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期末题(1)

国际经济学期末题(1)
国际经济学期末题(1)

国际经济学习题

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

二、名词解释

1.生产可能性曲线:也称生产可能性边界,生产可能性边界用来表示经济社会在

既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最大数量的组合,反映了资源稀缺性与选择性的经济学特征。

2.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的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

3.边际转换率:指企业在生产两种产品的情况下,每增加一个单位的这种产品,会使另

一种产品的产量减少多少。它就是产品转换曲线的斜率。由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在起作用,产品的边际转换率会随该产品的增加而递增。严格的定义是生产一单位某产品必须先减少另一产品的数量

4.社会无差异曲线:是表示社会福利水平一定时,社会成员之间的效用的不同搭配关系

的曲线。

5.生产者剩余:生产者剩余等于厂商生产一种产品的总利润加上补偿给要素所有者超

出和低于他们所要求的最小收益的数量。从几何的角度看,它等于价格曲线之下、供给曲线之上的区域。

6.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为取得一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与他取得该商品而支付的

实际价格之间的差额。

三、简答题

1.为什么说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

答案提示:当生产处于生产边界线上,资源则得到了充分利用,这时,要想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降低另一产品的生产,也就是说,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是有机会机本(或社会成本)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任何一点都表示生产效率和充分就业得以实现,但究竟选择哪一点,则还要看两个商品的相对价格,即它们在市场上的交换比率。相对价格等于机会成本时,生产点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位置也就确定了。所以,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

2.说明贸易条件变化如何影响国际贸易利益在两国间的分配。

答案提示:一国出口产品价格的相对上升意味着此国可以用较少的出口换得较多的进口产品,有利于此国贸易利益的获得,不过,出口价格上升将不利于出口数量的增加,有损于出口国的贸易利益;与此类似,出口商品价格的下降有利于出口商品数量的增加,但是这意味着此国用较多的出口换得较少的进口产品。对于进口国来讲,贸易条件变化对国际贸易利益的影响是相反的。

3.如何理解狭义和广义的国际贸易,国际贸易理论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案提示:从狭义上讲,国际贸易系指商品(或货物)的跨国流动;从广义上讲,国际贸易既包括商品贸易也包括要素贸易。在理论体系上,国际贸易理论主要是

以商品贸易作为研究对象,但也涉及一些国际要素流动问题。

4.既然国际贸易理论与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存在着一致性,为什么还要区分

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将国际贸易作为一个独立的问题来研究?

答案提示:第一,一般来说,生产要素在国际的流动程度要比其在国内的流动程度低得多。第二,现实中,国际贸易常会受到一些人为障碍的影响,如政府通过设置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限制进口,而这种主要由政府构筑的贸易障碍在国内贸易中则很少见。

5.简要分析贸易利益是如何分解的。

答案提示:国际贸易利益包括两部分——来自于交换的利益和来自于专业化的利益。

交换利益指如果个体之间或国家之间拥有不同的商品禀赋或不同的偏好,那么通过互相之间的商品交易,他们均可改善各自的福利;

专业化利益指个体或国家可以通过专门从事其效率相对最高的生产来获得额外的利益。

6.一个没有贸易的假象世界的条件。

答案提示:

一、两国相同商品的生产函数相同

二、两国相对要素禀赋相同

三、两国消费者偏好相同

四、规模收益不变

五、两国的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并且不存在外部经济性。

7.假设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相同。在相同偏好和机会成本不变的条件下,两

国是否存在贸易的基础?为什么?

答案提示:生产可能性曲线相同且为直线。在自给自足的经济下,各国将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与其社会无差异曲线的切点,EA和EB上达到均衡。需求条件的不同导致了各国在自给自足的经济下的生产与消费的不同选择,但这些不同并不会引起两国之间相对价格的差异,两国的国内价格水平是相同的,因此不存在贸易的基础。

8.如果国际贸易发生在一个大国和一个小国之间,那么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

更接近于哪一个国家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哪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福利改善程度更为明显?

答案提示: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将更接近于大国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

答案提示:小国。

四、计算题

1.A国稿纸的需求曲线方程为:QD=350-0.5P

供给曲线方程为:QS=-200+5P

(1)若没有国际贸易,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是多少?

(2)若A国能以120的价格与世界其他国家自由进行贸易,其均衡产量是多

少?

(3)从无贸易变为自由贸易,对A国消费者剩余有何影响?对生产者剩余又有何影响?A国的国民福利净收益或净损失多少?

答:

(1)在没有国际贸易的情况下,均衡要求国内需求数量与国内供给数量相等。设两个方程相等,我们可以求出没有贸易情况下的均衡价格。无贸易情况下的均衡价格为100,均衡数量为300。

(2)当价格为120时,A国的需求数量为290,它的供给数量为400。在自由贸易条件下,A国将出口110个单位的产品。

(3)A国的消费者剩余将减少。在无贸易情况下,由需求曲线与数值为100的价格线围成的是一个更大的三角形。在自由贸易情况下,由需求曲线与数值为120的价格线围成的是一个更小的三角形。A国的生产者剩余将增加。在无贸易情况下,由供给曲线与数值为100的价格线围成的是一个更小的小三角形。在自由贸易情况下,由供给曲线与数值为120的价格线围成的是一个更大的三角形。整个国家从贸易中获得的净收益为生产者剩余的增加量与消费者剩余的减少量之差。这一收益的大小等于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它的底边是产品贸易数量(110),它的高是价格的变化量(120-100=20)。因此,总收益为1100。

2.A国的木材公司每年生产520亿立方米的木材,其中100亿立方米出口,420

亿立方米国内销售。木材的平均价格为每立方米30美分。如果木材出口被法律禁止,生产量(此时只为国内市场生产)将为48亿立方米,价格将下降至每立方米25美分。那么,禁止出口使A国生产者剩余每年损失多少?

答:他们的损失为,继续在国内销售480亿立方米木材价值的损失,加上少销售的40亿立方米木材价值总量的损失。两者相加,共损失25亿美元。

第二章

二、名词解释

1.

2.

3.比较成本:是指设定不同厂商、不同生产地域、不同季节、不同流通地域等等参数后

的成本比较。

4、技术差异:

5、三、简答题

1.根据下表中的数据确定:

(1)贸易前的相对价格

(2)比较优势型态

A B

2. 如果一国在某一商品上具有绝对优势,那么也必定具有比较优势吗? 答案提示:不一定,如果X X b a ?,则称A 国在X 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如果Y X Y X b b a a //?,则称A 国在X 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当Y Y b a =或者Y Y b a ?的时候,由X X b a ?可以推出Y X Y X b b a a //?,但是,当Y Y b a ?的时候,X X b a ?不能保证Y X Y X b b a a //?。所以,即使一国在某一商品上具有绝对优势,也未必具有比较优势。

3. 亚当·斯密对国际贸易理论的主要贡献有哪些?

答案提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他有力的抨击了重商主义,主张自由经济,为自由贸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他提出来绝对优势这一概念,来解释国际贸易基础,他认为贸易之所以发生,其基础在于各国生产成本上存在绝对差异,绝对优势概念的提出,为之后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4. 比较优势和比较成本的区别?

