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2.3世界的地形教案(新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2.3世界的地形教案(新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2.3世界的地形教案(新版)湘教版

世界的地形(1)

七年级地理上册 2_3 世界的地形教案 (新版)湘教版

《世界的地形》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等深线等基本概念。 (2)了解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和海底地形特征。 (3)了解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制作原理并学会阅读地形图。 (4)初步学会在地图上辨别方向、估算不同地点的海拔以及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2.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指点、小组互动合作等形式,采用对比分析,认识各种地形图,进而学会阅读地形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地形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 1.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2.等高线地形图的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 等高线稠密、稀疏与坡陡、坡缓的关系 【教学方法】 读图、析图、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出示图片:人的五官有凹凸起伏,表情丰富,形态不一。地球上有海洋、有陆地、有高山、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形象地在平面地图上反映出来呢?我们要通过地形图来反映这些内容。 二、新课学习 (一)陆地地形 播放图片,学生结合地图册上的各种地表形态,让学生说说这些图片分别是什么地形。 明确:地形概念——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地形。陆地表面的地形虽然多种多样,但基本类型有五种,分别是: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 出示五种基本地形图片,整体感知。 师:说到地形,当然离不开高度。高度有海拔和相对高度,那么,什么是海拔和相对高度呢? 出示海拔与相对高度示意图 提问:海拔与相对高度有什么区别?(学生读图回答) 明确:海拔是指地面某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如图:甲地的海拔是1500米,乙地的海拔是500米;相对高度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提问:甲乙两点的相对高度是多少呢?(学生回答:1000米) 强调:海拔是一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一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 小组讨论: 将全班分成五个大组,每个组以一种地形的名称命名,以第一人称展开“自述”,要求全面细致地说出自己代表的地形特征。各组推选一名代表上台汇报展示。 明确:列表比较,熟悉各种地形特征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世界的地形》教案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理解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等深线等基本概念。 2、了解陆地上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等五种地形类型的特征,熟悉各种地形的世界之最 3、了解海底地形的结构,学会看地形图,根据等高线的分布来判断各种不同的地表形态。 4、通过读图比较平原与高原、山地与丘陵的异同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地理事物的能力。 5、通过指导学生看地形图,培养学生判断地势高低、坡度变化及辨别地表形态的能力。 教学重点 弄清海拔与相对高度的观观念,掌握陆地地形的划分及其特征,会看等高线地形图 教学难点 在地形图上根据等高线辨别方向,量算距离。分析地势变化;根据等高线的分布判断山谷、山脊、悬崖、鞍部等地形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引入教学 我们生活的地球上,陆地地表高低起伏,形态各异。你认为我们这儿的地表起伏如何?你对哪里的地形感兴趣?为什么? 一、陆地地形 首先向学生讲解和地形相关的两个概念:海拔和相对高度,而后结合板图理解 展示五种地形景观图 设问:你知道这些有差异的美丽图片分别代表了什么地形吗? (过渡)从地表景观来看,五种地形的地表形态的起伏各有差异,那么,我们应如何描述各种地形的特征呢? (从海拔和相对高度两个方面) 展示表格,学生分组讨论,完成下表: 地形类型主要特征 共同点 海拔高低地面起伏状况 平原 高原

山地 丘陵 盆地 将全班学生分成五大组,并将每组依次命名为五种基本地形名称。而后展开自述,全面细致的说出自己的特征。并设问:学校所在地以什么地形为主? 学生观察地图册P13-14,结合P28文字,思考:世界上陆地上高大山脉主要分布在哪两大地带?分别是由哪些山脉组成? 引导学生在“世界地形图”上熟悉主要山脉的位置,并强调: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最高大的山脉 引导学生熟悉: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最大的高原、最大的盆地的位置。 (过渡)了解了陆地的五种基本地形,你想知道深不可测的海底地形的样子吗? 二、海底地形 学生阅读图2-37,回答海底地形的种类,教师重点讲述大陆架、大洋中脊的特点,并引导学生在地图上识别大陆架。 (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本节重点,教师点拨 (作业布置)用橡皮泥自制五种基本地形模型 第2课时 (复习导入)陆地地形有哪些种类?海底地形有哪些种类? (过渡)陆地五种基本地形的地表起伏状况,在地图上是如何反映出来的呢? 一、学看地形图 学生阅读地图册上的“地形鸟瞰图”,提问:你能从这幅地图中看到哪些地理事物?你能读出这些地理事物所谓海拔高度吗?能看到各地的坡度起伏吗? 继续阅读图2-45,并和图2-46比较,讨论:这幅图与上幅图相比,有什么明显不足?(过渡)用什么方法可以将地形的地表起伏变化表示在平面上呢?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用等高线地形图表示? 先讲解等高线的含义,而后结合板图加深理解,强调:等高线都是闭合的曲线;各条等高线不相交;等高线上的所有点海拔都相等,相对高度都是0 学生回答P39活动第1题 (过渡)等高线地形图不但能反映各地的海拔高度,而且能反映出地表的坡度起伏 学生观察图2-50 思考:坡度的陡缓与等高线排列的疏密有什么关系?(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学生口答P9活动2

