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生产质量检验类型和分析

最全生产质量检验类型和分析
最全生产质量检验类型和分析

最全生产质量检验类型和分析

为已完成的品质作业活动和结果提供客观的证据。必须做到:准确、清晰、简洁、及时、字迹清晰、完整并加盖检验印章或签名。还要做到:及时整理和归档、并贮存在适宜的环境中。那么整个质量检验的过程是简单且复杂重复的,所以很多质检部门都会利用质量检验系统来登记和检验,以便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不瞒大家,小编曾经也做过两个月的质检,那是在四年以前,做某品牌的电脑电池,每天就是抽检,巡检,回来之后登陆系统算一下百分比,就可以知道整批货物的合格率,真是很方便,也是从那时候第一次听说有生产管理系统,第一次同说智邦国际。

现在市面上生产企业用的最多的大概是智邦国际生产管理系统,里边支持的质量管理方式有很多,下面小编带大家来慢慢分析:

一、按检验场所分类

1.固定场所检验

固定场所检验是在产品形成过程的作业场所、场地、工地设立的固定检验站(点)进行的检验活动。检验站可以设立在作业班组、工段的机群、设备较为集中之处和工地,便于检验;也可设置在产品流水线、自动线作业过程(工序)之间或其生产终端作业班组、工段、工地。完成的中间产品、成品集中送到检验站按规定进行检验。

2.流动检验(巡回检验)

流动检验是作业过程中,检验人员到产品形成的作业场地、作业(操作)人员和机群处进行流动性检验。这种检验的工作范围有局限性,一般适用于检验工具比较简便、精度要求不是很高的检验,适用于产品重量大,不适宜搬运的产品。

二、按检验阶段分类

质量检验按产品形成过程的相应阶段可分为:

1.进货检验

进货检验亦称进货验收,是产品的生产者对采购的原材料、产品组成部分等物资进行入库前质量特性的符合性检查,证实其是否符合采购规定的质量要求的活动。

2.过程检验

过程检验是指对产品形成过程中某一或多个过程(工序)所完成的中间产品、成品通过观察、试验、测量等方法,确定其是否符合规定的质量要求。

3.最终检验

最终检验是对产品形成过程最终作业(工艺)完成的成品是否符合规定质量要求所进行的检验,并为产品符合规定的质量特性要求提供证据。最终检验是产品质量控制的重点,也是产品放行交付(销售、使用)、使用的重要依据。产品只有经最终检验,确认检测数据准确、完整,检验有关的原始记录、证实产品合格的凭证及其他随机文件齐全并按规定程序签字认可后才能放行,以防止不合格的产品流入市场和用户手中。

三、按检验的执行人员分类

1.自检

产品形成过程中,作业(操作)者本人对本作业(操作)过程完成的产品质量进行自我检查。通过自检,作业(操作)者可以有效地判断本过程产品质量特性与规定要求的符合程度;可以区分合格品与不合格品;了解本过程是否受控,是否需要进行作业过程调整。对能返工的不合格品自行实施返工直至合格。自检一般只能做感官检查和对部分质量特性的测量,有一定的局限性。

2.互检

互检是在产品形成过程中,上、下相邻作业过程的作业(操作)人员相互对作业过程完成的产品质量进行复核性检查。互检可以及时发现不符合作业(工艺)规程的质量问题,并及时纠正和采取纠正措施,可以有效地防止自检中发生的错、漏检造成的损失。

3.专检

产品实现过程中,专职检验人员对产品形成所需要的物料及产品形成的各过程(工序)完成的产品质量特性进行的检验。

专检人员由生产组织专门设置的检验机构统一管理。专职检验人员熟悉产品的技术要求和质量特性、产品实现过程的作业(操作)规程、检验理论,掌握相应的检验技能,检验结果准确性、可靠性和检验的效率相对更高,检验的可信度、权威性也更高。

自检、互检、专检“三检”中以专检为主,自检、互检为辅。一般对采购物料、成品的检验,对产品形成过程中质量特性要求较高,检测技术复杂、操作难度较大,检测设备复杂、贵重的检验均以专检为主。产品形成过程中的一般检验可以自检、互检。

四、按检验产品数量分类

1.全数检验

产品形成全过程中,对全部单一成品、中间产品的质量特性进行逐个(台)检验为全数检验。检验后,根据检验结果对单一(个、台)产品做出合格与否的判定。全数检验又称为百分之百检验。

全数检验的适用范围是:小批量、多品种、重要或价格昂贵的产品;手工作业比重大、质量不够稳定的作业过程(工序);过程能力不足的作业过程;抽样方案判为不合格批,需重新检验筛选的产品。

2.抽样检验

抽样检验是按照规定的抽样方案,随机地从一批或一个过程中抽取少量个体(构成一个样本)进行的检验。其目的在于判定一批产品或一个过程是否符合要求。

抽样检验的适用范围是:某些不可能实现全数检验的检测项目(如破坏性检验,采用化学反应的试验);生产批量大、自动化程度高、产品质量比较稳定的作业过程;检验费用昂贵

的产品、少量不合格不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产品(一般用途的标准联接件,如螺钉、螺母、垫圈、销子等)。

五、按供需关系分类

1.第一方检验

生产方(供方)称为第一方。第一方检验指生产企业自己对自己所生产的产品进行的检验。第一方检验实际就是生产检验。

2.第二方检验

使用方(顾客、需方)称为第二方。需方对采购的产品或原材料、外购件、外协件及配套产品等所进行的检验称为第二方检验。第二方检验实际就是进货检验(买入检验)和验收检验。

3.第三方检验

由各级政府主管部门所授权的独立检验机构称为公正的第三方。第三方检验包括监督检验、验证检验、仲裁检验等。

七、按对产品损害程度分类

1.破坏性检验

破坏性检验是指将被检样品破坏(如在样品本体上取样)后才能进行检验;或者在检验过程中,被检样品必然会损坏和消耗。破坏性检验有零件的强度试验,电子元器件的寿命试验,电器产品的周期湿热试验,纺织品或材料的强度试验等。进行破坏性检验后,无法实现对该样品进行重复检验,而且一般都丧失了原有的使用价值。

2.非破坏性检验

非破坏性检验是指检验后被检样品不会受到损坏,或者稍有损耗对产品质量不发生实质性影响,不影响产品的使用。非破坏性检验可实现对同一样品的重复检验。产品大量的性能检验、过程检验都是非破坏性检验。

八、按检验的效果分类

1.判定性检验

判定性检验是依据产品的质量标准,通过检验判断产品合格与否的符合性判断。判定性检验的主要职能是把关,其预防职能的体现是非常微弱的。

2.信息性检验

信息性检验是利用检验所获得的信息进行质量控制的一种现代检验方法。因为信息性检验既是检验又是质量控制,所以具有很强的预防功能。

3.寻因性检验

寻因性检验是在产品的设计阶段,通过充分的预测,寻找可能产生不合格的原因(寻因),有针对性地设计和制造防差错装置,用于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杜绝不合格品的产生。因此,寻因性检验具有很强的预防功能。

