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中国考古学百年历程回眸

论述中国考古学百年历程回眸

中国考古学百年历程充满了辉煌的成就和不懈的努力。以下是回眸中国考古学百年历程的一些主要节点和特点:

1. 创立与奠基期(20世纪初到20世纪40年代):中国考古学的奠基人是郭沫若、李约瑟、徐长乐等,他们采用系统的考古学方法,推动了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发展。最著名的项目是京津考古工作,其中最为重要的发现是1928年发现的周口店北京人化石。

2. 战争年代(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由于战乱和社会动荡,中国考古学在这段时期暂时停滞。但仍有一些重要的考古发现,如1949年发现的安阳殷墟,为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提供了重要材料。

3. 再探索与复兴(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开始了考古学的全面恢复和发展。“国家重点考古发掘项目”展开,一批重要遗址和文物被发现,如秦始皇兵马俑、仰韶文化遗址等。

4. 环境保护与公众参与(90年代至今):中国考古学注重环境保护和公众参与,强调文物保护和传承。古代丝绸之路的研究成果丰富,埃及-to-中国考古学合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果。

5. 跨学科交叉与国际合作(近年):中国考古学逐渐与其他学科交叉,如自然科学、人类学等,探索更多维度的研究。国际合作亦日益密切,中国考古学家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加强与国际同行的合作与交流。

总的来说,中国考古学百年历程见证了中国古代文明的独特贡献和中国学者的不懈努力。在不断的实践中,中国考古学家积极采取先进的考古技术和方法,探寻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演变,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和人类共同的历史认知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历程

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历程 09历史教育 090103016 许玮琳 在世界范围内,考古学从诞生到现在,已走过近200年的历程。按其 发展的不同阶段,可以概括为萌芽期、形成期与初步发展期、基本成熟期、转变期、全面成熟期和继续发展期。 萌芽期(文艺复兴至19世纪20年代) 萌芽期的主要特点是搜集和研究古希腊、古罗马和古埃及的文物,调 查欧洲古代遗迹、北美印第安人遗留下的古迹。从研究古物的意义上说, 中国从宋代开始的金石学传统可以被认为是考古学的萌芽,但并未涉及古 代遗迹的研究,也没有直接发展成为近代考古学。 形成期与初步发展期(19世纪2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 形成期以19世纪20年代北欧学者西蒙森和汤姆森相继提出的“三期说”,即把古代按照生产工具的质料划分为石器时代、铜器时代和铁器时 代三个时期的观点,并由汤姆森按这一分期陈列博物馆的文物,及发表专 著进行阐释为代表。地质学中按土质、土色区分地层的方法被引入考古学,成为“考古地层学”,它使考古学的研究摆脱了古物学仅仅研究遗物形态 本身的局限,走上了科学的轨道。这一时期,在埃及、两河流域和欧洲展 开了一系列考古发掘,如对著名的意大利庞培遗址的发掘。 初步发展期(1867年至1918年前后)的考古发掘逐渐科学化,挖宝 式的发掘受到批评。按层位发掘,准确记录一切遗物的出土位置并将它们

全部收集、充分及时地公布发掘成果为人们所推崇。与此同时,出现了被 称为考古学两大基本方法之一的“考古类型学”,即根据遗物的形状和纹 饰的不同对其进行分类研究,以阐明这些遗物之间内在的关系。考古地层 学的普遍应用和考古类型学的出现是这一阶段最具代表性的标志。考古学 理论则主要是运用相关学科的传播论和进化论。 基本成熟期(20世纪20年代初至50年代末) 基本成熟期(20世纪20年代初至50年代末)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20世纪20年代初至30年代末)的标志是考古学理论的丰富和创新、考古工作范围的扩展和重大发现的增多。这一时期获得了一批重要考 古发现,在一些考古工作开展较早的地区,初步建立起考古学文化序列。 此外,考古发掘和研究的地区从欧洲和近东向东扩展至中国和印度,拉开 了这两大文明古国近代考古学的序幕。河南渑池仰韶村、山西夏县西阴村、河南安阳殷墟、山东章丘城子崖、北京周口店等一批在中国考古学发展史 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考古发掘就是在这个时期开始的,取得了十分重要的成果。从这些发掘,特别是安阳殷墟的考古发掘中逐渐摸索出来的一整套发 掘和记录方法为田野考古奠定了基础,在中国考古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 意义。 20世纪50年代是新中国的考古学开始起步的时期。以西安半坡和河 南庙底沟为代表的史前时期聚落遗址,河南辉县、三门峡等墓地以及郑州 商城、安阳殷墟、长安丰镐、汉唐长安和洛阳等古代都城都在这一时期开 展了较大规模的考古工作,为了解其文化内涵提供了新资料,并初步形成 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聚落、墓葬和都邑考古发掘方法。 这期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北京大学联合举办了四期考古训练班,培养了一大批田野考古专业人才,北京大学和西北大学又相继设立考

