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24 观察植物叶表皮的气孔

s24  观察植物叶表皮的气孔
s24  观察植物叶表皮的气孔

第17章 生态系统的稳定

第1节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一.实验名称:观察植物叶表皮的气孔

二.实验教学目标:1.认识气孔的组成并能描述气孔的开闭原理。认识气孔的功能,初步形成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2.学会制作叶表皮临时装片和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叶表皮的气孔,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画图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3.通过本实验,认识气孔的结构与功能,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的意识。【1】

三.实验教学重点:制作并观察叶表皮的临时装片,描述气孔的组成及开闭原理。

四.实验教学难点:描述气孔的开闭原理。

五.实验类型:分组实验(两人一组)

六.实验器材:(按学生每组配备)显微镜2台 、载玻片6片、盖玻片 6片、解剖器1套、纱布1片、放大镜1把、滴瓶2只(1只盛清水、1只盛10%食盐水)、吸水纸6片、烧杯(500ml )1只、三脚架1只、石棉网1片、酒精灯1盏、温度计1支、 菠菜叶2片、青菜叶2片、蚕豆叶2片、落叶生根2片。

(教师演示配备)数码相机1台、数据线1根、纸盒1个、塑料管15cm 、海绵1块。

七.实验装置:如图

八.实验准备:教师准备:学生的分组实验器材,教师的演示装置。

学生准备:每位学生采集植物的叶片1—2种。

九.教学策略:发现法。

十.实验教学过程:

(一)引入:水分以气体的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

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你知道塑料袋内的水珠是

通过叶片的什么结构散失出来的吗?(如右图)【2】

〔设计意图〕以问题引领主题,能够激发学生探究问题

的兴趣。

(二)教师演示:取一片新鲜的完整的青菜叶,用解剖

针扎住叶柄,将叶片浸入盛有60℃左右清水的烧杯中。

(如下图左)

提出问题:青菜叶表面有什么现象产生?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叙述之:青菜叶的表面有气泡出现,正面的气泡比背面的气泡少。(如下图右)

小组动手模仿实验

小组讨论、交流,得出结论:植物的叶片表面并不是密不透风的。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实验,一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模仿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二是初步让学生感知植物的叶片表面的确有“空隙”存在。

(三)教师提出问题:怎样探究叶片表面留有这样微小的“空隙”呢?

小组讨论、交流,初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预测〕1. 利用放大镜观察。2. 制作临时装

片,再用显微镜观察。

小组实验:用放大镜观察菠菜叶、青菜叶、蚕豆叶的表面。

教师提出问题:用放大镜能看清楚叶的表面空隙吗?为什么?

小组讨论、交流,得出结论:看不到叶面有空隙,主要原因应该一是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较小,二是叶片不透明。

〔设计意图〕本实验为观察实验,这一设计,就转变为探究实验,增加了研究问题的难度,也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由于探究问题是开放的,学生所选择的器材有可能不同,有可能选择较简单、方便的器材去研究问题。

(四)教师提出问题:要探究叶片的表面留有这样微小的“空隙”,就需要制作临时装片。制作洋葱鳞片叶临时装片的步骤,你还能想起来吗?

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代表发言:1.擦,2.滴,3.取,4.放,5.盖,6.染。

〔设计意图〕通过本问题,一是回归本实验的原来要求;二是温故而知新,再现已有的知识,为下面的动手操作作理论上的铺垫。

教师提出制作临时装片要求:同组同学,选择同一种植物叶片,一人做上表皮临时装片,一人做下表皮临时装片。

学生在制作临时装片时,教师逐步展示每一步骤:

1. 擦。用纱布擦干净载玻片和盖玻片。

2. 滴。在载玻片的中央滴1—2滴清水。

3. 取。对折叶片,再打开。两手前后从折裂的伤痕处慢慢撕拉叶片,用镊子夹取折断处的白色薄膜。

提出问题:为什么青菜叶、菠菜叶、蚕豆叶的下表皮容易撕取,而上表皮不易撕取?

小组讨论、交流,得出结论:青菜叶、菠菜叶、蚕豆叶的叶片靠近下表皮的是海绵层,结构疏松,而靠近上表皮的是栅栏层,排列整齐,致密,所以叶的下表皮容易撕取,而上表皮不易撕取。

〔设计意图〕通过本问题,知新而温故,认同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点拨:取下表皮时,先对折叶片,再打开,两手前后慢慢撕拉叶片。取上表皮时,用手指尖从叶片的正面撕裂一伤口,再轻轻地向上撕取。

4. 放。把镊子取下的薄膜放入载玻片的水滴中,在放入载玻片的水滴中,同时要用解剖针一起把薄膜展平。

5. 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的一角,使盖玻片的一边与水滴接触,再慢慢的放下。【3】

教师巡视指导,记录学生操作不规范的步骤。数码相机视频展示学生制作有较大问题的装片:(1)含有较多的气泡:

讨论、交流,得出改进方法:

①盖盖玻片时,要规范操作。②可以用解剖针轻敲盖玻片,赶走气泡。

(2)含有较多的叶肉:

讨论、交流,得出改进方法:

取材料时,一定是表皮,而不能有叶肉或叶脉相连。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学生制作临时装片中出现的问题,一是培养学生规范操作能力,养成严谨的科研态度;二是培养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学会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解决问题的方法。(五)提出问题:怎样使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

独立思考、小组交流、代表发言:

1.取镜与装镜。

2.对光。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较大的光圈正对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用手转动反光镜,使视野出现明亮的圆。

3.观察。把装片放在载物台上,并用压片夹压住;用手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接近装片为止;左眼注视目镜,手反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上升,直到观察到清晰的物象为止。【4】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再现已有的知识,为下面的动手操作作铺垫,有利于学生顺利完成实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学生观察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并记录学生出现的问题。

数码相机视频展示学生观察临时装片存在的问题:视野亮度过高

讨论、交流,得出结论:叶表皮是无色透明的,如果视野太亮,不容易观察到其结构。〔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展示问题,让学生学会根据实际需要,灵活操作显微镜。

点拨:显微镜的视野不要太亮。

问题1:叶表皮细胞是不规则、无色透明的一类细胞,你还能发现与它不同的细胞吗?

