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时 铁的重要化合物教案 必修1

第三课时 铁的重要化合物教案 必修1
第三课时 铁的重要化合物教案 必修1

第三课时-铁的重要化合物教案1

必修-

铁的重要化合物教案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3+2+的检验方FeFe、通过实验探究认识①+3价和+2价铁的重要化合物,了解以及由实验现象分法,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操作技能、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能力, 析得出结论的能力价铁的化合物易被氧化的2②通过对灰绿色沉淀成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性质从氧化还原的角度,认识不同价态的铁的化合物的性质;掌握铁与铁的③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过程与方法(2 ①初步学会从物质分类和氧化还原的角度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②通过对铁的化合物氧化还原性的预测,初步学会用氧化还原反应理论研究物质氧化还原性。③通过对铁的化合物氧化还原性的实验探究活动,初步学会通过实验研究物质氧化还原性的思路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①通过对氢氧化亚铁、

氢氧化铁的制备的实验探究,培养小组交流合作意识,重点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②养成务实求真、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探究、交流合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3+2+和Fe的检验及相互转化①重点: Fe(OH)的性质、Fe2亚铁盐和铁盐的转化②难点:氢氧化亚铁的制备

三、教学方法探究式、引导式

四、教学手段及用具 1)实验仪器:试管、胶头滴管、酒精灯、火柴、试管夹、纸片()实验药品:氧化铁、铁粉、硫酸亚铁溶液、氯化铁溶液、双氧水、硫氰2(药片化钾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维生素C 五、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讲述】前面我们学习了钠和铝以已有的知识为平台,学习的重要化合物,本课时我们继续学 2

3

4

颜色变化。原还从【过度】通过前面的铁的氧化物、氧化

+2 的角度,认识具Fe 氢氧化物和盐的学习。知道+3不同价态的铁具有氧化性,那么有还原性而Fe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的化合物的性他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我们通在教材。+3 质;掌握铁与过实验来证明 Fe→+Vc 思考回答:+2铁的化合物的溶液【实验】用试管去少量FeCl Fe溶液变为浅绿色3+3+2溶液变另用一支试管去然后加入适量Vc;相互转化关系OFe+ H→Fe22为棕黄色滴后液溶少量FeSO然加入几4溶液。OH 22请学生讨论分析实验现象

+3+2Fe学生思考回答:Fe、通过上述实验我们得出了什么结可以相互转化论?

+2+3+2、的相互转化Fe2【板书】、、Fe 巩固Fe

+3的相互转 Fe 关系 ,化关系思考并记录学生聆听

最后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简单小结。铁的重要化合物说课稿

一、说教材、1教材的内容和地位 5

《铁的重要化合物》这一课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内容。在“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和“第二章化学性质及其变化”的基础上,第三章进入元素化学的学习,开始具体介绍元素化合物的知识,这一章介绍金属及其化合物,下一章介绍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从构成常见的物质的元素知识开始,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角度了解丰富多彩的世界。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的基础知识,也是工作和生活中经常接触和了解的基本知识,这些知识既可以为前面学习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材料,又能为介绍接下来介绍物质的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与能量等理论知识打下重要的基础,也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化学的一些基本方法,还能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类的生活条件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2+3+的检验方法,FeFe、+3①通过实验探究认识价和+2价铁的重要化合物,了解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操作技能、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能力,以及由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

②通过对灰绿色沉淀成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2价铁的化合物易被氧化的性质

③从氧化还原的角度,认识不同价态的铁的化合物的性质;掌握铁与铁的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

(2)过程与方法

①初步学会从物质分类和氧化还原的角度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

②通过对铁的化合物氧化还原性的预测,初步学会用氧化还原反应理论研究物质氧化还原性。

③通过对铁的化合物氧化还原性的实验探究活动,初步学会通过实验研究物质氧化还原性的思路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对氢氧化亚铁、氢氧化铁的制备的实验探究,培养小组交流合作意识

②养成务实求真、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重点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精神

6

二、说教法

1、学情分析

高中生,其心理特点是处于发展成熟期,思维特点是处于形象到抽象的过渡期,而这节课是高一学生学习完化学实验和化学性质及变化后接触到金属元素化合

物其中一个内容,要求学生对这些物质的性质和应用有所了解、掌握,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基础。因此,作为联系前面知识,设计这节课意在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及总结归纳知识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学习、思考的习惯,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来观察和理解生活中的问题。通过验证实验、探究实验引导学生思考、掌握相关知识,并通过让学生人人动手参与实验,正确分析各种现象,并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2、教材处理

这节课是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中的关于铁的化合物专题课,教材是按照“金属氧化物——氢氧化物——盐”的顺序来编排,其中铁的金属氧化物和铁盐相关知识点是通过设计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的形式来展示,故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用实验演示或者学生动手实验的模式来进行教学,形象、直观地将知识点传授给学生。教材中有很多实验的图片,教学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图片进行相关讲解和演示;同时教材的每个实验都有进行相关归纳的表格,利用表格的填写和对实验的归纳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归纳知识的能力。

2+3+2+FeFe在这节课中,铁的氢氧化物、Fe之间的相互转化是重点,而且和3+之间

的相互转化又是难点,掌握这节课就要掌握好这些重点难点。Fe和

三、说教法

本节课采用“引导——探究”的教学模式,以引导学生回忆已有的关于铁的知识来导入新课,层层深入,不断地让学生的思想活跃起来,深入到铁的氢氧化物和铁盐的学习中。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铁的化合物的物性和化性完整地被体现出来。同时,我采用“问题教学”的方式,在学生实验操作和进行实验探究时设计大量的疑问,不断引导学生思维,让学生主动思考和理解,发挥其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归纳能力,同样也培养他们的创新性思维,在这种教学过 7

程中,结合互动,调动气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真正做到“两个主体”的效果,体现现代教学的思想。