中国考古学编年史

中国考古学编年史: 中国考古学编年史是指中国考古学的历史发展及研究历程。中国考古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自20世纪初起,随着西方考古学的传入和本土考古学的兴起,中国考古学逐渐发展壮大。 考古学家们在各个时期、各个地区都进行了大量的考古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各自的研究成果和学术流派。以下是中国考古学编年史的一些重要事件和阶段: 1. 20世纪初:西方考古学传入中国,中国开始出现专业的考古学研究机构和学者,如王国维、罗振玉等。 2. 1921年:安特生在河南仰韶村进行了重要的考古发掘,发现了大量史前时期的彩陶和石器工具,标志着中国现代考古学的诞生。 3. 192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成立,成为中国考古学研究的核心机构之一。 4. 1930年代:考古学家们在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早期的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文化遗存和墓葬,如殷墟、石家河遗址等,揭示了中国早期文明的发展历程。 5.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考古事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重

要的考古发现包括西安半坡遗址、良渚文化遗址、马家窑文化遗址等。 6. 1970年代: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考古学研究逐渐与国际接轨。重要的考古发现包括三星堆文化遗址、商周遗址等。 7. 1980年代至1990年代:随着经济建设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大量的考古工作在城市和工业区展开,如北京周口店遗址、长沙马王堆汉墓等。 8. 进入21世纪:中国考古学在研究领域、技术手段和研究方法上不断更新,与国际考古界的合作也日益加强。重要的考古发现包括河南曹操高陵、云南元谋猿人遗址等。同时,数字化技术也逐渐应用到考古工作中,如三维重建、虚拟考古等。 总的来说,中国考古学编年史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和文化变迁。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考古学不断发展和壮大,研究领域不断拓宽,技术手段不断创新,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历程

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历程 中国考古学是一门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的学科,它通过对文物 的发掘、整理和研究,揭示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在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许多重要的阶段和里程碑。本文 将从早期的发展开始,逐步介绍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历程。 1. 先秦时期:最早的考古学实践 在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历程中,先秦时期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一时期 的著作中,大量记载了古代的历史事件、制度、人物等重要信息,为 后世的考古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尚书》、《史记》等古籍被视 为中国考古学的重要参考文献。 2. 清代:古物收集与考古实践的开端 在清代,中国考古学逐渐形成了相对系统的研究方法和体系。在这 个时期,许多文人收集珍藏了大量的文物,进行了一系列的考古实践。例如,顾颉刚、曾廉等学者在清代对中国历史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3. 新中国成立后:现代化的考古学体系建立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考古学迎来了发展的新时期。政府高度重视考 古工作,成立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机构。这些机构系统地 对所涉及的历史遗址进行了系统的发掘与保护。同时,新的科学技术,如无损探测技术、碳十四测年技术等的应用,为考古研究提供了更多 的手段和方法。

