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师资专业化培养

职教师资专业化培养
职教师资专业化培养

职教师资专业化培养:层次、机构及方式

喻忠恩许玲*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广州 510665)

内容摘要:硕士层次职教师资培养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建立普通高校专业教育与师范院校教师教育相结合的、开放的“3+1”模式的职教师资培养体系,是我国职教师资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方向。

关键词:硕士;职教;师资,专业化

基金项目:2009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课题“硕士层次中职师资培养模式探索”(GJA094001)。主持人:许玲。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事业改革以及内涵建设的不断推进,职教师资专业化培养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2011年,教育部颁布《关于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制度的意见》、《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对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职教师资队伍提出了明确要求:“十二五”期间,要以推动教师专业化为引领,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创新制度和机制为动力,以完善培养培训体系为保障,以实施素质提高计划为抓手,进一步充实数量、提高素质、规范管理、加强保障,加快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特色鲜明、专兼结合,适合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①不过到目前为止,我国仍未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职教师资专业化培养的路径。尽管学术界就职教师资素质结构及其如何实现等重要问题进行了较多的探讨,但一些基础性的问题仍没有得到深入的研究,如现阶段应该主要培养什么层次的职教师资、应该由谁来承担培养任务以及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培养等。本文试图结合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以及职教师资培养的实际,就硕士层次职教师资专业化培养问题进行讨论,以期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做一些基础性的工作。

一、硕士层次职教师资规模培养势在必行

我国职教师资专门化培养主要是由上个世纪80、90年代建立或改建的职技高师院校以及部分普通高校内设职业技术教育学院来承担。30年来,这些院校为我国职业院校尤其是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一大批本科层次的师资人才,为职业院校教师普及本科率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随着我国职业院校师资学历层次的提高以及地方本科院校转型为本科职业教育,以本科层次为主的职教师资培养体系开始面临重大挑战,硕士层次的职教师资的规模化培养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首先,当前职业院校的师资需求集中在硕士层次。由于近些年来我国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各级各类职业院校教师职业对高校毕业生的吸引力也在不断增强,师资队伍在较短时间内得到了极大的充实,整体学历水平提高迅速。以中等职业学校为例。教育部网站信息显示,到2014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师资中已基本普及本科学历,具有硕士学历及以上的比例已经达到6.24%。②事实上,在沿海发达地区的比例远高于这一平均数据。根据广东省教育厅高中职处提供的2014年统计数据,在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在职教师中,拥有本科学历的将近90%,拥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比例为7.3%;而在珠三角地区,许多城市的

*喻忠恩(1970-)男,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教育学博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职业教育、教育史;许玲(1965—)女,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副院长,教育学博士,教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教育管理。

比例更高,如深圳市中职学校研究生学历教师达到教师总数的14.7%,珠海则高达16%。在这种硕士学历比例不断提高的形势下,除欠发达地区职业院校以及少数特殊专业外,多数中职学校专任教师的引进均要求具有硕士学位的毕业生。

鉴于我国较多高职院校由原来的中专学校升格而来,原有教师中硕士层次的比例偏低,为此,教育部于2000年颁发《关于加强高职( 高专) 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到2005年“获得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应达到专任教师总数的35% 。”十几年来,这些高职院校通过鼓励教师在职攻读学位以及引进人才的方式提高教师学历层次,整个学历层次得到了快速的提升。同时,由于其中较多学校为将来升格为本科层次院校做准备,新进教师的学历标准一般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执行。此外,由于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在对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评价以及教育资源分配上所执行的标准实际上趋同于普通高校,多数高职院校出于人才学历结构、学术研究以及学科建设发展水平提高的需要,不得不抬高入职“门槛”。因此,近年来,硕士以及博士层次的毕业生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师资引进的主力。

其次,本科职业教育的举办需要硕士层次的职教师资。2014年6月2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引导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这意味着,发展本科阶段的职业教育将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其目的在于,这些本科职业教育将与现有高职院校一起,构成我国规模庞大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以适应我国高层次技能技术人才培养以及新兴工业化发展的需要。而这些院校能否承担起推进我国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历史使命,关键在于这些学校能否有与本科职业教育相适应的师资队伍。这些院校除了要对现有师资进行培训转型外,还需要有充足的、与本科职教人才培养相适应的师资作为后备军。显然,作为本科职业院校的师资,其学历要求应该在硕士层次及以上,而目前的本科层次职教师资培养体系显然无助于这些院校的顺利转型和长远发展。因此,本科职业教育的举办,意味着我们必须尽快建立硕士层次职教师资培养体系。否则,这些院校转型为职业教育只能沦为空谈。

为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有论者提出我国应开始注重博士层次职教师资的培养问题,因为这一层次的职教师资需求巨大。③笔者认为,师资的学历学位要求既要有合理性,也要有可行性。事实上,职业类院校办学目标主要注重实用型人才培养,学术研究不是其重点,因此在职业院校引进适量的博士学位师资是合理的,但主要需求的还应该是硕士层次的师资人才。而且,这种典型的人才高消费与职业院校的师资人才需求并不相符,这与地方高校转型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初衷也是相悖的。当然,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存在事实上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专业差异,未来职教师资的需求还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学历多元化形态。因此,未来的职教师资培养并非只限定于硕士层次,而将是以硕士为主体、以本科和博士研究生为补充的多层次结构。

综上,我国目前以本科层次为主体的职教师资培养显然已经滞后于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因此,实现职教师资培养转型,规模化培养硕士层次职教师资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否则,既不利于现有职教师资培养院校的发展,也不利于各级各类职业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尤其是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对此有清醒的认识。

二、职教师资专业化培养机构

从1979年创办独立设置的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到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依托普通高校建立职业技术教育学院,是我国职教师资专业化培养的基础。前者目前共有 8 所(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江苏理工学院、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河南科技学院、安徽科技学院、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后者约 32 所,包括原国家教委先后批准天津大学、浙江大学、东南大学等 8 所高等院校设立职业技术教育学院或农村职

教培训中心,作为国家教委直接联系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

但是,我国自实行教师资格证制度以来,职业院校的师资引进实际上是多元的。也就是说,在上述中高职院校师资引进尤其是硕士层次师资的来源的并不止于职技高师院校和普通高校设置的职业技术教育学院。事实上,从数量上看,由于办学历史较短、办学实力相对较弱,职技高师院校和普通本科高校的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只是培养了其中为数不多的硕士层次职教师资,而大部分实际上是由普通高校尤其是工科大学培养出来的。

职技高师培养职教师资是近三十年来师资专门化培养的重要方式,而普通高校培养职教师资则体现了世界范围内教师专业化培养的基本趋势。由此可以看出,职教师资培养的机构多元化实际上反映了我国职教师资培养尚处于传统的专门化培养和现代的专业化培养的过渡阶段。普通高校职业技术教育学院的存在则是这种过渡阶段的典型反映。这是因为,这些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实际上是在独立设置专业的基础上培养师资的,而不是从师范教育的角度面向整个学校及其专业开展真正意义上的专业化培养。在这个过渡阶段,传统的师资专门化培养受到了来自职业院校的挑战,但教师专业化培养本身却远远没有完善。很显然,这种过渡阶段的存在是我国职教教师教育从传统向现代发展所处阶段的反映,也表明我国职教师资教育还远不成熟,远没有建立起相对稳定的职教师资教育体系。同时,这也反映了我国教师教育改革不彻底、缺乏配套措施的实际状况。这种状况决定了我国职教师资的培养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尤其是着眼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以及硕士层次职教师资的培养,两个问题显得尤其突出。

