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教案

合集下载

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 教案设计 (2)

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 教案设计 (2)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设计课程: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授课人: 2021年3月5日目录1、汽车故障诊断原理及方法 (3)2、汽车技术诊断参数 (6)3、发动机异响诊断与排除 (10)4、气缸密封性检测 (15)5、润滑系 (20)6、冷却系 (25)7、电控燃油喷射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一) (29)8、电控燃油喷射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二) (34)9、发动机综合故障诊断与排除 (40)10、离合器的故障诊断与排除 (47)11、手动变速器的故障诊断与排除 (53)12、自动变速器故障诊断与排除 (57)13、传动系中万向传动装置的故障诊断与排除 (61)14、驱动桥故障诊断与排除 (67)15、底盘行驶系故障诊断与排除 (75)16、转向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 (82)17、制动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 (90)18、ABS (防抱死) 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 (100)19、汽车电源系统故障诊断 (106)20、汽车点火系统故障诊断 (113)21、汽车起动系统故障诊断 (116)22、汽车空调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 (120)23、汽车灯光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 (126)24、电动刮水及洗涤器故障诊断与排除 (134)25、空气囊安全系统的故障诊断与排除 (138)26、自适应巡航的故障诊断与排除 (142)汽车故障诊断原理及方法汽车技术诊断参数发动机异响诊断与排除气缸密封性检测一、气缸压缩压力的检测(一)气缸压缩压力的检测气缸压缩压力的检测方法有气缸压力表(图2 -9)检测,测起动机电流法,测起动机电压法。

由于用气缸压力表检测气缸压缩压力(图2 - 10)具有价格低廉、仪表轻巧、实用性强和检测方便等优点,因而在汽车维修企业中应用十分广泛。

气缸压力表检测步骤如下。

(1)发动机正常运转,使水温达75℃以上。

(2)停机后,断开燃油输送单元和喷油器的保险丝。

(3)拆下空气滤清器,用压缩空气吹净火花塞或喷油器周围的灰尘和脏物,然后卸下全部火花塞,并按气缸次序放置。

汽车使用性能和检测技术教案

汽车使用性能和检测技术教案

汽车使用性能和检测技术教案第一章:汽车使用性能概述1.1 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使用性能的基本概念。

2. 掌握汽车使用性能的评价指标。

3. 了解汽车使用性能的影响因素。

1.2 教学内容1. 汽车使用性能的定义及重要性。

2. 汽车使用性能的评价指标:动力性、经济性、安全性、舒适性、可靠性。

3. 汽车使用性能的影响因素:汽车设计、制造、使用和维护。

1.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汽车使用性能的基本概念、评价指标和影响因素。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加深对汽车使用性能的理解。

1.4 教学活动1. 导入:介绍汽车使用性能的概念,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汽车使用性能的评价指标和影响因素。

3. 讨论:分组讨论实际案例,分析汽车使用性能的影响因素。

第二章:汽车检测技术基础2.1 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

2. 掌握汽车检测技术的分类和原理。

3. 了解汽车检测设备的使用和维护。

2.2 教学内容1. 汽车检测技术的定义及重要性。

2. 汽车检测技术的分类:视觉检测、仪器检测、无损检测。

3. 汽车检测设备的种类及使用维护。

2.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汽车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原理。

2. 实践操作法:演示汽车检测设备的使用和维护。

2.4 教学活动1. 导入:介绍汽车检测技术的作用,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汽车检测技术的分类和原理。

3. 实践:演示汽车检测设备的使用和维护,让学生参与操作。

第三章:汽车动力性能检测3.1 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动力性能检测的基本方法。

2. 掌握汽车动力性能检测设备的使用。

3. 学会分析汽车动力性能检测结果。

3.2 教学内容1. 汽车动力性能检测的方法:台架试验、道路试验。

2. 汽车动力性能检测设备:测功机、排放分析仪等。

3. 汽车动力性能检测结果的分析与评价。

3.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汽车动力性能检测的方法和设备。

2. 实践操作法:演示汽车动力性能检测设备的使用。

汽车性能与检测教案

汽车性能与检测教案

周次: 星期: 授课时间: 年月日1.反力式滚筒制动检验台的结构反力式滚筒制动检验台的结构简图如图1所示。

它由结构完全相同的左右两套对称的车轮制动力测试单元和一套指示、控制装置组成。

每一套车轮制动力测试单元由框架(多数试验台将左、右测试单元的框架制成一体)、驱动装置、滚筒组、举升装置、测量装置等构成。

(1)驱动装置驱动装置由电动机、减速器和链传动组成。

电动机经过减速器减速后驱动主动滚筒,主动滚筒通过链传动带动从动滚筒旋转。

减速器输出轴与主动滚筒同轴连接或通过链条、皮带连接,减速器壳体为浮动连接(即可绕主动滚筒轴自由摆动)。

日式制动台测试车速较低,一般为0.1~0.18km/h, 驱动电动机的功率较小,为2×0.7~2×2.2kW;而欧式制动台测试车速相对较高,为2.0~5km/h,驱动电动机的功率较大,为2×3~2×11kW。

