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处理办法

会计处理办法
会计处理办法

第二章会计处理方法

会计作为一项有效及有序的管理活动,需要会计核算系统不断提供正确的财会信息数据、企业日常发生的大量经济业务,包容着大量的经济信息。将经济信息按照会计的规则与方法加工成会计信息,提供给有关使用者,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首先,大量经济业务只有输人会计核算系统才能进行加工,但是不可能直接将经济业务包容的全部经济信息都记录下来,只有按一定的标准或规定确认之后,才允许其进人会计核算系统。其次,已经进入会计核算系统的信息要作为有用的信息输出,输出的信息又必须再一次经过确认才能够保证其有效性。再次,经过确认、计量的经济信息还必须在会计特有的载体上进行记录,才能进行一系列的会计处理。通常所说的会计核算系统是指会计记录、处理的过程。因此,确认是会计核算的基础,而会计确认的核心问题就是会计计量。会计自形成之日起就与会计计量有着血缘关系,将经济信息按一定的规则量化为会计信息,才能够进行确认,不能够进行会计计量的信息自然也不能进行确认。会计对经济业务进行确认、计量的结果通过必要的会计载体来反映。会计确认、计量、记录的目的,是为管理活动提供有用的、正确的财会信息。要实现此目的,就需要借助于会计报告。所以,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是学习会计学必须要研究的问题。

会计处理方法亦称会计核算方法,包括会计确认方法、会计计

量方法、会计记录方法和会计报告方法。其中,会计确认是会计处理的第一步,是会计处理的门槛,主要解决经济业务和事项是否应该、能不能够在会计中反映,以及应该在什么项目中反映;会计计量是第二步。去要解决经济业务和事项用什么计量属性来计量,从而决定会计反映的金额;会计记录是第三步,是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具体体现,也即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将经济业务和事项具体记录在凭证、账簿等会计资料中;会计报告是最后一步,即在前面几步的基础上,对凭证、账簿等会计资料进行进一步的归纳和整理,通过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财务情况说明书等方式将财务会计信息提供给会计信息使用者。

对会计处理方法做出法律规定,是一贯性会计原则的要求。一贯性原则主要是为了使同一单位不同会计期间的财务会计报告具有可比性,即在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经济业务事项时所采用的会计原则、会计方法和会计程序,前后期间应当保持一致。因为在某些情况下,同一项经济业务事项,由于选择的会计处理方法不同,计算出的会计资料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产生不同的经济结果。。如果随意变更会计处理方法,必然导致会计资料缺乏可比性,、不能真实、完整地反映单位的实际经营情况和财务成果。

第一节会计确认

会计确认是按照规定的标准和方法,辨认和确定经济信息是否作为会计信息进行正式记录并列入财务报表的过程。会计确认包括会计记录时的确认(初次确认)和编制会计报表时的确认(再次确认)。会计核算过程实质上是一个信息变换、加工和传输的过程,会计确认是信息变换的关键环节。

一、初次确认和再次确认

(一)初次确认

初次确认是指对输人会计核算系统的原始经济信息进行的确认。主要是解决会计记录问题。这类原始的经济信息的载体就是伴随经济业务发生的原始凭证。所以初次确认是从审核及填制原始凭证开始,对经济业务所产生的原始数据及其内容,诸如经济业务的种类、执行单位、经手人、时间、地点,业务的数量、单价、金额,等等,进行具体的识别、判断、选择和归类,以便对其进行正式的记录。初次确认要依据会计目标或会计核算的特定规范要求,筛选掉多余的或不可接受的数据,将筛选后有用的原始数据进行分类,运用复式记账法编制记账凭证,将经济数据转化为会计信息,并登记有关账簿。初次确认实际上是经济数据能否转化为会计信息,并进人会计核算系统的筛选过程。初次确认的标准主要是发生的经济业务能否用货币计量,如果发生的经济业务能够用货币计量,则通过了初次确认可以进人会计

核算系统;如果发生的经济业务不能用货币计量,则摒弃在会计核算系统之外。

(二)再次确认

再次确认是指对会计核算系统输出的经过加工的会计信息进行确认, 即编制会计报表时的确认。经过初次确认的原始数据,借助于会计的核算方法转化为账簿资料。为便于管理者使用,账簿资料还须依据管理者的需要,继续进行加工、浓缩、提炼,或加以扩充、重新归类、组合,这就是会计再次确认。再次确认是依据管理者的需要,确认账簿资料中的哪些内容应列人财务报表,或是在财务报表中应揭示多少财务资料和何种财务资料。会计再次确认还包括对已确认过的经济数据在日后由于变动影响的再次确认,如企业购人的各种存货,经初次确认后,以实际成本记录在账簿中,若物价发生变动,按照谨慎性原则核算时,须对变动影响进行再次确认。再次确认实际上是对已经形成的会计信息再提纯、再加工,以保证其真实性及正确性,满足各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再次确认的标准主要是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会计输出的信息应是能够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的信息。

很明显,初次确认与再次确认的任务是不一样的。初次确认决定着经济信息能否转换成会计信息进人会计核算系统,而再次确认则是对经过加工的信息再提纯。经过初次确认和再次确认,可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有用性。

二、会计确认标准

会计确认(包括初次确认和再次确认)的核心问题是根据什么标准,例如什么时间,多少金额对输人会计核算系统的经济信息加以初次确认;对会计核算系统输出的信息进行再次确认。概括地讲,确认的标准有以下几个方面。

(-)可定义性

一般地讲,凡是企业经营活动过程中能够用货币计量的经济信息都属于会计确认的范围。但这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在具体会计工作中具有会计信息属性的经济信息应该可以具体化为会计要素,即资产、负债、收人、费用、所有者权益、利润等,按照这些要素的定义和特征加以确认,就是可定义性。也就是说,首先应确认发生的经济业务能否进人会计核算系统,然后对能够进人会计核算系统的经济业务按照会计要素的定义将其具体确认为某一会计要素。

(二)可计量性

可计量性是会计确认的核心问题。在可定义性的基础上,经济信息必须能够量化,能够以货币计量,才能够保证经过确认后的信息具有质的统一性,可以进行比较和加工。

(三)经济信息的可靠性

会计信息要真实可靠,首先是如实地、完整地反映应当反映的交易或事项,而且这些交易或事项必须是根据它们的实质和不带偏向的经济现实,而不仅仅根据它们的法律形式进行核算和反映。为此,在会计确认时,要认真审核原始凭证所记载的经济数据是否真实,辨别有关经济数据能否加以查证,输人的经济数据是否有客观可信的证

据。但在许多情况下,必须估计成本或价值,如暂估料款。使用合理的估计,不会降低确认的可靠性,若无法作出合理的估计,就不能作为会计要素加以确认。

(四)经济信息的相关性

将相关性的概念作为确认的标准,是因为各方面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不同。针对信息使用者的具体需要,排除不相关的数据,增进信息的有用性,如在财务报表中增加补充资料以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要。资料如果不适当地拖延,就可能失去其相关性。为保证其相关性,会计人员应及时地提供资料。

在上述确认标准中可定义性和可计量性是主要的标准。如果会计信息主要反映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受托责任时,会计确认更强调信息的可靠性;如果会计信息主要是为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会计确认更强调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因此,进行会计确认时应在可靠性和相关性之间权衡,以保证输出的信息能满足各方面的需要。

三、会计要素的确认

按照上述会计确认的标准,可以对会计要素一一加以确认,为了讲述方便,我们仅在本节对确认各会计要素的标准作简单介绍。

(-)资产的确认

资产要素是会计六要素中的核心,是企业赖以存在的基础。在我国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中,资产被定义为: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

益。在资产的具体确认中,必须按三个重要的标准来进行衡量:其一,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资产首先应符合资产的定义,如果不符合资产的定义,不能将其确认为资产。其二,未来经济利益很可能流人企业。如果一项支出已经发生,但在本会计期间及以后的会计期间都不会形成经济利益流人企业,这项支出不能作为资产,只能将其确认为费用。其三,成本或价值能够可靠地加以计量。凡是作为资产的,必须能够可靠地计量其成本或价值,若不能准确地计量,能使用合理的估计,也可以确认为资产。

