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砟轨道底砟摊铺作业方案

有砟轨道底砟摊铺作业方案
有砟轨道底砟摊铺作业方案

有砟轨道底砟摊铺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1.适用范围

诸暨站出站端正线JYDK268+800~JYDK272+000.

2.轨道设计

(1)钢轨及配件

正线改建地段钢轨采用60kg/m、U75V、100m定尺长钢轨,其尺寸允许偏差及平直度和扭曲允许值应符合《250km/h客运专线60kg/m钢轨暂行技术条件》的相关规定。正线改建地段一次性铺设无缝线路。

轨下绝缘缓冲垫板采用60-10-17型号橡胶垫板。

(2)轨枕

正线路基采用2.6m长Ⅲ型无挡肩混凝土轨枕,按1667根/km铺设。

桥上和其它需设护轮轨的地段采用2.6m长新III型混凝土有挡肩桥枕(专线3348),按1667根/km铺设。

电容轨枕及电气绝缘节轨枕等特殊轨枕的铺设位置见信号专业的相关设计。

(3)扣件

路基上铺设Ⅲb型轨枕的地段,采用弹条Ⅲ型扣件。铺设桥枕的地段,走行轨采用弹条Ⅱ型扣件,辅助轨采用扣板式扣件。

(4)道床

道床采用碎石道床,材料符合《铁路碎石道碴》(TB/T2140)中一级碎石道碴标准。

硬质岩石路堑、桥梁、隧道地段的道床为0.35m厚单层道床;基床表层为级配碎石的路基地段采用0.3m厚单层道床。

正线无缝线路地段道床顶面宽度取3.5米。双线道床顶面宽度应分别按单线设计。道床边坡为1:1.75,碴肩堆高15cm。在半径小于800m的无缝线路曲线外侧碴肩宽度应加宽10cm;大桥、特大桥及桥头路基75m范围内,连续长大坡道及制动地段,碴肩宽度应加宽5cm,碴肩堆高增加1cm。道岔范围内肩宽45cm,碴肩堆高16cm。

道床顶面高度应与轨枕中部顶面平齐;岔枕、桥枕等其他类型轨枕地段的道床顶面应低于轨枕承轨面3cm。

路基上直线地段道床横断面示意图

段道床横断面示意图

(5)轨道高度

(6)正线有碴轨道的平顺度及线路开通前道床状态参数要求

道床状态参数指标

有碴轨道铺设精度(mm)(静态)

3. 作业准备

3.1施工前要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岗前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3.2收集施工作业层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铺砟前应由线下施工单位提供线路

测量资料,包括线路的中桩、基桩和水准点,并进行铺砟前路基面(含桥梁)检查,复测线路中桩、基桩及路基面(含桥梁)高程,形成交接记录。

3.3砟场检验

道砟应按规定进行建场检验、生产检验和出场检验。出场检验由采石场进行。道砟出场前应查验建场检验证书、生产检验证书和产品合格证。

4.技术要求

4.1铺轨前的底层道砟摊铺应严格按照《客货共线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进行。

4.2道砟进场时的粒径级配、颗粒形状及清洁度应符合现行铁路碎石道砟相关技术条件的规定。

4.3底层道砟摊铺宜为为150~250mm,单线宽度一般为4.5~5m,双线摊铺宽度宜为9~10m。

4.4底层道砟应采用压强不小于160kPa的机械碾压,压实密度不低于1.7g/cm3。

5. 施工程序及工艺流程

5.1施工程序

底层道砟摊铺可利用既有马道及正线路基将道砟通过汽车运送到路基上,采用平地机摊铺平整,压路机压实。底层道砟摊铺施工流程为:自卸汽车运送道砟,平地机摊铺,压路机压实。其特点:摊铺效率高,道床平整度好,道床密实度能达到规定要求。

5.2工艺流程

底砟摊铺施工工艺流程见图1.

图1 底砟摊铺施工工艺流程图

6.施工要求

6.1道砟进场时应对其品种、外观等进行验收,其质量应符合铁路碎石道砟相关技术条的规定。道砟生产应有生产检验证书和产品合格证。

7.材料要求

7.1底层道砟材质

底砟进场时应对其品种、外观等进行验收,其质量应符合现行《铁路碎石道床底砟》(TB/2897)的规定。

7.2底层道砟杂质含量和粒径级配检验。

底砟进场时应对其杂质含量和粒径级配进行检验。

⑴杂质含量按现行《铁路碎石道砟黏土团及其他杂质含量试验方法》(TB/T2328.17)进行试验,其含量的质量百分率不得大于0.5%。

⑵底砟粒径级配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⑶同一产地、品种且连续进场的底砟,每5000 m3为一批,不足5000 m3时亦按一批计,每批抽检一次,采用筛分、专用量规检测或特定检验。

8.劳动组织

8.1劳动力组织方式:采用架子队组织模式。

8.2施工人员数量应结合施工组织设计确定的施工方案、机械、人员组合、工期要求进行合理配置。现场施工采用作业班次轮流作业,每个作业班次人员配备如下:

9.机具设备配备

底层道砟可采用平地机一次摊铺压实成形。摊铺设备主要包括自卸汽车、洒水车、平地机、装载机、压路机;配套设备主要包括激光发射器、激光接收器、定位标杆等。

10.质量控制及检验

10.1质量控制

摊铺的底层道砟必须由道砟生产单位提供道砟合格证。

预铺后的道砟砟面应平整,其平整度满足铺轨需要,砟面中间不得凸起。

10.2质量检验

10.2.1路基面(含桥梁、隧道)检验

路基面(含桥梁、隧道)检验经检验合格后,方可摊铺底砟。

10.2.2基本线路底层道砟摊铺技术要求及检测

⑴底层道砟厚度及宽度

①底层道砟厚度一般为150mm,单线宽度一般为4.5米。底砟厚度允许偏差为±50mm,半宽允许偏差为(0,+50mm)。

②每千米抽检4处,观察检查、尺量。

⑵砟面平整度

①砟面应平整,其平整度允许偏差为20mm/3m,砟面中间不应凸起。

②每千米抽检4处,观察检查、3米靠尺量。

⑶压实密度

①底砟应采用压强不小于160kpa的机械碾压,压实密度不低于1.6g/cm3。

②每5km抽检5处,每处测2个点位;检算碾压机械压强,用道床密度仪或灌水法检测道床密度。

10.2.3道岔底层道砟摊铺技术要求及检测

⑴底层道砟压实密度

①底砟应采用压强不小于160kpa的机械碾压,压实密度不低于1.7g/cm3。

②每组道岔抽检3个点位;检算碾压机械压强,用道床密度仪或灌水法检测道床密度。

⑵砟面平整度

①道砟砟面应平整,其平整度允许偏差为10mm/3m。

②每组道岔抽检4处,观察测量、3m靠尺量。

⑶预留起道量

①预留起道量不应大于50mm。

②每组道岔抽检4处,尺量检验。

⑷道岔前后30m范围应做好顺坡并碾压,每组道岔抽检4处,尺量检验。

11.安全及环保要求

11.1安全员应现场跟班作业,做好各项安全工作的检查。

11.2运砟车辆不宜长距离频繁行驶在基床表面上,不得破坏路基基床表面。

11.3道砟车辆在基床表面行驶时,应做到缓行缓停,禁止突然加速、急刹车和急速转弯。载重运行速度宜控制在15km/h左右。

11.4雨天禁止车辆在基床表面上行驶。

11.5底层道砟可采用道砟摊铺机一次摊铺压实成形,或采用其他布砟机配合碾压机进行铺设,整平压实过程中应避免破坏路基面。

11.6自卸汽车运送道砟的道路(含路基面)应洒水,防止粉尘对周边的污染。

11.7各类机械所用的棉纱、润滑油包装、机油桶等应集中堆放,统一处理。

施工现场机械检查记录表

目录 动力设备及低压配电系统 3.1柴油发电机技术检查表 3.2空气压缩机及附属设备技术检查表 3.3低压配电系统技术检查表 土方及筑路机械 4.2推土机技术检查表 4.3履带式单斗液压挖掘机技术检查表 4.4光轮压路机技术检查表 4.5轮胎驱动振动压路机技术检查表 4.6轮胎压路机技术检查表 4.7平地机技术检查表 4.8轮胎式装载机技术检查表 4.9稳定土拌和机技术检查表 4.10履带式沥青混凝土摊铺机技术检查表 4.11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技术检查表 桩土机械 5.2履带式打桩机(三支点式)技术检查表 5.3步履式打桩机架技术检查表 5.4静力压桩机技术检查表 5.5转盘钻孔机技术检查表 5.6螺旋钻孔机技术检查表 5.7筒式柴油打桩锤技术检查表 5.8振动桩锤技术检查表 起重机械与垂直运输机械 6.2履带式起重机技术检查表 6.3轮胎式起重机技术检查表 6.4汽车式起重机技术检查表 6.5塔式起重机技术检查表 6.6施工升降机技术检查表 6.7电动卷扬机技术检查表 6.8桅杆式起重机技术检查表 6.9物料提升机技术检查表 6.10桥(门)式起重机技术检查表 6.11高处作业吊篮技术检查表 6.12附着整体提升脚手架检查表 混凝土机械 7.2混凝土搅拌站(楼)技术检查表 7.3混凝土搅拌机技术检查表 7.4混凝土喷射机组技术检查表 7.5混凝土输送泵(拖泵、车载泵)技术检查表7.6混凝土输送泵(汽车泵)技术检查表

7.7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技术检查表 焊接机械 8.2交流电焊机技术检查表 8.3直流电焊机技术检查表 8.4钢筋点焊机技术检查表 8.5钢筋对焊机技术检查表 8.6竖向钢筋电渣压力焊机技术检查表 8.7埋弧焊机技术检查表 8.8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机技术检查表 8.9气焊(割)设备技术检查表 钢筋加工机械 9.2钢筋调直机检查表 9.3钢筋切断机技术检查表 9.4钢筋弯曲机技术检查表 9.5钢筋冷拉机技术检查表 9.6冷镦机技术检查表 9.7钢筋冷拔机技术检查表 9.8钢筋套筒冷挤压连接机技术检查表 9.9钢筋直(锥)螺纹成型机技术检查表 木工机械及其他机械 10.2木工平刨机技术检查表 10.3木工平刨机技术检查表 10.4木工带锯机技术检查表 10.5立式榫槽机技术检查表 装修机械 11.2灰浆搅拌机技术检查表 11.3灰浆泵技术检查表 11.4喷浆泵技术检查表 11.5水磨石机技术检查表 11.6地板整修机技术检查表 掘进机械 12.2土压平衡(泥水加压)盾构技术检查表 12.3凿岩台车技术检查表 3.1 柴油发电机技术检查表

轨道工程作业指导书

轨道施工作业指导书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轨道施工作业指导书 1、目的: 为使施工管理人员和现场施工作业人员了解轨道施工作业程序、工艺要求、技术标准、 质量标准,做到规范施工,保证工程质量,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2、范围: 适用于新建邯黄铁路轨道工程的施工作业。 3、引用文件: 3.1 现行的各种施工规范、施工技术指南、验收标准 3.2《中铁六局质量手册》与《中铁六局程序文件》 3.3《石家庄枢纽货运系统线路文件》 3.4《石家庄枢纽货运系统轨道文件》 4、职责: 4.1技术部负责本作业指导书的编制、下发并指导实施。 4.2安质部负责对本作业全部工序的检查。 4.3物资部、试验室配合负责对本作业材料质量的控制。 4.4试验室负责与本作业有关的全部试验。 4.5现场领工员或施工员负责实施。 5、轨道施工方法及工艺流程: 5. 1人工铺轨施工工艺及方法 5. 1.1施工准备 对施工设计文件和施工资料进行会审,并据以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指导施工。 复核线下施工单位移交的线下工程资料,并据此对其路基面、中线桩等进行现场复测, 检查验收。 根据核准的施工文件及资料,编制轨节铺设计划表,提出人工铺轨轨料计划,并按施 工组织设计要求下达施工计划,下达人工铺轨作业指导书并进行技术交底。

