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剧变的教训

苏东剧变的教训

【摘要】苏东剧变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上统制、政治上专制、思想上控制的社会主义体制,我们应从中吸取教。这有助于我们总结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更有有助于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

【关键词】苏东剧变; 社会主义体制; 教训

一、苏东剧变的原因

苏东剧变的根本原因在于苏联的社会主义体制。有人不同意这种说法。他们反驳说,同样是这个体制,却在上个世纪20 年代初到30 年代末,把一个资本主义国家排行第七的封建的军事帝国主义的俄国迅速变成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强国;也是这个体制,使苏联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成为中流砥柱和领导中心;还是这个体制,在二战后几十年间创造了经济持续增长的奇迹;正是这个体制,在冷战期间使苏联成为能够与美国抗衡的超级大国。这些又该如何解释呢?这些反驳乍看起来似有道理,实际上是站不住脚的。不能说一种体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起过一定的作用,就说这种体制没有问题,就不应该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迁。如果我们这样看待问题,就不能正确地从苏东剧变中吸取教训。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苏联的社会主义体制本身存在着致命的缺陷,即使在苏联体制最辉煌的时期也潜伏着严重的危机。这种社会主义体制的根本缺陷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经济上统制。苏联东欧的社会主义是建立在统制经济的基础之上的。这种统制经济的主要特征是单一的所有制结构和计划经济的运行方式(实际上是指令经济)。这种统制经济虽然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起过一定的作用,但从长过程来看,它远远落后于现代市场经济,严重地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苏联的重工业、军事工业虽然上去了,但轻工业,农业发展长期滞后。在斯大林时期,苏联的粮食产量始终未达到沙皇时代的水平。直到戈尔巴乔夫当总书记时,人们仍然是排队购买食品。苏共中央经常为居民的日用品供应而发愁。苏联从上个世纪70 年代起[1],经济就出现停滞的趋势。到80 年代继续恶化。按苏联官方的统计,1981—1985 年经济年增长率为3. 6 % ,这个本来不高的数字还包含着很大的水分,按美国中央情报局的推算苏联在这期间的增长率为1. 8 % ,还有人推算为0. 6 % ,实际上增长几乎为零。在东欧其他国家也存在着类似的情况。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与周边国家相比差距越拉越大。按照邓小平的说法,这就不能叫社会主义。(邓小平的原话是:“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总不能叫社会主义。人民生活长期停止在很低的水平总不能叫社会主义”。)我们搞社会主义就是顺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促进

生产力的发展,如果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那么就不是社会主义了,如果我们硬要把它称之为社会主义,那么人民群众抛弃这样的社会主义就是非常正常的,也是非常正确的。只有抛弃这样的社会主义,生产力才能进一步发展。

政治上专制。社会主义社会本来应该是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社会,但是,苏联东欧的政治体制是建立在高度集权的基础之上的,任命制、终身制、家长制、官僚特权等是这些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普遍现象[2]。国家的重大事情基本上由少数人决定,本来应该比资本主义民主百万倍的社会主义民主流于形式,有的甚至连形式都没有,广大人民群众实际上被排除在政治生活之外,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受到严重的侵害。在这种体制下,权力缺乏有效的制约,结果导致权力被滥用。这种政治是专制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反映,是官僚特权集团产生的土壤,是滋生腐败的温床。人民群众对这种状况早就不满了。一旦出现适当时机,不满情绪就会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有人说,这个适当时机,就是这些国家共产党内的机会主义者提供的,如果他们不搞公开性,不搞民主化,苏联东欧就不会出现这种结局。这实际上是用专制主义的头脑在思考问题。要知道,愚民政策是不能持久的,压制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思想上控制。苏联东欧的意识形态管理体制是建立在高度统一的基础之上的。对意识形态严加控制,对于不同意见,不同观点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压制,甚至党内都没有发表意见的自由,人们因意见不同而受到迫害的现象在这些国家比比皆是。在这种体制下,似乎社会主义与文化专制主义不可分割。苏联东欧国家的人们长期生活在文化专制的氛围中。人民群众的思想信仰自由和言论自由成了一句空话。这种高度统一的意识形态管理体制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侵犯了人们信仰自由和言论自由的权利,严重地败坏了社会主义的声誉。

总之,苏联东欧的社会主义体制从一开始就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就好象一辆设计有严重问题的汽车,虽然也能在公路上快速地跑一段时间,但不能持久,如果不改变这种设计,不管驾驶者的技术如何,最终是要出事的[3]。斯大林逝世后,从赫鲁晓夫到戈尔巴乔夫都没有找到改革这种体制的有效途径。这种社会主义体制窒息了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可以想象,社会主义如果不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如果不能使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有一个较大的改善,如果不能使人民群众享受名副其实的民主权利,如果不能使人民群众享有真正的言论自由,那么这种社会主义又有什么实际意义呢?人民群众抛弃这样的社会主义不是很自然的选择吗?尽管苏东剧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原因是苏联的社会主义体制窒息了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人民群众对这种的社会主义完全失去了信心。如果这个

根本原因不消除,那么无论采取什么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二、我们应该吸取的教训

苏东剧变表明:苏联的社会主义体制已经走到了尽头。我们的体制是从苏联过来的,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防止苏联东欧的悲剧在我国重演,就应该从苏东剧变中正确地总结经验教训,认真解决体制方面的问题,消除苏东剧变的根本原因。

经济要改革。社会主义应该比资本主义更能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能够更快地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否则就失去了其存在的理由。苏东剧变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如何才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呢?根据国际和国内的经验,必须对原有的经济体制进行彻底的改革。换句话说,就是同过去的统制经济决裂。在这方面我们已经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和比较正确的改革举措。比如,在经济运行机制上,我们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分配方式上,我们改带平均主义色彩的分配制度为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所有制结构上,我们改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些改革大大解放了我国的生产力,使我国社会生产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今后,我们要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要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要不断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进一步调动劳动者和生产经营者的积极性。要进一步破除传统观念,不断深化所有制结构的改革,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使我国所有制的形式更加适合我国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政治要民主。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民主越发展,经济越繁荣,社会越稳定。社会主义不能通过高压手段来维持表面的、暂时的稳定。那种表面的、暂时的稳定实际上潜伏着更大的危机。苏东剧变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因此,我们一定要同过去的专制政治决裂,切实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就要求我们改革原来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为真正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才能真正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国家才能长治久安,社会才能健康地向前发展。由于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特别长,专制主义的影响相当深,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任务还相当繁重。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使我们的政治体制能够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使国家大事由人民群众而不是由少数人来决定,使国家公职人员由人民群众而不是由少数人来选择、来安排,使权力能够受到有效的制约。这可以说是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真谛。这个问题如果不能得到真正的解决,将来肯定是要出问题的。要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首先就要有理论勇气。要敢于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没有理论上的突破,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就迈不开步子。换句话说,没有理论上突破,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就不会有实质性的进展。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我们应该拿出像经济体制改革那样的理论勇气来。

