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服务贸易的现状和对策分析【文献综述】

宁波服务贸易的现状和对策分析【文献综述】
宁波服务贸易的现状和对策分析【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宁波服务贸易的现状和对策分析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服务贸易迅速发展,已成为世界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扩大服务贸易,改善服务贸易结构,促进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协调发展,是提高我国参与国际分工和提高竞争力的新举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了要大力发展服务贸易,使我国服务贸易的进出口总额要由2005年的1582亿美元上升到2010年的4000亿美元。目前宁波要保持外贸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促进经济增长模式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必须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提升服务产品的出口竞争力。根据现有数据分析,宁波市国际服务贸易总体上仍处于发展初期,整体规模小、水平低,对经济发展带动作用弱,国际竞争力不强,严重滞后于国际货物贸易发展。因此,促进服务贸易发展,既要重视企业的服务营销,也应当注重发挥政府的作用。

1 服务贸易及其理论分析

1.1 服务贸易的基本概念

80年代中期,巴格瓦蒂(J.N.Bhagwatti)(1984年)及桑普森(G.Sampson)和斯内普(R.Snape)(1985年)相继扩展了霍尔的“服务”概念,他们把服务区分为两类:一类为需要物理上接近的服务,另一类为不需要物理上接近的服务。以此为基础,巴格瓦蒂将服务贸易的方式分为4种:(1)消费者和生产者都不移动的服务贸易;(2)消费者移动到生产者所在国进行的服务贸易;(3)生产者移动到消费者所在国进行服务贸易;(4)消费者和生产者移动到第三国进行的服务贸易。桑普森和斯内普对服务贸易的分类同巴格瓦蒂基本相同,只是把服务消费者换成服务接收者,并且它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

中国学者探讨服务贸易是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最早的代表者是汪尧田和周汉民教授。他们关于服务贸易的概念曾经指出:“国际服务贸易在概念上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国际服务贸易是无形的,是指发生在围家之间的符合于严格服务定义的直接服务输出与输入活动。而广义的困际服务贸易既包括有形的劳动力的输入输出,也包括无形的提供者与使用者在没有实体接触的情况下的交易活动,如卫星传送与传播、专利技术贸易等。”刘东升 (2005)提出服务贸易一般以银行、金融、保险、运输、电讯、广告、会计、房地产、

批发和零售、数据处理、技术转让、法律服务等一切非物质生产部门的交易活动为其主要内容,在经济部门分类上属于第三产业,与整个社会运行最为密切。

1.2 服务贸易的一般理论

Alanv.Deardorff(2001)指出服务贸易不仅可以刺激服务行业的发展,而且服务贸易提供的运输、保险和金融等服务都有助于国际贸易的顺利开展,也有助于货物贸易的发展,间接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Greg MuGuire(2002)认为发展中同家利用其丰富的劳动力,具有发展旅游、运输等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在计算机和电讯服务行业方面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需要积极参与全球服务贸易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

罗峰(2006)认为,服务贸易成为促进国民经济效率提高和国民产出总量增长的主导力量。根据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建立回归模型,将人力资本、城市化和外商直接投资三个方面作为影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变量,进行分析。发现人力资本要素的影响最大。因此,提出应大力培育高等人才,促进入力资本的积累。

2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李静萍(2003)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影响服务贸易的宏观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货物出口对服务出口有显著的拉动效应,货物贸易的发展过程中蕴含着服务贸易的巨大机会,发展中国家应善于主动把握这些机会。但我国货物贸易的高速增长并没有带来服务贸易的发展。如运输服务一直是我国服务贸易逆差的一个大项,历年的逆差都在50亿到80亿美元,由于服务业基础落后,为生产者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缓慢,再加上入世后服务市场的相对开放,故我国服务企业并没有享受到货物贸易增长带来的好处。

郑吉昌,夏晴(2004)对浙江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测度分析表明,浙江服务贸易国际市场占有率低,出口以劳动密集型服务为主,服务贸易总体比较优势指数在大多数年份为负值,处于竞争弱势。还对1995~2004年浙江外贸发展进行了分析,认为当今浙江外贸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浙江服务贸易发展水平较低,处于竞争弱势,这与浙江货物贸易和总体经济发展状况极不相称。从战略意义上看,实现浙江外贸结构从货物贸易到服务贸易的转换,逐步提高浙江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对于有效地参与国际分工,提高浙江的国际经济地位至关重要。

范纯增,于光(2005)对上海服务贸易竞争力进行了国际比较,认为上海服务贸易规模小,整体竞争力较差,行业竞争力差异也十分明显。他们还指出,波特“钻石”理论中六大因素的组合和动态作用过程决定了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来源、实力和持久性。他们分析,在服务贸易竞争力的不同阶段,其具体的决定因素有明显的差异;在要素驱动阶段,服务贸易竞争力主要表现为传统的资源优势;在投资驱动阶段,服务贸易竞争力主要依靠资本实力;在创新驱动阶段,主要依靠创新和差异化形成竞争优势。

3宁波服务贸易发展的优劣势

滕颖,楼晓东(2008)根据数据分析,宁波市国际服务贸易总体上仍处于发展初期,整体规模小、水平低,对经济发展带动作用弱,国际竞争力不强,严重滞后于国际货物贸易发展。究其原因,首先,宁波的服务业发展滞后,国内服务业是服务的生产部门,也是发展国际服务贸易的基础。其次,宁波的传统物流仍占主要地位,港口优势还未充分发挥。第三,目前各界对国际服务贸易的出口意识普遍不足,宁波市政府部门缺乏统一权威的信息监测和工作协调机制,至今仍没有负责促进国际服务贸易的商会、协会等中介组织,而这些组织又是必须的。

徐梦婕(2008)根据波特的“钻石原理”,一国或某一地区的服务贸易发展同其他产业一样主要取决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的支持等因素,分析了浙江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所在。但也指出所存在的问题:(1)浙江省服务业内部结构不合理。传统行业占比重较大,新兴行业和领域所占比重较小,与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不相适应。(2)浙江省缺乏服务贸易方面高等素质的人才。目前,浙江省在服务行业人员的教育与科技方面的投入相对较低,对服务贸易人才的培养重视不够,直接削弱了浙江省服务贸易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张钱江,周华蓉(2010)认为大力发展国际服务贸易,加快提升服务业开放水平,是推进浙江省经济转型升级、从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从贸易大省向贸易强省、从制造经济转向服务经济的战略抉择,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严峻考验和后危机时代的结构调整中,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总体来看,宁波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虽然起步较晚,但增速快、潜力大,主要特点有:(1)以国际服务外包为主要形式的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蓬勃发展。(2)一些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增长潜力的服务贸易出口部门正在形成。(3)传统服务贸易在数量上仍占主导地位,旅游、外经合作、国际运输三大传统服务出口占比过半。(4)文化产品与服务出口步伐加快,进展明显。发展中的主要不足有:服务贸易扶持政