一方面,现有专门化师资培养能力不足。如前所述,这些职技高师院以及普通高校的职业技术教育学院较长时期以来以培养本科层次职教师资人才为主,硕士层次职教师资人才培养的专业和人数均极为有限。为突破职教师资培养能力的局限,2001年,我国在职技高师院校启动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这一硕士培养类别,到2011年,这一硕士培养类别的招生范围扩大到高等职业院校,简称为“职教硕士”,到2014年,又进一步将这一硕士类别中的大部分学科归类到教育硕士中。从2001年设立这一硕士类别,到2014年归类进教育硕士,历时14年,这一硕士类别在我国职业教育硕士层次师资培养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职技高师整体办学时间短、办学水平有限,硕士层次的毕业生数量不多。

另一方面,普通高校毕业生师范性较弱。从普通高校培养职教师资的角度来看,与职技高师院校相比,他们具备比较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开发的能力和潜力也好于职技高师毕业生。因此,许多职业院校更欢迎普通高校尤其是办学实力较强的知名工科大学或综合大学毕业生。但是,这些普通高校的人才培养定位并不是师资人才,而是实用型人才或学术性人才。因此,作为职教师资这些院校的毕业生存在比较普遍的师范技能缺陷,并且这些毕业生在走上教师岗位之前所接受的教师教育极其有限。有研究者对一万多名高职教师的抽样调查表明,由高校毕业后直接任教师的占67.1%,由高校调入的占8.7%,由企业调入的占22.2%,由科研机构调入的占2%。这些教师上岗前普遍缺乏应有的考核和培训。④这些毕业生被招聘到学校后,接受以《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为主要内容的培训。这种职前培训一般时间比较短、内容少,且无法进行较为系统的师范能力训练。这些师资不仅缺乏对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规律的把握,在教学上多基于经验、受到传统普通教育教学方式的影响较大,很难较快适应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需要,这对于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大的阻碍。

上述两个问题的存在造成了我国现阶段职教师资专门培养和师资人才使用不对称的状况。一方面,职技高师院校和普通高校的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培养的本科生存在比较严重的过剩,而职业院校的硕士层次、具有师范技能的职教师资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其结果是,将来还会有越来越多的普通高校硕士或以上层次的毕业生直接到职业院校任教。

那么,专业化职教师资应该由谁来培养呢?

有论者提出,出现这种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尚未建立起开放式教师教育体系所不可缺少的外部环境,如较为成熟的职教师资培养模式、较高的教师职业地位等。……因此,根据职教教师职业的特殊需要,职业学校教师教育体系应该是一个以独立设置的职技高师院校为核心,其他高校共同参与,培养和培训相衔接的半封闭、半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⑤笔者认为,这种观点似是而非。师资教育的专门化培养或师范教育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教育整体发展水平不高的产物。同时,这种封闭的专门化培养反过来又极大地制约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这种情况不仅为我国职教师资培养的历史所证明,普通师范院校的这种人才培养方式的弊端也日趋明显。这与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教师专业化培养的发展趋势是背道而驰的。因此,从职业教育的长远、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职教师资的培养应该实现完全开放。

在这里,所谓开放的职教师资培养体系是指打破封闭状态下的师资培养一体化模式。首先是不指定特定的高等院校开展专业化师资培养的第一阶段——专业教育。这种开放性对于职教师资而言尤为重要。这是因为,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其目的在于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因而其所设置的专业需要与本区域产业、行业门类保持一致。在这种情况下,一所或几所职技高师类院校很难在专业设置上实现职业院校的人才需求。同时,由于职业教育为区域产业行业提供人才服务的性质,决定了这类院校在专业设置方面与区域产业、行业的变化尽可能保持步调一致。这也就意味着,职教师资培养院校同样在专业设置极其调适上能具备这种灵活性。显然,从我国职技高师类院校发展的历史来看,这种能力是极其缺乏的。如果职教师资的培养实现完全开放,上述问题可以迎刃而解,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对职业教育的人才以及职教师资培养能够发挥有效的导向作用,从而实现三者之间的良性循环。

其次,由师范类院校完成师资培养的第二阶段——教师教育,即师范教育阶段。这是由职业师资的基本属性——专业性、师范性所决定的。结合我国的实际,这种教师教育的职能可以由区域内的包括职技高师在内的师范类教育机构共同承担。这样,既解决了职教师资人才培养中的专业能力培养问题,又解决了教师教育的问题。这种机构既可以是独立设置的,也可以设置在普通高校内(这种教师教育机构与现有的普通高校内设职业技术教育学院不同,前者只承担未来职教师资的师范教育职能,而并非如后者独立地开展职教师资的培养)。这种教师教育机构在实现职教师资的师范教育功能外,还可以同时承担基础教育阶段、普通高等院校师资的师范教育任务,从而促进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专业化培养。

由于职教师资人才培养的第一阶段是在开放态势下实现的,因此职教师资的专业化培养的重点就落在教师教育上。为此,教育主管部门在未来较长的一个时期内应加强区域教师教育能力的培育与提高,建立、充实一批能够承师范教育的师范类教育机构。同时,考虑到区域内不同地区接受教师教育毕业生的实际需要,这种教师教育机构在设立时应该考虑合理的地理分布,而不应过于集中。

三、职教师资专业化培养方式

教师专业化发展作为一个过程,一般包括培养、岗前培训以及继续教育三个阶段。由于我国职教师资的先天不足,教育主管部门在强调提升师资专业化发展时,非常强调继续教育作用。2011年底,国家启动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按照该计划,到2015年,将组织45万名职业院校专业骨干教师参加培训,其中5万名中等职业院校教师和5万名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将接受国家级培训,其余35万名职业院校教师将由各省份负责组织培训。前职后相贯通,促进教师培养、培训、研究和服务一体化。⑥

笔者认为,在终身教育背景下,职教师资的在职在岗培训无疑是必要的,但相较而言,

培养显然具有更基础性的地位。因此,我们应该把对职教师资专业化发展的重点前移,更加注重职教师资的培养问题。而从世界教育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教师专业化发展首先是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培养。

那么,职教师资的专业化培养应该如何开展呢?

