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音乐在培智学校唱游与律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结题报告

奥尔夫音乐在培智学校唱游与律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结题报告
奥尔夫音乐在培智学校唱游与律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结题报告

奥尔夫音乐在培智学校唱游与律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将奥尔夫音乐通过游戏导入、节奏运用、训练声势及动作、乐器应用等形式和唱游与律动教学相互渗透。构建以故事和游戏为背景,用动作辅助引入的螺旋模式课程。探索出了奥尔夫音乐与唱游与律动结合基本教学流程:点名问好-热身-律动-放松,再见歌。以此丰富拓展《唱游与律动》课程资源,提高智障儿童对音乐的感知、理解和表现能力,推动培智学校教师专业成长进程。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唱游与律动渗透方式螺旋课程教学流程

一、问题由来与分析

我所在的开化县培智学校创办于2008年10月10日,是一所全日制公办特殊教育学校,承担开化县智障适龄儿童少年的义务教育工作。现设有3个教学班,34名学生,其中重度10人,中度14人,轻度10人。自2009年从普校调入培智学校以来,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及数学和唱游与律动的教学。然而自2010年本人教学唱游与律动时发现,学校根本没有现成的教材可以提供,而与普小极其类似的音乐课程难以引起智障学生的兴趣,学生参与率低下。如何依据培智学生生理、认知及心理特点挖掘唱游与律动课程资源成了摆在我面前的一个急于解决的现实问题。

2011-2012年我有幸参加了重庆江津向阳儿童发展中心组织的创造性音乐教学在特殊教育的应用研习营和特殊需求学生之音乐种子教师系列研习培训,系统学习奥尔夫音乐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附件3: 创造性的音乐教学在启智教育的应用(基础班)录取名单;附件4:2012年~2013年特殊需求学生之音乐种子教师系列研习培训录取名单)。

培训过程中,奥尔夫音乐原本性的音乐教育观念,从儿童的本性出发,提倡综合音乐及其自主表达和展现,把音乐、舞蹈、语言甚至绘画等多种手段结合应用,通过节奏朗诵、歌唱、舞蹈、演奏乐器、情景游戏等多种形式,以快乐的、游戏的、易于接收的方式让孩子们感受、体验甚至创造音乐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也给我以启迪:奥尔夫音乐的理念与唱游与律动课程的目标是一致的,能否以奥尔夫音乐的资源来丰富唱游与律动课程?以此丰富拓展唱游与律动课程资源,提高智障儿童对音乐的感知、理解和表现能力,推动培智学校教师专业成长进程。

二、解决问题的过程

(一)赴重庆江津向阳研习与应用奥尔夫音乐

2011年9月30日—10月5日、2012年4 月7日(星期六)-4 月17日本人在重庆江津向阳儿童发展中心,师从中国音乐家协会奥尔夫专业委员会特教部主任、中国音乐治疗学会培训师陈玮静和中国奥尔夫协会早期教育中心副主任、国际奥尔夫音乐师资培训师、中央音乐学院奥尔夫培训特聘教师宋丹两位导师,系统学习奥尔夫音乐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附件5:学员、导师合影、结业证书)奥尔夫音乐是非语言的交流方式,在智障儿童的接触方式中有着天然的优势。奥尔夫音乐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教育模式——把音乐、动作、舞蹈和语言这些人本身所具有的本能都调动起来,特别强调歌唱、节奏感、律动与音乐游戏,是一种儿童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奥尔夫不仅着眼于提高儿童对音乐的感知、理解和表现能力,而且有助于培养其在语言表达、认知想象、人际交往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作为原本性的奥尔夫音乐教育具有即兴性、综合性、参与性、自然性、民族性、大众性的特征。(附件6:培训部分笔记)

(二)尝试奥尔夫音乐在唱游与律动渗透方式

唱游与律动课是以教育学、自理学、音乐美学等为基础,根据智力残疾学生的身心特点,

将音乐律动与舞蹈、游戏、歌表演相结合,通过音乐教学、音乐游戏及律动训练等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听觉、节奏韵律感和音乐感受能力,并通过大量生动有趣的唱歌、游戏、律动表演、舞蹈、音乐欣赏等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多种感官刺激,补偿学生的认知缺陷、行为缺陷和情感缺陷,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音乐审美能力、音乐表现力和身体动作协调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一门培智课程。《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建议唱游与律动实施时要注意将大运动、精细动作与音乐的基本知识技能、审美能力与情趣相结合,在艺术教育中增加社会交往能力,遵守活动规则,培养相互协作和团队合作能力。

自2012年培训回来后,我将奥尔夫音乐引入到《唱游与律动》课程中,在《伊比呀呀》、《母鸡孵蛋》、《身体音阶歌》等奥尔夫音乐教学中(附件7:公开课证明及课堂教学场景图),我发现孩子们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奥尔夫音乐世界中来,用他们肢体、语言、乐器自由地演绎,以独特的方式抒发着他们的内心世界。我先后对奥尔夫音乐在唱游与律动渗透方式进行了研究:

1.游戏导入

奥尔夫认为:所有的音乐教学应当从“游戏”入手,通过即兴演绎达到它的目的和成功。因此,在唱游与律动教学中,我根据智力障碍儿童注意力不集中和动作不能协调的特点,选择以游戏和模仿导入,帮助孩子加强记忆和提高他们的注意力。

课例1:学习歌曲《小鸭子游泳》时,我首先提问孩子:“哪位小朋友知道小鸭子是什么样的?”“你知道小鸭子是怎么叫的吗?”“哪位小朋友上来模仿小鸭子呢?”启发其他小朋友也上来模仿小鸭子的叫声还有一摇一摆走路的样子,让所有的小朋友都动起来。接下来我又问:“那小鸭子是怎样游泳的呢?哪位小朋友愿意来模仿一下?”然后播放音乐,小朋友们可以伴随着音乐进行表演。在一遍遍的播放音乐进行游戏的过程中,无意中加强了记忆和提高他们的注意力。

2.运用节奏

奥尔夫音乐认为儿童音乐才能的发展,应从其自然趋势出发。因此唱游与律动教学中引入奥尔夫音乐的“节奏基石”——由语言中最短小的,具有一定音乐意味的字、词拼成的最小节奏单元的训练方法,激发孩子兴趣,培养节奏感觉,强化自我意识。

(1)字词节奏朗诵起始教学

对于智障儿童的节奏感培养,最需要用最简单的技法得到最好的效果,以字词节奏朗诵作为“节奏基石”的训练方法最佳选择。

课例2:班里的孩子姓名有的两个字,有的三个字,刚好符合“最小节奏单元”。我特别选择了一个自闭症的孩子的名字童x,与另外单纯智障的孩子何xx,以他们的名字来作“节奏基石”的训练。即:童x,何xx。孩子们对朗诵同学名字格外起劲。在这两种节奏型掌握了之后,再把同学分成两组,一组念“童x”,另一组念“何xx”,合起来念,从而形成简单的二声部。再进一步把两个名字连起来,构成两小节4拍的结构单元。由一组先开始,另一组在两拍之后再进入,则形成了最简单的卡农形式。这种用孩子姓名所做的“节奏基石”训练,不但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的节奏感觉,而且强化了他们的自我意识。

练习时也可换用学生熟悉的事物:食物名称、动漫卡通、动物名称、交通工具等进行节奏教学。这会使学习充满乐趣,通过螺旋式上升的节奏感训练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

(2) 儿歌练多声部节奏朗诵

对于中轻度的智障儿童我们可以用童谣为例进行节奏训练,通过多声部节奏朗诵伴以律动,使学生体验节奏教学的乐趣。

课例3:《两只老虎》童谣:

两只老虎 | 两只老虎 | 跑得快 | 跑得快 |

一只没有眼睛 | 一只没有耳朵 | 真奇怪 | 真奇怪 |

a.用手拍二拍子节拍,使学生能跟上拍子说儿歌。

b.围成圆圈走节拍念儿歌,手也跟着拍节拍

C.分成三个组轮说(分三组边念边走圆圈)

d.只念儿歌不拍手,自然的走圈,让学生适应去掉节拍的感觉。

e.加入声势伴奏分三组:一组拍手、二组拍腿、三组念儿歌(完成后交换声部)

f.每个学生用三种节奏说和律动

g.围成三圈轮说和律动,每组错开一小节形成“卡侬”形式。

通过多声部节奏教学能使学生一脑多用,通过同伴之间的合作学习,培养和锻炼他们的控制力。

3. 训练声势

奥尔夫音乐认为音乐应该是和身体动作相融合的。智障儿童更需要运用身体动作去感受音乐,通过感受节奏律动内化为动态的心理平衡能力。唱游与律动教学中引入拍手、拍腿、跺脚、捻指的奥尔夫声势设计,训练孩子身体各个部位的平衡及与他人合作能力,增强集体主义感。

(1)纯正声势

声势是用人的身体作为乐器,通过身体动作发出声响、节奏的一种手段。它由拍手、跺脚、拍腿、捻指这四个基本形式。

课例4:教学《四拍子的游戏》时,可以通过声势训练培养学生稳定的拍率感。

a.出示4张白纸分别代表4节,白纸上有一根筷子代表一拍。

b.教师按4/4拍带领学生念“DaDaDaDa,并以拍手、跺脚、拍腿、捻指的形式做出来。连续反复,形成稳定的拍率感。

c.练习中任意抽出来一张纸,形成空拍,此拍休止,次拍相应声势动作停止,让学生以两手向外翻做休止。

d.引入放2根筷子的纸,念“TiTi”,教师把这张纸任意盖在其它4张纸上,采用各种组合法,使拍率不变,形成固定音型。

e.根据需要引入十六分音、前八后十六分音、前十六后八分音等各种节奏型。

在看似简单却变化无穷的节拍节奏声势训练学生匀速拍率感,这也是奥尔夫音乐教育原本性理念的教育特点。

(2)掺和动作

对于中轻度智障儿童则要求他们多器官参与活动,在玩、说、动、奏的动作掺和过程中去感知节奏,体验节奏与音乐之间的关系,激发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

课例5:通过《听鼓走》中的动作训练培养学生对各种节奏型的认识。

a.模仿老师做“一个人很放松的走着”(代表四分音符)

b.“一个很高兴的人在走路”(代表八分音符)

c“一个很累很累的人走路”(代表二分音符)

d.“一个很疯狂的人走路”(代表十六分音符)

e.学生任意选择一种“人”节奏开始走,听到鼓声再做变化,根据鼓的节奏型变化自己的动作。

学生被鼓声“吸引”,随之做出相应的节奏反应。也可以通过鼓声音量、速度变化对学生动作提出相应的要求,如倒着走、用脚尖走、蹲着走等,锻炼学生的反应及节奏感。

在奥尔夫声势训练中,每个孩子不需要任何动作准备就能做到。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节奏。

4.乐器应用

奥尔夫说:“我追求的都是通过要学生奏乐,即通过即兴演奏并设计自己的音乐,以达

到学生的主动性。”我将奥尔夫乐器纯节奏性乐器(三角铁、钹、串铃、手鼓、沙锤等)引入唱游与律动教学,随着音乐即兴演奏,培养孩子奏乐的灵活性、想象力、创造性以及合作能力。

由于打击乐器的演奏技术简易,和声思维单纯,而且伴奏的各个声部均以固定的节奏型为基础。因此在唱游与律动教学中我尝试着让学生各选一种乐器,让孩子一开始就利用奥尔夫乐器作自由即兴性演奏,打出不同强弱的节奏,边敲边做舞蹈动作,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果学校没有条件购买这些打击乐器,当然也可以利用其它能发类似声响的东西来代替,如:鼓类声响——拍桌子、敲纸盒等;散响类声响一摇晃钥匙串、文具盒、装了沙子的瓶子等;木质类声响——敲铅笔、筷子、竹竿等,为孩子们参与和体验音乐找到了捷径。

(三)研究奥尔夫音乐与唱游与律动教学模式

1.设计螺旋式课程

在奥尔夫音乐在培智学校唱游与律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中,我不断规范奥尔夫音乐在培智学校唱游与律动整合的教学设计。在近一

年的研究过程中,我对奥尔夫音乐与唱游律

动结合所积累的教学案例进行剖析,发现培

智学校的孩子都有爱玩的天性,因此在设计

活动时一般考虑到以故事和游戏为背景,突

显动机原则。由于动作是表征系统的基础,

因此教学中可以用动作辅助引入,设计成律

动的方式。从感性和直觉出发,我们将奥尔

夫音乐和唱游与律动教学融合设计成一个螺旋模式课程(如右图)。

2.探索教学的流程

我探索出了奥尔夫音乐与唱游与律动结合的教学流程:

课例6:《小小鸡蛋把门开》(附件8:教学设计及评课材料)

(一)不断丰富拓展课程资源

我将奥尔夫音乐引进培智学校唱游与律动,先后设计了《伊比呀呀》、《炒豆子》、《会跳舞的节奏棒》、《母鸡孵蛋》、《身体音阶歌》、《玩具国》、《小小鸡蛋把门开》、《小鸭子游泳》等奥尔夫音乐与《唱游与律动》相结合的教学案例,为《唱游与律动》提供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教学内容;也不断为《培智奥尔夫音乐》校本课程建设积累素材,同时为我市同类学校提供可以借鉴的案例。(附件9:教学设计)

(二)提高智障儿童综合能力

奥尔夫音乐理论认为,音响刺激有令人信服的力量,能激发孩子们有意识的或无意识的反应,那些生动的音乐不仅仅能激发他们,而且能帮助他们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受到更大的影响。在音乐创造的无威胁的环境中使他们的反应变得更积极。

如在以孩子姓名进行的“节奏基石”训练中,我班上自闭症的孩子余X,在大家齐声呼唤他的名字的气氛使他逐渐融入到了集体。如一位老师所说:“缄默症的李某现在只要音乐一响起来她特别兴奋,跟着音乐的那个点特别准。奥尔夫音乐对她的情绪方面影响挺大的,她的面部表情丰富多了。”

将奥尔夫音乐引进培智学校唱游与律动,伴随着大量的声势练习、律动和舞蹈,要求学生跟着音乐做各种动作,而且随着音乐、动作、游戏的进行要不断变化,不仅可以提高智障儿童对音乐的感知、理解和表现能力,而且有助于培养其在语言表达、认知想象、人际交往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三)推动教师专业成长进程

在研究奥尔夫音乐在唱游与律动教学中的应用中,我也不断收获着:先后两次荣获校培智学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比武一等奖;在2012年衢州市培智学校优质课评比中,我在江山市培智学校四年级借班上以奥尔夫音乐《小小鸡蛋把门开》设计的唱游与律动课中,肢体活动不方便,不会说话的脑瘫儿毛某的积极参与引起了评委的一致好评——他们认为奥尔夫

音乐的应用能很好的实施个别化教育,并具有一定的音乐治疗功能,最终获得了市优质课第一名的好成绩。2013年12月在市特教教研员和校长会议中作《母鸡孵小鸡》课堂教学展示。课题获市小课题立项,常山培智学校及龙游培智学校也多次向我发出开设《奥尔夫音乐在唱游与律动教学中的应用》专题讲座的邀请。我也被学校任命为教科室主任,并被评为开化县教科研先进个人(附件10:荣誉证书)。

四、后续研究的设想

1.由于我市参加“特殊需求学生之音乐种子教师系列研习培训”的只有我一人,浙江省也仅有5人,如何整合5人的力量,发挥种子教师的力量,培训一批对奥尔夫音乐感兴趣的特殊教育音乐教师,让更多的智障儿童受益任重而道远。

2.将本小课题的结题看作一个新的起点,前面的路会更长,更艰难,也更有充分的发展空间。我将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和深入研究的领域,把局部的、零散的研究引向更加全面的、系统的层面上,以期完成《培智奥尔夫音乐》校本课程建设,并构建更加科学完善的奥尔夫音乐和唱游与律动相互融合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吴静慧.浅谈现代幼儿音乐教育中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生命力[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

2.陈小玲.音乐节奏教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

3.邓景秀.奥尔夫音乐教育在自闭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特殊教育.2013(Z1)