策力度上有差距;服务贸易协调促进机制有待完善;服务贸易平台建设上有差距。另一方面,浙江省已具备加快发展国际服务贸易的条件与基础:浙江省长期经济发展形成的服务业基础,使服务贸易发展具备了一定的比较优势。

4 推动宁波服务贸易发展对策研究

宓红(2007)从政府角度提出发展宁波服务贸易的措施:(1)政府要加强宣传,尤其要让相关从业企业和人员认识到发展服务贸易的重要性。(2)加快宁波服务业的发展,提升宁波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为此,政府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奠定服务业发展的基础,发展与科技进步相关的新兴行业,发展对宁波经济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基础行业,发展农村第三产业等。(3)打破垄断、促进竞争,推动宁波服务贸易发展。(4)维护秩序,确保企业的公平竞争。(5)适当的政策倾斜与扶持,鼓励服务出口。政府可通过教育和培训政策,提高服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各方面素质,提高技术模仿效率和技术创新能力,从而促进宁波服务贸易的发展。

陈春慧,纪秋颖(2009)对宁波服务贸易发展实证分析提出对策:(1)发展服务贸易出口,扭转服务贸易逆差。从协整模型来看,服务贸易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大于货物贸易出口。发展服务贸易有利于我国改变目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改变“三高一低”粗放的局面。(2)保持合理服务贸易进口,改善对外贸易环境。从协整模型看,虽然服务贸易进口跟我国经济增长负相关,但是服务贸易进口推动了服务贸易出口的需求,为货物贸易提供了源动力。因此,我国的贸易政策同样应该重视服务贸易进口的积极作用,不断提高我国服务贸易进口的产出弹性,使服务贸易进出口保持平衡。(3)以外贸结构转换为出发点,促进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协同发展。协整模型得出服务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比货物贸易大。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具有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货物贸易出口对服务贸易出口有显著的拉动效应;另一方面,服务贸易对货物贸易起着支撑和促进作用,货物贸易优势的发挥与竞争力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与相关服务贸易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5 总结

综上所述,以上学者对服务贸易的研究均提出了众多富有新颖性和实践指导性的见解,使得服务贸易的理论和实践均得到了丰富和发展。但是,目前我国服务贸易仍然较大程度地依赖于自然禀赋和劳动密集型服务业而且总体竞争

力低。具有比较优势的项目以先天条件取胜,容易受气候环境、地理条件等外在因素影响,层次较低,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但并不强。而具有获取高附加值能力且对经济增长有内生作用的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业贸易额比重偏低,逆差较大,竞争力极其微弱。特别对宁波服务贸易的研究当前还很薄弱,关于理论深入研究的较少,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的更少;大型的论著寥寥无几,进行定量分析的很少。因此,笔者试图通过与上海服务贸易相比较,结合宁波市自身的发展现状,对于如何更好的利用自身的各项优势,规避劣势,以及对当地的政府政策、经济、文化和环境等综合因素进行分析,制定有效的经济方针政策,增强服务贸易竞争力,从而在服务贸易发展的道路上走的更好更远。

G公司汽车售后服务质量的现状和问题分析

G 公司汽车售后服务质量的现状和问题分析 一、 G 公司简介 G 公司(简称G 公司)隶属于GH 集团,从事本田系列轿车销售代理及售后服务工作,该公司占地面积12180平方米,总投资2500万元人民币,是严格遵照本田技研全球统一规范而建立的集整车销售、售后服务、纯正零部件供应和信息反馈“四位一体”的本田系列车型特约销售服务店。 服务项目包括:广州本田/HONDA 汽车免费首次保养服务;广州本田/HONDA 汽车定期保养服务;广州本田/HONDA 车辆索赔服务;汽车的机电、钣金、油漆、修理服务;汽车美容服务;24小时救急、拖车服务;代办保险及保险索赔服务;免费技术咨询服务;维修预约服务;汽车精品销售与安装服务;上门保养服务(对边远地区);定期保养提醒服务。GH 售后服务部总人数60余人,其中工程师8名,高级及中级技师30名,占总人数50%以上,这些专业技师及质检员均经过广州本田专业培训及国家相关部门培训考核合格。公司备有专用急救车、客户服务车,24小时急救热线随时准备解决车主所遇到的困难。对边远地区的车主,还提供上门保养服务。顾客的接待及休息环境明亮、舒适,电视、报刊杂志、各种饮料、糖果一应俱全让客户自得其所;透过宽敞的全景玻璃和车辆维修状况滚动显示屏,客户对自己车辆的维修情况一目了然,倍感放心。 通过前面对中国汽车产业现状和目前维修行业服务质量分析,不难看出对于G 公司来讲,有机遇也有挑战,虽然G 公司现在行业内售后服务工作情况总体居中上水平,但由于其代理的品牌特点,反而掩饰了很多在服务质量方面的问题,因此,有必要通过对其现状的分析,形成对G 公司服务质量存在的缺陷和问题的深刻认识。 汽车售后维修服务基本是一个顾客全程参与的过程,服务质量的好坏取决于顾客的亲身 体验。根据汽车售后维修服务的特点,我们可以看到,提高汽车售后维修服务质量的关键就在于对服 务质量的评估,优化服务流程,对 服务流程中可能产生的失误点进 行保证设计,并设计一套行之有效的服务补救系统。图1为G 公司汽车售后服务质量分析模型。 上述模型说明: 服 务 需 求

中英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国际经济与贸易 中英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 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相关理论综述 服务贸易是以服务作为交易标的的一种贸易行为。《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所界定的国际服务贸易是指以过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和自然人流动这四种形式进行的各国间的服务交易。该定义已成为有一定权威性和指导性的定义为各国接受。 根据《服务贸易总协定》中的服务部门清单,可以将服务贸易分为12类:商业性服务,销售服务,金融服务,娱乐服务,通讯服务,教育服务,卫生服务,运输服务,建筑服务,环境服务,旅游服务和其他服务。而对于金融服务贸易,国内外并没有确切的定义。本文将对金融服务贸易国外及国内有代表性的研究进行综述。 一、GATS与OECD对金融服务贸易的定义 根据GATS的定义,金融服务贸易是指由一成员国的金融服务提供者所提供的任何金融性质的服务。它包括两个部分:所有保险和保险相关的服务、银行和其他金融服务(保险除外),其中其他金融服务指证券和金融信息服务。 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ECD)对金融服务贸易的定义为由金融机构提供服务的收入,或者接受付出的支持,包括得到的和付出的直接投资收益(未分配收益和利息);从其他金融投资得到的和付出的收益(得到的和付出的利息和红利);得到的、付出的手续费和佣金。 可见,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对金融服务贸易的界定强调了金融服务贸易交易的提供方,而忽略了金融服务贸易的消费方。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主要是以此换取其他贸易领域的发展,而且金融服务贸易可以促进本国金融业与国际金融业的接轨,从而在国际竞争中促进本国金融业的发展。 二、国外对金融服务贸易相关研究 对于金融服务贸易研究,国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出发,有不同的看法。 列为恩(1996)认为,各种金融服务可以实现五种基本功能:方便商品和劳务的交易;易于风险管理;加速资源流动;获取信息,评估企业和配置资本;提供公司法人治理。同时,更多的相关文献表示,金融中介可以降低由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管理成本(戴蒙德1984;威廉森1987)也可以对规模经济产生积极的效应。 莫施里安(Moshirian 1994)认为,金融服务贸易和制造业类似,一些基本要素赋予了

