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参考

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参考
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参考

附件3

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参考)

附件4

中医医疗技术目录(参考)

疾病分类与代码

疾病分类与代码(修订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目录 前言 (1) 1 范围 (2) 2 术语及定义 (2) 3. 符号 (2) 4 分类的原则与编码方法 (2) 5 疾病分类与代码表 (2) 6 章节名称与代码 (4) 7 3位代码类目表(ICD-10) (4) 8 4位代码亚目表(ICD-10) (4) 9 6位扩展代码表 (4)

前言 《疾病分类与代码(GB/T14396-2001)》等效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ICD-10)》,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服务、医疗保险、公安、民政等领域。 为推进疾病分类标准化、规范化,我部组织专家对该标准进行了修订,以满足临床路径管理、按病种付费、医院评审、重点学科评审、传染病报告等需要。即在4位ICD-10标准代码基础上拓展到6位代码,共对22542个疾病进行了扩展,扩展码的疾病条目来源于部分省市疾病编码字典库及医院出院病人数据库。 本标准由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组织修订,具体工作由中国医院协会病案管理专业委员会承担,北京等18个省份38家医院参与编码工作。 -1-

疾病分类与代码 1 范围 疾病分类与代码规定了疾病、损伤和中毒及其外部原因、与保健机构接触的非医 疗理由和肿瘤形态学的分类与代码。 本标准适用于医疗卫生服务、医疗保障、民政、公安等部门对疾病、伤残、死亡 原因分类的信息收集、整理、交换、分析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ICD-10 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二版) ICD-O-3 国际肿瘤学分类 ICD-9-CM 国际疾病分类临床修订版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疾病分类(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是将各种疾病按某些既定的原则归入类目 及系统的方法。 4 符号 本标准在某些疾病或其他诊断用语的代码之后跟有剑号“?”或星号“*”。 4.1 剑号“?” 代表诊断疾病的原因,在单原因统计中,必须对该代码进行汇总和统计。 4.2 星号“*” 代表该诊断疾病的临床表现,不对该代码进行统计。 5 分类原则与编码方法 5.1 分类原则 采用以病因为主、解剖部位、临床表现、病理为轴心的基本原则。 5.2 编码形式 采用“字母数字编码”形式的3位代码、4位代码、6位代码表示,但肿瘤的形态学 编码除外。即采用字母数字编码的第一位为英文字母,后五位数为阿拉伯数字。 5.2.1 前3位编码为ICD-10类目码。3位类目码具有实际意义,可作为统计分类使用。 5.2.1.1 疾病(包括症状、体征和其他不明确情况)的编码范围从A00~R99。 5.2.1.2 损伤和中毒性质的编码范围从S00~T98。 -2-

中医病名及症候分类

感冒 证候分类 风寒束表风热犯表 暑湿袭表咳嗽 证候分类风寒袭肺风热犯肺燥邪伤肺痰热壅肺肝火犯肺痰湿蕴肺肺阴亏虚 肺气亏虚风温肺热病 风热犯肺痰热壅肺肺胃热盛热闭心包气阴两虚 邪陷正脱肺痈 初期 成痈期 溃脓期 恢复期 肺痨 肺阴亏虚阴虚火旺气阴两虚 阴阳两虚咯血 肝火犯肺阴虚火旺 痰热壅肺 气虚血瘀 悬饮 邪郁少阳 饮停胸胁 肺络不畅 喘病 风寒束肺 风热犯肺 痰湿蕴肺 水气凌心 肺脾两虚 肺肾两虚 哮病 .1发作期 1冷哮: 2热哮: 3虚哮: 2缓解期 1肺气亏虚 2脾气亏虚 3肾气亏虚 胃脘痛 肝胃气滞 寒邪犯胃 胃热炽盛 食滞胃肠 瘀阻胃络 胃阴亏虚 脾胃虚寒 噎膈 痰气阻膈 瘀血阻膈 津亏热结 气虚阳微 呕吐 寒邪犯胃 食滞胃肠 痰饮停胃 肝气犯胃 脾胃虚寒 胃阴亏虚 吐血 胃热炽盛 肝火犯胃 瘀阻胃络 脾不统血 肝胃阴虚 便血 胃肠积热 湿热蕴结 肠风伤络 脾胃虚寒 痢疾 湿热蕴结 寒湿困脾 脾阳亏虚 热毒炽盛 正虚邪恋 泄泻 寒湿困脾 肠道湿热 食滞胃肠 肝气郁滞 脾气亏虚 肾阳亏虚 黄疸 肝胆湿热

湿困脾胃 热毒炽盛寒凝阳衰水臌 气滞湿阻寒湿困脾湿热蕴结肝脾血瘀 脾肾阳虚肝肾阴虚便秘 肠道实热肠道气滞脾虚气弱 脾肾阳虚阴虚肠燥紫癜 风热伤络血热伤络 阴虚火旺气不摄血湿温 湿郁卫气 气分湿热热入营血霍乱 中焦湿热寒湿困脾 亡阴证亡阳证中暑 阳暑 阴暑 暑厥 暑风 疟疾邪郁少阳 暑热内郁 暑湿内蕴 疫毒侵袭 正虚邪恋 胸痹心痛 心血瘀阻 寒凝心脉 痰浊内阻 心气虚弱 心肾阴虚 心肾阳虚 心悸 心虚胆怯 心脾两虚 阴虚火旺 心血瘀阻 水气凌心 心阳虚弱 不寐 肝郁化火 痰热内扰 阴虚火旺 心脾两虚 心虚胆怯 自汗、盗汗 肺卫不固 营卫不和 阴虚火旺 郁病 肝气郁结 气郁化火 忧郁伤神 心脾两虚 癫病 痰气郁结 气虚痰结 心脾两虚 阴虚火旺 狂病 痰火扰神 火盛伤阴 气血瘀滞 痫病 痰火扰神 血虚风动 风痰闭窍 瘀阻脑络 心脾两虚 肝肾阴虚 头风 肝阳上亢 痰浊上扰 瘀阻脑络 气血亏虚 肝肾阴虚 眩晕 风阳上扰 痰浊上蒙 气血亏虚 肝肾阴虚 痿病 肺热津伤 湿热浸淫 脾胃虚弱 瘀阻脉络 肝肾亏虚 中风 肝阳暴亢 风痰阻络

