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代换计算表

钢筋代换计算表
钢筋代换计算表

钢筋等强度代换计算表

计算人:

审核:

审批:

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西安地铁二号线TJSG-23标项目经理部

二〇一三年三月九日

钢筋等强度代换计算书

计算依据<建筑施工手册>第九章9-3-2

钢筋等强度代换公式n2≥(n1*d21*fy1)/(d22*fy2)

n1—原设计根数

d1—原设计钢筋直径

fy1—原设计钢筋设计强度

n2—代换后根数

d2—代换后钢筋直径

fy2—代换后规格钢筋设计强度

三级钢HRB400设计强度为360

二级钢HRB335设计强度为300

1根直径为25的三级钢用直径为20的三级钢等强度代换换算如下:

n2=(1*252*360) / (202*360)=1.5625,

即1根直径为25的三级钢可用2根直径为20的三级钢等强度代换。1根直径为20的三级钢用直径为25的二级钢等强度代换换算如下:

n2=(1*202*360) / (252*300)=0.768,

即1根直径为20的三级钢可用1根直径为25的二级钢等强度代换。综上所述,1根直径为25的三级钢可以用1根直径为20的三级钢和1根为25的二级钢进行等强度代换。

中交二公局西安地铁二号线TJSG-23标

凤栖原站项目经理部

钢筋代换计算方法

钢筋代换计算方法 钢筋代换验算公式 一、钢筋代换抗弯承载力(强度)验算: 单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基本公式为:M≤Mu=fyAs(ho-fyAs/2a1fcb) 当砼强度等级超过C50,a1取1.0. 钢筋代换后的截面强度: fy2As2(ho2-fy2As2/2fcb)≥fy1As1(ho1-fy1As1/2fcb) fy2---拟代换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fy1---原设计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As2---拟代换钢筋的截面面积 As1---原设计钢筋的截面面积 ho2---拟代换钢筋合力作用点至构件截面受压边缘的距离 ho1---原设计钢筋合力作用点至构件截面受压边缘的距离 fc---砼抗压强度设计值 b---构件截面宽度 二、钢筋代换抗剪承载力(强度)验算: 钢筋砼受弯构件,当配有箍筋和弯起钢筋时,其: 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计算公式为: v≤0.7ftbho+1.25fyvAsvho/s+0.8fyAstysinαs,

αs---斜截面上弯起钢筋与构件纵向轴向的夹角,一般取αs=45°,当梁截面较高时取αs=60° 即钢筋砼受弯斜截面所承受的剪力主要由三部分组成:1.砼承担的剪力;2、箍筋承担的剪力;3、弯起钢筋承担的剪力。 其中: 箍筋所承担的剪力为: vsv=1.25fyvAsvho/s, 所以, (1)、箍筋代换应满足: fyv2Asv2/s2≥fyv1Asv1/s1 fyv2---拟代箍筋换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fyv1---原设计箍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Asv2---拟代换箍筋截面积 Asv1---原设计箍筋截面积 s2---拟代换箍筋沿构件长度方向上的距离 s1---原设计箍筋沿构件长度方向上的距离 弯起钢筋所能承载的剪力为: vsb=0.8fyAsbsinαs,所以, (2)、弯起钢筋代换后应满足: fy2Asb2≥fy1Asb1 fy2---拟代换弯起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fy1---原设计弯起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Asb2---同一弯起平面内拟代换弯起钢筋的截面积 Asb1---同一弯起平面内原设计弯起钢筋的截面积

钢筋代换计算公式及实例

钢筋等截面及等强度代换计算公式 钢筋代换分两种情况,一是钢筋设计强度相同,采用不同直径的其他钢筋进行代换(等截面代换),二是钢筋设计强度不同,采用不同直径或不同间距的其他钢筋代换(等强度代换)。 钢筋代换过程中,直接使用到的参数为钢筋间距(或根数)和强度。但通过简化,可将以上的强度参数转化为钢筋理论重量和强度系数的乘积。因此列出两者的计算公式和参数值如下: 进行钢筋理论重量=0.00617*d^2(kg/m) 强度系数(设计强度): Ⅰ级钢2.4 Ⅱ级钢3.4 Ⅲ级钢3.8 情况一:等截面代换——一般指原设计钢筋和代换钢筋的材质(设计强度)相同,但直径不同时的代换 (1)按理论重量代换钢筋间距:其计算公式为: 代换钢筋间距=(代换钢筋理论重量/原设计钢筋理论重量)*原设计间距 [例]某设计采用了圆10钢筋,间距180mm配筋,因圆10钢筋无货,拟用圆8代换,代换钢筋的间距应是多少? 代换钢筋间距=0.395/0.617*180=115(mm)

(2)按理论重量代换钢筋根数:适用于采用根数配筋时,计算公式为: 代换钢筋根数≥原设计钢筋理论重量/代换钢筋理论重量*原设计根数[例]某设计配筋为10根圆10,拟用圆8代换,代换后应是多少根? 代换钢筋根数=0.617/0.395*10=15.62,取定16根。 采用根数代换时,一定要注意构造要求。 情况二:等强度代换——一般指原设计钢筋与代换钢筋的材质(设计强度)不同,但规格(直径)相同或者不同时的代换 (1)按强度代换钢筋间距,其计算公式为: 代换钢筋间距=(代换钢筋理论重量*代换钢筋强度系数)/(原设计钢筋理论重量*原设计钢筋强度系数)*原设计间距(mm) [例]原设计圆10间距180mm(Ⅰ级钢),现采用圆8代换(Ⅱ级钢),代换钢筋的间距应是多少? 代换钢筋间距=(0.395*3.4)/(0.617*2.4)*180=163(mm) (2)按强度代换钢筋根数:适用于设计采用根数配筋时,计算公式如下:代换钢筋根数≥(原设计钢筋理论重量*原设计钢筋强度系数)/(代换钢筋理论重量/代换钢筋强度系数)*原设计根数 [例]原设计采用4根圆25(Ⅰ级钢),若用圆22(Ⅱ级钢)代换钢筋,需要几根? 代换钢筋根数=(3.85*2.4)/(2.98*3.4)*4=3.65,取定4根。

