效保证,施工是否经济合理的关键,我部试验室在驻地办,代表处的指导和帮助下,已完成了配合比的设计和试配工作,现已整理并上报驻地办,代表处试验室审批,具体的设计内容参见“路面面工程底基层,下基层配合比审批报告”。 原材料的选取 水泥稳定集料主要原材料为水泥和集料,其检查项目及技术标准:

新版《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的修订内容

为指导后续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我监理组工地试验室特组织试验室内部人员对《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进行学习。 学习人员签名: 日期:

新版《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的修订内 容 1.提高了基层用粗集料的压碎值指标要求,增加了软石含量、针片状颗粒含量、粉尘含量等指标。 2.增加了细集料技术要求。

3.增加了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路面基层混合料生产时材料分档的数量要求和规格要求。 粒径尺寸与筛孔尺寸对应表

4.提出采用间断、密实型的级配构成原理,改进无机结合料稳定级配碎石或砾石等材料的级配设计方法。 ①无机结合料材料的组成设计包括原材料检验、混合料的目标配合比设计、混合料的生产配合比设计和施工参数确定四部分。 目标配合比设计中应选择不少于5个结合料剂量,分别确定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并测定技术性能(90d或180d龄期弯拉强度和抗压回弹模量、7d无侧限抗压强度),确定满足设计要求的最佳剂量。 ②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或砾石级配范围

注:在不影响混合料性能的前提下,允许有2%-3%的超粒径含量。 4.增补了水泥粉煤灰稳定材料的技术要求。 5.补充完善了级配碎石材料设计和施工工艺要求。 6.提高了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强度标准,增加了目标配合比和生产配合比设计内容与要求。 ①在目标配合比设计中,增加了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应验证所用材料的7d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与90d或180d龄期弯拉强度关系。 ②在生产配合比中,拌合设备的调试和标定应包括料斗称量精度的标定,结合料剂量的标定和拌和设备加水量的控制。按各档材料的比例关系,设定相应的称量装置,调整拌合设备各料仓的进料速度。通过混合料中实际含水率的测定,确定施工过程中水流量计的设定范围。

5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基层施工方案

附件5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基层施工方案 1工程范围 K0+000—K49+957.732望东长江公路大桥北岸连接线高速公路,路线全长49.958公里。主线路面底基层采用低剂量水稳碎石厚度20厘米,基层采用38cm厚的水泥稳定碎石。 2应用标准和规范 2.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96 2.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 2.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 2.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 076-95 2.5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J057—94 3 施工准备 3.1 技术准备 3.1.1集中技术人员进行图纸会审,熟悉各部结构,确定合理的施工工艺。 3.1.2对全线的导线点、水准点进行加密、复测,精度符合规范要求。 3.1.3选定料场,进行配合比试验,并进行优化设计,确定合理的配合比。 3.1.4详细了解现场施工环境,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并详细进行技术交底。 3.1.5做好安全防卫和安全技术交底工作,避免天气、施工机械等对生产人员的生命财产够成威胁。 3.1.6制定关键工序控制措施、冬雨季施工措施及夜间施工措施。 3.1.7对下承层进行验收,必须在其满足规范要求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3.1.8测量放样,直线(或大半径圆曲线)段每10m放一中桩、边桩,小半径曲线处(匝道)每5m放一中、边桩,测量其高程并计算其要求调整的高度,做为钢丝基准线的标准。 3.2施工设备 3.2.1生产设备:水稳拌合站、满足水稳拌合站产量的装载机。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1 总则 1.0.1为适应我国公路建设需要,建成质量符合要求的公路路面基层,避免因基层质量不好而产生的面层过早破坏现象,特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和改建各级公路的刚性(水泥混凝土)路面、半刚性(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或柔性(柔性基层沥青或中级)路面的基层和底基层施工。 1.0.3本规范规定了水泥稳定土、石灰稳定土、石灰工业废渣稳定土、级配碎石、级配砾石和填隙碎石的施工和质量管理要求。 1.0.4用沥青碎石混合料和沥青贯入式碎石做基层时,其技术要求、施工方法和质量管理应符合国家标准《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2)。 1.0.5用贫混凝土、碾压式混凝土做基层时,其技术要求、施工方法和质量管理应符合国家标准《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J97)和本规范。 1.0.6凡有可能改建提高等级的中级路面,都应采用本规范中的基层结构作为主要承重层,其上可用砂砾土、石屑土、砂土等材料做磨耗层。 1.0.7垫层的技术要求、施工方法和质量管理应符合本规范对同类材料的底基层的规定。 1.0.8本规范采用重型击实试验方法的最大干密度作为标准干密度。 1.0.9本规范涉及的试验方法应符合交通部现行有关试验规程的规定。 2 术语 2.0.1基层 base 直接位于沥青面层下、用高质量材料铺筑的主要承重层或直接位于水泥混凝土面板下、用高质量材料铺筑的一层称做基层。基层可以是一层或两层,可以是一种或两种材料。 2.0.2底基层 sub base 在沥青路面基层下、用质量较次材料铺筑的次要承重层或在水泥混凝土路面基层下、用质量较次材料铺筑的辅助层称做底基层。底基层可以是一层或两层以上,可以是一种或两种材料。 2.0.3细粒土 fine grained soil 颗粒的最大粒径小于9.5mm,且其中小于2.36mm的颗粒含量不少于90%(如塑性指数不同的各种粘性土、粉性土、砂生土、砂和石屑等)。 2.0.4中粒土 medium grained soil 颗粒的最大粒径小于26.5mm,且其中小于19mm的颗粒含量不少于90%(如塑性指数不同的各种粘性土、粉性土、砂性土、砂和石屑等)。