韩国贸易现状分析

2005国别贸易投资环境报告--韩国 https://www.360docs.net/doc/5118571359.html, 2005年04月01日 18:50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公布2005国别贸易投资环境报告,以下为该报告韩国部分。 一、双边贸易投资概况 2004年,韩国是中国第五大贸易伙伴。据中国海关统计,2004年中韩双边贸易总额为900.7亿美元,同比增长42.5%。其中,中国对韩国出口278.2亿美元,同比增长38.4%;自韩国进口622.5亿美元,同比增长44.3%。中方逆差344.3 亿美元。中国对韩国出口的主要产品为服装及衣着附件、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化工产品、钢铁及其制品、玉米、煤、铝及其制品、电视机零附件、收音机及无线电通讯设备的零附件、水产品、海产品、集成电路及微电子组件等;自韩国进口的主要产品为集成电路及微电子组件、钢铁及其制品、塑料及其制品、移动电话机、电视机零附件、收音机及无线电讯设备的零附件、消费类电子产品及零件、有机化学品、自动数据处理设备的零件、铜及其制品、彩色图像显示管等。 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04年,中国公司在韩国完成承包工程营业额1亿美元,新签合同金额1.7亿美元;完成劳务合作合同金额2.8亿美元,新签合同金额2.3亿美元。截至2004年底,中国公司在韩国累计完成承包工程营业额2.2亿美元,签订合同金额4.1亿美元;完成劳务合作合同金额20.5亿美元,签订合同金额25.7亿美元。 2004年,经中国商务部批准或备案,中国在韩国设立非金融类中资企业19家,中方协议投资额6.1亿美元。截至2004年底,中国在韩国累计投资设立非金融类中资企业91家,中方协议投资总额9.1亿美元。 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04年,韩国对中国投资项目5625个,合同金额139.1亿美元,实际使用金额62.5亿美元。截至2004年底,韩国累计对中国直接投资项目32753个,合同金额505.6亿美元,实际使用金额为259.4亿美元。 二、贸易投资管理体制概述 (一)贸易投资管理法律体系 韩国涉及贸易投资管理的法律主要包括《对外贸易法》、《外国人投资促进法》、《关税法》、《外汇交易法》和《有关提高出口产品质量法》等。其中,《对外贸易法》和《外国人投资促进法》是韩国贸易和投资管理领域的基本法律。 此外,韩国产业资源部还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公布《进出口公告》、《进出口统合公告》和《进出口特别公告》来确定进出口贸易的各项具体政策。

星级酒店服务质量现状及主要问题分析

星级酒店服务质量现状及主要问题分析 近几年来的抽样调查统计表明,入境旅游者对我国宾馆高星级酒店服务质量总体评价普遍较好。在对我国高星级酒店服务、餐饮服务、交通服务、娱乐服务、购物服务、导游服务和邮电通讯服务七个方面的服务质量的评价中,满意率最高的一直是高星级酒店服务,评价“尚好”以上的人数一般都超过90%。 我国高星级酒店总体服务质量水平不断得以提升,其间主要促进因素为(1)借鉴国际先进管理经验。国际高星级酒店(公司)集团从80年代初期开始进入中国市场,20余年来,我国高星级酒店业不断吸收、消化和利用国际上高星级酒店业发达国家先进的管理理论、管理方法和经验,己逐步建立起适合中国国情的高星级酒店管理模式。借鉴国际先进的高星级酒店管理理论和经验对我国高星级酒店业转变经营管理理念,树立服务理念、质量观念,推行服务设施建设和高星级酒店服务标准化,提高服务质量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2)市场竟争压力。自90年代中期起,我国高星级酒店业的出租率和利润率基本呈下降趋势,1998年高星级酒店业的平均利润率己经降为负数(-5.8%),高星级酒店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白热化的竞争迫使各高星级酒店重新审视自己的经营思路。许多高星级酒店开始努力提高服务质量,以优质服务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在这种背景之下,开放初期那种对宾客的怠慢己属罕见,越来越多的经营管理者开始注重寻求适合我国高星级酒店业的服务模式,并做出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实践探索. 2.我国高星级酒店业的差距和问题 对比国外的大型高星级酒店,以及在中国登陆经营的分支酒店,现阶段我国内生的高星级酒店业服务质量仍然较低,服务质量管理比较落后,己成为提高高星级酒店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障碍之一。远的不说,与我们的近邻日本、泰国、新加坡等国相比,我国高星级酒店的服务质量水平尚难与之竞争。2001年《现代高星级酒店》刊载的一份调查结果表明,在全球80家最佳高星级酒店的名单中,泰国曼谷的东方大高星级酒店(Oriental,Bangkok)名列第一,其次是新加坡的拉弗尔高星级酒店〔Raffles,Singapore).香港香格里拉tShangri-la,HongKong)、香港半岛高星级酒店(tPeninsular,HongKong)并列第四,新加坡还另有4家高星级酒店入围。而到目前为止,我国内地高星级酒店一直与此无缘.事实正是如此,虽然我国大部分高星级酒店的硬件设施己经达到或超过国际同类高星级酒店的水平,但由于经营观念、从业人员素质、管理效率、市场竞争压力等高星级酒店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导致高星级酒店服务质量水平落后于同行业国际水准。 1.“重硬件、轻软件”倾向 我国高星级酒店服务质量离国际先进水平尚有较大差距这一事实,己被认明为我国旅游业发展初期重设施建设、忽视人才培养倾向所导致的必然结果。世界旅游组织专家费雷德(Fred)曾走访了我国14个旅游城市,考察了各地112家高星级酒店,认为我国大部分旅游高星级酒店的硬件设施己经达到或超过国际同类高星级酒店的水平,但高星级酒店从业人员素质、质量管理及服务水平

