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f1初中数学期中试卷1

数学f1初中数学期中试卷1
数学f1初中数学期中试卷1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 版权所有 仅供参考

初一数学期中考试

考试时间:90分钟 卷面总分:100分

一、你一定能选对!(每小题2分,共18分) 1.若∠1与∠2是内错角,∠1=。40,则( )

A ∠2=。40

B ∠2=。140

C ∠2=。40或∠2=。140

D ∠2的大小不确定

2.若多边形的边数由3增加到n (n 为大于3的整数)则其外角和的度数( )

A . 增加

B 减少

C 不变

D 不能确定 3.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是( )

A .5

3

2

2a a a =+ B 5

3

2

a a a =? C 6

32a a a =?

D 5

3

2a a a =+

4.315x x ÷等于( )

A 5x

B 45

x

C 12x

D 18x

5.如果1593)(b a b b a m n =??,那么( )

A m=9 , n=4

B m=9 , n=-4

C m=3 , n=4

D m=4 , n=3

6.下列各式中与2

22n m nm --相等的是( )

A 2)(n m -

B 2)(n m --

C 2)(n m +-

D 2)(n m +

7.小兵计算一个二项整式的平方式时,得到正确结果++xy x 2042

了,这一项应是( )

A 2

5y

B 2

10y

C 2

25y

D 2

100y

8.下列各多项式中,能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是( )

A 2

2b a +

B 92

+y

C 2

16a +-

D 2

2y x --

9.若一个三角形的3个外角的度数之比为2:3:4,则与之相应的3个内角的度数之比为( )

A 4:3:2

B 3:2:4

C 5:3:1

D 3:1:5

二、你能填得又快又准吗?(每小题2分,共14分) 1.如果q a p a n m ==,(m.n 是正整数),那么_____________,233==+n m m

a a

2.若67950000=6.975m

10?,则m=__________,若0.0000102=1.02n

10?,则n=_______。

3.若2a+3b=3,则b a 279?的值为_________。

4.二元一次方程10=+y x 的解有________个,二元一次方程52=+y x 的正整数解),(y x 的值均为正整数且适合已知方程的有______个。

5.如果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

1440,那么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________。

6.已知竖直方向的线段AB 长6cm ,如果AB 沿水平方向平移8cm ,那么线段AB 扫过的区域图形是_________,它的面积是__________2

cm 。

7.将∠ABC 向上平移10cm 得到∠EFG,若∠ABC=

52,则∠EFG=_______, BF=___________ cm 。

三.算一算!千万别出错!(每小题2分,共12分)

32)().1(t t t --- 23)3()()2().2(a a a ?---

)4()()3().3(322xy xy xy -?-+ )1)(1().4(2++-x x x

2)2()2)(2().5(y x y x y x ---+ )2)(2().6(c b a c b a +++-

四、因式分解!(每小题3分,共9分)

1.4

4

y x - 2.2

2

2

16)4(x x -+

3.a a a 3632

3

+-

五、解方程组!(每小题3分,共9分)

1.???=+=+10

432029y x y x

2.?

??=-=+228

3y x y x

3.???+=-+=-)

5(3)1(55)1(3x y y x

六、画一画,你一定能成功!(3分)

在如图所示的方格纸中,平移所给的火炬图案,使点1A 移到点2A 的位置。

七、做一做,你能行!

1.在y=kx+b 中,当x=1时y=4,当x=2时y=10。求k,b 的值。(4分)

2.买5本笔记本和6枝圆珠笔共用去15元,买同样的笔记本4本和圆珠笔3枝共用去9.3元,每本笔记本和每枝圆珠笔各多少元?(5分)

3.如图,四边形ABCD 是校园内一块边长为a+b 的正方形土地(其中a>b )示意图,现准备在这块正方形土地的正中修建一个边长为a-b 的小正方形花坛,其余的部分为空地留作道路。(6分)

(1) 画出花坛的示意图,并写出图中各部分面积的表达式

(2)用等式表示大,小正方形及空地的面积关系,___________)(2=-b a . 4.阅读下面的材料并完成填空。(6分) 你能比较2006

2005

与2005

2006

的大小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先把问题一般化.即比较1

+n n

n n )1(+的大小(整数n≥1)。然后,从分析n=1,n=2, n=3,…这些简单情形入手,从中发现规律,

经过归纳、猜想,得出结论.

⑴ 通过计算,比较下列①到⑦各组中2个数的大小

① 122_____1 ② 233______2 ③344_______3; ⑤455______4

⑥ 566______5

⑦ 6

77_______6

⑵从第⑴小题的结果归纳,可以猜想1

+n n

与n n )1(+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

⑶根据上面归纳猜想的到的一般结论,可以得到2006

2005_______ 2005

2006

(填“>”、“=”或“<”)。

5.如图:点P 是△ABC 内部的一点。(7分)

⑴度量线段AB,AC,PB,PC 的长度,根据度量结果比较AB+AC 与PB+PC 的大小。 ⑵改变点P 的位置,上述结论还成立吗? ⑶你能说明上述结论为什么正确吗?

6.如图:∠1=∠2.能判断AB∥DF 吗?为什么?(5分)

若不能判断AB∥DF,你认为还需要再添加一个什么样的条件?并请说明理由.