湘教版中学地理教案《世界的地形》教学设计

开始上课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 2、了解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3、了解海底地形特征。 能力目标:能判别五种基本的地形类型 情感目标:关注当地地形类型和分布特点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产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1.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 2.了解五种陆地基本地形,能够区分它们的形态特征。 教学难点:1、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 2、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学情分析:学生可以运用数学上接触过的知识理解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对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实际形态也较熟悉,但是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具体特征,统计数字需要强调, 尤其是山地与丘陵、平原与高原之间的差别,可以利用剖面示意图辅助。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创设情境法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组织教学: 复习提问: 引入新课: 我们在地球上主要生活在陆地上,而我们生活的陆地,比如我们周围,有上坡有下坡,整个陆地表面并不像海平面那么平,有很多高低起伏。 讲授新课: 一.地形就是地表各种高低起伏形态的总称。 创设情境:地表的高与低需要用什么来衡量? 引出高度,并比较测量高度的不同方法。先用人的身高来举例,形象的类比高度的测量方法。 二.海拔: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也叫绝对高度。 相对高度:地表某一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海拔差。 过渡:正是由于陆地表面各个地方的海拔高度,相对高度都不相同,所以就有了各种不同的地形类型总结作业情况 利用身边常识引 入,帮助学生理解 利用教具吸引学 生注意力 提出疑问,启发学 生 绘制简单示意图, 表明海拔和相对 高度的意义及不 同 列举熟悉的地形 ——五种陆地常 见地形 通过读图分析 巩固 积极思考 尝试用以有的 知识自主解决 问题 阅读课文,初步 理解海拔、相对 高度的定义。 通过举例、板图 理解海拔、相对 高度的含义,区 分它们的差别, 熟练巩固 利用身边知识 举例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2章 第3节 世界的地形教案 (新版)湘教版

第3节世界的地形 【教学目标】: 1、理解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等深线等概念。 2、了解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3、了解世界陆地两大著名高山带的分布规律,能在地图上找出最著名的山脉、高原、平原和盆地的位置。 4、关注当地的地形类型和分布特点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培养关心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包括“陆地地形”、“海底地形”和“学看地形图”三部分内容。知识结构如下: 【教学重点】: 1、辨别五大基本地形,能够熟练判断所属地形 2、在地图上找到著名的山脉、高原、平原和盆地,学会看地图 【教学难点】: 能在地形图中根据五种地形类型特点识别它们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提纲】: 一、陆地地形 1、海拔与相对高度 2、五种地形类型 (1)平原与高原:地表起伏小;平原海拔较低,高原海拔较高,边缘陡峭 (2)山地和丘陵:地表崎岖不平;山地较高,坡度较陡,丘陵坡度较低,相对高度不大

(3)盆地:中间低、四面高 3、世界著名地形 (1)两大山脉带 (2)著名高原与平原 二、海底地形 大陆架、大陆坡、洋盆、大洋中脊、海沟 【教学过程】: 一、陆地地形 (一)海拔和相对高度 1、教学导入 呈现几张著名的旅游风景区,让学生观察它们各自的地形特点,从而引出地形的概念(地球表面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 2、直接设问:利用什么来表示地形的高低?----海拔vs相对高度 3、教学活动----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的不同 活动1:先观察图2-38,直观上理解海拔(地面某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和相对高度(两点之间的高度差)的概念。再请两个同学上台,分别说出自己的身高,让大家一起说出他们的高度差,类比“海拔”和“相对高度”。 活动2:完成书上活动的两个问题 活动3:展示珠穆朗玛峰的图片。有人说珠穆朗玛峰高度有8844.43M,但有人站在山脚说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只有4000M左右。你恩那个解释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吗? 时间:10分钟 (二)五种地形类型 1、阅读教材P34-35,参考P34页的图片,完成五种地形类型的对比表格

《世界的地形》教学设计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学情学法 七年级的学生虽在小学有零碎接触一些地理知识,但未能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特别是缺乏基本的读图、析图能力,以及对地理事物的理解、想像、分析等地理思维能力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各种图像,包括示意图、地图、景观图等。通过认真判读、分析、获取地理信息,并应用地理图表说明地理问题。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采用以下三大学法,逐步掌握世界地形的有关地图和地理知识,落实教学主题。 一)、是自主学习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的分层设色世界地形图、各种示意图和景观图来设置问题,1、引导学生能读懂地图,利用地图复习旧知识和理解新知识。2、引导学生层层理解五种地形的特点和两大山脉带的分布。 二)、是比较法:通过景观图的感性比较和列图表比较五种地形的异同,增加对世界地形的掌握; 三)、是讨论探究法:通过同学间的共同讨论以及野外调查,了解你的家乡的地形特点,以及这种地形给生活和生产活动带来哪些影响。 二、设计思想 【依据课标】 为满足“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教学新理念,根据课标,1、要培养学生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和地理图表的基本技能;2、利用图表分析比较五种地形的形态特征。 【关键词】 地形、分层设色、海拔、相对高度、高峻、山脉带 【教材内容简析与教材创新处理】 本课时主要是学习陆地地形和学会看分层设色地形图两大内容。根据“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这一观点,教师完全可以围绕一张分层设色的世界地形图来展开教与学,培

