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流沉淀池

合集下载

平流沉淀池

平流沉淀池

3.4.1 平流式沉淀池尺寸平流式沉淀池分设2座,每组设计流量:s m h m Q 33429.0=8.1545=74200= ; 沉淀时间T=2.0h ,沉淀池容积:W=QT=1545.8×2=3091.6m 3;考虑絮凝池尺寸,沉淀池池宽B=3.4×3+0.2×2=10.6m ;取沉淀池的有效水深:H=3.5m ,超高0.5m ,则池子总高度为4.0m ;沉淀池长:L=W/Bh=3091.6/(10.6×3.5)=83.3m ,取L=85m ;此时,沉淀池水平流速:v=L/3600T=85/(3600×2)=0.0118m/s=11.8mm/s在10~25mm/s 范围内。

沉淀池长宽比:L/B=85/10.6=8.02>4,长深比:L/h=85/3.5=24.28>10满足设计要求。

沉淀池放空时间以2小时计算,则放空管直径为:m T B L Hd 40.0=3600×25.3×85×6.10×7.0=7.0=5.05.0; 采用钢制DN500mm ,排泥管也采用同样的管径。

3.4.2 沉淀池水力条件复核每池中间设两道200mm 的隔墙将沉淀池分成三格,每格宽3.4m 。

水力半径:R=ω/χ=3.5×3.4/(3.5×2+3.4)=1.14m弗劳德数:F r =v 2/2g=0.01182/(2×9.81)=1.24×10-5 (在1×10-5~1×10-4之间)雷诺数:Re=vR/γ=0.0118×1.14/(1.007×10-6)=1.33×104 (在4000~15000之间) 沉淀池示意见下图:图3-3 平流沉淀池示意图3.4.3 沉淀池的进水设计进水采用穿孔墙布置,尽量做到在进水断面上水流的均匀分布,避免已形成的絮体破碎。

平流式沉淀池

平流式沉淀池

谢谢观看
沉淀池
沉淀池,应用颗粒或絮体的重方沉淀作用去除水中悬浮物的一种传统水处理构筑物。它的平面形式常采用长 方形和圆形两种。按池中水流方向,可分为平流式、竖流式及辐流式三种形式。广泛应用于给水及污水处理工艺 流程中。有时作为原水水质较好的单独水处理构筑物,其出水术质即可满足设计要求,或作为污水的一级处理单 独使用。
简介
平流式沉淀池是沉淀池的一种类型。池体平面为矩形,进口和出口分设在池长的两端。池的长宽比不小于4, 有效水深一般3~4m,池子的前部的污泥设计。平流式沉/天的污水处理厂。
原理
平流式沉淀池由进、出水口、水流部分和污泥斗三个部分组成。池体平面为矩形,进出口分别设在池子的两 端,进口一般采用淹没进水孔,水由进水渠通过均匀分布的进水孔流入池体,进水孔后设有挡板,使水流均匀地 分布在整个池宽的横断面;出口多采用溢流堰,以保证沉淀后的澄清水可沿池宽均匀地流入出水渠。堰前设浮渣 槽和挡板以截留水面浮渣。水流部分是池的主体,池宽和池深要保证水流沿池的过水断面布水均匀,依设计流速 缓慢而稳定地流过。污泥斗用来积聚沉淀下来的污泥,多设在池前部的池底以下,斗底有排泥管,定期排泥。
设计数据
1.长宽比以4-5为宜; 2.长与有效水深比一般采用8-12; 3.池底纵坡一般采用0.01-0.02,机械刮泥时不小于0.005; 4.初次沉淀池最大水平流速为7mm/s,二次沉淀池为5mm/s; 5.进出口处挡板位置 1)高出池内水面0.1-0.15m; 2)进口挡板淹没深度一般为0.5-1.0m; 3)出口挡板淹没深度一般为0.3-0.4m; 4)挡板距进水口0.5-1.0m,距出水口0.25-0.5m; 6.非机械刮泥时,缓冲层高度0.5m,机械刮泥时,缓冲层上缘宜高出刮泥板0.3m; 7.刮泥机行进速度一般为0.6-0.9......