梁板钢筋的下料长度计算及例题

梁板钢筋的下料长度 =梁板的轴线尺寸-保护层(一般25)+上弯勾尺寸 180度弯勾=6.25d 90度弯勾=3.5d 45度弯勾=4.9d 再咸去度量差:30度时取0.3d\ 45度0.5d\60度1d\90度2d\ 135度3d 如果是一般的施工图纸按上面的方法就可以算出来如板的分布筋\负盘\梁的纵向受力筋\架力筋.如果是平法施工图那就要参考 03G101-1B了 箍筋的长度:外包长度+弯勾长度-6d 弯勾长度6加100\8加120\10加140 箍筋个数=梁构件长度-(25保护层)*2/箍筋间距+1 矩形箍筋下料长度计算公式 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表1) 式中箍筋周长=2(外包宽度+外包长度); 外包宽度=b-2c+2d; 外包长度=h-2c+2d; b×h=构件横截面宽×高; c——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 d——箍筋直径。

箍筋调整值见表1。 2.计算实例 某抗震框架梁跨中截面尺寸b×h=250mm×500mm,梁内配筋箍筋φ 6@150,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c=25mm,求一根箍筋的下料长度。解:外包宽度= b-2c+2d =250-2×25+2×6=212(mm) 外包长度=h-2c+2d =500-22×25+2×6=462(mm) 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 =2(外包宽度+外包长度)+110(调整值) =2(212+462)+110=1458(mm) ≈1460(mm)(抗震箍) 错误计算方法1: 箍筋下料长度=2(250-2×25)+2(500-2×25)+50(调整值) =1350(mm)(非抗震箍)错误计算方法2:箍筋下料长度=2(250-2×25)+2(500-2×25)=1300(mm) 梁柱箍筋的下料,在施工现场,如果给钢筋工一个总长= 2b+2h-8c+26.5d的公式,钢筋工不是太欢迎;如果将梁的已知保护层直接代入公式,使表达方式简单一些,钢筋工就容易记住。 譬如,当次梁的4面保护层均为25mm时, 箍筋直径为圆8,我们有:箍筋总长=2b+2h+12mm; 箍筋直径为圆10,我们有:箍筋总长=2b+2h+65mm;

钢筋等面积代换

钢筋等截面及等强度代换 钢筋代换的十大原则 ①、钢筋代换应遵照等强代换这个基本原则; ②、钢筋代换应经设计同意原则; ③、钢筋代换后的钢筋不混合原则;(即代换后不能形成不同级别的钢筋并肩工作现象) ④、钢筋代换后钢筋还应保持原有的平衡原则;(如梁下部原为2根16的钢筋,你不能用 1根18+1根14) ⑤、钢筋代换后保证规范规定的最小、最大间距的原则;(如板米不少于三根,受力筋最大间距在不大于200,最小间距不小于50;梁箍筋最大不大于300,小于不小于50;梁主筋间 距不小于25,等等) ⑥、钢筋代换后保证规范规定的最小钢筋直径要求的原则; ⑦、钢筋代时时应考虑特殊构件的特殊要求;(如吊环只能用Ⅰ级钢筋,吊车梁的钢筋不允 许代换) ⑧、钢筋代换应按受力面代换原则;(如非正压柱,必须按单侧面钢筋进行代换) ⑨、构造钢筋、措施钢筋代换不能减少根数;(如挑檐角筋、温度控制筋、梁内侧面构造筋) ⑩、钢筋代换必须符合规范规定的最大、最小配筋率的要求原则。 中小 钢筋等截面及等强度代换 钢筋理论重量: 理论重量=0.00617*d^2(kg/m) 强度系数(设计强度): Ⅰ级钢 2.4 Ⅱ级钢 3.4 Ⅲ级钢 3.8 (1)等截面代换:一般指原设计钢筋和代换钢筋的材质(设计强度)相同,但直径不同时的代换,其计算公式为: 代换钢筋间距=(代换钢筋理论重量/原设计钢筋理论重量)*原设计间距 [例]某设计采用了圆10钢筋,间距180mm配筋,因圆10钢筋无货,拟用圆8代换,代换钢筋的间距应是多少? 代换钢筋间距=0.395/0.617*180=115(mm)......... 当施工中遇有钢筋的品种或规格与设计要求不符是,可按钢筋等强度代换、等面积代换原则代换:

梁钢筋清单工程量、综合单价计算过程

例题4:梁钢筋的费用计算过程 分析:本工程现浇混凝土梁钢筋:010416001 1.钢筋工程量计算:(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25mm) (1)梁上部通长钢筋:25 锚固长度LaE=30d=750mm>500-25=475mm,应弯锚; 平直段长度为500-25=475mm≥0.4LaE,弯段长度取15d可满足要求锚固长度要求。 L单根=7200+2×250-2×25+2×15×25=8400(mm)=8.4m N=2(根) (2)左、右负弯矩钢筋:25,负弯矩筋要求锚入支座并伸出Ln/3。 L单根=(7200-2×250)/3+500-25+15×25=3083(mm)=3.083m N=2×2=4(根) (3)梁下部钢筋:25 L单根=7200+2×250-2×25+2×15×25=8400(mm)=8.4m N=6(根) (4)抗扭纵向钢筋:18 锚固长度LaE=30d=540mm>500-25=475mm,应弯锚; 平直段长度为500-25=475mm≥0.4LaE,弯段长度取15d可满足要求锚固长度要求。 L单根=7200+2×250-2×25+2×15×18=8190(mm)=8.19m N=2(根)

