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几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近代几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近代几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工业从1825年英国爆发普遍生产过剩危机后,开始了其现代生活的周期循环。英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行产业革命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率先实现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国家。而美国产业革命的起点始于19世纪20年代,较英国晚了半个多世纪。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废除了奴隶制,扫除了阻碍其资本主义发展的各种障碍,经济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并于19世纪70年代赶上了英国。因此,若从历史的角度对美国经济周期发展的进程来进行系统的研究和考察,不仅能揭示出美国经济周期本身的特点,也能展现出美国经济周期运动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周期发展的总进程中所占的地位。

美国自1783年取得了对英国独立战争胜利后,先后分别于1825年、1837年、1847年、1857年、1866年、1873年、1882年、1890年、1900年、1907年、1920-21年、1929-33年、1937-38年、1948-49年、1957-58年、1969-70年、1974-75年、1980-82年、1990-91年多次发生过经济危机。通过对上述历次美国经济周期以及世界经济周期进行研究,我们发现,1857年和1929-33年美国也是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是世界上历次经济危机中最重要的,它们对分析和预测未来的经济周期和经济危机帮助很大

1、1857年经济危机

1857年经济危机在资本主义历史上是第一次具有世界性特点的普遍生产过剩危机。这次危机也是第一次在美国、而不是在英国开始的危机。由于英国对美国铁路建设进行了大量的投资,故美国铁路投机的破产对英国也造成了很大的震动。1847年经济危机结束后,从1850年开始的周期性高涨的最重要的特点是世界贸易急剧的扩大,19世纪50年代世界贸易的年平均增长额比前20年提高了2倍。机器工业的发展,运输业的革命,新兴国家和新兴部门卷入国际商品流通,以及加利福尼亚和澳大利亚金矿的发现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迅速扩大。

1848年至1858年,美国建成的铁路约达33,000公里,超过了其他国家所建铁路的总和。而英国在40年代的建设热潮中,所铺设的铁路却只有8,000公里。美国铁路事业的蓬勃发展,按道理应会带动其冶金业的大发展,然而,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而且,这一时期,美国生铁产量长期停滞不前,棉纺织业的增长速度也不快。与此同时,铁轨、生铁、机车、棉布和其他英国制成品的进口却增长得十分迅速,英国产品充斥美国市场阻碍了美国冶金业和棉纺织业等当时的重要工业部门发展。

随着危机的爆发,美国的银行、金融公司和工业企业大量倒闭。仅1857年一年,就有近5000家企业破产。粮食生产过剩,粮价和粮食出口下降,加上英国工业品的剧烈竞争,促使了美国经济危机的加深。反过来,英国的经济发展也受到美国危机的打击。由英国向之提供资金的美国银行、铁路、商业公司纷纷破产,也使英国的投资者持有的有价证券急剧贬值。

1857年秋季,美国还爆发了货币危机,整个银行系统瘫痪了,美国的货币危机在10月中旬达到了顶点,当时纽约63家银行中有62家停止了支付,贴现率竟然超过了60%,股票市场行市则下跌了20-50%,许多铁路公司的股票跌幅达到80%以上。美国的经济危机迅速蔓延到英国和欧洲大陆,引发了一阵又一阵的破产浪潮。

1857年经济危机波及面很广,之后,爆发了美国的“南北战争”。其后,奴隶制的消灭、宅地法的实施、重工业的发展,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加速发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2、1929-1933年经济危机

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浩劫。欧洲是这次战争的主战场,英、德、法、

俄等帝国主义国家为争夺霸权互相拼死厮杀,元气大伤,唯独美国在战争中增强了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就连当时头号投资大国英国也欠美国41亿美元的债款。美国已由战前的债务国变成资本主义世界的主要债权国和国际金融中心,同时,美国也从战前的工业大国之一跃为资本主义世界名列首位的经济大国。

1920-1921年的经济危机以后,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其中尤以美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最引人瞩目。美国的经济高涨虽然在1924年和1927年被局部的中间性危机中断过,但到了1929年,美国的工业生产总值已比1920年提高了53%,工人的劳动生产率平均每年提高了%,工人的实际工资也有所增长。这一时期,共和党政府执行的经济政策对垄断资本家十分有利,工商企业的税负很轻,对垄断组织的发展不加限制,反托拉斯法实际上已不执行。这些政策,刺激了技术发明和新兴工业的发展。20年代是美国汽车工业大发展的时期,1919年美国的汽车产量已达150多万辆,到1929年猛增到将近540万辆,平均每六人就有一辆汽车,汽车制造业已成为美国最大的工业部门,它的发展也推动了钢铁、橡胶、石油和玻璃等行业的发展,当时的钢和生铁的产量分别达到5700万吨和4300万吨,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其他如电气业、建筑业、化学工业和公用事业等部门也发展得十分迅速。家用电气产品总值在1921年还只有1060万美元,到1929年已增至亿美元。在战争期间,民用建筑几乎停止,住房十分紧张,房租高昂;战后大兴土木,每年建筑费用均超过70亿美元,1926年的建筑费用甚至高达110亿美元。从1919至1929年,汽油产量也从8600万桶激增至亿桶。美国工业的迅猛发展,使其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由1913年的38%提高到1929年的%,其国民收入也由1921年的594亿美元增为1929年的878亿美元。1929年,美国拥有50亿美元的黄金储备,占当时世界黄金储备总额90亿美元的一半以上。

生产的高涨刺激了其信用的膨胀。从1923-1929年,美国有价证券的发行额达490亿美元,仅在1928和1929年间,就发行有价证券180亿美元。证券交易所疯狂的、规模空前的投资使证券价格不断上涨。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证券平均价格1923年初不过98美元,1929年初涨到306美元,1929年9月达到了最高峰,涨到365美元。

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指数1900-1934年的市场表现

当时购买证券只需要支付10%的保证金,参与证券投机的人都靠借款来购买大量的证券,2/3的证券交易是靠银行贷款进行的。证券市场投机犹如一股潮流,成为人们的热门话题和报纸上的议论资料。证券的投机狂热助长了繁荣的幻景。

