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论文 农村现代化发展论文

新农村建设论文 农村现代化发展论文
新农村建设论文 农村现代化发展论文

新农村建设论文农村现代化发展论文

面向农村发展自学考试困难及对策

提要新农村建设是实现我国农村现代化和国家现代化至关重要的战略,建设新农村必须农村教育事业先行。自学考试面向农村发展具有独特的优势,因而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历史使命。本文主要讨论自学考试面向农村发展所面临的主要困难和解决对策。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自学考试;对策

自2004年开始,“三农问题”连续成为每年的党中央、国务院一号文件。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定,为我国破解“三农问题”指明了方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键是要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因此,新农村建设,必须农村教育事业先行,而作为我国规模最大的开放高等教育形式——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在新农村建设中将具有重要的历史战略使命。

一、自学考试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战略意义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个重要内容是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当前,我国农村经济正处在关键的发展阶段,过去的基于家庭联

产承包责任制的农业发展模式,具有“低、小、散”的特征,农业生产率低下,而发展集约化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是未来农业发展趋势,也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前提条件。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发展,必须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使他们转变为新型农民。但是,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普遍较低:一是农民文化基础总体较差。我国5亿农村劳动力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比不到15%,初中文化程度占比接近一半,小学及以下占比30%,其中文盲约占5%;二是农民科技素质总体较差。大部分农民没有接受过现代科技基本知识学习培训,无一技之长。据统计,我国农村劳动力接受过各类职业技能培训的占比不到10%;三是农民思想观念比较保守落后,小富即安,缺乏创业创新精神,习惯于传统的小农耕种作业方式,新技术、新产业等接受与普及速度较低;四是农村留守劳动力层次进一步恶化。我国改革开放后,随着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我国民工潮开始涌现,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向经济发达地区。这些流出的农村劳动力往往都是农村中文化科技素质相对较高的,这对于留守农村的劳动力总体层次更是雪上加霜,使农村劳动力水平进一步恶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破解我国“三农问题”,关键在于提高农民劳动者的科学技术文化素质,使他们转变为新型农民;打造新型农民,必须农村教育事业先行,面向农村大力加快发展各类农村职业教育,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近年来,党中央

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教育事业和农村劳动力培训问题,国家连续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与扶持政策措施,加大了农村地区教育事业经费投入,特别是对中西部地区还实行了多项倾斜政策。高教自考是我国学生规模最大、办学方式最灵活的开放教育形式,在新农村建设的国家政策方针指引下,如何为农村经济发展、文化建设和国家稳定做出贡献,为加快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进程和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做出贡献,是当前我国高教自考面临的重大机遇与历史使命。

二、面向农村发展自学考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尽管我国自考主管部门面向新农村建设服务做了很大的努力,但是我国目前农村自学考试还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

1、社会各界对面向农村发展自考教育认识不足。当前,随着农村的发展,很多农村劳动力渴望通过有效的学习途径学会一技之长、甚至全面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质,但是却因为农村职业教育事业落后造成他们求学无门。我国自考模式由于其开放性、灵活性,是非常适合于农村劳动力学习需求的一种教育模式。但是,我国自考模式以前主要在城市发展,广大农村社会特别是农民对自学考试缺乏必要的了解。因此,我国农村劳动力的学习需求与优越的高教自考开放模式存在着严重的脱节。另外,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改革不断深化,高考普及率不断提高,社会上出现的一定程度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结果很多农村劳动力认为读正规大学都不能很好的就业,以此推断自学考试模式更加没有用处,从而对自考模式更加不关注和了解。特别是一些基

层政府部门对自学考试认识也不到位,对农村自考毕业生在就业、任职等方面偶尔出现对待不公现象,也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村考生参加自学考试的积极性。

2、面向农村发展自考专业与课程设置不合理。我国自考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历史,主要是面向城市的职业需要而培养人才的,自考专业与课程体系等一般是按普通高校设置,比较强调学科体系知识学习,学习模式也是参考普通高校的,对实践技能等实用能力培养相对薄弱。目前,农村自考目前发展在于培养一批新型农民为新农村建设服务,因此这些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必须切合农村实际发展需求。因此,面向农村发展自学考试服务新农村建设,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专业与课程体系设置问题,以符合农村劳动力需求的实际。我国自学考试面向农村发展的历史比较短,总体还处在探索实践阶段,自考主办部门针对农村劳动力实际需求的系统研究还比较缺乏,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与趋势、农村劳动力技能与知识提升要求等都了解不足,导致目前我国很多地方在自学考试的专业与课程体系设置等符合农村需求的专业较少,或者开设的专业课程体系上与农村劳动力实际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专业与课程设置不合理限制了自学考试向农村发展的进一步拓展。

3、面向农村发展自考物质条件限制较多。相对其他类型的人才培养途径,我国自学考试模式的一个重要优势在于它收费相对低廉。但是,我国当前绝大多数的农民生经济收入水平还比较低,即使相对

低廉的自学考试费用,对于很多农民家庭,也是不小的经济负担,而村镇集体经济总体还比较薄弱,这个也成为当前农村劳动力参加自考的重要障碍。我国自学考试模式还有一个优势就是教学组织方式比较灵活,以学员自学为主,同时配以适当的主办机构的面授辅导,而且往往根据学员需要送教到学员集中的地方,方便已经工作的学员,使学员工作学习两不误。我国农村劳动力大部分工作在农村或者附近的中小民营企业中,他们绝大多数无法离开具体岗位。他们有通过再学习提升自身素质能力的切实需求,理论上自学考试这种灵活的教学组织模式可以很好地帮助他们满足需求。但是,当前很多农村基础设施条件较薄弱,很多地方连基本的教学条件也不具备,比如缺乏固定的教室与教学设施,这也限制了面向农村发展自学考试。