平流式沉淀池计算

平流式沉淀池计算

平流式沉淀池计算平流式沉淀池是一种用于水处理的重要设备,其主要作用是通过重力沉淀将悬浮物从水中去除。

在水处理过程中,悬浮物的去除对于保护环境和提高水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平流式沉淀池的工作原理、设计参数、计算方法、优化措施等方面进行介绍,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平流式沉淀池。

一、工作原理平流式沉淀池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重力的作用将悬浮物由上向下沉降,从而实现水中悬浮物的去除。

在沉淀池内,水从入口进入并形成水平流动,悬浮物随水流向下运动,在重力的作用下逐渐沉淀到底部。

清水则从池的上部流出,经过去除悬浮物的处理后进入下一处理单元。

二、设计参数设计平流式沉淀池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参数:1.水流速度:根据水中的悬浮物浓度和颗粒大小来确定水流速度,一般为0.3-1.0m/s。

2.水深和宽度比:水深和宽度比决定了平流式沉淀池的流动特性,一般为1:3-1:53.水力停留时间:水力停留时间是指水在沉淀池内停留的平均时间,通常为2-4小时。

三、计算方法1.沉淀速度计算:沉淀速度是指沉淀物的下降速度,一般通过实验测定得到。

常用的计算方法有斯托克斯公式和离心加速度计算法。

2.沉淀面积计算:沉淀面积是指沉淀池的有效沉淀面积,根据水力停留时间和水流速度来计算,一般可根据公式:S=A/(t*v)进行计算,其中S是沉淀面积,A是沉淀池的有效断面积,t是水力停留时间,v是水流速度。

3.设计高度计算:根据平流式沉淀池的水深和宽度比,以及给定的宽度和流量计算,可得到设计高度。

四、优化措施1.增加沉淀面积:通过增加沉淀池的有效面积,可以增加悬浮物的沉淀时间和沉淀效果。

2.添加沉淀剂:在适当的条件下,添加一定量的沉淀剂可以提高悬浮物的沉淀速度和沉淀效果。

3.定期清理和维护:定期对平流式沉淀池进行清理和维护,清除污泥和沉淀物,保持设备的正常运行。

综上所述,平流式沉淀池在水处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计算,可以提高平流式沉淀池的去除效果,从而达到保护环境和提高水质的目的。

平流沉淀池原理

平流沉淀池原理

平流沉淀池原理
平流沉淀池是一种用于水处理的设备,主要用于去除悬浮颗粒、悬浮物和有机物等污染物质。

其原理是利用水流的平流作用,使污水中的小颗粒沉降到底部,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平流沉淀池通常由一个长方形或圆形的池体组成。

当进入池体内的水流速度减缓时,其中悬浮颗粒会因惯性作用而向下沉降。

同时,在水中添加一定量的絮凝剂可以使小颗粒聚集成较大的团块,这些团块重量增加,更容易下沉到底部。

在平流沉淀池中,进入底部的水质通常比上层清澈明亮。

这是因为所有悬浮颗粒都被过滤掉了。

经过这种处理后,底部会积累一层泥泞物质,需要定期清理。

除了去除悬浮颗粒和有机物之外,平流沉淀池还可以去除一些重金属离子和其他化学物质。

在不同情况下,可以根据需要添加不同种类和量的絮凝剂和化学药品,以达到最佳的处理效果。

总之,平流沉淀池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水处理设备。

其原理基于水流的平流作用和絮凝剂的作用,通过去除悬浮颗粒、有机物和其他污染物质来净化水质。

平流沉淀池名词解释

平流沉淀池名词解释

平流沉淀池名词解释
嘿,你知道平流沉淀池吗?这玩意儿啊,就像是一个超级大的水池子,但它可有着大作用呢!比如说,你想想看,一条浑浊的河流,里
面有各种各样的杂质和颗粒物,就好像是一锅乱炖(就像咱平时做的
那种大杂烩汤)。

