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文献阅读感想

专业文献阅读感想
专业文献阅读感想

专业文献阅读感想

(一)、资本结构的融资顺序理论的主要观点:

资本结构的融资顺序理论是从资本结构的MM理论发展而来的,它放宽MM理论完全信息的假定,是对企业融资行为的解释,由于股利政策具有粘性,削减了盈余的自由利用程度,所以最终产生了资本结构的优序融资行为。资本结构的融资顺序理论认为:在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存在的情况下,为降低逆向选择可能导致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以及信号显示的代理成本,企业最优的融资策略是优先选择来自于留成收益的内源融资,当内部资金来源不足以弥补投资需求而出现融资缺口时,次优的选择是安全的负债融资,权益融资仅作为最后的融资手段被采用。因此,企业的融资选择遵循的是一种融资优序原则,现实中观察到的企业资本结构是企业内源资金与投资需求之间差额的

累积结果,不存在目标资本结构。

(二)、资本结构融资顺序理论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资本结构的融资顺序理论最明显的一个问题是资本的弱化问题,资本弱化问题不但广泛地存在于国内企业之间,而且随着经济全球化,跨国企业也大量地采用资本弱化手段进行国际避税。尤其是跨国关联企业间往往用债权投资的方式替代股权投资,比如跨国母公司对东道国子公司准备追加投资,一般的做法是增加它的持股比例,但母公司可以把资金通过低息或无息贷款方式贷给子公司,这样子公司不但可以把贷款利息在税前支出,而且还能避免股息的双重征税问题。尽管这种税盾效应的存在是合法的,但是它往往被跨国公司所滥用,

实际上削弱了一国的税基。因此,各国针对跨国公司的避税行为纷纷建立资本弱化税制。

资本结构融资顺序理论自提出之后备受正反两方面的争议,支持者指出,资本结构融资顺序理论不仅是对于税收和交易成本做出的理性反映,更是一种信号均衡,但是在经济条件变动、不对称信息或税收政策变动的情况下,负债筹资的成本将会变得相对较高,可能使权益融资变成外部融资的主要组成部分,而并不像资本结构融资顺序理论的假设优序融资理论决定了融资顺序那样。资本结构融资顺序理论也面临着来自实证检验的三个方面的质疑。首先,均值反转和目标资本结构问题,按照资本结构融资顺序理论的观点,企业资本结构是留存收益与投资机会所需资金之间差额的累积结果,在进行融资决策时,企业不存在目标资本结构,但来自Hovakimian etal(2001)、Fama&French(2002)、Kayhan&Tit-man(2007)等的实证研究表明,从长期来看,企业资本结构存在着向目标资本结构均值反转的趋势;其次是权益融资问题,资本结构融资顺序理论认为,当企业内部留成收益无法满足其投资需求时,企业首选的外部融资是负债融资,只有在企业负债融资能力耗尽时,才会选择权益融资。但Frank&Goyal (2003)、Fama&French(2005)、Leary&Roberts(2005b)的实证研究都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进行了大量的权益融资,部分企业权益融资的比例大大超过了其负债融资的比例。第三,资本结构融资顺序理论同样面临着市场时机理论和惯性理论的挑战。市场时机理论和惯性理论虽然都强调企业不存在目标资本结构,但两者都认为

企业融资不存在优先顺序。

来自于实证检验结果的挑战充分说明了资本结构融资顺序理论存在的局限性。为应对挑战,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学家尝试着通过构建跨期、连续时间的企业动态融资模型来扩展传统的单期静态理论模型,以期能够在一个统一的框架中对实证研究观察到的既定事实给予合理的解释。

(三)、资本结构融资顺序理论的发展

研究资本结构融资顺序理论的模型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几乎所有的文献在构建数理模型的同时都采用实证数据或模拟数据对模型的变量进行实证检验,并将实证检验的结果与现有的实证结论进行比较,以验证模型对现实的解释能力。在资本结构融资顺序理论中,预期和调整成本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根据其假设条件的不同,可以将融资顺序理论分为不同的类型。其中,从投资和现金流的假设来看,可分为投资和现金流外生的动态资本结构模型和投资和现金流内生的动态资本结构模型。为此,我们将按投资与现金流是否外生的假设划分标准来整理资本结构融资顺序理论的主要模型。

事实上,动态权衡模型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已开始出现,Kane et al. (1984)通过构建一个包含不确定性、税收、破产成本等因素在内的连续时间模型,分析了负债融资的税盾效应与破产成本之间的权衡问题。但是,他们的模型中没有考虑交易成本。由于资本结构的调整是无成本的,当遭到负的外部冲击时,企业能够很快做出反应,并能连续地向目标资本结构调整。因此,企业会保持着较高的负债比率

以获得负债的避税效应。

在Kane et al. (1984)的基础上,Fischers,Heinkel&Zechner (1989,以下简称FHZ)构建了一个包含交易成本的连续时间的动态资本结构模型。在他们的模型中,企业负债和权益的价值是其再资本化决策(recapitalization decision)的函数,最优的动态资本结构政策取决于负债融资的收益(如避税效应)、潜在成本(如破产成本)、标的资产收益的波动率、无风险利率以及再资本化成本的大小。由于存在交易成本,企业向目标资本结构调整的速度比较缓慢。但模型中企业的目标资本结构是一个围绕某一中心值上下波动的区间值,而非某一特定的数值。当实际的资本结构偏离这一中心值太远时,企业将逐渐使其恢复到设定的区间。他们假设资本结构的调整只有在实际资本结构偏离中心值到达波动区间的上下限时才会发生。因此,企业的再资本化也采取上下限政策。当企业盈利时,企业偿还负债,负债比率下降。如果负债比率降至波动区间的最低限,则企业会进行再资本化;如果企业亏损,则负债比率上升。只要负债比率没有达到上限,则企业不会对其进行调整。FH2(1989)将企业资本结构调整的这种模式称为(S,s)调整模式。

FH2(1989)认为,调整成本函数的性质会影响资本结构调整的频率和方式。如果成本函数为凹函数,则企业存在一个最优的目标资本结构区间(而非水平),只要企业的负债比率在这一区间中,就不会发生资本结构调整行为;当负债比率偏离目标区间或达到区间的边界时,是否调整取决于调整成本函数的性质。如果成本函数是严格的

凹函数,则企业会对资本结构进行大的调整,使其恢复到目标区间;如果成本函数是准凹函数,则企业会选择小的调整,使其保持在最优区间中。FH2(1989)采用实证数据对其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即使是很小的交易成本,也会导致负债比率再调整行为发生和目标资本结构波动区间的扩大。负债的避税效应随公司所得税税率的提高而增加,随个人所得税税率的提高而降低。资产收益的波动率与平均负债水平负相关。

