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主动脉瘤护理查房

腹主动脉瘤护理查房
腹主动脉瘤护理查房

腹主动脉瘤护理查房

病例汇报:

姜xxx,女性,63岁,农民,2015-11-2急诊以“腹主动脉瘤”收入院。患者于一个月前出现腹痛,伴有轻度压痛,多于餐后症状较重,伴有排便减少,门诊完善相关检查,其腹主动脉彩超提示腹主动脉瘤,瘤体较大,肠管胀气,考虑有腹主动脉瘤压迫肠管。给予平稳血压,并积极润肠通便治疗后,排便症状改善,但其腹部隐痛持续,多为胀痛,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诊治疗。门诊以“腹主动脉瘤”收入我科住院治疗。自此次发病来,精神弱,饮食少,二便少,排便费力,夜间睡眠较差,体重有所减轻。

既往史:

高血压,高脂血症,反流性食管炎,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病史,乙肝病毒携带病史,无烟酒史。否认外伤史,有输血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

辅助检查:

导联心电图:多导联ST-T改变,或T波倒置,部分导联可见q波。

腹主动脉彩超:腹主动脉瘤。

腹主动脉CTA示:腹主动脉瘤。

化验结果:

生化---钙1.92mmol/L;白蛋白30.1g/L;

血常规---白细胞11.35×109g/L;红细胞3.3×1012g/L;血小板88×109/L;

DIC---凝血酶原时间16.5S;D-二聚体1139ng/mL;HBV-DNA: 1.0E+7IU/mL

目前状况:

患者神志清楚,精神弱,时有腹部隐痛,腹部平坦,肝脾肋下未触及,脐周可触及搏动样肿物,准备择期行手术治疗。患者于2015-11-4全麻下行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手术顺利,术后返回重症监护室留观,于2015-11-6返回病房。

疾病相关知识

㈠疾病原因:

退行性疾病:囊性中膜坏死,主动脉夹层

遗传性疾病:马方综合征,主动脉缩窄等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炎:大血管炎,巨细胞动脉炎,SLE等

创伤

感染性因素:真菌,结核,葡萄球菌,沙门菌等

㈡症状和体征:

不典型,常为体检发现。正常成人腹主动脉的直径为1.6cm~2.0cm,当腹主动脉扩张膨胀至2c m 以上时,即可诊断为腹主动脉瘤。在一般情况下,腹主动脉瘤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大多数病人在作其它检查或自己在偶然中发现。

其典型的表现为:腹部搏动性肿块。当瘤体不断增大,压迫周围组织或器官时,可能出现腹部不适、腹痛、腰背部疼痛,甚至出现肠梗阻症状(腹胀、腹痛和呕吐)。腹主动脉濒临破裂或破裂时,病人可出现明显甚至剧烈的腹痛及腰背部疼痛,伴有休克症状,常被误诊为急性胰腺炎以及其它急腹症而延误了治疗。

㈢辅助检查:

腹部平片:动脉瘤壁钙化(蛋壳征)

B超:瘤体大小及有无附壁血栓

CT:是否存在夹层动脉瘤,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

腹主动脉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瘤体的大小、范围,是否累及主要分支,为确诊及决定手术方案提供依据、

㈣并发症:

⑴主动脉瘤破裂⑵主动脉-肠瘘/动静脉瘘⑶外周动脉栓塞⑷血栓形成

⑸感染⑹慢性消耗性凝血功能障碍

㈤治疗方案:

⒈保守治疗:需要严密监测瘤体直径,建议每年行B超或CT检查一次。注意戒烟,严格控制血压心率,口服β受体阻滞剂。

⒉手术治疗:传统开腹手术是将患者全麻后,开腹将腹主动脉瘤的瘤体完全解剖出来,阻断瘤体两端的主动脉,并结扎瘤体的分支动脉后将瘤体切除,将人造血管与动脉瘤两端的动脉断端吻合,恢复主动脉的畅通。

⒊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VAR):是治疗腹主动脉瘤的微创手术方式,其特点是创伤小,避免了传统手术所带来的巨大创伤和痛苦,降低了病人心、肺等重要脏器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尤其对于一些有严重合并症、预期不能耐受传统开腹手术或手术后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的高危病例提供了治疗的机会。

㈥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向患者解释手术是腹主动脉瘤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防止破裂。嘱病人卧床休息,避免突然加大腹压的运动,如剧烈咳嗽、用力排便、排尿和身体大幅度活动,如突然坐起、强烈扭曲上身、突然弯腰等动作。

(3)观察双下肢血运。防止附壁血栓脱落造成下肢缺血。

(4)训练床上大小便,防止术后因体位改变而发生尿潴留及便秘。(5)饮食指导。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易消化饮食。(6)监测血压,维持血压稳定,避免血压波动过大造成动脉瘤破裂。

2.术后护理措施

(1)体位与活动。伤口盐袋压迫8小时,双下肢平伸,制动12小时,平卧24小时,术后48小时适当下床活动。术后3周内避免剧烈后动,防止支架移位。

(2)饮食。全麻患者当日禁食,第2天以后给予清淡、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

(3)生命体征监测:持续心电监护,注意血压波动情况。若术后血压过高,可增加心脑血管意外的危险性;血压过低,则使肾血流量减少而影响肾功能,尽快找出血压过低的原因,观察是否有内出血、入量不足或降压药滴速过快等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4)用药期间应注意凝血机制的监测,并严密观察有无出血倾向。

(5)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①严密观察患者有无腹痛和瘤体大小的变化,每天1-2次腹部检查,如发现仍有搏动,腹部包块无变化甚至增大,提示可能为修复不全或内漏。若出现疼痛突然加剧,面色苍白、血压

下降。则提示有动脉瘤破裂的可能,应立即报告医生,积极组织抢救。

②密切观察双下肢血运情况。术后每2小时观察1次双侧足背动脉的搏动、皮肤温度、颜色及感觉运动情况。若出现肢体温度降低、皮肤苍白、末梢循环不良,应及时处理下肢急性动脉栓塞,防止肢体坏死。

③严密观察尿量、尿色,记录出入量。如患者出现少尿、无尿、血尿,剧烈腹痛、血便等,应考虑支架移位,覆盖了肾动脉或肠系膜上动脉而引起肾衰或急性肠坏死,立即通知医生处理。

腹主动脉瘤护理查房

腹主动脉瘤护理查房 病例汇报: 姜xxx,女性,63岁,农民,2015-11-2急诊以“腹主动脉瘤”收入院。患者于一个月前出现腹痛,伴有轻度压痛,多于餐后症状较重,伴有排便减少,门诊完善相关检查,其腹主动脉彩超提示腹主动脉瘤,瘤体较大,肠管胀气,考虑有腹主动脉瘤压迫肠管。给予平稳血压,并积极润肠通便治疗后,排便症状改善,但其腹部隐痛持续,多为胀痛,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诊治疗。门诊以“腹主动脉瘤”收入我科住院治疗。自此次发病来,精神弱,饮食少,二便少,排便费力,夜间睡眠较差,体重有所减轻。 既往史: 高血压,高脂血症,反流性食管炎,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病史,乙肝病毒携带病史,无烟酒史。否认外伤史,有输血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 辅助检查: 导联心电图:多导联ST-T改变,或T波倒置,部分导联可见q 波。 腹主动脉彩超:腹主动脉瘤。 腹主动脉CTA示:腹主动脉瘤。 化验结果: 生化---钙1.92mmol/L;白蛋白30.1g/L; 血常规---白细胞11.35×109g/L;红细胞3.3×1012g/L;血小