十八种重点疾病名称及ICD10 编码:

十八种重点疾病及ICD10 编码: 1.急性心肌梗死主要诊断ICD10:I21-I22 编码为急性心肌梗死的非产妇出院患者,排除编码为心脏手术的患者。 2.充血性心力衰竭第二诊断ICD10:I50 编码为心源性心力衰竭的非产妇出院患者,不包括非心源性的心力衰竭和各种疾病的终末情况,并除外心功能Ⅱ级。 3.脑出血和脑梗死主要诊断ICD10:I60-I63 编码为脑出血、脑梗死的非产妇出院患者,排除编码为颅脑手术/操作的患者。 4.创伤性颅脑损伤主要诊断ICD10:S06 编码为创伤性颅脑损伤的非产妇出院患者。 5.消化道出血(无并发症)主要诊断ICD10:K25-K28 伴有.0-.2,.4-.6 亚目编码,K29.0,K92.2 为消化道出血(无并发症)的非产妇出院患者。 6.累及身体多个部位的损伤主要诊断编码为ICD10:T00-T07累及身体多个部位的损伤的非产妇出院患者。 7.细菌性肺炎(成人、无并发症)主要诊断ICD10: J10.0,J11.0,J12-J18(不包括J17*)编码为细菌性肺炎(成人、无并发症)的非产妇出院患者。 8.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主要诊断编码ICD10: J44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所有非产妇、非创伤的出院患者。 9.糖尿病伴短期与长期并发症 (1)主要诊断ICD10: E10-E14编码为糖尿病短期并发症(酮症酸中毒、高渗透压、昏迷)。 (2)主要诊断ICD10: E10-E14编码为糖尿病长期并发症(肾脏、眼睛、神经、循环或其他未特指并发症)的所有非产妇/非新生儿出院患者。 (3)主要诊断ICD10: E10-E14任何手术/操作ICD9-CM-3编码为下肢截肢且任意诊断编码为糖尿病的非产妇出院患者。 (4)主要诊断ICD10: E10-E14编码为未控制血糖的糖尿病,无短期或长期合并症的非产妇出院患者。 10.结节性甲状腺肿主要诊断ICD10: E04编码为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所有非产妇/非新生儿出院患者。 11.急性阑尾炎伴弥漫性腹膜炎及脓肿主要诊断ICD10: K35.0,K35.1编码为急性阑尾炎伴弥漫性腹膜炎及脓肿的所有非产妇/非新生儿出院患者。 12.前列腺增生主要诊断ICD10: N40编码为前列腺增生的所有非产妇/非新生儿出院患者。

实用中医病名及证型

中医规范病名库 一、外感病证 1、感冒 辩证分型:风寒症、风热症、暑湿症、表寒里热证 2、外感发热 辩证分型:卫表证、肺热证、胃热证、腑实证、胆热证、脾胃湿热证、大肠湿热证、膀胱湿热证 3、湿阻 辩证分型:湿困脾胃、湿热中阻、脾虚湿滞 4、痢疾 辩证分型:疫毒痢、寒湿痢、虚寒痢、休息痢、噤口痢 5、疟疾 辩证分型:湿困脾胃、湿热中阻、脾虚湿滞 正疟(邪盛)、温疟(热证)、寒疟(寒证)、热瘴(热证)、冷瘴(湿证)、劳疟(气血两虚)、 疟母(血瘀痰结) 备注:瘴疟(热瘴、冷瘴) 二、肺病证 1、咳嗽 辩证分型:外感咳嗽(风寒袭肺、风热犯肺、风燥伤肺) 内伤咳嗽(痰湿蕴肺、痰热郁肺、肝火犯肺、肺阴亏耗) 2、哮病 辩证分型:发作期(寒哮、热哮)缓解期(肺虚、脾虚、肾虚) 3、喘证 辩证分型: 实喘:风寒闭肺、表寒里热、痰热遏肺、痰浊阻肺、肺气郁痹、水凌心肺、肝气乘肺 虚喘:肺气虚、肾气虚、喘脱 4、肺胀 辩证分型:外寒内饮、痰瘀阻肺、痰浊阻肺、痰热郁肺、痰蒙神窍、肺肾气虚、阳虚水泛 5、肺痈 辩证分型:初期(风热/寒犯肺)、成痈期(痰瘀热毒)、溃脓期(热壅血瘀)、恢复期(气阴两虚) 6、肺痨 辩证分型:肺阴亏损、阴虚火旺、气阴耗伤、阴阳两虚 7、肺痿

辩证分型:虚热、虚寒 8、肺癌 辩证分型:气血瘀滞、痰湿蕴肺、阴虚毒热、气阴两虚 三、心脑病证 1、心悸 辩证分型:心虚胆怯、心脾两虚(心血不足)、阴虚火旺、心阳不振、水饮凌心、心血瘀阻、痰火扰心2、胸痹心痛 辩证分型: 1、实证:寒凝心脉(阴寒凝滞)、气滞心胸、痰浊闭阻(痰浊壅塞)、瘀血痹阻(心血瘀阻) 2、虚证:心气不足、心阴亏损、心阳不振(阳气虚衰)、心肾阳虚、气阴两虚 3、眩晕 辩证分型:风阳上扰(肝阳上亢)、肝火上炎、痰浊上蒙、痰浊中阻、气血亏虚、肝肾阴虚、瘀血阻窍、肾精不足 4、中风病 辩证分型:1、风痰瘀血,痹阻脉络;2、肝阳暴亢,风火上扰;3、痰热腑实,风痰上扰; 4、气虚血瘀;阴虚风动; 5、痰热内闭清窍; 6、痰湿蒙塞心神; 7、元气败脱,神明散乱 4、中风 辩证分型:中经络(1络脉空虚,风邪入中;2肝肾阴虚,风阳上扰) 中脏腑(1闭证——阳闭、阴闭;2脱证;3后遗症——半身不遂、语言不利、口咽wai)斜) 5、不寐(失眠) 辨证分型:实证(心火炽盛、肝郁化火、痰热内扰) 虚证(阴虚火旺、心脾两虚、心胆气虚) 【附】健忘 辩证分型:心脾不足、肾精亏耗、痰浊上扰、肝郁气滞 6、痴呆 辩证分型:髓海不足、脾肾两虚、痰浊蒙窍、瘀血内阻 7、痫病 辩证分型: 发作期:阳痫(痰浊蒙窍,风火上扰,痰火内盛)、阴痫(寒痰蒙窍) 休止期:痰火扰神、风痰闭阻、心脾两虚、肝肾阴虚、心肾亏虚 8、癫病 辩证分型:肝郁气滞、痰气郁结、心脾两虚、气阴两虚 9、狂病