7.如图:AB∥CD,∠B=61°,∠C =35°。求∠1和∠A 的度数。(4分)

A

B C P

C

A

B D E F

1 2

E

2

A 1A

初一数学期中考试答案

一 1。D 2。 C 3。B 4。C 5。D 6。B 7。C 8。C 9。C

二 1。3p 23q p 2。7 -5 3。27 4。无数 2 5。8 6。长方形 48 7。520 10 三 1。-2t 3 2. a 3 3. 13x 2y 4 4. x 3-1 5. 4xy-2y 2 6. a 2+2ac+c 2-4b 2 四 1. (x 2+y 2)(x+y)(x-y) 2. (x+2)2(x-2)2 3. 3a(a-1)2 五 1. x=2 2. x=2 3. x=5 y=1 y=2 y=7 六 略

七 1. k=6 b=-2 2. 1.2 1.5 3. (1) 略 (2) (a+b)2-4ab 4. (1)< < > > > > (2 ) n n n n n n n n n n )1(,3,)1(,211+>≥+<≤++ (3)> 5. AB+AC >PB+PC 6. 不能 BC ∥DE 或 ∠CBD=∠BDF 7。 ∠1=610 ∠A=1450

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全章教案)

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一元二次方程及其有关概念,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运用一元二次方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其中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路和具体解法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方程是科学研究中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后续内容学习的基础和工具,本章是对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同时为二次函数的学习做好准备.联系一元二次方程和函数的基本知识,继续探索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本章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主要考查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及其解法、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建立一元二次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本章重点】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及应用. 【本章难点】 1.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的应用. 2.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本章思想方法】 1.体会和掌握转化法,如:在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利用转化法将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 2.掌握建模思想,如:在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根据题意建立适当的一元二次方程,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 21.1一元二次方程1课时 21.2解一元二次方程4课时 21.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1课时

21.1一元二次方程 一、基本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相关概念. 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3.了解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概念,会检验一个数是不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过程与方法】 从实际问题中建立方程模型,体会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方程模型来认识一元二次方程,培养学生良好的研究问题的习惯,使学生逐步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二、重难点目标 【教学重点】 1.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其一般形式. 2.判断一个数是不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教学难点】 能准确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初中数学考试试卷分析82813

初三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学年第一学期初三年级期末数学质量检测)2013-2012(本次数学质量检测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初三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他以激励他们投入到今后的数学学习中们所取得的进步和需要进一步改进的方面,掌握的知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获得的经验、初三数学检测试卷特别关注:去。情况;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以及需要改进的方面等。同时,还关注学生的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等。 一、试题特点..突出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学生基础1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情况是否“达标”进行评估.并提出适当的、有发展性的要求..各部分内容所占比重应与相应内容在教材中所占课时相适应.2.内容的难易程度要基本类似于教材中的随堂练习、例题,习题中的中等难度3部分,个别难度较高的试题也应当把“难”定位于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对思维水平的考察、对探索规律过程的关注..考试重点为各章的主体知识和基本技能,繁难运算题较少.4题,目的是为了防止将答题变成一个29两卷,共B、A.题目的数量不大,分5 考查“记忆水平”的活动,给学生

留足思考的时间..提供有不同思维要求、能力要求 的问题串,使所有的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6 又为每一个学生发挥自己的才能留有空间..关注创新, 编制新题,几乎所有的试题都是自编题和改编题,注 重所学内容7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选取的情境新颖,设问巧妙,目的是创设一个公平、真实的测量环境.二、测试结果.初三数学考试成绩结果如下: 低分率优分率及格率人均分人数36.36% 18% 54.5% 69.36 11 每小题的 得分率如下: 10 9 8 7 4 6 5 3 2 1 0.94 0.89 0.79 0.83 0.93 0.78 0.96 0.87 0.93 0.70 12 11 20 19 18 17 16 15 14 13 0.80 0.79 0.85 0.78 0.74 0.64 0.81 0.84 0.74 0.83 29 28 27 26 25 24 23 22 21 0.22 0.59 0.67 0.75 0.58 0.64 0.73 0.46 0.59 全卷试题的难度比如下: 8 ∶19∶73容易题∶中档题∶较难题=从以上可以看到,初三学生在知识的识记、直接运用以及 基本运算方面掌握题、第22题、第21得比较好,有关形式运算方面的试题得分率偏低,例如第题; 背景相对陌生的试题以及要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 问题的试题的得分率24偏低。三、存在的主要问

初三数学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潮南区实验中学2012—2013年学年度第一学期 九年级数学期中考试题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下列图形中,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2、下列等式成立的是( ) A .9494+= + B .3327= C . 3333=+ D .4)4(2-=- 3、下列各式中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是( ) A .x x 112 = + B .1)1)(1(2+=--+x x x x C .1322-+x x D .12 12 =+x x 4、下列二次根式中属于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 A .44+a B .48 C .14 D .b a 5x 的取值围是( ) A.x ≥﹣ 25 B.x ≤25 C. x ≥25 D. x ≤- 25 6、关于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 20x x +-=的根的情况是( ) A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B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C .无实数根 D .无法判断 7、三角形两边的长分别是8和6,第三边的长是方程x 2-12x +20=0的一个实数根,则三角形的周长是( ) A. 24 B. 26或16 C. 26 D. 16 8、某旅游景点三月份共接待游客25万人次,五月份共接待游客64万人次,设每月的平均增长率为x ,则可列方程为( ) A 、 225(1)64x += B 、225(1)64x -= C 、264(1)25x += D 、264(1)25x -= 二、填空题二填空(每小题4分,共20分) 9、若点A (a –2,3)与点B (4,–310、已知x =‐1是方程x 2-ax +6=011.若2