(二)负债的确认

在我国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中,负债被定义为:企业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在负债的具体确认中,应该按以下的标准来进行判断:其一,是一项现时义务的偿还,这种偿还是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发生而引起的,未来交易或事项发生可能形成的偿还债务,不能作为现时负债加以确认。其二,含有经济利益的资源可能流出企业。一项债务的偿还,企业必须付出债权人能够接受的资产或劳务,因而使企业所拥有的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流出。其三,偿还金额能够可靠地加以计量。作为负债,一般都有一个到期偿还的确切金额,即使没有确切的金额,也能合理地估计偿还金额。另外,有些债务可能符合负债的定义,如已经订购但尚未收到货的预付账款,在一般情况下不确认为负债。只有在特定的情况下达到了确认的标准,才可能确认为负债,同时确认与之

有关的资产和费用。

(三)所有者权益的确认

在我国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中,所有者权益被定义为: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也就是企业的所有者对企业净资产享有所有权。净资产就是资产总额减去负债以后的余额,它不可能像资产、负债那样可以单独确认,其确认须依附于资产、负债的确认,资产、负债的确认标准即为所有者权益的确认的标准。

(四)收人的确认

收人是企业补偿费用开支、取得盈利的源泉。在我国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中,将收人定义为: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总流人。销售商品收人的确认,应该按照以下标准来判断:其一,关系到未来经济利益的增加,企业取得收人很可能形成企业经济利益的流人。其二,企业转移了商品所有权上的全部风险和报酬,并且没有保留对其的继续管理权。其三,收人以及相关的费用能够可靠地进行计量。在进行具体会计操作时,收人的确认包括人账时间和人账金额两个方面。由于商品交换(买卖)的复杂性,收人确认的时间是不同的,可以大概分成三种情况。①

1.销售前对收人的确认。这种确认适用于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结果比较确定并可以预计,在计量及收取货款方面无重大风险的情

况,比如长期工程合同是根据完工进度来确认收人。

2.销售时对收人的确认。这种确认适用于企业已经发出货物、提供劳务,相应的经济利益能够流人企业,这时收入已经确定或无重大的不确定性。

会计上一般认为收入实现通常发生于销售过程的一个时点。

3.销售后对收人的确认。这种确认是因为款项收回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收人的价格还不能作出精确的估计,收人的人账金额要考虑抵减项目(销售折扣、折让、销售退回),要以收人净额来人账。

①会计学上的销售实现与经济学上的实现含义不同。国外一些会计机构提出,实现的本质含义是保证资产或负债在报表中的变动具有足够的确定性和客观性。这种确认取决于独立的交易业务、确立的商业惯例、金融制度稳定、商业协议实施性及高度发达的市场。

(五)费用的确认

在我国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中,将费用定义为: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费用与收人是相对应的概念,费用是为得到收人而付出的代价。企业在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各项耗费就是费用,而与企业营业活动无关的耗费是损失。确认费用的标准包括:首先,发生的支出应符合费用的定义。其次,费用应与收人配比确认,即将费用与所取得的收入按照其联系采用一定的配比方法确认。再次,费用的发生会引起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六)利润的确认

利润是企业的各项收人抵减各项耗费后的余额。利润不能像收人、费用那样单独确认,它的确认只能依附于一定期间的收人和费用的确认,收人、费用的确认标准即为利润的确认标准。

第二节会计计量

一、会计计量与会计确认

1、什么是会计计量

会计计量是根据被计量对象的计量属性,选择运用一定的计量基础和计量单位,确定应记录项目金额的会计处理过程。如前所述,企业经济业务中大量的原始经济信息要通过初次确认输人会计核算系统,在会计核算系统内运行的会计信息要经过再次确认,以保证信息的正确性、有用性。在会计确认中离不开计量,只有经过计量,应输人的数据才能被正式记录,输出的数据才能最终列人财务报表。

2、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的关系

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总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未经确认,就不能进行计量;没有计量,确认也就失去了意义。会计核算的全过程离不开计量,计量问题是财务会计的核心问题。初次确认的经济数据通过计算、汇总、比较、衡量与分配等复杂的计量,在有关的凭证、账簿中进行归集,并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再次确认的经济数据通过传递、输出、汇总等计量,在有关的财务报表中加以确定。从这个意义上看,会计核算也可以看成是会计计量的过程。

3、会计计量的内容

会计计量过程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被计量对象的实物数量计量;(2)被计量对象的货币表现。这两方面的内容又转化为确定会计计量单位、计量基础,以及二者相结合的计量模式。

二、会计计量单位

会计计量单位是指计量尺度的量度单位。会计计量尺度的选择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从最早的某些象征性符号,如结绳记事的“结”,向各种实物量度、劳动量度进化;到了商品经济社会,各种形形色色的实物量度已经无法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的、综合的反映,即使劳动量也难以对众多的经济活动进行综合的反映,于是货币作为商品内在价值尺度的必然表现形式,取代了实物量度单位和劳动量度单位,成为会计统一的计量尺度。会计计量虽然是以货币计量为主的,但也不排除以实物量度、劳动量度作为辅助量度。

当货币作为会计记账的通用标准后,解决了计量单位的问题。但同时也给会计带来了新的问题,即货币具有名义货币和实际购买力货币两重性,会计计量时应选用哪种货币。一般情况下,会计计量以法定的名义货币作为计量单位。

三、会计计量基础

会计计量基础是指所用量度的经济属性,即按什么标准来记账,如历史成本、现行成本、可变现价值等。

(-)历史成本

资产的价值,按照购置该项资产支付的货币或与之等价的金额,或是按照为购置资产而付出代价的价值计量。登记负债时,按照以债务为交换而收到的款项金额,或是按照在正常经营中为偿还负债将要

支付的现金或与现金等价的金额计量。

(二)现行成本

资产的价值,按照现在购买同一或类似资产所需支付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登记负债时,按照现在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确定负债的价值。

(三)可变现价值

资产的价值,按照现在正常变卖资产所能得到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确定;登记负债时,按照在正常经营中为偿还债务将会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确定负债的价值。

(四)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公允价值的确定条件是公平交易;交易的双方对所进行的交易活动是熟悉的,而且交易双方都是自愿的。在此基础上确定的资产金额和债务金额都属于公允价值。

除此以外,还有现行市价、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等计量基础。计量基础的选择取决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由于各种不同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不同,因此,计量基础的选择也就存在差别。企业会计的计量,通常以历史成本为基础,而且会计持续经营,会计分期以及货币计量等假设都是以历史成本作为基础的。历史成本为计量基础,比较可靠、简便,符合会计核算真实性等原则。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历史成本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因此,企业有时也与其他计量基础相结合使用,如存货价值的确定以历史成本为基础,如

果可变现净值较低时,就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原则计量。现代会计计量虽以货币计量为主,但不排除使用劳动量度、实物量度计量,如存货可按货币量和实物量两种量度计量。也就是说。以货币计量为主导计量,以劳动计量、实物计量为辅助计量,从两个不同角度来反映交易或事项。现代会计中的这个特点是由商品经济所决定的。

四、会计计量单位与会计计量基础的组合(计量模式)

会计计量单位与会计计量基础的组合是实施会计计量的重要条件,对于同一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确认与计量,如果采用不同的计量单位和计量基础,就会产生不同的计量结果。通常将计量单位与计量基础的不同组合,称为计量模式。如历史成本/名义货币、历史成本/不变购买力、现行成本/名义货币、现行成本/不变购买力等计量模式。不同的计量模式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和可靠性,究竟选择何种计量模式取决于会计报告的要求。

一般情况下,我们将以一定的价值额表现特定时点上的资产、负债项目的价值及其变动结果,称之为计价。如资产的计价,实际上就是以货币为尺度,衡量、计算和确定资产的价值;负债的计价,是以货币为尺度,衡量、计算和确定负债的偿还价值。以统一的货币计量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收人、费用,并将收人、费用进行比较,最后确定盈亏的过程,称之为收益确定。

第三节会计记录

会计确认、计量的结果不仅是通过会计记录反映,而且会计确认和计量都包容在会计记录之中。也就是说,在会计处理过程中并没有单独划分出确认、计量阶段,确认和计量融合在会计记录的各种具体方法之中。会计记录是对会计对象进行记录的手段。在传统的手工记账程序下,它主要包括下列专门方法:(1)设置会计科目及账户;(2)复式记账;(3)填制与审核凭证;(4)设置与登记账簿;(5)成本计算;(6)财产清查;(7)编制财务报表。下面简要阐述这些方法的内容。