板88×109/L; DIC---凝血酶原时间16.5S;D-二聚体1139ng/mL;HBV-DNA: 1.0E+7IU/mL 目前状况: 患者神志清楚,精神弱,时有腹部隐痛,腹部平坦,肝脾肋下未触及,脐周可触及搏动样肿物,准备择期行手术治疗。患者于2015-11-4全麻下行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手术顺利,术后返回重症监护室留观,于2015-11-6返回病房。 疾病相关知识 ㈠疾病原因: 退行性疾病:囊性中膜坏死,主动脉夹层 遗传性疾病:马方综合征,主动脉缩窄等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炎:大血管炎,巨细胞动脉炎,SLE等 创伤 感染性因素:真菌,结核,葡萄球菌,沙门菌等 ㈡症状和体征: 不典型,常为体检发现。正常成人腹主动脉的直径为1.6cm~2.0cm,当腹主动脉扩张膨胀至2c m 以上时,即可诊断为腹主动脉瘤。在一般情况下,腹主动脉瘤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大多数病人在作其它检查或自己在偶然中发现。 其典型的表现为:腹部搏动性肿块。当瘤体不断增大,压迫周围组织或器官时,可能出现腹部不适、腹痛、腰背部疼痛,甚至出现肠梗阻

老年腹主动脉瘤围手术期的护理

老年腹主动脉瘤围手术期的护理 [ 05-12-16 16:14:00 ] 作者:佚名编辑:studa9ngns 摘要: 报告1995~1998年20例腹主动脉瘤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术前监测生命体征,控制血压警惕瘤体破裂,做好健康宣教及心理护理;术后护理必须加强循环及呼吸系统的管理,及时发现和治疗术后高血压,注意术后出血、心功能、下肢血运的观察。强调胃肠减压、饮食与营养的护理,并对术后正确体位,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的护理做了介绍。本组无术中或术后死亡,均痊愈出院。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简称AAA)是指因各种原因造成的腹主动脉管壁局部薄弱,张力减退后伸延所产生的永久性异常扩张或膨出。近来随着饮食结构的变化,寿命延长,加之检查设备的完善其发病率有增多趋势。该病多见于60岁以上老年男性,动脉粥样硬化是其主要发病原因,占90%以上。[1]我科自1995~1998年收治AAA患者20例,无一例死亡,全部治愈出院。现将该病临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中男19例,女1例,年龄60~78岁,平均年龄65.5岁。既往病史中高血压13例(65.5%)。高血脂、心脏病4例,肺部疾患和糖尿病各2例,50%病人有吸烟史。20例均在全麻下行经腹途径腹主动脉瘤切除,腹主动脉-双髂动脉或双股动脉“Y”型人工血管转流术。 2 术前护理 腹主动脉瘤手术难度高,有一定创伤性。为了提高疗效,周密仔细的术前护理是十分重要的。 2.1 观察生命体征 密切注意生命体征,监测血压,每日不少于两次。本组中13例有多年高血压病史,术前血压尽可能控制在16~18kPa,血压控制程度还应参考意识、尿量,以免过低造成肾脑等脏器的损伤。除药物控制外,还要注意限制病人活动,避免情绪激动,保持大便通畅。这些均有利于血压的稳定,避免因血压波动过大造成的不良后果。

腹主动脉瘤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腹主动脉瘤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腹主动脉瘤是一种常见的动脉扩张性疾病,以腹主动脉局限性、永久性扩张为特点,瘤体一旦破裂常危及生命,临床上以位于肾动脉以下者称为腹主动脉瘤。 【护理常规】 1.术前 (1)体位:绝对卧床,避免腰腹过屈、深蹲等不当的体位,避免剧烈咳嗽、打喷嚏、用力排便等,以免引起腹压增高,诱发瘤体破裂。 (2)病情观察:给予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患者心率、血压、意识情况,腹部及腰背部是否膨隆;对较大的或疼痛严重的腹主动脉瘤患者要警惕随时有破裂的可能,一旦患者感到疼痛加剧或范围扩大,面色苍白、冷汗、血压下降等症状,应及时报告医师,采取紧急措施。 2.术后 (1)腹主动脉瘤人工血管置换术后护理常规 ①体位:手术24h后取低半卧位,床头抬高15°,防止人工血管扭曲、受压等;术后7d内绝对卧床休息,翻身时采用滚轴式翻身法;7d后根据病情协助下地活动。 ②病情观察: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变化,监测中心静脉压,指导输液量及速度,防止心力衰竭、肺水肿发生,血压控制在130/90mmHg 左右;术后避免情绪激动,必要时应用镇痛药,避免血压波动过大。

③伤口护理:观察切口敷料情况,给予腹带包扎,减轻翻身和咳嗽时的张力,减轻疼痛。 ④呼吸道的护理:全身麻醉术后由于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加之腹部切口疼痛及胃管刺激、咳嗽无力等原因,极易引起肺部感染及肺不张,因此应协助患者床上翻身、叩背,给予雾化吸入,鼓励患者咳嗽、咳痰,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并发症发生。 ⑤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出血:如患者突然出现剧烈的腹痛、大汗淋漓、呼吸急促、面色苍白、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症状时,应立即报告医师处理;嘱患者避免突然坐起、强扭上身、剧烈咳嗽等,以减少引发出血的诱因。 急性肾衰竭:术后应维持有效循环血容量,保持尿管通畅,严密观察并记录尿量,每小时尿量≥25ml,遵医嘱及时复查肾功能。 ⑥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沟通,关心体贴患者,加强心理疏导,避免精神紧张导致血压升高。 (2)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术后护理常规 ①体位:嘱患者下肢平伸,取平卧位24h,并注意观察切口渗血渗液情况,病情允许情况下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可减少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②病情观察:监测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面色、意识、尿量。 ③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注意观察双下肢皮温、皮色、感觉及动脉搏动情况,防止内支架血栓形成。 ④饮食护理:指导患者多饮水,12h内要达到1500ml,以促进造