思想要解放。社会主义不能禁锢人们的头脑。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没有自由也没有社会主义。在社会主义社会,人们有表达自己意见的自由。但是,在苏联东欧传统的高度统一的意识形态管理体制下,人们做不到这一点。人们的头脑长期被禁锢。这种意识形态管理体制对我们的影响是很深的,直到现在,当人们在谈论这个问题时,还总是心有余悸,生怕出了什么岔子。这种现象本身就说明了问题的严重性。大量事实说明,在思想文化领域进行压制,就容易压掉正确的意见,压掉真实的想法,压掉人们的积极性,就会使问题越积越多,使社会失去生机和活力。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人民群众不敢讲话,思想不活跃,缺乏创造性,那么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没有什么希望。正如邓小平所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因此,在意识形态管理体制上,我们一定要同过去的思想禁锢决裂,改高度统一的意识形态管理体制为允许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不同观点、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交流和讨论的体制。这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指在马克思主义体系内的交流和讨论。二是指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的交流和讨论。无论哪种情况,都有助于我们探求真理。如果在思想文化问题上随便给人戴帽子、打棍子,那实际上还是没有跳出传统体制的圈子,迟早是会出问题的。我们是共产党人,不是专制主义者,没有必要害怕人们说话。我们在意识形态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建立允许不同观点、不同学派自由交流和讨论的机制,使不同的意见有表达的渠道、阵地、方式和氛围。只有让思想冲破牢笼,才有利于理论的发展、文化的繁荣、科学的昌盛、社会的稳定和人类的进步。

总之,苏东剧变的根本原因是传统的社会主义体制窒息了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只有同传统的社会主义体制决裂,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体制,才能避免苏联东欧的悲剧在我国重演。

三、苏联演变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借鉴意义

苏联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七十余年,最终以演变而告终。它留给我们的经验教训太多太多,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吸取。这不仅对今后国际社会主义运

动具有直接的意义,更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第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是一个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需要根据时代的变化和客观情况的变化而不断进行调整、改革。

第二,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遵循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根据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循序渐进地进行。

第三,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需要有一定的目标模式和符合实际的改革战略。

第四,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需要灵活的改革策略。

第五,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需要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

第六,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需要调动一切积极力量,随时注意把握社会脉搏,最大限度地缩小因改革而给社会和社会不同阶层带来的痛苦和负面影响,使绝大多数社会阶层成为改革的受益者。

第七,在多民族国家里进行改革具有更多的困难和危险性,要特别重视妥善处理民族问题以及中央与地方关系问题。

第八,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需要时刻考虑社会的接受程度和承受能力,审慎地处理好改革、发展与保持社会稳定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 陆南泉. 苏联兴亡论[M].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2.

[2] 陈新明. 苏联演变与社会主义改革[M].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2.

[3] 李英华.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理论探讨与争鸣[M]. 北京: 航天工业出

版社, 1998.

苏东剧变的教训

苏东剧变的教训 苏东剧变的教训 苏东剧变是十月革命以来社会主义最严重的挫折,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受到空前严重的损害。一直以来, 人们对苏联东欧剧变的原因、教训及价值评判的探讨一直在进行之中。但是,它也从反面教育了全世界的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我们要吸取苏东剧变的教训,以便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以苏联解体为标志的苏东剧变可以说是20 世纪的大事变。它对 整个世界的影响,对人们特别是搞社会主义的人们心灵的震憾是巨大的。苏东剧变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么? 我们究竟应该从中吸取什么教训? 弄清这些问题,对于我们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那么苏东剧变的原因主要有哪些呢?我想有以下几个。 第一,在经济建设上,在历史上苏东经济建设也有过辉煌的成就。但长期以来, 国民经济明显地表现出下降的趋势, 即由“发展速度比较快一一比较慢一一停滞发展、零增长和负增长” , 到80年代后期, 苏东各国经济普遍出现大滑坡, 通货膨胀严重, 债台高筑, 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面对着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相对稳定发展的国际背景, 则更加容易引发当地人民对共产党领导的不满和对社会主义的离心 倾向。 第二,在自身建设上,共产党的干部从上到下一形成了一个宝塔形结构, 加入这个结构的人往往不是由人民选举, 而是由党来一级一级由上到下任命的。虽然不能说全部、但相当多的干部是能上不能下, 是为任命他的上级负责, 而不对人民负责。更有甚者, 利用手中的权力, 不是很好地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而工作, 而是以权谋私, 假公肥私,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抛到九霄云外, 把做人民的公仆逐渐变成骑在人民头上的老爷。这样, 在苏东各国, 人民当家做主逐渐被任命式的、终

