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临床路径表单汇总情况.docx

骨科临床路径表单汇总情况.docx
骨科临床路径表单汇总情况.docx

目录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临床路径表单 (2)

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临床路径表单 (7)

颈椎病(脊髓型)临床路径表单 (14)

胸椎管狭窄症临床路径表单 (21)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表单 (28)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临床路径表单 (35)

髋关节发育不良临床路径表单 (42)

髋关节骨关节炎临床路径表单 (48)

肱骨干骨折临床路径表单 (54)

肱骨髁骨折临床路径表单 (61)

尺骨鹰嘴骨折临床路径表单 (64)

尺桡骨干骨折临床路径表单 (68)

股骨头坏死临床路径表单 (72)

股骨颈骨折临床路径表单 (79)

股骨干骨折临床路径表单 (86)

股骨下端骨肉瘤临床路径建议表单 (93)

股骨髁骨折临床路径表单 (99)

髌骨骨折临床路径表单 (106)

膝内翻胫骨高位截骨临床路径表单 (113)

膝关节骨关节炎临床路径表单 (119)

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炎临床路径表单 (125)

胫骨平台骨折临床路径表单 (130)

胫腓骨干骨折临床路径表单 (137)

踝关节骨折临床路径表单 (144)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ICD-10 :M41.1 )

行侧凸矫形、内固定、植骨融合术(ICD-9-CM-3:81.05/81.08)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门诊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时间住院第 1天住院第 2天□ 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 上级医师查房与手术前评

主□ 初步的诊断和治疗方案估

要□ 完成住院志、首次病程等病历书□ 确定诊断和手术方案

诊写□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疗□ 开检查检验单□ 完善术前检查项目

工□ 收集检查检验结果并评估标准住院日≤20 天

住院第 3-5 天

(术前日)

□上级医师查房,术前评估和决定手术方案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向患者及 / 或家属交待围手术期注意事项并签署手术知

情同意书、输血同意书、委

托书、自费用品协议书

□麻醉医师查房,向患者及 / 或家属交待麻醉注意事项并签

署麻醉知情同意书

□完成各项术前准备

作病情

□请相关科室会诊

长期医嘱:

长期医嘱:

□ 骨科护理常规

□ 二级护理□ 骨科护理常规□ 饮食长期医嘱:同前临时医嘱:

□ 患者既往内科基础疾病用药

临时医嘱:

□ 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

□ 凝血功能、电解质、肝肾功能

□ 感染性疾病筛查

重□胸部 X 线检查、心电图、肺功能、超声心动图

点□ 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像、卧位左

右弯曲相

□全脊柱 CT+ 三维重建

□ 必要时行脊柱牵引像、支点弯曲

像、Ferguson 像、Stagnara像、

脊髓造影、造影后 CT、 MRI

□入院介绍(病房环境、设施等)

主要□二级护理

□饮食

□患者既往内科基础疾病用

临时医嘱:

□根据会诊科室要求安排检

查和化验

□呼吸功能锻炼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术前医嘱

□明日在全麻下行后路脊柱

侧凸矫形、内固定、植骨融

□术前禁食水

□术前用抗菌药物皮试,手术

抗菌药物带药

□一次性导尿包术中用

□术区备皮

□术前灌肠

□配血

□其他特殊医嘱

□ 做好备皮等术前准备

□ 提醒患者术前禁食水

□ 入院护理评估□ 防止皮肤压疮护理护理

□ 观察心肺功能、劳动耐力□ 心理和生活护理工作

□ 指导呼吸功能锻炼□无□有,原因:□无□有,原因:

病情 1. 1.

变异

记录 2. 2.

护士

□术前心理护

□术前指导术中唤醒及患者相关配合事宜

□无□有,原因:

1.

2.

签名

医师

签名

住院第 2-6 天住院第 7天住院第 8天时间

(手术日)(术后第 1日)(术后第 2日)□ 手术□ 上级医师查房□ 上级医师查房主□ 向患者家属交代手术过□ 完成常规病程记录□ 完成病程记录

要程概况及术后注意事项□ 观察伤口、引流量、体温、□ 根据病情拔除引流管诊□ 完成手术记录生命体征情况等并作出相□ 切口更换敷料

疗□ 完成术后病程应处理□ 康复训练

工□ 上级医师查房□ 观察下肢运动、感觉

作□ 观察有无术后并发症并

做相应处理,观察下肢

运动、感觉

长期医嘱:长期医嘱:长期医嘱:

□ 骨科术后护理常规□ 骨科术后护理常规□ 骨科术后护理常规

□ 一级护理□ 一级护理□ 一级护理重

□ 饮食□ 饮食□ 饮食点

□ 轴线翻身□ 轴线翻身□ 轴线翻身医

□ 留置引流管并记引流量□ 留置引流管并记引流量□ 抗菌药物嘱

□ 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 其他特殊医嘱

□ 其他特殊医嘱□ 其他特殊医嘱□ 必要时术后激素

□ 必要时术后激素□ 必要时术后激素临时医嘱:

主要护理工作

病情变异记录

护士签名医师签名临时医嘱:临时医嘱:□ 复查血常规(必要时)□ 心电监护、吸氧(根据□ 复查血常规□ 换药,拔除引流管病情需要)□ 补液(酌情)□ 拔尿管(根据病情)

□ 止吐、止痛等对症处理□ 镇痛等对症处理□ 止痛等对症处理

□ 必要时血常规

□ 补液(酌情)

□ 输血(根据病情需要)

□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及□ 观察患者病情并做好引流□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时报告医师量等相关记录□ 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

□ 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 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 指导术后患者功能锻炼□ 指导术后患者功能锻炼□ 指导术后患者功能锻炼□ 指导正确的翻身及坐起方

□无□有,原因:□无□有,原因:□无□有,原因:

1. 1. 1.

2. 2. 2.