水稳底基层施工方案范文

水稳底基层施工方 案

浏阳蕉溪岭至黄花机场公路(浏阳段) 第五标段 水稳碎石底基层 施 工 方 案 监理单位:湖南岳阳交通工程咨询监理公司施工单位:湖南对外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二零一七年七月

目录 一、编制依据及目的 二、工程概况 三、施工组织机构 四、施工组织安排 五、施工计划 六、施工工艺 七、实体质量要求 八、重点、难点注意事项及保障措施 九、安全环保、文明施工 十、质量奖惩办法 路面水稳碎石底基层试验段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及目的 (1)编制依据: 本施工组织设计经过现场勘察,地方材料的调查,结合我公司的资源,依据本项目的招标文件、技术规范、设计图纸以及我公司在以往类似工程施工的成功经验编制而成。主要编制依据如下: 1、浏阳蕉溪岭至黄花机场公路浏阳段工程招标文件 2、《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 ) 3、《公路工程质量评定标准》(JTG F80/1—) 4、《长沙交通建设质量安全管理文件选编》 5、《总体施工组织设计》 6、两阶段施工图设计 7、施工合同文件 8、我单位对施工现场的实地勘察、调查资料。 9、我单位积累的成熟技术、科技成果、施工工艺以及从事同类工程的施工经验。 (2)、试验路目的 1、经过水稳层试验路施工,收集相关数据,确定标准施工方法 ①混合料配比的控制方法; ②混合料摊铺方法和适用机具(包括摊铺机的行进速度、摊铺厚

度的控制方式、梯队作业时摊铺机的间隔距离); ③含水量的增加和控制方法; ④压实机械的选择和组合、压实的顺序、速度和遍数,应选择两种确保能达到压实标准的碾压方案; ⑤拌和、运输、摊铺和碾压机械的协调和配合。 2、经过碾压遍数及压实度的关系,确定最佳碾压遍数、松铺厚度、松铺系数、最佳含水量等。论证试验路段施工所取得的施工技术参数、施工工艺、施工方法的可行性,确定最终的施工技术方案,以指导后续工程的施工。 3确定每一碾压作业段的合适长度(一般建议以30m为宜)。 4、严密组织拌和、运输、碾压等工艺流程,缩短拌和到碾压完成时间。 5、质量检验内容、检验频率及检验方法。 6、试铺路面质量检验结果。 二、工程概况 1、工程概述 本项目浏阳蕉溪岭-黄花机场公路(浏阳段)二期工程,起止桩号为K0+000~K5+490本标段为第5合同段,起止桩号为K0+000~K3+690,路线长3.69km。 主线为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一般路基宽

道路基层及底基层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报审表 工程名称:廊坊新兴产业示范区横二路工程编号: 本表由承包单位填写,一式三份,送监理机构审核后,建设、监理及承包单位各一份。表B1-3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审表 工程名称:廊坊新兴产业示范区横二路道路工程编号:

廊坊新兴产业示范区横二路道路工程基层及底基层施工方案 中建市政廊坊新兴产业示范区横二路工程项目部 2012年10月15日

廊坊新兴产业示范区横二路道路工程基层及底基层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中建市政廊坊新兴产业示范区横二路工程项目部 2012年10月15日