四、说学法

在设计这节课时,注重的是引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

能力,由表及里,通过设计实验操作和观察使他们能更加形象深刻地接受新的

知识并得到应用,使他们听得明白,思考透彻,说得清楚,写得明确。根据课

堂进度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可以跟着我的思路走,接受我的知识传授。

五、说教学过程

1、引入课题:以引导学生回忆已有的关于铁的知识来导入新课,顺着学生想知道新课题的内容的心理来引入,然后层层深入到铁的氢氧化物和铁盐的学习中。

2、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将本节课的知识重点和难点划分清楚,让学生有个心理

准备,将难点变简单,掌握重点。

(1)铁的氢氧化物的性质:学生动手,制备铁的氢氧化物,通过观察实验过程中Fe(OH)氧化成Fe(OH)的现象,掌握铁的氢氧化物有关性质。323+2+3+3+检验方法Fe的检验,Fe之间的鉴别:通过联系前面实验和对和Fe(2)Fe的实验讲解和操作让学生直接接触、直观了解,从而掌握知识。

2+3+之间的相互转化:联系前面Fe(OH)氧化成FeFe和Fe(OH)的实验)(3322+3+之间的相互转化的可能性进行假FeFe和现象和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知识对2+3+之间的可以相互Fe和设,然后设计实验证明假设成立,建立学生脑中关于Fe 转化的性质,同时培养其实验探究能力。

3、设计课堂练习及课后练习,增加课堂互动性,反馈教学信息,真正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使学生能在课堂上掌握重点,理解难点,各种能力也得到发展。

六、板书设计

三、铁的重要化合物

(一)铁的氧化物

FeO FeO FeO 3342 8

、Fe(OH) Fe(OH)(二)铁的氢氧化物(32Fe+2OH↓(红褐色)2+-Fe(OH)=2Fe+3OH↓(白色) 3+-Fe(OH)=3Fe(OH)+O2+H2O→Fe(OH)32(三)亚铁盐和铁盐

1、鉴别方法

(1)、观察法

(2)、加NaOH溶液法

(3)、KSCN法

2、Fe+2+3的相互转化关系Fe、

9

《铁的重要化合物》教案

铁的重要化合物 一、教学内容分析 1、课程标准分析 《铁的重要化合物》是新课标人教版化学1(必修)中第三章第二节第三个框题,是中学的基础知识。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关于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内容标准清晰的指出: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 从课标中这部分内容标准的要求,可以看出,突破了传统的物质中心模式,不再以结构→性质→存在→制法→用途等方面全面系统地学习和研究有关的物质,而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身边的常见物质,将物质的性质的学习融入有关的生活现象和社会问题的分析解决活动中,体现其社会应用价值。提倡从“生活走进化学、从自然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2、知识类型分析 教材在第一章《从实验学习化学》和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基础上,第三章进入元素化学的学习。从构成常见物质的元素知识开始,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角度了解丰富多彩的世界。通过本章知识的学习既可以为前面所学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材料,又可以为化学必修2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等理论知识的学习打下重要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第二章的学习中,学生已掌握了物质的分类方法,这有利于学生从物质分类的角度了解本章内容编排体系。同时在本章中,学生初步尝试从化学事实去探索物质的性质,再从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深化对物质性质的理解,从而使知识规律化、系统化、网络化。这种学习方式的过程和方法一经掌握,可以驾轻就熟地学习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内容。同时还能使学生真正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类的生活条件等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3、知识结构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金属性质的基础上,重点学习金属化合物的性质。在自然界中,金属元素大多数是以化合态形式存在。只有既了解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又了解它们化合物的性质才是完整地了解了金属,教材选取了钠、铝、铁三种有代表性的金属,从金属分类的角度,按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

第三讲铁及其化合物

铁的化合物习题 1.下列关于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纯铁是黑褐色的金属B.钢和生铁的主要成分都是铁 C.铁在干燥的空气中能生锈D.铁锈对铁制品有保护作用 2.铁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是( ) A.FeO B.Fe2O3C.Fe(OH)3 D.Fe3O4 3.(广东高考综合)不能由单质直接化合而得到的化合物有( ) A.Al2S3B.FeCl2C.Cu2S D.Mg3N2 4.与下列物质反应,能生成+3价铁的化合物的是( ) A.硫B.盐酸C.氯气D.硫酸铜溶液 5.(05惠州)我国科学家参与研制的阿尔法磁谱仪随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升入太空,开始了探索宇宙中是否存在“反物质”和“暗物质”的研究工作。根据你所学的知识推测用于制造阿尔法磁谱仪核心部件的材料是( ) A.FeO B.Fe2O3C.Fe3O4D.Fe3C 6.将一枚洁净的铁钉浸入稀硫酸中,下列叙述:①铁钉表面产生气泡;②液体由无色逐渐变 为浅绿色;③铁钉的质量减轻;④液体的质量减速轻,其中正确的是( ) A.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7.在含有a克硝酸的稀溶液中, 加入b克铁粉充分反应, 铁全部溶解, 生成NO, 已知有a/4 克HNO3被还原, a∶b则不可能为( ) A.2∶1 B.3∶1 C.4∶1 D.9∶2 8.在高温下用一氧化碳还原m克四氧化三铁得到n克铁。已知氧的原子量为16, 则铁的原子量为( ) A.21n m n -B. () 64n 3m n - C. m n 32n - D.24n m n -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Fe与卤素反应的产物都是FeX3B.Fe(OH)3不能通过化合反应制得 C.Fe与水蒸气反应可制得Fe3O4D.Fe在空气中燃烧生成Fe2O3 10.由FeO、Fe2O3和Fe3O4组成的混合物,测得其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8,则混 合物中FeO、Fe2O3和Fe3O4的物质的量之比可能是( ) A.1∶2∶1 B.2∶1∶1 C.1∶1∶1 D.2∶2∶5 ★11. 已知硫化亚铁可溶于稀硫酸生成硫化氢。若取一定量铁粉和硫粉的混合物, 隔绝空气加热充分反应, 冷却后再加入足量稀硫酸, 产生2.24升气体(标准状况下),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24升气体的质量肯定是3.4克 B.原混合物的质量不可能大于8.8克 C.原混合物加热后肯定生成0.1mol硫化亚铁 D.原混合物中一定含有5.6克铁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教案