答案提示:在李嘉图模型中,比较优势和比较成本这两个概念可以任意替换使用,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比较优势不等同于比较成本,前者是根据商品相对价格的比较确定的,而后者是指生产成本的相对差异。在李嘉图模型里,商品的相对价格差是由于相对成本差引起的,故比较成本等同于比较优势。

5. 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的区别是什么?

答案提示:绝对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产生于国与国之间商品的相对价格差,而这种价格差是由国家之间技术水平的差异造成的。在只有劳动一种生产要素的情况下,技术水平的差异体现为劳动生产率的差异,绝对优势论强调引发国际贸易的是国与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异,基于绝对优势的国际贸易可以使贸易参与国从贸易中获利。

比较优势理论仍然认为国际贸易产生于国与国之间技术水平差异带来的商品价格的相对差异,但是在这里技术水平的差异体现为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异而不是绝对差异。根据比较优势所决定的国际贸易仍然会对各贸易参与国带来福利的改进。一国即使在某种商品上不具有绝对优势,但是只要在该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那么该国也可以生产并出口该产品,从而使贸易发生,并且在贸易中获益,整个国家的福利水平得到提升。

四、计算题

1.下表为不同情况下A、B两国每人每小时可生产小麦与布匹的数量

(1)指出表中每个国家有比较优势与比较劣势的商品。

(2)假设在表中的第二种情况下,A国用4单位小麦与B国的4单位布匹交换,那么,A国获利多少?B国获利多少?如果改用4单位小麦与6单位布匹交换,两国分别获利多少?

解:(1)①4/1大于1/2,所以A国在小麦上具有比较优势,B国在布上具有比较优势。

②4/3大于1/2,所以A国在小麦上具有比较优势,B国在布上具有比较优势。

③4/2大于1/2,所以A国在小麦上具有比较优势,B国在布上具有比较优势。

④4/2等于2/1,所以A国和B国在两种商品上都不具有比较优势。(2)①A国:

国际交换A国4单位小麦=B国4单位布匹

国内交换A国4单位小麦=A国3单位布匹

4-3=1单位布匹,所以A国获利1单位布匹

B国:

国际交换B国4单位布匹=A国4单位小麦

国内交换B国4单位布匹=B国2单位小麦

4-2=2单位小麦,所以B国获利2单位小麦

②A国:

国际交换A国4单位小麦=B国6单位布匹

国内交换A国4单位小麦=A国3单位布匹

6-3=3单位布匹,所以A国获利3单位布匹

B国:

国际交换B国6单位布匹=A国4单位小麦

国内交换B国6单位布匹=B国3单位小麦

4-3=1单位小麦,所以B国获利1单位小麦

答:第一种情况下,A国在小麦上具有比较优势,B国在布上具有比较优势;

第二种情况下,A国在小麦上具有比较优势,B国在布上具有比较优势;

第三种情况下,A国在小麦上具有比较优势,B国在布上具有比较优势;

第四种情况下,A国和B国在两种商品上都不具有比较优势。

A国用4单位小麦与B国的4单位布匹交换,A国获利1单位布匹,B国获

利2单位小麦;

A国用4单位小麦与B国的6单位布匹交换,A国获利3单位布匹,B国获利1单位小麦。

2.用标准的李嘉图假设,分析如下的模型

A国每年共拥有3 000万工时的劳动量;B国每年共有2 000万工时的劳动量。

(1)哪个国家在葡萄酒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哪个国家在奶酪的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

(2)哪个哪个国家在葡萄酒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哪个国家在奶酪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3)画出每个国家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利用社会无差异曲线,表示出每个国家无贸易情况下的均衡(假定在无贸易情况下,A国消费150

万千克奶酪,B国消费300万千克奶酪)。

(4)在开发后,两国国家各出口何种商品?如果均衡国际价格比率为每千克奶酪等于1/2瓶葡萄酒,各国的生产会发生什么变化?

(5)在自由贸易均衡的情况下,贸易为200万千克奶酪与100万瓶葡萄酒相交换,此时各个国家的消费点在哪?用社会无差异曲线表示这

些消费点。

(6)每个国家是否都从贸易中获利?试用图形解释。

答:

(1)B国在葡萄酒的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它生产一瓶酒需要更少的工时。B国在奶酪的生产上也具有绝对优势——它生产每一公斤奶酪所需要的工时数也更少。

(2)A国在葡萄酒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B国在奶酪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3)在无贸易情况下,A国的奶酪相对价格为每公斤奶酪2/3瓶葡萄酒,在B国为2/5。写出生产可能性曲线方程,画图,并根据消费量确定无差异曲线的位置。

(4)开放贸易后,A国出口葡萄酒而B国出口奶酪。如果均衡自由贸易价格为每千克奶酪等于1/2瓶葡萄酒,A国完全专业化于葡萄酒的生产而B国完全专业化于奶酪的生产。

(5)在自由贸易条件下,A国生产200万瓶葡萄酒。如果它出口100万瓶,它便消费掉l00万瓶。该国还消费掉进口的200万千克奶酪。B国生产500万千克奶酪。如果它出口200万千克,它便消费掉300千克。该国还消费掉进口的100万瓶葡萄酒。画图分析比较直观。

(6)两国均从贸易中受益。两国都能够消费掉比本国生产能力所能提供的

更多的两种商品的组合(自由贸易消费点位于生产可能性曲线之外),两国均达到了更高水平的社会无差异曲线。

第三章

二、名词解释

罗伯津斯基定理:是指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部门的生产增加,而另一部门的生产则下降。H-O模型建立在一国拥有的要素总量固定不变的基础上。

里昂惕夫之谜: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利用1947年美国的投入——产出表,测算了美国进出口商品的要素含量。在测算之前,他推断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美国应是资本丰富的国家,但结果却证明了美国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进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这一结果与H-0理论相反,故称之为里昂惕夫之谜或里昂惕夫悖论。

三、简答题

1.根据下面的两个表,试判断:(1)哪个国家是资本相对丰富的;(2)哪个国

家是劳动相对丰富的;(3)如果X是资本密集型产品,Y是劳动密集型产品,那么两国的比较优势如何?

表1

要素禀赋 A B

劳动资本45

15

20

10

表2

要素禀赋 A B

劳动资本12

48

30

60

答:表1中A国劳动相对丰裕,A国在生产Y产品上有比较优势。表2中A国资本相对丰裕,A国在生产X产品上有比较优势。

2.如果两个部门的要素密度完全相同,那么要素禀赋差异还会引发国际贸易

吗?如果贸易发生的话,那么国际分工与贸易型态如何?试将你得出的结果与李嘉图模型加以比较。

答案提示:如果两个部门的要素密度完全相同,那么要素禀赋差异将不会引发国际贸易。不过,国际贸易还可能存在,这时候的国际分工将有更多的偶然性质。

3.如何根据罗伯津斯基定理,来解释要素禀赋不同的两个国家生产可能性边界

之间的差别?

答案提示:罗伯津斯基定理是,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部门的生产增加,而另一部门的生产则下降。如果两个国家的要素禀赋不一样,则某种要素多的国家,会生产更多密集使用该要素的产品,反之亦然。所以,两个国家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就出现了差别。

4.如果一国的资本与劳动同时增加,那么在下列情况下,两种产品的生产以及

该国的贸易条件如何变化?

