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

素问·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
素问·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

《素问·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

(不同方的生理特点和所生病的治疗原则)

古代圣真对于人体脏腑功能和气机变化的描述都是用比喻的方法,这并不是因为古代科技不发达,而是人体内部“形而上”的××,是无法用“有形”的语言进行准确而直接的描述的,只能用世界上人们熟悉的人与事之间“无形的联系”进行比喻,这也是“天人合一”的道理。

在《素问·异法方宜论》所描述的五方的气候和人民的相貌颜色、饮食习惯、患病规律以及治疗方法,并不是对中国的地域和人民生活习惯的概括,而是针对五脏的功能特点、患病规律及治法而作的譬喻。原文如下:

黄帝问曰:“医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

岐伯对曰:“地势使然也,故——

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鱼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鱼而嗜咸,皆安其处,美其食。鱼者使人热中,盐者胜血,故其民皆黑色疏理,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故砭石者,亦从东方来。

西方者,金玉之域,沙石之处,天地之所以收引也。其民陵居而多风,水土刚强,其民不衣而褐薦(荐),其民华食而脂肥,故邪不能伤其形体,其病生于内,其治宜毒药,故毒药者,亦从西方来。

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故灸焫者,亦从北方来。

南方者,天地所长养,阳之所盛处也,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其民嗜酸而食腐,故其民皆致理而赤色,其病挛痹,其治宜微针,故九针者,亦从南方来。

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蹶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跷,故导引按跷者,亦从中央出也。

故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异而病皆愈者,得病之情,知治之大体也。”

现代所有医家,对于此段文字的解释都是错误的。对传统中医还有感情的医生对此文不敢妄加评论,“中西医结合”的医生都是用当代的地理知识和人种的分布状况去揣测分析这段内容,而崇洋媚外的医生就会认为此文荒谬,并将此直接归咎于古人淳朴(骨子里却在说古人愚昧,现代科技高明)。

下面就本人所知,对本文进行简单对译:

黄帝问岐伯:“医生所治疗的患者(医之治病也),都是由于‘正气虚弱,邪气强盛’这一种情况而造成的疾病(一病),而治疗方法有所不同(而治各不同),却都能治愈(皆愈),这是什么原因呢(何也)?”岐伯回答说:“这是由于人身这个天地中,脏腑气机的生长收藏以及所处位置的高低寒热燥湿功能不同的缘故(地势使然也)。”

下面岐伯进行具体分析(故——):

东方在“五行”中属木,在脏为肝,主(管初始)气机的生发,根于肾所产生的精血汇聚的地方(鱼盐之地),由于“水能生木”,水为木母,则木依傍于水(滨海傍水),肝的功能主要是储藏精血(其民食鱼而嗜咸),精血充足则肝的功能就会正常(皆安其处),精血为人身之精华(美其食),肾精(鱼)可以使脾胃温煦而腐熟水谷(鱼者使人热中),肾在味为咸,肾精充足则血气充盈(盐者胜血),而且,肝、肾都具有储藏的作用,在颜色则为具有收藏特性的青黑(故其民皆黑色)。肝“主疏泄(条达)”,腠理通畅(疏理),倘若由于抑郁愤怒而造成气机不畅,就会使气血瘀滞而造成组织坏死,于是产生肿瘤疮疔(其病皆为痈疡),就用疏通揭盖、缓慢兴发的方法(其治宜砭石),所以说,砭射疗法(故砭石者)主要是因为能够解除气脉瘀滞的病证而产生的(亦

从东方来)。

西方在“五行”中属金,在脏为肺,金主肃杀收敛,凝聚之中(金玉之域)又具有疏散的功能(沙石之处),在人体中具有收敛肃降气机的作用(天地之所以收引也),气机收敛,开始内藏,恰似狩猎的人们归居于洞穴之中(其民陵居),肺主治节,其气剽悍,运行于周身上下内外(水土刚强),肺主气、司呼吸(多风),而且,肺是五脏之中唯一直接接触外界空气而没有遮拦的脏器(其民不衣),形状像伞一样向下罩着,就像人没有穿衣服而披着蓑衣一样(而褐荐)。另外,“土能生金”,由脾将胃中游溢出的水谷精微之经气上输于肺(其民华食而脂肥),通过肺的“治理调节”功能,将精气输布于皮毛四肢,布护周身(故邪不能伤其形体)。但是,肺脏却会被喜怒思悲恐等过分的情绪以及饮食、男女等过度的欲望所伤害(其病生于内),病情主要表现为虚寒痨瘵。治疗时主要使用“去邪扶正”较为偏性的药物(其治宜毒药),所以说,“回阳救逆”的辛散药物(故毒药者),主要是针对“阴盛阳虚”的虚痨病症而产生的(亦从西方来)。

北方在“五行”属水,在脏为肾,具有藏而不泄的功能,是真阳元气闭藏之所(天地所闭藏之域也)。肾属足少阴经脉,少阴主枢转,就像山一样(其地高)交通天地,所以能生风雨、长草木、藏生灵(而陵居),在“五行”中属于“阴至极而阳始生”的阶段,就像冬天将水凝结成冰一样藏而不妄泄(风寒冰冽),肾在五脏中是能够生发真阳,使人肢体舒畅,甚至产生淫欲快乐的地方(其民乐野处),又是受纳储存元精的地方(而乳食)。如果因为淫欲过度而使元精大伤,就会使脏器产生“阴盛阳虚”的证候,由于真阳虚弱而不能化动阴寒之邪,就会出现胀满的病症(藏寒生满病)。治疗是主要使用艾灸的方法可以很快祛除寒邪,恢复真阳的正常功能(其治宜灸焫)。所以说,艾灸的方法(故灸焫者),是治疗肾寒的最有效的方法(亦从北方来)。

南方在“五行”属火,在脏为心,人身脏腑组织都是赖其舒布的动力而得到濡养(天地所长养),在“五行”中属于“阳至极而阴始生”的阶段(阳之所盛处也)。心属手太阳经脉,太阳主受纳,就像水都能汇聚到洼地一样(其地下),心主“虚里脉实”,只负责传导输布血液,没有运化、交换、储藏的功能(水土弱),心主血脉,上焦是气血汇聚而输布之处(雾露之所聚也)。另外,“木能生火”,木为火之母,木在味为酸,子哺母乳(其民嗜酸),而所汇聚的气血源于脾胃所腐熟的水谷精微(而食腐),人体的血脉分布广泛而无所不在(故其民皆致理),而且,心脏具有宣发不藏的作用,阳极盛,在颜色则为具有显明特性的红色(而赤色)。如果因为情志不遂而使脏腑之间功能失调,筋不得濡养就会痉挛,脉不得流通则塞痹(其病挛痹)。治疗方法应该用微针刺经脉穴位的方法来调整经脉之间的正常功能(其治宜微针)。所以说,针刺穴位的方法(故九针者),是治疗经脉失调所造成病症的最有效方法(亦从南方来)。

中央在“五行”属土,在脏为脾,处于中焦,就像地理中处于水陆交通的枢纽、不高也不低的位置(其地平),主运化,处于水火均衡、生长和收藏功能的交会之地,中焦如沤,就像自然界中的湿地沤物一样,因为地势平坦才会使水流缓慢而汇聚(以湿),食入的水谷全都要在此处变化腐熟(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脾胃所受纳、腐熟和运化的食物最为繁杂多样,五味俱全(其民食杂),由于“四方”的气血能量都汇聚于此以助其运化,而且胃的功能永远都是传导而不能储留,所以不会感到疲劳(而不劳)。因为“脾主肌肉”,脾胃虚弱就会使肢体虚弱无力(故其病多痿蹶),饮食不节、刻意进补都会造成升降功能的失调(寒热)。应该“以意和之”,主要应该顺应自身脏腑的运行规律,起居饮食都要符合养生规律,脏腑自然就可以调理顺畅(其治宜导引按跷),所以说,圣人制定的养生方法(故导引按跷者),是治疗虚弱无力和寒热的行之有效方法(亦从中央出也)。

只有上古的圣人洞彻自然生理的总体规律(知治之大体也),才能根据不同脏腑的特点和疾病(得病之情),制定出与疾病相对应的治疗方法(故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所以,对待同样证候的疾病而使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故治所以异),都能够将疾病治愈(而病皆愈者)。

——(《素问·异法方宜论》注解)完——

有人说,《黄帝内经》所论述的内容都像以上所说的这样直白不可以吗?为什么非要写得那样晦涩玄妙呢?

