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水质五个标准参数及其调控方法

池塘水质五个标准参数及其调控方法
池塘水质五个标准参数及其调控方法

池塘水质五个标准参数及其调控方法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首先要了解水产养殖中好的水质标准,掌握与水质好坏相关的主要参数及其作用,以及针对相应参数的调控技术,对保证养殖安全和产品安全尤为重要。

溶氧量

好的水质首先要达到符合养殖要求的溶氧量。一般情况下,在养殖季节,每天必须不少于16小时的水体溶氧量在5mg/L以上其余时间不得低于3mg/L。

水中的溶氧状况是影响养殖鱼类生长速度、饵料系数高低的重要因素。当溶解氧下降到4毫克/升,对鱼虾生长即有影响。通常家鱼溶解氧下降到1mg/L开始缺氧浮头,而特种水产品通常在2mg/L开始浮头。高密度养殖模

式下,容易引起池水缺氧以及池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氨氮、硫化氢、甲烷等有毒物质大量增加。这些有毒物质达到一定数量后,会使养殖的养殖对象产生慢性中毒,从而使其免疫力低下、摄食量减少,体质下降,有时甚至出现病害。同时水质长期处于低氧的状态下,还会抑制了鱼对饲料的消化。

PH值

pH值的调节方法比较简单。

当pH<7时,可根据情况施用适量的熟石灰或粉碎的石灰石;

当pH>8.5时,可施用适量的石膏、无毒弱酸(如醋酸)正康元PH值降解剂等,培养适当丰富的藻类也有一定的作用。

一般池塘在放养前先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改善淤泥通气状况,使其呈弱碱性;养殖生产期间,每10天~15天每亩施生石灰15公斤~20公斤,可保持池塘水质呈弱碱性,并带动有机质沉淀。

清晨如pH值下降到7以下,则应采用生石灰水来提高pH值,使用数量和方法同前。

盐碱地池塘,清晨如发现pH>9以上,必须及时加注淡水。通常要求pH 值不能超过9.5。

总氨和亚硝态氮

水质较好的池塘总氨不超过2毫克/升,亚硝态氮不超过0.2毫克/升;特种水产品养殖池总氨控制在1毫克/升以下,亚硝态氮控制在0.1毫克/升以下。

总氨和亚硝态氮是有机物分解而成,水质越肥,水中有机物越多,总氨和亚硝态氮也越高。而总氨和亚硝态氮对水生动物是有毒的,轻则影响生长,重则危及生存。

当总氨超过0.5毫克/升,亚硝态氮超过0.1毫克/升,表示水中受大量有机物污染。精养池塘在夏秋季节往往超过此值,通常总氨为0.5毫克/升~4毫克/升,亚硝态氮为0.1毫克/升~0.4毫克/升。

一般可采用如下方法:

①水生植物脱氮:淡水水体种植水草。

②加注新水。

③合理使用增氧机。

④使用微生物制剂,可促进有机物分解,具有改善水体微生态平衡的作用。

⑤轮捕:捕出达到商品规格的鱼虾,降低水体容纳量。

⑥“以鱼养水”,减少投饵和草食性鱼类,增放滤食性鱼类、杂食性鱼类。

⑦冬季整塘、清塘,清除过多淤泥。

⑧铺设塑料隔膜,阻隔底泥中有害物质的释放。

盐碱地池塘的盐度

各种鱼类都有一定的耐盐限度,如鲢鱼的耐盐限度,鱼种期盐度为5~6,成鱼期盐度为8~10;草鱼鱼种期盐度为6~8,成鱼盐度为10~12。

含盐量过高,对许多淡水鱼生长不利,甚至危及鱼类生存。但盐度过高,影响鱼类与饵料生物生长。故盐碱地池塘盐度应在5以下,最好在3以下。

如果盐度过高,可采用如下措施:

①经常引淡排咸:池塘进排水严格分开,引入淡水,排出咸水。

②施有机肥:施有机肥料使盐碱地塘底铺一层塘泥,使池水与盐碱土壤基本隔绝。

③改造盐碱水质与改造成土质同步进行:在改造盐碱水质的同时,池埂上种植田菁等排碱绿肥。

④高水位压盐:应保持池内水位高于外河水位,防止地下水渗入池内。

水温

绝大数水生生物(水生哺乳类除外)均属于变温动物,它们的体温和水

温相等或相近,幼鱼体温和水温几乎相等,成鱼体温和水温通常相差0.5~1℃以内,鲤鱼为1.7℃。

我国池塘主要养殖鱼类鲢鱼、鳙鱼、草鱼、青鱼、鲤鱼、鲫鱼、鳊鱼、鲂鱼等,属于温水性鲤科鱼类,对水温的适应范围在0.5~38℃,超出此范围就不能忍受,并进而引起死亡,这些鱼类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是20~32℃,

在此范围内,随温度升高代谢增强,摄食量增加,生长加快,水温15℃以下,

则食欲显著下降,生长缓慢。

水温对淡水生物有着很重要的影响。水温可直接影响鱼类的代谢强度,从而影响鱼类的摄食和生长;水温影响鱼类的性腺发育和初始产卵时间;水温对水体溶氧量会产生较大影响,间接影响到鱼类。

池塘水质五个标准参数及其调控方法

池塘水质五个标准参数及其调控方法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首先要了解水产养殖中好的水质标准,掌握与水质好坏相关的主要参数及其作用,以及针对相应参数的调控技术,对保证养殖安全和产品安全尤为重要。 溶氧量 好的水质首先要达到符合养殖要求的溶氧量。一般情况下,在养殖季 节,每天必须不少于16小时的水体溶氧量在5mg/L以上其余时间不得低于 3mg/L。 水中的溶氧状况是影响养殖鱼类生长速度、饵料系数高低的重要因素。 当溶解氧下降到4毫克/升,对鱼虾生长即有影响。通常家鱼溶解氧下降到 1mg/L开始缺氧浮头,而特种水产品通常在2mg/L开始浮头。高密度养殖模式下,

容易引起池水缺氧以及池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氨氮、硫化氢、甲烷等有毒物质大量增加。这些有毒物质达到一定数量后,会使养殖的养殖对象产生慢性中毒,从而使其免疫力低下、摄食量减少,体质下降,有时甚至出现病害。同时水质长期处于低氧的状态下,还会抑制了鱼对饲料的消化。 PH值 pH值的调节方法比较简单。 当pHv 7时,可根据情况施用适量的熟石灰或粉碎的石灰石; 当pH> 8.5时,可施用适量的石膏、无毒弱酸(如醋酸)正康元PH值 降解剂等,培养适当丰富的藻类也有一定的作用。 一般池塘在放养前先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改善淤泥通气状况,使其呈 弱碱性;养殖生产期间,每10天?15天每亩施生石灰15公斤?20公斤, 可保持池塘水质呈弱碱性,并带动有机质沉淀。 清晨如pH值下降到7以下,则应采用生石灰水来提高pH值,使用数 量和方法同前。 盐碱地池塘,清晨如发现pH> 9以上,必须及时加注淡水。通常要求pH