苏东剧变的经验教训

苏东剧变的经验教训:苏东剧变是20世纪最引人注目的历史事件之一。在苏东,一个个执政党、一个个社会主义国家,在没有任何有 效抵抗的前提下顷刻间轰然倒塌,留给人们无尽的感叹和反思。 一、苏东剧变的原因 1、体制僵化、经济衰退是根本性的原因。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政治、经济、文化体制,是一种高度集中和过度集权的体制。在这种情况下,处在冷战局面中的东欧各国,脱离了本国实际,大多照搬了苏联的经济发展模式,整个社会处于僵化、封闭和麻木的状态。纵使改革了30年,直到解体,旧体制的基本框架仍几乎原封不动,以军事和重工业为主题的经济方针导致国内经济发展的严重不平衡,人民生活水平长期低下,导致矛盾不断积累和激化。直到苏东剧变前夕,苏东各国的经济形势严重恶化。 2、历史问题的沉淀所造成的潜伏危机是苏东剧变的历史原因 十月革命开辟了新时代,但是改革本身没有解决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斯大林的改革模式有其历史的合理性,尤其是在二战期间,对于抗战的胜利起了关键的作用,但是改革却没有适时调整,在社会主义建设上不但没有起到作用,反而被严重扭曲了,从而在整体上减缓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长期冷战思维导致不断扩军备战,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在稳固社会主义国家的同时,却延缓了经济建设、削弱了国力;对社会主义阵营内部推行的霸权主义,导致各国对社会主义丧失信心,严重损害了社会主义形象。这些问题的长期积累,对东欧各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带来了极大影响,而这些历史问题的积淀造成的苏东社会潜伏的危机,是苏东剧变的深刻的历史原因。 3、西方敌对势力推行“和平演变”战略是苏东剧变的外部原因。 从20世纪50年起,西方国家就没有停止对苏东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他们通过各种手段进行渗透和破坏,最突出也最有效的就是支持这些国家的政治反对势力,从波兰的团结工会、匈牙利的民主论坛,到捷克斯洛伐克的公民论坛,无一不是依靠西方的赞助和扶持下发展起来的。所有的这些和平演变,对于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和东欧剧变都起了直接的推动作用。 二、苏东剧变的影响 苏东剧变使世界社会主义遭受了巨大的挫折和损失,其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打击的规模是空前的。苏东剧变作为一种社会制度试验的失败,给亿万人们群众带来的是对曾经向往的新社会制度的失望,甚至是理想信念的丧失,不仅对社会主义国家,对世界各国的共产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而且也不可避免的涉及到了其他社会主义思潮和流派。苏东剧变严重削弱了世界社会主义的力量,改变了世界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力量对比,国际形势对社会主义国家极为不利。但是,在客观上,苏东剧变后,社会主义各国进一步反思苏联模式的弊端,反思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问题。苏东剧变后,马克思主义在某些范围内引起了人们更大的兴趣。苏东剧变后,一些新的社会主义思潮和流派相继出现,一些原有的社会主义流派也对自己的理论和政策进行了大幅调整,并获得了迅速发展。 三、苏东剧变的教训 1、社会主义建设应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邓小平同志强调“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第一原则和首要任务是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社会主义国家优越性的真正体现。“如果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国家生产力发展的速度比资本主义国家慢,还谈什么优越性?”从这个角度来看,苏东国家的演变是个历史的必然。经济建设上不去,人民的生活问题得不到解决,国家和政党都不会得到支持,甚至会发动动乱来推翻国家政权。因此,苏东国家的剧变深刻的教训从反面说明,只有把经济搞上去,改善人民的生活,才能得到最广大人民的支持,坚定人民的社会主义信念,增强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凝聚力。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实践相结合,坚持与时俱进的改革创新。 “离开本国的特点去照搬外国的东西,这条普遍真理就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依据和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必须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十月革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都照搬苏联模式,从而经济政策脱离本国实际,尤其在苏联模式陷入困境后,苏东国家在经济建设上不知所从,导致了指导方针陷入被动,在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的背景下,导致了最终的瓦解。尽管原因不尽相同,但都犯了一个致命性的失误,即没有把马克思主义跟本国的实际相结合,历史已经证明,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同本国实际相结合,注重理论创新和不断改革,才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胜利。 3、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教育,防止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十月革命的胜利在资本主义链条中打开了一环,资本主义国家为了稳固本国的统治等原因势必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渗透和演变。东欧剧变的发生验证了这一论断的正确性。同时,社会主义国家是在开放条件下建设的,这在客观上也给他们和平演变提供了条件。所以,在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同时还应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领导地位,旗帜鲜明的坚持马克思主义路线,抵制西方国家的“分化”“西化”,才能从根本上坚定社会主义路线。 4、加强执政党建设,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说到底,我们共产党内部要搞好”,这是邓小平同志总结苏东剧变后得出的结论。苏共在执政期间,内部滋生的腐败问题,严重脱离里人民群众,动摇了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这一历史教训向人民声明:共产党执政后,要使党坚强有力,必须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使党始终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遏制腐败问题的发生,加强和人民群众的沟通,不断改善民生问题,使人民群众真正从内心里支持用户社会主义政党,才能推动社会主义国家的长治久安。

苏东剧变经验教训的探讨

苏东剧变的经验教训的探讨 摘要: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重大失败,苏东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政权亡党丧权,有其必然的原因,教训也是深刻而惨痛的。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正确认识苏东巨变的原因,从中汲取经验与教训,对于新世纪中国共产党以及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遵循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客观地分析了苏东剧变的原因,并总结了其经验教训从以下四方面进行了论述:一是加强党的建设,完善与其相应的民主建设,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与时俱进;二是明确当今时代的主题,保证国家能做出正确的路线和战略方针;三是准确理解与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不断地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四是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这归根到底仍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的要求。 关键词:苏东剧变,历史原因,经验教训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任何重大的社会变迁和历史事件,都是一种合力的结果。作为20世纪最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苏东剧变既有主观原因,又有客观原因;既有历史原因,又有现实原因;既有内部原因,又有外部原因;既有直接原因,又有根本原因.因此,我们应该进行客观的、历史的、全面的、辩证的分析.当然,强调全面分析不是不分重点,强调诸因素综合作用,不是不讲主次,而是要分析其中哪一个是关键的、决定的因素,从中找出根本原因.这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1、西方敌对势力推行“和平演变”战略是苏东剧变的外部原因。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西方国家就采用各种手段,对苏东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他们利用人员往来,“以接触促演变”;利用大众传播媒介,进行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以维护“人权”为名,干涉社会主义国家的内政;大力扶植社会主义国家内部的反对派组织,支持他们搞动乱,乱中夺权;利用经济贸易和援助,对社会主义国家施加压力,迫使其作出政治上的让步.等等.在上述手段中,最突出的就是支持这些国家的政治反对派。 2、历史问题的积淀所造成的潜伏危机是苏东剧变的历史原因。 十月革命开辟了新时代,指出了新道路,但革命本身并没有、也不可能同时解决社会主义建设的模式问题.“斯大林模式”(也即“苏联模式”)是在列宁逝世后经过多年的实践逐渐形成的。这一模式的形成有其历史合理性.并发挥过重要作用.但由于其存在的严重弊端在实践中长期得不到纠正,使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原则不仅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反而被严重扭曲变形了,从而在整体上减缓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首先,在思想理论方面,存在着严重的教条主义,使社会主义理论停止、僵化.其中突出的问题就是忽视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基本前提.将自己定位在各方面都已经比资本主义更高的阶段上。其次,经济发展战略失当,囿于产品经济,在经济联系中排斥商品货币关系,同时,优先发展重工业、军事工业,导致经济结构畸形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斯大林逝世后的苏联几任领导人。不重视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也不力,官僚主义严重,对干部缺乏监督,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破坏,导致严重脱离群众,逐渐失去群众的支持和拥戴。在民族关系上,大俄罗斯主义根深蒂固,地方民族主义严重,民族矛盾复杂化、尖锐化.同时,在国际战略与对外政策方面出现严重失误,尽管一度在世界大战可能避免等问题上有过局部性的比较合理的看法.但苏联领导人却热衷于扩军备战,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既延缓了经济建设.削弱了国力,又