ICD疾病编码查询

I CD ---- 1 0疾病编码查询入门之 ICD―― 10是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十次修订 本的符号,在我们使用的电子病历系统中,可以查询ICD―― 10疾病编码,有的疾病编码只要输入疾病名称,就能查到相应的疾病的ICD―― 10编码,但是,有时输入疾病全名并不好查,只有输入关键词,在关键词项目中才能查找到你所需要的疾病的ICD―― 10疾病编码。所以,我们今天共同来摸索如何使用疾病名称和关键词两种方法来查询ICD―― 10疾病编码(我今天只是抛砖引玉,还请各位下去多摸索,是否还有其他更方便的方法查找)。 一、输入关键词查找是重点,如“骨折”、“出血”、“脓 肿”、 “囊肿”、“损伤”、“妊娠”、“炎”及“糖尿病”、“高血压” 如:某部位的骨折,只要输入关键词“骨折”,就能在骨折项中查找到你所需要的与骨折疾病有关的疾病的ICD―― 10疾病编码。但是,目前,我还没有掌握骨折部位的“左、右”如何查找,个人认为,可能不分“左、右”,因为,在系统中查不到“左、右骨折”,如股骨颈的骨折,查到的是S72.002,没有左股骨颈的骨 折,或右股骨颈的骨折。下面举例说明: 如:尺、桡骨骨干骨折S52.4051 孟氏骨折S62.0051 股骨头骨折S72.001

股骨颈骨折S72.002 股骨干骨折S72.301 股骨干开放性骨折S72.3150 如:某部位的血肿,只要输入关键词“血肿”,就能在血肿项中查找到你所需要的与血肿疾病有关的疾病的ICD——10 疾病编码。 如:头皮血肿S00.002 阴囊血肿S30.202 脾血肿S36.0051 肝包膜下血肿S36.1051 腹膜血肿S36.8052 腹膜后腔血肿S36.8053 如:肺部炎症,只要输入关键词“肺炎”,就能在肺炎项中查找到你所需要的与肺炎疾病有关的疾病的ICD——10 疾病 的编码。 如:麻疹合并肺炎B05.201+ 肺炎球菌性肺炎J13.X01 病毒性肺炎J12.901 病毒性肺炎伴流感J11.051 细菌性肺炎J15.901 细菌性支气管肺炎J15.902 新生儿支气管肺炎J18.005 大叶性肺炎J18.101 肺炎J18.901

中医证编码TCD

摘要:从全国分层随机抽样确定的88所中医医院1994年12万余份出院病例中,遴选出78605份符合项目研究要求的病例,从中分析发现中医病、证诊断名5908个。通过对每一个病、证诊断所占有的病例量顺位列表分析获得了有代表性的全国中医医院住院患者中医病、证诊断分布资料;在此基础上以国家标准为规范描述了中医病、证诊断内涵联系的层次结构,揭示了中医病、证的属性组合规律与因果关系,为中医学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国家标准;疾病分布;中医病证;诊断 Applied Research on the National Standards on“Classification & Code of TCM Symptoms and Signs" Zhang Ruhong(章如虹),Mao Shusong(毛树松),Shao Qihong(邵企红),et al. (Na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s Information Center, Hubei 43006 1) (Dept Of Medical Administration,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Traditional C hinese Me dicine, Beijing 100026) ABSTRACT: From the 88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hospital s by random sampling from different grades, 78 605 out of more than 1 20 thousands of cases of discharged patients which conformed to the pr oje ct research requirements. By the analysis on the cases we found 5 908 diagnosis names of TCM symptoms and signs. In sequence we listed the numbers o f the cases occupied by each diagnosis, and then got a representative distributi on data of the diagnoses of TCM symptoms an d signs on the discharged TCM patient s. Taking the National Standards as rule, our research indicated the features, c ausality and combination regulations of TCM symptoms and signs. It suggested a new path of th e TCM research. KEY WORDS: Disease Distribution; TCM Symptoms and Signs; Diagnos is 1资料来源 本资料来源于1994年“全国中医医院病种质量管理现状调查”,该调查是依据卫生部“1993年国家卫生服务总调查”所采用的多变量分析方法,综合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保健、人口结构等项指标,以县(市或市区)为单元,进