有论者建议,延长职教师资职前培养年限,实行“专业教育+师范教育”模式,教师教育年限延长是世界教师教育发展趋势之一,尤其是职业学校教师,不仅要学习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实践课,师范类课程,尤其是专业课教学法课程亟待加强。特别是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对高学历、高素质的教师需求激增,现在的本科层次教师教育已很难满足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需求。师范生用四年时间先学习专业知识,取得专业学士学位,再到师范大学或者综合大学的教育学院接受两年的师范教育,取得教育硕士学位,将成为职教教师主要的养成方式。⑦

显然,这种分段式教育在结构上是合理的,这种“4+2”的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方式也是真正意义上的专业化培养。事实上,这实际上就是上文所述的已在职技高师院校推广实施的教育硕士人才培养。相较而言,这种专业化培养方式比当前的本科职教师资人才培养合理得多——既保证了完整的专业学位教育,又保证了职教师资应具备的教师教育。但是,为期2年的师范教育如果只承担学生的师范教育职能,而不承担学生的专业教育职能,那么从层次的角度来看,这些毕业生的专业能力仍然在本科层次而不是硕士层次。换言之,这种层次的教育硕士已经滞后于职业院校的发展,很难适应职业院校尤其是专科以上层次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要求。

笔者认为,硕士层次职教师资的培养既要保证完整的专业学位教育,又要确保职教师资应具备的教师教育,应该采取3+1的人才培养方式,即3年制专业硕士毕业后,如有意从事职业院校教师工作,再在教师教育机构进行为期1年的学习;学业完成考核合格后,可获得由教育主管部门认可的教师教育证书。

如前所述,开放职教师资专业化培养的重点实际上体现在完整的教师教育上。而教师教育的核心体现在师范性课程的设置上。这是因为,课程设置本身就集中体现了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内容以及培养方式。长期以来,由于我国教师教育课程的实施并非独立开展,而是作为一体化培养过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被“嵌入”到整个专业教育课程体系之中去的,因此课程内容单薄且系统性不足、实践性不强,很难体现出职教师资应有的师范性特征。

关于职教师资专业化培养框架下的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教育发达国家的做法可以为我们提供有益的借鉴。比如,在英国的师范教育课程中,设有教育原理、教育史、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儿童发展、视听教学、学习学、比较教育、特殊教育、社会教育、职业教育与指导、课程研究、教育制度与行政、教学技能以及各科教材教法等。在日本,各师范院校均开设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行政学、教育财政学、教育法规、教育统计学、教育评定、各科心理学、学校教育指导及管理、学校保健以及学校基建、社会教育以及职业指导等师范性专业课程,学生在教育专业课程方面的学分比例要占课程总学分的15%左右。⑧笔者认为,我国硕士层次职教师资培养课程的师范性应体现出作为职业院校教师应具备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研究能力以及职业态度。具体来说,专业化教师教育机构应建立起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课程体系。一是教育理论课程,主要包括:教育史、教育原理、教育心理学、课程理论、教育制度与政策等;二是教学能力培养课程,主要包括,教学法(学科教学法)、教育技术、教育实习、学校管理学、职业指导等;三是学术课程,主要包括职业教育研究方法等;四是职业认知课程,主要包括职业认知与职业能力建设、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素养与自我认知等。

有人可能提出,在专业硕士学习的基础上增加1年的师范教师会不会影响优秀硕士毕业生的积极性?从我国目前职业院校教师岗位实际招聘的形式和过程来讲,在短时期内是极有

可能的。为保证吸引高素质硕士层次人才,引导综合大学的优秀硕士毕业生从事职业教育教学工作,我国政府可以采取免费教师教育的政策。

此外,职教师资专业化培养需要配套的制度保证才能顺利发展。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实施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但仅限于此是远不够的。此前我国教师专门化培养是在专业培养之前实现准入,这种定向性师范人才培养已经体现出来诸多的弊端,最典型的问题是,定向就业影响师范生学习动力,进而导致他们的专业能力普遍偏弱。开放的职教师资培养框架下,除了实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外,还应该将教师教育作为职教师资准入的制度性要求。只有这样,职教师资专业化培养才有可能在实践中不被打折扣或发生变形,才有可能得到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On Cultivation of Professional Vocational Teachers:Level, Institutes and Manner

Yu Zhongen Xu Ling

(Guangdong Polytechnic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65)

Abstract: Cultivation of vocational teachers of master's level is the necessary requirement for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 To establish an open system of cultivation of vocational teachers based on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ordinary universities and normal universities ("3+1") is an important direc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rofessional vocational teachers in our country.

Key words: mast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ers; professional

①翟帆.全国职教师资工作会议召开[J].中国教育报2011-12-29.

②https://www.360docs.net/doc/4f6715854.html,/jyb_xwfb/s7600/201509/t20150918_208990.html.

③孙翠香.博士层次“双师型”职教师资培养: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焦点[J].职教论坛2014(32):4-8.

④赵雪春.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与发展[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45.

⑤孟庆国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在职教师资培养模式转轨中的地位和作用[J].职业技术教育2011(01)59.

⑥张婷.我国高素质专业化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正逐渐形成[J].《中国教育报》2013年11月30日.

⑦贺文瑾等.我国职教师资队伍专业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2005(10)77.

⑧朱永新.部分发达国家师范教育课程设置述析[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1(03):127-132.

对高等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对高等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摘要加强高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是职业学校加强实践性教学,办出职业教育特色,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客观要求。本文以我国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探讨分析,并提出了加强我国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力求能为我国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关键词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 一、我国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资源总量不足。 近几年,随着高校扩招的继续进行,办学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学校在校生规模急剧增加,师资队伍也在逐年壮大,但师生比未降反而逐年递增,专任教师的比例偏低,师生比偏高。造成专业教师队伍中专任教师不足,使得教师因将大部分精力放在课堂教学而很少有时间进行教学研究和知识更新,影响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进而影响到学院的办学质量和高职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二)师资队伍过于年轻化。 1.专任教师年龄年轻化。调查显示,老教师的比例偏低,师资队伍过于年轻化,年龄结构不尽合理,不利于对年轻教师的传、帮、带。高职院校应加强人事管理制度的改革,对年轻教师进行培训提升,同时尽快实行优胜劣汰,否则今日的师资队伍年轻化就会变成来日的师资队伍老龄化。 2.学历层次偏低。存在问题是硕士及以上学位者人数偏少,教师学历层次偏低。 3.教师结构不尽合理。正高级职称者严重缺乏,副高级职称的比例偏低,初级及以下职称者占了三分之一以上。高职院校师资建设的目标是“双师型”,但职称评审仍然套用本科标准,强调科研成果和论文数量,因此制约了教师职称评定工作。 (三)“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 虽然近几年来,各个院校非常重视“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对专任教师提出了实践能力的要求,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但“双师型”教师所占的比例在却略有所降低。主要因为:①大部分教师是从高校毕业直接到学校任教,这样的来源渠道决定了学院教师的非职业化;②教师本身没有对双师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给予足够的重视,没有利用实践、实习等机会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水平。③缺乏政府和

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培训的心得体会

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培训的心得体会 为了无愧于教师这一职业,也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信念,今后的工作中,我定会更加努力,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完善自己,书写出灿烂美好的未来。以下是由XX为大家整理的相关内容,仅供阅读参考。 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培训的心得体会 通过参加这次短期培训,让我开了眼界,学到了很多东西。使我进一步认识到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性、自己的任务及肩负的使命,更加坚定了我搞好教学、科研工作的信心。并利用此次培训所学理论和方法,不断丰富和提高自身素质,处理好与同事以及学生们的关系,兢兢业业,刻苦钻研,为教育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授课教师的精彩讲解、闪光的个人魅力,使我受益匪浅。在培训过程中,老师们都不约而同地谈到了当代教师身肩重任、角色特别这一问题,这似乎是一个比较陈旧的话题,但细细体会、琢磨他们的话语,觉得很有分量。这也使我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深的思考和认识:首先,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反映教师的重要性。其次,教师是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也正是这个意思,这里主要涉及做人的问题,学生都有向师性,实际上是做人的一种认同感。第三,教师是管理者。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能力,才能使教学更有效率,更能促进