一、设置会计科目及账户

设置会计科目及账户,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方法。会计对象包含的内容纷繁复杂,设置会计科目及账户就是根据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不同特点和经济管理的不同要求,选择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并事先规定分类核算的项目,在账簿中开设相应的账户,以取得所需要的核算指标。

正确地、科学地设置会计科目及账户,是满足经营管理需要,完成会计核算任务的基础。

二、复式记账

复式记账是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

两个以上的相关账户中进行记录的方法。复式记账法要使得每项经济业务所涉及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之间产生一种平衡关系,以了解和掌握经济业务的内容,检查会计记录的正确性。同时,采用复式记账法记录各项经济业务,能够全面、系统地反映各项经济业务之间的联系,反映经济活动的全貌。

三、填制与审核凭证

填制和审核凭证,是为会计记录提供完整的、真实的原始资料,保证账簿记录正确、完整的方法。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和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是登记账簿的依据。会计凭证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对于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都必须由经办人或单位填制原始凭证,并签名盖章。所有原始凭证都要经过会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的审核。只有审核后的并认为是正确无误的原始凭证,才能作为填制记账凭证和登记账簿的依据。所以,填制和审核凭证是保证会计资料真实性、正确性的有效手段。

四、登记账簿

登记账簿,是根据填制和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在账簿上进行全面、连续、系统记录的方法。账簿,是用来记录经济业务发生的簿籍。登记账簿应以记账凭证为依据,按照规定的会计科目开设账户,并将记账凭证中所反映的经济业务分别记人有关账户。这样,账簿记录就对会计凭证中分散记录的经济业务内容进行了进一步的分类、汇

总,使之系统化,能够更加适应经济管理的需要。账簿记录的各种数据资料,还是编制财务报表的重要依据。所以,登记账簿是会计核算的主要方法。

五、成本计算

成本计算实际上是一种会计计量活动,它所要解决的是会计核算对象的货币计价问题,因此广义的成本计算存在于各种经济活动之中,任何一项经济活动只要纳人会计的核算系统,就都有一个货币计价问题,而货币计价也就是确定用何种成本人账的问题。所谓成本计算就是对应计人一定对象上的全部费用进行归集、计算,并确定各该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会计方法。通过成本计算可以正确地对会计核算对象进行计价,可以考核经济活动过程中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耗费程度,为在经营管理中正确计算盈亏提供数据资料。

六、财产清算

财产清查是通过实物盘点、往来款项的核对来检查财产和资金实有数额的方法。在财产清查中发现的财产、资金账面数额与实存数额不符的情况,应该及时调整账簿记录,使账存数与实存数保持一致,并查明账实不符的原因,明确责任。清查中发现的积压或残损物资以及往来账款中的呆账、坏账,要积极清理和加强财产管理。因此,财产清查是保证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的一种手段。

七、编制财务报表

编制财务报表是根据账簿记录的数据资料,采用一定的表格形式,概括地、综合地反映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活动过程和结果的一种方法。编制财务报表是对日常核算的总结,是在账簿记录基础上对会计核算资料的进一步加工整理。财务报表提供的资料是进行会计分析、会计检查的重要依据。从填制会计凭证到登记账簿编制出财务报表,一个会计期间的会计核算工作即告结束,然后按照上述程序进人新的会计期间,如此循环往复,直至企业停业清算。习惯上,人们将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这一会计核算程序称之为会计循环。

会计核算方法的相互联系、相互配合,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方法体系。在单位组织的经济业务发生时,首先要根据业务的内容取得或填制会计凭证并加以审核;同时,按照规定的会计科目,在账簿中开设账户,并根据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运用复式记账法登记账簿,对于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以及各种需要确定成本构成的业务,要进行成本计算,对凭证账簿记录要通过财产清查加以核实;最后,根据核实的账簿资料编制会计报表。

本书从第三章开始将详细介绍上述各种方法。

第四节会计报告

会计作为一种信息控制系统,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其他经济业务系统地加以确认,并分析解释经济活动产生的结果,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必要的信息。会计信息使用者所需要的信息是多种多样的,但归纳起来主要是两方面:(1)在某一特定时期内,企业的经营成果如何,盈利能力如何;(2)在某一特定日期,企业的财务状况如何。企业主要是通过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为此,企业的会计人员对大量的经济业务通过确认、计量、报告等工作,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

一、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报表。资产负债表主要是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关财务状况方面的信息。所谓财务状况是指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资产总额及其构成、负债总额及其构成、所有者权益总额及其构成。通过资产负债表可以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偿债能力、筹资能力;分析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构成的合理性、财务状况的优劣;评价企业财务状况的安全性,等等。

资产负债表中直接关系到财务状况计量的要素,是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类。因此又将其称为资产负债表要素。为了能够在每个会计期末及时、真实、完整地提供资产负债表,企业应按会计的一般规律对经济业务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分类汇总、加工处理、编

表。其具体步骤包括:

1.初次确认。以能否以货币计量为标准,分析发生的经济业务,凡是能够以货币计量的经济业务纳人会计核算系统。

2.人账。通过审核原始凭证分析具体的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填制记账凭证或登记日记账等工作,将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业务记录到会计信息的载体上。

3、过账。根据已编制的记账凭证或日记账登记到分类账簿中,以便分类反映各会计要素。

4.结账。结清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账户的发生额和余额,并将余额转人下期,结束本期的账务处理。为编制报表做好准备工作。

5。编表。根据上述结账后的账户余额编制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内容的设计就体现了再次确认的内容。

二、利润表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经营成果的报表。利润表主要是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关企业经营成果方面的信息。所谓经营成果是指企业某一段时间内的利润(亏损)总额及其形成过程。通过利润表可以了解企业的利润构成情况、盈利能力;分析企业利润形成的合理性;评价经营业绩的优劣。

利润表中直接关系到经营业绩计量的要素是收人、费用、利润三

小企业财务会计制度范本免费

????小企业财务?会计制度范?本免费下载? 为加强财?务管理,规?范财务工作?,促进公司?经营业务的?发展,提高?公司经济效?益,根据国?家有关财务?管理法规制?度和公司章?程的规定,?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 一、?财务部职责?范围 ?1、财务?人员应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财政?法规及会计?制度,确保?财务工作的?合法性。敬?业爱岗,不?做有损于公?司的事。? ? 2、建?立健全公司?各种财务管?理制度,严?格按照财务?工作程序执?行。 ? ?3、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证公司?资金和财产?的安全,维?护公司的合?法权益。? ? 4、编?制和执行财?务预算、财?务收支计划?,提前预警?资金需用状?况,确保资?金的有效供?应。 ? ?5、进行成?本、费用预?测、核算、?考核和控制?,督促有关?部门降低投?资、节约费?用,提高经?济效益。? ? 6、建?立健全各种?财务帐目,?编制财务报?表,并利用?财务资料进?行各种经济?活动分析,?为公司领导?决策提供有?效依据。? ? 7、会?计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确保档?案资料的完?整、安全、?有效。 ? ?8、加强?本部门管理?,进行内部?培训,提高?本部门工作?人员素质。? ? 9、?完成公司工?作程序规定?的其他工作?,完成领导?布置的其他?任务。 ? ?二、借款?审批及标准? 1?、出差借款?: ?出差人员?应先到财务?部领取一式?两联的“借?款单”,详?细填写借款?日期、资金?性质、部门?、出差地、?出差事由、?出差天数及?金额,经本?部门主管签?字后报总经?理签批;借?款单交会计?留存,待借?款人归还借?款后清款联?还本人作为?清帐依据。?前次借支出?差返回时间?超过10天?无故未报销?者,不得再?借款。 ? ?2、日常?费用借款:? 各?部门因办理?业务需要借?款,到财务?部领取借款?单,填写好?资金性质(?支票或现金?)、部门、?借款事由,?所借金额,?审批程序同?第1条。? ? 3、?购置固定资?产借款:

应收会计处理方法

应收会计岗位职责 1.分类汇总应收帐款会计事项的核对工作。 2.计算应收帐款和存货决策增加的现金流量,比较可供选择的应收帐款和存货决策NPV。 3.进行应收帐款监督,向拖久债务的信用顾客追款。 4.积极配合公司正常经营活动,及时调整改变信用政策,加速资金回拢。 5.内部人员建立备用金管理责任制,定期清查盘点,保证备用金安全。 应收帐款的回收 应收账款的回收方法: 1.收受现金、票据等; 2.与客户的债务相抵扣。 除了零售商之类以现金交易为主体的公司之处,一般的公司出售商品时,都以应收账款记入销售的金额。而应收账款通常在一定的期间内会收回。 应收账款的回收,通常可分为现金或票据的方式。而比较特殊的例子是,与客户的相互抵扣的方式。 发生应收账款后,客户的状况可能有所变化,对于该笔账款的回收可能会产生质疑。例如,票据拒付或遭受重大事故或灾害。如果确定无法收回该笔应收账款时,就必须以呆呆账损失,并提列呆账。即作成借记“呆账损失”;贷记“备抵呆帐”之分录。待确定应收账款无法收回时,再行借记“备抵呆账”;贷记“应收账款”。

应收帐款的申请手续 应收账款申请手续的检查重点: 1.所有的销货,都应依规定的基准开立请款单,适时且正确地交付客户; 2.核查请款单的内容保证与订单、单价表相符; 3.请款单应事先编号,而且适切地管理申请用的纸张; 4.开立请款单的部门,应与客记分户总账记账者或销售经办部门分开而独立作业; 5.请款的开立时期,应有一定的期间; 6.为防止重复,对于再请款应有一定的规定。 商品、产品等一旦出货了,对于应收的货款,就必须向对方申请给付货款。 记载交易内容的交货传票等,都已经送回开立请款单的部门,所以根据交货传票检查出货等内容后,应作成请款单交付于客户。这时候,从内部牵制之观点来看,应作成请款单与已作成的请款单的必须由经办者以外的人来执行。 从业务效率化的观点来看,必须规定请款单开立日期的基准,而且为了防止重复,对于延迟收款的再请款,必须制订处理上的规定。 应收账款的回收手续 应收账款的回收手续的检查重点: 1.收款经办者不得兼办下列业务: (1)送货单之作成与请款单之开立; (2)客户分户总账与收款分类账之记账; (3)折让、回提、销售费用、赔偿费用之认可; (4)不良债权之偿还的认可; (5)邮件的开封。 2.派遗收款人时,应注意下列几点: (1)是否对收款人进行身家调查,是否有保证人制度; (2)未使用的收据,是否立刻送回开立部门; (3)是否要付款人在收据存根上证明支付的金额。

小企业财务会计制度范本免费

小企业财务会计制度范本免费下载 为加强财务管理,规范财务工作,促进公司经营业务的发展,提高公司经济效益,根据国家有关财务管理法规制度和公司章程的规定,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一、财务部职责范围 1、财务人员应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财政法规及会计制度,确保财务工作的合法性。敬业爱岗,不做有损于公司的事。 2、建立健全公司各种财务管理制度,严格按照财务工作程序执行。 3、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证公司资金和财产的安全,维护公司的合法权益。 4、编制和执行财务预算、财务收支计划,提前预警资金需用状况,确保资金的有效供应。 5、进行成本、费用预测、核算、考核和控制,督促有关部门降低投资、节约费用,提高经济效益。 6、建立健全各种财务帐目,编制财务报表,并利用财务资料进行各种经济活动分析,为公司领导决策提供有效依据。 7、会计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确保档案资料的完整、安全、有效。 8、加强本部门管理,进行内部培训,提高本部门工作人员素质。 9、完成公司工作程序规定的其他工作,完成领导布置的其他任务。 二、借款审批及标准 1、出差借款: 出差人员应先到财务部领取一式两联的“借款单”,详细填写借款日期、资金性质、部门、出差地、出差事由、出差天数及金额,经本部门主管签字后报总经理签批;借款单交会计留存,待借款人归还借款后清款联还本人作为清帐依据。前次借支出差返回时间超过10天无故未报销者,不得再借款。 2、日常费用借款: 各部门因办理业务需要借款,到财务部领取借款单,填写好资金性质(支票或现金)、部门、借款事由,所借金额,审批程序同第1条。 3、购置固定资产借款:

施工用具、加工设备单价在1000元以上,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者,办公设施单价2017元以上者,属固定资产。需填写固定资产申购单、固定资产请款单报总经理审批后,方可由相应部门办理。购置固定资产必须开具正式发票。 4、备用金借款: 对于特定部门或岗位实行备用金借款,具体由各部门根据实际情况核定,报总经理批准后执行。所有备用金借款于每年年度终了报帐时归还结清。 5、其他临时借款: 如业务费、招待费、周转金等,审批程序同第1条。 6、借款出差人员回公司后五天内应按规定到财务部报帐,报帐后所欠金额三天内补齐,对于不办理报销手续且三天内不能补齐所欠款项的,财务部有权从当月工资中扣回。 7、所有借款均遵循前帐不清后帐不借的原则。 8、严格禁止个人借款,特殊情况需由公司部门经理以上级别人员做担保并由总经理批准后方可借支。 三、日常费用报销: 1、公司员工在日常费用支出时,需坚持勤俭节约的原则。 2、日常支出时应尽量取得原始发票,对于不能取得原始发票的情况,需由对方出具收款证明。 3、报销时须由经手人在发票上面签字并简述事由,并经相应领导及总经理签字后到财务部报销; 4、所有日常购用物品均须到库房办理入库手续,报销时发票后面附有经库房管理员签字的入库单,并经各相应领导及总经理签字后到财务部报销; 5、遇报销审批人出差在外,则应由审批人签署指定代理人,交财务部备案,指定代理人可在此期间行使相应的审批权力;或者由财务人员与审批人进行电话联系,先行借款或报销,待审批人回公司后再进行补签。【小企业财务会计制度范本免费下载】 四、附则 1、所有费用支出实行总经理签批制。 2、本制度自董事(股东)会议通过之日起开始施行。 小企业财务制度范本小企业财务会计制度范本免费下载第二篇企业财务制度财务部是公司一切财政事务及资金活动的管理与执行机构,负责公司日常财务管理、筹资管理和财务分析工作,其工作范围和职责主要有:

股票期权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

精品资料推荐 股票期权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 一、股票期权的主要会计处理方法 当前有关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归纳起来,主要有费用观与利润分配观。费用观的主要观点是把股票期权确认为企业的一项费用,作为企业的成本计入利润表。而其具体操作又分为内在价值法和公允价值法。利润分配观则认为股票期权的实质是经理人员对企业剩余价值的分享,应将其确认为利润分配。在这两种观点支撑下,其三种处理方法的过程如下: 1972 年APB 发布第25 号意见书,规定经理人股票期权采用内在价值法进行计量并确认报酬成本。所谓内在价值,就是赠与日的股价与行权价的差额。而赠与日的股价应以赠与日股票的公允价值为基础,一般采用当天股票市价。在计量日,以当日的股价与行权价的差额计入待摊费用,并确认股票期权。如果行权价等于或高于赠与日股票市价,则不需要确认报酬成本。如果在会计期末,股价发生变动,则因其会引起期权的内在价值的变动而需要调整所确认的待摊费用和股票期权。这样,每一会计期末就需要对以前期间的费用进行调整。 1995 年FASB 发布第123 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要求公司采用公允价值法计量经理人股票期权。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股票期权的公允价值一般采用布莱克斯科尔斯期权定价模型计算确定。公允价值 一经确定,在以后的期间除行权价变化之外,不得对公允价值进行调整。因此,一般情况下会计期末不必对股票期权进行调整。其会计处理方法与内在价值法相似,以公允价值与行权价的差额计入待摊费用与股票期权。 利润分配观认为,股票期权的经济实质是经理人参与企业剩余索取权的分享,而不是费用。因此,股票期权应该作为利润分配处理,在会计确认日及日后各会计年度按照计量出来的该期间应确认的利润分配数计入未分配利润账户与拟新增资本准备一经理人股票期权账户。 二、经济后果与会计处理方法 Stephen.A.Zeff 在1978 年发表的《“经济后果”学说的兴起》一文中阐述,经济后果指的是会计报告对企业、政府、工会、投资者和债权人决策行为的影响,这些个人或团体行为的后果被认为可能影响其他团体的利益。自此有关经济后果的各种观点受到人们的关注。其中,William R.Scott 于1997 在《财务会计理论》一书中指出,经济后果表明,尽管存在有效市场假设理论,但会计政策的选择会影响公司价值。他认为尽管在有效的资本市场,只要公司对其所采用的会计政策作充分的披露,市场便会识破由于会计政策变动而引起的盈余变化,并对之做出价格反应。但问题的关键是选用不同的会计政策会导致不同的净利润,而净利润往往作为各种契约(如管理者的报酬契约、公司的债务契约)最常用的依据,这就可能影响管理者的决策行为和公司的经营活动,从而影响公司的价值。如果这些影响是负面的,并且使许多投资者受到影响,这些投资者就会向其政治代表施加压力,结果政治家也会对会计政策及其制定机构产生兴趣,使准则制定走向政治化。 精品资料推荐