落实人工铺轨施工所需的人员、工具、机械设备,并调迁到位。 做好配合人工铺轨施工的其他工作。 5. 1.2卸轨料 利用8T~10T汽车吊由平板车上将钢轨、轨枕及扣件卸下,用汽车倒运到施工现场分类堆码,钢轨在卸下的同时进行逐根检尺,并标识在轨头上。 5. 1.3轨料散布 轨料采用人工抬运或用单轨车运输散布。根据已测设的线路中桩,用白线绳挂好标线,划出轨枕中心线(木枕除外),方正轨枕,使两条中线互相吻合。 5. 1.4轨枕螺旋道钉硫磺锚固 锚固前,轨枕预留孔内杂物和螺旋道钉上粘附物清除干净。螺旋道钉应干燥。锚固时螺旋道钉用锚固架定位。硫磺水泥注入孔内时的温度不得小于130℃,防止离析,一孔一次灌完。灌浆深度比螺旋道钉插入孔内的长度大20mm。锚固浆顶面应与承轨槽面平,溢出的残渣凝固后铲除整平。道钉与承轨槽面垂直,歪斜不得大于2度。 5. 1.5铺轨 木枕地段:轨枕划印及方正:按木枕间距在钢轨头内侧(按规定取齐)以石笔划印,在轨腰一次划出正式标志,有方枕器方正木枕,然后方正垫板,使其对正预钻道钉孔,与轨底密贴。钉道:先根据轨距隔3~5根枕钉道,然后补齐。 砼枕地段:散摆轨枕--锚固螺旋道钉--散摆扣件--方枕抬摆钢轨--上扣件--拧紧螺母。

摊铺机操作规程标准范本

操作规程编号:LX-FS-A97792 摊铺机操作规程标准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The Operation Standards Are Restricted, And Relevant Personnel Are Required To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s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Can Reach The Specified Standards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摊铺机操作规程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操作规程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既定操作标准、规范进行约束,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一、发动机器前应做相应检查 1、检查齿轮有无渗漏现象。 2、检查油底壳内的机油是否满足要求。 3、检查燃油是否充足。 二、操作 发动机启动会,至少运转5分钟后方可工作,此时系统将对机器本身进行自检,也可手动进行自检,转动螺旋观察有无损伤或裂痕,观察发动机的声音有无异响。 三、保养 1、每250小时须更换机油滤清器,对于新发动

机首次润滑的更换应在工作50小时后予以执行。燃油滤清器应在每工作250小时更换滤芯。 2、如发现发动机排气冒烟或输出功率下降,须对空气滤清器的滤芯进行吹洗。 3、当滤芯已吹洗3次或者积灰过多,则应更换新产品。(注意吹洗时,压缩空气压力不要超过5巴,而且空气喷嘴应棉队滤芯一个角度)。 4、检查滤芯有无损坏,可将一灯泡插入滤芯内,通过穿透的光线可以观察有无损坏。 5、灰尘排放阀需每两个星期排放一次。 6、没两星期检查一次电瓶液位,需要时可补充些蒸馏水。 7、给电瓶充电时,要拔掉电子元件的接电插头,连线时先接正极接线端,再接负极接线端。 8、液压油初始更换应在工作125小时和2000

某高铁无砟轨道施工组织设计

沪杭铁路客运专线六标 DK103+850~DK135+152 CRTSⅡ型无碴轨道板铺设施工组织设计 编制:夏铭 复核:陈忠 中铁十一局集团沪杭铁路客运专线六标项目经理部 2009年11月12日

DK103+850~DK135+152 CRTSⅡ型无碴轨道板铺设施工组织设计一、编制范围 沪杭铁路客运专线六标段范围内DK103+850~DK135+152段CRTSII型无碴轨道的滑动板铺设,桥梁底座板、端刺、临时端刺的施工,路基混凝土支承层施工,轨道板粗铺、精调、灌浆和轨道板的张拉锁定、侧向挡块的施做。 二、编制依据 1、铁四院提供的施工图设计; 2、CRTSII型无碴轨道板施工的暂行技术条件 3、京津城际CRTSII型无碴轨道板施工工艺技术总结、经验教训; 4、京津城际无砟轨道施工实际工效; 5、施工沿线范围内水文、地质、建构筑物分布、施工便道布设等情况; 6、我公司目前掌握的CRTSII型轨道板铺设设备性能、工效、技术能力以及熟练技术操作工人的实际状况; 7、六标段内控架梁计划。 三、工程概况 1、工程概况及技术标准 新建上海至杭州铁路客运专线站前工程HHZQ-6标段,正线起讫里程DK103+850~DK135+512,全长31.985km,其中路基3345.836m,桥梁28.639km,无碴轨道铺设63.97单线公里,无轨道板约制造14269块,铺设约9918块。标段主要由嘉桐特大桥、桐海特大桥、海航特大桥、桐乡车站、海宁西站五大主要工程项目组成,其中桐乡车站设计框架通道涵洞及中小桥7座,海宁西站框架通道涵洞7座。设计CRTSII型轨道板铺设主要工程数量见表1。