4.顾金萍.浅谈唱游与律动教学对智障儿童的康复作用[J].学周刊.2013(28)

5.李妲娜.修海林.尹爱青.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2月

6.李静.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节奏教学中的应用[J].大舞台.2011年11期

培智律动班工作总结

国培计划(2014)湖北省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培训 培智律动班工作总结 今年暑假,我有幸担任了国培计划(2014)湖北省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培训培智律动班的班主任。当我得这一消息时兴奋不已。“国培”有着重要意义,是国家为提高特校教师的教学能力而进行的一项老师继续教育的活动。国培涉及面广、涉及的课目多,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来保证顺利的进行。作为参与本次国培的工作人员更应该在思想上重视这次的培训工作。经过各方共同努力,我们圆满地完成了七天培训任务,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将从一下方面总结本次培训的工作: 一、班级基本情况 7月5日至12日,根据省厅培训工作安排,全省特殊教育学校400多名教师,在襄阳职业技术学院举办了为期7天的培训,本次国培教师类分为四个班级,我班为培智律动教师班,共有87名学员,来自省内的49所特殊教育学校,学员最低年龄21,最高年龄55,平均年龄37.2,学员在工作单位多数从事培智的语文和数学教育,全班只有2名教师在校从事律动和唱游课程学,班级中还有数名从事后勤工作的人员。从班级结构上来看,学员们要顺利完成培训任务有一定的难度。 二、课程设置 培智律动培训旨在提升特殊教育一线教师在培智教育教学中提升其教学的能力,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培训设置了培智教育发展研究与最新技术、培智学校唱游与律动课堂教学、电子音乐制作、节奏教学、音乐舞蹈与残疾儿童、校园集体舞、教育者有无限接近最高道德标准的责任、舞蹈编排基础、舞蹈编排实训、信息技术在特校教学中的运用、欧平琴师德事迹11门课程。这些课程实用性、针对性强,激发了参训学员的学习兴趣。

三、培训质量 来自各领域的专家学者,采用通俗易懂的言语、幽默诙谐的方式,深入浅出、旁征博引,结合生活和工作实际向学员们阐述了各自的学术观点和实践经验,对实际中各种教育现象的评论讲解,使学员深切理解特殊儿童艺术教育的方式与方法,更进一步理解了艺术治疗的内涵,精彩之处博得了学员们的阵阵掌声,激发了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和对事物的深刻反思。 四、组织机构 培训伊始,学院成立培训工作小组,制定各项目负责人,明确各岗位职责。对于班主任的作更是要求明细,以下我就我班班主任的日常工作做一下介绍: 1、前期服务细心到位 为使培训前学员信息的准确核实和培训结束后的交流,在培训工作未开始前我们一一为学员打电话核实信息、询问所报班级,保证学员没进校之前分好班级和寝室。在确定班级学员名单后为学员发短信将培训时间、地点和班级的QQ群号告诉学员,为学员提供了一个开放式的交流平台。 2、全程服务,跟班上课 本次的培训我校为学员们聘请了国内有名的行业专家和教育专家来讲座,还有骨干教师之间的热烈讨论与真诚交流,更有真刀真枪的“实战演练”。为保证上课质量,班主任全天和学员们一起听课,为专家们服务课堂的互动设计,让我们的课堂生动有趣,让学员们记住这一次非常难忘的培训!培训结束后我们的学员纷纷表示在培智唱游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上有了很多的收获。 3、严格纪律 本次培训,我严格要我班培训纪律,每次上课点名、签到,要求学员按时到指定的地点上课。在课堂上,要求学员仔细聆听专家的讲解,要一丝不苟地跟着老师完成每一个舞蹈动作。晚上10点后要走访学员宿舍,保证学员按时归寝,

奥尔夫音乐韵律活动

奥尔夫音乐韵律活动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听音乐的基础上能随音乐进行声势活动。 2、训练幼儿节奏感,动作的控制力,即兴创作力,培养对音乐的注意力、听音乐的表现能力。 活动准备: 录音机,录有不同旋律的音乐(适合做奥尔夫的音乐)。 活动过程: 1、请幼儿围成圈坐在地毯上。 2、请幼儿自由想一想自己的身体都可以做什么动作?自己创编一些动作做给大家看。 3、放第一段音乐,请幼儿随音乐做动作。 4、请幼儿自己听音乐自己做声势。 教师跟着幼儿的动作做,看看有哪些小朋友能想出不一样的动作教给老师了。 5、请幼儿听第二段音乐,做声势。提出要求:请幼儿注意看老师是在音乐的什么地方变化不同动作的?(引起幼儿对音乐长短不同变化的注意) 6、请个别幼儿自己即兴编动作带大家做。 每段音乐变化一位幼儿:教师在每段音乐的变化时走到一位幼儿身边,示意他来带大家做。 7、教师将幼儿做的情况做点评。 8、请幼儿到后边客人老师处邀请一位客人老师来一起做。 两人商量由谁来当老师,一起听音乐做动作。 活动结束。 中班音乐游戏:《鞋匠之舞》 活动目的:1.通过元素性的节奏/律动/游戏等体会角色游戏的乐趣。 2.通过图示体会音乐的曲式结构。 3.培养幼儿模仿能力、想象能力,节奏感等。