住院第 9 天住院第10-19天

时间

(术后第 3 日)(术后第4-13日)□上级医师查房□上级医师查房

□住院医师完成病程记□住院医师完成病程记录

录□伤口换药(必要时)

□伤口换药(必要时)□指导患者功能锻炼

□指导患者功能锻炼□指导正确使用支具

□复查术后全脊柱X 片

(根据患者情况)

□定做术后支具(必要

时)

长期医嘱:长期医嘱:

重□ 骨科术后护理常规□ 骨科术后护理常规□ 二级护理□ 二级护理

点□ 饮食□ 饮食

□ 抗菌药物:如体温正□ 抗菌药物:如体温正常,医常,伤口情况良好,无伤口情况良好,无明显明显红肿时可以停止红肿时可以停止抗菌药

嘱抗菌药物治疗物治疗

□ 其他特殊医嘱□ 其他特殊医嘱

住院第 20 天

(术后第14 日)

□上级医师查房,进行手术及伤口评估,确定有无手

术并发症和切口愈合不

良情况,确定畸形矫正情

况,明确是否出院

□完成出院志、病案首页、出院诊断证明书等病历□向患者交代出院后的康

复锻炼及注意事项,如复

诊的时间、地点,发生紧

急情况时的处理等

出院医嘱:

□出院带药

□日后拆线换药(根据伤口愈合情况,预约伤口

换药及必要时拆线时间)□ 3 个月后门诊复查

□不适随诊

□术后康复治疗

主要护理工作

病情变异记录

护士签名医师签名临时医嘱:临时医嘱:

□ 复查血尿常规、生化□ 复查血尿常规、生化(必

(必要时)要时)

□ 补液(必要时)□ 补液(必要时)

□ 换药(必要时)□ 换药(必要时)

□ 止痛等对症处理□ 止痛等对症处理

□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指导患者办理出院手续□ 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 指导患者功能锻炼□ 出院宣教

□ 指导患者功能锻炼□ 术后心理和生活护理

□无□有,原因:□无□有,原因:□无□有,原因:

1. 1. 1.

2. 2. 2.

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ICD-10 :M40.1 )行脊柱后路截骨矫形、内固定、植骨融合术(ICD-9-CM-3:81.04-81.08)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时间住院第 1天住院第2天□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上级医师查房与手术

□上级医师查房前评估

□初步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确定诊断和手术方案

□完成住院志、首次病程、上级医□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

师查房等病历书写录

□开检查检验单□完善术前检查项目

□完成必要的相关科室会诊□收集检查检验结果并

评估病情

□请相关科室会诊门诊号:

日标准住院日≤16天

住院第 3 天(术前日)

□上级医师查房,术前评估和决

定手术方案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等

□向患者及 / 或家属交待围手术期注意事项并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

输血同意书、委托书(患者本

人不能签字时)、自费用品协

议书

□麻醉医师查房并与患者及 / 或家属交待麻醉注意事项并签署麻醉

知情同意书

□完成各项术前准备

长期医嘱:

□ 骨科护理常规

□ 一级护理

□ 饮食

临时医嘱:

□ 血常规、血型、尿常规

□ 凝血功能

□ 电解质、肝肾功能

点□ ESR、CRP、ASO 、RF、HLA-B27□ 感染性疾病筛查

医□胸部 X 线平片、心电图、肺功能、□ 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像、颈椎正

侧位片

□根据病情:全脊柱 CT 及三维重

建、 MRI 、肌电图、血气分析、

超声心动图、双下肢血管彩色超

声长期医嘱:长期医嘱:同前

□骨科护理常规临时医嘱:

□一级护理□术前医嘱:

□饮食□明日在全麻下行脊柱后凸矫□患者既往内科基础疾形、内固定、植骨融合病用药□术前禁食水

临时医嘱:□术前用抗菌药物皮试,手术抗□根据会诊科室要求安菌药物带药

排检查和化验□一次性导尿包术中用

□镇痛等对症处理□术区备皮

□呼吸功能锻炼□术前灌肠

□ 入院介绍(病房环境、设施等)□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主要

□ 入院护理评估□ 防止皮肤压疮护理护理

□ 观察心肺功能、劳动耐力□ 心理和生活护理工作

□ 指导呼吸功能锻炼□无□有,原因:□无□有,原因:

病情 1. 1.

变异

记录 2. 2.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配血

□其他特殊医嘱

□必要时术中带激素

□做好备皮等术前准备

□提醒患者术前禁食水

□术前心理护理

□术前指导术中唤醒及患者相关配合事宜

□无□有,原因:

1.

2.

时间

住院第 1-4天住院第 5天住院第 6天

(手术日)(术后第 1日)(术后第2日)主□ 手术□ 上级医师查房□ 上级医师查房

要□向患者及/ 或家属交代手术□完成常规病程记录□完成病程记录

诊过程概况及术后注意事项疗□术者完成手术记录

工□完成术后病程

作□上级医师查房

□麻醉医师查房

□观察有无术后

并发症并做相

应处理,观察下肢运动、感

长期医嘱:

□骨科术后护理常规

□一级护理

□饮食

□轴线翻身

□留置引流管并记引流量

□抗菌药物

□其他特殊医嘱

□术后激素预防脊髓水肿(必

要时)

临时医嘱:

□今日在全麻下行后凸矫形

内固定 + 植骨融合术

□心电监护、吸

氧(根据病情医

需要)

嘱□补液

□ 胃粘膜保护剂(必要时)

□ 止吐、止痛等对症处理(必

要时)

□急查血常规

□输血(根据病情需要)

□观察伤口、引流量、体温、生□拔除引流管,伤口换药命体征情况等并作出相应处□指导患者功能锻炼

理□指导患者坐起(根据病情)□观察下肢运动、感觉

长期医嘱:长期医嘱:

□骨科术后护理常规□骨科术后护理常规

□一级护理□一级护理

□饮食□饮食

□轴线翻身□轴线翻身

□留置引流管并记引流量□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其他特殊医嘱

□其他特殊医嘱□术后激素预防脊髓水肿(必

□术后激素预防脊髓水肿(必要要时)

时)临时医嘱:

临时医嘱:□复查血常规(必要时)

□复查血常规□输血及或补晶体、胶体液(必□输血及/或补晶体、胶体液(根要时)

据病情需要)□换药,拔引流管□镇痛等对症处理□拔尿管(根据病情)

□ 止痛等对症处理

□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及时报□ 观察患者病情并做好引流量□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主要

告医师等相关记录□ 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

护理

□ 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 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 指导术后患者功能锻炼

工作

□ 指导术后患者功能锻炼□ 指导术后患者功能锻炼□ 指导正确的翻身及坐起方法□无□有,原因:□无□有,原因:□无□有,原因:

1. 1. 1.