初中数学八下 第二十章教师版巩固基础

学生姓名性别年级八年级(下)学科数学 授课教师上课时间年月日第()次课课时:课时 教学课题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等统计量的统计意义; 2.会计算加权平均数,理解“权”的意义,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集中趋势; 3.会计算极差和方差,理解它们的统计意义,会用它们表示数据的波动情况; 4.能用计算器的统计功能进行统计计算,进一步体会计算器的优越性; 5.会用样本平均数、方差估计总体的平均数、方差,进一步感受抽样的必要性,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6.从事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统计活动,经历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体验统计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 与难点 统计中常用的平均数有算数平均数(简单算数平均数和加权算数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 等。根据《标准》的要求,本章着重研究了加权平均数。 教学过程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 一、知识结构 二、考点呈现 考点一、平均数的计算 例1 某学校在开展“节约每一滴水”的活动中,从七年级的200名同学中任选出十名同学汇报了各自家庭一个月的节水情况,将有关数据整理如下表: 节水量(单位:吨)0.5 1 1.5 2 同学数(人) 2 3 4 1 请你估计这200名同学的家庭一个月节约用水的总量大约是() A.180吨 B.200吨 C.240吨 D.360吨 解析:选出的10名同学家庭平均节约用水量为x=(0.5×2+1×3+1.5×4+2×1)÷10=1.2,根据样本平均数可以估计总体平均数为1.2吨,所以估计这200名同学的家庭一个月节约用水的总量大约是 1.2×200=240(吨),故选C. 点评:平均数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本题首先计算样本平均数,再用样本平均数可以估计总体平

初中数学试卷分析-精选范文

初中数学试卷分析 初中数学试卷分析(一) 该试卷考察除了考察初中数学相关内容之外,还考察了高中数学的相关知识,但是试卷总体来说题量不大,知识点考察的也不是很全面,只是对初中和高中数学中一些重要知识点的考察。不同的题型难度也不一样,总体来说都是对一些重要的概念及公式运用的考察,其中部分单选题和解答题的计算量稍微有点大,而填空题相对而言比较简单。 根据以上综合的了解,我们根据题型对卷子进行如下分析: 首先卷子总体上分为三个大部分: 2、填空题有5题,共20分,每题4分。填空题的第一题比较简单,考察的是抛物线的焦点坐标。第二题是**-**学年福建省宁德市高一下学期阶段性考试数学试题。该题也比较简单,考察的是复合函数的定义域。第三题是对完全平方公式的考察,该题难度也不大。第四题考察的是向量的坐标、向量积的坐标运算以及线性规划相关的知识,该题虽然比较简单,但是计算量不小。最后一题看似简单,但是由于要判断5个命题的真假,所以考察的知识点也比较多,需要逐一分析,分别考察了命题的否命题、函数的零点、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和充要条件及解不等式。填空题与选择题比较而言,填空题相对更简单,考察的是最基本的知识点,计算量也不是很大,因此只要考生平时认真复习,填空题的失分不会很多。

3、解答题4题,共40题,每题10分。解答题的第一题看似简单,但是计算量比较大,因此也容易丢分,考察的是向量积的坐标运算和函数单调性和周期性相关的知识。第二题考察的是相似三角形的知识,同样也是计算量比较大。第三题考察的是数列的知识,该题相对简单,最后一题考察的是函数的单调性和最值的内容,该题难度不是很大。总体来说,解答题考察的知识点不是很难,但是普遍存在计算量比较大的问题,这就要求考生平时在复习的过程中除了需要掌握基本的知识点之外,还要多加练习,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总之,这次数学考试题量不是很大,难度适中,知识点考察的也不是很多,但是数列、函数、向量等知识点在整个试卷中涉及的考题相对较多,尤其是函数的知识在选择题、填空题以及解答题中都有较多的涉猎。因此,考生在备考时需抓住重点,有针对的进行复习。 初中数学试卷分析(二) 这次考试是中考前的适应性训练与平时复习有效结合的载体,它的意义是:一方面为了检验学生在中考第一轮复习后所取得的阶段性成绩,从中找到自身的不足,发现存在的问题,并能及时调整第二阶段复习的重点和目标;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应对**年中考中在分值、题型的数量与布局,难易比例设置以及首次使用机读卡等带来的多方面的变革,为下一步更有针对性的复习提供一些最新的思路和比较有价值的复习方向。从整张试卷反馈的各方

初中七年级数学期中考试试卷

七年级数学期中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四个数中,是负数的是( ) A、|-2| B、()2 2- C、2- D、 ()22- 2、64-的立方根是( ) A、-8 B、±8 C、±2 D、-2 3、某种生物孢子的直径为0.000063m,用科学计数法,表示此正确的为( ) A、41063.0-? B、5103.6-? C、61063-? D、4103.6-? 4、如果a 是2012的算术平方根,则 100 2012 的平方根是( ) A、10a B、10a - C、10a ± D、100 a ± 5、若a y a x +<+,且ay ax >,则下列正确的是( ) A、0,>>a y x D、0,<>a y x 6、若不等式组???>+<-00 a x b x 的解集为32<>-a x x 5 12的解集为3>x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3>a B、3-+k x ,关于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则k = 15、已知() 132 =-+x x ,则整数x 的值是 16、将边长分别为1、2、3、4、……19、20的正方形如图中方 式叠放,则按图示规律排列的所有阴影部分的面积之和为 三、解答题 17、计算(每小题5分,共15分) ○ 1()( ) 2 23216 1|2|---+--- ○ 2()()()2 3 2 2643xy y x ÷-? ○ 3()()22242b ab a b a +-+ 18、利用乘法公式计算(每小题5分,共10分)