在投机活动上,堪与证券市场等量齐观的还有狂热的房地产投机活动。在这种活动的刺激下,房屋的建造量不断增加,这对于钢铁、木材、采矿等基本建设有关的工业部门也起到了刺激作用。

在这狂热的年代里,舆论大肆宣扬“永久繁荣”和“美国例外论”,似乎美国已超越资本主义经济周期的运行规律之外,再也不会发生以生产过剩为特征的经济危机了。就连美国总统胡佛在其1929年4月的就职演说中,也高唱要消灭贫困。

工业的“合理化”运动和汽车、奢侈品等新工业的扩张,还使得整个“繁荣”时期中资本积聚和集中的趋势加强,中小企业和独立的小生产者、小商人普遍遭到被淘汰和被兼并的命运。在1927年,美国全国公司中的千分之二的公司占有全国公司总收益的近70%,其余%的公司只分得剩下的一部分利润。

由此可见,美国以至于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犹如被吹得过大的气球,随时有一触即爆的危险。1929年10月,资本主义世界一场规模空前的大危机终于爆发了。

危机首先在资本主义最发达的国家--美国爆发。美国工业生产在1929年6月达到最高峰,10月间工业生产指数开始迅速下降,市面也逐渐衰落下去。10月20日纽约证券交易所破产,特别是23日、28日和29日连续发生大破产,有价证券的行市狂跌不已。在惊恐不定的几天内,第一流有价证券的行市竟下跌了40-60%。不少证券持有人迅即破产,茅盾在其小说《子夜》中所描述的资本家跳楼自杀的事情在美国频频发生。

证券交易所破产的浪涛波及到一切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德国、法国等国的交易所也相继破产。1929年秋季证券交易所的破产是其生产过剩危机加深的信号。此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都持续下降,商业继续萎缩,失业不断增加。直到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才开始从危机转为萧条。

1929-1933年危机是资本主义历史上最深刻的一次危机。工业生产下降的幅度是之前历次危机所从未有过的,国际贸易额的实际贸易量也出现历史上第一次的下降。不仅生产下降的幅度惊人,而且,其延续时间也异常持久。在以前的危机中,生产下降的延续时间不过几个月,而这次却是几十个月。以美国为例,由危机时的最低点恢复到危机前水平所需的时间,煤、生铁、钢等都长达四十多个月。因此,1929-1933年危机成为资本主义历史上时间最长的世界经济危机。

1929-1933年危机的极度深刻性和其空前持久性结合在一起,使这一次危机具有极大的破坏力,它使资本主义工商业大幅倒退,使整整几十年生产力的发展成就付之东流。“一战”前的各次危机通常使生产水平倒退一二年,倒退四年或四年以上的情况极少。而1929-1933年的危机却使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水平大约后退到1908-1909年。其中美国退到1905-1906年,德国退到1896年,英国退到1897年。

这次危机不仅限于生产和商业范围,而且也扩展到银行信用系统,以及外汇和债务等领域。生产过剩危机中商品价格下跌,使工业资本家、手工业者、农民等债务人难以支持,从而使许多公司和企业主遭到破产。美国、德国和法国有几万个股份公司因此倒闭。不仅资本家破产,而且实际上某些资产阶级国家也破产了。

1931年9月,英国被迫放弃金本位制,宣布英镑贬值,震动了世界各国。英联邦以及许多同英镑联系的欧洲国家的金本位制都跟着垮台了。1933年3月间,资本主义世界信用、货币制度崩溃的浪潮袭击了美国。美国银行倒闭之风更加剧烈。到1933年,美国银行共倒闭11730家,企业倒闭252000家。1933年3月4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其就职之日,不得不宣布银行“休假”,随即关闭纽约金融中心,并放弃了金本位制。

1929-1933年空前深刻和空前剧烈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宣告了主张“放任主义”的资本主义经济理论的失灵。危机表明,资本主义单靠本身内在的力量已经不容易从危机中爬出来了。于是,鼓吹通过加强“国家干预”来刺激经济和保持“充分就业”的凯恩斯主义便应运而生。凯恩斯主义企图利用加强“国家干预”经济的人为措施来克服危机,消除失业和防止革命。

分析论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根本原因以及周期性特点

分析论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根本原因以及周期性特点。 了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根本原因以及周期性特点首先要先了解什么是经济危机。 一,经济危机的定义: 经济危机通常指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社会经济的大混乱。 经济危机的表现是: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商店、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 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本质特征: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即生产的商品相对于劳动人民的有效需求来说是过剩的。 三,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生产社会化,是指生产过程本身的社会化,即由分散的小生产者转化为大规模社会生产的过程。 生产社会化包括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第一,生产资料使用的社会化,即生产资料从单个人分散使用变为大批人共同使用。第二,生产过程的社会化,即生产过程从一系列的个人行动变为一系列的社会行动。第三,产品的社会化,即生产出的产品通过交换供应整个社会。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单个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2)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当这些矛盾尖锐激化时,必然造成普遍的买卖脱节,即生产的供给和需求之间脱节,致使大量商品卖不出去,社会再生产的实现条件遭到严重破坏,导致生产相对过剩和经济危机的爆发。 四,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使资本主义再生产具有周期性。从一次危机开始到下一次危机爆发,就是一个再生产周期。典型的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一般要经过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四个阶段。其中危机是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的决定性阶段。它是上一个生产周期的结束,又是下一个生产周期的开始。在萧条阶段,生产处于停滞状态,同时为复苏阶段做准备。在复苏阶段,生产和消费的矛盾进一步缓和,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并进一步发展,使经济出现繁荣景象,形成高涨。高涨又使资本主义经济各种矛盾加以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又爆发新一轮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性的物质基础,是固定资本更新。大规模的固定资本更新,会扩张生产能力,引起生产高涨,为下一次生产过剩危机奠定物质基础。整个资本主义经济就是在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危机的巨大动荡和起伏中艰难地颠簸行进。 生产资料归社会的少数人(资本家)私人占有,资本家雇佣社会的大多数人(工人)进行生产(社会化大生产)。生产资料私有制下,自由竞争,盲目生产,资本家以最大程度赚取利润为目标,一方面要生产更多的产品投放市场,一方面又要以最低的工资给工人,便会使生产与销售出现矛盾,大量产品卖不出去,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由此产生。所以说资本主义制度下不可避免经济危机。