(5)附加吊筋:14(如图) L 单根=250+2×50+2× (700-2×25)×1.414+2×20×14=2748.2(mm )=2.748m N=2(根) (6)箍筋:φ10(按03G101-1) 根据抗震要求,箍筋端头为135°/135°弯钩,且弯钩平直段长度为10d ,所以每个箍筋弯钩增加长度为:10d+0.5D+d =13d L 单根=(300+700)×2-8×25+13×10×2=2117.4(mm )=2.117m 12007005.122502720021100507005.1-??-?-+??? ? ??+-?=箍筋根数 =44(根) 另主次梁相交处应在主梁上沿次梁两边各附加3根箍筋,则: 箍筋根数=44+6=50(根) 钢筋长度汇总: L φ10=2.117×50=105.85(m ) L 14=2.748×2=5.496(m )

钢筋代换计算方法

钢筋理论重量: 理论重量=0.00617*d^2(kg/m) 强度系数(设计强度): Ⅰ级钢 2.4 Ⅱ级钢 3.4 Ⅲ级钢 3.8 (1)等截面代换:一般指原设计钢筋和代换钢筋的材质(设计强度)相同,但直径不同的代换,其计算公式为: 代换钢筋间距=(代换钢筋理论重量/原设计钢筋理论重量)*原设计间距 [例]某设计采用了圆10钢筋,间距180mm配筋,因圆10钢筋无货,拟用圆8代换,代换钢筋的间距应是多少? 代换钢筋间距=0.395/0.617*180=115(mm) (2)按理论重量代换钢筋根数:适用于采用根数配筋时,计算公式为: 代换钢筋根数≥原设计钢筋理论重量/代换钢筋理论重量*原设计根 数 [例]某设计配筋为10根圆10,拟用圆8代换,代换后应是多少根? 代换钢筋根数=0.617/0.395*10=15.62,取定16根。 采用根数代换时,一定要注意构造要求。 (3)等强度代换:一般指原设计钢筋与代换钢筋的规格(直径)相同或者不同,但材质(设计强度)不同时的代换,其计算公式为:代换钢筋间距=(代换钢筋理论重量*代换钢筋强度系数)/(原设计钢筋理论重量*原设计钢筋强度系数)*原设计间距(mm) [例]原设计圆10间距180mm(Ⅰ级钢),现采用圆8代换(Ⅱ级钢),代换钢筋的间距应是多少? 代换钢筋间距=(0.395*3.4)/(0.617*2.4)*180=163(mm) (4)按强度代换钢筋根数:适用于设计采用根数配筋时,计算公式如下:

代换钢筋根数≥(原设计钢筋理论重量*原设计钢筋强度系数)/(代换 钢筋理论重量/代换钢筋强度系数)*原设计根数 [例]原设计采用4根圆25(Ⅰ级钢),若用圆22(Ⅱ级钢)代换 钢筋,需要几根? 代换钢筋根数=(3.85*2.4)/(2.98*3.4)*4=3.65,取定4根

钢筋等截面代换公式

钢筋代换计算公式 一、抗弯承载力(强度)验算: 单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基本公式为: M≤Mu=fyAs(ho-fyAs/2a1fcb) 当砼强度等级超过C50,a1取1.0. 钢筋代换后的截面强度: fy2As2(ho2-fy2As2/2fcb)≥fy1As1(ho1-fy1As1/2fcb) fy2---拟代换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fy1---原设计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As2---拟代换钢筋的截面面积 As1---原设计钢筋的截面面积

ho2---拟代换钢筋合力作用点至构件截面受压边缘的距离 ho1---原设计钢筋合力作用点至构件截面受压边缘的距离 fc---砼抗压强度设计值 b---构件截面宽度 二、钢筋代换抗剪承载力(强度)验算: 钢筋砼受弯构件,当配有箍筋和弯起钢筋时,其: 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计算公式为: v≤0.7ftbho+1.25fyvAsvho/s+0.8fyAstysinαs, αs---斜截面上弯起钢筋与构件纵向轴向的夹角,一般取αs=45°,当梁截面较高时取αs=60°

即钢筋砼受弯斜截面所承受的剪力主要由三部分组成:1.砼承担的剪力;2、箍筋承担的剪力;3、弯起钢筋 承担的剪力。 其中: 箍筋所承担的剪力为: vsv=1.25fyvAsvho/s, 所以, (1)、箍筋代换应满足: fyv2Asv2/s2≥fyv1Asv1/s1 fyv2---拟代箍筋换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fyv1---原设计箍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Asv2---拟代换箍筋截面积

Asv1---原设计箍筋截面积 s2---拟代换箍筋沿构件长度方向上的距离 s1---原设计箍筋沿构件长度方向上的距离 弯起钢筋所能承载的剪力为: vsb=0.8fyAsbsinαs,所以, (2)、弯起钢筋代换后应满足: fy2Asb2≥fy1Asb1 fy2---拟代换弯起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fy1---原设计弯起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Asb2---同一弯起平面内拟代换弯起钢筋的截面积 Asb1---同一弯起平面内原设计弯起钢筋的截面