人教初中数学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

人教版初中数学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

————————————————————————————————作者:————————————————————————————————日期:

第二十一章 一元二次方程 21.1一元二次方程 1、一元二次方程: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方程。形如:()2 00ax bx c a ++=≠ 例1.关于x 的方程(m -4)x2+(m+4)x+2m+3=0,当m__________时,是一元二次方程,当m__________时,是一元一次方程. 【答案】≠4,=4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即可求得结果. 由题意得当m≠4时,是一元二次方程,当m=4时,是一元一次方程. 考点: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 点评:熟练掌握各种方程的基本特征是学好数学的基础,很重要,但此类问题往往知识点比较独立,故在中考中不太常见,常以填空题、选择题形式出现,属于基础题,难度一般. 例2.关于x 的方程(m2-m-2)x2+mx+n=0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条件为___________. 【答案】m ≠-1且m ≠2 【解析】 试题分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ax2+bx+c=0(a≠0),由a≠0即可得到m2-m-2≠0,从而得到结果。 由题意得m2-m-2≠0,解得m ≠-1且m ≠2.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一元二次方程成立的条件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bx+c=0(a≠0),尤其注意a≠0. 2、a 是二次项系数,b 是一次项系数,c 是常数项 3、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就是这个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也叫作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例1.一元二次方程3x2-6x+1=0中,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分别是 ( ) A .3,-6,1 B .3,6,1

初中数学试卷分析

初中数学试卷分析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初中数学试卷分析模板一.数学试卷的难易程度及分析 十堰市的初中数学试卷分值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题型有3种: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各题的难易程度区分如下: 1.选择题。 选择题一般为10道题,由浅入深,难易程度一般为简单到中等难度,最后2道题目可能比较难。分值为10×3=30分。 2.填空题。 填空题一般为6道题,前4道题都是极其简单的类型,后2道题的难度稍大,一般为中等难度。分值为6×3=18分。 3解答题。 解答题的第一道一定为计算题,非常简单,分值在4-6分;第二道题,一般也为计算类型的题,难度一般,分值为4-6分。然后中间为三道小综合类题目,考察学生的各个知识点掌握情况,最后为两道大综合题目,第一、二问难度较低,3、4问难度较高,这是拉开考生分值的题目。 二.各题正确情况对照表

三、总评及辅导安排

根据教学经验,常出现的组合有以下几种,对策如下: 所有学生的心理辅导和考试技巧都是必要的。 类型一:A1B1C1,这类学生需要辅导吗?如果需要就是注意培养考试技巧,避免考试紧张和情绪波动。 类型二:.A1B1C2,这类学生需要做适当的题型突破专项训练,而且一般来说,这类学生比较聪明,会有较大的提升,有满分可能。 类型三:.A1B1C3(4),这类学生需要系统的复习和提高,一般来说,这类学生属于中上等,成绩有一定提升空间,但不会特别大,因为智力和习惯有一定局限性,适合长期培养,不适合短期突击。 类型四:A2B2C3.,这类学生如果学习态度好,此类学生提升空间非常巨大,有向类型三靠齐的趋势,但是也是适合长期培养,短期突击会有一定效果,但不会太大。如果学习态度有问题或者心理异常,必须先纠正习惯。 类型五:A3B3C3(4),这类学生提升空间非常大,但解决问题比较多,首先解决的是学习动机问题,然后是学习习惯,然后是系统的复习,短期能见到一定效果,但长期的预期效果是类型三。 类型六:A4B4C5,这类学生的基础漏洞非常大,因此提升空间巨大,但是学习习惯和动机都待纠正,但只要这类学生不是有智力上的问题,只要找到突破口,进步是无可限量的。在小学阶段,尤其是四年级以下,特别适合短期突击。 类型七:A1(2)B1(2)C6,这类学生一般比较聪明,但是习惯是个大问题,改正习惯是唯一的问题,但是这是一个长期而反复的过程,特别不适合短期突击。

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方程:配套问题(有答案)