Leary&Roberts( 2005)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在假定企业不经常调整资本结构的情况下,建立了一个有关企业融资决策的动态久期( duration)模型。在他们的模型中,调整成本函数为企业负债融资和权益融资的行政成本、法律成本等固定成本加上可变成本的凸函数。模型研究了三个方面的问题:(l)调整成本是否在企业融资决策中发挥作用;(2)企业融资决策是否遵循着一个动态的调整过程;(3)如果存在再调整,那么调整的时间间隔有多长、幅度多大。他们的研究表明:(1)企业存在目标资本结构区间。如果企业的资本结构处于较低(高)的水平,或者出现了明显的下降(上升),则企业会调高(低)负债比率。当负债比率处于目标资本结构区间时,企业不会积极地调整资本结构;只有当负债比率偏离目标区间时,企业才会调整其资本结构。Leary& Roberts(2005)认为,这一结论与资本结构的均值反转现象相一致。(2)市场时机会影响资本结构的调整,但调整成本对资本结构调整的影响更大。当企业股票价格相对较高时,企业会发行股票进行权益融资,这与市场时机理论相一致,但

下一阶段,企业将会通过负债融资或股票回购来提高其负债比率,而不是通过进一步的股票发行或债务偿还来降低负债比率。企业对股票发行而导致的负债比率下降进行调整的平均时间小于2年。(3)当面临股票价格上升的冲击时,企业调高资本结构的频率高于调低资本结构的频率。企业应对股票价格上升冲击导致的资本结构调整时间为2年。

Strebulaev(2007)构建了一个基于权衡思想的动态资本结构调整的状态依存模型。模型中,企业资本结构调整遵循最优资本结构的路径。但由于调整成本的存在,只有在需要时调整才会发生。经营状况持续好的企业将调整负债比率以获得税盾效应;而业绩差的企业会面临流动性困境并将出售资产来偿还债务。如果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企业会通过高成本的股票发行来偿还债务。当所有的融资能力耗尽时,企业将破产。在此假定下,论文分析了企业最优融资决策的路径,并用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横截面检验。模型分析和实证检验的结果表明:(1)关于盈利能力与负债比率的关系,模型推导的结果是在资本结构调整的起点时两者为正,而动态横截面实证检验的结果为负。但两种结论并不矛盾。在假定企业因调整成本的存在而不经常调整资本结构的前提下,盈利能力的提高将通过提高未来盈利能力和企业价值而使资本结构降低,反之亦然。(2)短期资本结构的显著变化与股票市场价值的变化无关,但股票市场价值是企业长期融资决策的重要影响因素。这与惯性理论的结论一致。(3)以长期动态观点度量的负债比率的平均水平高于以某一时点为基准度量的资本结构

水平。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现实中企业的债务保守主义行为。(四)、资本结构的融资顺序理论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借鉴意义近年来国内学者对上市公司融资偏好进行了深入研究,实证研究的结果普遍认为上市公司存在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其融资顺序一般为:内部融资、股权融资及债务融资。学者通过对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描述, 认定中国上市公司存在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公司股权融资的成本大大低于债务融资的成本是股权融资偏好形成的直接动因, 深层的原因在于现行的制度和政策。有学者认为中国上市公司具有股权融资偏好的特征,其根本原因在于股权融资与债务融资成本的差异:在显性成本方面,股权融资的股息支付和发行费用大大低于债务融资的利息成本;而基于隐性成本的分析表明股权融资的风险约束力也弱于债务融资,尤其表现在发行失败、股价下跌和控制权转移等方面,不同的成本约束造成不同的融资偏好。股权融资的低成本推动了股权对债券的替代,要改变这种调整路径必须加强对股权融资成本的约束。有些学者对上市公司的债务融资状况进行了实证检验, 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债务融资占总资产的比重不大,总体上债务融资具有加强公司治理、增加公司市场价值的作用, 但是对于少数资产负债率非常高的公司, 这种作用并不显著,市场对公司发行债券有积极的反应,同时债务融资起到了传递公司业绩的信号作用。我国的金融市场还仅是处在一个较为初级的阶段,存在种种不完善之处,企业的财务运作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产生了与资本结构融资顺序理论并不相符的融

资顺序理论。即便如此,资本结构的融资顺序理论仍然对我国上市公司具有相当的借鉴意义。

1、融资结构优化的思想。我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的一个基本原因就是股权融资的成本较低,因为股利可付可不付,不像债券要支付固定的利息,因此,我国的上市公司应当结合经营环境的变化和企业的实际情况,不断对资本结构进行优化配置,使之达到理想的均衡状态,而资本结构的融资顺序理论给出了指导性意见。

2、大力发展债务融资尤其是企业债券融资。债务融资具有抵税的作用,故其成本较股权融资要低得多,并且提高债务融资比例在企业经营状况较好时具有很好的杠杆作用,提高了股权收益率。

3、降低股权融资比例。近年来,许多公司上市或再融资后业绩大幅滑坡, 甚至引出许多法律问题, 尤其是上市公司通过增发进行再融资,随着投资者的日渐成熟, 上市公司的这种模式已被投资者所察觉,这种情况严重动摇了投资者的信心,影响了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 抑制上市公司的过度股权融资已经非常急迫。

(五)、结论与展望

资本结构的融资顺序理论在考虑税收效应、破产成本、代理成本的基础上,从调整成本、企业投资和融资决策内生决定的角度考察企业投融资决策的长期动态过程,以试图解释实证研究所观察到的企业融资既定事实。其研究成果既丰富和发展了现有的资本结构理论,也为我们了解企业融资行为和资本结构选择决策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但是,资本结构的融资顺序理论尚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尚有许多问题需要从理论和实证上作进一步的研究。首先,企业的债务保守行为要得到合理的解释,必须对税收对企业负债融资的影响有更加全面和深入的分析和理解。其次,除税收、破产成本、调整成本外,在现有的模型框架中引入经济主体的利益冲突和信息不对称下的逆向

选择或道德风险等因素,以构建一个融权衡理论和资本结构的融资顺序理论各要素于一体的统一的分析框架,是未来资本结构动态权衡理论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再次,在实证研究方面,现有的理论模型大多采用数据模拟的方式来检验模型的解释能力,采用更加科学的实证方法和代理变量,以企业融资的实际数据来检验资本结构的融资顺序理论对现实的解释能力也是这一领域面临的挑战之一。

