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隧道综合接地技术交底

高速铁路隧道综合接地技术交底
高速铁路隧道综合接地技术交底

尖山隧道防综合接地及过轨管道技术交底

1、隧道综合接地方案及原理

2、初期支护综合接地(含明洞仰拱)

3、隧道二次衬砌的接地

4、综合洞室接地(变压器洞室和其他洞室)

5、斜切式明洞综合接地

6、隧道电缆槽处接地端子设置要求

7、过轨管线

一、隧道综合接地方案及原理

1、隧道地段贯通地线(截面积70mm2)敷设在两侧通信信号电缆槽内,采取砂防护,其利用二次衬砌环向钢筋实现横向连接。

2、利用隧道初期支护锚杆或底板基础结构钢筋做接地极,接地极以台车位的长度为单元施做,可有效控制工程质量;

3、利用隧道二次衬砌及电缆槽侧壁的结构钢筋做接触网闪落保护接地装置;

4、在电缆槽底部、侧壁及洞室内预置接地端子,并与接地钢筋可

靠焊接;

5、通过L型连接器将贯通地线与电缆槽底部接地端子连接,从而实现隧道接地装置与综合接地系统间的等电位连接;

6、通过接地装置内的环向接地钢筋实现两侧贯通地线的横向连接。

7、隧道内有接地需求的设备设施均通过预置的接地端子实现接地连接。

8、过轨管线在隧道洞口、综合洞室、变压器洞室均有预埋,预埋种类有三种:信号过轨、无线通信过轨、电力过轨,管质采用普通镀锌钢管。

二、初期支护综合接地(含明洞仰拱)

1、初支有钢架地段Ⅳ、Ⅴ级以上围岩隧道,利用锚杆、钢架做为接地极,接地极以一个台车长度为间隔设置,用作接地极的锚杆环向间距要求为2倍锚杆长度(8米),接地锚杆与钢筋网片、钢拱架可靠焊接,每个台车位的接地极均通过连接钢筋(φ16 L形钢筋焊接),与两侧电缆槽外缘的纵向接地钢筋连接。

注意事项:

在有钢架的初期支护一个台车间距内就需要施工一个环向接地钢筋,做好钢架、锚杆、钢筋网片的焊接,同时必须注意用连接钢筋与工字钢焊接后引至二衬外,引出的钢筋最后与两侧通信信号电缆槽侧壁顶的纵向φ16接地钢筋连接。

用于连接钢筋采用焊接工艺,焊接要求如下双面焊接不小于55mm,单边焊不小于100mm,焊缝厚度不小于4mm。

2、初支无钢架

Ⅲ级围岩隧道,以一个台车的长度为间距设置1个综合接地极;综合接地极用1根φ16环向接地钢筋与8根接地锚杆(初支系统锚杆)焊接而成,锚杆根数必须根据锚杆长度的2倍距离来定,同样锚杆和环向接地钢筋通过φ16 L形钢筋引出二衬外,最后与两侧通信信号电缆槽侧壁顶的纵向φ16接地钢筋连接。

3、初期支护接地投影图

4、Ⅰ、Ⅱ级围岩及明洞地段

Ⅰ、Ⅱ级围岩有底板钢筋的隧道及明洞地段,利用隧道底板下层的结构钢筋做为接地极。隧道底板钢筋接地极按照1m间隔选用底板底层的结构钢筋,即在隧道底板的底层形成一个1m*1m的单层接地钢筋网,中部十字交叉的两根钢筋网上的网格节点要求以“L”行焊接,其他节点绑扎。

三、隧道二次衬砌的接地

1、二衬内有结构钢筋的(滑道接地)

a、利用二次衬砌的内层纵、环向结构钢筋做为接触网断线保护接地钢筋。

b、接触网线(滑道)垂直向上在拱顶的投影线两侧以0.5m为间隔,各选3根纵向结构钢筋作为接地钢筋。

c、上述投影线两侧各1.5m外的其他位置,以1m为间隔,选择纵向结构钢筋作为接地钢筋。(8根钢筋)

d、在每个台车中部选一根环向结构钢筋作为环向接地钢筋,环、纵向接地钢筋间可靠焊接,纵向接地钢筋在台车长度内可不连接。

e、每个作业段内的环向接地钢筋与两侧通信信号电缆槽靠线路侧外缘的纵向接地钢筋连接。

2、二衬内无钢筋的

二衬内无结构钢筋的隧道,除接触网基础接地外,不再单独考虑接地钢筋设置。

3、特殊地段(抗水压衬砌及全封闭衬砌瓦斯隧道)

该综合接地必须弄明白隧道到底是否抗水压衬砌,采用仰拱填充层内间隔一个台车位置设置一处钢筋网作为接地极,即在仰拱填充层内设置一个1mx1m的单层钢筋网,中部“十字”交叉的两根钢筋上的网络节点要求施以“L”形焊接,其他节点绑扎,底板接地钢筋网按照一个台车位的长度考虑,间隔一个台车位设置一处。

四、综合洞室接地(变压器洞室和其他洞室)

1、所有洞室均在两侧壁下部设置接地端子,然后接地端子通过连接钢筋与电缆槽外的纵向钢筋连接。

五、斜切式明洞综合接地

明洞部分在二次衬砌内设置纵、环向接地钢筋,设置要求与隧道内相同。

六、隧道电缆槽处接地端子设置要求

1、隧道内接地装置均采用桥隧型接地端子。

2、从隧道进口2m处开始,在两侧通信信号电缆槽底部,每隔100m 设置一个接地端子。接地端子供隧道接地装置与贯通地线的连接。

3、从隧道进口2m处开始,在两侧通信信号电缆槽靠线路侧壁上,每隔50m设置一个接地端子。接地端子供轨旁设备、设施接地。

4、在两侧通信信号电缆槽的线路侧外缘各设一根纵向接地钢筋,每100m断开一次,断开距离不小于10cm。有不明白的地方

5、接地端子的计算:在通信信号电缆槽底部,每100m计列2个接地端子,在通信信号槽外侧壁,每50m计列2个接地端子,在每个隧道洞室计列2个接地端子。

七、过轨管线

过轨管线分布在三个位置,洞口位置、综合洞室位置、变压器洞室位置。

1、隧道洞口管线预埋(预埋无线通信过轨、电力过轨)

在隧道洞口2米位置开始设置预埋管线,具体名称及数量见表:

说明:电力过轨引入两侧电力电缆槽,与电力电缆槽交角成45度,过轨管线均设置于中心水沟下方,钢管沿各方向弯曲半径均不大于1m。

2、综合洞室管线预埋(预埋信号过轨、无线通信过轨、电力过轨)

