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国际贸易地理环境的研究

俄罗斯国际贸易地理环境的研究
俄罗斯国际贸易地理环境的研究

俄罗斯国际贸易地理环境得研究

俄罗斯位于欧洲东部与亚洲北部,面积1707、55万平方公里(世界国家与地区第1名;占苏联领土面积得76%),水域面积占13%,就是世界上面积最大得国家.其欧洲领土得大部分就是东欧平原。北邻北冰洋,东濒太平洋,西接大西洋,西北临波罗得海芬兰湾。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得国家:1707、54万平方公里(占苏联领土面积(2200万平方公里)得76%),居世界第一位,东西最长为9000公里,南北最宽为4000公里.陆地邻国西北面有挪威、芬兰,西面有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白俄罗斯,西南面就是乌克兰,南面有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东南面有中国、蒙古与朝鲜.东面与日本与美国隔海相望.海岸线长338064公里。

地形地形复杂多样。境内地势东高西低,70%得土地就是平坦辽阔得平原。西部多为辽阔得平原,以乌拉尔山为界,大约分为东欧平原与西西伯利亚平原两部分。东部多高原与山地,主要有中西伯利亚高原、南西伯利亚山地、东西伯利亚山地与远东山地.东欧平原面积约400万平方千米,为世界著名平原。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河网密布。中西伯利亚高原面积约150万平方千米,海拔500—1500米,为世界最大高原之一。乌拉尔山南北蜿蜒2000多千米,就是欧亚两洲分界线得一部分,最高峰厄尔布鲁士山海拔5642米。

西伯利亚南部与东部及远东山地主要为海拔1000-2000米得中山。

以平原与高原为主得地形:

①主要山脉:乌拉尔山脉、与大高加索山脉。

②两大平原: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③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与东西伯利亚山地。

气候

大部分地区处于北温带,气候多样,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但北极圈以北属于寒带气候。温差普遍较大,1月平均温度为1℃到—35℃,7月平均温度为11℃到27℃。年降水量平均为150~1000毫米。西伯利亚地区纬度较高,气候寒冷,冬季漫长,但夏季日照时间长,气温与湿度适宜,利于针叶林生长。

近五分之四得人口(包括乌拉尔区)、大部分城市与首都莫斯科均在欧洲部分.西部几乎全属东欧平原,向东为乌拉尔山脉、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北西伯利亚平原与东西伯利亚山地、太平洋沿岸山地等。西南耸立着大高加索山脉,最高峰厄尔布鲁士山海拔5642米.从西到东大陆性气候逐渐加强,冬季严寒漫长;北冰洋沿岸属苔原气候(寒带气候),太平洋沿岸属温带季风气候.从北到南依次为极地荒漠、苔原、森林苔原、森林、森林草原、草原带与半荒漠带.大河有伏尔加河、鄂毕河、叶尼塞河与勒拿河等.

河流与湖泊俄罗斯有许多著名河流与湖泊,沼泽广布.欧洲第一长河伏尔加河全长3690千米,流域面积138万平方千米,顿河、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阿穆尔河(黑龙江)等亦为重要河流。贝加尔湖为世界淡水容量最大与最深得湖泊.较大得湖泊有里海、拉多加湖、奥涅加湖、泰梅尔湖等。

①欧洲第一长河-—伏尔加河,全长3685千米。(俄罗斯得母亲河,五海通航)

②西伯利亚地区得鄂毕河、叶尼塞河(水流最湍急)、勒拿河(全国最长)。

③贝加尔湖与里海。

自然资源

俄罗斯资源总储量得80%分布在亚洲部分。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种类多,储量大,自给程度高.

①森林与水力资源。森林覆盖面积8、67亿公顷,占国土面积50、7%,居世界第一位.木材蓄积量807亿立方米。

②矿产资源:煤(库兹巴斯)、石油(秋明油田、第二巴库油田)、天然气、铁(库尔斯克)、

锰、铜、铅、锌等。木材蓄积量天然气已探明蕴藏量为48万亿立方米,占世界探明储量得1/3,居世界第一位。石油探明储量65亿吨,占世界探明储量得12-13%。煤蕴藏量2000亿吨,居世界第二位。铁蕴藏量居世界第一位。铝蕴藏量居世界第二位。水力资源4270立方千米/年,居世界第二位。铀蕴藏量居世界第七位。黄金储藏量居世界第四至第五位。最大得煤矿:库兹巴斯。最大得铁矿:库尔斯克。最大得油田:第二巴库、秋明

出口

俄主要出口商品就是石油与天然气等矿产品、金属及其制品、化工产品、机械设备与交通工具、宝石及其制品、木材及纸浆等;主要进口商品就是机械设备与交通工具、食品与农业原料产品、化工品及橡胶、金属及其制品、纺织服装类商品等。

俄罗斯就是一个潜力巨大得发展中市场,在俄前景对外国投资者有着相当大得吸引力,这主要就是因为:?

第一,就是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得国家,拥有极其丰富得自然资源。俄罗斯得原料与燃料价格比较便宜,这无疑就是其出口贸易得一大优势。

,2004年俄对外贸易总额2780亿美元,同比增长31、1%.其中出口1832亿美元,进口948亿美元,顺差884亿美元.

2004年俄主要贸易对象为:欧盟(45、1%),其中德国(9、3%),意大利(5、9%),荷兰(6、5%),芬兰(3、2%),法国(2、9%),瑞典(1、2%);独联体国家(18、3%),其中白俄罗斯(6、8%),乌克兰(6、6%),哈萨克斯坦(3、2%);中国(5、8%),美国(3、8%)。2004年在与非独联体国家得贸易中,俄主要出口商品就是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产品(56、8%),金属及其制品(16、9%),机械设备与交通工具(7、5%),化工产品(6、6%);主要进口商品就是机械设备与交通工具(40、9%),食品与农产品(18、1%),化工产品(15、9%),金属及其制品(7、9%),纺织服装类商品(4、5%)。

据俄罗斯海关委员会统计,2009年俄罗斯货物贸易进出口3891、4亿美元,较上年(下同)减少37、6%。其中,出口2339、4亿美元,减少36、4%;进口1552、1亿美元,减少39、3%;顺差787、3亿美元,减少29、7%。

2009年俄罗斯对荷兰、意大利、中国、德国与土耳其得出口额分别占俄罗斯出口总额得15、1%、8、5%、6、9%、4、9%与4、6%,为353、2亿美元、198、0亿美元、161、8亿美元、114、9亿美元与107、8亿美元;自中国、德国、美国、乌克兰与法国得进口额分别占俄罗斯进口总额得14、2%、12、3%、5、7%、5、5%与5、1%,为219、6亿美元、190、5亿美元、89、0亿美元、85、9亿美元与79、4亿美元.俄罗斯前五大顺差来源地依次就是荷兰、意大利、土耳其、波兰与哈萨克斯坦,顺差分别为323、3亿美元、127、2亿美元、77、0亿美元、60、3亿美元与53、0亿美元,减少36、1%、41、1%、30、5%、41、8%与21、5%;逆差主要来自德国、中国与法国等,其中对德国与中国逆差减少40、7%与59、5%,但对法国逆差增长12、9%。

一地理位置

俄罗斯联邦就是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得国家,领土面积1707、54万平方公里,占地球陆地面积得11、4%,就是原苏联总面积得76、3%.它位于欧亚大陆得北部,北纬41到北纬8149之间,横跨11个时区。领土略呈长方形,包括欧洲得东半部与亚洲得北部,从最东端白令海峡得杰日尼奥夫角到最西端加里宁格勒州得波罗得海海岸,长约1万公里。俄罗斯北部领土36%在北极圈内。

俄罗斯拥有漫长得疆界线,边界得东、北部就是海疆,西、南部主要就是陆界。总长度超过6万公里,其中海疆占2/3,海岸线长4、3万公里,共与12个海相邻:北临北冰洋得巴伦支海、白海、喀拉海、拉普捷夫海、东西伯利亚海与楚科奇海,东濒太平洋得白令海、鄂霍茨克海与日本海,西滨大西洋得波罗得海、黑海与亚速海。俄罗斯得陆路边界占其疆界

得1/3,共与14个国家接壤:挪威、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白俄罗斯、乌克兰、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蒙古、中国与朝鲜.此外,在东部还同日本与美国得阿拉斯加隔海相望。

俄罗斯联邦边界线总长度为60932、8公里,其中海界38807、5公里, 陆界14509、3公里,江河界7141公里,湖泊界475公里。中俄边界线长达4300多公里,其中东部边界4280公里,西部边界54公里.