病情

变异

记录 2. 2. 2.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住院第 7天住院第 8天住院第 9-16天时间

(术后第 3日)日)日)

(术后第 4(术后第 5-12

□ 上级医师查房□ 上级医师查房

□ 住院医师完成病程记录□ 住院医师完成病程记录

□ 伤口换药(必要时)□ 伤口换药(必要时)

主□ 指导患者功能锻炼□ 指导患者功能锻炼

要□复查术后全脊柱 X 片(根□ 指导正确使用支具

诊据患者情况)

疗□ 定做术后支具(必要时)

长期医嘱:长期医嘱:

□ 骨科术后护理常规□ 骨科术后护理常规

重□ 二级护理□ 二级护理

□ 饮食□ 饮食

点□ 抗菌药物:如体温正常,□ 抗菌药物:如体温正常,伤伤情况良好,无明显红肿情况良好,无明显红肿时可医时可以停止抗菌药物治以停止抗菌药物治疗疗□ 其他特殊医嘱

嘱□ 其他特殊医嘱临时医嘱:

临时医嘱:□ 复查血尿常规、生化(必要□ 复查血尿常规、生化(必时)□上级医师查房,进行手术

及伤口评估,确定有无手

术并发症和切口愈合不良

情况,确定畸形矫正情况,

明确是否出院

□出院前复查ESR、 CRP □完成出院志、病案首页、

出院诊断证明书等病历

□向患者交代出院后的康复

锻炼及注意事项,如复诊

的时间、地点,发生紧急

情况时的处理等

出院医嘱:

□出院带药

□日后拆线换药(根据伤口愈合情况,预约伤口

换药及必要时拆线时间)

□ 3 个月后门诊复查

□不适随诊

□继续强直性脊柱炎治疗

要时)

□补液(必要时)

□换药(必要时)

□止痛等对症处理

主要□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护理□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工作□指导患者功能锻炼

□无□有,原因:

1.

病情

变异

记录 2.

护士

签名

医师□补液(必要时)

□换药(必要时)

□止痛等对症处理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指导患者办理出院手续□指导患者功能锻炼□出院宣教

□术后心理和生活护理

□无□有,原因:□无□有,原因:

1. 1.

2. 2.

签名

颈椎病(脊髓型)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颈椎病( ICD-10 : M47.1 ↑G99.2* )

行颈前路减压植骨固定、颈后路减压植骨固定、颈前后联合入路减压植骨固定术

(ICD-9-CM-3:81.02-81.03)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7-15 天

时间住院第 1天住院第 2天□ 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 上级医师查房

□ 完成病历书写□ 继续完成术前化验检查主□ 开化验单及相关检查单□ 完成必要的相关科室会诊要□ 上级医师查房与术前评估

诊□ 上级医师查房

疗□ 根据化验及相关检查结果

工对患者的手术风险进行评

作估,必要者请相关科室会诊

住院第 3-5 天(术前日)

□根据病史、体检、平片、

CT、MRI 等,行术前讨论,

确定手术方案

□完成必要的相关科室会

□完成术前准备与术前评

□完成术前小结、上级医师查房记录等病历书写

□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自费用品协议书、输血同意书

□向患者及家属交待病情

围手术期注意事项

长期医嘱:

长期医嘱:

□ 骨科护理常规

□ 二级护理□ 骨科护理常规

□ 饮食

□ 患者既往基础用药□ 二级护理

临时医嘱:

□ 饮食

□ 血常规、尿常规

□ 凝血功能□ 患者既往基础用药

□ 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点□ 感染性疾病筛查临时医嘱:

□ 胸片、心电图

□颈椎平片、 CT、 MRI

□ 根据会诊科室要求安排检

医□ 心肌酶、肺功能、超声心动

查和化验单图(根据病情需要决定)

□ 请相关科室会诊

主要□ 介绍病房环境、设施和设备□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护理□ 入院宣教□ 心理和生活护理工作□ 入院护理评估

□无□有,原因:□无□有,原因:病情 1. 1.

变异

记录 2. 2.

护士

签名

医师临时医嘱:

□术前医嘱:

常规准备明日在

□全麻/ 局麻 + 强化下行

◎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颈后路椎管成形术

◎颈前路+颈后路手术

□术前禁食水

□抗生素皮试

□配血

□一次性导尿包

□ 宣教、备皮等术前准备

□ 提醒患者明晨禁水

□无□有,原因:

1.

2.

签名

住院第 4-6 天住院第 5-7天住院第 6-8天

时间

(手术日)(术后第 1天)(术后第 2天)

□ 手术□ 上级医师查房,注意病情□ 上级医师查房

□ 术者完成手术记录变化□ 完成常规病历书写

□ 住院医师完成术后病程□ 完成常规病历书写□ 根据引流情况明确是否拔诊

□ 上级医师查房□ 注意引流量除引流管

□ 注意神经功能变化□ 注意观察体温□ 注意观察体温

□ 向患者及家属交代手术过□ 注意神经功能变化□ 注意神经功能变化

程概况及术后注意事项□ 注意伤口情况

长期医嘱:长期医嘱:长期医嘱:

□全麻 / 局麻 + 强化后护理常□ 颈椎术后护理常规□ 颈椎术后护理常规规□ 饮食□ 饮食

重□ 颈椎术后护理常规□ 一级护理□ 一级护理□ 一级护理□ 脱水(根据情况)□ 拔除尿管

点□ 明日◎普食◎糖尿病饮食◎□ 激素□ 拔除引流(根据情况)低盐低脂饮食□ 神经营养药物临时医嘱:

医□ 伤口引流记量□ 消炎止痛药物□ 换药(根据情况)□ 留置尿管□ 雾化吸入(根据情况)□ 补液(根据情况)

嘱□ 抗生素□ 抗凝治疗(根据情况)

□ 激素临时医嘱:

□ 神经营养药物□ 通便

临时医嘱:□ 镇痛

□ 心电血压监护、吸氧□ 补液

□ 补液(根据病情)

□ 其他特殊医嘱

主要□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观察患者情况□ 观察患者情况

护理□ 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 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 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工作□ 指导患者术后功能锻炼□ 指导患者术后功能锻炼

□无□有,原因:□无□有,原因:□无□有,原因:

1. 1. 1.