值不能超过9.5。 总氨和亚硝态氮 水质较好的池塘总氨不超过2毫克/升,亚硝态氮不超过0.2毫克/升;特种水产品养殖池总氨控制在1毫克/升以下,亚硝态氮控制在0.1毫克/ 升以下。 总氨和亚硝态氮是有机物分解而成,水质越肥,水中有机物越多,总氨和亚硝态氮也越高。而总氨和亚硝态氮对水生动物是有毒的,轻则影响生长,重则危及生存。 当总氨超过0.5毫克/升,亚硝态氮超过0.1毫克/升,表示水中受大量有机物污染。精养池塘在夏秋季节往往超过此值,通常总氨为0.5毫克/ 升?4毫克/升,亚硝态氮为0.1毫克/升?0.4毫克/升。 一般可米用如下方法: ①水生植物脱氮:淡水水体种植水草。 ②加注新水。 ③合理使用增氧机。 ④使用微生物制剂,可促进有机物分解,具有改善水体微生态平衡的作用。 ⑤轮捕:捕出达到商品规格的鱼虾,降低水体容纳量。 ⑥“以鱼养水”,减少投饵和草食性鱼类,增放滤食性鱼类、杂食性鱼类。

池塘养鱼对水质的要求

池塘养鱼对水质的要求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池塘养鱼对水质的要求: 1、水源 水源是池塘养鱼的基础,池塘养鱼要求水源充足、无污染、排灌方便,并且经常注入新水以保证水量和调节水质。 2、温度 水温对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生存有较大影响,鱼类和水生生物对水温也有一定的适应范围,对适应温度有最高和最低的限度,超过限度就会导致生理失调甚至死亡。根据鱼类在不同温度下的生长特性,水温可分为3个范围: 水温在10~15 ℃为鱼类的弱度生长期,鱼缓慢生长。 水温在15~24 ℃为鱼类一般生长期,鱼的生长和增重速度一般。水温在24~30 ℃是最适生长期,生长和增重速度最快。 3、透明度 把手伸进水中看不见手心的深度为透明度。透明度是池塘养鱼的关键环节,透明度约为20~40 cm,一般以放鱼后至6月中下旬,透明度深度控制在20~30 cm,7~8月透明度深度控制在30~40 cm 为宜。 4、溶氧量 池水中溶氧量的多少是水质好坏最重要的指标。晴天,池塘中溶氧量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存在明显昼夜变化。白天光照度强大,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产氧量多,夜间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停止,有时就会出现鱼类缺氧而浮头现象。一般成鱼阶段可允许的溶氧量达到3

mg/L以上,低于2 mg/L会发生轻度浮头,降低到0.6~0.8 mg/L 时会出现严重浮头,而降低到0.3~0.6 mg/L时就会窒息死亡。为了调节池水中的溶氧量,也可用增氧机来增加底层水质的溶氧量,一般在鱼类生长季节,晴天中午开机40~80 min,阴天夜里开机30~50 min。 5、pH值 pH值表示水的酸碱度,当pH值等于7时水为中性,小于7时为酸性,大于7时为碱性。鱼类能够安全生活的pH值范围大致是6~9。凡是pH值低于5.5或高于10的水都不能用来养鱼,pH值过低时光合作用不强,水体生物生产力不高,鱼类生长明显受到抑制。因此,酸性水不能养鱼,需要进行调节和改良,特别在夜间水生生物的呼吸作用,二氧化碳大量积聚至早晨使pH值降到一天中最低值。白天由于光合作用水中的二氧化碳被消耗,水的pH值随之升高,为使池水中的二氧化碳达到平衡,需施放石灰来调节池水的酸碱度。 6、浮游生物 池塘的浮游生物对养鱼水质影响最为重要,池水中的天然饵料生物、浮游生物量要丰富适宜。一般水质清淡,水中溶氧较高,鱼类就不易缺氧、就不会出现浮头现象。而浮游生物多,在夜间就会发生缺氧、浮头现象,甚至死亡。可以根据水色来判断池水的肥度,肥水具有“肥、活、嫩、爽”4个特点:肥是池水中饵料生物丰富,水色淡浓适中;活即池塘的水色一天内要随光照和时间的不同

池塘水环境生态调控方法

池塘水环境生态调控方法 在当今集约化高密度高投饵的水产养殖模式下,水质恶化、病害增多药残问题突出。养殖水体净化能力下降、缺氧和有毒代谢物增多等等,严重影响养殖水产品的健康生长。应此如何利用各种水质调控措施消除这些不利应素,为让我们的养殖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维持池塘生态环境就显得由为重要。以下就池塘水体及生态环境调控的三种方法供参考。 1、物理调控法 冬天干塘清淤,提高池塘肥力延缓池塘老化。干塘后经过冬天严寒风吹日晒,能杀死寄生虫和病原体。最重要的是有更多的氧气氧化分解底泥,消除中间还原物的产生,对经后养殖时的水环境的调节有重要作用。 适当注换水保持水质清新,保障水源质量,做到春浅(50厘米)、夏满(平台坡面80厘米)、秋勤(勤换水)。从而使养殖水体的生态系统得到改善。当池塘失控恶化时换水是最快速有效的方法。加注新水后可以冲淡池中的有机物,平衡池塘生物量增加氧气。 使用机械增氧,让水上下对流增加和氧气的接触面,也就增加了水中的氧气。使用增氧机要做到三开、两不开、一随时。三开机晴天中午开机(2小时),阴天清晨开机(4小时),连续阴雨半夜开机(12时—8时),两不开机不论天气傍晚不开机、阴雨天中午不开机。缺氧浮头随时开。如傍晚浮头则开机后一直到明天清晨。(物理调控的好处是不给养殖环境带来污染,但是会增加生产消耗。) 2、化学调控法 化学调控就是利用化学特有的性质来改善养殖水环境的不利因素,第一个方法合理施肥,施肥可以增加池塘的生物量,更重要的是可以改变水质,使池水透明度适中增加浮游植物。而浮游植物在水中吸收二氧化碳和氨氮经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施肥的方法是抓两头、带中间、重基肥、巧磷肥。抓两头就是春秋两季用有机肥,夏天用无机肥,重基肥就是清塘后的第一次肥料要施得重,施磷肥时PH值要在7.5—8.5,不能低也不能高,比如石灰清塘后要隔10天到15天再施,不然造成磷肥失效或肥力降低。施有机肥时要加微生物制剂发酵或生石灰消毒后再用。 第二个方法化学增氧,指在突发情况下,如断水停电池塘浮头时。要用化学增氧,市面上有过氧化钙、过氧碳酸氢钠全池泼洒。 第三使用生石灰,生石灰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最好的水质改良剂,定期使用它可以调节PH值增加水体硬度,培植浮游生物沉降有机质改良水质,同时有一定的杀菌消毒作用。一般要求每个月用一次,每立方米用10—15克,使用生石灰要注意以下几点。新开挖的塘和清淤后的塘不能用生石灰,因为没有淤泥缓冲力比较弱一般不使用生石灰。生石灰在使用时要选择晴天上午现配现用,下午3点以后和下雨或天气闷热水温28度以上不能用。生石灰还不能和酸性的漂白粉同时使用,也不能和敌百虫一起用,因敌百虫遇钙会起化学反应变成敌敌畏,毒性增加危害养殖水产品。定期使用含氯杀菌消毒剂起到灭菌杀藻的作用(化学调控的优点是见效快。缺点是治标不治本,用量过大还对养殖环境造成污染,用得不好还会带来损失。) 3、生物调控法 就是利用生物来调整池塘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达到改良水质的目的。