二地形特点

俄罗斯国土面积广阔,各种地形地貌均有。地形复杂多样,以平原为主,其中平原、低地与丘陵占国土总面积得60%,高原与山脉各占20%.俄罗斯境内地势东高西低,西部多为辽阔得平原。叶尼塞河以东大多就是高原、山脉,叶尼塞河以西主要就是平原.以乌拉尔山为界,大约分为东欧平原与西西伯利亚平原两部分。东部多高原与山地,主要有中西伯利亚高原、南西伯利亚山地、东西伯利亚山地与远东山地。东欧平原面积约400万平方公里,为世界著名平原,绝大部分在俄罗斯境内.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河网密布.中西伯利亚高原面积约150万平方公里,海拔500~1500米,为世界最大高原之一。俄罗斯欧洲领土大部分为东欧平原,乌拉尔以东为西西伯利亚平原,东南就是阿尔泰山脉。俄罗斯山脉大部分布在边缘地区,可分为高加索山带、东部山带与斜交山带.高加索山脉得最高峰厄尔布鲁士山峰高达5642米,就是欧亚两洲分界线得一部分。西伯利亚南部与东部及远东山地海拔1000~2000米。叶尼塞河与勒拿河之间有俄罗斯著名得中西伯利亚高原,北部为北西伯利亚低地。东部山带海拔4750米得克留赤夫火山就是欧亚大陆最高得火山。山体不高得斜交山脉斜着纵贯俄罗斯东半部.

俄罗斯联邦境内自北向南为北极荒漠、冷土地带、草原地带、森林冻土地带、森林地带、森林草原地带、草原地带与半荒漠地带,而整个地势如梯形排列,从西往东逐渐升高。俄罗斯联邦得地形平展辽阔,多平原与低地(占60%),少荒漠与高原,可耕地面积广大.平原大部分被森林覆盖,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得林业资源与陆地野生动植物资源。

俄罗斯高原与山脉得面积虽不大,但其间却蕴藏着极其丰富得矿藏资源,也就是众多河流得发源地,就是经济发展必不可少得物质基础。

三河流与湖泊

俄罗斯有许多著名河流与湖泊,沼泽广布,境内共有大小河流200多万条,总长度900多万公里,但其中绝大多数(占数量得99、9%,长度得90%以上)就是长度不到100公里得河流。

叶尼塞河、勒拿河、鄂毕河(包括额尔齐斯河)与阿穆尔河就是俄罗斯最大得河流。其中最长得河流就是鄂毕河(包括额尔齐斯河),全长5410公里,流域面积242万平方公里.伏尔加河就是欧洲最长得河流,全长3690公里,流域面积138万平方公里。叶尼塞河得泄水量最大,年平均流量为1、94万立方米/秒, 位列世界第五(前四位分别就是亚马逊河、刚果河、恒河与长江)。

俄罗斯得河流分为外流河与内流河两类。绝大多数河流属外流河,分别注入黑海、波罗得海、北冰洋各海与太平洋,少数河流为内流河,注入里海。东欧平原中部得斯摩棱斯克-莫斯科丘陵、瓦尔代丘陵、北乌瓦累丘陵为俄罗斯欧洲地区河流得分水岭:以北得河流分别注入北冰洋与波罗得海,以南得河流分别注入黑海与里海。西伯利亚与远东得河流分别注入北冰洋与太平洋各海。

根据水情,俄罗斯得河流分为三种基本类型:汛期在春季、汛期在暖季、洪水出现于全年.大部分河流属于第一类,其特点就是每年由于平原得积雪融化重复出现春汛,夏季与冬季都就是枯水期。属于第二类得就是高加索得山区河流,这里得汛期出现于夏季。在夏季,高山积雪与冰川融解得最为强烈,还有远东得河流,这些河流得夏汛就是由充沛得季风雨形成得,春汛因冬季雪少而不明显。这一类得河流冬季水少,有时一直冻透到河底,尤其就是在远东。

高加索黑海沿岸得河流属于第三类,这里得河流有雨水补给,其特点就是全年都会出现洪水状态。

俄罗斯得冬季气候非常寒冷,大部分河流在冬季都会封冻, 时间为2~7个月不等。向北注入北冰洋与波罗得海得河流结冰期通常要长达5~7个月,而向南注入里海与黑海得河流结冰期则要短很多, 约为2~5个月。

俄罗斯境内湖泊众多,共有湖泊270多万个,总面积将近49万平方公里(不包括被视为内陆海得里海).其中99%得湖泊就是水面面积不到1平方公里得小水体,多半就是沼泽内得水体。湖泊中共蓄积2、7万立方千米得水.贝加尔湖、拉多加湖与奥涅加湖就是俄罗斯得三大湖, 它们蕴藏了俄罗斯89%得湖水.其中贝加尔湖就是世界淡水容量最多与最深得湖,它位于西伯利亚地区靠近蒙古边境,容量达2、3万立方千米,占俄罗斯湖水总量得85%。

四气候

俄罗斯国土面积广阔,气候复杂多样,处于多种气候带。由北往南从北寒带到亚热带,从西北端得海洋气候到西伯利亚得大陆性气候再到远东得信风气候。但大多数地区属温带与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凉爽,春秋季节甚短。上扬斯克与奥伊米亚康两地得极端最低气温曾分别达—70°C与-71°C,成为北半球得“寒极”,7月平均气温从北向南逐渐升高,里海沿岸低地可超过25°C.1月份莫斯科得气温低于零下20°C就是很平常得事,而西伯利亚得冬天却比想象得要冷得多。全年气温温差较大:1月份平均气温为-1~-50°C,7月份平均气温为1~25°C。

俄罗斯基本上属于北半球寒带、亚寒带、温带得大陆性气候。根据大陆性程度得不同,以叶尼塞河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西部分属于温与得大陆性气侯,西伯利亚属强烈得大陆性气侯,西北部沿海地区具有海洋性气候特征;远东太平洋沿岸则属季风性气候。不同得气候带在夏季温差尤其悬殊。

俄罗斯得年平均降水量为530毫米,山区得降水量相对较多,平原降水较少。北高加索地区得降水量居全国首位,达2500毫米。从俄罗斯平原到东西伯利亚,年降水量从500~700毫米降到200~300毫米。平原得中部地带,以北纬60°附近降水量为最大,往南降水量逐渐递减。冬季,俄罗斯全境普遍降雪,积雪期与积雪得厚度随纬度得不同而变化。在西伯利亚苔原北部,全年有260天积雪。

俄罗斯气候得多样性对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东西及南北间得气候条件得差异十分明显。除了东欧平原得中部地区冬夏气温得差异比较适中外,其她地区大多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温暖而少雨,缺乏农作物生长所需得必要湿度与温度。尤其就是处于苔原与森林苔原中得多年冻土面积很大。多年冻土能使土壤温度降低,因而限制了一系列作物得栽培.在冻土上进行工程建设时,必须考虑到冻土有可能冻胀与出现沉陷.冻土解冻后,会沿山坡倾塌,在道路、桥梁等上面形成冰锥。