地理:第二章《地球的面貌》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上)

地理:第二章《地球的面貌》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上) 【教目标】 1、了解地球的形状的大小,掌握经纬线的特点和经纬度的划分。 2、了解世界海陆的分布,知道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 3、了解世界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4、知道海陆变化的原因,掌握板块构造说,能用其解释一些现象。 【教重点】 经纬度和半球的划分 【教用具】 教挂图,投影片 【教过程】 1、认识地球。 提问: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不规则的球体) 列表比较经纬线的特点 经线纬线 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 交的半圆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形状半圆圆 长度一样长赤道最长,南北极最短指示方向南北方向东西方向 特殊线0度经线赤道、南北回归线、极圈 分布规律0度经线以东为东经,数值越越 大,0度经线以西为西经,数值越 越大并在180度东西经重合。赤道纬度是0度,以北为北纬,以南为南纬,数值逐渐增大,到南北极点为90度 半球划分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是东西半 球的分界线 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强调)这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内容,要熟练掌握经纬度的判断和东西南北半球的划分。[++] 2、世界的海陆分布。

提问:地球上海陆的比例是多少? 据图指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了解大陆,大洲,岛屿,半岛的含义。 亚欧、亚非、南北美的分界线。 特殊的大洲和大洋:赤道穿过的大洲:亚洲、大洋洲、非洲、南美洲。 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洋):南极洲,北冰洋。 补充:注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相对位置,如南极洲周围的三个洋,北冰洋周围的三个洲等。 3、世界的地形。 据图找出世界主要地形区:最大的平原,高原,盆地。最长的山脉,最高的高原。(同上黑板指出,其他同做裁判)填注空白图练习巩固。 4、海陆变迁。 沧海桑田变化的原因:内力作用: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 外力作用:风力,流水,海浪等。 海陆分布的说:大陆漂移假说:德国魏格纳提出,在课本上找出其提出的观点和证据。 板块构造说:六大板块——几乎全部在海洋中的是太平洋板块。 板块运动——边缘活跃,内部稳定。 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总结:本章主要讲述了世界地形的分布和世界海陆位置产生的原因,重点是板块构造的知识,我们要能够用其解释一些现象,如去年的汶川地震的原因,喜马拉雅山不断升高的原因等。 【作业设计】 板块构造理论和实践。

湘教版初一地理上册世界的地形知识点

湘教版初一地理上册世界的地形知识点 陆地的主要特点是地势低平,起伏和缓,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55米,坡度在5°以下。下面查字典地理网为大家整理了世界的地形知识点,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知识点 绝对高度就是相当于海平面的高度,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海拔,相对高度就是我们要对比的两个地点的海拔高度差,比如A点海拔3000米,B点海拔300米,这里的海拔高度就是他们的绝对高度,而两地之间的相对高度就是他们的海拔高度差,也就是3000-300=2500米,相对高度的计算是以海拔高度为基础的。 五种基本地形类型及其比较 平原:海拔较低,地面平坦; 高原:海拔较高,地面坦荡,边缘陡峻; 山地:海拔较高,峰峦起伏,坡度陡峻; 丘陵:地面起伏,海拔不高,坡度和缓; 盆地:周围高,中间低 课后练习 1、横亘欧亚大陆中南部的山系是( ) A、科迪勒拉——阿尔卑斯山系 B、安第斯——喜马拉雅山系 C、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 D、阿尔卑斯——安第斯

山系 2、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是( ) A、青藏高原 B、巴西高原 C、伊朗高原 D、德干高原 3、下列高原和平原均位于拉丁美洲的是( ) A、巴西高原、亚马孙平原 B、青藏高原、亚马孙平原 C、青藏高原、东欧平原 D、巴西高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4、世界的火山和地震带是( ) A、环太平洋——喜马拉雅——地中海带 B、环太平洋——印度洋带 C、环太平洋——喜马拉雅——大西洋带 D、环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带 5、地形的变化是( ) A、内力作用的结果 B、外力作用的结果 C、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D、先外力后内力作用的结果 6、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是( ) A、内蒙古高原 B、巴西高原 C、伊朗高原 D、青藏高原 7、海底地形从近海到远海依次为( ) A、大陆坡、大陆架、大洋底 B、大陆架、大洋底、大陆