池塘养鱼技术

池塘养鱼技术 ---摘自(遵义农业农村)微信号 一、池塘选择 1.位置选择:选择在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电力方便的地方。水质溶氧高,酸碱度适中,不含有毒物质。 2.土质和底质:土质和底质是保水的关键,以壤土最好,粘土次之,砂土最差。粘质土鱼塘,虽保水性好,但容易板结,通气性差,容易造成水中溶氧不足;砂质土鱼塘,由于渗水性大,不仅不能保水,水质难肥,而且容易崩塌。 3.面积和水深:鱼塘的大小和深浅,与鱼产量的高低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俗话说:“塘宽水深养大鱼”,这是因为水体越大,越接近自然环境,变化越小;反之,变化则大,水质容易恶化,对鱼类生产不利。成鱼养殖池塘水深 1.8-2.5米为宜。 4.注、排水道:池塘有独立的注、排水道,才能做到及时注水和排水,以便调节和控制水质,促进鱼类生长和保证鱼类安全。在水源充足的条件下,还可实行流水养殖,水中溶氧丰富,以增加单位放养量,达到高产稳定的目的。 5.鱼塘形状和环境:鱼塘的形状,以长方形为好,长与宽之比可为2-4:1,东西边长,南北边宽,宽的一边最好不超过50米,这样的池塘,可接受较多的阳光和风力,也便于操作和管理。在鱼塘周围不宜有高大的树木和建筑物,以免遮光、挡风和妨碍操作。连片鱼塘的周围大堤和中间干道,还应建有较宽的公路,以利车辆运输。 二、清塘消毒 1.冰冻暴晒法:入冬后,将池水排干出鱼,铲除污泥、除草,让其在阳光下暴晒、冰冻,减少有害物及利用空中紫外线杀菌。 2.药物消毒法:用生石灰消毒,干池消毒每亩用量80-100斤,选晴天进行,排干池水,留积水5-6寸,全池拔洒石灰浆,并用木耙擂动,使石灰分布均匀,消毒彻底。7天左右药性消失;或

调节池塘水质的方法

调节池塘水质的方法 1.前期管理。 放苗前10天左右就应对养殖池泼施经优菌康发酵的有机肥或无机肥,为了加快肥水,可以使用微生物肥料,把水培至黄绿色或黄褐色,透明度30-40cm,水要肥而爽,营造良好的藻相,使其中有足够的活饵料,肉眼可见大量的轮虫、枝角类、挠足类等。投苗后半个月内主要依靠天然生物饵料,少投甚至不投人工饵。加上投放的是经中间培育的粗苗(如1.5cm左右),一个养殖周期内的投料天数大大缩短,水体中残饵大为减少,由此减轻了虾塘受污染的压力。 2.中期管理。 中期管理是关键。此时期虾体生长快,基本上依靠人工投饵。优质配合饲料,其中主要营养成份要达到国颁标准,同时其他微量元素也要配比合理。同时在南美白对虾的早中期饲养中坚持添加免疫多糖和Vc,确实可减少南美白对虾发病机率或推迟虾病暴发即延缓发病南美白对虾群体死亡时间,为减轻中期养虾池的污染压力,应提倡整个中期(南美白对虾体长5-10㎝)采用配合饲料,不用或少用鲜活饲料。尤其饲养南美白对虾,要求水质适当清爽,使用高蛋白饲料,量少次多,长得快,效率高,残饵污染少。 3.充分利用优菌康微生物制剂加强全程管理。 这是生态型健康养殖的主要内容之一。例如长沙泰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枯草芽孢杆菌。生物多样性尤其是有益微生物形成优势种群,是抑制病害发生的最简单有效的措施。结合不定时使用沸石粉,效果更好。 养殖中后期更要提倡使用芽孢杆菌等反硝化菌类微生物净水剂,以减少池底污泥的沉积,使污泥表层硬化,减少氨氮。自始至终为南美白对虾生长保持良好的环境。 4.正确使用饲料添加剂和消毒药物。 如免疫多糖和Vc的应用以及新近推出的生物酶活性添加剂(含人参皂甙),对提高南美白对虾抗病力的效果都是确切的,人参皂甙是一种天然生物活性物质,含有人参素、核苷类、酶类、氨基酸多肽类等,其人参皂甙的含量高过人参!曾有人做过一个高位池试验,中早期以2‰的量添加进饲料中,投喂15天后南美白对虾体色清新亮泽,肝胰脏边缘清晰。由于时近低温期,对照池患病死亡,而试验池的南美白对虾抵住了低温的影响,虽然生长不快,却至今没病,在淡水池的试验,其体色和抗病能力的改善同样显而易见。 一些新消毒药物,如复合消毒剂的应用对预防弧菌病及南美白对虾红体病也都显示出积极的效果。在六、七月间对几个高位池实施不定期消毒,基本上防止了南美白对虾红体病的发生;应该提倡消毒剂和有益微生物制品配套使用。如施用复合消毒剂2-3天后,重施长沙泰莱生物科技的枯草芽孢杆菌,以利于重建益生菌的优势种群,故利用消毒剂的目的还是要有助于生态型健康养殖的建立

池塘养鱼方案

池塘养鱼技术 第一节渔业养殖生态与环境要求 养殖鱼类的生活环境,包括非生物(如溶氧、温度、PH值等)和生物(如浮游动物、浮游植物等)环境。水质的优劣对鱼类的生长、生存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掌握鱼与水的关系,以及水质变化的特点,才能人为地控制和改善水质,提高鱼产量。 一、水质环境 ㈠主要水质因子 1、溶氧量 水中的溶解氧是养殖鱼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之一。据观察测定,当水中溶氧量达到2毫克/升以上时,鱼类生长正常,对饲料的消化吸收较好,饲料系数也较低;当溶氧量降至1.6毫克/升以下时,鱼摄食量减少,饲料系数比在2毫克/升以上时约高一倍;当降至1.1毫克/升,水中含氧量不足,鱼的呼吸频率加快,并出现“浮头”现象;降至0.2-0.8毫克/升以下时,开始窒息死亡。 增加水中的溶氧量,特别是水底层的溶氧量,对促进淤泥中有机物的分解,加速池塘的物质循环;减少有机酸、氨、硫化氢等有害的中间产物积累,以及促进饲料生物的生长繁殖有重要作用。 池塘溶氧量的分布、变化十分复杂,主要是受增氧和耗氧因子所制约,特别是高产鱼池,营养很丰富,浮游生物和放养鱼类比较密集,增氧和耗氧都很大,因此溶氧量很不稳定而呈昼夜变化,垂直变化和水平变化现象。 ⑴昼夜变化 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池塘中氧的主要来源,一般占氧来源的56%-80%。其余来自风力吹起波浪,使空气中氧直接溶解入水中。 氧的消耗,包括鱼类、浮游生物、底栖生物、细菌的呼吸;悬浮或溶解有机物、类便、残饵及底部淤泥等的发酵分解。 溶解氧的昼夜变化,以中午最高,清晨最低。 在一般情况下,“水呼吸”(包括浮游动、植物、细菌的呼吸、溶解在水中的粪便、贱饵有机物的发酵分解)耗氧约占60-65%;底质(包括底栖生物、腐殖质等)耗氧约占15-20%,鱼呼吸约20-25%。 ⑵垂直变化