主动脉夹层的护理

主动脉夹层的护理 一、护理评估 1、生命体征:心率、血压、呼吸、氧饱和度情况。 2、疼痛的部位、性质、时间和程度。 3、既往病史,高血压病史。 4、社会心理评估:评估患者的情绪及心理反应。 二、护理措施 (一)急救护理 1、绝对卧床休息,给予心电监护、吸氧。 2、及时给予镇痛治疗。 3、控制血压:对合并有高血压的患者,遵医嘱使用降压药,根据血压调节速度。 4、控制心率:遵医嘱使用β受体阻滞剂,使心率控制在 70-80 次/分。 5、如夹层破裂出血,血压下降,立即遵医嘱进行抢救。 (二)一般护理 1、病情观察: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尤其是两侧肢体血压的对称性。 2、疼痛的护理:严密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时间、程度。使用镇痛剂后,观察疼痛是否改善。 3、用药护理: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4、生活基础护理:嘱患者严格卧床休息,避免用力过度(如用力排便、剧烈咳嗽等);饮食宜清淡,避免引起便秘。 5、心理护理:积极给予心理疏导,消除患者紧张、恐惧心理,缓解焦虑情绪,避免一切诱发因素。 三、健康指导要点 1、以休息为主,活动量要循序渐进,注意劳逸结合。 2、指导进低盐低脂饮食,并戒烟、酒,多食新鲜水果、蔬菜及富含粗纤维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3、指导患者学会自我调整心理状态,调控不良情绪,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激动。 4、遵医嘱坚持服药,控制血压,不擅自调整药量。 5、教会患者自测心率、脉搏,有条件者自备血压计,定时测量。 6、定期复诊,若出现胸、腹、腰痛症状及时就诊。 7、指导患者家属给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身心休养环境。 四、注意事项 1、测量血压时,应同时测量四肢血压,以健侧血压为真实血压。 2、使用镇痛药时,要注意药物不良反应,有无呼吸抑制。 3、应用降压药时,应注意药物特性。硝普钠遇光易分解变质,应注意避光;应现用现配,超过 6 小时应重新配制。

腹主动脉瘤护理

患者王庆学,男,79岁,因“发现腹主动脉瘤1月余”由门诊拟“中医:胸痹西医:腹主动脉瘤冠心病 PCI术后”于2011-09-05 09:20:00收住入院。患者1月前入住我院时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示:冠心病三支病变,右冠状动脉PCI术后,腹主动脉瘤。入院时:患者胸痛不显。病史:2008年患有“急性胰腺炎”病史,治疗后痊愈。有高血压病病史。吸烟史40余年,已戒。辅助检查:1.心电图:1.室上性期前收缩二联律2.aVL、V6 T波低平。(2011-09-05,本院)2.生化一:肌酐114.1umol/L,总胆固醇 4.10mmol/L,甘油三酯 1.33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62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2.97mmol/L;甲功七项:促甲状腺素42.95uIU/mL,游离T40.56ng/dl,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240.91U/ml,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328.08U/ml。胸腹部CT:腹主动脉瘤(肾下极水平)。CAG术提示冠心病三支病变,予以右冠植入裸支架1枚。(2011-07-26,本院) 辨病辨证依据:四诊合参,患者当属祖国医学“胸痹”范畴。患者年过6旬,阴伤阳耗,脾胃虚弱,脏腑功能减退,脾失健运,气血生化乏源,心脉失养,气血运行不畅,气虚血瘀,发为本病。病位在心,与肝、脾相关,辨证当为气虚血淤。 诊疗计划: 1.心内科护理常规、Ⅰ级护理、陪客一人、健康宣教、吸氧prn、低盐低脂饮食;2完善相关辅助检查;3.治疗上暂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非洛地平、厄贝沙坦降压,单硝酸异山梨酯扩冠,兰索拉唑抑酸护胃,美托洛尔缓释片控制心率,瑞舒伐他汀降脂、稳定斑块,左卡尼汀营养心肌等。 4.择日行腹主动脉瘤介入术。 2011-09-07下午在心内科导管室全麻下行“经皮腹主动脉瘤覆膜支架植入式”,手术顺利,术后安返病房。神情,精神萎靡,保留导尿管在位畅,观其左、右股动脉穿刺处敷料外观清洁干燥,诉疼痛不显,左、右足背动脉波动良好,肤色肤温正常,左、右下肢伸直制动,予头孢呋辛抗感染,心电监护及指脉氧检查,氯吡咯雷及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并予维生素B6,C,氯化钾补充营养及电解质。9月8日患者体温升高。予对症处理,使用抗生素后体温降至正常。患者于09月17日出院。 学习腹主动脉瘤相关知识及护理。 腹主动脉是主动脉在腹部的延续,主要负责腹腔内脏、腹壁和下肢的血液供应。当腹主动脉某段发生扩张,直径超过正常腹主动脉直径的1.5倍以上时,即形成了腹主动脉瘤。腹主动脉瘤实际上是一种因动脉血管壁退化变性而导致的动脉扩 张性疾病,而非通常意义上的“肿瘤” 腹主动脉瘤主要发生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常伴有高血压病和心脏疾病,但年轻人也偶尔可见。男性多于女性。该病犹如体内的一颗定时炸弹,一旦破裂,死亡率高达50%-80%。死亡率高,是一种极为凶险的疾病,在美国,由腹主动脉瘤破裂导致的死亡占成年男性疾病死亡原因的第十位,在中国,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和人民饮食结构的改变,主动脉瘤的发病率也在迅速上升。值得警惕。 病因及分类:导致腹主动脉瘤发生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是高血压和动脉硬化,其他原因有创伤、感染,也可能是先天性的。腹主动脉瘤的致病原因比较复杂,目前认为与动

【实用】-主动脉夹层护理常规

主动脉夹层护理常规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指由于内膜局部撕裂,受到强有力的血液冲击,内膜逐步剥离、扩展,在动脉内形成真、假两腔。从而导致一些列包括撕裂样疼痛的表现。主动脉是身体的主干血管,承受直接来自心脏跳动的压力,血流量巨大,出现内膜层撕裂,如果不进行恰当和及时的治疗,破裂的机会非常大,死亡率也非常高。 分型:Ⅰ型:主动脉夹层累及范围自升主动脉到降主动脉甚至到腹主动脉。Ⅱ型:主动脉夹层累及范围仅限于升主动脉。Ⅲ型:主动脉夹层累及降主动脉,如向下未累及腹主动脉者为ⅢA型;向下累及腹主动脉者为ⅢB型。另一种主要依据近端内膜裂口位置的分类方法:Stanford A型:相当于DeBakeyⅠ型和Ⅱ型,Stanford B型:相当于DeBakeyⅢ型。 1.【护理评估】 1.1、生命体征:T、P、R、ABP、CVP、末梢循环、每小时尿量、引流液 1.2、神志、脉搏、呼吸、血压、瞳孔大小、眼球运动和所处位置,躯体及四肢反射、病理反射、感觉、运动、肌张力 1.3、呼吸频率、节律、SO2、呼吸形态、胸片、血气分析结果、呼吸机使用条件等 1.4、肛门排气情况、肠鸣音,食欲,有无腹胀,大便形状 1.5、尿量、尿色、血BUN、Cr、体重、白蛋白、血红蛋白、血清钾、钙、镁、钠含量,皮肤完整性,情绪,合作程度 2.【护理问题】 2.1、生活不能自理 2.2、舒适的改变 2.3、焦虑、恐惧 3.3、知识缺乏 3.4、疼痛 3.5、潜在并发症:夹层破裂、脑疝 3.【护理措施】 3.1、按照ICU一般护理常规