企业品牌营销的文献综述

浙江财经学院毕业论文 (或毕业设计) 文献综述 企业品牌营销的文献综述 学生姓名章瑶指导教师陈颖 二级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名称市场营销 班级08市场营销C1班学号 0803240137 2009年10月30日

企业品牌营销的文献综述 摘要:现今社会是一个品牌竞争的时代,因此品牌的意义非同小可,本文主要对品牌的内涵及作用进行了研究,同时论述了品牌塑造的过程,包括品牌形象的打造、品牌定位和品牌文化的确立、品牌资产的重要以及品牌传播的策略,从中发现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品牌营销未来发展的前景。本文认为在今后的品牌营销中应当要更加注重情感与体验的渗透,将品牌赋予更多的思想与个性,吸引和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在满足消费者对产品功效的期望的同时还能满足消费者在情感及心理上的需求。 关键字:品牌;品牌形象;品牌定位;品牌文化;品牌资产;品牌传播 一、关于企业品牌的研究 (一)品牌的概念 品牌(Brand)一词来源于古挪威文字Brandr,意思是“烙印”,它非常形象地表达了品牌的真谛——“如何在消费者心中留下烙印”。关于品牌的定义有很多,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对品牌都有不同的理解。在国内外众多学者的著作中,对于品牌的解释基本与下述说法相类似,都是从最直观、最外在的品牌识别功能出发,将品牌视作一种特殊符号,并没有揭示品牌的完整内涵。比如:美国营销学家菲利普·科特勒(2009)为品牌下的定义是:“品牌就是一个名字、称谓、符号或设计,或是上述的总和,其目的是要使自己的产品或服务有别于其他竞争者。” 大卫·奥格威(2009)认为,品牌是一种错综复杂的象征,它是产品属性、名称、包装、价格、历史、声誉、广告风格的整体组合。品牌同时是因为消费者对其使用的印象及自身的经验而有所界定。 乔春洋(2005)指出,品牌是多种元素与信息的结合体,是一种具有影响力及专有性的无形资产,它不仅是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武器,更是对消费者的一种承诺和保证。而品牌的强弱、价值、竞争力、影响力等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各

我国汽车4S店售后服务存在的问题分析 更新时间

我国汽车4S店售后服务存在的问题分析更新时间:2011-7-12 11:41:00 来源:网络新浪微博腾讯微博【我要评论】[导读]当我国汽车销售不断增长的同时,整车销售竞争激烈,导致汽车售后服务变得越来越重要,并逐渐成为我国汽车4S店的主要利润来源。但是我国4S 店的售后服务并不成熟规范,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择其重点三个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的初步建议。当我国汽车销售不断增长的同时,整车销售竞争激烈,导致汽车售后服务变得越来越重要,并逐渐成为我国汽车4S店的主要利润来源。但是我国4S店的售后服务并不成熟规范,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择其重点三个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的初步建议。 汽车售后服务市场,又称汽车后市场,源于20世纪30年代初在英美等国。它涵盖了汽车销售以后有关汽车的质量保障、索赔、维修、保养服务、汽车零配件供应、维修技术培训、技术咨询及指导、市场信息反馈等一系列内容。其体系建立的制约因素是多方面的,既包括技术、资金、设备,也包括市场意识、服务意识、政府相关政策等。 目前,国内外汽车售后服务的经营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类:(1)汽车4S店的形式,所谓“4S”即整车销售(sale),零部件供应(spare parts),售后服务(service),信息反馈(survey)。汽车4S 店就是将这四项功能集于一体(简称为四位一体)的汽车销售服务企业;(2)“连锁经营”;(3)“特约服务站”;(4)“独立经营”,即多品牌经营。 目前,我国主要的汽车售后服务基本都采取的是第一种方式,故本文着重从汽车4S店的角度探讨我国汽车的售后服务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一、我国汽车4S店售后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服务人员良莠不齐,综合素质不高 这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是服务人员服务态度差,比如个别4S店服务人员接待态度生硬,对顾客提出的疑问,回答不诚实,敷衍了事;顾客进店维修汽车时,维修人员聊天、插科打诨,置顾客于不顾;汽车维修时间长,无效率,少有4S店能够免费提供客户维修期间的代步车,严重造成顾客的不便等等。另一方面是服务人员的知识水平低,很多服务人员缺乏甚至是没有专业知识,对顾客汽车的问题不能及时正确的“对症下药”;甚至出现汽车一修再修,问题仍未解决的现象。出现这一问题,主要是因为我国对汽车服务业人才的培养投入不足,与国外将汽车服务人才引入高等职业教育的做法不同,我国汽车服务业从业人员往往源于师傅带徒弟的培养方式,甚至更有个别服务人员完全没有相关专业知识,边工作边学习。此外,我国也缺少具备一定师资力量、科学培养理念的专业培训机构。 (二)4S店售后服务质量不高 1、轻检查,重换件。由于保养时的例行检查是免费项目,因此很多品牌4S店对厂家要求的检查项目很少严格执行,一般都是粗略地目查一下灯光,测试一下轮胎气压,紧固一下底盘螺丝……其它需要深入检查的项目,多是由顾客提出车辆故障现象,才可能会深入检查。而厂家要求的更换项目,由于可以显著提高企业收入和增加维修工工时费,很多4S店维修人员都会严格遵守厂家更换项目政策换件,不考虑顾客车辆的这些辅料和配件是不是真的需要更换,譬如刹车片,很多厂家都要求20000-30000公里更换刹车片,但由于顾客驾驶习惯不同,经常驾驶的路面不同,可能会有部分顾客车辆即使到这个公里数,刹车片仍完全不需要更换,但为了提高企业收入,维修人员以厂家质保政策做幌子:如果不换,以后车辆索赔就麻烦等等,以此要挟顾客为不必更换的配件不情愿地买单。造成很多顾客过了质保期以后,再做保养都会选择离开4S店。 2、滥用乱用养护产品。许多4S店在提供汽车保养服务的时候,服务人员往往千方百计地给客户推销这样那样的养护产品,原因就是4S店的配件只能使用厂家的原厂配件,配件销售价格又有厂家的限价,利润空间不大,但养护产品则多来自市面上,价格相当低廉,能够带来巨额的利润。而市面上的养护产品五花八门,一瓶瓶的养护产品没有任何技术含量地倒