钢筋等量代换

钢筋等截面及等强度代换 钢筋理论重量: 理论重量=0.00617*d^2(kg/m) 强度系数(设计强度): Ⅰ级钢 2.4 Ⅱ级钢 3.4 Ⅲ级钢 3.8 (1)等截面代换:一般指原设计钢筋和代换钢筋的材质(设计强度)相同,但直径不同时的代换,其计算公式为: 代换钢筋间距=(代换钢筋理论重量/原设计钢筋理论重量)*原设计间距 [例]某设计采用了圆10钢筋,间距180mm配筋,因圆10钢筋无货,拟用圆8代换,代换钢筋的间距应是多少? 代换钢筋间距=0.395/0.617*180=115(mm)......... 当施工中遇有钢筋的品种或规格与设计要求不符是,可按钢筋等强度代换、等面积代换原则代换: 1、等强度代换:当构件受强度控制时,钢筋可按强度相等原则进行代换;即不同钢号的钢筋按强度相等的原则代换。即代换后的钢筋强度应大于或等于代换前的钢筋强度; 2、等面积代换:当构件按最小配筋率配筋时,钢筋可按面积相等的原则进行代换。即同钢号的钢筋按钢筋面积相等的原则代换; 3、当构件受裂缝宽度或挠度控制时,代换后进行雷锋宽度或挠度验算; 4、代换后的钢筋应满足构造要求和设计中提出的特殊要求; 钢筋代换时,必须要充分了解设计意图和代换材料性能,并严格遵守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各项规定;凡重要结构中的钢筋代换,要征得设计单位同意。 (1)、对某些重要的构件,如吊车梁、薄腹梁、桁架弦等,不宜用一级光圆钢筋代替二级带肋钢筋; (2)、钢筋替换后,应满足配筋构造规定,如钢筋的最小直径、间距、根数、锚固长度等; (3)、同一截面内,可同时配有不同种类和直径的代换钢筋,但每根钢筋的拉力不应过大,以免构件受力不匀; (4)、梁的纵向受力钢筋与弯起钢筋应分别代换,以保证正截面与斜截面的强度; (5)、偏心受压构件分别代换; (6)、当构件受裂缝宽度控制时,如以小直径钢筋代换大直径钢筋,强度等级低的钢筋代换强度等级高的钢筋,则可不作裂缝宽度验算; 【质量验收要求】

钢筋代换一般规则及方法

钢筋代换 一般规则及方法 李承德 二○○九年十月十九日

目录 一、代换原则: (3) 二、代换注意事项 (3) 三、常用代换方法: (4) 1、等强法 (4) 2、等截面法 (4) 3、等质量法 (5) 4、半径简易法 (5) 5、半径+系数简易法 (5) 三、构件截面的有效高度影响 (5) 四、钢筋代换实例 (6) 五、钢筋代换的验算: (8)

一、代换原则: 两个基本原则: ①、钢筋代换应经设计同意原则; ②、钢筋代换应遵照等强代换原则; 十个必须遵照的原则: ①、当构件配筋受裂缝宽度或挠度控制时,代换后应进行裂缝宽度或挠度验算原则。 ②、有抗震要求的梁、柱和框架,不宜以强度等级较高的钢筋代换原设计中的钢筋原则; ③、钢筋代换后的钢筋不混合原则;(即代换后不能形成不同级别的钢筋并肩工作现象) ④、钢筋代换后钢筋还应保持原有的平衡原则;(如梁下部原为2根16的钢筋,你不能用1根18+1根14) ⑤、钢筋代换后保证规范规定的最小、最大间距的原则;(如板米不少于三根,受力筋最大间距在不大于200,最小间距不小于50;梁箍筋最大不大于300,小于不小于50;梁主筋间距不小于25,等等) ⑥、钢筋代换后保证规范规定的最小钢筋直径要求的原则; ⑦、钢筋代时时应考虑特殊构件的特殊要求;(如吊环只能用Ⅰ级钢筋,吊车梁的钢筋不允许代换) ⑧、钢筋代换应按受力面代换原则;(如非正压柱,必须按单侧面钢筋进行代换) ⑨、构造钢筋、措施钢筋代换不能减少根数;(如挑檐角筋、温度控制筋、梁内侧面构造筋)⑩、钢筋代换必须符合规范规定的最大、最小配筋率的要求原则。(代换后的钢筋用量不宜大于原设计用量的5%,也不低于2%)。 ○11当构件受裂缝宽度或挠度控制时,代换后应进行裂缝宽度或挠度验算。二、代换注意事项 钢筋代换时,必须充分了解设计意图和代换材料性能,并严格遵守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各项规定;凡重要结构中的钢筋代换,应征得设计单位同意。 1.对某些重要构件,如吊车梁、薄腹梁、彬架下弦等,不宜用HPB235级光圆钢筋代替HRB335和HRB400级带肋钢筋。 2.钢筋代换后,应满足配筋构造规定,如钢筋的最小直径、间距、根数、锚固长度等。 3.同一截面内,可同时配有不同种类和直径的代换钢筋,但每根钢筋的拉力差不应过大(如同品种钢筋的直径差值一般不大于5mm),以免构件受力不匀。

钢筋代换方法

钢筋代换方案 郑州一建承建的西西里传说.幼儿园项目,由于φ10钢筋现场的储备不够,而8钢筋现场的剩余较多,由于 18钢筋现场的储备不够,而 16钢筋现场的剩余较多,因此进行8的钢筋代换φ10 钢筋、 16的钢筋代换 18钢筋; 1、等强代换方法 1.计算法 2 221 2112y y f d f d n n ≥ 式中 n 2——代换钢筋根数; n 1——原设计钢筋根数; d 2——代换钢筋直径; d 1——原设计钢筋直径; f y2——代换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表1-1); f y1——原设计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上式有两种特例: (1)设计强度相同、直径不同的钢筋代换: 22 2 112d d n n ≥ (2)直径相同、强度设计值不同的钢筋代换: 2 11 2y y f f n n ≥ 钢筋强度设计值(N/mm 2) 表1-1 项次 钢筋种类 符号 抗拉强度设计值fy 抗压强度设计值fy' 1 热轧钢筋 HPB235 φ 210 210 HRB335 Φ 300 300 HRB400 360 360