4. 当代:跨学科合作与国际交流的加强 进入当代,中国考古学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跨学科合作成为当今考 古学的重要特征。历史学、人类学、自然科学等学科的融合,拓宽了 考古研究的方法和视野。与此同时,国际交流与合作也得到了进一步 加强。中国考古学者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会议与合作项目,向世界展示 了中国考古学的研究成果。 5. 未来展望: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 在未来,中国考古学将继续迎来更多的挑战和机遇。保护与传承古 代文化遗产将成为考古学工作者的重要使命。同时,新技术的应用也 将进一步提升考古研究的效率和深度。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国优 秀的历史文化,我们应该加强保护工作,注重考古成果的利用和传播。 总结: 中国考古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从早期的研究到现代化的体系 建立,再到当代的跨学科合作与国际交流。未来,保护与传承古代文 化遗产将成为考古学工作者的重要任务,我们应该加强保护工作,注 重考古成果的利用和传播,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的历史文化。

中国考古学发展历程

中国考古学发展历程 中国考古学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中国。在这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中国考古学逐渐经历了几个重要的阶段和发展变革。 一、先秦时期的考古学探索(公元前221年之前) 在先秦时期,中国的考古学主要以朝代的成档和编纂历史记 载为主。统治者经常举行祭祀、祭祀和修建墓地,这些活动为后来的考古调查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此外,一些学者开始在国境内和亚洲其他地区进行考古调查,发掘出了大量的青铜器和陶器。 二、秦汉时期的考古繁荣(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 秦汉时期,中国考古学迎来了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秦朝皇 帝秦始皇下令修建兵马俑,展示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汉朝初期,开始进行大规模的考古和发掘工作,首次确立了考古学在历史研究和文化保护中的地位。同时,一些重要的考古发现也被官方记录下来,成为后来的学术研究的基础。 三、唐宋时期的考古蓬勃发展(公元618年至1279年) 唐宋时期,考古学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和推广。一方面,唐代 的学者修复和保护了一些古代的文物,成立了“太学”,开展教育和研究;宋代时,官方建立了专门的考古机构和体系。另一方面,一些著名的学者和文人开始关注考古学,积极参与考古调查和研究工作,大大丰富了中国考古学的知识和成果。 四、明清时期的考古新探索(公元1368年至1912年)

明清时期,考古学进入了新的阶段。明朝前期,一些知识分 子积极参与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对古代文化和历史进行了重要研究;后来,清朝官方机构开始建立起更为完善的考古研究机构。在这个时期,考古学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方法和体系,如出土文物的记录和整理、考古现场的保护和研究等。 五、现代中国考古的发展(1912年至今) 近代以来,中国考古学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和变革。20世纪初,一些近代著名学者和大学开始开设考古学专业,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1949年以后,中国政府更加重视考古工作,成 立了国家文物管理机构和研究院,开展了大规模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同时,在考古方法和技术方面也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如航空摄影、探地雷达和无损测试等新技术的应用。 总之,中国考古学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从原始的考古探 索到现代的学科体系建立,不断完善和发展。通过考古学的研究和发现,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古代中国文化和历史,保护和传承优秀的文明遗产。

近代中国考古学的发展与历程

近代中国考古学的发展与历程 随着中国现代化的进程,考古学的发展也日渐得到重视。考古学是一个涉及历史、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复杂学科,是人们了解古代文明、掌握历史真相与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工具。本文将从近代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历程、重要考古遗址、考古技术等角度探讨近代中国考古学的发展与历程。 一、近代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历程 自1844年发掘颐和园之后,考古学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1901年,徐福第在河北清苑发掘了龙门石窟;1905年,学者瞿曙华率中国人首次以中国人为领导进行断代百年的明清南京城的发掘;1928年,中国考古界第一个设代表团参加国际考古界会议。 1946年,中国文化遗产管理局成立,对遗产保护进行统一规划。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考古学的投入逐渐增加,全国性考古队伍不断壮大。这里提出两位重要的代表人物。一是叶浅予。叶浅予是中国考古学家、历史学家、文物保护与管理专家。他主持发掘了中国贯休墓葬和南阳汉墓等重要考古遗址。二是赵朴初。赵朴初是杰出考古学家、博物馆学家。他曾主持和参与过大量考古发掘工作,包括发掘“殷墟库房”和“长沙楼山墓”等。 二、重要考古遗址 近代中国考古学的发展与历程与重要考古遗址息息相关。中国有大量的文化遗产和考古遗址,充分证明了中华文明的灿烂和历史悠久。 1. 聚宝盆 聚宝盆考古遗址位于湖南岳阳市岳阳楼区。聚宝盆是一处唐宋遗址,是唐朝时期产生于“三山五园”之一的独特作品,汉、唐、宋、元、明等多个历史时期均有建