(1)资本、劳动同比例增加;

(2)资本增加的比例大于劳动增加的比例;

(3)资本增加的比例小于劳动增加的比例。

答案提示:(1)两种产品的产量同比例增加,贸易条件没有变化。

(2)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增加更快,资本密集型产品的价格有下降的压力。

(3)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增加更快,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价格有下降的压力。

5.对小国来说,经济增长后福利如何变化?

答案提示:对于小国来说,经济增长以后,不对国际价格形成影响,其贸易条件不会变化,所以福利将上升。

6.在战后几十年间,日本、韩国等东亚的一些国家或地区的国际贸易商品结构

发生了,明显变化,主要出口产品由初级产品到劳动密集型产品,再到资本密集型产品,试对此变化加以解释。

答案提示:随着国际贸易的开展,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发挥了比较优势,促进了生产,提高了福利。随着资本的不断积累,日本、韩国等国家的比较优势由起初的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变成了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生产,所以贸易结构也就相应地发生了变化。

7.试析外资流入对东道国贸易条件和比较优势的影响。

答案提示:外资流入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东道国的要素禀赋,比如,使得原来资本相对稀缺的国家变成资本相对丰裕的国家。当要素禀赋改变以后,东道国可以发挥新形成的比较优势进行国际贸易,提高福利水平。如果外资流入的东道国在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上增加特别多,以至于影响到国际价格,这将使得此国此种产品的出口价格有下降的压力,不利于贸易条件的维持和改善。

8.是什么决定了每个国家每种商品的资本—劳动比?为什么一个国家的两个

部门所使用的资本—劳动比可能都比另一个国家高?你可以想象到两个国家的每个部门都表现出相同的资本—劳动比的情形吗?请给出解释。

答案提示;在技术相同的条件下,资源禀赋决定了商品资本——劳动比。如果两个国家的资源禀赋相同,就可能出现相同的资本——劳动比。

9.一些人认为,根据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美国的生活水平将要降至世界上最

不发达国家的水平。试评论这一观点。

答案提示:要素价格均等化的前提是商品价格均等化,由于贸易成本和技术差异的存在不可能实现商品价格均等化,因此美国生活水平不可能降至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的水平。

10.澳大利亚土地辽阔,印度劳动力丰富。小麦相对于纺织品属于土地密集型商

品。利用图示说明贸易前后这两个国家的均衡。随着这两个国家贸易的上升,哪种要素获益,哪种要素遭受损失?为什么?

答案提示:对于澳大利亚,土地获益;印度,劳动力获益。

第四章

二、名词解释

特定要素:是指一种要素的用途通常仅限于某一部门,而不适合于其它部门的需要。

三、简答题

1.如果劳动不是同质的话,那么劳动技能的差别是否会造成特定要素的存在?

试举例说明。

答案提示:会的。

2.如果短期内资本和劳动都不能自由流动,那么国际贸易对要素实际收入会产

生什么影响?

答案提示:出口产品密集使用的要素,其价格将上升;进口竞争产品密集使用的要素,其价格将下降。

3.根据本章所建立的特定要素模型,试析劳动增加对要素实际收入和两个部门

的生产会产生什么影响?(提示:将图4—1中的纵坐标由原点Ox或Oy向外平行移动,然后比较一下新旧均衡点)。

答案提示:劳动增加并且完全就业,则整个经济的资本-劳动比例下降,劳动力价格将下降。劳动力增加将增加密集使用劳动力产品的产量;资本密集型产品的产量下降。

4.如果是某一特定要素增加,那么要素实际收入和两个部门的生产又将如何变

化?

答案提示:某一特定要素增加,将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产品的产量上升,同时由于另一个部门释放出了一部分共同要素,使得另一个部门的产量下降了。共同生产要素的收入将上升。

5.假设某一国能源部门(比如石油部门)和制造业部门除劳动是共同的投入要

素外,各使用一种不同的特定要素,那么,世界市场上能源价格的上涨对该国制造业部门的生产会产生什么影响?

答案提示:随着世界市场能源价格上升,一部分劳动力将由制造业部门流到能源部门,能源部门产量增加,制造业部门的产量下降。

6.假设只有劳动和土地两种投入品。A国是一个劳动丰裕的国家,在这里种植

咖啡和小麦。咖啡生产是劳动密集型的,小麦生产是土地密集型的。劳动在咖啡和小麦部门都可以工作,而且可以轻易地在两个部门间流动。但是,土地是专属的;平原上的土地适于种植小麦,而山地上的土地适于种植咖啡。

“小麦地”对于生产咖啡是无效的,“咖啡地”对于生产小麦也是无效的。

如果A国与一个偏好相同的国家开展贸易,短期对下列对象将发生什么?

a.对于该国的小麦和咖啡生产?请解释。

b.对于该国小麦和咖啡的价格?请解释。

c.对于该国的工资情况?请解释。

d.对于该国小麦地的价格?请解释。

e.对于该国咖啡地的价格?请解释。

f.对于工人、小麦地所有者和咖啡地所有者的福利或购买力?请解释。

答案提示:咖啡是出口品,小麦是进口品

一、咖啡生产增加,小麦生产减少

二、咖啡价格上升,小麦价格下降

三、实际工资变化不确定,与工人消费结构有关

四、小麦地的价格下降

五、咖啡地的价格上升

六、咖啡地所有者福利水平提高,小麦地所有者福利水平降低,工人福利水平不确定。

7.假定香港和日本的偏好和技术都完全相同。香港劳动力丰富,日本资本丰富。

服装是劳动密集型产品,汽车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a. 如果两种要素在部门间是可以流动的,那么下列集团对于开放的贸易会

有怎样的感受:香港的资本所有者、香港的劳动力、日本的资本所有者、日本的劳动力?

b. 现在假设劳动在部门间完全自由流动,但是资本在部门间不能流动。即,

一些资本适于生产汽车,但不适于生产服装,反之亦然。那么下列集团对于开放的贸易会有怎样的感受:香港的汽车生产资本所有者、香港的服装生产资本所有者、日本的汽车生产资本所有者、日本的服装生产资本所有者、香港的劳动力、日本的劳动力?