我以为,我所翻译的内容实在是有些牵强,只是将经文中的科技含义解释了一下,而经文中的神情韵味儿却几乎没有涉及到。

人是由精神和物质两方面组成的。人的精神虽然无形,但在人体中却是主要的组成部分,而且,是占主导地位的,因为人体的功能和活动都是由精神来控制的(就像现代科学家们发现宇宙中的无形的“反物质”占宇宙物质总量的90%,而有形的物质只是占10%而已)。

所以,只是单纯地解释物质方面的内容就是非常欠缺的,一个医生,在研究人体医学方面不能“通神”,就只能钻牛角尖儿,肯定不能成为全面了解人体机能的医生。这也就是“天人合一”的道理。

《黄帝内经》论述人体的方法与佛经中对“大千世界”的描述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具体内容可以参看《三教觉迷录》中“关于大千世界”一文。研究传统中医理论的人必须注意这一点,否则,依照西方人的思路进行揣测和解释,必定会严重歪曲传统中医理论而贻害百姓,不论有意还是无意,都罪不可恕。

总之,这段文字,我也是没有参得很透彻,因为我还没有成为仁德的人,还没有完全具备对人类深厚的情感,一定继续努力修养,待将来对经文理解深刻,必定可以逐字逐句地为读者进行深入阐述。但是,鄙人现在学识修行有限,只是述其大概,目的是能使读者明白“圣人之良苦用心”,绝非凡人用大脑思维和科技知识可以揣测的。而且,要想把这篇文章的每一个字都解释清楚,说得明白,就必须把所学的中医经典理论的几乎全部知识汇总到一起,没有五六万字恐怕是说不清楚地。倘若鄙人日后功夫加深并有机会的话,对于传统中医理论的详细分析和论述,当在以后出版的相关论著中进行阐释。

徐文兵解读《黄帝内经

徐文兵解读《黄帝内经?天年》 徐文兵解读《黄帝内经?天年》第一讲(上.文稿) [转贴 2010-01-20 15:08:32] 字号:大中小《灵枢?天年》 第一讲 播出时间:《中国之声》2009.12.12 23:00—24:00 主讲:徐文兵主持:梁冬 经文:黄帝问于歧伯曰:愿闻人之始生,何气筑为基,何立而为楯,何失而死, 何得而生,歧伯曰:以母为基,以父为楯;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 梁冬:是的,重新发现中医太美,大家好,欢迎收听今天晚上的国学堂,我是 梁冬梁某人,对面的依然是厚朴中医学堂堂主徐文兵老师。徐老师,你好~徐文兵:梁冬好,听众朋友们,大家好~ 梁冬:对,听众朋友的耳朵是雪亮的,所以说呢,还说兑水呢,哈哈哈~…… 徐文兵:当然我们这个节目不知不觉,整整一年了~ 梁冬:是呀~ 徐文兵:嗯。去年也是,我记得就是十一月底,初冬的某个晚上,被梁冬拉到 中山公园他的书房…… 梁冬:对,录制了这个节目的第一期。 徐文兵:录制了第一期,到十二月六号开播~ 梁冬:对,整整这么一年了哈。 徐文兵:诶~这期节目要播出,整整一年了。所以我们非常愉快地做了五十二 期 节目。

梁冬:非常感谢我们的听众朋友,那么热情的给我们的支持。而且呢,我得出一个结论:一个事情但凡是正确的,那么它就会很容易就开始,做事情也比较顺利~你看这个节目,也就这样认认真真地做下来啦,是吧~ 徐文兵:对~ 梁冬:很不容易啊~诶,那这个闲话少说,说回来,上一次呢我们讲完了之后呢,今天开始一个新的一章。以前呢我们大部份时候呢,都讲的《素问》里的文章,有上古天真呐~有四季调神大论呐,等等。那从这一次开始呢,徐老师为我们挑了哪一章呢, 徐文兵:呃~我们挑了一个《灵枢》的第五十四篇叫《天年》。 梁冬:《灵枢》哈~《黄帝内经》是分成《素问》和《灵枢》两篇的,两大篇哈~ 徐文兵:两大部分,嗯~这个,……我们在最早介绍《黄帝内经》的时候就说过,这个《黄帝内经》呢是经过后人,特别是唐朝的太医令,叫王冰的这个编次整理,我们现在学的这个版本是按他编辑而走的。他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叫《素问》,第二部分呢叫《灵枢》。我们为什么跳着讲呢,就是作为一个我已经读过《黄帝内经》,而且行医、教学多年的人来讲呢,我是想给大家先做一个勾勒,做个鸟瞰~就是说,《黄帝内经》一共有一百六十二篇,分成两部分,每部分八十一篇,那么你按照它的顺序去读呢,你可能觉得就有点,……乱~啊,不知道这个方向和路径。按我们引导的方向去读呢~你就知道,我们在《黄帝内经》到底是在干什么~比如第一篇我们讲《上古天真论》是讲做人的道理,总结成两句话叫“亲近自然,回归传统”,或者叫“亲近传统,回归自然”,啊~我们是讲的做人要做什么样的人,而且他在揭示了现代人,啊,几千年来人性没有变,“以酒为浆,以妄为常”,这些错误,人人还在犯,啊,不能尽其天年的人有很多;第二篇呢我们讲的是什么,上知天文,讲的是《四气调神大论》,讲的是我们应该跟着天的、星