减速器的作用是减速增扭,其减速比根据电动机的转速和滚筒测试转速确定。

由于测试车速低,滚筒转速也较低,一般在40~100r/min范围(日式检验台转速则更低,甚至低于10r/min)。

因此要求减速器减速比较大,一般采用两级齿轮减速或一级蜗轮蜗杆减速与一级齿轮减速。

理论分析与试验表明,滚筒表面线速度过低时测取协调时间偏长、制动重复性较差,过高时对车轮损伤较大,推荐使用滚筒表面线速度为2.5km/h左右的制动台。

(2)滚筒组每一车轮制动力测试单元设置一对主、从动滚筒。

每个滚筒的两端分别用滚筒轴承与轴承座支承在框架上,且保持两滚筒轴线平行。

滚筒相当于一个活动的路面,用来支承被检车辆的车轮,并承受和传递制动力。

汽车轮胎与滚筒间的附着系数将直接影响制动检验台所能测得的制动力大小。

为了增大滚筒与轮胎间的附着系数,滚筒表面都进行了相应加工与处理,目前采用较多的有下列5种:①开有纵向浅槽的金属滚筒。

在滚筒外圆表面沿轴向开有若干间隔均匀、有一定深度的沟槽。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教学设计(教案)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教学设计(教案)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概述1.1 汽车检测技术的意义和发展1.2 汽车诊断技术的原理和方法1.3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在汽车维修行业中的应用第二章:汽车检测设备及使用2.1 汽车检测设备的分类和功能2.2 常用汽车检测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2.3 汽车检测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第三章:汽车主要部件的检测与诊断3.1 发动机的检测与诊断3.2 变速器的检测与诊断3.3 制动系统的检测与诊断3.4 转向系统的检测与诊断第四章:汽车故障诊断方法与技术4.1 故障诊断方法概述4.2 故障诊断技术的基本步骤4.3 故障诊断常用工具和设备第五章:汽车故障案例分析与诊断5.1 汽车故障案例的收集与整理5.2 汽车故障案例的分析与诊断方法5.3 汽车故障案例的解决策略与经验总结第六章:发动机检测与诊断技术6.1 发动机性能参数的检测方法6.2 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的诊断技术6.3 发动机常见故障的诊断与修复第七章:变速器检测与诊断技术7.1 变速器性能参数的检测方法7.2 自动变速器诊断与修复技术7.3 手动变速器常见故障的诊断与修复第八章:制动系统检测与诊断技术8.1 制动系统性能参数的检测方法8.2 制动系统故障诊断与修复技术8.3 制动系统安全性能的提升与维护第九章:转向系统检测与诊断技术9.1 转向系统性能参数的检测方法9.2 转向系统故障诊断与修复技术9.3 转向系统舒适性与稳定性的优化第十章: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综合训练10.1 综合训练的目的与意义10.2 综合训练的内容与方法10.3 综合训练的评估与反馈第十一章:车身电子控制系统检测与诊断技术11.1 车身电子控制系统的组成与功能11.2 车身电子控制系统常见故障诊断与修复11.3 车身电子控制系统检测设备的使用与维护第十二章:新能源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12.1 新能源汽车概述及其检测需求12.2 新能源汽车关键部件的检测方法12.3 新能源汽车故障诊断与修复案例分析第十三章: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在维修中的应用13.1 汽车维修中检测与诊断的重要性13.2 汽车维修流程中检测与诊断的具体应用13.3 汽车维修案例分析与经验总结第十四章: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发展趋势14.1 智能诊断技术的发展与应用14.2 数据分析在汽车检测与诊断中的应用14.3 未来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创新方向第十五章: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实训项目15.1 实训项目的设计与目标15.2 实训项目的实施与指导15.3 实训项目的评估与反馈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档是《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教学设计的全套教案,涵盖了从概述到实训项目的各个环节。

汽车检测技术教案(全套)

汽车检测技术教案(全套)

第一章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概述第一节概述一、术语解释(1)汽车技术状况—定量测得的表征某一时刻汽车外观和性能的参数值的总和。