活动准备:道具(鞋匠的包);音乐《鞋匠之舞》、《玩具兵进行曲》;黑板、粉笔。 活动过程:1.律动《玩具兵进行曲》A教师带领幼儿跟随音乐节奏,变换动作行进。例如:拍手、拍肩、拍腿、跺脚等。体会运用身体乐器的乐趣。B教师提醒幼儿模仿自己喜欢的玩具,边表演边行进。 2.欣赏音乐《鞋匠之舞》,老师模仿鞋匠,跟音乐节奏做缝和捶的动作。 3.引导幼儿画图并通过图示体会音乐的曲式结构:A-B-B’。看图示跟音乐做动作,体会A缝的动作及节奏;体会B和B’的节奏区别。 4. 幼儿扮演鞋匠练习动作,启发幼儿在捶的动作时的创编,例如:不同方位的捶。 5.分角色游戏:一半的幼儿扮演鞋匠,一半的幼儿扮演顾客。提出要求,鞋匠要利用各种语言或方法招揽顾客。顾客在A 时找鞋匠修鞋,B时伸出脚,跟着音乐节拍做出得意或满意或不满意的表情。一个乐句结束时换脚。B’结束要付钱。第二次A 开始再换一位鞋匠修鞋。 6.小朋友交换角色,创编不同的修鞋方法,再次游戏。 7.教师和小朋友一起做活动小结。 8.听音乐开火车律动,离开活动室。 《龟兔赛跑》 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感受慢板,快板的音乐. 2练习用肢体模仿兔子、乌龟的动作,训练幼儿的音乐反应能力。 3在表演中体验快乐。 4能准确掌握A与B的节奏变换。 5幼儿能够喜欢参与音乐游戏。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特点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特点 发表时间:2019-01-25T10:23:42.093Z 来源:《素质教育》2019年4月总第303期作者:许少华[导读] 奥尔夫教学法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最优秀的音乐教学法之一,是有着自己独特的宗旨和理念的。 山东省潍坊滨海中学262737 奥尔夫教学法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最优秀的音乐教学法之一,是有着自己独特的宗旨和理念的。在教学中,要力求让学生发现自我,即通过说话、唱歌、表演、绘画、各种肢体动作来表现自己所听到的音乐,以多样化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反应能力、创造能力,让学生能够在愉快的学习气氛中找到自我。这恰好迎合了现如今国家对教学所倡导的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 全面发展的人才。奥尔夫教学法在教学方面主要表现在: 一、音乐的原本性与人的原本性相融合 “我所有的观念,是一种关于原本性的音乐教育理念,并不是什么新的东西。”正是奥尔夫的这种教学理念在纷繁多样的今天依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他将原本性作为在音乐教育体系中最基础的理念,开启了学生最直接、简单、自然、直通心灵的一种音乐感受,让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不加任何修饰,去展示一种未经修饰的天然来表达音乐。 那么,何为原本呢?原本的拉丁文是elementarius,意思是基本元素的、原始素材的、原始起点的。正如一切物质都是由元素构成的,音乐也有它的基本元素,像节奏、旋律、强弱等等。这些基本元素就像是人的呼吸和心跳,都是原本性的本质的体现和证实。 音乐是什么?音乐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生产劳动给予了音乐无比丰富的内容,劳动的呼喊声给予了音乐的节奏和音调,劳动的成果给予了音乐的情感,劳动的动作给予了音乐的舞姿,早期我国的山歌、劳动号子便是此良好的印证。古代的诗歌、舞蹈、音乐三者是一体的。其实,原本性的音乐就是这样一种音乐,它能够直接表达心灵的情感,让人们通过音乐来释放自己的感情,让人们作为参与者来参与其中而不是作为听众,让音乐与自己的情感相应和,不是表演,不是艺术,而是人类最直接、最自然的情感流露。 奥尔夫教学法的观点就是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注重每个学生不同的个性,重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强调音乐与内心的交流。奥尔夫认为,每一个人天生就具有乐感,没有不存在乐感的人,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把学生的乐感激发出来,让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把音乐表达出来,在快乐中享受音乐,在音乐中享受快乐。 其实,人类认知事物的正确过程就是感性到理性。这是一种非常自然简单的过程。把你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内心感受到的用语言进行组织,就形成了我们最后的知识。但是我们现在的应试教育模式往往把这种最自然简单的顺序给弄反了,统统是直接把现成的原理、公式填鸭似地灌输给学生,学生像鸭子一样张着嘴把那些“精华”吞下去即完成了成长的过程。在奥尔夫的课堂上,学生则通过亲身参与活动,在亲身体验中找出那些“知识”,而不是老师在枯燥地讲授乐理。就像人们常说:不认字怎么学习?但是我们人类从一两岁的婴儿时期就是在听说的环境下慢慢拥有了大量的词汇,而并不是家长像老师一样在课堂上一个字一个字地去教授的。作为人类心灵载体之一的音乐,首要的更是感觉和体验。哪怕最简单的音量的大小、音调的高低,都可以在音乐中自己参与体验。我们可以通过蹲去反映低的声音,通过站表现高的声音,可以自己去设计不同的肢体动作。这就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感性先于理性的原则。奥尔夫一直强调音乐教育在人的自身发展中的重要性。他谈到:“音乐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情感和个性。”因此,原本性的音乐教育是启发孩子智慧的一种源泉。奥尔夫教学法无论是对老师还是对学生,都体现出了它的原本和人本的特点。 二、音乐和游戏相结合 让音乐课成为一种游戏的过程,那么,音乐教育就是令学生快乐的艺术教育,在游戏的过程中感受音乐的旋律、节奏、调性、结构等等音乐元素,让枯燥的名词解释成为一种学生容易接受、喜欢的综合性的艺术形式。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主要依靠模仿老师的演奏,或者是局限于看着谱子唱、奏。这样,一旦离开了老师和乐谱,即使是专业学生也变得一筹莫展,使孩子丧失了对音乐的创造力,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思维惰性。老师可以把以前在课堂上教的模式改为做游戏的类型。通过游戏教学,学生们就能够加强印象,一首歌、一段舞蹈学生在游戏中就学会了,使大家似乎都感觉到每一节课都在玩,在置身于“玩”的过程中感知音乐的内涵,在“玩”中增强合作意识和群体的协调能力。这样,老师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也对音乐更加感兴趣。 当然,这种课堂游戏是要有其规则的,老师在课堂上要让学生遵守这些规则,并服从老师的指挥。其次,老师还要时刻观察学生的情绪,可通过调动他们的兴趣来运作游戏。总之,老师应该利用音乐游戏让学生发展音乐。要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利用音乐游戏来启发学生理解、编创音乐的能力。 三、节奏性与和谐性的结合 节奏是音乐的骨架,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我们可以看到,一两岁的婴幼儿听到音乐都会随着节拍做动作。许多人听到节奏感较强的音乐,脚会不由自主地随着音乐的节拍点地。当秧歌锣鼓敲一敲,人们会全身都想动起来。这些都说明节奏在我们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一种富有艺术魅力的活生生的音乐语言。音乐中存在只有节奏没有旋律的音乐,却没有只有音高没有节奏的音乐。节奏是音乐的心脏,是音乐的灵魂。奥尔夫教学法着重从节奏入手教学,所以律动练习和节奏训练是他最重要的教学内容。奥尔夫说:“人生音响和动作的统一,产生自纯粹的表现需要,这种统一在他们中间还没有被破坏。节奏作为原本的动力,通过拍掌、跺脚、行进,以最原始的情况被呈现。”

奥尔夫音乐简介

奥尔夫生平 卡尔·奥尔夫(Carl·Orff, 1895—1982),德国当代著名作曲家、音乐戏剧家、音乐教育家。1895 年 7 月 10日出生于德国慕尼黑,1913 至 1914 就学于慕尼黑音乐学院,1915 至 1919 年在德国各地任剧院乐长,1920 定居慕尼黑从事音乐创作与教学。 1924 年奥尔夫与舞蹈家军特合作在慕尼黑创办了一所军特体操音乐舞蹈学校,在那里奥尔夫开始了他变革音乐教育的一系列尝试,1930 年他与终生的合作伙伴凯特曼编写发表了教材初版第一卷。1932 因为政治原因,奥尔夫决定离开音乐教育去从事专门作曲。 从 1935 年至 1942 年,从以一部十四世纪诗集手抄本创作了音乐剧《卡尔米娜·布拉纳》开始,陆续创作了《月亮》(1937—1939)、《聪明的女人》(1941—1943) 。奥尔夫从青年时代起就在追求的“完全戏剧”——一种通向人本的、寻找最初的、原始的、融音乐、舞蹈、戏剧为一体的那种艺术,在这三部作品中得到体现,使他在“完全戏剧”(或称整体艺术)的创作上已走向成熟,形成了真正的奥尔夫风格。这里同样体现了奥尔夫在音乐教育中所体现的那种原本性的原则和理念。1948年到 1949 年完成《安蒂戈尼》,这部作品综合音乐、舞蹈、戏剧为一体,而在伴奏乐队的配器上采用 4 架钢琴、59 种打击乐器与人声的大胆结合,以体现最古老的神话——太阳神与月亮神的结合,刚与柔、健与美的天然合

一。这部作品奠定了他在世界上作为大师级的作曲家的声望。奥尔夫一生耕耘不息,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和音乐戏剧,直到 1973 年 78岁高龄时,还创作了他最后一部大作《世界末日之剧》。 奥尔夫从 1948 年开始为巴伐利亚电台编写“学校音乐教育”,连续播了五年,受到学校的热烈欢迎。1950—1954 年出版了五卷本《学校音乐》 (《Orff-Schulwerck》),被欧美各国相继翻译出版介绍到世界各地。这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具有奠基性意义的大事。 1961 年在奥地利萨尔斯堡“莫扎特音乐及造型艺术大学”成立了“奥尔夫学院”,建立起第一个奥尔夫教学法的研究和培训中心。 奥尔夫晚年一直居住在乡间亚梅湖(Armmersee)岸边的房子。他不管去哪里讲演或参加演出活动,都要回到湖边安静的家园,沉浸在大自然中,并重新获得精 神与创作的活力。 1982 年奥尔夫在慕尼黑家中去世,享年87 岁。 奥尔夫音乐的优势: 奥尔夫的音乐教育原理,或曰理念是指原本性的音乐教育。 原本的音乐是指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间,把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是一种人们必需自己参与的音乐;原本的音乐是接近自然,源于生活,

培智一年级唱游律动

一年级唱游律动 一、《好妈妈》 教学目标 A类: 1.感知歌曲整体旋律,学会歌曲的基本唱法。 2.聆听歌曲,感受歌曲优美的旋律。 3.体会妈妈的辛苦,培养学生爱妈妈的情感。 B类:1.感知歌曲整体旋律,学会歌曲的基本旋律。 2.通过歌曲的学习,体会妈妈的辛苦,培养学生爱妈妈的情感。C类:体会歌曲优美的旋律,培养学生爱妈妈的情感。 教学重点:学会唱歌曲《好妈妈》 教学难点:跟准歌曲节奏进行歌唱。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1.师生问好 2.课前小律动《哈里罗》 一、情境导入 1.请同学说说自己的妈妈。(出示几张家长的照片) 长什么样子? 做什么工作的? 每天在家都干嘛?