(教学精品)苏东剧变的主要原因和教训

苏东剧变的主要原因和教训 苏东剧变是指发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苏联及东欧的南斯拉夫、罗马尼亚、波兰、匈牙利、保加利亚、民主德国、捷克斯洛伐克、阿尔巴尼亚的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在这一事件中,苏东各国执政几十年的工人阶级政党丧失政权,推行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制度改变性质,被资本主义制度所代替。苏联、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三国四分五裂,土崩瓦解,作为独立主权的国家已经不复存在,民主德国也与联邦德国合二为一。从表面上看这一事件发生得非常突然、迅猛、剧烈,像一场大地震,出乎人们的预料之外,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因此,人们一般把这一事件称为“苏东剧变”。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苏东剧变绝非偶然,而是有着深刻的诸多方面的原因。全面、深入地探讨这些原因特别是主要原因,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长期推行僵化的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高度集中而又严格的计划经济体制,它的特点是一切权力归中央,中央以行政命令和统一计划管理经济,指挥生产。企业没有自主权,实行单一公有制。排斥商品、价值和市场经济,不按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这种体制,在革命和战争的特殊年代,曾经起过积极作用,它能保证在最短时间内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起来,解决急需解决的问题。然而,在科技迅猛发展、世界经济日益走向一体化的和平时期,它就不能适应时代的潮流了。因为它不能充分发挥地方、企业和个人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缺乏竞争活力;不能及时进行技术改造,采用新技术,切实提高经济效益,始终处于一种粗放经营的水平,必然不断扩大与西方的差距;不能正确及时地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的全面发展,长期压低消费品生产比例,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必然使人民生活得不到进一步改善;不能真正全面地实行对外开放,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谋求生存和发展,必然使经济由停滞变为落后,陷入困境而难以自拔。从70年代开始,苏联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就降了下来,进人80年代,便出现了停滞和危机。苏联经济上不去人民生活搞不好,是苏联解体的深层次的终极原因[2。 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缺乏民主,破坏法制,极大地损坏了社会主义的声誉 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缺乏民主,破坏法制,极大地损坏了社会主义的声誉。与上述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政治体制,必然使人民的民主权利得不到保障,民主和法制不健全并遭破坏,缺少有力的必要的监督机制,个人或少数人独断专行,政治弊端不断出现。在苏联政治生活中最大的弊端就是个人崇拜和大清洗。3O年代,在苏联出现了一个新的造神运动,把党和国家最高领导奉若神明,盲目崇拜。与个人崇拜相伴而来的就是大清洗,对于党内的反对派,

苏东剧变的教训

苏东剧变的教训 【摘要】苏东剧变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上统制、政治上专制、思想上控制的社会主义体制,我们应从中吸取教。这有助于我们总结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更有有助于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 【关键词】苏东剧变; 社会主义体制; 教训 一、苏东剧变的原因 苏东剧变的根本原因在于苏联的社会主义体制。有人不同意这种说法。他们反驳说,同样是这个体制,却在上个世纪20 年代初到30 年代末,把一个资本主义国家排行第七的封建的军事帝国主义的俄国迅速变成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强国;也是这个体制,使苏联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成为中流砥柱和领导中心;还是这个体制,在二战后几十年间创造了经济持续增长的奇迹;正是这个体制,在冷战期间使苏联成为能够与美国抗衡的超级大国。这些又该如何解释呢?这些反驳乍看起来似有道理,实际上是站不住脚的。不能说一种体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起过一定的作用,就说这种体制没有问题,就不应该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迁。如果我们这样看待问题,就不能正确地从苏东剧变中吸取教训。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苏联的社会主义体制本身存在着致命的缺陷,即使在苏联体制最辉煌的时期也潜伏着严重的危机。这种社会主义体制的根本缺陷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经济上统制。苏联东欧的社会主义是建立在统制经济的基础之上的。这种统制经济的主要特征是单一的所有制结构和计划经济的运行方式(实际上是指令经济)。这种统制经济虽然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起过一定的作用,但从长过程来看,它远远落后于现代市场经济,严重地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苏联的重工业、军事工业虽然上去了,但轻工业,农业发展长期滞后。在斯大林时期,苏联的粮食产量始终未达到沙皇时代的水平。直到戈尔巴乔夫当总书记时,人们仍然是排队购买食品。苏共中央经常为居民的日用品供应而发愁。苏联从上个世纪70 年代起[1],经济就出现停滞的趋势。到80 年代继续恶化。按苏联官方的统计,1981—1985 年经济年增长率为3. 6 % ,这个本来不高的数字还包含着很大的水分,按美国中央情报局的推算苏联在这期间的增长率为1. 8 % ,还有人推算为0. 6 % ,实际上增长几乎为零。在东欧其他国家也存在着类似的情况。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与周边国家相比差距越拉越大。按照邓小平的说法,这就不能叫社会主义。(邓小平的原话是:“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总不能叫社会主义。人民生活长期停止在很低的水平总不能叫社会主义”。)我们搞社会主义就是顺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促进

苏联东欧剧变的原因及教训

苏联东欧剧变的原因及教训 被人称之为历史之谜”的苏东剧变至今已时过近20年。在苏东,一个个执政党、一个个社会主义国家,怎么会在未作任何有效抵抗的情况下,就自行覆灭了呢学术界有人把决定性原因归结为经济因素,有人断言政治因素是最重要的原因,也有人认为体制问题是根本原因,有人认为传统的社会主义模式即僵化的苏联模式的弊端是根本原因。以上观点都有失偏颇。在总结苏东剧变的历史教训时,学术界同样也存在不同的看法和争论。对此,我们只有站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立场上来看待和分析,才能得出科学的、有价值的结论。 这篇论文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苏东剧变的原因;第二部分是苏东剧变的教训与启发。 一、苏东剧变是多种因素形成“合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任何重大的社会变迁和历史事件,都是一种“合力” 的结果。作为20 世纪最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苏东剧变既有主观原因,又有客观原因;既有历史原因,又有现实原因;既有内部原因,又有外部原因;既有直接原因,又有根本原因。因此,我们应该进行客观的、历史的、全面的、辨证的分析。当然,强调全面分析不是不分重点,强调诸因素综合作用,不是不讲主次,而是要分析其中哪一个是关键的、决定的因素,从中找出根本原因。这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l、西方敌对势力推行“和平演变” 战略是苏东剧变的外部原因。 从20 世纪50 年代开始,西方国家就采用各种手段,对苏东国家推行“和平演变” 战略: 他们利用人员往来,“以接触促演变”;利用大众传播媒介,进行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以维护“人权” 为名,干涉社会主义国家的内政;大力扶植社会主义国家内部的反对派组织,支持他们搞动乱,乱中夺权;利用经济贸易和援助,对社会主义国家施加压力,迫使其作出政治上的让步,等等。在上述手段中,最突出的就是支持这些国家的政治反对派。 东欧国家的反对派,从波兰的团结工会、匈牙利的民主论坛,到捷克斯洛伐克的公民论坛和保加利亚的“生态公开性”组织,无一不是依靠西方的赞助和扶持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如