九、按检验目的分类

1.生产检验

生产检验指生产企业在产品形成的整个生产过程中的各个阶段所进行的检验。生产检验的目的在于保证生产企业所生产的产品质量。

生产检验要执行内控标准。

2.验收检验

验收检验是顾客(需方或使用方)在验收生产企业(供方或生产方)提供的产品时所进行的检验。验收检验的目的是顾客保证验收产品的质量。

验收检验要执行验收标准。

3.监督检验

监督检验指经各级政府主管部门所授权的独立检验机构,按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计划,从市场抽取商品或直接从生产企业抽取产品所进行的市场抽查监督检验。监督检验的目的是为了对投入市场的产品质量进行宏观控制。

4.仲裁检验

仲裁检验指当供需双方因产品质量发生争议时,由各级政府主管部门所授权的独立检验机构抽取样品进行检验,提供仲裁机构作为裁决的技术依据。

十、按检验系统组成部分分类

1.逐批检验

逐批检验是指对生产过程所生产的每一批产品,逐批进行的检验。逐批检验的目的在于判断批产品的合格与否。

2.周期检验

周期指的是时间。周期检验是从逐批检验合格的某批或若干批中按确定的时间间隔(季或月)所进行的检验。周期检验的目的在于判断周期内的生产过程是否稳定。

周期检验和逐批检验构成企业的完整检验体系。周期检验是为了判定生产过程中系统因素作用的检验,而逐批检验是为了判定随机因素作用的检验。两者是投产和维持生产的完整的检验体系。周期检验是逐批检验的前提,没有周期检验或周期检验不合格的生产系统不存在逐批检验。逐批检验是周期检验的补充,逐批检验是在经周期检验杜绝系统因素作用的基础上而进行的控制随机因素作用的检验。

一般情况下逐批检验只检验产品的关键质量特性。而周期检验要检验产品的全部质量特性以及环境(温度、湿度、时间、气压、外力、负荷、辐射、霉变、虫蛀等)对质量特性的

影响,甚至包括加速老化和寿命试验。因此,周期检验所需设备复杂、周期长、费用高,但绝不能因此而不进行周期检验。企业没有条件进行周期检验时,可委托各级检验机构代做周期检验。

全过程质量检验标准

原料质量标准 1.高粱:执行国家标准GB/T8231—2007,容重≥720g/L,水份≤14.0%,杂质≤1.0%(带壳粒不计),色泽气味正常。 卫生标准:磷化物≤0.05mg/kg,滴滴涕≤0.05mg/kg,铅≤0.2mg/kg。 2.小麦:执行国家标准GB/T1351—2008,容重≥750g/L,水份12.5%,杂质≤1.5%,色泽气味正常。 卫生标准:磷化物≤0.05mg/kg,滴滴涕≤0.05mg/kg,铅≤0.2mg/kg。 3.大麦:执行国家标准GB/T11760—2008, 容重≥730g/L,水份≤13.0%,杂质≤1.5%,色泽气味正常。 卫生标准:磷化物≤0.05mg/kg,滴滴涕≤0.05mg/kg,铅≤0.2mg/kg。 4.豌豆:执行国家标准GB/T10406—2008, 纯粮率≥92%,水份≤12.0%,杂质≤1.5%,色泽气味正常。 卫生标准:磷化物≤0.05mg/kg,滴滴涕≤0.05mg/kg,铅≤0.2mg/kg。 5.大米:执行国家标准GB/T1354—2009,水份≤15.5%,黄米粒≤1.0%,杂质≤0.52%(带壳稞粒、稻谷粒不计),无异常色泽和气味。 卫生标准:磷化物≤0.05mg/kg,滴滴涕≤0.05mg/kg,铅≤0.2mg/kg。 6 .煤炭:水份≤7%;挥发物≥30%;灰份≤20%;固定碳≥43%;发热量≥25000kJ/kg。 7.稻壳:水份≤13%,色泽橙黄,无霉变、无虫蛀,杂质≤1.5%。 备注:1、卫生标准参照粮食卫生标准GB/T2715-2005制定。 2、国家如对标准修改或补充,质量部将进行及时更新。

服装质量检验与分析报告

服装质量检验与分析 -----------------------作者:

-----------------------日期:

服装质量检验与分析 质量检验是质量控制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完善的质量检验系统要完成质量是不可能的。质量检验与质量预防相比,虽然可以说是落后了一个节拍,属于事后把关,但是把关毕竟仍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控制手段。如果预防看作为是可以不发生质量缺陷,那么检验的积极一面就是为了下次不再发生。所以检验的职能报导是不可忽视的,在加强质量预防的同时,质量检验不仅不可以削弱,而且也一定要加强。 一.质量检验程序 服装生产过程中发生的质量缺陷,在质量检验时没有发现而混入合格品中,称之为漏验。产生漏验的原因,在于没有一个严格的检验规范,不按程序操作,目测没有到位,使质量缺陷漏验而蒙混过关。为此,任何服装的检验都应该事先设计好该产品的检验程序,使产品的每个部位均在目测控制范围之内,根本杜绝漏验现象。设计检验程序的原则是: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前到后、从表到里。从上到下,就是目测视线从领部位到肩部、胸部、腰部、袋位、底边;从左到右,就是在服装上左右平行的两个部位,应从左边往右边看;从前到后,就是先检验服装上左右平行的两个部位,应从左边往右边看;从前到后,就是先检验服装的前面部位,然后再检验服装的后面部位;从表到里,就是先检验服装外型表面部位,然后翻过

来检验里子部位。由于服装产品繁简不一,款式结构也不尽相同,为此遵照上述原则列举三个常规产品供各企业在设计检验程序时参考。 A.衫质量检验程序: 外观: 1.表面整洁 2.领圆对称 3.商标端正 4.号型清晰 5.领尖长短、大小一致 6.领面平服 7.豁口适宜 8.条格相对 9.各线路顺直平服、整齐、牢固 10.疵点达标 11.色差达标 12.折叠整齐 13.两肩对称 14.扣位居中 15.领窝平服 袖子: 16.袖缝顺直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制度

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制度第一条为了建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强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事故隐患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事故,保障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安全生产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第三条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第四条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定期报告制度。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 第五条定期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排查本单位的事故隐患。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应当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并按照职责分工实施监控治理。 第六条每季、每年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于年底前向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航务主管部门报送书面统计分析表。统计分析表由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 对于重大事故隐患,本公司除依照前款规定报送外,应当及时向安全监

管监察部门和航务主管部门报告。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内容应当包括:(一)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 (二)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 (三)隐患的治理方案。 第八条对于一般事故隐患,由安全领导机构办公室负责人或者有关人员立即组织整改,并在报告中对事故隐患整改情况进行报告。 对于重大事故隐患,由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并实施事故隐患治理方案。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治理的目标和任务; (二)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三)经费和物资的落实; (四)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 (五)治理的时限和要求; (六)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质检部标准化检验流程.