观察,并叙述:形状呈半月形,有绿点的细胞。

点拨:半月形,有绿点的细胞就是保卫细胞

问题2:观察课文P76图17—3,与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比较,有什么不同?

小组交流、讨论,得出结论:课文中的插图不规范。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实际制作的装片与课文中的插图比较,一是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态度,学会分析、比较不同的结构特点,提高分析能力;二是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学会质疑,敢于质疑。

画图:画出你观察到的保卫细胞的形态。

〔设计意图〕一是培养学生的画图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二是进一步感知保卫细胞与表皮细胞的结构特点及区别。

数码相机视频展示:(有选择地展示保卫细胞的两种形态)

点拨:两个保卫细胞中间留下的空隙就是气孔。

问题3:两个保卫细胞中间的空隙就是气孔。一个是气孔张开,另一个是气孔关闭。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形态?

数码相机视频展示:(如下图)

1.在用萎蔫叶片制作的临时装片的盖玻片一侧滴一滴清水。

学生观察、描述现象:保卫细胞吸水,细胞发生形变,靠近气孔一侧的壁不易伸展;而远离气孔一侧的壁较易伸展,气孔张开。

数码相机视频展示:

2. 在用新鲜叶片制作的临时装片的盖玻片一侧滴一滴10%食盐水。

学生观察、描述现象:保卫细胞失水,细胞发生形变,靠近气孔一侧的壁慢慢伸直;而远离气孔一侧的壁慢慢缩短,气孔关闭。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互动实验,一是认识气孔的组成,二是使用10%的食盐水做实验,目的是使实验现象明显,也为了节省实验时间;三是直观地、动态地展示放大的气孔开闭情况,有利于突破学生理解气孔开闭原因的难度。

学生动手实验: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10%的食盐水,左眼注视目镜,观察保卫细胞的变化情况。

问题4:为什么保卫细胞吸水后,内外侧发生的形变不同呢?

观察:换上高倍物镜观察保卫细胞的结构特点。

点拨:换上高倍物镜后,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不能调节粗准焦螺旋。

小组交流、表达:保卫细胞与其他细胞不同,它的细胞壁厚薄不均匀,靠近气孔一侧的壁厚,而远离气孔一侧的壁薄。

点拨:植物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构成,纤维素的弹性较差,所以保卫细胞近气孔一侧的壁变形较小,而远离气孔一侧的壁变形较大。【5

画图:检查刚才自己画的保卫细胞图是否规范?不规范的,请加以修改。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观察临时装片,一是让学生熟悉显微镜的操作,二是使学生认同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观察:同组同学互相观察对方显微镜下(低倍镜下)的临时装片,发现气孔的数目有什么不同吗?这与我们前面观察到烧杯内的青菜叶正面和背面冒出的气泡现象是否一致?

观察、交流,得出结论:植物叶上表皮的气孔数比下表皮的气孔数少。

问题5:一般地,陆生植物上表皮的气孔数比下表皮的气孔数少,这样对于植物有什么好处?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得出结论:陆生植物上表皮的气孔数比下表皮的气孔数少,可以减少植物体内水分的散失,有利于保持植物体内的水分。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两个问题的研究,一是让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说明同一个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二是使学生进一步认同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问题6:当植物体内的水分过多时,气孔就张开;当植物体内的水分过少时,气孔就关闭,这对植物有什么重要意义呢?

小组讨论、交流,得出结论:当植物体内的水分过多时,气孔就张开,可以散失较多的水分。特别在夏季高温下,植物在散失水分的同时,可以降低自身的温度,也可以促进无机盐的运输。当植物体内的水分过少时,气孔就关闭,有利于保持体内的水分,抵御干旱的环境。〔设计意图〕通过本问题的分析,一是让学生学会把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相结合,学会学以致用;二是使学生进一步认同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六)问题7:在艳阳高照的白天和满天星斗的夜晚,植物叶片上的气孔又起怎样的作用呢?小组讨论、交流,得出结论:白天,植物进行蒸腾作用,水分从气孔散失出去;由于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所以二氧化碳从气孔进入叶内进行光合作用,而产生的氧气从气孔散失出去。夜晚,植物主要进行呼吸作用,所以氧气从气孔进入叶内进行呼吸作用,而产生的二氧化碳从气孔散失出去。

点拨:由此可见,气孔是叶片散失水分以及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

问题8:通常我们看到园林绿化的师傅为了挺高树木的成活率,在移栽树木时,常常要把一些树枝剪掉一部分。你知道为什么吗?

独立思考,得出结论:其目的是减少植物体内水分的散失,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两个问题的研究,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学会知识的迁移,灵活运用知识。

(七)用自带的材料,制作并观察叶片上的气孔。

视频展示:学生制作的临时装片。

蒜苗叶的下表皮:石楠叶的下表皮:

蚕豆叶的下表皮:蚕豆叶的上表皮:

菠菜叶的上表皮:落叶生根叶的上表皮:

小组讨论:选用什么材料制作装片,更有利于观察叶表皮的气孔结构?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动手实验,一是活跃课堂气氛,二是提高学生的探究问题的兴趣和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八)问题:本实验中,你还存在什么疑问,需要大家帮你解决?

〔设计意图〕通过本问题,一是让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二是培养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九)指导学生收镜。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提高科学素养。

(十)小结:本实验,你学会了什么?你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了吗?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学会善于总结知识,提高自身能力,最终达到学生学会学习。

十一.实验说明:

1.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途径,就是一个不断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过程。所以本实验设计就是以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为主线,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2.苏科版“观察植物叶表皮的气孔”实验,教材的实验材料是选用蚕豆叶,而我所在的农村种蚕豆很少,不易采集到,所以,本实验多用青菜叶、菠菜叶代替;当然本实验最好的实验材料是观察下表皮用豌豆叶(本人曾在春季用豌豆叶做过,豌豆叶表皮较薄,叶脉较细),观察上表皮用落叶生根叶(落叶生根的叶为肉质)。

3. 教材上的插图与学生实际观察到的有一定差异,主要是学生观察到的表皮细胞是无色透明的,保卫细胞略呈绿色,而教材的插图都呈现绿色,因此可以通过本实验矫正学生的认知。