国际贸易地理

【案例讨论要点解答】 第二章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 【案例讨论要点解答】 某年夏季,我国某公司出口一批沥青运往西非,租用了外国商船,沥青包装则采用5层牛皮纸袋。当商船沿印度洋穿过亚丁湾、曼德海峡进入红海后,沥青逐渐融化。红海位于干燥炎热的亚热带地区,降水稀少,蒸发强烈,周围是干旱的荒漠,没有大河流入,主要靠从曼德海峡流经印度洋的海水补给,因此,海水的温度和盐度都很高,表层海水的最高温度可达32℃ ,含盐度一般都在4%以上,是世界上水温和含盐量最高的内海之一。由于红海气温高,沥青开始融化,并透过纸袋粘在货仓地板上。该商船顺序通过苏伊士运河进入地中海、大西洋后,沿途气温有所下降,使粘在货仓地板上的沥青又凝固起来。结果到目的港后,卸货十分困难,清理打扫船舱更困难,最后结算,卖沥青赚来的外汇用于洗舱费还不够。 问题:为什么我国公司会得不偿失世界各海域的不同气候类型将如何影响国际贸易中的商品运输如果由你来运输沥青到西非,你将如何安排 要点解答: 显然,我国公司在安排此单运输时,忽略了世界各海域的不同气候类型,以及对贸易运输和商品质量的影响。所以损失是必然的。 气候变化会影响对外贸易中商品的包装、储存和运输。例如,商品输往冬季气候寒冷的国家或地区,储存、包装、运输过程中要注意防冻;而易腐烂、霉变的商品在输往气温高、降水多的国家时,则要注意防腐、防霉和防雨。 其实,此单运输中有三个关键要素要统筹考虑:气候变化、商品质量特性及包装、运输工具。考虑的沥青的质量特性,如果是在冬季运输,自然不会有问题;如果是在夏季运输,从我国通过传统海运运

往西非,那么就要首先设计好包装,最好使用桶装,而不应是纸袋包装;如果包装无法改变,就要选择好路线与运输工具,最好通过陆运运往西欧或南欧,再转海运运往西非。 第六章世界石油及大宗农矿原料贸易地理 【案例讨论要点解答】 我国加入WTO后,粮食生产将受到一定的冲击,但同时在立足粮食自给的基础上,也多了一种通过贸易方式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备选政策方案。那么,国际市场对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提供的空间有多大,则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 近年来,世界粮食市场的贸易量大致上是2亿吨或者更少些,这个数量基本上只是为了满足具有购买力的那些粮食进口国的有效需求,而不是为了解决世界的缺粮或饥饿问题。因为农场主明白:世界市场上粮价不景气的时候,多生产粮食是不合算的。换言之,现有粮食可以保障粮食安全。但是,这并不等于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解决有一个供给充裕的国际市场条件,因为世界粮食安全仍面临严峻的挑战,主要表现在发达国家粮食生产贸易优势的巩固与发展中国家粮食严重不足的矛盾及发展中国家营养不足人数多等方面。 世界粮食供应依靠少数发达国家是粮食安全的“巨大隐忧”。发达国家利用自身优势,通过多种方式巩固其作为世界粮食主要供给的地位。少数几个发达国家的粮食出口量占世界粮食贸易总量过大的比重,会由于这些国家粮食生产、储备状况及有关政策的变化,直接影响世界粮食安全。70年代初的世界性粮食危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时世界粮食储备量下降到了不安全的边缘;由于美国粮食受灾减产,使本已脆弱的粮食市场急剧恶化,造成世界性的粮食危机。 问题:我国应如何改革和完善现存的贸易政策、贸易方式及策略,充分利用国际市场来解决粮食安全问题?

国际贸易地理 复习重点

1、地理大发现和国际贸易的形成:新航路的发现(1487 迪亚士好望角;1497 达伽马 新航路) @新大路的发现(1492 哥伦布) @ 环境航行成功(麦哲伦 1519) 2、地理大发现对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意义:1扩大了世界市场2 促进了西欧各资本主义的 原始积累过程,促进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3 世界贸易航线和贸易中心发生了变化(由地中海移向大西洋) 3、地理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国际贸易是跨越国界的商品和服务的变换活动,任何国家 的双边或多边贸易都是在具体特定地理环境下进行的。 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1、自然地理环境主要是指人类经济活动有 关的自然要素,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环境和自然资源等方面。2、人文地理环境 指由与世界结构,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人文实务和条件在空间上的组合结构,包括人口与劳动力,民族宗教信仰,科学技术,生产力发展水平,交通运输,国际政治与军事,国际经济与 联系等。 4、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6大洲,人口分布不均,其中亚洲人口最多。世界 人口最密集的地带:(1)亚洲印度半岛,斯里兰卡岛,东南亚中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等地。(2)欧洲人口密集区,(3)北美洲的大西洋沿岸及五大湖地区 5、世界上的种族与民族可分为:1、黄色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东南部美洲的印第安人 及太平洋一些岛屿上的居民2、黑种人也称尼格罗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3、白种人也称欧罗巴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非洲北亚洲西亚洲南部 4、棕色人种分 布在大洋洲及太平洋岛屿的美拉尼西亚密克罗克西亚和波利尼西亚群岛上 6、世界的国家类型(按政治经济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分)超级大国经济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就其经济发展水平,分为三类石油输出国新兴工业化国家最不发达国家 7、南美经济的特点: @南美关联的相互依赖更加密切 @发展中国家债务依然沉重 @发达国家新贸易保护义愈演愈烈 @ 南美差距缩小多极化格局更趋清晰 8、南北联系主要表现在 1 南方国家群体组合出现大调整,引起北方国家群体利益分歧2一些南方国家在意识形态、价值观等向北方国家靠拢并与之联合争取政治经济利益,与另一些南方国家产生利益冲突。 3 一些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信任危机使之凝聚力削弱,影响力下降。 4 大多数南方国家和 北方国家共同构成主张世界和平,维护地区稳定促进互利合作、推动可持续发展中坚力量 9、南南关联的含义:指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贸联系。发展中国家为摆脱发达国家在经济、 贸易等方面的控制与掠夺而建立起来的新的关联方向 10. 世界性经济组织(经济支柱组织):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2)联合国贸易和 发展会议UNCTAD 3)国际复兴开发银行IBRD 4)世界贸易组织WTO …………….