如何做好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TCD)编码工作

如何做好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TCD)编码工作 发表时间:2017-06-27T17:41:56.507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5期作者:欧国秦[导读] 总之要做好中医编码工作,工作人员就要不断的丰富自己的中医理论知识,养成仔细阅读病历的习惯,同时虚心向临床人员请教。 湖南省武冈市中医医院病案科湖南武冈 422400 摘要:《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是我国中医疾病分类国家标准,它的应用促进了中医临床诊断的规范化和标准化,能提高中医医疗质量,促进学术发展,加强内外交流。要搞好中医编码工作,必须了解开展这项工作的意义,配备必要的专业书籍,工作人员要加强中医基础知识学习,要熟练掌握TCD的编码规则和方法。 关键词:中医病证;编制原则;分类代码 我院是一家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在日常的编码工作中需要对西医诊断、中医病名和证候进行编码。我国在卫生信息管理的教学中没有相关的中医编码内容,后期的继续教育也少有对中医编码的培训,为此许多中医医院的同仁对于中医编码的工作都比较茫然。本文就如何做好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工作进行了总结。 1 配备必要的工具书及中医专业书籍,加强中医基础知识学习 目前在中医医院从事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工作的人员基本上都没有接触过中医,中医基础薄弱。要想做好这项工作,首先科室必须配备相应的中医专业书籍和工具书。我们医院病案科购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中医临床诊疗术语》、《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医证病名大辞典》和《中医诊断与鉴别诊断学》等多种专业书籍,方便工作人员随时查阅学习。同时聘请医院高年资的老中医为我科工作人员讲解中医基础理论,学习了中医病、证的基础知识。 2 了解开展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工作的意义 那么为什么要进行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工作呢?我们只有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才能更积极主动的去完成好这项工作。中医学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和辩证论治规律,它完全不同于西医不能沿用《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分类方法。1996年1月起在全国采用《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下文中简称TCD)对中医病证进行分类。实行中医病证分类有利于提高中医医疗质量,促进学术发展,加强内外交流。 3 熟练掌握TCD的编码规则和方法 要做好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工作最重要的是了解TCD是一个怎样的分类系统并熟悉掌握它的操作方法。TCD中包含了中医病名475个,中医证候名1027个,是将中医的各种病、证按照既定的原则归入类目及系统的方法。 3.1 TCD的编制规则中医的临床诊断包括病名准断和证候,TCD规定以病、证并列的方式,分别予以分类、编码,其结构为:病证分类代码=病名代码+证候分类。 3.1.1病名分类规则病名的分类以该病所属的临床科别和专科系统进行分类。其中临床科别有七个类目:内、外、妇、儿、眼、耳鼻喉和骨伤科。[1]分类目以二级专科分类,例如眼科中的二级专科分为胞睑、眦、白睛、黑睛、瞳神、外伤、瘤、癌和其他病。 3.1.2 证候分类规则证候分类以中医学辩证系统规划类目,证候类目有病因、阴阳气血津液痰、脏腑筋络、六经、卫气营血和其他证候六大类。[1]证候的分类目和细类目分别以该证候的第一个和第二个内涵属性分类,分类目如湿证类、热证类等,细类目如湿困中焦证,热郁成庸证等。 3.2 TCD编码方法 TCD编码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阿拉伯数字的混合编码方式。[1] 3.2.1 病名编码方法病名的6位码分别为病名标识位、科别类目位、专科系统分类目位、序号2位和尾码。[1]病名标识位统一用 “B”表示。类目位和分类目位分别是所属科别和专科系统名称的首个汉字的拼音首字母。序号位是在同专科类目中的序号。尾码位是进一步细分时的数字标识。例如:耵耳病 BRE110中B为病名标识;R表示科别为耳鼻喉科;E表示专科为耳病类;11为序号;0为尾码。奶麻病BES020中B为病名标识;E表示科别为儿科;S表示专科为儿科时行病类;02为序号;0为尾码。 3.2.2证候分类编码方法证候的6位码分别为证候标识位、类目、分类目、细类目、序号和尾码。证候标识位统一为 “Z”。类目位、分类目位和细类目位分别是所属证候类目、第一个内涵属性和第二个内涵属性名称的首个汉字的拼音首字母。序号位在相同证候属性中的顺序号。尾码位是证候意义相似时的区分标识。例如:气营两燔证ZWVX10中Z为证候标识,W表示类目为卫气营血证候类,V表示分类目为气分证类,X表示细类目为气分、血分证类,1为序号,0为尾码;厥阴下利证ZLJ040中Z为证候标识,L表示类目为六经证候类,J表示分类目为厥阴证类,04为序号,0为尾码。 3.2.3 TCD中的特殊代码 TCD规定在同一类代码中出现重复时,第一个代码按原规则,第2个用首个汉字拼音的第2个字母作为代码,以此类推。病证代码按规则应为“I”时要用“M” 代替,为“Q”时用“V”代替。例如:同为骨伤科疾病的伤筋病的代码为BGS,而损伤内证病的代码为BGU。期类用ZVM表示,其他证用ZVV000表示。 这样的编码方法让我们看见病证分类代码就能了解该病、证的归类及属性。例如:代码BRK010表示该病是口齿病类的牙痛病;代码BRB010表示该病是鼻病类的鼻疔病;代码ZZP030表示该证候是脏腑经络证候类目,脾证类的脾虚不固证。 3.2.4 代码的查找方法中医病证编码可以分别通过TCD的表3、表6和附录A三种途径查找。其中表3是按照科别类目和专科类目顺序排列,表6是按照证候类目和证候属性顺序进行排列的。通过这两个表格查找时,编码人员必须了解疾病所属的科别和专科及证候的类目和属性。例如:查找胬肉攀睛病代码,首先我们要确定该病的科别类目属于眼科,专科分类目属于眦病,然后到表3中查找得到编码为BYZ050;查找暑入阳明证的代码,首先我们要确定该证候是病因证候,其证候属性为暑、阳明证,然后到表6中查到编码为ZBSYA0。这就要求编码人员有非常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对中医的病名和证候有相当的了解才能确保正确查找到编码。所以这样的查找方法难度较大,在大多数中医医院病案室的编码工作中使用较少。在我们平时的编码工作中用得最多的一种方法就是通过TCD中的附录A“中医病证名汉语拼音索引”来查找编码。这个索引是按照病名和证候首字的汉语拼音排列的,根据病名和证候首字的汉语拼音就能很方便的找到相应的病名和证候。例如:查找瓜藤缠病的代码,该病名的首字拼音为gua,我们在附录A查找到拼音gua就可以直接找到编码为BWP240;查找寒凝证的代码,该证候的首字拼音为han,我们在附录A查找到拼音han就可以直接找到编码为ZBH040。但在实际的分类中有很多的病名和证候都不能够直接查到,这时就要求根据编码规则编制扩展码。