4. 本实验运用数码相机进行了视频展示,一是以幻灯片的形式展示拍摄到不同植物叶表皮细胞的气孔形态,把微观的结构变成宏观的画面;二是以动态的方式展示气孔由关闭到张开的过程,把静止的东西转变成动态的过程;三是随时展示学生制作临时装片的情况,既有利于发现问题,也有利于全体同学共同学习、探讨,以达到资源共享目的。

5. 在实验的最后,增加了学生的自主实验,一是调动学生探究问题、认识未知事物的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二是有利于教师发现更好的实验材料,为进一步完善实验提供原始资料。

参考文献:

⑴生物教师教学用书八年级上册第85—86页苏科版初中生物教材编写组2012年6月

⑵百度文库图片

⑶生物实验八年级上册第29—30页苏科版初中生物教材编写组2012年6月

⑷生物实验七年级上册第6—7页苏科版初中生物教材编写组2011年6月

⑸植物学第149—151页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学院南京师范学院编1990年4月

植物叶表皮观察

豆科四种植物叶表皮微形态研究 10级生科1班 寇敬 刘暖暖 曹雪琴 李阿娟 乔景焕 摘要:利用光学显微镜对四种豆科植物(紫荆、龙爪槐、三叶草、洋槐)的叶表皮特征 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不同豆科植物的叶表皮特征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如气孔在叶片上 的分布,也有一定的差异性,如叶表皮细胞的形状、垂周壁式样、气孔长短轴之比等。豆科 叶表皮特征共同点说明豆科是一自然类群,其不同点说明叶表皮的某些特征可以作为中间区 分的依据。因此,豆科的叶表皮特征具有分类学意义,能为该科现生植物的系统分类以及在 可持续农业发展中的应用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豆科 叶表皮 气孔 分类学意义 前言:豆科是被子植物的第三大科,仅次于菊科和兰科植物,全世界约有748属19700 种,其中结瘤的约有2839种,我国约有172属1485种豆科植物。豆科植物因其生物固氮、 根系发达、抗击性强、生长迅速、结实量大、繁殖方便等生物学特征,不仅是用材、能源、 饲料、绿化观赏、荒山造林和水土保持的先锋植物,而且许多种类在现代经济社会和人民生 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叶是高等植物的营养器官、有重要的生理作用和分类价值。由于叶生存于植物的主要生活时 期,是非生殖器官最广泛应用的特征,在分类学方面有优于花的一面,尤其是叶表皮特征在 分类学上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近年来,叶表皮特征的研究日益增多,为植物分类学和系统 学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信息。该研究对四种校园豆科植物的叶表皮进行了显微观察,以期为 该科植物的分类和在可持续农业发展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器材和试剂 1、植物材料:紫荆,龙爪槐,三叶草,洋槐 2、实验器材:显微镜,放大镜,解剖镜 实验方法:取实验材料上下表皮分别制成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其表皮特征,然后 拍照,如下图: 紫荆下表皮(图1) 紫荆上表皮(图2)

七年级生物上册 2.3.1 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探究叶片气孔的分布文字素材 苏教版

探究叶片气孔的分布 一、实验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和了解气孔的结构,认识气孔在植物维持水循环和碳氧平衡中的作用。 2.通过观察植物叶表皮的气孔的实验,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画图能力、及实验 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重点: 1.制作并观察叶表皮的临时装片。 2.利用显微镜观察观察临时装片的方法。 三、实验难点: 实验变量的控制,设计一个探究植物叶表皮气孔分布的探究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 四、实验准备: 1.知识准备:查阅资料,了解有关叶片的结构、气孔结构及功能等方面的知识。 2.材料准备:天竺葵、菠菜、白菜、苹果等植物叶片,镊子、培养皿、载玻片、盖玻 片、小刀、清水、滴管、显微镜、尺子等。 3.组织准备:组建4~6人的探究小组。 五、实验类型: 学生分组实验 六探究步骤: 1.各小组分工合作,推进两人分别制作叶的上表皮和下表皮临时装片,两人做显微镜 的观察实验,两人做实验记录,然后相互调换工作。 2.各小组选择两种植物的叶片,两个同学分别在同一叶片上取上表皮和下表皮,用刀 片切成0.5㎝2的小片,制成临时装片,并在制作的叶片上、下表皮临时装片上贴上A和B标签。 3.用显微镜分别观察叶的上表皮和下表皮的分布和数量,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 不同植物上、下表皮气孔数目比较实验记录表 4.在镜下找到保卫细胞,看看是什么形状。想一想它是如何控制气体出入的。 5.依据实验记录表,计算叶片上表皮和下表皮平均数及比列,整理实验数据。 七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1.每种植物叶片上的气孔分布状况分别是 2.同一植物叶的表皮上,气孔的分布状况是 4.同一叶片的背面气孔数与腹面(上表皮)气孔数的比较结果是

《观察植物叶表皮的气孔》教学设计

《观察植物叶表皮的气孔》教学设计 作者:张芳 (初中生物河南三门峡渑池初中生物一班) 评论数/浏览数: 6 / 1681 发表日期: 2010-12-07 21:51:13 1.通过实验与观察认识气孔并能描述气孔的组成,了解其开闭原理 2.进一步熟悉显微镜的使用,培养学生制作临时装片的能力、画图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探究的能力 《观察植物叶表皮的气孔》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与观察认识气孔并能描述气孔的组成,了解其开闭原理 2.进一步熟悉显微镜的使用,培养学生制作临时装片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探究的能力 3.初步形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是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学习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制作并观察叶表皮的临时装片 学习难点:通过实验能描述气孔的组成,通过资料分析及实验观察了解气孔开闭原理。 通过实验观察画叶表皮细胞和由保卫细胞形成的气孔图。 【导学求思】 1.算一算:

一株玉米从幼苗出土到结实的一生中,大约消耗200 Kg 以上的水,这 些水的用途如表所示。 (1)请你计算一下,植物吸收到体内的水分,只有 %左右真正用于各项生理过程和保留在植物体内,而 %左右的水都流失掉了,是怎么流失的? 2.想一想:初一时我们观察了蚕豆叶的组成,想想其结 构? : 由一层排列紧密、无色透明的细胞组成。 叶片 :其细胞含有很多的叶绿体。 叶 脉:具有支持和 作用。 散失水分的结构是 ,它位于叶片上述结构的 内。 3.试一试:两人一组“吹叶片”,挑选新鲜嫩绿的菠菜叶,清洗后浸入装水的烧杯中,一手拿着叶柄,对着叶柄向叶内吹气。 观察叶上下表皮发生什么现 象: 。 议一议可能的原因 是: 。 4.探究—我能行: 作为组成成分的水 1 87 2 g 维持生理过程的水 250 g 蒸腾消耗的水 202 106 g 生产期总用水量(上述3项) 204 228 g