(完整版)国际贸易地理习题带答案

实用国际贸易地理复习 一、填空题 1、国际贸易地理是一门介于(国际贸易)与(地理)之间的边缘学科。 2、地理环境包括(人文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与经济地理环境。 3、国际贸易学的发展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地理环境)是国际贸易地理的基础;反过来,贸易发展也会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和经济地理环境的变化。 4、国际贸易地理格局的演变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社会分工扩大)的结果、 5、2007年中国大陆主贸易伙伴有(欧盟)、(美国)、(日本)、(东盟)、(中国香港)、(中国台湾)、(韩国)、(澳大利亚)、(印度)以及俄罗斯。 6、世界上主要的气候类型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7、世界各国中人口超过1亿的有10个国家,它们分别是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俄罗斯联邦、巴西、日本、尼日利亚、巴基斯坦和孟加拉。 8、世界主要三大宗教是(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 9、解决国际商事的法律主要有(英法美系)和(大陆法系),(英法美系)以判例法作为法律的主要渊源,(大陆法系)以成文法作为法律的主要渊源。 10、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决定一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状况及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生产能力越大,消费能力越强。可以从(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经济发展周期)、(经济发展程度)四个方面划分国家类型。 11、四大文明古国指(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埃及)和(中国)。 12、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国际贸易地理格局是(美国)、(日本)、(西欧)三足鼎立。 13、地理大发现使得世界经济贸易中心开始由(地中海沿岸)向(大西洋沿岸)转移。 14、国际经贸组织按照成员国范围分为(全球性经贸组织)、(大西洋沿岸经贸组织)。 15、(世贸组织)、(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并称为当今世界经济体制的“三大支柱”。 16、世界煤炭资源分布很广,但其储量分布及其不平衡,且从地区分布看,(欧洲)和(欧亚大陆)、(亚洲太平洋地区)、(北美洲)的煤炭储量较为集中,非洲、中南美洲、中东的储量很少。 17、世界玉米集中在三大地带:一是(美国中部玉米带),生产了时间2/5以上的玉米;二是中国的(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关中平原、四川盆地等,占世界玉米产量的1/6以上;三是欧洲南部平原,西起法国,经意大利到罗马尼亚。 18、大米的出口国集中地高,主要集中在东南亚、美国、印度、乌拉圭、阿根廷、中国、巴基斯坦等国;进口国相对比较分散。(泰国)是世界著名的大米生产国和出口国,大米出口是其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其出口额约占世界市场稻米交易额的三分之一,其香米闻名于世。 19、俄罗斯、巴西、加拿大三国的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进60%,主要出口国有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印度、智力、俄罗斯、利比里亚、秘鲁等。(日本)是世界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进口量约占世界进口总量的1/3,其次是西欧和美国。 20、美国是世界电子信息产品的最大生产国和出口国。(亚太地区)电子信息产品贸易主要集中在中国大陆、中国台湾、韩国、印度等,它是世界第二大进口市场和最大的出口市场。(西欧地区)是世界最大的进口市场和第二大出口市场。 21、服务贸易通常被分为(运输)、(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三大类别。

国际贸易地理试卷A

学院 级专业《国际贸易地理》期末考试 试卷A (20 ——20 学年第一学期)(问卷部分) (闭卷120 分钟) 学号:姓名:班级: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关于欧洲主要国家与首都对应不正确的是: A.俄罗斯-莫斯科 B.法国-巴黎 C.西班牙-新德里 D.葡萄牙-里斯本 2.美国目前最大的港口是: A.波士顿 B.休斯顿 C.洛杉矶 D.纽约 3.下列不属于金砖国家的是: A.中国 B.俄罗斯 C.韩国 D.印度

4. APEC全称是: A.亚太经合组织 B.世贸组织 C.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D.世界石油输出国组织5.世界上被称为“咖啡王国”的是: A.埃塞俄比亚 B. 印尼 C.巴西 D. 美国 6.世界上最深的湖是哪个湖? A.苏必利尔湖 B.贝加尔湖 C.死海D.里海 7.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出口国是: A.沙特阿拉伯 B. 印尼 C.美国 D. 巴西 8.我国的主要贸易出口货物不包括哪一类: A.农产品 B.原油 C.纺织品 D.玩具 9.当前,德国社会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是: A.人口多 B.种族主义 C.人口老龄化 D.移民多 10.日本的第二大城市是: A.东京 B.京都 C.名古屋 D.大阪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4分,多选、错选、不选不得分,共20分)1.世界三大经济重心区是指; A.美加墨自由贸易区 B.欧盟 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D.东盟10+3贸易区 2.日本四大传统工业区包括: A.北九州B.四国C.京滨D.阪神 3.人口分布不均的因素包括: A.自然因素 B. 交通因素 C.政治和历史因素 D. 经济因素 4.作为一个国家必须具备的四个条件有: A.拥有确定的领土 B.具有一定数量的定居人口 C.拥有主权 D.拥有确定的领海 5.亚太地区重要的海峡是: A.龙目海峡 B.霍尔木兹海峡

国际贸易地理简答题

一 1、简要说说影响国际贸易的地理因素有哪些 一个国家和地区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特征、气候条件、水文状况、自然资源的丰歉与分布等。海陆分布、地形;气候条件;水环境;地理位置 2、简要说明西亚地区石油储备、生产有何特点 西亚和北非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出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主要产油国有:沙特、伊朗、科威特、伊拉克、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埃及等,其石油具有储量大、埋藏浅、出油多、油质好的特点。所产石油90%输往西欧、美国、日本。这一地区已探明的石油储量达939亿吨,约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三分之二(一说为二分之一)。沙特阿拉伯藏量最大,已探明储量355亿吨,约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1/4;伊拉克探明可采石油储量156亿吨,超过美国、独联体和欧洲的总和,占世界第二位。 可以大概地说,储量占世界一半,产量占四分之一 3、简要介绍铁矿石的生产分布及主要进出口国 ●世界铁矿资源集中在澳大利亚、巴西、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印度、美国、加 拿大、南非等国。 ●2004年世界铁矿石总产量为14.3亿t,较2003年增长15%。从分布看,亚洲4.35 亿t,南美3.15亿t,大洋洲2.32亿t,欧洲2.46亿t,北美0.98亿t,非洲0.56亿t。 ●铁矿石产量最大的四个国家依次为:中国3.1亿t、巴西2.8亿t、澳大利亚2.3亿 t、印度1.2亿t,其总和占世界铁矿石总产量的67%。 ●进口最多的地区集中在亚洲和欧盟15国。中国和日本两国进口铁矿石总量为3.43亿 t,占世界铁矿石贸易量52.5%。 ●出口:世界铁矿石出口地区主要是年世界铁矿石产量将达15亿t。 4、日本、德国、美国主要进出口商品及贸易伙伴国。 日本主要出口商品:车辆及其零附件、核反应堆、锅炉、机械器具及零件电机、电器、音像设备及其零附件。主要进口商品:燃料、矿物原料及部分工业制成品。主要贸易国:美国、中国香港、中国及德国。 德国主要出口商品为:机械产品、汽车、化工产品、电子电器等。进口商品:化工产品、电子电器、汽车、燃料、粮食等。主要贸易伙伴国:欧盟国家、美国、中国、俄罗斯。 美国主要出口商品为:化工产品、机械、汽车、飞机、电子信息设备、武器、食品、药品、饮料等。主要进口商品是:食品服装、电子器材、机械、钢材、纺织品、石油、天然橡胶以及锡、铬等金属。美国主要贸易伙伴国:加拿大、墨西哥、中国、日本、西欧等。 5、简要分析美国“硅谷”高速发展的原因 A.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硅谷”位于旧金山东南部,背*海岸山脉,面金山湾。) B、气候宜人。 C.有高等院校,智力和科技发达。(有斯坦福大学等) D.便捷的交通,临近旧金山航空港,高速公路贯通全境。 E.稳定的军事订货量。(美国国防部一直维持着对“硅谷”半导体元件稳定的订货量,其订货额一度占“硅谷”总产值的40%。) 二、 1、论述外向型经济发展对环境保护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有利: ◆发展中国家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通过利用外资,可以抽出更多的资金用于环境保护,从 而缓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争夺资金的矛盾

国际贸易地理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 1. 国际贸易地理是介于( 国际贸易学 )与( 地理学 )之 间的边缘学科。 2. 地理环境包括( 自然地理环境 )、( 人文地理环境 )与经济地理环境。 3. 国际贸易学的发展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地理环境 )是国际贸易的基础,反过来贸易发展也会影响一国或地区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和经济地理环境的变化。 4. 国际贸易地理学是介于国际贸易学与地理学之间的,是一门兼有( 国际贸易学 )和( 地理学 )性质的边缘科学。【与书上不同,书上的是:国际贸易地理格局的演变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分工扩大)】 5. 2007年中国的十大贸易伙伴有(欧盟)、(美国)、(日本)、 ( 东盟 )、(中国香港 )、( 韩国 )、( 中国台湾 )、( 澳大 GAGGAGAGGAFFFFAFAF

