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第1课时物质的分类与转化

一、物质的分类

1.物质的分类依据

为了更好地认识和研究物质,人们常根据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对物质进行分类。根据物质的存在状态,将物质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根据物质的导电性,将物质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根据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将物质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2.物质分类方法

(1)按组成结构分类

(2)根据物质的性质分类

如氧化物的分类

①酸性氧化物

a.概念:能够与碱反应生成________的氧化物。

b.举例:写出CO2和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②碱性氧化物

a.概念:能够与酸反应生成________的氧化物。

b.举例:写出CaO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物质的转化

1

2.

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化学反应的几种类型

1.以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反应前后物质的种类为分类依据,化学反应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是否变化,化学反应可分为

(1)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__________的反应;

(2)非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_______________的反应。

知识点1 物质的分类

1.将下列各组物质按酸、碱、盐分类顺序排列,其中正确的是( )

A .硫酸 纯碱 孔雀石[Cu 2(OH)2CO 3]

B .硝酸 烧碱 绿矾[FeSO 4·7H 2O]

C .醋酸 乙醇 碳酸钙

D .盐酸 熟石灰 苛性钠

2.盐是一类常见的物质,下列物质通过一定反应可直接形成盐的是( )

①金属单质 ②碱性氧化物 ③碱 ④非金属单质 ⑤酸性氧化物 ⑥酸

A .①②③

B .①④⑥

C .②⑤⑥

D .全部

3.在稀硫酸、二氧化碳、铜片、食盐、生石灰、一氧化碳、纯碱、铁片和木炭粉9种物质间存在下面的相互关系,选择可代表①~⑤的适当物质,使有连线的两物质能发生反应。

(1)请推断它们的化学式分别为: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⑤________。

(2)写出下列序号之间的化学方程式:

①和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和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和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和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2 物质的转化

4.下列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是( )

A .2KClO 3=====MnO 2△2KCl +3O 2↑

B .NH 3+HCl===NH 4Cl

C .MnO 2+4HCl(浓)=====△

MnCl 2+Cl 2↑+2H 2O

D .Ba(OH)2+MgSO 4===BaSO 4↓+Mg(OH)2↓

5.下列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A.CuO―→Cu(OH)2B.CuSO4―→Cu

C.CaCO3―→CaO D.MgSO4―→MgCl2

练基础落实

1.符合图中阴影部分的物质是()

A.K2CO3B.Na2CO3

C.NaCl D.NaHCO3

2.下列各组物质中,第一种是酸,第二种是混合物,第三种是碱的是()

A.空气、硫酸铜、硫酸B.水、空气、纯碱

C.氧化铁、胆矾、熟石灰D.硝酸、食盐水、烧碱

3.小美在奥运五连环中填入了5种物质(如图所示),相连环的物质间所发生的反应中,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A.分解反应B.复分解反应

C.化合反应D.置换反应

4.《新科学家》网站报道,科学家通过电解Fe2O3、SiO2、CaO的熔融液(1 600℃)制得了铁,按照物质结构分类对熔融液中的三种物质进行分类,其中正确的是() A.均属于混合物B.均属于金属氧化物

C.均属于纯净物D.均属于非金属氧化物

5.采用不同的分类方法,可将非金属氧化物分为不同的类别。例如从某种意义上可将P2O5、SO2、SO3、CO2、Cl2O7等归为一类,则下列氧化物与它们属于同一类的是() A.CO B.NO C.Na2O D.N2O5

6.下列各组物质中,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序正确的是()

A.稀有气体、尿素、冰水混合物

B.乙醇、浓硫酸、胆矾

C.金刚石、铁矿石、大理石

D.水银、水蒸气、水煤气

7.下列属同一范畴的物质是()

①NaCl②(NH4)2SO4③NH3·H2O④KOH

⑤Fe(OH)3⑥HNO3

A.③④⑤B.①③⑥C.②③⑤D.②③⑥

练方法技巧

8.下表中每组均有4个选项,请选出1个跟另外3个选项属于不同分类的选项序号,

练综合拓展

9.从对化合物的分类方法出发,指出下列各组物质中与其他类型不同的一种物质:

(1)Na 2O CaO SO 2 CuO ______

(2)NaCl KCl NaClO 3 CaCl 2 ______

(3)HClO 3 KClO 3 HCl NaClO 3 ______

(4)NaHCO 3 Ca(HCO 3)2 NH 4HCO 3 K 2CO 3______

10.请尝试对你所学过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进行分类,并与同学交流。

(1)请按下列线条提示,画出Fe 、Cu 、S 、H 2、HCl 、NaOH 、H 2SO 4、Ba(OH)2、NaHCO 3、K 2O 、CuO 、NaCl 的物质结构分类图:

(2)对下列化学反应进行分类:

①硫在氧气里燃烧;②红磷在氧气里燃烧;③铁丝在氧气里燃烧;④铝箔在氧气里燃烧;⑤蜡烛在氧气里燃烧。

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第1课时 物质的分类与转化

基础落实

一、

1.组成 状态 性能 气态物质 液态物质 固态物质 导体 半导体 绝缘体 可溶性物质 微溶性物质 难溶性物质

2.(2)①盐和水 CO 2+2NaOH===Na 2CO 3+H 2O ②盐和水 CaO +2HCl===CaCl 2+H 2O

二、

1.C +O 2=====点燃CO 2 2H 2O 2=====MnO 2

2H 2O +O 2↑ Na 2O +H 2O===2NaOH SO 3+H 2O===H 2SO 4 Fe +H 2SO 4===FeSO 4+H 2↑ CuCl 2+2NaOH===Cu(OH)2↓+2NaCl Na 2SO 4+BaCl 2===BaSO 4↓+2NaCl CuSO 4+Fe===Cu +FeSO 4

2.①2Ca +O 2=====点燃2CaO ②CaCO 3=====高温CaO +CO 2↑ ③CaO +H 2O===Ca(OH)2 ④Ca(OH)2+CO 2===CaCO 3↓+H 2O ⑤Ca(OH)2+2HCl===CaCl 2+2H 2O

三、

1.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2.(1)发生变化 (2)不发生变化

对点训练

1.B[本题考查了酸、碱、盐的分类。A项中纯碱为Na2CO3,属于盐,错误;C项中乙醇属于有机物,不是碱,错误;D项苛性钠为NaOH,属于碱,错误,故选B。] 2.D

3.(1)Fe H2SO4CO2CaO Na2CO3

(2)Fe+H2SO4===FeSO4+H2↑

CaO+H2SO4===CaSO4+H2O

Na2CO3+H2SO4===Na2SO4+CO2↑+H2O

CO2+CaO===CaCO3

解析该题结合物质的性质,考查物质分类的应用。据单质①能和酸②发生化学反应,推知①应为活泼金属单质即为铁,而酸只有稀H2SO4,即②为稀H2SO4,则氧化物④应为碱性氧化物,即④为CaO,则氧化物③为酸性氧化物,即CO2,⑤属于盐且既能与H2SO4反应,又能与CaO反应,则⑤应为Na2CO3。

4.C[A为分解反应,B为化合反应,D为复分解反应。]

5.A

课后作业

1.B[符合钠盐集合的是B、C、D,符合正盐集合的是A、B、C,符合碳酸盐集合的是A、B,故B正确。]

2.D

3.A[由相关物质之间的转化可知,它们之间可发生化合反应、复分解反应和置换反应,没有涉及分解反应。]

4.C[熔融液为三种物质的混合物,但对任一种物质来讲都是化合物,即都是纯净物。] 5.D[题干中的氧化物均为酸性氧化物。]

6.D[水银是液态汞,属于金属单质,水蒸气是水,属于化合物,水煤气是H2、CO 的混合气体。]

7.A[A中的③④⑤均是碱,而B、C、D中的各项均不同类。]

8.(1)A其余均为酸性氧化物(或D其余均为气体)

(2)C其余均为离子(3)D其余均为气体

解析物质的分类方法很多,同一种物质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属于不同的类别。在对物质分类时,要对每一组内的物质从状态、组成特点、性质、实验操作方法等多方面进行多方位思考分析,寻找规律、明确异同,根据题目要求分析和解答。

9.(1)SO2(2)NaClO3(3)HCl(4)K2CO3

解析(1)SO2是非金属氧化物,其他三种为金属氧化物;(2)NaClO3是氯的含氧酸盐,其他三种是金属氯化物(或从氯元素的价态上找);(3)从氯元素的价态上分析,HCl中Cl为-1价,其他为+5价;(4)前三者为酸式碳酸盐,K2CO3为正盐。

10.(1)从左往右:Fe、Cu S、H2HCl、H2SO4NaOH、Ba(OH)2NaCl、NaHCO3 K2O、CuO

(2)分类标准1:是不是化合反应:化学反应①②③④为一类,都是化合反应;反应⑤不是化合反应。

分类标准2:反应物的特点:化学反应①②为一类,都是非金属单质与氧气反应;化学反应③④为另一类,都是金属单质与氧气反应;反应⑤是化合物与氧气反应。

分类标准3:是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反应①②③④⑤为一类,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第2课时物质的量

一、物质的量的单位

1.物质的量

国际单位制中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它表示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集合体,符号为________。

2.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标准:1 mol 粒子集体所含的粒子数与______________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相同,约为________________个。

(2)符号:________。

(3)计量对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子团、电子、质子、中子等所有 ___________。

3.阿伏加德罗常数

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通常用______表示,符号为______。

4.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与粒子数(N )的关系

n =__________________。

二、摩尔质量

1.概念:__________________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符号:______。单位:________或__________。

2.数值:以g 为单位时,数值与该粒子的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相等。

3.物质的量(n )、质量(m )、摩尔质量(M )的关系:n =m M

知识点1 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每摩尔物质约含有6.02×1023个粒子

B .摩尔是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C .摩尔是物质的质量单位

D .摩尔是物质的数量单位

2.下列关于物质的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B .物质的量实质上就是物质的质量

C .物质的量是一种物理量的单位

D .摩尔既是物质的量的单位,又是粒子数量的单位

知识点2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

3.在0.6 mol Ba(OH)2中,含有OH -的数目是( )

A .约为1.2

B .约为7.22×1023

C .约为6.02×1023

D .约为3.01×1023

4.设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 mol 氦气中有2N A 个氦原子

B .使用摩尔时必须指明粒子的名称

C .1 mol 任何物质所含的原子数为N A 个

D .1 mol 任何物质所含的粒子数为N A 个

知识点3 摩尔质量的应用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H 2的摩尔质量是2 g

B .1 mol H 2O 的质量是18 g·mol -1

C .氧气的摩尔质量是32 g·mol -1

D .2 g H 2含1 mol H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镁原子的质量就是镁的相对原子质量