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探析——文献综述

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探析 ——文献综述 随着世界经济进入服务经济时代,以产品为基础的竞争向以服务为基础的竞争转变,服务业在维护一国经济和政治利益方面处于重要的战略地位。据WTO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球服务贸易总体发展的趋势在不断加强,1980年到2007年间,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从3650亿美元扩大到33000亿美元,27年间增长了8倍,占世界贸易出口的比重从1/7增长到近1/3。在2010年,世界服务贸易达到了36595亿美元,占当年世界贸易总额的1/3。由此可见,服务贸易势必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服务贸易在全球贸易比重不断增加,世界各国都从国际服务贸易中受益颇丰,此时,对我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进行研究,分析我国服务贸易发展不足的原因,发掘我国服务贸易的潜在优势以及探究提升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策略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服务贸易及其国际竞争力的定义 《服务贸易总协定》(General Agreements on Trade in Service,GATS,1994年4月15日),其中对服务贸易做出了明确的定义:第一,跨境提供(cross-border supply),即从缔约方境内向任何其他缔约方境内提供服务,这种服务无需人员、物资和资金流动,而是通过现代通讯、邮电、计算机网络实现的视听、金融、信息等服务;第二,境外消费(consumption abroad),即缔约方境内任何向其他缔约方消费者提供服务,如接待外国游客、提供旅游服务,为国外病人提供医疗服务,接受外国留学生等;第三,商业存在(commercial

Presence),即一缔约方在其他任何缔约方境内通过提供服务的商业存在而提供服务,如外国公司在中国开办银行、商店,设立会计、律师事务所等;第四,自然人流动(movement of natural persons),即一缔约方的自然人在其他任何缔约方境内提供服务,如一国的医生、教授、艺术家到另一国从事个体服务。 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以提高国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为目的,服务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创造增加值并保持良好的国际收支平衡的能力。在此,不仅强调出口能力,更重要的是保持国际收支的平衡。 2.国外学者相关研究 2.1对于国际服务贸易竞争力理论方面的研究 迈克尔·波特(Michael E·Porter),1990年提出了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将竞争力与产业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他提出了著名的“产业国际竞争力国家钻石模型”,用一个形似钻石的菱形图表示出国家竞争力的四大要素(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与支持性产业企业战略、结构、同业竞争)和两个辅助因素(机会和政府)。后来,有人将这一理论引入国际服务贸易领域,发现该理论不仅能较为全面和系统地对服务贸易格局进行解释与总结,而且对一国服务贸易的未来发展有一定的前瞻性和预见性,因此能更好地适应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要求。 对于国际贸易比较优势方面,联合国贸发会国际贸易高级专家Murry Gibbs和Michiko Hayashi作了一个较为全面的总结,认为自然资源要素禀赋固然是决定一国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一个方面,但一国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还要取决于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类型,以

中国对外贸易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对外贸易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一、当前我国对外贸易现状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对外贸易一直保持着比较迅速的增长,这为我国国民经济较快平稳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几十年来,我国对外贸易额持续大幅度增长。2002年至今,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连续4年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长,2005年居全球第3位。2006年中国对外贸易规模高达17606.9亿美元,比2005年净增3385.7亿美元,增长23.8%,实现贸易顺差1774.7亿美元,外贸出口9690.8亿美元,增幅回落1.2个百分点;进口7916.1亿美元,增幅上升2.4个百分点。金融危机前后我的对外贸易整体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对外贸易增长速度强劲反弹 自实施对外开放,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贸易顺差逐年扩大。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外贸增长幅度大大增加,进出口同比增长速度2003 年达到最高点,为37. 1%; 出口同比增长速度2004 年达到最高点,为35. 4%; 进口同比增长速度2003 年达到最高点,为39. 9%。2005 ~2007 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出口、进口增长速度均保持在一个较为平稳的状态。 2008 年9 月金融危机在全球范围内爆发,中国对外贸易受其影响,2008 年进出口增长速度下降为17. 8%; 出口增长速度下降为17. 2%; 进口增长速度下降为18. 5%,2009 年进出口总额自加入世贸组织后首次出现减少,外贸增长速度更是降到最低谷,均出现负增长。2010 年外贸形势有所好转,外贸增长速度大幅上升。 (二)对外贸易差额有所下降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进出口贸易整体态势良好( 见表1) 。2001 ~2010 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由5096. 51 亿美元增长到29727. 6 亿美元,贸易规模扩大了5. 8 倍。其中,出口额从2660. 98 亿美元增长到15779. 3 亿美元,出口规模扩大近6 倍,进口额从2435. 53 亿美元增长到13948. 3 亿美元,进口规模扩大约5. 7 倍,进出口贸易差额从225. 45 亿美元增长到1831 亿美元,扩大约8. 1 倍。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中国遭遇了空前的困难和挑战,

汽车4S店售后服务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汽车4S店售后服务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要 目前,在我国汽车发展总体状况下,汽车4S店的售后服务市场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服务在整个4S店销售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售后服务对顾客满意度提高的关键作用,更没有意识到主动追求品牌形象塑造的重要性,导致目前4S店的售后服务仍然停留在维修、保养、检测上,近80%的购车者认为配件价格高的离谱,客户在维修服务过程中很被动,一些合理建议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等。当我国汽车销售不断增长的同时,汽车售后服务变得越来越重要并逐渐成为我国汽车4S店的主要利润来源。但目前我国4S店的售后服务存在着很多问题,使得4S 店的经营模式受到强大的挑战和威胁。 引言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这一昔日的奢侈品目前已进入千家万户。预计未来五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将保持20%~30%的年增长速度。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急剧增加,给汽车售后服务业带来了极大的商机,假如把整车销售制造作为汽车市场的“前市场”,那么维修保养、配件供给、汽车美容、汽车改装等等服务都可以称为是汽车“后市场”。在利益驱动下,市场竞争已经从“前市场”转移到售后服务竞争,甚至汽车售后服务业已成为商家赢得市场的关键。但我国的汽车售后服务水平与国外相比还处于初级阶段,从法律法规、经济模式到服务理念、品牌创造都存在巨大差异。面对如国外企业的强烈竞争,我国的汽车售后服务业必须对国外先进的服务体系进行研究和学习,吸取现有成功案例的经验,不断改进和完善,建立起一套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服务体系,才能使我国的汽车售后服务业在巨大的商机中得以更加辉煌的发展。 1、售后服务的重要性