学生的发展。第四,教师是父母。作为一名教师,要富有爱心,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无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对待孩子,所以我们说教师是父母。并且,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需要。第五,教师是朋友。所谓良师益友,就是强调教师和学生要交心,师生之间的融洽度、亲和力要达到知心朋友一样。最后,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教师必须要懂教育学、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困惑和心理压力等,以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排解,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一、理解教师职业,提升自我素养 作为教师,师德是必备的。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引下,首先,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反映教师的重要性。其次,教师是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也正是这个意思,这里主要涉及做人的问题,学生都有向师性,实际上是做人的一种认同感;同时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第三,教师是管理者,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能力,才能使教学更有效率,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第四,教师是父母,作为一名教师,要富有爱心,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无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对待孩子,所以我们说教师是父母。并且,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 以培养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具有一定实践操作能力的人才为根本,将教案、科研、产业紧密联合,以教案为中心,以加强实践教案为宗旨进行专业办学。主要服务于旅游企事业单位、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 培养面向世纪,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具有旅游管理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专业能力,能在旅游企事业单位、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中、高级专门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旅游管理方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旅游管理方面的基本技能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努力学习,积极上进,具有高尚品质;系统学习和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旅游经营管理方面的专业技能训练,懂得一定的经济学理论,掌握有关旅游管理问题研究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具有运用旅游管理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能独立分析和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熟悉我国有关旅游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旅游业的发展动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与外语水平;具备获取知识的能力,创造能力及与人合作的能力;具有科学合理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个性鲜明,具有良好的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具有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 三、主要课程 管理学、西方经济学、旅游学、旅游市场营销、饭店管理、旅行社管理、导游业务、旅游资源与开发、旅游公共关系、旅游政策与法规、旅游专业英语、旅游管理信息系统 四、实践教案环节 集中实践:军事训练、导游业务实习、旅游资源开发实习、酒店服务实习、旅游专业英语实习、旅行社管理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分散实践:旅游管理信息系统、会计学、财务管理、统计学、旅游公共关系、餐饮管理、饭店前厅与客房管理、旅游地形象设计等课程实践。 五、学制、修业年限、学位授予 学制:年 修业年限:~年 学位授予:管理学学士 六、学期设置 实行三学期制,课程及实践环节进度按秋、春、夏三学期设置。

职教师资本科培养

国内外职教师资本科培养现状资料汇总 一、国外职教师资本科培养 (一)德国 1.严格控制生源质量 德国在中学教育阶段就十分重视职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其职业义务教育规定:在全日制义务教育后,所有青少年若不在完全中学就读,均有义务接受3年的职业教育。在全日制第十学年设置职业基础教育年,此时传授的不仅有专业理论性知识,而且还有专业实践性知识与技巧。 (1)德国师范教育要求生源具有过硬的普通教育基础。师范教育的入学资格是取得完全中学毕业证书。取得此证书,学程至少要13年(包括小学4年),比其他国家的中学教育时间长一年,也比德国其他类型高校(包括高等专科学校)所要求的中学教育年限长一年。完全中学是德国中学教育最高水平的代表。其培养目的就是为高等教育做准备。这保证了职业师范教育的高起点。 (2)职业师范教育还要求生源必须具有一定的职业技能或职业经历,而普通师范教育就没有这种要求。职业师范教育对学生知识结构的要求不同于普通师范教育,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必须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如果没有事先的知识技能储备,仅仅依靠短期的高等教育,要实现这一培养目标极为困难。对于只接 受普通教育的完全中学毕业生,大学则安排其企业实践,补上职业技术这一课。通过长期实验北威州出现了一种新型培训,即定期培训。

学校培训与普通教育相结合,按照这一模式,已为有能力的年轻人创造了许多有吸引力的培训项目,学生一方面可以在普通高校学习专业,另一方面,他们可以申请某一专业的职业培训,比如教育、外语、物理技术或者环境保护等等。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他们可以带着实际问题到大学里学习相关理论知识。这样,这些学生就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培训和大学学习,比以前的学生节约了大量时间。教师可以边讲授理论知识,边传授与职业密切相关的专业知识。另外,通过每周安排36学时的课程(远远多于职业学校每周授课8至12个小时),来实现这种“双重培训”。因此尽管没有大学入学考试,德国却保证了职业师范教育生源具备良好的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基础。 2.职教师范专业设置体系科学合理 德国在对社会职业和中等职教专业进行分类时,制定了科学的职教师范专业设置体系,分为电气、机械、建筑、化工、造型技术、经济与管理、护理与健康、家政与营养、印刷技术、纺织与服装、生物技术、农业园林和社会科学等13 个大类,共46 个专门化方向 。教育内容各专业大类中基础部分相同,只是在专业深化阶段学习内容有所不同。这一体系完全覆盖中等职教的所有专业,目前,德国职教师资培养按照这个规范化的专业设置体系,结合各地实际需求进行布点,按专业大类招生注册。 3.教学组织方式开放、灵活,但不失规范 德国大学教育历来崇尚学术自由和学科研究,教学多以开放方式

2017 教育信息化与教师综合素质提升(教育类专业课) 试题和答案

教育信息化与教师综合素质提升(教育类专业课) 一、单选题 1. 【单选题】本课程提到,截止2014年3月底,全球域名总量排在首位的是(B)。【3 分】 A. 亚洲 B. 北美洲 C. 非洲 D. 欧洲 2. 【单选题】遇到火灾不该做的事(D)。【3 分】 A. 弯腰 B. 捂嘴 C. 往下逃 D. 往上逃 3. 【单选题】被动反应的预案不包括(D)。【3 分】 A. 快速到达现场 B. 救人 C. 疏散 D. 演习 4. 【单选题】本课程提到,西部贫困山区的学生与人大附中学生一同听课的过程中,西部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有了很大进步,这种方式被称为(C)。【3 分】 A. 间接式培训 B. 直接式培训 C. 伴随式培训 D. 翻转式培训 6. 【单选题】根据本课程,英国妈妈的特点是(C)。【3 分】 A. 不报喜不报忧 B. 不报喜报忧 C. 报喜也报忧 D. 报喜不报忧 7. 【单选题】制定安全预案的误区不包括(B)。【3 分】 A. 事后反应 B. 事前防范 C. 预案不用记住 D. 预案仅是一个文件 9. 【单选题】本课程提到的慕课革命的创新特点之一(B),是指学生在网上听老师讲课,到学校与同学共同探讨并且在老师的辅导下完成作业的模式。【3 分】 A. 直接课堂 B. 翻转式课堂 C. 伴随式培训 D. 间接课堂 11. 【单选题】下列属于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工作方针的是(B)。【3 分】 A. 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 B. 育人为本 C. 以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为保障 D. 统筹规划,分类推进 12. 【单选题】本课程提到,对人类文明进步起根本作用的是(C)。【3 分】 A. 朝代的更迭 B. 政权的替换 C. 技术发展 D. 人才的培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计算机领域发展前沿,在职业教育教学及计算机应用领域有较强适应性,能胜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企事业机关的应用软件开发和计算机信息管理与维护等工作的复合型师资或企业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规格 热爱教师职业,热爱计算机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熟悉计算机方面的相关法规,遵纪守法,善于合作;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与终身学习的意识;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具有一定的教师素养;对计算机理论及应用有较全面的理解,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拥有组建和维护大中型网络、进行软件设计的基本能力,并获得国家或企业相关资格水平认证。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指知识及基本技能,特别是数据库、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具有熟练的使用计算机操作系统、使用办公自动化平台进行各种文档的综合处理的能力。 2.掌握计算机应用系统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 3.掌握计算机系统组装、维护、调试和安装软件的实际操作技能,具备安装、调试网络的知识并在实际中解决具体网络问题的能力,具有良好程序设计的设计思维,有使用平台设计、开发应用软件的能力。 4.了解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的发展动态,具有初步的研究和创新能力。 5.具有现代职业教育观念,了解职业教育发展动态,掌握先进的职业教育方法和手段,具有基本的教育教学能力、教育管理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和良好的教师职业素养,能适应现代职业教育教学和改革发展的需要。 6.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备一定的专业外语应用能力和文献检索、科技写作等能力。 7.具备计算机专业相关的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以及职业教育教师资格证书。三.修业年限:标准学制四年 四.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五.毕业最低学分:168学分 六.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措施