第六章 排队论

第六章排队论模型 排队论起源于1909年丹麦电话工程师A. K.爱尔朗的工作,他对电话通话拥挤问题进行了研究。1917年,爱尔朗发表了他的著名的文章—“自动电话交换中的概率理论的几个问题的解决”。排队论已广泛应用于解决军事、运输、维修、生产、服务、库存、医疗卫生、教育、水利灌溉之类的排队系统的问题,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 排队是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现象,如顾客到商店购买物品、病人到医院看病常常要排队。此时要求服务的数量超过服务机构(服务台、服务员等)的容量。也就是说,到达的顾客不能立即得到服务,因而出现了排队现象。这种现象不仅在个人日常生活中出现,电话局的占线问题,车站、码头等交通枢纽的车船堵塞和疏导,故障机器的停机待修,水库的存贮调节等都是有形或无形的排队现象。由于顾客到达和服务时间的随机性。可以说排队现象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排队论(Queuing Theory)也称随机服务系统理论,就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发展的一门学科。它研究的内容有下列三部分: (i)性态问题,即研究各种排队系统的概率规律性,主要是研究队长分布、等待时间分布和忙期分布等,包括了瞬态和稳态两种情形。 (ii)最优化问题,又分静态最优和动态最优,前者指最优设计。后者指现有排队系统的最优运营。 (iii)排队系统的统计推断,即判断一个给定的排队系统符合于那种模型,以便根据排队理论进行分析研究。 这里将介绍排队论的一些基本知识,分析几个常见的排队模型。 §1 基本概念 1.1 排队过程的一般表示 下图是排队论的一般模型。 一定的排队规则等待服务,直到按一定的服务规则接受完服务后离开排队系统。 凡要求服务的对象统称为顾客,为顾客服务的人或物称为服务员,由顾客和服务员组成服务系统。对于一个服务系统来说,如果服务机构过小,以致不能满足要求服务的众多顾客的需要,那么就会产生拥挤现象而使服务质量降低。因此,顾客总希望服务机构越大越好,但是,如果服务机构过大,人力和物力方面的开支也就相应增加,从而会造成浪费,因此研究排队模型的目的就是要在顾客需要和服务机构的规模之间进行权衡决策,使其达到合理的平衡。 1.2 排队系统的组成和特征 一般的排队过程都由输入过程、排队规则、服务过程三部分组成,现分述如下: 1.2.1 输入过程 输入过程是指顾客到来时间的规律性,可能有下列不同情况: (i)顾客的组成可能是有限的,也可能是无限的。 (ii)顾客到达的方式可能是一个—个的,也可能是成批的。

黄帝内经 异法方宜论篇

黄帝内经异法方宜论篇原文加译文黄帝问曰:医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 岐伯对曰:地势使然也。 故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鱼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鱼而嗜咸,皆安其处,美其食。鱼者使人热中,盐者胜血,故其民皆黑色疏理。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故砭石者,亦从东方来。 西方者,金玉之域,沙石之处,天地之所收引也。其民陵居而多风,水土刚强,其民不衣而褐荐,其民华食而脂肥,故邪不能伤其形体,其病生于内,其治宜毒药。故毒药者亦从西方来。 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故灸焫者,亦从北方来。 南方者,天地所长养,阳之所盛处也。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其民嗜酸而食胕,故其民皆致理而赤色,其病挛痹,其治宜微针。故九针者,亦从南方来。 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蹻,故导引按蹻者,亦从中央出也。 故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异而病皆愈者,得病之情,知治之大体也。 译文: 黄帝问道:医生医疗疾病,同病而采取各种不同的治疗方法,但结果都能痊愈,这是什麽道理? 岐伯回答说:这是因为地理形式不同,而治法各有所宜的缘故。 例如东方的天地始生之气,气候温和,是出产鱼和盐的地方。由于地处海滨而接近于水,所以该地方的人们多吃鱼类而喜欢咸味,他们安居在这个地方,以鱼盐为美食。但由于多吃鱼类,鱼性属火会使人热积于中,过多的吃盐,因为咸能走血,又会耗伤血液,所以该地的人们,大都皮肤色黑,肌理松疏,该地多发痈疡之类的疾病。对其治疗,大都宜用砭石刺法。因此,砭石的治病方法,也是从东方传来的。 西方地区,是多山旷野,盛产金玉,遍地沙石,这里的自然环境,象秋令之气,有一种收敛引急的现象。该地的人们,依山陵而住,其地多风,水土的性质又属刚强,而他们的生活,不堪考究衣服,穿毛巾,睡草席,但饮食都是鲜美酥酪骨肉之类,因此体肥,外邪不容易侵犯他们的形体,他们发病,大都属于内伤类疾病。对其治疗,宜用药物。所以药物疗法,是从西方传来的。 北方地区,自然气候如同冬天的闭藏气象,地形较高。人们依山陵而居住,经常处在风寒冰冽的环境中。

2014王洪图 黄帝内经 教学讲座(1—80全集)

《黄帝内经讲义--养生大道》(王洪图)80集全集黄帝内经王洪图教学讲座(1—80全集) 张廷模《中药学》教学讲座(1—79全集) 王洪图黄帝内经 目录xCL一品下载 01《黄帝内经》简介xCL一品下载 02《黄帝内经》的成书、流传xCL一品下载 03《黄帝内经》学术体系得结构、形成xCL一品下载04《黄帝内经》学术体系的特点、价值xCL一品下载 05 阴阳五行概述xCL一品下载 06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二)xCL一品下载 07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三)xCL一品下载 08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四)xCL一品下载 09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五)xCL一品下载 10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六)xCL一品下载 11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七)xCL一品下载 12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八)xCL一品下载 13 素问﹒藏气法时论(二)xCL一品下载 14 素问﹒藏气法时论(三)xCL一品下载

15 藏象概述xCL一品下载 16 素问﹒灵兰秘典论(二)xCL一品下载 17 素问﹒灵兰秘典论(三)xCL一品下载 18 素问﹒六节藏象论(二)xCL一品下载 19 素问﹒六节藏象论(三)xCL一品下载 20 素问﹒五藏别论(二)xCL一品下载 21 素问﹒五藏别论(三)xCL一品下载 22 素问﹒经脉别论(二)xCL一品下载 23 素问﹒太阴阳明论(一)xCL一品下载 24 素问﹒太阴阳明论(二)xCL一品下载 25 灵枢﹒本神(一)xCL一品下载 26 灵枢﹒本神(二)xCL一品下载 27 灵枢﹒本神(三)xCL一品下载 28 灵枢﹒营卫生会(二)xCL一品下载 29 灵枢﹒营卫生会(三)xCL一品下载 30 灵枢﹒营卫生会(四)xCL一品下载 31 经络概述xCL一品下载 32 素问﹒骨空论(二)xCL一品下载 33 病因病机概述xCL一品下载 34 素问﹒生气通天论(二)xCL一品下载 35 素问﹒生气通天论(三)xCL一品下载 36 素问﹒生气通天论(四)xCL一品下载

运筹学--第十三章 排队论

328 习题十三 13.1 某市消费者协会一年365天接受顾客对产品质量的申诉。设申诉以λ=4件/天的普阿松流到达,该协会每天可以处理申诉5件,当天处理不完的将移交专门小组处理,不影响每天业务。试求: (1)一年内有多少天无一件申诉; (2)一年内多少天处理不完当天的申诉。 13.2 来到某餐厅的顾客流服从普阿松分布,平均每小时20人。餐厅于上午11:00开始营业,试求: (1)当上午11:07有18名顾客在餐厅时,于11:12恰好有20名顾客的概率(假定该时间段内无顾客离去); (2)前一名顾客于11:25到达,下一名顾客在11:28至11:30之间到达的概率。 13.3 某银行有三个出纳员,顾客以平均速度为4人/分钟的泊松流到达,所有的顾客排成一队,服务时间服从均值为0.5分钟的负指数分布,试求: (1) 银行内空闲时间的概率; (2) 银行内顾客数为n 时的稳态概率; (3) 平均队列长Lq ; (4) 银行内的顾客平均数Ls ; (5) 平均逗留时间Ws ; (6) 平均等待时间Wq 。 13.4 某加油站有一台油泵。来加油的汽车按普阿松分布到达,平均每小时20辆,但当加油站中已有n 辆汽车时,新来汽车中将有一部分不愿等待而离去,离去概率为4 n (n =0,1,2,3,4)。油泵给一辆汽车加油所需时间为具有均值3分钟的负指数分布。 (1)画出此排队系统的速率图; (2)导出其平衡方程式; (3)求出加油站中汽车数的稳态概率分布; (4)求那些在加油站的汽车的平均逗留时间。 13.5 某无线电修理商店保证每件送到的电器在一小时内修完取货,如超过一小时则分文不取。已知该商店每修理一件平均收费10元,其成本平均每件5.50元。已知送来修理的电器按普阿松分布到达,平均每小时6件,每维修一件的时间平均为7.5分钟,服从负指数分布。试问: (1)该商店在此条件下能否盈利; (2)当每小时送达的电器为多少件时该商店的经营处于盈亏平衡点。 13.6 某企业有5台车运货,已知每台车每运行100小时平均需维修2次,每次需时20分钟,以上分别服从普阿松及负指数分布。求该企业全部车辆正常运