七年级一元一次方程配套问题: 方法总结:总数量相等或对应成比例。 1、某车间每天能制作甲种零件500只,或者乙种零件250只,甲、乙两种各一只配成一套产品,现要在30天内制作最多的成套产品,则甲、乙两种零件各应制作多少天? 2、制作一张桌子要用一个桌面和4条桌腿,1m的立方木材可制作20个桌面,或者制作400条桌腿,现有12m的立方木材,应怎样计划用料才能制作尽可能多的桌子? 3、某车间有22名工人,每人一天平均生产螺钉1200个或螺母2000个,一个螺钉配两螺母,为使每天的产品刚好配套则应该分配多少名工人生产螺钉?多少名工人生产螺母? 4、一套仪器由一个A部件和三个B部件构成。用1立方米钢材可做40个A部件或240个B部件。现要用6立方米钢材做这种仪器,应用多少钢材做A、B两种部件,恰好配成这种仪器多少套? 5、机械厂加工车间有85名工人,平均每人每天加工大齿轮16个或小齿轮10个,已知2个大齿轮与3个小齿轮配成一套,问需分别安排多少名工人加工大,小齿轮,才能使每天加工的大小齿轮刚好配套? 6、红光服装厂要生产某种学生服一批,已知每3米长的布料可做上衣2件或裤子3条,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为一套,计划用600米长的这种布料生产学生服,应分别用多少布料生产上衣和裤子,才能恰好配套?共能生产多少套? 练习: 1、包装厂有42人,每个人平均每小时生产圆片120片,或长方形片80片,将两张圆片与一张长方形片配成一套,问如何安排工人? 2、用铝片做听装饮料瓶,每张铝片可制瓶身16张或制瓶底43张,一个瓶身和两个瓶底可配成一套,有150张铝片,用多少张制瓶身和多少张制瓶底? 3、某工厂计划生产一种新型豆浆机,每台豆浆机需3个A种零件和5个B种零件正好配套已知车间每天能生产A 种零件450个或B种零件300个,现在要使在21天中所生产的零件全部配套,那么应安排多少天生产甲种零件,多少天生产乙种零件? 4、某车间有工人16名,每人每天可加工甲零件5个或乙零件4个,已知每加工一个甲零件可获利16元,美加工一个乙零件可获利24元,若此车间一共获利1440元。则这一天一共有几名工人加工甲零件?1、答案:解设甲制x天,那么乙制(30-x)天 500=250(30-x) 500x+250x=7500 x=10(天) 答甲制10天,乙制20天。 2、答案:解:设用x方做桌腿。 400 8012 4009608 ) 480960 x x x x x x ?- - =( = = =2 答:用2方做桌腿,10方做桌面。 3、答案: ()() 22 21200200022 2400440002000 440044000 10 10 221012 X X X x x x x x - =- =- = = -= 解:设生产螺钉人,生产螺母人。 答:生产螺钉人,生产螺母 人。 4、答案: () 6 4036240 1201440240 1202401440 3601440 4 642 4 ,2. A x B x x x x x x x x x A B - ??=- =- += = ? = -= 解:设作的立方米的()立方米 答:立方米作立方米作 5、() 85) 162 10853 48170020 681700 25 852560 2560 x x x x x x x x - = - =- = = -= 解:设应安排人加工大齿轮,(人加工小齿轮. 人 答:应安排人加工大齿轮,人加工小齿轮 6、答案: 32 3 3 2 331 600- = 31 2 =360 600-360240 240360 240240 x x x x x ÷= = 每米长的某种布料可做上衣件, 或做裤子条,则每件上衣用布米, 每条裤子用布米 解:设做上衣用米布料,做裤子用(600-)米. 答:(套)做上衣用布米, 做裤子用布米,共能生产套。

2020最新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期中测试题

七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试卷 一、精心选一选.(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 下列 运 算正确的是( ). A .a 5+a 5 =a 10 B .a 6 ×a 4=a 24 C .a 0÷a - 1=a D .(a 2)3=a 5 2.下列关系式中,正确.. 的是( ) A.(a -b)2 =a 2 -b 2 B.(a +b)(a -b)=a 2 -b 2 C.(a +b)2 =a 2 +b 2 D.(a +b)2 =a 2 +ab +b 2 3.大象是世界上最大的陆栖动物,它的体重的百万分之一相当于( )的体重 A. 袋鼠 B. 啄木鸟 C. 蜜蜂 D. 小鸡 4.如果一个角的补角是130°,那么这个角的余角的度数是( ) A. 20° B. 40° C . 70° D .130° 5.在一个不透明的袋子里放入8个红球,2个白球,小明随意地摸出一球是白球的概率为( ) A. 0.2; B. 0.25; C. 0.4; D. 0.8 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近似数5千万和5×103 万的精确度相同. B. 近似数5千万和5×103 万的有效数字相同. C.近似数2.01和2.10的有效数字的个数相同. D.近似数2.01和2.10的精确度不相同。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内错角相等. B.同旁内角互补. C.同角的补角相等. D.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8.以长为3,5,7,10的四条线段中的三条为边,能构成三角形的个数为( ) A .1 B .2 C .3 D .4 9.如图1,下列条件中,能判定DE ∥AC 的是 ( ) A. ∠EDC=∠EFC B.∠AFE=∠ACD C. ∠1=∠2 D.∠3=∠4 10.已知x a =3,x b =5,则x 2a -b =( ) A. 53 B.5 6 C. 5 9 D. 1 二、细心填一填(每小题3分,共计24) 11.必然事件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 12.如图2,直线a,b 被直线c 所截,若a//b ,∠1=60°,则∠2=________. 13.纳米技术是一门新兴技术,纳米是一个长度单位,1纳米等于1米的10亿分之一,关系式“1纳米=10n 米”中n 应该是____________ 14.一只蝴蝶在空中飞行,然后随意落在如图3所示的某一方格中(每个方 格除颜色外完全相同),则蝴蝶停止在白色方格中的概率是 . 15. 若2x m +5y 2 与x 3y n 的和是单项式,则n m . 16.观察下列各式:(1)42 -12 =3×5;(2)52 -22 =3×7;(3)62 -32 =3×9;……… 则第n (n 是正整数)个等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一个人从A 地出发沿北偏东50°方向走到B 地,再从B 地出发沿北偏西20° 方向走到C 地,则∠ABC 的度数是__________.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图1 图3 c a 1 b 2 图2