池塘养鱼水质调控技术措施

xx 养鱼水质调控技术措施 一、xx 的几种水色 1.茶褐色水色 这是养殖生产中理想的水色,池水浮 游植物以单细胞硅藻、隐藻为主,各种生物的组成比较平衡,而且生长旺盛,繁殖迅速,所以天然饵料的质量与数量都好,另一方面,由于溶氧高,生物的代谢废物少。 2.xx 水色 这是养殖生产中第二种理想水色,池水浮游植物以单细胞硅藻为主,绿藻次之。 形成优势种时,水体pH 值适宜,氨态氮和亚硝酸盐含量较低或无,浮游动物只有少量的枝角类、无节幼体、纤毛虫和轮虫,水质清爽,池角不产生浮膜。 3.淡绿色水色这是养殖生产中的第三种理想水色,池水浮游植物以单细胞绿藻、裸藻为主,水体透明度适宜,水质的各项理化指标均正常,水质清爽,池面没有浮膜。 4.xx 水色 这是养殖生产中应尽量避免出现的水色,池水浮游植物中大量的多细胞蓝藻繁殖形成绝对优势种,而且密度较大,水质浑浊水体透明度较低,池塘下风处水表层常聚集有大量的同样颜色的悬浮泡沫。这种水对生产不利。 5.红色水色 这也是养殖生产中应尽量避免出现的水色,池水浓淡分布不匀,成团成缕。水中以枝角类大量繁殖的浮游动物为主,浮游植物量很少,溶氧量很低,水体一般较瘦,严重时水面颜色泛红,水体pH 值偏低,亚硝酸盐偏高。这种水色对生产极为不利。 6.灰色水质这也是养殖生产中应尽量避免出现的水色,这种水色在温暖季节出现表 明 水质已恶化,大量的浮游生物刚刚死掉。

二、调节水质的主要措施1.水质调节的常规方法(1).适当施肥: 根据xx 的状况掌握施肥量: 其一是池水的溶氧量。对于几种鲤科养殖鱼类,要求在温暖季节溶氧量每天的最低 值(清晨、日出前)大致为3 毫克/升,生产中习惯用的掌握法是在生长旺季保持鲢 鱼和鳙鱼3-5 天轻浮头一次(以清晨4 点钟前后浮头,日出后很快 '下去为适 宜)。其二是浮游植物的数量。生产中一般多沿用较简便的方法,即根据透明度和水色加以判断。鲤科鱼类养殖在温暖季节要适度肥水,正常透明度应在25-30 厘米,水色应为茶褐色、黄绿色、淡绿色。透明度过大、水色过淡要加大施肥量,反之透明度过小、水色过浓就要减少或停止施肥。 基肥的用量一般为有机月巴250-400 千克/亩,在专门为调节水质而施肥时,应以化学肥料为主,磷肥、氮肥是绝大部分水域中经常不足的营养成份,一般每亩施磷肥、氮肥各为 1.5 2.5 千克。追肥施用的时间在晴天下午2-4 时较适宜,一般10-15天施一次,天气闷热和阴雨连绵、鱼吃食不旺和暴发鱼病时,要少施肥或不施肥。施肥要尽量“少量 多次”并要坚持巡塘制度,以便根据情况及时调整施肥量。 钙肥有杀菌、消毒、净化水质、调节pH 值等多种功效,在 6、7、 8、9月份定期全池均匀泼洒,时间一般为每隔20 天每亩用10-15千克泼洒一次。 (2).加注新水: 这是调节水质的最有效、最主要的措施,在6-9 月份生长旺季,一般鱼池每7-10 天就要加新水一次,早春和晚秋也要每10-15 天加一次,每次加水20-30 厘米。 具体操作时要根据池水肥度,鱼群浮头情况和池塘渗漏情况而灵活掌握。发生泛池时,紧急注水是最实际、最有效的办法,而当池水恶化时,大量注水或大量换水(池水也是一个改善水质的有力措施。

池塘养鱼水质调节与看水养鱼

第一章养殖水体的水质调节 第一节肥、活、嫩、爽的含意 一、肥水 水中溶解氮、磷、碳等营养物质和有机质丰富,浮游生物是营养丰富、易消化,个体大的种类。 1.肥水的生物加工指标:浮游植物生物量20-120毫克/升,浮游动物生物量超过5毫克/升。

2.肥水的透明度指标:池塘为20-40厘米,湖泊、水库为30-60厘米。 3.肥水的营养指标:有效氮:1-2毫克/升,有效磷:0.1-0.5毫克/升,有效氮磷比5-12:1。 4.肥水的颜色:棕绿、深棕、茶褐、褐青、褐色、嫩绿、亮绿、浓绿、豆绿、白清。 5.肥水的物种:浮游植物以硅藻门、隐藻门、甲藻门、金藻门、团藻目种类为优势种,另有祼藻门,绿球藻目,丝状蓝藻的种类;浮游动物有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种类。 二、老水 水中溶解氮、磷、碳等营养物质和有机质耗尽或严重过量,浮游生物处于衰老期或死亡期,颜色发黄或大量出现微囊藻和粘球藻水华;藻类是不是易消化、个体小、营养价值低的种类。 1.生物量指标:浮游植物生物量很少或超过120毫克/升,浮游动物生物量小于1毫克/升。 2.透明度指标:池塘小于20厘米,湖泊、水库小于30厘米。 3.营养物指标:有效氮:2毫克/升以上;有效磷0.01毫克/升以下。 4.老水的颜色:黄绿、蓝绿、铜绿、酱色、黑色、灰白、雾白。 5.老水的物种:浮游植物以祼藻门、绿球藻目、团藻目衰老期的种类或微囊藻属、粘球藻属、隐球藻属种类为优势种;浮游动物只有原生动