利亚)、( 印度 )以及俄罗斯。 二、选择题 1. 以下哪个不是2007年中国的十大贸易伙伴( C )。 A. 欧盟 B. 澳大利亚 C. 新西兰 D. 韩国 2. ( D )是国际贸易地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A. 自然主义与人文主义 B 实证主义与反实证主义 C. 定性与定量 D. 辨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3. 地理大发现是在( D )。 A. 12-13世纪 B. 13-14世纪 C. 14-15世纪 D. 15-16世纪 4. 按照一定的标准,把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但彼此有某 GAGGAGAGGAFFFFAFAF

种联系的地理事物进行分类和比较的研究方法称为( C )。 A. 理论联系实际方法 B. 综合分析法 C. 对比法 D. 案例分析与理论归纳相结合 5. 国际贸易地理学具有综合性的特点,与很多学科具有密切关系,以下哪个学科与国际贸易地理学科关系不紧密。( D ) A. 地理学 B. 经济学 C. 商品学 D. 艺术学 三、判断题 1. 国际贸易侧重从经济角度去研究国际间的贸易活动和商品流通领域中经济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它与国际贸易地理在许多方面互相渗透、互为作用,形成学科之间的交叉现象是十分明显的。 (√ ) 2. 自然地理环境是指一个国家的人口、民族、语言、宗教、历 GAGGAGAGGAFFFFAFAF

国际贸易地理

1、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题3分,共计15分) 苏伊士运河:是位于非洲东北部亚非两洲交界处,沟通红河和地中海,是亚非欧三洲往来海上交通要道 马六甲海峡:位于亚洲东南部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自西北向东南延伸,西北宽约370公里,是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咽喉要道 大陆桥运输:指以横贯大陆的铁路,公路为桥梁,把两端的海洋运输连接起来,海—路—海的集装箱运输方式。 集装箱:又称货柜货箱,是具有一定强度和强度,专供周转使用,并用机械装卸和专门车辆运送的大型箱形容器。 北美五大湖: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不但为美加提供了丰富的水源,而且多急流瀑布,水力资源丰富。 明治维新:明治天皇主政后,为了改变日本经济落后和避免日本沦为西方列强半殖民地,大力开展自上而下的维新改革 汉江奇迹:韩国政府实行出口导向型开发经济战略,用20年时间把韩国建成中上等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称汉江奇迹。 人文地理环境:是指人类自身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全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总和。 地理大发现:十五世纪至十七世纪,欧洲航海家开启新航路和发现新大陆的统称。 第二次工业革命:最先发生在美国和德国,是从冶金技术开始的,这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标志是电和内燃机的发明,利用和新炼钢技术的产生。 绿色农业:在生产中完全不使用化学合成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也不使用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品的生产体系。 石油输出组织:是世界主要石油生产国为共同对付西方石油公司和维护石油收入而成立的国际性组织。 美加工业带:是世界生产最为集中,最为发达的地区,主要集中在美加相邻的五大湖和圣劳伦斯河沿岸。 二、单选题(共15小题,每题1分,共计15分) 1. 第一次与第二次产业革命后,在美国形成的工业集中区分布在(C)。 A.墨西哥湾沿岸 B.太平洋沿岸 C.五大湖区及大西洋沿岸北部 D.美国中西部 2.亚太地区煤炭资源丰富,而位于南半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出口国是(D)。 A.新西兰 B.印尼 C.斐济 D.澳大利亚 3.以下盛产水稻的国家是(C)。 A.美国 B.法国 C.印度尼西亚 D.澳大利亚 4.我国近洋航线和远洋航线的分界点是(D)。 A.香港 B.新加坡 C.科伦坡 D.亚丁 5.亚太各国间建立的非紧密性区域经济贸易集团是(D)。 A.东盟 B.美加墨自由贸易区 C.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沿岸自由贸易协定 D.亚太经合组织

国际贸易地理总复习题及答案(完整版)

国际贸易地理总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在奴隶制社会西方的贸易中心首先是腓尼基、迦太基然后是古罗马和古希腊,在东方则是殷商王朝。 2.封建社会的贸易中心,在南欧是意大利诸城市,北欧是汉萨同盟诸城市,在东方则是长安。 3.西方人的四次地理大发现包括迪亚士的好望角探险之旅,达伽马的印度之行(新航路发现),哥伦布的新大陆的发现,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4.自然地理包括纬度、海陆位置、地形、气候和水文等。 5.人文地理包括语言文化、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等。 6.经济地理包括经济规模、产业结构和资源状况。(以上在总论里面) 7.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8.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欧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和亚洲南部。 9.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人种是白种人。(以上在P9) 10.发展中国家包括石油输出国、新型工业化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三种类型。(P11) 11.金砖四国包括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 12.世界上主要的多边国际关系包括南北关系、南南关系和东西关系。(这个不确定) 13.世界贸易中心分布主要在欧洲和美国。 14.世界商品交易所主要分布在北美和欧洲。 15.世界市场的主要形式包括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 16.资本市场的表现形式包括外汇和黄金市场、证券市场。 17.海上运输占国际贸易运输量的80%,其特点是运量大、运价低、易受天气影响和速度慢,适合于大运量的运输。

18.铁路大陆桥主要有西伯利亚大陆桥、新欧亚大陆桥、北美大陆桥、南美南部大陆桥和非洲南部大陆桥。 19.日本吞吐量1亿以上的港口有神户、千叶和横滨。 20.国际三大航空线是西欧-北美的北大西洋航线、西欧-中东-远东航空线和远东-北美的北太平洋航线。 21.中国亿吨大港上海、宁波、广州、天津、深圳、青岛、秦皇岛、大连、南京、苏州、日照和南通。 年世界十大集装箱港口排名新加坡、上海、香港、深圳、釜山、迪拜、广州、舟山、鹿特丹、青岛 23.按照产业结构和人均收入水平来划分,东亚和东南亚进入发达国家和地区行列的有日本、韩国、新加坡。 24.亚洲地区加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国家有日本、韩国和土耳其。 25.按照经济发展水平来划分,亚洲地区可分为三个层次,即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以及其余发展中国家。(不确定的) 25.亚洲分为五个地理区,即东亚、东南亚、西亚、中亚和南亚。 26.韩国的两个最大港口是釜山和仁川。 27.韩国工业的主要产业包括钢铁工业、汽车工业、电子产业、造船工业、(P58)石油化学和能源、纺织服装工业。 28.韩国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有电子产品、船舶、汽车、钢铁、化学制品、服装和鞋类等。 29.日本前五大港口是神户、千叶、横滨、名古屋和东京。 30.日本四国大岛分别是北海道、九州岛、本州岛和四国岛。 31.泰国的出口加工业主要有纺织、汽车和电子工业等产业。 32.东南亚国家马来西亚被称为橡胶和锡的王国。 33.马来西亚的主要出口产品有棕油、橡胶、电子产品和液化天然气。 34.新加坡服务业主要有金融业、旅游业和物流业。

俄罗斯国际贸易地理环境的研究

俄罗斯国际贸易地理环境的研究

俄罗斯国际贸易地理环境的研究 俄罗斯位于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面积1707.55万平方公里(世界国家和地区第1名;占苏联领土面积的76%),水域面积占13%,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其欧洲领土的大部分是东欧平原。北邻北冰洋,东濒太平洋,西接大西洋,西北临波罗的海芬兰湾。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1707.54万平方公里(占苏联领土面积(2200万平方公里)的76%),居世界第一位,东西最长为9000公里,南北最宽为4000公里。陆地邻国西北面有挪威、芬兰,西面有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白俄罗斯,西南面是乌克兰,南面有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东南面有中国、蒙古和朝鲜。东面与日本和美国隔海相望。海岸线长338064公里。 地形地形复杂多样。境内地势东高西低,70%的土地是平坦辽阔的平原。西部多为辽阔的平原,以乌拉尔山为界,大约分为东欧平原和西西伯利亚平原两部分。东部多高原和山地,主要有中