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一章综合测试卷及答案

第二十一章综合测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将方程2324664x x x x +-+=+()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后,其二次项系数和一次项系数分别为( ) A .3-,6- B .3,6 C .3,6- D .3,2- 2.方程2353x x x -=-()() 的根是( ) A .52x = B .3x = C .13x =,22x = D .12x =-,23x =- 3.(2014·广东)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30x x m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 ) A .9 4m > B .9 4m < C .94m = D .9 4 m -< 4.若一元二次方程()200ax bx c a ++=≠中的0a b c ++=,则该方程必有一根为( ) A .0 B .1 C .1- D .1± 5.下列方程没有实数根的是( ) A .2423x x +=() B .2510x x --=() C .2100x x -= D .2924160x x -+= 6.若1x ,2x 是一元二次方程210160x x ++=的两根,则12x x +的值是( ) A .10- B .10 C .16- D .16 7.经计算整式1x +与4x -的积为234x x --,则一元二次方程2340x x --=的根为( ) A .11x =-,24x =- B .11x =-,24x = C .11x =,24x = D .11x =,24x =- 8.近几年,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但退休人员待遇持续偏低.为了促进社会公平,国家决定大幅增加退休人员退休金.企业退休职工李师傅2011年月退休金为1 500元,2013年达到2 160元.设李师傅的月退休金从2011年到2013年年平均增长率为x ,可列方程为( ) A .22 0161 1 500x -=() B .21 5001 2 160x +=() C .21 50012160x -=() D .21 500 1 5001 1 5001 2 160x x ++++=()() 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9.已知关于x 的方程220x x k ++=的一个根是1-,则k =_________. 10.若方程||(2)310m m x mx +++=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则m 的值为_________. 11.若|1|0b -=,且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0kx ax b ++=有实数根,则k 的取值范围是

最新初中数学考试试卷分析

初三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初三年级期末数学质量检测)本次数学质量检测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初三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他们所取得的进步和需要进一步改进的方面,以激励他们投入到今后的数学学习中去。初三数学检测试卷特别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获得的经验、掌握的知识情况;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以及需要改进的方面等。同时,还关注学生的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等。 一、试题特点. 1.突出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情况是否“达标”进行评估.并提出适当的、有发展性的要求. 2.各部分内容所占比重应与相应内容在教材中所占课时相适应. 3.内容的难易程度要基本类似于教材中的随堂练习、例题,习题中的中等难度部分,个别难度较高的试题也应当把“难”定位于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对思维水平的考察、对探索规律过程的关注. 4.考试重点为各章的主体知识和基本技能,繁难运算题较少. 5.题目的数量不大,分A、B两卷,共29题,目的是为了防止将答题变成一个考查“记忆水平”的活动,给学生留足思考的时间. 6.提供有不同思维要求、能力要求的问题串,使所有的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又为每一个学生发挥自己的才能留有空间. 7.关注创新,编制新题,几乎所有的试题都是自编题和改编题,注重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选取的情境新颖,设问巧妙,目的是创设一个公平、真实的测量环境. 二、测试结果. 初三数学考试成绩结果如下:

人数人均分及格率优分率低分率1169.3654.5%18%36.36%每小题的得分率如下: 12 0.790.893 0.94456 0.8378910 0.70 0.930.870.960.780.93 11121314151617181920 0.830.740.840.810.640.740.780.850.790.80212223242526272829 0.59 全卷试题的难度比如下: 容易题∶中档题∶较难题=73∶19∶8 从以上可以看到,初三学生在知识的识记、直接运用以及基本运算方面掌握得比较好,有关形式运算方面的试题得分率偏低,例如第21题、第22题、第24题;背景相对陌生的试题以及要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试题的得分率偏低。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周末上课学生的成绩两极分化较严重,最高与最低分之间相差76分.2.学生的数学成绩两极分化明显,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典型错误.

初一 配套问题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3.4.1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学习目标 1.能够应用一元一次方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掌握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2.在具体的实际情境中,能够主动探究、交流、反思,体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配套问题、工程问题的基本过程;感受从实际问题到方程中蕴含的模型化思想. 3.有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能在同学间的相互交流、沟通,培养自己的协作意识. 学习过程 一、自主预习,激趣诱思 生活中,有很多需要进行配套的问题.例如我们使用的课桌就是由桌面和桌腿配套组成的,你还能举出生活中配套问题的例子吗? 二、提出问题,自主学习 某车间有22名工人,每人每天可以生产1200个螺钉或2000个螺母.1个螺钉需要配2个螺母,? 三、分组学习,合作探究 活动1:以上问题还有其他的解决方法吗? 活动2: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有几个步骤?分别是什么? 四、应用新知,重难突破 【例题】要打包生产的这批螺钉螺母,由一个人做要40h完成.现计划由一部分人先做4 h,然后增加2人与他们一起做8 h,完成这项工作.假设这些人的工作效率相同,具体应该安排多少人工作? 五、课堂练习,巩固基础 1.一套仪器由一个A部件和三个B部件构成.用1m3钢材可以做40个A部件或240个B 部件.现要用6m3钢材制作这种仪器,应用多少钢材做A部件,多少钢材做B部件,恰好配成这种仪器多少套? 2.一条地下管线由甲工程队单独铺设需要12天,由乙工程队单独铺设需要24天.如果由这两个工程队从两端同时施工,要多少天可以铺好这条管线?

