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流行歌曲的创作和制作思路

原创流行歌曲的创作与制作思路
刘洪麟
灵感的实现
灵感是一瞬间地能激发人感动或共鸣的一种感觉,有的灵感本身就是一段乐曲,这个时候我一般会用吉他即时配一段和弦,分析这段乐曲的合理性以及是否能被利用作为激发点来创作歌曲,一般来说这个灵感直接带来的乐曲有很多种情况,大部分是高潮的第一句、前奏的引子、间奏甚至有尾奏的吉他Solo等。这些绝大部分都能被利用作为起点来创作歌曲。另一方面,有些灵感是不能直接用音乐来表达的,比如要表达一些画面、情景或对话等,这个时候可以从词来入手考虑,直接把要表达的东西写成词,再进行相应的作曲,一般来说,这种“词”在深入的时候,曲自然已经流露了出来。我认为这种创作手法能达到较高的效率,经过细致地包装,将成为很成熟的音乐,但这种歌曲相对于前一种“曲的直接流露”来说,流行性可能会降低。另外,灵感的实现有的时候是被动的,有时候我用吉他进行和弦或音阶的练习,无意中会弹出比较好听的乐句,甚至直接搭建出了一首新歌曲的框架,这个时候我也会立即捕捉到,并予以记录,以此作为起点扩展到整首音乐。
词曲策划
灵感是词曲创作的重要起点,但不能代表所有歌曲都要遵循这种方式进行创作。商业创作中的大量音乐还是应该要进行一步一步地规划来进行制作。也就是说先定下整体框架,再进行词曲的写作。这时候一般词曲我会综合考虑,从曲风入手,比如决定制作一般的流行歌曲、舞曲还是其它特殊用途的歌曲。再进一步规划是那种类型,比如快歌还是慢歌,4拍还是3拍、具体歌曲是什么情调,是悲伤的,还是欢快的,以及确定词的内容,是否是情歌性质,还是带有一些家乡、校园或民族的色彩。策划到了这个程度,再进行创作会容易很多。因此有时候我会先想到要写一首什么样子的歌曲,才开始写作,这时候具体的曲采用什么样的速度和拍子,编曲中需要什么样的乐器、词里面需要什么样的重点语句,已经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概念,这时候是不用更多借助灵感来激发的。
单独的曲或词的创作企划
在一些合作中,我大部分是以作曲者的身份出现,也有为别人的曲填词的情况。“先词后曲”是相对简单的一个过程,作品制作过程也相对商业化些,能达到比较高的效率。但是,很多时候根据词进行二次的灵感性创作以后,曲结合词也能形成很好的效果,甚至超越词的意境。我拿到一首词以后,一般会先按照词的属性进行创作,当然除非有事先的策划或者有特殊的一些考虑,这时可能会脱离词的风格。大部

分情况会从高潮开始考虑,先定主再定次,高潮创作过程其实也就是寻找曲制高点的一个过程,这个很大程度上要结合歌手的调来创作了。遇到曲的一些字词结合难的问题时,我会要求词作者进行个别次要词的调整,以达到协调。一般来说,拿到词进行创作曲的时候,我会同时进行简单的编曲,编曲和作曲相互结合、相互融通,使歌曲的风格和整体感觉能以最快的速度明朗化。为别人创作好的曲进行填词,是相对少见的情况,但这经常出现在我自己的作品中,前面讲灵感的实现时候我也提到了,有的时候灵感只有曲的存在,曲与和弦都存在的情况下,我会试图去联想其中的意境转换为词,比如速度慢的小调曲带给人的是一种沉寂、苦闷或悲哀,这时候可以从其中一个角度进行考虑,选择一个题材进行写作。
曲的具体写法
1,和弦到旋律的转换是我很常用的一种方法,在酝酿一首歌曲框架的时候,和弦架构往往是最初确定的,这其中可以汲取当代流行的风格进行写作,比如C-G-Am-Em-F-G型的大小调和弦组合,是目前很常用的流行歌曲和弦框架,它被运用到很多当红的歌曲中,包括杨臣刚的《老鼠爱大米》等,除此还有小调起头的组合Am-F-G-Am、Am-F-G-C-F-E、Am-Em-F-G等等。和弦架构确定以后,其实已经确定了编曲的基本内容,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旋律的转换是相对轻松的,1/3/5组成的C和弦能用1、3或5作为该小节的旋律音,2/5/7组成的G和弦能利用2、5或7作为该小节的旋律音,而这仅仅是3和弦的规律,如果还包括4和弦、9和弦等,按照这个排列组合就能通过排列组合演化出无数的旋律组合。因为和弦已经大致确定了,编曲其实已经省了配和弦这一步,能达到较高的工作效率。
2,但是这种和弦组合可能很刻板,做出来的音乐过于商业化,只能用于提前策划音乐中使用,因为它和灵感似乎是冲突的。灵感展现的音乐中极少是和弦的组合,换句话说,由于和弦组合相对的少数(局限于和弦的确定性和有限性),并且灵感带来的和弦组合往往被认为不是创新,因此灵感带来的往往是千变万化的旋律,有时候在睡醒后、在坐车、在洗澡、在旅行···在生活的任何一个时刻出现的一段灵感都是旋律,而且很多时候是带词的,这个时候最好的办法是立即记下来再进行分析,这些旋律有的是创新的旋律,有的吸收了已知的歌曲,进行的重新组合,也有不乏直接摘录现有的歌曲,只是在脑海里庞大的“歌曲库”中暂时无法筛选确定是哪一首,而暂时认为是新曲,这时我采取的方法是一方面进行回忆是否有于已知重复的旋律,另一方面用乐器进