道路基层及底基层施工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河北廊坊新兴产业示范区横二路道路工程基层及底基层施工工程,道路全长9028.373米。机动车道底基层为30cm石灰稳定土(设计推荐剂量为12%石灰+3%水泥),基层为30cm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熟石灰:粉煤灰:碎石=7:13:80);非机动车道分为25cm石灰稳定土和15cm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各一层。详见图1-1机动车道路结构剖面图和图1-2非机动车道路结构剖面图。 C30预制混凝土路缘石(99.5*40*12)cm 图1-1机动车道路结构剖面图

C30预制混凝土路缘石(99.5*40*12)cm 图1-2非机动车道路结构剖面图 根据道路施工特点,本工程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的石灰稳定土底基层采用推土机推平、刮平机找平、压路机碾压的方法进行施工;为保证基层表面平整度,机动车道基层以及非机动车道基层采用摊铺机摊铺施工。机动车道每幅采用2台西德ABG423型摊铺机梯队作业摊铺,非机动车道采用1台ABG423型摊铺机摊铺。施工前应检查验收下承层的压实度、高程、宽度等,并做好施工前的清扫工作。 二、施工准备 2.1机具准备 (1)机械:路拌机、推土机、刮平机、摊铺机、压路机、机动翻斗车、洒水车。 (2)机具:手推车2辆、钢卷尺、小线2斤、铁锹等。 2.2现场准备 (1)路床若存在有松散,高程偏高的情况应采取相应的削平、压实措施处

高速公路路面级配碎石垫层底基层基层施工标准化指南

高速公路路面级配碎石垫层底基层基层施工标准化指南 1.1一般规定 1.1.1配料必须准确,拌和必须均匀。 1.1.2应严格掌握垫层、底基层、基层厚度和高程,其路拱横坡应与面层一致。 1.1.3应在混合料处于最佳含水量时进行碾压,直至达到按重型击实试验法确定的要求压实度。垫层、底基层要求≥ 96%,基层要求≥ 98%。 1.1.4级配碎石垫层、底基层、基层的压实厚度不应超过 20cm。压实厚度超过上述规定时,应分层铺筑,每层的最小压实厚度为10cm。严禁用薄层贴补法进行找平。分层铺筑时,每层都要做压实度检验,并应达到规定要求。 1.1.5级配碎石垫层、底基层、基层均应采用集中厂拌法拌制混合料,并用摊铺机摊铺。 1.2材料要求 1.2.1集料 1、级配碎石所用石料的压碎值应不大于26%。 2、用于垫层、底基层时,单个颗粒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 37.5mm,用于基层时,单个颗粒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 31.5mm。碎石应预先筛分成3 个不同粒级,建议垫层、底基层分

37.519mm、19 9.5mm、9.5 0mm,基层分31.5 19mm、 19 9.5mm、9.5 0mm。各种粒级的超尺寸数量不得超过 10%, 欠尺寸数量不得超过15%。合成的颗粒组成应符合表1.2.1 的要求,碎石中针片状颗粒的总含量应不超过20%。 级配碎石的颗粒组成范围表1.2.1 注:集料中以下细集料有塑性指数时,小于 0.075mm 的颗粒含量不应超过5% ,且塑性指数应小于6;0.5mm 以下细集料无塑性指数时,小于0.075mm 的颗粒含量可接近高限。

3 、当细集料数量不足时,允许掺配一定比例的砂。砂应洁净、坚硬、干燥,无风化、无杂质,符合级配要求。 1.2.2水 水应洁净,不含有害物质。来自可疑水源的水应按照《公路工程水质分析操作规程》要求进行试验。 1.3混合料组成设计 1.3.1各种材料必须在使用前56 天选定。承包人应将具有代表性的样品在监理工程师确认的试验室进行材料的标准试验及混合料组成设计。 1.3.2承包人应在级配碎石混合料组成设计开始前,首先选取有代表性的样品进行下列原材料试验: 1、颗粒组成分析 2、液限和塑性指数 3、相对密度 4、含水量 5、击实试验 6、压碎值 7、针片状颗粒的含量 1.3.3混合料的组成设计步骤 1、确定各种规格料的掺配比例,使组成级配符合4.2.1 条的规定,并使形成的级配曲线是一根顺滑的曲线。其中