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

附件3 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 代码中医疾病 分类名称 代码 中医疾病 分类名称 代码 中医疾病 分类名称 BN 内科病BNX050 多寐病BNP100 腹胀满病 BNF肺系病类BNX060 健忘病BNP110 泄泻病 BNF010 咳嗽病BNX070 癫狂病BNP111 暴泻病 BNF011 外感咳嗽病BNX071 癫病BNP120 吐血病 BNF012 内伤咳嗽病BNX072 狂病BNP130 便血病 BNF020 肺痿病BNX080 痫病BNP140 齿衄病 BNF030 肺痈病BNX090 昏迷病BNP150 紫癜病 BNF040 哮病BNX091 神昏病BNP160 痰饮病 BNF050 喘病BNX100 痴呆病BNP170 悬饮病 BNF051 暴喘病BNX110 抽搐病BNP180 溢饮病 BNF060 肺胀病BNX120 薄厥病BNP190 支饮病 BNF070 肺痨病BNX130 卒死病BNP000 脾系病(便秘病)BNF080 咯血病BNP 脾系病类BNG 肝系病类BNF090 鼻衄病BNP010 胃脘痛病BNG010 胁痛病 BNF100 失音病BNP020 胃痞病BNG020 黄疸病 BNF110 肺衰病BNP030 吐酸病BNG021 阴黄病 BNX 心系病类BNP040 反胃病BNG022 阳黄病 BNX010 心悸病BNP050 呕吐病BNG023 急黄病 BNX011 惊悸病BNP051 暴吐病BNG030 萎黄病 BNX012 怔忡病BNP060 呃逆病BNG040 积聚病 BNX020 胸痹心痛病BNP070 嘈杂病BNG041 积病 BNX021 卒心痛病BNP080 噎膈病BNG042 聚病 BNX030 心衰病BNP090 腹痛病BNG050 臌胀病 BNX040 不寐病BNP091 卒腹痛病BNG051 水臌病

中医疾病编码

中医疾病编码 ICD码疾病名称统计码助记词 ICD码疾病名称统计码助记词 BES010 麻 疹 MZ443 MZ443 BFC100 产后盗汗 CHD44 CHD44 BES020 奶麻 NM544 NM544 BFC110 产后身痛 CHS34 CHS34 BES030 风痧 FS343 FS343 BFC120 缺乳 QR335 QR335 BES040 丹痧 DS343 DS343 BFC121 乳少 RS323 RS323 BES050 水痘 SD541 SD541 BFC130 乳汁自出 RZZ35 RZZ35 BES060 痄腮 ZS434 ZS434 BFC140 回乳 HR235 HR235 BES070 顿咳 DK124 DK124 BFC150 产后血崩 CHX32 CHX32 BES080 白喉 BH324 BH324 BFC160 恶露不下 ELB11 ELB11 BES090 疫毒痢 YDL14 YDL14 BFD010 带下病 DXB14 DXB14 BES100 疰夏 ZX414 ZX414 BFF000 征瘕 ZJA ZJA BES110 夏季热 XJR31 XJR31 BFF010 征瘕 ZJ2 ZJ2 BEX010 胎黄 TH314 TH314 BFR010 妊娠恶阻 RSE15 RSE15 BEX020 赤游丹 CYD43 CYD43 BFR020 妊娠痫证(病) RSX44 RSX44 BEX030 脐风 QF334 QF334 BFR030 妊娠腹痛 RSF34 RSF34 BEX040 脐湿 QS341 QS341 BFR040 异位妊娠 YWR55 YWR55 BEX050 脐疮 QC345 QC345 BFR050 胎漏 TL344 TL344 BEX060 脐血 QX331 QX331 BFR060 胎动不安 TDB14 TDB14 BEX070 脐突 QT344 QT344 BFR070 堕胎 DT531 DT531 BEZ010 肺炎喘嗽 FYC22 FYC22 BFR080 小产 XC543 XC543 BEZ020 鹅口疮 EKC24 EKC24 BFR090 滑 胎 HT431 HT431 BEZ030 厌食 YS134 YS134 BFR100 胎萎不长 TWB13 TWB13 BEZ040 积滞 JZ342 JZ342 BFR110 胎死不下 TSB11 TSB11 BEZ050 疳证(病) GZ441 GZ441 BFR120 子烦 ZF544 ZF544 BEZ060 惊风 JF434 JF434 BFR130 子肿 ZZ532 ZZ532 BEZ061 惊风-急惊风 JFJ43 JFJ43 BFR140 子满 ZM544 ZM544 BEZ062 惊风-慢惊风 JFM43 JFM43 BFR150 子晕 ZY521 ZY521 BEZ070 疳积 GJ434 GJ434 BFR160 子痫 ZX544 ZX544 BEZ080 五迟 WC154 WC154 BFR170 子悬 ZX524 ZX524 BEZ090 五软 WR114 WR114 BFR180 子 ZY541 ZY541 BEZ100 五硬 WY114