观察植物叶表皮的气孔实验教学设计※

《观察植物叶表皮的气孔》实验教学设计 《观察植物叶表皮的气孔》实验教学设计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与观察认识气孔并能描述气孔的组成,了解其开闭原理2.培养学生制作临时装片的能力、画图能力 3.初步形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是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二、教材分析 1.本节的作用和地位: 教材引导学生通过该实验一方面发展了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体现了《生物课程标准》“提倡探究学习”的理念。另一方面理解了叶片上与蒸腾作用直接相关的结构——气孔的作用。初步形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是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2.本节主要内容: (1)制作叶表皮的临时装片。 (2)用显微镜观察叶表皮。 (3)画图。 3.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制作并观察叶表皮的临时装片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能描述气孔的组成及开闭原理以及画图 四、教学理念: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探究的能力 五、教学策略: 多媒体演示、教师示范操作与学生小组合作展开实验相结合 六、实验设计思路: 导入:多媒体投影一张学校新移栽的一棵树,问:“为什么新移栽的

树木要去掉一些枝叶?”从而引出学习过的知识——蒸腾作用,在此基础上,由问题:“你知道水分是如何从叶片中散发出来的吗?”“散发水分的结构是什么?”等问题进行知识的迁移从而引出气孔的概念,进入本课的实验教学。 授课:首先以课件的方式展示气孔的模式图,让学生对气孔有个感性的认识。然后用视频演示实验过程和注意事项。教师将其中的重点如撕取叶下表皮的方法进行具体的操作示范。 学生分组实验:先请一组学生到讲台前谈谈他们打算如何合作展开实验探究,意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清思路并提醒其注意合作探究,培养基本的科学素养。然后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开始实验。实验材料由于季节原因使用了青菜代替蚕豆叶,并且相邻两组分别采用吸水饱满的和干瘪的两种菜叶进行实验。实验结束后指导学生画出观察到的气孔结构图。 展示与交流:抽取四小组用食物投影向同学们展示他们画得图并交流实验感受。 讨论:提示学生发现问题:“为什么有的同学观察到的气孔是张开的而有的却是闭合的?”以此展开讨论并发言,初步得出结论:浸在水中的叶片中的气孔是张开的,干瘪的叶片中的气孔是闭合的。 思维提升:为何浸在水中的叶片中的气孔是张开的而干瘪的叶片中的气孔却是闭合的呢?学生讨论后把焦点集中到气孔开闭与植物体内水分含量的关系上来。教师通过动画演示气孔开闭原理。同时发问:体内水多时气孔张开水少时气孔闭合有什么生理意义?从而使学生初步形成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小结全课、拓宽视野:简单小结本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观察气孔的方法的思考和探究,通过上网查询等方法拓宽视野,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尝试的兴趣。教师介绍网上搜索到的指甲油气孔拓影法,并将做出的装片供有兴趣的学生课后观察并鼓励在自己探究的情况下写出小论文。

《观察植物叶表皮的气孔》教学设计

《观察植物叶表皮的气孔》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该实验是苏科版八年级上《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中的植物的蒸腾作用下的一个观察实验,教材引导学生通过该实验一方面发展了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体现了《生物课程标准》“提倡探究学习”的理念。另一方面理解了叶片上与蒸腾作用直接相关的结构——气孔的作用。初步形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是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操作起来难度不大,但是怎样撕取叶表皮,使其尽量不带叶肉细胞是实验成功与否的关键。所以教师要把教学的重心和主要任务指导学生及实验的观察上,选取新鲜的叶和萎蔫的叶作为实验材料做对照实验,将观察到的气孔画出来,从实验和观察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让学生自己采集叶片进行观察,教师介绍指甲油气孔拓影法,在此基础上,学生的思维得以开放和发展,会生成许多新的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设计思路】 1.课前采集陆生植物的叶片。 2.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3.复习巩固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及临时装片的制作,同时小组合作讨论出实验步骤。

4.实施实验,同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5.小组展示气孔的结构图,同时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交流解答,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帮助解决,与此同时对生成的新问题进行交流解答。 6.总结本节课。同时进行课外拓展,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热情。【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与观察认识气孔并能描述气孔的组成,了解其开闭原理。 (2)培养学生制作临时装片的能力、画图能力。 (3)初步形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是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设计和探究实验,解决问题,在探究中获得新知。 (2)使学生在探究合作学习中,掌握分析问题的视角,从多角度探究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学习,分工合作,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发展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 (2)通过课外拓展,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的精神。 (3)培养学生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及解决策略】 1、重点:制作并观察叶表皮的临时装片

观察植物气孔的新材料

观察植物气孔的新材料──景天科植物 山东省临沂高都中学张学艳 一、问题的提出 在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章“观察叶片的结构”实验中需要观察叶片表皮的气孔,教材提示用蚕豆叶片。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讲到该部分内容时,我们北方进入秋冬季节,豆科植物大多已收获,需要进行专门培养。加上豆科植物的叶片较薄不易撕取,且厚薄不均。学生操作起来不方便,也看不清气孔,实验效果不太理想。只能用观察蚕豆叶片下表皮细胞永久装片来替代。 二、问题的解决 如何解决观察植物叶片气孔的问题呢?其实我想到用景天科肥厚的肉质叶来观察气孔源自一个偶然。去年,初一的教学进度到这里时,几位老师把显微镜带到办公室。恰好我们办公室内有养的燕子掌(俗称胖娃娃),我一时心血来潮,取了一片叶子撕取上、下表皮做成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非常不错:表皮厚薄均匀,可以看到数量较多的气孔,保卫细胞历历在目,就连保卫细胞细胞壁内侧和外侧的厚薄程度也清晰可见。并且上表皮也可以观察到较多的保卫细胞组成的气孔。 三、景天科肥厚的肉质叶观察气孔的优点 (一)取材方便 景天科植物大多作为观赏植物,种植比较广泛,易于繁殖。比如,燕子掌四季碧绿,栽培容易,管理简便,可以通过扦插繁殖,也可以用叶繁殖。 (二)叶片肥厚,易于操作 由于叶片肥厚,在撕取表皮时比较容易操作。并且表皮的厚度较大,表面有一层透明的角质层,撕取下的表皮厚度比较均匀,便于观察。 (三)观察效果明显