说明:在无仰拱地段埋设管线时需要沿管线铺设方向开挖宽度为2.13的“U”形槽,槽曲率与管线一致,最后采用C20混凝土回填。

3、变压器洞室管线预埋(预埋信号过轨、无线通信过轨、电力过轨)

各种管线预埋注意事项:

1、过轨管线预埋材质应保证足够强度。

2、管线在洞室预埋时,必须从洞室口向前和向后后开始放线,避

免出现占据洞室位置。

3、施工二衬及仰拱时,必须将所有过轨管线的两个端口封堵,以防混凝土管堵塞管道。

高速铁路隧道综合接地技术材料

尖山隧道防综合接地及过轨管道技术交底 1、隧道综合接地方案及原理 2、初期支护综合接地(含明洞仰拱) 3、隧道二次衬砌的接地 4、综合洞室接地(变压器洞室和其他洞室) 5、斜切式明洞综合接地 6、隧道电缆槽处接地端子设置要求 7、过轨管线 一、隧道综合接地方案及原理 1、隧道地段贯通地线(截面积70mm2)敷设在两侧通信信号电缆槽内,采取砂防护,其利用二次衬砌环向钢筋实现横向连接。 2、利用隧道初期支护锚杆或底板基础结构钢筋做接地极,接地极以台车位的长度为单元施做,可有效控制工程质量; 3、利用隧道二次衬砌及电缆槽侧壁的结构钢筋做接触网闪落保护接地装置; 4、在电缆槽底部、侧壁及洞室内预置接地端子,并与接地钢筋可

靠焊接; 5、通过L型连接器将贯通地线与电缆槽底部接地端子连接,从而实现隧道接地装置与综合接地系统间的等电位连接; 6、通过接地装置内的环向接地钢筋实现两侧贯通地线的横向连接。 7、隧道内有接地需求的设备设施均通过预置的接地端子实现接地连接。 8、过轨管线在隧道洞口、综合洞室、变压器洞室均有预埋,预埋种类有三种:信号过轨、无线通信过轨、电力过轨,管质采用普通镀锌钢管。 二、初期支护综合接地(含明洞仰拱) 1、初支有钢架地段Ⅳ、Ⅴ级以上围岩隧道,利用锚杆、钢架做为接地极,接地极以一个台车长度为间隔设置,用作接地极的锚杆环向间距要求为2倍锚杆长度(8米),接地锚杆与钢筋网片、钢拱架可靠焊接,每个台车位的接地极均通过连接钢筋(φ16 L形钢筋焊接),与两侧电缆槽外缘的纵向接地钢筋连接。

注意事项: 在有钢架的初期支护一个台车间距内就需要施工一个环向接地钢筋,做好钢架、锚杆、钢筋网片的焊接,同时必须注意用连接钢筋与工字钢焊接后引至二衬外,引出的钢筋最后与两侧通信信号电缆槽侧壁顶的纵向φ16接地钢筋连接。 用于连接钢筋采用焊接工艺,焊接要求如下双面焊接不小于55mm,单边焊不小于100mm,焊缝厚度不小于4mm。 2、初支无钢架 Ⅲ级围岩隧道,以一个台车的长度为间距设置1个综合接地极;综合接地极用1根φ16环向接地钢筋与8根接地锚杆(初支系统锚杆)焊接而成,锚杆根数必须根据锚杆长度的2倍距离来定,同样锚杆和环向接地钢筋通过φ16 L形钢筋引出二衬外,最后与两侧通信信号电缆槽侧壁顶的纵向φ16接地钢筋连接。 3、初期支护接地投影图

综合接地的设置要求

综合接地技术交底资料提纲 一、设计原则 (1) 二、一般要求 (1) 三、桥梁综合接地技术要求 (2) 四、隧道综合接地技术要求 (3) 五、路基综合接地技术要求 (5) 六、车站范围综合接地技术要求 (6) 七、无砟轨道综合接地技术要求 (8) 八、综合接地工艺要求 (8) 附: 九、综合接地工程数量统计原则(供参考) (9) 十、各专业接入综合接地系统的主要地线种类(了解一下) (11) 十一、各专业工程设计分工(了解一下) (11)

贵广铁路贺广段综合接地设计交底 综合接地的设置要求 一、设计原则 1.综合接地系统工程设计应根据铁路等级,因地制宜地采取防护措施,达到保护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的要求。 2.综合接地系统由贯通地线、接地装置(或接地极)、引接线、接地端子等构成。综合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Ω。 3.综合接地系统以贯通地线为主干,充分利用沿线桥梁、隧道、路基地段构筑物设施内的接地装置作为接地体,形成低阻等电位综合接地平台。 4.沿线距接触网带电体5m范围内的金属构件和需接地的构筑物和设备应通过引接线就近接入综合接地系统。 5.距线路两侧20m范围内的铁路设备房屋的接地装置应接入综合接地系统。 6.不便与铁路综合接地系统等电位连接的第三方设施必须采取可靠的隔离或绝缘等措施。 二、一般要求 1.全线上、下行每侧贯通一根地线。贯通地线及各种引接线均采用铜截面为:肇庆以西采用70mm2、肇庆以东采用35mm2的耐腐蚀并符合环保要求的接地铜缆。 2.接地端子的设置应便于设备、设施就近接入综合接地系统,方便工程实施。 3.桥梁、隧道、无砟轨道、接触网支柱基础等结构物内的接地装置应优先利用结构物中的非预应力结构钢筋作为自然接地体;当没有结构钢筋可以利用时,可增加专用的接地钢筋;当自然接地体的接地电阻达不到要求时应增加人工接地体。预应力钢筋不应接入综合接地系统。 4.接地装置应通过结构物内预埋的接地端子与贯通地线可靠连接。接地端子应直接浇筑在混凝土结构内,表面与结构面齐平。 5.构筑物内兼有接地功能(含连接)的结构钢筋和专用接地钢筋应满足:接触网短路电流不大于25KA时,钢筋截面不应小于120mm(或直径不小于14mm);接触网短路电流大于25KA 时,钢筋截面不应小于200mm(或直径不小于16mm)。

综合接地技术交底大全

新建铁路 至高速铁路工程 综合接地技术交底 铁道第三勘察集团有限公司 1?贯通地线敷设围 大客专正线起点(怀安站外)改DK44+903.05 至CK185+525 (大高铁变更设计终点,含大原客专接入引起 CK179+600~CK185+525 纳入大高铁变更围)。客专正线有天镇高速站、阳高南站及南站。