那平流沉淀池呢,就是能把这锅乱炖给慢慢理清的
地方。

它的工作原理呢,其实挺简单的。

水从一端流进来,然后慢悠悠地
往前淌(就跟咱悠闲地散步似的),在这个过程中,那些重的杂质啊
就会慢慢沉下去,沉淀到池底。

而干净的水呢,就从另一端流出去啦。

咱可以把平流沉淀池想象成一个巨大的过滤器(就像家里用的那种
净水器),把脏东西都给过滤掉。

在污水处理厂啊,平流沉淀池可是
非常重要的一环呢!要是没有它,那污水可就没办法得到很好的处理啦,那咱的环境不就糟糕了嘛!
你说,这平流沉淀池是不是很厉害呀?它就默默地在那里工作着,
为我们的环境净化做贡献。

就像那些默默付出的无名英雄一样(比如
那些在背后默默打扫街道的清洁工们)。

我觉得啊,平流沉淀池虽然看起来不起眼,但真的是超级重要的存
在呢!它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让我们能享受到干净的水资源和良
好的环境。

我们真的应该好好感谢它呀!。

平流沉淀池计算公式

平流沉淀池计算公式

平流沉淀池计算公式1.平流沉淀池的设计原则:(1)流速的选择:在平流沉淀池中,流速是一个重要参数。

合理的流速可以保证颗粒物在污水中的充分沉降,并且避免泥沙的混浊现象。

通常来说,流速选择在0.3-0.6m/s之间。

(2)池长的确定:池长是通过污水流量来计算的。

池长的选择应该使水流能够充分停留在沉淀池中,以便颗粒物沉淀。

池长可根据公式计算:池长(L)=污水流量(Q)/流速(V)(3)水深的确定:水深是一个影响沉淀效果的重要参数。

水深的选择要根据入水水质、污水流量、池长等因素综合考虑。

过大的水深会导致水力停留时间过长,影响污泥颗粒的沉降效果。

过小的水深会导致水流速度过快,沉淀效果不理想。

一般来说,水深可选取0.8-1.2米之间。

(4)沉淀时间的计算:沉淀时间是指污水在沉淀池中停留的时间。

沉淀时间的长短会影响沉降效果。

通常来说,沉淀时间可根据公式计算:沉淀时间(t)=池长(L)/流速(V)2.平流沉淀池的沉降速度公式:v=(g×(ρp-ρf)×d^2)/(18×μ)其中,v为颗粒物的沉降速度,g为重力加速度,ρp为颗粒物的密度,ρf为介质(水)的密度,d为颗粒物的平均粒径,μ为介质(水)的动力粘度。

3.平流沉淀池的污泥回流比计算公式:污泥回流比(R)=回流泥浆量(Qr)/进水污泥浓度(C0)其中,回流泥浆量为回流污泥的流量,进水污泥浓度为进水中污泥的质量浓度。

污泥回流比的选择应综合考虑沉淀效果和经济性。

综上所述,平流沉淀池的计算公式涉及到池长、水深、流速以及沉降速度等参数的计算。

根据设计原则和需要,可以通过这些公式来确定各个参数的合理值,从而实现平流沉淀池的有效设计。

平流沉淀池计算公式

平流沉淀池计算公式

平流沉淀池计算公式平流沉淀池是一种常用的水处理设施,主要用于去除水中的悬浮物、颗粒物和部分有机物。

其计算公式可以根据不同的设计参数和应用场景有所差异。

以下将介绍平流沉淀池的一些基本计算公式:1.水力停留时间(HRT)水力停留时间是指污水在沉淀池中的平均停留时间,其大小会影响沉淀效果。

一般可根据经验公式计算:HRT =容积/流量即V/Q其中,V表示沉淀池的容积(m³),Q表示流量(m³/d)。

一般HRT在1-5小时范围内。

2.悬浮物去除效率(E)悬浮物去除效率是评价沉淀池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般可根据实际运行数据或经验公式计算:E = (初始浓度 - 最终浓度) / 初始浓度× 100%其中,初始浓度和最终浓度分别表示进入沉淀池的悬浮物浓度和出水的悬浮物浓度。

3.表面负荷率(q)表面负荷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沉淀池表面的污水流量,其大小会影响沉淀效果。