RRB400 360 360 2 冷轧带肋钢筋LL550 360 360 LL650 430 380 LL800 530 380 2、现场屋顶WKL18(2A)、WKL24(2)、L3(2A)、中的16的钢筋代换18钢筋 钢筋等强度代换 等强度代换公式:n2≥(n 1*d2 1* f y1 )/(d2 2* f y2 ) n 1 原设计根数2/3 d 1 原设计钢筋直径18 f y1 原设计钢筋设计强度标准值360 n 2 代换后根数3/4 d 2 代换后直径16 f y2 代换后规格钢筋设计强度标准值360 钢筋等强度代换 等强度代换公式:n2≥(n 1*d2 1* f y1 )/(d2 2* f y2 ) n 1 原设计根数 2 d 1 原设计钢筋直径18 f y1 原设计钢筋设计强度标准值360 n 2 代换后根数 3 d 2 代换后直径16 f y2 代换后规格钢筋设计强度标准值360 钢筋等强度代换 等强度代换公式:n2≥(n 1*d2 1* f y1 )/(d2 2* f y2 ) n 1 原设计根数3/2 d 1 原设计钢筋直径18 f y1 原设计钢筋设计强度标准值360 n 2 代换后根数4/3 d 2 代换后直径16 f y2 代换后规格钢筋设计强度标准值360

钢筋工程量计算例题

一、计算多跨楼层框架梁KL1的钢筋量,如图所示。 柱的截面尺寸为700×700,轴线与柱中线重合 计算条件见表1和表2 表1 混凝土强度等级梁保护层 厚度 柱保护层 厚度 抗震等级连接方式钢筋类型锚固长度 C302530三级抗震对焊普通钢筋按 03G101-1图集及 表2 直径6810202225

钢筋单根长度值按实际计算值取定,总长值保留两位小数,总重量值保留三位小数。 解: 1.上部通常筋长度 2Φ25 单根长度L1=Ln+左锚固长度+右端下弯长度 判断是否弯锚:左支座hc-c=(700-30)mm =670mm<LaE=29d=29 ×25=725mm,所以左支座应弯锚。 锚固长度=max(+15d,hc-c+15d,LaE)=max(×725+15×25,670+15×25,725)=max(665,1045,725)=1045mm=1.045m (见101图集54页) 右端下弯长度(悬挑板上部钢筋下弯收头):12d=12×25=300mm (见101图集66页) L1=6000+6900++1045+300=15645mm=1.5645m 由以上计算可见:本题中除构造筋以外的纵筋在支座处只要是弯锚皆取1045mm,因为支座宽度和直径都相同。 2. 一跨左支座负筋第一排 2Φ25 单根长度L2=Ln/3+锚固长度=(6000-350×2) /3+1045=2812mm=2.812m (见101图集54页)

3. 一跨左支座负筋第二排 2Φ25 单根长度L3=Ln/4+锚固长度=(6000-350×2)/4+1045=2370mm=2.37m (见101图集54页) 4. 一跨下部纵筋 6Φ25(未说明,按照非通常计算) 单根长度L4=Ln+左端锚固长度+右端锚固长度=6000-700+1045×2=7390mm=(此处有误,右段锚固长度=max( +5d,LaE)=max(475mm,725mm))后面同类错误相同 (见101图集54页) 5.侧面构造钢筋 4Ф12 单根长度L5=Ln+15d×2=6000-700+15×12×2=5660mm=5.66m (见101图集24页) 6.一跨右支座负筋第一排 2Φ25 单根长度L6=max(5300,6200)/3×2+700=4833mm=4.833m (见101图集54页) 7.一跨右支座负筋第二排 2Φ25 单根长度L7= max(5300,6200)/4×2+700=3800mm=

钢筋代换一般规则及方法

钢筋代换一般规则及法 二○○九年十月十九日

目录 一、代换原则: (3) 二、代换注意事项 (3) 三、常用代换法: (4) 1、等强法 (4) 2、等截面法 (4) 3、等质量法 (5) 4、半径简易法 (5) 5、半径+系数简易法 (5) 三、构件截面的有效高度影响 (5) 四、钢筋代换实例 (6) 五、钢筋代换的验算: (8)

一、代换原则: 两个基本原则: ①、钢筋代换应经设计同意原则; ②、钢筋代换应遵照等强代换原则; 十个必须遵照的原则: ①、当构件配筋受裂缝宽度或挠度控制时,代换后应进行裂缝宽度或挠度验算原则。 ②、有抗震要求的梁、柱和框架,不宜以强度等级较高的钢筋代换原设计中的钢筋原则; ③、钢筋代换后的钢筋不混合原则;(即代换后不能形成不同级别的钢筋并肩工作现象) ④、钢筋代换后钢筋还应保持原有的平衡原则;(如梁下部原为2根16的钢筋,你不能用1根18+1根14) ⑤、钢筋代换后保证规规定的最小、最大间距的原则;(如板米不少于三根,受力筋最大间距在不大于200,最小间距不小于50;梁箍筋最大不大于300,小于不小于50;梁主筋间距不小于25,等等) ⑥、钢筋代换后保证规规定的最小钢筋直径要求的原则; ⑦、钢筋代时时应考虑特殊构件的特殊要求;(如吊环只能用Ⅰ级钢筋,吊车梁的钢筋不允代换) ⑧、钢筋代换应按受力面代换原则;(如非正压柱,必须按单侧面钢筋进行代换) ⑨、构造钢筋、措施钢筋代换不能减少根数;(如挑檐角筋、温度控制筋、梁侧面构造筋)⑩、钢筋代换必须符合规规定的最大、最小配筋率的要求原则。(代换后的钢筋用量不宜大于原设计用量的5%,也不低于2%)。 ○11当构件受裂缝宽度或挠度控制时,代换后应进行裂缝宽度或挠度验算。二、代换注意事项 钢筋代换时,必须充分了解设计意图和代换材料性能,并格遵守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的各项规定;凡重要结构中的钢筋代换,应征得设计单位同意。 1.对某些重要构件,如吊车梁、薄腹梁、彬架下弦等,不宜用HPB235级光圆钢筋代替HRB335和HRB400级带肋钢筋。 2.钢筋代换后,应满足配筋构造规定,如钢筋的最小直径、间距、根数、