此外,面向农村的自考管理和助学的困难较大。由于我国过去的自考主要面向城市劳动力服务,各地自学考试管理部门主要集中在城市,管理经验等也重要积累在城市学员上,导致当前面向农村发展自学考试模式存在两方面障碍:一方面农村自学考试管理机构缺乏;另一方面自学考试管理部门缺乏农村自学考试管理的经验,缺乏适合农村自学考试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此外,在自学考试社会助学方面,一方面农村物质条件不够,助学手段等比较落后;另一方面很多城里优秀教师不愿意下乡,导致农村自学考试助学水平低下,甚至无法保证农村自考助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农村学员,尤其是一些边远山区的学员,只能完全靠自学来完成学业,也严重制约了农村自学考试的进

一步拓展。

三、面向农村发展自学考试对策措施

根据农村实际,可以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推进我国自学考试面向农村拓展,为我国新农村建设服务。

1、加强宣传,提高农村学员的求学积极性。随着我国政策向农村倾斜,农村发展迎来了巨大的机会。一部分农村劳动力对此政策带来的重大机遇与深刻影响还认识不深刻;还有部分农村劳动力认识到此重大机遇,也渴望通过学习获取一技之长甚至更多的个人发展空间与机会,但是却多重因素制约了他们学习的机会。相对其他各类学习模式,我国自学考试模式可以更好地满足农村劳动力的这种学习需求,也给自学考试面向农村发展提供良好的机会,但是目前农村劳动力对自学考试模式了解还甚少。因此,自考主管部门要加强宣传,一方面要引导农村劳动力领会中央农村政策变化机遇而理解学习改变命运的道理;另一方面使他们了解自学考试模式的优越性,提高他们参加自学考试的积极性。

2、立足需求,合理设置专业与课程体系。面向农村发展自学考试服务新农村建设,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自考专业与课程体系设置符合农村社会发展趋势与农村劳动力需求实际。因此,面向农村发展的自考主管部门要加大政策学习与实际当地调研,深刻理解农村区域未来发展趋势以及本地实际人才需求特征,以及当地农村劳动力文化知识水平现状,从实际出发,合理设置相关服务新农村建设的专业与课

程体系,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等可以打破传统学科体系,务必以实用为原则。比如,当前农村农业产业集约化经营的趋势,带来了对经营管理以及法律方面人才的需要,专业设置时可以开设融合管理、法律、环保、农技等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专业,提高人才培养针对性,使农村学员能够真正学以致用。再如,当前我国乡村产业具有块状特征,可以针对区域块状产业熟练技术工人大量需求而开设相关专业,即提高区域块状产业人才竞争力,又使农村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提高收入。另外,还可以针对未来新农村可能衍生的大量新产业,开展农村劳动力创业创新的能力培训等,为农村劳动力自主创业武装知识基础。

3、强化技能,加强实践性环节的教学与考核。传统自学考试立足城市学员,专业与课程体系基本与普通高校对接,自学考试过程中存在着重理论性考试、轻实践性学习的现象,有的考生平时只能靠背书本上的实验,最后在毕业前参加考核,这种模式显然不适合农村劳动力的学习需求。自学考试面向农村发展,必须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主,因为农村劳动力参加学习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获得学历,而是为了通过学习提高实用技能,从而在当前新农村建设的历史机遇中更好地发展自己。因此,面向农村发展自学考试必须注重学员实践性环节的教学与考核。自学考试主管部门可以通过与当地相关企业、职业学校等联合,多途径地建设农村自考学员实践教学基地。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地方政府也愿意扶持农村劳动力再学习,自考部门也可以争取

这些当地政府支持,共同建设农村劳动力实训基地,定期安排农村自考学员进行实训。自考部门还可以联合一些地方产业龙头企业开展订单培养模式,开展学做一体化的自考模式,为企业量身订做实用技能型人才。总之,加强实践性环节的教学与考核,是自学考试面向农村发展的必要前提。

4、依托科技,加强对自考学员的学习过程管理。加强学员学习过程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农村自考学员往往居住比较分散,而且平时忙于各自的生活工作,接受集中助学辅导的机会相对比较有限,让老师批改作业等也很不方便,给学员学习过程管理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因此,在农村自学考试助学管理中,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手段,积极引入现代教育技术,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教师讲授、学员自学、网络作业有机相结合,从而加强学员的学习过程管理,提高教学有效性。在经济发达的农村区域,学员往往家里都配有了电脑等现代化电子产品,因此可以让学员工作之余自行在家中通过上网来实现师生高效学习互动。对于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的农村区域,可以联合当地政府建立乡镇自考服务站,配备电脑等教学设施,定期对自考学员开放,实现师生互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农村劳动力参加自学考试实现工作学习两不误,提高自学考试学习过程管理。

主要参考文献:

[1]胡建平,仲海宁.自学考试面向农村发展的实践与创新[J].自学考试,2006.11.

[2]郜丽娟,张必涛.自考在促进新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成人教育,2007.12.

[3]李颖.自学考试服务农业现代化的相关问题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8.2.

