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三综合测试卷

地理必修三综合测试卷
地理必修三综合测试卷

地理必修三综合测试卷

一、选择题

有人以经济地理为主要基础,将中国区域划分为东北、西北、华北、华中、华东、华南和西南七大经济区。据此回答1~2题。

1.有关地理区域含义的正确叙述是( )。

①区域是地理差异的客观反映②区域有一定面积、形状、范围或界线

③区域相对于外界有差异,而内部特征完全一样④区域特性与其区位没有关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区域内部特征具有________性。区域之间的特征具有明显的________性。( )。

A.相似差异B.绝对一致相似 C.差异整体 D.地带非地带

3.与乡村地域相比,城镇地域的特点是( )。

A.范围较大 B.以工业生产活动为主

C.对乡村地域产生广泛的带动作用 D.是乡村地域发展的基础和依托

4.区域是汇集农业、工业、交通运输等产业,点、线、面相结合的自然—社会综合体。从空间分布形式来看,通常情况下,区域空间结构中表现为岛状的是( )。

A.农业 B.城市和工业 C.城市群和工业区 D.交通运输线路

读甲、乙两类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产业结构图,回答5~6题。

5.甲为西半球某国,则其可能是( )。

A.巴西 B.墨西哥 C.美国 D.英国

6.乙为东半球某国,则其可能是( )。

A.日本 B.印度 C.法国 D.阿根廷

尼日尔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经济以

农牧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但采矿业较发达,自

1959年发现铀矿后,现已经探明铀矿储量为21万吨,

居世界第五位,已先后成立3家合资企业。结合所

学知识,完成7~9题。

7.说“尼日尔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的衡量指标通常是( )。

①人均国内生产总值②三次产业产值比重③人均国民收入④预期寿命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8.尼日尔目前处于________的发展阶段( )。

A.以传统农业为主体 B.工业化 C.高效益的综合 D.不平衡的加速

9.下面关于尼日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工业以资源型和劳动密集型为主 B.劳动力开始向服务业大规模转移

C.中心城市发展迅速 D.大多数劳动力从事采矿业

区域的发展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成长阶段可分为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结合下图,回答10~11题。

10.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下列关于区域内的产业结构及产业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B.传统农业占有较大的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

C.工业化起步是源于本阶段的科技的创新

D.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已表现得比较明显

11.图中A、B、C各点分别代表区域发展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特征。从区域发展的过程来看,其正确的顺序应该是 ( )。

A.A—B—C B.B—C—A C.C—A—B D.B—A—C

12.关于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加工制造业走向衰退 B.高科技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

C.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缩小 D.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超过第二产业13.关于我国东部经济地带与中、西部经济地带区域发展差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东部与中西部在资源方面有明显差异 B.东部与中西部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有显著的差异C.东部与中西部的开放程度有明显的差异 D.东部与中西部存在着明显的产业结构差异14.下列叙述中,三大经济地带共同具有的特征是 ( )。

A.都临海,都有大河入海口 B.都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

C.都有经济特区、对外开放城市 D.都有我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

15.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南、北方的主要分界线,它是 ( )。

A.年降水量400毫米以上和以下的界线 B.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界线

C.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界线 D.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的界线

16.关于南方与北方特征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矿产资源:北方煤炭、石油、铁矿丰富,南方有色金属丰富

B.限制性因素:北方水源不足,南方热量不足

C.工业结构:北方以能源工业为主,南方以重工业为主

D.农业生产:北方自然条件差,无商品粮基地,南方水热条件好,水稻种植广泛

2012年2月2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在云南昆明召开。会议全面总结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特别是2011年西部大开发工作,深入分析了西部大开发面临的新形势研究部署了《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和2012年西部大开发重点任务的落实工作,同时倡议西部开发加强国际合作。据此回答17~18题。

17.下列四组地形区中,全部属于西部大开发区域的是( )。

A.四川盆地—阿尔泰山—云贵高原—祁连山 B.柴达木盆地—天山—江南丘陵—云贵高原C.准噶尔盆地—长白山—青藏高原—横断山 D.塔里木盆地—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太行山18.我国在西部开发过程中注意了很多问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注意改善生态环境②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③借助沿边贸易优势,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国际金融基地④大力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⑤利用草场的资源优势,加强牧区建设,发展好畜牧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④⑤

19.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后,东、西部地区之间的经济合作明显加快,主要表现有 ( )。

①对口帮扶成效显著②西部地区招商引资速度加快,东、西部的合作项目不断增多③东、西部地区的合作中,科技、人才和信息的交流不断增多④边境贸易十分活跃,实现了与合作方的“双赢”。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②③④

读“我国能源调运图”,回答20~21题。

20.“西气东输”的G段发生了弯曲走了很多弯路,

原因是 ( )。

A.缓解晋、陕两省的能源短缺

B.加快晋陕两省的能源外运

C.为保证供气的可靠性,途经陕甘宁地区

D.拉动陕西省的经济发展

21.“西气东输”工程主要有利于解决我国( )。

A.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问题 B.自然资源分布与生产力不协调的问题

C.资源浪费严重的问题 D.西部木材短缺的问题

22.下列有关“西电东送”对西部地区所产生的积极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可以推动西部地区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 B.工程建设有利于增加西部地区就业机会

C.有利于改善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 D.可以带动冶金等高耗能产业发展

下图为中国政区图,读图回答23~24题。

23.乙地向甲地转移的主要产业是( )。

①技术密集型产业②资金密集型产业

③资源密集型产业④劳动密集型产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4.产业转移对甲地的有利影响有( )。

①提升产业结构②增加就业机会

③提高城市化水平④改善生态环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13年6月17日是第19个“世界防治荒漠

化和干旱日”。思考完成25~26题。

25.为迎接“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制作了四幅景观图片,其中属于荒漠化的是 ( )。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6.导致②中现象出现的自然原因是 ( )。

A.气候干旱,大风频繁 B.降水少,但有时强度大

C.人口增长迅速 D.不合理的生产活动

读右图,回答27~28题。

27.我国荒漠化土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人类利用土地不合理使植被受到破坏所致

B.人类发展工农业生产所致

C.是降水减少、蒸发加剧的结果

D.是沙丘不断向农牧业地区推进的结果

28.这些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

A.华南、华东和华北地区B.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

C.西北、东北和华北地区D.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较大、分布较广、受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40多亿元,平均每天近1.5亿元。据此回答29~30题。

29.荒漠化造成的危害是 ( )。

A.土地生产力日益丧失B.全球变暖 C.臭氧空洞 D.砍伐森林

30.草方格沙障的主要作用是 ( )。

A.固定沙丘 B.增加风力 C.吸收地下水 D.增加降水

31.湿地被称为“地球的肾”,最主要的是因为湿地具有什么功能 ( )。

A.调节气候B.美化环境 C.净化水中的污染物 D.保护生物多样性

新华社消息,我国平均每年有20个天然湖泊消亡。统计表明,湖北省20世纪50年代共有湖泊1 052个,有“千湖之省”的美誉,而目前只剩下83个。昔日“八百里洞庭”水面缩小四成,由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退居第二。西部一批烟波浩渺的大湖相继消亡,湖泊逐渐向盐湖、干盐湖方向发展。有关专家说,湖泊环境的日益恶化,已造成水灾频发,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性因素。阅读上述文字,完成32~34题。

32.使“八百里洞庭”退居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的主要原因是( )。

①围湖造田②水土流失严重③蒸发和下渗④引水灌溉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33.湖泊环境恶化后,造成水灾频发的原因是( )。

A.湖泊水对河水的补给减少 B.湖泊的调蓄功能降低 C.水土流失加剧 D.水资源减少34.西部地区盐湖、干盐湖逐年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 )。