将用景天科植物的肥厚的肉质叶的表皮做成的临时装片放在低倍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数量较多的保卫细胞和中间围成的气孔,以及周围的表皮细胞。换用高倍目镜后可以清晰地看到保卫细胞的细胞壁特点。

s23 观察叶表皮气孔的结构及开闭的实验

观察叶表皮气孔的结构及开闭的实验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实验观察认识气孔并能描述气孔的组成,了解其开闭原理。能力目标:1、通过制作临时装片,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2、通过观察气孔的结构,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3、通过气球的模拟实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认同叶对绿色植物的重要性,自觉形成植绿爱绿的美好情感。 二、实验内容: 1、实验名称:⑴、观察叶表皮气孔的结构。 ⑵、模拟气孔开闭实验。 2、实验器材:大烧杯、显微镜、盖玻片、载玻片、纱布、吸水纸、刀片、培养皿、滴管、镊子、石棉网、铁架台、酒精灯、火柴。 3、主要材料准备:青菜叶片(注:要用展开的大叶片)或者月季

花叶子(注:学生可选取多种校园常见绿色植物的叶子)、红色月季花花瓣、开水、清水、气球、长胶带(最后用双面胶,粘性大)。 注:教师准备红霉素药膏、碘伏、创可贴。以防同学烫伤、划伤。三、实验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重点是观察气孔的结构,以及分析气孔开闭的原理。 难点是分析气孔开闭原理。 本实验包括三个小实验: 1.开水烫叶子——分组实验 通过本实验学生可以宏观的感受叶片和花瓣的表皮有气孔存在。 2.制作青菜叶片临时装片和红色花瓣临时装片,在显微镜观察气孔 的结构——分组实验 通过本实验可以从微观世界观察气孔的形态结构。 3.气球模拟实验——演示实验 通过本实验可以在动态中分析气孔开闭的原理。 注:根据实验桌的大小,我把学生分为3人一组,一人为组长,进行主要的实验操作,其他两人辅助。 四、实验教学过程 在测定植物蒸腾作用的实验基础上,引导学生产生疑问,植物体内的水分是通过什么样的结构散失出来的呢?带着疑问进行下面的实验: 实验一、开水烫青菜叶 如图,学生分组实验,点燃酒精灯,加热烧杯中 的清水至沸腾,学生迅速把准备好的各种叶片放 入开水中,教师及时提示学生观察上表皮和下表 皮的表面,是否有明显的气泡产生。并提示学生 比较上下表皮产生细胞的数量,组长总结:大多 叶片下表皮产生的气泡多于上表皮产生的气泡。 当然,由于每次烫的叶片数量不多,可能同种叶子每组的结果不同,学生会产生

植物之气孔

植物之气孔 气孔器是由植物叶片表皮上成对的保卫细胞以及之间的孔隙组成的结构,常称之为气孔,是植物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和控制蒸腾的结构。保卫细胞区别于表皮细胞是结构中含有叶绿体,只是体积较小,数目也较少,片层结构发育不良,但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糖类物质。 1 气孔的分布 不同植物的叶、同一植物不同的叶、同一片叶的不同部位(包括上、下表皮)都有差异,且受客观生存环境条件的影响(见下表所举例子) 从表中数据可看出,浮水植物只在上表皮分布,陆生植物叶片的上下表皮都可能有分布,一般阳生植物叶下表皮较多。 2 气孔的类型 双子叶植物的气孔有四种类型:①无规则型,保卫细胞周围无特殊形态分化的副卫细胞; ②不等型,保卫细胞周围有三个副卫细胞围绕;③平行型,在保卫细胞的外侧面有几个副卫细胞与其长轴平行;④横列型,一对副卫细胞共同与保卫细胞的长轴成直角.围成气孔间隙的保卫细胞形态上也有差异,大多数植物的保卫细胞呈肾形,近气孔间隙的壁厚,背气孔间隙的壁薄;稻、麦等植物的保卫细胞呈哑铃形,中间部分的壁厚,两头的壁薄。 3 气孔的开闭机理 当肾形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时,细胞向外弯曲,气孔张开,而保卫细胞失水体积缩小时,壁拉直,气孔关闭;哑铃形保卫细胞吸水时两头膨胀而中间彼此离开,气孔张开,失水时两头体积缩小中间部分合拢,气孔关闭。可见气孔运动的原因主要是保卫细胞吸水膨胀引起的。 4 影响气孔运动的主要因素 4.1 光照引起的气孔运动保卫细胞的叶绿体在光照下进行光合作用,利用CO2,使细胞内pH值增高,淀 粉磷酸化酶水解淀粉为磷酸葡萄糖,细胞内水势下降.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张开;黑暗里呼吸产生的CO2使保卫细胞的pH值下降,淀粉磷酸化酶又把葡萄糖合成为淀粉,细胞液浓度下降,水势升高,保卫细胞失水,气孔关闭。保卫细胞的渗透系统也可由K 来调节。光合作用光反应(环式与非环式光合磷酸化)产生ATP,通过主动运输逆着离子浓度差吸收K ,降低保卫细胞水势,吸水使气孔张开。注意:①如果光照强度在光补偿点以下,气孔关闭;②在引起气孔张开的光质上以红光与蓝紫光效果最好;③景天科植物夜晚气孔张开,吸收和贮备CO2(形成苹果酸贮于液泡中),白天气孔关闭,苹果酸分解成丙酮酸释放CO2进行光合作