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这一节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在“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和“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基础上,第三章进入元素化学的学习,开始具体介绍元素化合物的知识,这一章介绍金属及其化合物,下一章介绍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从构成常见的物质的元素知识开始,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角度了解丰富多彩的世界。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的基础知识,也是工作和生活中经常接触和了解的基本知识,这些知识既可以为前面学习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材料,又能为后续介绍物质的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与能量等理论知识打下重要的基础,也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化学的一些基本方法,还能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类的生活条件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2、知识体系 本节知识是金属的化学性质知识的延伸和发展。在自然界中金属元素基本上都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只有既了解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又了解它们的化合物的性质才是比较全面地了解金属。金属化合物的性质是建立在金属单质的基础之上,金属在化学反应中失去部分电子转变成金属阳离子,生成金属化合物,所以它们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因果关系。但金属阳离子的性质与金属单质的性质就完全不同了,这是原子核外电子的量变引起质变的有力证据。大多数金属阳离子核外电子已达到稳定结构,所以金属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变主要是发生复分解反应,一般不涉及到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只有少数有变价的元素(如Fe)的阳离子在一定条件下才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3、主要内容及特点 本节着重介绍了钠的重要化合物(过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铝的重要化合物(氧化铝、氢氧化铝)、铁的重要化合物(氧化物、氢氧化物、亚铁盐、铁盐),铜的化合物是以“资料卡片”的形式出现的。 根据新课程标准所确定的“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有助于学生主动构建自身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课程性质,本节内容在呈现方式上有以下特点:图画较多,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活动较多,如Na2CO3、NaHCO3的性质,Fe3+的检验等采用了科学探究的形式。 二、新课程标准 1、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化合物的重要性质。 2、通过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提高学生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认识,培养学 生的实验意识、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等。 3、通过比较、归纳等,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方法。 4、通过金属及其化合物、金属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等的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 学好化学、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化学中已学过一些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在平时的生活接触中也已有较多了解,现在进一步学习有关金属化合物的新知识容易接受。通过第二章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的理论基础知识。但由于学生刚刚开始学习元素化合物,对氧化还原知识尚不能熟练运用,对常见的氧化剂、还原剂并不熟悉,加上实验能力有限,导致他们可能对Fe2+与Fe3+的相互转化的探究实验会遇到困难,所以需要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实验。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物理性质,掌握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铁和铁的化合物教案

铁和铁的化合物 重点:1、Fe、铁的氧化物、铁的氢氧化物、铁盐、亚铁盐的性质及用途,铁盐、亚铁盐的检验 2、Fe3+的强氧化性,Fe2+的还原性。 难点:1、Fe、铁的氧化物、铁的氢氧化物、铁盐、亚铁盐的性质及用途,铁盐、亚铁盐的检验 2、Fe3+的强氧化性,Fe2+的还原性。 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A.镁粉中混有少量铝粉:加入过量烧碱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干燥 B.用过量氨水除去Fe3+溶液中的少量Al3+ C.用新制的生石灰,通过加热蒸馏,以除去乙醇中的少量水 D.Al(OH)3中混有少量Mg(OH)2:加入足量烧碱溶液,充分反应,过滤,向滤液中通入过量CO2后过滤 (一)、铁的结构和性质 1、铁是26号元素,位于第四周期第Ⅷ族,属于过渡元素。 原子结构示意图:主要化合价:+2,+3 2、铁在金属的分类中属于黑色金属,重金属,常见金属。纯净的铁是光亮的银白色金属,密度为7.86g/㎝3,熔沸点高,有较好的导电、传热性,能被磁铁吸引,也能被磁化。还原铁粉为黑色粉末。 3、铁是较活泼的金属元素,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的前面。 ①跟非金属反应:点燃点燃△ 3Fe+2O2 == Fe3O42Fe+3Cl2 ==2FeCl3 Fe+S= FeS Fe+I2= FeI2 ②跟水反应:3Fe+4H2O= Fe3O4+4H2↑ ③跟酸作用:Fe+2H+==Fe2++H2↑(遇冷浓硝酸、浓硫酸钝化;与氧化性酸反应不产生H2,且氧化性酸过量时生成Fe3+) ④与部分盐溶液反应:Fe+Cu2+==Fe2++Cu Fe+2Fe3+==3Fe2+ 4.铁的合金 一般地说,含碳量在2%~4.3%的铁的合金叫做生铁。生铁里除含碳外,还含有硅、锰以及少量的硫、磷等,它可铸不可煅。根据碳的存在形式可分为炼钢生铁、铸造生铁和球墨铸铁等几种。

《铁的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省级优质课获奖作品)

《铁的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选自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新课标对本节的要求是:了解铁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了解这些物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在前两章学习的基础上,本章进入元素化学的学习。从构成常见物质的元素知识开始,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角度了解丰富多彩的世界。 铁是中学阶段需要重点学习的唯一的变价金属元素,其化合物种类较多,实验现象丰富,既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帮助学生形成分类观和价态观的化学思维方法。对铁的重要化合物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其它元素化合物知识,并认识到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类生活条件等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 二、教学目标 (1)能从铁的化合物的相关实验现象等宏观角度去探索微观粒子的变化过程,并学会用化学符号或模型表征铁的重要化合物及其变化。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2)通过对制备氢氧化亚铁方法的改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构建出科学实验探究思维模型,初步体会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 (3)通过探究Fe2+和Fe3+的相互转化,初步形成正确的推理能力和利用氧化还原规律模型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能力。 ----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4)通过对铁矿石和铁制品的认识,培养学生用化学视角关注生产生活的习惯。通过对我国钢铁行业发展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利用分类观从多角度认识物质的方法,不同价态铁的化合物间的相互转化 难点: 不同价态铁的化合物间的相互转化 四、教法和学法 1.教学方法:

情境激学、实验探究、对比分析的教学方法。 2.学习方法: 实验探究法、分析归纳法、思考评价法、小组合作法。 五、教学过程设计 1. 本教学设计主要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设计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课是元素化合物知识课型,这种课型在传统教学中通常采用结构→性质→用途 的教学思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新课程强调要以化学事实为基础,紧密地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力求通过问题预设→知识生成的动态建构过程学习知识,使学生亲历知识 的生成过程,体验学习知识的方法,使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得到和谐的发展。 2.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3分钟) 教师展示铁矿石,引导学生关注铁的来源,播放视频:“中国钢铁,让世界更美好!”的宣传片,引导学生关注铁的应用,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并 以此开始铁的化合物的学习。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引入新课,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社会责任 及爱国主义情怀。 (2)进入新课(35分钟) 学生任务1.由磁铁矿引入铁的氧化物,介绍三种氧化物。引导学生回忆铁的氧化 物的基本性质,请同学们对照课前导学案来进行交流分享这三种氧化物的性质。 过渡:FeO 和Fe2O3作为碱性氢氧化物,都有对应价态的碱,分别是什么?请同学 们从组成的角度思考制备方法,并完成用符号的表征。 引导学生从化合价的角度、物质组成的角度分析铁的氢氧化物的制备方法。 学生任务2.制备铁的氢氧化物,分析并评价实验结果。

高中化学 《铁的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精品教案】

《铁的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者据此开展的合作学习可以使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教师应努力创造适宜学生学习的环境,鼓励学生自己分析他们所观察到的东西,使他们能自主建构自己的知识。 2.化学新课程的理念:(1)面向全体学生,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学习的潜能都得到充分发展;(2)突出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的机会,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探究的能力并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3)注重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学会合作。 二、教学内容分析 在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和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基础上,本章开始学习具体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的基础知识,也是学生今后生活中需要了解和应用的基本知识。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既可以为前面所学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的材料,又可以为在化学2中下册学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等等理论知识打下重要的基础;还可以使学生认识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本节课“铁的重要化合物”是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中的一部分。铁是中学阶段需要重点学习的唯一的变价金属元素,其化合物种类较多,实验易于开展且现象丰富,既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体现化学思维方法——分类法和价态观的运用。对铁的重要化合物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其它元素化合物知识。 三、学生情况分析 在知识上,学生已经有了物质的分类、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等相关知识,并对铁盐和亚铁盐、氧化铁等铁的化合物有一定的认识,这是对于掌握铁的重要化合物的支持;在能力上,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情感上,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妙。学生可以应用第二章学习的物质分类和氧化还原的方法,去认识铁的重要化合物所属的物质类别,从碱的通性的角度去认识铁的两种氢氧化物所具有的性质和制

2021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3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9讲铁及其重要化合物精练含解析

第9讲铁及其重要化合物 基础知识训练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对指南针已有详细记载:“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磁石的主要成分是( ) A.Fe3O4B.Fe2O3 C.FeO D.CuFeS2 答案 A 2.铁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金属,下列有关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氢气 B.常温下,铁在浓硫酸中钝化 C.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为Fe2O3 D.纯铁(块状)是黑色金属 答案 B 解析A项,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错误;C项,铁在氧气中燃烧的生成物为Fe3O4,错误;D项,纯铁(块状)是银白色金属,错误。 3.(2019·西湖区校级模拟)下列有关Fe、Cu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Fe、Cu元素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化合态形式存在 B.CO在高温下能将Fe2O3还原为Fe C.Fe与盐酸、Fe与Cl2发生反应均生成FeCl3 D.可通过加入过量铁粉,再过滤的方法从而除去FeCl2溶液中的少量CuCl2杂质 答案 C 解析铁、铜均易和空气中氧气等物质发生反应,生成化合物,自然界中主要是化合态,故A 正确;CO还原氧化铁为铁,是工业冶炼铁的原理,故B正确;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Fe与Cl2发生反应生成FeCl3,故C错误;Fe可置换出Cu,加入过量铁粉,再过滤从而除去FeCl2溶液中的少量CuCl2杂质,故D正确。 4.关于实验室铁和稀盐酸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这是一个置换反应 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Fe+6HCl===2FeCl3+3H2↑

C.实验现象是出现气泡,溶液由无色变为棕黄色 D.如果把稀盐酸改为浓盐酸会出现钝化现象 答案 A 解析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新的单质和新的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A正确;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 +2HCl===FeCl2+H2↑,故B错误;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有气泡冒出,氯化亚铁溶液为浅绿色,故C错误;盐酸为非氧化性酸,浓盐酸不能使铁钝化,故D错误。5.(2019·延安高三测试)铁是人类应用较早,当前应用量最大的金属元素。下列有关铁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3O4 B.铁与水蒸气在高温下的反应产物为Fe2O3和H2 C.除去FeCl2溶液中的FeCl3杂质可以向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然后过滤 D.Fe3+与KSCN产生红色沉淀 答案 C 解析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2O3;铁与水蒸气在高温下的反应产物为Fe3O4和H2;Fe3+遇KSCN 溶液变为红色,但没有沉淀产生,一般可以用此方法检验Fe3+的存在。 6.(2020·安康校级期末)下列关于铁的氧化物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铁的氧化物通常状况下都是有色固体 B.四氧化三铁是一种复杂的铁的氧化物,它与盐酸反应后的溶液中同时存在Fe2+和Fe3+C.氧化铁是铁锈的主要成分,因此氧化铁俗称为铁锈 D.工业上常使用铁的氧化物作原料冶炼铁 答案 C 解析氧化铁为红色,氧化亚铁和四氧化三铁为黑色,铁的氧化物通常状况下都是有色固体,故A正确;四氧化三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氯化亚铁和水,它与盐酸反应后的溶液中同时存在Fe2+和Fe3+,故B正确;氧化铁是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颜色为红色,俗称铁红,故C错误;铁的氧化物被还原剂还原生成铁,工业上常使用铁的氧化物作原料和还原剂焦炭反应冶炼铁,故D正确。 7.(2019·武汉高三质检)铁的常见化合价有+2价和+3价。据研究,铁在浓HNO3中发生钝化时,可生成一种化学式为Fe8O11的化合物,它可以看作由FeO和Fe2O3组成的复杂氧化物。该化合物可以表示为( )