梁钢筋的算法例题

一、钢筋算量基本方法 钢筋算量基本方法 第一章梁 第一节框架梁 一、首跨钢筋的计算 1、上部贯通筋 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 2、端支座负筋 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 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 3、下部钢筋 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 注意:下部钢筋不论分排与否,计算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在标注梁的下部纵筋时可以不输入分排信息。 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在软件中是如何实现03G101-1中关于支座锚固的判断呢? 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 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

4、腰筋 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 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 5、拉筋 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 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 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11.9d+8d 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 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如下图所示)

钢筋代换公式

钢筋代换公式 钢筋理论重量=0.00617x钢筋直径x钢筋直径 钢筋强度系数(设计强度)=Ⅰ级钢 2.4 Ⅱ级钢 3.4 Ⅲ级钢3.8 1、等截面代换:一般指原设计钢筋和代换钢筋的材质(设计强度) 相同,但直径不同的代换。 代换钢筋间距=(代换钢筋理论重量/原设计钢筋理论重量)x原设计间距 例如:某设计采用了圆10钢筋,间距180mm的配筋,因圆10钢筋无货,拟用圆8钢筋代换,代换间距是多少? 0.359/0.617*180=115mm 2、按理论重量代换根数:适用于采用根数配筋时,采用根数代换时, 一定要注意构造要求。 代换钢筋根数=(原设计钢筋理论重量/代换钢筋理论重量)x原设计根数 例如:某设计配筋10根圆10的钢筋,因圆10钢筋无货,拟用圆8钢筋代换,代换后是应是多少根? 0.617/0.359*10=15.62 3、等强度代换:一般指原设计钢筋与代换钢筋的规格(直径)相同 或不同,但材质(设计强度)不同时的代换。 代换钢筋间距=(代换钢筋理论重量*代换钢筋强度系数)/(原设计钢筋理论重量*原设计钢筋强度系数)x原设计间距 例如:某设计圆10钢筋间距180(Ⅰ级钢),拟用圆8(Ⅱ级钢)

代换,代换钢筋间距是多少? (0.359*3.4)/(0.617*2.4)*180=163mm 4、按强度代换根数:适用于设计采用根数配筋时 代换钢筋根数=(原设计钢筋理论重量*原设计钢筋强度系数)/(代换钢筋理论重量*代换钢筋强度系数)x原设计根数 例如:原设计采用4根25(Ⅰ级钢),若用圆22(Ⅱ级钢)代换钢筋,需要几根? (3.85*3.4)/(2.98*3.4)*4=3.65

梁钢筋计算实例

二钢筋混凝土梁板的配筋构造 3.1 受弯构件的构造要求 (1)梁的一般构造 钢筋混凝土梁的常用截面有矩形、T形、工形和花篮形等形式,如图 图3.25梁的截面形式 受弯构件在外荷载作用下,截面上将同时承受弯矩M和剪力y的作用。在弯矩较大的区段可能发生沿横截面的(称为正截面)受弯破坏,在剪力较大的区段可能发生沿斜截面的受剪破坏,当受力钢筋过早切断、弯起或锚固不满足要求时,还可能发生沿斜截面的受弯破坏。 一、梁和板的一般构造规定 (一)梁的配筋构造 1)梁的截面尺寸 梁的截面高度h与梁的跨度l及所受荷载大小有关。一般情况下,独立简支梁,其截面高度h与其跨度l的比值(称为高跨比) h/l=1/12—1/8 ;独立的悬臂梁h/l为1/6左右;多跨连续梁h/l=1/18—1/12 。 梁的截面宽度b与截面高度h的比值b/h,对于矩形截面一般为1/2.5~1/2;对于T形截面一般为1/3~1/2.5 。 为了统一模板尺寸便于施工,梁的常用宽度一般为180mm、200mm、220mm、250mm,250mm以上以50mm为模数;而梁的高度h一般为250mm、300 mm、…、1000mm等尺寸,当h≤800mm时以50mm为模数,当h>800mm时以1OOmm为模数。 2)梁的配筋 梁中一般配置下列几种钢筋(图3.26): ①纵向受力筋。如①号筋,它是用来承受弯矩的钢筋。纵向受力钢筋的常用直径为10-28mm,根数不得少于2根。梁内受力纵筋的直径应尽可能相同;当采用不同的直径时,它们之间相差至少应为2mm以上,便于施工中容易用肉眼识别,但相差也不宜超过6mm。 ②弯起钢筋。如②、③号钢筋,它是由纵向受力钢筋弯起而成。它的作用是:中间段同纵向受力钢筋一样,可以承受跨中正弯矩;弯起段可以承受剪力;弯起后的水平段有时还可以用来承受支座处的负弯矩。 弯起钢筋的弯起角度—般是:当梁高h ≤800mm时为45°;当梁高h>800mm 时为60°

钢筋代换原则

9-3-2-1 代换原则 当施工中遇有钢筋的品种或规格与设计要求不符时,可参照以下原则进行钢筋代换: 1.等强度代换:当构件受强度控制时,钢筋可按强度相等原则进行代换。 2.等面积代换:当构件按最小配筋率配筋时,钢筋可按面积相等原则进行代换。 3.当构件受裂缝宽度或挠度控制时,代换后应进行裂缝宽度或挠度验算。 9-3-2-2 等强代换方法 1.计算法 2 221 2112y y f d f d n n ≥ (9-11) 式中 n 2——代换钢筋根数; n 1——原设计钢筋根数; d 2——代换钢筋直径; d 1——原设计钢筋直径; f y2——代换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表9-28); f y1——原设计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上式有两种特例: (1)设计强度相同、直径不同的钢筋代换: 22 2 112d d n n ≥ (9-12) (2)直径相同、强度设计值不同的钢筋代换: 2 11 2y y f f n n ≥ (9-13) 钢筋强度设计值(N/mm 2) 表9-28