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措施 永阳中学谢小明 教师素质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特有的高贵品格和能力。教师素质不仅包含教师对知识的理解,还包括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实施素质教育意味着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价值观和人才观,这就要求教师不仅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还要有高尚的职业情操和对教育事业的无私奉献精神。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正确的观念是教师专业化的前提。 1、教师共识:教师兴则学校兴。 通过自主学习与反思,老师们认同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进一步认识到自身专业素质提高的必要性,增强紧迫感。 2、专家引领,走上发展的快车道。 借助专家队伍的智力支撑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快速通道。学校采取邀请专家学者到校指导、组织教师观看教育家的讲座,派老师外出学习等方式更新教师观念。加深老师对新理念内涵的理解,激发老师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内驱力! 3、统一观念,让学习成为生命的常态。 我们要采用动员、座谈、学习的方式,统一观念:1、加快培养青年教师增强自身功能造血;2、学习是终身的;3、发展才是硬道理;4、观念主宰行动,行动影响质量;5、提高教师生命质量,需要革新传统,反思自我,才能有效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 二、良好的制度是提升教师素质的保障。 我们学校制定了一系列的激励制度,鼓励学习,鼓励发展。其中包括教师培训制度、骨干管理制度、青年教师培养制度:《关于加强教

师队伍建设的若干办法》等,建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评选机制,激励教师积极发展,争当名师;建立青年教师培养机制,充分发挥高级教师特别是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对青年教师的帮扶职能,分阶段分目标地有效指导青年教师快速走向成熟;建立教师自评、学生测评、同行导评的三维评价体系和“能进能出、能上能下、自主竞争、优胜劣汰”的教师机制。从而激发教师追求自身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强有力的执行是提升教师素质的核心。 (一)、执行校本研修策略。 1、落实校本研修是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得力措施,通过一系列有效的研修活动,推动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促进了教师素质的群体优化。 2、各学科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为核心,形成学科引领团队。由骨干教师领衔,组成教师专题研究小组,开发教科研课题,开展有目的、有计划的课题研究。 3、是加强常态课教学研究:先进的理念、优质的课程资源、合理的设计以及策略方法的采用,最终都要落实在课堂上。只有提高常态课教学水平,才能确保教学质量。 4、领导带头落实推门听课制。听课之后与授课教师交流,探讨,促进广大教师深入钻研。认真开展常态课教学研究,人人参与上课、听课、评课。课后教研组组织教学诊断与反思,对每位教师的研究课进行解剖,找出得失,交流感受,提出改进建议。教师本人结合同伴的建议,分析自己课堂教学的优势与不足,找出自己下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促进了课堂教学的优化,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二)落实校本研修是加快青年教师成长的助推器。 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是学校的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校级领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

2015 级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代码、招生对象与学制 (一)专业代码:640101 。 (二)招生对象:经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符合条件的普通高中毕业生。 (三)学制:三年。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熟悉旅游市场,掌握旅行社经营管理、导游讲解、接待服务、线路策划等职业技能,能够从事导游、计调、外联、旅行社管理、景区讲解、星级酒店服务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 三、人才培养规格 (一)素质结构 1 .基本素质 (1 )思想政治素质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理,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 (2)人文素质 对文学、哲学、历史、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有一定了解,具有一定的文化品味、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3)心理素质

能正确面对困难、压力和挫折,具有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和健康平和的心态。(4 )身体素质具有一定的体育运动和卫生保健知识,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达到国家颁布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 2.职业素质 (1)具有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素质; (2)掌握旅游管理、导游服务、景区讲解和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能胜任导游、旅游社管理、景区服务与管理工作,取得导游员资格证书。 (二)知识结构 1 .基础知识 (1 )掌握较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 (2 )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3)掌握人文、道德和法律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专业知识 (1)掌握计算机操作、管理信息系统的知识; (2)掌握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 (3)掌握旅游法规方面的知识; (4)掌握旅行社经营管理的知识; (5)掌握导游接待和服务的知识。 3.专业拓展知识 1)掌握酒店前台、客房、餐饮相关的基础知识;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

滨海县现代教育中心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 学制:全日制三年 二.职业岗位分析 (一)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及现状 朝阳产业旅游业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的支柱产业,得到各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中国也不例外,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各地的旅行社和酒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且朝着高档次、高星级发展,与旅游相适应和配套的吃、住、购、娱的产也迅速扩张,就滨海县而言,过去只有滨海县人民政府招待所(滨海宾馆)一家星级饭店,现在已经发展到拥有天海元、财苑宾馆等16家星级宾馆,餐饮也行成了规模化经营,全县旅游服务与管理从业人员达万人。但目前的从业人员良莠不齐,对经专门培训的优秀旅游管理和服务人才的需求非常强烈。旅游从业人员需要有职业道德观念,遵纪守法、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灵活、恰当地处理好和宾客的关系,并提供优质的服务。 职校教学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是生源素质低、教材偏难。从中职的培养目标以及理论联系实际、凸现实践性与参与性的教学宗旨出发,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应运用行为导向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创造一种学与教、学生与教师互动的社会交往的情景尤其是通过学生积极的参与和实践,来培养复合型人才。 (二)毕业生的就业范围 1.旅行社业 25% 2.酒店业 45% 3.其他行业(旅游投资企业、营销业等)20% 4.窗口服务行业 10% (三)主要职业岗位 本专业学生能从事的主要职业岗位有: 1.旅行社各管理岗、导游岗、计调岗等。