白鲸文献综述读后感

Literature Review of Moby Dick Studies Introduction Herman Melville is a typical American writer who was recognized after death. It has been almost 100 years since Melville Revival in 1920s, and there are many stuy on Moby Dick in home and aboard from various angle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summarize critics from various journals, which focus on the narrative theory, the author's attitude toward capitalism and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Puritanism and Transcendentalism embodied in this book. Narrative Theory The reviewer described Moby-Dick as three books rolled into one: an encyclopaedia of sperm whale, a fiction of sea adventure, an essay collection of philosophical questioning. In terms of the non-narrative chapters,they are structured around three patterns: first, the nine meetings of the Pequod with ships that have encountered Moby Dick. Each has been more and more severely damaged, foreshadowing thePequod's own fate. Second, the increasingly impressive encounters with whales. In the early encounters, the whaleboats hardly make contact; later there are false alarms and routine chases; finally, the massive assembling of whales at the edges of the China Sea in "The Grand Armada". A typhoon near Japan sets the stage for Ahab's confrontation with Moby Dick. The third pattern is the cetological documentation, so lavish that it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subpatterns. These chapters start with the ancient history of whaling and a bibliographical classification of whales, getting closer with second-hand stories of the evil of whales in general and of Moby Dick in particular. In terms of the narrative chapters, it’s"narrative architecture" is an "idiosyncratic variant of the bipolar observer/hero narrative", that is, the novel is structured around the two main characters, Ahab and Ishmael, who are intertwined and contrasted with each other, with Ishmael the observer and narrator. In addition, one of the most distinctive features of the book is the variety of genres, such as sermons, dreams, travel account, autobiography, Elizabethan plays(inspired by Shakespeare), and epic poetry. Moreover, Ishmael's explanatory footnotes can be regard as an invented documentary genre. Attitude Toward Capitalism Melville registers the global system of capitalism as it begins to emerge in the Pacific and assert its dominance in the USA. And It was at the dawning of industrial capitalism that Melville created his major work Moby-Dick.That is why it may not be baseless to argue that this masterpiece should be a product depicting contradictions arising from the disturbing early stage of industrial capitalism. The whaling ship Pequod as a joint‐stock company is also a pioneering outpost to spread industrial capitalism to many coasts around the world. Thus, as an

文献阅读读后感

阅读《倾听来自高校青年英语教师的心声: 一项质性研究》读后感 本篇文献标题中体现了文章研究的主要内容---高校青年英语教师的心声,题目中出现了多个关键词。文章采用的是质性研究的研究方法。摘要中介绍了研究对象---10位高校青年英语教师,通过深度访谈,倾听了他们对职称、收入、工作环境、“导师”以及精神方面的需求。文献正文包括了五大部分,在引言部分,作者提出了本文研究问题的研究背景,说明了研究目的---对我国高校青年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现状和需求做一个特写,促进外语界对高校青年英语教师发展给予更多的关注和研究。文献综述部分简要回顾了现有文献中有关高校英语教师发展的文章,从研究内容和研究结果两方面进行了具体综述,并指出其空缺之处,从而谈到本研究的独到创新之处。第三部分研究设计和第四部分研究发现属于本文的主体部分,研究设计详细阐述了研究对象、数据的收集方式---半结构型访谈、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按自下而上的扎根分析理论完成一、二级编码,按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进行三级理论编码。(补充笔记:①半结构型访谈:访谈者根据事先准备好的问题与被访者进行交谈,但访谈不一定按照原来问题的顺序,也不一定按照原来的措辞。访谈者可以有所发挥,见机行事,碰到有用的信息要紧追不放,所提问题层层逼进。这要求访谈者拥有高超的访谈技巧:离题深追但不扯太远,果断返回主题而又不显得生硬。②扎根理论:一种定性研究的方式,主要宗旨是从经验资料的基础上建立理论。研究者在研究开始之前一般没有理论假设,直接从实际观察入手,从原始资料中归纳出经验概括,然后上升到系统的理论。这是一种从下而上建立实质理论的方法,即在系统性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寻找反映事物现象本质的核心概念,然后通过这些概念之间的练习建构相关的社会理论。强调研究者对理论保持高度的敏感,注意捕捉新的建构理论的线索。③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从低到高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第四部分阐述研究发现即研究结果,按照三级编码的类属顺次报告,作者从访谈数据中归纳出高校青年英语教师对目前生活、教学和科研现状的所思所想,阐述中多处引用了被访者的原话来进行佐证,每一部分最后都进行简单的小结,同时客观理性地分析原因并提出合理性建议。文章最后一部分提出研究者自己的反思和建议。她强调了质性研究的优点---让大家看到了、听到了量化研究所不能发现的内容,加深和扩展了对问题的认识。 这是一篇很好的定性研究的文献,对我们想从事定性研究的研究者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本篇文献话题涉及高校青年英语教师发展,属于教师发展这个大范畴里面,接轨近几年研究的前言热点领域。研究设计、结果和分析讨论都非常得详细而到位,作为一名一线的初中教师,对于研究问题---“一线教师对目前的生活、教学和科研最想倾诉的是什么?”,在生存需求、情感需求、精神追求等方面,很多都能够感同身受,研究意义重