答案提示:中国香港出口服装,进口汽车,日本相反。(1)中国香港劳动力和日本的资本所有者赞同自由贸易,中国香港的资本所有者和日本的劳动力反对自由贸易。(2)中国香港的服装资本所有者和日本汽车资本所有者赞成自由贸易,中国香港的汽车资本所有者和日本的服装资本所有者反对自由贸易,中国香港的劳动力和日本的劳动力态度不明确。

五、论述题

1.请比较特定要素模型与H—O模型在要素名义和实际收入与商品价格之间的

关系上有什么区别,说明造成二者不相同的主要原因。

2.设两个产品X、Y的生产部门均使用劳动和一种特定资本,请分析特定要素

的存在对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形状的影响?(这是截的图,所以题号不一样)

第五章

二、名词解释

重叠需求理论:由另一位瑞典经济学家林德(Staffan B. Linder)提出的重叠需求理论,从需求面探讨了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两国之间贸易关系的密切程度是由两国的需求结构与收入水平决定的。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费农认为:产品生命是指市上的营销生命,产品和人的生命一样,要经历形成、成长、成熟、衰退这样的周期。就产品而言,也就是要经历一个开发、引进、成长、成熟、衰退的阶段。而这个周期在不同的技术水平的国家里,发生的时间和过程是不一样的,期间存在一个较大的差距和时差,正是这一时差,表现为不同国家在技术上的差距,它反映了同一产品在不同国家市场上的竞争地位的差异,从而决定了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变化。

三、简答题

1.试比较重叠需求理论与要素禀赋理论的异同。

答案提示:这两个理论都解释了国际贸易的原因。不过,二者也有很大区别。第一,这两个

理论解释国际贸易的出发点并不相同。要素禀赋理论是从供给方面来探讨国际贸易的基础;重叠需求理论从需求角度探讨了国际贸易的起因。第二,要素禀赋理论主要解释发生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产业间贸易,即工业品与初级产品或资本密集型产品与劳动密集型产品之间的贸易;而重叠需求理论则适合于解释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即制造业内部的一种水平式贸易。

2.你认为重叠需求理论适合解释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吗?为什么?

答案提示:适合。因为不同的发展中国家在不同的产品生产上有优势,虽然这些产品有可能都是劳动力密集型的产品。发展中国家虽然从总体上发展水平相近,但是在具体产品上却不一样,发展中国家之间也可能有产业内贸易,并用重叠需求理论来解释。

3.试比较产品周期理论与要素禀赋理论的异同。

答案提示:产品周期理论是一个动态理论,产品周期理论从技术变化的角度,探讨了比较优势的动态演变;而要素禀赋理论是静态的。两个理论都强调生产方面的优势,即从供给角度讨论问题。

4.如果创新国在丧失比较优势之后,转而研究开发新品种,在这种情况下,是

否可发生产业内贸易?如果发生产业内贸易,那么贸易应发生在哪些国家之间?

答案提示:创新国如果研究的是相同产业中的更新品种,则创新国和其他发达国家之间会出现产业内贸易,因为此时其他发达国家生产的是此产业产品的旧品种。

5.结合重叠需求理论和产品周期理论,试解释为什么美国始终是世界汽车生产

和出口大国?

答案提示:根据产品周期理论,美国作为创新国,一直保持在汽车新产品方面研发和生产的优势,是其保持生产和出口大国的原因。由于欧洲等发达国家的部分消费者也对汽车新品有需求,这使得美国对汽车新品的研发和生产有了动力,较大市场使得新品的研发和生产有利可图。

五、论述题

1.贸易的产品周期理论提出,经济上有效的生产的地理位置随着商品在它的生

命周期的移动而变化。这一说法在多大程度上与赫克歇尔-俄林的贸易理论相一致?为什么产品周期理论所提出的各种地区转移会给保护贸易论者的政策带来压力?(这是截的图)

第六章

二、名词解释

三、简答题

1.在外部规模经济下,各国从国际贸易中所获得的利益并不平衡,那么你认为

一些低收入国家经济发展缓慢是否与其在国际分工格局中的地位有关?

答案提示:有关系,这是为什么各国都希望提升出口结构的原因。不过,各国在分工格局中的地位并不会依人们的意志改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比较优势、国内市场规模等因素。所以,提升产业结构不能操之过急。

2.你认为对于哪种类型的国家和哪种类型的商品,基于比较优势的贸易比基于

规模经济的贸易更重要?对于哪种类型的国家和哪种类型的商品,基于规模经济的贸易比基于比较优势的贸易更重要?请做出解释。你的答案对关于国际贸易的政策争论有什么启示?(这是截的图)

答案提示:

3.为什么我们会认为基于规模经济而生的产业内贸易相对于基于比较优势而

生的产业间贸易来讲会产生更小的政治争论?(这是截的图)

答案提示:

第七章

二、名词解释

三、简答题

1.关税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国内生产,但为什么在保护国内生产的同时还会造成

消费者福利的损失?

答案提示:因为消费者无法消费到更加便宜的国外产品,消费量减少了;国内相对没有效率的生产代替了国外有效率的生产。

2.如果将关税改为直接对国内进口替代部门进行生产补贴,那么消费者福利还

会受到影响吗?

答案提示:不会。

3. 进口配额与关税在保护本国产业方面的有什么异同?如果让国内生产者来

选择的话,他们会选择哪种措施?

答案提示:进口配额与关税都在保护本国产业方面能够发挥作用,不过,进口配额是比关税更加严厉的限制措施。关税将导致进口产品价格一定幅度的上升(与关税幅度一致),当消费者对此种产品的需求上升以后,产品价格不会进一步上升;配额也会导致进口产品价格的上升,当消费者对此种产品的需求上升以后,由于配额已经确定,产品价格将会进一步上升。所以,对消费者有利的是关税而非配额。

4. 以小国情形为例。试画图分析出口补贴的福利效应。

答案提示:在图7-5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小国情况下,出口补贴不会造成产品价格的下降,即补贴后的国外或者国际价格不会下降。

5. 有效保护率与名义保护率的区别?

四、计算题

1. 假设某一行业(X1)需要另两个行业(X2和X3)的产品作为中间投入,投

入产出系数分别为,2.021=α 5.031

=α,三个行业的进口关税分别用t1、t2和 t3表示,试计算在下列情况下X1的有效保护率。

(1) t 1=30%、t 2=20%、 t 3=10%;

(2) t 1=30%、t 2=20%、 t 3=40%;

(3) t 1=30%、t 2=50%、 t 3=10%。

解:

∑∑∑∑====--=?--=2121111%30%1001i i i i i n i i

n i i

i a t a a t a T ERP

%70)5.02.0(1%)105.0%202.0(%301=+-?+?-=

ERP %20)

5.02.0(1%)405.0%202.0(%302=+-?+?-=ERP

%50)

5.02.0(1%)105.0%502.0(%303=+-?+?-=ERP 2. 欧洲的飞机制造得到好几个国家政府的资助,根据估计,这些资助相当于某

些售价的20%。也就是说,1架卖5,000万美元的飞机,其成本可能为6,000万美元,成本与售价的差额就是由欧洲各国政府来补贴的。同时,一架欧洲飞机售价的一半是从其他国家购买的零部件成本(假设对零部件进口不征关税),按照这种估计,请问欧洲飞机制造商得到的有效保护率是多少? 答:自由贸易下增加值=5000-2500=2500(万美元)。贸易保护下增加值=6000-2500=3500(万美元)。有效保护率=[(3500-2500)/2500]×100%=40%。

3. 某一小国的贸易保护情况如下:平均进口关税率为50%,对进口品需求的价

格弹性(绝对值)为1,在自由贸易下,进口量占该国GDP 的20%,被保护后的产业进口占GDP 的15%。利用三角法则,粗略计算进口关税保护的经济成本占国家GDP 的百分比

答:进口关税导致的净国民福利损失占国家GDP 的百分比等于:2.5%GDP ×

2.5%GDP ×1/2×2,等于0.625%GDP 。

4. 对A 国的食糖进口关税对福利的影响进行量化分析,已估算没有食糖关税情

(1) A 国消费者从取消关税中可得到的收益

(2) A 国生产者从取消关税中可得到的收益

(3) 取消关税A 国政府的关税损失

(4) 取消关税对A 国国民福利的影响

答:

(1)A 国消费者每年从取消关税中可得到的收益为4.2亿元。

(2)A 国生产者从取消关税中遭受到的损失为1.4亿元。

(3)取消关税导致的美国政府的关税的损失为2.4亿元。

(4)取消关税后,美国国民福利增加4000万美元。

第八章

二、名词解释

三、简答题

1.最佳关税如何确定?