新农村建设论文关于新农村建设的论文

新农村建设论文关于新农村建设的论文 发展产业,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摘要:各地在新农村建设中,全面准确把握新农村建设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坚持扎实稳步推进农村产业建设,把产业发展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来抓,这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就能得了成效。阐述了当前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农村建设必须发展产业,并提出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新农村;产业发展;措施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党的管理等方面,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各地在新农村建设中,能全面准确把握新农村建设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坚持扎实稳步推进农村产业建设,把产业发展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来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成效。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1.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不到位。一是对新农村建设存在认识上的误区。部分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热情不高,存在畏难情绪,照抄照搬规定模式,工作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二是对新农村建设存在理解上的误区。重视基础设施建设,轻视产业规划和生产发展,片面追求修村路,盖新房,对民居设施“穿衣戴帽”等形象工程,忽略了生产发展和乡风文明建设。

2.农村主导产业发展迟缓,农民增收速度慢。大多数新农村建设不注重产业发展规划和项目,致使生产发展没有很好实施。以华坪县为例,着力推进殖业、芒果、茶叶、烤烟、瓜菜、蚕桑、核桃为主的主导产业。但主导产业对大面积辐射作用、带动作用还是不够的,老百姓增收仍然艰难。 3.农民群众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够。一是在新农村建设实际工作中,群众难发动,思想难统一,行动慢半拍,不积极、不主动,政府热,群众冷的现象普遍存在;二是部分农民存在“等、靠、要”思想比较严重,认为新农村建设是上面拨的款,所有的建设项目资金都是上面扶持安排的,自觉主动地参与性不高,由于农民群众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进度、质量和效果。 4.新农村建设资金不足。在新农村建设中,资金投入以县为主,资金投入视财力而定,而大多数乡镇财政困难,没有更多的配套资金和投入,而根据新农村建设规划和要求,大多数在设施中涉及农村道、水利、生态能源、教育文体、村庄绿化、医疗卫生、广播电视电信等项目,建设内容多,任务重,在实际推进中,很难圆满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 二、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基础 1.生产发展是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而产业发展是生产发展的核心内容。“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

新农村建设小论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向全面小康再进一步 穿过岁月的浩浩云烟,走过历史的巨变长廊,我们的祖国一个古老的民族,正满怀信心地创造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努力实现经济增长、国富民强、和谐稳定的目标。展望未来,我们坚信,在肩负着带领亿万人民创造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前景! 党的十八大于11月8日在北京召开,它举世瞩目,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全面回顾,总结过去5年和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实践、经验,又对未来五年社会发展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对新时期、新阶段中国共产党如何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建设社会主义全面胜利做了高屋建瓴、总揽全局的部署和规划,既深受鼓舞,又催人奋进。 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贯彻党的各项农村政策,让中央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保证粮食安全和农村的稳定。”具体来说,首先要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说道这一点我深有感触,记得上初中那时,村里还没有修公路,上学的路上最怕碰上不好的天气,哪怕是一次小雨也会让道路变得泥泞不堪,十几里的路只能选择徒步。一方面担心路滑一方面又害怕迟到,内心的苦涩与无奈真是无以言表。另外,由于交通不便,少有收购商到我们村来收购农产品,像荔枝、火龙果、芒果这样的农产品没有销路只能滞销。农民辛辛苦苦劳作一年,换来的只是汗水和泪水。初中毕业之后,我到了城镇上学。蓦地发现家乡的变化日新月异。昔日家乡道路拐弯不平,路面颠簸泥泞;看今朝柏油路,风雨无阻路畅通,条条通向幸福村。那新修的柏油路仿佛一条蜿蜒长龙,宽阔平坦,一望无际,像网一样联结着城市和乡村。每当收获的季节一到,就有大量的收购商涌进村来,大货车在公路上排起了长龙,讨价还价的声音此起彼伏,热闹非凡。农民的钱包鼓了,笑容多了,精神面貌也发生了改变。村里设了宣传橱窗、科技文化活动中心、篮球场和小广场等公共设施。村民不再以打扑克、玩麻将来消磨时光。现在,村民们找到了新的娱乐方式,在广场里扭起了秧歌跳起了舞,四处洋溢着幸福。“绿化、亮化、美化”工程的实施把家乡装扮得日新月异,光艳照人。在医疗卫生方面,实现村村配有卫生所和医生,形成了农民小病不出村,大病有医疗保障的局面;在文化教育方面,中小学教育已经实现了“两免一补”和“双语”教学。一幢幢教学楼、试验楼、住宿楼、图书室拔地而起。每个教室都配有一台崭新的电视机,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远程教育也进入课堂,学生在教室里快乐地学习。由此可见,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发展的命脉,我们国家还要加大力气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及农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 报告中还指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落实到我市来说就是要培育新型农民,优化农业结构,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发展高效特色农业,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构建“以农兴村、以村养民、以民振农?新格局。就拿我们市来说,以前我们农村土地经营的特点是生产环节原始,对农产品加工、生产资料工业、食品加工业等开展较少,经济效益不明显。再就是农业技术不能普遍推广,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为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文化素质低,难以掌握新技术。由于农村通信相对落后,很多需要及时发布的农业信息,农民不能第一时间获悉,延误时机。另外就是农产品实际价值往往小于市场价值,附加价值小,农民得不到实惠。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提出来以后,许多惠农政策得到落实,比如说科技下乡,让农民掌握科学养殖方法,提高产品产量质量;打造从化特色农业品牌,市里对太平共星沙糖桔、良口胜塘杨梅等5个品牌重点培育,整合资源催生名优品牌,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我

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分析

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分析 一、新农村建设面临的形势 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发生深刻变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处在一个特殊的转型期,既存在机遇,又面临挑战。 一方面,发展前景看好。从战略角度讲,中央连续四年发出了关于“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其中2006年和2007年专讲社会主义新农村;省七次党代会,准确把握这一形势和趋势,超前性地将加快推进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作为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的重要内容来抓;各级党政领导都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摆在了突出重要的位置,进一步确立了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从政策方面说,“三个继续高于”及农业四项补贴等惠农政策继续稳定、完善和加强,各级党委和政府还相应地制订了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以及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三农”的信贷投放的配套优惠政策等。从发展基础看,已具备了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前提条件。同时,农民参与集体管理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村务特别是财务公开率不断提高;农民用于文化、服务、娱乐的支出不断增加。此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农业标准化、信息化、机械化、法制化水平再上新台阶。 另一方面,制约因素明显。一是“三农”作为新农村建设的