观察叶片表面的气孔实验设计

《观察叶片表面的气孔》实验教学设计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与观察认识气孔的结构,了解其开闭原理 2、培养学生制作临时装片的能力、画图能力 二、教材分析 1、本节的作用和地位 教材引导学生通过该实验一方面发展了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体现了《生物课程标准》“提倡探究学习”的理念。另一方面理解了叶片上与蒸腾作用直接相关的结构——气孔的作用。 2、本节主要内容 1)、制作叶表皮的临时装片。 2)、用显微镜观察叶表皮。 3)、画图。 3、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制作并观察叶表皮的临时装片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了解开闭原理以及画图 三、教学理念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探究的能力 四、教学策略 教师示范操作与学生小组合作相结合 五、材料用具: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清水、滴管、韭菜叶(浸水和

萎蔫的两种)、油菜叶(新鲜的和萎蔫的两种)、新鲜的菠菜叶、纱布、吸水纸。 六、实验设计思路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投影一棵树,问:“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为什么?这与植物体的哪项生理活动有关?从而引出——蒸腾作用,在此基础上接着问: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什么?(叶片),那“你知道水分是如何从叶片中散发出来的吗?”下面我们来做个小实验,拿出菠菜叶,从叶柄前端向叶片吹气,看叶片表面有无气泡产生;比较叶片正面和背面产生的数量。有气泡产生,这说明叶片表面一定有使气体跑出来的孔,那这个孔是什么呢?(气孔),那如何用更严谨的方法来证明叶片上的确有气孔呢?(制作装片,用显微镜观察),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实验来亲自观察一下叶表面的气孔。引出本课的实验教学。 (二)、实验过程 1、学生对照课本了解实验目的、实验用具,并检查材料用具。 2、学生归纳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1)、制作叶表皮的临时装片 在载玻片中央滴一到两滴清水,放在一旁。用镊子分别撕下一小块新鲜叶片以及萎蔫叶片的表皮,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 学生交流应注意的问题:清水要适量,不能过多或者过少。表皮不能撕取得过大,把表皮放到水滴中要展平。盖盖玻片的方法:用镊

s24 观察植物叶表皮的气孔

第17章 生态系统的稳定 第1节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一.实验名称:观察植物叶表皮的气孔 二.实验教学目标:1.认识气孔的组成并能描述气孔的开闭原理。认识气孔的功能,初步形成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2.学会制作叶表皮临时装片和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叶表皮的气孔,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画图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3.通过本实验,认识气孔的结构与功能,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的意识。【1】 三.实验教学重点:制作并观察叶表皮的临时装片,描述气孔的组成及开闭原理。 四.实验教学难点:描述气孔的开闭原理。 五.实验类型:分组实验(两人一组) 六.实验器材:(按学生每组配备)显微镜2台 、载玻片6片、盖玻片 6片、解剖器1套、纱布1片、放大镜1把、滴瓶2只(1只盛清水、1只盛10%食盐水)、吸水纸6片、烧杯(500ml )1只、三脚架1只、石棉网1片、酒精灯1盏、温度计1支、 菠菜叶2片、青菜叶2片、蚕豆叶2片、落叶生根2片。 (教师演示配备)数码相机1台、数据线1根、纸盒1个、塑料管15cm 、海绵1块。 七.实验装置:如图

八.实验准备:教师准备:学生的分组实验器材,教师的演示装置。 学生准备:每位学生采集植物的叶片1—2种。 九.教学策略:发现法。 十.实验教学过程: (一)引入:水分以气体的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 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你知道塑料袋内的水珠是 通过叶片的什么结构散失出来的吗?(如右图)【2】 〔设计意图〕以问题引领主题,能够激发学生探究问题 的兴趣。 (二)教师演示:取一片新鲜的完整的青菜叶,用解剖 针扎住叶柄,将叶片浸入盛有60℃左右清水的烧杯中。 (如下图左) 提出问题:青菜叶表面有什么现象产生?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叙述之:青菜叶的表面有气泡出现,正面的气泡比背面的气泡少。(如下图右) 小组动手模仿实验 小组讨论、交流,得出结论:植物的叶片表面并不是密不透风的。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实验,一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模仿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二是初步让学生感知植物的叶片表面的确有“空隙”存在。 (三)教师提出问题:怎样探究叶片表面留有这样微小的“空隙”呢? 小组讨论、交流,初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预测〕1. 利用放大镜观察。2. 制作临时装

观察植物叶片的表皮细胞和气孔

现场成果展示 观察植物叶片的表皮细胞和气孔 创新实验目的: 1.制作植物叶片细胞的临时装片 2.认识叶片表皮细胞和气孔 3.画叶片的表皮细胞和保卫细胞图 实验仪器及用品 剑兰叶子,清水,稀碘液,镊子,刀片,滴管,纱布,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 实验操作: 一、制作剑兰叶片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1.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2.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3.用刀片在剑兰叶片的下表皮轻轻划一个约1厘米的正方形,用镊子撕取这一块小正方形 下表皮。把撕下的下表皮浸入载玻片的水滴中,用镊子把它展平。 4.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盖在要观察的 下表皮上。 5.把一滴稀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 6.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二、观察临时装片 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看一看叶片下表皮的细胞是什么样子?下表皮上有没有气孔? 三、画图 画出下表皮上一对保卫细胞及周围的几个表皮细胞,这一对保卫细胞要详细画,周围的细胞只画轮廓即可。 实验创新点及其意义: 本实验教材中给出的材料是蚕豆叶,我们北方地区不容易找到蚕豆叶。也观察过蚕豆叶下表皮的永久装片,但效果也不太理想。后经筛选发现,剑兰叶片是观察气孔的好材料。剑兰的表皮撕取特别容易,撕下后不易反卷,制成装片后,观察气孔特别清楚。另外,也可以用来观察表皮细胞,可谓一举两得。 点评: 该实验基本符合创新实验的要求,只不过在特色鲜明上有所欠缺,也就是不能够引起评委的高度重视,展示上也有一定的困难,像

这种情况最好是能用拍下蚕豆叶和剑兰叶的显微镜下的照片,女口果对比效果非常明显的话,还是有相当的竞争力的。过程性材料 一定要充实,最好能带有震撼力!