物的纤毛虫。 三、活 水色、水华形状、水的透明度不停变化,每天不一样,每天的早、中、晚不一样,浮游生物的优势种2-3天就发生变化,是浮游生物处于生命旺盛生长期的表现。 由于肥水中生活的藻类大多为隐藻、甲藻、硅藻、金藻、祼藻、团藻目能运动的藻类,在生长的旺盛期,不停地在水中游动,造成水色的深浅、水华的形状的变化。透明度早、中、晚相差10厘米左右,水色有早清晚绿、早红晚绿、半塘红(棕色)半塘绿等的变化。 四、嫩 水肥而不老,浮游生物处于旺盛的生长期,颜色鲜亮,细胞未老化。肥水经过一段时间后,如不调节或调节不当,就会老化,成为老水;老水经过适当的调节,也会转化为肥水、嫩水。 五、爽 指水色看起来清爽,水色不淡也不过浓,透明度不高也不低,水中营养物质丰富。鱼类食物充足,生长速度快,无病或病害少,是鱼类的适宜生长环境。 总之,肥、活、嫩、爽的水质特点是:浮游植物以隐藻、硅藻、甲藻、金藻等易消化、个体大、营养价值高的优势种,蓝藻少;生物量在20-120毫克/升之间,细胞处于旺盛的生长期,未老化;透明度池塘为20-40厘米,湖泊、水库为30-60厘米。

鱼塘水质改善方法及步骤

鱼塘水质改善方法及步骤 一、蓝藻净 【作用对象】为整个水体中的藻相; 【产品组成】分解酶、反硝化细菌、粪肠球菌、乳酸片球菌、解磷解钾芽孢杆菌、几丁质酶、有机硅等;规格1000克/包。 【使用方法】 1、用量:1包本品用于1~4亩(视严重情况而定,不限水深,因为藻相只限于表面阳光层) 2、 第一步:1包本品,加4~6公斤红糖,加水40~80公斤,浸泡4~24小时,强烈建议白天浸泡,留到傍晚才均匀泼洒于池塘;(注意当天夜间开增氧机辅助); 第二步:泼洒以上浸泡菌液的同时,每亩泼洒葡萄糖3-5公斤,目的是提高水体碳氮比,同时为乳酸菌提供碳源产生乳酸降低pH值,越多越好(注意当天夜间开增氧机辅助); 第三步:白天浸泡强微生物蓝藻净时,可以白天泼洒腐殖酸钠5公斤/亩进行辅助(用来降低蓝藻光合作用,遮阳,和适当降低pH值); 3、建议:强烈建议养殖户勤观察,在蓝藻刚有迹象时而未爆发时,坚持每10天使用本品(此时一包四亩),则非常好控制,不会爆发蓝藻,从而渡过高温季节。 4、配合1:泼洒本品的第二天,建议使用生物解毒泼洒剂一次,以吸附藻毒素和其他有害物质,并促进有益藻相的形成来覆盖蓝藻。 5、配合2:在已发生蓝藻的下风口水华上,适当泼洒一些漂白粉有很好的帮助。适当在配养一些与养殖对象无冲突的滤食性鱼类(如白鲢、鳙鱼、土鲫鱼、泥鳅等),对缓解蓝藻有帮助。 6、配合3:尽量开水车,让水流动起来,蓝藻喜欢静水,流动的水可以促进有益藻类的生长,以抑制有害的蓝藻。 二、生物解毒泼洒剂 【适用范围】迅速降低氨氮和亚硝酸盐,水质解毒、水质净化、促进微生态菌藻平衡和制造生物饵料 【主要功效】吸附和分解作用同时进行,解除大雾降雨或常规降雨带来的工业毒素;解除引入新水所带来的未知毒素;解除兽药、矿物质添加剂、重金属、农药、消毒剂所带来的毒素隐患;解除蓝藻和死藻带来的生物毒素;凝结水中大悬浮颗粒(残饵和粪便及其他粒子)和老化微生物细胞,凝结成团有利于混养鱼类捕食;最终制造优质的水体微生态环境,和底泥微生态环境,配合“强微改底养泥复合菌颗粒”或“强微水精翠”使用,效果更好。 【用法用量】 除蓝藻的过程中,待蓝藻死亡后使用本品1次,每次1公斤/亩,配合“强微生物蓝藻净”和“强微改底养泥复合菌颗粒”使用。 【其他事项】注意防潮,本品为生物制剂,无毒、无味,对人体无害。 【贮藏】密闭、阴凉干燥处保存,保质期18个月。 三、水精翠 【产品定位】定位为脱氮功能:降氨氮、亚硝酸盐成为氮气,以及降硫化氢等; 【作用对象】为水体,适用于所有水产养殖。 【产品组成】以反硝化细菌为主,辅以乳酸菌、酵母菌、芽孢杆菌为辅的产品;规格500

水产养殖水质综合调控技术(精)

水产养殖水质综合调控技术 在南美白对虾、中华鳖等水产养殖中,通过水质综合调控,以保持水环境的生态平衡,这是水产养殖优质、高效的关键技术。渔谚“养好一池鱼,首先要管好一池水”是十分恰当的比喻。水产养殖水质综合调控技术包括测水调控养殖水质技术和池塘底部微孔管道增氧水质调控技术。 一、测水调控养殖水质技术 要做好水质调控,首先要了解池塘的主要水质参数。而目前养殖户不了解养殖水质的基本参数(如溶解氧、盐度、pH、总铵、亚硝态氮等),很难给予针对性的水质调控。因此在养殖户中示范推广简易水质分析仪,就可及时了解水中pH、盐度、溶解氧、总铵和亚硝态氮变化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增产增效情况:通过该技术的实施,能使池塘养殖虾类、鳖类等的发病率降低10%,减少养殖损失。虾类等每亩增产30~100千克,预计池塘养殖综合效益提高10%。同时减轻池塘养殖对水域生态环境的污染。 技术要点: 1、购买简易水质分析仪一套、水温计、比重计。 2、特点:采用比色法测定池水的pH、溶解氧、氨氮和亚硝态氮等(详见水质分析仪使用说明)。尽管设备较简单,测定精度较低,但它可以如实反映养殖水质现状,做到及时调控水质;而且测试技术

容易掌握,养殖户可以随测随用。 3、测定时间: pH、溶解氧必须在早晨日出前测定其低峰值。夏秋季节,如果预测明天早晨鱼虾要浮头,则应在半夜或翌晨2:30~3:00测定。 盐度、氨氮和亚硝态氮在晴天或多云上午9:00进行测定。 4、判别与采用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调控pH 海水的稳定在8.2左右。如pH下降到8以下,那就表明水质开始转坏;如pH下降到7.5以下,那必须全池泼洒生石灰水来提高pH 值,使其恢复到8.2的水平。通常每亩用生石灰(块灰化或石灰水)7.5~10千克。 一般淡水养殖水体最适pH为7.5~8.5。清晨如pH下降到7以下,则应采用生石灰水来提高pH,使用数量和方法同前。 盐碱地池塘,清晨如发现pH到9以上,必须及时加注淡水。通常要求pH不能超过9.5。 (2)调控溶解氧、总铵(NH4+和NH3)、亚硝态氮(NO2-) 当溶解氧下降到4毫克/升,对虾等生长即受到影响;通常家鱼 总铵和亚硝态氮是有机物分解而成,水质越肥,水中有机物越多,总铵和亚硝态氮越高。而总铵和亚硝态氮对水生动物是有毒的,轻则影响生长,重则危及生存。当总铵超过0.5毫克/升时,亚硝态氮超