你们觉得妈妈辛苦吗? 2.引入课题 师:“妈妈要做很多事情,接送我们上学放学,做饭做家务,妈妈很辛苦,我们该怎么感谢妈妈呢,我们就把一首歌先给妈妈吧。 今天老师带大家学一首关于妈妈的好听的歌曲《好妈妈》 二、新授 1.初听歌曲,初步感知歌曲旋律 教师播放动画歌曲《好妈妈》 2.思考歌曲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复听歌曲,集合故事再次感知歌曲 4.根据歌曲的故事情节,学习歌曲语句歌词读法 我的好妈妈下班回到家劳动了一天多么辛苦呀 妈妈快坐下请喝一杯茶让我亲亲你吧我的好妈妈 5.学唱歌曲唱法 6.比一比 同学分两个小组唱 学生齐唱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歌曲,初步感知歌曲旋律 教师播放动画歌曲《好妈妈》

2、思考歌曲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复听歌曲,集合故事再次感知歌曲 4根据歌曲的故事情节,学习歌曲语句歌词读法 我的好妈妈下班回到家劳动了一天多么辛苦呀 妈妈快坐下请喝一杯茶让我亲亲你吧我的好妈妈 5、学唱歌曲唱法 6、比一比 同学分两个小组唱 学生齐唱 二、情境表演 1.请两位同学,一个扮演女儿(儿子),一个扮演妈妈,其他同 学齐唱《好妈妈》。 2. 师生交流 师:“你们从歌曲中学到了什么?我们平时应该怎么对待我们的妈妈?” (要孝敬妈妈,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帮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再听歌曲,感知歌曲旋律 教师播放动画歌曲《好妈妈》 2、复听歌曲,集合故事再次感知歌曲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为联邦德国著名音乐家卡尔·奥尔夫(carl ·orff1895 —1982 )所创建。这是一个独创的音乐教育体系。它赋予音乐教育以全新的反传统的观念和方法,已经对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音乐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反思我国音乐教育的现状,仍长期使用着以歌唱、教学乐理知识为主体的陈旧模式,忽视学生对音乐的情感激发和体验,忽视学生在音乐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个性和创造性。认真研究奥尔夫的音乐教育思想和体系,我们会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 从音乐产生的本源和本质出发,即“诉诸感性,回归人本”—这是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基本理念。这与我们原先对音乐教育本质和目的的认识,有着根本的不同。 奥尔夫认为:表达思想和情绪,是人类的本能欲望,并通过语言、歌唱(含乐器演奏)、舞蹈等形式自然地流露,自古如此。这是人原本固有的能力。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不断地启发和提升这种本能的表现力,而表现得好不好则不是追求的最终目标。而我们传统的音乐教育认识却不是这样,我们的课程一直是把通过学习歌唱和乐理以及相关的音乐技巧和能力作为美育的手段和目标,目光集中在如何学得好上。 其实,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本能的唱、奏、舞蹈并不是很难的,甚至可以表现出一定的水平。因为出于本能的唱、奏、舞蹈是符合人的天性的,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没有担心“学不会”而挨训或丢面子的精神负担,因而都会得到各种不同程度的满足感。这种自然流露的形式还有助于促进学生即兴发挥的创造力的萌发。由于这种创造力的萌发和得到激励,所以造就了学生学习各种音乐技巧和能力的最佳状态,教师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必然成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诱导者和参与者。愉悦身心、学习艺术,二者相得益彰。这正是奥尔夫教学法的重要特点之一。 我国音乐教育原先的模式是单纯地教唱歌——教材也主要是以一首一首的歌曲出现的,后来有了少量变化,少数学校也学一点器乐技巧。学生主要是模仿着现成的音乐艺术作品,很被动。教师呢,也是认真地追求着“出成果”,严厉地对待学生,学生自然会感到一股莫名的压力。由于在音乐方面人的先天素质客观上有着很大差异,就我国原有的课程要求来说,总会有一部分学生离教学要求甚远,于是他们自然对音乐“敬而远之”,教师也束手无策。对此,奥尔夫的教学理念和体系应该能使我们从中得到很多启示。

幼儿园奥尔夫音乐教师课堂全套教案

幼儿园奥尔夫音乐教师课堂全套教案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最著名、影响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 在奥尔夫的音乐课堂中,孩子们有机会进入丰富的艺术世界,音乐不再仅仅是旋律和节奏,而是与儿歌说白、律动、舞蹈、戏剧表演甚至是绘画、雕塑等视觉艺术相联系。他们可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去关注特定的一个声源,去倾听,辨别,想象来自生活和自然界的不同的声音。[摘自百度百科] 幼儿园奥尔夫音乐教师课堂全套教案,运用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教育原理对小朋友进行的潜能开发课程。其中包括:音乐聆听游戏、音乐语言游戏、音乐节奏快车、音乐小舞曲、音乐热身游戏、音乐歌唱游戏、乐器玩玩看、音乐律动游戏、音乐回声游戏等众多奥尔夫音乐经典内容。幼师们再也不用担心如何去上奥尔夫课了。 教案具体活动样本如下: 小班音乐活动一《粉刷匠》 ●老师接待工作: 课前两分钟接待小朋友进入活动室,两位教师同时在门口迎接小朋友及家长。配课教师负责接待,主课教师引导小朋友进入活动室做准备活动。 ●音乐活动环节: 一.音乐活动名称:《粉刷匠》 二.音乐教学目标: 1、热身音乐律动让小朋友愉快高兴的进入音乐氛围

2、声势、乐器感受《粉刷匠》语词节奏 3、培养幼儿亲自参与音乐表演,感受音乐的愉悦情绪 三.音乐教学重点: 1.声势、乐器感受《粉刷匠》语词节奏 四.音乐教具准备: 1.CD:《蛙蛙快乐颂》、《粉刷匠》、《再见歌》 2.乐器:节奏棒 3.旧报纸做的刷子、画好的粉刷图片、彩色贴纸 五.音乐教学内容: A.音乐热身律动:《蛙蛙快乐颂》(5分) 1.主班老师请小朋友站到自己的位置(地板上贴好的标记) 2.配班老师放音乐,主班老师带领小朋友随音乐一起做音乐律动 3.做完音乐律动后,主班老师请小朋友坐在自己的位置上 4.音乐提示:刚开始,小朋友只要跟着音乐动起来就可以 B.音乐聆听游戏(10分) 1.唱名字 老师依次用强弱不同的声音叫小朋友的名字,请小朋友用动作或声音作出回应例如:(老师)××××│×××(幼儿)做动作:站起来、举手; 贝贝贝贝在哪里? 或者说“哎”“到”“这儿”等话回应 2.音乐问候 老师和小朋友拍手互相进行音乐问候