确定最佳关税的条件是进口国由征收关税所引起的额外损失(或边际损失)与额外收益(边际收益)相等。

2.如果自由贸易下国内市场完全由外国厂商垄断,那么征收关税除了可抽取一

部分外国厂商的垄断利润外,是否还可导致国内的一些潜在厂商(或投资者)进入市场?为什么?

答案提示:可能,因为关税将提高此种产品的国内售价,有可能使得国内技术稍差的投资者由本来无利可图变成可以获得利润,这样,国内生产者将进入市场。

3.试根据贸易政策政治经济学,解释出口补贴政策的制定过程。

答案提示:贸易政策政治经济学是基于这样一种思想:任何一项经济政策都可能会影响到一国的收入分配格局,因而不同社会阶层或利益集团对此会有不同的反应,受益的一方自然支持这项政策,而受损的一方则会反对这项政策,各种力量交织在一起最终决定政策的制定或选择。我们把利益集团分成三种:进口替代部门、出口部门和消费者群体。对于出口补贴政策,出口部门是支持的,进口替代部门和消费者虽然不支持此项政策,但是从此项政策中受到的直接损失不明显,也不会激烈反对。另外,需要考虑的还有民族情绪。

4.根据幼稚产业论,新兴产业在成长壮大之后应取消保护,但为什么现实中一

些产业在成长之后仍然继续享受保护?

答案提示:原因在于,一方面,有的产业在经过保护以后并没有成为有竞争力的产业,所以需要继续保护,另一方面,受到保护的产业虽然已经具备竞争力,但是不愿意失去既得利益,所以要求继续给予保护。

5.请为下列情况提出一项政策:

a.幼稚产业保护;

b.出于国防考虑而不愿依赖进口;

c.该国出口品的生产具有负的外部性;

d.该国进口品的消费具有负的外部性。

答:

a.生产补贴

b.生产补贴

c.对该产品的生产征税

d.对该产品的消费征税

6.分析幼稚产业论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意义。

答案提示:幼稚产业论指出发展中国家的某些产业由于是幼稚产业而应该在国际贸易中受到保护,以促进发展中国家这些产业的发展和成熟。这对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有很大意义。

7.为什么进口替代政策在较大的发展中国家比在较小的发展中国家更容易获

得成功?

四、计算题

1. 假设本国是进口国,其对某一商品的需求既可以通过本国生产来满足,也可

以通过进口来满足,该商品的国内需求曲线为D1=20-P ,国内供给曲线为S1=5+P ,国际供给曲线为S=1+12P 。求本国的最优关税和关税率。

解:

本国对该商品的进口需求为Q =D 1-S 1=15-2P ,

在自由贸易时,假如世界是均衡的,

那么S =Q ,即1+12P =15-2P ,解得P=1,如图7-10。

在本国对进口商品征收关税t 以后,本国内的价格为P =Pw+t ,Pw 表示国际市场价格,此时代表国际均衡的公式相应地改变为

15-2×(Pw+t )=1+12Pw ,解得t 71-1Pw =,t P 7

61+=,见图7-10。 征收关税的福利效应。

在自由贸易时,该商品的进口量为:Q=15-2×1=13

在本国对进口商品征收关税t 以后,该商品的进口量为:t Q Q 7

121334-=- 由于征收关税t 使进口量减少,国际价格下降t 7

1,从而获利 249

12713)71213(71t t t t -=- 由于征收关税t 使国内价格上涨t 7

6,国内福利损失为 249

367127621t t t =?? 由最佳关税的定义知,确定最佳关税的条件是进口国由征收关税所引起的额外损失(边际损失)与额外收益(边际收益)相等。

即)49

12713()4936(22'-='t t t 解得9691=t 也就是说,当该商品的关税为91/96时,可使本国获得最大利益。

关税率=%7.1166796

9171196/917/1**≈=-=-=-t t P P P t 根据第(1)小题知道,国内的消费者承担6/7的关税,出口商仅承担1/7的关税,这就说明了进口国需求弹性较小或无弹性时,进口国消费者要承担大部分关税;外国的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较大时,出口商承担较少的关税。

五、论述题

1. 为什么发达国家的保护大部分集中在农业和服装业这两个部门?

国际经济学复习题

国际贸易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一种( ) A.国际金融的“乘数理论” B.国际贸易的“零和理论” C.国际金融的“杠杆原理” D.国际贸易的“绝对优势理论” 2.比较利益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驱动力是( ) A.劳动生产率的差异 B.技术水平的差异 C.产品品质的差异 D.价格的差异 3.不能解释产业内贸易现象的理论有( ) A.重叠需求理论 B.要素比例理论 C.规模经济理论 D.垄断竞争理论 4.能反映规模经济理论本意的是( ) A.规模报酬递减 B.规模报酬递增 C.规模报酬不变 D.规模成本递增 5.一种产品的竞争优势并非长期固定在某一个特定的国家,而是从技术发明国转向生产成本较低的国家,描述这一现象的理论是() A.雁形模式理论 B.产品周期理论 C.示范效应理论 D.大宗产品理论 6.下列不属于保护贸易学说的理论有( ) A.幼稚工业理论 B.贸易条件恶化论 C.国内市场失灵论 D.资源禀赋论 7.最佳关税水平应等于( ) A.零进口关税 B.零进口关税与禁止性关税之间的水平 C.禁止性关税 D.禁止性关税以上 8.最佳关税的长期目标是() A.从外国垄断厂商那里抽取部分垄断租 B.保护和发展本国工业 C.阻止国外商品进口 D.增加本国财政收入 9.从历史发展看,最为成功的国际卡特尔是( ) A.烟草贸易公司 B.铁路运输公司 C.橡胶生产国组织 D.石油输出国组织 10.从国际经济资源流动的难度看,最容易流动的要素是( ) A.商品 B.资本 C.人员 D.技术 11.国际经济学理论体系发展阶段不包括() A.重商主义 B.古典的自由贸易论及其自由贸易的政策 C.现代国际经济理论 D.重农主义 12.从国际贸易对生产要素分配的影响来看,国际贸易有利于() A.生产进口竞争品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收入的增加 B.生产进口竞争品中密集使用的共同生产要素收入的增加 C.生产出口品中密集使用的共同生产要素收入的增加 D.生产出口品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收入的增加 13.一国利用原材料或资源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增加本国收入,进而提高本国的储蓄和投资水平,带动经济发展。该理论被称为() A.剩余物质出口理论 B.大宗产品贸易理论 C.比较优势理论 D.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国际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三、名词解释 1.生产者剩余 答:生产者剩余是指生产者愿意接受的价格和实际接受的价格之间的差额。 2.罗伯津斯基定理 答:罗伯津斯基定理是指在生产两种产品的情况下,如果商品的国际比价保持不变,一种生产要素增加所导致的密集使用该生产要素的产品产量增 加,会同时减少另外一种产品的产量。 3.产品生命周期 答:产品生命周期是指新产品经历发明、应用、推广到市场饱和、产品衰落,进而被其他产品所替代四个阶段。 4.购买力平价 答:购买力平价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汇率决定于它们单位货币购买力之间的比例。 5.市场内部化 答:市场内部化是指企业为减少交易成本,减少生产和投资风险,而将该跨国界的各交易过程变成企业内部的行为。 6.黄金输送点 答:黄金输送点包括黄金输入点和黄金输出点,是黄金输入、输出的价格上限和下限,它限制着一个国家货币对外汇率的波动幅度。 7.要素禀赋 答:要素禀赋,即要素的丰裕程度,是指在不同国家之间,由于要素的稀缺程度不同导致的可利用生产要素价格相对低廉的状况。赫克歇尔-俄林 定理认为,要素禀赋构成一个国家比较优势的基础 8.比较优势 答:比较优势也称为比较成本或比较利益,是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的。李嘉图通过两个国家两种产品的模型阐明,比较优势是一国 在绝对优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大的优势,在绝对劣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小的 劣势,遵循“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的原则。根据各自的 比较优势来来确定国际分工并进行贸易往来,双方便都可以获得比较利 益。 9.人力资本 答:所谓人力资本是资本与劳动力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的生产要素,然们通过劳动力进行投资(如进行教育、职业培训、保健等),可以提高原有 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劳动生产率得到提升,从而对一个国家参加国际 分工的比较优势产生作用与影响。 10.布雷顿森林体系 答:布雷顿森林体系是指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1971年所实行的金汇兑本位制。这一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的特征简而言之便是“美元