一般可根据经验公式计算:q = Q/A其中,Q表示流量(m³/d),A表示沉淀池的表面积(m²)。

一般表面负荷率在1-10m³/(m²·h)范围内。

4.水深(h)水深是影响沉淀池效果的重要参数之一。

一般可根据实际工程需要和经验公式计算:h = V/(A × t)其中,V表示沉淀池的容积(m³),A表示沉淀池的表面积(m²),t表示沉淀时间(h)。

一般水深在1-3m范围内。

5.斜板间距(L)斜板间距是指平流沉淀池中斜板的间距。

其大小会影响过水负荷和排泥效果。

一般可根据经验公式计算:L=√2Hh/(tanθ-tanβ) [L]。

其中,H表示斜板区高度(m),h表示水平板以下的高度(m),θ表示斜板的倾角,β表示斜板波纹的倾角。

一般情况下,斜板的倾角θ采用45°或60°,波纹的倾角β一般采用8~12°。

当已知平流沉淀池的进口流速、沉淀时间、池的平面尺寸及形状系数后,可按计算公式求得池内水流的最大深度、水位波动深度及悬浮物的去除效率等各项指标。

平流沉淀池

平流沉淀池

第7章 沉淀和澄清处理7.1 平流式沉淀池计算平流沉淀池对水质、水量的变化有较强的适应性,构造简单,处理效果稳定,是一种常用的沉淀池形式,一般用于大、中型水厂,单池处理水量一般在2×104m 3/d 以上。

在小型水厂因池子较长布置困难,单位造价相对较高而采用较少。

平流式沉淀池占地面积相对较大,只有在水厂用地足够大时才可采用。

7.1.1 设计流量nk Q Q 24)1(+⨯=设式中 Q ——单池设计水量(m 3/h );Q 设——设计日产水量(m 3/d );k ——水厂用水量占设计日用水量的百分比,一般采用5%~10%; n ——沉淀池个数,一般采用不少于2个。

设计中取Q 设=13.5万m 3/d , k =5%,n=2s m h m Q /82.0/1.2953224)05.01(13500033==⨯+⨯=7.1.2 平面尺寸计算 1.沉淀池有效容积QT V =式中 V ——沉淀池的有效容积(m 3); T ——停留时间(h ),一般采用1.5~3.0h 。

设计中取T =2hV=2953.1×2=5906.2m 32.沉淀池长度vT L 3600=式中 L ——沉淀池长度(m );v ——水平流速(m/s ),一般采用0.01~0.025m/s 。

设计中取v =0.02m/s4m 14=2×02.0×3600=L3.沉淀池宽度Lh V B =式中 B ——沉淀池宽度(m ); h ——沉淀池有效池深(m ),一般采用3.0~3.5m 。

设计中取h =3.0mm B 67.1331442.5906=⨯=,设计中取14m 。

沉淀池中间设置隔墙,每隔7m 。

沉淀池长度L 与宽度B 之比为:L /B =144/14=10.29>4,满足要求;长度与深度之比L /h =144/3=48>10,满足要求。

复核沉淀池中水流的稳定性,计算弗劳德数Rg v F r 2=式中 F r ——弗劳德数;R ——水力半径(m ),其值为:ρω=R ;ω——水流断面积(m 2); ρ——湿周(m );g ——重力加速度(m/s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流式沉淀池
基本概述
平流式沉淀池就是沉淀池的一种类型,水沿水平方向流动的沉淀池。

池体平面为矩形,进口与出口分设在池长的两端。

池的长宽比不小于4,有效水深一般不超过3m,池子的前部的污泥设计。

在池的进口处底部设贮泥斗,其它部位池底有坡度,倾向贮泥斗。

平流式沉淀池沉淀效果好,使用较广泛,但占地面积大。

常用于处理水量大于15000立方米/天的污水处理厂。

平流式沉淀池由进、出水口、水流部分与污泥斗三个部分组成。

池体平面为矩形,进出口分别设在池子的两端,进口一般采用淹没进水孔,水由进水渠通过均匀分布的进水孔流入池体,进水孔后设有挡板,使水流均匀地分布在整个池宽的横断面;出口多采用溢流堰,以保证沉淀后的澄清水可沿池宽均匀地流入出水渠。