七年级地理下册 6.1 亚洲及欧洲教案 湘教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大洲是世界第一大洲。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学会世界上不同时区之间,时间的相互换算。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对地图的阅读,使学生学会从地图上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通过标准时间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介绍,培养学生简单的时区和换算能力 3.教育目标:通过对国家和人口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重点、难点 重点: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教学方法:启发讨论讲授式 教学用具:投影仪,亚欧地形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 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景观在哪里?(播放一段关于亚洲的录像资料,如长城、泰国景观、蒙古人摔跤、日本富士山、沙漠中的阿拉伯人、喜马拉雅山脉等)学生发言:中国、亚洲、日本…… 板书:第一章认识大洲 第一节亚洲及欧洲 二、讲授新课: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二页第一自然段。指导学生找到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学生阅读。教师进行总结。 一“亚细亚”和“欧罗巴” 1、大洲名称的由来 2、亚欧大陆 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在一起, 合称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 学生通过阅读图1-1,进行讨论后总结。 3亚洲的地理位置 (1)经纬度位置 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 纬度范围:南纬10度~北纬80度之间 经度范围:东经25度~西经170度之间 主要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2)海陆位置 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是世界第一大洲。 我们通过对亚洲的的学习,直到认识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应该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来说明。 通过我们对亚洲的学习,请同学们都欧洲的地理位置,来描述一下。 学生通过读地图1-1,对欧洲的地理位置进行描述。 先进性小组讨论,发表各自意见,然后进行总结。 欧洲: 纬度范围:北纬36度~北纬71度之间 经度范围:西经9度~东经66度之间 二、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 1 、地方时 把太阳位置最高的时候定为当地的12点,并依此推定一天的时间。这就是地方时间,简称世界时。

最新整理七年级初一地理七年级上册《世界的地形》知识点湘教版.docx

最新整理七年级初一地理教案七年级上册《世界的地 形》知识点湘教版 七年级上册《世界的地形》知识点湘教版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 1、海拔:以海平面为起点,测出地面某个地点突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在地图上用相对高度表示地面起伏大小。 2、基本地形: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地形名称 特征 相同点 平原 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 地面起伏小 高原 海拔较主,边缘比较陡峻 山地 较高,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坡度较陡,沟谷较深。 地面崎岖不平 丘陵 较低,海拔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米 盆地 四周被山地或高原环绕,中部相对低平

3、世界上最大的山系:科迪勒拉山系世界上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 世界上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 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喜马拉雅山世界上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 世界上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世界上最深的海沟:马里亚那海沟 世界两大山脉带: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横贯亚欧大陆和非洲西北部山脉带。 4、海底地形: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大洋中脊。 大陆架是是陆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坡度较缓,水深一般在200米以内。蕴藏着丰富的石油、煤、天然气等矿产资源(洋盆)。最深的地方(海沟)。火山活动最强烈的地方(大洋中脊)。 5、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有五种地形名称:山顶、鞍部、山谷、山脊、陡崖。 6、区分方法:等高线呈闭合状且海拔升高为山顶;两个山顶之间是鞍部; 等高线向高处凸,是山谷;等高线向低处凸,是山脊;等高线重合的地方是陡崖。 ABC DEF 7、判断坡度陡缓的方法:等高线密,坡度陡;等高线疏,坡度缓。 第四节海陆变迁 1、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地球表面千姿百态的地形是地球内部力量和外部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1912年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 2、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即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

七年级地理上册世界的地形练习题新版湘教版

2.3世界的地形 一、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 1.下列等高线图中,表示盆地的是() A. B. C. D. 2.在下面的等高线地形图上,表示山脊的是() A. B. C. D. 3.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海拔约为8844米,死海是陆地表面的最低点,海拔约为-400米。这两地的相对高度为() A. 8444米 B. 9244 米 C. 4844 米 D. 8844米 4.世界上最大平原 是 () A. 东北平原 B. 西西伯利亚平 原 C. 亚马孙平 原 D. 东欧平原 5.等高线密集岩层就(),等高线疏松岩层就() A. 陡峭平缓 B. 平缓陡 峭 C. 不平缓也不陡 峭 D. 一般

6.图中表示山脊的是() A. B. C. D. 7.下图中等高线表示的地形名称依次是() A. 山脊、盆地、山谷、山 顶 B. 山谷、山顶、山脊、盆地 C. 山脊、山顶、山谷、盆 地 D. 山谷、盆地、山脊、山顶 8.读我国东部季风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关于地形对区域生产生活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如果修建大坝,对乙村不利影响大于甲村 B. 丙丁等地种植果树比种植水稻合适 C. 村落沿河流分布,航运条件 好 D. 两条引水路线中④比③更合理 9.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是()。 A. 巴西高原 B. 青藏高 原 C. 中西伯利亚高 原 D. 东非高原 10.读图,回答问题:甲、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A. 1000米 B. 2000 米 C. 3000 米 D. 4000米 二、填空题(共4题;共14分) 11.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内容 (1)图中A点的高度是________ 米,B点的高度是________ 米,A点大致在B点的________ 方向(2)图中D点比C点高出________ 米,A点比B点高出________ 米。 12.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________,________是世界上最大的平原. 1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坡陡的地方,等高线________;坡缓的地方,等高线________ .地图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世界地形教案