汽车技术状况等级划分:一级,完好车:行车行驶到第一次定额大修间隔里程的2/3 和第二次定额大修间隔里程的2/3 以前,汽车各主要总成的基础件和零部件坚固可靠,技术性能良好;发动机运转平稳,无异响,动力性能良好,燃润料消耗不超过定额指标,废气排放、噪声符合国家标准;各项装备齐全、完好,在运行中无任何保留条件。

二级,基本完好车:车辆主要技术性能和状况或行驶里程低于完好车的要求,但符合GB7258-2004 的规定,能随时参加运输。

三级,需修车:送大修前最后一次二级维护的车辆和正在大修或代更新尚在行驶的车辆。

四级,停驶车:预计在短期内不能修复或无修复价值的车辆。

(2)汽车故障—汽车部分或完全丧失工作能力的现象。

按丧失工作能力程度分:局部故障—汽车部分丧失工作能力,即降低了使用性能的故障。

完全故障—汽车完全丧失工作能力,不能行驶的故障(4)汽车诊断—在不解体(或仅卸下个别小件)条件下,确定汽车技术状况或查明故障部位、原因进行的检测、分析与判断。

第二章汽车诊断与检测技术基础(2 )诊断参数:间接测量。

如点火、制动、侧滑、缸压、串气量等根据参数的性质分:(2)伴随过程参数定义—是伴随汽车、总成、机构工作过程的一些可测量。

可提供诊断对象的局部信息。

如振动、噪声、异响、过热等。

汽车不工作时,无法测得。

(理解)2、诊断参数的选择原则(1)灵敏性定义—是指诊断对象的技术状况从正常状态到进入故障状态之前的整个试用期内,诊断参数相对于技术状况参数的变化率。

(2)单值性定义—是指汽车技术状况参数从开始值变化到终了值的范围内,诊断参数的变化不应出现极限值。

(3)稳定性定义—是指在相同的测试条件下,多次测得同一诊断参数的测量值,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或重复性)。

(记)(4)信息性定义—是指诊断参数对汽车技术状况具有的表征性。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6课程教案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6课程教案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课程教案6优点:所用仪器轻便,测功速度快,方法简单,用小巧的无负荷测功仪就车检测即可。

对于汽车使用单位.经常需要在不解体条件下进行就车试验测定发动机功率。

缺点是测功精度较低。

二、无负荷测功原理及测试方案☐负荷特性:转速不变,发动机性能参数数值随节气门开度变化规律。

☐速度特性:节气门开度一定,发动机性能参数随转速的变化关系。

按测功原理,无负荷测功可分为两类:1. 用测定瞬时角加速度的方法测定瞬时功率;2. 用测定加速时间的方法测定平均功率。

1、用测定瞬时角加速度的方法测定瞬时功率根据刚体定轴转动微分方程,发动机有效转矩与角加速度间的关系为2. 用测定加速时间的方法测定平均功率根据动能原理,发动机无负荷加速过程中,其动能增量等于发动机所作的功。

即上式表明,加速过程中,发动机在某一转速范围n1~n2内的平均功率与加速时间成反比。

这样,测某转速范围的平均功率,实质上就成为测定该转速范围加速时间的问题。

n1—n2加速时间越长,表明发动机的功率越小dtdnn C P e ⋅⋅=1TJ T A P em ∆-⋅⋅=∆=212221ωωTC P em ∆=210003021212222n n J C -⋅⎪⎭⎫ ⎝⎛⋅=πn1—n2加速时间越短,表明发动机的功率越大无负荷测功仪按其测功原理可分为两种测试方案:测瞬时加速度方案和测加速时间方案。

1.测瞬时加速度方案是一种通过测量加速过程中某一转速的加速度从而获得瞬时功率仪器方案。

按这一方案设计的仪器,由传感器、脉冲整形装置、时间信号发生器、加速度计算器和控制装置、转换分析器、转换开关、功率指示表、转速表和电源等组成.其方框图如图所示。

图测瞬时加速度方案的框图1. 传感器;2. 整形装置;3. 时间信号发生器;4. 加速度计算器和控制装置;5. 转速分析器;电磁感应式传感器装在离合器壳体上的一个特制的加工孔内,与飞轮齿圈气缸压缩压力的波动引起了起动机起动工作电流的波动,电流波动的峰值与气缸压缩压力成正比。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教学设计(教案)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教学设计(教案)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基本概念、作用和意义。

使学生掌握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培养学生对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兴趣和热情。

1.2 教学内容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作用和意义。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实际应用案例。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相关问题。