国际经济学试题期末考试

1、一价定律 2、购买力平价 3、国际收支 4、产品生命周期 5、绝对优势原理

考试试卷 考试课程:国际经济学行政班: 学生姓名: 二、判断题(正确的标“T”,错误的标“F”,并将答案填入对应的方格中。共 1、当用直接标价法表示外汇汇价时,数值越大,意味着本币价值越高。() 2、要素价格均等化会使两国生产同一产品的要素密集度均等化。() 3、重商主义者认为每个国家应该努力实现出口等于进口的平衡贸易。() 4、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指出在贸易中两个国家均能通过出口其比另一国劳动生产率更高的产品获益。() 5、无差异曲线表示能够给单个消费者或者国家提供相同价值或满意感的商品的不同组合(如小麦和汽车)。() 6、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若任何国家首先成功推广了一种新产品,则这种新产品将在该国经历整个生命周期。() 7、关税的保护效应是指国内生产商获得的利润增加额。() 8、政府出口补贴提高了出口数量,但同时也降低了出口价格,增加了国内税收负担。() 9、最惠国条款给予某些国家同盟国才能享受到的最优关税待遇。() 10、美国向别国进口小麦应该记入美国国际收支的资本账户。() 三、简答题(共5题,每题8分,共40分) 1、简述进口配额和等效的进口关税存在的差别。

考试试卷 考试课程:国际经济学行政班: 学生姓名: 2、简述要素禀赋论和比较优势说的主要内容,并说明二者的主要区别。 3、简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静态效应。 4、作图说明大国征收进口关税的经济效应。

考试试卷 考试课程:国际经济学行政班: 学生姓名: 5、简述国际收支失衡的主要原因。 四、计算题(1题,共10分) 假定对成品车征收40%的从价税,无关税时进口零部件成本为成品车价格的30%,请计算对进口零部件分别征收40%、20%、60%的从价税时的有效关税保护率,并对结果进行说明。 五、论述题(1题,共20分) 当前,国际间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各种各样的非关税壁垒成为了各国进行贸易保护的主要手段。请简述非关税壁垒的定义及其主要种类,并针对我国现实情况,以一种壁垒为例,说明我国应当如何应对发达国家的非关税壁垒。

国际经济学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国际经济学半期考试题及答案 1、假设中美两国都生产大米和小麦,且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两国有相同的劳动力资源,都是100人。由于生产技术的不同,产出是不同的。如果两国所有的劳动都用来生产大米,假设中国可以生产100吨,美国只能生产150吨。如果两国的劳动都用来生产小麦,假设中国能生产50吨,而美国能生产100吨。 (1)请判断中国和美国分别在生产那种产品上有优势 (2)如果发生自由贸易,中美两国会分别出口哪种产品,请确定大米的世界市场相对价格的范围? (3)画图说明自由贸易发生前后中美两国的福利变化。 2、作图说明什么是“悲惨增长”,并说明悲惨增长实现的条件。 3.如果假定法国生产葡萄和汽车,资本是特定要素(生产葡萄所用的资本不能流动到汽车生产行业)。工人可以在这两个部门之间自由流动。在特定要素模型的框架内,如果世界市场上葡萄的价格上升5%,讨论国内要素的报酬怎样变化。 4、叙述罗伯津斯基定理的内容,并作图分别说明在大国和小国的情况下,出口部门所密集使用的要素增长对贸易条件的影响。 5、A 、B 两国在封闭条件下的状态如下图所示,请继续作图,画出自由贸易发生以后A 、B 两国的福利变化和贸易三角。 6、画图说明关税和出口补贴所引起的进口国福利的变化。 7、画图说明什么是持续性倾销并说明持续性倾销存在的条件。 8、假设某一国拥有20000单位的劳动,X 、Y 的单位产出所要求的劳动投入分别为5个单钢铁 B 国 钢铁 大米 A 国

位和4个单位,试画出生产可能性边界;如果X的国际市场相对价格为2,进口量为2000个单位,试确定该国的出口量。 1、解:依题意可知,两国劳动生产率为: 中美 大米劳动生产率 1 1.5 小麦劳动生产率0.5 1 Y表示小麦,a、b分别表示中美两国生产率。 (1)美国在大米与小麦生产上均占绝对优势 因为 1 1.5 2> 1.5 0.51 x x y y a b a b ==== n 1 1.5 2> 1.5 0.51 x x y y a b a b ==== n 所以中国在生产大米上具有比较优势,美国在生产小麦上占有比较优势。 (2)若自由贸易则发生专业化分工,中国将出口大米,美国将出口小麦。 由于未贸易前:中国 1 2 y x y x a p p a == 美国: 12 1.53 y x y x a p p a === 则贸易后世界市场价格介于1/2~2/3之间。 (3) 中国美国 X+2Y=100 2/3X+Y=100 可见无差异曲线均向上移动,福利水平得到改善(注:画图时Pw线要平行) 2、 “悲惨增长”也叫贫困化增长,条件为:1.经济增长偏向于增长国的出口部分;2.增长国在世界市场上是打过,出口品供应量会影响世界市场价格;3. 增长国进口边际倾向较高,即增长国对进口产品的需求会因经济增长而显著增加;4.增长国出口产品在世界市场上需求弹性非常好。P70