2019-2020年高中化学必修一:3-2铁的重要化合物 教案

《铁的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 授课课题:《铁的重要化合物》第三章第二节 (第三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背景铁的重要化合物分为两个课时,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两种氢氧化物的制备以及F e(O H)2转化为F e(O H)3的原理和现象,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钠、铝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和相互转化,并对元素化合物的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本课时继续通过学生的探究实验完善学生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学习方法的掌握。 课标要求 1. 知道铁的氧化物的俗名及主要性质; 2. 掌握氢氧化物的制备,探究Fe(OH)2的制备条件; 3. 掌握F e(O H)2与F e(O H)3的沉淀转化的现象及原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和当堂观察实物,能正确书写铁的三种氧化物的化学式、说出其俗名以及主要性质,并能够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主要化学性质; 2. 学生通过两种氢氧化物的制备实验得出F e(O H)3的制备方法和相应现象,并通过对F e(O H)2制备条件的探究,掌握沉淀转化的现象以及原理;熟练实验技能,并对后续Fe3﹢和Fe2﹢的相互转化做好铺垫; 3. 学生通过回忆以前知识,独立完成两种氢氧化物与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以及 F e(O H)3的不稳定性。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铁的氧化物的学习,体会对比列表的学习方法; 2. 学生通过两种氢氧化物的制备实验,体会探究的实验方法; 3. 学生通过氢氧化物的碱性以及热不稳定性的学习,强化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学生通过对氧化物的自主学习过程,能够不断强化自学能力和用化学术语描述物质的能力; 2.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找出问题所在和解决问题等环节,能够体会到自己发现和解决实验中问题的成就感,不断激发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 教学器材多媒体辅助设备、化学实验仪器和药品 教学流程新课引入——观看联系生活的图片引入铁的化合物的学习; 学习氧化物——对比法学习三种氧化物的主要性质;

第3讲 铁及其重要化合物

第3讲铁及其重要化合物 【2021· 备考】 2017版课程标准素养落地1.了解铁与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及其在 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能从物质类别、元素价态的角度分析、预测相关物质的性质,说明其转化途径。3.能依据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认识、设计其制备方案(如氢氧化亚铁的制备),保存、使用化学品(如硫酸亚铁溶液)的 常见方法。以物质类别为线索,结合化合价,多角度、多层次地认识铁及其重要化合物,以亚铁盐、氢氧化亚铁的性质为基础,发现、设计氢氧化亚铁新的制备方案并 进行实验探究。 考点一铁、铁的氧化物、铁的氢氧化物 『知识梳理』 1.铁 (1)位置与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单质铁性质活泼,有较强的还原性,主要化合价为+2价和+3价。

①与非金属单质的反应 ②与水的反应 常温下铁与水不反应,在高温条件下与水蒸气反应:3Fe +4H2O(g)===== 高温 Fe3O4+4H2。 ③与酸的反应 ④与某些盐溶液反应 2.铁的氧化物 化学式FeO Fe2O3Fe3O4 俗名铁红磁性氧化铁 颜色状态黑色粉末红棕色粉末黑色晶体(有磁性) 溶解性难溶于水难溶于水难溶于水化合价+2 +3 +2、+3 稳定性不稳定稳定稳定 与H+反应的离子 方程式FeO+2H+===Fe2+ +H2O Fe2O3+6H+ ===2Fe3++3H2O Fe3O4+8H+===Fe2 ++2Fe3++4H2O

3.铁的氢氧化物 化学式Fe(OH)2Fe(OH)3 色态白色固体红褐色固体 与盐酸反应Fe(OH)2+2H+===Fe2++ 2H2O Fe(OH)3+3H+===Fe3++ 3H2O 受热分解2Fe(OH)3===== △ Fe2O3+ 3H2O 制法可溶性亚铁盐与碱反应: Fe2++2OH-===Fe(OH)2↓ 可溶性铁盐与碱反应:Fe3 ++3OH-===Fe(OH)3↓ 二者的关系空气中,Fe(OH)2能够非常迅速地被氧气氧化成Fe(OH)3,现象是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化学方程式为4Fe(OH)2+O2+2H2O===4Fe(OH)3 [链接新教材] (新教材RJ第一册P82习题变式练) (1)将铁片放入FeCl3溶液中,溶液的质量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Fe2+和Fe3+的物质的量浓度恰好相等。则已反应的Fe3+和未反应的Fe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2)市场出售的某种麦片中含有微量、颗粒细小的还原性铁粉,可以治疗缺铁性贫血,其原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答案(1)增加2∶3(2)Fe+2H+===Fe2++H2↑ 『考向突破』 考向一铁的单质、氧化物、氢氧化物的性质及应用 铁及其重要化合物性质理解与辨析[题目设计]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Fe在足量Cl2中燃烧生成FeCl3,在少量Cl2中燃烧生成FeCl2(×) (2)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的铁锈主要成分是Fe2O3,铁在纯氧中燃烧的产物是