世界上的近代的几次大些经济危机有

世界上的近代的几次大些经济危机有: 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主要代表国家是英法等欧美资本主义国家。1973—1975年的石油危机 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 2008年次贷危机。 背景::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主要代表国家是英法等欧美资本主义 国家。 20世纪70年代,欧美国家的经济滞涨。由于高科技的发展导致经济迅速过热发展,产品生产出来,但消费能力未能跟上,导致国家赤字上升,经济发展缓慢甚 至停止发展。 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代表为金融业,范围波及日本,韩国,中国香港,东 南亚诸国等。其问题出自于2方面:1方面是因为东南亚国家经济迅速发展引来 过多国际热钱,由于这些国家过分依赖这些热钱而且没有对应能力,在经济出现 问题时候,这些热钱迅速撤离,导致经济迅速崩塌。而另一个则是国际金融炒家 恶意炒卖货币,人为搞乱汇率,导致这些国家货币迅速贬值,引起世界范围内的 货币抛售,导致这些国家经济受损。除了中国香港外,其余地方均受到严重影响, 其中以韩国,泰国最为严重,甚至达到其货币几成废纸的地步。 2008~2009年次贷危机:不用多说,现在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还在延续。 对于国外,这个次实在太大,我就找了一些在危机发生时期的主要国家的一些经济指标进行 了统计分析,因为有些资料实在是太难找。 1.当时的美国GNP,由危机前的1044亿美元降至1933年的745亿美元,由于当时罗斯福新政,在1933年以后又增加至2049亿美元。 2.美国失业人数从不足150万猛升到1700万。失业率猛的上升1000%不止。但是危机过后失业人数较少至800万。 3.在危机前夕美国规定公司税一律是13.75%但是危机过后规定,5万元以下为12%,

反驳“资本主义化中国难逃经济危机论”

反驳“资本主义中国难逃经济危机论” 摘要:直到今天我们回头看来,西方资本家一直鼓吹的“市场自由化理论”,原来是禁不起历史的检验的,2007年3月,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机构新世纪金融公司濒临破产,美国股市首次因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而出现大跌;美国第十大抵押贷款机构——美国住房抵押贷款投资公司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美国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宣布旗下两支基金受次贷危机影响倒闭……. 但问题出现了,为什么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并坚定不移的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为什么也被无情的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之中呢?一些失意的西方经济学家对马克思理论进行无情的批判,原因在于在此次危急中社会主义国家并未摆脱“经济危机的魔爪”,另一些开始抛出他们预谋已久的“资本主义中国化”“中国已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等谬论,妄图混淆视听转移公众目光,甚至以此为逼迫人名币升值做理论依据。 关键字:资本主义中国化难逃经济危机反驳

正文:直到今天我们回头看来,西方资本家一直鼓吹的“市场自由化理论”,原来是禁不起历史的检验的,2007年3月,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机构新世纪金融公司濒临破产,美国股市首次因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而出现大跌;美国第十大抵押贷款机构——美国住房抵押贷款投资公司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美国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宣布旗下两支基金受次贷危机影响倒闭。这仅仅是开始,接着法国巴黎银行宣布暂停旗下三只涉足美国房贷业务的基金交易;欧洲中央银行宣布向相关银行提供948亿欧元资金——次贷危机波及其他西方市场;日本第二大银行瑞穗银行的母公司瑞穗集团宣布与美国次贷相关损失为6亿日元…….,到今年止世界经济才有所复苏。但问题出现了,为什么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并坚定不移的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为什么也被无情的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之中呢?一些失意的西方经济学家对马克思理论进行无情的批判,原因在于在此次危急中社会主义国家并未摆脱“经济危机的魔爪”,另一些开始抛出他们预谋已久的“资本主义中国化”“中国已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等谬论,妄图混淆视听转移公众目光,甚至以此为逼迫人名币升值做理论依据。 要知道为什么经济危机会波及我国,中国先哲曾说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说以我们首先要探知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马克思认为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生产的社会性和生产成果的资本主义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其循环过程可以概括如下: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危机往往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最繁荣时爆发,资本主

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新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周建平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世界经济和政治发展的新的不平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确实产 生了一些新特点。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暂时的繁荣和不断深化的危机表明:并不是如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和工人运动中的机会主义分子所谓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济危机理论“过时了”,而 是资产阶级的“反危机”理论和政策、措施破产了。 一、战后经济危机的新特点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新现象、新特点是很多的,主要有以下儿方面: 第一,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生危机的次数参差不等,世界性危机的周期性也不象战 前那样明显,但从七十年代起周期性有加强的趋势。 自从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以来,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除了个别例外情况, 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生危机的次数是一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条件相差很大,发展很不平衡,于是出现了各国危机次数参差不等的新情况。根据一般看法,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已发生五次世界性经济危机:第一次是1948一1952年,第二次是1957一1958年,第三次是1964一1969年,第四次是1973一1975年,第五次就是1979年开 始的、现在还在继续的危机。此外,美国、日本和英国还发生过两次个别危机。美国另两次是1953一1954年危机和1960一1961年危机,日本另两次是1954年和1962年的危机,英国 的另两次危机是1961一1962年的危机和1971一1972年的危机,就是说它们在战后已发生过 七次经济危机。西德和意大利战后各发生过六次经济危机,其中有五次分别发生于世界性经济危机期间。法国战后发生的经济危机次数与世界性经济危机基本一致。即便是世界性经济危机其周期性表现得也不象战前那样明显。例如,战后第一次发生在1948一1952年的经济 危机,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各国的影响不同,战时美国不仅没有遭到破坏,反而在战争中成了暴发户,经济实力大大膨胀起来;日本、西欧各国则受到战争的严重破坏。因此,当美国在1948一1949年发生战后第一次经济危机时,日本和西欧各国还没有从第二次世界大战 的破坏中恢复过来,不具备发生周期性危机的条件,这些国家的危机推迟到1951一1952年 才发生。又如发生于1964一1969年的经济危机,各国爆发的时间相差达五年。法国早在1964年5月开始,日本在1965年1月,英国和西德同在1966年4月,美国迟至1969年10 月才爆发 。但是,发生于1973一1975年的第四次世界性经济危机,各国发生危机时间又比较接近,再度呈现了比较明显的周期性。西德在1973年8月爆发,法国在1974年2月爆发,日、英在1974年3月爆发,美国在1974年9月爆发。 第二,战后危机深度和广度都不如战前严重,但七十年代后皇现出深化的趋势。 从生产下降幅度来看,战后较战前为小。以美国为例,战前的 .1920年危机,工业生产 下降22.了%,1929年危机下降46.1%,1937年危机下降21.了%。战后的危机工业生产下降