主体,发展基础仍比较薄弱。主要表现在城乡之间、乡村之间发展不平衡,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农民综合素质相对不高,文化素质、技能素养和意识形态还不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求;农业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人均占有耕地和水资源量相对匮乏;同时,农村道路、电力、水利、通信等方面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一定的缺陷。二是社会化服务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助力,体系还不够健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农村社会保障出现断层,种子管理体制和国家农场的服务功能弱化,改革工作亟需进行,农业综合执法还没有实现县级全覆盖,这就造成涉农公益性综合服务和管理水平还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需求。三是管理机制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枢纽,功能相对还不完善。在联动创建、资金投入和引导参与等方面,还没有形成一整套成熟的管理机制,在运行上还不同程度地存在责任不清、主体不明的现象,也没有形成一个引导全社会力量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参与机制。 二、新农村建设应消除误区,树立正确观念。 当前,新农村建设仍处于开局起步阶段,很多细节问题都需要探索和实践,但应该注意防治三种错误倾向:一是“越位”。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仍是农民,因此,对这项工作不能行政干预过多,造成过度推动,出现拔苗助长,超越正确立场上的应抓范围;二是“错位”。一味图政绩,丢掉基础工作,在促进新农村建设中偏离方向,甚至用简单的新房舍、新村

新农村建设论文

论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本文如何有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存在问题对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我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中国共产党应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要通过政治领导,为其发展提出正确的路线方针与政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可靠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包括物质文明建设,也包括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因此,国家既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也要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提高农民的思想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国家应行使好经济职能、社会公共管理职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农村全面进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一、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1. 村庄规划不够全面科学,不能有效发挥引领指导作用 有些镇村没有把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摆上应有的位置,对规划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导致规划编制不全面、不科学。一是重中长期规划,轻短期规划和年度计划。虽然制定了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但新农村分阶段建设的规划还不够明晰具体,对村容村貌建设要达到什么要求、生产发展要达到什么程度、生活宽裕要达到什么水平等,都缺乏具体的量化标准。二是重局部规划,轻整体规划。有的镇只重视某个村某个点的规划,而对全村甚至全镇新农村规划缺少通盘考虑。同时,有的村规划起点低、水平低、层次低,质量不高,缺乏科学性、指导性。据调查,有的村规划生搬硬套其他村,不能体现自身特色;有的村规划与全县及所在镇的发展规划、村镇建设规划、土地使用规划等不相衔接,存在重复建设、投资浪费的隐患;有的村即使有了规划,但由于镇领导的更换和干预,随意变动,不严格执行规划,影响了规划的严肃性;还有不少村对新农村建设的规划没有考虑,存在“跟着感觉走”的情况,不利于面上实施,导致不少村居只见新楼房、不见新村庄。

美丽乡村建设论文精编版

关于美丽乡村制度建设的几点思考 【内容摘要】美丽乡村建设工程是统筹城乡区域发展、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的重要抓手,是优化农村居住条件、提高农民幸福指数的重要途径,是建设生态文明、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结合我县实际,必须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强化农村社会治理,推动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改善和农村人居环境优化,着力打造生产发展、生态宜居、环境优美、社会和谐“宜居、宜业、宜游、村美、民富、人和”的美丽乡村,进一步提升崇明生态岛建设品质。打造“美丽乡村”是任重而道远,是一个长期的奋斗过程,需要各项制度的建立健全。 【关键词】制度长效管理美丽乡村建设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乡村的号召,为深入推进崇明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提升崇明现代化生态岛建设的内涵和品质,促进生态岛建设上一个新台阶指明了方向。自2007以来,崇明县对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总投资累计超过40亿元,新农村建设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农村的村容村貌大为改观,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农村公共服务功能得以完善,农民生产和生活条件得以改善,农村民主管理水平得以提高,为美丽乡村的后续建设打下了结实的基础。 美丽乡村是一项民心工程,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各项制度的建立健全是工作得到落实的保障,直接影响着美丽乡村的建设成效。下面,笔者就如何加强制度建设,更好地指导和服务于美丽乡村建设谈些个人的粗浅看法。 一、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主导有余,其他力量参与不足。美丽乡村建设中,村级规划、决策大多由村委会少数人说了算,乡村建设也主要采取传统的行政动员、运动式方法,这就导致决策规划视野狭窄,市场机制引入不足,社会力量参与不够,尤其是农民的主体作用没有充分调动和发挥,部分群众认为,美丽乡村建设是政府的事,存在“等、看、要”思想,甚至出现“干部热情高,农民冷眼瞧,农民不满意,干部不落好”的情况,农民主体作用没有发挥出来。 (二)组织协调有待加强,部门间合力联动不够。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相关部门积极参与。具体实施中,由于缺乏统一的组织协调,各职能部门间明显存在合力联动欠缺的现象。如在清理河坡违建行动中,水务局要求禁止河坡一米内种植农作物,防止河坡坍塌,村民提出由上级部门统一种植树木,这样既美观又能防止水土流失。水务局答复这是绿化市容局的职责范围,需要村委会自行与其进行沟通。 (三)重建设轻规划,设计近乎趋同。美丽乡村建设涵盖面广、类别众多、建设周期长,且每个村的实际情况各有差异,这就需要在统一规范管理、建设标准的基础上,进行“一村一品”、“一村一景色”差异设计。然而在建设实践中,各村注重硬件设施建设的多,软件建设少;同质化建设严重,特色化建设不足;。 (四)治理机制长效不足、监督管理有待完善。一是资金问题。虽然目前对农村地区环境管理有专项资金规定,但是只涵盖了河道保洁、农村公路保洁,而对于村级项目后续长效管理、养护资金却未纳入其中,例如:泯沟绿化后,河坡草坪清理杂草费用、太阳能路灯长期维修费用等,增加了村级财政负担和心理负担,使美丽乡村建设由好事变成了坏事。二是监督考核问题。目前对各村的考核的手段仅限于一次性的实地查看及台账资料的翻阅,对“村美”的持续发展缺少长期的跟踪,对“民富、人和”的目标达成难以进行有效的评估。 二、美丽乡村建设要妥善好处理几种关系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调查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调查报告 ——关于陈冲冲新农村建设状况的调查报告 姓名:赵记华年级:08级班级:土木工程三班 ·前言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对于农村来说,更是取得了翻天复的的变化,为了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有一个更加清晰的理解,暑假期间,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了一次调查。通过我对父母和亲戚以及村干部的走访,让我对本村以及周边地区近几年来的发展变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过去提起农村人们就不仅和穷字联系到了一起,现在可大不一样了,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完善,农民的医疗环境和费用得到改善和保障,家庭私用汽车开始在农村多了起来,老百姓也渐渐学会上互联网了,乡镇商店里琳琅满目的现代化商品也进入了农村。不可否认的是,在取得这些好的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且一些问题是亟待解决的,农村所有这些新的发展与变化都值得我们去深思。以下是我对这次新农村建设现状调查的报告总结。 调查日期:2011年6月10日 调查地点:河南省汝南县梁祝镇陈冲村 调查人员:赵记华 一.陈冲村的基本情况 陈冲村位于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毗邻107国道和京广铁路,南靠淮河,北连陇海,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全村约有2365人,500多户,4个村民组其中有近百名党员,耕地面积3700多亩,人均耕地2.6亩,该地区属黄淮平原故土质肥沃以黄土为主,加以沙土。该村经济结构依农业为主,养殖业为辅,年人均生产总值为3000多元,经济增长方式较为粗放,科学性较差。汝南县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大县,历史上有名的梁祝化蝶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2008年我所在的乡镇更名为梁祝镇。在县城西北方向2公里有一座天下名山天中山,且在这里曾留下了颜真卿的真迹碑文。该地域属于南北方的交界地带,位于秦岭淮河线的边缘,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多种