六、师生共进,反思小结 回顾学习历程,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有几个步骤?分别是什么? 参考答案 自主预习,激趣诱思 结论:如:汽车的发动机和汽车轮胎、眼镜的镜片和镜框、风扇的叶片和风扇的电机…… 提出问题,自主学习 展示成果,查找问题 解:设应安排x名工人生产螺钉,(22-x)名工人生产螺母. 等量关系:螺母总数量=螺钉总数量×2 列方程得:2000(22-x)=2×1200x 解方程,得:5(22-x)=6x 110-5x=6x x=10. 所以22-x=12. 答:应安排10名工人生产螺钉,12名工人生产螺母. 分组学习,合作探究 活动1:解:设应安排x名工人生产螺母,(22-x)名工人生产螺钉.依题意得: 螺母数量=螺钉数量×2 列方程,得2000x=2×1200(22-x) 解方程,得:2000x=52800-2400x 4400x=52800x=12 22-x=10. 答:应安排10名工人生产螺钉,12名工人生产螺母. 活动2: 应用新知,重难突破

初一数学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数学期中试卷 一、单选(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12-的绝对值是( ). (A) 12 (B)12- (C)2 (D) -2 2.武汉长江二桥是世界上第一座弧线形钢塔斜拉桥,该桥全长16800m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这个数为( ). (A)1.68×104m (B)16.8×103 m (C)0.168×104m (D)1.68×103m 3.如果收入15元记作+15元,那么支出20元记作( )元. (A)+5 (B)+20 (C)-5 (D)-20 4.有理数2(1)-,3(1)-,21-, 1-,-(-1),1 1--中,其中等于1的个数是( ).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5.已知p 与q 互为相反数,且p ≠0,那么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A).1p q = (B) 1q p = (C) 0p q += (D) 0p q -= 6.在代数式2 2 1 ,,0,5,,,33ab abc x y x π---中,单项式有( ) (A )3个 ( B )4个 ( C )5个 ( D )6个 7.下列变形中, 不正确的是( ). (A) a +(b +c -d)=a +b +c -d (B) a -(b -c +d)=a -b +c -d (C) a -b -(c -d)=a -b -c -d (D) a +b -(-c -d)=a +b +c +d 8.如图,若数轴上的两点A 、B 表示的数分别为a 、b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b -a>0(B) a -b>0(C) ab >0(D) a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单项式是整式,整式也是单项式; (是同类项 (C )单项式31 2x y π的系数是1 2π,次数是4; ( D )1 2x +是一次二项式 10.一个多项式加上3452--x x 得x x 32--,则这个多项式为( ) (A )3742--x x (B )362--x x ( C )362++-x x ( D )3762---x x 11.化简x-y-(x+y)的最后结果是( ) (A )0 ( B )2x ( C )-2y ( D )2x-2y 12.已知a 、b 互为相反数,c 、d 互为倒数,x 等于-4的2次方,则式子1 ()2cd a b x x ---的值为( ). (A)2 (B)4 (C)-8 (D)8 二、填一填(本大题共4小题, 每小题4分, 共16分, 请将你的答案写在“_______”处) 13.写出一个比1 2-小的整数: . 14.已知甲地的海拔高度是300m ,乙地的海拔高度是-50m ,那么甲地比乙地高____________m 15. 若123m a bc -和3222n a b c --是同类项,则m n += 16 时,输出的数据为 .三、 解答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86分)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一章达标测试卷及答案

第二十一章达标测试卷 1.下列式子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是() A.3x2-6x+2 B.x2-y+1=0 C.x2=0 D.1 x2+x=2 2.一元二次方程x2-2x=0的根是() A.x1=0,x2=-2 B.x1=1,x2=2 C.x1=1,x2=-2 D.x1=0,x2=2 3.用配方法解方程x2+2x-1=0时,配方结果正确的是() A.(x+2)2=2 B.(x+1)2=2 C.(x+2)2=3 D.(x+1)2=3 4.关于y的方程my(y-1)=ny(y+1)+2化成一般形式后为y2-y-2=0,则m,n的值依次是() A.1,0 B.0,1 C.-1,0 D.0,-1 5.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3x2+4x-5=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B.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C.方程没有实数根D.无法确定 6.中国“一带一路”倡仪给沿线国家和地区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沿线某地区居民2016年年人均收入200美元,预计2018年年人均收入将达到1 000美元,设2016年到2018年该地区居民年人均收入平均增长率为x,可列方程为() A.200(1+2x)=1 000 B.200(1+x)2=1 000 C.200(1+x2)=1 000 D.200+2x=1 000 7.若关于x的方程2x2-ax+2b=0的两根和为4,积为-3,则a,b分别为() A.a=-8,b=-6 B.a=4,b=-3 C.a=3,b=8 D.a=8,b=-3 8.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k+1)x2+2(k+1)x+k-2=0有实数根,则k的取值范围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