目前,成熟的汽车产品在功能与品质上极为接近,汽车品牌竞争质量本身差异性越来越小,价格大战已使许多汽车4S店和汽车经销商筋疲力尽。款式、品牌、质量、以及售后服务等各个方面的差异性成为汽车4S店和汽车经销商确立市场地位和赢得市场竞争优势的尖锐利器。汽车售后服务的市场竞争不仅仅靠汽车的品牌,更需要优秀的品牌售后作为保障,以丰田为例,丰田的宗旨是“做用户没想到的”,为此,他们制定了服务行动“亲切、切实、快速、合理”4个标准,要求所有的丰田经销商都按这个要求和标准去做。经销商对每一位客户都制定了用户档案,在每次修理维护完以后和用户联系,处处体现了充满专业的服务和充满人性的关怀,只有这样才能赢得顾客争夺市场的份额。 2、我国汽车4S店售后服务现状与分析 中国汽车售后服务满足度调研报告显示,售后服务普遍存在不规范的竞争,将严重制约中国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93%的被调查者对“多次返修率”不满足,56%的被调查者担心,4S店或特约经销商在维修过程中“偷工减料”,提供劣质配件,51%的被调查者认为,服务观点淡薄是4S店或特约经销商存在的比较普遍的问题“68%的被调查者认为,顾客的反馈信息并未得到满足回应或解决,73%的被调查者表示,质量保修期后会选择社会修理厂。”但是,对社会修理厂的维修质量表示担心的被调查者竟达62%。我们很多消费者称:售后服务的消费太高。因此消费者实际接受服务的代价是:高昂的工时费及不规范的零部件。 2.1售后服务理念淡薄 在我国,汽车售后服务企业自身的服务意识是相对落后的,这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是服务人员服务态度差,比如个别4S店服务人员接待态度

文献综述

我省对外贸易现状及发展前景文献综述 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对外贸易增长迅速,对推动经济增长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外贸规模与结构都远远落后于外贸发达省市。本文根据河北省近年来的统计数据,通过对河北省对外贸易进行纵横向比较,分析了河北对外贸易的特点及潜力,提出河北对外贸易发展应继续实施自主创新品牌战略、加快发展机电和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出口、协调产业布局与区位优势,推动河北经济快速稳定地发展. 1. 我省对外贸易的现状 1.1我省产业结构 河北省地处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位置,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从总体经济发展态势来看,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河北省的经济发展基本呈现持续稳定增长态势。从产业结构视角来看,河北省二、三产业的发展已经达到相当规模,占GDP总量的比重将近86%,尤其是第二产业发展较为迅速。从产值比重来看,河北省的产业结构特征较为明显,呈现出“二、三、一”的比例特征,也就是以第二产业为主,一、三产业为辅的产业发展格局。具体来看,第一产业占GDP的产值自1989年以后逐年减小,第二产业的产值比重逐年递增,其中工业产值比重占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的80%以上,且随第二产业比值的增加而增加,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同第二产业一样也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上述特点表明,第二产业是促进河北省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

第一产业在地区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益减少,第三产业的作用正在逐步凸显,从三次产业的演变规律来看,当经济发展进入工业化后期以及工业化时代,第三产业将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1.2市场结构:高度集中于亚、欧、美三大市场 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的对外贸易伙伴几乎遍及世界所有的国家和地区,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亚、欧、美三大地区。近年来,河北省对亚洲市场的出口比重占绝对优势,基本维持在47%左右,而欧洲和北美洲所占比重分别为30%和12%左右,三个市场的总和占全省出口90%以上。2003年河北省对亚洲、欧洲、北美洲出口比重分别为46.79%、32.46%和13.06%,合计占全省出口的92.31%。2009年,三个地区所占比重分别为40.19%、31.45%和14.55%,合计占86.19%,亚洲市场略有下降,欧洲和北美洲市场所占份额相比上年有所提升。2012年,河北省进出口居前十位的国家(或地区)是:澳大利亚、巴西、美国、德国、韩国、印度、日本、俄罗斯、意大利、荷兰,依然以亚、欧、美三大市场为主导。 1.3出口商品结构比较 为了反映一国或地区的出口商品结构是否合理和优化,一般用机电产品出口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高低来说明。近年来,外贸强省市积极实施科技兴贸和品牌战略,机电产品出口快速增长,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迅速崛起,特别是广东、江苏、上海三省市形成了以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为主导的出口商品格局。而河北机电产品出口额为33.8亿美元,占出口总额比重为26.3%,与全国平均水平相

中韩贸易摩擦现状及对策研究

东北亚区域经济发展与合作论文 姓 名: 吕艳 学 号: 0111070114 学 院: 经济学院 专 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 班 级: B0701

中韩贸易摩擦及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中韩两国经贸往来的不断扩大,贸易摩擦和争端也不断出现,尤其是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两国在贸易方面的问题,无疑会对韩中经贸关系的健康发展产生障碍,从而影响两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及整个东北亚区域合作。本文总结了中韩两国贸易发展的现实条件和现实状况,分析了目前两国贸易存在的贸易逆差贸易问题,提出了进一步促进韩中两国贸易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中韩、贸易摩擦、对策研究 中韩两国自1992年8月24日建交以来, 两国友好合作关系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政治上, 两国领导人多次互访, 增进了相互理解和信任,推动了两国关系的发展; 经济上, 两国合作关系不断深化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 在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一、中韩贸易摩擦现状及其成因 随着两国经贸关系的日益密切,贸易摩擦无可避免,韩国关税壁垒高筑、非关税贸易壁垒重重。中韩贸易逆差过大,是中韩贸易磨擦产生的主要原因。进一步研究可以发现,近年来中韩贸易摩擦和纠纷主要集中在中国具有微小顺差的农产品领域里。一般来讲,按照国际贸易理论,应该采取各种措施鼓励和增加出口而限制进口的应该是贸易逆差国,中韩贸易中国是贸易逆差国,而且逆差额比出口额大得多,中国政府应该限制对韩国的进口,加强对进口产品的管制,同时韩国应该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从中国的进口,改善贸易不平衡的状况。 (一)中韩两国经济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在技术层次上存在差异 韩国是新兴工业化国家之一,相对于我国具有资金和技术上的优势,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具有劳动力廉价、资源相对丰富的特点,这决定了两国贸易结构的互补性。我国向韩国主要出口初级产品或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工业制成品。出口产品数量虽多,但总金额不大,高新技术产品等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较低,而韩国则主要向我国出口附加值高的技术和资本密集型工业制成品,这种建立在比较优势基础上的商品结构使中韩双边贸易本身就存在不平衡的因素,结果是逐渐拉大了我国对韩国的贸易逆差。 (二)韩国对我国产品采取歧视性贸易政策 韩国采取调节关税、关税配额和特殊保障措施等限制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农林产品、水