新农村建设论文范文大全

新农村建设论文范文大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国家对于全面建设小康和现代化,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时代的呼唤,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和心声。 一、新农村建设的时代性和前瞻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有了快速发展,国力有了很大增强,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具备了“用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发展农业,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农业”的基础和条件。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实现战略目标的难点是“三农”问题,因此,党和国家在此基础上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没有广大农村的发展和面貌的改变,就没有社会的全面进步。因此,“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已经成为农村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近几年来,农村先后进行了电网改造、实现了城乡同网同价;开展了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了农业“两税”、“两工”、“三提五统”以及乡镇综合改革,全面清理涉农收费,大力减轻了农民负担;全面清理锁定并化解了部分村级债务;实行了种粮、农机补贴和退耕还林补贴等中央和地方的财政资金转移支付制度;落实了农村土地承包法,颁发了农村土地经营权证和林权证;农村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步伐加快,“三通”建设已经稳步实施,扶贫济困、医疗救助、养老统筹等正在积极推行之中。所有这些举措,一方面使我区广大农民分享到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另一方面拉开了我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序幕。全党开展的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主题实践活动。紧接着,党中央国务院制定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是适时的,是符合当前农村工作实际的。因此,我们要认识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而且是党和国家交给我们地方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农村基层组织及农民的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还要认识到,没有农村稳定持久地发展,就不可能从整体上消除城乡差别和贫富差距,因此只有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才会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工业化进程,使我们的国家更加强盛,国力更加强大,城乡面貌才会发生巨变,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才会蒸蒸日上。 二、新农村建设的阶段性与全面性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时代的象征,也是向下一个更高目标前进的基础和起点。在此意义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是狭隘的“新村”或者“村庄”建设,而是包括经济、政治、社会的全面建设。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也不是整齐划一,全面开花的格局。没有经济实力,没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人文环境以及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也不可能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主张阶段论但不唯阶段论,要因地制宜,尊重村民意愿,注重引导,拾遗补缺,加快步伐,以阶段性促全面性,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健康、稳步进行。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列入各级党和政府的“十一五”发展规划,全国各地涌现了一大批先进典型,使我们有经验借鉴,有典型引路。我区正处于起步与规划的阶段。“发展是硬道理”,规划是关键,实施是重点。我区的新农村建设目前规划的重点,依然是经济发展的区域化格局。“倾力调结构,全面抓发展”是必经之路。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建立新型的农村产业化体系,应当成为我区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从总体来讲,我们要着力于“修好幸福路,建好致富园,建设新农村,奋力奔小康”的进程。在新农村建设的规划中,我区可以大体划分为两大区域化经济格局。平丘地区、城区、三峡河谷地带的乡镇(街道),已经形成了柑桔、茶叶两大支柱产业,要抓好产业化建设。西北山区,根据立地条件,主攻柑桔、桑蚕、茶叶、干果、猕猴桃、木本药材为主的农村产业结构。对于村庄建设规划,按照上述两个区域化划分格局,平丘地区、城区和三峡坝区可以根据条件规划居民点(新村),并抓好生态家园建设。其他区域,由于山大人稀,需要在经过一个时期的产业结构调整,实行生态搬迁,扶贫搬迁,形成一定规模和条件后,尊重农民意愿,再适当规划小型、小规模的居民点,并且通过试点再加以推广。当前我们正处于规划与发展之中,要围绕规划和发展来理

关于新农村建设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

x x 社 会 实 践 报 告 题目:关于新农村建设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姓名: 学号: 班级: 专业: 学院: 日期:

《关于新农村建设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 内容摘要:随着xxx村经济的稳步发展,基础设施逐步的改善,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环境不断优化,计划生育工作也稳步推进,经济发展呈现新态势。村两委干部和无职党员利用远程教育来宣传、贯彻党的方针、路线和政策,传授农业技术知识,使群众从中受益匪浅;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带领全村群众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奋斗。该村逐步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品牌效应;加强种养业的发展,以市场为导向,选好项目,搞好信息、技术、销售服务。进一步改善村里的交通状况;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快农村卫生、教育、文化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加强村级自治组织建设,明确目标,端正态度,提高领导班子全体成员的思想认识。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推进信息化,培育新型农民,使韩庄村早日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关键字:新农村经济教育社会保障信息 一、xxxx的基本情况 xxx村坐落在xxx镇的西部,东邻xxx乡,是xx镇最西边的一个村。该村耕地土质主要是黄土,有部分地块属于黏土土壤,黄土土壤排水量好,透气好,适用农作物广泛,灌溉方式是用电灌溉。该村的主要干道正在铺建,将铺为水泥路,彻底改变村里泥泞的道路问题,改善村里的交通状况。景观路两边建有紫薇园林、绿原园林等几家园林,切实美化了国道路段。 二、经济发展呈现新态势。 近几年来,该村种植业、养殖业、第三产业同步发展,经济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态势。 该村主导产业为旱作农业,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和大豆等农作物。除此之外还有几户农民种植果树,主要种植有桃树,葡萄树等,经济效益比较好。该村劳动力农闲时主要以外出务工为主,外出务工比例占全村人口的1/8。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优化,区位优势的不断挖掘,韩庄村的养殖初具规模。目前该村大型养鸡专业户1户,大约养有五、六千只鸡。大型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论文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论文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论文 摘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国家对于全面建设小康和现代化,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时代的呼唤,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和心声。城市的发展影响和带动着周边村镇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新农村建设是亿万农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和根本利益,不仅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引导,更需要广大农民的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和谐农村。以村庄整治为切入点,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起点,逐步将新农村建设全面推开。新农村建设对于实现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新农村时代性前瞻性城市化乡村景观新农村建设 正文: 一、新农村建设的时代性和前瞻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有了快速发展,国力有了很大增强。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具备了“用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发展农业,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农业”的基础和条件。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实现战略目标的难点是“三农”问题,因此,党和国家在此基础上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没有广大农村的发展和面貌的改变,就没有社会的全面进步。因此,“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已经成为农村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近几年来,农村先后进行了电网改造、实现了城乡同网同价;开展了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了农业“两税”、“两工”、“三提五统”以及乡镇综合改革,全面清理涉农收费,大力减轻了农民负担;全面清理锁定并化解了部分村级债务;实行了种粮、农机补贴和退耕还林补贴等中央和地方的财政资金转移支付制度;落实了农村土地承包法,颁发了农村土地经营权证和林权证;农村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步伐加快,“三通”建设已经稳步实施,扶贫济困、医疗救助、养老统筹等正在积极推行之中。所有这些举措,一方面使广大农民分享到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另一方面拉开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序幕。全党开展的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主题实践活动。紧接着,党中央国务院制定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是适时的,是符合当前农村工作实际的。因此,我们要认识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而且是党和国家交给地方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农村基层组织及农民的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还要认识到,没有农村稳定持久地发展,就不可能从整体上消除城乡差别和贫富差距,因此只有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才会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工业化进程,使我们的国家更加强盛,国力更加强大,城乡面貌才会发生巨变,中国共产党所领导

新农村建设状况调查实践报告论文终稿

新农村建设状况调查 实践报告 调研团队: 文博张海勇 田野汪继良 王超巴贡次仁 次仁德吉 工商管理学院06级5班

2008年2月 小组成员 文博:工商管理学院06级5班2006054526 张海勇:工商管理学院06级5班2006054527 田野:工商管理学院06级5班2006054523 汪纪良:工商管理学院06级5班2006054524 王超:工商管理学院06级5班2006054525 巴贡次仁:工商管理学院06级5班2006054515 次仁德吉:工商管理学院06级5班2006054504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发展和谐发展成就问题 内容提要: 农业、农村、农民这一问题是政府关心的重点,是学者研究的焦点。中国的改革第一步 源起于“三农”,中国未来的成败,也必将取决于“三农”,这是显而易见的。泱泱大国,农为根本,只有“根本”的问题解决好,才是最彻底的,最有价值的,最革命的。 新农村建设是农村第二次飞跃式发展的基础和关键。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统筹城乡经济与社会发展,推进农村全面小康。农业的弱质性,人口的众多性,农村地域的广阔性是中国"三农"问题的根本特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新农村建设关键在农村和谐,难点在农民增收。近年来在市委、政府及上级各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农村经济在粮烟支柱的推动下,基本实现了长足、快速、稳步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提高,但 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以及影响农村稳定和持续繁荣的因素依然很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还有许多新的问题和情况亟待解决,新农村建设任重而道远。

我们小组就是基于这一历史大背景,在深入了解新农村建设政策以及建设现状的基础 上,从中发现问题,分析、总结、解决问题。通过我们对新农村的教育、人口结构、收入、 生产、就业及培训、道路交通、社会治安福利和医疗、娱乐、党支部和干部队伍的建设等多 方面的调查和分析,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取得了短期的,阶段性的成功,现在的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教育、医疗福利、收入、民主建设、道路交通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 是我国建设新农村的道路仍然任重道远,我们的压力仍然很大,因为我国的农村人口仍然巨大,许多根本制度上的问题还需要长时间的改进,各种不良现象还需要长时间的引导和纠正。 正文 调研时间:2008年1月23---27日 调研地点:山东省郯城县花园乡 湖南省永州市岚角山镇 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汉冢乡 陕西省咸阳市叱干镇 调研对象:各小组成员所在地的农村 调研的目的: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我 国当前的重大历史任务,但由于各地情况不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会有统一的模式。我们希望通过对农村的实地调查,总结出农村不同类型的人对于新农村建设及发展状况的认识 特点,以供我们参考,及时发现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了解百姓的心声,为扎实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全国各地积极借鉴典型的新农村建设的经验、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和 全面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 调研的方法: 我们团队采用最成熟、有效的“调查问卷”的方法,附加以最真实的“走访乡村”、“实