刘力红按腹琐记整理

刘力红“按腹琐记”整理 “按腹琐记”应首先源起于“同有三和中医-沈小淞:腹部手法。”刘力红老师随后注解实践,故将理论知识,刘老师实践及诸位有代表性的提问和实践一并纳入,以飨诸位,共同体验中医手法的奇妙。 同有三和中医-沈小淞:腹部手法。1.1《素问·通评虚实论》:“五脏不平,六腑闭塞之所生也。”意为五脏的问题,由六腑闭塞所引起。诚如刘师所言:“六腑贵在通畅,以通为用。六腑通,五脏才能发挥藏的功能。”如《素问·五脏别论篇》:“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 刘师:腹乃六腑之聚集地,其闭塞,其不通,我们很容易通过腹部的手法探知到,也就是适度力量的按压,若现疼痛,此处便是闭塞不通之处。于此处保持力度,直至疼痛减轻或消失再移它处按压,渐至整个腹部。透过此法可使六腑通畅,六腑通畅,五脏才能藏精,生命才具有活力! 此时月明夕:请教刘师,推拿中老师说,顺直肠方向按摩为泻,个人觉的为此泻即为补,内经中说顺其性则为补,腑以通为用,不知对否? 刘师:其实腹部的按压都为泻,是以泻为补,通过泻来实现补。 同有三和中医-沈小淞:(续)1·2经曰:“腹为阴,背为阳。”五脏为阴,六腑为阳,然阳之六腑全居阴腹之中,亦是阴中有阳。观医圣仲景之《伤寒论》,三阳多实证,是其发病常态;三阴多虚证,亦是常态,如三阴见到阴实之症,则难治。以此通评五脏六腑之虚实,确有“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故本篇题为《素问·通评虚实论篇》。刘师:以个人的理解,虚多言五藏,实多指六腑。故五藏之虚多由六府之实所致。以五藏藏精气,虚则不藏,故曰精气夺;六府传化物,实则不传,不传则闭塞聚积,故曰邪气盛。 同有三和中医-沈小淞:1·3按蹻大意。《说文》:“按,下也。”从手,安声,意为用手向下按。确实如同高师教授的腹部手法,也就是按。蹻,从足,乔声,意为用脚踩蹻躯干及四肢。高师常说:“阳经可以用力,阴经则要轻。”确实蹻的力度大于按,这就是按蹻。其实,通过治疗腹部达到治疗疾病的方法很多,如摩腹、腹针等等。 刘师:按腹琐记1:按者从手从安,安者不动也,故按者以力压之而不动也。腹部即适宜此法,故曰按腹。按压以痛为处,触及痛处以能忍受为度,不能忍受者力可稍轻,如此由浅及深,按至痛消始移按它处。余按腹第八日,每晨四时许开按,不觉即到六时。<老子>所谓"虚心实腹"于斯可见!附按腹手式:

《砭经》

砭术失传久矣。砭石治病,非针非灸,世每以砭为针,误亦久矣。《素问·异法方宜论》:“其病痈疡,治宜砭石,”未言针也。《史记·扁鹊传》:“疾在血脉,针石所及,”针砭宜举,亦未言砭即针也。而《秦策·扁鹊投石注》谓:“石砭所以砭弹人臃肿,明言砭弹,尤足为非针之证。”及后人注《素问》谓:“砭石如玉,可以为针。”又有世无佳石,故以针代之说,遂并针砭为一事,而砭术绝矣。夫针穴逾寸,刺不伤络,石针焉能利用此?必不合理之事。而数千年习非成是,无人起而正之,砭之失传宜哉!今述砭术,明其法、正其误,使世人一览了然,人人可习以治病,知砭之正用,非针非灸,不必刺体灼肤之痛,而其病立除。《左传》有言:“美疢不如恶石,石犹生我砭之术。”庶几复传于今矣!试分述如下: 甲述砭之本: 一曰天炼石补阙,取法于天 二曰地水火木土,因地之利 三曰人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砭虽小道,其用甚大,救世活人,百病皆治。凡施术者,当法天时,因地利、存人和,合天地人为一体,而以至诚出之,自无不效,诚则灵也。 乙述砭之体: 一曰石石取其坚而攻之 二曰玉玉取其润以温之 三曰药药取其灵以和之 砭之体,玉石兼用,而以药力补其不足。药别有方,以中和之品为主,虔诚秘制,有百益而无一损,幸勿疑也。 丙术砭之形: 一曰圆似球非球取象于天,其用在圆 二曰平似权非权取象于地,其用在平

三曰直似针非针取象于人,其用在直 砭之形,不出三者。无论玉石以旧为宜,用逾久者效愈神。上古用石,各有其器,三代尤多美玉,访而求之,不难获也。 丁述砭之用 一曰水水者温石于汤以保其热也 二曰火火者煨石于灰以传其热也 三曰心心者藏石于身以养其热也 砭之用,首在于热,人生则热,死则冷。病每起于冷热不调,砭术一以热救之,起死回生。热之为用火矣哉。偶有奇症,宜用冷砭,则在例外。 戊述砭之诀 一曰点点非针也,点其中而不必刺其体 二曰熨熨似灸也,熨其外而不必灼其肤 三曰摩摩即按也,摩其周而不必振其骨 砭之诀,惟在乎动。气血不和,则疾痛起。点也、熨也、摩也,皆动之机也。以砭行之,手到而病自去,疾痛乃若失焉,岂不神乎其技哉! 己述砭之效 一曰符先画符以镇其气符见后 二曰咒次诵咒以肃其神咒见后 三曰方再配方以取其效方见后 述砭之效,而举符咒,非迷信也,非神秘也,新法所谓精神治疗也。盖天人体一体,感应之每有不可思议,至诚如神,不吾欺也。

排队论第三部分-第四章 排队模型,第五章 MG1, 第六章 G1 M 1

第四章 排队模型 两类排队模型: 1. Markov 排队模型 2. 非Markov 排队模型 Markov 排队模型: 4-0 Little 定理 1961 年 J.D.Little 证明 1974 年 S.Slidhan 一般性证明 定理 : 在极限平稳状态下,排队系统内顾客平均数L 系 和 顾客在系统内平均逗留时间W 系 之间的关系,不管到达流的分布如何,也不管服务规则如何,均有以下关系: 为到达流的强度 系 系λλ1 4.-=L W 证明: 设 X(t) ---- t 时刻前到达的瞬时顾客数, Y(t)--- t 时刻前离开的瞬时顾客数. Y(t)

在稳定后,流入与流出的顾客数应相等, 则在t 时刻留在系统内的顾客数为: Z(t)=X(t)-Y(t) 在足够长的时间T 来考虑有: 队 队系 系系系同理可以证明所以有逗留时间系统内每个顾客的平均时 间的总和所有顾客在系统内逗留时间个顾客在系统内的逗留第其中的小面积的总和高度为长度为阴影部分的面积W L W L W T t t i t t T t T t T T dt t Z T L i i i i i i i i i i T .: .:. ..,: .11 ]1*[1][1)(10λλλλλ ==--=--= ?= ===∑∑∑∑?