A.气候恶化,年降水量减少 B.冰雪融水量不足

C.引水灌溉,蒸发、下渗量增大 D.围湖造田

为保护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头地区草地生态系统,我国第一个大规模退牧还草工程日前开始实施,今后5年间三江源头地区已退化的1.5亿亩天然草场将借助这项工程得以休养生息。据此回答35~36题。

35.下列不属于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表现的是( )。

A.草场退化、沙化速度加快 B.冰川湿地萎缩 C.生物多样性增加 D.水土流失明显36.该区退牧还草采取的措施有( )。

①牧民整体搬迁和部分搬迁②以草定畜③长期或定期封育保护天然草原

④大力植树造林⑤加大政府资金补贴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④⑤

读美国部分山脉、水系图(字母代表山脉、数字代表河流),回答37~38题。

37.右图中四个数字中,表示田纳西河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38.关于田纳西河流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直接注入密西西比河,是密西西比河最大的支流

B.上游地区为山地丘陵,中、下游地区为平原

C.水汽主要来自太平洋和大西洋,因此降水丰富

D.田纳西河流量季节变化大,主汛期是冬季和早春

流域的自然背景决定了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

发方向。田纳西河流域的地形、气候、水文、矿产等状

况,决定了其综合开发利用的方向。据此回答39~40题。

39.田纳西河的水系、水文特征是( )。

①水系发达,支流众多②河流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

③水量丰富,流量不稳定④矿产资源丰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0.河流及其开发方向组合,正确的是 ( )。

A.发源地——保护植被生态 B.河流——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

C.河谷平原——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水质保护 D.河口——矿产资源开发和港口建设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可谓是流域综合开发的成功典范,其开发的思路和方法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据此回答41~42题。

41.关于田纳西河流域治理与开发经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设置专门开发机构,健全法规,完善管理是治理与开发的基础

B.因地制宜地选择开发重点,形成各具特色的开发模式是治理与开发的关键

C.提高开放程度,大量招商引资是持续治理与开发的动力

D.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经济实力是治理与开发的前提

42.下列河流的开发可借鉴田纳西河梯级开发思路的是( )。

A.长江下游流域综合开发利用 B.塔里木河流域的综合开发

C.黄河上游流域的综合开发 D.莱茵河流域的综合开发

43.美国农业生产的优越条件是( )。

A.美国本土大部分属于热带和温带,水热条件适宜于栽培多种农作物

B.全国有三分之二的地区属平原,地势平坦,土地广阔

C.中部为世界著名的三大黑土区之一,土壤肥沃

D.平原地区人口众多,为农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

美国农业生产布局最主要的特征是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其具体表现就是形成了一个个农业

带,如玉米带、小麦带、乳畜带等,据此回答44~45题。

44.对美国农业区域专门化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 )。

A.追求生态效益 B.追求经济效益 C.便利的交通条件 D.完善的制度、法规

45.有关美国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专门化是指一个地区专门生产一种或几种农畜产品,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专业生产区

B.专门化生产的主要目的是充分发挥各地自然和社会经济优势,取得最大经济效益

C.美国有仅次于中国东北的玉米专业化生产区

D.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体现了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的特征

下图中阴影部分为我国某种水果集中产区。读图完成46~48题。

46.该产区种植的优势水果可能是 ( )。

A.柑橘 B.香蕉 C.苹果 D.葡萄

47.该水果集中产区所处的温度带是 ( )。

A.亚热带 B.暖温带 C.中温带 D.寒温带

48.与②水果产区相比,①产区的优势条件是 ( )。

A.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B.光照更充足,廉价劳动力多

C.种植历史悠久,科技水平高 D.交通便利,市场广阔

49.处方农业就是根据农业技术人员开出的“处方”,农场主

按处方购买一定数量的化肥、农药,它杜绝了化肥、农药

的滥用。发展“处方”农业的主要目的是 ( )。

A.节省投资 B.减少化肥、农药残留 C.减轻水土流失 D.提高单位面积产量50.下面各项政策,属于保护性耕作方式的是( )。

①免耕②休耕③补贴④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黑龙江吉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全国人均耕地面积

0.31 0.21 0.10 0.02 0.07 0.05 0.10

(公顷)/人

单位面积谷物产

4 916

5 872 5 870 7 044

6 20

7

8 175 4 885

量(千克)/公顷

51.

A.上海B.黑龙江C.吉林D.浙江

52.随着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和湿地保护工程的实施,东北地区靠扩大耕地面积,开垦荒地来增加粮食产量的途径将受到限制。东北地区为增加粮食产量的合理途径可以是 ( )。

A.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B.大面积采用大棚技术,提高复种指数

C.发展喷灌、滴灌技术 D.增施有机肥,保持土壤肥力

53.发达国家在发展农业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 )。

A.能源消耗太多,环境污染严重 B.自然资源和生态平衡保护良好

C.粮食生产过剩,其他农产品依赖进口 D.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农业人口不足54.为保护生态环境和消费者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美国发展了哪些类型的农业( )。

①生态农业②石油农业③有机农业④白色农业⑤精确农业⑥“处方”农业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⑤⑥D.①③⑤⑥

鲁尔区形成于19世纪中叶,是德国重要工业区,

结合下图,回答55~57题。

55.下列不属于德国鲁尔区发展条件的是 ( )。

A.煤炭资源丰富B.水陆交通便利

C.靠近消费市场D.铁矿石储量丰富

56.鲁尔区被称为“德国的心脏”,得益于( )。

①廉价石油的大量输入②便利的水陆交通

③广阔的市场④充沛的水源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57.现在,鲁尔区的很多钢铁企业将高炉建在荷兰海边,再将炼出来的生铁运到鲁尔炼钢、轧材。

这样做的目的是 ( )。

A.就近获得通过荷兰鹿特丹进口的铁矿石 B.荷兰的劳动力成本低

C.荷兰海边煤铁资源丰富 D.荷兰的炼铁技术更高

右图中阴影部分为某国著名工业区,根据有关知识回答58~60题。

58.下列关于该工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已逐渐成为以传统工业为基础,以新兴产业为增长点的

综合工业区②水源充沛,铁矿石资源十分丰富③丰富

的煤炭资源是其工业发展的基础④内河航运极为发达,但

不能直通海洋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9.导致该工业区钢铁工业衰落的直接原因是 ( )。

A.新技术工业的发展 B.钢铁生产向欧洲以外的子公司转移

C.钢铁工业的能耗上升 D.产业政策的调整

60.该工业区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的措施有 ( )。

①改善投资环境,鼓励新兴产业迁入②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③煤炭企业数量减少,规模扩大④调整企业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技术含量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④

推进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拉动新一轮经济增长,促进广东率先实现现代化,是现阶段广东省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重大课题。据此回答61~63题。

61.下列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有利条件的是 ( )。

A.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B.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C.原有工业基础较好 D.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62.一个地区城市化发展到高级阶段时表现的特点有 ( )。

①城镇人口的比重增长缓慢甚至停滞②城乡差别很小

③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④非农业人口向农业人口转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3.珠江三角洲酸雨问题严重,不是由下列哪种因素造成的 ( )。

A.工业生产放出大量的酸性气体 B.生活用煤过多

C.多阴雨天气 D.大规模地围湖造田,滥伐森林

64.下列关于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推动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工业化加速了非农产业向城市的集中 B.工业化加速了人口向城市的集中

C.工业化扩展了农业生产的地域空间 D.工业化加速了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在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相继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珠江三角洲区域发展所面临的紧迫任务。据此完成65~66题。

65.下列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共同带来的问题的是 ( )。

A.大量占用耕地B.城镇过度密集 C.环境污染严重D.产业层次高

66.珠江三角洲地区要想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应重点发展 ( )。

①劳动密集型工业②资金密集型产业③技术密集型工业④加工业向制造服务业的转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7.下面是地理信息系统应用领域的是 ( )。

①防洪减灾②交通管理③城市规划④医疗服务⑤学生管理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68.(2012·安徽文综,25)在农业方面,运用遥感技术能够 ( )。