病情

变异

记录2. 2. 2.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住院第7-9天住院第8-10天住院第9-15天时间

345-11

□ 上级医师查房□ 上级医师查房

□ 完成常规病历书写□ 完成常规病历书写

主□ 注意观察体温□ 注意观察体温

要□ 注意神经功能变化□ 注意神经功能变化

诊□ 注意伤口情况□ 注意伤口情况

疗□ 根据引流情况明确是否拔□ 拍摄术后颈椎平片

工除引流管

长期医嘱:长期医嘱:

重□ 颈椎术后护理常规□全麻后护理常规□ 饮食□ 颈椎术后护理常规

点□ 一级护理□ 饮食

□ 停抗生素□ 二级护理

医□ 拔除引流(根据情况)临时医嘱:

临时医嘱:□ 换药(根据情况)

嘱□ 换药(根据情况)

□ 补液(根据情况)

主要□ 观察患者情况□ 观察患者情况

护理□ 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 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工作□ 指导患者术后功能锻炼□ 指导患者术后功能锻炼

□上级医师查房,进行手

及伤口评估,确定有无手

术并发症和切口愈合不良

情况,明确是否出院

□完成出院记录、病案首页、出院证明书等,向患者交

代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如:

返院复诊的时间、地点,

发生紧急情况时的处理等□患者办理出院手续,出

出院医嘱:

□出院带药:神经营养药物、消炎止痛药、口服抗生素□预约拆线时间

□指导患者办理出院手续

肩袖损伤临床路径表单

肩袖损伤临床路径 (2016年版) 、肩袖损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肩袖损伤 行肩关节镜下关节镜检,肩峰成型、肩袖缝合术,或含以下诊断和术式: (二)诊断依据。 1. 病史:肩关节疼痛、无力,活动不利史。

2. 体检:Jobe 'test+,压腹实验+,吹号征+,speed 'est+,lift-off(+ )。 3. 辅助检查:肩关节造影或核磁共振或核磁共振造影可 以确定肩袖损伤的部位及程度。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1. 诊断明确的肩袖损伤,症状明显,持续不缓解,影响 正常生活和运动。 2. 无手术禁忌证。 四)标准住院日为3-5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肩袖损伤。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 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0-2 天。

1. 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凝血功能; 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肩关节正位、Y 位X 线片肩关节MRI 或MRI 造影(必 要时)胸片、心电图。 2. 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 1)超声心动图、血气分析和肺功能(高龄或既往有 心、肺部病史者);肩关节CT 检查 2)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七)选择用药。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 发〔2015 〕43 号)执行。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1-2 天。 1.麻醉方式:全麻或全麻+ 神经阻滞麻醉。 2. 手术方式:肩关节镜下肩峰成型,肩袖缝合修补术。

最新骨科临床路径

膝关节骨关节炎临床路径 (2017年县医院适用版) 一、膝关节骨关节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膝骨关节炎(K/L III-IV级,严重疼痛伴功能障碍)(ICD-10:M17.901) 行全膝关节置换术(ICD-9:81.54007)。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常规-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慢性病程,膝关节疼痛或活动受限逐渐加重;可有外伤史。 2.体格检查:患膝疼痛、活动受限,可伴有屈曲挛缩畸形或内、外翻畸形。 3.辅助检查:X线检查符合膝骨关节炎。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常规-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膝骨关节炎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及活动水平。 2.膝骨关节炎病变终末期,通常年龄60岁以上,病情严重者年龄范围可适当放宽。

3.全身状况允许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1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M17.901膝骨关节炎疾病编码。 2.膝骨关节炎终末期,关节间隙明显狭窄甚至消失。 3.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4.病变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患者有改善患膝疼痛及活动度的要求。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2-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术前完成功能量表(KSS评分); (2)血常规、血型(ABO 血型+Rh因子)、尿常规、便常规+潜血; (3)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检查、传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 (4)胸部X线平片、心电图; (5)手术部位X线检查:患膝负重正侧位、髌骨轴位、下肢全长片; (6)腰椎正侧位片。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血沉、CRP、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超声心动图、双下肢血管彩色超声、颈

骨伤科临床路径

目录 1、胫骨平台骨折 2、踝关节骨折 3、股骨干骨折 4、肱骨干骨折 5、肱骨髁骨折 6、尺骨鹰嘴骨折 7、尺桡骨干骨折 8、股骨髁骨折 9、髌骨骨折 10、胫腓骨干骨折 11、股骨下端骨肉瘤 胫骨平台骨折临床路径 一、胫骨平台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胫骨平台骨折(ICD-10:S82.10) 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ICD-9-CM-3:79.36)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外伤史。 2.体检有明确体征:患侧膝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 3.辅助检查:膝关节X线片显示胫骨平台骨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 1.明显移位的关节内骨折。 2.无手术禁忌证。 (四)标准住院日为10-28天(部分病人患侧膝关节严重肿胀,需要等待2周方能手术)。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S8 2.10胫骨平台骨折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闭合性胫骨平台骨折。 4.除外病理性骨折。 (六)术前准备0-14天。 1.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3)凝血功能; (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5)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 (6)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 (1)膝关节三维重建CT,膝关节MRI; (2)超声心动图、血气分析和肺功能(高龄或既往有心、肺病史者); (3)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七)选择用药。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0-14天(急诊手术为入院0天)。 1.麻醉方式:神经阻滞麻醉、椎管内麻醉或全麻。 2.手术方式: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3.手术内植物:接骨板、螺钉,必要时植骨。 4.输血:视术中出血情况而定。 (九)术后住院恢复5-14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膝关节正侧位片。 2.必要时查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电解质、D-Dimer、双下肢深静脉彩超/CTPA。 3.术后处理: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2)术后镇痛:参照《骨科常见疼痛的处理专家建议》; (3)术后康复:以主动锻炼为主,被动锻炼为辅。 (十)出院标准。 1.体温正常,常规化验指标无明显异常。 2.伤口愈合良好:引流管拔除,伤口无感染征象(或可在门诊处理的伤口情况),无皮瓣坏死。 3.术后X线片证实复位固定满意。

股骨颈骨折临床路径

股骨颈骨折临床路径 (2015年版)一、股骨颈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股骨颈骨折(ICD-10:S72.00) 行髋关节置换术(ICD-9-CM-3:81.51-81.52)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 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外伤史。 2.体检有明确体征:患侧髋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下肢短缩外旋畸形。 3.辅助检查:髋关节X 线片显示股骨颈骨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 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 1年龄65岁以上且骨折按Garden分型为皿型、W型的患者。 2.无严重的合并症。 3.术前生活质量及活动水平较好。 4.术前生活质量及活动水平差,或相对高龄患者建议行半髋关

节 置换术 (四)标准住院日10-1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 : S7 2.0C股骨颈骨折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单纯闭合性股骨颈骨折。 4.除外病理性骨折。 (六)术前准备1-5 天。 1.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血型;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血沉,C反应蛋白 (3)凝血功能; (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5)髋关节正侧位X 线片; (6)头颅CT、胸片、心电图。 ( 7 )双下肢动静脉超声检查 (七)选择用药。 1.抗菌药物: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 285 号)执行。

骨科2017年1-5月临床路径管理总结

骨科2017年1月至5月临床路径总结 骨科在过去的近半年时间里坚持落实临床路径制度,从实际出发,结合我科实际情况,积极摸索和改进适合我科实际的临床路径。 在过去的近半年里我科开展股骨颈骨折、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炎临床路径管理总结如下: 一、临床路径例数统计表 2468101214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二、住院天数统计表