筑遗迹。聚宝盆的发掘揭示了南方唐宋时期经济繁荣和文化兴盛的情况,也展示了唐宋时期各种文化与民俗之间的关系。 2. 三星堆 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是一个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是新石器时代岷 江河谷文化的化身。三星堆遗址推广了四川史前文化的研究成果,对峨眉山谷的早期人类聚居地研究和大约3000年的神秘符号体系研究做出了贡献。目前,三星堆 本体和洛原遗址应该是被放在了重要的遗迹里。 3. 兵马俑 兵马俑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下,是一座规模宏大、精工细緻的古 代陶俑艺术宝库。兵马俑为秦王朝的巨大建筑计划提供了有关装饰艺术、武器装备、军事组织和服饰等方面的良好材料,有力地证实了中国地区在军事组织和军事制度方面的高度发展。 三、考古技术 考古学虽然需要较高的人力物力、经费投入,但新技术的应用,对考古发掘工 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1. 非接触式三维扫描 非接触式三维扫描技术是一项先进的探测技术,可以快速获得文物复杂表面的 几何形态,同时还能在不破坏文物的情况下获得其他信息。通过这项技术,我们可以重现文物的姿态和传承,还可以将其制成数字版。这在化石和文物复原,及文物拍卖等领域的认证和评估都有极为广泛的应用。 2. 鼻孔红外技术 鼻孔红外技术是一种可靠性较高的考古实验室技术,可以非侵入式地获取文物 内部微观结构和信息,并且对气候环境变化对文物的影响有非常丰富的研究价值。

对中国考古学史的认识

对中国考古学史的认识 中国考古学史悠久而辉煌,经过几千年的积淀和发展,形成了独特 而丰富的考古学体系。本文将从中国考古学的起源,学派的演进,重 要考古发现以及对中国历史研究的贡献等方面,对中国考古学史进行 全面的介绍和分析。 一、中国考古学的起源 中国考古学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的汉代。当时,王莽辑修《尚书》、《周礼》时,就要求修古物之法,并奉令盗掘古墓。这被认为 是中国考古学的起源。古代的盗掘行为,为后来的系统考古研究提供 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和遗存。 二、学派的演变 中国考古学经历了多个学派的演变。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学派是“青 铜器学派”和“甲骨学派”。青铜器学派主要研究古代青铜器的制作工艺、样式、纹饰等内容,并以此为基础推测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甲骨学 派则主要研究甲骨文字,通过对甲骨文的解读,揭示了古代社会、宗教、历法等方面的信息。 三、重要考古发现 中国考古学取得了许多重要的考古发现,其中包括中国最早的农耕 文化遗址——河姆渡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石器、玉器等文物, 揭示了古代华夏族的农耕生活和社会制度。另外一个重要的考古发现 是以秦始皇陵为代表的兵马俑,这些兵马俑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

史意义,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此外,还有夏、商、周的王陵、殷墟、商代青铜器等一系列重要考古发现,这些发现不仅丰富了中国历史的文化内涵,也为后来的历史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四、对中国历史研究的贡献 中国考古学对中国历史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通过对出土文物的研究和考古发掘的实践,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还原中国古代社会的面貌,深入了解古代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社会制度等。考古学的发展还可以帮助我们填补历史资料的缺失,纠正历史上的一些概念误区,从而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历史进程。 总结起来,中国考古学史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积累了丰富的历史遗存和资料。通过对中国考古学史的认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传承与发展,增进对中国历史的认知。考古学在中国历史研究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它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方法,为我们揭示了隐藏在地下的珍贵历史信息,为我们认识和传承中华文明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中国考古学的前景仍然广阔,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考古学将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和发现。