路面基层施工监理细则

路面基层(水泥稳定石粉渣) 施工监理细则 一、工程概况及其特点 此处略,届时由现场监理人员根据监理细则之专业工程的具体情况填写。 二、监理依据 1、《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50319-2000; 2、《深圳市建设工程监理规程》深建字[2000]116号; 3、《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279号令; 4、《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 1-90; 5、《城市道路路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 44-91; 6、《深圳市水泥稳定石粉渣道路基层施工暂行技术规定》 7、工程监理规划; 8、工程监理合同,业主与承包商签订的工程承包合同; 9、工程路面基层工程施工图; 10、公司有关规定。 三、质量检查验收内容与要求 1、实测项目 水泥石粉渣基层和底基层的允许偏差及检查方法见下表: 水泥石粉渣基层和底基层实测项目

2、外观鉴定 (1)表面平整密实、无坑、无明显离析。 (2)施工接茬平整、稳定。 四、需要预防的主要质量通病 1、水泥、石粉渣混合料分布不均匀 2、压实后,压实度达不到要求 3、碾压过程中,出现弹簧、龟裂 4、结构层出现横向裂缝 5、压实后,混合料强度不合格 五、质量控制要点及措施 1、质量预控要点及其措施: (1)熟悉设计图纸和相关技术规范; (2)组织或参与设计交底; (3)施工方案审查:施工前监理工程师必须要求施工单位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报监理工程师审查,需要重点审查下述内容: ①人员资质审查:审查其施工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是否具备相应资质,机班 长是否具有类似工作经验; ②施工工艺审查:审查其施工方法、施工顺序是否合理; ③质量、安全保证措施审查:审查其质量、安全保证措施是否可靠。(4)材料质量预控:施工前监理工程师必须对材料(水泥、石粉渣)进行见证取样检查,合格后才允许使用。 (5)人员、机械、设备审查:施工前监理工程师必须审查施工单位的相关施工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是否具备相应资质和相关工作经验,拟进场的机械设备的性能与质量是否满足施工工艺要求。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试题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一、选择题 1、沥青路面基层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不允许产生的变形或破坏不包括。 A.残余变形 B.抗压破坏 C.剪切破坏 D.弯拉破坏 2、以下不能作为公路路面基层粒料的是:。 A.水泥稳定土 B.级配砾石 C.填隙碎石 D.级配碎石 3、石灰工业废渣稳定土应用 12t 以上压路机碾压,用 12-15t 三轮压路机 碾压,每层的压实厚度不应超过 15 厘米,用 18-20t 三轮压路机碾压时,每层的压实厚度不应超过厘米。 A.15 B.18 C.20 D.25 4、石灰稳定土应在秋末和夏季组织施工,施工期的日最低气温应在50C 以上,并应在第一次冰冻到之前到两个月完成。 A .一个月 B .一个半月C.两个半月D .三个月 5、石灰稳定土基层应严格控制其厚度和高程,其路拱横坡应与一致。 A.边坡 B.路床 C.面层 D.2%--4% 6、级配碎石的不适用层次为。 A.各级公路的基层和底基层 B.高速公路的基层和底基层 C.较薄的沥青面层与半刚性基层之间的中间层 D.以上都不对 7、级配碎石层施工时,应遵守下列规定和要求。 A.允许少量离析现象 B.塑性指数应符合规定 C.级配必须准确 D.颗粒组成顺滑曲线 8、级配碎石用料的要求中,碎石中的扁平、长条颗粒的总含量应不超过

A .5% B. 10% C.20% D.30% 9、级配碎石路拌法施工,拌和结束时,混合料的含水量应均匀,并较最佳含 水量大左右。 A .2% B.3% C. 4% D.1% 10、级配碎石路拌法施工必须分幅铺筑时,纵缝应搭接拌和,应将相邻的 前幅边部的厘米搭接拌和,整形后一起碾压密室。 A.20 B.30 C.50 D. 100 11、级配砾石的适用层次的说法,不对的是有。 A.高速公路底基层 B.轻交通的二级和二级以下公路 C.各级公路的底基层 D.不宜作底基层 12、级配砾石的级配中天然砂砾符合规定的要求,而且塑性指数或 9 以上 时,可以直接用作基层。 A.6 B.7 C.8 D.9 13、填隙碎石适用层次。 A. 一级公路以上的基层 B.高速公路基层 C. 二级公路以下面层 D.各级公路的底基层 14、填隙碎石基层施工分为和湿法两种方法。 A.干法 B.撒布法 C.分层法 D.湿法 15、填隙碎石基层施工,碾压完成后,基层的固体体积率应不小于,底基 层的固体体积率应不小于 83%。 A.90% B.85% C.80% D.83% 16、沥青稳定碎石基层的碎石力学强度指标中的压碎值应小于30%,或 磨耗率小于。