5 05101520253035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三、4月、5月住院天数统计比较 510152025304月 5月 近半年我科临床路径入组率低、变异率高、退组率高,平均住院天数高。究其原因,其一:患者入院完善各项检查医嘱下达、执行时间过长,医助安排检查偏晚,大型检查排队时间过长,相关科室会诊到位时间迟。如:彭双全因右膝关节病入院,起初选择保守治疗,导致入院完善检查9天后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其二:我科老年高龄患者较多,多数合并多种基础病,少数术后并发症导致住院日增加;如黄家衡术后肺部感染改用三代头孢;吴望娣合并肺部感染、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会诊使用三代头孢。白永琴右膝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使用一代头孢7天,因术后关节感染使用万古霉素使用7天。其三:很多患者和家属在病人可以出院的时候拒绝出院,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其四:部分病人因手术方式选择不符合临床路径要求或死亡退出临床路

径,如匡桂伢死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重症肺炎致呼吸衰竭死亡。其五:很多髋关节手术病人入院诊断:股骨头坏死、陈旧性股骨颈骨折,或他科转入的股骨颈骨折不符合临床路径要求没有进入临床路径导致入组率低。 目前患者抗生素使用逐步合理化,绝多数病例能在术后48小时内停药,无乱用抗生素现象,输血指征明确,合理化输血。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严格执行临床路径制度,把工作做细,落实责任制,严格按照临床路径制度开展相关诊疗。规范诊疗行为,在确保医疗安全的前提下,减少平均住院天数和费用等指标。注重人性化管理,争取病人和家属积极配合。达到医患双方双赢的效果。 骨科 2017年7月9日星期日

骨科临床路径(25个)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 (县医院版) 一、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M51.0↑G99.2*/M51.1↑ G55.1*/M51.2) 行椎间盘切除术(ICD-9-CM-3:80.5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单侧或双侧神经根损伤或马尾神经损伤的症状。 2.体征:单侧或双侧神经根损伤或马尾神经损伤的阳性体征。 3.影像学检查:有椎间盘突出或脱出压迫神经根或马尾神经的表现。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

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 1.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明确。 2.经严格正规非手术治疗3个月无效。 3.尿便障碍或单根神经麻痹,需急诊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9-1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M51.0↑ G99.2* /M51.1↑G55.1*/M51.2腰椎间盘突出症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不合并腰椎管狭窄及腰椎不稳定。 (六)术前准备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胸片、心电图; (4)腰椎正侧位及伸屈侧位片、CT和/或MRI。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 (1)肺功能、超声心动图(老年人或既往有相关病史者); (2)对于部分诊断不明确的患者,术前可能需要肌电

单病种临床路径

创生骨科医院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制度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控制医疗成本,提高病人满意度,根据《医药卫生体质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 )》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制度。 —、单病种临床路径是指由医疗、护理及相关人员在疾病诊断明确后,针对某种疾病或者某种手术制定的具有科学性(或合理性)和时间顺序性的患者诊疗计划。 二、院内各科室开展单病种临床路径均需遵守本制度。 三、各科室单病种临床路径开展应当遵循科学、安全、规范、有效、经济、符合伦理的原则,并与科室功能任务相适应,需具备符合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相应的设备、设施和质量控制体系;各级医务人员要严格执行相关病种的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优化质控病种的诊断、治疗环节质量。 四、设立组织,加强督导 在院长、分管院长的领导下,建立三级医疗控制体系负责开展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工作,并负责该工作的管理、督导。 医院成立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制定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有关规章制度,对我院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管理质量进行指导、监控和评估,协调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相关科室成立单病种质量及临床路径实施小组,由临床科室主任任组长,医疗、护理人员任成员,主管医师主要负责临床路径的实施,临床路径实施过程的效果评价和分析,住院总(科秘书)负责相关材料的收

集、记录和整理及信息上报。 五、质量控制,评估改进 (一)进入路径病历的准入要求: 1诊断明确; 2.除骨科专科疾病以外,无其他内外科合并症、并发症和伴发病; 3.病人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4.诊疗过程中未出现其他明显并发症、合并症,能够按临床路径设计流程和预计时间完成诊疗项目。 (二)实施过程控制与变异分析 1.经治医师完成患者的检诊工作,科室个案管理员和科室临床专家对住院患者进行临床患者的准入评估; 2.符合准入标准的,按照临床路径确定的诊疗流程实施诊疗,根据单病种临床路径文本开具诊疗项目,向患者介绍住院期间为其提供诊疗服务的计划,并将评估结果和实施方案通知相关护理组; 3.相关护理组在为患者做入院介绍时,向其详细介绍住院期间的诊疗计划(术前注意事项)以及需要给予配合的内容; 4.经治医师会同管理员根据每天的诊疗服务完成情况及病情的变化,进行变异情况分析、处理,并做好记录; 5.单病种临床路径文本中服务项目完成后,执行(负责)人应在相应的签名栏签名; 6.出现以下情况时,患者应当退出临床路径:

膝关节骨关节炎临床路径

膝关节骨关节炎临床路径 (2011年版) 一、膝关节骨关节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膝关节骨关节炎(ICD-10:M17) 行关节镜下清理术(ICD-9-CM-3:80.8603)。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常规-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07年版)。 1.症状:反复膝关节疼痛,可伴有关节肿胀、僵硬、无力及活动障碍等。 2.体格检查:患膝可出现畸形、肿胀、周围压痛、活动受限等。 3.辅助检查:X线检查(站立或负重位)显示关节间隙改变。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常规-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07年版)。 行关节镜下清理术指征: 1.轻至中度的骨关节炎患者,或伴有游离体; 2.严格保守治疗效果不佳;

3.全身状况允许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M17膝关节骨关节炎疾病编码。 2.轻至中度膝关节骨关节炎。 3.严格保守治疗效果不佳。 4.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0-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 (2)肝肾功能、凝血功能检查、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 (3)胸部X线平片、心电图; (4)膝关节X线检查。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如膝关节MRI检查、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超声心动图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建议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股骨颈骨折临床路径

股骨颈骨折临床路径 (2015年版) 一、股骨颈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股骨颈骨折(ICD-10:S72.00) 行髋关节置换术(ICD-9-CM-3:81.51-81.52)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外伤史。 2.体检有明确体征:患侧髋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下肢短缩外旋畸形。 3.辅助检查:髋关节X线片显示股骨颈骨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 1.年龄65岁以上且骨折按Garden分型为Ⅲ型、Ⅳ型的患者。 2.无严重的合并症。 3.术前生活质量及活动水平较好。