世界地形 【教学目标】: 1、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 2、了解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3、识记特殊的地形区。 4、了解海底地形特征。 【教学重点】: 1、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 2、了解五种基本地形,能够区分它们的形态特征。 3、识记特殊的地形区。 【教学难点】: 1、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 2、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3、海底地形的分布规律。 【重难点的突破策略】: 海拔与相对高度、五种陆地地形的异同点,课采取比较法,因为有比较才有鉴别,要鉴别地理事物的异同,最好的方法是把它们放在一块比较。 【课型】: 新授课 【教具】: 多媒体、地图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组织教学 讲授新课 (新课导入)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已经学习了地球上的七大洲和四大洋,知道了它们的名称、分布、大小以及洲界限,那么,大洲表面和大洋底部的外貌形态具体是什么样的呢?是平坦还是高低起伏呢? 学生:高低起伏的,(其它回答)。 老师:恩,是的,同学们都有自己的干点和看法,但高低起伏是对地表形态最好的形容。那么我们首先用三分钟的时间来给大家看看世界有哪些地形,这些地形是什么样的有什么不同。(放视频给同学们看) 同学们看完视频大家有什么感受呢,世界的地形是不是高低起伏以及多种多样的呢,有的是平的,有的是凸起的,有的是凹陷的,我们就把这些地球表面上各种各样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今天老师将带大家去探秘世界的地形。(板书:第三节:世界地形) 刚刚老师已经提到什么是地形,有哪位同学记得吗? 学生:是地球表面各种各样高低起伏的形态的总称。 老师:这位同学回答得非常棒。地形就是地表各种各样高低起伏的形态的总称。一定要记住是地表各种各样的高低起伏的形态。(边讲边板书:一、地形概念地表各种各样高低起伏) 地表的高低起伏是在陆地上能看见的,但是还有一些被海水淹没,存在于海

七年级地理上册 2_3 世界的地形教案1 (新版)湘教版

世界的地形 课题第二章第三节世界的地形(1)主备人 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区别陆地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能够在地形图上识别陆地五种基本地形类型; 3.知道世界著名的两大山脉带的分布,并能对照地图说出著名的平原、高原、山脉、盆地的名称及分布; 4.利用海底地形示意图,知道海底基本地形。 重点掌握五种陆地地形的特征,世界 主要平原、高原、山脉、盆地的 分布。 难点 掌握五种陆地地形的特征,世界主 要平原、高原、山脉、盆地的分布。 预设流程个性化设计 一、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33——P.36,完成以下任务。 (一)陆地地形 1.阅读课本33页,找出地形概念,说出五种基本的陆地地形。 2.理解海拔与相对高度的概念,完成P.33页的“活动”。 3.阅读课本34页,从海拔高度、相对高度及地面起伏状况了解各种陆地地形的特征,并比较平原与高原、山地与丘陵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4.阅读课本35页,找出陆地上的两大山脉带。 (二)海底地形 5.查看课本36页的图2-44,找出海底地形主要包括哪几部分?

二、合作探究 专题一: (1)读图2-39、图2-4-、图2-41、图2-42、图2-43,比较归纳陆地五种基本地形的特征。 地形类型主要特征 平原 高原 山地 丘陵 盆地 (2)完成课本36页“活动”的①题。 专题二:“世界之最”知多少? 地形区:指以某种地形类型为主的独立地形单元,命名方式一般为地名+地形类型,如青藏高原(青藏地区+高原),分解为青藏(青海和西藏) +高原(地形类型)。 ■结合课本35、37页的内容,并查阅地理图册1-2页的“世界地形”图完成。

七年级地理上册 2.3 世界的地形(第1课时)学案(无答案) 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2.3 世界的地形(第1课时)学案(无答案) 湘教版 第二章第三节世界的地形(第1课时)学案 编写人:审核人: 学习目标: 1.理解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等深线等基本概念,并了解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能从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典型的平原、高原、山地、盆地等地形类型。 2.了解世界陆地两大著名的高山带的分布规律,并能对照地图说出最著名的山脉、高原、平原、盆地的名称及它们所在的大洲。 重点、难点:陆地五种地形的特点;世界地形及主要的地形单元 自主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一】陆地地形 1. 地形的概念:。 2.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概念 (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的距离,叫海拔。如右图中, 甲处的海拔为米,乙处的海拔为米。海拔也叫绝对高度。 (2)相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距离,即两 个地点之间的。甲、乙两处的相对高度为:。 地面的高低一般用来表示,地面的起伏大小一般用来表示。根据地面的高低起伏状况,可以判别各种各样的地形类型。 【跟踪练习1】 (1).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8844.43米,这个高度指( ) A.一般高度B.海拔高度C.相对高度D.以上都不是(2).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马里亚纳海沟深11034米,二地相对高度是( ) A.1 988.2米B.2186 米C.19882米 D.9882米(3).同学们在海拔20米的南京紫金山下向海拔448米的山顶走去,走完2千米路程以后到达山顶,紫金山的海拔高度为( ) A.428米B.448米 C.468米 D.488米 3.陆地上的基本地形及特征 五种基本地形:、、、、。