(完整版)奥尔夫音乐节奏训练课程具体详案

奥尔夫音乐节奏训练课程具体详案(上课话术) 指导师:闫雅琴 课长: 课程类型:公开课 目标:1、幼儿感受音乐的节奏,并能根据老师的图片准确的打击节奏。 2、幼儿热爱音乐,喜欢音乐! 活动准备:四分音符卡片一副四个四分音符,共四张;打击乐器与幼儿人数相符。 上课话术:教师:小朋友们,大家好!今天老师带小朋友们体验一下奥尔夫音乐给我们带来的快乐,蹦蹦、小朋友们看呀。老师手上拿的是什么呀?小朋友们认识吗?谁能告诉老师他叫什么名字呀? 幼儿:是音符,是四分音符! 教师:答对了,它长着黑色的圆圆的脑袋,长长的身子,像小朋友们吃饭用的勺子一样,它叫四分音符,老师给它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TA。请小朋友们把小手伸出来和老师一起感受一下音乐的节奏吧,(拍手四次)TA TA TA TA 小朋友们,非常好,我们再来一次吧!(拍手四次)TA TA TA TA !小朋友们,小手会拍了,请小朋友们起立,小手插腰,我们用小脚来踏一踏,(用脚踩四次)TA TA TA TA,非常好,小朋友们给自己鼓鼓掌,我们再来一次(用脚踩四次)TA TA TA TA,小朋友们我们现在拉起大圆圈向右边走一走,(用脚踩四次)TA TA TA TA我们向左边走一走(用脚踩四次)TA TA TA TA,小朋友们手和脚都会了,真棒呀!现在,我们手和脚连起来一起来做一次,(拍手加脚四次)TA TA TA TA,小朋友们棒棒棒!再来一次(拍手加脚四次)TA TA TA TA!请某某小朋友来做一次我们大家给他鼓鼓掌在请某某小朋友来做一次!非常好! 教师;小朋友们一起拍拍手,我们要请出我们的乐器宝宝了,小朋友们快快做好,乐器宝宝就会过去找你哦!(依次把打击乐器发到每个小朋友的手中)小朋友们可以敲敲手中的乐器,感受一下乐器发出叮叮咚咚的响声!(出示四分音符图片)小朋友们还认识它吗?他是几分音符? 幼儿:四分音符! 教师:老师还带来了好多四分音符,他们想和小朋友们做朋友!小朋友们想不想呀? 幼儿:想! 教师: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吧!A TA TA TA。(出示第一幅图) 哇!这里还有,(出示第二幅图)A TA TA TA。 (出示第三幅图)A TA TA TA! (出示第四幅图)A TA TA TA。小朋友们和这么多的音符宝宝做了好朋友,小朋友们开不开心呀?

培智唱游律动第三册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音乐常规教育 教学目标: 了解音乐课所学内容,学习音乐常规。 教学重难点: 熟悉新环境、认识新朋友。组织教学。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系统及资源,奖品。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组织教学。 2、组织学生排队。带领学生认识音乐教室,组织进教室就座。 3、本课是新学期新生的第一节音乐课,主要教会学生听音乐节奏走路,学会师生问好歌,学会听音乐口令。 二、介绍 1、组织师生进行自我介绍。学生认识老师,并进行自我介绍 2、教师简单介绍音乐课有趣的学习内容,学生简单了解音乐课内容。 三、教唱歌曲

1、教唱?师生问好歌?、?师生再见歌?。 2、教师范唱。师生接唱。欣赏评价学生演唱部分。进行动作的编排。 四、组织下课 1、放音乐《玩具进行曲》引导学生感受节奏特点。、听赏音乐《玩具进行曲》,感受节奏特点。练习打节奏。 2、喊口令组织学生原地走,听音乐随音乐走路。听口令随音乐,踏足踏走路。唱?师生再见歌?下课。 3、组织下课。 1、祖国边疆风光好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唱唱《祖国边疆风光好》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祖国边疆风光好》在听赏中感受歌曲的优美。 2、指导学生用欢快的情绪唱歌。 教学准备: 录音机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用幻灯片展示祖国边疆美好风光的图片

二、新课 1、说一说 小朋友们,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在教师的指导下说) 2、读一读 (1)教唱前教师读一读歌词 (2)教师带领学生齐读歌词 (3)教师播放这首歌后,学生听赏并跟着节奏模仿歌曲(哼唱)(4)教师分句教唱这首歌,在教唱时对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学生重点给予发音指导。 三、小结 1、再次听赏《祖国边疆风光好》 2、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祖国边疆风光好》,小朋友们回去自己练 一练,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练练 教学目标: 1、通过歌唱《祖国边疆风光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2、通过律动“挽花”,训练学生腕关节的灵活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唱 二、教授律动“挽花” 1、双手于胸前拍手

奥尔夫音乐游戏

音乐游戏《五只猴子》 第二幼儿园小(1)班张晓燕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的思维正处在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度的时期。他们情感外露、不稳定,带有很大的情绪性。他们学习、活动的特点是只关心活动的过程,不关心活动的结果。因此,小班的教学活动应更注意游戏化、情景化。强调让幼儿在愉快、轻松、自由的游戏中自娱自乐,玩中学,玩中获发展。 《五只猴子》是根据外国乐曲创编的一首幼儿歌曲。小班幼儿思维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喜欢在动作模仿和游戏情景中学习。因此,设计小猴子爬树摘香蕉和从树上掉下来的游戏情节。在游戏中让幼儿扮演小猴,在唱唱玩玩中,反复感受音乐的旋律和歌词。从看小猴、做小猴,一直到唱小猴的整个过程中,幼儿自然地产生了爱小猴的情感。幼儿始终保持活泼、愉快的积极情绪。真正做到了玩中乐,玩中学。活动目标: 1.能随着音乐合拍的表现猴子、爬树的动作。 2.能和老师、同伴一起一边唱歌一边做动作。 3.体验参加音乐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猴子的头饰、音乐《五只猴子》、香蕉树图片、香蕉图片、五只猴子图片。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做侓动《小猴爬》。 1.提醒幼儿随着音乐节奏做动作。 2.提问:你在音乐中听到了什么? 二、出示出示图片:香蕉树,引导幼儿拍出猴子的数目。 三、玩游戏 1.听A、B段音乐,熟悉音乐节奏。 2.请幼儿随音乐做拍手、拍腿、拍头的动作,熟悉音乐,掌握音乐节奏。 3.随音乐做猴子、爬树的动作,提醒幼儿一下一下的做动作。 4.完整游戏2—3遍,丰富游戏内容。 分析与反思: 结合秋天的到来,果实的丰收,我选择了幼儿熟悉的猴子摘香蕉作为此次音乐活动的内容。幼儿年龄小,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游戏情境的创设对幼儿积极参与活动起了很大的作用。在活动中我扮演猴妈妈,幼儿扮演猴宝宝,从活动开始就以角色身份参与活动,充分调动起了幼儿游戏的兴趣。小组幼儿在一次活动中学习的内容不易太多,因此在此次活动中主要学习听音乐做表现猴子、爬树的动作。在欣赏音乐后我用拍手、拍腿、拍头的动作,帮助幼儿掌握音乐节奏。并在练习中用语言提示幼儿我们是在爬树摘香蕉,看谁拍的好。幼儿很快就掌握了一下一下的随音乐做动作。在游戏过程中,一遍一遍改变游戏方法,使幼儿始终保持参与活动的兴趣。

奥尔夫音乐活动教案(小班)

活动目标: 1.了解各种不同动物的动作和声音,并模仿各种动物。 2.引导幼儿通过打招呼游戏,创编各种不同的肢体动作。 3.在游戏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动物一起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挂图、动物图卡:猫、马、鸟、鸭、狗、猪、铃鼓 各式道具:纱巾、水袖、各类乐器 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导 师:小朋友们早上好!老师今天把音乐书里的宝宝请出来了,我们一起来看看还带来了那些朋友呢?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观察图画。 师:嗯,宝宝在草坪上正在和小动物们玩游戏呢,宝宝说啊,叫到谁的名字,谁就要大声的说“到”,可是,小动物们都不会说“到”,该怎么办呢?于是,小动物们都想了个办法,宝宝叫到它们的名字,他们就用美妙的声音来回答。 二、肢体游戏 1、点名游戏 师:我们也一起来玩点名的游戏吧!老师点到谁的名字,谁就大声的说“到”,老师要是说“小朋友”,小朋友就一起说“到”,明白了吗? 教师引导幼儿以肢体不同部位回答“到”。 师:我们可以用小嘴巴来回答,还可以用什么回答呢?还可以怎么说?(肩、手、臀、头、舌头)2、肢体意识游戏 师:小朋友想出了这么多可以回答的部位,那他们都会怎样动,来回答老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朋友的肩膀可以怎样动。 肩:耸肩、揉肩、摆肩······ 手:挥手、波浪手、推手······ 脚:跳、跺脚、点地······ 3、打招呼游戏 师:小动物们和宝宝玩的非常的开心,大家都觉得打招呼游戏真好玩,于是,他们把铃鼓宝宝也请来了,小动物们听到拍铃鼓的声音就会到处走一走,听到摇铃鼓的声音就会和好朋友打招呼,说“你好、哈罗、嗨·····”还会扭动他们的身体哦!我们也一起来玩吧! 教师拍奏铃鼓,幼儿到处走,教师摇奏铃鼓,幼儿和同伴打招呼。 三、动物扮演 1、介绍动物 逐段播放CD,教师出示图卡,幼儿模仿叫声。 师:我们来听听小动物是怎么和宝宝打招呼点的吧!仔细听,看看谁会先出来呢? 2、角色扮演 依次出示各种动物图片,帮助幼儿回忆不同动物的动作及声音。 发放道具,请幼儿自己装扮成自己喜欢的动物,听音乐做律动。