4.术前生活质量及活动水平差,或相对高龄患者建议行半髋关节置换术。 (四)标准住院日10-1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S7 2.00股骨颈骨折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单纯闭合性股骨颈骨折。 4.除外病理性骨折。 (六)术前准备1-5天。 1.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血型;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血沉,C反应蛋白 (3)凝血功能; (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5)髋关节正侧位X线片; (6)头颅CT、胸片、心电图。 ( 7 ) 双下肢动静脉超声检查 (七)选择用药。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2.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处理:参照《中国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

临床路径汇总分析

儿科临床路径2013年第二季度管理持续改进与分析 过敏性紫瘢入径人数 时间2013年1月2013年2月2013年3月2103年4月2013年5月2103年6月 入径人数 11 4 800入径人数 10 r ------------------------------------------ 从2013年1月份我科开始系统统计分析以来,至2013年6月份(除5、6 月份无过敏性紫癜病人外),入径人数均逐步提高。2013年第二季度入径人数比2013年第一季度入径人数提高了33.3%。 随着临床路径的逐步推行,一方面临床路径变得较前灵活,能初步做到因病施治;另一方面科室不再认为临床路径会损害经济效益。我科将继续在临床路径 推行过程中,一方面积极进行培训教育,进一步消除相关人员对于临床路径的误区;另一方面继续加大奖惩力度,让科室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进一步了解临床路径的优越性。 ■入径…

节点说明: 1、 2013年第1个月:临床路径儿科开展中,科内人员对临床路径虽工作不 熟悉,但临床路径相关制度对患儿家长告知不到位, 患儿被动入径,加之过敏性 紫癜病人数少,故入径率高; 2、 2013年第2个月:通过临床路径联席会议要求儿科个案管理员对科内人 员进行宣传教育; 3、 2013年第3个月:通过临床路径工作在儿科的全面开展,认识到了临床 路径工作的合理性,入 径人数继续大幅提升。 4. 2013年第4个月:随着临床路径工作在儿科的进一步深入, 医护人员认可 了临床路径工作的可靠 性,加之本月过敏性紫癜病人增多,入径人数继续大幅提 升。 5. 2013年第5个月:随着过敏性紫癜高发季节结束,本月无可入径病人住 院。 6. 2013年第6个月:本月仍无可入径病人住院。 入径率 入径人数 +入径人数

临床路径培训记录

.. ;,. 临床路径内容培训记录 骨科临床路径内容培训记录时间:2013-02-13 地点:骨科医生办公室 参加人员:骨科全体临床路径管理人员 主要内容:我科进入临床路径病种的诊疗及护理工作的具体内容发言人:方如务我科临床路 径病种入选的为“闭合性髌骨骨折”及“闭合性股骨干骨折”,在临床路径表单中医师和护 士对所做的内容进行选项,按照卫生厅临床路径的评估方案,对临床路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 行评价、分析,并提出临床路径管理的改进措施,加强对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监控, 严格按照既定临床路径实施诊查、治疗、护理,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治疗和护理效果, 患者病情变化时要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保证临床路径的顺利实施。设立紧急情况警告值管 理制度,当患者处于危险边缘时要迅速给予有效的干预措施和治疗,科主任、护士长为责任人,住院总医师为临床路径个案管理员,将临床路径表单、临床路径变异记录、患者满意度 调查表归入科室临床路径管理本中,并对病历进行登记。 “闭合性髌骨骨折”病种的具体要求及流程: 1、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闭合性髌骨骨折(ICD-10:S82.001)行髌骨骨折内固定术(ICD-9CM-3:78.56/79.1901/ 79.3901/)。 (二)诊断依据。根据《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临床医学专用教材,人民卫生出 版社,2 005年8月第1版)。 1.病史:外伤史。 2.体格检查:患膝肿胀、疼痛、活动受限。 3.辅助检查:X线检查发现髌 骨骨折。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 人民卫生出版社,2 005年8月第1版)。1.年龄在16岁以上。2.伤前生活质量及活动水平。 3.全身状况允许手术。 4.首选克氏针张力带固定,也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他治疗方式。 (四)标准住院日为≤1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S82.001髌骨骨折疾病编码。 2.外伤引 起的单纯性、新鲜髌骨骨折。 3.除外病理性骨折。 4.除外合并其他部位的骨折和损伤。 5.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 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0-7天。 1.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镜检;(2)电解质检查、肝功能测定、肾功能测定、凝血功能 检查、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3)胸部X线平片、心电图;(4)骨科X线检查。 2. 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CT、下肢血管超声、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超声心 动图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建议使用第一、二代头 孢菌素,头孢曲松。 2.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术前30分钟;手术超时3小时加用一次;术中出 血量大于1500 ml时加用一次。 3.术后3天内停止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可根据患者切口、 体温等情况适当延长使用时间。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1-7天。 1.麻醉方式:椎管内麻醉和/或全麻。 2.手术方式:髌骨骨 折内固定术。 3.手术内固定物:克氏针张力带、空心钉等。 4.术中用药:麻醉用药、抗菌 药。 5.输血:视术中具体情况而定。

骨科临床路径

骨科临床路径 颈椎病手术临床护理路径 日期项目护理内容 1、一般评估:生命体征。 评估 2、专科评估:眩晕,疼痛部位、诱因、有无放射痛,四肢活动、感觉情况,二便情况,有无恶心、呕吐、汗出、心悸等伴随症状。治疗遵医嘱给药、补液、颈椎牵引、超激光疼痛治疗等。检查送病人做心电图、全胸片、B超等检查,指导病人正确留取大小便标本。 l、遵医嘱正确给药,如口服晕乃停、弥可保等,观察病人服药后的效药物果。 2、根据病人不同证型,遵医嘱予静滴血塞通、参麦针或者生脉针等。 视病人症状轻重不同指导其活动注意事项,眩晕严重者宜卧床休息,入院当天活动起床活动时有人陪同。(注意生活起居安全,防止症状加重及跌扑) 饮食根据辩证指导饮食。 l、按服务规范要求,及时安置病人,做好四测。 2、了解病情,做好心理护理,减轻病人焦虑情绪。 3、勤巡视,为患者上好床栏,防止跌扑。护理 4、主管护士向病人介绍,发连心卡并讲述连心卡的内容,介绍病区环 境,呼叫仪的使用等各种住院制度。 5、做好颈椎牵引的护理。 指导病人卧硬板床,根据不同型的颈椎病指导病人使用不同高度的枕健康宣教头,指导佩戴颈围,减少颈部活动。