新农村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新农村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和国家在新世纪提出的重大发展战略,是党中央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部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的历史任务,是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行动纲领。由于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内容,为了更好地推进下一步新农村建设工作,对现阶段我国新农村建设的现状、问题进行分析总结,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是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突出的现实意义。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及意义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 要分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状、问题,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济建设,主要指在全面发展农村生产的基础上,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二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治建设,主要指在加强农民民主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切实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和农村法制建设,引导农民依法实行自己的民主权利。三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主要指在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体现农村地方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四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社会建设,主要指在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公共事业投入的基础上,进一

步发展农村的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以期实现农村幼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愿望。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体来说,生产发展是指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加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发展循环农业,这是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生活宽裕是指要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保障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稳定、完善、强化对农业和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加强扶贫开发工作,这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目标。乡风文明是指要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大规模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繁荣农村文化事业,加强县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推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扶持农村业余文化队伍,鼓励农民兴办文化产业,开展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和谐村镇创建活动,这是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的途径。村容整洁是指要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步伐,在适宜地区积极推广沼气、秸秆气化、小水电、太阳能、风力发电等清洁能源技术;以沼气池建设带动农村改圈、改厕、改厨;加强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引导和帮助农民切实解决住宅与畜禽圈舍混杂问题,搞好农村污水、垃圾治理,改善农村环境卫生,这是改善农民生存状态的要求。管理民主是指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在全国农村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

新农村建设论文 农村现代化发展论文

新农村建设论文农村现代化发展论文 面向农村发展自学考试困难及对策 提要新农村建设是实现我国农村现代化和国家现代化至关重要的战略,建设新农村必须农村教育事业先行。自学考试面向农村发展具有独特的优势,因而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历史使命。本文主要讨论自学考试面向农村发展所面临的主要困难和解决对策。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自学考试;对策 自2004年开始,“三农问题”连续成为每年的党中央、国务院一号文件。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定,为我国破解“三农问题”指明了方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键是要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因此,新农村建设,必须农村教育事业先行,而作为我国规模最大的开放高等教育形式——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在新农村建设中将具有重要的历史战略使命。 一、自学考试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战略意义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个重要内容是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当前,我国农村经济正处在关键的发展阶段,过去的基于家庭联

产承包责任制的农业发展模式,具有“低、小、散”的特征,农业生产率低下,而发展集约化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是未来农业发展趋势,也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前提条件。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发展,必须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使他们转变为新型农民。但是,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普遍较低:一是农民文化基础总体较差。我国5亿农村劳动力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比不到15%,初中文化程度占比接近一半,小学及以下占比30%,其中文盲约占5%;二是农民科技素质总体较差。大部分农民没有接受过现代科技基本知识学习培训,无一技之长。据统计,我国农村劳动力接受过各类职业技能培训的占比不到10%;三是农民思想观念比较保守落后,小富即安,缺乏创业创新精神,习惯于传统的小农耕种作业方式,新技术、新产业等接受与普及速度较低;四是农村留守劳动力层次进一步恶化。我国改革开放后,随着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我国民工潮开始涌现,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向经济发达地区。这些流出的农村劳动力往往都是农村中文化科技素质相对较高的,这对于留守农村的劳动力总体层次更是雪上加霜,使农村劳动力水平进一步恶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破解我国“三农问题”,关键在于提高农民劳动者的科学技术文化素质,使他们转变为新型农民;打造新型农民,必须农村教育事业先行,面向农村大力加快发展各类农村职业教育,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近年来,党中央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分析和对策措施毕业论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分析和对策措施毕 业论文 目录 内容摘要 (2) 一、新农村建设背景 (4) 二、目前我国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4) (一)投入严重不足 (4) (二)人才流失严重 (5) (三)农民平等权利得不到保障 (5) (四)人口增加,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 (6) 三、我国农村发展中存在一系列问题的原因 (6) (一)体制上的原因 (7) (二)改革的负面影响 (7) (三)基层党组织领导不力,作用发挥不够 (7) 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思路 (8) (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其领导核心作用 (8) (二)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保护农民权益,增加农民收入 (9) (三)改革农村人才机制,充分发挥农村现有人才资源的作用 (9) 参考文献 (10)

内容摘要 党在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政府报告中,温总理再次强调了这项任务。那么,怎样才能更好更快地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呢?笔者认为,一是找问题——找出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二是查“病因”——为何存在这些问题;最后才是“开药方”——因地制宜地制定出建设新农村的具体规划。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分析和对策措施 [内容提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必须充分认识其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各地涌现出各具特色的新农村发展模式,梳理,研究和思考这些模式的发展,必须对正在开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有益的借鉴。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物质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好比修建一幢大厦,经济就是这幢大厦的基础。如果基础不牢固,大厦就无从建起。如果经济不发展,再美好的蓝图也无法变成现实。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也是衡量我们工作的基本尺度。只有农民收入上去了,衣食住行改善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新农村建设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乡风文明,是农民素质的反映,体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只有农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不断提高,崇尚文明、崇尚科学,形成家庭和睦、民风淳朴、互助合作、稳定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新农村建设才是全面的、完整的。村容整洁,是展现农村新貌的窗口,是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应该是脏乱差状况从根本上得到治理、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民安居乐业的景象。这是新农村建设最直观的体现。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显示了对农民群众政治权利的尊重和维护。只有进一步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真正让农民群众当家做主,才能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真正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