奥尔夫音乐课程教育内容与目标

奥尔夫音乐课程教育内容与目标 2--6岁奥尔夫音乐课程--音乐真美好,人本促创造 教学对象: 2——6岁幼儿; 教育内容及目标: 1、培养幼儿表达情感,感受音乐的能力 2、培养幼儿在音乐、图画、舞蹈、戏剧、文学等艺术方面的造诣及能力 3、发展幼儿的思维力、想像力、创造力 4、发展演唱、演奏、舞蹈以及伴随音乐的游戏和动作表演活动中的人际沟通、协调、合作能力 5、体验集体音乐活动引发的积极向上的情绪、情感 6、养成对音乐舞蹈作品、乐器、道具及表演游戏场面的初步责任意识,以及初步的演员、观众的责任意识 7、促进幼儿身体机能、思维、人际、自我认知、空间等各方面能力的平衡发展 8、让幼儿体验音乐的快乐、感受音乐的美 9、发展对音乐、舞蹈、艺术的审美敏感性以及对周围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审美敏感性 课程分班:

奥尔夫班市场分析 奥尔夫教育的市场前景日益广阔 奥尔夫教育是世界上三大最有影响力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在美国及欧盟,奥尔夫教育遍及幼儿及成人。幼儿奥尔夫教育在美国占到42.7%,新西兰占到51.8%,在法国占到46.9%。在我国香港、台湾及沿海地区,奥尔夫教育被越来越的教育部门推广到幼儿园及小学的教育中。 奥尔夫教育的教学气氛深受孩子们喜欢 当代幼儿教育家、心理学家们对奥尔夫独特的人本教育思想越来越重视。而且,奥尔夫教育的教学效果也是明显的。研究表是,接受奥尔夫教育后,幼儿的人格、能力、创造与生命活力等指数明显提升。与未参加奥尔夫教育的幼儿相比,提高的比率分别高出42.2%、47.3%、45.6%。 奥尔夫教育在中国的发展方兴未艾 现在不少大型幼儿园、实验小学开设了奥尔夫教育班,但由于教师素质不高,教学不规范、流于形式,教学效果有待提高。华夏爱婴整合大陆、港台三地的奥尔夫音乐专家,通过五年多的教学实践,打造出了国内最成熟的奥尔夫教育体系:包括奥尔夫师资培训、奥尔夫教材教案、奥尔夫教具,是幼儿园、妇女儿童中心及课外学习机构开设奥尔夫音乐班的首选。

奥尔夫音乐教学中的律动教学

律动的教学并不始于奥尔夫,而是整个欧洲在本世纪初的一种思潮。"那是在二十年代的时候对人体、对从事体育、体操和舞蹈的一种新的感觉。支配着欧洲的青年。"奥尔夫。达尔克罗斯、拉班、维格曼是这个潮流的代表人物.特别是达尔克罗斯作为一位音乐学院的教师,创造了体态律动的音乐教育体系风靡欧洲。奥尔夭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发展和创造了自己的体系。所以说奥尔夫的结合动作的教学方法是从达氏吸收并发展起来的,没有本质的区别。主要区别在于达氏动作使用的音乐只限于钢琴l但奥尔夫扩大到一切声响首先是敲击乐器和音条乐器.另外在嗓音方面也都包括进去了。达氏的动作训练音乐与西方音乐体系更接近,尤其对乐理、练耳、即兴等均是西方音乐体系的,它在系统性上比奥尔夫更清晰.而奥尔夫在音乐语言体系上更开放些。特别是由于要求与动作结合的音乐是由学生亲自参与演奏的,不可能在艺术性上要求那么高。再一个重要区别是达氏的教师本人钢琴演奏水准尤其即兴水准要非常高,而奥尔夫体系则完全不这么要求。 一、奥尔夫的动作训练从人类最常见、最普通的走跑开始,从通过动作进行节奏训练起步。 l听鼓声做动作练习听教师的鼓声"走"(一拍节奏)、"跑"(半拍节奏),开始是自由的走、跑,也可用围成一或两个圆圈活动,这里关键的是动作要与鼓声相合,能走在点上,迅速反应鼓声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可加上音量、速度的变化;前后转向的变化;开始与停止的训练等等,还可以在停止时下一个动作口令;训练反应能力。这种口令包括一个规定的动作如"蹲下"、"趴下"、"一条腿抬起";也可以不规定动作由学生自己创造一个造型动作:还可发口令:"几人一组!"(数字)或规定二人一组,用身体某部位相碰等等"、等等。这方面的游戏特别多,只要教师不断开动脑筋会有更多可能性挖掘出来。 2声势练习奥尔夫和凯特曼创造的用具体动作发出响声的练习--"声势"是对世界音乐教学的一大贡献,我们称为"古典声势",这是根据四部合唱设计的控指(女高音)、拍手(男高音)、拍腿(女低音)、跺脚(男低音)四个声部。 它们的记谱是这样的:符干朝上为右(指、腿、脚),符干朝下为左(指、腿、脚〕捻指一般是双手,少数才分开左右由于不易打出声响,可建议学生用弹舌协助动作发声。 在他们二人合作的《学校教育》第一卷中专门有一部分"节奏一旋律练习"。这是最早的成果之一,里面提供了大量声势训练及教学中应用《合奏、伴奏、即兴等等)的练习范例,有极高的价值,是一部传世佳典。 1)声势可以说是动作教学的最基础方法,它可以从拍手开始,发展到四种方式,现在各国还有根据非洲、拉丁美洲以及美国本土的民间歌舞中原有的形式增添不少新的内容如拍胸、拍头、拍臀,脚下音色丰富的踢吐节奏等。对训练节奏感、反应能力、身体的谐调能力及即兴有非常好的效果,也深受孩于们欢迎。 2)声势与节奏朗诵结合,如为儿歌童谣伴奏。使学生一脑多用,丰富的声响与多声部的合作令他们学习兴趣更浓。 3)声势作为一种声响加入敲击乐合奏之中这对于的班级教学非常合适乐器不够,就轮流奏乐与做声势,同样可以人人参与。真正体现唱、说、动、泰融为一体的综合性教学。 4)声势进行即兴是最方便、最容易的一种手段。 ①"问答",实际是摸仿.即兴一般是从摸仿进入,老师(或其他某同学)做一个四拍子气势(二拍子由于太短小一个小节不适于做节奏训练的基石)学生模仿。这种练习也可分成小组或两人一组进行。 ②"接龙"有接见和接头两种接见容易即教师相四拍,学生重复后两拍,自己创造两拍不同的节奏。接头是学生要摸仿教师关两拍节奏,再创造两拍自己的节奏。 ③卡农,这是有一定难度的练习教师拍四拍开始,然后不断四拍一个基石36拍下去,学生则在老师拍第二组基石同时,拍出前一组基石,他们必须边听新的一组节奏,而又同时把前面一组基石做出来一心二用,相当难。这里有一个窍门:即领拍的人必须是一组基石节奏难一点,