七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七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一、试卷分析: 从试卷卷面情况来看,考查的知识面较广,类型比较多样灵活,同时紧扣课本、贴近生活。既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把握的程度,又考查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计算、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顾及了各个层次学生的水平,又有所侧重。这份试题尤其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检测,以及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总的来讲,该份试题相对我们学校的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学生对所考的知识点都把握不到位。 二、学生情况分析: 从本次考试成绩来看,与上学期的成绩相比,有所上升。全班有48人,参加考试的有47人,及格率是64%。最高分118分,最低分4分。主要原因是:学生基础差,做题粗心大意,不够细心,特别是计算题出错最多。后进生的基础太差,优生的成绩不够理想。 三、存在的问题 教师指导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方面还不够。学生不能透彻地理解数量关系。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分析题目,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认真读题、审题习惯方面还欠缺优生的学习习惯也不是太好,没有最大限度的发挥出自己的水平。

四、改进的措施: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特别注意知识的迁移,教给学生分析题目的方法,让他们懂得变通,将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进行解题,培养他们的分析、推理、逻辑能力。平时练习的设计多训练发散学生的思维。此外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使全班的学生得到均衡发展。 五、几点反思 通过前面对试题的分析,在今后的教学中除了要把握好知识体系,熟悉知识点覆盖面之外,还要认真钻研新课程理念,理解、研究教材,找到教材中知识与理念的结合点,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的嵌入点,凭借教学手段、方法,在教学数学知识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渗透、理解、掌握数学思想、数学方法,从而达到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最终目的。 六、几点建议: 根据考试结果来看,这两个班的数学成绩一般,比上年的平均分提高了一点,这说明试卷难易适中。但是从答题出现的问题来看,也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例如:较高档的试题和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试题。普遍失分较高。这说明我们在培养学生的能力方面还是一个薄弱环节。为了进一步推进中学数学的教学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七年级上数学配套问题资料

七年级上数学配套问题 包装厂有人42,每个人平均每小时生产圆片120片,或长方形片80片,将两张圆片与一张长方形片配成一套,问如何安排工人? 分析:1.设安排生产圆片工人为()人,则安排长方片( )人2.生产圆片的总数为()片,生产长方片的总数为()片 3.如何配套?圆片总数:长方片总数=():() 4.列式: 用铝片做听装饮料瓶,每张铝片可制瓶身16个或制瓶底43个,一个瓶身和两个瓶底可配成一套,有150张铝片,用多少张制瓶身和多少张制瓶底? 分析:1.设生产瓶身用铝片()张,则生产瓶底用铝片()张 2.生产瓶身总数为()个,生产瓶身总数为()个 3.如何配套?瓶身总数:瓶底总数=():() 4,。列式 某工厂计划生产一种新型豆浆机,每台豆浆机需3个A种零件和5个B种零件正好配套已知车间每天能生产A种零件450个或B种零件300个,现在要使在21天中所生产的零件全部配套,那么应安排多少天生产A零件,多少天生产B 零件? 分析:1.设用()天生产A零件,用()天生产B零件 2生产A零件总数()个,生产B零件总数()个 3.如何配套?A零件总数:B零件总数=():() 4.列式 车间有26名工人生产零件甲和零件乙,每人每天平均生产零件甲120个或零件乙180个,为使零件甲和零件乙按3:2配套,则需分配多少工人生产零件甲和零件乙? 分析:设分配生产甲零件()人,分配生产乙零件()人 生产甲零件总数()个,生产乙零件总数()个 如何配套?甲零件总数:乙零件总数=():() 列式:

敌我两军相距25km,敌军以5km/h的速度逃跑,我军同时以8km/h的速度追击,并在相距1km处发生战斗,战斗是在开始追击后几小时发生的? 分析:设()小时发生战斗 当发生战斗时我军行进了()千米,敌军行进了()千米 针对行程问题,画出行程图: 列式: 小王在静水中的划船速度为12km/h,今往返于某河,逆流时用了10h,顺流时用了6h,求此河的水流速度。 分析:1设此河水流速度为()km/h,顺流时速度为()km/h,逆流时速度为()km/h 2.顺流时总共所走的路程为()km,逆流时总共所走的路程为()km 3.等量关系: 4.列式: 姐姐步行速度是75米/分,妹妹步行速度是45米/分。在妹妹出发20分钟后,姐姐出发去追妹妹。问:多少分钟后能追上? 分析:1.设()分钟后追上 2.当追上时妹妹总共步行了()米,姐姐总共步行()米 3.等量关系: 4.列式: 小张和小王,分别从甲乙两地出发步行,1小时30分后,小张走了甲乙两地距离的一半多1.5千米,此时与小王相遇。小王的速度是3.7千米/小时,那么小张的速度是多少? 分析: .小王所走的路程为()千米,半程为()千米,则小张的路程为()千米,此时可求小张的速度()千米每小时 列式:

数学f1初中数学初一期中数学试卷4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 版权所有 仅供参考 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 数学试卷 亲爱的同学们: 一转眼,七年级下学期已过去一半,我们又获取了许多新的数学知识,提 高了多方面的数学能力,现在是展示你实力的时候,你可要尽情的发挥哦!祝你 成功! 一.你一定能选对!(每题2分,共20分) 1.如图1,AB ∥ED ,则∠A +∠C +∠D =( ) A .180° B .270° C .360° D .540°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图1 A 、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高线都是线段; B 、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 C 、三角形按边分可分为不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 D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内角。 3.已知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2,1-a ,4那么a 的取值范围是( ) A 、5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