【跟踪练习2】 (1).下列对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地面广阔平坦的一定是平原 B.地面连绵起伏的一定是山地 C.高原相对高度大,但海拔低 D.盆地是四周高、中间低的地形 (2).平原与高原的相似点是( ) A海拔低B起伏大C相对高度小D坡度大 4.世界主要的地形区 山 脉带 组成分布走向 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太平洋东岸山脉带:科迪勒拉山系,主体 山脉是北美洲的山脉和南美洲的山脉 北美洲和南美洲的西部走向沿太平洋西岸山脉带 太平洋西部的日本群 岛、台湾岛、菲律宾群 岛等一系列呈弧形分布 的岛屿山体 走向 横贯亚欧大 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由山脉、山脉和山脉等著名山脉组成 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 北部 主要呈走 向 .. 从主脉延伸出去的为支脉。如喜马拉雅山脉。山系 ..是指在成因上相互联系并沿一定走向延伸的许多条相邻山脉的总称。 地形地形区名称分布及其特点 高原高原 分布在____国的西南部,平均海拔约4500米,是世界上最高 的高原,号称“世界屋脊” 高原在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 平原平原在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 盆地盆地在洲中部,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盆地 山地山脉位于____国西南边境,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 山脉 纵贯大陆西部,是山系的南段,全长9000千米,是世界上最 长的山脉 七大洲地形特征 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高原、山地面积广大地形复杂非洲以高原为主,被称为高原大陆。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地形单一欧洲以平原为主,世界上海拔最低的一洲。地势南北高、中部低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世界的地形说课稿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 今天我说的课题是《世界的地形》,这一课题选自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 一、【说教材】《世界的地形》是对上节《地球海陆分布》的细化。地形是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形态,它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这一节内容它是学习世界地理的基础,又是学习地理所必备的知识,无论是在知识体系上还是在内容上都起到了承上启下,统领全局的作用。 教材包括了三大内容,即“陆地地形”、“海底地形”、“学看地形图”。“陆地地形”教材首先从海拔和相对高度这两个基本概念入手,对平原与高原、山地与丘陵这两组地形类型作出了简略对比。对于各种主要地形类型的分布,要充分利用世界地形图,重点学习陆地上的两大山脉带,其他的让学生自主去收集有关的世界之最。“海底地形”部分通过图示形象地说明了海底地形的组成。“学看地形图”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指导学生学看地形图。以具体的事例帮助学生读图、析图。培养学生分析认识地形图的能力。由于学生综合分析事物的能力较差,故确定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是本节的又一个重点也是本节的难点。 知识与技能:1、通过阅读比较五种基本地形素描图,使学生了解山脉、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的异同特征并初步学会在地形图上识别它们。 2、通过对比地形鸟瞰图、平面图、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使学生初步了解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制作及如何从地形图上辨方向、量距离以及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3、了解世界陆地两大著名的山脉带的分布规律,通过自主地学习能对照地图说出最著名的山脉、高原、平原、与盆地的名称以及它们所在的大洲。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五种基本地形的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2、通过组织学生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精神。3、通过读图和制作地形模型,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运用图片、彩图等培养学生热爱自然,认识自然的积极态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2、关注当地的地形类型和分布特点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3 世界的地形 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上册) (1)

世界的地形教案 学科年级授课时间课型备课者 地理七年级上册新课型 教学内容第二章第三节世界的地形 教学目标目标: 1.理解海拔、相对高度的概念。 2.了解陆地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了解海底的基本地形。 3.了解世界陆地两大著名高山带的分布,能对照地图说出最著名的山脉、高原、平 原和盆地的名称以及它们所在的大洲。 4.能在分层设色的地形图上识别典型的平原、高原、山地、盆地等地形类型。 5.理解等高线、等深线的概念。 6.对比地形鸟瞰图、平面地图、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了解等 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制作过程。 7.初步学会阅读和使用地形图。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1.了解陆地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2.知道世界上最著名的山脉、高原、平原和盆地的名称以及它们所在的大洲。3.能在分层设色的地形图上识别典型的平原、高原、山地、盆地等地形类型。 教学方法 与手段 课堂教学形式 教学准备搜集相关资料充分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引入)“大家注意观察我们生活的环境了吗,你会观察到一些 什么呢?如果有跟随父母外出北京旅行的同学一定会发现,火车 先进到河南境内时车窗外所看到的景象一定跟我们这里的不一 样,一望无际的土地上,看见不到土岭,也见不到山脉。这说明 了一个什么问题呢?” 教学过程:[来源:Z*xx*https://www.360docs.net/doc/4b77741.html,] 下面我们来揭开这个谜。学习第三节后,你就会明白。 一.打开书本P27页。教师板书:第三节世界的地形 二.用PPT投影本节的教学要解决的问题(即教学目标)。 (一)请你认真阅读教材P27-29,查看世界地形图完成以下学 习任务: 1.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的概念。 2.了解陆地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了解海底的基本地形。 3. 了解世界陆地两大著名高山带的分布,能对照地图说出 最著名的山脉、高原、平原和盆地的名称以及它们所在的大洲。 4. 能在分层设色的地形图上识别典型的平原、高原、山地、盆 地等地形类型。 (二)认真阅读教材P29—31页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1.理解等高线、等深线的概念。 2.对比地形鸟瞰图、平面地图、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分层设色 地形图,了解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制作过程。 3.初步学会阅读和使用地形图。 三.学生围绕问题进行自学、对学、群学。 教后修改 培养学生的读 图能力。