大高铁起点DK44+903.05处贯通地线与呼客专怀安站贯通地线C型压接; 大高铁终点CK185+525处贯通地线与客专贯通地线C型压接。 (2)存车线走行线 走行线正线双侧敷设贯通地线连接,一端从南站引出,终点止于存车场进站信号机处。 因与相邻客专工程工期存在不同步的可能性,要预留好贯通地线连接条件,接口处做好标记。 2?综合接地设计根据 (1)TB10180-2016《铁路防雷及接地工程技术规》; (2)铁运【2006 ] 26号《铁路信号设备雷电及电磁兼容综合防护实施指导意见》; (3 )铁路综合接地系统图册:通号[2016]9301 ;铁路车站信号设备防雷、电磁兼容及接地图册:通号[2008]9201。 (4)《高速铁路设计规》(TB1062-2014)第二^一章:综合接地。 3.总体设计原则 (1)为保证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大客专采用综合接地系统。综合接地系统由贯通线、接地装置构成,接地装置应包含接地体(极) 、接地端子和接地线。 (2 )接触网支柱及距接触网带电体5m围的金属结构物和电器设备应接入综合接地系统。 (3)距贯通地线20m围以的铁路建(构)筑物的接地装置应接入综合接地系统。 (4)在大客专正线两侧分别敷设1根截面35mm 2贯通地线,结合土建工程同步实施,与土建工程相关的部分一并纳入土建工程。 (5)不便与铁路综合接地系统等电位连接的第三设施(如路外公共

桩基础综合接地技术交底

工程名称西江特大桥施工单位中铁二十五局交底项目桩基础综合接地技术交底作业队伍桩基础作业队交底内容: 一、交底目的 明确桥梁工程桩基综合接地施工作业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指导、规范综合接地作业施工。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西江特大桥(DK8+519.265~DK12+929.705)0#-149#桩基础综合接地施工。 三、综合接地 (1)桩基综合接地 桩基综合接地钢筋采用桩身钢筋(半笼部分采用固定声测管钢筋),直径不小于16mm,每棵桩的桩身钢筋(兼作接地钢筋)采用单面搭接焊,焊缝长度单面焊不小于10d,双面焊不小于5d,焊缝厚度不小于4mm。接地钢筋应采用红油漆进行标记。 (2)承台综合接地 承台底层钢筋可兼作接地钢筋,做为接地钢筋的承台钢筋,必须采用搭接焊接,焊缝砼桩基接地钢筋。每根作为接地钢筋的承台钢筋必须相通,承台钢筋必须与桩基钢筋相连通,墩身接地钢筋必须与承台钢筋相连通,均采用L型钢筋连接。

工程名称西江特大桥施工单位中铁二十五局交底项目桩基础综合接地技术交底作业队伍桩基础作业队桩基钢筋(兼作接地钢筋)与承台底层钢筋(兼作接地钢筋)连接另加2根钢筋,每根长0.5m,直径16mm螺纹钢,单面焊焊缝为10d,双面焊5d。见下图: 承台底层钢筋(兼作接地钢筋)与综合接地钢筋连接采用焊接,综合接地钢筋打90度弯,弯钩长度55cm,另加1根长0.5m,直径16mm螺纹钢,单面焊焊缝为10d,双面焊5d。见下图: 承台综合接地钢筋与墩身综合接地钢筋相连,弯钩90度,单面焊焊缝为10d,

工程名称西江特大桥施工单位中铁二十五局交底项目桩基础综合接地技术交底作业队伍桩基础作业队 双面焊5d。见下图: (3)墩身综合接地 每个墩埋设2根综合接地钢筋,从承台底层至墩顶顶帽。横桥向间距2m布置,纵向距墩顶(托盘底)外边缘不小于10cm,接地端子在墩顶相应埋设2个,接地端子设置在桥墩大里程侧。接地端子原则上应与墩顶混凝土面齐平,施工过程中可将接地端子高出砼面1-2cm。 (4)贯通性或接地电阻检测 贯通性可用双臂电桥进行测试,测试值在0.0002Ω以下属合格产品。接地电阻,可用接地电阻测试仪进行测试,电阻值应≤1Ω,如有电阻值大于1Ω的桩基应及时上报接口工程师,同时上报项目部,项目部上报局指和设计,进行扩大接地网或使用降阻剂以降低接地电阻达到合格为目的。必须全部进行检测,监理见证或平检,并做好接口检查表的签认。 四、施工注意事项 (1)桥墩、桩基础、承台内用于接地的钢筋间应采用搭接焊工艺。其焊接要求:双边焊搭接长度不小于55mm;单边焊搭接长度不小于100mm;焊缝厚度不小于4mm。 (2)每根桩中应有一根接地钢筋,在桩基础中选取一根通长钢筋作为接地

(完整版)地铁车站综合接地现场施工方法

车站综合接地施工方案 1 编制说明 1.1 编制依据 1、《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 2、《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GB50490—2009 3、《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T50065—2011 4、《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标准》GB50169—2006 2 3 土3本车站 2.2 综合接地概况 车站综合接地装置以水平接地为主,以垂直接地为辅,外缘闭合,内部敷设多条水平网络带的 复合接地网。 (1)组成 综合接地装置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由车站结构围护桩内的钢筋组成自然接地体,一部分由车站结构底板下的人工接地网组成,并通过车站主体结构钢筋与人工接地网的连接构成车站的总等电位联结。人工接地网施工完成后,将其与车站结构围护桩内的结构钢筋进行连接。 (2)埋深与布置

综合接地装置的水平接地极埋设在车站主体结构底板下800mm处。 综合接地装置的人工外引接地网外缘应闭合,外缘各角应做成圆弧形。圆弧半径不应小于均匀 带间距的一半,本站圆弧半径为5m。 除水平接地极外,综合接地装置还设置了垂直接地极,垂直接地极每隔适当距离分布在接地网的周边地带,并和水平接地极之间进行连接,从而构成复合接地网。 综合接地装置的人工外引接地网内设置若干条水平网格带。 综合接地装置根据需要设置了8个接地引入线,其中2个用于连接强电接地母排,2个用于连接若电接地母排,2个用于连接动力照明接地母排,另外两个预留。

以便步电位差,计算接地电阻R=U/I。 施工工艺流程图

连接,应切实做到连接牢固,严防虚焊、脱焊、漏焊。 放热熔连接是通过铝与氧化铜的化学反应(放热反应)产生液态高温铜液和氧化铝的残渣,并利用放热反应所产生的高温来实现高性能电气熔接的现代焊接工艺。放热焊接适用于铜、铜和铁及铁合金等同种或异种材料间的电气连接,放热焊接无需任何外加的能源或动力。 1、放热焊接工艺及操作步骤: 第一步第二步 第三步第四步 第一步:模具固定,选用专用模具,把需要焊接的导体放入模具焊接腔; 须复合下列规定: (1)被连接的导体必须完全包在接头里; (2)要保证连接部位的金属完全熔化,连接牢固; (3)热剂焊(放热焊接)接头的表面应平滑; (4)热剂焊(放热焊接)接头的应无贯穿性的气孔。 3.4 接地体施工 垂直接地体:用钻机钻出孔径为150mm的孔,深2.5m。放入垂直接地体并与水平接地体焊接。