铁的重要化合物教案

化学化工学院 试 讲 教 案 化10级1班 李伟

教案

2FeCl2 +CuCl2,向盛有氯化铁溶液的烧杯中同时加入铁粉和铜粉,反应结束后,下列结果不可能出现的是( ) A、烧杯中有铜无铁 B、烧杯中有铁无铜 C、烧杯中铁铜都有 D、烧杯中铁铜都无 2、方法一:用不含Fe3+的FeSO4溶液与用不含O2的蒸馏水配制的NaOH溶液反应制备。 (1)用硫酸亚铁晶体配制上述FeSO4溶液时还需加入 _____________; (2)除去蒸馏水中溶解的O2常采用_________的方法; (3)生成白色Fe(OH)2沉淀的操作是用长滴管吸取不含O2的NaOH溶液,插入FeSO4溶液液面以下,再挤出NaOH溶液。这样操作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二:在如图1装置中,用NaOH溶液、铁屑、稀硫酸等试剂制备。 (1) 在试管I中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 (2)在试管Ⅱ里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制得Fe(OH)2白色沉淀,在试管I和Ⅱ中加人试剂,打开止水夹,塞紧塞子后的实验步骤是______________; (4)这样生成的Fe(OH)2沉淀能较长时间保持白色,其理由是____________。B 方法一:(1)稀硫酸和铁屑 (2) 加热煮沸 (3) 避免生成的Fe(OH)2沉淀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而被氧化。方法二:(1)稀硫酸和铁屑 (2) NaOH溶液 (3) 反应一段时间后,关闭止水夹 (4) 由于反应开始产生的气体 补充:铝盐和铁盐的净水作用 不加试剂加入明矾加入硫酸铁溶液 2分钟无明显变化有明显沉降,溶液半透明有明显沉降,溶液半透 明 5分钟浑浊,略有沉 降 沉淀在底部,溶液接近透明(比加硫酸铁 的透明) 沉淀在底部,溶液接近 透明 图 1 实验装

高中化学 铁和铁的化合物教案

铁和铁的化合物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铁的物理性质,理解铁的化学性质 2、了解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3、理解铁盐和亚铁盐的相互转变; 4、掌握铁离子的检验方法。 能力目标: 1、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德育目标: 1、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总结, 2、培养学生实事求事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铁的化学性质;铁盐和亚铁盐的转变;铁离子的检验。 三、教学难点:二价铁和三价铁的相互转化。 四、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铁的性质 [引言]我国的劳动人民在春秋时期就会冶铁,比欧洲早近2000年,并且我国铁矿石的储量居世界第一,从1996年开始我国年钢产量连续超1亿吨,居世界首位。 人类使用铁已有好几千年的历史了,目前已发现的金属虽然已有90种,但其中应用最广泛、用量最多的仍然是铁。小到铁钉,大到桥梁、铁道、舰船、车辆和各种机械等,都需要大量的钢铁来制造。就连动植物体内也含有铁,人体内缺铁会导致缺铁性贫血。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铁和铁的化合物。 [板书]第二节铁和铁的化合物 [讲]首先大家回忆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什么元素?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呢?位于第二位的金属呢?地壳中铁含量为4.65%,位于金属中第二位。 [板书]一、铁单质 1.含量:4.65% [讲]铁是我们天天都见的物质,那么铁在自然界中是以什么形态存在呢?她在自然界中可以以单质形态存在,更多的以+2价和+3价的化合态存在。单质的铁主要以陨铁形式存在,化合态的铁在自然界中主要以铁矿石的形式存在,如铁矿石(FeS2)、赤铁矿(Fe2O3)、磁铁矿(Fe3O4)。 [板书]2.存在状态:单质:陨铁 化合态:铁矿石(FeS2)、赤铁矿(Fe2O3)、磁铁矿(Fe3O4) [讲]根据你们所熟悉的铁制品,铁有哪些物理性质呢?

《铁的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

《铁的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 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李玲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知识是人教版必修1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中的第三个知识点。本节知识是金属的化学性质的延伸和发展。在自然界中金属元素基本上都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只有既了解了金属的单质的性质,又了解金属的化合物的性质才是比较全面地了解金属。金属化合物的性质是建立在金属单质的性质上的基础上的,金属在化学反应中失去电子转变为金属阳离子,生成金属化合物,所以它们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因果关系。但金属阳离子的性质与金属单质的性质就完全不同了,这是原子核外电子的量变引起质变的有力证据。大多数金属阳离子核外已达到稳定结构,所以金属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主要是发生复分解反应,一般不涉及金属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只有少数有变价的元素(如铁)的阳离子在一定条件下才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因此《铁和铁的重要化合物》的学习不仅是对金属化学性质的学习的一个补充,也是对前面学习的氧化还原反应的一个复习和在熟悉的过程。不仅可以使学生从学到相关的金属的知识,也可以进一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得实质及其特征。2.教学目标的确立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卢姆在《教育评价》一书中指出:“阐述教育目标,就是以一种较特定的方式描述在单元或章节完成之后,学生应能做(或生产)些什么,或者学生应具备哪些特征。”可见,他所谓教育目标的落脚点是在学生通过学习以后的行为变化上。课堂学习是学生学习知识、技能、方法、态度等多种要素的复杂过程。为了使这一过程有序、高效地进行,施教者首先应从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克服传统教学目标的含糊性,制定清晰、合理、可操作的教学目标,以便明确学习的具体任务、要求,规定学习行为取向和评定学习结果。从上述行为目标理论出发,且结合人本主义思想,确定本节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技能 ①通过实验探究认识+3价和+2价的铁的重要化合物,了解Fe2+、Fe3+的检验方法,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操作技能、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能力;以及由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 ②通过对灰绿色沉淀成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2价铁的化合物易被氧化的性质 ③从氧化还原的角度,认识不同价态的铁的化合物的性质;掌握铁与铁的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 (2)过程与方法 ①初步学会从物质分类和氧化还原的角度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 ②通过对铁的化合物氧化还原性的预测,初步学会用氧化还原反应理论研究物质氧化还原性。 ③通过对铁的化合物氧化还原性的实验探究活动,初步学会通过实验研究物质氧化还原性的思路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对氢氧化亚铁、氢氧化铁的制备的实验探究,培养小组合作意识②通