路面基层、底基层施工方案[1]

1、编制依据 2、工程概况 2.4主要工程量 3、施工准备阶段 3.1 准备工作 (1)、完成路面底基层、基层施工所需的一切设备进场,组织相关人员进驻,完善实验设备,满足日常检测和送检取样,并进一步完善临时设施的建设; (2)、为了确保路面底基层、基层轴线、高程准确,加密测量导线点、高程点,并经过多次复测,成果得到监理工程师及分指挥部工程办的认可;(3)、按规范规定完成水泥,级配碎石,水泥稳定碎石等主要材料的常规性检测试验及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所有试验结果报总监办及中心试验室批准,不合格的材料严禁进入施工现场; (4)、在铺筑级配碎石底基层之前,应将完工并验收合格的路基面上的浮土、杂物全部清除,并用洒水车适量地洒水; (5)、放样数据的报审与现场落实。施工放样数据包括路槽宽度、里程桩号、顶面标高、平整度、纵横坡及曲线要素等; (6)、试验路段的施工。在道路的单幅车道上,经工程师同意按级配料设计试验认可的配合比和批准的施工方案,修筑一条长度不少于200米的试验路段。通过试验检验设备能否满足备料、摊铺和压实的施工需要;并通过试验测试级配料的干密度、含水量,得到级配料在最佳含水量时的松铺系数,压实遍数,压实程序的施工工艺,检验施工进度计划的合理性,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调整施工进度计划,使其更合理、更科学。试验路段

的铺筑、检测等一系列工作都应在监理工程师监督指导下进行,施工设备和施工工艺的改变,应通过工程师审定。试验路段的试验结果应达到设计规定并取得监理工程师的批准后,才能用于指导施工,如果经检测试验路段不合格,应分析原因,修正施工组织设计,并重新铺筑; 第二章 级配碎石底基层施工工艺 1、施工程序 路基验收 按设计配合比集中拌合级配料(闷料>24h ) 自卸车运料 摊铺试验 摊铺整形碾压 现场取样与试验 质量检验及验收 2、工艺流程

路面基层、底基层施工细则

路床水泥砂砾石、路面底基层、基层监理细则 1、总则 1.1路面基层、底基层是道路结构的主要承重部分,基层、底基层的强弱和好坏对整个路面而言,特别是沥青路面的强弱、使用质量和使用寿命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要求其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水稳性和冰冻稳定性等等。为确保路面的工程质量,提高路面的施工质量,特制定本细则。 1.2本细则适应于安新改建工程NO.1和NO.3合同段基层和底基层的施工。 1.3承包人应在路面基层、底基层施工前提供详尽的施工组织设计,其中应包括施工管理体系,质量保证体系和安全保证体系的有关内容。 1.4路面基层、底基层开工前,承包人要对欲开工的基层、底基层路段进行现场放样。填写施工放样报验单,对已进场的原材料质量、混合料的配合比进行试验,并填写进场材料报验单;对采用的施工机械、设备的数量和使用质量进行自检,填进场设备报验单。承包人的以上报验,需经监理工程师审查、抽检、签认后方可开工。 1.5本细则规定:路面基层、底基层的开工条件是、路面底基层和路基工程必须验收合格,方可进行路面基层、底基层的施工。路面基层、底基层开工前,承包人应全面检查验收合格的底基层和路基的外观质量,若有缺陷应及时修补,复压平整后方可开工。如果路基在验收后已摆放了一段时间,特别是经过了大雨和通行了车辆,都必须

采用20T以上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检验。在碾压过程中,如发现土过干、表层松散,应适当洒水;如过湿,发生“弹簧”现象,应采取措施进行处理,所发生的费用由承包商自行承担。 1.6水泥稳定碎石的配合比,承包人应遵照施工图所提供的参考配合比和强度的要求,并结合进场材料的实际情况,进行原材料性质配合比试验后提出施工配合比,报监理工程师审批,批准后方可使用。 1.7在路面基层、底基层施工过程中,应随时注意路面路基的排水。 1.8主线、服务区匝道设计为20cm厚3%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和36cm厚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1.9路床4%水泥砂砾石的有关要求按此细则办理。 1.10凡本细则未规定之处,应按合同文件、设计文件、监理程序和交通部有关部颁标准执行。 2、材料 2.1一般规定 在开工前最少一个月,承包人应将其所选料场情况和原材料的有关试验资料报监理工程师审批,未经批准的材料不得备料和使用。 在任何情况下,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材料,不得用于本工程。反之,由此造成的后果皆由承包人承担。 本工程的基层与底基层所用的原材料主要包括:水泥、碎石、砂砾石及施工用水等。 2.2水泥