西伯利亚高原、南西伯利亚山地、东西伯利亚山地和远东山地。东欧平原面积约400万平方千米,为世界著名平原。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河网密布。中西伯利亚高原面积约150万平方千米,海拔500-1500米,为世界最大高原之一。乌拉尔山南北蜿蜒2000多千米,是欧亚两洲分界线的一部分,最高峰厄尔布鲁士山海拔5642米。 西伯利亚南部和东部及远东山地主要为海拔1000-2000米的中山。 以平原和高原为主的地形: ①主要山脉:乌拉尔山脉、和大高加索山脉。 ②两大平原: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③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和东西伯利亚山地。 气候 大部分地区处于北温带,气候多样,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但北极圈以北属于寒带气候。温差普遍较大,1月平均温度为1℃到-35℃,7月平均温度为11℃到27℃。年降水量平均为150~1000毫米。西伯利亚地区纬度较高,气候寒冷,冬季漫长,但夏季日照时间长,气温和湿

俄罗斯国际贸易地理环境的研究

地形地形复杂多样。境内地势东高西低,70%的土地是平坦辽阔的平原。西部多为辽阔的平原,以乌拉尔山为界,大约分为东欧平原和西西伯利亚平原两部分。东部多高原和山地,主要有中西伯利亚高原、南西伯利亚山地、东西伯利亚山地和远东山地。东欧平原面积约400万平方千米,为世界著名平原。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河网密布。中西伯利亚高原面积约150万平方千米,海拔500-1500米,为世界最大高原之一。乌拉尔山南北蜿蜒2000多千米,是欧亚两洲分界线的一部分,最高峰厄尔布鲁士山海拔5642米。

力,这主要是因为: 第一,是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拥有极其丰富的自然资源。俄罗斯的原料和燃料价格比较便宜,这无疑是其出口贸易的一大优势。

,2004年俄对外贸易总额2780亿美元,同比增长31.1%。其中出口1832亿美元,进口948亿美元,顺差884亿美元。 2004年俄主要贸易对象为:欧盟(45.1%),其中德国(9.3%),意大利(5.9%),荷兰(6.5%),芬兰(3.2%),法国(2.9%),瑞典(1.2%);独联体国家(18.3%),其中白俄罗斯(6.8%),乌克兰(6.6%),哈萨克斯坦(3.2%);中国(5.8%),美国(3.8%)。2004年在与非独联体国家的贸易中,俄主要出口商品是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产品(56.8%),金属及其制品(16.9%),机械设备和交通工具(7.5%),化工产品(6.6%);主要进口商品是机械设备和交通工具(40.9%),食品和农产品(18.1%),化工产品(15.9%),金属及其制品(7.9%),纺织服装类商品(4.5%)。 据俄罗斯海关委员会统计,2009年俄罗斯货物贸易进出口3891.4亿美元,较上年(下同)减少37.6%。其中,出口2339.4亿美元,减少36.4%;进口1552.1亿美元,减少39.3%;顺差787.3亿美元,减少29.7%。 2009年俄罗斯对荷兰、意大利、中国、德国和土耳其的出口额分别占俄罗斯出口总额的15.1%、8.5%、6.9%、4.9%和4.6%,为353.2亿美元、198.0亿美元、161.8亿美元、114.9亿美元和107.8亿美元;自中国、德国、美国、乌克兰和法国的进口额分别占俄罗斯进口总额的14.2%、12.3%、5.7%、5.5%和5.1%,为219.6亿美元、190.5亿美元、89.0亿美元、85.9亿美元和79.4亿美元。俄罗斯前五大顺差来源地依次是荷兰、意大利、土耳其、波兰和哈萨克斯坦,顺差分别为323.3亿美元、127.2亿美元、77.0亿美元、60.3亿美元和53.0亿美元,减少36.1%、41.1%、30.5%、41.8%和21.5%;逆差主要来自德国、中国和法国等,其中对德国和中国逆差减少40.7%和59.5%,但对法国逆差增长12.9%。

新加坡国际贸易地理环境分析报告

新加坡国际贸易地理环境分析 组长:林承镇40号 组员:邱铭峰 30号家锦 38号曾妙觉 15号林良木 16号邱日雄2号东 斌 33号

目录 一、新加坡国际贸易地理环境分析 (3) (一)自然地理 (3) 1.地形 (3) 2.气候 (3) 3.水文 (3) (二)经济地理环境 (4) 1、经济基本状况 (4) 2、经济发展 (4) (2)工业 (4) (3)制造业 (5) (4)农业 (5) (5)外贸 (5) 3、马六甲海峡对新加坡经济影响及意义 (5) (1)、经济影响 (5) (2)、意义 (6) (三)文化地理环境 (6) 1.语言 (6) 2.文字 (6) 3 (7) 二、新加坡SWOT分析 (8) 1.新加坡的区位优势 (8) 2.新加坡的留学优势。 (8) 三、小组结论 (10)

新加坡 新加坡全称为新加坡国(英语: Republic of Singapore),旧称新嘉坡、星洲或星岛,别称为狮城,是东南亚的一个岛国,政治体制实行议会制制。新加坡北隔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为邻,南隔新加坡海峡与印度尼西亚相望,毗邻马六甲海峡南口,国土除新加坡岛之外,还包括周围数岛。 新加坡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移民国家,促进种族和谐是政府治国的核心政策,新加坡以稳定的政局、廉洁高效的政府而著称,是全球最国际化的国家之一、 一、新加坡国际贸易地理环境分析 (一)自然地理 1.地形 新加坡地势起伏和缓,其西部和中部地区由丘陵地构成,大多数被树林覆盖,东部以及沿海地带都是平原,地理最高点为武吉知马,高163米。地势:新加坡约有23%的国土属於森林或自然保护区,而都市化限缩了雨林面积,森林主要分布于该国的中部、西部地段、乌敏岛和德光岛。新加坡地势起伏和缓,其西部和中部地区是丘陵地,东部以及沿海地带都是平原,地理最高点为武吉知马,高163米。新加坡河流由于地形所限,都颇为短小,全岛共有32条主要河流,河流有克兰芝河、实龙岗河、榜鹅河,最长的河道是加冷河,这些河流已改造成蓄水池,为居民提供饮用水源。 2.气候 新加坡靠近赤道,为热带雨林气候,常年气温变化不大,雨量充足,空气湿度高,平均温度在23至34℃之间,年均降雨量在2,400毫米左右,湿度介於65%到90%之间。新加坡11月底至次年3月为雨季,受较潮湿的东北风影响,基本上每天都会下点雨。通常是下午的雷阵雨,平均低温徘徊在摄氏24至25℃左右。6月到9月则吹西南风,最为乾燥。在这两个季风期,间隔着季候风交替月,那就是4月到5月,以及10月到11月。在这几个季候风交替月里,地面风弱多变,酷热,岛最高温度可以达到35℃。地处于赤道附近的新加坡,紫外线指数也颇高,出门要记得带防晒膏和雨具 3.水文

俄罗斯的国际贸易地理环境(2)