有砟轨道施工工艺标准

5.4.1.有砟轨道的铺设 拟计划在同江北换装场设置一处铺架基地,标准轨采用铁路铺轨机铺设轨排,轨排铺设后先采用人工整道调整线路状态,然后采用机械进行补砟,采用换轨车进行长轨换铺,大机进行捣固整道;待线路达到初稳定状态后,进行长轨焊接和应力放散锁定施工,最后再进行大机养整道,按照线路设计要求,计划进行6遍机械捣固和6遍动力稳定,达到线路开通时速。 5.4.1.1.换铺法 换铺法铺轨施工工艺:施工准备→铺底层道砟→铺轨排→上砟整道→换轨车换轨→上砟整道→单元轨节焊接→大机整道→应力放散及无缝线路锁定→轨道整理及打磨→轨道检测及验收。 5.4.1.1.1.施工准备 ⑴铺砟前应取得线下施工单位线路测量资料、中桩、基桩和水准点,并进行铺砟前路基面检查,复测线路中桩、基桩及路基面高程,形成交接记录。 ⑵对砟场建场检验、生产检验的有效性进行评估,检查出厂检验报告。底砟进场前应对其品种、外观等进行验收,其质量应符合现行《铁路碎石道床底砟》(TB/T2897)规定。 ⑶底砟进场时应对其杂质含量和粒径级配进行检验。 5.4.1.1.2.铺底层道砟 桥面底砟铺设采用汽车将道砟运于梁面上,人工配合装载机将道砟摊平,不可成堆,方便铺设轨排。

普通路基段利用既有便道及正线路基将道砟通过汽车运送到路基上,采用推土机、挖掘机摊铺平整,压路机压实,人工配合机械进行整平。 预铺后的底砟砟面应平整,其平整度应满足铺轨需要,砟面中间不得凸起。底砟摊铺压实后道床密度不小于1.6g/cm3。 5.4.1.1.3.轨排铺设 采用机械进行轨排铺设。 (1)组立倒装龙门架:倒装龙门架组立在基底坚实,线路坡度≯10‰的直线地段和半径≮1000m的曲线线路上,基底要整平夯实并垫放至少两层木枕。组立好的龙门架腿底宜高出轨面250mm以上,抬重梁底距轨面的净空须在5300mm以上,保证运轨排车及2号车能自由通过。两边支腿保持水平,误差≯4mm,左右支腿与线路中心的距离保持相等,误差≯10mm。 (2)装轨排到2号车上:机车推送轨排车至龙门架下对位,挂钩,吊起轨排组。起吊高度以2号车能安全通过为准,并检查两侧无障碍物时,机车牵引轨排列车退出龙门架,同时2号车自行驶入吊有轨排龙门架下,落下轨排组,摘去吊钩。2号车装上轨排组后,进行临时加固,检查拖轨防溜措施及车体两侧无碰挂后,即可运行至指定位置。 (3)吊铺轨排:吊轨小车在预定位置落下吊钩,挂好轨排并起吊前行,当后端与已铺轨排前端相错0.1m左右时,开始下落,距砟面约0.3m时,稳住轨排,对正中线,后端下落与已铺轨排连接,预留好轨缝,轨排就位摘钩。继续下一节轨排铺设:吊轨小车升回到指定

铁路轨道施工作业标准

2.4轨道作业标准 241编制依据 《客运专线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客运专线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1—2005) 《客货共线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1-2008) 《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13- 2003) 《高速与客运专线铁路施工工艺手册》 2.4.2轨道工程工艺流程 轨道工程工艺流程见图4.2-1所示 图4.2-1 2.4.3 底碴摊铺标准 施工准备 工 路基面清理 否__线下工程验收合格~ 测量放线 V 铺设底层道碴 V 长钢轨铺设 r r 铺碴整道 T 工地钢轨焊接 T 线路锁定 丄 轨道整理 T 钢轨预打磨 1 大型养路机械作业

2.4. 3.1 适用范围 适用于新建一般铁路及铁路客运专线轨道工程。 2.4. 3.2 作业准备 2.4. 3.2.1 上碴前由铺轨单位与路基施工单位共同对路基按设计要求进行检查验收,符合要 求后,方可进行铺碴作业。 2.4. 3.2.2 对路基中线、水平进行复测。 2.4. 3.2.3 配置摊铺、碾压机械,各种检测设备,对机械进行安装调试,对检测设备进行检 定。 2.4. 3.3 技术要求 2.4. 3.3.1 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和不同等级线路的施工规范及验标进行施工。 243.3.2 底层道碴铺设厚度宜为150mm单线宽度一般为4.5m,双线摊铺宽度宜为9?10m 2.4. 3.3.3 在施工前,现场施工人员,认真学习技术交底及施工作业指导书,根据技术要求进行组织施工,根据工期要求安排人员劳力的调配。 2.4. 3.4 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2.4. 3. 4.1 施工程序 轨道工程开始施工前,线下路基、桥涵等主体工程及线路复测已经完成,形成了包括平 纵断面及建筑物变更设计的重要内容资料,是铺轨工程重要的、可靠的指导文件,在建设单位主持下,向有关线下单位办理接收后,方可按照全线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铺轨总工期等结合施工单位自身的铺轨能力,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指导施工。 2.4. 3. 4.2 工艺流程 底层道碴铺设施工工艺流程如图4.3-1 所示

无砟轨道施工方案

无砟轨道专项施工组织设计 一、编制依据 1、《铺设无砟轨道轨下断面参考图》(张呼施隧(参)变-05) 2、《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3、《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4-2010) 4、《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 5、《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6、《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TB 10005—2010) 7、《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铁建设〔2010〕) 二、编制范围 张呼铁路工程4标段无砟轨道施工,里程为:DK122+858~DK137+226。 三、工程概况 张呼铁路站前4标工程,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境内,起讫里程:DK122+500~DK167+550线路全长45.054Km,铁路等级为客运专线,速度目标250km/h,合同总投资额为25.5亿元。 主要建设任务包括:隧道 6.474km/3座;路基工程(含乌兰察布站)9.782km/11段;特大桥28.684Km/6座;中桥112.64m/1座;框架小桥991.14顶平米/7座;涵洞531.97横延米/15座,无砟轨道6381m。 四、无砟轨道设计及技术标准 4.1、我标段隧道采用CRTS 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隧道内CRTS 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由60kg/m轨、扣件、SK-2双块式轨枕、道床板组成。