我国汽车售后服务水平现状分析

我国汽车售后服务水平现状分析 汽车售后服务是指自汽车出厂到汽车报废期间,人们在汽车上进行的花费所带来的商机,包括技术培训、汽车质量保修以及配件供应等方面。在市场竞争等因素的刺激下,我国汽车售后服务得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不足,这主要是当前我国售后服务模式陈旧、国内资源不足、法律法规滞后等多方面的因素导致的。对此,需要努力建构汽车售后服务标准体系建设,以满足我国汽车服务业的发展需求。 标签:汽车;售后服务;标准体系 在研究西方国家汽车行业发展史过程中,我们发现这些国家的汽车产业均是沿着“营销—品牌—服务”的道路在前进。在我国,汽车销售模式的主要导向包括4S店以及社会有形市场,且我国的汽车销售业一般都坚持追求数量优势的理念,故而在我国汽车销售行业中,各个4S店十分注重硬件设施工作,但却对售后服务工作重视不够。随着科技的进步,汽车设计以及制造技术得到快速的发展,各品牌汽车之间的差异逐渐缩小,因此提高汽车售后服务水平,在当前竞争日益激烈的中国汽车行业显得越来越重要。 在汽车售后服务方面,各汽车销售公司需要努力构建和谐的企业与客户关系,这就需要努力健全企业的汽车售后服务标准体系。本文根据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状况,从汽车售后服务标准体系建设角度进行分析研究,以供参考。 1 我国汽车售后服务现状分析 在市场竞争等因素的刺激下,我国汽车售后服务得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不足。 1.1 汽车售后服务已基本得到人们的认同 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国汽车售后服务得到了快速发展,获得了人们的肯定,这集中表现为对汽车售后服务的认同等。 在我国汽车销售行业,汽车售后服务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技术培训。技术服务在汽车售后服务中占据重要地位,汽车作为一个技术密集性产业,其售后服务工作必将大量接触各种技术性问题。这就需要企业的汽车售后服务部门对自己的工作人员开展技术培训工作,然后由这些工作人员提供各种技术性服务。第二,汽车质量保修。又称为汽车质量担保,这主要是指当客户所用汽车在质量上出现问题的时候,需要对客户的汽车的质量索赔工作进行处理,包括质量鉴定、实施赔偿等,同时也为厂商反馈相关信息。这项工作一般是由处于一线位置的售后服务网点来承担的。第三,配件供应服务。汽车零部件供应的作用,一方面表现在为企业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以保障其售后服务工作的质量,另一方面则表现为汽车零部件供应对汽车生产的经济价值已经得到国际市场和国内市

“我国际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文献综述

“我国际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文献综述 一、文献资料目录 【1】邓士燕浅谈当前中国服务贸易的现状与问题(期刊论文)-广东财经职业学院院报2007(06) 【2】孔祥荣加快发展我国服务贸易对策及研究2008(04) 【3】胡景岩中国发展服务贸易的战略思考(期刊论文)-国际贸易 【4】余道先中国服务贸易结构域贸易竞争的实证分析2008(10) 【5】肖雨洁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与思路研究(期刊论文)-商场现代化2009(06)【6】陈娟服务贸易在我国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期刊论文)-科学时代(上半月)2010(5) 【7】胡琴.HU Kin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期刊论文)-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10,32(5) 【8】徐婧.Xu Jing 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期刊论文)-价值工程2008,27(1) 【9】辛娜我国服务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期刊论文)-教育教学论坛2010(9) 【10】王美伦浅谈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与对策(期刊论文)-才智2011(3) 【11】陈文玲.CHENG Wen-ling 推动服务贸易发展的政策选择(期刊论文)-商业研究2009(4) 【12】贾光宇我国服务贸易的现状及竞争力分析(期刊论文)-中国商贸2010(16)【13】孟建国我国服务贸易的现状及发展策略探讨(期刊论文)-商业时代2010(22)【14】杨慧华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人文社会科学学刊)-南北桥2010(9)【15】季彬张欣我国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期刊论文)-吉林农业科技学院2010(09) 二,文献综述 由于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带动了全球服务贸易的迅猛发展和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服务业在整个国民产业中不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以及服务贸易行业的不懈努力使得我国的服务贸易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的趋势。虽然我国的服务贸易现已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对其产业结构、分配发展方面、管理方面、法律法规方面等还存在着欠缺和不足。 毕业论文确定《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这一选题,是希望通过整理和归纳各家所言,对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性总结,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 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学习和分析,我发现绝大多数的学者所持的观点有: ﹙一﹚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 ⑴我国服务贸易总体结构不合理:我国服务贸易出口仍然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劳动密集

2019版北京市与韩国进出口贸易专题报告

2019版北京市与韩国进出口 贸易专题报告

序言 本报告针对北京市与韩国的进出口贸易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并对主要指标出口金额,进口金额,进出口金额等进行了总结分析。 借助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的了解北京市与韩国的实际进出口贸易状况,从全面立体的角度了解北京市与韩国的进出口贸易现状,把握行业前景。 本报告借助权威多维度数据分析,客观反映当前北京市与韩国贸易真实情况,趋势、规律以及发展脉络,相信对了解北京市与韩国的进出口贸易现状具有极高的参考使用价值,亦对商业决策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北京市与韩国进出口贸易专题报告中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海关总署、国家发改委以及商务部。

目录 第一节北京市与韩国进出口贸易现状概况 (1) 第二节北京市与韩国进出口贸易出口金额指标分析 (2) 一、全国与韩国贸易出口金额现状统计 (2) 二、北京市与韩国贸易出口金额占全国同类比重统计分析 (2) 三、北京市进出口贸易总出口金额现状统计分析 (2) 四、北京市与韩国贸易出口金额占北京市总出口金额比重统计分析 (3) 五、北京市与韩国进出口贸易出口金额(2016-2018)统计分析 (3) 六、北京市与韩国进出口贸易出口金额(2017-2018)变动分析 (4) 七、全国与韩国进出口贸易出口金额(2016-2018)统计分析 (4) 八、全国与韩国进出口贸易出口金额(2017-2018)变动分析 (5) 九、北京市与韩国出口金额同全国同类进出口贸易(2017-2018)出口金额变动对比分析 (5) 第三节北京市与韩国进出口贸易进口金额指标分析 (6) 一、全国与韩国贸易进口金额现状统计 (6) 二、北京市与韩国贸易进口金额占全国同类比重统计分析 (6) 三、北京市进出口贸易总进口金额现状统计分析 (6) 四、北京市与韩国贸易进口金额占北京市总进口金额比重统计分析 (7)

酒店管理质量 分析——提高酒店服务质量的可行性措施2015(叶予舜)