一概述 辅料检验的目的是了解到仓辅料的品质情况,判定是否符合订够要求,能否在大货中使用。 二工作内容 查验辅料的品质,数量等工作。 三检验方法及标准 按照AOL0。65进行抽样检验 AQL表格如下:

拉链检验 检验范围 尺寸,外观,颜色,色牢度,拉力测试,缩率,验针,耐腐蚀测试,其它客人要求的测试. 1 尺寸 测量方法:将拉链拉自然平放在台面上,用钢尺测量其长度. 尺寸接受范围(单位:mm) 无特殊要求牛仔裤(裙)门襟拉链上止口布不低于15mm,下止口布不低于12mm 2 外观 外观检测:将链平放台上,无波浪,无弯曲,链齿光亮整洁,无污渍,带布无抽纱上下止口无毛头,链齿啮合完好,180度翻转拉动拉链顺畅无卡齿感,特别是上下止处拉动顺畅并试其链锁是否有效. 3 颜色 测量方法:标准光源下对板目测. 接受范围:布带,拉头,链牙颜色3级以上. 4 色牢度 检测方法:将拉链放于80度的温水中浸泡15分钟,取出后自然干燥.(客人有其它特殊要求的要委托第三方检测并有报告。 接受禁标准:测试后色差3级以上. 5 拉力测试 链牙啮合受力测试:完全完闭合拉链,在拉链中段垂直于链布,向相反方向各均衡施力45N、15秒. 拉锁强力测试:闭合拉链使拉链处于自锁状态,分开两带布,呈现60度角,向两边各施力45N、10秒. 下止强力测试:拉头拉至下止,完全分开拉链,拉链两边呈180度,分别向两边各均衡施力40N、15秒. 拉瓣强力测试:闭合拉瓣,拉头处于锁状,垂直于拉瓣均衡施力50N、10秒. 6 缩率测试 测试方法:取两条拉链,一条沾水浸湿后烘干后测量长度,另一条200度干烫后再测试长度计算出缩率

生产过程质量检验制度

生产过程质量检验制度 1 目的和适用范围 对过程产品的质量特性进行检验和试验,以验证过程产品是否满足规定的要求;适用于对产品实现过程检验和试验。 2 职责 2.1技检部负责过程产品的检验和试验,做好检验和试验记录;负责检验和试验的委托。 2.2相关部门负责协助质量检验员进行过程产品的检验和试验。 3 工作程序 3.1过程件的质量检验执行“三检制”的检验制度,即:操作者日常的自检、班组长对本组各工序的互检和下道工序对上到工序质量的互检、质量检验员的专检。 3.2专职检验员对批量加工零件实行首检,每班第一个零件在操作者自检合格后由专职检验员检查,合格后允许批量加工,并填写首检单,做好首检标识。加工过程中专职检验员须进行巡检,频次每班至少抽查3次,做好巡检记录。每道工序完工后,质量检验员按产品图样、标准、检验要求进行全检,如检验合格,由质量检验员做好合格产品的标识,操作者填写“工序检验单” 质量检验员签字认可。 3.3经检验判定为不合格的产品,由质量检员填写“不合格品评审、处置、验证单”,并对不合格进行标识隔离。技检部负责组织生产、技术有关人员参与对不合格品的评审和处置,具体按《不合格品控制制度》的规定执行。 3.4当某些检验和试验项目本公司不能进行时,由技检部委托有资格的单位进行检验和试验,并对所委托单位的检验和试验能力、资质等进行评价,填写供方评价记录。 3.5因生产急需来不及检验和试验而转入下道工序例外放行的,必须经技术负责人书面批准,例外放行产品要做好标识和记录以便追溯。 3.6产品在例外放行的同时,必须按规定进行正常的检验和试验,发现不合格应立即追回。 3.7每一次检验和试验,质检员都应做好检验和试验记录,记录应及时、完整、清晰,并能准确地反映出被检产品实际状况。 3.8技检员应得到质检部主管的授权,并在授权的检验范围内实施质量检验工作。

服装检验员

纺织品鉴别与检验结课论文 身为一名合格的服装检验员,我们应该掌握以下几点: 一、纺织标准 纺织标准是以纺织科学技术和纺织生产实践为基础制订的,由公认机构发布的关于纺织生产技术的各项统一规定。纺织产品标准是对纺织品的品种、规格、质量、等级、运输和包装,以及安全性、卫生性等技术要求的统一规定;其次,纺织方法标准是对各项技术要求的检验方法,验收规则的统一规定。准确运用纺织标准可以对纺织品的质量属性作出全面、客观、公正、科学的判定。 二、纺织品及其种类 纺织品的定义:泛指经过纺织、印染或复制等加工,可供直接使用,或需进一步加工的纺织工业产品的总称,如纱、线、绳、织物、毛巾、被单、毯、袜子、台布等。 1、按用途分类 服用纺织品、家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 2、按形成工艺分类 机织物:也称“梭织物”,它以纱线为原料,用织机将相互垂直排列的经纱和纬纱,按一定的组织规律交织而成。 针织物:成形方法是用针织机将纱线弯曲成为线圈状,并纵串横联制成织物,针织物也包括直接成形的衣着用品。 非织造布:又称无纺布、不织布。定向或随机排列的纤维通过摩擦、抱合或粘合或者这些方法的组合而相互结合制成的薄片、纤网或絮垫。 三、检验形式及检验内容 (一)服装检验形式 1、全数检验 全数检验亦称全检或百分百检,它是指对批中的所有个体或材料进行的全部检查。 2、抽样检验 抽样检验是按照规定的抽样方案,随机地从一批或一个过程中抽取少量个体或材料进行的检验。 抽样检验必须采取适当的抽样方式以保证抽样的代表性,设计合理的抽样方案以正确判别该批产品合格与否;这不仅影响到检验的质量,而且也增加了检验的工作量。 (二)服装检验内容 1原辅材料的检验2工具设备的检验3生产环境的检验4裁减过程的质量检验5缝制过程的质量检验6外发加工质量的检验7 成品的检验8出厂检验 四、服装检验基本流程 1,开箱前先检验箱唛是否准确,开箱清点数量并记录。 2,开箱后,根据箱唛记载检查服装主洗号型标,吊牌是否正确,是否与箱子一致。 3,检验服装尺寸是否合规。根据公司发给尺码表进行测量。 4,尺寸,标都合格后,检查服装的外观。外观检查顺序从上到下,从身到袖,从外到里。外观检查,包括检查面料问题,辅料问题,缝制问题,绣印花问题。 5,对称性和细节检查。服装的领子,肩部,袖口,腰头,裤口,裤长,左右对称的兜位是对称性要求较高的部位,这些部位稍有不对衬,穿着者会很容易感觉出来。 6,检查服装,所检的每件衣服都保证进行到最后一道程序,不可以发现一个问题就不将所有程序走完。