行简单地编配,寻找其创新性和继续利用的价值。这在第一段也已经提到了。再深入的时候,为了达到最佳协调性,应该词曲同时考虑,而不能偏袒词或者曲的其中一方面,在这个最初的灵感所赋予的情景下,试图扩展到整首音乐,把简单的几句演变成一首完整的歌曲,这个时候我一般不动手中的编曲软件,乐器也很少,尽量保持更多的思考量,而不被乐器干扰,我认为过多得乐器和过于深入的编曲都会影响最初的灵感扩展的思路,完成的作品有可能和最初的想法大相径庭。词和曲都写在纸上,并进行清唱,等清唱这首歌已经达到满意的程度后,才开始继续编曲。这也是我大部分词、曲、编、唱合一作品的来源,对比之下,第一种的和弦转换旋律的方法一般只用于为现成的词作曲。
3、前两种情况是创作歌曲的片断的经过,当然歌曲有其自身的架构特征。在重点的片断创作完成后,可以通过对曲重点片断的重复,或者整首歌的重复,用来加深听者的印象,同时,也使歌曲达到一定的播放时间,比如30秒的高潮部分,通过前面Verse的创作以后,一般可以达到1分30秒,通过拷贝内容等方式使其变成ABCBCC型的歌曲,整首歌曲可能在4分到4分半钟左右。具体采用何种形式我一般根据词曲的属性来确定。
词的写法
虽然词有其文学属性,对于擅长作曲编曲的笔者来说,更多地会注重其可唱性和音乐性。这也是我认为目前的主流。我在创作词曲合一的作品时候,歌词的时候往往是随曲而来的,有词必有曲,曲先于词,这个时候,我会要求词要有张力和弹性,具体地说,词不需要连接地完美无缝,相反,特意地留开一些缝隙更能引起读者地思考,加深印象,这种跳跃性不仅会使更多的内容充实在简短的歌词里面,也更有利于词的调整达到和曲的完美结合。在词中,我认为可以允许一些轻度的语法上的错误,但无论调整修改成什么内容,和曲的结合在我作词当中是排在第一位的。另外在内容上,我注重情景的表达和语言的深刻性,有的时候会让描述性的词语出现在歌曲中,比如某一天发生了什么事情,或者风在吹着柳树,拂动头发等等,这类情景比较容易造成深刻的第一印象,当然,歌词也不能仅仅是描述性的语言,情感的直白、主观的口述性描述也必须是有的。上述的情景和主观类语句也常常结合起来使用。我所认为的词应该尽可能简洁,但同时内容又要丰富,避免单纯地表达一种思想,因为人的感情是极为丰富的,只有多种情节综合在一起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才能体现词的优越性和其艺术的概括性,否则容易成为打油诗。
编曲思路
我注重编

曲的创造性,而不是和弦的简单表达和乐器的简单合奏。编曲作为一种很高雅的艺术,技术难度也相当高,这很容易造成一种情况,就是听众可能理解不了这种乐器为什么要这么编。因此编曲应该和旋律一样,前提是要让听众能很好地接受,也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流行歌曲的流行性。我编曲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要点:1,和弦(和声)的丰富性。简单的3和弦表现往往过于肤浅,常常用和弦外音和其它衍生和弦放在歌曲中,当然这首先应该在单一的乐器里面做到丰富性,如果单一乐器表达不力,可以考虑多乐器协调实现和弦的表达2,声部的均衡。高音、低音、中音乐器声部都应有所表现,此外,流行音乐中鼓应尽可能放在突出的地位。3,主旋律与副旋律的良好配合。4,乐器演奏的技巧性。这体现了编曲的精致程度,MIDI制作应该尽可能模拟现实乐器演奏。首先应放在单一乐器的演奏技巧处理上,其次才是多种乐器的配合技巧5,音源的使用和后期制作的音质。这一步决定播放的音响效果。
我编曲一般遵循以上的5个原则,最初先完成节奏的制作,曲的速度一般是确定的,没有很大的浮动,这是先完成鼓循环的制作,可以先用Groove Agent 2尝试,也可以直接用Stylus RMX+Backbeat鼓循环;接着写和弦乐器,比如钢琴、吉他等决定和弦性质的乐器;写低音部分,如贝司、低音提琴;写高音扩展部分和铺垫部分,如高音弦乐;写副旋律和Solo部分,前面几种乐器完成以后,已经基本能为歌曲伴奏,副旋律和Solo实际是实现各个片断良好地联系起来,达到一气呵成的效果。接是调整细部属性,如进一步调整力度、弯音轮、控制器,以及更换更好的音色。后期制作包括内容是一次、二次混音,录制人声和和声,合成制作母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