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历程

中国考古学的开展历程 中国考古学的开展历程一 1928年10月董作宾前往安阳小屯进行调查试掘,准备大规模地展开工作。这是中国考古学诞生的重要标志。1929年,李济作为当时中国唯一具有近代考古学知识和开掘经验的学者,被聘任为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主任。同年,中国地质调查所新生代研究室及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会考古组分别成立。从此,中国有了自己的从事考古研究的学术机构。 新生代研究室的周口店开掘 1929年在裴文中的主持下,发现第一个北京人的头盖骨化石。随后,发现大批石制品和人类用火痕迹,使北京人的文化遗存得到确认。1933年由裴文中和贾兰坡开掘山顶洞人及其文化。 历史语言研究所的殷墟等项开掘 1928~1937年间进行了15次开掘,累计开掘面积达46000多平方米。开始开掘小屯遗址的时候,开掘水平不高,主要目标是有字甲骨,还缺乏分辨复杂遗迹的能力。1930年,在国外专攻考古学专业的梁思永学成归来,不久参与山东历城县城子崖遗址的开掘,辨识了仰韶文化以外的又一种新石器时代遗存,后被命名为龙山文化。梁思永后又进行安阳后冈遗址的开掘,从地层上解决了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和商代文化的相对年代问题。他还参加小屯遗址的开掘,在开掘方法上有明显的改良。 从此,殷墟开掘走上科学的轨道,取得了较大的收获。在小屯村一带,先后发现50多座夯土建筑基址,获得22022多片有字甲骨和其他珍贵文物;又在侯家庄商王陵区开掘10座规模特大的商代大墓以及上千座“人牲〞祭祀坑,从而为中国考古学和中国上古史的研究积累了极为珍贵的科学资料。与此同时,又开掘浚县辛村西周卫国墓地、汲县山彪镇和辉县琉璃阁的战国时期魏国墓葬,以及日照两城镇、永城造律台等地的龙山文化遗址。 中国考古学的开展历程二 北平研究院和其他单位的考古工作

荒野上的大师中国考古百年纪观后感

荒野上的大师中国考古百年纪观后感 荒野上的大师中国考古百年纪观后感 一、中国考古的历史和现状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其悠久的历史留下了众多珍贵的文 化遗产。考古学作为一门学科,在中国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中国考 古学经历了百年的发展历程,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就。从20世纪初的盗墓潮到现在的系统性考古,中国考古学在过去的百年中经历了蜕变 和发展。 二、中国考古的重要成果 在过去的百年中,中国考古学家们在各个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他们在荒野上进行了大量的考古发掘工作,从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 从新疆到云南,无一不见他们的身影。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他们揭 开了许多古老文明的面纱,从商朝的殷墟到西周的镐京,从秦始皇的 兵马俑到唐代的敦煌莫高窟,中国考古学家们留下了丰硕的成果。 三、中国考古的困难与挑战 然而,中国考古事业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 农业的发展,许多古老的遗址和文物受到了破坏和破坏,这给考古工 作者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另一些遗址的保护和修复工作也面临着许多

问题,这需要我们更加重视和关注。如何有效地保护和传承中国的考 古文化遗产,是当下中国考古事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四、我的观点和理解 作为一名中国的考古爱好者,我对中国的考古事业充满了信心和期待。我相信,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的考古事业一定能够取得更加辉煌 的成就。我希望我们能够更加注重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让更多的 人了解和关注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我也希望我们能够更加重视考 古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修复工作,让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 护和传承。 总结回顾: 在中国考古百年的历程中,中国考古学家们不断努力,取得了许多重 要的成果。中国的考古事业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我对中国的考 古事业充满信心和期待,希望我们能够更加重视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同时更加注重考古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修复工作。 通过对荒野上的大师中国考古百年纪的观后感,我深刻意识到中国考 古事业的重要性以及代沟。我也意识到自身对于中国考古事业的关注 和支持,将是推动中国考古事业发展的一种积极力量。愿中国考古事 业能够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为世界文明的传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中国考古事业经过百年来的发展,无疑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与此也不可忽视的是中国考古事业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在过去