分析论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

分析论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根本原因以及周期性特 点 资本主义世界正面临着一场“百年一遇”的经济危机,对于经济危机人们有各种各样的解释,而只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说明才是科学的。如果要颁发经济学大奖,首先就要给马克思,所以危机爆发以来,《资本论》在有些国家成了圣诞节的礼物,科学的书籍竟成为宗教节日的礼物,这不能不说是一大奇事! 一,经济危机的本质 关于这场危机的性质,通常的说明是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以后影响到实体经济等,这是掩盖危机真实性质的错误说法。人们所说这场危机是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只是表面现象,实际上这次危机就是马克思指出的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而且是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所谓的次贷危机,就是金融机构明知买房的人不具备借款条件,还要贷款给他们买房。这种现象从房屋生产方面看,这就是房屋的生产过剩;从购买力方面看,是“需求不足”。房屋是人们最主要的生活消费品,房屋生产过剩集中表现了生活消费品的过剩。当然,所谓的生产过剩并不是生产的绝对过剩,而是相对于人们购买力的过剩。以房屋为例。“据美国房地产跟踪公司统计,目前,美国被银行回收的房产达到创记录的82万套,远远多于2006年底的22.4万套。”可见,这82万套房子原来是有人住的,而这些人是借钱买的房,现在还不了贷款才被赶出住宅;汽车等其他生活消费品的生产过剩,也已经陆续暴露出来,美国、欧元区、英国、日本先后被确认陷入衰退,充分证明这场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不仅仅是金融危机,其实质是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在谈论这次资本主义的危机时,很多人只是就这次危机论危机,而不联系资本主义世界周期性的经济危机。马克思早就预见到,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经济制度与生产的社会化,必然要发生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事实正如马克思预见的那样:“翻开资本主义发展史,我们不难看到一幅清晰的图景:自从1825年英国发生第一次全面性的经济危机以来,在英国、美国和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体上每膈8-12年,就要发生一次经济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1836年、1847年、1857年、1866年、1873年、1882年、1890年、1900年、1907年、1920年、1929年、1937年,都爆发过经济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危机频繁、危机周期已经明显地缩短了。至1983年美国已经发生了7次经济危机;加拿大也发生了7次,日本6次,西欧国家6次。美国的7次危机分别发生在:1948—1949年,1953—1954年,1957—1958年,1960一1961年,1969年—1970年。1973年——1975年,1979一一1983年。美国于上世纪90年代初发生了二战以来第8次经济危机,但由于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等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使美国获得机遇,很快由萧条转为复苏,经济持续增长长达10年的时间。”“进入21世纪,美国又发生了第9次经济衰退期。2000年至2003年,美国13次降息,经济仍没有复苏的迹象。于是,布什政府于2001年、2003年分别发动了侵略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场战争,结果,工厂设备使用率重新达到80%以上,失业率从2003年第二、三季度的6.1%下降到2006年第一季度的4.7%。”“在众多的危机中最为严重的有4次:1847—1848年,1929—1933年,1973—1975年和这一次。这4次经济危机不仅席卷一切资本主义国家,而且波及所有国家,造成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近代几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工业从1825年英国爆发普遍生产过剩危机后,开始了其现代生活的周期循环。英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行产业革命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率先实现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国家。而美国产业革命的起点始于19世纪20年代,较英国晚了半个多世纪。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废除了奴隶制,扫除了阻碍其资本主义发展的各种障碍,经济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并于19世纪70年代赶上了英国。因此,若从历史的角度对美国经济周期发展的进程来进行系统的研究和考察,不仅能揭示出美国经济周期本身的特点,也能展现出美国经济周期运动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周期发展的总进程中所占的地位。 美国自1783年取得了对英国独立战争胜利后,先后分别于1825年、1837年、1847年、1857年、1866年、1873年、1882年、1890年、1900年、1907年、1920-21年、1929-33年、1937-38年、1948-49年、1957-58年、1969-70年、1974-75年、1980-82年、1990-91年多次发生过经济危机。通过对上述历次美国经济周期以及世界经济周期进行研究,我们发现,1857年和1929-33年美国也是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是世界上历次经济危机中最重要的,它们对分析和预测未来的经济周期和经济危机帮助很大 1、1857年经济危机 1857年经济危机在资本主义历史上是第一次具有世界性特点的普遍生产过剩危机。这次危机也是第一次在美国、而不是在英国开始的危机。由于英国对美国铁路建设进行了大量的投资,故美国铁路投机的破产对英国也造成了很大的震动。1847年经济危机结束后,从1850年开始的周期性高涨的最重要的特点是世界贸易急剧的扩大,19世纪50年代世界贸易的年平均增长额比前20年提高了2倍。机器工业的发展,运输业的革命,新兴国家和新兴部门卷入国际商品流通,以及加利福尼亚和澳大利亚金矿的发现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迅速扩大。 1848年至1858年,美国建成的铁路约达33,000公里,超过了其他国家所建铁路的总和。而英国在40年代的建设热潮中,所铺设的铁路却只有8,000公里。美国铁路事业的蓬勃发展,按道理应会带动其冶金业的大发展,然而,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而且,这一时期,美国生铁产量长期停滞不前,棉纺织业的增长速度也不快。与此同时,铁轨、生铁、机车、棉布和其他英国制成品的进口却增长得十分迅速,英国产品充斥美国市场阻碍了美国冶金业和棉纺织业等当时的重要工业部门发展。 随着危机的爆发,美国的银行、金融公司和工业企业大量倒闭。仅1857年一年,就有近5000家企业破产。粮食生产过剩,粮价和粮食出口下降,加上英国工业品的剧烈竞争,促使了美国经济危机的加深。反过来,英国的经济发展也受到美国危机的打击。由英国向之提供资金的美国银行、铁路、商业公司纷纷破产,也使英国的投资者持有的有价证券急剧贬值。 1857年秋季,美国还爆发了货币危机,整个银行系统瘫痪了,美国的货币危机在10月中旬达到了顶点,当时纽约63家银行中有62家停止了支付,贴现率竟然超过了60%,股票市场行市则下跌了20-50%,许多铁路公司的股票跌幅达到80%以上。美国的经济危机迅速蔓延到英国和欧洲大陆,引发了一阵又一阵的破产浪潮。 1857年经济危机波及面很广,之后,爆发了美国的“南北战争”。其后,奴隶制的消灭、宅地法的实施、重工业的发展,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加速发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2、1929-1933年经济危机 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浩劫。欧洲是这次战争的主战场,英、德、法、