DB34T 1002-2009 池塘养殖水质综合调控技术操作规程

DB34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4/T 1002—2009 前 言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委员会渔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安徽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董星宇、奚业文、鲍鸣。 本标准首次发布。

DB34/T 1002—2009 池塘养殖水质综合调控技术操作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池塘养殖中采用生物方法、化学方法、物理方法调控水质,及合理肥水、种植水生植物等水质综合调控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境内池塘水质综合调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3 生物方法调控水质 3.1 光合细菌 3.1.1 菌数要求 有效活菌数:水剂 ≧ 5×108 个菌群/ml,粉剂 ≧ 2×108 个菌群/g。 3.1.2 使用要点 3.1.2.1 全池泼洒光合细菌时,尽量将其与沸石粉合剂应用。 3.1.2.2 光合细菌的适宜水温为 15 ℃~ 40 ℃,最适水温为28 ℃ ~ 36 ℃,注意阴雨天勿用。 3.1.2.3 酸性水体不利于光合细菌的生长,应先施用生石灰,施用生石灰后3 d ~ 4 d后使用。 3.1.2.4 避免与消毒杀菌剂混施,水体消毒后 7 d 使用。 3.2 硝化细菌 3.2.1 菌数要求 有效活菌数:粉剂 ≧ 1×106 个菌群/g。 3.2.1.1 使用要点 3.2.1.2 结合质量较好的沸石粉同时泼洒,效果更好。 3.2.1.3 硝化细菌的适宜 pH 值为 5 ~ 10,最适宜范围为 7.8 ~ 8.2。 3.2.1.4 不可与化学增氧剂同时使用。 3.2.1.5 使用硝化细菌后 4 d ~ 5 d不排水。 3.3 芽孢杆菌 3.3.1 菌数要求 有效活菌数:水剂 ≧ 5×108 个菌群/ ml,粉剂 ≧ 5×108 个菌群/g。 3.3.2 使用要点 3.3.2.1 芽孢杆菌使用前要活化。采用本池水加上少量的红糖或蜂蜜,浸泡4 ~ 5小时后即可泼洒。 3.3.2.2 使用芽孢杆菌的同时,应尽量打开增氧机。 3.3.2.3 芽孢杆菌应避免与消毒剂同时使用。 4 化学方法调控水质 4.1 pH

池塘养鱼对水质的要求

池塘养鱼对水质的要求: 1、水源 水源是池塘养鱼的基础,池塘养鱼要求水源充足、无污染、排灌方便,并且经常注入新水以保证水量和调节水质。 2、温度 水温对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生存有较大影响,鱼类和水生生物对水温也有一定的适应范围,对适应温度有最高和最低的限度,超过限度就会导致生理失调甚至死亡。根据鱼类在不同温度下的生长特性,水温可分为3个范围: 水温在10~15 ℃为鱼类的弱度生长期,鱼缓慢生长。 水温在15~24 ℃为鱼类一般生长期,鱼的生长和增重速度一般。 水温在24~30 ℃是最适生长期,生长和增重速度最快。 3、透明度 把手伸进水中看不见手心的深度为透明度。透明度是池塘养鱼的关键环节,透明度约为20~40 cm,一般以放鱼后至6月中下旬,透明度深度控制在20~30 cm,7~8月透明度深度控制在30~40 cm为宜。 4、溶氧量 池水中溶氧量的多少是水质好坏最重要的指标。晴天,池塘中溶氧量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存在明显昼夜变化。白天光照度强大,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产氧量多,夜间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停止,有时就会出现鱼类缺氧而浮头现象。一般成鱼阶段可允许的溶氧量达到3 mg/L以上,低于2 mg/L会发生轻度浮头,降低到0.6~0.8 mg/L时会出现严

重浮头,而降低到0.3~0.6 mg/L时就会窒息死亡。为了调节池水中的溶氧量,也可用增氧机来增加底层水质的溶氧量,一般在鱼类生长季节,晴天中午开机40~80 min,阴天夜里开机30~50 min。 5、pH值 pH值表示水的酸碱度,当pH值等于7时水为中性,小于7时为酸性,大于7时为碱性。鱼类能够安全生活的pH值范围大致是6~9。凡是pH值低于5.5或高于10的水都不能用来养鱼,pH值过低时光合作用不强,水体生物生产力不高,鱼类生长明显受到抑制。因此,酸性水不能养鱼,需要进行调节和改良,特别在夜间水生生物的呼吸作用,二氧化碳大量积聚至早晨使pH值降到一天中最低值。白天由于光合作用水中的二氧化碳被消耗,水的pH值随之升高,为使池水中的二氧化碳达到平衡,需施放石灰来调节池水的酸碱度。 6、浮游生物 池塘的浮游生物对养鱼水质影响最为重要,池水中的天然饵料生物、浮游生物量要丰富适宜。一般水质清淡,水中溶氧较高,鱼类就不易缺氧、就不会出现浮头现象。而浮游生物多,在夜间就会发生缺氧、浮头现象,甚至死亡。可以根据水色来判断池水的肥度,肥水具有“肥、活、嫩、爽”4个特点:肥是池水中饵料生物丰富,水色淡浓适中;活即池塘的水色一天内要随光照和时间的不同而变化;嫩即水肥而不老,池水颜色呈绿豆色;爽即水质清爽,透明度适中,溶氧量高。

鱼塘水质净化方法

鱼塘水质净化方法 如何改善鱼塘水质,改善鱼塘水质技术 水体中鱼类生活的环境,水质的好坏对鱼类的生长、生存有着密切的关系。实践证明,采取注水、增氧、合理施肥、施放生石灰等措施,对改善池塘的水质环境,增加养殖鱼类的单位面积产量起着重要的作用。以下就如何改善鱼塘水质,改善鱼塘水质技术做个介绍。 如何改善鱼塘水质 水质是衡量鱼虾养得好坏的一种指标,许多有经验的养殖户通过水质的好坏就可以判断鱼虾的情况,是否得病或者能否泛塘等。而净化水质的方法除了传统的方法(注水、使用增氧机、施生石灰)外,还有一种新的方法,使用水质调节剂:EM原液。EM菌内含多种功能微生物,可以有效分解各种有害物质。当水质过肥、浑浊、透明度低时,施用适量使用EM菌液,可以保持水质澄清,防止水质老化,促进浮游生物生长和预防鱼病的发生。此外,与传统方法相比,使用EM菌原液还可以给鱼虾带来丰富的天然食物。 EM菌液中的功能微生物可以分解水草、残余饲料、粪便垃圾等,形成鱼虾所需的养分,供其食用。施用EM菌原液后,水中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池水呈现绿色或褐绿色,效果十分理想。 EM菌液渗入水体后,其群体作用能杀死或抑制病原微生物和有害物质,调整养殖生态环境,增加水中溶氧量(氧气),促进养殖生态系中的正常菌群和有益藻类活化生长,保持养殖水体的生态平衡;拌入饵料投喂,直接增强鱼类的吸收功能和防病抗逆能力,促进健壮生长。EM菌液中的光合菌还能利用水中的硫化氢、有机酸、氨及氨基酸兼有反硝化作用中去除水中的亚硝酸铵,因而能使养殖池中的排泄物和残饵污染得到净化,改善水质,减少鱼病。 有益菌群具体功效有: 1、刺激免疫系统,提高免疫力。消除污染物,净化环境。 2、增加有益微生物数量。水面浮游动物、有益藻类增多,特别是红虫不断增多至布满水面。 3、稳定和改善水质,水体颜色清爽,不臭不腐,无硫化氢、氨气等异味,能见度在25-50cm 的时间长且较稳定,换水时间可延长2倍以上。 4、鱼虾粪、池底杂质和下脚料不会变成淤泥而呈散沙状。 5、促进生长,增重率明显提高。实践证明,在同等环境下,使用EM生态益生菌原液后,可提前上市,平均亩产提高20%-35%,产卵量增加,产卵时间延长。且孵化率较好;饵料不臭,改善养殖环境。