隧道综合接地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书 工程名称:新建郑州至万州铁路湖北段站前工程ZWZQ-3标编号:JD-XMB-20170312-01 单位工程名称李家大山隧道 分部工程名称衬砌交底部位综合接地 交底单位中铁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郑万高铁湖 北段ZWZQ-3标项目经理部 接受单位3分部 交底日期2017年3月12日交底地点项目部 交底内容: 一、适用范围 本交底适用于郑州至万州铁路客运专线ZWZQ-3标李家大山隧道工程综合接地施工。二、编制依据: (1)《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规程》Q/CR9604-2015; (2)《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3-2010; (3)隧道综合接地系统通用参考图(图号:通号(2016)9301)。 三、设计概况: 李家大山隧道为Ⅴ级围岩隧道,初支:锚杆直径22mm,长4m,纵、环向间距1m;钢架为工字钢22a,每榀间距0.6m,钢筋网片钢筋直径8mm,网格间距20x20cm。二衬:环向钢筋直径25mm,纵向钢筋直径14mm。 四、李家大山隧道综合接地施工要求: (一)初支 1、李家大山隧道为Ⅴ级围岩隧道,利用锚杆、钢拱架做接地极。 2、锚杆接地极以一个台车长度为间隔设置,用作接地极的锚杆环向间距要求为2倍锚杆长度,间距为8m;接地锚杆与钢拱架通过L型直径16mm圆钢进行可靠焊接。通过直径16mm 圆钢与钢拱架进行焊接连接,自拱脚引出初支接地钢筋。 初支锚杆与钢拱架连接示意图 3、按照通号(2016)9301-22页Ⅴ级围岩隧道接地体接地图进行施工。 4、为确保接地连接质量钢拱架法兰盘连接位置,采用直径16圆钢进行焊接连接。 交底人交底接受人 注:本交底一式3份, 3分部1份,工程部存档2份。第1页,共5页

综合接地技术交底

新建铁路 大同至张家口高速铁路工程 综合接地技术交底 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二〇一六年十一月 1.贯通地线敷设范围 大张客专正线起点(怀安站外)改DK44+903.05至CK185+525(大张高铁变更设计终点,含大原客专接入引起CK179+600~CK185+525纳入大张高铁变更范围)。客专正线有天镇高速站、阳高南站及大同南站。

大张高铁起点DK44+903.05处贯通地线与呼张客专怀安站内贯通地线C型压接; 大张高铁终点CK185+525处贯通地线与太原客专贯通地线C型压接。 (2)存车线走行线 走行线正线双侧敷设贯通地线连接,一端从大同南站引出,终点止于存车场进站信号机处。 因与相邻客专工程工期存在不同步的可能性,要预留好贯通地线连接条件,接口处做好标记。 2.综合接地设计根据 (1)TB10180-2016《铁路防雷及接地工程技术规范》; (2)铁运【2006】26号《铁路信号设备雷电及电磁兼容综合防护实施指导意见》; (3)铁路综合接地系统图册:通号[2016]9301;铁路车站信号设备防雷、电磁兼容及接地图册:通号[2008]9201。 (4)《高速铁路设计规范》(TB1062-2014)第二十一章:综合接地。 3.总体设计原则 (1)为保证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大张客专采用综合接地系统。综合接地系统由贯通线、接地装置构成,接地装置应包含接地体(极)、接地端子和接地线。 (2)接触网支柱及距接触网带电体5m范围内的金属结构物和电器设备应接入综合接地系统。 (3)距贯通地线20m范围以内的铁路建(构)筑物的接地装置应接入综合接地系统。 (4)在大张客专正线两侧分别敷设1根截面35mm2贯通地线,结合土建工程同步实施,与土建工程相关的部分一并纳入土建工程。

综合接地安全技术交底(新编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综合接地安全技术交底(新编 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It promotes the progress of enterprise work and promotes economic efficiency.

综合接地安全技术交底(新编版) 交底内容: 一、接地安全交底 1、在土壤电阻率大于1000Ω?m地区,当达到上述接地电阻值有困难时,工作接地电阻值可提高到30Ω,但应设置操作和维修电气装置绝缘台,并必须使操作人员不致偶然触及外物。 2、保护零线除必须在配电室或总配电箱处作重复接地外,还必须在配电线路的中间处和末端处做重复接地。电动机械的重复接地应符合第八章的规定。 保护零线每一重复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应不大于10Ω。 3、每一接地装置的接地线应采用两根以上导体,在不同点与接地装置做电气连接。 不得用铝导体做接地体或地下接地线。垂直接地体宜采用角钢、

钢管或圆钢,不宜采用螺纹钢材。 4、手持式用电设备的保护零线,应在绝缘良好的多股铜线橡皮电缆内。其截面不得小于 1.5mm2,其芯线颜色为绿/黄双色。 5、I 类手持式用电设备的插销上应具备专用的保护接零(接地)触头。所用插头应能避免将导电触头误作接地触头使用。 5、施工现场所有用电设备,除作保护零外,必须在设备负荷线的首端处设备漏电保护装置。 二、防雷安全 1、作防雷接地的电气设备,必须同时作重复接地。同一台电气设备的重复接地与防雷接地可使用同一个接地体,接地电阻应符合重复接地电阻值的要求。 2、施工现场的电气设备和避雷装置可利用自然接地体接地,但应保证电气连接并校验自然接地体的热稳定。 3、在只允许做保护接地的系统中,因条件限制接地有困难时,应设置操作和维修电气装置的绝缘台,并必须使操作人员不致偶然触及外物。

高速铁路隧道四电接口技术交底1.07

隧道四电接口技术交底 请各工区认真学习以下图纸及技术资料并将技术交底做到工班层面: 1、设计图纸级文件: 《铁路综合接地系统》通号(2009)9301、《隧道附属洞室、综合接地、过轨设计参考图》兰乌二线施隧参207、《隧道内接触网轨槽预埋安装参考图》兰乌二线施隧参200、《隧道接触网基础预留接口》兰乌二线施网(预留)01-39-47、《隧道、路基以及桥梁墩台电力接口预留表》、《通信、信号区间电缆槽、电缆井、过轨管及桥梁预留孔、预埋件工点资料》、《桥梁区段接触网基础预留表》、《关于对甘青段站后专业相关问题的回复》铁一院甘青指【2010】46号、铁一院甘青指施电技[2010]3号; 2、甘青公司及西宁指挥部文件: 《四电接口工程管理办法》—附件1《四电接口工程技术要求和施工方法》、附件2《四电接口工程现场检查大纲》 3、项目部工程部文件及交底: 《关于加强综合接地施工控制的通知》工程部【2010】68号、《综合接地测试检查结果通知》工程部【2010】69