【教学设计】《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人教版)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本课是高中《历史》选修第册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第一课《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内容,本课主要内容有以下几大构建: 1、1929~1933年危机的爆发; 2、危机冲击下各国的选择; 3、希特勒上台和德军的扩军备战; 4、日本法西斯势力的膨胀和对外扩张。本课是第三单元第一课,介绍了二战的源头:经济危机的爆发以及法西斯势力的崛起。课本课内容丰富,知识点难易适中,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浩劫,永远无法磨灭。学习本课可以使学生对二战爆发的源头有更清晰的认识。使珍惜和平并树立忧患意识。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1929年大危机的爆发、大危机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大危机分别对德国和日本造成的重要影响:欧亚战争策源地最终形成。 2、 理解30年代大危机爆发的社会原因和根本原因以及德日法西斯势力兴起的原因和特点。 3、了解通过对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分析,认识它是资本主义由社会经济危机进而演变到政治危机,是其国内矛盾激化的产物。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比较归纳:通过德日法西斯专政形成的过程,比较两国法西斯势力上台的不同特点。 2、问题探究:通过对德日法西斯势力建立过程,探究其各自形成的历史根源以及各自走上法西斯道路的不同特征。 3、问题评价:评价30年代经济大危机的影响和日本法西斯势力的兴起对中国造成的严重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理解20世纪30年代,在大危机面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选择了不同的道路。其中的德国和日本等走上了扩军备战、对外扩张的道路。世界大战的两个策源地由此形成。 2、通过学习进一步认识战争的根源和现实危险性,树立忧患思想与和平意识。 【教学重点】 德国、日本法西斯势力掌握政权的原因。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与和平思想。 1、多媒体课件; 2、做好预习和导学案。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导入: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浩劫,永远无法磨灭。这场浩劫是如何产生的呢?战争范围为什么会扩大到整个世界?今天就让我们探寻一下这次世界大战的源头吧。 [问题]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怎样爆发的? 2、德、日两国为什么会走上法西斯专政的道路 【讲授新课】 一、1929~1933年危机的爆发(板书)

【知识学习】九年级历史下册《经济大危机》知识点整理

九年级历史下册《经济大危机》知识点 整理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有何特点?有何影响?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造成的。 特点:涉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大。 影响: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大量企业破产,工人大批失业,小农破产,无业人口颠沛流离。给资本主义世界以沉重打击,引起了资本主义各国的政局动荡。 2、罗斯福新政有何作用?如何正确评价美国罗斯福新政? 作用: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评价:肯定方面:“新政”是美国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进一步提高了美国国家资本主义的垄断程度,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新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美国度过了危机。局限方面:但是“新政”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因此它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

经济危机。 3、美国罗斯福新政的做法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借鉴作用? 借鉴作用:面对社会危机,决策者既不能墨守成规,也不能走极端,要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工业方面加强国企改革,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农业方面关注“三农”问题,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如提高农产品价格等,以提高农民的收入,保护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新建许多社会公共工程,解决好下岗工人的再就业问题,减少失业队伍。改革也是生产力,任何国家和制度要向前发展,必须根据国情进行改革,只有改革才有生命力。等等。 4、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对中国有何影响? 对中国的影响:日本为了转嫁经危机的严重后果,1931年发动了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东北三省。军部法西斯势力上台后,1937年发动“七七事变”开始了全面侵华,给中国人民带了深重的灾难。 5、罗斯福新政与列宁新经济政策的比较 相同点:①都面临内忧外患的局势,在经济出现危机的情况下推行的。②都缓解了危机,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巩固了统治。③都注意利用不同经济制度的长处。④在农业政策上,两者都主张国家对农业生产和分配进

