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 资料简答题

医学免疫学复习资料简答题
简答题
1、补体的生物学作用:
答:1.溶菌和细胞溶解作用;2调理吞噬作用;3.免疫粘附作用;4.炎症介质作用,如激肽样作用、过敏毒素作用、趋化作用。
2、细胞因子的共同特征:
答:1细胞因子的产生具有多源性;2细胞因子的产生具有多向性;3多以旁分泌和(或)自分泌形式在局部发挥作用;4通常为低相对分子质量的分泌性糖蛋白;5通常以非特异性方式发挥作用;6细胞因子作用具有高效性;7细胞因子作用具有重叠性;8细胞因子作用具有多效性;9细胞因子作用具有网络性。
3、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主要特点
答: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细胞组成 黏膜和上皮细胞、吞噬细胞、NK细胞 T细胞、B细胞、抗原递呈细胞
NK1.1*T细胞、B1-B细胞

作用时相 即刻-96小时内 96小时后

作用特点 非特异作用,抗原识别谱较广;不经克隆 特异性作用,抗原识别专一;经细胞,
扩增和分化,即可发挥免疫效应克隆扩增 发挥免疫效应
和分化成为效应

作用时间间 无免疫记忆,作用时间短 有免疫记忆,作用时间长


5、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有哪些?
答: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
(一)异物性:1.异种物质:如细菌、病毒、异种血清等。2.同种异体物质:如血型抗原、组织相容性抗原等。3.自身物质。
(二)理化特性:1.大分子;2.复杂的化学组成与结构;3.物理状态;4.分子构象和易接近性;
(三)免疫途径和机体应答性:具有异物性和复杂结构的大分子物质是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主要条件。但抗原进入机体的途径不同,产生的免疫效果也不同。人工免疫时,多数 抗原需经皮内、皮下或肌肉注射、喷雾等方式进入机体,才能取得良好免疫效果。
6、简述T细胞亚群分类及其功能。
答:(1)Th1细胞为CD4阳性细胞,其主要功能有分泌IL-2 (白细胞介素2)、IFN-γ(γ干扰素)和TNF-β(β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因子,参与调节细胞免疫,引起炎症 反应和迟发型超敏反应。
(2)Th2细胞也是CD4阳性细胞,其主要功能是通过分泌IL-4、6、10等细胞因子,介导体液免疫应答。
(3)Tc 细胞(Tc细胞和Ts细胞都是CD8阳性细胞)被抗原致敏后可特异性杀伤被病毒、胞内寄生菌感染的靶细胞或肿瘤细胞,是细胞免疫重要的效应细胞。
(4)Ts细胞通过释放抑制性细胞因子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起负反馈调节。
7、 THl细胞与TH2细胞各分

泌哪些细胞因子?其主要作用是什么?
答:TH1细胞分泌IL-2、IFN-γ、TNF-β等细胞因子,参与调节细胞免疫,引起炎症反应和迟发型超敏反应。
TH2细胞分泌IL-4、5、6、10等细胞因子,诱导B细胞增生、分化,合成并分泌抗体,引起体液免疫应答或速发型超敏反应。


8、 试比较B1细胞与B2细胞的主要特征。
答:1、B1细胞为未成熟的B细胞:膜表面只表达SmIgM而无SmIgD;对TI抗原应答,产生抗体不依赖T细胞,只产生IgM类抗体;无免疫记忆。2、B2细胞为成熟B细胞:膜表面同时表达SmIgM和SmIgD;对TD抗原应答,产生抗体依赖T细胞,可产生IgM和IgD等多种类型抗体;有免疫记忆。
9、细胞因子有哪些主要的生物学功能?
答:1康感染、抗肿瘤作用,如IDN、TNF等;2免疫调节作用,如IL-1、IL-3、IL-5、IFN等;3刺激造血细胞增殖分化,如M-CSF、G-CSF、IL-3等;4参与和调节炎症反应,如IL-1、IL-6、TNF等细胞因子可直接参与和促进炎症反应的发生。
10、补体激活产生的哪些片段具有免疫调理作用?其作用机制如何?
答:补体激活后产生的C3b、C4b具有免疫调理作用,作用机制是:以C3b/C4b为中间“桥梁”,通过其N端非稳定结合部位与细菌及其他颗粒性抗原或免疫复合物结合后,再通过其C端稳定结合部位与表面具有相应补体受体的巨噬细胞结合,促进其吞噬作用。
11、 简述抗体与免疫球蛋白的区别和联系。
答:1区别:抗体的概念和免疫球蛋白的概念不同。2联系:抗体都是免疫球蛋白而免疫球蛋白不一定都是抗体。原因是: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且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功能的球蛋白;而免疫球蛋白是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后者如骨髓瘤患者血清中异常增高的骨髓瘤蛋白,是由浆细胞瘤产生,其结构与抗体相似,但无免疫功能。因袭免疫球蛋白可看做事化学结构上的概念,抗体则是生物学功能上的概念。
12、 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和主要生物学功能。
答:1、Ig的基本结构:Ig单体是由两条相同的重链和两条相同的轻链借链间二硫链连接组成的四肽结构。在重链近N端1/4或1/5区域内氨基酸多变,为重链可变区,其余部分为恒定区(CH);在轻链近N端的1/2区域内氨基酸多变,为轻链可变区(VL),其余1/2区域为恒定区(CL),VH与VL内还有超变区。