池塘养鱼水质调控技术措施

池塘养鱼水质调控技术措施 一、池塘的几种水色 1.茶褐色水色 这是养殖生产中理想的水色,池水浮 游植物以单细胞硅藻、隐藻为主,各种生物的组成比较平衡,而且生长旺盛,繁殖迅速,所以天然饵料的质量与数量都好,另一方面,由于溶氧高,生物的代谢废物少。 2.黄绿色水色 这是养殖生产中第二种理想水色,池水浮游植物以单细胞硅藻为主,绿藻次之。形成优势种时,水体pH值适宜,氨态氮和亚硝酸盐含量较低或无,浮游动物只有少量的枝角类、无节幼体、纤毛虫和轮虫,水质清爽,池角不产生浮膜。 3.淡绿色水色 这是养殖生产中的第三种理想水色,池水浮游植物以单细胞绿藻、裸藻为主,水体透明度适宜,水质的各项理化指标均正常,水质清爽,池面没有浮膜。 4.蓝绿色水色 这是养殖生产中应尽量避免出现的水色,池水浮游植物中大量的多细胞蓝藻繁殖形成绝对优势种,而且密度较大,水质浑浊水体透明度较低,池塘下风处水表层常聚集有大量的同样颜色的悬浮泡沫。这种水对生产不利。 5.红色水色 这也是养殖生产中应尽量避免出现的水色,池水浓淡分布不匀,成团成缕。水中以枝角类大量繁殖的浮游动物为主,浮游植物量很少,溶氧量很低,水体一般较瘦,严重时水面颜色泛红,水体pH值偏低,亚硝酸盐偏高。这种水色对生产极为不利。 6.灰色水质 这也是养殖生产中应尽量避免出现的水色,这种水色在温暖季节出现表明水质已恶化,大量的浮游生物刚刚死掉。 二、调节水质的主要措施 1.水质调节的常规方法

(1).适当施肥: 根据池塘的状况掌握施肥量:其一是池水的溶氧量。对于几种鲤科养殖鱼类,要求在温暖季节溶氧量每天的最低值(清晨、日出前)大致为3毫克/升,生产中习惯用的掌握法是在生长旺季保持鲢鱼和鳙鱼3-5天轻浮头一次(以清晨4点钟前后浮头,日出后很快’下去为适宜)。其二是浮游植物的数量。生产中一般多沿用较简便的方法,即根据透明度和水色加以判断。鲤科鱼类养殖在温暖季节要适度肥水,正常透明度应在25-30厘米,水色应为茶褐色、黄绿色、淡绿色。透明度过大、水色过淡要加大施肥量,反之透明度过小、水色过浓就要减少或停止施肥。 基肥的用量一般为有机月巴250-400千克/亩,在专门为调节水质而施肥时,应以化学肥料为主,磷肥、氮肥是绝大部分水域中经常不足的营养成份,一般每亩施磷肥、氮肥各为1.5-2.5千克。追肥施用的时间在晴天下午2-4时较适宜,一般10-15天施一次,天气闷热和阴雨连绵、鱼吃食不旺和暴发鱼病时,要少施肥或不施肥。施肥要尽量“少量多次”并要坚持巡塘制度,以便根据情况及时调整施肥量。 钙肥有杀菌、消毒、净化水质、调节pH值等多种功效,在6、7、8、9月份定期全池均匀泼洒,时间一般为每隔20天每亩用10-15千克泼洒一次。 (2).加注新水: 这是调节水质的最有效、最主要的措施,在6-9月份生长旺季,一般鱼池每7-10天就要加新水一次,早春和晚秋也要每10-15天加一次,每次加水20-30厘米。具体操作时要根据池水肥度,鱼群浮头情况和池塘渗漏情况而灵活掌握。发生泛池时,紧急注水是最实际、最有效的办法,而当池水恶化时,大量注水或大量换水(池水1/3-1/2)也是一个改善水质的有力措施。 2.使用增氧机调节水质 使用增氧机的方法为: ①.晴天时中午开机,时间下午2-3点,开机的目的主要是打破热成层,搅水消除氧债。 ②.阴天时次日清晨开机,时间大约在清晨(3-5点),开机主要目的是直接增氧,一般开机到日出。 ③.阴雨连绵或由于水肥鱼多等原因可能会造成严重浮头危险时,要在浮头之

浅水池塘养鱼技术

浅水池塘养鱼技术 水深2米以下的浅水塘,不符合养鱼高产标准,要全部改造成深水塘又非一朝一夕能办到。经过养鱼户多年探索,总结出一套浅水塘养鱼获得高产的经验。现介绍如下供养鱼户参考: 1.投放大规格鱼种。平均规格为每尾重6克~7克,亩投放量为1400尾。四大家鱼混养,比例是鲢、鳙鱼占60%,草鱼占30%,鲤鱼、鲫鱼占10%。鱼种投放前,要用食盐、漂白粉等消毒。 ⒉施肥要少量多次。根据不同季节,水温、水色来决定施肥的时间和数量。农家肥要充分腐熟,化肥必须氮、磷、钾配合使用。 ⒊投喂颗粒饲料。根据气温,水温的高低和鱼类吃食情况来确定增减数量,一般平均每天35公斤~40公斤。投喂时间为上午9点~10点,下午4点~5点,并在每天下午6点左右,每亩投喂青饲料200公斤左右。 ⒋要及时调节水质,增加水中溶氧。水质要保持肥、活、嫩、爽,既保证适合草鱼生产的水质,还要促进鲢、鳙鱼生长所需要的浮游生物。 ⒌每天测定水中PH值。当PH值降低到6.4以下时,要及时泼洒生石灰浆,每月生石灰的使用为20公斤~30公斤,使池水PH值达到6.8~7.0。 ⒍开机增氧。3亩~4亩的池塘可设置增氧机1台。增