论苏东剧变的原因及教训

苏东剧变是世界社会主义遭受的空前严重的大挫折。它如同一场“政治地震”,强烈地震撼着人们的心。苏联为什么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却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呢?为什么苏联这样一个发展了70多年的社会主义国家还会解体呢? 二、苏东剧变原因 苏联剧变是20世纪人类历史的一件大事,它不只意味着一个超级大国的崩溃,而且还意味着长达70年之久的苏联社会主义和一批东欧社会主义试验的失败。这个历史事件要比一百多年前巴黎公社失败所包含的内容与提供的历史教训丰富得多和深刻得多。因此,从苏联发展历史过程中来研究其兴亡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总结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无疑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与理论意义。特别要指出的是,当东欧各国和苏联剧变而导致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我国通过改革开放转变体制,决心摆脱斯大林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把中国社会主义事业推向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之际,通过对苏联兴亡历史的研究并得出科学结论,这对今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更具有直接的意义。苏联的兴亡,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历史过程。苏联演变并非命中注定,但却事出有因。苏联剧变后,对苏联的兴亡问题尤其是在分析苏联解体原因问题上,国内外学术界的观点差异很大。因此得出的经验教训亦不相同。但不论从哪个角度去分析,都不能排除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内因和外因,主观和客观原因三个方面的原因分析。 1、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 苏联剧变和解体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也有复杂的现实原因。可以说,历史原因是根本性的原因,没有历史上各种问题、矛盾的积累,不可能有后来的爆发和剧变;而现实原因则无疑是直接原因,它主要表现为戈尔巴乔夫错误的改革路线、方针和政策。苏联的“亡”正是所有这些原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⑴、历史原因。从国家发展史角度看,带有古老的“直接民主制”特点的村社制度对俄罗斯产生了重要影响。俄罗斯村社制度是以集体主义为主要特征的,同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又增添了鞑靼蒙古人200多年的统治使俄罗斯政治文化传统中的专制主义和集权主义倾向得到了大大的发展。正是这种漫长的“独裁传统”影响,使得俄国历史上缺乏渐进、改良的社会实践。俄罗斯历史文化传统对苏联后来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苏联,不仅有来自国内、国际资产阶级的反抗和颠覆,更重要的是旧制度的残余,植根于历史文化传统的一系列旧习俗、旧的思维模式对新制度、新体制的侵蚀。其中最关键的是始终贯穿于苏联领导层决策、国家管理以及社会控制过程中的专制主义残余。高度集权的苏联模式、斯大林体制曾经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为实现国家工业化和赢得卫国战争的胜利作出过贡献。但其垄断性、强制性随着时代的变化,阻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消极作用日益明显,而这种缺陷、弊端却在数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一致没有得到根本的改革和创新,因而也为苏联的解体埋下了历史的根源。 (2)、现实原因。苏联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一系列问题,特别是斯大林体制、本身的各种问题和弊病,是导致苏联剧变和解体的根本原因,但戈尔巴乔夫这一代领导人错误的、不成功的改革无疑是苏联剧变和解体的现实原因。戈尔巴乔夫等苏共领导人看到了必须对苏联模式和斯大林模式体制进行“根本性的改革”,这无疑是正确的。问题在于改革过程中,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由于苏共领导人在改革战略、改革

苏东剧变的原因及教训

苏东剧变的原因及教训 一、苏东剧变的经过 波兰1989年发生剧变后,紧接着8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了剧变。蒙古国于1990年发生剧变。白俄罗斯、乌克兰、俄罗斯联邦三国领导人于1991年12月7日在明斯克秘密会晤,讨论了苏联的前途问题。并签署了著名的《明斯克协定》。同年12月21日,苏11个加盟共和国(格鲁吉亚除外)在阿拉木图签署了《关于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议定书》,并发表了《阿拉木图宣言》,“随着独立国家联合体的成立,苏联将停止存在”。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核武器控制权由叶利钦接管。同时,白、红、蓝三色俄罗斯国旗代替了苏联的镰刀锤子红旗,从克里姆林宫上空升起。最高苏维埃于12月26日举行最后一次会议,通过了宣言。 二、苏东剧变原因 苏联的剧变不仅仅是一个超级大国的解体,更是苏联社会主义试验的失败。苏联的剧变并非偶然,而是由多个方面的原因导致的。所以,总结苏联剧变的原因,有助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发展。 1、旧思维和专制主义 俄罗斯在过去有过“直接民主制”的村社制度,这种制度主要表现为集体主义。在后期,鞑靼蒙古人又对俄罗斯进行了200多年的漫长统治,这种“独裁传统”,主要表现为“专制主义”和“集权主义”,这使得俄罗斯人民和政府改良的社会实践性严重缺乏。俄罗斯历史的旧制度、旧习俗、旧思维对苏联的新体制、新制度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更为严重的是,苏联政府、决策层中存在严重的专制主义。在斯大林时期,斯大林的强制性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对社会发展的阻碍越来越显现出来。这种强制性一直持续到苏联解体。更为严重的是,苏联时期,竟然还出现了赵神运动,他们把国家领导人当做神仙,盲目的崇拜。后来进行大清洗,稍有不同意见,即会被清理。好多先进和优秀的党员和干部群众被冤枉,社会惶恐。 2、领导人水平不高 前民主德国党的总书记克伦茨认为戈尔巴乔夫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不够,水平不高。经常夸夸其谈,没有真正的实际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致使苏联的改革方向偏离;戈尔巴乔夫有个人魅力,能够吸引电视、吸引年轻人,演讲功夫好,但这些都是表面的东西。致使许多人,包括西方社会主义国家对他抱有很大期望。戈尔巴乔夫贪慕虚荣,非常注重别人对他的肯定和表扬。