2020学年度八年级生物 观察植物叶表皮的气孔实验教案 (5) 苏教版

观察植物叶表皮的气孔实验教案 实验名称观察植物叶表皮的气孔 实验目的 学会叶表皮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培养学生分析的能力,画图能力以及实 验探究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叶表皮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 难点:培养学生分析的能力,画图能力以及实验探究的能力 实验关键培养学生分析的能力,画图能力以及实验探究的能力 材料用具 显微镜、透明直尺(最小刻度为1mm)、载玻片、盖玻片、镊子、解剖针、 清水、滴管等;吸水纸、50%甘油、不同种的植物叶片等。 背景资料表皮细胞是叶肉细胞外的一层细胞,外有一层没有细胞结构的角质层,对叶片起支持和保护作用。表皮细胞中有成对出现的呈半月形的细胞,这对细胞就是保卫细胞,之间形成的孔就是气孔。保卫细胞的颜色比表皮细胞要深,在光学显微镜下容易辨别,气孔是气体进出叶的通道,在缺水的情况下可以自行闭合以减少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 学情分析不同植物的叶、同一植物不同的叶、同一片叶的不同部位(包括上、下表皮)都有差异,且受客观生存环境条件的影响。浮水植物只在上表皮分布,陆生植物叶片的上下表皮都可能有分布,一般阳生植物叶下表皮较多。可以让学生做多组实验。 实验过程 【实验步骤】 1.复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注意点。 2.按照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取出、安装、调节好显微镜。 3.拿起叶片,使下表面朝上,以一定角度撕取一部分下表皮。撕下的应是伸到叶片绿色部分以外的、窄而无色的边缘部分。 4.把表皮放在载玻片上,用解剖刀切成小块,滴加一滴清水,盖上盖玻片,勿使表皮干燥。 5.在低倍境下找到一些气孔。换到高倍镜下观察。 6.估略出视野中气孔的数目。

7.用同样的方法对同一叶片的上表皮上的气扎进行计数,尽可能现察多种类型的叶。比较每类叶的上、下表皮上的每的气孔教目。 8.画出页表皮气孔的模式图。 讨论 1. 叶片上表皮不同区域每平方毫米的气孔数目有何不同? 2. 叶片下表皮不同区域的气孔数目有何不同? 3. 叶片上表皮与下表皮相比,气孔数目有何不同? 4. 在你得出结论前,必须做出什么假设? 5.不同的植物叶片上表皮或下表皮气孔数目及分布有何差异? 作 完成实验报告。 业 布 置 实 可以引导学生使用不同的材料,并且自己探究叶的哪一面气孔更多。 验 心 得

几种植物叶片气孔导度与植物激素对大气湿度

几种植物叶片气孔导度与植物激素对大气湿度的响 应 植物叶片的气孔在调节气体交换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他们控制着水分的流通和CO2的摄入。光照、温度、水分、大气CO2浓度以及植物激素等环境因子影响了气孔的行为包 括气孔的密度、气孔孔径和气孔开闭等。而这些因素进而影响了植物叶片对气体交换的调节能力。植物不仅通过进化具有能够适应全球气候变化的策略和机制而且植物也在影响和推动着全球气候变化。 植物叶片气孔行为是植物生理生态研究的热点问题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已有不少学者提出了叶片气孔导度对环境因子响应的气孔导度模型。发展至今描述气孔导度的数学模型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经验模型另一类模型是优化气孔导度模型。目前的研究结果普遍认为叶片气孔导度与大气湿度或大气饱和蒸汽压差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当大气相对湿度下降或大气蒸汽压差升高时气孔导度逐渐降低并且这种相关性呈现单 一的变化趋势。气孔导度的模型虽然不断的被提出或修改模型中叶片气孔导度(gs)与大气相对湿度(RH)/水汽压亏缺(VD)之间的本质关系仍然呈单一的正相关/负相关。然而近期的一些研究结果却发现现在普遍流行的气孔导度模型如Jarvis模型、BWB(Ball-Woodrow-Berry)模型和Leuning模型的模拟结果与实际测定结果均存在较大偏差。不少学者发现许多植物(花旗松和法国冬青等)的叶片气孔导度对VD的响应表现出一个特别的响应特征即单峰曲线的响应特征。 除了环境因子对叶片气孔的功能产生影响植物的内源激素也参与了叶片气孔对VD 的响应例如脱落酸、赤霉素和吲哚乙酸等。由于叶片中脱落酸能够影响气孔的开闭因此作为叶片气孔对环境因子(特别是逆境)响应的内在因素脱落酸是目前研究植物叶片气孔对环境因子响应的热点。对于控制气孔功能吲哚乙酸和赤霉素与脱落酸具有拮抗作用。 本文研究了山东省济南市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乌鲁木齐市和吐鲁番市的多种落叶阔叶树种(白蜡树新疆杨毛白杨胡杨山樱花晚樱美洲黑杨I-107欧美杨I-69白玉兰木瓜海棠银杏二球悬铃木红叶樱桃李和银白杨)的叶片气体交换对水汽压亏缺的响应特征。比较了不同气候区在2010年8月份的四种植物(白蜡树新疆杨毛白杨胡杨)的叶

谈植物叶片结构对环境的响应(一)