4.1.1、钢轨. 采用60Kg/m、100m定尺长无螺栓孔新钢轨,材质为U71MnG。 4.1.2、扣件 扣件采用与SK-2轨枕相配套的WJ-8B扣件,图号为沿线0604。 4.1.3、双块式轨枕 采用SK-2型双块式轨枕。轨枕间距一般为650mm。扣件支点间距为650mm,施工时根据道床板的长度情况合理调整,但不宜小于600mm,且不应大于650mm。 4.1.4、道床板尺寸 道床板混凝土等级为C40,直线地段结构尺寸为:宽度2800mm,厚度260mm。 隧道内道床板采用连续浇筑,洞口195m范围内的道床板分段浇筑,没隔19.5m设置一个伸缩缝。结构变形缝处道床断开设置伸缩缝,伸缩缝与结构变形缝对齐设置,伸缩缝处设置剪力筋;如结构变形缝与分块浇筑道床块的伸缩缝距离较近,可适当调整道床长度,使道床伸缩缝与结构变形缝对齐。 板缝两侧的道床板与隧道仰拱回填层或钢筋混凝土底板采用钢筋连接,门字筋位于线路中心两侧,门型钢筋纵向每隔650mm设置一排,双线隧道每排四根,预埋筋采用直径1600的HRB400钢筋,门型钢筋中心距线路中线距离0.75m。 道床板混凝土直接浇筑在隧道仰拱回填层或混凝土底板上,仰拱回填层或混凝土底板表面应进行拉毛或凿毛,见新面不小于50%,凿毛后,应采用高压水枪和钢丝刷将混凝土碎片、浮砟、尘土等冲洗干净。浇筑混凝土前仰拱回填层或混凝土底板表面应洒水湿润,并至少保持2小时,当表面无积水时方可施工。

人工铺轨作业指导书

人工铺轨作业指导书 1、目的和适用范围 1.1为人工铺轨施工工艺规范统一,达到质量可靠、作业标准,并能满足道岔铺设的规范和设计要求,特编制本作业指导书。 1.2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中铁一局甘泉铁路各车站的人工铺轨。 2、编制依据 2.1根据甘泉铁路《站场轨道设计说明》和相关设计资料。 2.2依据《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2.3根据《客货共线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2.4依据《站场初步设计》《轨道初步设计》 3、主要工程数量 铺架:线路全长366.853km,制架T型梁690孔,制枕72.4万根;铺设正线轨道341.861km;铺设站线轨道116.163km,正线上碴93万方:面碴69.7万方,底碴23.3万方;站线上碴27.9万方。4、正线轨道 4.1钢轨:线路直线地段采用60kg/m、25m标准长度的厂制新轨;曲线地段外股使用标准长度厂制新轨,内股使用厂制缩短新轨。长度大于1000m的乌拉山一号、二号隧道内,采用耐腐蚀钢轨。 4.2配件:钢轨接头采用相对式,钢轨接头采用双头6孔鱼尾板连接,接头螺栓采用10.9级高强度螺栓,螺母采用10级高强度螺母,垫圈采用高强度平垫圈,绝缘接头采用胶接绝缘接头。 4.3轨枕:正线采用新Ⅱ型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枕,每公里铺设1760根。特大桥、大中桥地段及其他铺设护轮轨地段采用新Ⅲ型预

应力钢筋混凝土桥枕,每公里铺设1667根。与正线道岔相接的轨道,60kg/m及以上钢筋混凝土岔枕道岔的道岔区前后两端各50根(后端包括辄叉跟端以后的岔枕)轨枕采用Ⅲ型混凝土枕,每千米铺枕根数及扣件类型与正线标准一致。道岔与道岔之间采用与岔枕类型相同的轨枕。半径为800m的曲线地段、坡度大于12‰的下坡地段每公里曾铺80根轨枕。 4.4扣件:混凝土地段采用弹条Ⅱ型扣件。 4.5道床:全线采用Ⅰ级碎石道床,道床顶面宽度3.1m,边坡坡度1:1.75。路基采用双层道床,即道碴层30cm,底碴层20cm,道床厚度50cm;桥梁上采用单层道床,道床厚度30cm,桥梁与两端线路轨道的道床厚度在桥台外30m范围内顺坡;隧道内采用单层道床,道床厚度35cm,道床碴肩至边墙(或高侧水沟)间以道碴填平。 5、站线轨道 5.1钢轨及配件:各类轨道应铺设25m标准长度钢轨,接头采用对接;曲线内股使用厂制缩短轨调整钢轨接头的位置。站内正线采用60kg/m钢轨,站线采用50kg/m钢轨,对不同轨型的钢轨应采用异型轨连接,异型轨的长度 6.25m和12.5m。钢轨接头螺栓采用8.8级高强度接头螺栓,螺母采用10级高强度螺母,垫圈采用单层弹簧垫圈。 5.2轨枕及扣件:站线采用新Ⅱ型钢筋混凝土枕;半径为300m 以下的曲线地段铺设小半径曲线专用混凝土枕;站线混凝土枕扣件采用弹条Ⅰ型扣件。 5.3道床:站内各股道的道床按单线铺设,道床均采用单层碎石

有砟轨道施工工艺

拟计划在同江北换装场内设置一处铺架基地,标准轨采用铁路铺轨机铺设轨排,轨排铺设后先采用人工整道调整线路状态,然后采用机械进行补砟,采用换轨车进行长轨换铺,大机进行捣固整道;待线路达到初稳定状态后,进行长轨焊接和应力放散锁定施工,最后再进行大机养整道,按照线路设计要求,计划进行6遍机械捣固和6遍动力稳定,达到线路开通时速。 换铺法 换铺法铺轨施工工艺:施工准备→铺底层道砟→铺轨排→上砟整道→换轨车换轨→上砟整道→单元轨节焊接→大机整道→应力放散及无缝线路锁定→轨道整理及打磨→轨道检测及验收。 施工准备 ⑴铺砟前应取得线下施工单位线路测量资料、中桩、基桩和水准点,并进行铺砟前路基面检查,复测线路中桩、基桩及路基面高程,形成交接记录。 ⑵对砟场建场检验、生产检验的有效性进行评估,检查出厂检验报告。底砟进场前应对其品种、外观等进行验收,其质量应符合现行《铁路碎石道床底砟》(TB/T2897)规定。 ⑶底砟进场时应对其杂质含量和粒径级配进行检验。 铺底层道砟 桥面底砟铺设采用汽车将道砟运于梁面上,人工配合装载机将道砟摊平,不可成堆,方便铺设轨排。