氧机的使用要做到早晚不开,鱼浮头时提前开,傍晚严禁开机。 ⒎重视鱼病防治。要抓好池塘、鱼种消毒,药物一般:有生石灰、食盐、漂白粉、孔雀石绿、硫酸铜及五倍子等。饲养过程中,应定期向池塘泼洒生石灰浆及漂白粉溶液等。加强管理,坚持巡塘,及时捞出残渣剩饵。水源好的池塘,要定期注入新水。发现鱼病,要及时诊断,对症治疗。 池塘养鱼的饲料配方推荐 一、鲤鱼饲料配方(%) 1、麸皮43、鱼粉30、豆饼15、大麦10、添加剂2,饲料系数2。 2、豆饼50、鱼粉15、麸皮15、米糠15、维生素1、无机盐1、抗生素下脚料1、黏合剂2,饲料系数2.7。 二、草鱼饲料配方(%) 1、米糠40、麸皮38、豆饼10、鱼粉10、酵母粉2,饲料系数1.9,如另加喂青饲料,饲料系数为2.2。 2、稻草粉80、豆饼20,饲料系数4.9,如果将豆饼由20降至10,另加喂青饲料,饲料系数为13。 3、玉米粉70、鱼粉10、豆饼粉15、麸皮5,在基础饲粮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另添加:红薯粉12、食盐0.5、生长素2、磷酸氢钙2,饲料系数4.8。

水质调节八种方法

水质调节八种方法 水质的好坏是养好养殖动物等水产品的关键,养殖动物池水质管理,直接影响养养殖动物效益。这里简单介绍几种调节水质的方法。 一、定期加注新水。 在高密度养殖情况下,养殖动物塘中残饵、污物较多,硫化氢等有害物质使水体恶化,尤其是夏天高温季节,水质变化更快,因此定期注水是调节水质最常用的也是最经济适用的方法之一。一般每7天-10天加注新水一次,每次加水15厘米-20厘米。 在池水恶化比较严重时,宜采用换水措施,保持良好的水质条件。以养鲢、鳙养殖动物为主的池塘,水色应保持草绿色或茶褐色,透明度为20-30厘米;以养草、鲤养殖动物为主的池塘,水色较鲢、鳙养殖动物池塘水色淡些,每7-10天左右应加注新水一次,每次宜提高水位15-20厘米。夏季时养殖动物塘应尽量保持最高水位。 二、定期搅动底泥。 搅动底泥可促进底质不断分解,间接控制水质变化。一般每10-15天搅动一次,每次搅动面积不少于水体面积的1/3,以晴天中午搅动效果最好,闷热天、气压低的天气不可搅动。 三、用增氧机增氧。 精养池塘应配备专门的增氧机,其中以叶轮式最好,开机增氧可使水体对流,增加水中溶氧和散发有毒气体,注意在晴天中午开,阴天要在清晨开,阴雨连绵天气应在半夜开,每次开机时间为1-4小时。一般可在晴天的中午1-3时开机增氧。

四、适当追肥。 适当施肥可以使浮游植物保持适当的密度和旺盛的生活状态,供养殖动物食用,同时浮游植物可以吸收水体的营养盐和氮磷等元素,形成物质循环,并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从而改良水质。一般在夏季,在水质清瘦的池塘中,每亩每次施尿素2.5千克,磷酸二氢钾3千克,每隔5-7天施一次。也可施生物有机肥,采用少量多次的办法。 五、使用生物制剂。 一些不清淤的池塘淤泥很厚,有害生物滋生,用一些底改产品配合光合细菌、硝化细菌等生物产品,可以有效保持水质清新。 六、使用生石灰等化学药物。 改良一些养养殖动物密度大,又不能经常换水的池塘,应定期施生石灰调节水质,减少硫化氢等有毒气体的毒害。每次每亩池塘可用生石灰15千克,加水后全池泼洒,每隔20天左右进行一次。养殖动物池中浮游动物过多,可用敌百虫杀灭,每立方米水体用药0.3毫升-0.5毫升。蓝藻过多,可用硫酸铜或芽孢杆菌类抑制。 七、套养水生动物。 水生动物是水体中的“消费者”,适当移植可促进水体生态系统平衡,达到调节水质的作用。如套养鲤鱼、鲫鱼可充分利用水体中残余的有机物,大大减少水体底部有机物的腐化分解,减少污染发生的几率。套养青鱼可以抑制水体中的螺蛳等生物对水体各营养物质和氧气的消耗。套养鲢鱼可以充分利用水体中的浮游生物 等天然饵料资源,控制水体肥度。套养鳙鱼可以抑制水体中的轮虫。套养草、鳊

池塘养殖中的水质管理与控制技术

池塘养殖中的水质管理与控制技术 水体中有机物过多时,一般的处理思路是首先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将水体中大量有机物沉淀下来,然后加入氧化底改剂,或者施用EM菌、光合细菌,再植入新的藻种,加快池塘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随着养殖模式和养殖品种的不断增加或改进,“肥”、“活”、“嫩”、“爽”也有了新的内涵,不能一概而论,应视具体情况而定。按照大连水产学院何志辉教授的观点,养鱼最适水质的生物指标是:1.浮游生物量在20-100mg/L;2.隐藻等鞭毛藻类较多,蓝藻较少;3.藻类种群处于增长期,细胞未老化;4.浮游生物以外的其他悬浮物不多。 针对我国池塘养殖中常常出现与“水”密切相关的一些问题,我们进行了分析总结,并结合当前实际的情况,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当水体中有机物过多 水体中有机物过多时,一般的处理思路是首先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将水体中大量有机物沉淀下来,然后加入氧化底改剂,或者施用EM菌、光合细菌,再植入新的藻种,加快池塘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此外,排换底层水、干塘清淤、合理的施用基肥和投喂饵料,也能有效降低水体中有机物的含量。当水体有机物过多时,快速沉降水体中有机物的方法尤为关键,通常可采用如下一些解决方案: 方案一:可采用明矾(结晶体),以3g/m3的水体终浓度全池泼洒。 方案二:采用聚合氯化铝[A1 2(0H) n C1 6 — n ] m ,用水溶解后,以3g/m3的水体终浓度全池 泼洒。 聚合氯化铝是介于三氯化铝和氢氧化铝之间的中间水解产物,该无机高分子化合物能沉淀水体中有机物,调节水质。固体产品中氧化铝含量为20%一40%,液体含量8%以上,无色或黄褐色,有腐蚀性。其降解的基本原理与明矾类似,但采用聚合氯化铝具有以下优点:①絮凝体形成快,沉淀速度高,反应沉淀时间可缩短。②在同等用量下碱式氯化铝混凝时消耗水中硬度小于各种无机混凝剂,处理后水的pH值降低也少。③在处理水时,特别在处理高浓度水时,可不加或少加碱性助剂及助凝剂。④脱色能力优于其他无机净水剂。在气温较高,养殖密度大的池塘采用聚合氯化铝净水效果明显。在使用杀菌、杀虫消毒剂前,泼洒聚合氯化铝能更好地确保消毒、杀虫效果。 方案三:采用沸石粉,以20g/m3的水体终浓度全池泼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