谈植物叶片结构对环境的响应(一) 作者:康萨如拉牛建明张庆 摘要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受到干旱、盐碱、低温(冷害、冻害)、高温等环境因子的影响,而叶片作为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和植物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部位,是对逆境反应最敏感的部位。综述了植物为了适应自身生长的不同环境,其叶片大小、表皮毛、气孔、角质层、表皮细胞、栅栏组织、海绵组织、维管束等结构的响应特征。 关键词植物叶片结构;环境;响应植物生长于自然环境中,受到干旱、盐碱、低温(冷害、冻害)、高温等环境因子的影响,植物对所生存的不良环境具有特定的适应性和抵抗力,其响应过程有形态结构、解剖结构以及生理生化上的变化。植物形态结构能反映环境因子对植物的影响以及植物自身对环境的适应1],生长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的同种植物,它们的形态结构也会表现出明显的趋异现象,这通常被认为是植物对特殊环境的适应。叶片暴露在空气中的面积比例在整个植物体上最大,而又是植物最基本、最主要的生命活动场所,因此它是植物对不同环境反应最敏感的器官2],而叶片结构对不同环境的响应模式也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1叶片的结构 通常被子植物叶由表皮、叶肉、叶脉组成。表皮覆盖着整个叶片,分为上表皮和下表皮,它不含叶绿体,细胞间没有间隙,形状十分规则;叶表皮上面附有角质层,具有减少水分蒸腾与保护叶肉细胞避免其受机械损伤的作用;表皮细胞上面一般会分布各种表皮毛和气孔器,气孔器的类型与表皮毛的数量随着植物类型的不同而有差别。上下表皮层以内的绿色同化组织为叶肉细胞,富含叶绿体,是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叶肉细胞由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构成,有些植物叶片叶肉组织有明显的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叫异面叶;而有些植物不明显,称为等面叶,单子叶植物的叶多数都属于此种类型。叶脉是叶片中的维管束,叶片中脉明显粗大,在中脉较大维管束的上、下两侧有发达的后壁组织与表皮细胞相连,增加了机械支持力。禾本科植物表皮细胞也有泡状细胞(运动细胞)的分化,在植物叶片卷曲、伸展运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3]。 2叶片结构对环境的响应 植物对自身生长的生态环境有特定的响应和适应,在适应多样化环境的过程中,叶片各结构表现出了各自的响应特点,构成了类型繁多的响应模式3]。 一些旱生植物在适应干旱环境时尽量缩小其叶面积以减少蒸腾量4],如刺石竹(Acanthophyllumpungens)、麻黄(Ephedrasinica);叶片厚度也常作为衡量植物抗旱性的一个指标,植物叶片越厚,储水能力越强,而一般认为,小叶型也是耐旱的一种特征,细小的叶型可以减少水分蒸发面积5]。 植物叶片表面角质层、硅质及绒毛等对叶片具有保护作用,在控制水分散失和光热伤害方面具有重要生理生态意义。表皮毛不仅能够反射阳光,防止强光对叶片的伤害,而且能够降低叶表面温度,从而间接地降低蒸腾作用。薄叶旱生植物体通常密被灰白色或白色绒毛,起到缓和强光的作用,保护叶绿素不致因强光而被破坏6]。 气孔器是植物叶片与周围空气之间交换气体的器官,由于影响光合作用的一个主要因子为CO2的浓度7],大的气孔密度会增加CO2的吸收量,导致强光合速率的提高,因此在干旱环境下的植物叶片气孔密度越大,越有利于充分利用短时间的有效水分8]。 角质层由不透水的脂类物质组成,能够防止植物体内水分的过分蒸腾,保持植物叶片水分,在控制水分散失和光热伤害方面具有重要的生理生态意义。水分子在角质层扩散的阻力通常是很大的,植物叶片表皮外壁角质层片层的排列方式、密度以及厚度因物种与环境的不同而不同。为了更好地适应缺水、高温等干旱环境,植物叶片角质层加厚,增加水分的扩散阻力,使叶片叶肉细胞更有效地利用水分,更好地保护叶肉组织避免被强光灼伤9]。 叶肉组织中栅栏组织发达(厚度增加)而海绵组织退化(厚度减小)也是旱生植物区别于中生植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观察植物叶表皮的气孔 蔡则静 新沂市阿湖镇黑埠初级中学

《观察植物叶表皮的气孔》实验教学设计 新沂市黑埠中学蔡则静 一、教材分析 气孔的开闭和蒸腾作用的关系以及植物体是怎样参与生物圈水循环的内容是本节教学的重点。教材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植物叶表皮的气孔的实验,认识植物体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场所——叶片,特别是理解叶片上与蒸腾作用直接相关的结构——气孔的作用。初步形成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整个探究过程由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发展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体现了《生物课程标准》“提倡探究学习”的理念。 二、背景资料 气孔是植物茎、叶等表皮上成对的两个保卫细胞之间的孔,也是水和二氧化碳等进出叶片的通道。在植物的叶上,大部分的气孔位于下表皮。气孔是由两个保卫细胞围绕而成,保卫细胞与一般表皮细胞不同,具有叶绿体,且细胞呈半月形,沿气孔部分的细胞壁特别增厚,而另一边则较薄。当保卫细胞内水分增多时,较薄的一侧向外凸出,较厚的一侧亦向外弯曲,于是相对的两个保卫细胞便出现了孔口;当保卫细胞水分减少时,较薄的一侧恢复原位,于是气孔便关闭。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描述气孔的组成及开闭原理。 2、认识气孔在植物维持生物圈水循环和碳--氧平衡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学会叶表皮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画图能力以及实验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四、实验设计思路 导入:多媒体投影新移栽的一棵树问:“为什么新移栽的树木要去掉一些枝叶”从而引出学习过的知识——蒸腾作用。在此基础上由问题“你知道水分是如

观察叶片的结构教案

第三节观察叶片的结构教案 教学目标: 1、描述绿色植物叶片的基本结构。 2、解释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进出植物叶片的机制。 3、说出绿色植物在生物圈的水循环中的作用。 4、尝试用徒手切片的方法制作临时装片。 5、认同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意义,初步形成保护森林的意识。 教学重点为、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介绍叶片的结构书本P115是叶片的结构示意图,请同学们说出叶片总的来说能分成几个部分? 1、表皮分为上下表皮,其中上表皮比下表皮的气孔少,表皮主要起保护作用。 2、叶肉是叶片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含有叶绿体,还记得叶绿体是进行什么作用的场所吗? 3、叶脉里面含有导管和筛管,主要是起运输作用的组织。表皮,叶肉,叶脉 光合作用。 蒸腾作用的主要“门户”是气孔气孔是表皮里比较特别的结构,它们是由一对半月形的细胞---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保卫细胞

的特点是细胞壁厚薄不均匀。

1、气孔与水的关系: 当细胞吸水膨胀时气孔张开 当细胞失水收缩时,气孔闭合 2、气孔与温度的关系: 温度高,气孔打开,加快蒸腾作用 温度低,气孔关闭,减少蒸腾作用 复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1、取镜与安放 2、对光 3、观察 使用显微镜时,物镜与目镜的选择: 先用10*的目镜和5*的物镜,为了找到物体的位置 复习显微镜的构造: 提问: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通光孔 观察叶片的结构和步骤1、叶片放于木板上 2、两片刀片,迅速切割(找出最薄的一片,用毛笔粘上) 3、把最薄的一片做成临时装片。 (先在载玻片上滴水,再把叶放在水里,盖上盖玻片,如看不清楚,可用稀碘液染色) 4、找出叶脉,表皮,叶肉 5、收拾工具,清洁桌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