号、《桥梁墩台预埋和四电预埋技术交底》、《隧道四电技术交底》; 一、道内综合接地及防闪络接地 1、接地极设置 隧道接地极利用初期支护锚杆、钢架、二村钢筋或底板钢筋。隧道底板接地极按照1m间隔选用底板结构钢筋,即在隧道底板的底层形成一个1m×1m的单层钢筋网,中部“十字”交叉的两根钢筋上的网格节点要求施以“L”形焊接。底板接地钢筋网按照一个台车位的长度考虑,间隔一个台车位设置一处。底板接地极通过连接钢筋与两侧电缆槽的纵向接地钢筋连接。

2、隧道二次衬砌中的接地钢筋设置 二次衬砌中有结构钢筋的隧道 1)利用二次衬砌的内层纵、环向结构钢筋作为接触网断线保护接地钢筋; 2)接触网线垂直向上在拱顶的投影线两侧,以0.5m为间隔,各选3根纵向结构钢筋为接地钢筋; 3)上述投影线两侧各1.5m外的其他位置,以1m为间隔,选择纵向结构钢筋作为接地钢筋; 4)在每个台车位(作业段)中部选一根环向结构钢筋作为环向接地钢筋,环、纵向接地钢筋间可靠焊接,纵向接地钢筋在作业段间可不连接。 5)每个作业段内的环向接地钢筋与两侧通信信号电缆槽靠线路侧外缘的纵向接地钢筋连接; 二次衬砌中无结构钢筋的隧道 接触网轨槽所在二衬无结构钢筋的,应增加环向接地钢筋与综合接地母线连接,轨槽使用φ16的钢筋焊接在接地钢

车站综合接地施工方案

***站综合接地施工方案***轨道交通***一期土建** ***站综合接地 施工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批: *****段项目经理部 二○一六年七月

目录 一、工程概况及周边环境 (1) 二、编制依据 (1) 三、编制原则 (1) 四、综合接地设计参数 (2) 五、工程量及施工准备 (2) 5.1.工程数量 (2) 5.2.材料工具数量 (3) 5.3.施工人员 (3) 六、施工工艺流程及施工方法 (3) 6.1.水平接地体施工 (3) 6.2.垂直接地体施工 (4) 6.3.接地体连接施工 (5) 6.4.围护结构钢筋与人工接地网连接施工 (6) 6.4.接地网引出线施工 (7) 6.5.接地体电阻的测量 (8) 6.6.验收内容 (8) 6.6.施工注意事项 (8) 七、施工保证措施 (9) 7.1.施工管理措施 (9) 7.2.施工控制点 (10) 八、安全与文明施工措施 (11)

***站综合接地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及周边环境 车站起止里程YDK19+978.193-YDK20+167.819,总长189.6m,为地下两层岛式车站。车站结构为明挖地下两层单柱双跨结构,标准段宽19.9m,总高13.23m,顶板覆土厚3.6m。主体采用明挖法施工,桩撑支护体系。车站两端均为矿山法区间。车站附属共设4个地面出入口,2座风道,一个安全疏散口及2个无障碍垂直电梯口。 二、编制依据 (1)《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 (2)《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50065-2011); (3)《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标准》(GBJ50169-2006); (4)《接地装置工频特性参数的测量导则》(DL/T475-2006); (5)《***轨道交通******路站综合接地》施工图; (6)建筑、结构专业提供的***站土建施工图资料; (7)***站详勘阶段物探测试土电性(电阻率)报告; (8)***轨道交通***一期土建**《施工组织设计》; (9)《***城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关于进一步加强汛期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 (10)《***城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关于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的紧急通知》。 三、编制原则 (1)在保证人身安全、设备安全及运营可靠性的前提下,综合接地装置的设计方案应保证综合接地装置的技术性能与价格比合理。 (2)综合接地装置应满足综合接地系统设计要求。 (3)综合接地网的接地电阻应≤0.88Ω,同时应满足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的要求。 (4)综合接地装置设强电设备接地引出线6根、弱电设备接地引出线6根及8个自由接地引出端子。 (5)综合接地系统的设计及施工应充分考虑接地引出线穿越车站结构地板时的防水 1

高铁客专综合接地实施方案(总体)

目录 一、编制依据 (2) 二、实施范围 (2) 三、施工时机 (2) 四、总体实施方案 (3) (一)、综合接地总体原则 (3) (二)、主要材料选取及说明 (4) (三)、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6) (四)、桥梁综合接地技术要求 (17) (五)、路基综合接地技术要求 (19) (六)、车站范围综合接地技术要求 (22) (七)、贯通地线的主要埋设工序和工艺 (24) (八)、相关专业接入综合接地系统的主要地线种类 (25) (九)、施工注意事项 (26) 五、对不同地段的施工界面的描述(暂行) (29) (一)路基 (29) (二)桥梁 (30) 六、质量、安全及环保措施 (32)

xx客专综合接地 实施方案 一、编制依据及原则 1.1 铁路工程建设通用参考图(铁路综合接地系统)(通号【2009】9301)。 1.2 客运专线综合接地技术实施办法(暂行)(铁集成【2006】220号)。 1.3xx客运专线接触网基础、综合接地预埋技术交底会议纪要。 1.4 铁路信号设备雷电及电磁兼容综合防护实施指导意见(铁运【2006】26号)。 1.5铁路防雷、接地设计专业分工及文件编制研讨会议纪要(鉴信【2007】96号)。 1.6 xx客运专线站前接口工程施工图技术交底。 1.7 GB/T19001--2000质量标准体系、GB/T24001-1996环境管理体系和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标准。 二、实施范围 DKxx+xxx~DKxx+xx段综合接地工程,其中包括线路、轨道、站场、桥梁、房建、通信、信号、电力、电气化、车辆、给排水、电磁兼容等专业的综合接地。 三、施工时机 与站前工程同步实施。