①监测耕地变化②调查作物分布③估测粮食产量④跟踪产品流向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69.据新华社2011年4月19日电日本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宫城县牡鹿半岛以外约175公里的海床在大地震后向东南方向移动了约30米。这一发现刷新了此前由日本宣布的震后海床移动24米的“最大地壳变动”数值。获取这一数据的主要地理信息技术是 ( )。

A.GIS技术 B.GPS技术 C.RS技术D.GSM技术

70.关于数字地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数字地球是信息化的地球——地球的虚拟对照体

B.数字地球将有关地球的信息按地理坐标加以整理,然后构成一个全球的信息模型

C.数字地球是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

D.数字地球的核心是用数字来处理整个地球的自然和社会等

二、综合题

71.读某区域发展变化图,结合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交通运输和城市发展的角度说明图中所示地区空间结构的变化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区域大致上可划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其中面积不断扩大的是________,该地域以________生产活动为主,该地域与另一地域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空间分布形态来看,农业表现为________,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________和________,城市和工业表现为________。

(4)在区域发展的早期,该地________经济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区域发展的中期,________经济比重迅速上升,在区域发展的晚期,三大产业的产值比重呈现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格局。

72.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新华网哈尔滨2012年4月21日电大庆因石油而生,因石油而兴,因石油而闻名于世。然而,就在外界的印象仍仅停留在石油这个“标志物”的时候,大庆这座年轻而又业绩斐然的资源城市却在主动进行转型探索:经济从“一油独大”转向多业并举,城市从单纯的矿区转向宜居和现代化。

(1)20世纪50年代以前,大庆处于________阶段。这时,人类对环境的影响________,区域的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比较________,人地关系基本________。

(2)20世纪60年代到21世纪初,石油工业一直是大庆的主导产业,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处于区域________阶段。

(3)进入21世纪,大庆面临资源枯竭的问题,经济发展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大庆正在进行的“二次创业”,说明它正在努力向区域________________阶段迈进。

(4)大庆市的发展变化,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密切相关,并且表现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总体发展趋势。

73.下面是我国20世纪90年代三大经济地带三大产业比重图和三大经济地带GDP所占比重的变

年份1980 1985 1990 1995

东部52.3 52.9 53.8 58.3

中部31.2 31.1 29.8 27.6

西部16.5 16.0 16.4 14.1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经济地带名称。

A是________,B是________,C是________。

(2)A、B、C中产业结构较优的是____________,其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经济地带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目前,该经济地带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带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速度差异的成因分析

A

B

C

74.据新华网河南频道报道按照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要求,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将于2013年完成主体工程,2014年汛后通水。读南水北调工程路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南水北调示意图

(1)我国江河年径流量居世界第六位,总量不算少,但却要花巨资实施南水北调,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图中可以看出,南水北调东线输水通道主要经过________________河;中线调水起自三峡,经过________(河流)上的丹江口水库,调往北京。

(3)试分析南水北调输水和北方用水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输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南水北调对长江的水质可能带来不利影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经济角度分析南水北调工程实施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按干湿区的划分,我国沙漠主要分布

在________区和________区。

(2)我国沙漠地区的气候特征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沙漠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B

沙漠所在省区是_______________。

(4)我国沙漠化地区不断扩大的人为原

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中显示的固沙措施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具体地说,我国为防止这一地区沙漠的南侵已营造了“________”防护林,该防护林的具体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6.图甲是20世纪80年代洞庭湖示意图。图乙是洞庭湖1825~2006年间同水位湖面面积变化柱状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洞庭湖面积变化的趋势是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洞庭湖是我国重要的湖泊湿地。洞庭湖面积的这种变化,将严重削弱其____________等生态价值和_________________等经济价值。

(3)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保护需采取哪些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77.读甲、乙两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图中的M河是______________,乙图中的N河是___________。

(2)M河流域进行综合开发的核心是________,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N河流域最大的水利枢纽是______________,分析此处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8.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材料二美国农业带分布图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观刈麦》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垄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1)材料一中描写的农作物的种植区与图中①②③④所代表的地区相吻合的是________。

(2)图中A代表________带,试分析其形成条件主要有哪些?

(3)美国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的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9.读图,回答问题。

(1)________和________(填字母)两个地区是美国最

大的蔬菜、水果生产基地,二者的气候类型分别为:

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

(2)美国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2%,

却成为世界上输出农产品最多的国家,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美国西部历史上曾发生过大规模的沙尘暴,对农业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其人为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实现农业的长期稳定发展,美国政府发展了______________、有机农业、______________、精确农业和“处方”农业等。

80.读“鲁尔工业区发展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字母代表的正确内容是A ________,B ________,C ________,D ________。

(2)鲁尔区历史悠久,为了适应新的经济形势而经历了大规模的综合整治。我国的许多大型钢铁企业(例如太钢)目前正面临着发展的困境,我国可以借鉴鲁尔区的有益经验,对一些传统工业进行改造,如改造传统工业部门,减少企业________,扩大企业________,大力发展______________等产业部门;调整工业布局,发展______________,拓展交通,消除污染,美化环境等。

81.读“珠江三角洲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改革开放初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进程经历了两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大力发展“________”企业,这一时期,________型出口加工业发展迅速,为工业起步提供了必要的资金积累。20世纪90年代以后,工业向________型转化。

(3)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参考答案

题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A C C C B D A A B C A A D C 题次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A D B C B C C A A A A C A A 题次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答案 C A B C C C C D A A D C C B C 题次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答案 C B B B A A D A D D A A C A A 题次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答案 C A D C D D B A B D

二、综合题

71、(1)城区面积不断扩大,周围出现卫星城;交通线路不断增多,交通网络不断完善。

(2)乡村地域城镇地域城镇地域非农业乡村地域是城镇地域发展的基础和依托,城镇地域会对乡村地域产生广泛和持续的带动作用

(3)面状线状网络状点状 (4)农业工业三二一

72、(1)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较弱简单协调 (2)工业化

(3)高效益的综合发展 (4)地理条件发展水平经济区位平衡不平衡平衡73、(1)中部经济地带西部经济地带东部经济地带

(2)C C地带农村城镇化、工业化程度较高,生产力水平较高;A、B地带乡镇企业不发达,生产力水平较低,经济发展相对迟缓

(3)27% 32% 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

(4)

74、(1)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南多北少,尤其是华北平原工农业发达,人口稠密,但河流径流量小,供水十分紧张。而长江径流量大,季节变化小,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大。因此调南方水补给北方地区。

(2)京杭运汉江

(3)注意沿线环境的治理保护,确保水资源清洁北上北方仍要注意节约用水,合理用水、保护水质

(4)枯水期水量减少,海水上溯,水质下降

(5)①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有效拉动内需。②为经济持续发展增加后劲,促进经济良性循环。

75、(1)干旱半干旱 (2)降水少,太阳辐射强,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

(3)塔克拉玛干沙漠内蒙古自治区 (4)过度放牧过度垦殖过度樵采

(5)营造防护林育草封沙和工程防沙三北防风固沙

76、(1)变小围湖造田泥沙淤积

(2)调蓄洪水、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供水(蓄水)、水产业、航运

(3)退田还湖;搞好水土保持;防治污染。

77、(1)田纳西河长江

(2)梯级开发原因:①梯级开发分段修建水库和船闸,能改善不稳定径流,使各段水位相对平稳,利于通航;②水库建成之后,可以抵御洪涝灾害,蓄水后利用落差可以发电,电力充足用于冶金工业,既保护了森林,又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使环境质量得到改善;③水源充足,小气候得以改善,地力和植被都可以得到恢复。反过来,植被得到恢复,又可以改善不稳定径流;

④水库储存的水源,可以解决农业灌溉所需,对农业生产十分有利。

(3)长江三峡气候:巫山以上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和高山气候,有丰富的降水和冰雪融水。地势: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三级阶梯的交界处,落差大。水系:长江上游有众多支流,水系庞大。