B .一个氧原子的实际质量约等于166.02×1023 g

C .水的相对分子质量等于18 g

D .二氧化硫的摩尔质量是64 g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 mol O 的质量是16 g·mol -1

B .Na 的摩尔质量是23 g·mol -1

C .CO 2的摩尔质量是44 g

D .氢的摩尔质量是2 g·mol -1

练基础落实

1.同质量的下列气体中,所含原子数最少的是( )

A .CH 4

B .CO 2

C .H 2S

D .N 2

2.下列关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阿伏加德罗常数是12 g 碳中所含的碳原子数

B .阿伏加德罗常数是0.012 kg 12

C 中所含的原子数

C .阿伏加德罗常数是6.02×1023

D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符号为N A ,近似为6.02×1023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1 mol 任何纯净物都含有相同的原子数

B .1 mol O 2中约含有6.02×1023个氧气分子

C .1 mol 氢中含有2 mol 氢原子

D .阿伏加德罗常数就是6.02×1023

4.若某原子的摩尔质量是M g·mol -1,则一个该原子的真实质量是( ) A .M g B.1M

g C.M 6.02×1023 g D.6.02×1023M

g 5.水电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H 2O=====通电2H 2↑+O 2↑,某同学电解一定量的水,制得8 g H 2,则该8 g H 2的物质的量为( )

A .2 mol

B .4 mol

C .8 mol

D .89.6 mol

6.1.6 g 某物质中含有6.02×1022个分子,则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 .16

B .64

C .32

D .96

练方法技巧

7.在反应X +2Y===R +2M 中,已知R 和M 的摩尔质量之比为22∶9,当1.6 g X 与Y 完全反应后,生成4.4 g R 。则在此反应中Y 和M 的质量之比为( )

A .16∶9

B .23∶9

C .32∶9

D .46∶9

规律 “守恒法”解题是指在解题过程中利用化学反应或化学现象中的一些守恒关系来解决问题的一种独特的解题方法。只要“守恒法”使用得当,可收到解题步骤简捷、快速、准确之功效。本题依据质量守恒关系列式解题。

8.相等物质的量的CO 和CO 2相比较,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它们所含的分子数目之比为1∶1 ②它们所含的O 原子数目之比为1∶2 ③它们所含的原子总数目之比为2∶3 ④它们所含的C 原子数目之比为1∶1

⑤它们所含的电子数目之比为7∶11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练综合拓展

9.2.5 mol Ba(OH)2中含有__________个Ba2+,含有______个OH-,2.5 mol Ba(OH)2的质量是________ g。

10.(1)0.3 mol NH3分子中所含原子数与________________个H2O分子中所含原子数相等。

(2)含有0.4 mol Al3+的Al2(SO4)3溶液中所含SO2-4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

11.臭氧(O3)层是地球的保护伞,它对太阳紫外线有吸收和阻挡作用。

(1)臭氧的摩尔质量是____________。

(2)0.5 mol臭氧中含有O3的分子数目是__________,含有O原子的数目是______。

12.已知16 g A和20 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0.04 mol C和31.76 g D,则C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__。

13.已知8 g A能与32 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2 g C和一定量的D,现将16 g A与70 g B的混合物充分反应后,生成2 mol D和一定量的C,则D的摩尔质量为多少?

第2课时物质的量

基础落实

一、

1.一定数目粒子n

2.(1)0.012 kg 12C 6.02×1023(2)mol

(3)原子分子离子微观粒子

3.1 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 6.02×1023mol-1N A

4.N/N A

二、

1.单位物质的量M g·mol-1g/mol

2.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

对点训练

1.A[根据物质的量的概念要点分析:A项,每摩尔物质约含有6.02×1023个粒子,正确;物质的量是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其单位是摩尔,B、C、D错误。] 2.A

3.B[n(OH-)=0.6 mol×6.02×1023 mol-1×2=7.22×1023。]

4.B

5.C[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1,在质量以g为单位时,摩尔质量在数值上与其相对分子质量相等,故A项错误,C项正确;1 mol H2O的质量是18 g,B项错误;D项中2 g H2的物质的量是1 mol,含有2 mol H原子,D项错误。]

6.B[1 mol氧原子的质量是16 g,1 mol氧原子的原子数约为6.02×1023,故1个氧原

子的质量约为16

6.02×1023g;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与12C原子质量的

1

12

相比

所得的数值,单位为1(常省略),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1。] 7.B

课后作业

1.B [质量相同时,不同物质之间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其摩尔质量的倒数之比,故本题中相对分子质量越小的物质,其分子数越多。原子数的多少还需要考虑分子中的原子总数,在已知分子数之比的基础上,再分别乘以各原子数,即能比较原子数的多少。]

2.B [阿伏加德罗常数是0.012 kg 12C 中所含有的原子数,符号为N A ,近似值为6.02×1023 mol -1,故B 正确,A 项未说明12 g 碳原子为12C 。]

3.B [A 选项,纯净物并不都是由原子组成的,A 选项错误;C 选项,1 mol 氢的表示

法错误,并且没有说明是原子还是分子;D 选项,阿伏加德罗常数约是6.02×1023 mol -1,并

不就是6.02×1023,所以D 选项错误。]

4.C [当质量以克为单位时,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及1 mol 原子的质量数值相等,

故1 mol 该原子的质量为M g ,而1 mol 原子的数目为6.02×1023个,故1个原子的质量为

M 6.02×1023

g 。] 5.B [H 2的摩尔质量为2 g·mol -1,8 g H 2的物质的量n =m M =8 g 2 g·mol

-1=4 mol 。] 6.A [相对分子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摩尔质量,因而只要求出该物质的摩尔质

量即可,由题可知1.6 g 该物质的物质的量n =0.1 mol ,所以M =m n =1.6 g 0.1 mol

=16 g·mol -1,所以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

7.A [由反应可得:

X +2Y===R + 2M

M (R) 2M (M)

4.4 g m

由题意知M (R)∶2M (M)=22∶18=4.4g ∶m ,解得m =3.6 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Y 的质量为4.4 g +3.6 g -1.6 g =6.4 g ,所以Y 与M 的质量比=6.4 g ∶3.6 g =16∶9。]

8.D [题中CO 和CO 2的物质的量相同,所以含有的CO 和CO 2的分子数目也相同,则①的叙述是正确的。又因CO 和CO 2分子中的O 原子数分别为1和2,则物质的量相同的CO 和CO 2,所含的O 原子数目之比1∶2,则②的叙述是正确的。对③来说,CO 和CO 2的分子中原子总数之比为2∶3,所以③的叙述也是对的。对④来说,物质的量相同的CO 和CO 2,C 原子数目之比也是1∶1,则选项④也是对的。最后是⑤,CO 和CO 2分子中电子总数分别为14和22,即物质的量相同的CO 和CO 2电子总数之比为14∶22=7∶11,则选项⑤也是正确的。]

9.1.505×1024 3.01×1024 427.5

解析 1 mol Ba(OH)2含有1 mol Ba 2+和2 mol OH -,1 mol 的粒子数为6.02×1023,用Ba 2+和OH -的物质的量分别乘以6.02×1023即可得出答案。Ba(OH)2的摩尔质量是171g·mol -1,所以其质量为2.5 mol ×171 g·mol -1=427.5 g 。

10.(1)2.408×1023 (2)0.6 mol

解析 (1)设0.3 mol NH 3与x 个H 2O 分子中含有的原子数相等,则有:0.3 mol ×4=x 6.02×1023×3,则x =6.02×1023×0.4=2.408×1023。 (2)根据Al 2(SO 4)3中Al 3+与SO2-4物质的量之比为2∶3,已知 Al 3+为0.4 mol ,则SO2

-4为0.4 mol ×32

=0.6 mol 。 11.(1)48 g·mol -1 (2)3.01×1023个

(3)9.03×1023个

12.106 g·mol -1

解析 依据质量守恒定律:

m (C )=m (A)+m (B)-m (D)

=16 g +20 g -31.76 g

=4.24 g

M (C)=4.24 g 0.04 mol

=106 g·mol -1。

13.18 g·mol -1

解析 化学反应必须遵循质量守恒定律。8 g A 和32 g B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2 g C ,生

成D 的质量为 8 g +32 g -22 g =18 g ,则m (D )m (A )=18 g 8 g =94

16 g A 与70 g B 反应时,B 过量,A 完全反应,生成D 的质量为16 g ×94=36 g ,则M (D)=36 g 2 mol

=18 g·mol -1。 第3课时 物质的聚集状态

一、决定物质体积的因素

1.决定物质体积的因素

(1)影响物质体积的因素

①构成物质的粒子________;

②粒子的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

(2)决定固体或液体体积的主要因素

构成物质的粒子______和粒子的______。

(3)决定气体体积的主要因素

构成气体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2.阿伏加德罗定律

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______数目的粒子(即阿伏加德罗定律)。

二、气体摩尔体积

1.定义:单位____________的气体所占有的________。符号:V m ,单位L·mol -1(或L/mol)和m 3·mol -1(或m 3/mol)。

2.计算公式:V m =____________。

3.影响气体摩尔体积的因素

(1)气体摩尔体积的数值取决于气体所处的________和______。

(2)标准状况下(即__________________),气体摩尔体积约为__________。

知识点1 气体摩尔体积

1.当温度和压强一定时,决定气体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是( )

A .分子直径的大小

B .分子间距离的大小

C .分子间引力的大小

D .分子数目的多少

2.下列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相同物质的量的气体摩尔体积也相同

B .通常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 L

C .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 L·mol -1

D .一定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就是气体摩尔体积

知识点2 气体摩尔体积的应用

3.在标准状况下,由0.5 g H 2、11 g CO 2和4 g O 2组成的混合气体,其体积约为( )

A .8.4 L

B .11.2 L

C .14.0 L

D .16.8 L

4.在标准状况下,与12 g H 2的体积相等的N 2( )

A .质量为12 g

B .物质的量为6 mol

C .体积约为22.4 L

D.分子数约为6.02×1023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6.02×1023个分子所占的体积约是22.4 L

B.0.5 mol H2所占的体积是11.2 L

C.标准状况下,1 mol H2O的体积为22.4 L

D.标准状况下,28 g CO与N2的混合气体的体积约为22.4 L

知识点3阿伏加德罗定律的简单应用

6.下列两种气体的分子数一定相等的是()

A.质量相等的N2和CO

B.体积相等的CO和C2H4

C.等温、等体积的O2和N2

D.等压、等体积的N2和CO2

7.相同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两种气体一定满足()

A.体积均为22.4 L

B.具有相同的体积

C.是双原子组成的分子

D.所含原子数目相同

8.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 mol-1,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22.4 L N2中所含的分子个数为6.02×1023

B.标准状况下,22.4 L Cl2和HCl的混合气体中含分子总数为2×6.02×1023

C.4℃时,22.4 L水含水分子数为6.02×1023

D.20 g Ne含原子个数为6.02×1023

知识点4物质的量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

9.下列物质中,含氢原子数目最多的是()