3.2、疼痛与休克观察护理应严密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时间、程度。另外剧烈疼痛约有1/3的患者出现颜面苍白、大汗淋漓、皮肤湿冷、脉搏快弱及呼吸急促等休克现象,血压却表现为不下降,反而升高,血压和休克呈不平行关系。有效地降压、止痛是治疗疼痛性休克的关键。如果疼痛减轻后反复出现提示夹层分离继续扩展;疼痛突然加重则提示血肿有破裂趋势;血肿溃入血管腔,疼痛可骤然减轻。因此,疼痛与休克的加重与缓解都是病情变化的标志重要指标之一。使用强镇痛剂后,观察疼痛是否改善。同时注意鉴别如心肌梗死、急性肺栓塞、急腹症等疼痛。缓解疼痛常用吗啡或哌替定,吗啡3~5mg稀释后静脉注射,度冷丁50~100mg肌内注射,注意2次用药须间隔4~6h,以防成瘾。吗啡的镇痛、镇静效果较强,呕吐等不良反应相对较少,但需注意两药均有降低血压和抑制呼吸等不良反应。 3.3、血压的观察和护理尽快将收缩压降到100~120mmHg或使重要脏器达到适合灌注的相应血压水平。心率维持在60~80次/min。降低血压过程中须密切观察血压、心率、神志、心电图、尿量及疼痛等情况。血压下降后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是夹层动脉瘤停止其扩展的临床指征。应用降压药物硝普钠过程中不得随意终止,更换药物时要迅速、准确。硝普钠遇光易分解变质,应注意避光,现用现配,超过24h应重新配制。大剂量或使用时间长时应注意有无恶心、呕吐、头痛、精神错乱、震颤、嗜睡、昏迷等不良反应。 3.4、生活基础护理嘱患者严格卧床休息,避免用力过度(如排便用力、剧烈咳嗽);协助患者进餐、床上排便、翻身;饮食以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为宜;鼓励饮水,指导患者多食用新鲜水果蔬菜及及粗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3.5、心理护理做好心理护理,消除紧张情绪,取得患者配合,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6、夹层累及相关系统的观察和护理严密观察有无呼吸困难、咳嗽、咯血;有无头痛、头晕、晕厥;有无偏瘫、失语、视力模糊、肢体麻木无力、大小便失禁、意识丧失等征象以及双侧颈动脉、桡动脉压、股动脉、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持续心电、血压监护,观察心率、心律、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变化,严格记录液体出入量。早期发现、及时处理。

腹主动脉瘤的护理

腹主动脉瘤 什么是腹主动脉瘤严格来说,腹主动脉瘤其实不应称之为瘤,它只是腹主动脉壁局部薄弱后形成的永久性异常扩张,使得腹主动脉从外观看象似长了个瘤。 发病原因腹主动脉瘤主要发生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常伴有高血压病和心脏疾病,但年轻人也偶尔可见。男性多于女性。腹主动脉瘤的发生主要与动脉硬化有关,其它少见原因是主动脉先天发育不良、梅毒、创伤、感染、大动脉炎、Marfan综合征等。腹主动脉瘤在西方国家的发病率较高,在我国,随着人们生活和膳食习惯的变化,其发病率也逐年升高。 临床表现 正常成人腹主动脉的直径为1.6cm~2.0cm,当腹主动脉扩张膨胀至2c m 以上时,即可诊断为腹主动脉瘤。在一般情况下,腹主动脉瘤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大多数病人在作其它检查或自己在偶然中发现。其典型的表现为:腹部搏动性肿块。当瘤体不断增大,压迫周围组织或器官时,可能出现腹部不适、腹痛、腰背部疼痛,甚至出现肠梗阻症状(腹胀、腹痛和呕吐)。腹主动脉濒临破裂或破裂时,病人可出现明显甚至剧烈的腹痛及腰背部疼痛,伴有休克症状,常被误诊为急性胰腺炎以及其它急腹症而延误了治疗。 诊断方法 诊断腹主动脉瘤除了临床表现外,最简单经济的方法为B超检查。B超可发现动脉瘤瘤体的大小、范围,瘤腔内有无血栓等,为一种非常方便有效的检查手段。对于那些由于某些原因不能或暂时不能手术的病人,使用B超定期进行随访检查是非常有价值的。 除B超外,CT和MRI(磁共振)也是临床上常用的检查方法。它们除了可明确瘤体的大小及范围外,还可以明确动脉瘤是否累及髂动脉,动脉瘤与双侧肾动脉的关系,为制定手术方案提供依据。动脉造影对诊断腹主动脉瘤的意义不大,因为瘤腔内常有附壁血栓,以致造影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符。尽管如此,动脉造影对于制定手术方案还是有一定帮助的。 治疗方法 腹主动脉瘤一旦明确诊断后,应考虑手术治疗。由于腹主动脉瘤是动脉壁变性薄弱后的膨胀增粗,是一种不可逆的病变,其发展结果是增大、破裂,常导致死亡。据统计,瘤体直径增大到7cm以上时,死亡率可高达7 0~80%。在诊断为腹主动脉瘤而未手术的病人中,1年内因腹主动脉瘤破裂而死亡者约为15%,2年内约为30%,5年内约为60%,8年后无一例存活。同时主动脉瘤壁上的附壁血栓可能脱落,出现急性下肢动脉栓塞,严重时导致截肢或死亡。 所以,对于腹主动脉瘤的病人,瘤体直径在5cm以上者原则上均应手术。一旦有疼痛症状,趋向破裂者,或瘤体压迫邻近组织或形成夹层者,均应尽早手术治疗。如病人有严重的心肺疾患等手术禁忌证而不能手术时,内科治疗控制血压,消除紧张情绪以及适当的卧床休息,对于防止瘤体破裂是有一定帮助的。 1手术治疗 传统开腹手术是将患者全麻后,开腹将腹主动脉瘤的瘤体完全解剖出来,阻断瘤体两端的主动脉,并结扎瘤体的分支动脉后将瘤体切除,将人造血管与动脉瘤两端的动脉断端吻合,恢复主动脉的畅通。 腹主动脉瘤手术难度高,有一定创伤性。为了提高疗效,周密仔细的术前护理是十分重要的。1观察生命体征

高血压个案的护理.doc

精品文档 高血压患者的护理 高血压 十八岁以上的成年人,有二次以上的收缩压大于、等于140 毫米汞柱( mmHg),且(或)舒张压大于、等于90 毫米汞柱,且这二次的测量间隔在二周以上时称为高血压。病因及危 险因子高血压可能在身体发生其他疾病时合并出现,但绝大部分的患者在第一次被诊断出 高血压时,是没有其他疾病存在的,此种原发性的高血压患者,病因不明,但研究发现,家 族有高血压病史、年龄大于五十岁、肥胖、饮食过咸造成钠离子摄入过多、过度抽烟饮酒、 常面临压力的人,容易患高血压。 1、临床资料 患者吕 xx ,男, 72 岁,因发现高血压 10 余年,伴咳嗽,气促 3 天入我院心内科,入院时查体: T: 36.6 摄氏度 P :87 次 / 分 Bp : 141/83mmHg。发育正常,急性病容,神清合作,半卧位,颈软器官居中,甲状腺不大,颈静脉未见充盈,双肺呼吸音粗,满肺可闻及哮鸣音, 双下肺可闻及湿罗音,心界向左下扩大,心尖搏动位于左锁骨中韧带第 5 肋外侧 0.9cm 处,HR: 85 次 / 分律齐。主动脉瓣A2 亢进,心尖区2/6 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及 反跳痛,双下肢不肿。入院后完善各项相关检查, 1. 心脏彩超示:升主动脉弹性下降,2. 左房扩大,左室壁厚度增厚, 3. 左室收缩,功能测值正常,舒张功能减退。CT 示: 1. 右肺上叶后段及左肺下叶中段异常密度阴影,考虑多为炎症。 2. 纵肺淋巴结肿大,双侧胸膜增厚。 3.考虑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可能性大。 4. 主动脉硬化,心脏增大,以左心室增大为主,予扩大 血管,降压,强心,抗心肌重物,抗血小板,抗感染,化痰等对症治疗。经 2 周左右治疗,病情好转,于 2 月 25 日出院。 既往史:未到外地久住,无疫水接触史,有烟、酒不良嗜好史,无毒物接触史。 婚育史:适龄结婚,育有三子一女,均体健。 家族史:家族成员无重特殊遗传病史可询。 2、护理 2.1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传授健康知识、培养健康行为的一项社会活动。随着医学模式和健康观念 的转变,大多数病人不只需要一般的生活护理,更需要的是健康知识以及了解自己的健康状