苏东剧变的历史经验教训

苏东剧变的历史经验教训 苏东剧变是指1989年至1991年间,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相继发生剧变的历史事件。这一时期,东欧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纷纷推翻了共产党的统治,实行了政治、经济和社会的转型。苏东剧变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历史经验教训,对我们今天的社会和政治发展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苏东剧变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和社会制度的稳定和合理性对于国家的长期发展至关重要。在苏东剧变之前,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体制和经济模式已经存在着许多弊端和矛盾。共产党的专制统治导致了严重的腐败和不公平现象,经济上的计划经济模式也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这些问题的积累最终导致了人民对于政府的不满和抗议,最终引发了剧变。因此,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和社会制度必须符合人民的利益和需求,才能保持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苏东剧变告诉我们,政府应该保持与人民的沟通和联系,倾听人民的声音和意见。苏东剧变爆发的原因之一就是政府对于人民的要求置若罔闻,不顾人民的利益和权益。政府应该及时回应人民的关切和诉求,通过与人民的沟通和对话,建立起政府和人民之间的信任和合作关系。只有政府与人民真正实现了良好的互动和合作,才能够实现国家的长期稳定和发展。 苏东剧变还告诉我们,政府应该尊重人权和民主价值观。在苏东剧

变期间,人民的诉求主要集中在政治自由和民主权利方面。人民渴望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参与政治决策,享受人权和自由。因此,一个政府应该尊重人权,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为人民提供公正和透明的治理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够赢得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实现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 苏东剧变还告诉我们,社会的转型和改革需要有长期的规划和有序的进行。在苏东剧变之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面临了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巨大变革。然而,由于改革的过程不够有序和规范,导致了许多问题和困难的出现。因此,一个国家在进行重大的改革和转型时,应该制定出合理的规划和措施,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并最大程度地减少社会的冲突和不稳定因素。 苏东剧变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历史经验教训。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和社会制度必须符合人民的利益和需求,政府应该保持与人民的沟通和联系,尊重人权和民主价值观,社会的转型和改革需要有长期的规划和有序的进行。这些经验教训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和政治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应该吸取苏东剧变的教训,不断完善和发展我们的国家和社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实现长期的稳定和繁荣。

苏东剧变的原因及其教训对我国建设的启示

摘要 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简称苏东剧变,这一历史事件,已经过去了20年之久,但它使当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世界社会主义事业遭到重大挫折,使本来处于低潮的社会主义跌入谷底,同时也根本改变了整个世界格局,极大的影响了国际形势的发展。虽然这个历史事件已经尘埃落定,但其所包含的内容和经验十分丰富。因此,从苏联和东欧发展历史过程中来研究其兴亡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总结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的经验教训,对我国进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与理论意义。 关键词:苏东剧变社会主义中国特设社会主义原因改革教训

一.苏东剧变的历史背景 东欧各国是首先进行社会主义改革的,东欧各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后,一开始具有不同于苏联的新特点,主要表现为不是一党制的无产阶级专政国家,而是多党制的几个阶段联合的人名民主国家,共产党和其他进步政党一起组成联合政府。但是,苏联却自认为苏联社会主义实践经验具有普遍性,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普遍规律,具有国际意义,非要别国照搬不可。总之,东欧各国社会主义各国普遍受到苏联模式的影响,它们有的是主动地效仿苏联模式,更多的是苏联向它们推销。而苏联模式本来是一种在非常状态下实行的特殊模式,其弊端日益显露【1】。结果,使东欧各国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遇到重重困难。因而也就陆续出现了改革苏联模式,走自己的路的改革现象,因此,包括苏联在内的苏东地区先后不同程度地卷入了社会主义改革的浪潮之中,形成了不可逆转的态势。然而,苏联东欧的的改革并没有达到完善社会主义的目的,相反,改革走进了死胡同,各种矛盾的激化达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最终使社会主义失去了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共产党政权丧失。 1.1东欧剧变 东欧剧变的国家从时间先后来说分别是,波兰、匈牙利、民主德国、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阿尔及利亚和南斯拉夫八国。送方式上看有的国家是执政党本身改变了性质,变成了社会党,从而导致社会发展方向的改变;有的国家则是共产党被迫向反对派让权,从而使国家政权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多数国家的剧变是“和平演变”,个别国家如罗马尼亚的领导人一“左”到底,硬要用强力镇压群众,结果被人民以暴力推翻了原有的政权。但是东欧各国剧变的性质是相同的。第一,共产党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第二政权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第三,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1】。 1.2苏联解体 1988年苏联的改革面临复杂形势。一方面经济改革陷入停滞状态,另一方面左翼激进有了较快发展。从1990年8月到1991年8月,即苏共二十八大后,

苏东剧变的原因及对我国的启示

苏东剧变的原因及对我国的启示 摘要: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是20世纪震惊国际社会的重大事件。这一连锁事件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巨大挫折,其结果直接导致社会主义阵营的崩塌,社会主义国家由原来的15国缩小为5国,使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苏东剧变的实质是苏东各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改变。这个事件像一把双刃剑,必然从正反两方面影响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因此,我们必须历史地评价苏东剧变。 关键字:苏东剧变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原因启示 苏东剧变是指发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苏联及东欧的南斯拉夫、罗马尼亚、波兰等国家的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在这一事件中,苏东各国执政几十年的工人阶级政党丧失政权,推行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制度改变性质,被资本主义制度所代替,苏联、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三国四分五裂,土崩瓦解,作为独立主权的国家已经不复存在,民主德国也与联邦德国合二为一。这一事件发生得非常突然,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因此,人们一般把这一事件称为“苏东剧变”,也有一些人称其为“苏东巨变”。 二十年过去了,国内外的学者已有多种解说,许多学者试图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多方位的揭示。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引发这些国家社会剧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若只从单个因素和角度进行分析,或把这一重大历史性事件归结为某个人或某时的行为,则不足于揭示其爆发的经济和社会基础,也很难使我们对它有一个全面深刻的认识理解。为了深刻反思苏东剧变的沉痛教训,这里再对它进行分析,“以史为鉴”对我们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这一科学社会主义实践提供更多的启示和指导。下面分析一下苏东剧变的原因: 第一,经济和政治体制方面的原因。苏联经济的衰退,直接体现为生产力水平的下降,这是受生产关系的制约的,而生产关系又集中体现于上层建筑,上层建筑的核心这是政治制度(政党制度)。活力不足,技术匮乏、效率低下,无一不是僵化制度下的经济模式所导致;苏联工人阶级对于执政的“共产党人”的抛弃也是耐人寻味的,剧变前期,苏联的“执政者”已经成为自身的代表,人民生