A.0.9 mol H2O

B.0.3 mol H2SO4

C.0.2 mol NH3

D.0.4 mol CH4

10.在同温同压下,某瓶充满O2时质量为116 g,充满CO2时质量为122 g,充满气体X时质量为114 g,则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28 B.60 C.32 D.44

11.在标准状况下,CO和CO2的混合气体共39.2 L,质量为61 g。则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和为________mol,其中CO2为________mol,CO占总体积的________%。

练基础落实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一定温度、压强下,气体体积由其分子的大小决定

B.一定温度、压强下,气体体积由其物质的量的多少决定

C.气体摩尔体积是指1 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为22.4 L

D.不同的气体,若体积不等,则它们所含的分子数一定不等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mol任何气体所占体积都约为22.4 L

B.1 mol H2O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22.4 L

C.1 mol气体体积为22.4 L,则一定是在标准状况下

D.气体摩尔体积不一定是22.4 L·mol-1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常温、常压下,11.2 L N2含有的分子数为0.5 N A

B.标准状况下,22.4 L H2和O2的混合物所含分子数为N A

C.标准状况下,18 g H2O的体积是22.4 L

D.1 mol SO2的体积是22.4 L

4.在0℃和1.01×105 Pa条件下,将0.1 g H2、3.2 g SO2、2.2 g CO2混合,该混合气的体积是()

A.2.24 L B.3.36 L

C.4.48 L D.6.72 L

5.同温、同压下,某容器充满O2重116 g,若充满CO2,重122 g,现充满某气体重114 g,则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28 B.60

C.32 D.44

练方法技巧

6.在标准状况下,W L氮气含有n个氮气分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可表示为() A.W n B.22.4n

C.22.4n

W

D.

7n

5.6

7.设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 A,标准状况下O2和N2的混合气体m g,含有b个分子,则n g 该混合气体在相同状况下所占的体积(L)应是()

A.22.4nb

mN A

B.

22.4mb

nN A

C.22.4N A

mb

D.

nbN A

22.4m

规律n、V m、N A之间的灵活换算,要以n为中心、为桥梁进行,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练综合拓展

8.4.8 g O2和0.2 mol CO2,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质量之比是______,在同温同压下的体积之比是________。

9.在标准状况下,由CO和CO2组成的混合气体为6.72 L,质量为12 g,此混合物中CO和CO2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CO的体积分数是______,CO的质量分数是______,C 和O原子个数比是________,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___,密度是______ g·L-1。

10.今有Fe与Zn的混合物12.1 g,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共放出H2 4.48 L(标准状况),求:

(1)原混合物中Fe和Zn的质量分数?

(2)反应中消耗HCl物质的量是多少?

第3课时物质的聚集状态

基础落实

一、

1.(1)①数目②大小③粒子间的距离(2)数目大小(3)粒子数目粒子间的距离2.相同

二、

1.物质的量体积

2.V n

3.(1)温度压强(2)0℃和101 kPa22.4 L·mol-1对点训练

1.D 2.C

3.C [求标准状况下互不反应的混合气体的体积与单一气体的求法相同,只要求出总物质的量,然后乘以22.4 L·mol -1即可。]

4.B [12 g H 2的物质的量为6 mol ,则N 2的物质的量也为6 mol ;6 mol N 2的质量为168 g ;体积约为134.4 L(标准状况);分子数约为3.612×1024。故应选B 。]

5.D [有6.02×1023个分子的物质的量是1 mol ,在标准状况下,1 mol 气体物质的体积约是22.4 L ,但A 选项中的1 mol 分子不一定是气体,错误;B 选项氢气虽是气体,但没有指明气体所处的状况,因此,0.5 mol H 2的体积也不一定就是11.2 L ;C 选项中的水在标准状况下不是气体而是固液混合物,所以也错误;D 选项中,虽是混合气体,但是N 2和CO 的摩尔质量相等,两者以任意比例混合,其摩尔质量数值不变,故28 g N 2和CO 的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是1 mol ,标准状况下其体积约为22.4 L ,正确。]

6.A [只要物质的量相等,则气体的分子数必相等。等质量的N 2和CO ,摩尔质量也

相等,都是28 g·mol -1,则其物质的量相等,分子数也相等。]

7.B [相同条件(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气体具有相同的分子数(即相同的物质的量),则具有相同物质的量的气体必具有相同的体积。]

8.D [A 项,由气体体积计算分子个数,首先换算成物质的量,但不知何种状况,不能用22.4 L·mol -1计算,错误;B 项,混合气体Cl 2和HCl ,计算的结果为总物质的量,但不能加倍,错误;C 项,水为液态,气体摩尔体积在此不适用,即22.4 L 液态水的物质的量

不是1 mol ,则微粒数不是6.02×1023,错误;D 项,Ne 为单原子分子,n =20 g 20 g·mol -1

=1 mol , N =1 mol ×6.02×1023 mol -1=6.02×1023,正确。]

9.A

10.A [设瓶重为m ,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有116 g -m 122 g -m 3244,m 100 g ,则116 g -100 g 114 g -100 g 32M r

, M r 28。]

11.1.75 0.75 57.1

解析 (1)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和为:39.2 L 22.4 L·mol -1

=1.75 mol 。(2)设混合气中CO 的物质的量为x ,CO 2的物质的量为y ,则有x +y =1.75,28 g·mol -1·x +44 g·mol -1·y =61 g ,解

得:x =1 mol ,y =0.75 mol 。(3)CO 的体积分数即为物质的量分数,为 1 mol 1.75 mol

×100%≈57.1%。 课后作业

1.B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气体体积大小的因素。依据气体体积的影响因素可知:温度和压强一定时,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几乎相等,因而气体体积主要由其物质的量的多少决定;气体摩尔体积是指在一定温度、压强下,1 mol 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22.4 L 是1 mol 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依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知:不同的气体,若体积不等,则它们所含的分子数有可能相等。]

2.D [22.4 L 是1 mol 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A 没有指明状态,所以错误;B 中H 2O 在标准状况下是液体,所以错误;非标准状况通过调节温度和压强也可以使1 mol 气体体积达到22.4 L ,所以C 错误。]

3.B [常温、常压下的气体摩尔体积是未知数,无法求出分子数,A 错误;标准状况下,1 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 L ,其分子数为N A ,B 正确;标准状况下,H 2O 为液体,所以C 不正确;未指明标准状况,所以D 不正确。]

4.B [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与气体的总的物质的量有关,与气体的种类无关,n (总)=0.12 mol +3.264 mol +2.244

mol =0.15 mol ,V =n (总)×22.4 L·mol -1=3.36 L 。] 5.A [方法一:按常规思路,设瓶重m g 。某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 r ,由V 1V 2=n 1n 2

,因为容器体积不变,所以有116 g -m g 32 g·mol -1=122 g -m g 44 g·mol -1,得m =100,然后由116 g -100 g 32 g·mol

-1=

114 g -100 g M (某)

得M (某) =28 g·mol -1,即相对分子质量为28。

方法二:差量法:同温同压下,气体质量之差和摩尔质量之差之间存在着正比关系,因此可以不计算容器的质量,直接由气体质量差和摩尔质量差的正比关系求得。即:

122 g -116 g

44 g·mol -1-32 g·mol

-1 =122 g -114 g 44 g·mol -1-M (某)

M (某)=28 g·mol -1, 即M r =28。]

6.C

7.A [m g 气体的物质的量为b N A mol ,则 n g 气体的物质的量为bn mN A mol ,则n g 气体的体积为22.4nb mN A

L 。] 8.3∶4 6∶11 3∶4

解析 n (O 2)=4.8 g/32g·mol -1=0.15 mol ,m (CO 2)=0.2 mol ×44 g·mol -1=8.8 g 。它们的

物质的量之比是0.15 mol ∶0.2 mol =3∶4,质量之比是4.8 g ∶8.8 g =6∶11,在同温同压下体积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即3∶4。

9.1∶3 25% 17.5% 4∶7 40 1.79

解析 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n =V /V m =6.72 L/22.4 L·mol -1=0.3 mol ,所以n (CO)+

n (CO 2)=0.3 mol ;n (CO)·28 g·mol -1+n (CO 2)·44 g·mol -1=12 g ,求得n (CO)=0.075 mol ,n (CO 2)

=0.225 mol 。

10.(1)w (Fe)=46.28% w (Zn)=53.72%

(2)n (HCl)=0.4 mol

解析 H 2的物质的量为:n (H 2)= 4.48 L 22.4 L·mol -1

=0.2 mol ,设原混合物中含Fe 与Zn 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 、y ,则:

根据条件可以列如下等式:

第4课时 物质的分散系

一、分散系及其分类

1.分散系:把____________物质分散在__________(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 分散系中,被分散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称作__________;分散质分散于其中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称作__________。例如,泥水混合物中,泥土是分散质,而水就是分散剂。

2.按照分散质粒子大小分类

其中最稳定的是________,最不稳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属于介稳体系。

二、胶体的性质

1.介稳性:胶体的稳定性介于________和________之间,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属

于________体系。

2.丁达尔效应

当光束通过胶体时,可以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 ________形成的。

丁达尔效应可用来区分______________。

3.聚沉:胶体形成沉淀析出的现象。

其方法主要有:①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电解质: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能够导电的________。如____、____、____等。

2.非电解质: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都不导电的________。如酒精、蔗糖等。

四、电解质的电离

1.概念:电解质在________中或______________下离解成______________的过程。

2.表示方法——电离方程式

(1)酸的电离,如H 2SO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碱的电离,如NaO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盐的电离,如CuSO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电离角度认识酸、碱、盐 化合物电离??? ――→阳离子全部是

酸――→

阴离子全部是 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盐

4.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因为电解质溶液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电解质溶液导电。

知识点1 分散系及其分类

1.下列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最大的是( )

A .雾

B .石灰乳

C.FeCl3溶液D.氢氧化铁胶体

2.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根本区别是()

A.是否是大量分子或离子的集合体

B.能否通过滤纸

C.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

D.是否均一、透明、稳定

知识点2对电解质的理解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酸、碱、盐都是电解质

B.电解质都是易溶于水的物质

C.氧化物都是电解质

D.氢化物都不是电解质

4.对电解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溶于水后得到的溶液能导电的物质

B.NaCl溶液在电流作用下电离成Na+和Cl-

C.NaCl是电解质,故NaCl晶体能导电

D.氯化氢溶于水能导电,但液态氯化氢不能导电

知识点3电离方程式的书写与酸、碱、盐

5.下列电离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H2SO4===H+2+SO2-4

B.Ca(OH)2===Ca2++(OH)-2

C.AlCl3===Al+3+3Cl-

D.Al2(SO4)3===2Al3++3SO2-4

6.下列电离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Ca(OH)2===Ca2++2OH-

B.KNO3===K++NO-3

C.H2SO4===2H++SO2-4

D.Na2SO3===Na+2+SO2-3

知识点4酸、碱、盐的定义

7.关于酸、碱、盐的下列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化合物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有氢离子的是酸