HRB335 Φ 300 300 HRB400 360 360 RRB400 360 360 2 冷轧带肋钢筋 LL550 360 360 LL650 430 380 LL800 530 380 9-3-2-5 钢筋代换实例 [例1] 今有一块6m 宽的现浇混凝土楼板,原设计的底部纵向受力钢筋采用HPB235级φ12钢筋@120mm ,共计50根。现拟改用HRB335级Φ12钢筋,求所需Φ12钢筋根数及其间距。 [解]本题属于直径相同、强度等级不同的钢筋代换,采用公式(9-13)计算: n 2=50×210/300=35根,间距=120×50/35=取170mm [例2] 今有一根400mm 宽的现浇混凝土梁,原设计的底部纵向受力钢筋采用HRB335级Φ22钢筋,共计9根,分二排布置,底排为7根,上排为2根。现拟改用HRB400级25 钢筋,求所需 25钢筋根数及其布置。 [解] 本题属于直径不同、强度等级不同的钢筋代换,采用公式(9-11)计算: 300 25300 229222???=n =根,取6根。 一排布置,增大了代换钢筋的合力点至构件截面受压边缘的距离h 0,有利于提高构件的承载力。 [例3] 已知梁的截面面积尺寸如图9-57a 所示,采用C20混凝土制作,原设计的纵向受力钢筋采用HRB400级 20钢筋,共计6根,单排布置,中间4根分别在二处弯起。现拟 改用HRB335级Φ22钢筋,求所需钢筋根数及其布置。

钢筋工程量计算例题

钢筋工程量计算例题

一、计算多跨楼层框架梁KL1的钢筋量,如图所示。 柱的截面尺寸为700×700,轴线与柱中线重合 计算条件见表1和表2 表1混凝土 强度等梁保护柱保护抗震等连接方钢筋类 锚固长度

表2

3. 一跨左支座负筋第二排 2Φ25 单根长度L3=Ln/4+锚固长度=(6000-350×2)/4+1045=2370mm=2.37m (见101图集54页) 4. 一跨下部纵筋 6Φ25(未说明,按照非通常计算) 单根长度L4=Ln+左端锚固长度+右端锚固长度=6000-700+1045×2=7390mm=(此处有误,右段锚固长度=max( +5d,LaE)=max(475mm,725mm))后面同类错误相同 (见101图集54页) 5.侧面构造钢筋 4Ф12 单根长度L5=Ln+15d×2=6000-700+15×12×2=5660mm=5.66m (见101图集24页) 6.一跨右支座负筋第一排 2Φ25 单根长度L6=max(5300,6200)/3×2+700=4833mm=4.833m (见101图集54页)

7.一跨右支座负筋第二排 2Φ25 单根长度L7= max(5300,6200)/4×2+700=3800mm= (以上第一排负筋左右计算完后未计算中间搭接的架立筋,注意) 8.一跨箍筋Φ10@100/200(2)按外皮长度 单根箍筋的长度L8=[(b-2c+2d)+ (h-2c+2d)]×2+2×[max(10d, 75)+] = [(300-2×25+2×10)+ (700-2×25+2×10)]×2+2×[max(10×10, 75)+×10] =540+1340+38+200 =2118mm=2.118m

钢筋等截面代换计算方法

代换后的钢筋截面积≥代换前的钢筋截面积。 n2.π.R2.R2≥n1.π.R1R1 n1——代换前钢筋的根数 R1——代换前钢筋的半径 n2——代换后钢筋的根数 R2——代换后钢筋的半径 只能是同级别的钢筋才能等面积代换,不同级别的钢筋还要满足等强度代换。 1、一般的框架结构中的混凝土用量可以按“建筑面积*0.22”得出,即一个标准层的折算厚度在22cm左右; 2、框架结构的含钢量暂按每m2含钢量60kg计(暂时不考虑影响各建筑物含钢量的因素):。 3、综合上面的数据:每立方混凝土的含钢量=1/0.22*60=273kg。 12墙一个平方需要64块标准砖 18墙一个平方需要96块标准砖 24墙一个平方需要128块标准砖 37墙一个平方需为192块标准砖 49墙一个平方需为256块标准砖 计算公式: 单位立方米240墙砖用量1/(0.24*0.12*0.6) 单位立方米370墙砖用量1/(0.37*0.12*0.6) 空心24墙一个平方需要80多块标准砖 一个土建工程师应掌握的数据 一、普通住宅建筑混凝土用量和用钢量: 1、多层砌体住宅: 钢筋30KG/m2 砼0.3—0.33m3/m2 2、多层框架 钢筋38—42KG/m2 砼0.33—0.35m3/m2 3、小高层11—12层 钢筋50—52KG/m2 砼0.35m3/m2 4、高层17—18层