俄罗斯国际贸易地理环境研究 丰富的俄罗斯自然资源 俄罗斯联邦地质构造复杂,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己开采的矿物囊括了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上所列的全部元素。俄罗斯平原西北部的卡累利阿和科拉半岛地区蕴藏着铁、镍、云母等矿产。希宾山地有世界最大的磷灰石矿,并蕴藏大量的制铝原料霞石。俄罗斯平原和其他广阔地域及西伯利亚地区有世界最大的铁矿区。煤炭主要分布在两个大型含煤带内:一是位于贝加尔湖与土尔盖凹陷之间,包括伊尔库茨克、坎斯克——阿钦斯克、库兹巴斯、埃基巴斯图兹和卡拉干达等煤田;另一个位于叶尼塞河以东,北纬60度以北,包括通古斯、勒拿和太梅尔等大煤田。此外,远东地区的南雅库特等煤田也很重要。石油、天然气主要分布在西西伯利亚(以秋明油田为最大)、俄罗斯(伏尔加河乌拉尔油田)、东西伯利亚三大地台型含油盆地,及萨哈林(库页岛)等地槽型含油盆地。中西部的乌拉尔山区和远东山地,形成俄罗斯主要的有色金属矿产基地。远东沿海山地的锡矿也很丰富。俄罗斯的矿产资源:煤、石油、天然气、泥炭、铁、锰、铜、铅、锌、镍、钴、钒、钛、铬的储量均名列世界前茅。只有锡、钨、汞等金属资源储量较少,不能自给。藏量丰富、品种齐全的矿产资源为俄罗斯发展多部门的基础工业,以及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主要资源分布集中,有些大型能源资源、矿物原料的分布相互接近,这又为俄罗斯建立大型的工业基地和经济区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但是,资源分布很不平衡:其中大部分集中在国土的北部和东部地区;而急需燃料、原料的西部(欧洲部分)地区却感到资源不足、品种欠缺;矿产资源丰富、品种也较齐全的乌拉尔地区,由于长期开采已造成资源不足,开采难度愈来愈大。上述情况势必造成远距离运输,给交通部门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每年由东部地区运往西部地区的燃料都达几亿标准吨以上,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俄罗斯联邦经济发展和生产力的合理分布。俄罗斯自然资源的丰富还表现在:它拥有原苏联90%以上的森林面积和水能资源、70%的煤炭、80%的天然气、100%的磷灰石、60%的钾盐和大部分铁矿石。西伯利亚和远东是全世界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这里的森林面积达5.03亿公顷,木材积蓄量达600多亿立方米。还有

贸易地理论文-地理环境对美国国际贸易的发展

题目:地理环境对美国国际贸易的发展 姓名: 课程:国际贸易地理 班级:国贸1102班 学号:

地理环境对美国国际贸易的发展 摘要:美国本土位于北美洲中部,领土还包括北美洲西北部的阿拉斯加和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群岛等。全国国土面积9,629,091平方公里,次于俄罗斯与加拿大。其北与加拿大接壤,南靠墨西哥湾,西临太平洋,东濒大西洋。海岸线22,680公里。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南部属亚热带气候,东部沿海地区分布有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本文就其地理环境对美国的国际贸易进行分析,并介绍美国的三大产业及于中国的贸易关系。 关键词:美国,地理环境,国际贸易,三大产业,与中国的贸易关系 一、美国的主要产业特点 (一)、农业 美国农业为典型的现代化大农业。2000年农业总产值为812亿美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5%,主要农产品如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等产量都居世界前列,粮食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20%,农产品出口外汇收入每年达400亿美元,为美国外汇收入中最大的一个项目。美国农业的基本生产单位是家庭农场,全国共有217.3万个农场。农业用地4.3亿hm2。20世纪40年代后,美国农业已实现了机械化、现代化、专业化和高科技化。现代化的大农业创造了极高的劳动生产率,使美国各种农产品产量都大大超出国内市场的最大需求量,为此,美国农业必须向海外市场出口大量农产品。美国小麦出口量占世界总出口量的45%,玉米占70%,大豆占85%,棉花占32%。因此,美国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情况对世界农产品市场影响极大。美国农业主要有以下特点:现代化程度高,农业人口少:务农人口在1870 年占52%,1910 年为32%,2001 年已经下降到了3.2%。 美国农业生产区域分布特征明显:全国划分为10个“农业生产区域”,每个区域生产一两种主要农产品。如:北部平原以生产小麦为主,中部平原以生产玉米为主,南部平原和西部山区以养牛、羊为主,大湖地区以生产乳品为主,太平洋沿岸地区以生产水果和蔬菜为主。美国东北部的玉米小麦等粮食主产区为耗粮型的养殖业提供了大量质优价廉的玉米、豆饼等饲料,使该地区成为美国最大的奶牛、生猪、肉鸡主产区。美国西部的“草原带”以放牧为主,以饲养牛、羊、马等为主。 (二)工业 美国工业在地区分布上很不平衡,主要集中在西起密西西比河,东至大西洋沿岸,南起俄亥俄河和波托马克河,北至密执安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岸以南,以及新英格兰的南部。这一工业密集的东西狭长地带,被称为美国的“制造业带”。其面积只约占全国的8%,但却集中了美国1/2以上的制造业,成为全国工业最集中的地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及战后,在西部太平洋沿岸的加利福尼亚等州,一些与军事有关的新兴的工业部门,如造船、飞机、导弹、电子、汽车装配等得到巨大发展。南部得克萨斯等州的产油区,已逐步发展成为重要的石油化工中心。70年代以来,经济和人口出现南移现象。被称为“阳光地带”的南部和西部工业发展较快,其速度大大超过东北部地区。 美国工业生产的特点:第一,工业生产规模大。第二,部门齐全,体系完整。第三,新兴部门和尖端技术发达。第四,工业生产分布不平衡。在东北部,所属十四个州的面积仅占国土面积的8﹪,却集中了50﹪制造业,80﹪的刚产量和90﹪的汽车产量。在西部工业带,航空、造船、电子和导弹等工业部门工业产值

俄罗斯国际贸易地理环境的研究

俄罗斯国际贸易地理环境得研究 俄罗斯位于欧洲东部与亚洲北部,面积1707、55万平方公里(世界国家与地区第1名;占苏联领土面积得76%),水域面积占13%,就是世界上面积最大得国家.其欧洲领土得大部分就是东欧平原。北邻北冰洋,东濒太平洋,西接大西洋,西北临波罗得海芬兰湾。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得国家:1707、54万平方公里(占苏联领土面积(2200万平方公里)得76%),居世界第一位,东西最长为9000公里,南北最宽为4000公里.陆地邻国西北面有挪威、芬兰,西面有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白俄罗斯,西南面就是乌克兰,南面有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东南面有中国、蒙古与朝鲜.东面与日本与美国隔海相望.海岸线长338064公里。 地形地形复杂多样。境内地势东高西低,70%得土地就是平坦辽阔得平原。西部多为辽阔得平原,以乌拉尔山为界,大约分为东欧平原与西西伯利亚平原两部分。东部多高原与山地,主要有中西伯利亚高原、南西伯利亚山地、东西伯利亚山地与远东山地.东欧平原面积约400万平方千米,为世界著名平原。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河网密布。中西伯利亚高原面积约150万平方千米,海拔500—1500米,为世界最大高原之一。乌拉尔山南北蜿蜒2000多千米,就是欧亚两洲分界线得一部分,最高峰厄尔布鲁士山海拔5642米。 西伯利亚南部与东部及远东山地主要为海拔1000-2000米得中山。 以平原与高原为主得地形: ①主要山脉:乌拉尔山脉、与大高加索山脉。 ②两大平原: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③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与东西伯利亚山地。 气候 大部分地区处于北温带,气候多样,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但北极圈以北属于寒带气候。温差普遍较大,1月平均温度为1℃到—35℃,7月平均温度为11℃到27℃。年降水量平均为150~1000毫米。西伯利亚地区纬度较高,气候寒冷,冬季漫长,但夏季日照时间长,气温与湿度适宜,利于针叶林生长。 近五分之四得人口(包括乌拉尔区)、大部分城市与首都莫斯科均在欧洲部分.西部几乎全属东欧平原,向东为乌拉尔山脉、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北西伯利亚平原与东西伯利亚山地、太平洋沿岸山地等。西南耸立着大高加索山脉,最高峰厄尔布鲁士山海拔5642米.从西到东大陆性气候逐渐加强,冬季严寒漫长;北冰洋沿岸属苔原气候(寒带气候),太平洋沿岸属温带季风气候.从北到南依次为极地荒漠、苔原、森林苔原、森林、森林草原、草原带与半荒漠带.大河有伏尔加河、鄂毕河、叶尼塞河与勒拿河等. 河流与湖泊俄罗斯有许多著名河流与湖泊,沼泽广布.欧洲第一长河伏尔加河全长3690千米,流域面积138万平方千米,顿河、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阿穆尔河(黑龙江)等亦为重要河流。贝加尔湖为世界淡水容量最大与最深得湖泊.较大得湖泊有里海、拉多加湖、奥涅加湖、泰梅尔湖等。 ①欧洲第一长河-—伏尔加河,全长3685千米。(俄罗斯得母亲河,五海通航) ②西伯利亚地区得鄂毕河、叶尼塞河(水流最湍急)、勒拿河(全国最长)。 ③贝加尔湖与里海。 自然资源 俄罗斯资源总储量得80%分布在亚洲部分。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种类多,储量大,自给程度高. ①森林与水力资源。森林覆盖面积8、67亿公顷,占国土面积50、7%,居世界第一位.木材蓄积量807亿立方米。 ②矿产资源:煤(库兹巴斯)、石油(秋明油田、第二巴库油田)、天然气、铁(库尔斯克)、