2.3 世界的地形 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上册) (2)

教案 第二节世界的地形 教学目标:1、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过程。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读地势的高低和坡度的陡缓。 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五种地形部位。 3、能通过地形图识别五种陆地地形。 4、通过多媒体、地形模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 教学重点、难点: 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在地形图上区别山脊、山谷。 教具:多媒体课件、地形模型 教法与学法指导:利用多媒体、模型教学,使地形图的绘制过程形象、直观,把各种地形的实际形状与地形图紧密相联系,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 能力和总结概括能力。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看《红河谷》谈感受,突出地形图的重要性,引出课题。 【新课讲授】学看地形图 过渡:如何把立体的地形转绘在平面图上呢?这就用到等高线(理解概念、强调海拔高度)。 [电脑演示]“等高线的绘制”。通过电脑演示和学生观察,得出等高线的概念。 一、等高线:把海拔相同的各点的连结成线。 举一反三:解释等深线 过渡:有了等高线我们就可以绘制等高线地形图了。 二、等高线地形图 [电脑演示]“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通过电脑演示和教师解说,使学生明白地形图是如何绘制而成的,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进一步熟悉等高线地形图。 [解释]相邻两条等高线间的高度差,叫做等高距。说出图中等高距。 合作探究:等高线的特点: ①同一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高度相等; ②同一地图上的等高距相等; ③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 ④等高线愈稀,则坡度愈缓;等高线愈密,则坡度愈陡。 过渡: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那密到重合,会是什么地形呢? 引导:等高线重合后形成近乎垂直的陡坡,即陡崖。坡度起伏最大的地形是山地,陡崖是山体的一个部位,在山体模型上认识一下其它部位的名称和特征。让学生利用山体模型或自己的手,认识山体各个部位。 等高线地形图上是怎样显示山体各部位的?通过景观图、实物图、地形图、模型的比较认识陡崖的特征。其它部位: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山顶的学习,学法同陡崖。 利用等高线地形图进一步熟悉各部位特征。 总结各部分特征: (1)山顶:等高线数值中部高四周低,一般用“”表示 (2)山脊: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弯曲的地方 (3)山谷: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弯曲的地方 (4)鞍部:两个相邻的山顶之间相对较低处 (5)陡崖:等高线重合的地方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七年级地理上册2.3世界的地形教案2新版湘教版

地图的判读 课题地图的判读主备主核使用补充使用者初一地理组课型新授使用日期 知识目标 1、初步学会在各种地形图上判断地势高低起伏状况,以备将来能用在生活和生产上。 2.在地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五种地形。 能力目标 在各种地图上,学会判断地势起伏高低的方法,提高读图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1.用海拔计算地面高度。 2.等高线稠稀与坡度陡缓。 教学难点 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各种地表形态 [导入新课]同学们,请回忆地图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板书三、地形图的判读 悬念设问:世界最高峰喜马拉雅山的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8844米,而生活在青 藏高原上的人们看它只不过4000米高,为什么一座山峰会有两个不同的高度值呢?这 两个高度值又是如何测量得到的呢? 板书 1.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电脑展示:课本P16图1.27“海拔的计算”,让学生观察对甲、乙两地高度的测量方法。 说明、提问甲地相对于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为1500米,这叫做甲地的海拔高度。那么,乙地的海拔高度是多少呢? 提出问题从乙地看甲地的高度是多少? 板书①海拔高度——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②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解决问题前面提到的珠穆朗玛峰为什么会有两个不同的高度呢?请同学们分析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回答后,教师评价并确定正确答案:8844.43米是指珠穆朗玛峰的海拔,4000米则指的是珠穆朗玛峰高出青藏高原表面的相对高度。 板书 2.等高线地形图 引导板书通过电脑演示、学生动手和教师的解说,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地形实体和所绘成的地图之间的联系,并引导学生得出等高线的概念。 板书①等高线——在地图上海拔相同点的连线。 提出问题让学生观察等高线示意图,并对照山体地形思考:等高线数值大小与地势高低的关系,等高线疏密与山体坡度陡缓的关系。 讨论归纳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评价并归纳:等高线数值大——海拔高,等高线数值小——海拔低;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由此可见,运用等高线把一座高低起伏的山体在地图上反映出来了,因此,我们把这种用等高线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图,叫做等高线地形图。 引导推理引导学生同理得出:在地图上把海洋深度相同各点连成的线,叫做等深线。从等深线上所标注的深度,可以看出海洋的深浅;从等深线的疏密情况,可以看出海底坡度的大小。 板书②等深线:疏密状况——表示海底坡度大小 电脑展示:在等高线地形图上,通过等高线数值的大小,可以判断山地的高低,疏密的状况,可以辨别山地坡度的徒缓。但是,山地的形态是各种各样的,如山顶、比例尺、方向、图例 1000米思考;两地之间的垂直距离是多少 观察多媒体屏幕的地图