主动脉夹层病人的的护理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 )是指由于内膜局部撕裂,受到强有力的血液冲击, 内膜逐步剥离、扩展,在动脉内形成真、假两腔。从而导致一些列包括撕裂样疼痛的表现。主动脉是身体的主干血管,承受直接来自心脏跳动的压力,血流量巨大,出现内膜层撕裂,如果不进行恰当和及时的治疗,破裂的机会非常大,死亡率也非常高。 发病原因 主动脉夹层指血液通过主动脉内膜裂口,进入主动脉壁并造成正常动脉壁的分离,是最常见的主动脉疾病之一。那么什么样的人容易患有主动脉夹层呢?也就是说主动脉夹层的病因或者原因是什么呢? 主动脉夹层是主动脉异常中膜结构和异常血流动力学相互作用的结果。当主动脉结构异常是,自然容易发生主动脉的裂开,常见的因素包括:马凡综合症、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特发性主动脉中膜退行性变化、主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炎性疾病等等。血流动力学改变时,也 容易造成动脉壁的损伤。最为常见的原因是高血压,几乎所有的主动脉夹层患者都存在控制不良的高血压现象。换句话所,高血压的控制对于主动脉夹层的预防、治疗、预后有着全面 的影响,是最基本和最不能忽视的治疗和预防手段。妊娠是另外一个高发因素,与妊娠期间 血流动力学改变相关。在40岁前发病的女性中,50強生于孕期。主动脉夹层的男女发病率之比为2?5 : 1 ;常见的发病年龄在45?70岁,目前报道最年轻的病人只有13岁。 根据主动脉夹层内膜裂口的位置和夹层累及的范围,目前医学上有两种主要的分类方法。 最广泛应用的是1965年DeBakey教授等,提出的3型分类法。I型:主动脉夹层累及范围自升主动脉到降主动脉甚至到腹主动脉。n型:主动脉夹层累及范围仅限于升主动脉。川型:主动脉夹层累及降主动脉,如向下未累及腹主动脉者为川A型;向下累及腹主动脉者为川B 型。1970年,Stanford大学Daily教授等,提出了另一种主要依据近端内膜裂口位置的分类方法:Stanford A型:相当于DeBakey I型和n型,Stanford B型:相当于DeBakey川型 (如图1 )。 图1、主动脉夹层的分型:[1] 主动脉夹层的分型 DebakeyI Debakey II Debakey IIIA Debakey IIIB Stanford A Stanford B 临床表现 1、典型的急性主动脉夹层病人往往表现为突发的、剧烈的、胸背部、撕裂样疼痛。 严重的可以出现心衰、晕厥、甚至突然死亡;多数患者同时伴有难以控制的高血压;