东欧剧变的历史教训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从中吸取什么教训? 答: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曾经霸极一时的社会主义大佬土崩瓦解。究其原因,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导致了苏联的瓦解。 第一,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包括一切政治现象和政治斗争)。东欧的政局动荡,也首先源自于其经济基础。二战后,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片面发展重工业和高速度、高积累、高投资的工业化方针被东欧国家普遍采纳。进入80年代以来,东欧多数国家的发展速度明显放慢,有的甚至出现严重的困难和危机,使人民生活水平受到严重影响,如波兰、匈牙利通货膨胀严重,80年代末期,波兰和匈牙利的通膨率常在两位数,人民生活降至70年代初的水平。虽然东欧各国经济困难的程度和原因各不相同,但从主观指导的失误来看有以下几方面情况:一是照搬苏联模式,片面发展重工业,造成农、轻、重发展比例失调,一味追求高速度,实行高积累,高投资,由此引发了经济危机,使人民生活水平下降。二是大举借债使经济危机进一步加深。70年代初至80年代初的10年中,东欧各国急于用外国贷款迅速提高本国的生产能力,大借外债,以至到80年代进入还债高峰期后,成为沉重的负担,使人民苦不堪言,激起对政府的强烈不满。经济危机带来了严重的政治危机。1987年开始,东欧一些国家相继出现社会动乱。东欧党内也出现严重的思想混乱,大批党员退党,使党丧失了战斗力。经济改革没有突破旧模式的框架,成效不大,酿成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东欧各国的党和政府最终脱离了群众,这是东欧各国发生剧变的主要原因。 第二,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影响。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面对苏联的衰落进行战略收缩,苏联对东欧的政策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戈尔巴乔夫为了缓和同美国与西欧的关系,放松了对东欧的控制。同时,戈尔巴乔夫也不乏推行其“新思维”,以使所谓“戈尔巴乔夫派”在东欧各国上台的意图。戈尔巴乔夫的东欧政策“新思维”,推动了东欧各党的改组、分裂和蜕变,催化了东欧的变化并促使东欧各国的反对派借势突起。其结果是导致共产党的分裂,有的主动让权,有的被迫交权,使近半个世纪取得的社会主义建设成果毁于一旦。 第三,西方对东欧实行“和平演变”的战略。“和平演变”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帝国主义国家针对社会主义国家的一项长期基本战略,二次大战后,他们把战略重点就逐渐移到“和平演变”上来,东欧是它们实施这一战略选中的突破口。进入80年代以来,美国和西方国家凭借经济和科技方面的优势,利用社会主义国家的困难和改革开放的复杂形势,加快推行“和平演变”战略的步伐,向东欧国家发动了“无硝烟的战争”。在东欧剧变过程中,西方国家进一步协调行动,采取了利用各种传媒,宣扬西方价值观念,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利用贷款、

苏东剧变的原因和启示

苏东剧变的原因及启示 一、苏东剧变的历史进程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是20世纪震惊国际社会的重大事件。这一连锁事件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巨大挫折,其结果直接导致社会主义阵营的崩塌,社会主义国家由原来的15国缩小为5国,它是苏东社会主义事业的失败,使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 苏东剧变是指发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苏联及东欧的南斯拉夫、罗马尼亚、波兰等国家的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在这一事件中,苏东各国执政几十年的工人阶级政党丧失政权,推行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制度改变性质,被资本主义制度所代替,苏联、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三国四分五裂,土崩瓦解,作为独立主权的国家已经不复存在,民主德国也与联邦德国合二为一。这一事件发生得非常突然,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因此,人们一般把这一事件称为“苏东剧变”,也有一些人称其为“苏东巨变”。 二十年过去了,国内外的学者已有多种解说,进行了多方位的揭示。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引发这些国家社会剧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若只从单个因素和角度进行分析,或把这一重大历史性事件归结为某个人或某时的行为,则不足于揭示其爆发的经济和社会基础,也很难使我们对它有一个全面深刻的认识理解。苏东剧变的实质是苏东各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改变。 二、苏东剧变的原因 苏东剧变是一把双刃剑,它并不是社会历史地正常发展,打破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平衡,使传统的社会主义成果丧失殆尽,也标志着苏式社会主义的失败。为了深刻地反思苏东剧变的沉痛教训,这里再对它进行分析,“以史为鉴”对我们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这一科学社会主义实践提供更多的启示和指导。下面分析一下苏东剧变的原因: 1.完全照搬苏联模式,造成经济困难,这是东欧剧变的根本原因。在政治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到20世纪50年代,东欧国家在苏联的影响下,将阶级斗争扩大化,制造了许多冤假锗案。20世纪70年代,有的国家领导人独断专行,大搞个人迷信和家族统治,加上党内存在的各种不良分子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败坏了党的声誉和形象,降低了社会主义在东欧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和威信。在经济上,东欧国家长期照搬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模式,形成了一件高度集权的僵化的经济体制,严重地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西方国家相比,存在明显的差距。群众逐渐对社会主义产生了怀疑。在遇到困难时,东欧国家不是依靠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克服困难.而是盲目依靠西方外债、专利、成套设备、原材料和生活消费品来“繁荣”经济。结果:经济依赖西方,失去了独立自主原则;债台高筑,大大超过了偿还能力,致使出现了债务危机,沉重的外债包袱加重了东欧各国的经济危机。经济恶化,必然引起人民群众的不满,致使广大人民群众对执政党和政府失去了信任,也丧失了对社会主义的信心。 2.在经济建设中,一方面是急于求成的思想导致发展战略的失误,另一方面没有适应世界新科技革命和集约化经营的客观需要而及时采取对策。前者既表现为追求纯而又纯的公有制,过早消灭其他经济成分,还表现为片面地发展重工业,造成农、轻、重发展比例的失调,更表现为长时期不切实际的高速度、高积累政策,致使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矛盾不断扩大,陷于危机,难于自拔。后者则表现为长期固守着粗放经营,使经济失去后劲,停滞不前。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东欧国家虽然搞了一轮又一轮的经济改革,但这些改革有的没有长期坚持下去,有的没有触动经济体制中带根本性的问题,还有的则根本走偏了方向,因而没有收到顶期的效果。