4-1 M/M/1/0 (单通道损失制) 服务员数:n=1 队长:m=0 M -- 到达流为Poisson,流强λ M -- 服务时间服从指数分布:)0()(>=?-t e t f t μμ 状态为系统内顾客数,I={0,1} "0"表示服务员闲,其概率为:P 0(t); "1"表示服务员忙,其概率为:P 1(t); 状态转换图: Fokker-Plank k 方程: 可得: )0(1 )0(:341)()(24)()()(14)()()(1010011100==-=+-+-=-+-=?? P P t P t P t P t P t P t P t P t P 初始条件λμμλ 联立求解4-1与4-3得: λ

《黄帝内经》试题及答案

《黄帝内经》试题 一、单选题 1、《素问?至真要大论》认为“皆属于肝”的病证为( ) A.诸热瞀瘛 B.诸痛痒疮 C.诸风掉眩 D.诸禁鼓傈,如丧神守 2、《素问·至真要大论》对“诸寒之而热者”宜采用的治法为( ) A.取之热 B.取之寒 C.取之阳 D.取之阴 3、《素问·脉要精微论》“转摇不能”是哪一府精气将夺() A.胸中之府 B.血之府 C.髓之府 D.肾之府 4、《素问?至真要大论》认为“皆属于肺”的病证为( ) A.诸热瞀瘛 B.诸痛痒疮 C.诸躁狂越 D.诸气膹郁 5、《素问?举痛论》:百病生于气也,怒则() A.气缓 B.气上 C.气消 D.气乱 6、《素问?百病始生》:三部之气,所伤异类,喜怒不节则() A.伤藏 B.伤上 C.伤下 D.伤脉 7、《素问?热论》“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中“伤寒”一词的含义是( ) A.外感风寒 B.包括寒邪在内的六淫之邪 C.外感热病的总称 D.外受寒邪 8、据《素问·痿论》所述,筋痿发生的脏腑在( ) A.心 B.肝 C.脾 D.肺

9、下列治法除哪项外均属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因势利导的治则( ) A.阴病治阳,阳病治阴 B.其下者,引而竭之 C.因其重而减之 D.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10、《素问?举痛论》:百病生于气也,喜则() A.气缓 B.气下 C.气消 D.气乱 11、《素问·脉要精微论》提出诊病的最佳时间是( ) A.夜半 B.日中 C.平旦 D.黄昏 12、某未婚女青年,形体瘦弱,头昏目眩,心悸,面色萎黄,唇舌甲色淡白五华,月经闭止数月,脉象细弱。对此闭经病,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正确的治疗当用下列何种方法( ) A.通因通用 B.塞因塞用 C.寒因寒用 D.热因热用 13、《灵枢?脉度》:五藏常内阅于七窍也,心和则( ) A.鼻能知香臭 B.舌能知五味 C.目能辨五色 D.口能知五谷 14、《素问·平人气象论》提出“虚里”可测候( ) A营气 B.卫气 C.元气 D.宗气 15、据《素问·痹论》所述,肝痹的症状特点是() A.烦满喘而呕 B.烦则心下鼓 C.多饮数小便 D.善胀 16、《素问?举痛论》所记载的“卒然痛死不知人”是因寒邪客于( )

第十一章排队论

11. 排队论 11.1基本概念 排队现象是指到达服务机构的顾客数量超过服务机构提供服务的容量,也就是说顾客不能够立即得到服务而产生的等待现象。顾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比如说,在银行营业部办理存取款的储户,在汽车修理厂等待修理的车辆,在流水线上等待下一到工序加工的半成品,机场厂上空等待降落的飞机,以及等待服务器处理的网页等,都被认为是顾客。服务机构可以是个人,像理发员和美容师,也可以是若干人,像医院的手术小组。服务机构也还可以是包装糖果的机器,机场的跑道,十字路口的红绿灯,以及提供网页查询的服务器等等。 因为顾客到达,服务时间具有不确定性,排队系统又称随机服务系统,它的基本结构如图11所示: 1. 11 图1. 11给出了一些现实排队系统的例子。 表1. 表11.1: 排队系统应用 商业服务理发店,银行柜台,机场办理登机手续的柜台,快餐店的点餐柜台 运输行业城市道路的红绿灯,等待降落或起飞的飞机,出租车 制造业待修理的机器,待加工的材料,生产流水线 社会服务法庭,医疗机构 11.1.1排队系统的特征 为了描述一个排队系统,我们需要说明输入(到达)和输出(服务)过程,及其他基本特征。表11列举了一些排队系统的到达和服务过程。 2. 表11.2: 排队系统举例 )1(到达过程 通常,我们假设顾客的相继到达间隔时间是相互独立并且都具有相同概率分布。在许多

(Poisson流,或指数分布。顾客源可能是有限实际情况中,顾客的相继到达间隔是服从泊松) 的,也可能是无限的。顾客到来方式可能是一个接一个的,也可能是批量的。比如,到达机场海关的旅行团就是成批顾客。 一般来说,我们假设到达过程不受排队系统中顾客数量的影响。以银行为例,无论银行内有3位顾客还是300位顾客,顾客来到银行的到达过程是不会受到影响的。但是在两种情况下到达过程与排队系统中的顾客数量相关。第一种情况发生在顾客源是有限的系统,比如某工厂共有五台机床,若在维修部中已有两台机床,接下来到达维修部的最大量是三台。另一种情况是当顾客到达排队系统时,如果服务机构的设施都被占用,顾客可能耐心等待,也可能选择离开。比如,当一家航空公司的电话订票中心出现排队时,如果顾客等待时间太长,他就可能挂断电话。顾客就会选择另外一家航空公司。 )2(服务过程 为了描述排队系统的服务过程,我们需要确定服务时间的概率分布。在大多数情况下,服务时间是独立于排队系统中的顾客数量,即服务机构不会因为顾客数量增多而加快服务进度。不同服务机构提供的服务时间之间是相互独立,并都服从同一种概率分布,而且也独立于顾客相继到达间隔时间。服务时间一般分为确定型的和随机型的。在大多数情形下,服务时间的是随机型的,排队论主要研究随机型的服务时间。对于随机型的服务时间,我们必须知道它的概率分布,通常假定是指数分布。 从服务队列的安排上来说,我们将重点研究以下几种形式。从队列的数目来看,可以是单 11说明了一个服列,也可以是多列。服务机构在提供服务时,可以有一个或多个服务台。图2. 务台的排队系统: 顾客到达流顾客队列服务台 11 图2. 在有多个服务台的情形中,它们可以是并列,可以是串列,也可以是混合排列,最典型的是以下二种排队方式: 顾客到达流顾客队列服务台 11 图3.