78、(1)②

(2)乳畜①气候湿冷,无霜期短,土地较贫瘠,利于多汁牧草生长;②接近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人口稠密,拥有巨大消费市场。

(3)①充分发挥自然资源的优势,更好地应用了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和农业装备。②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

79、(1)F G 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2)①机械化程度高、管理科学、农业生产效率高;②地广人稀

(3)过度开垦荒地、过度放牧,造成植被的破坏生态农业节水农业

80、(1)A丰富的煤炭资源B便捷的水陆交通C钢铁工业D机械制造

(2)数量规模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科技

81、(1)以发展小城镇为主导,城市与农村界限变得模糊不清,城市和乡村相融合、农业与非农业产业相混杂的城乡一体化形成了城乡一体化和城镇高度密集的城市群体系,区内城市与城市紧密相连,小城镇星罗棋布

(2)三来一补劳动密集知识(技术)密集

(3)大量占用耕地城镇和工业过度密集环境污染严重产业结构层次偏低

高中地理必修三试题

高中地理(课标教材必修三)综合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0分) 1. 由广东倡议成立的“泛珠三角”经济合作区包括了珠江流域的省(区)及其周围地区,其中有水系及珠江相通的省(区)是() A.粤、闽、赣、黔、滇、桂 B.桂、赣、粤、滇、黔、川 C.赣、粤、湘、桂、滇、黔 D.琼、闽、桂、滇、粤、黔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农业生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下图是某种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一般模式,据图完成2~3题。 2.阶段Ⅰ鲜花和蔬菜产区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地形平坦 B.气候优越 C.距城区近 D.水源充足

3.阶段Ⅱ鲜花和蔬菜产区的区位变化主要因素是因为() A.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 B.城市人口的增加C.交通的便利及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 D.城市居民收入的提高 4.大体及秦岭-淮河一线吻合的一月平均气温等温线和年等降水量线的值分别为() A. -2℃,400mm B.8 ℃,600mm C. 0℃,800mm D.4 ℃,1200mm 5.流经三大自然区,流域跨三个经济地带的河流是() A.长江 B.黄河 C.海河 D.珠江 6.下列关于东部季风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指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以东的地区 B.雨季主要集中在7-8月份,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上

C.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大部分地区寒冷干燥 D.河流大部分为外流河,无结冰期,汛期长 7.有关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表水的补给以雨水为主 B.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极其微弱 C.自东向西植被为森林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D.影响人类生产活动的主要因素是植被稀少 继“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后,我国又制订了“实现东部新跨越”的战略方针,环渤海经济圈作为东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加速崛起,读图回答8~10题。 8. 目前,影响环渤海经济圈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是() A.矿产资源不足B.水资源短缺C.人口密度较大D.洪水灾害频发

地理必修三期末测试题及答案(湘教版)

高一地理必修三期末测试题 一、选择题(下列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60分。) 读“中国西北地区局部图”,完成1~4题。 1.图中有明确区域边界的是 A.库布齐沙漠 B.土默川平原 C.呼和浩特市 D.阴山山脉 2.河套平原从“地固泽卤,不生五谷”发展成为“塞外粮仓”主要是由于该地 A.地质条件稳定 B.年降水量增多 C.灌溉条件改善 D.黄河水量减少 3.河套平原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A.湿地破坏 B.森林锐减 C.水土流失 D.土壤盐渍化 4.造成河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耕作制度不同的 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土壤 B.海拔 C.水 D. 热量 黄淮海流域有2亿多人口不同程度存在饮水困难,工 农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我国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计划 于2014年底通水,该工程将大大缓解黄淮海地区的用水 紧张状况。下图为南水北调中线示意图。读图回答5~6 题。 5.下列有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提高汉江下游的防洪压力 B.有利于提高晋煤水运的能力 C.有利于解除海河流域的洪涝灾害

D.带动沿线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 6.黄淮海地区水资供需矛盾突 出的原因是 ①人口稠密,经济发达,需水量 大 ②降水较少,径流量不足 ③地面硬化,降水利用率低 ④水资的污染浪费严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美国农业生产布局最主要的特 征是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其具体表 现就是形成了一个个农业带,如右图所示。据此回答7~8题。 7.对美国农业区域专门化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追求生态效益 B.追求经济效益 C.便利的交通条件 D.完善的制度、法规 8.有关美国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F处为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干燥,光合作用强,棉花带分布在此 B.A处为乳畜带,这里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 C.B为小麦带,北部由于冬季较长,种植冬小麦,中部则种植春小麦 D.C、D、G分别是玉米带、棉花带、亚热带作物带 我国平均每年有20个天然湖泊消亡。统计表明,湖北省20世纪50年代共有湖泊1 052个,有“千湖之省”的美誉,而目前只剩下83个。昔日“八百里洞庭”水面缩小四成,由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退居第二。西部一批烟波浩渺的大湖相继消亡,湖泊逐渐向盐湖、干盐湖方向发展。阅读上述文字,完成9~10题。 9.使“八百里洞庭”退居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的主要原因是 ①围湖造田②上游水土流失严重③蒸发和下渗④引水灌溉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0.湖泊环境恶化后,造成水灾频发的原因是 A.湖泊水对河水的补给量减少 B.湖泊的调蓄功能降低 C.水土流失加剧 D.水资减少 陕西榆林地区“乌金(煤)遍地”,资源丰富,该地“村村点火,处处冒烟”,被人们戏称为“黑三角”。据此回答11~12题。 11.在资开发初期,当地适合发展 A.食品工业 B.高耗能工业 C.农产品加工工业 D.高技术工业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综合测试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综合测试题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60分) 巴西每年约有2万平方千米的热带草原被破坏。环保人士指出,必须严格制止破坏草原的行为,有效利用现有的农业用地。读图,回答1~3题。 1.巴西热带草原的形成原因是 A.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B.受副热带高气压带、西风带交替控制 C.终年受东南信风带控制D.受赤道低气压带、信风带交替控制 2.调查并估算巴西热带草原的破坏面积,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分别是 A.RS和GPS B.GPS和RS C.RS和GIS D.GPS和GIS 从19世纪后期至今,世界汽车产业中心经历了从欧洲到北美再到亚洲的变化过程。读图,回答第3~5题。 3.能反映世界汽车产业中心转移方向的是 A.①→②→③B.①→④→②C.③→④→②D.④→①→③ 4.世界汽车产业中心不断向中国转移,主要是因为 A.消费市场扩大B.原料供应充足 C.劳动力廉价D.技术水平较高 5.汽车产业中心的转移会使中国 A.环境污染加剧B.就业压力增加 C.人口向内地集中D.产业升级加快 读“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和外贸额所占全国比重的变化图”,回答6~7题。

6.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20XX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额占全国的比重首次超过珠江三角洲地区 B.长江三角洲地区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不断上升,并超过珠江三角洲地区 C.珠江三角洲地区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从1993年起一直呈下降趋势 D.图中所示的变化与外商投资区位选择的变化有关 7.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比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具有的优势条件是 A.产业基础良好B.毗邻港澳和东南亚地区 C.腹地范围广阔D.技术水平高 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依托于地理信息技术,农民首先可定期获得农田长势的影像资料,再经过系统分析,最后把杀虫剂、化肥施用到最需要的农田,从而减少污染、提高产量。依据图文资料,回答8~9 题。 8.这一过程中,依次使用的技术是 A.GPS— RS—GIS B.RS—GPS—GIS C.GIS—RS—GPS D.RS—GIS—GPS 9.“土地利用信息数据库”在数字城市规划中不能 ..用于 A.分析应急避难场所数量B.确定市区停车场的规模 C.决策公交线路合理布局D.统计城市流动人口数量 下图表示某产业在世界上的迁移过程,回答10~12题。 10.图中反映的产业部门可能是 A.玩具制造 B.汽车产业C.石化工业D.钢铁工业 11.该产业部门属于 A.劳动密集型工业B.技术密集型工业