普通路基段利用既有便道及正线路基将道砟通过汽车运送到路基上,采用推土机、挖掘机摊铺平整,压路机压实,人工配合机械进行整平。 预铺后的底砟砟面应平整,其平整度应满足铺轨需要,砟面中间不得凸起。底砟摊铺压实后道床密度不小于1.6g/cm3。 轨排铺设 采用机械进行轨排铺设。 (1)组立倒装龙门架:倒装龙门架组立在基底坚实,线路坡度≯10‰的直线地段和半径≮1000m的曲线线路上,基底要整平夯实并垫放至少两层木枕。组立好的龙门架腿底宜高出轨面250mm以上,抬重梁底距轨面的净空须在5300mm以上,保证运轨排车及2号车能自由通过。两边支腿保持水平,误差≯4mm,左右支腿与线路中心的距离保持相等,误差≯10mm。 (2)装轨排到2号车上:机车推送轨排车至龙门架下对位,挂钩,吊起轨排组。起吊高度以2号车能安全通过为准,并检查两侧无障碍物时,机车牵引轨排列车退出龙门架,同时2号车自行驶入吊有轨排龙门架下,落下轨排组,摘去吊钩。2号车装上轨排组后,进行临时加固,检查拖轨防溜措施及车体两侧无碰挂后,即可运行至指定位置。 (3)吊铺轨排:吊轨小车在预定位置落下吊钩,挂好轨排并起吊前行,当后端与已铺轨排前端相错0.1m左右时,开始下落,距砟面约0.3m时,稳住轨排,对正中线,后端下落与已铺轨排连接,预留好轨缝,轨排就位摘钩。继续下一节轨排铺设:吊轨小车升回到指定位置,进行下节轨排的铺设。铺轨过程中,检查轨排的铺设里程与设

CRTSⅢ型无砟轨道揭板试验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定稿-终

CRTSⅢ型无砟轨道揭板试验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TB10005-2010) 2、《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自密实混凝土暂行技术条件》(TJ/GW112-2013) 3、《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CECS203:206) 4、《自密实混凝土设计与施工指南》(CCES 02-2004) 5、《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14-2003) 6、《钢筋混凝土用钢筋焊接网》(GB/T1499.3-2002) 7、《冷轧带肋钢筋》(GB13788-2008) 8、《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95-2003) 9、《高速铁路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隔离层用土工布暂行技术条件》 (TJ/GW113-2013) 10、《高速铁路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弹性缓冲垫层暂行技术条件》 (TJ/GW114-2013) 11、《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嵌缝材料暂行技术条件》(TJ/GW119-2013) 12、《铁路混凝土工程钢筋机械连接技术暂行规定》(铁建设[2010]41号) 13、《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 107-2010) 14、《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 15、《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16、《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TB10601-2009) 17、《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 18、《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指导意见(试行)》(工管线路函[2012]159号) 19、《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4-2010) 20、设计相关文件、施工图。 二、工程概况 京客专段TJ-2标三工区起讫桩号为DK292+835~DK297+451.2,正线全长

铁路通道应力放散及线路锁定作业指导书

铁路通道应力放散及线路锁定作业指导书

XX铁路通道陕西段XX标 应 力 放 散 及 线 路 锁 定 作 业 指 导 书 XXXX铺架指挥部

20 年月 应力放散及线路锁定作业指导书 一、编制目的 保证无缝线路应力放散及线路锁定的顺利进行,使之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验收标准的规定,确保轨道工程质量。 二、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XX铁路通道陕西段XX标无缝线路应力放散及线路锁定施工作业。 三、基本原理 采用“零应力综合放散法”对单元轨进行放散。在放散段自然温度的条件下,轨下垫滚筒,松开全部扣件使其失效,是钢轨能自由伸长或缩短,并用撞轨器沿钢轨走行方向一次撞轨,当钢轨发生反弹现象时,即视为零应力。之后,根据设计锁定轨温和实际轨温计算出钢轨拉伸量,用拉轨器和撞轨器联合作用拉出该伸长量后即锁定钢轨。 四、工艺流程图

五、应力放散与线路锁定施工流程 5.1 在应力放散前对底碴摊铺、长轨铺设、现场焊接、上碴整道等工序施工质量及线路状态进行全面检测,重点检测弹条扣压力、道床刚度及横向阻力、现场焊接质量、轨道几何尺寸,确认线路已经到达初期稳定状态后方可进行线路锁定施工。 5.2通过现场调查了解近期轨温的变化情况,决定应力放散与线路锁定的作业时间。 5.3 按照要求埋设永久位移观测桩并编号。 5.4 到达施工现场后,在本次放散单元轨节和上一放散单元轨节伸缩区标记临时位移观测零点。 5.5 在本次放散的单元轨节和上一放散的单元轨节伸缩区范围内,用专用工具拆卸弹条,用起道机将钢轨顶起,支立于滚轮上,顶起高度为5cm,滚轮间距为10m。 5.6由于长轨铺设时轨温与正在进行的作业轨温不一致,弹条卸除、钢轨顶起后,钢轨的束缚解除,钢轨将产生位移,但由于钢轨内部应力及滚轮摩擦阻力等影响,此时钢轨内部应力不为零,记录钢轨临时位移(第1次),作为以后施工放散依据。 5.7在本次放散单元轨的前后各布置一台拉轨器,拉轨器固定于本次放散单元轨与相邻单元轨的钢轨上,来回拉动钢轨,并观测每次钢轨位移,当通过位移计算证实钢轨与滚轮之间的摩擦阻力已基本被克服,钢轨内部的应力也基本为零。 5.8 记录钢轨应力放散为零时的轨温,若此时轨温正好符合设计锁定轨温,则锁定钢轨。若此时轨温低于设计锁定轨温,记录轨