遵医嘱抽血,再次指导病人正确留取大小便标本,介绍特殊检查的相检查关注意事项。 1、指导家属主动配合疾病的治疗,解除患者后顾之忧。护理 2、了解病人症状及心理的变化情况,予以相应处理。 第2天 3、余同前。 1、介绍关于颈椎病的健康知识。健康宣教 2、注意颈部保暖,指导头部的功能锻炼。 其余同前 护理做好心理护理,举例同种疾病治疗成功的例子。 健康宣教积极配合治疗,保持心情舒畅。 评估及时了解病情心理状况、体温、月经、手术部位皮肤情况等。 1、按医嘱做好相关术前准备,如术区皮肤准备,消毒包扎等。治疗第3,4天 2、按医嘱抽交叉配血。 术前一天 3、其余同前。 药物遵医嘱正确给药,睡前口服乐安定2mg。 1、清淡饮食。饮食 2、术前晚22:00后禁食水(下午做手术则术晨09:00后禁食水)。 l、好心理护理、基础护理(如洗头、抹身等)。护理 2、指导病人术前取下活动义齿、发夹、手表、耳环、项链等饰物,妥 1 善保管。 日期项目护理内容 护理 3、余同前。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2017)19个住院病种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2017) 1、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2、肱骨外科颈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3、肱骨髁上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4、孟氏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5、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6、股骨颈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7、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8、外伤性髋关节后脱位中医临床路径 9、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中医临床路径 10、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 11、骨蚀(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 12、胫腓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13、跟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14、踇外翻中医临床路径 15、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 16、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 17、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18、腰痛病(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中医临床路径 19、附骨疽(慢性骨髓炎)中医临床路径

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一、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锁骨骨折(TCD编码:BGG000、ICD-10编码:S42.0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及《中医正骨学》第二版(董福慧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年)。 2.疾病分期 (1)早期:伤后2周以内。 (2)中期:伤后2周~4周。 (3)晚期:伤后4周以上。 3. 分型 青枝型骨折 横断型骨折 粉碎型骨折 4.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锁骨骨折诊疗方案”。 锁骨骨折临床常见的证型: 血瘀气滞证 瘀血凝滞证 肝肾不足证 (三)治疗方案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锁骨骨折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锁骨骨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骨科临床路径完整版AB+5

胫腓骨干骨折临床路径A 胫腓骨干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闭合性胫腓骨干骨折(ICD-10:S82.201) 行胫腓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ICD-9-CM-3:78.57/79.16/79.36); (二)诊断依据 根据《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临床医学专用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1. 病史:外伤史; 2. 体格检查:患肢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畸形,反常活动; 3. 辅助检查:X线检查发现胫腓骨干骨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临床医学专用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1. 伤前生活质量及活动水平良好; 2. 全身状况允许手术; 3.首选钢板螺钉内固定,也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他治疗方式。 (四)标准住院日:≤16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闭合性胫腓骨干骨折(ICD-10:S8 2.201). 2. 外伤引起的单纯性、新鲜胫腓骨干骨折; 3. 除外病理性骨折; 4.除外合并其他部位的骨折和损伤; 5.除外对胫腓骨干骨折手术治疗有较大影响的疾病(如心脑血管

疾病) ; 6.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0-7 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大便常规,电解质检查、肝肾功能、凝血功能检查、感染性疾病筛查、血糖; 2.胸部X光片、床头心电图; 3.骨科X线检查,必要时行CT检查; 4.其他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双下肢血管彩色超声;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 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和使用时间。建议使用第 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2. 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术前30分钟; 3. 手术超时3小时加用一次; 4. 术后3天内停止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但可根据患者切口、体温等情况适当延长使用时间。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1-7 天 1. 麻醉方式:椎管内麻醉或全麻; 2. 手术方式:胫腓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3.手术内固定物:钢板螺钉或带锁髓内针; 4. 术中用药:麻醉用药、抗菌药; 5.术中C型臂应用或拍片; 6. 输血:根据出血情况。 (九)术后住院恢复6—9 天 1. 必须复查的项目:血常规、X光检查;

肩袖损伤临床路径及表单

肩袖损伤临床路径 一、肩袖损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肩袖损伤 行肩关节镜下关节镜检,肩峰成型、肩袖缝合术,或含以下诊断和术式: (二)诊断依据。 1.病史:肩关节疼痛、无力,活动不利史。 2.体检:Jobe’test+,压腹实验+,吹号征+,speed’test+,lift-off(+)。 3.辅助检查:肩关节造影或核磁共振或核磁共振造影可以确定肩袖损伤的部位及程度。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1.诊断明确的肩袖损伤,症状明显,持续不缓解,影响正常生活和运动。 2.无手术禁忌证。 (四)标准住院日为3-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肩袖损伤。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0-2天。 1.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3)凝血功能; (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5)肩关节正位、Y位X线片 (6)肩关节MRI或MRI造影(必要时) (7)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

(1)超声心动图、血气分析和肺功能(高龄或既往有心、肺部病史者);肩关节CT检查 (2)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七)选择用药。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15〕43号)执行。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1-2天。 1.麻醉方式:全麻或全麻+神经阻滞麻醉。 2.手术方式:肩关节镜下肩峰成型,肩袖缝合修补术。 3.手术内植物:各种缝合锚钉, bio-corkscrew+pushlock锚钉,GII锚钉等。 4.输血:无。 (九)术后住院恢复3-4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肩关节X线。 2.必要时查血常规、血沉、CRP、凝血II号,电解质。 3.术后处理: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15〕43号)执行; (2)术后镇痛:参照《骨科常见疼痛的处理专家建议》; (3)术后康复:根据手术状况按相应康复计划康复。

骨科临床路径表单汇总

目录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临床路径表单.................... 错误!未定义书签。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临床路径表单.................... 错误!未定义书签。颈椎病(脊髓型)临床路径表单........................ 错误!未定义书签。胸椎管狭窄症临床路径表单............................ 错误!未定义书签。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表单.......................... 错误!未定义书签。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临床路径表单...................... 错误!未定义书签。髋关节发育不良临床路径表单.......................... 错误!未定义书签。髋关节骨关节炎临床路径表单.......................... 错误!未定义书签。肱骨干骨折临床路径表单.............................. 错误!未定义书签。肱骨髁骨折临床路径表单.............................. 错误!未定义书签。尺骨鹰嘴骨折临床路径表单............................ 错误!未定义书签。尺桡骨干骨折临床路径表单............................ 错误!未定义书签。股骨头坏死临床路径表单.............................. 错误!未定义书签。股骨颈骨折临床路径表单.............................. 错误!未定义书签。股骨干骨折临床路径表单.............................. 错误!未定义书签。股骨下端骨肉瘤临床路径建议表单...................... 错误!未定义书签。股骨髁骨折临床路径表单.............................. 错误!未定义书签。髌骨骨折临床路径表单................................ 错误!未定义书签。膝内翻胫骨高位截骨临床路径表单...................... 错误!未定义书签。膝关节骨关节炎临床路径表单.......................... 错误!未定义书签。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炎临床路径表单...................... 错误!未定义书签。胫骨平台骨折临床路径表单............................ 错误!未定义书签。胫腓骨干骨折临床路径表单............................ 错误!未定义书签。踝关节骨折临床路径表单..............................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临床路径实施情况总结分析报告