浅谈培智学生的律动与唱游课教学

浅谈培智学生的律动与唱游课教学 吉林省蛟河市特殊教育学校李萍李艳玲 有人说“耳朵是心智之门”,音乐可以启智。事实证明,音乐治疗能改善智力障碍儿童的注意力、思维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对促进他们的心智发展是有着明显而积极的作用。因此,培智学校音乐唱游课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那么根据智障儿童的特殊心理特征和个体差异,我认为对智障儿童的音乐教学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设计: 一、互动、参与——音乐课堂中愉快学习的前提 互动是利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来达到教 学目的,完成教学内容的一种手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让学生动起来,通过律动、唱歌、打击乐器、游戏、舞蹈、表演等多种形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在快乐中学习音乐,在学习中得到快乐。 教师的“动”是课堂的主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其主导作用体现在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情景,感染学生,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而学生的“动”是课堂的主体,是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激发学生更积极的学习,培养学生创作兴趣,让学生自己去发挥创作热情,使孩子们的情感得到深化,培养学生感受美和创造美的情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否为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让学生在参

与、互动的氛围当中充分体验学习的乐趣,应该是评价唱游与律动课的重要一环。 我在教唱歌曲《理发师》一课中,就给学生提供了充分参与、互动的机会,首先我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了玩具理发工具,然后启发学生想象创编理发师理发的动作,再给学生分派角色,让学生边学习边表演,在课堂上,每个学生几乎都动了起来,积极参与,使学生在宽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真正感受音乐学习的乐趣。 二、表演——“音乐创造”和“音乐实践”的有机结合 音乐艺术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它给欣赏者提供一个想 象的空间,它看不见摸不着。怎样让孩子把抽象的音乐概念、复杂的音乐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训练,转化成生动有趣的游戏、舞蹈,使之形象化、具体化也是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一点。例如:在学习《我爱北京天安门》这首歌曲时让同学们感悟毛主席是伟大的,人们世世代代歌颂他,然后出示“天安门”图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通过观看图片、表演,感悟歌中的思想感情。在观看图片、表演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进而将观察到的用动作表现出来,于是孩子们将各自的体验用不同的肢体动作表现了出来。通过创编动作和表演,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锻炼,表现欲得到满足,个性得到发展,同时也更深地体会了歌曲的意义。对于每个孩子在创作中都有其独特的方式,我们不要求孩子们的创作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心得体会

参加省幼儿、小学音乐教师培训心得 2014年3月,我有幸参加了省教厅组织的奥尔夫教学法培训。认真听取来自台冰岛南娜老师的授课。通过5天的学习和训练,使我从不懂、不了解奥尔夫教学法,到开始初步了解了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及它的基本思想观念,并逐步掌握了一些具体的教学法,并使用了一些具体的教学内容。对所学知识达到从理性到感性的过度。此次学习自己收获颇多,受益匪浅。以下谈谈自己的体会。 此次培训主要内容为: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介绍、云南民族音乐赏析、云南民族音乐与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及奥尔夫教学基础理念。 许明勇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当代世界著名的3大音乐教育体系,以及奥尔夫教学法在欧洲应用现状和其教学法的基础理念。通过学习我认识了奥尔夫音乐教学为何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赞誉,以及为何能在50多个国家广泛流传的原因。黄凌飞老师上的“云南民族音乐赏析”,让我知道我们生活中存在许多音乐素材和民族音乐文化。音乐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的生活、劳动中。 而我们的主讲教师是来自冰岛的奥地利萨尔斯堡莫扎特音乐大学奥尔夫学院南娜教授,培训内容包括:(一)音乐与律动(二)音乐与舞蹈(三)音乐与歌唱(四)音乐与乐器的配合及运用,培训的形式主要以游戏的形式渗透,完成以下教学目标

1、如何激发帮助孩子练习建立信任感、与人交流和对音乐的兴趣; 2、如何激发孩子肢体伴随音乐积极表达和表现的能力,增强孩子的韵律感和在团队中演奏或演唱时对集体韵律感的把握; 3、如何让孩子们保持住稳定的气息感受乐曲中的节奏,从而提高对节奏的把握能力; 4、通过4—8岁孩子对音乐内容或活动主题结合的学习体验和感受,欣赏音乐中多元素整合,培养孩子对音乐的热爱、理解音乐无处不在、就在身边。只要动起来(肢体、五官、乐器)、就可以创造不同的音乐、不同的“乐队”等等。 南娜老师和示范团队做了一些“游戏”,比如:名字游戏、吹气球律动、方言儿歌等,让我们在轻松、愉快中掌握了律动、唱歌、即兴创作,乐器合奏和音乐剧表演。虽然听不懂南娜老师的语言,但在做游戏期间南娜老师用了很多的手势、乐器、小道具和一些很夸张表情,整个过程我很享受。让我第一次感受到,原来音乐课还可以这样上。 在听南娜老师的奥尔夫音乐培训活动中可以看到,她所呈现出来的教学方法不是单一的,而平时我们的活动就只有一个目标,让孩子唱会歌,填鸭式的教孩子唱歌。聆听这次活动,使我有机会领略到:作为音乐而言,它的材料也应是多样的,画面中有节奏,节奏中有律动,律动中有欣赏,在有机整合中,让儿童在音乐中记忆、感知、注意、体验等,这将会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奥尔夫教学非常的生活化,让人有一种轻松、快乐的感觉。我越来越觉得这种教学可以把比较枯燥的音乐知识,通过精心的设计运用

奥尔夫音乐教案设计(精选8则)完整版

《奥尔夫音乐教案》 奥尔夫音乐教案(一): 奥尔夫音乐教案:快乐的传递 一、活动目标 1、在熟悉音乐旋律的基础上,透过多种方式来表现乐曲节奏。 2、能够按乐曲的节拍进行整齐划一的传递活动。 3、透过传递,感受节奏游戏带来的快乐。 大班奥尔夫音乐游戏教案《快乐的传递》 二、活动准备 音乐:《拉德斯基进行曲》 积木、小乐器若干 场地:八字形、一字形 三、活动过程 1、完整欣赏乐曲,教师引导幼儿边听边用多种方法拍节奏。 导入,老师请大家来听一首好听的曲子,听完告诉老师它是什么曲子? 2、提问了解乐曲的风格特点。 (1)这是什么乐曲呀? (2)是什么结构的? (3)这首乐曲是什么风格的呀? 3、刚才小朋友用了拍手拍腿的动作来表现节拍,还能够用什么动作来表现呢?(幼儿发挥想像,用多种动作表现乐曲节拍) 4、介绍游戏规则。 (1)老师也有一种搞笑的动作来表现节拍。(两位教师动作示范传递积木表

现A段音乐) 提问:搞笑吗?谁能告诉我,我的动作是怎样做的? (2)刚才老师玩的叫快乐的传递,每个人手里拿一块积木,传给旁边的人,再拿一块,这样跟着乐曲的节拍进行传递。 (3)这个游戏人多才有意思,请两个小朋友和老师一齐来试试。 教师空手边示范边介绍玩法,每人拿一块积木,把积木传给旁边的小朋友时,嘴里轻轻地说别人,到自己跟前时就说自己。(教师带领幼儿由慢到快空手练习。) 5、师幼手拿积木分组练习。 (1)每人拿一块积木到八字形站好队,拍一拍右边小朋友的肩膀,看看他是谁,注意要把积木放到他的前面,这样他就好拿了。 (2)带领幼儿不听音乐尝试游戏,要求边玩边轻声说别人自己,教师强调要跟着老师的速度。(教师注意观察,根据练习时出现的状况,适当调整,再次练习。) (3)随A段音乐群众练习快乐的传递,分组进行练习,及时表扬鼓励。 6、此刻我们把队伍拉得长长的好不好?站成一排,提醒幼儿用两手拿积木,看看右边的小朋友是谁?(听音乐进行练习传递) 7、传递小乐器 (1)听完整音乐快乐的传递小乐器。 原先这些打击乐器不仅仅能奏出好听的声音,还能用来玩快乐的传递。 (2)变换队形进行游戏 刚才我们在玩快乐的传递的时候站的是什么队形?还能站出什么样的队形?我们来试一试。(圆队形听音乐进行快乐的传递) 8、有小朋友着急了,说拿了小乐器怎样还不演奏呢?我们明白这首乐曲是ABA段式的,我们A段就来传递,B段就来演奏,A段再传递。(听完整音乐进行节奏游戏2遍) 9、改变玩法进行游戏 A段音乐进行传递,B段音乐的时候站起来行走,A段音乐再坐下进行传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