考古学发展简史

考古学发展简史 内容提要: 现代考古学的历史,如果从1819年丹麦博物馆学家汤姆森率先按三期说布置国家古物博物馆的展览开始算起,大约有200年。从世界范围来看,科学的考古学产生时间并不长,与其他众多学科一样,考古学率先是在欧美和北美地区发展开来的。本章我们来简要回顾一下欧美及中国考古学的发展简史。 欧美考古学简史 古物学、三期说、类型学、新考古学、后过程主义考古学 中国考古学简史 金石学、史语所、后冈、殷墟、考古学体系、中外交流 郑重提醒 在此,我们还要郑重提醒所有关注文博考研资讯的读者,目前平台没有将任何一份已经发布的考研复习笔记打包出售,各位读者如有碰到此类情况,请大家擦亮眼睛,谨慎购买,以防上当受骗。欢迎大家将此类行为曝光给我们,我们呼吁大家共同联手抵制,共同维护我们的文博考研复习交流平台。 从古物学到考古学 •文艺复兴运动早期的古物学 1586年,都铎王朝的古物学家和历史学家威廉·卡姆登发表《不列颠》一书,古物研究之风率先始于英国。书中首次对不列颠早期遗存作了全面有描述。同一时期,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人们对古典时代的研究,从而促使欧洲古物学家对古希腊罗马时代的雕刻和铭刻的收集。随着对探究民族起源问题兴趣的日益增强,人们不再满足于收集艺术品,而开始意识到关于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史前史和早期史的知识,可以通过研究田野中发现的古物而获得。 •拿破仑远征埃及 1798年拿破仑远征埃及,人们初次感受到埃及考古学的魅力和诱惑。随军远征的167位专家学者对埃及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包括埃及

的地理、动植物、风土人情和古代建筑,发现了举世闻名的“罗塞达碑”,并于1809年出版了多卷本的《埃及的描述》,成为考察工作的记录。随后兴起的埃及学系利用文献线索研究埃及文明,也关注考古发现的艺术和建筑。埃及学的诞生可以说相比古典研究更加重视考古学资料的获取。 •温克尔曼与古代艺术史 德国人约翰·温克尔曼在其著作《古代艺术史》中,首次对希腊和罗马雕塑做了全面的分析,并对雕塑艺术风格变迁的原因进行探讨。因而温克尔曼也被称为“古典考古学之父”,然而他的主要兴趣在于艺术品本身而非其出处,因此更偏向艺术史而不是考古学研究。 •田野发掘活动的出现与进展 田野发掘活动始于17世纪下半叶,特别是在18世纪取得了巨大进展。1779年,庞贝遗址的发掘成果开始真正促成从古物到古典考古学的这一转变。而考古学史上第一次科学发掘,应该归功于后来就任美国总统的托马斯·杰弗逊。1784年,为了搞清弗吉尼亚州土墩墓的性质,杰弗逊采用了探沟法发掘,由此推论土墩墓在不同时期曾反复作为目的利用,这种基于发掘材料的逻辑推理正是现代考古学的基础。 •认识石器 欧美对石器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确认石器工具是人类制度而非超自然的产物到指出石器工具先于金属工具的缓慢过程。 •从灾变论的均变论 完全意义上的从古物学到考古学的转变,直到19世纪中叶才得以完成。19世纪上半叶,更多的人受灾变论学术的影响,设想地球上曾发生过一系列巨大的灾祸。后来地质学家詹姆斯·赫顿和查尔斯·莱尔分别在他们的著作中阐明,古代的地质情况在本质上与现代类似,都经历过一个极为漫长的时期,即不同岩层的叠压现象存在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这就是均变论的原理。 •汤姆森提出三期说 19世纪初丹麦民族主义高涨,丹麦皇家委员会搜集大量古物成立国家古物博物馆,旨在唤起民众对民族过去的回忆,时任馆长汤姆森