1.4 教学评估进行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第二章:汽车检测设备及原理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汽车检测设备的基本类型和功能。

使学生掌握汽车检测设备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培养学生对汽车检测设备的认识和操作能力。

2.2 教学内容汽车检测设备的分类和功能。

汽车检测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常见汽车检测设备的使用案例。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汽车检测设备的基本类型和功能。

采用演示法,展示汽车检测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分组操作汽车检测设备。

2.4 教学评估进行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汽车检测设备的基本类型和功能的了解。

进行实践操作评估,检查学生对汽车检测设备的操作能力。

第三章:汽车故障诊断方法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汽车故障诊断的基本方法。

使学生掌握汽车故障诊断的原理和步骤。

培养学生对汽车故障诊断的认知和应用能力。

3.2 教学内容汽车故障诊断的基本方法。

汽车故障诊断的原理和步骤。

常见汽车故障诊断技术的应用案例。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汽车故障诊断的基本方法和原理。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汽车故障诊断的实际应用案例。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汽车故障诊断的相关问题。

3.4 教学评估进行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汽车故障诊断的基本方法和原理的理解。

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教案

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教案

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学生能够掌握汽车故障诊断和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常见的汽车故障问题。

二、教学内容1.引入:介绍汽车故障的危害和重要性。

2.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3.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的方法和步骤。

4.实例分析:使用故障诊断仪器对汽车进行常见故障的检测和诊断。

5.总结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总结学到的知识。

三、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讲授理论知识来介绍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实践操作:通过实例分析和实际操作故障诊断仪器,让学生亲身体验故障诊断与检测的过程和方法。

四、教学流程1.引入(15分钟)a.通过举例说明汽车故障对驾驶和出行的危害,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b.讲解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0分钟)a.讲解汽车故障的原因和分类。

b.介绍故障诊断仪器的种类和作用。

c.介绍故障诊断与检测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3.实例分析(30分钟)a.准备一辆故障汽车,使用故障诊断仪器进行故障检测。

b.分析检测结果,找出故障原因,并进行修复。

4.总结与反思(15分钟)a.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总结学到的知识。

b.学生分享自己对本节课的思考和体会。

五、教学资源1.教学课件:包含了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等内容。

2.故障诊断仪器:用于实际操作进行故障检测和分析。

六、教学评估1.课堂练习:设计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回答。

2.实践操作:对学生进行实操考核,完成对一辆故障汽车的故障检测和诊断。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例分析和实操操作,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的方法和原理。

同时,通过引入和总结的环节,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检测诊断技术教案
第1、2节课
1. 授课时间:08年3月10号第3周授课班级:汽检06-2 地点:J3 215
2. 教学内容:
单元一概述
(1)汽车检测与诊断的目的和方法
1.1汽车技术状况的变化
1.2汽车检测与诊断的目的
1.3汽车诊断的方法
3.要实现的教学目标:
(1) 了解汽车检测技术的发展概况
(2) 理解汽车检测诊断技术基础理论
(3) 理解汽车检测诊断的目的和方法的基础知识
4. 教学形式与教学手段:普通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
5. 本节课重点难点:
汽车检测诊断基本术语的理解和识记。

汽车检测与诊断的目的和方法。

6. 板书设计:
教学讲稿部分
第一节汽车检测与诊断的目的和方法
一.汽车检测技术发展概况
1、国外发展概况
★20世纪40、50年代就研制成功一些功能单一的检测或诊断设备。

★20世纪60年代后,将单项检测、诊断设备联线建站,出现汽车检测站。

★20世纪70年代初实现了微机控制,出现了检测控制自动化、数据采集自动化、数据处理自动化、检测结果自动存储并可打印的现代综合检测技术。

★20世纪80年代后,一些先进国家的现代检测诊断技术已达到广泛应用的阶段,发展出汽车自诊断系统。

2、国内发展概况
★20世纪60、70年代,国家有关部门开始从国外引进过少量现代检测设备。

★20世纪80年代,科研单位和企业开始自行开发研制汽车检测设备,有计划地在全国公路交通运输系统筹建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公安部门在全国中等以上城市中,也建成了许多安全性能检测站。

★20世纪90年代,交通、公安两部门的汽车检测站已建至县市级城市,逐渐形成全国性的汽车检测网。

二汽车检测诊断技术基础理论
汽车自1886年诞生以来,已发展成为集机、电、液、气于一体,并能及时、广泛地采用世界最先进技术的交通工具。

现代电子技术、微机技术等先进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使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排放性、安全性、操纵稳定性、行驶平顺性、舒适性、通过性和可靠性等使用性能愈来愈完善,使用寿命也愈来愈高。