腹主动脉瘤的CT诊断分析

腹主动脉瘤的CT诊断分析 发表时间:2017-01-21T08:54:21.313Z 来源:《心理医生》2016年33期作者:黄福军 [导读] 增强CT扫描所见更具特征性,表现为在动脉期下腔静脉同时显影或肾静脉明显扩张,肾静脉高压表现为肾周静脉侧枝循环形成。(四川省芦山县人民医院四川雅安 625600) 【摘要】目的:探讨胸腹主动脉瘤的CT诊断及影像表现。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腹主动脉瘤破裂患者32例的CT影像表现及诊断。结果:CT显示有腹膜后血肿26例,6例行增强CT扫描后显示活动性造影剂外渗。结论:CT诊断腹主动脉瘤破裂出血则较为准确,尤其超高速CT(又名电子束CT)的应用,极大地缩短了扫描时间,同时也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因此对疑有腹主动脉瘤破裂,且生命体征稳定的患者应尽可能行CT检查。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因此对疑有腹主动脉瘤破裂,且生命体征稳定的患者应尽可能行CT检查。 【关键词】腹主动脉瘤;破裂;CT诊断 【中图分类号】R7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3-0008-02 CT diagnosis of abdominal aortic Huang Fujun,Lushan County People 's Hospital of Sichuan Province 6256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CT diagnosis and imaging manifestation of thoraco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Methods CT images of 32 patients with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rupture from January 2014 to June 2016 were selected and diagnosed. Results CT showed retroperitoneal hematoma in 26 cases, 6 cases of enhanced CT scan showed active contrast agent extravasation. Conclusion CT diagnosis of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rupture is more accurate, especially ultra-high-speed CT (also known as electron beam CT), greatly reducing the scanning time, but als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the diagnosis, Aneurysm rupture, and vital signs in patients with stable CT examination should be as possible.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the diagnosis, so the suspected aortic aneurysm rupture, and vital signs of patients should be as stable CT examination. 【Key words】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Rupture; CT diagnosis 腹主动脉瘤根据动脉瘤的形态,又可分为囊状、梭形和混合型动脉瘤。腹主动脉瘤主要为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梭形动脉瘤,常位于肾动脉水平以下,还可累及左、右髂总动脉。较大的动脉瘤,常因其周围部分血流缓慢而形成附壁血栓,瘤壁和机化的血栓可有钙盐沉着。CT诊断能够准确显示动脉瘤的大小、部位、长度以及与肾动脉、主动脉分叉之间的关系[1]。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腹主动脉瘤破裂患者32例的CT影像表现及诊断进行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32例腹主动瘤患者,其中男26例,女6例,年龄38岁~70岁,平均年龄64±3.5岁;均经手术证实为腹主动脉瘤,腹部疼痛且伴有搏动性包块10例,腰背明显感觉不适8例,无临床症状20例。 1.2 方法 采用多排螺旋CT扫描,层厚3.0mm,采用高压注射器静脉闭注对比剂碘普罗胺注射液300mg/ml。17s动脉期扫描。采用常规性横断平扫,均行平扫加增强扫描。 2.结果 腹主动脉瘤常见钙化和附壁血栓。钙化最常见于瘤壁,平扫表现为不连续的弧线状或小斑块状致密影,显示率为88%~100%。瘤内附壁血栓可为环形或新月形,其密度可略高于、等于或略低于瘤内开放部分;若血栓发生钙化,其内尚可见不规则斑点状或条状高密度影,与血管外壁有一定距离[2]。增强检查,腹主动脉瘤发生明显强化,若有附壁血栓则血栓部分无强化。当腹主动脉瘤累及髂总动脉时,则髂总动脉也出现上述类似改变。腹主动脉瘤发生破裂与其直径密切相关,据统计,直径小于3.5cm的动脉瘤极少发生破裂;而直径大于5cm者,破裂危险性超过20%;若直径大于7cm时,破裂的可能性为72%~83%。当动脉瘤发生破裂时,可形成腹膜后血肿。急性出血表现为动脉瘤周围不规则高密度灶(CT值约为70HU),并沿筋膜向一侧或双侧肾周间隙延伸,偶尔至肾旁间隙,液/液平面常见,腰大肌边缘可因出血而显示不清。出血还可造成动脉瘤向前移位。随时间延续,出血密度逐渐减低,表现为软组织密度块影[3]。本组收治的腹动脉瘤CT显示有腹膜后血肿26例,6例行增强CT扫描后显示活动性造影剂外渗。 3.讨论 腹主动脉瘤好发于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多数可无症状,部分出现腹部顿痛或胀痛,伴脐周、中上腹部的搏动性肿块。肿块触之有压痛并可闻及血管杂音。较大的腹主动脉瘤还可产生压迫症状。腹主动脉瘤破裂时,可发生剧烈腹痛、休克乃至死亡。腹主动脉瘤根据其发生部位分为两型,即肾动脉以上型(又称高位腹主动脉瘤)和肾动脉以下型,绝大多数腹主动脉瘤为肾动脉以下型。急剧腹痛和低血压性休克是腹主动脉瘤破裂的两大症状。一旦发生这两大症状要高度警惕动脉瘤破裂之可能。腹主动脉瘤破裂如不及时抢救死亡率高达40%~60%。但如果破裂的动脉瘤被包绕,则临床表现较隐匿,常导致漏诊或误诊。超声检查具有实时、迅速、简便等优点,因此是首选的影像检查方法。但超声显示腹主动脉瘤破裂出血较差,而CT诊断腹主动脉瘤破裂出血则较为准确,尤其超高速CT(又名电子束 CT)的应用,极大地缩短了扫描时间,同时也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因此对疑有腹主动脉瘤破裂,且生命体征稳定的患者应尽可能行CT检查。 未破裂腹主动脉瘤在CT上,腹主动脉直径大于3cm要高度怀疑动脉瘤,大于5cm或直径超过病变近端主动脉管径的1/3以上可确诊。腹主动脉瘤的长度可局限也可广泛性增粗或变形[4]。腹主动脉瘤常有附壁血栓和瘤壁钙化。瘤内附壁血栓在CT平扫上其密度略低于主动脉内血液的密度。在增强扫描中,由于动脉瘤本身的明显强化而小血栓在瘤内则呈新月状或环形低密度充盈缺损,大而广泛型主动脉瘤可呈环状血栓形成,造成动脉内壁明显的环形增厚。主动脉瘤的壁很容易发生钙化,在CT上显示主动脉瘤壁的钙化率占83%~100%,多呈不连续小斑块状、或呈不连续小段样或弧形钙化,多在血管的边缘[5]。血栓也可发生钙化,其位置多在血管中央,而瘤壁钙化则在边缘,藉此可将两者区别开来。 动脉瘤破裂的机会是随着瘤体的增大而增加。目前认为,瘤体小于5cm的动脉瘤破裂的可能性较小,为1%~15%;5~7cm,瘤体破裂的发生率为15%~60%;大于7cm,瘤体破裂的发生率为70%~85%。在随访过程中如果发现3cm大小的动脉瘤突然增大,应高度警惕动脉瘤发生破裂的可能[6]。腹主动脉瘤破裂的重要CT表现为腹膜后血肿,其密度较高(40~60Hu),血肿首先在腹主动脉旁形成,导致腹主动脉瘤边缘的不清楚,腹主动脉瘤壁中断。大剂量快速增强CT扫描早期可显示腹主动脉瘤破裂的口部,即动脉粥样硬化的瘤壁被强化而破裂口处因为坏死或血块充塞而无明显强化呈局部低密度区。此征象具有定性价值[7]。腹主动脉瘤破裂出血有时范围较广泛,可以破入腹膜

腹主动脉瘤疾病护理常规

腹主动脉瘤疾病护理常规 一、定义 腹主动脉瘤是因为动脉中层结构破坏,动脉壁不能承受血流冲击的压力而形成的局部或者广泛性的永久性扩张或膨出。 二、临床表现 1、多数病人自觉无任何症状,偶尔病人自己发现或被医师检查发现位于脐周或中上腹部有搏动性肿块。有的病人仅感腹部有搏动感、轻度不适。 2、疼痛:少数病人诉有腹痛或胀痛不适。当腹痛明显并涉及到腰背部时,提示动脉瘤已压迫或侵蚀邻近组织(如腰椎体),或者瘤侧后壁破裂渗血形成血肿。 3、破裂:如腹痛突然加剧,往往是动脉瘤破裂的先兆。多数动脉瘤破裂入腹腔,导致腹腔内大出血伴休克。极少数动脉瘤穿破入十二指肠或空肠并发上消化道出血。 4、其他严重并发症:瘤体向前增大使位于其前方的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受压或移位可能发生部分肠梗阻。动脉瘤内硬化斑块碎屑或附壁血栓脱落,能引起下肢动脉栓塞,出现下肢急性或慢性缺血症状。 5、邻近脏器压迫症状压迫喉返神经或压迫迷走神经可致声带麻痹声音嘶哑;压迫肺动脉可致肺动脉高压和肺水肿;压迫食管可吞咽困难;压迫支气管可致呼吸困难。 6、多发动脉瘤约有20%的患者同时有多部位的动脉瘤,最广泛者为巨主动脉动脉瘤可发生于升降主动脉和胸腹主动脉。 7、其他症状如高血压,阻塞性肺病,冠心病,肾功能衰竭,糖尿病 三、护理诊断∕护理问题 1、疼痛与动脉瘤增大或破裂有关 2、焦虑与疼痛、担心动脉瘤破裂有关 3、有组织灌注异常的危险与动脉瘤破裂出血、术中阻断血流时间过长有关 4、有出血的危险与瘤体破裂,血管重建术后吻合口裂开有关 5、有多脏器衰竭的危险与手术创伤、脏器出血、介质产生、再灌注损伤有关 四、观察要点 1、术前观察要点

精选-主动脉夹层护理常规

二十六、主动脉夹层的护理常规 主动脉夹层是医学界公认的"旋风杀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48小时内死亡速度是以每小时1%增长,大约有四分之三的患者2周内发生死亡。主动脉夹层主要致死原因是主动脉瘤破裂。 〖评估要点〗 一般评估:观察生命体征、神志、心率、尿量的变化,监测四肢血压并详细记录。 专科评估: 1、及时了解疼痛的强度、部位、范围、时间。 3、夹层累及相关系统受损的表现。 4、并发症:心脏压塞、夹层破裂、猝死 〖护理要点〗 针对疼痛、血压、组织灌注不良、饮食、心理都有一套比较训练有素、行之有效的护理方法: 1、疼痛的护理 90%以上的主动脉夹层患者发作的首发症状是剧烈胸痛,部位常在胸骨后并向背部放射,持续时间长,常人往往难以忍受,尤其是急性主动脉夹层,一开始即达到疼痛高峰。这也是刺激血压升高的原因。因此,我院心外科主任肖亦敏指出,此时护理可采用降压药物,将收缩压控制在100mmHg以下时疼痛症状可缓解;还可以使用吗啡10毫克肌内注射进行镇静止痛,如有必要可每隔4至6小时重复一次;如果