国际贸易地理

继续,人口结构 ?年龄人口的结构 - 发展状况的指标 ?年龄结构和需求的公共服务之间的关系(教育,医疗... ..) ?人口金字塔作为人口年龄和性别结构指标 - 通常由大约5岁年龄组群 速度自然增长的 - 在第1阶段的人口转变的任何地方,怎么样阶段 2和3,以及约4阶段? 佛得角 -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 智利 - 下降的死亡率,自然增长速度下降 丹麦 - 出生率和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利率 华盛顿州人口金字塔 婴儿潮及其影响 ?在美国,这9000万群众的人打的劳动力市场在1960年,并将于即将退休 ?工人的洪水被认为具有激发企业家精神和对新产品的需求 ?社交网络服务的婴儿潮的负担即将显现 ?婴儿潮“回声” ?移民政策的影响回火:将我们回到一个更自由的时期后9-11? 婴儿潮 ?婴儿潮的特点是大大增加出生率的任何时期。这种人口现象通常是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冲高并在每年的出生人数超过2每100名妇女(或总人口规模约2%)。 婴儿潮 ?术语“婴儿潮”经常指的是婴儿潮(1946-1964)。估计有7830万美国人谁是出生人口这一热潮中诞生。该术语是一般人口统计之一,也可以适用于其他类似的人群的扩展。 创意阶层的崛起 ?2006年的后续行动创意阶层的崛起需要的参数到新的水平。他们认为对创意人才这一全球性的竞争将成为21世纪决定性的经济问题。在这方面,美国可能已经失去其传统的领先地位。是什么让美国的经济超级大国,美国佛罗里达州认为,是不是它的工厂或原材料或甚至单独的军事实力 - 但它从世界各地吸引了近悦远来的人。现在,在9/11事件之后,有不祥的迹象显示吸引力可能会逐渐减弱。 迁移 ?永久居留的变化 ?迁移动机:推拉因素 ?迁移动机是超过经济:社会和环境 ?缩放动作:从地方到区域间国际 - 自愿与强制(卡特里娜飓风 - 这是散居永久的吗? ?历史被迫迁移 - 例如,非洲奴隶贸易; intranational运动 - 二战犹太 - 电流非洲内战 迁移的经济学:萨缪尔森模型 迁移流 - 墨西哥美国 迁移流持续 ?工资率缺乏衔接由此引发的萨缪尔森模型 ?文化的影响 - 欧洲,亚洲,美洲... ..在全球范围内一个蒂布特过程 ?法规的影响 - 美国发布9-11 ?历史时代的选择

国际贸易地理 复习重点

地理大发现和国际贸易的形成:新航路的发现(1487 迪亚士好望角;1497 达伽马新 航路) @新大路的发现(1492 哥伦布) @ 环境航行成功(麦哲伦 1519) 1、地理大发现对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意义:1扩大了世界市场2 促进了西欧各资本主义的 原始积累过程,促进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3 世界贸易航线和贸易中心发生了变化(由地中海移向大西洋) 2、地理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国际贸易是跨越国界的商品和服务的变换活动,任何国家 的双边或多边贸易都是在具体特定地理环境下进行的。 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1、自然地理环境主要是指人类经济活动有 关的自然要素,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环境和自然资源等方面。2、人文地理环境 指由与世界结构,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人文实务和条件在空间上的组合结构,包括人口与劳动力,民族宗教信仰,科学技术,生产力发展水平,交通运输,国际政治与军事,国际经济与 联系等。 3、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6大洲,人口分布不均,其中亚洲人口最多。世界 人口最密集的地带:(1)亚洲印度半岛,斯里兰卡岛,东南亚中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等地。(2)欧洲人口密集区,(3)北美洲的大西洋沿岸及五大湖地区 4、世界上的种族与民族可分为:1、黄色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东南部美洲的印第安人 及太平洋一些岛屿上的居民2、黑种人也称尼格罗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3、白种人也称欧罗巴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非洲北亚洲西亚洲南部 4、棕色人种分 布在大洋洲及太平洋岛屿的美拉尼西亚密克罗克西亚和波利尼西亚群岛上 5、世界的国家类型(按政治经济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分)超级大国经济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就其经济发展水平,分为三类石油输出国新兴工业化国家最不发达国家6、南美经济的特点: @南美关联的相互依赖更加密切 @发展中国家债务依然沉重 @发达国家新贸易保护义愈演愈烈 @ 南美差距缩小多极化格局更趋清晰 7、南北联系主要表现在 1 南方国家群体组合出现大调整,引起北方国家群体利益分歧2一些南方国家在意识形态、价值观等向北方国家靠拢并与之联合争取政治经济利益,与另一些南方国家产生利益冲突。 3 一些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信任危机使之凝聚力削弱,影响力下降。 4 大多数南方国家和 北方国家共同构成主张世界和平,维护地区稳定促进互利合作、推动可持续发展中坚力量8、南南关联的含义:指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贸联系。发展中国家为摆脱发达国家在经济、 贸易等方面的控制与掠夺而建立起来的新的关联方向 10. 世界性经济组织(经济支柱组织):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2)联合国贸易和 发展会议UNCTAD 3)国际复兴开发银行IBRD 4)世界贸易组织WTO ……………. 11.当代世界市场的基本特征:1世界贸易在曲折中前进 2贸易方式多样化 3商品结构发 生重大变化 4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迅速5新贸易保护主义滋生和蔓延 6跨国公司对世界市 场影响日益增大 7市场结构变化显著(@世界市场国家结构变化:社会主义国家,新兴工业 化国家其其他发展中国家正纷纷进入世界市场,发达国家统一天下格局被打破;@世界市场 商品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技术密集型的工业制成品比重逐渐加大,一般轻工、初级产品所占 比重逐渐下降,国际服务贸易迅速发展,) 8世界市场上的垄断与竞争更为激烈(@国家积 极参与世界市场争夺 @从价格竞争转为非价格竞争 @市场多元化) 11.世界市场的形成: 16世纪到18世纪60年代,萌芽时期,西欧封建制度瓦解,资本原始积累和资本主义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