阅读文献的心得体会

阅读文献的心得体会 时间:2008-11-03 22:23来源:作者:点击:185次 为什么要阅读文献我们很多的时候,闷在实验室闭门造车,实在不如稍抽出一点时间看看文献,看看别人是否有同样的困惑。我们的大老板说,要想有成绩别无他法只有读,读,大量的读文献,尤其国外的。&n 为什么要阅读文献 我们很多的时候,闷在实验室闭门造车,实在不如稍抽出一点时间看看文献,看看别人是否有同样的困惑。我们的大老板说,要想有成绩别无他法只有读,读,大量的读文献,尤其国外的。 阅读文献的来源 精研数据库,对于文献数据库和专业数据库应该深入研究。重要的如ISI,Medline, Ncbi等了。因人而异添加数据库到你的收藏夹。 做一个课题首先是要看专利的!!这是我的经验之谈。通过研读专利正文,可以体会申请人的研发思路;研读专利权要求,可以少走弯路,还可以找出未覆盖的漏洞,进一步提出自己的专利;有的专利还有参考文献,可以了解这个专利的来龙去脉。 了解与自己研究方向有关的机构,密切关注在该研究领域和方向的顶尖group所发表的论 文并认真研读。对于本研究领域的国际领袖人物和实验室,应该多花一点时间去研究他们的主页。 可以在google上免费订购你所感兴趣的alert,他24小时更新,会不间断的向你信箱发 送网上出现该话题的文章。 经常上网看看最新的资讯说不准会激发你一时的灵感。 定期读几篇cell ,nature,science还是很重要的,不要认为和自己专业无关的就不关心,其实目前生物医学界的许多方法和思路是相通的,nature,science上最新的方法用到自己的领域上完全可能豁然开朗。 对于你从事的领域的重点杂志(NO.1)(<<国外医学>>各个分册每其都有许多可读的综述,注意自己专业的核心刊的专辑,增刊,很重要!),应该是每一期的每一篇文章都阅读一下,然后是重点阅读。如果没有那么多的时间,至少每篇的TITLE & ABSTRACT应该阅读的。 特别要注意中文综述文章后的英文参考文献,可以用回顾性的方法查找该问题的最初起源及奠基性文章。 查阅大量外文文献,然后从文献的文献再去查找,如此往复循环,你的idea不知不觉中就被启发开来。我们老板说过,看文献,最重要,最有权威,也最有深度的是什么,就是你查找的文献的文献。 读文献一定要注意文章后面列出的参考文献,按图索骥,就很易找到更多文献,而且被引次数越多的越重要!!通过搜索参考文献的作者,期刊目次找到更多该领域的文章. 如何查找阅读文献 课题未定: 我很是崇拜神经所蒲教授的观点,阅读文献从教科书开始-找到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查找相关综述,你会发现书上一些所谓的成熟观点,在综述中是“推测”,然后找原始文献,你回发现,有许多实验证据是在当时条件不够的情况下的初步探索。如果你发现这样的问题,一个流行观点没有使用目前、最新技术验证,你去验证一下,回有两种结果:证实,那你就是用最新技术验证一个很正确的观点,给他提供了新证据,这属于好工作,另外你发现前人的观点有错误,那你就找到一条将来的科研方向,继续做下去,搞定! 一定得知道自己所作的方向现在世界上是个怎样的研究现状---做到了何种程度,还有那些关键问题急待解决.这一点对于自己找题目的战友,我觉得尤为重要!

文献读后感

管理与经济学院2015级企业管理安志斌201530751499 读”Market orientation, innovation capability and business performance Insights from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所感 根据胡老师的教学考察要求,我最近仔细阅读了”Market orientation, innovation capability and business performance, Insights from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这篇文献。该篇论文是由芬兰赫尔辛基阿尔托大学商学院的Juho-Petteri Huhtala教授,Antti Sihvonen教授,圣彼得堡州立大学大学院管理学研究科市场营销部门Johanna Fro ¨se ′n教授以及芬兰赫尔辛基阿尔托大学商学院的Matti Jaakkola and Henrikki Tikkanen等教授共同完成的。该文旨在探讨市场导向(MO)和创新能力在经济上升和下降过程中确定业务表现创新能力的作用,采用偏最小二乘路径分析法检验了创新能力对经济繁荣和萧条期间的经济增长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的潜在转化作用。结果表明创新能力完全中介经济好转时墨性能的影响,而在经济低迷的调解仅是局部的。最终得出了创新能力也推动了顾客导向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在好转,而中介效应的顶端是一个竞争者导向在经济低迷时期。这是第一个研究经济周期在战略营销概念的关系的实证检验,如市场导向和创新能力,以及公司的经营业绩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该文献的学习和研究,我深深被大师们的渊博学识所折服与惊叹。该文献从一开始到全文结束,基本都是采用引用世界上各知名学者对该相关问题的独到见解所连接起来的,在文献中对这些观点加以筛选和论述,同时也从各个大家们的观念分析总结其精华并加以科学合理的推断,提出教授们所希望阐述的观点。该篇文献光是参考文献就多达96篇之多,可以想象教授们在做科研的过程中流过多少辛勤的汗水,为写出科学有价值的指导论文做出了多么大的付出,这才是我们每一个科研人员值得并且应当学习和发扬的卓越精神。 该篇论文在逻辑结构的安排上,首先是引入选题,阐述各个学者对该问题的观点并引出研究问题;其次提出理论和假设,对三者的关系进行对比,提出它们存在的理论假设,再次找出方法论,提出研究背景,并确定变量进行测量,接着得出测量结果,最后进行讨论并得出讨论并得出创新能力完全中介经济好转时墨性能的影响,而在经济低迷的调解仅是局部的结果。整个研究过程特别严谨且充分,这样的方法论也是值得我们去参考和学习。 记得上个学期,我在图书馆看国内学者的期刊学术论文,仅仅前后两篇论文,发表的时间相差不足三个月,后者对前者的观点抄袭程度至少在90%以上,后者的标题观点几乎都出自于前者,这使得我对国内个别学者的学术精神感到深深的厌恶。学术是一种神圣且严肃的科学内容,怎能弄虚作假?在这点上,我还是特别赞赏西方的科研人员,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学术研究人员学习。 在文献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除了学习和借鉴前人的优秀研究成果的同时,更要学习他们带给我们的科学精神,让我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研究过程中,遵守研究人员的工作道德,不弄虚作假,不敷衍了事,脚踏实地做好自己工作。也特别感谢胡老师给了我们这样一次作业,让我们深深反思和对比我们的不足,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指导和规范自己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行为。

文献阅读总结

目录 一:旅游文化要素挖掘与地产开发----以济南市为例 作者:王元华、刘力豪、张雪山东建筑大学山东济南 二:浅谈住宅开发项目要素 作者:焦建广西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广西南宁 三:论大型商业地产开发与商业经营脱节问题 作者:余凯福建工程学院经管系福建福州 四:三线城市商业地产的开发策略 作者:刘浩晴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重庆 五:互联网金融发展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作者:严密福建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校福建 六:上虞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走访调研报告 作者:楼兰芳国家统计局上虞调查队 七:论中国股票市场的国际化 作者:刘存绪北京大学北京 八:如何打败辛勤的富二代 作者:冯大牛 九:BIM在建筑业的位置、评价体系及可能应用 作者:何关培香港优比创新科技公司香港 十:论我国建筑业BIM应用现状和发展 作者:谢晓晨上海宾孚建设工程顾问有限公司上海 十一:美国绿色BIM应用现状及其对中国建设领域的影响分析作者:杨宇尹航重庆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重庆 十二:建筑之眼 作者:董志刚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杭州 十三:土建项目施工中的安全管理 作者:谈彪无锡市市政建设咨询监理有限公司江苏无锡