中医诊断:三焦病证的分类

上焦病证,是指温热病邪,侵袭人体从口鼻而入,自上而下,一开始就出现的肺卫受邪的证候。温邪犯肺以后,它的传变有两种趋势,一种是“顺传”,指病邪由上焦传入中焦而出现中焦足阳明胃经的证候;另一种为“逆传”;即从肺经而传入手厥阴心包经,出现“逆传心包”的证候。 【临床表现】微恶风寒,身热自汗,口渴或不渴而咳,午后热甚;脉浮数或两寸独大;邪人心包,则舌蹇肢厥,神昏谚语。 【证候分析】邪犯上焦,肺合皮毛而主表,故恶风寒。肺病不能化气,气郁则身热。肺气不宣,则见咳嗽。午后属阴,浊阴旺于阴分,故午后身热。温热这邪在表,故脉浮数。邪在上焦;故两寸独大。温邪逆传心包,舌为心窍,故舌蹇;心阳内郁,故肢厥;热迫心伤,神明内乱,故神昏谵语。 (二)中焦病证 中焦病证,是指温病自上焦开始,顺传至于中焦,表现出的脾胃证候。若邪从燥化,或为无形热盛,或为有形热结,表现出阳明失润,燥热伤阴的证候。若邪从湿化,郁阻脾胃,气机升降不利,则表现出湿温病证。因此,在证候上有胃燥伤阴与脾经湿热的区别。 1.胃燥伤阴证:是指病入中焦,邪从燥化,出现阳明燥热的证候。 【临床表现】身热面赤,腹满便秘。口干咽燥。唇裂舌焦,苔黄或焦燥,脉象沉涩。 【证候分析】阳热上炎,则身热面赤。燥热内盛,热迫津伤,胃失所润,则见身热腹满便秘,口干咽燥,唇裂苔黄或焦燥。气机不畅,津液难于输布,故脉沉涩。 本证病机与临床表现和六经辨证中的阳明病证基本相同。但本证为感受温邪,传变快,人体阴液消耗较多。 2.脾经湿热证:是指湿温之邪,郁阻太阴脾经而致的证候。 【临床表现】面色淡黄,头身重病,汗出热不解,身热不扬,小便不利,大便不爽或溏泄,苔黄滑腻,脉细而濡数,或见胸腹等处出现白菩。 【证候分析】太阴湿热,热在湿中,郁蒸于上,则面色淡黄,头重身痛。湿热缠绵不易分解,故汗出热不解,湿热困郁,阻滞中焦,脾运不健,气失通畅,故小便不利,大便不爽或溏泄。湿性粘滞,湿热之邪留恋气分不解,郁蒸肌表,则见身热不扬,白菩透露,苔黄滑腻,脉细而濡数,均为湿热郁蒸之象。 (三)下焦病证 下焦病证,是指温邪久留不退,劫灼下焦阴精,肝肾受损,而出现的肝肾阴虚征候。 【临床表现】身热面赤,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口干,舌燥,神倦耳聋,脉象虚大;或手足蠕心中詹詹大动,神倦脉虚,舌绛少苔,甚或时时欲脱。 【证候分析】湿病后期,病邪深入下焦,真阴耗损,虚热内扰,则见身热面赤,手中心热甚于手足背,口干,舌燥等阴虚内热之象。阴精亏损,神失所养则神倦。阴精不得上荣清窍则耳聋,肝为刚脏,属风木而主筋,赖肾水以涵养。真阴被灼,水亏木旺。筋失所养而拘挛则出现手脚蠕动甚或痉挛。阴虚水亏,虚风内扰则心中詹詹大动。至于脉虚,舌绛苔少,甚或欲脱,均为阴精耗竭之虚象。

中医病案首页填写说明

医疗机构 XXXX (组织机构代码: XXXX-X )医疗付费方式:□中医住院病案首页 健康卡号:第次住院病案号:

救助 5.商业医疗保险 6.全公费 7.全自费 8.其他社会保险 9.其他

(二)凡可由医院信息系统提供住院费用清单的,住院病案首页中可不填写“住院费用”。 附件2 住院病案首页部分项目填写说明 一、基本要求 (一)凡本次修订的病案首页与前一版病案首页相同的项目,未就项目填写内容进行说明的,仍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修订印发中医住院病案首页的通知》(国中医药发〔2001〕6号)执行。 (二)签名部分可由相应医师、护士、编码员手写签名或使用可靠的电子签名。 (三)凡栏目中有“□”的,应当在“□”内填写适当阿拉伯数字。栏目中没有可填写内容的,填写“-”。如:联系人没有电话,在电话处填写“-”。 (四)疾病编码:指患者所罹患疾病的标准编码。目前中医诊断按照《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GB/T15657—1995)编码执行,西医诊断按照全国统一的ICD-10编码执行。 (五)病案首页背面中空白部分留给各省级卫生、中医药行业管理部门结合医院级别类别增加具体项目。 二、部分项目填写说明 (一)“医疗机构”指患者住院诊疗所在的医疗机构名称,按照《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登记的机构名称填写。组织机构代码目前按照WS218-2002卫生机构(组织)分类与代码标准填写,代码由8位本体代码、连字符和1位检验码组成。 (二)医疗付费方式分为:1.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2.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4.贫困救助;5.商业医疗保险;6.全公费;7.全自费;8.其他社会保险;9.其他。应当根据患者付费方式在“□”内填写相应阿拉伯数字。其他社会保险指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农民工保险等。 (三)健康卡号:在已统一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健康卡”的地区填写健康卡号码,尚未发放“健康卡”的地区填写“就医卡号”等患者识别码或暂不填写。 (四)“第N次住院”指患者在本医疗机构住院诊治的次数。 (五)病案号:指本医疗机构为患者住院病案设置的唯一性编码。原则上,同一患者在同一医疗机构多次住院应当使用同一病案号。 (六)年龄:指患者的实足年龄,为患者出生后按照日历计算的历法年龄。 年龄满1周岁的,以实足年龄的相应整数填写;年龄不足1周岁的,按照实足年龄的月龄填写,以分数形式表示:分数的整数部分代表实足月龄,分数部分分母为30,分子为不足1个月的天数,如“2 月”代表患儿实足年龄为2个月又15天。 (七)从出生到28天为新生儿期。出生日为第0天。产妇病历应当填写“新生儿出生体重”;新生儿期住院的患儿应当填写“新生儿出生体重”、“新生儿入院体重”。新生儿出生体重指患儿出生后第一小时内第一次称得的重量,要求精