铺轨作业指导书

铺轨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适用于铁路铺轨工程。 2、准备工作 1)铺轨前必须对路基面进行验收,确保路基面的标高、中线均符合要求,并且具有监理工程师的程检-07表或检验批后方可进行铺轨。 2)核实有关工程完成情况,并检查各种电线路、临时建筑物等能否保证铺轨机、架桥机及工程列车的安全通过。 3、铺轨作业 1)人工铺轨 (1)根据线路中线预铺底碴,要求底碴顶面平整、位置正确、做好顺坡;铺设砼枕地段,道碴摊铺厚度应为15~20cm,碴面应平整压实,碴面中间不应凸起。 (2)散布轨枕时应符合以下规定: ①人工搬运轨枕的距离不宜大于50m; ②轨枕严禁抛摔; ③轨枕应按规定的数量散布均匀; ④砼枕上应标示中心位置,布枕时对准线路中线; (3)散布钢轨及扣配件并摆正位置。 (4)安装扣配件,在进行钢轨连接时必须按规定预留轨缝,各接头可先上不少于2个接头螺栓。

(5)进行放枕,轨枕中心线允许偏差应符合轨道施工规范的要求,国家铁路的正线和到发线为10mm。 (6)拨正线路方向并整道。 2)机械铺轨 (1)铺轨机作业前试车 ①铺轨机作业前,机组人员必须进行日常保养,检查各部位及紧固连接是否良好,拖拉、起吊、摆头等钢丝绳是否良好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 ②应在机长带领下进行铺轨机试车。试车时,机组人员必须对发电机组,走行、起吊、传动、摆头、拖拉、油缸伸缩、电器设备等机构系统、部件的动作是否安全可靠进行全面检查,确保铺轨作业顺利进行。 (2)铺轨机自行 ①铺轨机自行时,必须将吊轨小车停放在机臂后侧,降低机臂至低位。 ②自行速度控制在5km/h以内,接近铺轨点时应低于 0.5km/h。 ③自行地段线路坡度不得大于12‰,超过时应用机车推送。 ④自行距离不应超过一个区间,超过时应采用机车推送,速度不得超过10km/h。 ⑤运行地段有高压电线通过,其高压线与机体最高点的

无砟轨道轨道板揭板试验施工工艺总结

目录 1 试验总体准备 (1) 1.1 试验目的 (1) 1.2 原材料准备 (1) 1.3 配合比设计选择 (1) 1.4 试验场地准备 (2) 1.5 试验段参数选取 (2) 2 施工组织 (2) 2.1 总体施工组织 (2) 2.2 试验管理人员配置 (3) 2.3 作业人员及机具设备配置 (3) 3 试验段施工工艺及方法 (4) 3.1 底座施工 (4) 3.2 底座伸缩缝设置 (6) 3.3 隔离层、弹性垫层施工 (6) 3.4 自密实混凝土施工 (7) 3.5 自密实混凝土拌制 (9) 3.6 自密实混凝土运输.............................. 错误!未定义书签。 3.7 混凝土灌注 (9) 3.8 自密实混凝土拆模 (10) 4 质量检验 (10) 5 工艺性试验总结 (11) 5.1灌注施工工艺 (11) 5.2 施工注意事项 (12) 5.3 离缝现象控制 (12) 5.4 气泡现象控制 (12) 5.5 泌水现象控制 (13) 5.6 灌注不饱满控制 (13) 6 结束语 (13)

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自密实混凝土揭板试验总结 1 试验总体准备 1.1 试验目的 (1)模拟线上实际施工条件,探索自密实混凝土搅拌、灌注工艺及灌注效果评价, 包括原材料性能检测、自密实混凝土试验室试配试验。掌握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的施工工艺流程,着重解决关键工序的施工方法。 (2)通过灌注及揭板试验,实地检验自密实混凝土的施工性能,确定自密实混凝土的基本施工配合比,以及底座板台座浇筑、机具加工准备以及灌板现场模板安装等工艺参数,通过研究和和总结形成一套成熟的、具有指导施工实践的工艺和作业工装,确保轨道板充填层混凝土灌注一次成功。 (3)通过现场试验,总结确定自密实混凝土的性能指标和施工工艺参数,包括原材料性能指标、自密实混凝土拌和物性能和施工工艺参数。 1.2 原材料准备 严格把控混凝土原材的质量、性能,确保自密实混凝土在同一配合比下的稳定性,方便检测混凝土后续调配合比的变量性能。配专检人员对每批原材进行进场验收,出合格证,并做好相关追溯。 表1-1 原材料进场情况表 1.3 配合比设计选择 根据铁科院提供的设计配合比、试配施工配合比,自密实混凝土的配合比参数应满足以下规定: (1)胶凝材料用量不宜大于580kg/m3;

板式无砟轨道工程轨道板施工方案

板式无砟轨道工程轨道板施工方案

新建铁路沈丹客运专线TJ-3标工程 CRTSⅢ板式无砟轨道工程 专项施工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核: 批准: 中建股份沈丹客运专线TJ-3标项目部三工区 二〇一四年四月