高中地理必修三测试题

高中地理必修三测试题 说明:1、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卷; 2、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8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80分。下面各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把正确的选项填在后面的答题表中。) 1.下列有关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区域都有明确的界线 B.区域内部差异明显,区域之间某些特征相对一致 C.区域是主观任意划分的 D.区域根据一定的指标划分的,既可以是单一指标,也可采用综合指标 2.对我国不同区域传统民居建筑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较南方差B.西北民居屋顶坡度平缓 C.浙闽山区民居屋顶多为平坦状D.南方民居墙体较北方严实厚重读中国地理四大区域图,完成3—5题。 3.综合考虑纬度、地形、气候等因素,四大区域太 阳年辐射总量最大的是 A.a B.b C.c D.d 4.有关四大区域农业发展主要制约因素的叙 述,错误的是 A.a——洪涝灾害B.b——土壤肥力 C.c——灌溉水源D.d——生长积温 5.C区从东往西,植被依次为 A.草原—森林—荒漠草原—荒漠 B.森林—森林草原—草原—森林 C.森林草原—荒漠—绿洲—草原 D.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6.与长江中下游平原农业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全国最重要的小麦、玉米产区 B.粮食种植业精耕细作 C.与东北平原相比,更利于大型农业机械化操作 D.人口多,粮食消费量大,长期以来需要从区域外调入粮食 7.下面各项中,适宜应用遥感技术的是 A.人口普查B.森林普查C.交通定位导航D.确定某点高程8.GIS的全称是 A.地理信息系统B.遥感技术C.全球定位系统D.地球卫星导航9.根据“因地制宜”的方针,下列地区与应种植农作物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高中地理必修三期末试卷.doc

高中地理必修三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60分)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多选和不选均不得分。 1.以下按综合指标划分出来的区域有 A.干湿地区B.自然区C.高原区D.热带雨林区 2.关于区域的叙述,错误 ..的是 A.区域都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B.区域都有一定的面积和形状 C.区域都有一定明确的界线D.区域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有深刻的影响 3.决定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两个基本因素是 A.土壤和植被B.气候和地貌C.水文和土壤D.植被和水文 读图1“七个省级行政单位某种植被面积占全国该种植被面积的比例图”,回答4—5题: 4.该植被最有可能是 A.草原B.苔原 C.硬叶林D.针叶林 5.该植被分布区最普遍的环境问题是 A.酸雨B.固体废弃物污染 图1 C.土地沙化D.臭氧层破坏 水土流失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自然景观的主要原因,每年流失的土壤约16亿吨,据此回答6—9题: 6.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主要人为原因是 A.长期以来的毁林开荒B.过度放牧和过度樵采 C.土壤疏松,降水变率大D.干旱和大风现象 7.保持水土的根本措施是 A.平整土地B.修水平梯田C.深耕改土D.造林种草 8.黄土高原人地矛盾尖锐,关键问题在于 A.植被破坏B.人口过度增长C.贫困D.环境恶化

9.黄土高原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 A .经济可持续发展 B .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C .生态可持续发展 D .减少污水排放量 10.山西省产生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是 A .露天开采 B .矿区道路的铺设 C .开矿井巷道的建设 D .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我国为了改善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建设了许多防护林体系,其中规模较大的是“三北” 防护林和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据此,回答11—12题: 11.“三北”防护林所起的主要的环保功效是 A .吸烟除尘 B .美化环境 C .防风固沙 D .净化空气 12.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所起的生态作用是 A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 .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 C .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 D .净化空气、吸烟除尘 据报道,我国江西省南部山区出现了大片的“红色荒漠”,据此判断回答13—14题: 13.“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条件主要是 A .风蚀作用 B .水蚀作用 C .沉积作用 D .风化作用 14.“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是 A .滥伐森林 B .开山取石 C .过度放牧 D .风化作用 图2是某地区的地形图,回答15—118题: 15.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相比,图示平原地区成为商品粮基地的优势条件是 A .交通发达 B .单位面积产量高 C .水热条件好 D .人均耕地面积广 16.以下不属于...该商品粮基地特点的是 A .以国营农场的经营方式为主 B .粮食商品率处于较低水平 C .已经形成粮食作物的地区专业化生产 D .是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17.城市P 某家具厂生产的实木家具销往全国许多地方。影响该厂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130°E 图2

最新湘教版地理必修三测试卷

(湘教版)地理必修III测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选择题共20 个小题.每个小题2分,共40 分;且每个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体现了区域特征的() A.整体性B.阶段性C.开放性D.综合性 我国某地形区面积为10.89×104km2。1月份均温为-16.4℃,7月均温为21.9℃。下表示意该地形区1954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构成情况,读表回答第2~4题。 年份耕地林地草地城乡工矿用地沼泽地和滩涂其他 1954 15.9% 38.18% 9.13% 0.43% 32.74% 3.61% 2005 51.17% 31.63% 3.86% 1.94% 8.81% 2.59% 2.该地形区是() A.太湖平原B.三江平原C.黄土高原D.山东丘陵 3.1954年,该地形区沼泽面积广的原因是() ①气温低,蒸发量小②冻土广布③开发历史较短④人烟稀少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4.下列关于该地形区耕地面积变化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B.国家对粮食的大量需求 C.城市化水平较低D.自然条件优越适合发展种植业 最近我国有学者指出:原有的东、中、西三大经济带的划分,已经不适应现在区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此可以把中国宏观区域经济划分为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中部及近西部地带、远西部地带“新三大地带”。下图是“新三大地带”划分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以下省区属于远西部地带的是() A.新疆、青海、西藏、内蒙古B.新疆、青海、甘肃、宁夏 C.新疆、西藏、云南、甘肃D.西藏、内蒙古、甘肃、宁夏 6.制约远西部地带发展的最重要经济原因是() A.水土流失严重B.农业基础薄弱 C.自然资源不足D.资金、技术、人才匮乏 推进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拉动新一轮经济增长,促进广东率先实现现代化,是当前广东省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重大课题。据此完成第7~8题。 7.2001年广东省第二、三产业的生产总值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约86%,城镇人口占全省总人口比重约为42%,这两个比重的差距如此之大说明广东城市化()A.发展比较合理B.明显过快 C.明显滞后D.与经济的发展相适应 8.一个地区城市化发展到高级阶段时表现的特点有() ①城镇人口的比重增长加快②城乡差别很小③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④非农业人口向农业人口转化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出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回答9~10题。 9.“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破坏植被B.风蚀作用C.水蚀作用D.沉积作用 10.根据江西丘陵山区自然条件的特点,对“红色荒漠”进行治理工作应当先做好的工作是() A.大力开荒种田,保持植物覆盖率B.农业生产加强综合开发 C.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D.彻底退耕还林

高二地理必修三期末测试题一

高中地理必修三模块测试题 说明:1、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卷; 2、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45分)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45分。下面各题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把正确的选项填在后面的答题表中。) 1.下列有关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区域都有明确的界线 B .区域内部差异明显,区域之间某些特征相对一致 C .区域是主观任意划分的 D .区域根据一定的指标划分的,既可以是单一指标,也可采用综合指标 2.对我国不同区域传统民居建筑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较南方差 B .西北民居屋顶坡度平缓 C .浙闽山区民居屋顶多为平坦状 D .南方民居墙体较北方严实厚重 图2是某地区的地形图,回答3~5题: 班级: 准考证号: 姓名: O ……封……O ……线……O ……密……O ……封……O ……线……O ……密……O ……封……