钢筋54—60KG/m2 砼0.36m3/m2 5、高层30层H=94米 钢筋65—75KG/m2 砼0.42—0.47m3/m2 6、高层酒店式公寓28层H=90米 钢筋65—70KG/m2 砼0.38—0.42m3/m2 7、别墅混凝土用量和用钢量介于多层砌体住宅和高层11—12层之间 以上数据按抗震7度区规则结构设计 二、普通多层住宅楼施工预算经济指标 1、室外门窗(不包括单元门、防盗门)面积占建筑面积0.20—0.24 2、模版面积占建筑面积2.2左右 3、室外抹灰面积占建筑面积0.4左右 4、室内抹灰面积占建筑面积3.8 三、施工功效 1、一个抹灰工一天抹灰在35平米 2、一个砖工一天砌红砖1000—1800块 3、一个砖工一天砌空心砖800—1000块 4、瓷砖15平米 5、刮大白第一遍300平米/天,第二遍180平米/天,第三遍压光90平米/天 四、基础数据 1、混凝土重量2500KG/m3 2、钢筋每延米重量0.00617*d*d 3、干砂子重量1500KG/m3,湿砂重量1700KG/m3 4、石子重量2200KG/m3 5、一立方米红砖525块左右(分墙厚) 6、一立方米空心砖175块左右 7、筛一方干净砂需1.3方普通砂 一点不同观点: 1、一般多层砌体住宅:钢筋25-30KG/m2,其中经济适用房为16--18KG/m2. 2、一般多层砌体住宅,室外抹灰面积占建筑面积0.5--0.7。 3、一般多层砌体住宅,模版面积占建筑面积1.3--2.2,根据现浇板多少、柱密度变化很大。 4、一个砖工一天砌240砖墙1000—1800块,370或500墙2000--3000块。 5、钢筋混凝土重量2200KG/m3 ,素混

钢筋代换原则、计算公式与注意事项

钢筋代换原则、计算公式与注意事项 1.钢筋代换原则 当施工中遇有钢筋的品种或规格与设计要求不符时,可按照下面的原则进行钢筋代换。 1)在施工中,已确认工地不可能供应设计图要求的钢筋品种和规格时,才允许根据现有条件进行钢筋代换。 2)代换前,充分了解设计意图、构件特征和代换钢筋性能,必须征得设计单位同意,办理涉及变更文件。 3)代换后,仍能满足各类极限状态的有关计算要求,以及必要的配筋构造规定(如受力钢筋和箍筋的最小直径、间距、锚固长度、配筋百分率及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等);在一般情况下,代换钢筋还必须满足截面对称的要求。 4)对抗裂性要求高的构件(如吊车梁、薄腹梁、屋架下弦等),不宜用HPB30O 级光面钢筋替换 HRB335、HRB400 级变形钢筋,以免裂缝开展过宽。 5)梁内纵向受力钢筋与弯起钢筋应分别进行代换,以保证正截面与斜截面强度。 6)偏心受压构件或偏心受拉构件(如框架柱、承受吊车荷载的柱、屋架上弦等)钢筋代换时,应按受力方面(受压或受拉)分别代换,不得取整个截面配筋量计算。

7)吊车梁等承受反复荷载作用的构件,必要时应在钢筋代换后进行疲劳验算。 8)当构件受裂缝宽度控制时,代换后应进行裂缝宽度验算。如代换后裂缝宽度有少量增大(但不超过允许的最大裂缝宽度,被认为代换有效),还应对构件作挠度验算。 9)同一截面内配置不同种类和直径的钢筋代换时,每根钢筋拉为差不宜过大(同品种钢筋直径差一般不大于 5mm),以免构件受力不均。 10)建筑界钢筋代用应避免出现大材小用,优材劣用,或不符合专料专用等现象。钢筋代换时,其用量不宜大于原设计用量的 5%,如判断原设计有一定潜力,也可以略微降低,但是不应低于原设计用量的 2%。 11)进行钢筋代换的效果,除应考虑代换后仍能满足结构各项技术性能要求之外,同样还要保证用料的经济性和加工操作的方便。 12)重要结构和预应力混凝土钢筋的代换,应征得设计单位同意。 2.钢筋代换方法及公式 1)当结构构件是按强度控制时,可按强度等同原则代换,称" 等强度代换"。如设计图中所用钢筋强度Fy1 ,钢筋总面积为As1 ,代换后钢筋强度为Fy2 ,钢筋总面积为As2 ,则应使: Fy2 As2 ≧ Fy1 As1 2)当构件按最小配筋率控制时,可按钢筋面积相等的原则代换,称"等面积代换"即:As1 = As2

钢筋等量代换完整版

钢筋等量代换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钢筋等截面及等强度代换 钢筋理论重量: 理论重量=0.00617*d^2(kg/m) 强度系数(设计强度): Ⅰ级钢 2.4 Ⅱ级钢 3.4 Ⅲ级钢 3.8 (1)等截面代换:一般指原设计钢筋和代换钢筋的材质(设计强度)相同,但直径不同时的代换,其计算公式为: 代换钢筋间距=(代换钢筋理论重量/原设计钢筋理论重量)*原设计间距 [例]某设计采用了圆10钢筋,间距180mm配筋,因圆10钢筋无货,拟用圆8代换,代换钢筋的间距应是多少? 代换钢筋间距=0.395/0.617*180=115(mm)......... 当施工中遇有钢筋的品种或规格与设计要求不符是,可按钢筋等强度代换、等面积代换原则代换: 1、等强度代换:当构件受强度控制时,钢筋可按强度相等原则进行代换;即不同钢号的钢筋按强度相等的原则代换。即代换后的钢筋强度应大于或等于代换前的钢筋强度; 2、等面积代换:当构件按最小配筋率配筋时,钢筋可按面积相等的原则进行代换。即同钢号的钢筋按钢筋面积相等的原则代换; 3、当构件受裂缝宽度或挠度控制时,代换后进行雷锋宽度或挠度验算; 4、代换后的钢筋应满足构造要求和设计中提出的特殊要求;钢筋代换时,必须要充分了解设计意图和代换材料性能,并严格遵守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各项规定;凡重要结构中的钢筋代换,要征得设计单位同意。(1)、对某些重要的构件,如吊车梁、薄腹梁、桁架弦等,不宜用一级光圆钢筋代替二级带肋钢筋;(2)、钢筋替换后,应满足配筋构造规定,如钢筋的最小直径、间距、根数、锚固长度等;(3)、同一截面内,可同时配有不同种类和直径的代换钢筋,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