十四:探讨地基处理的常见问题 作者:梁燕翔海南省交通学校海口 十五:古希腊建筑的人文精神 作者:程婧媛河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开封 十六:关于建筑结构优化设计的探讨 作者:夏孝江上海虹口建筑设计公司上海 十七:建筑主体结构检测与基坑检测的方法与分析 作者:刘元平广西创新建筑质量检测咨询有限公司广西南宁 十八:区域规划中的城市地产新理念 作者:蔚芝炳安徽建筑工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安徽合肥 十九:梳理建筑乱象催生建筑精品 作者:陆赐麟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张国军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北京 二十:浅谈建筑外立面改造的要点 作者:胡琦华中农业大学楚天学院武汉

文献阅读心得体会

文献阅读心得体会 通过阅读与本专业相关的各类文献,也就是文献阅读,我发现自己对自己所学的专业的一些专业知识还是很贫乏,这点需要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不断的加强。文献阅读看似简单,其实不然,这不仅需要好的文献阅读方法,也要有文献检索的基本技能。文献阅读实习刚开始,老师就指导我如何下载文献和怎样看文献。通过对我所选择的的论文课题的有关文献和论文阅读,很好的了解了课题相关的有关文献和发展动态,这样使得对自己未来研究方向的设计实现有的放失! 在文献阅读中,在老师的指导下,我通过网上数据库资源的检索、图书馆资料的借阅,搜集了与所选的研究方向相关的2本着作,2篇中文期刊,2篇外文期刊?文献,之后进行了相关的文献阅读。解决本人在论文写作阶段网络环境下查找学术信息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提高本人对信息资源的选择、检索和利用能力。? 在文献阅读完成后,我深切体会到了文献阅读对于研究方向确定的重要性,明白了紧靠所学的相关专业知识来确定研究方向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必须阅读大量相关课题的国内外学者研究文献,才能更好的了解到本课题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领域在现阶段的发展现状和研究现状,以便做出更好更出色的研究。 以下就是本人在阅读部分文献后的心得体会: 一、明白了文献阅读是研究方向确定前提和必备的能力 在此次文献阅读环节中,我明白了要进行文献阅读,首先必须学会如何检索文献,找到对自己有用,有实际意义的文献。通过导师的介绍,明白了文献检索是一门很重要很有用的学问也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在导师的指导下我了解到了信息检索方面的基础知识,掌握了一些文献检索的基本技能。虽然我现在学到的还只是一点皮毛,但是只要通过不断的学积累,借助老师教过的方法,我相信自己能够一点点的进步,直到能够很熟练的掌握它,为下学期毕业论文的设计进行文献的检索打下基础。做本科毕业设计,不看文献要做好毕业设计,可以说一点可能都没有。只有广看论文,深入学习,才能厚积薄发,写出响当当的论文出来,写的论文才有内涵,有价值,有意义。进行研究方向前的文献阅读时一定要切忌心浮气躁,或者就是想着混个毕业。相反我们要沉下心来,大量阅读文献,在读的过程中有的文献看懂了,但是看不懂的文献也可能会居多。看懂的认真学习借鉴,看不懂的深入探索,实在不行就暂时放下,过一段时间,随着知识和能力的提高慢慢也就弄明白了一些。这样下学期写毕业论文就有了扎实的基础和文

阅读文献的心得

阅读文献的心得 之一 1。由点到面。选工作实践中的疑点,热点,由一个小枝节,检索较全的文献,一般近期的20 篇左右已经相当多了。之所以不必在意3年以前的,是因为知识更新非常快,且网上能查到的多为近几年的全文。学习别人是怎么发现解决问题的。知道目前对这个问题的共同看法,和分歧。然后,扩展开,根据兴趣和研究的目的,知道,在研究的领域:谁的文章被引用的次数多,谁的文章最多最新最有启发性。去图书馆找他的文章看全文。逐步扩展自己的视野,构建个人的专业知识结构和看法。 2。由杂到精。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以后,对于繁杂的文献,要有个人的判断。追踪某个专题、某个专家的研究进展,比较对于同一专题的论点的发展,掌握其新的方法或新结论,或注意作者观点的改变,探究其原因。培养个人的学术修养。对于高质量高水平的期刊,定期浏览,从面上了解学术进展和热点,根据个人的兴趣和工作进展,逐篇仔细阅读新作. 3。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无论是工作中的点滴发现,思想火花,都应该写下来。我和王忠诚院士、顾玉东院士的接触中,发现他们都有记卡片的习惯。病例随访、文献观点,等等。到写作文章时,都是现成的材料。现在有了电脑,但是写文献综述是一个完善知识结构的好方法。随时记下论点,个人心得,会有事半功倍的成绩。无论写在纸上,还是记载在电脑内,都应该有一个记事簿,并且经常整理。 4。对于下载的文献,要以其内容建立以专题杂志按时间先后的专门分类。哪些需要仔细阅读并保存,哪些用处不大,待删除,哪些需要阅读却尚未阅读。以后想到时,还能及时找到。 5。天天学习。文献天天有。如果只作为一个收藏家,就失去了研究的意义。下载的目的是学习。通过阅读,掌握专业领域的方法和知识。只要坚持学习,就会积累起自己的知识架构。水到渠成,游刃有余。 之二: 对于初次进入一个领域的新手,必须阅读大量的文献,才能把握本领域的动态和方向。 记得一个留洋的研究生说,起初导师让他读大量的文献,而且每天都规定了数量,

阅读文献需要注意的问题

阅读文献需要注意的问题 我们在进行会计学术研究,撰写论文时需要阅读大量的文献,那么在阅读文献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呢?一起来看看! 1、文献阅读的一般要求 无主题地广泛浏览。 定期浏览一些重要期刊,及时了解到最新的研究动态和发展方向、研究内容和科研成果。 围绕研究方向泛读: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大量阅读有关文献,使自己对该研究领域有深入细致的了解。 2、文献阅读的技巧 (1)学会从Abstract和Introduction中筛选和判断 必须要学会只看Abstract和Introduction便可以判断出这篇论文的重点和自己的研究有没有直接关联,从而决定要不要把它给读完。假如有能力每50篇论文只根据摘要和简介便能筛选出其中最密切相关的10篇论文,那么效率将大大提高。 (2)仔细阅读需要把握一个“度” 硕士生面对的知识是浩瀚的,因此只需要把握一定的程度就够了。硕士生必须学会选择性的阅读,而不是全部精读从而导致过多地纠结在某些细节知识中。多吸收“点子”比较重要,而不是细节知识。 (3)整批逐层地阅读 对于相关性比较近的文献,不需要逐篇逐篇地整篇一次读懂,而是要把这一系列的文献一整批一起读懂到某个层次。这样,第一轮读完后,可以根据第一轮所获得的知识判断出哪些论文与自己的议题不相关,不相关的就不需要再读下去了。这样才可以从广泛的论文里逐层准确地筛选出真正非懂不可的部分。 (4)要敢于想象与猜测 看到文献的题目后,要发挥不太离谱的想象能力,去大胆地猜测文献的主题、研究目标、研究方案、实验方法以及预期的实验结果。 3、带着哪些问题去精读 这篇论文最主要的创意或者闪光点是什么? 这些创意在应用上有什么好处? 这些创意和应用上的好处是在哪些条件下才能成立?