堰前设浮渣槽与挡板以截留水面浮渣。

水流部分就是池的主体,池宽与池深要保证水流沿池的过水断面布水均匀,依设计流速缓慢而稳定地流过。

污泥斗用来积聚沉淀下来的污泥,多设在池前部的池底以下,斗底有排泥管,定期排泥。

平流式沉淀池具有对冲击负荷与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强,施工简单,造价低的优点;但操作工作量大,采用机械排泥时,机件设备与驱动件均浸于水中,易生锈,易腐蚀的缺点;适用于地下水位较高及地质较差的地区;适用于大、中、小型污水处理厂。

构造:平流式沉淀池有进水区、沉淀区、出水区、污泥区与缓冲区五部分组成。

1、进水区
进水区的作用就是使水流均匀的分布在整个断面上,尽可能减少扰动。

平流式沉淀池的配水可采用进水挡板或进水穿孔强等;入口流速小于25mm/s。

为了保证不冲刷已有的底部沉淀物,水的流入点应高于出污泥层面0、5m以上。

水流入沉淀池后应尽快消能,防止在池内形成短流或股流,设置整流装置。

2、沉淀区
沉淀区的高度(有效水深H)与其前后有关处理构筑物的高程布置有关,一般约3-4m。

沉淀区的长、宽、深之间相互关联,应综合考虑,还应核算表面负荷。

一般,L/B≥4,L/H≥10,每格宽度3-8m,不宜大于15m。

3、出水区
沉淀后出水应尽量在出水区均匀流出。

沉淀池常见出水口布置形式:
出流堰就是沉淀效果好坏的重要条件,它不仅控制池内水面的高程,而且对池内水流的均匀分布影响极大。

一般采用三角堰:
应防止池内水流产生偏流现象。

尽可能减少单位堰长的过流量,因此堰的施工必须精心,尽量做的水平。

4、污泥区(积泥区与排泥区)
污泥区的目的就是:贮存、浓缩污泥与排泥
沉淀池排泥方式有斗形底排泥、穿孔管排泥及机械排泥。

目前基本都采用机械排泥,不需留存泥区,池底水平,略带坡度以便放空。

(1)刮泥:设置刮泥机(车),池底设计坡度0、01-0、02;
(2)污泥泵排泥;
(3)静水压力排泥(静水压力1、5-2、0m水头,排泥管径不小于200mm);
(4)如设有多个泥斗时,则无需刮泥装置,每个泥斗设独立的排泥管及排泥阀。

5、缓冲区
污泥区与清水区之间应有一个缓冲区,其深度可取0、3-0、5m,以减轻水流对存泥的搅动,也为存泥留有余地。

影响平流沉淀池的影响因素:实际水流情况
①理想沉淀池中,水流稳定,流速均匀分布:t=Q/V
②实际中,停留时间偏离理想情况,有的停留时间长,有的停留时
间短,这种情况称为短流,就是由于沉淀池内的流速与流程不同
造成的,具体原因:
1)异重流 2)风的影响 3)池内导流壁与刮泥设施的影响 4)死
角的存在。

A、水流的紊动性(防止死角)。

紊动性用雷诺数表示Re=vR/v
沉淀池的雷诺数表征水流惯性力与粘滞力的比值,一般在4000—15000(小与500),属于紊流状态,实际中通常要求雷诺数越小越好。

B.水流的稳定性(防止异重流)。

水流的稳定性用弗洛德数Fr=v²/Rg,Fr数增大,表明惯性力作用相对增加,重力作用相对减少,水流对
温差、密度差异等影响的抵抗能力强,使沉淀池内的流态保持稳定,通常,平流沉淀池内Fr宜大于10-5
在平流式沉淀池中,降低Re与提高Fr数的有效措施就是减少水力半径R,池中纵向分格及增加斜管、斜板均能达到上述目的。

在沉淀池中,增大水平流速,一方面提高了Re,不利于沉淀,另一方面,Fr增大,提高了沉淀效果,这种矛盾导致沉淀池的水平流速可以在一个较宽的范围内进行选择,而对沉淀效果影响不太明显,水平流速一般为10-25mm/s。