B.化合物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有氢氧根离子的是碱

C.化合物电离时,只生成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是盐

D.NH4Cl的电离方程式是NH4Cl===NH+4+Cl-,所以NH4Cl是盐

8.以下12种物质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物质:

①Cu②NaCl③NaHSO4④SO3⑤H2SO4

⑥C2H5OH⑦CaCO3⑧BaSO4⑨Cu(OH)2

⑩Fe(OH)3?NaOH?NH3·H2O

请按下列分类标准回答问题。

(1)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能电离出H+的是________,属于酸的是________。

(3)属于碱的是________,其中属于难溶性碱的是________。

(4)属于难溶性盐的是________。

练基础落实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丁达尔效应不是胶体特有的现象,溶液与浊液也有

B.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有丁达尔效应,而其他分散系没有

C.胶体粒子的直径小于1 nm

D.丁达尔效应可用于鉴别胶体和溶液

2.歌手那英在歌曲中唱道“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其中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 A.溶液B.悬浊液C.乳浊液D.胶体

3.下列现象或新技术应用中,不涉及胶体性质的是()

①在饱和氯化铁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②使用微波手术刀进行外科手术,可使开刀处的血液迅速凝固而减少失血③清晨,在茂密的树林中,常常可以看到从枝叶间透过的一道道光柱

A.只有①B.①和②

C.②和③D.全部

4.“纳米材料”是当今材料科学研究的前沿,其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催化及军事科学中。所谓“纳米材料”是指研究、开发出的直径从几纳米至几十纳米的材料,如将纳米材料分散到分散剂中,所得混合物一定具有的性质是()

A.无色透明

B.丁达尔效应

C.所得液体呈胶状

D.所得物质一定是悬浊液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凡是能导电的物质都是电解质

B.电解质溶液能导电的原因是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C.盐酸能导电的原因是溶液在电流作用下电离生成了自由移动的离子的缘故

D.凡是能电离的物质一定能导电

6.今有一种固体化合物X,X本身不导电,但熔融状态或溶于水中能够电离,下列关于该化合物X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X一定为电解质B.X可能为非电解质

C.X只能是盐类D.X可以是任何化合物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导电性很差,所以水是非电解质

B.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本质区别是在一定条件下能否电离

C.酸、碱和盐类都属于电解质,其他化合物都是非电解质

D.NaCl和HCl都是电解质,所以它们熔融状态下都能导电

练方法技巧

8.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和阳离子均以水合离子形式存在,如H+可以结合一个水分子形成H3O+。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A.CuSO4===Cu2++SO2-4

B.HCl+H2O===H3O++Cl-

C.NaHCO3===Na++HCO-3

D.NaHSO4===Na++HSO-4

9.有以下10种物质:①铜②稀硫酸③氯化氢

④氨气⑤空气⑥二氧化碳⑦金属汞(俗称水银)⑧氯化钠⑨硫酸钡⑩氯气

练综合拓展

10.丁达尔效应是区分胶体与溶液的一种最常用的方法。

(1)如图是在实验室中进行氢氧化铁胶体丁达尔效应实验的示意图,该图中有一处明显错误是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试从分散系的分类进行讨论说明)。

(2)欲在树林中观察到丁达尔效应,你认为一天中最有可能观察到该现象的时间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去树林观察丁达尔效应有诸多不便,聪明的你想出了许多在家里看到丁达尔效应的方法,其中最简单、最环保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已知Ca(OH)2、CaCO3和Ca(HCO3)2都是电解质,如图为根据溶液的导电能力所设计的实验装置,将实验现象填在下表空格中。

第4课时物质的分散系

基础落实

一、

1.一种(或多种)另一种分散质分散剂

2.溶液胶体浊液溶液浊液胶体

二、

1.溶液浊液介稳

2.一束光亮的通路散射溶液和胶体

3.①加热②加入电解质溶液③加入带相反电荷胶粒的胶体

三、

1.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化合物酸碱盐

2.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化合物

四、

1.水溶液熔融状态自由移动的离子

2.(1)H2SO4===2H++SO2-4(2)NaOH===Na++OH-(3)CuSO4=== SO2-4+Cu2+

3.H+OH-

4.自由移动的离子

对点训练

1.B 2.C

3.A[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是根据化合物能否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导电划分的,不是根据化合物的水溶性划分的,如CaCO3、BaSO4、AgCl等都是难溶于水的物质,但都是电解质,B项错;氧化物有的是电解质,如Na2O、CaO等离子化合物,有的不是电解质,如CO2、SO2等共价化合物,C项错;氢化物有的是电解质,如HCl、HF等,有的不是电解质,如CH4、NH3等,D项错。]

4.D[SO2溶于水后,与H2O反应生成的H2SO3溶液能导电,但SO2是非电解质,故A错;NaCl固体溶于水,在水分子的作用下,电离出自由移动的Na+和Cl-,而不是电流的作用,B错误;NaCl是电解质,但晶体中Na+和Cl-不能自由移动,故NaCl晶体不导电,C错误;HCl属共价化合物,液态时不导电,但溶于水能电离出H+和Cl-,故D正确。] 5.D[酸有一元酸和多元酸,碱有一元碱和多元碱,写电离方程式时,注意H+和OH -的个数;盐的阴离子和阳离子也可能有多个,书写电离方程式时,同样要注意个数,故选项A和选项B错。书写电离方程式时,离子符号要正确,例:没有H+2和(OH)-2这两种形式的离子;另外,离子右上角的电荷数的书写不同于化合价,故选项C错。] 6.D

7.D[酸、碱、盐是从电离角度对化合物的一种分类。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是酸,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是碱,电离时只要能生成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就是盐。所以A、B项说有氢离子、氢氧根离子就是酸、碱,显然错误,应该强调全部;C项说法不够准确,因为有些盐还能电离出H+、OH-等。]

8.(1)②③⑤⑦⑧⑨⑩??(2)③⑤⑤

(3)⑨⑩??⑨⑩(4)⑦⑧

课后作业

1.D[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胶体粒子的直径在1 nm~100 nm之间;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特有的现象,故选D。]

2.D[雾是小液滴分散到空气中形成的气溶胶。]

3.A[①项为FeCl3+3NaOH===Fe(OH)3↓+3NaCl,即生成沉淀而非胶体;血液是胶体,②项是胶体的聚沉;③项为胶体的丁达尔效应,故A项符合题意。]

4.B[纳米材料粒子直径为几纳米至几十纳米,符合胶体粒子直径范围:1 nm~100 nm,所以纳米材料形成的分散系属于胶体,应具有胶体的性质。]

5.B[溶液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但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金属单质等。同时电解质也不一定能导电,要看电解质的状态,固态时不电离,也不导电。] 6.A

7.B[导电性强弱不是区别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依据,尽管水导电性很差,但水仍然是电解质,A选项错误;酸、碱、盐属于电解质,有些氧化物(如CaO、Na2O等)也是电解质,C选项错误;HCl是电解质,但在熔融状态下,HCl没有发生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故熔融状态时HCl不导电,D选项错误。]

8.D[NaHSO4为强酸的酸式盐,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NaHSO4+H2O===Na++H3O ++2

SO 。]

4

9.(1)稀硫酸、空气(2)HCl(3)BaSO4

(4)NH3、CO2(5)Cu、Hg

解析10种物质中稀硫酸和空气属于混合物。HCl溶于水可电离出H+、Cl-,能导电,故HCl属于电解质,但熔融状态下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不导电。BaSO4是难溶性电解质。而NH3、CO2的水溶液虽然能导电,但不是它们本身发生了电离,而是它们与水发生了反应,生成了电解质NH3·H2O和H2CO3,故它们属于非电解质。铜和金属汞属于单质,不是化合物,故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但能导电。

10.(1)空气中也出现了光柱进入烧杯前,光穿过的空气不是胶体,不会产生丁达尔效应

(2)清晨清晨树林中存在水雾,雾是胶体,阳光透过树叶间隙形成光束,穿过这些水雾会产生丁达尔效应

(3)打开暖瓶(或加热水)让水汽升腾起来,用一束光照射即可

解析(1)进入烧杯前,光穿过的空气不是胶体,不会产生丁达尔效应,所以该图中的明显错误是空气中也出现了光柱。

(2)清晨,树林中存在水雾,阳光透过树叶间隙形成光束,穿过这些水雾会产生丁达尔效应,所以一天中最有可能观察到该现象的时间是清晨。

(3)打开暖瓶(或加热水)让水汽升腾起来,用一束光照射即可。

11.亮由亮变暗至熄灭逐渐变亮无变化

解析Ca(OH)2溶于水全部电离:Ca(OH)2===Ca2++2OH-,开始灯泡较亮;通入CO2时,CO2+Ca(OH)2===CaCO3↓+H2O,CaCO3难溶于水,溶液中离子浓度逐渐减小,灯泡变暗直至熄灭;继续通CO2,CO2+H2O+CaCO3===Ca(HCO3)2,Ca(HCO3)2易溶于水,Ca(HCO3)2===Ca2++2HCO-3,溶液中离子浓度变大,灯泡变亮;继续通入CO2,CO2+H2O H2CO3,当溶液饱和时,再通CO2,离子浓度不变,灯泡亮度不变。

第5课时习题课

1.科学家在研究化学物质时,常常对物质进行分类,以便对同类物质的组成和性能进行深入的研究。下列4组物质:①Ar、Al、H2、NO;②NaOH、NaHCO3、CH4、HCl;③H2CO3、H2SO4、NH3·H2O、H2SiO3;④CaO、SO2、CO2、SiO2从物质的基本分类看,每组中都有一种物质与其他物质不属于同一类,这4种物质分别是()

A.Mg、Na2CO3、H2CO3、CaO

B.O2、NaOH、H2SO4、SiO2

C.NO、CH4、NH3·H2O、CaO

D.NO、KCl、H2SiO3、SO2

2.对于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不可能是分解反应B.一定是置换反应

C.可能是化合反应D.一定不是复分解反应

3.常温下,20滴水的体积为1 mL,水的密度为1 g·cm-3,1滴水中含a个水分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

A.a B.20a C.18a D.360a

4.在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Ne、H2、O2三种气体,当它们的温度和密度都相同时,这三种气体的压强(p)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A.p(Ne)>p(H2)>p(O2) B.p(O2)>p(Ne)>p(H2)

C.p(H2)>p(O2)>p(Ne) D.p(H2)>p(Ne)>p(O2)