桥梁工程施工综合接地技术交底全套

附件26技术交底书 表格编号技术交底书 1310 项目名称昌赣客专CGZQ-7标项目经理部一分部一工区 共7 页交底编号 工程名称禾水特大桥、裴家岭中桥 设计文件图号通号(2009)9301 施工部位桥梁工程 交底日期2015-10-13 交底项目:桥梁综合接地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容: 一、技术交底围:禾水特大桥、裴家岭中桥 二、技术要求 1.桥梁地段贯通地线铺设在两侧的通信信号电缆槽,接地极充分利用桥墩基础设置。 2.桥梁地段综合接地均采用桥隧型接地端子。 3.梁体接地设置要求:应在梁体上表层(或保护层)设纵向接地钢筋,分别设于两侧防护墙下部及上、下行无砟轨道底座板间的1/3和2/3处,并纵向贯通整片梁,轨道底座板间的纵向接地钢筋距混凝土表面的距离应小于100mm。纵向接地钢筋与梁端的横向结构钢筋连接,实现两侧贯通地线的横连。 4.桩基础桥墩接地设置: 在每根桩中应有一根通长接地钢筋,桩中的接地钢筋在承台中应环接,桥墩中应有两根接地钢筋,一端与承台中的环向接地钢筋相连,另一端与墩帽处的接地端子相连。 5.桥台接地设置:墩设置接地钢筋,桥台面接地钢筋参照梁体接钢筋设置。 交底人:复核人:接收人:日期: 三、具体布置 1、桩基础桥墩综合接地

桩基础桥墩接地布置见图1。每个桥墩设2个接地端子。 在每根桩中有一根通长的接地钢筋,桩中的接地钢筋在承台中环接,桥墩中设两根接地钢筋,一端与承台中的环向钢筋相连,另一端与墩帽处得接地端子相连。墩帽上的接地端子采用桥隧型接地端子,设置在桥墩终点侧立面。 接地钢筋应优先采用结构物中的非预应力结构钢筋,施工时应对接地钢筋做出标识,便于检查。所有接地钢筋间的连接均应保证焊接质量,用作接地的钢筋为HRB400或HPB300的钢筋并且直径不小于 16mm,钢筋的连接采用搭接焊或L型焊接。 图1 桩基础桥墩接地布置图 2、无砟轨道箱梁综合接地 接地布置见图2,图3。 接地端子采用桥隧型接地端子,设在每跨梁起点侧设置。 每跨梁设8个接地端子。

隧道综合接地控制要点

隧道综合接地施工控制要点 1隧道综合接 隧道地段贯通地线敷设在两侧通信信号电缆槽内,并采取防护措施。在两侧通信信号电缆槽的线路侧外缘各设一根纵向接地钢筋,每100m断开一次。用于隧道内接地极、接触网断线保护接地及接地钢筋间的等电位连接。其接地分为以下几种: (1)利用二次衬砌环向钢筋实现横向连接,见图1-1。 衬砌钢筋接地 (2)利用隧道初期支护锚杆或底板基础结构钢筋做接地极,接地极以台车位的长度为单元施做,可有效控制工程质量; (3)利用隧道二次衬砌及电缆槽侧壁的结构钢筋做接触网闪落保护接地装置; (4)在电缆槽底部、侧壁及洞室内预置接地端子,并与接地钢筋可靠焊接; (5)通过L型连接器将贯通地线与电缆槽底部接地端子连接,从而实现隧道接地装置与综合接地系统间的等电位连接; (6)通过接地装置内的环向接地钢筋实现两侧贯通地线的横向连接。 (7)隧道内有接地需求的设备设施均通过预置的接地端子实现接地连接。

1.1初期支护接地(接地故名思意就是要和大地连接,而初支就是接触大地的部分,因此初支接地是整个接地系统能否起到作用的最关键因素,其他接地系统是通过与纵向接地筋连接和初支的接地连成一个整体,从而达到接地的目的) 1.1.1初支有钢架地段 Ⅳ、Ⅴ级以上围岩隧道,利用锚杆、钢架做为接地极,接地极以一个台车长度为间隔设置,用作接地极的锚杆环向间距要求为2倍锚杆长度(8米),接地锚杆与钢筋网片、钢拱架可靠焊接,每个台车位的接地极均通过连接钢筋(φ16 L形钢筋焊接),与两侧电缆槽外缘的纵向接地钢筋连接。(由于蒙华铁路取消了系统锚杆,因此接地极是钢架、钢筋网以及钢架的定位筋形成的综合系统) 有钢架地段初支接地示意图

综合接地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书 单位名称:中铁一局集团XXX 项目部 交底对象 交底内容: 一、 适用范围: 本交底适用于XXXX 项目部线下工程综合接地施工技术。 二、 一般要求 1、 综合接地系统主要由贯通地线、接地体、横向连接线、分支引接线、接地端子 组成。本项目负责铜玉铁路线下工程,施工只对接地体、接地端子进行埋设,其余均 有线上工程单进行施做。 2、 桥梁、隧道、无砟轨道、接触网支柱基础等结构物内的接地装置应优先利用结 构物中的非预应力结构钢筋作为自然接地体;当没有结构钢筋可以利用时,可增加专 用的接地钢筋;当自然接地体的接地电阻达不到要求时应增加人工接地体。 3、 预应力钢筋不应接入综合接地系统。 4、 接地装置应通过结构物内预埋的接地端子与贯通地线可靠连接。 接地端子应直 接 浇筑在混凝土结构内,表面与结构面齐平。 5、 构筑物内兼有接地功能(含连接)的结构钢筋和专用接地钢筋应满足:钢筋截 面不应小于200m (或直径不小于16mm 。当构筑物内兼有接地功能(含连接) 的结构 钢筋的截面不满足要求时,可将相邻的二根钢筋并接使用(无需改变钢筋的间距) 。 &除特别说明外,钢筋间的连接应采用搭接焊工艺,焊缝长度为单面焊接长度不 小于100mm 双面焊接长度不小于55mm 钢筋间十字交叉时采用16mn !勺“L ”形钢筋 进行焊接(焊接长度同前);锚杆与钢架或专用环相接地钢筋间的焊接面积应不小于 360mm 。 7、 对施工中外露的接地钢筋进行防腐处理,采用素混凝土外裹的方式。 8、 综合接地系统由贯通地线、接地装置(或接地极)、引接线、接地端子等构成。 综合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不大于1Q 。 9、 接地端子应直接灌注在电缆槽或其他混凝土制品中。 接地端子米用不锈钢制造, 不锈钢材料的成分应满足:Cr > 16% Ni > 5% Mo> 2% C < 0.08%,如 GBOOCr17Ni14Mo2 接地端子的端子孔规格为 M16并应配置防异物堵塞的端子孔塞,方便开启。 交底日期 交底项目 线下工程综合接地施工技术 交底编号

桥梁综合接地技术交底

桥梁综合接地技术交底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蒙华铁路MHTJ-29标段一工区 施工技术交底书 单位工程名称:桥梁工程 No.MHQJ-4-089 分部工程名称:桥梁附属分项工程(工序)名称:综合接地 一、交底范围 荷塘大桥、白箬村大桥 二、施工步骤及操作要点 2.1明挖基础桥墩综合接地 在基底底面设一层钢筋网作为水平接地极,水平接地极应满布基底底面;钢筋网格间距宜按1m×1m设置,中部“十字”交叉的两个钢筋上的网格节点要求施以“L”形焊接,外围钢筋应闭合焊接,其他节点绑扎;水平接地极钢筋网格的外缘距承台混凝土地面不大于70mm。 桥墩中应有两根接地钢筋,一段与基底水平接地极(钢筋网)中的钢筋相连,另一段与墩帽处的接地端子相连。墩帽上的接地端子采用桥隧接地端子,接地端子横向布置于墩身圆弧段边线靠中心线10cm,纵向位于桥墩顶帽处距离墩大里程边缘10cm,接地端子与墩帽中2根接地钢筋采用L形焊接,接地端子上口比墩帽模板高5mm。 接地端子型号 L形焊接示意图