会计分录处理方法大全

一、资产类 一、现金 1、备用金a、发生时:借:其他应收款-备用金(或直接设备用金科目) 贷:现金 b、报销时:借:管理费用(等费用科目) 贷:现金 2、现金清查a、盈余借:现金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 查明原因: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 贷:营业外收入(无法查明) 其它应付款一应付X单位或个人 b、短缺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 贷:现金 查明原因:借:管理费用(无法查明) 其他应收款-应收现金短缺款(个人承担责任) 其他应收款-应收保险公司赔款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 3、接受捐赠借:现金 贷:待转资产价值-接收货币性资产价值缴纳所得税借:待转资产价值-接收货币性资产价值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二、银行存款 A、货款交存银行借:银行存款 贷:现金 B、提取现金借:现金 贷:银行存款 三、其他货币资金 A、取得:借:其他货币资金-外埠存款(等) 贷:银行存款 B、购买原材料:借:原材料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贷:其他货币资金-(明细) C、取得投资:借:短期投资 贷:其他货币资金-(明细) 四、应收票据 A、收到银行承兑票据借:应收票据 贷:应收账款 B、带息商业汇票计息借:应收票据 贷:财务费用(一般在中期末和年末计息)C、申请贴现借:银行存款

财务费用(=贴现息-本期计提票据利息) 贷:应收票据(帐面数) D、已贴现票据到期承兑人拒付 (1)银行划付贴现人银行资金借:应收账款-X公司 贷:银行存款 (2)公司银行资金不足借:应收账款-X公司 贷:银行存款 短期借款(资金不足部分) E、到期托收入帐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票据 F、承兑人到期拒付借:应收账款(可计提坏账准备) 贷:应收票据 G、转让、背书票据(购原料)借:原材料(在途物资)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贷:应收票据 五、应收账款 A、发生:借:应收账款-X公司(扣除商业折扣额)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 B、发生现金折扣:借:银行存款(入帐总价-现金折扣) 财务费用 贷:应收账款-X公司(总价) C、发生销售折让:借: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 贷:应收账款 D、计提坏账准备(备抵法)借:管理费用-坏帐损失 贷:坏账准备 注:如计提前有借方余额,应提数=借方余额+本期应提数; 如计提前有贷方余额,应提数=本期应提数-贷方余额(负数为帐面多冲减管理费用)。 E、发生并核销坏帐:借:坏账准备 贷:应收账款 F、确认的坏帐又收回:借:应收账款同时:借:银行存款 贷:坏账准备贷:应收账款 《会计》与《税法》坏帐准备计提基数的区别: A、会计:“应收账款”+“其它应收款”科目余额,不论是否购销活动形成 B、税法:“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科目余额,仅限于购销活动形成的 六、预付账款 A、发生借:预付账款 贷:银行存款 B、付出及不足金额补付借:原材料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企业财务会计制度范本

企业财务会计制度范本 企业会计管理制度范本 一、现金管理制度 1. 现金借款需由经手人填写“借款申请单”,经总经理审批后到财务支取。 2. 凡借现金1000元以上的必须提前与出纳约定,以便提前准备。 制定管理文件和工作标准。规范化管理的核心是标准化和数字化,这就要求我们在制 定管理文件和工作标准时,要实事求是要科学准确,要重视调查研究,杜绝闭门造车。比如,要求白胚的制作时间为1小时,这在一定程度上很难实现。因为白胚制作在很大程度 上受制于工序的多少及材料是否合格。针对这种情况,在制定工作标准时应该区分相关维 修工具是否配备齐全以及周边相关维修设备的饱有量来分别制定。同时,要实地测试一次 维修需要多少时间,根据测量的结果分别制定标准。 企业应支付职工的工资,应当根据规定的工资标准,计算职工工资,计入成本、费用。企业应当根据国家规定,计算提取应付福利费,计入成本、费用。 3. 劳务工资发放时间定为每月二十五日。 4. 每天所收现金要严格执行现金管理制度,于当天下班之前交财务出纳统一管理, 不准挪用。 二、支票管理制度 1. 支票必须符合以下要求方能收取 ①不能撕毁,破损或涂改。 会计这种工作可能确实不适合男生来做,因为做这项工作的人要有很多的耐心和细心,而这些都是我很缺少的。但我毕竟是学这个专业的,有了这些东西才能让自己更加专业。 所以,在接下来的两年,我会让自己变得更加仔细,有耐心,工作不会来适应你,要自己 主动去适应工作。经过这次实训,我知道了会计确实是项辛苦的工作。或许并不是工作本 身的问题,而是自身的差距还是很大,所以会觉得累,觉得辛苦。我一直把会计作为我以 后找工作的第一选择,我觉得只要兴趣还在,热情还在,再累再辛苦,都不是问题。 作为一名普通教师,希望自己能在理论的熏陶与实践经验的浸润中成熟起来。虽然已 经走上工作岗位多年了,但从没有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系统的梳理,为自己确立一 个明确的专业成长目标,总认为学校安排工作埋头干就可以了,所以,自我认为自己的专

会计处理办法

第二章会计处理方法 会计作为一项有效及有序的管理活动,需要会计核算系统不断提供正确的财会信息数据、企业日常发生的大量经济业务,包容着大量的经济信息。将经济信息按照会计的规则与方法加工成会计信息,提供给有关使用者,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首先,大量经济业务只有输人会计核算系统才能进行加工,但是不可能直接将经济业务包容的全部经济信息都记录下来,只有按一定的标准或规定确认之后,才允许其进人会计核算系统。其次,已经进入会计核算系统的信息要作为有用的信息输出,输出的信息又必须再一次经过确认才能够保证其有效性。再次,经过确认、计量的经济信息还必须在会计特有的载体上进行记录,才能进行一系列的会计处理。通常所说的会计核算系统是指会计记录、处理的过程。因此,确认是会计核算的基础,而会计确认的核心问题就是会计计量。会计自形成之日起就与会计计量有着血缘关系,将经济信息按一定的规则量化为会计信息,才能够进行确认,不能够进行会计计量的信息自然也不能进行确认。会计对经济业务进行确认、计量的结果通过必要的会计载体来反映。会计确认、计量、记录的目的,是为管理活动提供有用的、正确的财会信息。要实现此目的,就需要借助于会计报告。所以,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是学习会计学必须要研究的问题。 会计处理方法亦称会计核算方法,包括会计确认方法、会计计

量方法、会计记录方法和会计报告方法。其中,会计确认是会计处理的第一步,是会计处理的门槛,主要解决经济业务和事项是否应该、能不能够在会计中反映,以及应该在什么项目中反映;会计计量是第二步。去要解决经济业务和事项用什么计量属性来计量,从而决定会计反映的金额;会计记录是第三步,是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具体体现,也即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将经济业务和事项具体记录在凭证、账簿等会计资料中;会计报告是最后一步,即在前面几步的基础上,对凭证、账簿等会计资料进行进一步的归纳和整理,通过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财务情况说明书等方式将财务会计信息提供给会计信息使用者。 对会计处理方法做出法律规定,是一贯性会计原则的要求。一贯性原则主要是为了使同一单位不同会计期间的财务会计报告具有可比性,即在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经济业务事项时所采用的会计原则、会计方法和会计程序,前后期间应当保持一致。因为在某些情况下,同一项经济业务事项,由于选择的会计处理方法不同,计算出的会计资料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产生不同的经济结果。。如果随意变更会计处理方法,必然导致会计资料缺乏可比性,、不能真实、完整地反映单位的实际经营情况和财务成果。

财务、会计制度或者财务、会计处理方法(小企业会计准则)