黄帝内经原文162篇完美排版

黄帝内经 上卷.素问篇 (3) 第一卷 (3) 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3)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 (3) 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3) 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4) 第二卷 (4) 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4) 阴阳离合篇第六 (5) 阴阳别论篇第七 (5) 第三卷 (6) 灵兰秘典论篇第八 (6) 六节藏象论篇第九 (6) 五藏生成篇第十 (7) 五藏别论篇第十一 (7) 第四卷 (7) 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 (7) 移精变气论篇第十三 (7) 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 (8) 玉版论要篇第十五 (8) 诊要经终论篇第十六 (8) 第五卷 (9) 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 (9) 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 (9) 第六卷 (10) 玉机真藏论篇第十九 (10) 三部九候论篇第二十 (11) 经脉别论篇第二十一 (12) 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 (12) 宣明五气篇第二十三 (12) 血气形志篇第二十四 (13) 第八卷 (13) 宝命全形论篇第二十五 (13) 八正神明论篇第二十六 (13) 离合真邪论篇第二十七 (14) 通评虚实论篇第二十八 (14) 太阴阳明论篇第二十九 (15) 阳明脉解篇第三十 (15) 第九卷 (15) 热论篇第三十一 (15) 刺热篇第三十二 (15) 评热病论篇第三十三 (16) 逆调论篇第三十四 (16) 第十卷 (16) 疟论篇第三十五 (16) 刺疟篇第三十六 (17) 气厥论篇第三十七 (18) 咳论篇第三十八 (18) 第十一卷 (18) 举痛论篇第三十九 (18) 腹中论篇第四十 (18) 刺腰痛篇第四十一 (19) 第十二卷 (19) 风论篇第四十二 (19) 痹论篇第四十三 (20) 痿论篇第四十四 (20) 厥论篇第四十五 (20) 第十三卷 (21) 病能篇第四十六 (21) 奇病论篇第四十七 (21) 大奇论篇第四十八 (21) 脉解篇第四十九 (22) 第十四卷 (22) 刺要论篇第五十 (22) 刺齐论篇第五十一 (22) 刺禁论篇第五十二 (23) 刺志论篇第五十三 (23) 针解篇第五十四 (23) 长刺节论篇第五十五 (24) 第十五卷 (24) 皮部论篇第五十六 (24) 经络论篇第五十七 (24) 气穴论篇第五十八 (24) 气府论篇第五十九 (25) 第十六卷 (26) 骨空论篇第六十 (26) 水热穴论篇第六十一 (26) 第十七卷 (27) 调经论篇第六十二 (27) 第十八卷 (27) 缪刺论篇第六十三 (27) 四时刺逆从论篇第六十四 (28) 标本病传论篇第六十五 (29) 第十九卷 (29) 天元纪大论篇第六十六 (29) 五运行大论篇第六十七 (29) 六微旨大论篇第六十八 (31) 第二十卷 (31) 气交变大论篇第六十九 (31) 五常政大论篇第七十 (32) 第二十一卷 (34) 六元正纪大论篇第七十一上之上 (34) 六元正紀大論篇第七十一上之下 (35) 六元正紀大論篇第七十一下之上 (36) 六元正紀大論篇第七十一下之下 (38) 第二十二卷 (39) 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 (39) 第二十三卷 (42) 著至教论篇第七十五 (42) 示从容论篇第七十六 (42)

徐文兵解读《黄帝内经异法方宜论》第四讲

徐文兵解读《黄帝内经·异法方宜论》第四讲 徐文兵解读《黄帝内经·异法方宜论》第四讲 南方者,天地所长养,阳之所盛处也。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其民嗜酸而食胕,故其民皆致理而赤色,其病挛痹,其治宜微针。故九针者,亦从南方来。参与整理:冷冷清清、佩之、晓杰、建良、慧从卢溪、zxiu、yhlj、天机锁、猪光宝器、树没叶、答答答、weiping、天色梁冬:是的,重新发现中医太美。大家好,欢迎收听今天晚上的国学堂,依然是厚朴中医学堂堂主徐文兵老师在此,谢谢徐老师。徐文兵:梁冬好,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梁冬:啊,谢谢您的光临,之前呢,我们不是徐老师和梁某人搭边出了一本书叫作《黄帝内经》嘛。啊,有些朋友就反映,话说呢,说这个书全讲的你生活方面有什么不对,什么不对,然后呢,到底该怎么办没说!徐文兵:呵呵梁冬:啊,有些朋友很困惑,说怎么办呢?倒是我们录音师老马说了一句话,很真理,他说,你把那些不对的事情不做,你就对了!徐文兵:呵呵。梁冬:其实生活里面不一定要做对的事,你只要不做不对的事,就可以了。徐文兵:对,不见得非要买股票,不买股票不就不赔了嘛!梁冬:哈哈哈,或者说,买了股票不卖,你就不会亏。徐文兵:无为而治,啊,不要干蠢事,要比那个瞎干蠢事本身就是一种进步。梁冬:对。徐文兵:上期节目我们讲

的一个是牛奶问题,一个是艾灸的问题。梁冬:对。徐文兵:艾灸呢,其实还是一个外治法。梁冬:对。徐文兵:呃,如果你想又喝牛奶,又把它消化掉,牛奶本身没错,啊,错的是呢,它积聚在你体内呢,你没法儿把它消掉化掉,如果能把它消掉化掉,那又是一个非常好的能源。所以我们如果非要喝牛奶的话,那就在牛奶里面要加一些热性的这个中药的成份。梁冬:拿姜来说,行不行?徐文兵:哎!那上次不是说广州的那个,梁冬:姜撞奶。对。徐文兵:姜撞奶,这本身就很对。另外呢我们经常使用一些中药,叫荜茇,草字头一个毕业的毕,茇呢,也是草字头一个拨弄的拨,这是一个荜茇,还可以加肉桂,就是我们那个吃炖肉用的那个桂皮,啊,再加这个,很多人一喝牛奶就说过敏,说乳糖不耐受,说喝完以后呢就拉肚子,西医说你是缺什么酶,其实呢,你那酶有就是它温度不够,它没法工作。这种人呢,如果你拿这种荜茇和肉桂煮上奶,或者用干姜,或者用一些比干姜更厉害的就高良姜煮上牛奶喝呢,你喝完以后试试,你就肯定不会拉肚子,就是说你能把它化掉了。这就像有些人对鸡蛋过敏,他吃生鸡蛋过敏,他吃炒鸡蛋就不过敏。梁冬:对。徐文兵:他要在炒鸡蛋里面再放点葱花和韭菜,他就更不过敏。这就是我们讲的食物的调和,这也是我们古人的经验。另外呢,就是大家可以喝点酸奶。酸奶就是利用微生物的能量发酵了。梁冬:发酵。徐文兵:把它那个阴寒之气呢,平和一些,这