桥墩接地钢筋均应有限利用结构物中的非应力结构钢筋,原则上不再增加专用的接地钢筋。兼有接地功能(含连接)的结构钢筋和专用接地钢筋应满足接触网最大短路电流要求,施工时用红油漆对接地钢筋作出标识,便于连接和检查。 2.2桩基础桥墩综合接地 ⑴每根桩基有一根通长接地钢筋,承台底层钢筋必须与桩基接地钢筋进行可靠焊接(L形钢筋焊接),形成环接,保证接地钢筋的贯通。 ⑵竖向接地钢筋要求与承台底层钢筋网进行焊接,焊接时候不能出错,向上预留伸入墩身,与墩身钢筋焊接牢固。 ⑵钢筋交叉处(横向、竖向)必须按照要求用“L”型钢筋加强焊接,确保焊接点焊缝饱满,质量满足设计要求。保证检测接地电阻阻值≤1Ω。 ⑷L形接连钢筋采用φ16钢筋,单面焊长度不小于100mm、双面焊不小于 55mm,焊缝饱满,焊缝厚度不小于4mm,焊缝宽度不小于13mm。 ⑸墩身预埋钢筋和综合接地钢筋,与承台的接地钢筋进行L型加强焊接,其焊接缝要牢固饱满,接地测试要满足<1Ω要求。墩身预埋接地钢筋设在桥墩大里程侧立面。 ⑹墩身接地钢筋用红油漆进行标识,以便下次焊接辨别准确。 2.3桥台综合接地 贯通底线铺设在两侧通信信号电缆槽内,利用桥台横向结构钢筋实现横向连接,接地端子均采用桥隧接地端子,应在桥台上表面(或保护层)设纵向接地钢筋,纵向接地钢筋设于防护墙下部,并贯通整片梁,轨道板见的纵向连接钢筋距 混凝土表面的距离应小于100mm。 2.5焊缝要求

高铁隧道综合接地施工方案

新建铁路西成客运专线西安至江油段(陕西境内) XCZQ-8标段 阜川隧道出口综合接地专项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中铁二十局西成客专项目部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

目录 一编制依据及原则 (1) 二实施范围 (1) 三总体实施方案 (1) ㈠综合接地总体原则 (1) ㈡主要材料选取及说明 (2) ㈢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3) ㈣桥梁综合接地技术要求 (8) ㈤隧道综合接地技术要求 (11) ㈥施工注意事项 (14) 四质量、安全及环保措施 (15) ㈠质量措施 (15) ㈡安全措施 (15) ㈢环保措施 (16)

隧道综合接地专项方案 一、编制依据及原则 1.1 铁路工程建设通用参考图(铁路综合接地系统)(通号【2009】9301)。 1.2 西成客运专线站前接口工程施工图技术交底。 二、实施范围 DgK281+156.33~DgK278+523段综合接地工程。 三、总体实施方案 ㈠综合接地总体原则 ⑴在混凝土灌注前,桥梁各部的接地连接和接地极处理以及贯通线敷设和连接等综合接地系统的实施过程中,均应有监理工程师进行质量确认、旁站监理及留证,并在检验批上得到反映。 ⑵综合接地系统主要由贯通地线、接地体、横向连接线、分支引接线、接地端子组成。 ⑶综合接地系统采用沿铁路全线上、下行敷设两根贯通地线方式,贯通地线采用铜截面为70mm2的耐腐蚀并符合环保要求的导电高分子铜缆。贯通地线敷设于电缆槽中时,必须采取砂防护措施。 ⑷贯通地线在电气上全程贯通,确保贯通地线的接地电阻不大于1Ω。桥梁地段接地体本着“所涉及的接地极、接地钢筋和连接钢筋等应充分利用桥梁中的非预应力结构钢筋”的原则进行设置,把贯通地线与桥梁内部非预应力结构钢筋进行连接,达到良好的接地效果。当接地电阻达不到要求时,另设单独的接地极。

无砟轨道综合接地施工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书综合接地施工表格编号2411 项目名称中铁十局郑万铁路河南段三分部 第 1页 共 8 页交底编 号 工程名 称 刁河特大桥 设计文件图号 郑万豫施(轨)-02 铁路综合接地系统通号(2016)9301 施工部 位 桥上CRTS1型双块式无砟轨道 交底日 期 2017.06.20 技术交底内容: (一)编制依据 1.1郑万豫施(轨)-02 1.2郑万豫施(轨)-04 1.3铁路综合接地系统通号(2016)9301 1.3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1.4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754-2010)(二)技术交底范围 本交底适用于刁河特大桥桥上CRTS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 (三)施工前准备 3.1道床板钢筋施工前底座板混凝土应达到设计强度要求,应满足铺设无砟轨道道床板的相关规范要求。 3.2接地端子施工前应先绑扎完成其他钢筋,完成轨排安装,粗调精调工作,调直并固定模板。 (四)技术要求 4.1钢筋的牌号、规格、连接方式及部位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标

准的规定。 4.2钢筋在运输过程中上盖下垫,防止锈蚀、污染和变形。装卸钢筋时不得从高处抛落。 4.3钢筋加工设置专用的加工场地。场内钢筋按牌号、规格、检验状态分别标识存放。 (五)道床板结构尺寸 桥上无砟轨道直线段线间距为5000mm,道床板横向宽度2800mm,直线段厚度260mm。道床板布板时按设计24600mm与32600mm梁长,搭配两种不同的道床板长度,按设计24600mm梁长设置6400mm+5750mmx2+6400mm道床板,道床板内轨枕间距650mm;32600mm梁设置6440mmx5道床板,道床板内轨枕间距654mm。两种道床板相邻伸缩缝均为100mm。 (六)道床板钢筋图