国奥投资咨询(深圳)有限公司 财务、会计制度或者财务、会计处理方法 本企业采用的财务、会计制度为:小企业会计准则。 一.财务制度: 1。财务管理原则: ①合法原则,即财务管理工作遵守国家有关的法规,依照法规要 求开展财务活动、处理与各方面的财务关系,以维护和保持正常的社 会经济秩序。 ②平衡原则,即力求资金存量与流量的综合协调平衡。资金的存 量平衡,指资金的合理配置,也就是通过资金活动的组织和调节使各 项物资资源间形成适当的构成比例,以保证各种形态资金的适度占用 和资金活动的继起性,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顺畅进行;资金的流量平 衡,指通过资金的合理使用和积极筹措,达到收支总量和收支时点的 平衡,以保证资金周转不致中断。 ③利润风险均衡原则,即在追求利润的同时充分考虑风险,全面 分析财务活动的收益性和完全性,在利润与风险的矛盾均衡中求得最 大收益。 2。财务管理任务: 财务管理的基本任务,就在于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 其生存与发展,取决于企业取得经济效益的状况。因此提高经济效益, 是企业经营的主要目标之一。企业的经济效益,在财务上就体现为是 否获得利润,经济效益的一般含义,是要以较少的投入(或较少的支 出、较少的耗费),获得较大的产出(或较多的收入)。企业经营获 得的收入,大于经营发生的支出(或耗费),才可能形成利润。因 此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任务就是:依法合理筹集企业经营所需资金, 促使企业有效利用各项资产,努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3。财务管理方法: 为了有效地组织、指挥、监督和控制财务活动,并处理好因财务活动而发生的各种经济关系,当本企业发展到比较成熟时,将会聘请 更高水平的专业会计人员进行科学的财务管理,比如运用一系列科学 的财务管理方法(如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预算、财务控制、财 务分析等方法),组建成“一个完整的财务管理方法体系。 二.财务处理办法(财务活动的具体处理方法): 1。资金的取得: 本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投资者投入所得和企业经营收入所得。 2。资金的使用: 本企业所得资金将用于经营范围内的业务的拓展、员工工资福利的发放等。

公司财务会计制度范本

公司财务会计制度范本 时间:2014-07-23 15:30来源:未知作者:过水青春点击:2873次 每一个公司都有财务部门,其财务部门是公司一切财政事务及资金活动的管理与执行机构,财务会计的工作十分重要。如何制定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呢?以下整理的公司财务会计制度范本,可供参考。 财务部是公司一切财政事务及资金活动的管理与执行机构,负责公司日常财务管理、筹资管理和财务分析工作,其工作范围和职责主要有: 1.负责公司财务管理工作。编制公司各项财务收支计划;审核各项资金使用和费用开支;收回售楼款,清理催收应收款项;办理日常现金收付、费用报销、税费交纳、银行票据结算,保管库存现金及银行空白票据,按日编报资金日报表;做好公司筹融资工作;处理、协调与工商、税务、金融等部门间的关系,依法纳税。 2.负责公司会计核算工作。遵守国家颁布的会计准则、财经法规,按照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编制年度、季度、月份会计报表;按照会计制度规定设置会计核算科目、设置明细账、分类账、辅助账,及时记账、结账、对账,做到日清月结,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账表相符、账证相符;管理好会计档案。 3.负责公司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设置成本归集程序和成本核算账表,做好成本核算,控制成本支出,收集登记汇总各项成本数据资料,及时、正确地为成本预测、控制、分析提供资料;按合同、预算、审核支付工程、设备、材料款项,配合工程部等部门做好工程、材料设备款的结算及竣工工程决算;完善各项成本辅助账的设置,健全各项统计数据。 4.建立经济核算制度,利用会计核算资料、统计资料及其他有关的资料,定期进行经济活动分析,判断和评价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为公司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5.配合公司内部审计。根据上述工作范围和职责,为加强财务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章资金审批制度 1.总则 ⑴所有款项的支付,须经公司主管领导批准。如果主管领导不在公司,应以电话或传真的方式与其联系,确认是否批准款项的支付,事后请其在支出单上补签意见; ⑵财务专用章、公司法人章及支票必须分开保管,公司法人章由办公室主任负责保管,财务专用章和支票由出纳负责保管。办公室主任或出纳不在单位期间,

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对纳税筹划的影响 (1)

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对纳税筹划的影响 字数:2515 来源:科学导报·学术论坛2013年8期字体:大中小打印当页正文【摘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全球市场环境更加激烈。现阶段世界的各个国家由于经济发展战略以及政策倾向的不同,区域性政治以及行业之间的不同。在税收政策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这就为企业的纳税筹划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如何合理的纳税、纳税的最佳时间等纳税筹划已经成为企业降低运营成本的重要途径。企业的纳税筹划是建立在国家政策允许的基础上,按照国家制定的与税收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对企业的筹资方式、运营方式、投资项目、理财管理等经济活动进行科学、合理的事先筹划,以最大限度的减轻企业的说收负担,最终实现企业的成本地、效益高的发展目标,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会计,纳税筹划 一、内蒙古伊利乳业纳税筹划的研究背景 企业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越来越关心自身成本的高低,越来越重视税收支出和纳税成本,于是纳税筹划由此产生并逐步发展。依法纳税是企业应尽的一项义务,但不需要交纳比税法规定的更多的税收也是企业作为纳税人的一项最基本的权利。因此,在一个健全和透明的法制环境下,企业通过精心筹划,从而达到减轻负税的目的,是无可指责的。 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涌现出一批高速增长的企业,近年来,乳制品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迅速提升,同粮油、肉制品、水产等产业一样成为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产业。因而我国乳制品行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由于供求关系失衡、市场无序竞争、技术水平低下等原因,导致在整体行业发展良好的情况下,相当一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的经营举步维艰。随着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的普及,这些高速增长的企业开始重新审视自身的发展战略。 二、纳税筹划研究目的与意义 在税制不断完善的今天,税收是不可避免的,而要合理降低税收成本,就必须进行纳税筹划。纳税筹划的普及和应用,将有利于提高我国公民的纳税意识,同时促使税务机关的征税走向更加成熟的法制轨道。 纳税筹划的成功能直接给纳税人带来资金上的收益,推动相关项目的成功,所以说纳税筹划是一项产生附加值的经济行为。一项好的纳税筹划方案应该有利于企业的发展,纳税筹划所具有的科学性和艺术特征也使其和偷逃抗骗税截然分

公司财务管理制度范本

公司财务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爲加强财务管理,规范财务工作,促进公司经营业务的发展,提高公司经济效益,根据国家有关财务管理法规制度和公司章程有关规定,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公司会计核算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 第三条财务管理的基本任务和方法: (一)筹集资金和有效使用资金,监督资金正常运行,维护资金安全,努力提高公司经济效益。 (二)做好财务管理基础工作,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认真做好财务收支的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工作。 (三)加强财务核算的管理,以提高会计资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四)监督公司财産的购建、保管和使用,配合综合管理部定期进行财産清查。 (五)按期编制各类会计报表和财务说明书,做好分析、考核工作。 第四条财务管理是公司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公司财务管理中心对财务管理工作负有组织、实施、检查的责任,财会人员要认真执行《会计法》,坚决按财务制度办事,并严守公司秘密。 第二章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 第五条加强原始凭证管理,做到制度化、规范化。原始凭证是公司发生的每项经营活动不可缺少的书面证明,是会计记录的主要依据。 第六条公司应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编制记帐凭证。记帐凭证的内容必须具备:填制凭证的日期、凭证编号、经济业务摘要、会计科目、金额、所附原始凭证张数、填制凭证人员,复核人员、会计主管人员签名或盖章。收款和付款记帐凭证还应当由出纳人员签名或盖章。 第七条健全会计核算,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和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帐簿。会计核算应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爲依据,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保证会计指标的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和会计处理方法前後相一致。 第八条做好会计审核工作,经办财会人员应认真审核每项业务的合法性、真实性、手续完整性和资料的准确性。编制会计凭证、报表时应经专人复核,重大事项应由财务负责人复核。 第九条会计人员根据不同的帐务内容采用定期对会计帐簿记录的有关数位与库存实物、货币资金、有价证券、往来单位或个人等进行相互核对,保证帐证相符、帐实相符、帐表相符。 第十条建立会计档案,包括对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都应建立档案,妥善保管。按《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保管和销毁。