铁的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教案优质课

铁的重要化合物

问题与情境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了解铁的氧化物(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完成) 铁的氢氧化物 【设问】利用离子反应的条件分析:制取氢氧化铁、氢氧化亚铁的实验原理 原理:利用可溶性的 Fe 3+盐、Fe 2+盐和碱溶液反应制得。 【实验3—9】氢氧化铁和氢氧化亚铁的制备 【观察现象】Fe(0H )3的制备:生成红褐色沉淀 Fe(0H )2的制备:生成灰白色沉淀 【教师讲解】:Fe(OH*应该是白色的,这个反应的现象是先生成白色絮状沉淀后 迅速变成灰绿色,如果在空气中放置久一点,灰绿色沉淀最终会变成红褐色。 【提出问题】:为什么在操作中几乎看不到白色 Fe(OH)2沉淀而只看到灰绿色? 原因:这是因为白色的 Fe(OH) 2在空气中易被氧气氧化成红褐色的 Fe(OH) 3 (4Fe(OH) 2+ O 2+2H 2O = 4Fe(OH) 3) 探究问题:Fe(OH)2不稳定易被氧化,那么制备 Fe(OH)2时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讨论分析】:Fe(OH )2易被氧化的原因:1?反应的溶液与空气接触 2?反应试剂溶有 氧气 实验改进的目的:除去试管和溶液中氧气 ,创造无氧环境 【归纳总结】:要想得到白色 Fe(OH) 2,在配制溶液和操作过程中可以采取哪些措 施? 1. 使用新配制的FeSO4溶液(久置的部分被氧化) 2. 使用加热煮沸法驱除氧气的氢氧化钠溶液 3. 滴管末端伸入FeSO4液面以下(有违常规的操作但这里可以) 4. 有时可以采用液封(汽油、苯) 5. 用保护气排空气(氢气或二氧化碳) 学生自主 学习完成 学生小组 进行实验 学生阅读 课本60页 内容并回 答问题 学生小组 讨论,分析 总结归纳。 提出自己 的想法

第3讲铁及其化合物

1 第3讲 铁及其化合物 【考纲解读】 1.了解铁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2.以Fe 2+ 、Fe 3+ 的相互转化为例,理解变价 金属元素的氧化还原反应。3.能鉴别溶液中的Fe 2+ 、Fe 3+ 。 【考点解析】 考点一 用物质分类思想认识铁及其重要化合物 1. 铁的性质 铁是较活泼的金属,发生化学反应时可生成+2、+3两种价态的化合物。 用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表示下列变化 Fe +H 2O(g)――→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1)铁的氧化物

发生的是非氧化还原反应,关键取决于所用酸的氧化性或还原性。 3.亚铁盐和铁盐 (1)亚铁盐: 含有Fe2+的溶液呈浅绿色,Fe2+既有________性,又有________性,Fe2+与Zn、Cl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性:Fe2+与K3[Fe(CN)6]溶液(铁氰化钾溶液)反应生成带有特征蓝色的铁氰化亚铁沉淀(Fe 3[Fe(CN)6]2) (2)铁盐: ①氧化性:含有Fe3+的溶液呈______色,Fe3+具有氧化性,Fe3+与Fe、Cu反应的离子方 程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特性:含有Fe3+的盐溶液遇到________时变成血红色。遇到________时变成紫色 ③易水解:FeCl3滴入沸水中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典例分析】某稀溶液中含有Fe(NO3)3、Cu(NO3)2、HNO3,若向其中逐渐加入铁粉,溶液中Fe2+浓度和加入铁粉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则稀溶液中Fe(NO3)3、Cu(NO3)2、HNO3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2

铁的化合物教案

铁的化合物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铁的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铁的重要化合物》继钠、铝之后又一典型金属元素。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的基础和核心,教材是在介绍金属性质的基础上,让学生开始初步、系统地学习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以为元素周期律等理论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氧化铁、氧化亚铁、四氧化三铁的性质及用途。 (2)了解铁的氢氧化物的性质及制备方法。 (3)掌握二价铁离子、三价铁离子的检验方法及实验相互转化,巩固提高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会运用实验、观察等方法研究物质的性质。 (2)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学习物质的性质。 3.情感态度目标 (1)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品质。(2)通过铁的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类的生活条件等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好化学,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氢氧化铁的性质,Fe2+、Fe3+的转化 教学难点:Fe2+、Fe3+的转化 四、教法、学法

以科学探究为主导,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综合运用 “实验探究”、 “科学探究”、设疑引领等方法组织教学。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动态建构学习铁的重要化合物得知识。 五、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铁在地壳中的含量,铁的存在形式(价态) 氧化剂 Fe 2+ Fe 3+ (主要表现还原性) (氧化性) 1、铁的氧化物 2、铁的氢氧化物 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的变化:4Fe(OH)2 + O 2 + H 2O === 4Fe(OH)3 还原剂

铁的重要化合物优秀教案

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第3课时铁的重要化合物 【学习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探究,你应该: 1.通过阅读教材、展示图片和讨论交流,了解铁的氧化物的主要性质。 2.通过分组实验、小组讨论,了解Fe(OH)2和Fe(OH)3的制备,通过对比分析,掌握Fe(OH)2和Fe(OH)3的性质。 3.通过实验演示、合作探究,掌握Fe3+的检验,明确Fe2+与Fe3+的相互转化。 【学习重难点】 1. Fe(OH)2的制备的性质需要大家重点关注 ....! 2. Fe2+与Fe3+的相互转化可能是你的一个难点 ..呢! 【学习过程】 【活动一】阅读教材了解铁的氧化物(5min) 2323 道我们应该如何来制备这两种铁的氧化物吗?