第四章 刺灸法总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古代最早的针刺工具是: A砭石 B骨针 C青铜针 D竹针 2、砭石产生于我国的哪个地区: A东方 B北方 C南方 D西方 3、针具起源于: 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青铜器时代 D铁器时代 4、提出催气手法的文献是: A《黄帝内经》 B《难经》 C《神应经》 D《针灸大成》 5、最早记载“九针”的文献是: A《黄帝内经》 B《难经》 C《针灸甲乙经》 D《针经指南》 6、“十二刺”见于: A《针灸甲乙经》 B《黄帝内经》 C《难经》 D《针灸大成》 7、对“烧山火”、“透天凉”作出系统论述的针灸著作是: A《黄帝内经》 B《金针赋》 C《针灸大成》 D《神应经》 8、提出“刺有大小”的医家为: A高武 B皇甫谧 C杨继洲 D汪机 9、强调针刺时双手协同运用的文献是: A《针灸聚英》 B《难经》 C《针灸大全》 D《黄帝内经》 10、《素问·异法方宜论》中记载九针起源于我国的: A东方 B南方 C北方 D西方 11、针具形成的标志是: A砭石的出现 B九针的应用 C补泻手法的系统论述 D冶金术的发明 12、《左传》所载“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此处的“攻”指: A针刺 B艾灸 C拔罐 D服药 二、多项选择题 1、砭石最初的作用是: A刺痈肿 B排脓 C放血 D按摩 E调经络 2、古代常用的针具主要有: A砭石 B骨针 C陶针 D金针 E青铜针 3、大力提倡针灸并用的医籍有: A《外台秘要》 B《难经》 C《针灸大成》 D《针灸甲乙经》 E《千金要方》 4、《针灸大成》对针灸手法的贡献有: A提出“剌有大小” B 提出“下针十二法” C提出针剌“八法” D九刺 E 提出“针剌十四法” 5、下面对刺法的发展描述正确的是: A《内经》中提出了九刺、十二刺、五刺 B《难经》提出了子午流注按时取穴法

素问·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

《素问·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 (不同方的生理特点和所生病的治疗原则) 古代圣真对于人体脏腑功能和气机变化的描述都是用比喻的方法,这并不是因为古代科技不发达,而是人体内部“形而上”的××,是无法用“有形”的语言进行准确而直接的描述的,只能用世界上人们熟悉的人与事之间“无形的联系”进行比喻,这也是“天人合一”的道理。 在《素问·异法方宜论》所描述的五方的气候和人民的相貌颜色、饮食习惯、患病规律以及治疗方法,并不是对中国的地域和人民生活习惯的概括,而是针对五脏的功能特点、患病规律及治法而作的譬喻。原文如下: 黄帝问曰:“医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 岐伯对曰:“地势使然也,故—— 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鱼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鱼而嗜咸,皆安其处,美其食。鱼者使人热中,盐者胜血,故其民皆黑色疏理,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故砭石者,亦从东方来。 西方者,金玉之域,沙石之处,天地之所以收引也。其民陵居而多风,水土刚强,其民不衣而褐薦(荐),其民华食而脂肥,故邪不能伤其形体,其病生于内,其治宜毒药,故毒药者,亦从西方来。 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故灸焫者,亦从北方来。 南方者,天地所长养,阳之所盛处也,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其民嗜酸而食腐,故其民皆致理而赤色,其病挛痹,其治宜微针,故九针者,亦从南方来。 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蹶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跷,故导引按跷者,亦从中央出也。 故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异而病皆愈者,得病之情,知治之大体也。” 现代所有医家,对于此段文字的解释都是错误的。对传统中医还有感情的医生对此文不敢妄加评论,“中西医结合”的医生都是用当代的地理知识和人种的分布状况去揣测分析这段内容,而崇洋媚外的医生就会认为此文荒谬,并将此直接归咎于古人淳朴(骨子里却在说古人愚昧,现代科技高明)。 下面就本人所知,对本文进行简单对译: 黄帝问岐伯:“医生所治疗的患者(医之治病也),都是由于‘正气虚弱,邪气强盛’这一种情况而造成的疾病(一病),而治疗方法有所不同(而治各不同),却都能治愈(皆愈),这是什么原因呢(何也)?”岐伯回答说:“这是由于人身这个天地中,脏腑气机的生长收藏以及所处位置的高低寒热燥湿功能不同的缘故(地势使然也)。” 下面岐伯进行具体分析(故——): 东方在“五行”中属木,在脏为肝,主(管初始)气机的生发,根于肾所产生的精血汇聚的地方(鱼盐之地),由于“水能生木”,水为木母,则木依傍于水(滨海傍水),肝的功能主要是储藏精血(其民食鱼而嗜咸),精血充足则肝的功能就会正常(皆安其处),精血为人身之精华(美其食),肾精(鱼)可以使脾胃温煦而腐熟水谷(鱼者使人热中),肾在味为咸,肾精充足则血气充盈(盐者胜血),而且,肝、肾都具有储藏的作用,在颜色则为具有收藏特性的青黑(故其民皆黑色)。肝“主疏泄(条达)”,腠理通畅(疏理),倘若由于抑郁愤怒而造成气机不畅,就会使气血瘀滞而造成组织坏死,于是产生肿瘤疮疔(其病皆为痈疡),就用疏通揭盖、缓慢兴发的方法(其治宜砭石),所以说,砭射疗法(故砭石者)主要是因为能够解除气脉瘀滞的病证而产生的(亦

中医药大学内经B作业

第一次 A型题: * 1. 下列除哪一项外,都是《素问.标本病传论》中所确定的“先治其标”的治疗原则:A.先病而后逆者 * 2. 下列除哪一项外,都是《素问.标本病传论》中所确定的“先治其本”的治疗原则:C.先热而后生中满者 * 3. 据《素问.标本病传论》原文,下列哪一种情况当用“先治其标,后治其本”:C.大小不利者 * 4. 据《素问.异法方宜论》内容,痈疡病多生于:D.东方之民 * 5. 据《素问.至真要大论》对“留者”应采取何法:B.除之 * 6. 根据《素问.五常政大论》,常毒治病,当:C.十去其八 * 7. 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内容,“气虚”的治法宜:D.掣引之 * 8. 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言,“形不足”的治则是:A.温之以气 * 9. 据《素问.至真要大论》病情深重,病情复杂,有假象者,应采取何法治之:B.从之 * 10. 《素问.标本病传论》原文,下列哪一种情况当用“先治其标”的治疗原则:D.先病而后生中满者 * 11. 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其实者,散而收之”此“实”系指:E.表里之实 * 12. 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燥淫于内”当治宜:C.苦温 * 13. 据《素问.至真要大论》病势轻浅,病情单纯,无假象者,应采取何法治之:A.逆之 * 14. 根据《素问.异法方宜》内容,南方之域,多发:C.挛痹 * 15. 根据《素问.五常政大论》,常毒治病,当:B.十去其七 * 16. 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内容,“阴病治阳”的治疗法则即是:B.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 17. 下列哪一种治法属反治:C.甚者从之 * 18. 据《素问.至真要大论》内容,下列何项不属于反治法:E.阴虚火旺,治以六味地黄丸 * 19. 据《素问.至真要大论》对阴虚火旺的治疗,下列哪项会引起“寒之而热,新病复起”?:B.苦

运筹学[第十二章排队论]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十二章排队论 1.排队 一般的排队系统都有3个基本组成部分:输入过程,排队规则,服务机构。 输入过程: (1)顾客源的组成可能是有限的也可能是无限的。 (2)顾客到达的方式可能是一个一个的,也可能是成批的。 (3)顾客相继到达的间隔时间可以是确定的,也可以是随机的。 (4)顾客之间到达可以是相互独立的或关联的。 (5)输入过程可以是平稳的,或称对时间是齐次的,即指间隔时间的分布和所含参数均与时间无关,否则称为非平稳的,不过一般总假定是平稳的。 2.三种排队规则 (1)损失制:顾客到达后发现服务台正被占用,则离去。 (2)等待制:顾客到达后发现服务台正被占用,排队等侯。 等待制的服务规则:①先到先服务;②后到先服务;③随机服务;④有优先权服务。 (3)混合制:是等待制和损失制相结合的一种排队服务规则。有两种: ①队长有限制的情况,即当顾客排队等待服务的人数超过规定数量时,后来的顾客就自动离去,另求服务。 ②排队时间有限制的情况,当顾客排队时间超过一定时间时,顾客就自动离去。 服务机构情况:服务机构可以从下述几个方面来描述。 ①服务台数量及布置形式。