中医住院病案首页填写说明--标准

住院病案首页部分项目填写说明 一、基本要求 (一)凡本次修订的病案首页与前一版病案首页相同的项目,未就项目填写内容进行说明的,仍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修订印发中医住院病案首页的通知》(国中医药发〔2001〕6号)执行。 (二)签名部分可由相应医师、护士、编码员手写签名或使用可靠的电子签名。 (三)凡栏目中有“□”的,应当在“□”内填写适当阿拉伯数字。栏目中没有可填写内容的,填写“-”。如:联系人没有电话,在电话处填写“-”。 (四)疾病编码:指患者所罹患疾病的标准编码。目前中医诊断按照《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GB/T15657—1995)编码执行,西医诊断按照全国统一的ICD-10编码执行。 (五)病案首页背面中空白部分留给各省级卫生、中医药行业管理部门结合医院级别类别增加具体项目。 二、部分项目填写说明 (一)“医疗机构”指患者住院诊疗所在的医疗机构名称,按照《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登记的机构名称填写。组织机构代码目前按照WS218-2002卫生机构(组织)分类与代码标准填写,代码由8位本体代码、连字符和1位检验码组成。

(二)医疗付费方式分为:1.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2.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4.贫困救助;5.商业医疗保险;6.全公费;7.全自费;8.其他社会保险;9.其他。应当根据患者付费方式在“□”内填写相应阿拉伯数字。其他社会保险指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农民工保险等。 (三)健康卡号:在已统一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健康卡”的地区填写健康卡号码,尚未发放“健康卡”的地区填写“就医卡号”等患者识别码或暂不填写。 (四)“第N 次住院”指患者在本医疗机构住院诊治的次数。 (五)病案号:指本医疗机构为患者住院病案设置的唯一性编码。原则上,同一患者在同一医疗机构多次住院应当使用同一病案号。 (六)年龄:指患者的实足年龄,为患者出生后按照日历计算的历法年龄。年龄满1周岁的,以实足年龄的相应整数填写;年龄不足1周岁的,按照实足年龄的月龄填写,以分数形式表示:分数的整数部分代表实足月龄,分数部分分母为30,分子为不足1个月的天数,如“2 月”代表患儿实足年龄为2个月又 15天。 (七)从出生到28天为新生儿期。出生日为第0天。产妇病历应当填写“新生儿出生体重”;新生儿期住院的患儿应当填写“新生儿出生体重”、“新生儿入院体重”。新生儿出生体重指患儿出生后第一小时内第一次称得的重量,要求精确到10克;新生儿入院体重指患儿入院时称得的重量,要求精确到 15 30

疾病分类代码

S301-01 疾病分类代码 代码名称其他参数备注A 传染病计 A01 伤寒和付伤寒 A02 细菌性食物中毒 A03 痢疾 A04 甲型肝炎 A05 其他肠道传染病 A06 结核病 A07 破伤风 A08 败血症 A09 麻疹 A10 流行性乙型脑炎 A11 流行性出血热 A12 乙型肝炎 A13 钩端螺旋体病 A14 非典型肺炎 A15 其他非肠道传染病 B 寄生虫病计 B01 疟疾 B02 血吸虫病 B00 其他寄生虫病 C 恶性肿瘤计 C01 鼻咽恶性肿瘤 C02 食管恶性肿瘤 C03 胃恶性肿瘤 C04 结肠恶性肿瘤 C05 直肠和肛门恶性肿瘤

C06 肝恶性肿瘤 C07 胰恶性肿瘤 C08 气管、支气管和肺恶性肿瘤 C09 乳房恶性肿瘤 C10 子宫颈恶性肿瘤 C11 白血病 C99 其他恶性肿瘤 D 良性、原位及动态未定肿瘤计D01 子宫良性肿瘤 D02 脑良性肿瘤 D03 其他良性肿瘤 D04 原位肿瘤 D99 动态未定或动态未知的肿瘤计 E 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及免 疫疾病 E01 甲状腺功能亢进 E02 糖尿病 E03 营养缺乏或不良 E04 内:佝偻病 E05 肥胖和其他营养过度 E99 其他内、营、代和免疫疾病F 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小计F01 贫血 F99 其他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 G 精神病小计 G01 老年,老年前期器质性精神病G02 精神分裂症 G03 抑郁症 G99 其他精神障碍 H 神经系病计

H01 脑膜炎 H02 癜痫 H03 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H04 帕金森病 H99 其他神经系疾患 I 眼及附器疾病计I01 青光眼 I02 白内障 I03 角膜疾病计 I99 其他眼及附器疾病 J 耳和乳突疾病计J01 中耳炎和乳突炎 J99 其他耳和乳突疾病 K 循环系统疾病小计K01 急性风湿热 K02 慢性风湿性心脏病 K03 心绞痛 K04 急性心肌梗死 K05 其他缺血性心脏病 K06 肺原性心脏病 K07 其他类型心脏病 K08 高血压病 K09 脑血管病 K10 下肢静脉曲张 K99 其他循环系统疾病 L 呼吸系统疾病小计L01 急性鼻咽炎(普通感冒) L02 急性咽、喉、扁桃体和气管等上呼道感染 L03 流行性感冒

中医病案首

三台太和医院 医疗付费方式:□中医住院病案首页 健康卡号:第次住院病案号:

医疗 4.贫困救助 5.商业医疗保险 6.全公费 7.全自费 8.其他社会保险 9.其他(二)凡可由医院信息系统提供住院费用清单的,住院病案首页中可不填写“住院费用”。