服装厂生产流程与检验标准

服装(制衣)厂基本生产流程与检验标准 1.梭织服装制作基本工作程序 1.1 定单用规格表(款式样、批办样、产前样) 梭织服装在制作前要先填写好定单规格表,按照制作服装的不同样办,定单规格表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别: 1.1.1 报价用规格表------款式样 款式样此规格表主要用于设计师看款式效果及生产的用料计算。一般情况下用同类布料打样,允许辅料代用。对生产工厂来讲,此规格表仅仅是供报价用,以便争取得到真正的定单,在运用这个表格时应注意每个项目内容与规格,因为这些内容与规格往往同成本直接相关联,任何有利于降低成本而又不改变原有服装的基本要求的方法和建议都可以采讷。所有在此规格表中变化的内容,都必须做出注释,以便下一步工作开展的时候前后对应。 1.1.2样品规格表------批办样 批办样此规格表主要用于打批办样。批办样制作前,根据提供的款式样和样品规格表中具体要求逐项进行操作,检查样品的织物组织、结构规格、测量所有的尺寸,确信各个点的尺寸在允许误差范围内。把款式样和规格表给相关的技术人员,审查各疑点难点,以便全面了解样衣的情况。原则上,打批办样用正式主料和辅料。 1.1.3大货生产规格表------产前样 产前表此规格表主要是批办样被客户批准后客户才提供的表格。只有这个产品规格表才是供工厂大货生产用。如果用以前的规格表代替,经常会发生差错,因为经过打样后,客户常更改原有的尺寸,而这个尺寸的更改又往往是不起眼的,在大批生产经营之前,还须打一次样,叫做产前样,在制作这个样衣中,所有的主料和辅料都必须用以后生产中要用的料,客户完全认可后方可大批开裁。 1.2服装生产基本工艺流程 服装生产基本工艺流程包括布料物料进厂检验、裁剪、缝制、锁眼钉扣、整烫、成衣检验、包装入库等八个工序。 1.2.1布料物料进厂检验 布料进厂后要进行数量清点以及外观和内在质量的检验,符合生产要求的才能投产使用。把好面料质量关是控制成品质量重要的一环。通过对进厂面料的检验和测定可有效地提高服装的正品率。 物料检验包括松紧带缩水率,粘合衬粘合牢度,拉链顺滑程度等等。对不能符合要求的物料不予投产使用。 1.2.2技术准备 技术准备是确保批量生产顺利进行以及最终成品符合客户要求的重要手段。 在批量生产前,首先要由技术人员做好生产前的技术准备工作。技术准备包括工艺单、样板的制定和样衣的制作三个内容。 工艺单是服装加工中的指导性文件,它对服装的规格、缝制、整烫、包装等都提出了详细的要求,对服装辅料搭配、缝迹密度等细节问题也加以明确。服装加工中的各道工序都应严格参照工艺单的要求进行。 样板制作要求尺寸准确,规格齐全。相关部位轮廓线准确吻合。样板上应标明服装款号、部位、规格及质量要求,并在有关拼接处加盖样板复合章。在完成工艺单和样板制定工作后,可进行小批量样衣的生产,针对客户和工艺的要求及时修正不符合点,并对工艺难点进行攻关,以便大批量流水作业顺利进行。

产品质量检验标准及流程

产品质量检验标准及流程 (初稿)◆目的:规格质量检验流程,保证产品出货质量;◆适用范围:与本公司合作的供应商;◆质量检验标准:1、MIL-STD-105E 一次正常抽样二级水平2、ANSI/ASQC-Z1.4 ◆允收水准:MIL-STD-105E.II.(如下图,详细的参考AQL表) 缺点AQL AC RE CRI 0 MAJ 0.65 MIN 2.5 ◆检验方式:抽检、全检;抽检:抽检箱数以货物箱数的开平方取整数;抽检数量以货物数对AQL表定;◆检验流程:1、数量:数量分为货物总箱数和单个箱的产品数(如有内箱的需检查内箱数);清点数量的时候,须先清点货物的总箱数,与单上的数量箱数是否一致。再抽点箱子里的产品数量跟单子指定的每箱数量是否一样。如发现有误须马上指出并将检查结果记录下来;2、包装:检查货物的包装是否稳实,包装带打的是否牢固。原则上以在运输过程中不会造成对产品的损坏为考虑的首要因素。如检查发现有问题,须马上指出并将结果记录下来;3、唛头:仔细核对订单上的唛头与外箱的唛头是否一致。如发现有误须马上指出并将检查结果记录下来;4、产品质量检查,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对产品的外观和功能以及是否会对人畜造成伤害等各方面进行检验。并将检验情况记录下来。具体的检验方法,参看下面产品检验方法;5、根据检验情况,填写检验报表。依据AQL 标准,作出合格与否的决定。◆产品检验方法■、参照客户确认的样板进行检验;A、外观■五金类外观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产品表面有否生锈、伤痕或刮花现象;2、接口吻合部份连接是否紧密;3、套接或旋转是否灵活,无阻碍;4、电镀产品,有否色差、汽泡或掉镀现象,镀层和镀色是否均匀;5、客户需印的LOGO是否清楚。有否漏字、错字、图案不全或错误现象。6、检查里面的电池是否干净,有否绝缘片。有否发莓或锈斑现象;■塑胶类外观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产品表面有否伤痕或刮花现象;2、接口吻合部份连接是否紧密;3、套接或旋转是否灵活,无阻碍;4、喷油、烤漆或电镀产品,有否汽泡或掉油、掉漆、掉镀现象,镀层和镀色是否均匀,有否色差现象;5、客户需印的LOGO是否清楚。有否色差、漏字、错字、图案不全或错误现象。6、检查里面的电池是否干净,有否绝缘片。有否发莓或锈斑现象;7、透明产品,查看透明度是否良好。有否杂质、黑点;8、产品有否披锋。披锋情况是否严重;■带子类外观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长度是否够;2、带子边缘是否整齐,无漏线、脱线或掉线现象;3、带子颜色是否有色差;4、带子的材料与样板材料是否一样;■水晶类外观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产品表现是否光滑、有否伤痕、刮伤、缺口现象;2、倒角是否均匀,倒角宽度是否在允可的范围内;3、产品的透明度是否好。产品里面是否有杂质、黑点或汽泡现象;4、内雕产品,雕刻图案是否完整清楚;■磁力扣外观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封胶是否均匀无杂质、黑点;2、印刷颜色是否有色差;3、产品线路板边缘磨合是否良好、整齐;■彩卡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卡纸的规格是否和样品的一样;2、彩卡的印刷颜色是否一样,有否色差;3、印刷图案和文字是否和样品一样。有否错字、漏字和印错图案,图案不全现象;■吸塑外观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吸塑规格是否和样品一样;2、吸塑表面是否干净、无杂质、无黑点;注意事项:1、印刷LOGO:抽10PCS用专业胶纸(3M600)测试印刷的LOGO,有否掉色现象。如有,3个以下为通过。3个以上要整批货返工重新印刷;2、五金件边缘是否整齐光滑,有否披锋。有否对人会造成致命伤害的可能存在,如有,AQL表里列入CRI。无论货物的数量多少,整批货需要返工;3、外观严重视为重缺陷,AQL表里列入:MAJ;B、功能■发光棒1、检验按键开关是否灵敏,按动是否灵活。2、灯光颜色是否有色差、灯光有否偏暗;3、有否缺灯或灯不亮现象;4、灯光闪动是否按订单要求的闪法;5、电池电压是否足、有否短路现象以及电池周围是否用绝缘片封套6、磁力扣产品要注意看灯光位置是否居中(如五角星)。7、线路板焊接是否牢固,使用过程中有否会掉落或松开的可能;8、对于棒类产品。要查看一端旋进的过程中会否顶到灯头以致影响功能的可能;C、生产过程中之货物检验如检验的时候,产品还没完成,正在制作过