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经济危机的关系

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经济危机的关系 内容摘要: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决定的。资本家在追逐高额利润动机的驱使下,拼命扩大生产,加强对工人的剥削,市场上的商品找不到销路,造成生产的相对过剩,社会生产结构严重失衡引发了经济危机。因此,只要存在资本主义制度,经济危机就是不可避免的。 关键词:基本矛盾经济危机私人占有资本主义 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其表现为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和个别企业的高度组织性、计划性的矛盾以及生产无限发展的趋势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这种矛盾决定着资本主义社会的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以及其他社会矛盾,支配着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资本主义生产不断社会化。但是,在资本家私人占有生产资料资料和剥削雇佣劳动的生产关系中,社会化的生产力却变成资本的生产力,变成资本高效能地榨取剩余劳动、生产剩余价值、实现价值增值的能力。这样,已经社会化的、由劳动者共同使用的生产资料,本应该由劳动者共同所有,却被少数资本家私人占有;已经在社会范围内实行严密分工、协作而社会化了的生产过程,本应由社会按照社会需要进行管理、调控和控制,却分别由各自追求的最大限度利润的私人利益的少数资本家进行管理;共同劳动生产的社会化产品,本应由劳动者共同占有,用于满足社会需要,却被少数资本家私人占有、私人支配,成为他们的私有财产。这就形成了资本主义所特有的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这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具体体现。资本主义越发展,科学技术以至社会生产力越发展,社会生产化的程度越高,不断发展的社会生产力就越是成为资本的生产力,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就越来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的手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就越是不可避免。 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发生已生产过剩为基础的基本特征的经济危机。最早两次资本主义经济经济危机分别是1825年英国的第一次经济危机,这次危机是从货币危机开始的。当时,股票行情猛烈下跌,到1826年初,股票跌价造成的损失约达一千四百万英镑。信用关系破坏,银行纷纷倒闭。1825~1826年间,英国有七十多家银行破产。1825年底,著名的英格兰银行的黄金储备从1824年底的1 070万镑降至120万镑。1826年工业危机达到高潮,大量商品卖不出去,物价暴跌,大量工商企业破产,人员失业。1847年蔓延欧洲的工商业危机,当经济危机发生时,与1825年的情况一样,也是大量产品积压,大批生产企业减产或停工,许多金融机构倒闭,整个社会经济生活一片混乱。这样可以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商品经济本身就蕴含着经济危机的可能性。当货币出现后,货币作为流通手段,经济危机的产生具有了形式上的可能性。在货币作为支付手段后,这种危机的可能性进一步加大了,但这只是形式上的可能性,在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经济危机还不会爆发。经济危机只有到了资本主义条件下才有了爆发的现实性。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就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已经社会化的,由劳动者共同使用的生产资料,应该由全体劳动者共同所有;已经在整个社会范围内实行严密分工、协作而社会化了的生产过程,应该按照社会需要进行管理。但由于资本主义是资本家私人占有制,高度社会化的生产资料、产品和生产过程,却被少数各自追求最限度利润和私人利益的少数资本家进行占有和管理,这就形成了资本主义所特有的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科学技术以及社会生产力越发展,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资本主义这种矛盾就越尖锐和突出。当这种矛盾尖锐到不可调和时,必然会引发经济危机。 表面上看,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征,但是

这种过剩实质上是生产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要相比的绝对过剩。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具体表现: 其一,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其二,单个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特点,使社会资本再生产也呈现出周期性的特点,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周期一般包括四个阶段,即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其中危机阶段是周期的决定性阶段。没有危机阶段,就不存在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 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存在,经济危机虽然可能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可能会出现一些新的特点,但决不会从根本上消灭经济危机。要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就必须从根源上消灭资本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从1825年英国爆发资本主义历史上第一次经济危机以来,每隔一定时期,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或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就会再次发生。特别是2007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它使全世界经济陷入萧条,给世界经济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因而,全世界都在迫切地寻找一种合适的理论来指导,希望尽快走出经济危机的泥潭。在这样的背景下,理论界把目光再次投向了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希望在马克思那里找到解决危机的方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内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希望通过对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解读,引发我们思考,加深我们对当今世界经济的了解和认识。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便开始考察资本主义生产周期性普遍生产过剩经济危机的现象,《资本论》的写作并问世,标志着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完成。首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我们共同梳理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内容。 一、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解读(板书) 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生产过剩。(板书) 煤版:一个小女孩瑟瑟发抖地问她的妈妈:“妈妈,天气这么冷,咱们为什么不生起火炉呢?” 妈妈叹了口气说:“因为我们家里没有煤。你爸爸失业了,我们家没有钱买煤。” 小女孩又问:“那爸爸为什么会失业呢?”妈妈无奈地说:“因为煤太多了。” 可能同学们在中学时初读这段对话,产生过这样的疑问:为什么煤太多了,而普通劳动者买不起煤呢?在这里提到的过剩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要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要相比的绝对过剩。那么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会产生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呢? 通过以往知识的学习,我们知道,人类的交换活动是从物物交换开始的,在这种情况下,买与卖是同时发生的,因此不存在产生危机的因素,但当货币出现后,在货币执行购买职能的过程中,有的人只卖不买,这样便潜伏了危机的可能。而随着货币支付手段的出现,只要有一个人不能如期支付,就会导致一大批人无法支付,这样就扩大了危机发生的可能,但是这仅是危机的形式上的可能性,引发资本主义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板书) 资本主义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的总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本身,在于生产的社会性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这一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具体表现在:第一,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第二,表现为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当这些矛盾不断激化和尖锐时,必然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 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具有周期性(板书) 危机发生后,由于商品大量过剩,商品价格就会暴跌,促使大批企业倒闭,社会生产规模急剧缩小。经过一段时间,随着过剩商品的破坏、浪费和减价卖出,再加之企业的大量倒闭,生产大大下降,商品的供应量大幅减少,从而使供求矛盾得到缓解,逐步渡过经济危机。但是,经济危机只能暂时缓解而不根除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这样,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和高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又重新激化,必然导致再一次经济危机的爆发。因此说,只要存在资本主义制度,经济危机就是不可避免的,它是周期性存在的,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呈现周期性特点,因而,使社会资本再生产也呈现了周期性的特点。 4、社会资本再生产具有周期性(板书) 从一次危机开始到另一次危机的爆发,就是再生产的一个周期。马克思认为社会再生产周期由危机、萧条、复苏、繁荣四个阶段组成。其中,危机是周期的基本阶段,又

阐述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阐述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资本主义生产不断社会化。但是,在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生产资料和剥削雇佣劳动者的生产关系中,社会的生产力却变成资本的生产力,变成资本高效能的榨取剩余劳动、生产剩余价值、实现价值增殖的能力。这样,已经社会化的,由劳动者共同使用的生产资料,本应该由劳动者共同所有,却被少数资本家私人占有;已经在社会范围内实行严密分工、协作而社会化了的生产过程,本应由社会按照社会需求进行管理、调节和控制,却分别由各自追求最大限度地利润和私人利益的少数资本家进行管理;共同劳动生产的社会化产品,本应由劳动者共同占有,用于满足社会的需求,却被少数资本家占有,私人支配,成为他们的私有财产。这就形成了资本主义所特有的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具体表现。资本主义越发展,科学技术以至社会生产力越发展,生产社会化越高,不断发展的社