2016年度临床路径实施情况汇总评估分析报告2016年全院临床路径实施情况汇总评估分析如下: 1、骨伤科临床路径病种完成情况:路径病种住院总人数为人,入径181人,出径175人,变异97人,入径率为87.02%,出径率为96.69%,变异率53.59%,平均住院日7.34天。 内科临床路径病种完成情况:路径病种住院总人数为人,入径181人,出径175人,变异97人,入径率为87.02%,出径率为96.69%,变异率53.59%,平均住院日7.34天。 2、骨伤科临床路径病种未入径情况:2015年病种未入径27人 内科临床路径病种未入径情况:2015年病种未入径27人 3、骨伤科临床路径病种变异退出路径情况:2015年临床路径病种变异退出路径6人(其中外三科4人[胆囊结石2人、腹股沟疝2人],外一科急性阑尾炎1人,内五科1人)。 内科临床路径病种变异退出路径情况: 二、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符合路径未入径6人:其中内二科3人(住院号164175、主管医生张子陆,住院号164669、164745主管医生周胜利,漏入径),内六科1人(住院号164435、主管医生宋艳红,漏入径),内五科1人(住院号164534、主管医生周江敏,漏入径),外一科急性阑尾炎1人(住院号164834、主管医生黄根,漏入径)。 2、变异原因笼统,变异代码和评估说明不相符或未做评估说明3人:其中产科12人变异代码和评估说明不相符(住院号分别是:164358、16477 3、164612、164275、164373、165380、16507 4、16471 5、164714、164748、164849、164919),儿科3人有变异代码,未做评估说明(住院号分别是:16417 6、163903、164188),内二科16人有变异代码,未做评估说明(住院号分别是:164145、163924、16400 7、164572、165046、163853、164815、164507、164437、164489、164610、164640、164753、164755、164756、165130), 3、变异情况统计分析: 181例入路径病种变异97例,变异率53.59%(其中产科24例,占77.42%;儿

临床路径培训记录

临床路径内容培训记录 骨科临床路径内容培训记录时间:2013-02-13 地点:骨科医生办公室 参加人员:骨科全体临床路径管理人员 主要内容:我科进入临床路径病种的诊疗及护理工作的具体内容发言人:方如务我科临床路径病种入选的为“闭合性髌骨骨折”及“闭合性股骨干骨折”,在临床路径表单中医师和护士对所做的内容进行选项,按照卫生厅临床路径的评估方案,对临床路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并提出临床路径管理的改进措施,加强对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监控,严格按照既定临床路径实施诊查、治疗、护理,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治疗和护理效果,患者病情变化时要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保证临床路径的顺利实施。设立紧急情况警告值管理制度,当患者处于危险边缘时要迅速给予有效的干预措施和治疗,科主任、护士长为责任人,住院总医师为临床路径个案管理员,将临床路径表单、临床路径变异记录、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归入科室临床路径管理本中,并对病历进行登记。 “闭合性髌骨骨折”病种的具体要求及流程: 1、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闭合性髌骨骨折(ICD-10:S82.001)行髌骨骨折内固定术(ICD-9CM-3:78.56/79.1901/ 79.3901/)。 (二)诊断依据。根据《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临床医学专用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 005年8月第1版)。 1.病史:外伤史。 2.体格检查:患膝肿胀、疼痛、活动受限。 3.辅助检查:X线检查发现髌骨骨折。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2 005年8月第1版)。1.年龄在16岁以上。2.伤前生活质量及活动水平。 3.全身状况允许手术。 4.首选克氏针张力带固定,也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他治疗方式。(四)标准住院日为≤1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S82.001髌骨骨折疾病编码。2.外伤引起的单纯性、新鲜髌骨骨折。3.除外病理性骨折。4.除外合并其他部位的骨折和损伤。5.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0-7天。 1.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镜检;(2)电解质检查、肝功能测定、肾功能测定、凝血功能检查、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3)胸部X线平片、心电图;(4)骨科X线检查。 2. 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CT、下肢血管超声、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超声心动图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建议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2.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术前30分钟;手术超时3小时加用一次;术中出血量大于1500 ml时加用一次。3.术后3天内停止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可根据患者切口、体温等情况适当延长使用时间。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1-7天。1.麻醉方式:椎管内麻醉和/或全麻。2.手术方式:髌骨骨折内固定术。3.手术内固定物:克氏针张力带、空心钉等。4.术中用药:麻醉用药、抗菌药。5.输血:视术中具体情况而定。

骨科6个病种临床路径(修改)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 (2009年版) 一、腰椎问盘突出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腰椎问盘突出症(ICD-10 : M51.0 f G99.2* /M51.1 f G55.1*/M51.2 ) 行椎问盘切除术(ICD-9-CM-3:80.51 ); 椎间盘置换术(ICD-9-CM-3:84.64-84.65 )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 (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 1. 病史:单侧或双侧神经根损伤或马尾神经损伤的症状。 2. 体征:单侧或双侧神经根损伤或马尾神经损伤的阳性体征。 3. 影像学检查:有椎间盘突出或脱出压迫神经根或马尾神经的表现。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 (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 1. 腰椎问盘突出症诊断明确。 2. 经严格正规非手术治疗3个月无效。 3. 尿便障碍或单根神经麻痹,需急诊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7-1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 M51.0fG99.2* /M51.1 fG55.1*/M51.2腰椎间盘突出症疾病编码。 2. 如患有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 不合并腰椎管狭窄及腰椎不稳定。 (六)术前准备3-5天。 1. 必须的检查项目: (1) 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 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 (3) 凝血功能; (4) 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蠹等); (5) 胸片、心电图; (6) 腰椎正侧位及伸屈侧位片、CT和MRI。 2. 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 (1) 肺功能、超声心动图(老年人或既往有相关病史者); (2) 对于部分诊断不明确的患者,术前可能需要肌电图、诱发电位检查、 椎问盘造影、小关节封闭、神经根封闭或硬膜外封闭以确诊; (3) 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应科室会诊。 (七)选择用药。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 执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