生产过程控制和检验

生产过程控制和检验 4.1 工厂应对关键生产工序进行识别,关键工序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能力,如果该工序没有文件规定就不能保证产品质量时,则应制定相应的工艺作业指导书,使生产过程受控。理解要点: 1) 过程控制(Process control),指从关键元器件、材料的采购,直到加工出成品的全过程中对半成品、产品的质量进行监视、修正和控制的活动; 2) 过程检验(Process testing),在过程控制中对关键元器件、材料,半成品,成品的规定参数进行的检测和验收; 3) 工厂应以明确的表达方式指明,哪些生产过程工序对认证产品的关键特性(安全、环保、EMC)起着重要的作用; 4) 工厂应对在关键工序岗位的人员能力提出具体要求,并保证在岗人员的能力符合规定的要求; 5) 并非所有的工序都需要工艺作业指导书。工艺作业指导书是否需要及其详略程度与操作人员的能力、作业活动的复杂程度等有关。只有在确认没有文件规定就不能保证认证产品质量时,工艺作业指导书才是必需的; 6) 通常,工艺作业指导书应明确工艺的步骤、方法、要求等,必要时,可包括对工艺过程监控的要求。 审查要点: 1) 通过查阅相关文件和现场观察,确认工厂是否明确了关键生产工序; 2) 通过查阅关键工序操作人员的培训记录,并结合现场调查的情况,判断操作人员是否具备相应的能力; 3) 在现场审查时,注意在规定有工艺作业指导书的工序上,工艺作业指导书是否为有效版本,是否明确了控制要求。操作人员是否按工艺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 4.2 产品生产过程中如对环境条件有要求,工厂应保证工作环境满足规定的要求。 理解要点: 1) 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噪声、振动、磁场、照度、洁净度、无菌、防尘等; 2) 工厂应识别认证产品生产过程中为达到其符合要求所需的工作环境,应提供和管理相应的资源以确保工作环境满足规定要求。工厂还应对这些条件作出明确的规定,包括具体的参数及控制要求(如果有);

服装厂质量管理手册-(1)

服装厂质量管理手册 ******* XDFZ/GS02-2011 管理手册 编制: 审批: 版本:第二版 受控状态: 分发号: 2011-03-18 发布 2011-04-01实施 ************* 发布 目录 第一章机构设置与职责类文件 第一节服装厂组织机构图 (5) 第二节部门和人员职责、权限 (6) 第二章管理制度 第一节管理制度考核办法 (16)

第二节文件管理制度 (17) 第三节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20) 第四节生产管理制度 (22) 第五节生产设备、设施管理制度…………………………… 第六节工艺装备(样板)管理制度………………………… 第七节采购控制制度………………………………………… 第八节工艺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第九节关键质量控制点控制程序 (34) 第十节进货检验和验证管理制度………………………… 第十一节过程检验管理制度……………………………… 第十二节出厂检验管理制度………………………………第十三节检测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第十四节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52) 第十五节仓库管理制度 (55) 第十六节售后服务制度 (56) 第三章技术文件 第一节生产设备操作规程 (57) 第二节检验仪器、设备操作规程 (62) 第三节防静电工作服生产工艺规程 (66) 第四节防静电工作服生产工艺流程图 (74) 第五节原材料检验规程 (75) 第六节半成品的检验规程 (76)

第七节成品的检验规程 (77) 第四章安全卫生管理制度 第一节安全生产方针、目标 (81) 第二节安全工作制度 (82) 第三节安全生产职责 (83) 第四节安全管理措施 (86) 第五节安全文明生产规定 (88) 第六节安全教育培训和考核管理制度 (90) 第七节职业危害和职业病控制制度 (92) 第八节安全检查与处罚管理规定 (93) 颁布令 本公司依据《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生产许可证企业实地核查办法》要求编制完成了《管理手册》第二版,现予以批准颁布实施。 本管理手册是公司生产许可证产品质量保证的规性文件,是指导公司严格按照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要求的纲领和行动准则。 公司全体员工必须遵照执行。

质量检验标准

质量检验标准 1地下连续墙 1.1导墙 1.1.1内墙面与地下连续墙纵轴线平行度为±10mm; 1.1.2内外导墙间距为±10mm; 1.1.3导墙内墙面垂直度为5‰; 1.1.4导墙内墙面平整度为3mm; 1.1.5导墙顶面平整度为5mm; 1.2泥浆 1.2.1新拌制泥浆应储存24h以上或加分散剂是膨润土充分水化后方可使用; 1.2.2泥浆配置、管理性能指标见表1 表1泥浆配置、管理性能指标 1.3钢筋笼制作与安装 1.3.1钢筋笼制作允许偏差值见表2 表2钢筋笼制作允许偏差值(mm)

1.4混凝土灌注 1.4.1各导管出料斗内混凝土储量应保证开始灌注混凝土时埋管深度不小于500mm; 1.4.2混凝土灌注应连续均匀,中断时间不得超过30min; 1.4.3导管埋入混凝土深度应为1.5~3.0m,相邻两导管内混凝土高差不应大于0.5m; 混凝土灌注速度不应低于2m/h; 1.4.4混凝土灌注宜高出设计高程300~500mm。 1.4.5地下连续墙各部位允许偏差值见表(mm) 表3地下连续墙各部位允许偏差值(mm) 2降水 2.1井点钻孔孔径应比管径大200~300mm,孔底比管底深0.5~1.0m; 2.2沉设前应先配管,沉设位置应居中、垂直,管径的滤管应置于含水层中,分节沉设时各节应同心并连接严密,管井井点管应高出地面300~500mm,井点管就位固定后,管上口应临时封闭。 2.3滤料投放前应清孔稀释泥浆,滤料应沿井管周围均匀投放,投放量不得小于计算量的95%,井口应用粘性土填实夯平; 2.4井点管陈设后,应检查渗水性能,当投放滤料管口有泥浆水冒出或向管内灌水能很快下渗时方为合格。 2.5降水抽出的地下水含泥量较大,发现水质混浊时,应分析原因,及时处