论文阅读报告

论文阅读报告 Revised by Jack on December 14,2020

《无线移动网络中增强TCP性能的技术综述》论文阅读报告 姓名:李晨阳 一、论文基本信息 作者:刘海鹏,张根度,李明 出版源:《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002, 39(6):641-648 关键词:无线移动网络 / TCP / 比特差错 / 移动切换 / 移动IP / 微移动管理 摘要:TCP是因特网上的主要传输协议,在数据包丢失主要是由拥塞引起的传统网络上,TCP 可以充分发挥其性能,但是在无线移动网络中,TCP将无线信道比特差错和移动切换引起的数据包丢失误归于网络发生拥塞而采取拥塞控制措施.不必要地降低了端到端的吞吐率,导致自身性能的下降.首先简述了当前无线移动网络的发展状况和TCP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综述和评价了各种增强TCP性能的技术方案.最后,结合无线移动通信系统的最新进展,分析和探讨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二、论文详细内容 文章就无线移动网络中增强TcP性能的最新进展进行分析和综述。其中第2节和第3节分别介绍当前无线移动网络的发展状况和TcP面临的问题.第4节详细分析和比较各种技术方案的特点、长处和不足.最后一节结合当前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趋势分析和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第二节一开始介绍了无线广域网和无线局域网。紧接着分别介绍了基于移动IP 的无线蜂窝网络、基于Diameter的移动IP应用。 作者注意到了无线移动网络中的移动切换的层次性,介绍了GPRS体系结构中的移动切换层次。最后作者介绍到增强的无线链路传输技术,阐述了在目前形成的第3代移动通信三大标准:WCDMA.CDMA2000和TD—SCDMA; 第三节的标题是TCP面临的问题,首先是对TCP的简述,随后介绍了了比特差错和移动切换对TCP性能的影响; 第四节,作者针对增强TCP性能的技术评价,文中介绍了链路层技术、分段连接(spljt connection)技术、端到端技术和混合技术,并比较了这几种技术。 但是由于增强TcP性能的技术方案不仅在OsI参考模型中作用的层次不同,而且方案的假设前提、实验环境、测试数据传输方向、物理链路带宽等差异也很大,作者列出表格对各种技术方案的实验环境、假设前提等主要因素进行了总结.考虑到这些情况,本文未对各种技术方案对TcP性能提高的量度进行分析和评价。

文献读后感

多年生植物高山南荠中PEP1基因对其开花时间的调控 首先是基础知识的学习:了解到高山南芥是十字花科。一年生、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叶互生,基生叶呈莲座状无托叶;叶全缘或羽状深裂。花两性,辐射对称,排成总状花序。 多年生植物多次结实,且能维持花期之后的营养生长,营养生长高山南芥是高寒多年生植物十字花科的一种,二倍体,自花授粉,基因组小,对土壤农杆菌敏感,常作为多年生植物的模式植物。 FLC转录因子抑制开花,冬季低温时染色质重塑稳定的抑制FLC转录。(这里涉及到的染色体重塑主要是组蛋白H3的修饰有关,尤其是组蛋白第27位Lys的三甲基化(H3K27me3))。而PEP1是FLC的直系同源基因,PEP1短暂的被低温抑制,重复季节性的抑制和激活,表现为多年生植物周期性的生活史。PEP1调控多年生植物的三个关键特征:a,限制开花持续时间b, 彻底阻止某些枝条开花c,限制在春季开花 本文主要研究PEP1如何调控多年生植物高山南芥开花。 PEP1调控开花的分子机制:FLC的直系同源基因AaFLC ,AaFLC编码的蛋白质和FLC编码的相关的蛋白更接近。作者通过研究AaFLC进一步研究PEP1,证实AaFLC的改变是引起pep1表型的改变的原因。通过本篇文献还学习到了AaFLC的表达模式:春化处理期间AaFLCmRNA 含量明显下降,春化处理结束时最低,返回正常生长温度时增加。 用到的实验方法: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 )一种在完整染色体内对特异性DNA 片段定位的技术。即以探针(如DNA、RNA探针等)直接探测靶分子或靶序列在生物体(染色体、细胞、组织、整个生物体等)内的分布状况。染色质免疫沉淀技术(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 assay, CHIP)是目前唯一研究体内D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方法。它的基本原理是在活细胞状态下固定蛋白质-DNA复合物,并将其随机切断为一定长度范围内的染色质小片段,然后通过免疫学方法沉淀此复合体,特异性地富集目的蛋白结合的DNA片段,通过对目的片断的纯化与检测,从而获得蛋白质与DNA相互作用的信息。 Chloroplastic Protein NRIP1 Mediates Innate Immune Receptor Recognition of a Viral Effector 相关基础知识:植物逐步形成了两道免疫系统阻挡可能入侵的病原体。第一条途径的受体识别非特异性的微生物分子片(MAMPs)。但病原体的效应分子能够逃离MAMP激发的免疫。如果避开了第一条防线,就成了致病病原体。这个防御系统被称作“效应分子激活的免疫系统(ETI)。植物编码的免疫受体——抗体来识别特异病原体编码的效应分子。 NRPI1与N和P50是相互作用的:在没有被病毒侵染的植物,NRIP1位于叶绿体中,而N 免疫受体位于细胞质中,当植物遭受病毒的侵染时,NRIP1被p50募集到细胞之中,通过蛋白质-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激活免疫受体N.N进入细胞核诱导基因表达,产生免疫反应。 N不影响NRIP1的亚细胞定位,P50感受器影响NRIP1的亚细胞定位。当P50感受器缺乏时,NRPI1位于叶绿体中;在细胞质或细胞核无P50时NRPI1的异位表达不会引起N调节的免疫。