2.星级宾馆前厅部、营销部、客房部、餐饮部等部门的管理岗、服务岗。 3. 旅游营销公司营销人员岗、景点讲解员岗、管理岗。 4. 各类企事业单位秘书岗、接待人员岗。 5. 窗口行业客服人员岗 三.培养目标与要求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为旅行社、酒店等旅游企业及中外合资企业培养品学兼优的中等旅游管理和服务人才。 (二)专业要求 1.文化知识要求 系统掌握本专业所必须具备的文化科学知识,能用英语、粤语进行日常对话以及酒店中的对客服务;会基本的计算机操作,会使用计算机办公;具有较强的汉语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述能力,以及一定的社会综合能力。 2.专业知识要求 熟练掌握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要求具备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能胜任本专业(旅行社和酒店)各管理、服务工作;能使用普通话、常用旅游英语和粤语等接待宾客、处理业务、锻炼出健康的体魄和得体的仪表。 四.教学进程与时间分配表(见附表) 五.理论与技能教学内容说明 (一)专业理论课 1.《餐饮服务与管理》 讲授酒店餐饮部组织结构和各岗位职责,菜点酒水知识,中餐服务程序及西餐、酒吧、自助餐、送餐等服务知识及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技能训练。使学生掌握餐饮服务知识,能灵活处理常见与疑难问题,能胜任餐饮部各岗位工作。 2.《客房服务与管理》

职教师资培养的国际比较及其启示

职教师资培养的国际比较及其启示 摘要:发展职业教育,师资是关键,职业教育师资的培养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实现职业教育目标的关键,是提高职业学校办学水平和质量的重要保障。国外职教师资培养的不同途径以及先进经验,对我国职业教育教师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职教;师资培养;国际比较;启示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正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职教师资仍是制约职业教育质量提高的一个关键因素。如何培养符合时代所需的高质量职教师资是我国职教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难题。,国际上,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不仅很早就开展了职业技术教师教育工作,而且积累了大量成功做法和理论成果,学习和借鉴国际上成功经验对于推动我国职业技术教师教育工作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如何正确分析现状,吸取别国经验,克服’本国弊病,已经成为我国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稳步发展的关键。 一、国外职教师资培养的基本概况。 (一)德国 德国职教师资培养具有很长的历史,以“双师型”职业教育师资为培养目标,采用校企合作的培养方式以及一体化的培养过程。在德国,职业院校的教师在上岗前,必须接受4-5年的大学教育,结束时须参加第一次国家考试且成绩合格,然后进入为期两年的教育实习阶段,并要通过第二次国家考试。在任职后,必须进行“进修培训”的继续教育,并且每两年必须脱产进修一次,其进修与物质利益挂钩,进修后可提高工资待遇,改变教师职务等。 (二)美国 美国早在20世纪初就开始重视职业教育的师资培养工作,而且国家还出台了相应的法律保障。美国职教教师的认证既完善又严格,人职前都有严格把关,除了要求具备联邦各州政府规定的教师资格证书,还要有实践环节的专业培训,特别重视职教教师的职前培养与职后发展。职业学校的文化课教师一般是由普通高等学校或师范院校培养,专业课教师一般来自高等学校或这些学校内可以设立授予职业技师资格文凭的教育学院。聘用的很多兼职教师大都要求硕士以上学历,且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专职教师教授基础课程,兼职教师教授专业课程。 (三)日本 从1949年起,日本结束了师范学校培养教师的历史,实行教师培养制度。日本主要培养职业教育实习指导教师的机构是职业能力开发大学,设立有四年制的长期课程和六个月的短期课程。四年制长期课程招收高中毕业生,培养具有较高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的教师。六个月短期课程,是为具有专业技能

教师综合素质培训心得体会

教师综合素质培训心得体会 20xx年2月26—28日,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20xx年教师综 合素质培训,通过学习收获很多,结合多年的教学工作,我认为爱 心是师德的根本,博爱之心是师德之魂。 “育苗有志闲逸少,润物无声辛劳多。”教坛几载风雨,我 备尝苦辣酸甜,也深深认识到:爱是教师最美丽的语言。要当好一 名教师,就要爱岗敬业,热爱学生,爱得专心致志,爱得无私无 畏! 热爱学生是师德教育的核心。教师的职业道德品质是否高尚,主要从以下方面看:看他是否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能否坚定不 移地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看他是否热爱学生,能不能做到 既教书又育人。随着社会的发展,党和国家对教育的深切关注,真 诚地热爱学生已被视为当代教师的师德之魂。因为: 一、热爱学生是建立平等民主、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 任何教育的结果,都是伴随着一定的师生关系产生的,其结 果的好坏有时受师生关系好坏的影响,不同的师生关系往往导致不 同的教育结果。今天的学生需要有一个安静、和谐、健康的学习环境。这也是江总书记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不断强调的。而要做到此点,师生关系的建立必须是“民主型”的。因为在民主型的 关系中,由于师生之间注意协商、沟通,关系比较和谐,学生的情 绪就会轻松愉快,有个良好的学习心境。在他们所认同的目标或要

求的指引下,主动积极地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 都高。反之,若师生关系是“专制型”、“放任型”的。则会带来 学生情绪上的紧张或放任,造成内心烦躁、恐惧等,在这种情况下 就不会有高效的学习,学习效果也不会好。这种情况,正如英国教 育家洛克所揭示的:“儿童从导师方面受了无情的言语和鞭鞑,他 的心里,就充满了恐怖,恐怖立刻占据了他的整个心理,使他再也 没有容纳别种印象的空隙了。”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要进行多方面的互动,会产 生种种矛盾。倘若教师没有尊重,关心和热爱学生,即没有与学生 沟通关系的法宝“博爱之心”。不把其视为亲人,视为可倾吐心声 解决困惑的朋友,让他们感受到亲人般的关爱和保护。要真正化解 这些矛盾是不可能的。有时由于学生偏见或教师有“宁给好心,不 给好脸”的观念和行为,可能会产生学生对教师的“好心”的误解。但是教师只要走出这种爱的误区,注意以正确的方式去体现对学生 的尊重、爱护和关心,就能为建立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奠 定良好的基础,进而很好地化解矛盾。因此说,热爱学生是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基础。 二、热爱学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条件 学生的成长不只是阳光、雨露、面包和开水就能完成的。他 们需要一样与植物和其他动物所不同的东西——这就是火热而真诚 的心。中国有句古话:“爱人者,兼其屋上之鸟。”老师对学生的爱,会被学生内化为对教师的爱,进而把这种爱迁移到教师所教的

教师素质提升计划(完整版)

教师素质提升计划 教师素质提升计划 随着基础教育的改革,我们面对的新理念、新事物越来越多,作为一名教学一线的语文教师,我已感受到有些力不从心,再不提升自己,将无法胜任今后的工作。所以我认为中心小学开展的“教师综合素质提升工程”是恰到好处,使广大教师能很快地投入到课程改革中,尽快提高自己的素质。我认真阅读了学校的活动方案,决定以校活动方案为指导思想,切合自身实际制订提升自己综合素质计划。 一、用新理念武装头脑: 思想决定行动,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我们的教育教学观念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因循守旧,固步自封,是无法满足学生及家长的要求的,更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我决定每天都抽出一点时间阅读教育专家的论著,翻阅我校定的《云南教育》、《教材教法研究》提升自己对教育的认识,工作中不至于迷失方向。以便使自己在在思想上,始终如一地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热爱本职工作,关心国家大事,坚持政治学习。在本职工作上,注重个人道德修养,为人师表,严于律己,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在与同事的相处中,注意加强团结,与同事相处融洽,合作愉快,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使自己融入这个团结协作的学校大家庭。 二、注重加强日常教育教学常规。 精心备课;细心批改每一本作业,杜绝错批、漏批现象,要求批语的书写要认真、规范,要及时做好批改记录。精心准备每一篇课文,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和教学常规,做到课前有教案、不迟到、