3.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相比,图示平原地区成为商品粮基地的优势条件是 A .交通发达 B .单位面积产量高 C .水热条件好 D .人均耕地面积广 4.以下不属于...该商品粮基地特点的是( ) A .以国营农场的经营方式为主 B .粮食商品率处于较低水平 C .已经形成粮食作物的地区专业化生产 D .是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5.我国政府下令停止开垦当地的沼泽地,主要原因是 ( ) A .土壤十分贫瘠 B .开发的成本太高 C .粮食过剩,价格下降 D .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将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的相互关系。回答6题。 6.对2000年与2006年城市土地利用图层进行分析,能够 ( ) A.计算交通流量的变化 B.预测洪涝灾害的发生 C.了解城市地域结构变化 D.预测城市降水变化趋势 130°E 图2

地理必修三综合试题

必修三综合测试(三) 出题人:宋坦花,审核:郑颖芳刘素红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60分。 2013年6月17日是第19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思考完成1~2题。 1.为迎接“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制作了四幅景观图片,其中属于荒漠化的是 ( )。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导致②中现象出现的自然原因是 ( )。 A.气候干旱,大风频繁 B.降水少,但有时强度大 C.人口增长迅速 D.不合理的生产活动 读右图,回答下题。 3.我国荒漠化土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人类利用土地不合理使植被受到破坏所致 B.人类发展工农业生产所致 C.是降水减少、蒸发加剧的结果 D.是沙丘不断向农牧业地区推进的结果 2013年12月2日凌晨,“嫦娥三号”成功发射,14日降落在月球虹湾区(我国古人所称的广寒宫、月桂树所在的地方),进行探月工作。读下图,完成4~5题。 4. “嫦娥二号”虹湾局部影像图的制作,涉及的地理信息技术可能有: ①遥感(RS)②全球定位系统(GPS)③地理信息系统(GIS)④数字地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 将“嫦娥三号”获得的虹湾区月表形貌、月表物质成分,进行GIS图层叠加,可以: A.分析虹湾区资源状况 B.计算虹湾区面积大小 C.查看虹湾区河流分布 D.预知陨石虹湾区落点 荒漠化是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部分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湿地是指陆上水域,包括稻田、水库、沼泽、河流等。据此完成6~7题。 6.下列荒漠化景观图中,其成因与水蚀有关的是: A B C D 7. 受水文周期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湿地具有干湿交替的双向演替特征。湿地由湿转干过程中,区域特征表现为: A.土地荒漠化 B.风速减小、风向多变 C.气温日较差变小 D.地表草类植物增加 中国的制造业正面临着双重危机:一是部分制造业流向东南亚、南亚等地;二是某些智能制造重新回流美国。据此完成8~9题。 8.影响中国制造业面临双重危机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市场技术 B.国家政策运输成本 C.原料成本劳动力成本 D.劳动力成本技术 9.美国提出了复兴制造业的策略,使制造业出现逆转移,下列制造业中较难回流到美国的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1-3单元)测试题

高中地理必修三(1-3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下列关于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与区域之间是相互独立的,互不联系 B.区域之间具有一定的界线,且界线一定是明确的 C.一个区域的发展能促进其内部经济的发展,但并不影响周边地区 D.一个区域往往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这是与其他区域的差异所在 不同区域形成的因素不同,区域特征相差也很大.回答2—4题 2.松嫩平原和长江三角洲相比,气候的差异是() A.松嫩平原生长期较长 B.降水较少 C.长江三角洲大陆性较强 D.高温多雨 3.符合长江三角洲土地条件特点的是() A.广泛分布在此地区的水稻土是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 B.人口稠密,耕地较为集中 C.人均耕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D.耕地中旱地所占比重大4.我国北方有些民居没有后窗,这反映出当地() A.光照较强 B.风沙大 C.冬季寒冷 D.雨水多 GIS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回答5—7题: 5、城市交通图层与城市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 ) A.为商业网点选址 B.分析建筑设计的合理性 C.计算城市水域面积 D.估算工农业生产总值 6、对1985年与2005年城市土地利用图层进行分析,能够( ) A.计算交通流量的变化 B.预测洪涝灾害的发生 C.了解城市地域结构变化 D.预测城市降水变化趋势 7、国家气象局每天为电视新闻提供的卫星云图主要使用了( ) ①遥感技术②地理信息系统③全球定位技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8.要对我国的“三北”地区荒漠化土地发展进行宏观的监控,宜选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地理信息系统 B.全球定位系统 C.卫星遥感定期拍摄 D.人工科考 9、热带雨林是:() ①地球上最强大的生态系统,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②“地球之肺”

高中地理必修三综合测试试卷

必修三综合测试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60分) 右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图中甲、乙、丙、丁四区域 ( ) A.是按照综合指标划分的 B.边界有实有虚 C.属不同层次的区域 D.相互间的区域特征差异较大 2.下列有关四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区域光照充足而热量不足 B.乙区域降水少但季节变化大 C.丙区域河流长而流量变化小 D.丁区域土层厚但土壤肥力低 3.实时获取丙区域植被生长状况的信息,所应用的现代技术主要是 ( ) A.GIS 技术 B.RS 技术C.GPS 技术 D.数字地球 经过30年来的改革开放,我国区域合作与开发已取得很大成绩,尤其是在一些经济基础较好、开发较早的沿海、沿江地区,区域内经济体之间的联系和合作日趋紧密,出现了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以广州、深圳、珠海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北京、天津、大连、沈阳为中心的环渤海经济圈。读图,完成4-6题。 4.下列有关B 地区在经济建设中出现的主要问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国有大中型企业缺乏活力B.能源、水源不足 C. 港口建设的区位条件不好D.产业结构转型困难 5.有关C 地区在经济建设中出现的主要问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城市化问题突出,大气污染严重B.能源、水源不足 C.第三产业比重过大,制约经济发展D.酸雨严重 6.A 地区与90°W 同纬度地区农业发展的共同的有利条件是 ( ) A.同处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B.都有大河三角洲,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C.同处在本国最大的工业区D.都是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红三角”经济圈包括江西赣州、广东韶关、湖南 郴州的8万平方千米土地。由于三市都属于红色沙砾岩 山区,同时也是革命老区,故被称为“红三角”地区。 “红三角”地区以广州南沙为平台,牵线“珠三角”, 共建华南经济圈,形成良好的资源互补。读图回答7-9题。 7.图中铁路线②没有通过的省份是 ( ) A.山东 B.河南 C.江苏 D.湖北 8.“红三角”地区发展粮食生产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 ) A.热量、光照 B.光照、水 C.水、地形 D.地形、土壤 9.“珠三角”可以为“红三角”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 ( ) A.大量廉价劳动力 B.充足的农林产品 C.丰富的矿产资源 D.资金和技术支持 10.关于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中国南方土地荒漠化地区生态环境尤为脆弱 B.自然因素引起的土地荒漠化速率比人类活动引起的要快 C.三江平原过度垦殖,土地荒漠化更为严重 D.西北地区风蚀强烈,风沙灾害比较普遍 读西北地区部分地图,回答11-13题。 11.结合图可以看出 ( ) A.该区年降水量自南向北依次递减B.该区1月份气温自东北向西南递增 C.图中甲地的植被主要为草原D.图中乙地的植被主要为森林 12.图中甲地的生态问题主要为 ( ) A.森林破坏 B.土地荒漠化C.水土流失 D.湿地萎缩 13.乙地区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可能为 ( ) A.过度放牧 B.过度农垦C.过度樵采 D.水资源利用不当 年份(年) 1955 1965 1975 1985 1995 2000 2005 荒漠化面 积(万公顷) 67 69 71 89 197.26 257.8 262.2 ①气候变暖,降水减少 ②冬季风强劲,沙尘暴频发 ③过度放牧,草场被破坏 ④过度开垦,土地退化 A.①② B.③④C.②③ D.①④ 15.下列治理我国土地荒漠化的措施,可行的是 ( ) ①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均实行退耕还林 ②温带草原牧区推行定居、轮牧 ③露天矿区采取表土填埋复植 ④西北地区大力发展灌溉农业 A.①② B.③④C.②③ D.①④ 16.下列有关热带雨林分布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两侧B.赤道穿过的陆地都有雨林分布 C.在大陆向风地带可以延伸到南北纬15°~25° D.亚马孙地区集中分布了地球上约一半的雨林 结合我国部分防护林分布示意图,完成17-18题。 17.国家大力推行“退耕还林”政策的直接目的是 ( )①增加木材产量 ②改善生态环境 ③增加农民收入 ④调整农业结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测试题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测试题 一、选择题(请把答案写在表格内) 1.下列区域具有明确界线的是 A.热带草原气候区 B.我国东部季风区C.浙江省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2.农业的空间形态一般表现为 A.点状B.网格状C.面状D.岛状 3.下列我国产业中属于第二产业的是 ①电信业②水产养殖业③肉类加工业④数控机床制造 A.①②B.①③ C.①④D.③④ 4.右图中分别代表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产业结构的是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①③② 5.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常用指标不包括 A.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B.人均国民收入 C.三次产业产值比重 D.历史文化指标 图4为某区域某种自然资源储量和需求量关系图。读图回答 6—7题。 6.四地中资源储量最小,而需求量最大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7.四地间该资源最有可能产生跨区域调配现象的是 A.①→② B.④→① C.③→④ D.②→③ 读“三大经济地带发展比较图”,完成8~10题。 8.下列叙述正确的 是 ①东部地带社会经 济相对发达②改 革开放后东部地带 抓住机遇,大力招 商引资,经济迅猛增长③中、西部地带总 体发展水平还明显地落后于东部地带④随 着西部大开发的实施,西部地带的经济发展 明显加快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9.东部地区特有的优势是() A.矿产资源丰富,农业发达B.海岸线漫长,利于对外贸易 C.林业和海洋渔业发达D.都属于经济发达地区 10.关于三大经济地带的正确叙述是() A.东部地带的各省、市、自治区都有海岸线 B.技术创新能力强是东部经济地带各地共同的优势 C.发展第三产业是促进东西部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 D.环渤海经济地带的经济腹地是指华北地区 11.有关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区域特征差异,描述正确的是 A.北方以山地为主,南方以平原为主 B.北方水源不足,南方热量不足 C.北方煤铁丰富,南方有色金属丰富 D.北方以能源工业为主,南方以重工业为主12.“西气东输”管道线路的走向所考虑的主要经济因素是 A.地形类型 B.人口分布 C.城市分布 D.交通线路 13.“西气东输”对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发展的主要意义是 ①有利于西部地区能源开发及相关工业的发展②有利于改变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③有利于西部农业的发展,增加土壤肥力④减轻东部能源压力,调整能源消费结构⑤“西气东输”主干管线沿线酸雨会增多⑥“西气东输”主干管线沿线相关产业拉动,经济优势进一步发展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①③⑤⑥ D.①②④⑥