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在纳税筹划中的运用

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在纳税筹划中的运用摘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减轻企业税负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一 个重要手段,如何在国家法律允许范围内合理筹划企业的各种税金,使企业税负最轻,成为目前企业面临的最为关键问题之一,这便产生了企业如何筹划纳税问题。文中从企业内部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出发,来研究其在企业纳税筹划中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纳税筹划、节税、税收挡板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形成,全球竞争日益激烈,特别是在我国 加入WTO后,状况显得尤为显著,我们的企业要想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必须拥有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而竞争优势的形成按照波特竞争优势理论,主要靠降低成本和细分市场来获得,各种税金作为企业成本费用的一项主要,对企业的会计收益和企业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的影响,由此同时,当前世界各国在经济发展上存有不同的政策倾向性,以及在不同地区和不同行业之间存在很大的税收政策差异性,这些都为纳税筹划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条件。这样就产生了如何纳税,何时纳税对企业有利的问题;即纳税筹划问题。 纳税筹划(taxPlanning)主要是指在国家政策的许可下,按照税收法律法规的立法导向,通过对筹资、经营、投资、理财等活动进行合

理的事前筹划和安排,取得"节税"(taxsaving)效益,最终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一种经济活动。 纳税筹划在国外已是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在国际企业中也得到广泛地应用,而在我国,纳税筹划还是个新事物,虽然已有很多学者专家写了很多这方面的文章、专著等,但大多是从企业外部的角度出发,如纳税地点的选择、税收优惠条件的利用等方面来研究,下面笔者将主要从企业内部着手,就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来谈其在纳税筹划中的运用。 我国的各种税种的筹划与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在对所得税进行筹划时,受其影响最为明显。纳税筹划的途径有多种,如缩小税基、采用低税率、延期纳税、税收优惠以及涉税零风险等,在缩小税基中又可以分为缩小绝对额和缩小相对额。其中与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相关的纳税筹划主要是缩小税基和延期纳税,下面通过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几个有代表性的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来讨论 企业如何筹划纳税,以期取得"节税"的效益。 (一)、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对纳税筹划的影响 按现行《企业会计准则─存货》规定,存货是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或者为了出售仍然处在生产

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

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 【摘要】只有规范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减少人为主观选择方法的机会,规定最优的核算方法,才能提供对决策最有用的会计信息。 【关键词】会计处理方法 Abstract :The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choice of the accounting treatment options. 1.计量属性的新选择:公允价值计价 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计量的优劣、公允价值的确定及其实践等问题是当今会计界讨论的一个热门话题。在手工操作环境下,由于公允价值难以取得,只能采用单一的历史成本计量属性。而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数据处理的高度自动化、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使资产按公允计价成为可能。通过Internet可以使会计信息系统和企业内外有关系统实时交换数据,相互获取信息,可以从网络上获得最新的资产成交价格信息,用公允价值对资产计价,计量属性将向公允价值计价发展。 2.存货计价方法的新选择:移动加权平均法 在手工会计下,常用的存货计价方法有: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移动加权

平均法等,而移动加权平均法将成为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的最佳选择。理由如下: 2.1会计信息化条件下先进先出法的不足之处在于:由于网络的实时监控,企业组织的存货数量急剧减少(甚至趋向于零库存),导致传统会计中期末存货成本计量的先进先出法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另一方面在计算机条件下采用先进先出法核算存货价格时,在每次调用存货价格时,计算机都需要多次遍历整个数据库并不断作日期比较,在一个庞大的数据库系统中这是相当耗费机时的,会严重影响系统运行速度和效率。 2.2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的缺陷在于:及时性较差,不适应会计信息化的实时化要求。 2.3个别计价法的缺陷在于:采用个别计价法极易被用作调节利润的手段,因为如果营业不佳,估计利润不高,管理人员就可以高价售出低成本的商品,以提高利润,或以相反的方法调低利润,因此也不是最佳的方法。 2.4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移动加权平均法的优势在于:会计信息化的动态化为移动加权平均法的使用创造了便利条件,会计数据的采集是动态的,企业组织内部的存货数据,一旦发生,都将存入相应的服务器,并及时送到会计信息系统中等待处理,计算机自动检索存货数据库获取存货的价格信息并进行移动加权核算。

会计科目处理方法

看的47个较难的会计科目处理方法1、“补贴收入”在会计报表如何设置问题 对企业收到即征即退、先征后退、先征后返的增值税,现行财会规定,应通过“补贴收入”会计科目来反映。“补贴收入”科目属“损益表”科目,而该科目反映的经济业务只在“损益表”中反映,期末无余额。损益表中无“补贴收入”项目,可在“其它业务利润”项目中反映。 2、被税局检查需要补交的所得税处理 (1)调整应交所得税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2)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余额转入利润分配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3)补交税款时 借: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对查补的前年度的企业所得税,在编制损益表时,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项目来反映。 3、促销品的账务处理问题 在促销时把一些商品按进价赠送给消费者使用 小规模纳税人: 借:营业外支出 贷:库存商品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4、购进货物发生收料在前、付款在后或发票未到的账务处理问题 借:原材料 贷:应付账款--暂估应付款 下月初用红字冲销;

收到票时: 借:原材料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付账款 5、代理出口的会计处理 1、收到代出口商品时 借:受托代销商品 贷:代销商品款 2、出口销售时,按实际售价 借:银行存款(应收账款等) 贷:应付账款 同时结转商品销售成本 借:代销商品款 贷:受托代销商品 3、归还出口商品货款并计算代销手续费收入借:应付账款 贷:代购代销收入(手续费收入) 银行存款 4、代理进口 ①、收到委托单位的收购资金时 借:银行存款 贷:应付账款 ②、支付代购进口商品货款及运杂费时

小企业财务会计制度范本

*******有限公司 财务会计制度 财务部是公司一切财政事务及资金活动的管理与执行机构,负责公司日常财务管理、筹资管理和财务分析工作,其工作范围和职责主要有: 1.负责公司财务管理工作。编制公司各项财务收支计划;审核各项资金使用和费用开支;收回售楼款,清理催收应收款项;办理日常现金收付、费用报销、税费交纳、银行票据结算,保管库存现金及银行空白票据,按日编报资金日报表;做好公司筹融资工作;处理、协调与工商、税务、金融等部门间的关系,依法纳税。 2.负责公司会计核算工作。遵守国家颁布的会计准则、财经法规,按照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编制年度、季度、月份会计报表;按照会计制度规定设置会计核算科目、设置明细账、分类账、辅助账,及时记账、结账、对账,做到日清月结,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账表相符、账证相符;管理好会计档案。 3.负责公司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设置成本归集程序和成本核算账表,做好成本核算,控制成本支出,收集登记汇总各项成本数据资料,及时、正确地为成本预测、控制、分析提供资料;按合同、预算、审核支付工程、设备、材料款项,配合工程部等部门做好工程、材料设备款的结算及竣工工程决算;完善各项成本辅助账的设置,健全各项统计数据。 4.建立经济核算制度,利用会计核算资料、统计资料及其他有关的资料,定期进行经济活动分析,判断和评价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为公司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5.配合公司内部审计。根据上述工作范围和职责,为加强财务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章资金审批制度 1.总则 ⑴所有款项的支付,须经公司主管领导批准。如果主管领导不在公司,应以电话或传真的方式与其联系,确认是否批准款项的支付,事后请其在支出单上补签意见; ⑵财务专用章、公司法人章及支票必须分开保管,公司法人章由办公室主任负责保管,财务专用章和支票由出纳负责保管。办公室主任或出纳不在单位期间,印章应由法定代表人指定的专人保管。印章代管须办理交接手续,代管人员必须对印章的使用情况进行登记; ⑶财务部原则上不得将已加盖财务专用章及公司法人章的支票预留在公司,如因工作需要,需先填好限额,并经公司主管领导批准; ⑷开具的支票须写明经批准同意的收款人全称,收取的发票须与收款相符。如收款人因特殊情况需要公司予以配合支付给第三者,必须有收款人的书面通知并经公司主管领导批准; ⑸往来款项的冲转(指非正常经营业务),须公司主管领导批准;