不坐着讲课、不提早下课、不拖堂、不挖苦讽刺学生更不体罚学生等;尤其要多关注后进生,切实促进后进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三、用激情打扮课堂。 我认为教师必须用激情去感染学生,去吸引学生。这也是我所欠缺的。知识讲到位了,为什么学生还不会?我想那就是我还没让学生着迷,我在学生心中还没产生那么大的魅力,本学期我尽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注重培养学生养成井然有序的课堂常规;使他们在轻松愉快、欢乐活泼的状态下进行积极地学习。所以我努力将激情带进课堂,使自己的课大放异彩。 四、用智慧教育学生: 教师是学生的领路人。教师教育学生,不仅仅用自己的知识,更重要的是用自己的品德,用自己的修养,用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 ‘漂亮’的孩子人人爱,而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严格要求、公平对待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才能树立威信搞好教学。 现在的学生越来越有个性,他们对教师不再盲从,他们会评价、判断、评价、选择自己喜欢的教师,所以过去的师道尊严对他们已没有多大威慑力。我希望自己的教育风格越来越幽默,工作越来越轻松,而不是每天在生气和劳累中度过,所以我要学习教育的技巧和艺术,使自己成为受学生欢迎的教师。 五、练就过硬的本领。 “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简笔画、普通话”是教师的基本功。为给学生做好榜样,我会持之以恒地加强自己的基本功练习。另外要勤练笔,多写下水文和教学反思,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常到教育网上与同行交流,在探讨中学习,积累知识,形成能力。同时,作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代码 旅游管理专业640101 二、修业年限 基本年限3年,有效年限2—5年,实行弹性学制和弹性学习,其中鼓励学生出国留学进行语言进修一年,同时允许学生休学创业。 三、招生对象与学历层次 (一)招生对象:参加普通高考招生考试和单独对口招生考试的普通高中、中职毕业生。 (二)学历层次:普通专科。 四、人才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 (一)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是培养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具有与本专业领域相适应的文化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掌握现代旅游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服务技能,具备从事本专业领域工作的基本能力,能较快适应现代旅游行业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性专门人才。具有旅游管理和东南亚小语种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和知识,熟悉旅游管理的基本

技术,熟练掌握旅游管理的具体工作程序、技能和技巧,掌握旅游经营管理的方法、手段和技能,有较强的市场开发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和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外语沟通和交流能力。同时,加强培养学生毕业后具有在旅游企事业单位及旅游相关行业从事综合管理工作的能力,并能担任涉外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市场开发工作、项目开发工作。 (二)基本要求 毕业生应具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础知识,拥护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遵纪守法。爱岗敬业,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勇于创新,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 掌握经济管理基础理论,具备旅游、餐饮与旅游基础知识,以及旅游行业基本管理与服务能力和东南亚小语种的综合 运用能力。 具有一定的体育运动、卫生与心理健康知识,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讲究卫生习惯,掌握一定运动技能,达到国家规定的体育锻炼标准,身心健康。 五、人才培养规格要求 (一)知识结构与要求序 号 知识结构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8)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学科门类、专业代码和专业名称 学科门类:管理学专业代码:120901K 专业名称:旅游管理 二、培养目标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规格 (一)专业特色 (二)培养规格 四、就业方向 高星级酒店及酒店集团、连锁酒店、民宿等,从事中基层服务和管理工作;通过选修导游方向和酒店职业经理人方向,也可面向旅游局、旅行社、旅游景区景点,行业协会、等企事业单位,或从事旅游接待、高层管理或职业经理人等工作。 五、修业年限和学位授予 实行弹性学制,标准学制4年,弹性学习年限为4-6年。修满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学时、学分,准予毕业;符合文山学院学士学位授予相关规定的,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六、学时、学分 总学时:2498学时;总学分:160学分。

七、专业核心课程 旅游学概论、旅游接待业、旅游目的地管理、旅游消费者行为、旅游经济学、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法规、管理学原理。 八、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及要求 1.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及要求 礼仪训练及职业形象塑造,旅游服务仪态训练(旅游公关礼仪、形体训练与基础化妆)。 导游讲解、解说能力(现场导游) 餐饮服务基本技能及宴会组织设计(餐饮服务管理)。 ④前厅服务技能及软件使用,客房服务基本技能及客房部管理(酒店前厅与客房 管理)。 ⑤艺术品品鉴、插花技艺(艺术鉴赏)。 2.独立实践课程设置 说明:

1.军事理论及训练:按学校军训实施方案执行。 2.第二课堂:相关活动及学分按《文山学院第二课堂实施办法》执行。 3.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按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牵头制定的实施方案执行。 4.专业见习:第二学期组织行业认知,第三学期组织旅游企业运营认知,第四、第五学期组织旅游岗位认知见习活动。 5.专业实习:运用所学知识,组织到对口单位实习,通过实习过程的历练,让学生获得初步的实践工作能力。 6.毕业论文:按《文山学院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办法》执行。 7.课程名称后面标注“*”号的为学位课程,下同。 九、专业课程设置及说明 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一览表 1.专业必修课程

职教师资专业化培养

职教师资专业化培养:层次、机构及方式 喻忠恩许玲*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广州 510665) 内容摘要:硕士层次职教师资培养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建立普通高校专业教育与师范院校教师教育相结合的、开放的“3+1”模式的职教师资培养体系,是我国职教师资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方向。 关键词:硕士;职教;师资,专业化 基金项目:2009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课题“硕士层次中职师资培养模式探索”(GJA094001)。主持人:许玲。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事业改革以及内涵建设的不断推进,职教师资专业化培养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2011年,教育部颁布《关于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制度的意见》、《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对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职教师资队伍提出了明确要求:“十二五”期间,要以推动教师专业化为引领,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创新制度和机制为动力,以完善培养培训体系为保障,以实施素质提高计划为抓手,进一步充实数量、提高素质、规范管理、加强保障,加快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特色鲜明、专兼结合,适合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①不过到目前为止,我国仍未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职教师资专业化培养的路径。尽管学术界就职教师资素质结构及其如何实现等重要问题进行了较多的探讨,但一些基础性的问题仍没有得到深入的研究,如现阶段应该主要培养什么层次的职教师资、应该由谁来承担培养任务以及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培养等。本文试图结合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以及职教师资培养的实际,就硕士层次职教师资专业化培养问题进行讨论,以期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做一些基础性的工作。 一、硕士层次职教师资规模培养势在必行 我国职教师资专门化培养主要是由上个世纪80、90年代建立或改建的职技高师院校以及部分普通高校内设职业技术教育学院来承担。30年来,这些院校为我国职业院校尤其是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一大批本科层次的师资人才,为职业院校教师普及本科率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随着我国职业院校师资学历层次的提高以及地方本科院校转型为本科职业教育,以本科层次为主的职教师资培养体系开始面临重大挑战,硕士层次的职教师资的规模化培养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首先,当前职业院校的师资需求集中在硕士层次。由于近些年来我国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各级各类职业院校教师职业对高校毕业生的吸引力也在不断增强,师资队伍在较短时间内得到了极大的充实,整体学历水平提高迅速。以中等职业学校为例。教育部网站信息显示,到2014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师资中已基本普及本科学历,具有硕士学历及以上的比例已经达到6.24%。②事实上,在沿海发达地区的比例远高于这一平均数据。根据广东省教育厅高中职处提供的2014年统计数据,在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在职教师中,拥有本科学历的将近90%,拥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比例为7.3%;而在珠三角地区,许多城市的 *喻忠恩(1970-)男,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教育学博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职业教育、教育史;许玲(1965—)女,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副院长,教育学博士,教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教育管理。