【活动二】探究铁的氢氧化物(18min)

【活动三】铁盐和亚铁盐(12min) 【活动四】课堂小结巩固强化(5min)

规律思路方法提炼 巩固强化学生 小组 讨论 交流 学生 展示 学生 互评 教师 点拨 【当堂小结】 这节课我收获了什么? 【巩固强化】 1. 联合国卫生组织经过考察和研究,认为我国使用的铁锅是有益于人类健康的 理想炊具,并向全世界推广,其主要原因是() A.价格便宜,不易生锈 B.铁锅只含有铁元素 C.烹调的食物中留有人体需要的铁元素 D.传热慢,保温性能好 2.为了除去FeSO4溶液中Fe2(SO4)3和CuSO4最好选用的试剂是() A.烧碱溶液 B.浓氨水 C.铁粉 D.硫酸 3. 中国工业报报道,国际投行瑞士信贷发布报告称:由于中国对铁矿石的需求 增长超过预期,国际矿业巨头明年可能再度提高铁矿石的售价。下列有关铁及其 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3O4 B.铁与水蒸气在高温下的反应产物为Fe2O3和H2 C.除去FeCl2溶液中的FeCl3杂质可以向溶液中加入铁粉,然后过滤 D.Fe3+与KSCN反应产生红色沉淀 【拓展延伸】 1. 利用所学知识、方法,查阅资料设计一个检验“补铁剂”中铁元素化合价的实 验方案。 2. 阅读材料,拓展铁的重要化合物在实际生活中的更多应用。 3.试写出完成下列转化的合适试剂及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疑点反馈】:(通过本课学习、作业后你还有哪些没有搞懂的知识,请记录下来)

实验活动2 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

实验活动2 铁极其化合物的性质 【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三章《铁金属材料》实验活动2《铁极其化合物的性质》。该部分的教学内容涉及到金属材料中铁及其化合物的重要化学性质以及检 验铁离子是否存在的方法,之前的课时分别从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两个视角认识物质间的转 化关系,是通过理论分析出铁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等。本节将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用化 学实验清晰的展示铁及其化合物在实验过程中的现象,透过实验现象去了解、认识和总结铁 及其化合物的重要化学性质。通过学习这部分知识,学生将认识铁及其化合物的重要化学性质;学会铁离子的检验方法;认识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实现含有不同价态同种元素的物质间 的相互转化。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将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从宏观上观察铁、铁盐、亚铁盐的实验现象,从微观上找到铁及 其化合物化学性质的区别与共同点,体会微观粒子的变化对宏观物质的性质的影响。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通过具体的化学实验,直观的观察到不同物质反应的现象,通过 结合理论与实际感知化学学习的魅力,为后续的化学知识的学习奠定坚实的方法基础。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熟悉掌握铁及其化合物的相关实验现象,学会铁离子的检验方法,熟练掌握合金性能的调节方法,体会化学研究过程中的科学方法。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通过对不同合金性能调节方法的理解,认识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 实现含有不同价态同种元素的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建立高效学习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熟知铁及其化合物的重要化学性质;学会铁离子的检验方法;认识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 实现含有不同价态同种元素的物质间的相互转化。 【课前准备】 学生复习铁极其化合物的讲解,预习本堂课的内容,提前了解化学实验中常使用的实验 器材有哪些,并加以思考;教师准备好多媒体课件,以及课堂中需要使用的图片、实验器材。【教学过程】 引入:人类在四千五百多年前就开始使用铁器。铁是目前产量最大、使用最广泛的金属。铁及其化合物具有怎样的性质?应当如何研究呢? 投影:铁制的场馆外壳

化学精华教案铁的重要化合物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第三课时) 铁的重要化合物 一、教材分析 1、《课程标准》分析 内容标准: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 2、教科书分析 《铁的重要化合物》是人教版《化学1》(必修)的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第二节内容。第三章开辟了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先河,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生活中常见的重要金属化合物有:钠的化合物、铝的化合物和铁的化合物,它们有自己的类别通性,也有它们自己的特性。 铁的重要化合物有:铁的氧化物、铁的氢氧化物、铁盐和亚铁盐,它们的主干知识是Fe2+的强还原性,Fe3+的氧化性。教科书对于这些主干知识采用实验进行建构,用图表进行加深,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强化,而对其他一些基本知识,则采用“学与问”、“资料卡片”、“实践活动”等形式来呈现。 二、学情分析 1、对铁的化合物有较丰富的感性认识 2、具备了学习好铁的重要化合物知识的基础 初中化学已经学习过金属氧化物(如Fe2O3、Fe3O4的部分性质)、碱、盐的通性。 《化学1》第二章中学习了金属的化学性质,钠和铝的重要化合物,并初步掌握了元素化合物化学性质的基本学习方法。 3、思维活跃,喜欢动手,有一定的推理能力和观察能力,但实验技能偏弱 三、目标制定 1、通过对铁的重要化合物的分类学习,感受分类的化学思维方法,同时了解铁的重要化合 物的物理性质,初步掌握铁的重要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2、通过对灰绿色沉淀现象的观察与分析,提高实验的观察能力,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品质。 3、从氧化还原的角度,认识不同价态的铁的化合物的性质,掌握铁与铁的化合物的相互转 化关系,从中体会从价态变化角度预测物质有氧化性或还原性的思维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