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范本

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范本 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范文(一) 按照全县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和“创新业绩,树新形象”主题实践的部署,深入开展以“解民忧、访民情、促民风、谋民富”为主题的蹲点调研活动,以点带面,加快我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乡党委、政府决定开展乡领导班子成员“办公日、住村周、调研月”活动。根据要求,我于20xx年6月24日至30日蹲点**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此次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村的基本情况 **村与xx省的xx县接壤,总面积7.32平方公里,辖3个自然村,人口1102人,耕地713 亩。2020年,农民人均收入3112元。 二、我乡新农村建设取得成效 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国家和省、市、县政府对于“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和农业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相继出台和贯彻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科技文化教育发展加快,农村经济与各项社会事业正在朝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一)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步提高 深入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积极探索农民增收良策,农业农村经济实现较快发展。2020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2630万元,同比增长18%,其中农业总产值达到1700万元,同比增长10%;农民人均收入2454元,同比增长7%。积极发展粮食产业,扩大经济作物的种植,全乡油菜面积扩大到300亩;菜园蔬菜生产面积,发展到500亩;成立了全县首家早姜专业合作社—富源早姜合作社,带动80户农户发展早姜300亩;发展葛根药材基地110多亩。通过多种方式培训,加大农民知识化培训力度,全年劳务输出3400人。 (二)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 在国家政策和省、市、县政府的大力支持,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和项目,组织实

新农村建设现状及发展

新农村建设现状及发展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调查报告·前言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对于农村来说,更是取得了翻天复的的变化,为了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有一个更加清晰的理解,暑假期间,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了一次调查。通过我对父母和亲戚以及村干部的走访,让我对本村以及周边地区近几年来的发展变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过去提起农村人们就不仅和穷字联系到了一起,现在可大不一样了,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完善,农民的医疗环境和费用得到改善和保障,家庭私用汽车开始在农村多了起来,老百姓也渐渐学会上互联网了,乡镇商店里琳琅满目的现代化商品也进入了农村。不可否认的是,在取得这些好的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且一些问题是亟待解决的,农村所有这些新的发展与变化都值得我们去深思。以下是我对这次新农村建设现状调查的报告总结。 一.陈冲村的基本情况 陈冲村位于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毗邻107国道和京广铁路,南靠淮河,北连陇海,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全村约有2365人,500多户,4个村民组其中有近百名党员,耕地面积3700多亩,人均耕地亩,该地区属黄淮平原故土质肥沃以黄土为主,加以沙土。该村经济结构依农业为主,养殖业为辅,年人均生产总值为3000多元,经济增长方式较为粗放,科学性较差。汝南县是着名的历史文化大县,历史上有名的梁祝化蝶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2008年我所在的乡镇更名为梁祝镇。在县城西北方向2公里有一座天下名山天中山,且在这里曾留下了颜真卿的真迹碑文。该地域属于南北方的交界地带,位于秦岭淮河线的边缘,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多种植经济作物:玉米、花生、大豆、芝麻等。灌溉方式为电动,村内正在建设水泥公路联通城乡,全面与乡镇接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二.新农村建设基本现状

关于新农村建设的论文

关于新农村建设的论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国家对于全面建设小康和现代化,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时代的呼唤,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和心声。一、新农村建设的时代性和前瞻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有了快速发展,国力有了很大增强,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具备了“用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发展农业,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农业”的基础和条件。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实现战略目标的难点是“三农”问题,因此,党和国家在此基础上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没有广大农村的发展和面貌的改变,就没有社会的全面进步。因此,“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已经成为农村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近几年来,农村先后进行了电网改造、实现了城乡同网同价;开展了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了农业“两税”、“两工”、“三提五统”以及乡镇综合改革,全面清理涉农收费,大力减轻了农民负担;全面清理锁定并化解了部分村级债务;实行了种粮、农机补贴和退耕还林补贴等中央和地方的财政资金转移支付制度;落实了农村土地承包法,颁发了农村土地经营权证和林权证;农村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步伐加快,“三通”建设已经稳步实施,扶贫济困、医疗救助、养老统筹等正在积极推行之中。全党开展的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主题实践活动。紧接着,党中央国务院制定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是适时的,是符合当前农村工作实际的。因此,我们要认识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而且是党和国家交给我们地方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农村基层组织及农民的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还要认识到,没有农村稳定持久地发展,就不可能从整体上消除城乡差别和贫富差距,因此只有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才会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工业化进程,使我们的国家更加强盛,国力更加强大,城乡面貌才会发生巨变,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才会蒸蒸日上。 二、新农村建设的阶段性与全面性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时代的象征,也是向下一个更高目标前进的基础和起点。在此意义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是狭隘的“新村”或者“村庄”建设,而是包括经济、政治、社会的全面建设。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也不是整齐划一,全面开花的格局。没有经济实力,没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人文环境以及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也不可能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主张阶段论但不唯阶段论,要因地制宜,尊重村民意愿,注重引导,拾遗补缺,加快步伐,以阶段性促全面性,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健康、稳步进行。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列入各级党和政府的“十一五”发展规划,全国各地涌现了一大批先进典型,使我们有经验借鉴,有典型引路.目前,农村社区建设主要存在着“四个不适应”:一是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与农村社区建设不相适应;二是村庄规划布局与社区建设不相适应;三是资金、土地、人才等要素与社区建设不相适应;四是农民主动参与意识与社区建设不相适应。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必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发展农村各项社会经济事业,树立“三个理念”,坚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