专业文献阅读作业6

专业文献阅读作业2014/6/12 1、概述地理学论文的写作规范要求 除引言、区域数据与方法、结果和讨论4方面的核心内容外,地理学论文的写作规范要求包括标题(题名)、作者署名及单位标署、首页脚注的作者与项目资助信息、中英文摘要、关键词、致谢和参考文献等内容。 标题规范要求 (1)标题的明确性:全文内容要与题目呼应。①在研究空间上, 应把文章限定在有数据的区域。这样才有实际应用的意义, 不要为“全国”而全国。②在研究要素上, 应限定相关要素, 不能面面俱到。例如, 论文中如果只分析了降水变化,标题就不宜用“气候”, 而用“降水”。(2)标题的简要性:论文标题一般不超过20 字。①标题后一般不用加“……研究”、“……分析”等词语。②标题过长可加副标题, 但一般最好不用副标题, 如“大城市土地利用变化—以北京市为例”最好改为“北京市土地利用变化”。③标题中不要出现不确定的词汇, 例如: “某某研究的新方法”, 标题中应该说明具体的方法名称。④标题中一般不宜出现英文缩写, 最好用中文表达。 (3)正文标题系统必须具有完整性:论文关键部分的章节应该有次一级的子标题, 同级标题排列应该是内容并列的。每级标题下的文字论述不能过短, 并且应有定量数据。论文的分节排列通常按照研究内容、影响因子、分布区域、时间阶段、实验方式等顺序排列。 作者信息表述规范要求 (1)作者署名要求 根据国家标准GB 7713-87 规定:在学术论文中署名的个人作者“只限于那些对于选定研究课题和制订研究方案、直接参加全部或主要部分研究工作并作出主要贡献以及参加撰写论文并能对内容负责的人,按其贡献大小排列名次”。对于那些不够署名条件,但对研究成果确有贡献者,可采用在“致谢”或“脚注”中表示感谢的方法。多位作者对共同完成的论著联合署名时,署名顺序应按各人的贡献大小排列。通讯作者通常是实际统筹处理投稿和承担答复审稿意见等工作的主导者,也常是稿件所涉及研究工作的负责人。通讯作者的姓名多位列作者名单的最后,但其贡献不亚于论文的第一作者。 (2)作者地址的标署要求 作者地址不仅有助于作者身份的识别,同时也是期刊编辑部或读者与作者联系所必需的信息。标署地址时应注意:①尽可能地给出详细的通讯地址,对于大多数研究机构来说,在不影响邮局投寄信件的前提下,可以不列出详细的街道名,但邮政编码必须要给出;对于高等院校来说,通信地址一定要具体到院系或研究所,以免按论文中地址抄录的邮件无法寄达作者本人。②如果有二位或多位作者,则每一不同的地址都应按作者出现的先后顺序列出,并以相应上标符号的形式列出与相应作者的关系。③如果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同时为其他单位的兼聘或客座研究人员,并且为体现成果的归属,需要在论文中同时标署作者实际所在单位和受聘单位的地址,则一定要清楚地指明作者的有效通讯地址。④如果第一作者不是通讯作者,作者应按期刊的相关规定表达,并提前告诉编辑。期刊多以首页脚注或致谢的形式标注通讯作者或联系人,等等。 (3)首页脚注要求

(完整版)专业文献阅读报告的写法(研究生必读)

专业文献阅读报告的写法(研究生必读) 专业文献阅读报告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文献阅读报告是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的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 要求同学们学写阅读报告,至少有以下好处: ①通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熟悉科学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 ②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科研选题及进行科研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 ③通过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④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可难可易。对于毕业设计的课题综述,则要结合课题的性质进行书写。 文献综述与“读书报告”、“文献复习”、“研究进展”等有相似的地方,它们都是从某一方面的专题研究论文或报告中归纳出来的。但是,文献综述既不象“读书报告”、“文献复习”那样,单纯把一级文献客观地归纳报告,也不象“研究进展”那样只讲科学进程,其特点是“综”,“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总之,文献综述是作者对某一方面问题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评论的科学性论文。 写文献综述一般经过以下几个阶段:即选题,搜集阅读文献资料、拟定提纲(包括归纳、整理、分析)和成文。 一、选题和搜集阅读文献 撰写文献综述通常出于某种需要,如为某学术会议的专题、从事某项科研、为某方面积累文献资料等等,所以,文献综述的选题,作者一般是明确的,不象科研课题选题那么困难。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大到一个领域、一个学科,小到一种算法、一个方法、一个理论,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定

文献阅读与综述报告

工商管理硕士(MBA)研究生 文献阅读与综述报告 学号 姓名 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 姓名、职称 培养学院 (要求:所引用文献不得少与30篇(本),并在文献综述最后将所引用文献列出。)

基于技术创新能力的XLT信息网络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选题意义 决定企业经营成败的至关重要的因素是企业的战略管理,它在现代的任何企业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战略管理是企业确定其使命,根据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设定企业的战略目标,为保证目标的正确落实和实现进行谋划,并依靠企业内部能力将这种谋划和决策付诸实施,以及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控制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从企业未来的角度来看,战略是计划;从发展历程来看,战略是模式;从产业层次来看,战略是定位;从企业层次来看,战略是观念;从企业竞争来看,战略是计谋。战略并不是“空的东西”,也不是“虚无”,而是直接左右企业能否持续发展和持续盈利最重要的决策参照体系。战略管理则是依据企业的战略规划,对企业的战略实施加以监督、分析与控制,特别是对企业的资源配置与事业方向加以约束,最终促使企业顺利达成企业目标的过程管理。 西方管理界探索者称战略管理为企业管理的“顶尖石”。如果一个企业的战略方向失误将导致企业走向下坡路,乃至会将一个成功的企业引向衰落而灭亡,这也是企业管理中最不可忽视的重要方向。事实证明,往往在失误的战略方向引导下,企业就无法正确评价自己的扩张能力、提升能力、牵引能力和支撑能力,相反地,当一个企业的各项相关要素作用发挥越充分,企业偏离目标的程度就越严重,企业衰落的速度也就越快。 战略管理在企业的发展中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它是企业一切管理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战略管理涉及影响企业经营活动过程中各种不可控