路面底基层和基层施工方法及说明

6.2 路面底基层和基层施工方法及说明 xxx改建工程,无填方,均为挖方路基,压实度采用重型压实标准,即:挖方路面底面以下的压实度为95%。配料必须准确,水泥必须摊铺均匀(路拌法),洒水、拌和必须均匀。严格掌握基层、底基层厚度,基层、底基层路拱横坡应与面层一致,下一层比上一层每侧宽出30cm。在混合料处于或略大于最佳含水量时进行碾压,基层、底基层压实度要求分别大于98%与97%,应采用流水作业法施工。尽可能缩短从加水拌和到碾压终了的延迟时间。必须保湿养生,不使水泥稳定石屑层表面干燥,养生期不少于7天。基层抗压强度应大于3Mpa小于4Mpa,回弹模量为1300Mpa;底基层抗压强度应达到2.0Mpa,回弹模量为1000Mpa。 6.2.1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方法 对于路基应进行横坡度、压实度、弯沉值、高程等指标的检测。凡不符合设计要求的路段,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用补充碾压、换填好的材料、挖开晾晒等措施,使其达到标准。另外,在路基上恢复中线,直线段每15~20m设一桩,平曲线段每5~10m设一桩,并在两侧路肩边缘边外0.3~0.5m设指示桩;以及进行水平测量,并在两侧指示桩上明显标记标出底基层边缘的设计标高。 (1)水泥稳定碎石施工工艺框图

(2)水泥稳定碎石施工方法 根据设计要求,20cm厚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及16cm厚4%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 施工方法如下: ①底基层(路床整形)验收:对于底基层(路床)应进行横坡度、压实度、弯沉值、高程等指标的检测。凡不符合设计要求的路段,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用补充碾压、换填好的材料、挖开晾晒等措施,使其达到标准。 在施工基层前,底基层面要先洒水湿润。 避免雨天施工。 ②施工放样:底基层(路床整形)施工完毕,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放样出路中线及

路面底水稳基层基层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两江新区龙兴工业园,两江新区东北部,南接江北区复盛镇、鱼嘴镇,西连渝北区玉峰山镇、台商工业园、寸滩空港保税港区和江北机场,北临渝北区统景镇,东靠渝北区洛碛镇,区位优势非常突出,本项目共五条路,相互平交贯通于龙兴安置房地块内,项目的建设主要是为了解决正在规划建设中的龙兴安置房片区的内部和对外交通出行的问题。 本次招标共三条市政道路,分别为1号路、3号路、6号路。 1号路,呈东西走向,道路全长260m(K0+040-K0+300),呈东西走向,起点接Z1路,终点接庙复路,桩号K0+280处与6号路平交,道路全线为直线,无圆曲线。路幅宽度,城市次干路,设计车速为40km/h; 3号路,呈东西走向,道路全长204m(K0+200-K0+404),起点接Z1路,终点接庙复路,桩号K0+处与6号路平交,全线共设置5段圆曲线,最大圆曲线半径200m,最小圆曲线半径51m,根据规范要求设置超高加宽。路幅宽度16m,城市支路,设计车速为20km/h; 6号路,呈南北走向,道路全长(K0+026-K0+,起点与1号路平交,终点与3号路平交,全线共设置一段圆曲线,半径为180m,根据规范要求设置超高及加宽。路幅宽度16m,城市支路,设计车速为20km/h。 (一)主要技术标准 路幅标准: 1号路双向五车道,路基宽度 3、6号路双向两车道,路基宽度16m 车辆荷载:城-B级;人群荷载:m2

路面设计荷载:BZZ—100型标准车 设计年限:交通达到饱和状态设计年限为15a 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年限:次干道15a、支路10a (二)道路横断面 1号路 1号路标准路段规划宽度26m ,与Z1路及庙复路相交均设有展宽段,由于展宽后标准段较短,因此将1号路全线做展宽处理,断面宽度定位.,具体路幅分配如下:3m人行道+绿化带+车行道+车行道+绿化带+3m人行道= 3、6号路 3、6号路规划宽度16m,双向两车道,本次断面设计与规划方案一直,具体路幅分配如下: 4m人行道+4人行道+4车行道+4m人行道=16m (三)路面底基层及基层结构 1号路路面结构从上至下依次为: 200mm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250mm %水泥稳定级碎石底基层 3号路、6号路路面结构从上至下依次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