从数量上来看,是单服务台还是多服务台,在多服务台的情况下,是串列的还是并列的,或是串、并列结合的,如图12—1所示。 ②在某一时刻接受服务的顾客数,即每个服务台每次对单个顾客还是成批顾客。 ③服务时间分布,服务时间和顾客来到时间一样,多数情况下是随机的。 常见的分布有:泊松分布,负指数分布,爱尔朗分布等。 3.排队模型有关指标与记号 (1)系统状态——指一个排队服务系统中顾客数(包括正在被服务的顾客数); (2)队长——指系统中等待服务的顾客数,它等于系统状态减去正在被服务的顾客数; (3)N(t)——在时刻t排除服务系统中的顾客数,即系统在时刻t的瞬时状态;

黄帝内经说艾灸

黄帝内经说艾灸 不扭曲,不变形。从医学到哲学,一样的皇帝内经,不一样的新鲜观点,每周一次、跟着飞帆老师一起学习黄帝内经,一起发现中医太美!原文: 《素问·异法方宜论》: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ruò)。焫(ruò)指利用燃烧草药熏灼治病的方法 从这句话的字面意思看,人体的脏腑有寒就会生病,最好的治疗方式就是艾灸。1、为什么要推广艾灸? 从中医临床的数据来看,现代人的饮食,造成了很多病。用《黄帝内经》理论分析这就是饮食不节导致的。长期的寒凉,冰凉,及寒性食物吃多了就会导致这类脏寒生满病。灸就是用艾条点着了去烤,艾灸是一个容易掌握的一个方法,让大家都去掌握了,那就少得:抑郁症,肥胖症,包括痛风等。痛风其实也是这种喝出来的,还有现在所谓的高血脂症,还有这个糖尿病。糖尿病为什么叫富贵病?富贵人家喝得起牛奶,老这么喝就喝出这种病,以前穷人家那儿那儿喝牛奶。这个时代是吃货的世界,怎能忌的了口,那么就来艾吧。艾灸的特点:点击此处详细查看。2、艾灸点燃的热,是如母爱般的感觉。 古人把艾草命名为艾,也很有意思,艾就是爱。艾灸时候温

暖舒适通畅的感觉,的确和母爱的感觉一样。它是温暖且有穿透力,且不伤人。父爱有可能抽你一嘴巴,也爱你,是吧。打是疼骂是爱么,对吧。你看你烤电暖气,也是热,还有点烫人,是那种尖刺,刺剌剌的那种感觉。就如木炭烤出来的肉,和用煤炭烤出来的肉,和用煤气烤出来的肉,和用桃木烤出来的肉,味道一样么?所以这个热跟热是不一样的。百草之中选择艾草的原因在于艾绒燃烧时温和持久,更重要的原因是艾绒燃烧辐射出的热能,其频率、波幅与冬日的阳光最接近,易于引起人体的共振,因而渗透性、穿透力特别强。比起什么红外频谱仪、神灯、炭火、木火的烤炙,艾灸还是最舒服,最有效的。3、夫妻互相要做艾灸。 夫妻互相要做艾灸。阴寒的东西,借助于阳气会更好。阳热它跟太阳光都接近,为什么艾灸有一种冬日暖阳的感觉。冬日暖阳和夏天那个毒热的太阳不一样。冬日的暖阳呢,能够温通人的很多阳性的经络。你既然脏寒那么就把他六腑的力量加热,然后就把脏里面的寒给慢慢的融化掉。 呃~我自己感觉这个脏寒呢,就是寒到一定程度就是说,它本身是蓄积了很大能量,别把这种脏寒当成是坏东西,它是积聚的能量太多,你呢,就是没有——我们说炼精化气,你化不开它,是吧!你别怨人家姑娘对你态度冷,是你不够热,或者是你的那个能量不够强,你打不动人家。所以我们用借助艾草的力量,其实是什么?把这阳气鼓舞以后呢,把我们

黄帝内经:素问第12章 异法方宜论

异法方宜论篇原文和白话文翻译: 【原文】黄帝曰:医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 【翻译】黄帝问道:医生医疗疾病,同病而采取各种不同的治疗方法,但结果都能痊愈,这是什麽道理? 【原文】岐伯对曰:地势使然也。 【翻译】岐伯回答说:这是因为地理形式不同,而治法各有所宜的缘故。 【原文】故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鱼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鱼而嗜咸,皆安其处,美其食。鱼者使人热中,盐者胜血,故其民皆黑色疏理,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故砭石者,亦从东方来。 【翻译】例如东方的天地始生之气,气候温和,是出产鱼和盐的地方。由于地处海滨而接近于水,所以该地方的人们多吃鱼类而喜欢咸味,他们安居在这个地方,以鱼盐为美食。但由于多吃鱼类,鱼性属火会使人热积于中,过多的吃盐,因为咸能走血,又会耗伤血液,所以该地的人们,大都皮肤色黑,肌理松疏,该地多发痈疡之类的疾病。对其治疗,大都宜用砭石刺法。因此,砭石的治病方法,也是从东方传来的。 【原文】西方者,金玉之域,沙石之处,天地之所收引也。其民陵居而多风,水土刚强,其民不衣而褐荐,其民华食而脂肥,故邪不能伤其形体,其病生于内,其治宜毒药。故毒药者,亦从西方来。 【翻译】西方地区,是多山旷野,盛产金玉,遍地沙石,这里的自然环境,象秋令之气,有一种收敛引急的现象。该地的人们,依山陵而住,其地多风,水土的性质又属刚强,而他们的生活,不堪考究衣服,穿毛巾,睡草席,但饮食都是鲜美酥酪骨肉之类,因此体肥,外邪不容易侵犯他们的形体,他们发病,大都属于内伤类疾病。对其治疗,宜用药物。所以药物疗法,是从西方传来的。 【原文】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洌。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炙芮。故灸芮者,亦从北方来。 【翻译】北方地区,自然气候如同冬天的闭藏气象,地形较高。人们依山陵而居住,经常处在风寒冰冽的环境中。该地的人们,喜好游牧生活,四野临时住宿,吃的是牛羊乳汁,因此内脏受寒,易生胀满的疾病。对其治疗,宜用艾火炙灼。所以艾火炙灼的治疗方法,是从北方传来的。 【原文】南方者,天地所长养,阳之所盛处也,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其民嗜酸而食腐,故其民皆致理而赤色,其病挛痹,其治宜微针。故九针者,亦从南方来。 【翻译】南方地区,象自然界万物长养的气候,阳气最盛的地方,地势低下,水土薄弱,因此雾露经常聚集。该地的人们,喜欢吃酸类和腐熟的食品,其皮肤腠理致密而带红色,易发生筋脉拘急、麻木不仁等疾病。对其治疗,宜用微针针刺。所以九针的治病方法,是从南方传来的。 【原文】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瘘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蹻。故导引按蹻者,亦从中央出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