《国际经济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国际经济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K135班 一、名词解释 1、国际经济学:是研究经济资源或稀缺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最优分配,以及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科学。 2、倾销:海外的货物以低于同样货物的销售价格在同一时候在国内市场类似条件下的出售。 3、国际收支(广义):在特定的时期(一般为一年)内,一个经济体与世界其他地方的各项经济交易。 4、提供曲线:就是相互需求曲线,表明一个国家为了进口一定量的商品,必须向其他国家出口一定量的商品的交换比率。 5、关税同盟:它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通过签订条约或协定取消区域内关税或其他进口限制,并对非同盟国家实行统一的关税率而缔结的同盟。 6、贸易条件:即商品的国际交换比率。也就是单位出口能够换回的进口,用出口价格指数比进口价格指数。 7、外汇管制:一国政府通过法令对本国对外的国际结算和外汇买卖实行管制,用以实现国际收支平衡与本国货币汇率稳定的一种制度。 8、汇率:又称为汇价。是不同货币在外汇买卖过程中形成的交换比率。 9、开放经济:一个经济与其外部存在着经济往来关系,如对外贸易、资金流动、劳动力流动等对外经济关系。 10、资本国际流动:指资本从一个国家、地区或经济体,转移到另一个国家、地区和经济体的过程。 二、判断题 1、如果小国对进口商征收关税,那么关税造成的消费者损失小于国内生产商收益与政府关税收入之和。× 如果小国对进口商征收关税,那么关税造成的消费者损失大于国内生产商收益与政府关税收入之和。 2、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指出,即使其中一个国家在所有产品上郡具有绝对成本优势,各国也可以根据比较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通过贸易获益。√ 3、贫穷化增长适用于长期以来人口增长快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国家。× 贫穷化增长适用于经济是典型的单一经济,离开单一产品的的生产和出口,该国就会陷入困境的发展中国家。 4、社会无差异曲线用来表示能够为社会成员提供相同满意感的商品消费组合。√ 5、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若任何国家首先成功推广了一种新产品,则这种新产品将在该国经历整个生命周期。×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若任何国家首先成功推广了一种新产品,则这种新产品不会在该国经历整个生命周期。 6、幼稚产业是指那些处于成长阶段尚未成熟,但具有潜在优势的产业。√ 7、跨国企业是指向六个以上不同国家出口的企业。× 跨国企业是指在数个国家设有生产工厂的企业。 8、在实施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美元是关键货币。√ 9、区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最常用但并不完善的指标是人均GDP。√ 10、若美国经济增长速度高于英国,美元相对于英磅升值。× 若美国的通货膨胀速度低于英国,则美元相对于英磅升值。 11、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指出在贸易中两个国家均能通过出口其比另一国劳动生产率更高的产品获益。√ 12、共同市场是经济一体化的最高阶段。× 完全的经济一体化是经济一体化的最高阶段。 13、战略性贸易政策常常用来支持处于竞争激烈产业中的企业。× 战略性贸易政策常常包括对高技术企业的补贴和其他支持。 14、布雷顿森林体系要求成员国采取浮动汇率制度。× 布雷顿森林体系要求成员国采取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 15、货币分析法认为,国际收支赤字的根本原因是国内货币供给大于国内货币需求。√ 16、在金本位制下,一国的高利率和资本流入将有助于该国自动调整国际收支赤字。√ 17、一价定律认为关税不能影响进口产品价格。× 一价定律认为关税能影响进口产品价格。 18、如果德国的利率高于美国,则马克将在远期市场上贴水卖出。√ 19、从日本进口汽车应记入美国国际收支经常账户的贷方。× 从日本进口汽车应记入美国国际收支经常账户的借方。 20、若美国通货膨胀高于英国,美元相对于英磅贬值。√ 三、选择题 1、设一年前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是1美元等于8.2345元人民币,假设美国的物价比前一年上升8%,而中国的物价水平上升10%,则美元与人民币之间理论上的汇率为( A ) A.8.3870 B.8.085 C.10.2931 D.6.5876 2、列昂惕夫反论包括以下解释,除了( B )。 A美国对劳动密集型进口产品征收高额关税 B美国实际上比其贸易伙伴拥有更多的劳动力 C美国的出口产品密集使用了熟练劳动力 D美国倾向于出口需要大量科学和工程技术投入的高技术产品 3.根据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如果英国的通货膨胀率为10%,美国为4%,那么( C ) A 美元相对于英镑升值4% B美元相对于英镑贬值4% C美元相对于英镑升值6% D美元相对于英镑贬值6% 4、不能解释产业内贸易现象的理论有( C ) A. 垄断竞争理论 B. 规模经济理论

国际经济学练习题及标准答案(内部资料)

国际经济学练习题及答案(内部资料)

————————————————————————————————作者:————————————————————————————————日期:

国际经济学练习题 一、判断题 1、当开放贸易时,所有消费者的境况都会得到改善。 2、根据简单贸易模型,在贸易发生之前,如果各国的某种商品价格相同,这些国家之间就不会有交换该种商品的动机。 3、如果一国中某生产者通过贸易能使自己的境况得到改善,那么,该国中所有的生产者都会通过贸易来改善自己的境况。 4、在两国间均衡贸易价格条件下,一国对某种商品的过度供给必然与另一国对该商品的过度需求相等。 5、不存在free lunch,但却存在free trade。 6、一国即便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具有绝对劣势,它也可以在该商品的生产上具有相对优势。 7、根据H—O理论,一国如果比他国拥有更多英亩的土地,该国便是“土地丰富”的国家。 8、在成本递增的条件下,各国并不一定要完全专业化于一种商品的生产。 9、H—O理论假设各国拥有相同的商品偏好。 10、我们或许可以通过更为细分化的生产要素定义而解决Leontief Paradox。 11、Stolper-Samuelson定理认为,贸易将使丰富要素的所有者得到更低的实际收入,同时使稀缺要素的所有者得到更高的实际收入。 12、如果各国的生产技术相同,贸易便不会使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 13、一国的非技术性工人会比技术性工人更加反对贸易自由化。 14、大国可投资发展进口替代产业而不是出口产业,进而改善本国的贸易条件。 15、按照定义,小国的经济增长将不会使贸易条件发生变化。 16、青春期是一个贫困化增长的好例子。 17、一国生产要素的增长总会使该国更加自给自足,进而减少对国际贸易的依赖。 18、一个与外界隔绝的国家一定会降低其公民的生活水平。 19、产业内贸易在充分竞争性产业中更为盛行。 20、根据H—0理论,各国应进行大量的产业内贸易。 21、规模经济是指资源的平衡增长导致平均成本上升。 22、产业内贸易发生的原因包括产品差异化、规模经济以及收入分配效应。 23、如果瑞士旅行鞋的进口增加,英国皮鞋制造商就会受到损失。 24、自由贸易总是一种比征收关税更好的政策。 25、从量关税的优越性之一是其保护价值量与进口商品的价格上涨保持同步。 26、关税对一个国家来说可能是最优的,但对全球来说不会是最优的。 27、关税给消费者带来的损失要大于它给生产者带来的收益。 28、与关税相比,配额给政府官员以更大的管理灵活性。 29、只要进口许可证是被拍卖的,配额的福利效应就与关税相同。 30、如果一国政府的税收收入很少,它就会倾向于采用关税而不是配额。 31、对于进口国来说,自愿出口限制比进口配额效果更差。 32、自愿出口限制实际上很少是自愿的。 33、对症规则(specificity rule)认为,关税通常不是纠正一国经济中扭曲的最佳方法。 34、贸易保护的国防理论和国家荣誉理论基本上是次优的。 35、如果“learning by doing”意味者今天更多的生产会使未来的成本降低,那么最好的政策就是实行保护性关税。