会生产力就越成为资本的生产力,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就越来越集中在少数的资本家的手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就是不可避免的。 (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发生一生产过剩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危机。当经济危机发生时,大量商品积压,大批生产企业减产或停工,许多金融机构倒闭,整个社会经济生活一片混乱。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但这种过剩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的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者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

高二历史人教选修3第3单元 第1课《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含详解)

第1课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时间:25分钟分值:50分) 基础达标(36分) 1.下图是20世纪20年代末美国股市一景,引发这次经济危机的原因有 ()。 ①纽约作为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动摇②经济繁荣集中表现在工业生产高 涨上③市场上普遍推行分期付款④股票投机活动空前活跃 A.①③B.①④ C.①②③D.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能力。20世纪20年代从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迅速席卷了世界,②③④均是引发那场危机的原因,①表述错误,故选D。 答案 D 2.1929年大危机中,有人甚至在日记中写道:“世界末日已经来临。”这反映了()。 A.经济危机导致工业生产严重下降 B.经济危机造成国际关系日趋恶化 C.经济危机给人们带来苦难,出现了空前绝望的情绪 D.经济危机造成社会动荡 解析“世界末日已经来临”这反映出人们对经济危机的恐惧和对未来的绝望情绪。

答案 C 3.右图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查阅的一张报纸。据这份报纸判断,他的研究课题最有可能是()。 A.胡佛宣誓就任美国总统 B.奥斯卡奖的历史回顾 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D.“北京人”头盖骨追踪 解析从图片中特别突出的“黑色星期四”可以看出。 答案 C 4.罗斯福说:“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这说明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 A.沿用传统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B.在沿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政策性调整 C.政治上民主,经济上专制 D.既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也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解析罗斯福新政是在保存资本主义制度(旧民主秩序)前提下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即新应用)。 答案 B 5.1933年德国国会通过的《授权法》规定:“法律由政府规定,只要不影响国会和参政院的地位,可以与宪法相违背,内阁总理发布的法律于次日生效。” 这项法案()。 A.为纳粹党上台执政铺平了道路

经济全球化与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 马原

经济全球化与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 一、全球化研究的三个层面 20 世纪90 年代初开始的世界范围的全球化研究基本上是在三个层面上进行,也可以说,这个世界范围的研究工作迄今为止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层面,也就是第一个发展阶段,说的是经济全球化。这是人们最初谈论的范围。70 年代中期新科技产业革命的兴起,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技术前提条件,而80 年代初里根主义和撒切尔主义的经济政策———私有化、自由化、放松控制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广泛推广,为全球化进一步提供了政策前提条件。与此同时,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包括中国在内开始奉行开放政策,特别是苏东剧变、冷战结束以后,原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转向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西方资本主导的经济全球化开始全速进行,用加拿大左派埃伦·米克辛斯·伍德教授的话来说,“资本主义第一次接近成为一种世界体系”,“资本主义已成为真正的全球现象”。①这次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内容包括: ( 1)生产全球化,也就是跨国公司全球化经营战略。西方跨国公司把生产基地转移到距离原料和市场最近、劳动力最便宜的发展中国家,把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与东方廉价劳动力成本结合起来,力求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 ( 2)贸易全球化,首先是世界商品贸易数量急剧增长,从1965 年到1999 年,全球贸易总量以美元计算增长了30倍; 其次是世界贸易市场的结构转换,不仅世界贸易的商品结构生变化,而且世界贸易的基本格局也相应变化。在北美、西欧和日本这个三角地区的贸易市场不断整合的同时,世界贸易的中心逐步从西方向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世界转移。 ( 3)金融市场的全球化。不仅纽约、伦敦、法兰克福、东京、香港等著名的世界金融中心整合为一个整体,而且各种不同种类的金融交易也逐渐打破壁垒,相互融合,形成24 小时不间断的全球一元化金融市场。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活动主体是跨国公司,它们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也是主要获利者。今天在世界范围内,200 家最大型的公司———其中包括通用汽车公司、壳牌公司、索尼公司、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埃克森石油公司、西门子公司、三菱公司和微软公司等巨人公司———事实上统治了整个世界经济。它们的利润在1983 年至1997 年间增长了224%,大大超过了同期世界经济增长144%的比例。它们的营业额超过了世界190 个国家中180 个国家全部国民生产产值的总和。这200 家巨型公司的销售额相当于全球国民生产产值总和的25%。② 全球化研究的第二个层面,就是依据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等一系列著作,把全球化与整个资本主义发展历史联系起来,从而使全球化研究进入第二个发展阶段。根据美国新左派学者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的观点,资本主义从诞生的第一天开始,就是一个世界体系,由中心区、半中心区、边缘区组成的世界体系。中心区利用边缘区提供的原材料和廉价劳动力生产加工制品向边缘区销售牟利,并控制世界体系中金融和贸易市场的运转。边缘区除了向中心区提供原材料、初级产品和廉价劳动力外,还提供销售市场。半边缘区介于两者之间: 对中心区部分地充当边缘区的角色,对边缘区部分地充当中心区角色。③这也就是说,经济全球化是资本主义与生俱来的发展趋势,它的发展动力就是资本最大限度追求利润、无限扩张的欲望。这样一来,经济全球化的开端就被提前到16 世纪,马克思、恩格斯和现在的沃勒斯坦都承认,资本主义是从16 世纪开始的。研究经济全球化的历史以后人们知道,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轨迹并不是一条直线,它是曲折迂回的,在历史上多次被打断,又多次从头开始。至少在一次世界大战以前曾经有过一次经济全球化,后来,它被两次世界大战和20 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所打断。目前进行的全球化不过是历史上那个被打断的经济全球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重新开始,它在未来肯定也不会是一帆风顺直线发展的。