服装加工质量检验办法及标准

服装加工质量检验办法及标准 第一章服装加工质量检验办法 一、质量控制流程 (一)产前确认 服装加工监区负责人、技术人员、监区科室质量检验人员以及客户技术人员等召开产前说明会,明确该批服装加工的类型、数量、交付批次、交付时间,学习该类服装加工的技术分解、工艺标准及具体工艺流程,以便对服装加工的各个工序的质量进行控制。 产前说明会以后,相关单位要对服装加工的原辅材料进行检验,并填写好《服装加工原辅材料检验统计表》,以便加工管理,并预防与客户产生纠纷。 (二)过程跟踪 1、前期预防 产前说明会以后,监区根据客户提供的各项依据试生产,试生产各样式、尺码型号的服装一般不超过20件。生产时严格把关各工序流程,任何环节在查核时若发现工艺未按要求制作,尺寸误差超限,或穿着效果不好的,均应停止该工序,终止流向下一环节,立即找出问题进行整改,以形成正确、通顺的工艺流程。这样能更好的避免经济损失,预防生产中大货存在问题。 2、中期检验 试生产完成后,各条生产线正式开产。各条生产线每道工序高标准地进行半成品检验,对其尺寸、做工、工艺执行、物料使用、制程转移等进行全面核对,出具检验单(《服装加工流水线问题检验统计表》)及整改情况。经质检人员、监区生产负责人及客户现场人员签字确认后留给监区一份,客户一份。对需整改的问题要加紧跟踪力度,掌控加工的执行落实情况。不可将半成品问题留到成品再处理。 3、末期检验 车缝程序结束后,在制品进入手工或后整理工序流程时,需随时检查实际操作人员的锁眼、订扣、修线清理、整烫、包装等各制程的品质。并不定期抽验包装好的成品,做到有问题早发现,早处理,尽最大努力保证大货品质和交期。 4、终期检验 该批次制程全部结束的成品率在80%以上时方可进行终期检验,要按规定的验收标准/规则执行(或客户要求标准)抽验数和要求合格率。抽检数要全色、全码平均分配,不可断色或缺码。如不合格率超限则不可验收,并立即对该批服装进行100%检验,对不合格产品进行返工,直至符合客户要求。检验过程中要填好《服装加工终期检验统计表》并编写终期检验报告(经质检人员、监区生产负责人及客户现场人员签字确认后留给监区一份,客户一份),要求及时,数据分析详实可靠。 (三)成品检验办法 1、待验收品必备的条件 该批次服装在制程完毕、包装完好、成品率在80%以上,并有终期检验报告且达标后方可进行成品检查。 2、检验依据提供 需求依据:客户提供的原样衣,产前共同确认的意见单,色卡,工艺说明指标书等相关资料。 3、检验办法 原则上尽可能在监区车间内验收,特殊情况可由客户带回检验。因为检验一直有跟踪检验,并有各方签字,成品验收采取抽样检验的形式,抽样检验一般不超过两次。

服装厂成品检验规范分析

2.款式配色准确无误; 3.尺寸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 4.做工精良; 5.产品干净、整洁、卖相好。 四、外观要求 1.门襟顺直、平服、长短一致。盖门平服、宽窄一致,里襟不能长于门襟。有拉链唇的应平服、均匀不起皱、不豁开。拉链不起浪。纽扣顺直均匀、间距相等。 2.线路均匀顺直、止口不反吐、左右宽窄一致。 3.开叉顺直、无搅豁。 4.口袋方正、平服,袋口不能豁口。 5.袋盖、贴袋方正平服,前后、高低、大小一致。里袋高低。大小一致、方正平服。 6.领嘴大小一致,驳头平服、两端整齐,领窝圆顺、领面平服、松紧适宜、外口顺直不起翘,底领不外露。 7.肩部平服、肩缝顺直、两肩宽窄一致,拼缝对称。 8.袖子长短、袖口大小、宽窄一致,袖袢高低、长短宽窄一致。 9.背部平服、缝位顺直、后腰带水平对称,松紧适宜。 10.底边圆顺、平服、橡根、罗纹宽窄一致,罗纹要对条纹车缝。 11.各部位里料大小、长短应与面料相适宜,不吊里、不吐里。 12.车在衣服外面两侧的织带、花边,两边的花纹要对称。 13.加棉填充物要平服、压线均匀、线路整齐、前后片接缝对齐。 14.面料有绒(毛)的,要分清方向,绒(毛)的倒向应整件同向。 15.若从袖里封口的款式,封口统一留在左袖底(穿起计),长度不能 超过15公分,牢固整齐。 16.要求对条对格的面料,条纹要对准确。 五、做工综合要求 1.车线平整,不起皱、不扭曲。双线部分要求用双针车车缝。底面线均匀、不跳针、不浮线、不断线。 2.画线、做记号不能用彩色画粉,所有唛头不能用钢笔、圆珠笔涂写。

3.面、里布不能有色差、脏污、抽纱,不可恢复性针眼等现象。 4.电脑绣花、商标、口袋、袋盖、袖袢、打褶、鸡眼、贴魔术贴等,定位要准确、定位孔不能外露。 5.电脑绣花要求清晰,线头剪清、反面的衬纸修剪干净,印花要求清晰、不透底、不脱胶。 6.所有袋角及袋盖如有要求打结,打结位置要准确、端正。 7.拉链不得起波浪,上下拉动畅通无阻。 8.若里布颜色浅、会透色的,里面的缝份止口要修剪整齐线头要清理干净,必要时要加衬纸以防透色。 9.里布为针织布料时,要预放2公分的缩水率。 10.两头出绳的帽绳、腰绳、下摆绳在充分拉开后,两端外露部分应为 10公分,若两头车住的帽绳、腰绳、下摆绳则在平放状态下平服即可,不需 要外露太多。 11.汽眼、撞钉等位置准确、不可变形,要钉紧、不可松动,特别时面 料较稀的品种,一旦发现要反复查看。 12.四合扣位置准确、弹性良好、不变形,不能转动。 13.所有布袢、扣袢之类受力较大的袢子要回针加固。 14.所有的尼龙织带、织绳剪切要用热切或烧口,否则就会有散开、拉 脱现象(特别时做拉手的)。 15.上衣口袋布、腋下、防风袖口、防风脚口要固定。 16.裙裤类:腰头尺寸严格控制在±0.5公分之内。 17.裙裤类:后浪暗线要用粗线合缝,浪底要回针加固。 六、服装常见的不良情况 1、针距不符——缝制时没有按工艺要求严格调整针距。 2、跳针——由于机械故障,间断性出现。 3、脱线——起、落针时没打回针,或严重浮线造成。 4、毛漏——合缝是由于两层或多层布料没有对齐,导致一片没有缝住后有开口。 5、浮面线——梭皮罗丝太松,或压线板太紧。 6、浮底线——压线板太松,或梭皮罗丝紧。