二、凝聚作用的影响
①原水通过絮凝池后,絮凝过程在沉淀池中继续进行。

②水在池内沉淀时间越长,池内因水流速度不同而引起的絮凝越
完善,沉淀出水水质越好,因此沉淀时间对沉淀效果就是有影响
的。

③池中水深越大,池内因颗粒沉速不同而引起的絮凝越完善,沉淀
出水水质越好,因此沉淀时间对沉淀效果也就是有影响的。

沉淀时间---影响沉淀过程中的再絮凝反应;
池中水深---水越深,越有利于网捕作用的继续进行。

沉淀池设计的一般原则
1.设计流量
2.沉淀池的只数
3.沉淀池的经验设计参数
4.沉淀池的有效水深、沉淀时间与表面水力负荷的相互关系
5.沉淀池的几何尺寸
6.沉淀池出水部分
7.贮泥斗的容积
8.排泥部分
平流式沉淀池设计数据
1、长宽比以3-5为宜;
2、长与有效水深比一般采用8-12;
3、池底纵坡一般采用0、01-0、02,机械刮泥时不小于0、005;
4、初次沉淀池最大水平流速为7mm/s,二次沉淀池为5mm/s;
5、进出口处挡板位置
1) 高出池内水面0、1-0、15m;
2) 进出挡板淹没深度一般为0、5-1、0m;
3) 出口挡板淹没深度一般为0、3-0、4m;
4) 挡板距进水口0、5-1、0m,距出水口0、25-0、5m;
6、非机械刮泥时,缓冲层高度0、5m,机械刮泥时,缓冲层上缘宜高出刮泥板0、3m;
7、刮泥机行进速度一般为0、6-0、9m/min;
8、排泥管直径为>200mm;
9、入口整流墙的开孔总面积为过水断面的6%-20%;
10、出水锯齿形三角堰,水面宜位于齿高的1/2处。

平流式沉淀池设计草图试例
平流式沉淀池例题
某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最大设计流量Qmax=0、2m3/s,设计人口数
N=100000人,沉淀时间t=1、5小时,采用链带式刮泥机刮泥,求平流式沉淀池各部分尺寸。

[解]
1 池子总表面积设表面负荷qˊ=2m3/m2·h, A=Qmax×3600/ qˊ=0、2×3600/2=360 m2
2 沉淀部分有效水深h2=qˊt=2×1、5=3、0 m
3 沉淀部分有效容积V=Qmaxt×3600=0、2×1、5×3600=1080 m3
4 池长设水平流速υ=3、7mm/s L=υt×3、6=20 m
5 池子总宽度 B=A/L=360/20=18(m)
6 池子个数设每格池宽b=4、5m,n=B/b=18/4、5=4 个
7 校核长宽比、长深比长宽比:L/B=20/4、5=4、4>4 (符合要求)长深比:L/h2=20/2、4=8、3 (符合要求)
8 污泥部分所需的总容积设T=2 d,污泥量为25g/人·d,
污泥含水率为95%,S=25×100/{(100-95)×1000}=0、5 L/人·d。

V=SNT/1000=0、5×100000×2/1000=100 m3
9 每格池污泥部分所需的容积 V〞=V/n=100/4=25 m3
图3-15 沉淀池污泥斗
10污泥斗容积污泥斗采用尺寸如图3-15。

V1= h4(f1+f2+√f1f2)/3
h4〞=(4、5-0、5)tg60°/2=3、46 m
V1=3、46(4、5+0、5+√0、5×4、5)/3=26 m3
11 污泥斗以上梯形部分污泥容积
h4′=(20+0、3-4、5)×0、01=0、158 m
l1=20+0、3+0、5=20、8 m l2=4、5 m
V2=(l1+ l2)h4〞b/2={(20、8+4、5)×0、158×3、46}/2=9、0 m3 12 污泥斗与梯形部分污泥容积
V1+V2=26+9=35 m3>25 m3
13 池子总高度设缓冲层高度h3=0、5 m
H=h1+h2+h3+h4 h4=h4′+h4〞=0、158+3、46=3、62(m) H=0、3+2、4+0、5+3、62=6、82 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