酒店管理质量分析——提高酒店服务质量的可行性措施 提高酒店服务质量的可行性措施 服务质量是酒店生存与发展的基础,酒店之间的竞争,本质上是服务质量的竞争。只有将酒店服务的三个黄金标准(凡是客人看到的必须是整洁美观的,凡是提供给客人使用的必须是安全有效的,凡是酒店员工见到客人都必须是热情礼貌的)真正做到了,做好且做出色了,才会有高的顾客满意度,酒才能作为对改革开放最早、与国际接轨程度最高的产业之一,中国(内地)酒店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基本上实现了有服务接待型向产业经营型的转变。不论是产业规模、管理水平还是服务质量都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人们在接受服务时也越来越重视自己的满足程度,仅仅像过去一样提供共性的酒店服务,已越来越不适应现代酒店发展的需要,人性化、有针对性的酒店服务越来越重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没有高质量的服务就没有市场,不注重酒店服务质量就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只有优质的服务才能满足顾客,酒店才能得以可持续发展。 (一)建立完善的服务质量管理体系 1.设立服务质量管理组织结构 酒店应设立服务质量管理专职机构,作为服务质量体系的组织保证,建立内容全面、科学合理、控制严密的服务质量控制系统,通过一定的 制度、规章、方法、程序等,使酒店质量管理活动系统化、标准化、制

度化,把酒店各质量活动纳入统一的质量管理系统中。 2.制订质量标准和质量目标 酒店要对各服务项目的日常管理和服务环节明确质量标准,制定工作规范和工作程序,使员工服务行为有章可循。对酒店各岗位、各环节 的服务过程进行如实记录,仔细分析研究,按照质量管理要求进行改进, 使之合理化,并以文字和图表的形式确定下来,形成服务程序。服务过 程的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既是酒店质量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建 立服务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基础工作。同时,酒店还应制订服务质量检 查程序和控制标准,建立质量信息反馈系统,收集分析服务不符合标准 的原因,提出和实施改进措施。 (二)定期对酒店管理人员和员工进行考核培训 1.对管理人员的考核 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管理业务上的考核,使其掌握的管理技能达到娴熟且与时俱进。并且定期组织相关管理人员区优秀的酒店学习管理经 验。不断完善酒店的管理体系。 2.对员工进行培训 01)提高服务意识 经常是员工被授予了权力,但是却不愿意主动地进行补救性服务。这种情况的出现可能有很多原因,包括缺少激励,缺少责任心, 即没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培训的重点:向员工强调酒店的价值观、 信念和行为准则,使员工增强服务意识,树立优质服务的思想,形

文献综述。 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分析

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分析 ——文献综述 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服务贸易也随之快速发展。研究资料显示, 从1990年至2005年期间,我国的服务贸易出口的年均增长速度高达18%。世 界的排名也从原先1990年的第二十六位上升到了2004年的排名第九位。从此 可以看出,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对于我国国内的服务行业以及整个国民经济都 发挥着越来越不可小觑的作用。尽管如此,我国的有部分学者则通过计算比较 优势指数变化认为,从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的服务贸易还是处于劣势地位,甚 至还在持续恶化。那么,对于我国的服务贸易的竞争力来说,具体现状是怎样呢?目前已经成为了较为关注的问题。 服务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已经变得越来重要,服务贸易的发展已 经直接的影响到国家的整体的竞争力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经济的 重心向服务贸易业倾斜,服务贸易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全世界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年均增速超过了货物贸易,成为国际贸易领域的重要 组成部分。与此同时,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达成的《服务贸易总协定》标志 着当代贸易的内涵、结构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国已于2001年底正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这意味着中国服务贸易市场将日益融于国际服务市场。面对强劲 的国际竞争,中国必须在世贸组织的多变规则下进行服务市场开放,参与国际 服务贸易竞争。因而,对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基本概念 服务贸易又称劳务贸易,指国与国之间互相提供服务的经济交换活动。服 务贸易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服务贸易是指一国以提供直接服务活动形式 满足另一国某种需要以取得报酬的活动。 《服务贸易总协定》(General Agreements on Trade in Service,GATS,1994年4月15日),其中对服务贸易做出了明确的定义:第一,跨境提供 (cross-border supply)。第二,境外消费(consumption abroad)。第三,商业

浙江省服务贸易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文献综述(可编辑)

浙江省服务贸易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浙江省服务贸易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二十世纪下半叶,随着科技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和全球经济稳步增长,国际服务贸易呈现出蓬勃发展趋势,在全球贸易总额中的比重不断上升。从九十年代开始,服务贸易总协定及其后续谈判给新世纪服务贸易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发展服务贸易,提高服务贸易竞争力逐渐成为各国政府和学者关注的焦点。 1 有关服务贸易的一般概述 1.1服务业及服务贸易的内涵 (1)服务业的定义 对服务业的定义及其所包括的业界范围,国际学术界还存在很大的分歧,不同学者对服务业所覆盖的行业范围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 关于服务概念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亚当.斯密从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的角度对货物和服务加以区分,将生产物质的、有形商品的劳动视为生产性劳动,而生产非物质的、无形商品的劳动则是非生产性劳动。他提出服务不是生产性的而是非生产性的,因为服务一旦完成便消失遁形,同时,它不能固着或呈现在可售卖的物品里边。随后的经济学家,例如萨伊、马歇尔则从效用价值论的观点出发,提出凡是能够创造效用的活动都是生产性劳动,因此创造无形产品的服务活动与创造有形产品的劳动具有同等重要的作

用。 马克思认为任何时候在消费品中,除了以商品形式存在的消费品外,还包括一定量的以服务形式存在的消费品。服务这个名词,一般地说,不过是指这种劳动所提供的特殊使用价值,就像其他一切商品也提供自己的特殊使用价值一样;但是,这种劳动的特殊使用价值在这里取得了“服务”这个特殊的名词,是因为劳动不是作为物,而是作为活动提供服务的。服务无非是某种使用价值发挥效用,而不管这种使用价值是商品还是劳动。从上述马克思的相关表述中,我们不难得出,虽然从物理特性角度区分,以商品形式存在的消费品是有形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是一个物体、一种装置、一件东西,而以服务形式存在的消费品是无形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是一种行为、一种动作、一种努力。但从本质上讲,服务与有形商品都是劳动产品,都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美国经济学家霍尔(1977)认为,所谓服务就是隶属于一定经济单位的人或物在事先合意的前提下,由于其他经济单位的活动所发生的变化。服务的生产和消费是同时进行的,这意味着消费单位的变化与生产单位的变化同时发生,这种变化是同一的。服务一旦生产出来就必须由消费者获得的事实意味着服务不能储存,这与其物理特性无关。20世纪80年代中期,巴格瓦蒂(1984)、桑普森和斯内普(1985)相继扩展了霍尔提出的服务概念,他们将服务区分为两类:一类为需要物理上进行接触的服务,另一类为不需要物理上进行接触的服务。 我国学者黄少军则认为,服务业仅包括住宿和饮食服务、金融和保险、房地产业及其租赁业、广播电视和文化娱乐业、医疗保健和卫生福利事业、专业技术及咨询业、教育和体育、居民生活服务业等,而交通业、通讯业、贸易、政府部门与上述服务业构成第三产业。而中国政府对第三产业的界定与服务业的内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