随着汽车的结构愈来愈复杂,传统的汽车检查方法(人工感官检查)已无法应对,必须借助于先进的检测手段,才能定量地确定汽车的性能参数和技术状况,由此发展起了现代汽车检测技术。

从事汽车检测诊断技术工作,不仅要有完善的检测手段和分析、判断的方法,而且要有正确的理论指导和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

汽车检测诊断技术基础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诊断参数
●诊断标准
●诊断周期
1.汽车技术状况的变化
1.1 基本术语
1.汽车技术状况——定量测得的表征某一时刻汽车外观和使用性能的参数值的综合。

表征汽车技术状况的参数分为两大类:1结构参数2 技术状况参数
结构参数指表征汽车结构的各种特性的物理量:几何尺寸、电学和热学的参数等。

技术状况参数指评价汽车使用性能的物理量和化学量,如发动机的输出功率、油耗
和排放值等。

汽车完好技术状况:指汽车完全符合技术文件规定要求的状况。

包括使用性能、外观、
外形等参数值。

汽车不良技术状况。

指汽车不符合技术文件规定的任一要求的状况。

2.汽车检测——确定汽车使用性能或技术状况进行的检查和测量。

3.汽车诊断——在不解体(或仅卸下个别小件)条件下,确定汽车技术状况或查明故障部位、原因进行的检测、分析和判断。

也可表述为:在不解体条件下对汽车检查、测量、分析、判断的全过程,称为汽车诊断。

4.汽车工作能力:指汽车按技术文件规定的使用性能指标,执行规定功能的能力。

5.汽车故障:指汽车部分或完全丧失工作能力的现象。

6.现代汽车检测技术——用现代检测设备检测并能定量指示检测结果的检测技术。

7.现代检测设备——包括现代各种用于检测(检查、测量)的仪器、仪表、装置和设备;有便携式的、移动式的、固定安装式的和车辆自带式的。

在检测设备中,对检测结果具有判断功能的称为诊断设备。

1.2 汽车技术状况变化的外观症状主要有:
汽车动力性变差。

汽车燃料消耗量和润滑油消耗量显著增加。

汽车制动性能变差。

汽车操纵稳定性能变差。

汽车排放污染物和噪声超过限值。

汽车在行驶中出现异响或异常振动,存在着引起交通事故或机械事故的隐患。

汽车的可靠性变差,使汽车因故障停驶的时间增加。

1.3 汽车检测与诊断的目的
目的是确定汽车的技术状况和工作能力,查明故障原因和故障部位,为汽车继续运行或维修提供依据。

分安全环保检测和综合性能检测两大类。

1. 安全环保检测的目的:建立安全和公害监控体系,确保车辆具有符合要求的外观容貌、良好的安全性能和符合标准的废气排放,使汽车在安全、高效和低污染下运行。

2. 综合性能检测的目的:在汽车不解体情况下,对运行车辆确定其工作能力和技术状况,查明故障原因和故障部位;对维修车辆实行质量监督,建立质量监控体系,确保车辆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可靠性、动力性、经济性和环保性。

同时又是实行“定期检测、强制维护、视情修理”制度的前提和保障。

1.4 汽车诊断的方法
主要分为两种:
1传统的人工经验诊断法:实践经验丰富有一定理论知识的人员,不解体或局部,借助简单工具,眼看、耳听、手摸和鼻闻手段,检查试验分析判断技术状况。

优点:不需要专用仪器设备,可随时随地进行和投资少、见效快等优点。

缺点:诊断速度慢、准确性差、不能进行定量分析和需要诊断人员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掌握大量资料。

2现代仪器设备诊断法:不解体下,用专用仪器设备检测整车、总成和机构的参数。

优点:检测速度快、准确性高、能定量分析,可实现快速诊断。

缺点:投资大和对操作人员要求高。

第3、4节课
1. 授课时间:08年3月12号第3周授课班级:汽检06-2 地点:J3 215
2. 教学内容:
单元一概述
(2)汽车检测与诊断的参数及其标准
2.1汽车诊断参数
2.2汽车诊断参数标准
2.3诊断周期
4.要实现的教学目标:
(1) 了解汽车诊断参数含义及选择原则
(2) 理解汽车诊断参数标准及分类
(3) 制定最佳汽车诊断考虑因素和方法
4. 教学形式与教学手段:普通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
5. 本节课重点难点:
汽车诊断参数含义及选择原则,汽车诊断参数标准分类
6. 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