《从考古看中国》读后感

《从考古看中国》读后感 有这样一本书,它简明扼要,图文并茂,记载了中国考古学百年发展历程的辉煌成就。有这样一本书,它纵览千年文明,探寻中原文化,梳理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源远流长的历史脉络。有这样一本书,它让我读懂了中国,体会到华夏文明血脉根深的滋养。 打开这本书,就像站在展厅中欣赏一件件展品。图片定格了这些文物的影像,文字在深情叙述它们的前世今生。那些在时光岁月的洗礼中留下的斑斑印痕,那些在刀凿斧刻中走过的生命印记,那些在漫漫征途中凌乱在风中的脚印,那是故国家园的围墙,那是祖上先人播种的火种,那是生生不息的信念,是华夏文明的史诗。 寻着这本书的脉络,我们从三星堆走到了金沙,从太阳鸟的图腾中解读蕴藏在图案中的知识密码。从神圣的祭祀场所,感受古人对天地自然的敬畏。图文之间,体会到的是中国上古精神世界的神秘。从青铜器时代的神权文明到良渚古城,中原文化的多元一体赫然展现。一座古城,打开了中华大地五千年文明史的沧桑画卷。从海岱到齐鲁,中华文明的发展是旷日持久的延续,是环环相扣的繁衍生息。从商王朝对海

洋资源的开发,到海昏侯墓的考古,我们见证了祖先的开疆拓土,见证了这片中原大地上,帝制初期的权力与秩序。追寻着时光的脚步,我们在这些史料中似乎见到了江南鱼米肥美,市集往来,儒家文化悄然流淌的景象。在这本书里,史前的中国文明,已经划出了清晰的版图,农耕的东南,半壁河山的西北,生态交错的枢纽,被忽视的海洋。 从仰韶文化与龙文化的起源,我们读懂了这片土地的文化基因,中华文明的宏大进程,孕育多元一体、协和万邦的文明基因,在人类文明进程中,中国文化所承载的融合融通的理念,为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从青铜器铭文到巴蜀符号的研究,从私人写作起始的文化自信,是从远古流淌至今,沉淀在中国人血脉里的文化气质。 中华文明是天人合一的科学理念,是以人为本的尊崇自然,是追求秩序的宽厚格局。这本书,用精准的文字和详实的史料,以科学的视角和纵深的布局,书写的是博大的中国,是未来的中国,是世界的中国。 穿过古城的金戈铁马,放眼气势威严的万里长城。穿过盘旋曲折的亭台楼阁,纵览雄浑巍峨的五岳之山。穿过江南塞北的风霜雨雪,探访茫茫的戈壁险滩。这本书,讲述的是文化

论述中国考古诞生百年的主要成就

我国考古诞生百年来,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就,这些成就在很大程度 上丰富了我们对我国古代文明的认识,为我国历史的研究提供了重要 的线索和资料。以下将重点论述我国考古诞生百年的主要成就。 一、出土文物的发现和保护 我国考古在过去百年间发现了大量珍贵的出土文物,这些文物包括青 铜器、陶器、玉器、金器等各类物品。这些出土文物为我们提供了极 为珍贵的实物资料,能够直接展现古代我国人民的生产、生活、宗教、艺术等诸多方面的情况。我国还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文物保护制度,保 护了大量珍贵的考古文物,使其得以完整地保留下来,为后人研究提 供了重要的资料。 二、考古发掘的重大发现 我国的考古工作者在过去百年中不断进行考古发掘,在这个过程中取 得了一系列重大发现。其中包括了许多著名的古代遗址和墓葬,如三 星堆、二里头、司马台、武城等等。这些重大发现为我们了解古代社会、政治、经济、宗教等方面提供了丰富的资料,让我们对古代我国 的历史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三、考古学理论和方法的进步