5.同温同压下,已知O2的密度为ρ g·L-1,则NH3的密度为()

A.17 ρ /32 g·L-1B.32 ρ /17 g·L-1

C.32/17 ρ g·L-1D.17/32 ρ g·L-1

6.相同状况下,下列气体所占的体积最大的是()

A.28 g N2 B.16 g O2C.34 g H2S D.3 g H2

7.下列各组物质,前者属于电解质,后者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NaCl晶体、BaCO3B.铜、二氧化硫

C.液态的醋酸、酒精D.熔融的KNO3、硫酸溶液

8.下列实验或现象与胶体无关的是()

A.用半透膜分离蛋白质和食盐

B.明矾净水

C.用过滤的方法将食盐水中的泥砂除去

D.用一束光线区别纯碱溶液和明矾溶液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液态HCl、固态NaCl均不导电,所以HCl、NaCl均不是电解质

B.NH3、CO2的水溶液均导电,所以NH3、CO2均是电解质

C.铜、石墨均导电,所以它们是电解质

D.蔗糖、酒精在水溶液或熔化时均不导电,所以它们不是电解质

10.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1 nm~100 nm的材料,其研究成果已应用于医学、化工、军事等领域。纳米碳就是其中的一种,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下列有关形成的物质的判断正确的是()

①是溶液②是胶体③能产生丁达尔效应④能透过滤纸⑤不能透过滤纸⑥静置后会析出黑色沉淀

高一化学:1.1《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单元测试 苏教版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化学必修Ⅰ测试题 专题一《化学家眼里的物质世界》 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命题:雷华测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学校: 班级: 姓名: 座位号:得分: 可能用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S-32 Cl-35.5 Ca-40 Fe-56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每小题4分,共48分) 1. 右图为农夫山泉矿泉水瓶上的部分说明文字,列出了该饮用天然水理 化指标。这里的钙、镁、钾、钠是指() A.原子 B.分子 C.单质 D.元素 2. 下列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但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Fe+CuSO4=FeSO4+Cu B.3CO+Fe2O3高温2Fe+3CO2 C.AgNO3+NaCl=AgCl↓+NaNO3 D.2KMnO4△ 2 MnO4+MnO2+O2↑ 3. Na2CO3俗名纯碱,下面是对纯碱采用不同分类法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A.Na2CO3是碱 B.Na2CO3是盐 C.Na2CO3是钠盐 D.Na2CO3是碳酸盐 4. 气体的体积主要由以下什么因素决定的() ①气体分子的直径②气体物质的量的多少 ③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④气体分子 的相对分子质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氮原子的质量就是氮的相对原子质量 B.氢氧化钠的摩尔质量是40g C.1molH2SO4中含1molH2 D.1molH2O的质量是18g 6. 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3g钠由原子变成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目为0.2N A B.0.2N A个硫酸分子与19.6g磷酸分子含有相同的氧原子数 C.28g氮气所含原子数为N A D.N A个氧分子与N A个氢分子的质量比为2:1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化学式及其俗名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化学式、名称及其俗称 一、必须掌握部分 1. C :碳,金刚石、石墨、木炭、活性炭、焦炭、煤的主要成分; 2.CO2:二氧化碳,干冰; 3.CO :一氧化碳,煤气; 4.水煤气:CO和H2混合气; 5.CH4:甲烷,天然气、瓦斯、沼气的主要成分; 6.CH3OH :甲醇; 7.> 8.C2H5OH :乙醇,酒精; 9.CH3COOH :乙酸,醋酸; 10.C6H12O6:葡糖糖; 11.Hg :汞,水银; 12.P :磷,白磷、红磷、黄磷为同素异形体; 13.S :硫,硫磺; 14.Fe :铁,生铁、钢、不锈钢的主要成分; 15.HCl :氯化氢,盐酸(氢氯酸)、胃酸的主要成分; 16.] 17.H2O2:过氧化氢,双氧水; 18.KOH :氢氧化钾,苛性钾; 19.K2CO3:碳酸钾,草木灰的主要成分; 20.CaO :氧化钙,生石灰; 21.Ca(OH)2:氢氧化钙,消石灰、熟石灰,石灰浆/乳、石灰水的主要成分; 22.CaCO3:碳酸钙,大理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 23.漂白粉(有效成分为Ca(ClO)2):次氯酸钙Ca(ClO)2 和氯化钙CaCl2混合物; 24.水垢的主要成分:CaCO3 和 Mg(OH)2; 25.~ 26.NaCl :氯化钠,食盐;生理盐水是%的NaCl溶液; 27.NaNO2:亚硝酸钠(工业用盐,有毒); 28.NaOH :氢氧化钠,火碱、烧碱、苛性钠; 29.Na2CO3:碳酸钠,纯碱、苏打; 30.NaHCO3:碳酸氢钠,小苏打; 31.Al2O3:三氧化二铝,铝土矿(存在刚玉,即红宝石、蓝宝石)的主要成分; 32.Al(OH)2 :氢氧化铝,胃舒平的主要成分; 33.Fe2O3:氧化铁,铁锈和赤铁矿的主要成分; 34./ 35.Fe3O4:四氧化三铁,磁铁矿、烤蓝、考黑; 36.NH4HCO3:碳酸氢铵,碳铵; 37.(NH4)2SO4:硫酸铵,硫铵; 38.NH4NO3:硝酸铵,硝铵;

化学品俗称

常见化学物质俗称大全 常见化学物质俗称大全9 g/ f# A2 D+ |( H0 Q! y 每一种化学物质都有其唯一的化学名,又称“学名”。然而,我们在书上看到许多以该化学物质的来源、用途和物理性质等来命名的物质,我们称其为“俗称”。现在笔者,就高中阶段常见到的俗称及其所对应的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作一总结,希望能给读者一些方便。 -d Q!N#z P i7S 一、硫酸盐类: https://www.360docs.net/doc/4c9917699.html, 1.皓矾: ZnSO4.7H2O 2. 钡餐,重晶石: BaSO4 7 k2 J6 A; P! ~4 q 3.绿矾: FeSO4.7H2O6 h$ A! P4 a/ {8 h$ j; v' c 4. 芒硝: NaSO4.10H2O . ?$ w' X& }$ d$ Y 5.明矾: KAl(SO4) 2.12H2O* t% `3 {6 u, ?* a" p' l1 U 二、矿石类:3 B, b9 [* u3 e4 B, q7 Q, X7 v. y& _ 1. 莹石:CaF2 [ R.M H s"I r&w };a7I2^ 2. 光卤石: KCl.MgCl2.6H2O q r W T h&O5^ n 3. 黄铜矿: CuFeS2 ?'| p O |$N$D 4. 矾土:Al2O3.H2O、Al2O3.3H2O和少量Fe2O3 、SiO2 9 V! R. P+ C# t( j8 D$ W/ [+ F0 j 5.磁铁矿石: Fe3O4 , P8 E3 j) r( y+ f$ R4 j' U" b 6. 赤铁矿石:Fe2O3v2m T"v6r: k) O/ E8 I; ~9 | 7. 褐铁矿石: 2Fe2O3.3H2O 8. 菱铁矿石:Fe2CO3.|4nj' ]! _' r8 J* x. \5 P. u# \ 9.镁铁矿石:Mg2SiO4 10. 苏口铁:碳以片状石墨形式存在分析化学|化学分析|仪器分析|分析测试|色谱|电泳|光谱|等交流'a W h,s:F2Q7 ?& H8 D+ n+ H) Y' e$ t p& [ 11. 白口铁:碳以FeC3形式存 f l a 12. 高岭石: Al2 (Si2O5)(OH) 4 或(Al2O3.2SiO2.2H2O) , }2 q5 I- O. z: P9 C" [5 s0 K 13.正长石: KAlSi3O8 14. 石英:SiO2 15.硼砂: Na2B4O7.10H2O 分析化学论坛)^;f7] kB4t/f d A2T 16. 脉石:SiO2 2J@#b a R ^ X D4 q, U/ e% ^9 F) }$ D% M 17.刚玉(蓝宝石.红宝石):天然产的无色氧化铝晶体E¬U&r \7y O6 i* J$ S* @' |, f4 C 三、气体类: 1.高炉煤气:CO,CO2等混合气体 2.水煤气CO,H2 % J& ^: L* F! ^0 O, m 3. 天然气(沼气):CH4 四、有机类:分析化学论坛0M F8A v2xW: h! F2 q* z; V2 R 1. 福马林(蚁醛): HCHO 2P5S vj ? 2. 蚁酸:HCOOH 分析化学论坛.g!} |/b4N _ 3.尿素: (NH4CNO)或 CO(NH2) 2 6 [7 c" h# G. v. @& O 4. 氯仿: CCl4 5.木精(工业酒精):CH3OH https://www.360docs.net/doc/4c9917699.html,¬E

最新初中化学《物质组成的表示》

初中化学《物质组成 的表示》

第三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二节物质组成的表示(第三课时) [学习要求] 1.学会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 2.能根据化学式进行各元素质量比的简单计算。 3.能根据化学式进行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学案设计] [问题思考] ]有哪些含义? 1.二氧化硫的化学式[SO 2 2.原子是很小的微粒,但仍有一定质量。国际上统一采用来表示原子的质量。 3.若已知S、O的相对原子质量(S—32 O—16),根据化学式可以进行哪些计算? [形成知识]:根据化学式可以进行三种计算 一、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解:SO2的相对分子质量=== 【练一练】求下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①H2O ②CO2 ③NaOH [形成知识] 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之和。 [变式训练] 求下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Ca—40)

①Ca(OH)2 ②4H2SO4 二、计算组成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解:在SO2中S:O== [练一练]求下列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①H2O中 ②CO2中 ③Ca(OH) 中 2 [形成知识] 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 ×之比[变式训练] ①NH4HCO3中 ②NH4NO3中 三、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SO2中S℅== [练一练]求下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①SO2 中O℅== ②CO(NH2)2中N℅== [形成知识] 某元素质量分数=×100% [变式训练] ①求NH4N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v常见物质的俗名和别称及主要成份的化学式