目录 一、编制依据 ......................................................................................................... - 1 - 二、工程概况 ......................................................................................................... - 2 - 2.1 工程概况 ............................................................................................ - 2 - 2.2底座板布置及结构尺寸 ..................................................................... - 2 - 2.3曲线地段超高设置............................................................................. - 5 - 2.4施工条件............................................................................................. - 7 - 2.4.1自然气候条件................................................................................. - 7 - 2.4.2交通运输条件................................................................................. - 7 - 2.4.3工区沿线可用材料资源................................................................. - 8 - 2.4.4水、电、燃料可用资源情况......................................................... - 8 - 2.4.5通信................................................................................................. - 8 - 三、施工计划安排 ................................................................................................. - 8 - 3.1工期安排............................................................................................. - 8 - 3.1.1单元评估计划................................................................................. - 8 - 3.1.2施工计划......................................................................................... - 8 - 四、施工前期准备 ................................................................................................. - 9 - 4.1技术准备............................................................................................. - 9 - 4.1.1技术培训......................................................................................... - 9 - 4.1.2线下工程验收及交接..................................................................... - 9 - 五、轨道板施工 ................................................................................................... - 12 - 5.5钢筋焊网安装及钢筋加工、绑扎 ................................................... - 18 - 5.6立模 ................................................................................................... - 20 - 5.7底座混凝土施工 ............................................................................... - 21 - 5.8混凝土拆模及养护 ........................................................................... - 23 - 5.9隔离层和弹性垫层施工 ................................................................... - 24 - 5.10自密实混凝土钢筋焊接网安装..................................................... - 25 - 5.11轨道板存放..................................................................................... - 26 - 5.12轨道板铺设..................................................................................... - 29 - 5.13轨道板防上浮和偏移设备安装..................................................... - 31 - 5.14自密实混凝土层施工..................................................................... - 31 - 六、劳动力计划 ................................................................................................... - 33 - 七、各项保障措施 ............................................................................................. - 33 - 7.1工期保证措施 ................................................................................... - 33 - 7.2 质量保证措施 .................................................................................. - 34 - 7.3安全保证措施 ................................................................................... - 37 - 八、环境保护和文明施工目标及措施 ............................................................... - 38 - 8.1环境保护目标 ................................................................................... - 38 - 8.2环境保护措施 ................................................................................... - 38 - 8.3文明施工目标 ................................................................................... - 38 - 8.4文明施工措施 ................................................................................... - 39 -

人工铺设工具轨线路施工作业指导书-最新范文

人工铺设工具轨线路施工作业指导书 适用范围本指导书适用于新建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ZNTJ-15标段轨道工程人工铺设工具轨线路施工。线路测量1、有碴道床在铺轨前应精确测量线路中心线,设置中心控制桩。2、铺轨前应接收线下施工单位的线路测量资料及桩橛,并复测线路中桩及路基表面高程,复测合格后应在路肩上设置边桩。尤其是曲线要素桩应两侧设置边桩,并用混凝土做好防护。中桩、基桩、变坡点及边桩均应按照设计位置设置齐全,缺失者应在铺轨前补齐。其中中桩和边桩在铺轨前应测设桩顶高程。1)中桩距:直线地段不大于50m,圆曲线地段为20m,缓和曲线地段应为10m。根据现场需要,酌情加密桩。2)高程控制桩距:直线地段不大于50m,曲线地段不大于20m,线路纵断面及竖曲线起讫点应增设桩橛。3)平曲线要素桩,竖曲线起讫点、曲中点,道口中心点,道岔中心、岔头及岔尾等点均应以精确点位固定。?4)隧道内及明洞内中桩的边桩高程可设置在内壁或电缆槽顶上,桥上中桩的边桩高程可设置的在挡碴墙顶上。5)以上所有中心桩点在铺轨前必须路肩上设置边桩(直线地段设置在上行左侧,曲线地段设置在内侧),并测设桩顶的高程。路基验收路基中心线、标高复测完成后,若测量结果不符合要求则对路基进行整改,合格后,方上报监理单位对路基表面及压实度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铺轨作业。施工准备对施工设计文件和施工资料进行会审,并据以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指导施工。复核线下工程竣工资料,如路基整修表、曲线表、坡度表、断链表、平交道口表、桥涵表、控制桩表以及水准点表等,并据此对

其路基面、中线桩等进行现场复测,检查验收。根据核准的施工文件及资料,编制轨节铺设计划表,提出人工铺轨轨料计划,并按施工组织设计要求下达施工计划,下达人工铺轨作业指导书并进行技术交底。落实人工铺轨施工所需的人员、工具、机械设备,并调迁到位。做好配合人工铺轨施工的其他工作。散布轨料增二线施工段钢轨利用既有线采用火车运输,沿线散布,集中堆码。双线绕行地段采用采用火车运最近点后卸车,再用平板车或架子车二次倒运,集中堆码。道碴、轨枕及扣件采用汽车运输。钢轨用履带式拖拉机或汽车,按配轨表中所标注的钢轨长度、顺序配对,将钢轨拖拉到对应铺设地点,并按上、下股拨移到两侧路肩上。利用汽车或四轮拖拉机把轨枕、扣配件运到施工现场,正线轨枕按照1667根/Km及所需的扣配件数量均匀抬摆和散布,并按线路中线桩将轨枕方正。路基上碴1)办理完路基验收手续后,才能组织人员及车辆上碴。2)确定上碴日期后,必须要提前2天上报监理需要上碴的地点和道碴来源,监理见证取样试验合格后方可上碴,上碴过程中每连续上碴5000m3为1个批次取样试验1次,连续上碴不足5000m3也按照1个批次进行试验。3)前期宜采用汽车运输道碴,在道碴充足的情况下采用设计断面方上碴(可以根据测量的路基面标高适当增减),道碴较少的情况下必须保证每延米路基上碴0.5方。道碴在卸车的过程中必须卸在线路中心位置处,严禁偏卸、多卸。4)每座桥梁两桥台处应根据桥梁的长短预先存贮适当方量的道碴。5)桥梁及顶面高出路肩的涵洞两端各30m的范围内预铺道碴厚度应高于桥梁挡碴墙和涵洞顶面5cm,并及时做好顺坡。6)每片梁在架梁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