苏东剧变的原因及反思

苏东剧变的原因及反思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苏联及东欧的南斯拉夫、罗马尼亚、波兰等国家执政几十年的工人阶级政党丧失政权,推行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制度改变性质,被资本主义制度所代替。苏联、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三国四分五裂,土崩瓦解,作为独立主权的国家已经不复存在,民主德国也与联邦德国合二为一。这一事件发生得非常突然,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 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引发这些国家社会剧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为了深刻反思苏东剧变的沉痛教训,“以史为鉴”对我们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这一科学社会主义实践提供更多的启示和指导。 (一)苏东剧变的原因 在经济方面:长期以来,原苏东国家潜在于经济和经济体制中的危机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经济发展危机:原苏东国家经济发展基本上是粗放型的经济发展,这种发展模式是依靠高投入和高消耗来推动经济发展的。这种只追求发展速度和数量的发展模式,虽然短期内依靠增加投入和高积累的方式,推动了初期的经济快速增长,但它是不可持续的。当它的发展越来越受制于资源投入的限制时,这种旧的经济发展动力已经耗尽,而新的经济增长点又难以出现,因此这些国家经济发展便不可避免的陷入困境。2 、经济体制危机:苏联型旧经济体制采用的是一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在这种“命令经济”基础上的经济体制,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功能。它的经济改革则需要来自政治力量的支持,需要政治体制改革作相应的配合。而在政治和经济高度融合的体制框架内,如果缺少来自国家上层领导自身的改革动力,任何改革措施都面临“障碍机制”的困扰并以失败而告终。3 、社会进步危机:原苏东国家的社会进步危机主要体现在它与发达国家的对比所产生的差距,这种差距体现在经济、社会进步与富裕程度诸方面。 几十年来,在与发达国家的经济竞赛中,原苏东国家在社会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生活质量、消费水平等诸多方面都与发达国家拉开了距离。在早期封闭的体制条件下,社会经济的巨大反差对原苏东国家的影响并不明显。20世纪70年代,苏联经济增长速度出现了下降的趋势,进入80年代,经济继续滑坡,1982年,工业总产值仅增 2.8%,低于70年代后期的增长水平。农业总产值的增长率1982年为1%,低于1976-1980年的1.9%,农业人均产量和农业劳动生产率也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苏联几十年的经济建设成就固然巨大,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并没有提高多少。逐渐使人民对苏共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失去了信心,这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在政治方面:斯大林统治苏联近30 年,垄断了政治权利,由于苏联和“第三国际”对舆论的控制,过去人们长期被蒙在鼓里,直到1956 年苏共二十大赫鲁晓夫作秘密报告后,才初步解开了黑幕一角。赫鲁晓夫虽揭露了因斯大林的个人迷信造成的恶果,但他本人仍搞集权制、终身制和新的对他自己的个人崇拜。勃列日涅夫执政初期,尚比较注意维护集体领导原则。领袖地位逐渐稳固后,他也开始大搞个人集权、大树个人威望。戈尔巴乔夫尽管喊“公开性”和“民主化”比谁都响,但他本人在党内也很专断,出了问题则找一个“替罪羊”。在苏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总是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 在思想路线方面:苏联共产党从斯大林开始到80年代,始终没能从根本上摆脱执导思想上的僵化和教条主义的束缚。“左”的路线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80年代中期,戈尔巴乔夫执政后,又从“左”的极端一下子跳到了“右”的极端,表现为全盘否定了苏联的历史,终于引发了一场毁灭性的总危机。

苏联剧变的主要原因和教训的理论分析

苏联剧变的主要原因和教训的理论分析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发生的苏东剧变,是导致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严重挫折,影响当今世界格局、人类未来走向的重大历史事件。世界各国持不同政治立场、学术观点的人们,都在关注和思考着这场给世界造成强烈震撼,给历史造成深远影响的事件。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全面深入地探讨苏联剧变的原因和教训,才能正确总结20世纪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认清当今世界局势和未来走向,顺利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一、苏联剧变的主要原因在于苏共对马列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背叛 众所周知,苏联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加快“改革”的过程中,发生了出乎人们意料的历史性悲剧: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具有90多年历史的苏联共产党被解散,拥有2200多万平方公里辽阔领土、世界上唯一能够与美帝国主义抗衡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被肢解了。这一剧变就连做梦都在企盼颠覆社会主义的西方垄断资产阶级也没有预料到。这种由完善社会主义的“改革”到摧毁社会主义的“改向”的转变,来势凶猛而又错综复杂,不能不引起世界人民严肃认真地思考。借用恩格斯的话说,“思维的任务现在就是要透过一切迷乱现象探索这一过程的逐步发展的阶段,并且透过一切表面的偶然性”,揭示苏东剧变这一历史事件的深刻本质和“内在规律性”。 综观苏共垮台和苏联解体的历史过程,不难发现:苏联剧变是同戈尔巴乔夫推行的改革“新思维”与“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紧密相关的;苏联剧变的过程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所谓改革“新思维”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路线和纲领产生、泛滥和破产的过程。在导致苏联解体的诸多原因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原因是以戈尔巴乔夫为代表的苏东领导集团推行了一条错误的“改革”路线和方针。无论是西方国家实施“和平演变”战略,还是苏联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只是为国内外敌对势力反共反社会主义提供了便利条件,并不必然导致苏联解体的结果。人们常说,挑战与机遇并存,危机与希望同在。苏联党和人民把社会主义继续发展的希望寄托于新一代领导人发动的改革上,期望他们采取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来克服社会主义前进道路上出现的困难。然而,以戈尔巴乔夫为代表的苏共领导集团倡导的“新思维”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这些错误的改革“药方”,把苏联这个得了“疾病”,但没有得“绝症”的国家给“治死”了。 从本质上看,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新思维”一点也不新,它不过是西方的思想观念和政策措施的翻版;“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也没有多少新东西,它的内容大多来自西方资产阶级的理论和社会民主主义思潮,它从根本上背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这种所谓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主张在政治上,实行多党制、三权分立和议会民主;在经济上,实行非国有化和私有化;在思想上,实行意识形态的多元化,取消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放任资产阶级思想观点滋长蔓延。戈尔巴乔夫甚至还与西方人士共同制定苏联的“改革”计划,并将该计划交给西方首脑审查、批准。这种改革路线、方针、政策怎能不导致苏联向资本主义“和平演变”的恶果?正如美国政要布热津斯基所说:“在克里姆林宫出现一位修正主义的总书记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它不仅必定为苏联国内……的激烈辩论火上浇油,而且必定复活和发展影响更深远的东欧修正主义”,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