1、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FeS、CuS、CuO、MnO 2、Fe3O4 2、红色固体:Cu、Cu2O、Fe2O 3、HgO、红磷3、淡黄色固体:S、Na2O2、AgBr 4.紫黑色固体:KMnO 4、I2 5、黄色固体:AgI 、Ag3PO4 6、绿色固体: Cu2(OH)2CO3 7、蓝色晶体:CuSO4·5H2O 8 、蓝色沉淀Cu(OH)2 9、红褐色沉淀:Fe(OH)3 10、白色固体:MgO、P2O5、CaO、NaOH、Ca(OH)2、KClO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 11、溶液的颜色:凡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凡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凡含Fe3+的溶液呈棕黄色,MnO4-溶液为紫红色,其余溶液一般无色。 12、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BaSO4、AgCl 13、不溶于水的白色沉淀CaCO3(溶于酸)、BaCO3(溶于酸)、Al(OH)+、Mg(OH)2等 14、(1)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NH3、SO2、HCl(皆为无色 (2)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CH4、CO(剧毒) (3) 红棕色气体:Br2(气体)NO2 (4)黄绿色气体:Cl2 (5)臭鸡蛋气味气体:H2S 15、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盐酸、硝酸、醋酸、酒精 16、有毒的: 气体:CO SO2 H2S 液体:CH3OH 固体:NaNO2 CuSO4(可作杀菌剂,与熟石灰混合配成天蓝色的粘稠状物质——波尔多液) 中学常见物质颜色归纳 1. 单质 化学式颜色化学式颜色化学式颜色 Cu 紫红Au 黄S 黄 B 黄或黑F2淡黄绿C(石墨)黑 Cl2黄Br2红棕C(金刚石)无 Si 灰黑I2紫黑P 白、黄、红棕 2.氧化物 化学式颜色化学式颜色化学式颜色 NO2棕红ClO2黄Na2O2浅黄 K2O 黄Pb3O4红MnO 绿 化学式颜色化学式颜色化学式颜色 CuO 黑MnO2 黑Ag2O 棕黑 FeO 黑ZnO 白Fe3O4 黑 Hg2O 黑Fe2O3 红棕HgO 红或黄 Cu2O 红

初中化学物质俗称

初中化学式各物质俗称大全 1、食盐:主要成分:氯化钠,化学式NaCl 2、二氧化碳固体:化学式CO2,俗称干冰 3、氧化钙:化学式CaO,俗称生石灰 4、氢氧化钙:化学式Ca(OH)2,俗称熟石灰、消石灰 氢氧化钙溶液:俗称石灰水,主要成分Ca(OH)2 5、甲烷:化学式CH4,俗称天然气,瓦斯气、沼气的主要成分 6、乙醇:化学式C2H5OH ,俗称酒精 7、汞:化学式Hg,俗称水银 8、过氧化氢:化学式H2O2,俗称双氧水 9、硫酸铜晶体:化学式CuSO4·5H2O,俗称胆矾、蓝矾 10、氢氧化钠:化学式NaOH,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 11、大理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CaCO3 12、氢氯酸(HCl):盐酸(氯化氢气体溶于水所得的溶液),学名:氢氯酸 13、天然气、沼气、瓦斯气的主要成分:甲烷 (CH4) 14、碳酸钠:化学式:Na2CO3,俗称纯碱、苏打 15、碳酸氢钠:化学式:NaHCO3,俗称小苏打 物质俗称性质用途 S 硫磺淡黄色粉末、易燃、于空气中燃烧火焰

为淡蓝色、纯氧为蓝紫色,并伴有刺鼻 气体产生(SO2) P 赤磷白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烟(P2O5固体)用物制烟雾弹 C 金刚石、石墨、活性炭 金刚石是最硬物质;石墨具有导电性、 润滑性、质软;活性炭用于吸附剂金刚石用于制钻头,切割物 质。石墨用于电极、润滑、制 铅笔Fe 化学性质活泼、在潮湿空气中易生锈, 于纯氧中燃烧生成Fe3O4) P2O5 白色固体、易吸水用作干燥剂 CO2 干冰碳酸气易溶于水、水呈酸性、比空气重人工降雨、工业原料SO2 ρSO2>.ρ空气、有刺激气味、其水溶 液为 H2SO3 SO3 ρSO3>.ρ空气其水溶液为H2SO4 CH4 沼气坑气 ρCH4<.ρ空气难容于水,无味、易燃、 是最简单有机物 C2H5OH 酒精易燃烧用于燃料、消毒(70%~75%)CH3OH (甲醇)与乙醇相似;有毒(使人眼睛失眠、甚

初中有关化学常见物质的俗名与化学式.docx

物质的学名、俗名及化学式一、常见物质的颜色 (一)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Fe2 O3)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又名孔雀石 3、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4、淡黄色固体:硫磺 5、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6、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锌,钠,铂等金属 7、黑色固体:铁粉,木炭(炭黑,活性炭 ),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 8、蓝色固体:氢氧化铜(Cu(OH)2沉淀)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Fe(OH)3沉淀) 10、白色固体(沉淀):碳酸钙( CaCO3沉淀),氯化银( AgCl 沉淀),硫酸钡(BaSO4沉淀) (二)液体的颜色 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12、蓝色溶液:含Cu2+的溶液:硫酸铜溶液,硝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 13、浅绿色溶液:含Fe2+的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14、黄色溶液:含Fe3+的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试液 (三)气体的颜色 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18、黄绿色气体:氯气 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 体等大多数气体。 二、物质的检验 (一)气体的检验 1、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2、氢气: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烧 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变浑浊,则是氢气。 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但二氧化碳过量 浑浊的石灰水又会变回澄清。 4、氨气:将氨气通入酚酞溶液中,若溶液变红,则是氨气。 5、水蒸气:通过无水硫酸铜,若白色固体变蓝,则含水蒸气。 (二)离子的检验. 6、氢离子:滴加/加入锌粒

高中常见化学式大全

高中常见化学式大全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编 号 名称化学式式量描述 1水H 2 O18H2O是常见的碱,具有碱的通性,是一种 不含金属离子的碱 2铁锈Fe 2O 3160 3铜绿Cu 2(OH) 2 CO 3221也叫孔雀石;化学名:碱式碳酸铜;绿色 固体 4酒精C 2H 5 OH46 5甲醇CH 3 OH32木精(工业酒精) 6乙酸CH 3 COOH60CH3COO-:醋酸根离子。乙酸也叫醋酸。 7碳酸钠晶 体Na 2 CO 3 ·10H 2 O 286 8硫酸铜晶 体CuSO 4 ·5H 2 O249 .5 俗称:胆矾、蓝矾 9硫酸亚铁 晶体FeSO 4 ·7H 2 O278俗称:绿矾,皂矾,青矾 10氯化钙晶 体CaCl 2 ·6H 2 O219 11硫酸钙晶 体CaSO 4 ·2H 2 O172俗称:生石膏 12硫化钠Na 2 S78 13氧气O 232无色无味的气体 14氢气H 22爆鸣气的主要成分:H2和O2;无色无味的 气体 15氮气N 228无色无味的气体 16氯气Cl 271 17氨气NH 317NH3是碱性气体;无色,但有刺激性气味18一氧化碳CO28无色无味的气体 19二氧化碳CO 244无色无味的气体

20二氧化硫SO 264无色,但有刺激性气味 21三氧化硫SO 380 22二氧化氮NO 246 23甲烷CH 416天然气(沼气)的主要成分 24乙炔C 2H 226电石气:C2H2(通常含H2S、PH3等) 25氧化钙CaO56白色固体 26氧化镁MgO40白色固体27氧化锌ZnO81 28氧化铜CuO79. 5 黑色固体29氧化汞HgO217红色固体 30二氧化锰MnO 287黑色固体 31三氧化二 铝Al 2 O 3102 32三氧化二 铁Fe 2 O 3160俗称:赤铁矿石;红色固体 33四氧化三 铁Fe 3 O 4232俗称:磁铁矿石;黑色固体 34五氧化二 磷P 2 O 5142白色固体 35三氧化钨WO 348 36过氧化氢H 2O 234 37盐酸HCl36. 5 无色,但有刺激性气味; 38硝酸HNO 363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39硫酸H 2SO 498纯净的硫酸是没有颜色、粘稠、油状的液 体,不容易挥发。 40磷酸H 3PO 498 41碳酸H 2CO 362

初三化学物质组成的表示方法

第三节 物质组成的表示方法 一. 化学式反映物质的组成 1、化学式:就是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来表示纯净物组成的式子。 ①.单质化学式的写法 ②.化合物的化学式写法 2、化学式表示的意义 议一议:“CO 2”能表示哪几层含义? 小结:化学式表示的意义: 练习: (1)用化学用语表示: 五个水分子 ;10个氢气分子 ;铜 ; 一氧化碳 ;四氧化三铁 ;氖气 。 (2)写出下列符号中数字的含义: 2H 2SO 4第一个2表示 , 氢右下角的2表示 , 氧右下角的4表示 。 (3)维生素C 的化学式为C 6H 8O 6,关于“C 6H 8O 6”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 ) A.表示维生素C 这种物质 B.表示维生素C 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表示1个维生素C 分子 D.表示维生素C 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 二.如何书写化合物的化学式 书写化学式的方法:①正价元素(或原子团)在前,负价元素(或原子团)在后;②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确定各元素的原子或原子团数目之比,标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符号的左下角。 三. 简单化合物的命名 1. 由一般从右向左读作“某化某”; 2. 有几种化合价的元素,低价称为“亚某”。如FeSO4读作硫酸亚铁。 3. 有可变化合价时,命名时一般读出原子个数; 4. 原子团在化合物中省略“根”字。 练习与实践: 1. 我国科学家发现含硒(Se )的化合物亚硒酸钠能消除掉加速人体衰老的活性氧。亚硒酸钠中硒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氧元素为-2价,则亚硒酸钠的化学式为 ( ) A.Na 2SeO 3 B.Na 2SeO 4 C.NaSeO 3 D.Na 2SeO 2. 空气质量日报公布的空气污染指数项目中包括一氧化碳。为测定空气中一氧化碳的污染程度,可采用五氧化二碘(化学式为I 2O 5)与一氧化碳反应。其中五氧化二碘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 ( ) A.-5 B.+2 C.+3 D.+5 四.纯净物中元素之间的质量关系 1. 根据化学式可以计算出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练习:计算硝酸铵、三氧化二铁、碳酸钙、硫酸铵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2. 根据化学式计算出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 某元素的质量分数=%100) ()(??Mr Ar 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原子个数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最新整理各种化学物质的颜色总结

各种化学物质的颜色总结 丰富多彩的颜色 1.红色: Fe(SCN)3(红色溶液);Cu2O(红色固体);Fe2O3(红棕色固体); 红磷(暗红色固体);液溴(深红棕色);Fe(OH)3(红褐色固体); Cu(紫红色固体); 溴蒸气、NO2(红棕色)品红溶液(红色); 在空气中久置的苯酚(粉红); 石蕊遇酸性溶液(红色); 酚酞遇碱性溶液(红色)。 2.紫色: 石蕊在中性溶液中(紫色);Fe3+与苯酚反应产物(紫色);I2(有金属光泽紫黑色固体) KMnO4固体(紫黑色);MnO4—(紫红色溶液)固态O3(紫黑色) 钾的焰色反应(紫色)I2蒸气、I2在非极性溶剂中(紫色) 3.橙色:溴水(橙色)K2Cr2O7溶液(橙色) 4.黄色: AgI(黄色固体);AgBr(淡黄色固体); Ag3PO4(黄色固体);FeS2(黄色固体); Na2O2(淡黄色固体);S(黄色固体); Au(金属光泽黄色固体); I2的水溶液(黄色);碘酒(黄褐色); 久置的KI溶液(黄色)(被氧化为I2); Na的焰色反应(黄色);TNT(淡黄色针状); 工业浓盐酸(黄色)(含有Fe3+); NaNO2(无色或浅黄色晶体);Fe3+的水溶液(黄色); 硝基苯中溶有浓硝酸分解的NO2时(黄色) 久置的浓硝酸(黄色)(溶有分解生成的NO2); 浓硝酸粘到皮肤上(天然蛋白质)(显黄色); 5.绿色: Cu2(OH)2CO3(绿色固体); Fe2+的水溶液(浅绿色); FeSO4·7H2O(绿矾);