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选择

我国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 一、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 (一)应付税款法 应付税款法是将本期税前会计收益与应税所得之间的差异造成的所得税影响金额,直接确认为当期所得税费用,而不递延到以后各期。这种方法的理论依据是所得税的“收益分配观”,本期所得税费用等于本期应付所得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影响所得税金额,在会计报表中不反映为一项负债或资产,仅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说明其影响程度。采用应付税款法进行会计处理比较简单,工作量小;但是应付税款法不确认当期暂时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显然不符合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因而逐渐被淘汰。 (二)纳税影响会计法 该方法是将本期暂时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递延和分配到以后各期间,即将本期产生的暂时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采取跨期分摊的办法。纳税影响会计法的理论依据是所得税的“费用观”,认为所得税是企业为了获得收益而发生的一项费用,并应随同有关的收入和费用计入同一期内,以达到收入和费用的配比。暂时性差异影响的所得税金额,包括在利润表的所得税费用项目内,以及资产负债表的递延税款中。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的实际作用是使企业的财务会计记录与财务报告的目标一致,即坚持按照财务会计的基本概念(资产与负债)和权责发生制进行有关会计确认和计量,避免财务信息使用者对财务信息的误解。纳税影响会计法又分为“递延法”和“债务法”两种。 1、递延法。 递延法是将本期由于暂时性差异而产生的影响纳税金额,保留到这一差额发生

相反变化的以后期间予以转销。在所得税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时,不需要对递延所得税进行调整。递延法确认暂时性差异,这显然比应付税款法前进了一大步。但是,在这种方法下,递延所得税只表示将在未来会计期间配比过程中进行调整的暂时性差异的累计影响,不表示可能的未来经济利益。资产负债表上的递延所得税余额并不具有应收应付的性质,也不符合资产和负债的定义,无法反映有关经济业务的实际纳税影响。尽管递延法比债务法简单,但因其不能披露有关经济业务的实际纳税影响,而被美、英等国的会计准则及国际会计准则所淘汰。 2、债务法。 债务法也是将本期由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纳税影响金额,递延和分配到以后各期间,并同时转销己确认的暂时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它与递延法的本质区别在于,在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时,需要对递延所得税进行调整。因此,暂时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在资产负债表上表现为将来应付税款的债务或代表预付未来税款的资产,这赋予递延所得税以资产或负债的意义。这种方法相对于递延法具有明显的优点:遵循配比原则,从而使相应的所得税会计确认与计量既符合权责发生制,又比较准确地反映了有关经济业务的实际纳税影响。债务法又有损益表债务法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之分。 (1)损益表债务法是对时间性差异进行跨期核算的会计方法。 它是以损益表中的收入和费用项目为着眼点,注重税前会计收益与应税所得之间的时间性差异,并将其对未来所得税的影响看作是对本期所得税费用的调整。在确认财务报表项目时,首先计算当期所得税费用,然后根据所得税费用与当期应纳税款的差额,倒挤出本期发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 (2)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对暂时性差异进行跨期核算的会计方法。

财务会计制度范本

财务会计制度范本 目录 第1章总则 第2章财务职责、目标第3章 第4章资产的管理 第5章投融资管理 第6章成本和费用的管理 第7章产品销售收入、利润的管理 第8章财务预算管理 第9章企业清算 第10章财务会计报告 第11章经济活动分析 第12章财务审批制度 第13章会计档案管理办法 第14章发票和收据的使用管理 第15章财务保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1条为加强对公司财务工作的管理与监督,第2条保护国家和公司的合法权益;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充分发挥财务预算的预测、控制作用;规范公司投融资行为,第3

条提高资金运作效率,第4条减少融资风险,第5条保证资金运营的安全性与收益性;完善财务报告与分析,第6条严格财务审批程序;加强会计档案和发票、收据的管理,第7条提高财务保密意识。现根据《会计法》等有关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合同,第8条结合本公司的具体情况,第9条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财务职责、目标 第二条经理办公会依照健全、有效的原则设置独立的会计机构,在经理办公会和总经理、总会计师的领导下,开展具体的财务会计工作,并对经理办公会和总经理、总会计师负责。 第三条公司配备合格的财务会计人员,办理财务会计工作,运作公司的财务管理。 财务部行使以下职责: 1、公司经营活动数据的收集和稽核。 2、资金筹措和会计核算 3、资产管理及财务预算和分析 4、现金流量分析及预算控制 5、客户信用评估及商务评估 6、对外投资的监管与控制 财务管理的目标为: 1、严格执行国家、经理办公会、公司的法规制度。

2、提高业务素质,以电算化为手段,以制度规范为基础,通过现金流量计划来合理筹措和运用现金。确保公司财务目标的实现,经过不懈努力和持续改进逐步建立起适合发展需要的规范高效的财务管理体系。 3、提供及时、可靠、有效财务数据为公司经营决策,为各部门内部管理提供准确数据。 4、树立强烈的为公司经营业务需要服务的意识,摆正位置,做到严格执法、热情服务。 第三章资产的管理 第四条流动资产包括货币资金、有价证券、应收和预付款以及各项存货等。 货币资金、有价证券的管理 1、现金的管理: 现金出纳必须做到日清月结,随时清点库存现金。财务部领导及有关人员必须定期或不定期对库存现金进行抽查,以保证帐实相符。 出纳人员到银行提取现金,必须同时有两个人前往办理。 现金的开支范围为:职工的工资、津贴、劳保费、福利费、奖金等及国家规定对个人的零星支出;出差人员必须随身携带的差旅费;结算起点以下的零星支出等。 现金库存不得超过公司核定的库存,限额为人民币伍万元。

收入会计处理方法

岗位职责 1.按照《会计准则-收入》分类,确认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和他人使用本企业资产收入等。 2.分类汇总各类收入的凭证、核签、编造、档案整理,保管事项。 3.根据工作期间会计资料对各类收入进行。 4.各种收入在预测计划掌控与执行。 收入的分类 企业的收入包括销售商品的收入、提供劳务的收入和他人使用本企业资产的收入等。其中: 1.销售商品的收入主要指取得货币资产方式的商品销售,以及正常情况下的以商品抵偿债务的交易等。这里的商品则主要包括企业为销售而生产或购进的商品,如工业企业生产的产品、商品流通企业购进的商品等。企业销售的其他存货如原材料、包装物等也视同商品。但企业以商品进行投资、捐赠及自用等,会计上均不作为商品销售处理。 2.提供劳务的收入主要有提供旅游、运输、饮食、广告、理发、照相、洗染、咨询、代理、培训、产品安装所获得的收入。 3.他人使用本企业资主的收入则是指企业让渡资产使用权所获取的收入,包括因他人使用本企业现金而收取的利息收入,因他人使用本企业的无形资产等而形成的使用费收入,出租固定资产取得的租金收入等。 收入的确认 收入的确认原则应依不同的收入类别而定。 (一)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 总的来说,当满足以下四个条件时,即可确认收入的衫现: 1.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

2.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 3.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 4.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销售商品的收入应按企业与购货方签订的合同或协议金额或双方接受的金额确定。现金折扣在实际发生时确认为当期费用;销售折让在实际发生时冲减当期收入。 (二)提供劳务收入的确认 在同一会计年度内开始并完成的劳务,应在劳务完成时确认收入。如果提供劳务的期间跨越一个以上会计期间,并且提供劳务的交易结果能够可靠地估计,企业应在资产负债表上按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 交易结果的可靠估计,要满足以下条件:(1)劳务总收放与总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2)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3)劳务的完成程度能够可靠地确定。而劳务完成程度的确定又可按已经提供的劳务占应提供劳务总量的百分比和已经发生的成本占估计总成本的比例来确定。完成合同法则指在完成或基本完成合同规定的劳务时确认收入的方法。在使用完成合同法时,只要劳务已以提供,价款已经收讫,或者已经取得取价款权利时,即可确认收入。 如果资产负债表上不能对交易的结果作出可靠的估计,应按已经发生并预付能够补偿的劳务成本确认收入,并按相同金额结转成本;如预计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不能得到补偿,则不应确认收入,但应将已经发生的成本确认为当期费用。 (三)他人使用本企业资产收入的确认 他人使用本企业资产的收入包括利息收放和使用费收入,应在满足下列条件时予以确定:(1)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2)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相对于利息收入和使用费收入,其确定的方式也不尽相同;利息收入应按他人使用本企业现金的时间和适用利率计算确定;使用费收入应按有关合同或协议规定的收费时间和方法计算确定。 销售业务的会计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