2.3 世界的地形 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上册) (9)

世界的地形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等深线的基本概念。 2.了解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并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典型的平原、高原、山地、盆地等地形类型。 3.了解世界陆地两大著名高山带的分布规律,能对照地图说出最著名的山脉、高原、平原、和盆地的名称以及他们所在的大洲。 4、初步学会从地形图上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不同地点的海拔高度及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自制地形模型的过程中,了解到动手实践的重要性。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要学会发现、认识、比较、判断。 2.通过调查家乡的地形特征培养热爱家乡、关注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根据等高线数值大小辨别地势高低;根据等高线疏密辨别坡度陡缓。 难点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表的各种基本形态。 教学突破 本节教学内容以认知地形图为中心,容量大,而对于初一学生来说,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即地形图与实际的地表形态之间的联系仅靠老师的口头讲解和几幅图片不易形成空间思维,不能很快地认识和运用地图。所以,通过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自制地形模型的活动,使地形图的绘制过程非常形象、直观,对地表形态的图示比课本上的插图更明确,把各种地形的实际形状与地形图紧密联系在一起分析,便于低年龄的七年级学生理解接受,不仅教学重点、难点迎刃而解,同时还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激发了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教学准备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陆地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称为地形,你认为我们这里的地形如何?根据自己的见识说说你对哪里的地形感兴趣?原因是什么? 本节课老师和大家共同探讨世界地形的基本类型及其特征。 二、课前热身 请同学们看地图册上各种各样的地表形态,你知道这些有差异的美丽图片分别什么地形吗? 明确:陆地地形虽有多种多样,但最基本的有五种,它们分别是平原、高原、盆地、山地、丘陵等。 三、合作探究 1、整体感知 (1)指名学生对五种基本地形的外貌作初步的描述。

湘教版地理七上世界的地形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第1课时) 学案总编号:NO. 10 编写人:审核人: 学习目标: 1.理解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等深线等基本概念,并了解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能从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典型的平原、高原、山地、盆地等地形类型。 2.了解世界陆地两大著名的高山带的分布规律,并能对照地图说出最著名的山脉、高原、平原、盆地的名称及它们所在的大洲。 重点、难点:陆地五种地形的特点;世界地形及主要的地形单元 自主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一】陆地地形 1. 地形的概念:。 2.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概念 (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的距离,叫海拔。 如右图中,甲处的海拔为米,乙处的海拔为米。 海拔也叫绝对高度。 (2)相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距离, 即两个地点之间的。甲、乙两处的相对高度为:。 地面的高低一般用来表示,地面的起伏大小一般用来表示。根据地面的高低起伏状况,可以判别各种各样的地形类型。 【跟踪练习1】 (1).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8844.43米,这个高度指( ) A.一般高度B.海拔高度C.相对高度D.以上都不是(2).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马里亚纳海沟深11034米,二地相对高度是( ) A.1 988.2米B.2186 米C.19882米 D.9882米(3).同学们在海拔20米的南京紫金山下向海拔448米的山顶走去,走完2千米路程以后到达山顶,紫金山的海拔高度为( ) A.428米B.448米 C.468米 D.488米 3.陆地上的基本地形及特征 五种基本地形: 、、、、。 【跟踪练习2】 (1).下列对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世界的地形》教案1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世界的地形》教案1 、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 、了解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了解海底地形特征。 .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 .了解五种陆地基本地形,能够区分它们的形态特征。 、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 、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体特征,统计数字需要强调,尤其是山地与丘陵、平原与高原之间

我们在地球上主要生活在陆

兴趣.盆地:

陆地地形 海拔、相对高度 五种基本地形类型 海底地形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理解等高线、等深线等基本概念; 、对比地形鸟瞰图、平面地图、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了解等高 线分层设色地形图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它在使用时有哪些优点以及 、能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典型的平原、高原、山地、盆地等地 2、初步学会在地形图上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不同地点的海拔以及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3、了解世界陆地两大著名高山带的分布规律,能对照地图说出最著 名的山脉、高原、平原和盆地的名称以及它们所在的大洲。 、理解等高线、等深线的基本概念。 、对比地形鸟瞰图、平面地图、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了解等高线分层 设色地形图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图、降水量图的基础,必须扎实。山地的各个部分较抽象,需要下

板书设计: 1、学看地形图 2、地形鸟瞰图、平面地图、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 制作原理、着色规律、优点、缺点 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掌握阅读地形图的方法,并通过方法的介绍学训练读图能力。 .了解五种陆地基本地形在地形图中的特征,了解山地地形中的各 个部位,知道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分别是如何表示的。 .掌握阅读地形图的方法,并通过方法的介绍学训练读图能力。 .了解山地地形中的各个部位,知道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分别是如何 .掌握阅读地形图的方法,并通过方法的介绍学训练读图能力。 .了解五种陆地基本地形在地形图中的特征,了解山地地形中的各个部位,知道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分别是如何表示的。 3.初步学会从地形图上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不同地点的海拔以 非洲西北部山脉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