(完整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综合试卷(附答案)

高中地理必修三综合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90分)。 1.关于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 A.区域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是一个可度量的实体 B.区域划分的指标有自然、经济和社会的某一方面,也有综合性的 C.按照指标的不同,区域可分为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行政区、综合区等 D.区域内部地理环境完全一致,区域与区域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 2.下列区域具有明确边界的是 ①行政区②自然带③热量带④干湿地区⑤三江平原⑥山东省青岛市 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⑤⑥D.①⑥ 3.下列区域的划分以单一指标为依据的是() ①热量带②干湿区③我国三大自然区④文化区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4.区域的特征有() ①整体性②差异性③独立性④开放性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②④ 5.我国的下列区域中属于自然区域的是 ①上海市②珠江三角洲③长江中下游平原④东北工业基地⑤亚寒带针叶林⑥鼎湖山旅游 区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③⑤⑥ D.①③⑤⑥ 读全球荒漠分布示意图,回答7~8题。 6.全球荒漠分布地区主要受哪几种气候类型控制() ①热带季风气候②热带沙漠气候 ③温带大陆性气候④亚热带季风气候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目前,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积约3600万平方千米,而且呈扩大和加剧的趋势,其影响因素中不包括()A.地震、火山、泥石流频发B.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C.乱垦滥伐、砍伐森林 D.全球CO2排放量增加 热带雨林是地球上功能最强大的生态系统,也是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但同时也是一个非常脆弱的生态系统。据此回答8-9题。 8.热带雨林生态功能强大的表现是() ①维护地球上的碳氧平衡②是世界生物基因宝库③提供大量的优质硬木④维持全球的水循环和水平衡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热带雨林的脆弱性表现在() A.生物残体分解快 B.植物生长速度快 C.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高二地理必修三期末综合测试题

湘教版必修III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区域具有明确边界的是 ①行政区②自然带③热量带④干湿地区⑤三江平原⑥山东省青岛市 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⑤⑥D.①⑥ 2.有关三大经济地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除了港澳台外,其他沿海省区全部属东部经济地带 B.东部经济地带经济发展最快,发展水平最高C.近年来东西部中心城市差距有缩小的趋势D.自然差异是导致东西部经济差异的主导因素 3.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目的是 A.解决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问题B.连通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水系以发展航运C.利用流域间的落差发电D.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不足的问题 4.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比较 A.发达国家第一产业的产值低于发展中国家B.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第二产业的产值相当C.发展中国家第三产业的产值低于发达国家D.发达国家第二产业从业人口比重最大 5.我国西北地区干旱为主的自然景观的主要成因是:() A.地处东南季风的背风坡 B. 深居内陆,地形阻挡 C. 植被稀少,河流短小 D. 常年受亚洲高压控制 流域的开发要结合流域的具体特征,对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和利用。据此完成6-8题。 6. 田纳西河治理的核心是:() A .流域的综合开发 B. 水资源的综合开发 C. 流域生态环境恢复的治理 D. 防洪、发电、航运、旅游等 7. 下列不能提高水质的是:() A. 建设抽水储能电站 B. 防止水污染 C. 保护水源涵养林 D. 改善库区生态环境 8. 下列省区不在沿海,但却属于东部经济地带的是:() A. 北京 B.天津 C. 上海 D. 河南 9. 为了加强三个经济地带的互补与合作,应从东部地带向中西部转移的工业类型是:() ①劳动密集型②资金密集型③资源密集型④技术密集型 A . ①②③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②④

高二人教版地理必修三测试题一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文科地理(必修三)期末检测题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下面各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把正确的选项填在后面的答题表中。) 1.下列有关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区域都有明确的界线 B .区域内部差异明显,区域之间某些特征相对一致 C.区域是主观任意划分的D .区域根据一定的指标划分的,既可以是单一指标,也可采用综合指标 2.对我国不同区域传统民居建筑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较南方差 B .西北民居屋顶坡度平缓 C .浙闽山区民居屋顶多为平坦状 D .南方民居墙体较北方严实厚重 读中国地理四大区域图,完成3—5题。 3.综合考虑纬度、地形、气候等因素,四大区域太阳年辐射总量最大的是( ) A .a B .b C .c D .d 4.有关四大区域农业发展主要制约因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a ——洪涝灾害 B .b ——土壤肥力 C .c ——灌溉水源 D .d ——生长积温 5.C 区从东往西,植被依次为( ) A .草原—森林—荒漠草原—荒漠 B .森林—森林草原—草原—森林 C .森林草原—荒漠—绿洲—草原 D .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6.与长江中下游平原农业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全国最重要的小麦、玉米产区 B .粮食种植业精耕细作 C .与东北平原相比,更利于大型农业机械化操作 D .人口多,粮食消费量大,长期以来需要从区域外调入粮食 7.下面各项中,适宜应用遥感技术的是( ) A .人口普查 B .森林普查 C .交通定位导航 D .确定某点高程 8.GIS 的全称是( ) A .地理信息系统 B .遥感技术 C .全球定位系统 D .地球卫星导航 9.根据“因地制宜”的方针,下列地区与应种植农作物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 A .山东半岛——水稻、花生、橡胶 B .四川盆地——甘蔗、水稻、甜菜 C .洞庭湖平原——春小麦、油菜、水稻 D .松嫩平原——春小麦、大豆、甜菜 以下材料是20世纪下半叶我国强沙尘暴发生频率与土地沙化速度统计表,据此回答10—11题。 10.表中显示我国的土地沙化速度在不断加快,其原因可能是( ) A .西北干旱地 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B .南方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出现沙化 C .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现象严重 D .华北地区土地盐碱化面积扩大 11.为了制止强沙尘暴次数增多和沙化速度加快的趋势,我们应采取的积极有效的措施是( ) A .开采地下水灌溉,变沙地为耕地和草地 B .在干旱地区减少耕地,扩大牧场载畜量 C .在农牧交错地带,逐步推进退耕还草