我国考古在过去百年中不断发展和进步,不仅在实践中取得了丰硕的 成果,而且在理论和方法上也有了长足的进步。考古学理论的进步为 我们对古代文明和历史的认识提供了更为系统和科学的框架,而考古 方法的进步则让我们能够更准确地获取和解读考古资料。这些进步为 我国考古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考古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我国考古在过去百年中也越来越多地与其他学科融合,尤其是与历史学、人类学、地理学、语言学等学科。这种融合让我们能够更全面地 了解古代社会和文明,也为相关学科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依据。我国考古也在国际学术界发挥了重要作用,与其他国家的考古学者开 展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 以上是我国考古诞生百年的主要成就,这些成就无疑丰富了我们对古 代我国文明和历史的认识,为我国的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依据。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国考古必将取得更多更大的成就,为我 们揭示古代社会的奥秘,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尊重我们的历史和文化。我国的考古事业自诞生以来,一直在不断的发展壮大。在过去百年的 发展历程中,我国的考古学家和考古工作者们,以其不懈的努力和精 湛的专业技术,取得了许多里程碑式的成就。这些成就不仅在学术研 究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更为公众对古代文明的认识和理解提供了重 要支持。下面将继续探讨我国考古诞生百年的主要成就。

中国考古学百年成就

中国考古学百年成就作者:*** 来源:《文物春秋》2021年第01期

【关键词】中国考古学;100周年;成就

【摘要】中国考古学从1921年兴起以来,至今已有百年的发展历程。100年来,中国考古学在早期人类至宋元明清各个时期的研究中,都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在揭示中华古代文化与文明以连续发展和传承优秀文化传统、“展示和构建中华民族历史与中华文明瑰宝”、丰富世界古代文明史研究方面,功绩卓著。尤其是在中国史前史和夏商历史的研究领域中起着主导作用,初步建立起夏王朝以前约200万年的中国史前史,探索的夏文化成为广为接受的认识,填补了商代历史研究的空白,为重建中国上古史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 *本文系“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群信阳师范学院炎黄学学科群招标课题”成果,编号:YHXXKQ-202001 中国考古学从1921年兴起以来,至今已有百年的发展历程。 100年来,中国考古学在早期人类至宋元明清各个时期的研究中,都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尤其是在中国史前史和夏商歷史的研究领域起着主导作用,初步建立起夏王朝以前约200万年的中国史前史,探索的夏文化成为广为接受的认识,填补了商代历史研究的空白,为重建中国上古史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在两周历史研究中也占有重要地位。一批都城与地方城市及10余万座陵墓的发掘,大量简牍、帛书、墓志及其它文物的出土,极大地丰富了秦汉以降各个历史时期的研究,从内容、方法等方面都获得了重大发展,开拓了许多新的研究领域。 一、旧石器时代考古研究 旧石器时代考古,以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的研究工作最为充分,在全国各个省区开展的直立人、早期智人与晚期智人及其文化遗存的探索,填补了地域与时代空白。在北方与南方都发现了接近200万年的人类文化遗存,将人类在中国出现的历史大大提前。认识到,早在旧石器时代,中国已形成南北两个技术传统,即南方的砾石石器传统和北方的小石片石器传统。形成的综合性论著有《裴文中史前考古学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87)及《裴文中科学论文集》(科学出版社,1990)、《贾兰坡旧石器时代考古论文选》(文物出版社,1984),以及《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文物出版社,1984)与《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两部书的旧石器时代部分,还有由吴汝康、吴新智、张森水主编的《中国远古人类》(科学出版社,1989)等。这些成果在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研究中发挥着引领或是重要的作用。 1.距今百万年前后的人类文化遗存和人类起源的探索 发现的距今100万年前后的人类文化遗存的遗址,主要有陕西蓝田公王岭,河北阳原泥河湾盆地的小长梁、东谷坨、半山、岑家湾、马圈沟等遗址,它们的地质年代属早更新世。其中,1964年在蓝田公王岭发现的蓝田直立人,年代为距今110万—115万年;1992—2018年对马圈沟遗址群的多次发掘,已确认15个文化层,年代自距今176万年至120万年之间。发现的距今近200万年的人类文化遗存,主要有1965年在云南元谋上那蚌一带发现的元谋人的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