高铁车站综合接地技术交底

高铁车站综合接地施工技术交底书

1、施工准备 审核施工图纸,现场定位出贯通地线和镀锌扁钢埋设位置及高程。 2、敷设贯通地线电缆及镀锌扁钢 (1)贯通地线电缆。 施工工艺:放线→挖槽→敷设电缆→电缆连接→回填压实 ①在填筑到达敷设地线电缆高程位置上的路基表面,技术员放线定点由施工队用白灰洒出电缆沟路径。 ②贯通地线埋设深度在基床底层顶面下30~40cm处,信号专用贯通地线在路基上直埋60cm,由小型挖机开挖至设计标高后,人工清理沟槽底部浮土。清理完成后向沟内放入40mm厚、粒径不大于5mm的细土,作为保护垫层,并将细土在沟底铺平;桥涵段电缆埋设在电缆槽保护层内。 ③敷设电缆时应将电缆盘架在车辆上,转动电缆盘边走边布放电缆。放置电缆时不得使电缆出现扭劲和背扣。 ④贯通地线电缆接续、T型连接应按压接工艺制作。 ⑤电缆槽敷设至沟内后,向沟内电缆上部放入40mm厚、粒径不大于5mm的细土,并将这保护层细土在沟上铺平隆起,最后回填土后用步夯机或压路机压实电缆上的盖土,压实系数同路基。 ⑥贯通地线在XX、XX、XX处横向连接。横向连接线敷设方法同路基段贯通地线。 (2)镀锌扁钢铺设 ①股道间立有接触网支柱时在线间碎石层下方,距离地面以下100mm敷设热浸镀 锌扁钢(规格50mm×4mm,厚度不小于4mm),接触网基础及相关基础设备、设施的接地均可通过不锈钢连接线与热镀锌扁钢连接。热镀锌扁钢与贯通地线之间通过分支接引线连接(原则上100m~150m左右连接一次),热镀锌扁钢之间的连接应采用焊接,当焊接有困难时可采用螺栓连接,并用卡具固定,热镀锌扁钢与贯通地线之间连接点与通信信号槽及电力电缆槽侧面接地端子不小于15m。 ②热镀锌扁钢设计原则: Ⅰ.线间无排水沟时:设置在靠近站台侧,距接触网基础边缘20cm~50cm。 图5-1 Ⅱ.线间有排水沟时,设置在基础远离排水沟一侧,距接触网基础边缘20cm~50cm。

连续梁综合接地施工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书 单位:中铁十局宝兰客专甘肃段1标一工区编号: 工程名称(单位、分部、分 项)东岔沟大桥连续梁 综合接地系统施工 交底 日期 2014年 4 月 15 日 交底依据桥梁施工设计图(宝兰客专施桥参107) 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753-2010)铁路综合接地系统(通号(2009)9310) 技术交底的主要内容及资料交底内容: 梁体接地 1、连续梁起始端(小里程)边跨底板设置2个接地端子,距梁端75cm;顶板设置6个接地端子,梁体左右侧各3个,横向位置分别位于电缆槽外侧竖墙墙顶、通信信号槽槽底距通信信号槽外侧竖墙5cm处、防护墙内侧墙面距梁顶面15cm处,纵向位置均距梁端75cm,为桥隧型接地端子,特别注意此处的所有距离尺寸都是距砼面的距离,埋设时注意考虑保护层厚度,如防撞墙内侧墙面上的接地端子距梁顶砼面15cm,在防撞墙钢筋上焊接端子时距离梁顶板钢筋的距离应为15cm+梁顶保护层厚度。 2、连续梁主跨接地端子顺线路方向的位置均在主墩横向中心线小里程侧75cm,横向位置与边跨相同。 3、在梁顶表层设纵向接地钢筋,纵向接地钢筋设于防护墙顶部、底部及上下行无砟轨道板间的1/3和2/3处,并纵向贯通整片梁。轨道板间的纵向接地钢筋距混凝土表面的距离应小于10cm,纵向接地钢筋应优先利用梁体的非预应力结构钢筋,并用喷漆标记,以便焊接时容易识别,

纵向接地钢筋要 4、与梁端的横向结构钢筋连接,实现两侧贯通地线的横连,防撞墙顶部和底部的纵向接地钢筋顺线路方向每间隔2m连接一次。浇筑梁体砼前均需对接地端子进行电阻测试,测试合格方可浇筑(测试完后立即用胶带将端子缠裹结实,防止砂浆进入端子内),填好测试记录表,签字齐全存档以备检查。 5、所有接地钢筋间的连接均采用焊接,应保证焊接质量,焊接长度双面焊时不小于5d,且不小于55mm;单面焊时不小于10d,且不小于100mm,d 为钢筋直径,焊缝高度不小于4mm。各工点施作时应根据具体的钢筋配筋,采用搭接焊或L 型焊接。 二、接地端子见附图 铁路综合接地系统无砟轨道连续梁综合接地示意图。

综合接地细则分解

天津地铁1号线东延至国家会展中心土建监理第1合同段 综合接地监理实施细则 编制: 审核: 审批: 中咨工程建设监理公司 天津地铁1号线东延至国家会展中心项目 土建监理第1合同段 二○一四年七月

目录 一、工程概述………………………………………………………………………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编制依据………………………………………………………………………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施工工艺及方法 (1) 四、施工准备阶段监理工作内容 (5) 五、施工过程监理工作内容 (5) 六、工程验收 (6) 七、监理工作方法及措施 (6)

一、工程概述 1、工程概况 李楼站:为地下二层岛式车站,围护结构为地下连续墙,支撑为1道混凝土支撑+3道钢支撑+1道倒撑;主体结构为地下两层双柱三跨箱形结构,带配线,结构总长482.9m(结构外皮),一期总长194.95m。 洪泥河桥站:为地下二层岛式车站,围护结构为地下连续墙,支撑为1道混凝土支撑+2道钢支撑(盾构井三道钢支撑)+1道倒撑;主体结构为地下两层双柱三跨箱形结构,带配线,结构226.5m(结构外皮)。 2、综合接地装置由车站结构底板下的人工接地网组成。人工接地网由水平接地体、垂直接地体(A1~A50)、均压带及接地引上线(P1~P18)构成。综合接地网长195m,宽18m,面积3510㎡,接地网敷设深度距车站底板垫层0.4m。接地网各接地体之间连接采用放热焊接。 本车站设置1个综合接地系统,接地网的接地电阻应不大于0.5Ω。 车站设强电接地引出线、弱电接地引出线和非电气金属接地引出线。每组引出线的距离应满足沿接地导体的距离不小于20m。 二、编制依据 1、《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2006) 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3、《综合接地施工图》 4、《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50065-2011) 5、《接地装置工频特性参数测量导则》(DL475-2006) 6、施工单位《综合接地施工方案》 7、监理规划 8、其他有关规范、标准。 三、施工工艺及方法 基坑开挖至坑底标高后,按设计位置人工配合小型挖机挖沟,施作水平接地体。为尽快封底,防止基底遇水浸泡软化,先施工接地体沟槽范围外的底板垫层,待垫层达到强度后再施工水平、垂直接地体、接地引出线。水平、垂直接地体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