K2MnO4(绿色); Cl2、氯水(黄绿色); F2(淡黄绿色); CuCl2的浓溶液(蓝绿色); 7.棕色: FeCl3固体(棕黄色); CuCl2固体(棕色) 6.蓝色: Cu(OH)2、CuSO4·5H2O、Cu2+在水溶液中(蓝色); 石蕊遇碱性溶液(蓝色); 硫、氢气、甲烷、乙醇在空气中燃烧(淡蓝色火焰); 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蓝色火焰); 淀粉遇I2变蓝色;Co2O3(蓝色); O2(液态——淡蓝色); Cu(OH)2溶于多羟基化合物(如甘油、葡萄糖等)的水溶液中(绛蓝色); O3(气态——淡蓝色;液态——深蓝色;固态——紫黑色)。 7.黑色: FeO;Fe3O4;FeS;CuO;CuS;Cu2S;MnO2;C粉; Ag2S;Ag2OPbS;AgCl、AgBr、AgI、AgNO3光照分解均变黑; 绝大多数金属在粉末状态时呈黑色或灰黑色。 8.白色:常见白色固体物质如下(呈白色或无色的固体、晶体很多): AgCl;Ag2CO3;Ag2SO4;Ag2SO3;BaSO4;BaSO3;BaCO3; Ba3(PO4)2;BaHPO4;CaO;Ca(OH)2;CaCO3;MgO;Mg(OH); MgCO3;Fe(OH)2;AgOH;PCl5;SO3;三溴苯酚CuSO4 铵盐(白色固体或无色晶体); Fe(OH)2沉淀在空气中的现象:白色→(迅速)灰绿色→(最终)红褐色 pH试纸:干燥时呈黄色;中性时呈淡绿色;酸性时呈红色,酸性越强,红色越 深;碱性时呈蓝色,碱性越强,蓝色越深。 红色石蕊试纸:红色(用于检验碱性物质)蓝色石蕊试纸:蓝色(用于检验酸 性物质) 淀粉试纸:白色(用于检验碘单质)KI—淀粉试纸:白色(用于检验氧化性物质) 石蕊:pH<5时呈红色;pH介于5~8时呈紫色;pH>8时呈蓝色。 酚酞:pH<8.2时呈无色;pH介于8.2~10时呈粉红色;pH>10时呈红色。

化学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

物质俗称性质用途 S 硫磺淡黄色粉末、易燃、于空气中燃烧火焰为淡蓝色、纯氧为蓝紫色,并伴有刺鼻气体产生(SO2) P 赤磷白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烟(P2O5固体) 用物制烟雾弹 C 金刚石、石墨、 活性炭 金刚石是最硬物质;石墨具有导电性、润滑 性、质软;活性炭用于吸附剂 金刚石用于制钻头,切割物 质。石墨用于电极、润滑、 制铅笔 Fe 化学性质活泼、在潮湿空气中易生锈,于纯氧中燃烧生成Fe3O4) P2O5 白色固体、易吸水用作干燥剂 CO2 干冰碳酸气易溶于水、水呈酸性、比空气重人工降雨、工业原料 SO2 ρSO2>ρ空气、有刺激气味、其水溶液为H2SO3 SO3 ρSO3>ρ空气其水溶液为H2SO4 CH4 沼气坑气ρCH4<ρ空气难容于水,无味、易燃、是最简单有机物 C2H5OH 酒精易燃烧用于燃料、消毒(70%~75%) CH3OH (甲 醇) 与乙醇相似;有毒(使人眼睛失眠、甚至死亡)易燃烧 CH3COOH (乙酸) 醋酸水醋酸有刺激气味、具有酸性、能使指示变色 CaO 生石灰白色固体、易吸水、溶于水后反应生成熟石 灰[Ca(OH)2] 用于干燥剂 Fe3O4 磁铁矿的主要 成分 黑色物质、难溶于水、可用酸来溶解用于治炼金属铁 Fe2O3 磁铁矿的主要 成分、铁锈主 要成分 红褐色难溶物质、可用酸来溶用于治炼生铁 CuO 黑色难溶于水2Cu+O2=CuO、可被还原剂还 原成单质铜、可用酸来溶解 用于治炼单质Cu、即 Cu+H2=Cu+H2O CuSO4 白色固体、溶于水变成蓝色能与活性比其强 的金属反应置换出单质铜来 用于检验物质中是否含有 水 CuSO4"5H 2O 胆矾蓝矾 蓝色晶体、溶于水后其性质与CuSO4 溶液 一致,易风化即: CuSO4"5H2O=CuSO4+5H2O CO 难溶于水,ρCO>ρ空易燃烧、无味有毒气 体 用作还原剂、治炼金属 CaCO3 石灰石大理 石 白色难溶于水、易溶于酸的固体用于制CO2及制生石灰CaO

物质组成的表示

物质组成的表示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化学式的含义; 知道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符号及其化合价;理解化合价和离子电荷的关系; 能根据化合价书写常见的简单物质的化学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交流、讨论实行自主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领悟物质基本组成的统一性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化学上用什么来描述物质的组成。 【新授】 1、阅读思考:什么叫化学式?(用元素符号和数字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2、演示讲解:如课本图示说明化学式能反映物质组成 3、讨论交流:思考根据物质的化学式你能得到相关物质的组成和构成的哪些信息? 小结点拨: 化学式的含义:1、表示物质和物质的组成元素2、揭示物质中原子或原子团的个数关系 如“分子式”,则还可表示构成物质的一个分子及其分子的构成。“H2O”“2H2O”联想与启示: 一、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请试着书写出铝单质、氦单质、金刚石;氧气、氮气等物质的化学式,体会这些物质的化学式的写法有什么差异,把你的想法与同学们交流。小结:如何书写物质的化学式(一) (1)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单质: 金属单质单质 稀有气体单质 部分非金属固态单质 (2)用元素符号和数字表示单质: 非金属单质:如氢气(H2)、氧气(O2)、氮气(N2)、氟气(F2)、氯气(Cl2)、碘(I2)等。 联想与启示: 二、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请试着书写出水、二氧化碳、过氧化氢;氢氧化钙、碳酸氢铵等物质的化学式,体会化合物的化学式书写要领。 小结:如何书写物质的化学式 (1)弄清物质的组成元素或原子团 (2)某些元素的原子集合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化学反应,它所起的作用和一个原子一样,这样的原子集合称为原子团。化学上常用“根”来命名。如氢氧根(OH)、碳酸根(CO3)铵根(NH4)等 (3)确定元素原子或原子团的个数关系 讲解:确定原子个数关系可利用化合价 1、什么是化合价?化合价的确定。 2、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P83表: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 3、记忆方法(口诀):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教案1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教案 第一课时物质的分类与转化 一、教学研究 1.教学建议 在教学中,可通过“交流讨论”“问题解决”栏目的设置,引导学生对初中所学物质按组成进行更为细致的划分,并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合理的分类。 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学生已掌握了一些化学反应,知道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类型和物质转化的一些实例,但初中化学中没有系统学习和研究有关酸、碱、盐、氧化物等物质之间的转化规律,没有对这些物质的转化反应进行整理总结。通过对初中化学中学习过的化学反应进行总结和归纳,引导学生能从元素化合价是否变化的角度,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突破初中从得氧失氧角度认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局限性。在此,对氧化还原反应只要求学会判断,不要对其他概念(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等)进行拓展,也不对复杂氧化还原反应进行配平,相关内容将在专题2中进一步讨论。 2.教学过程与方法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开放的问题情景中自由讨论、自主形成结论。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积极自主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形成探究、自主、合作的科学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物质的组成、分类、转化学习和应用,感受和体验化学家研究和认识物质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学习方法。 二、资源参考 教学设计片断 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在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发言:在初中学习了多种关于物质类别初中化学课上曾学习了哪些物质类别的概念。如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的概念?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请学生讨论,讲出有关物质类别的名物、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等。称。这些概念中外延最大的是哪:教师引导学生画图(个?请试着分析一下这些概念的从属可能有学生画出一些与教材第3页的图12相差较大的关系图(教师要根据)。关系,并用图表示出来)不同学生的情况加以鼓励和评价 学生活教师活 学生尝试分析所给各种物质的组成教师引前面同学们已经发现可以从不同的如弄清铜、碘、氢气属于单质;甲度、用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和乙醇是有机物;硫酸铵是无机化教师选择几种有代表性的作业投影出来,请大家物;空气和食盐水是混合物等价。给出一些物质请同学们进行分类练习试着对照已总结出来的图进行分类教师利用教材中页的“交流与讨论”中的学生讨论,解决新的问题题,让学生再根据物质组成分类图进行思考 教师引导提出新问教材中页1只是根学生讨论,得出不同的分类方法。物质组成的一种分类方法,你能否根据物质的组成学生提出化合物也可分成酸、碱、提出其他的分类方法?不同类型的物质

常见化学物质俗称及分子式大全

常见化学物质俗称及分子式大全 分类:初中化学 一、硫酸盐类:1.皓矾:ZnSO4.7H2O 2.钡餐,重晶石:BaSO4 3.绿矾,皂矾,青矾:FeSO 4.7H2O 4.芒硝,朴硝,皮硝:Na2SO4.10H2O 5.明矾:KAl(SO4)2.12H2O 6.生石膏:CaSO4.2H2O 熟石膏:2CaSO4.H2O 7.胆矾、蓝矾:CuSO4.5H2O 二、矿石类:3.黄铜矿:CuFeS2 5.磁铁矿石:Fe3O4 6.赤铁矿石:Fe2O3 7.褐铁矿石:2Fe2O3.3H2O 8.菱铁矿石:Fe2CO3 14.石英:SiO2 17.刚玉(蓝宝石.红宝石):天然产的无色氧化铝晶体 18.黄铁矿(愚人金):FeS2 20.智利硝石:NaNO3 22.大理石(方解石、石灰石):CaCO3 23.孔雀石:CuCO3.Cu(OH)228.辉铜矿:Cu2S 三、气体类:1.高炉煤气:CO,CO2等混合气体 2.水煤气CO,H2