附件2 住院病案首页部分项目填写说明 一、基本要求 (一)凡本次修订的病案首页与前一版病案首页相同的项目,未就项目填写内容进行说明的,仍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修订印发中医住院病案首页的通知》(国中医药发〔2001〕6号)执行。 (二)签名部分可由相应医师、护士、编码员手写签名或使用可靠的电子签名。 (三)凡栏目中有“□”的,应当在“□”内填写适当阿拉伯数字。栏目中没有可填写内容的,填写“-”。如:联系人没有电话,在电话处填写“-”。 (四)疾病编码:指患者所罹患疾病的标准编码。目前中医诊断按照《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GB/T15657—1995)编码执行,西医诊断按照全国统一的ICD-10编码执行。 (五)病案首页背面中空白部分留给各省级卫生、中医药行业管理部门结合医院级别类别增加具体项目。 二、部分项目填写说明 (一)“医疗机构”指患者住院诊疗所在的医疗机构名称,按照《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登记的机构名称填写。组织机构代码目前按照WS218-2002卫生机构(组织)分类与代码标准填写,代码由8位本体代码、连字符和1位检验码组成。 (二)医疗付费方式分为:1.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2.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4.贫困救助;5.商业医疗保险;6.全公费;7.全自费;8.其他社会保险;9.其他。应当根据患者付费方式在“□”内填写相应阿拉伯数字。其他社会保险指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农民工保险等。 (三)健康卡号:在已统一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健康卡”的地区填写健康卡号码,尚未发放“健康卡”的地区填写“就医卡号”等患者识别码或暂不填写。

《疾病分类与代码》(修订版)使用说明

《疾病分类与代码》(修订版)使用说明 一、修订的《疾病分类与代码》与ICD-10的关系 1.ICD-10的22章目录编码(ICD-10) 第一章A00-B99 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第二章C00-D48 肿瘤 … 2.各章的节编码表(ICD-10) A15-A19 结核病 A20-A28 某些动物源性细菌性疾病 A30-A49 其他细菌性疾病 … 3.3位代码类目表(ICD-10) 4.4位代码亚目表(ICD-10)

5.6位扩展代码表 A00.000 古典生物型霍乱 A00.100 埃尔托型霍乱 A00.900 霍乱 A01.000 伤寒 A01.001+ 伤寒性肝炎 A01.002+ 伤寒性脑膜炎 A01.100 副伤寒甲 A01.200 副伤寒乙 A01.300 副伤寒丙 A01.400 副伤寒 A02.000 沙门菌肠炎 A02.001 阿哥拉沙门菌肠炎 A02.002 沙门菌伦敦血清型肠炎 A02.003 沙门菌胃肠炎 A02.004 鼠伤寒沙门菌肠炎 A02.100 沙门菌败血症 A02.101 猪霍乱沙门菌败血症 A02.200 局限性沙门菌感染 A02.201+ 沙门菌肺炎 A02.202+ 沙门菌关节炎 A02.203+ 沙门菌脑膜炎 A02.800 特指沙门菌感染 A02.900 沙门菌感染 A02.901 猪霍乱沙门菌感染 6位扩展代码表的前4位码与ICD-10第二版完全一致,具有国际对比性。第5-6 位为本次修订增加的扩展码。 6位代码表包括ICD-10所有亚目,但不是一个索引表,更适合于计算机使用。所以《疾病分类与代码》应当与ICD-10配合使用。 二、修订的《疾病分类与代码》依然是一个分类代码表 疾病分类就是聚类,把相同性质的疾病编到一个码下,对于细节性问题可能会被忽略,如:部位不分左右、肿瘤要将部位和形态学分开写等。由于《疾病分类与代码》在ICD-10的4位编码基础上增加2位尾码,详细程度得到了扩展,具有一定的疾病命名特性,也就是说有相当多的疾病名称可以直接用于临床诊断,尤其对于尾码不是“00”的疾病条目。 三、“.x”的含义 “.x”表示世界卫生组织原疾病编码没有亚目,为了统一编码位数,采用“.x”表示。 四、关于尾码“00”

最全中西医病名对照

中西医的病名对照 说明:中西医的病名对照只是一个大概的参考,实践技能第一站时还是要以主症辨病为主。中医的病名基本是以主症为主,中西医考生对于中医病名的理解,详见“中医病名的概念”。 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感冒 2、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咳嗽 3、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喘证 4、支气管哮喘:哮病 5、肺炎:咳嗽,喘证 6、肺结核:肺痨 7、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 :胸痹(真心痛) 8、心律失常:心悸 9、高血压病:眩晕,头痛,中风 10、急性胃炎:胃痛,血证(吐血),呕吐 慢性胃炎:胃痛 11、消化性溃疡:胃痛 12、溃疡性结肠炎:泄泻 13、急性胰腺炎:腹痛 14、细菌性痢疾:痢疾 15、病毒性肝炎:黄疸,胁痛,郁证

16、急性肾小球肾炎:水肿,血证(尿血) 慢性肾小球肾炎:水肿,虚劳,腰痛,血证(尿血) 17、肾病综合症:水肿,腰痛,虚劳 18、尿路感染:淋证,腰痛,虚劳 19、糖尿病:消渴 20、缺铁性贫血:虚劳 21、再生障碍性贫血:虚劳 22、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证(紫斑) 23、类风湿性关节炎:痹证 24、脑梗死、脑出血:中风-中脏腑/中经络 25、癫痫:痫病 26、有机磷农药中毒:中毒 27、急性阑尾炎:肠痈 28、急性胆道感染:胁痛,腹痛 29、乳腺囊性增生病:乳癖 30、前列腺增生症:癃闭,虚劳 31、急性盆腔炎,慢性盆腔炎:盆腔炎/带下病(中西医大纲的中医病名直接用的就是“盆腔炎”,传统中医病名是“带下病”) 32、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无排卵型):崩漏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有排卵型):崩漏,月经失调(“月经失调”未被列入中西、中西医实践大纲中的中医病种) 33、围绝经期综合征:绝经前后诸证 34、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腹痛,不孕症 35、先兆流产:胎漏、胎动不安(“先兆流产”西医没要求,但“胎漏、胎动不安”中医有要求) 36、小儿肺炎:肺炎喘嗽 37、流行性腮腺炎:痄腮 38、小儿腹泻.:小儿泄泻 39、颈椎病:颈椎病 40、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痛 中医西医病名对照 【一】内科 糖尿病--消渴 甲状腺功能亢进--瘿气、瘿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胸痹、真心痛 高血压病--风眩、眩晕、头风 心律失常--心动悸 慢性心功能不全--心悸、怔忡、水肿、痰饮、心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