13、简述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及功能。
答:一、IgG :血清中含量最多,半衰期最长,分布广,抗感染、中和毒素及调理作用。唯一能穿透过胎盘的免疫球蛋白,与抗原结合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
二、IgM :IgM是五类Ig中分子量最大者,5倍于IgG,又称巨球蛋白;是高效能的抗微

生物抗体,其杀菌、溶菌、溶血、促吞噬以及凝集作用比IgG高500~1000倍。IgM是机体 发育过程中最早出现的抗体,胚胎晚期已能合成。
三、IgA :血清型IgA主要是由肠系膜淋巴组织中的浆细胞产生。IgA具有抗菌、抗毒、抗病毒作用,对支原体和某些真菌可能也有作用。血清IgA具有多种抗体活性,如同种血 凝素,抗胰岛素,抗布氏菌,抗白喉毒素,抗脊髓灰质炎病毒抗体等。
四、IgD:为单体,血清中含量很少,主要存在成熟B细胞表面,为B细胞的抗原识别受体。它是B细胞成熟的重要标志。
五、IgE:为单体,半衰期最短,血清中含量极微,主要是在某些过敏性体质人血清中查到,可介导I型超敏反应的发生。
14、为什么说在胎儿脐血中检出高滴度IgM时会考虑胎儿有宫内感染?
答:原因是:因为机体受到病原微生物感染时,首先成熟IgM类抗体,该抗体产生早、半衰期短,故在血中一旦检测出高滴度的IgM类抗体就表示有近期感染。


15、简述完全抗原与半抗原的区别。
答:完全抗原与半抗原的区别:完全抗原是指能够诱导机体免疫洗头产生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同时又能与相应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反应,即具有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的抗原物质。半抗原是指本身只有反应原性,没有免疫原性的抗原物质。当班抗原与蛋白载体结合后可获得免疫原性。
16、什么是TD-Ag?什么是TI-Ag?它们引起免疫应答有何特点?
答:TD-Ag即胸腺依赖性抗原,指需要在T细胞辅助下才能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抗原物质。
其特点:1不仅能英气体液免疫应答,也能引起细胞免疫应答;2产生的抗体一IgG为主,也可产生其他类别抗体;3可以产生免疫记忆。

TI-Ag即胸腺非依赖性抗原,指无需T细胞辅助,可单独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
其特点:1只引起体液免疫应答,不引起细胞免疫应答;2指产生IgM抗体;3无免疫记忆。


17、什么是异嗜性抗原?举例说明其意义。
答:异嗜性抗原指不同种属动物、植物或微生物之间存在的共同抗原。某些异嗜性抗原在医学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例如,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与人肾小球基膜及心肌组织有共同抗原,可能与急性肾小球炎和风湿病的发病有关。又如,斑疹伤寒立克次体与变型杆菌的一些菌株间有共同抗原,临床上可采用相应变型杆菌为抗体,与斑疹伤寒病人血清做凝集试验,进行辅助诊断。
18、简述抗原递呈细胞对外源性抗原的加工处理过程。
答:巨噬细胞等抗原递呈细胞对外源性抗原的识别大多是随机捕获,无特异性识别能力,也可通过细胞膜上的受体如FcR,捕

获抗原并摄入细胞内,摄取方式有吞噬、吞饮、吸附和调理等。抗原被摄取后,经内化形成吞噬体,吞噬体与溶酶体融合形成吞噬溶酶体,或称内体.外源性抗原在内体的酸性环境中被水解为抗原多肽,在其内与由内质网转运来的MHC II类分子结合,形成抗原肽与MHC II类分子的复合物,然后被高尔基体运送至抗原递呈细胞的表面,供CD4+的T(H)细胞识别.B细胞可非特异性地吞饮抗原物质,也可借助其受体特异性地与抗原表位结合,然后内化入细胞内,抗原载体部分在B细胞内被加工处理后,以与MHC II类分子复合物的形式,运送到B细胞表面,外露的载体部分可供T(H)细胞的TCR所识别.

对内源性抗原?
以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为例,说明抗原递呈细胞对内源性抗原的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
1病毒侵入易感染宿主细胞后,其DNA通过转录翻译,在细胞浆内生成病毒蛋白质抗原;2该种内原性抗原被存在于细胞浆内的蛋白酶体降解成肽段;3通过抗原多肽转运体将胞浆内生成的肽段转运到内质网中,经加工修饰成为具有免疫原型的抗原肽;4抗原肽与内质网中合成MHC-I类分子结合形成抗原肽:MHC-I类分子复合物后转入高尔基体,再通过分泌小泡将其运送到细胞表面,攻CD8+Tc细胞识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