旅游管理专业就业前景分析及个人就业计划

旅游管理专业就业前景分析及个人就业计划 一、旅游管理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1、旅游管理专业介绍 旅游管理专业是一门研究旅游业经营管理的新兴学科。属于工商管理下的二级学科,有庞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随着国际经济的全球化,旅游业更加繁荣,因此对旅游的管理要求也随之提高,现在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学校也很多,对专业能力和素质也有一定的要求。旅游管理学科的研究范围侧重于研究旅游企业管理、旅游开发与旅游市场营销、会展服务与管理等业务领域。以旅游资源和服务设施为条件,为旅游者在旅行游览中提供各种服务性劳动而取得经济收益的经济部门。旅游业是综合性的经济事业,其构成涉及社会许多部门。它的基础经济活动由旅行社、旅游饭店和旅游交通三大部门组成。此外,还有为旅游者服务的经营旅游商品的零售企业、园林设施、文化娱乐事业和公用事业等。 2、中国旅游业现状分析 从宏观上看,旅游业的发展前景是欣欣向荣的。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统计,目前旅游业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产业。并且每年还在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节假日改革、带薪休假的实行,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具生机活力和安全的旅游目的地,旅游业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据统计,从2002-2007年,过境旅游人数年均增长7.8%。高于全球平均增长率3个百分点。旅游外汇收入年均增长12.6%。高于全球平均增长率2个百分点。国内旅游人数年均增长 l1.3%。国内旅游收入年均增长12%。旅游总收入从5566亿元增长到1万亿元,年均增长12.4%。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国家和地区从20个增加到132个,出境旅游人数从1660万人次增长到400O万人次,年均增长19.2%。中国旅游研究数据显示,经历了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2009年。中国公民出境游从今年第四季度开始率先恢复两位数增长。2009年1O月,我国公民出境游同比增长超过11%,大陆居民赴台游更是保持150%以上的强劲增长。但是在旅游业迅猛增长的背景下,旅游高素质人才供不应求。当前旅游市场服务性人才偏多,而高层次管理人才奇缺。从事旅游营销、经营、策划、规划、开发和会展的高级人才及通晓世界语言和与国际接轨的职业经纪人严重不足,全国年均缺口达到上万人。旅游业人才的缺口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旅游服务类人才供不应求

旅游信息人才现状及人才培养机制

旅游信息人才现状及人才培养机制 ——以江西省为例摘要: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游业对其从业人员的需求急剧上升,但旅 游从业人员的供给和培训却相对滞后。旅游人力资源市场表现出三大矛盾,要 解决该问题的当务之急是加强旅游业从业人员的职业化素质锻炼,与国际接轨 并全面引入职业化发展理念,组织建立并全面实施旅游业职业化管理体系。 关键字:旅游业信息人才人才现状培养机制 正文: 旅游业是伴随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逐步成长起来的朝阳产业,特别是我国2008年北京奥运的主办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召开,为国内旅游业带来前所 未有的发展契机。相应地,各旅游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也急剧上升,但由于 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时间不长,人才市场对旅游人力资源的储备不足,加上旅游 人才的培养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旅游企业面临着高速发展中的人才瓶颈问题。旅游企业只有以现有的人力资源为基础,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加大企业内部 员工职业化培训与管理,全面提升从业人员素质,并构建科学的旅游从业人员 职业化发展体系,才能逐步从根本上解决旅游业发展中人才的问题。 (一)我国及江西省旅游业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飞速发展,对旅游业从业人员的需要急剧增加。相应的,导游人员需求也急剧增加,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和第四大旅游客源国。目前我国导游人员存在着总量不足、结 构失衡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大特点: 1、旅游从业人员的总量不足,旅游人才需求与人才供给之间的矛盾明显。 (1)旅游人才需求与专业人才供给之间的矛盾。市场经济的拉动带动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市场对旅游人才的需求量急剧上升。然而来自各大高校的就 业指导中心的信息表明,旅游专业学生的一次性就业率不足60%,并且同时就 业的毕业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从事的并不是专业对口工作。造成以上矛盾 的主要原因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目前旅游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及人才队伍建设 上滞后于企业发展速度。二是说明旅游人才教育机构在旅游人才培养模式与实

2019教育信息化与教师综合素质提升考试答案-(1921)

单选题(共 30 题,每题2 分) 1.根据本课程, ()比较重视国外专利。 A.美国 B.德国 C.英国 D.日本 恭喜你,答对了! 答案解析: 暂无 2. 根据本课程,我国要实施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推进“三位一体” 协同育人,其中“三位一体”不包括以下哪项?() A.地方政府 B.企事业单位 C.高等学校 D.中小学 恭喜你,答对了! 答案解析: 暂无 3.根据本课程,马丁·特罗认为,()的目标是培养高层次、高素质的人才。 A.教授治校阶段 B.普及化阶段 C.精英教育阶段 D.大众化阶段 恭喜你,答对了! 答案解析: 暂无 4.本课程提到,()是一种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科研方法。 A.文献研究法 B.比较研究法 C.调查研究法 D.行动研究法 恭喜你,答对了! 答案解析: 暂无 5.根据本课程,()是世界上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国家。 A.中国 B.日本 C.英国 D.美国 恭喜你,答对了! 答案解析: 暂无 6.本课程提到,()是科学共同体取得社会信任的一个关键基础。 A.创新发展

B.有条理的怀疑 C.科研诚信 D.道德底线 恭喜你,答对了! 答案解析: 暂无 7.研究可以把以前的经验变为有效的东西,随着实践工作的进行,人们会积累很多 经验。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经验缺点的是()。 A.经验是此时此地的产物,有局限性 B.经验有惰性,引导人们向后看,而不是向前看 C.经验没把感性的东西上升到理性 D.经验的灵活性太大 恭喜你,答对了! 答案解析: 暂无 8.现阶段高等教育发展主要矛盾是()。 A.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短缺 B.结构不合理 C.高等教育资源均衡问题 D.高等教育资源质量问 题恭喜你,答对了! 答案解析: 暂无 9.根据本课程,社会角色理论是跨学科的一个综合的一个行为科学理论,它是从()发展起来的。 A. 上世纪 70 年代 B. 上世纪 60 年代 C. 上世纪 50 年代 D. 上世纪 30 年代 恭喜你,答对了! 答案解析: 暂无 10. 教育研究对教师来讲分为三个层面,为教学、教育和()。 A.思考 B.学习 C.治理 D.管理 恭喜你,答对了! 答案解析: 暂无 11.()是创新发展的源头,是提升国家原始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基础。 A.基础科学 B.社会科学 C.技术科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