患者只是感觉烦躁、入睡困难,可以肌内注射安定10毫克,让患者保持舒适的体位,播放一些舒缓的音乐,并轻轻的按摩,让患者情绪放松。

2、血压的控制 急性主动脉夹层发作的护理要点之一就是控制血压,防止血压升高,否则会使主动脉进一步的扩张和破裂。肖亦敏主任指出此时可以建立中心静脉通路来维持药物输入的稳定剂量,保障血压得到准确的控制。降压药物可采用硝酸甘油或硝普钠,由小剂量开始,并监测用药情况和血压情况。病情稳定后可将静脉给药减量,改为口服,血压尽可能控制在100mmHg以下。 3、组织灌注不良的护理 主动脉是涉及全身输血的大动脉,夹层形成过程中,其分支如冠状动脉、肠系膜动脉、肋间动脉等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灌注不良,发生组织缺血。因此,提醒每4小时就要触摸并对比四肢动脉的脉搏强弱,看是否存在组织灌注不良,必要时可做主动脉造影或MRI检查。如发现患者神志不清,说明脑组织存在缺血状况,可在头部放冰袋或冰帽,要注意避开耳部防止冻伤;如发现尿量减少、肾血流减少、血清尿素氮、肌酐值上升时说明肾灌注不良,必要时行肾功能替代治疗。 4、饮食护理

老年腹主动脉瘤围手术期的护理

老年腹主动脉瘤围手术期的护理 摘要:报告1995~1998年20例腹主动脉瘤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术前监测生命体征,控制血压警惕瘤体破裂,做好健康宣教及心理护理;术后护理必须加强循环及呼吸系统的管理,及时发现和治疗术后高血压,注意术后出血、心功能、下肢血运的观察。强调胃肠减压、饮食与营养的护理,并对术后正确体位,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的护理做了介绍。本组无术中或术后死亡,均痊愈出院。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简称AAA)是指因各种原因造成的腹主动脉管壁局部薄弱,张力减退后伸延所产生的永久性异常扩张或膨出。近来随着饮食结构的变化,寿命延长,加之检查设备的完善其发病率有增多趋势。该病多见于60岁以上老年男性,动脉粥样硬化是其主要发病原因,占90%以上。[1]我科自1995~1998年收治AAA患者20例,无一例死亡,全部治愈出院。现将该病临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中男19例,女1例,年龄60~78岁,平均年龄65.5岁。既往病史中高血压13例(65.5%)。高血脂、心脏病4例,肺部疾患和糖尿病各2例,50%病人有吸烟史。20例均在全麻下行经腹途径腹主动脉瘤切除,腹主动脉-双髂动脉或双股动脉Y型人工血管转流术。 2术前护理 腹主动脉瘤手术难度高,有一定创伤性。为了提高疗效,周密仔细的术前护理是十分重要的。 2.1观察生命体征 密切注意生命体征,监测血压,每日不少于两次。本组中13例有多年高血压病史,术

前血压尽可能控制在16~18kPa,血压控制程度还应参考意识、尿量,以免过低造成肾脑等脏器的损伤。除药物控制外,还要注意限制病人活动,避免情绪激动,保持大便通畅。这些均有利于血压的稳定,避免因血压波动过大造成的不良后果。 2.2警惕瘤体破裂 由于动脉瘤的扩大是进行性的,随着瘤体的增大动脉瘤有破裂出血的可能。值得强调的是:病人出现突发腹痛或腰背部痛常常提示是破裂前的征象。此时应及时通知医师,同时密切注意病人心率、血压、意识情况,腹部及腰背部是否膨隆。绝对卧床休息,尽可能在床边完成必要的检查。 2.3术前指导 做好健康宣教及心理护理,锻炼胸式呼吸,讲解吸烟与动脉硬化密切相关,劝病人戒烟(术前至少戒烟两周以上),忌酒,以减少呼吸道分泌物。本组术前10例有长期吸烟史,其中有2例术后出现2次插管。饮食上食用高蛋白营养食品,并注意食物搭配,多食蔬菜水果杂粮,少食动物脂肪及胆固醇含量较多的食物。做好心理护理,减轻病人焦虑、紧张情绪,给病人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 2.4下肢循环的观察 术前观察下肢缺血征象,测胫后动脉及足背动脉搏动强度,以便术后观察判断肢体的血运情况。 3术后护理

腹主动脉瘤的护理常规

腹主动脉瘤患者的护理常规 【概述】腹主动脉瘤是因为动脉中层结构破坏,动脉壁不能承受血流冲击的压力,而形成的局部或者广泛性扩张或膨出。临床上把位于肾动脉水平以上的腹主动脉瘤称为胸腹主动脉瘤,而将位于肾动脉水平以下的称为腹主动脉瘤。 【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向患者解释手术是腹主动脉瘤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解释术前各种治疗和护理的目的及必要性,并说明手术的安全性和必要性,以取得患者的合作,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防止破裂。嘱病人卧床休息,避免突然加大腹压的运动,如剧烈咳嗽、用力排便、排尿和身体大幅度活动,如突然坐起、强烈扭曲上身、突然弯腰等动作。 (3)观察双下肢血运。防止附壁血栓脱落造成下肢缺血。 (4)训练床上大小便,防止术后因体位改变而发生尿潴留及便秘。 (5)饮食指导。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易消化饮食。 (6)术前置胃管、尿管。 2.术后护理措施 (1)体位与活动。术后24小时内取平卧位,24小时后可采取低半卧位,床头抬高15o,翻身时采用轴线翻身法,以防人工血管扭曲、牵拉、受压,术后10天内绝对卧床,同时进行下肢的屈伸运动,可行双下肢气压治疗,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11~14天可床上活动,14天后病情允许时可协助病人离床活动,

术后1个月内避免剧烈活动。 (2)饮食。禁食,待肛门排气后进少量流食,然后逐渐过渡到半流食、普食。 (3)预防肺部感染。定时翻身、叩背、雾化吸入,指导并鼓励患者做有效的咳嗽排痰。 (4)保持胃肠减压通畅,注意观察引流液的性状、颜色和量,常规给予抗酸药,防止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5)监测内出血情况。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测定中心静脉压,观察腹腔引流液的性状、颜色和量。避免病人剧烈咳嗽,使吻合口破裂。病人有躁动时,可适当给予镇静药物。 (6)预防肾功能衰竭。腹主动脉瘤手术中需阻断肾动脉应注意防止肾功能衰竭;术后留置尿管,准确记录尿量,每小时不少于25ml。 (7)密切观察双下肢血运情况。观察足背动脉的搏动、皮肤温度、颜色及感觉运动情况。 (8)用药期间应注意凝血机制的监测,并严密观察有无出血倾向。 (9)做好基础护理。严格口腔和尿道管理,防止口腔和尿路感染;应用气垫床,保持床单位整洁、干燥,防止发生压疮。