怎么阅读文献

三、完成硕士论文所需要的能力 从前面的叙述可以归纳出来,完成硕士论文所需要的能力包括以下数项,依它们的培养先后次序逐项讨论。 (1)资料检索的能力:在给定(或自己拟定)的题目范围内,你必须有能力利用资料检索系统(尤其是教育部「博硕士论文检索系统」、Compendex和SCI这三套论文资料索引系统),查出所有相关的论文,而无任何遗漏(否则你可能在论文口试时才发现同一个题目已经有人发表过了)。你到底要用什么样的关键词和查所程序去保证你已经找出所有相关的文献?这是第一个大的挑战。每一组关键词(包含联集与交集)代表一个论文所构成的集合,假如你用的关键词不恰当,你可能找到的集合太小,没有涵盖所有的相关文献;假如你用的关键词太一般化(譬如「image」),通常你找到的集合会太大,除了所有相关文献之外还加上好几十倍的毫不相关的文献。 (2)资料筛选的能力:即使你使用了恰当的搜寻策略,通常找到的文献集合都还是明显地比你所需要的集合大,而且通常文献比数大概在一两百篇或数百篇之间,而其中会和你的的研究子题直接且密切相关的论文,通常只有廿、卅篇左右。你如何可以只读论文的题目、摘要、简介和结论,而还没有完全看懂内文,就准确地判断出这篇论文中是否有值得你进一步参考的内容,以便快速地把需要仔细读完的论文从数百篇降低到廿、卅篇?这考验着你从事资料筛选的能力。 (3)期刊论文的阅读能力:期刊论文和大学部的课本截然不同。大学部的课本是寻次渐进地从最基本的知识背景逐步交代出整套有系统的知识,中间没有任何的跳跃,只要你逐页读下去,就可以整本都读懂,不需要在去别的地方找参考资料。但是期刊论文是没头没尾的十几页文献,只交代最核心的创意,并援引许多其它论文的研究成果(但只注明文献出处,而完全没有交代其内容)。因此,要读懂一篇论文,一定要同时读懂数篇或十数篇被援引的其它论文。偏偏,这十几篇被援引的论文又各自援引十数篇其它论文。因此,相对于大学部的教科书而言,期刊论文是一个极端没有系统的知识,必须要靠读者自己从几十篇论文中撷取出相关的片段,自己组织成一个有系统的知识,然后才有办法开始阅读与吸收。要培养出这种自己组织知识的能力,需要在学校靠着大量而持续的时间去摸索、体会,而不可能只利用业余的零星时间去培养。因此,一个大学毕业后就不再念研究所的学生,不管他在大学部有多优秀,都很难在工业界利用业余的时间去培养出这种能力。所以,硕士毕业生和大学毕业生最大的差别,就是:学士只学习过吸收系统知识的能力(也就是读别人整理、组织好的知识,典型的就是课本);但硕士则学习过自己从无组织的知识中检索、筛选、组织知识的能力。

文献阅读方法(研究生必读)

1阅读文献的方法总结 https://www.360docs.net/doc/5210966919.html,/m/user_content.aspx?id=22154 根据课题研究方向,检索到了大量的文献后,如何阅读是一个问题,在大量看文献前,需要不断总结一些好的文献阅读方法。结合一些论坛总结的经验和自己阅读文献实践,对文献阅读方法进行整理总结。 一、文献阅读的顺序:找到相关文献后,一般先看文献的摘要,看看摘要是否跟自己的研究课题方向相关;接着看参考文献,如果参考文献中80%以上不是最近3-5年的文章,该文献的参考价值就不大了(阅读经典文献除外);然后再看引言,注意引言中是怎么阐述其研究思路的,是怎么得出要做所做研究的想法的。如果这三个方面都跟自己的研究方向相关,就可以仔细的阅读全文了。 二、泛读与精读相结合:如果一篇文献看完摘要后感觉对自己的研究思路帮助不大,仅仅能够帮助了解别人研究进展,读完摘要即存档不再继续读下去,这种文献阅读叫“略读”;除了读完摘要,还仔细看完参考文献和引言的文献阅读叫“概读”;将全文看完,并结合自己的研究思路进行分析,这种文献阅读叫做“详读”;详读了一篇论文后发现有很多的启发和思路,并且根据自己在读这篇文献时的问题和想法,展开来查看其他的相关文献和书籍,以便弄懂相关概念和问题,这样对一篇文献进行阅读叫“精读”。在展开文献阅读时,需要将这些阅读方法结合使用,我的经验是“略读”、“概读”的文献占总阅读量的70%,“详读”的文献占总阅读量的20%,“精读”的文献占总阅读量的10%。 三、坚持记笔记和反复阅读:总结一套适合自己记笔记的方法,重要的结论,经典的句子,精巧的试验方案一定要记下来,供以后参考、引用和学习;看完的文献千万不要丢在一边不管,几个月后一定要重新温习一遍,可以根据需要,对比自己的试验结果来看,在以后看文献过程中遇到相似的文献,可以把以前阅读过的论文和笔记拿出来对照阅读。 四、电子文献与纸质文献结合看:对于“略读”、“概读”的文献可以直接看电子版,但“详读”,特别是“精读”的文献一定要找纸质文档来看,可以找

专业文献阅读报告写法

专业文献阅读报告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文献阅读报告是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的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 要求同学们学写阅读报告,至少有以下好处: ①通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熟悉科学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 ;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 ②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科研选题及进行科研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 述的撰写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 ③通过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 科研能力的提高; ④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可难可易。对于毕业设计的课题综述, 则要结合课题的性质进行书写。 文献综述与“读书报告”、“文献复习”、“研究进展”等有相似的地方,它们 都是从某一方面的专题研究论文或报告中归纳出来的。但是,文献综述既不象“读书报告”、“文献复习”那样,单纯把一级文献客观地归纳报告,也不象“研究进展”那样 只讲科学进程,其特点是“综”,“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 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 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总之,文献综述是作者对某一方面问题的历史背景 、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评论的科学性论文。

写文献综述一般经过以下几个阶段:即选题,搜集阅读文献资料、拟定提纲(包 括归纳、整理、分析)和成文。 一、选题和搜集阅读文献 撰写文献综述通常出于某种需要,如为某学术会议的专题、从事某项科研、为某 方面积累文献资料等等,所以,文献综述的选题,作者一般是明确的,不象科研课题选题那么困难。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大到一个领域、一个学科,小到一种算法、一个方法、一个理论,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定 选定题目后,则要围绕题目进行搜集与文题有关的文献。关于搜集文献的有关方法,可以如看专著、年鉴法、浏览法、滚雪球法、检索法等等,在此不述。搜集文献要求越全越好,因而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检索法。搜集好与文题有关的参考文献后,就要对这些参考文献进行阅读、归纳、整理,如何从这些文献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科学性和可靠性大的单篇研究文献十分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所阅读和选择的文献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文献综述的水平。因此在阅读文献时,要写好“读书笔记”、“读书心得”和做好“ 文献摘录卡片”。有自己的语言写下阅读时得到的启示、体会和想法,将文献的精髓摘录下来,不仅为撰写综述时提供有用的资料,而且对于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阅读水平都有好处,特别是将文献整理成文献摘录卡片,对撰写综述极为有利。 二、格式与写法 文献阅读报告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