服装质量检验标准

服装质量检验标准 2010年03月18日 一.总体要求 1. 面料、辅料品质优良,符合客户要求,大货得到客户的认可; 2. 款式配色准确无误; 3. 尺寸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 4. 做工精良; 5. 产品干净、整洁、卖相好。 二.外观要求 1. 门襟顺直、平服、长短一致。前抽平服、宽窄一致,里襟不能长于门襟。有拉链唇的应平服、均匀不起皱、不豁开。拉链不起浪。纽扣顺直均匀、间距相等。 2. 线路均匀顺直、止口不反吐、左右宽窄一致。 3. 开叉顺直、无搅豁。 4. 口袋方正、平服,袋口不能豁口。 5. 袋盖、贴袋方正平服,前后、高低、大小一致。里袋高低。大小一致、方正平服。 6. 领缺嘴大小一致,驳头平服、两端整齐,领窝圆顺、领面平服、松紧适宜、外口顺直不起翘,底领不外露。 7. 肩部平服、肩缝顺直、两肩宽窄一致,拼缝对称。 8. 袖子长短、袖口大小、宽窄一致,袖袢高低、长短宽窄一致。 9. 背部平服、缝位顺直、后腰带水平对称,松紧适宜。 10. 底边圆顺、平服、橡根、罗纹宽窄一致,罗纹要对条纹车缝。 11. 各部位里料大小、长短应与面料相适宜,不吊里、不吐里。 12. 车在衣服外面两侧的织带、花边,两边的花纹要对称。

13. 加棉填充物要平服、压线均匀、线路整齐、前后片接缝对齐。 14. 面料有绒(毛)的,要分清方向,绒(毛)的倒向应整件同向。 15. 若从袖里封口的款式,封口长度不能超过10公分,封口一致,牢固整齐。 16. 要求对条对格的面料,条纹要对准确。 三.做工综合要求 1. 车线平整,不起皱、不扭曲。双线部分要求用双针车车缝。底面线均匀、不跳针、不浮线、不断线。 2. 画线、做记号不能用彩色画粉,所有唛头不能用钢笔、圆珠笔涂写。 3. 面、里布不能有色差、脏污、抽纱,不可恢复性针眼等现象。 4. 电脑绣花、商标、口袋、袋盖、袖袢、打褶、鸡眼、贴魔术贴等,定位要准确、定位孔不能外露。 5. 电脑绣花要求清晰,线头剪清、反面的衬纸修剪干净,印花要求清晰、不透底、不脱胶。 6. 所有袋角及袋盖如有要求打枣,打枣位置要准确、端正。 7. 拉链不得起波浪,上下拉动畅通无阻。 8. 若里布颜色浅、会透色的,里面的缝份止口要修剪整齐线头要清理干净,必要时要加衬纸以防透色。 9. 里布为针织布料时,要预放2公分的缩水率。 10. 两头出绳的帽绳、腰绳、下摆绳在充分拉开后,两端外露部分应为10公分,若两头车住的帽绳、腰绳、下摆绳则在平放状态下平服即可,不需要外露太多。 11. 鸡眼、撞钉等位置准确、不可变形,要钉紧、不可松动,特别时面料较稀的品种,一旦发现要反复查看。 12. 四合扣位置准确、弹性良好、不变形,不能转动。 13. 所有布袢、扣袢之类受力较大的袢子要回针加固。 14. 所有的尼龙织带、织绳剪切要用热切或烧口,否则就会有散开、拉脱现象(特别时做拉手的)。 15. 上衣口袋布、腋下、防风袖口、防风脚口要固定。

质量检验标准

荣成市中绣工艺制品有限公司 产品检验标准 1.原料采购 a)必须依据工艺要求,检验标准选择合适的供应厂家。 b)原料必须从经过供应部评审的合乎要求的厂家进行采购。 c)采购材料前必须让供应厂商明确我公司的检验标准。 d)对有特殊要求的原料要求,必须落实供应厂家是否能满足要求,方可进行采购。 e)采购要求必须明确采购产品、规格、数量、交货日期、质量要求、采购单号、包装标 识等。 2.原料检验标准 a)色差检验: ①从每卷(包)原料中取一块小样贴于色差检验卡上,并做好标记。 ②取确认样一小块贴于检验卡上进行肉眼比较,应无明显的色差。 ③将色差检验卡放于专门制作的灯箱内进行比较确认色差差别程度。 ④将比较完成的色差检验卡,交于部门主管进行核准。 ⑤填写色差检验记录(材料检验单),做出结论。色差明显的应禁止入库。 ⑥将检验结果存档。 ⑦将辅料与已经确认的原料进行色差比较(肉眼、灯箱),应无明显色差,否则 禁止入库。 b)尺寸、数量、疵点检验: ①将原料放置验布机平台上,用量尺测量原料幅宽尺寸应不小于采购要求尺寸。 ②启动验布机,检验布匹表面有无疵点,料缺,并做好标记,根据工艺安排在使 用中剔除。 ③检验布匹表面是否有明显的色班、色差等。 ④检验布匹表面是否均匀、平滑。 ⑤检验布匹数量是否符合标识数量。 ⑥对布匹表面出现大的缺陷,及时汇报车间质检人员。 ⑦做好检验记录。 ⑧根据产品工艺要求和布匹表面的缺陷程度,填写检验单。 c)缩水程度检验: ①从来料布匹裁2m长,布匹进行缩水实验,填写实验记录。 3.下料工艺检验标准 a),填写检 验记录。 b)检查排料安排是否符合工艺要求,布匹表面的疵点是否影响产品的外观质量。

过程成品和出厂质量检验管理方案

温州市九特阀门有限公司 产品制程质量控制方案 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必须要加强和完善制程的质量控制,加强质量监管力度。使处于生产线的不同阶段半成品都符合工艺标准和技术要求,防止不合格半成品流入下道工序,稳定产品质量。现制定以下 一、目的 明确制程检验作业程序,对产品进行首检、巡回检验以及完工检验,以确保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 二、范围 适用于生产线各加工工序首检、巡回检验以及完工检验的过程 三、相关部门职责 1品管部负责产品制程中首检、巡回检验以及完工检验及参与不良品的审核与执行和质量记录保存。 2生产部及各生产车间。 ①生产部各级管理人员应随时检查、稽核生产作业的质量状况,对异常及时进行排除或协助相关部排除。 ②负责制程点检验区域的生产秩序,以及不良品的改善与纠正措施的执行。 ③维护、保养设备与工装,确保其正常运作。 3.技术门 ①制定合理的工艺流程、作业指导书、工艺文件的控制、工艺技术更改的控制及参与不良品的审核。 ②提供完整的技术资料、文件,完善图纸管理制度。 ③不定期对作业标准执行情况进行核查。 ④协同质检部处理质量异常问题。 4.采购部 ①保证供方交货准时性,提高采购产品合格率。 ②配合质量管理部进行各类采购产品的质量监督、质量改进及改进结果的验收,以及质量索赔及其他日常管理工作。 ③合格供应商协作配套能力调查评价的组织与实施。