一例主动脉夹层术后低氧血症的个案护理

一例主动脉夹层术后低氧血症的个案护理 1、引言 主动脉夹层指血液通过主动脉内膜裂口,进入主动脉壁并造成正常动脉壁的分离,是最常见的主动脉疾病之一。主动脉夹层是一类病情凶险病死率很高的疾病,手术治疗是挽救生命的有效方法[1]。低氧血症是夹层动脉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不仅增加了术后病死率,而且延长呼吸机辅助和ICU停留时间[1]。而俯卧位通气可以通过增加功能残气量,改变膈肌的运动方式和位置,利于分泌物的引流,改善肺依赖区的通气血流灌注,减少纵膈和心脏的压迫,改变胸壁的顺应性来改善氧合治疗难治性低氧血症[2]。 2、病例介绍 1、病史患者万某某活动时出现背疼痛,疼痛性质剧烈,随心跳加剧,无意识障碍、头晕黑朦等症状,为求进一步治疗以“背痛原因待查”入院。发病来,患者神智清,精神可,大小便基本正常。有既往高血压病史五年。 2、医护过程及效果 患者于2014年12月20日16时23分入院;入院诊断为背痛原因待查,高血压3级很高危。于2014年12月20日18时50分在局麻下行“冠状动脉造影+大动脉造影”术,术后返回CCU 诊断为主动脉夹层I型(DeBakey分型),高血压3级很高危,右冠细小,近端95%狭窄。于2014年12月20日22时20分转入心外ICU治疗。 于2014年 12月22日20时10分在全麻下行“Bentall+全弓置换+象鼻术+冠脉搭桥术”。 于06 时25分术毕返回ICU给予机械通气,术后第一次血气氧分压是53mmhg。 于2014年12月26日10时撤机拔管,给予面罩加鼻导管双通道吸氧,血气氧分压87mmhg。于2014年12月29日15时转入心外病区;于2015年1月15日09时39分出院。 3、转归:患者一般状况可,生命体征平稳,切口愈合良好,顺利出院。 3、病理生理分析 患者有既往高血压病史五年;慢性高血压影响主动脉壁的构成造成内膜增厚、纤维化、钙化及细胞外的脂肪酸沉积,内膜的不断增厚将进一步抑制主动脉壁的氧气及营养供给,恶性纤维化可能会阻塞供养主动脉壁的血管及小的壁内血管;两者都会导致平滑肌的坏死及弹性组织的纤维化;这将会造成血管壁的僵硬及对波动压力的易受损性,形成主动脉夹层分离产生的基础[3]。夹层分裂常发生于升主动脉,此处经受血流冲击力最大。主动脉壁分裂为二层,其间积有血液和血块,该处主动脉明显扩大,呈梭形或囊状。病变涉及主动脉瓣环则环扩大

腹主动脉瘤患者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要点

?研究荟萃?腹主动脉瘤患者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 许波 孙悦华 100191北京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介入血管科 通信作者:许波,Email:booxu@126.com DOI:10.3760/cma.j.issn.1674-2907.2016.21.018 【摘要】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瘤发生的危险因素,以指导患者的临床诊疗护理策略。方法 采用 1:2个体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设计,连续收集北京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确诊腹 主动脉瘤患者94例作为病例组,同时收集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受试者188例为对照组。收集指标 包括体质量指数(BMI)、吸烟、饮酒、生活方式、糖尿病、高血压病、心血管病史、脑血管病史、周围血管病 史、COPD、多发性囊肿(肝或肾)、血脂、脂蛋白、尿酸、同型半胱氨酸。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和生化指 标,分析病例组的危险因素。结果 病例组中高血压病发病率为83.0%,COPD为26.6%,多发性囊肿 为22.3%,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2.584,6.237,6.237;P<0.05);病例组血清 甘油三酯(TG)、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高血压 病、COPD是腹主动脉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吸烟、高血压病、COPD会增加腹主动 瘤发生的风险。护理人员要加强腹主动脉瘤患者吸烟和控制血压的健康宣教,加强对COPD患者日常管 理的健康宣教,以减少腹主动脉瘤的发生和进展。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危险因素; 高血压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吸烟; 护理对策 Riskfactorsandnursingstrategiesofpatientswithabdominalaorticaneurysm XuBo,SunYuehua InterventionalVascularDepartment,PekingUniversityThirdHospital,Beijing100191,China Correspondingauthor:XuBo,Email:booxu@126.com 【Abstract】 Objective Toanalyzetheriskfactorsofabdominalaorticaneurysmanddirecttheclinical nursingstrategies.Methods Inthiscross-sectionalstudy,wereviewedtherecordsof94consecutiveabdominal aorticaneurysmpatientsinPekingUniversityThirdHospitalbetweenJanuary2010andJanuary2012andthey weretreatedasthediseasegroup.Another188age-andsex-matchedcontrolswereincludedandwereassignedas thecontrolgroup.Thefollowingitemswereassessed:bodymassindex(BMI),smoking,drinking,lifestyle, diabetesmellitus,hypertension,cardiovasculardisease,cerebrovasculardisease,peripheralvasculardisease, 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multiplecystsofkidneyorliver,serumlipids, apolipoproteins,urateandhomocysteine.Wecomparedtheclinicalandbiochemicalindexesbetweentwo groups,andanalyzedtheriskfactorsofthediseasegroup.Results Morbidityofhypertension,COPD,and multiplecystsinpatientsgroupwere83.0%,26.6%,22.3%,whichwerehigherthanthoseofthecontrol group(χ2=52.584,6.237,6.237;P<0.05).DiseasegrouphadsignificantlyhigherlevelsofTGandHcy (P<0.05).Inthelogisticanalysis,smoking,hypertensionandCOPDwereindependentriskfactorsfor abdominalaorticaneurysm(P<0.05).Conclusions Smoking,hypertensionandCOPDwillincreasetherisk ofabdominalaorticaneurysm.Morestrictclinicalnursingstrategiesshouldbeperformedfortheabdominalaortic aneurysmpatientstocontrolthesmoking,hypertension,androutinemanagementforCOPDtodeducethe occurrenceandprogressofabdominalaorticaneurysm. 【Keywords】 Abdominalaorticaneurysm; Riskfactors; Hypertensivedisease; Chronicobstructive pulmonarydisease; Smoking; Nursingstrategy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aorticaneurysm,AAA)是主动脉壁的瘤样扩张性疾病,通常主动脉直径超过正常管径的50%以上或直径超过3cm即可诊断[1]。瘤体破裂会导致致命性的灾难后果[2]。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早期的诊断和治疗,如经典外科手术或介入支架植入手术可以减少或避免这种严重后果的发生[3-4]。既往的研究显示腹主动脉瘤的发病与吸烟、高血压、血脂异常等相关[5],近期的报道显示腹主动脉瘤与COPD、多发性囊肿相关[6-7]。但目前还没有我国关于腹主动脉瘤的大规模的基于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相关的危险因素研究不多,结果也不一致。国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