高二地理必修三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高二地理必修三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高二地理必修三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2×30=60分) 1、关于区域内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区域都是按一定的指标来划分的 b、同一级别的区域之间都有明确的界线 c、区域的分布位置都是非常明确 d、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2、我国东部以秦岭-淮河一线分为南方和北方,其划分的指标是( ) a.地理位置 b. 经济水平 c. 地形和气候 d.多种指标 3、下列区域,属于功能区的是( ) a. 青藏高原 b.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c. 南方水田农业区 d.沪宁杭工业区 4、“干旱是西北地区地理环境的总特征,其他地理要素总是与其力求保持协调一致”,这句话反映的区域特征是( ) a.整体性 b.开放性 c.差异性 d.逻辑性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据此完成5-6题 5、有关这条分界线南北两侧的区域差异,叙述正确的是( ) a、秦岭-淮河以北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春小麦 b、秦岭-淮河以南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

c、秦岭-淮河以北的典型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 d、秦岭-淮河以南的植被主要是热带季雨林 6、造成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 a.地形差异 b.海陆位置不同 c.纬度位置不同 d.山地阻挡作用 7、下列地貌单元中土地利用不是以畜牧业为主的是( ) a.青藏高原 b.天山山地 c.黄土高原 d.内蒙古高原 8、下列有关区域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区域发展要有针对性的因地制宜发展 b、区域发展应开发与治理并举 c、中国发展不属于区域发展 d、区域发展既要注重经济发展,又要注重环境保护 9、关于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叙述错误的是( ) a、20世纪80年代初东部沿海地区对外开放战略 b、20世纪90年代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开发开放战略 c、20实际80年代东部、中部、西部地带全方位开放战略 d、20世纪末21世纪出逐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10、下列区域特征与对应的主要形成因素连线正确的是 ( ) a、海南岛全部属于热带气候——太阳辐射 b、庐山是驰名中外的避暑胜地——海陆位置 c、吐鲁番盆地是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大气环境 d、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大气环境 11、有关我国自然地理要素的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貌从西向东表现为山地—高原—平原

高二地理必修三期末测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共45分)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45分。下面各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 把正确的选项填在后面的答题表中。) 1.下列有关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区域都有明确的界线 B .区域内部差异明显,区域之间某些特征相对一致 C .区域是主观任意划分的 D .区域根据一定的指标划分的,既可以是单一指标,也可采用综合指标 2.对我国不同区域传统民居建筑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较南方差 B .西北民居屋顶坡度平缓 C .浙闽山区民居屋顶多为平坦状 D .南方民居墙体较北方严实厚重 图2是某地区的地形图,回答3~5题: 3.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相比,图示平原地区成为商品粮基地的优势条件是 A .交通发达 B .单位面积产量高 C .水热条件好 D .人均耕地面积广 4.以下不属于...该商品粮基地特点的是( ) A .以国营农场的经营方式为主 B .粮食商品率处于较低水平 C .已经形成粮食作物的地区专业化生产 D .是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5.我国政府下令停止开垦当地的沼泽地,主要原因是 ( ) A .土壤十分贫瘠 B .开发的成本太高 C .粮食过剩,价格下降 D .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GIS 将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的相互关系。回答6题。 6.对2000年与2006年城市土地利用图层进行分析,能够 ( ) A.计算交通流量的变化 B.预测洪涝灾害的发生 C.了解城市地域结构变化 D.预测城市降水变化趋势 7.“数字地球”是 ( ) A .指用数字表示地球的大小 B .把整个地球信息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 C .用经纬网的数据来表示地理事物的位置 D .用GPS 数据来表示地球上各种地理事物的位置 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回答8~10题。 8.“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 A.风化作用 B.风蚀作用 C.水蚀作用 D.沉积作用 9.“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 ) 130°E 图2 班级: 座位号: 姓名: ……O ……密……O ……封……O ……线……O ……密……O ……封……O ……线……O ……密……O ……封……O ……线……O

地理必修三期末测试卷

高二地理模拟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关于区域的叙述,错误 ..的是 A.区域都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B.区域都有一定的面积和形状 C.区域都有一定明确的界线 D.区域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有深刻影响 2.两名学生到云南丽江旅游,测量当地的玉龙雪山海拔高度,所用最便捷的技术是 A.遥感 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3.对大面积森林大火进行实时观测所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系统C.卫星定位系统 D.数字地球下图为我国四大区域(如图中数字)示意图,完成4~6题。 4.划分四大区域的主要依据是 A.气候和地形 B.土壤和气候 C.植被和土壤 D.河流和植被 5.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分界线是 A.秦岭-淮河B.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 C.大兴安岭-阴山 D.祁连山-横断山脉 6.形成东部季风区南北差异(③与④)的主要原因是 A.水分条件的变化 B.热量条件的变化 C.人口密度的变化 D.地势高低变化 传统民宅是乡村聚落中最具特色的景观。读图完成7~8题。 7.下列民宅中具有坚固、防御性强特点的是 8.传统民宅可以反映乡村聚落与环境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福建土 B .陕西窑

A.福建土楼受气候条件影响 B.陕西窑洞受建筑水平影响 C.四合院反映聚落受交通影响 D.云南竹楼受气候条件影响 水土流失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自然景观的主要原因,每年流失的土壤约16亿吨,据此回答9—12题: 9.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主要人为原因是 A.长期以来的毁林开荒B.过度放牧和过度樵采 C.土壤疏松,降水变率大D.干旱和大风现象 10.保持水土的根本措施是 A.平整土地 B.修水平梯田 C.深耕改土 D.造林种草 11.黄土高原人地矛盾尖锐,关键问题在于 A.植被破坏 B.人口过度增长 C.贫困 D.环境恶化 12.黄土高原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 A.经济可持续发展 B.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C.生态可持续发展 D.减少污水排放量 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回答13~15题。 13.“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风化作用 B.风蚀作用 C.水蚀作用 D.沉积作用14.“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滥伐森林 B.过度放牧 C.开山取石 D.环境污染15.根据“红色荒漠”的特点,对其进行治理首先要做的是 A.大力开荒种田,保持植物覆盖率 B.加强农业生产综合开发 C.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 D.彻底退耕还林 16.下列对于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描述正确的是 A.长江三角洲平原主要是由于长江的堆积作用形成的 B.长江三角洲平原以水田为主,耕作制度为一年两熟至三熟 C.松嫩平原地区以旱田为主,主要作物是冬小麦 D.松嫩平原地区有丰富的煤、铁资源 读图3“珠江三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和外贸额所占全国比重的变化图”,回答17—22题: 17.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2001年,长江三角洲国际直接投资额占全国的比重首次超过珠江三角洲 B.长江三角洲地区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不断上升,并超过珠江三角洲地区 C.珠江三角洲地区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从1993年起一直呈下降趋势 D.图中所示的变化与外商投资区位选择的变化有关 18.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比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具有的优势条件是A.产业基础良好 B.毗邻港澳和东南亚地区 C.腹地范围广阔 D.技术水平高 19.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国内腹地范围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地形的阻隔 B.水源不足 C.夏季气温高温多雨 D.河流航运里程较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