四、工作程序 1制程自主检验 制程中每一位操作者均应对所生产的制品实施自主检查,遇质量异常时应即予挑出,如系重大或特殊异常应立即报告质检人员和车间主任,共同分析原因及处理对策。 车间主任或主管均有督促所属员工实施自主检查的责任,随时抽验所属员工各制程质量,一旦发现有不良或质量异常时应立即处理外,并追究相关人员疏忽的责任,以确保产品质量水准,降低异常重复发生。 2首件检验 操作者要严格按《首件检验制度》执行,对所生产的首件零件实施自主检查,认为符合要求后,送检验员检验。这对于加工中心、数控机床、线切割等设备靠编程和刀具来保证加工质量的,以及冲床等靠模具保证质量的批量产品,尤为重要。因此,每天、每班生产的第一件,或当机床、模具、刀具等因素变化后的第一件均应实行首件检验。首件应由操作者自检后加以标识,然后检验员按照产品生产工序、工艺规程,对首件样品进行全面检查、测量,检验合格后,才能进行正常生产。首检应保留必要的记录,如填写《首件检验单》。 3巡回检验 制程检验员每天在不同时段对各生产岗位进行巡回检验,依据产品生产工艺规程和技术要求进行判定,将检验结果记录在《零部件检验记录单》上,若发现质量异常现象,立即责令操作者停止生产,采取纠正措施直至异常现象排除后,方可正常生产。若检验员无法判定,应及时填写《质量异常反馈单》,呈上级品管部门审核,或会同生产、技术、采购部门协商解决。对产生的不合格品要进行评审,当评审为返工时,通知生产部门进行返工;当评审为降级回用时,可直接入库;当评审为报废时,要填写《废品通知单》,通知生产部门办理入废品库,并在废品上作好明显标识及时隔离保存。 4完工检验 ⑴在制的半成品完工后,经全检或抽样检验合格,检验员要在《加工路线单》上签字后,方可转入下道工序或入库;不良品经返工后需重新检验,合格签字后入库。 ⑵制程中的发现的不良品应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处理,若出现批量不良品则要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管理程序》。 5.装配线上不良品处理 在装配过程中发现不良品(已从半成品库领出)时,要求退回仓库申请换料,首先装配车间对现场不良品进行管制,然后填写《装配线内不良品处理单》转品管IQC 判定,IQC检验时必须将判定结果在换料单上注明,需说明是来料不良、作业不良或其他方面原因,同时品

浅谈质量检验在服装生产中的作用

浅谈质量检验在服装生产中的作用 发表时间:2019-05-22T11:08:17.753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第1期作者:李光迪[导读]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以及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 佳木斯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测中心黑龙江佳木斯 154000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向前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相比较于之前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主要体现在对于衣食住行的高追求。由此带动了我国相关产业的进步,其中服装的生产行业就是其中之一,在接下来的文章中将对于这一行业进行具体的阐释和分析。关键词:质量检验;服装生产;发展与展望。 1 前言: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以及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衣食住行是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人们对于衣服的质量的要求是一直很高的,但是近些年来一系列的服装生产的质量问题层出不穷,让人们对于服装质量产生了担忧,造成这个现象的主要原因还是对于服装的质量的管理出现了疏忽。在接下来的文章中将进行具体的阐释。 2 质量技术监督工作2.1 质量技术监督 质量技术监督工作是工作人员以法律法规为准则,通过高科技手段对产品进行检验与检测,它是一项对产品质量进行规范和监督管理的行政活动。工作人员在进行质量技术监督时,应根据我国的法律法规对产品的质量进行全面的、整体的、公平的检测。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覆盖面非常广,质量技术监督人员需要监督科学、文化、医药、环境以及工农业生产等等许多和国民经济以及社会发展相关联的的方面。 2.2 对检测对象进行质量技术监督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行各业的不断发展,全民质量意识也随之加强,对产品的质量检验已成为国家良好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质量检验机构的成立为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实施提供了基础保障,质量技术监督人员为政府、社会和企业提供公众质量检测服务,检验活动直接涉及人们生活中的各个层面,由于我们知道质量技术监督标准是质量的依据,没有高标准,没有准确一致的质量保证,便没有高质量产品的产生,因此,对我们生活中所涉及的范畴一切产品质量进行监督管理能够为我国人们提供更大的利益。 3 质量检测技术 3.1 质量检测技术 质量检测技术指的是在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中,运用高科技的技术方式对产品进行质量检测。质量检测技术的技术含量越高,它在质量监督工作中的作用就越来,人们接触高质量的产品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质量检测技术在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3.2 提高质量检测技术的技术含量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提高质量检测技术的技术含量最终目的是为了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维护消费者的权益。例如,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每个人都离不开食物,食物是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基础,只有解决温饱问题,我们才能考虑其他的问题,但是由于对利益的追求,一些不良商家会对服装添加过多的化学药剂,使服装表面上更加吸引消费者,而实际上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很大的伤害。我们现在所吃的水果,商家为了增加产量而大量的对其喷洒农药,催熟水果,大量的农药对人们的身体会造成很大的伤害;市场的果冻多数是用胶皮制成,米线也可能是由胶皮制成;最轰动一时的事件就是三鹿奶粉,商家在奶粉中加入了大量的三聚氰胺,导致许多服用的婴儿得了脑瘫这种令人伤心的病症。 再从服装上说,商家为了节省时间以及本钱,制造大量粗糙的衣服,消费者只看其样式而没注意其质量,穿回家去之后会发展衣服燃料掉色,化学成分过多,对皮肤造成伤害,再者,因为商家的欺骗,人和人的信任大大的降低了,社会风气变得不再和谐。从上面简单的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提高质量检测技术的技术含量是非常必要的,只有提高了质量检测技术的技术含量,才能够帮助质量技术监督人员在工作中更好地检测出质量的产品,才能维护消费者的利益,保护消费者的质量。 4 质量检测技术在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中的应用特点首先,质量检测技术在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中的应用逐步健全和完善,在近20年的发展中,随着质量检测技术含量的提高以及网络的健全和完善,质量技术监督机构已经建立并健全了技术监督主管部门,并且这些机构还通过了国家认可的国家实验室认可或检查机构认可。通过质量检测技术技术含量的提高,也大大的提升检验机构的综合技术力量和社会诚信度。其次,质量检测技术成为质量监督的技术支撑,随着产品的复杂化,需要运用现代化的检验技术手段对工程质量进行准确、科学的分析和判断,因此质量检测技术在之前技术监督工作中具有技术支撑的特点。最后质量检测技术能够帮助质量技术监督机构纳入诚信体系建设,由于质量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它帮助了质量技术监督机构纳入诚信机制,成为政府重点工作。 5 如何使质量检测技术在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中更好的应用5.1 培养质量检测技术专业人员国家应培养具有与其从事检验、检测活动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这些专业人员在特殊产品检测、校准方面具有高超的专业知识,其次,应培养这些专业人员的道德精神,使他们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为大众服务以及他们能够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要求。 5.2 具有良好的工作场所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能够使我们所需要进行的工作变得事半功倍,因此,质量技术监督机构应建设专门以检测,检验产品质量的部门,并依法设立专业的质量检测实验室,因为只有在这样专业的环境下,才能够保证检验能够客观,公正的进行,从而确保检测与检查数据和结果的真实、准确。5.3 大量发明高科技设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