第十七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教案

第十七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同学们了解这次经济危机的原因、表现、特点及影响,并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是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 3、通过经济危机影响的分析,使同学们认识到及时调整经济发展的政策的严重性; 4、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学会从根本上分析问题所在。 二、重点难点 重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和特征 难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 三、教学构思 第六单元主要介绍《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是本课《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对策之一和影响结果。该课是理解这一单元的基础。 课文分三个部分,首先讲述1929~1933年美国经济大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即贫富差距过大、股票投机过度、信贷消费过度膨胀,从而推导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存在;接着概括叙述这次危机的特点:即波及范围广泛、持续时间长、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破坏巨大。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使世界局势变得动荡不安;然后叙述美国胡佛政府对待危机的自由放任政策,使得局势进一步恶化。由其“失败”导出“罗斯福新政”的实施,使两课紧密结合。 四、过程设计 A、【导入新课】: 故事导入法:1929年的冬天,在美国,一个穿着单衣的小女孩蜷缩在屋子的角落里。屋外,寒冷的北风呼啸着。“妈妈,天气这么冷,你为什么不生起火炉呢?”小女孩在瑟瑟发抖。她妈妈叹了口气,说:“因为我们家里没有煤,而且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有钱买煤。”“妈妈,爸爸为什么会失业呢?”“因为煤太多。”这是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一个煤矿工人家的场景。同学们根据这个故事并结合我展示的两张图片(图片:1929年农场主销毁“过剩”的牛奶以及图片等待领取救济食品的人群),思考一下,当时的美国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B、【讲授新课】: (一)、经济危机的爆发:虚假“繁荣”的幻灭 1、美国20世纪20年代的繁荣的表现:一战后,美国由战前的债务国变成了债权国,纽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汽车工业、电器业和建筑业等工业部门显示出蓬勃生机。商品丰富、物资充足,一派“繁荣”景象。 2、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经济危机为什么会爆发呢?爆发危机前的美国到底怎样呢? (1)危机前的美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出现持续繁荣(P98) 师:那么,美国经济持续繁荣的原因是什么呢? 生: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发横财,扩张了经济实力,为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技术革命是繁荣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因;三、广阔的国内外市场刺激了经济的发展。 师:20年代美国经济虽出现繁荣景象,但经济繁荣的背后又潜伏着严重的危机,最终引发了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929年10月24日被称为“黑色星期四”,这一天纽约证券市场在经历了几次小小的预震后出现了坍塌,几十种主要股票价格狂跌,绝望的人们疯狂地抛售,当天就有1 289万股易手。崩溃的高潮终于在10月29日来到了:大批的股票涌到市场上来,不计价格地抛售,这一天疯狂交易以1 641万股的最高纪录收盘。从美国纽约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教案

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教 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重庆市万州分水中学XX年高中历史3-1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同步精品教案新人教版选修 3 ★课程标准:熟知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过程。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目标:、识记:1929年大危机的爆发、大危机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大危机分别对德国和日本造成的重要影响:欧亚战争策源地最终形成。 2、理解:30年代大危机爆发的社会原因和根本原因以及德日法西斯势力兴起的原因和特点。 3、了解:通过对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分析,认识它是资本主义由社会经济危机进而演变到政治危机,是其国内矛盾激化的产物。 (二)过程与方法:、比较归纳:通过德日法西斯专政形成的过程,比较两国法西斯势力上台的不同特点。 2、问题探究:通过对德日法西斯势力建立过程,探究其各自形成的历史根源以及各自走上法西斯道路的不同特

征。 3、问题评价:评价30年代经济大危机的影响和日本法西斯势力的兴起对中国造成的严重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20世纪30年代,在大危机面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选择了不同的道路。其中的德国和日本等走上了扩军备战、对外扩张的道路。世界大战的两个策源地由此形成。 2、通过学习进一步认识战争的根源和现实危险性,树立忧患思想与和平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德国、日本法西斯势力掌握政权的原因。 难点:大危机爆发的原因。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本课主要介绍了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以下简称“大危机”)的爆发及其对世界造成的影响,以及德日法西斯乘机掌握了政权。由于本课的部分内容理论性比较强,建议教师采用问题比较法、问题探究法,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一方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另一方面也是开启学生思维之门的重要方式。 教师要引导学生指出本课探究的主要内容有两项:“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怎样爆发的?”

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必然性

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必然性 经济危机通常是指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社会经济大混乱,而这个“大混乱”的具体表现形式为: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商店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遭到破坏,从而使整个社会陷入大混乱,如果将“混乱”的表现形式细细玩味。我们不难看出,所谓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就是生产相对过剩。 其实,在资本主义以前的简单商品经济时期就已经存在经济危机的可能性。但是,限于当时的条件原因,这仅仅是一种可能,他并没有变为现实。而后来,资本主义条件成熟,在资本主经济条件下,社会化生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激化,开始这种可能变为现实,也可以说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将来只是可能的经济危机变为现实,这个矛盾可直接表现为:个别企业的生产的有组织性有计划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生产有无限扩大趋势,与劳动人民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两个矛盾明显激化,必然道是经济危机的爆发。 而我个人的想法是市场经济过分的自由化,导致了基本矛盾的形成,进而导致了经济危机。 曾经荷兰人认为郁金香价格高,可以赚钱,然后大量的荷兰人去经营郁金香的市场,结果,所有经营郁金香的荷兰人都破产了。这个故事或许讨巧,或许不太可能取得你的信任,但它确确实实反映了我的想法,无政府的调控,导致郁金香的生产过剩,而人民并不需要需消费那么多的郁金香。这边是生产与消费的不相符,于是荷兰人破产了。 又例如,资本主义的次贷危机,我个人认为这也是一种放任市场自我调节的结果。这也是一种生产能力与消费之间的矛盾。 首先,我们都知道次贷者,所谓次贷者,是指生产能力不稳定,也就是工资不稳定,导致没有取得合适的信用。无法在银行进行贷款的一类人,而次级抵押贷款就是适应这样的人群出现的。我们可以看出,次级抵押贷款是市场经济调节的结果,因为市场中有人需要,所以就产生了。这与黑市,不无相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