3.天然气(沼气):CH4 4.液化石油气:C3H8,C4H10为主 四。其他类: 1.白垩: CaCO3 2.石灰乳:Ca(OH)2 3.熟石灰: 2CaSO 4.H2O 4.足球烯: C60 5.铜绿:Cu2(OH)2CO3 6.纯碱(碱面): Na2CO3 7.王水: HCl,HNO3 (3:1) 8.水玻璃(泡火碱) :Na2SiO3 9.小苏打:NaHCO3 10.苏打:Na2CO3 11.大苏打(海波):Na2S2O3 12.盐卤:MgCl2.6H2O 13.雌黄:As2S3 14.雄黄:As4S4 15.朱砂:HgS16.石棉:CaO.3MgO.4SiO2 17.砒霜:As2O3 18.泻盐:MgSO4.7H2O 19.波尔多液:CuSO4+Ca(OH)2

初中常见化学物质俗称大全

常见化学物质俗称大全 (一、硫酸盐类: 1.皓矾:ZnSO4.7H2O 2.钡餐,重晶石:BaSO4 3.绿矾,皂矾,青矾:FeSO 4.7H2O 4.芒硝,朴硝,皮硝:Na2SO4.10H2O 5.明矾:KAl(SO4)2.12H2O 6.生石膏:CaSO4.2H2O 熟石膏:2CaSO4.H2O 7.胆矾、蓝矾:CuSO4.5H2O 二、矿石类: 3.黄铜矿:CuFeS2 5.磁铁矿石:Fe3O4 6.赤铁矿石:Fe2O3 7.褐铁矿石:2Fe2O3.3H2O 8.菱铁矿石:Fe2CO3 14.石英:SiO2 17.刚玉(蓝宝石.红宝石):天然产的无色氧化铝晶体 18.黄铁矿(愚人金):FeS2 20.智利硝石:NaNO3 22.大理石(方解石、石灰石):CaCO3 23.孔雀石:CuCO3.Cu(OH)2 28.辉铜矿:Cu2S

三、气体类: 1.高炉煤气:CO,CO2等混合气体 2.水煤气CO,H2 3.天然气(沼气):CH4 4.液化石油气:C3H8,C4H10为主四。其他类: 1.白垩: CaCO3 2.石灰乳:Ca(OH)2 3.熟石灰: 2CaSO 4.H2O 4.足球烯: C60 5.铜绿:Cu2(OH)2CO3 6.纯碱(碱面): Na2CO3 7.王水: HCl,HNO3 (3:1) 8.水玻璃(泡火碱) :Na2SiO3 9.小苏打:NaHCO3 10.苏打:Na2CO3 11.大苏打(海波):Na2S2O3 12.盐卤:MgCl2.6H2O 13.雌黄:As2S3 14.雄黄:As4S4 15.朱砂:HgS 16.石棉:CaO.3MgO.4SiO2

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第1课时物质的分类与转化 一、物质的分类 1.物质的分类依据 为了更好地认识和研究物质,人们常根据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对物质进行分类。根据物质的存在状态,将物质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根据物质的导电性,将物质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根据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将物质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2.物质分类方法 (1)按组成结构分类 (2)根据物质的性质分类 如氧化物的分类 ①酸性氧化物 a.概念:能够与碱反应生成________的氧化物。 b.举例:写出CO2和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②碱性氧化物 a.概念:能够与酸反应生成________的氧化物。 b.举例:写出CaO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物质的转化 1 2.

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化学反应的几种类型 1.以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反应前后物质的种类为分类依据,化学反应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是否变化,化学反应可分为 (1)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__________的反应; (2)非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_______________的反应。 知识点1 物质的分类 1.将下列各组物质按酸、碱、盐分类顺序排列,其中正确的是( ) A .硫酸 纯碱 孔雀石[Cu 2(OH)2CO 3] B .硝酸 烧碱 绿矾[FeSO 4·7H 2O] C .醋酸 乙醇 碳酸钙 D .盐酸 熟石灰 苛性钠 2.盐是一类常见的物质,下列物质通过一定反应可直接形成盐的是( ) ①金属单质 ②碱性氧化物 ③碱 ④非金属单质 ⑤酸性氧化物 ⑥酸 A .①②③ B .①④⑥ C .②⑤⑥ D .全部 3.在稀硫酸、二氧化碳、铜片、食盐、生石灰、一氧化碳、纯碱、铁片和木炭粉9种物质间存在下面的相互关系,选择可代表①~⑤的适当物质,使有连线的两物质能发生反应。 (1)请推断它们的化学式分别为: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⑤________。 (2)写出下列序号之间的化学方程式: ①和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和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和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和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2 物质的转化 4.下列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是( ) A .2KClO 3=====MnO 2△2KCl +3O 2↑ B .NH 3+HCl===NH 4Cl C .MnO 2+4HCl(浓)=====△ MnCl 2+Cl 2↑+2H 2O D .Ba(OH)2+MgSO 4===BaSO 4↓+Mg(OH)2↓

化学常见化学物质俗称大全

化学:常见化学物质俗称大全 每一种化学物质都有其唯一的化学名,又称“学名”。然而,我们在书上看到许多以该化学物质的来源、用途和物理性质等来命名的物质,我们称其为“俗称”。现在笔者,就高中阶段常见到的俗称及其所对应的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作一总结,希望能给读者一些方便。 一、硫酸盐类: 1.皓矾:ZnSO4.7H2O 2.钡餐,重晶石:BaSO4 3.绿矾:FeSO4.7H2O 4.芒硝:NaSO4.10H2O 5.明矾:KAl(SO4) 2.12H2O 二、矿石类: 1. 莹石:CaF2 2.光卤石:KCl.MgCl2.6H2O 3. 黄铜矿:CuFeS2 4. 矾土:Al2O3.H2O、Al2O3.3H2O和少量Fe2O3 、SiO2 5.磁铁矿石:Fe3O4 6.赤铁矿石:Fe2O3 7. 褐铁矿石:2Fe2O3.3H2O 8.菱铁矿石:Fe2CO3 9.镁铁矿石:Mg2SiO4 10. 苏口铁:碳以片状石墨形式存在 11. 白口铁:碳以FeC3形式存在 12. 高岭石:Al2 (Si2O5)(OH) 4 或(Al2O3.2SiO2.2H2O) 13.正长石:KAlSi3O8 14. 石英:SiO2 15.硼砂:Na2B4O7.10H2O 16. 脉石:SiO2 17.刚玉(蓝宝石.红宝石):天然产的无色氧化铝晶体 三、气体类: 1.高炉煤气:CO,CO2等混合气体 2. 水煤气CO,H2 3. 天然气(沼气):CH4 四、有机类: 1. 福马林(蚁醛):HCHO 2. 蚁酸:HCOOH 3.尿素:(NH4CNO)或CO(NH2) 2 1

4. 氯仿:CCl4 5.木精(工业酒精):CH3OH 6. 甘油:CH2OH-CHOH- CH2OH 7.硬脂酸:C17H35COOH 8.软脂酸:C15H31COOH 9. 油酸:C17H33OH 10.肥皂:C17H35COONa 11.银氨溶液:[Ag(NH3) 2]+ 12.乳酸:CH3-CHOH-COOH 13.葡萄糖:C6H12O6 14.蔗糖:C12H22O11 15.核糖:CH2OH-(CHOH) 3CHO 16.脱氧核糖:CH2OH-(CHOH) 2CH2-CH 3 17.淀粉:(C6H10O5)n 18.火棉,胶棉:主要成份都是[(C6H7O2)-(ONO2) 3] n 只是前者含N量高 五、其他类: 1. 白垩: CaCO3 2.石灰乳:Ca(OH) 2 3. 熟石灰:2CaSO 4.H2O 4. 足球烯:C60 5.铜绿:Cu2(OH)2CO3 6. 纯碱:Na2CO3 7.王水:HCl,HNO3 (3:1) 8. 水玻璃(泡火碱) :Na2SiO3 9.小苏打:NaHCO3 10.苏打:Na2CO3 11. 大苏打:Na2S2O3 12.盐卤:MgCl2.6H2O 2

最新九年级化学物质组成的表示练习题及答案

初三化学鲁教版物质组成的表示练习题及答案 1、下列化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的是 ( ) A 、FeO B 、Fe 2O 3 C 、Fe 3O 4 D 、FeS 2、在H 2、H 2O 、H 2SO 4三种物质中,都含有 ( ) A .2个氢原子 B .一个氢分子 C .二个氢元素 D .氢元素 3、二氧化碳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A.2∶1 B.1∶ 2 C.63∶4 D.3∶ 8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B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称为纯净物 C 、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氧化物 D 、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反应里都能生成新的分子和原子 6、血红蛋白是个大分子,它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68000,已知其中含铁元素为0. 33%,则每个血红蛋白分子中的铁原子个数约为( ) A .5 B .4 C .3 D .2 7、某牌子的天然矿泉水的成分有:钠46. 31mg/l ,钙35. 11mg/l ,碘0. 05mg/l 等,问多少瓶350ml 矿泉水?含有0.243g 的钠( ) A .10瓶 B .9瓶 C .20瓶 D .15瓶 8、Ca(OH)2的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正确的是( ) A.(40+16+1)?2 B.40+(16+1) ?2 C.40+16+1?2 D.40 (16+1) ?2 9、我国推广食用的碘盐为在食盐中加入一定量的碘酸钾(KIO 3),

在碘酸钾中碘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 A .59. 3% B .69. 8% C .64. 1% D .68. 5% 10下列符号只有微观意义,而无宏观意义的是( ) A .H B .N 2 C .CO 2 D .2H 2O 11、下列物质中属纯净物的是( ) A .矿泉水 B .纯净空气 C .冰水混合物 D .干冰与冰的混合物 12、市售的“脑黄金”(DHA)是从深海鱼油中提取的,其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C 35H 51COOH ,则该物质属于( ) A .单质 B .氧化物 C .化合物 D .混合物 16、下列四种氮肥中,含氮量最高的是( ) A.NH 4Cl B.CO(NH 2)2 C.NH 4HCO 3 D.(NH 4)2SO 4 17、过氧化氢俗称双氧水,其分子式为H 2O 2,下列关于过氧化氢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过氧化氢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B.过氧化氢由1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组成 C.过氧化氢的水溶液是一种混合物 D 过氧化氢分子中氢、氧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1 20、下列各组化合物中,标有圆点的同种元素的化合价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NH 3 KNO 3 B .CO 2 Na 2CO 3 C .H 2SO 4 SO 3 D . H 2SO 3 Na 2SO 3 21、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以色列化学家阿龙?切哈诺沃、阿夫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