《国际经济学》期末试卷5套

《国际经济学》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一)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5 分,共20 分) 1.要素禀赋:亦即要素的丰裕程度,是指在不同国家之间,由于要素的稀缺程度不同所导致的可利用生产要素价格相对低廉的状况。赫克歇尔-俄林定理认为,要素禀赋构成一个国家比较优势的基础。 2.倾销:指出口商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向进口国销售产品,并因此给进口国产业造成损害的行为。 3.黄金输送点:黄金输送点包括黄金输入点和黄金输出点,是黄金输入、输出的价格上限和下限,它限制着一个国家货币对外汇率的波动幅度。 4.三元悖论:也称为三元冲突理论,即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和资本的自由流动三个目标不可能同时实现,各国只能选择其中对自己有利的两个目标。 二、单项选择题 2.根据相互需求原理,两国均衡的交换比例取决于(C) A 两国的绝对优势 B 两国的比较优势 C 两国的相对需求强度 D 两国的要素禀赋 3.在当今的国际贸易格局中,产业内贸易更容易发生于(B) A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 B 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 C 发展中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D 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 4.课征关税会增加生产者剩余,减少消费者剩余,社会总福利的变化将(B) A 上升 B 降低 C 不变 D 不确定 5.以下选项中,哪个选项不属于国际收支统计中居民的概念?(C) A 外国企业 B 非盈利机构 C 国际经济组织 D 政府 7.布雷顿森林体系创立了(B) A 以英镑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 B 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 C 以英镑为中心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D 以美元为中心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8.在下列投资方式中,属于国际间接投资的是(D) A 在国外设立分公司 B 在国外设立独资企业 C 在国外设立合资企业 D 购买国外企业债券 9.经济非均衡的无形传导方式不包括(C)

4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国际经济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国际经济学试题 课程代码:0014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阿根廷经济学家劳尔·普雷维什认为整个世界可以分为两类国家,其中处于“中心”地位的是( ) A.发达国家B.发展中国家 C.出口国家D.进口国家 2.建立国际贸易组织的基石是( ) A.《扩大世界贸易和就业的建议》B.《国际贸易组织宪章》 C.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议定书D.乌拉圭回合协定 3.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中谈到的第一阶段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 A.进口关税减让B.非关税减让 C.一揽子解决多边贸易体制D.建立世界贸易组织 4.套利业务所必备的条件是( ) A.汇率存在差异B.利率存在差异 C.同一外汇市场D.不同外汇市场 5.属于国际直接投资方式的是( ) A.购买外国政府债务B.购买外国企业债券 C.向外国企业提供商业贷款D.在国外开设合资企业 6.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基本的项目是( ) A.平衡项目B.资本项目 C.经常项目D.官方结算项目 7.当需求弹性无穷大时,其需求曲线是( ) A.水平的B.垂直的 C.向右上方倾斜D.向右下方倾斜 8.当一国货币贬值后( ) A.会改善该国的贸易条件B.会恶化该国的贸易条件 C.对该国的贸易条件无影响D.对该国的贸易条件的影响不确定 9.设c为边际消费倾向,s为边际储蓄倾向,m为边际进口倾向,则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外贸乘数为( ) A.1/s B.1/(1-c) C.1/(s+m) D.1/(1-s-m)

国际经济学复习题

比较利益:由英国经济学家托伦斯提出、嘉图发展的国际贸易理论。认为:即使一个国家生产每种产品都具有最高生产率,处于绝对优势,而另一个国家生产每种产品都处于绝对劣势,只要它们的劳动生产率在不同产品上存在区别,遵循“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的原则,便能从国际分工和贸易中获得利益。 出口的贫困增长:是指一国生产要素增加使产品出口增加时,该国的出口收入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造成这种局面的直接原因就是国际比价贸易条件的恶化。出口的贫困化增长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根源在于出口量随着生产能力提高而增加,引起国际市场价格下跌,进而造成贸易条件恶化。 要素禀赋:是指一国所拥有的可利用的经济资源的总量。它既包括自然存在的资源(如土地和矿产),也包括“获得性”资源(如技术和资本)。这是一个绝对量的概念。 要素禀赋理论:即赫克歇尔—俄林定理,简称H-O模型。在国际贸易中,一国的比较优势是由其要素丰裕度决定的。一国应生产和出口较密集地使用其较丰裕的生产要素的产品,进口较密集地使用其较稀缺的生产要素的产品。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即使生产要素不具备国际流动的条件,只要商品自由贸易得到充分的发展,那么各国同种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会趋于相等。同时,绝对价格也会趋于相等。要素密集度逆转:是指生产的某种商品,在劳动力相对丰富的国家中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但在资本相对丰富的国家中则属于资本密集型产品。 产业贸易理论:一国即出口又进口某种产业产品的贸易现象。具体主要指的是同一产业部门部的差异化产品的交换和中间产品的交流。按国际贸易标准分类至少前三位数相同的产品既出现在一国的进口项目中、又出现在该国的出口项目中。规模收益:当所有投入要素的使用量都按同样的比例增加时,这种增加会对总产量的影响。 规模收益是指涉及到厂商生产规模变化与产量变化之间的关系,如果生产规模的变化是由所有生产要素以相同比例扩大或减少而引起的,那么对应的产量变动就有三种情况:(1)如果产量增加的比率大于生产要素增加的比率,则生产处于规模收益递增阶段;(2)如果产量增加的比率等于生产要素增加的比率,则生产处于规模收益不变阶段;(3)如果产量增加的比率小于生产要素增加的比率,则生产处于规模收益递减阶段。 出口补贴:出口补贴又称出口津贴,是一国政府为了降低出口商品的价格,增加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在出口某商品时给予出口商的现金补贴或财政上的优惠待遇。 进口配额:一国政府对一定时期进口的某些商品的数量或金额加以直接控制。在规定的期限,配额以的货物可以进口,超过配额不准进口,或征收较高关税后才能进口。简单而言,配额是对进口商品设置一定的限额,其目的与征收关税一样,为了限制进口,保护国工业。但与关税不同的是,进口配额是直接的数量控制而不是通过提高进口商品价格间接地减少进 口。 生产者剩余:生产者剩余是指生产者愿意接受的价格和实际接受的价格之间的差额。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总数量和实际支付的总数量之间的差额 幼稚产业:某种产业由于技术经验不足、劳动生产率低下、产品成本高于世界市场价格,因而无法与国外产业竞争,但在关税、补贴等保护措施下继续生产一段时间,经过一段时间的生产能够在自由贸易条件下获利,达到其他国家水平而自

国际经济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国际经济学作业 一、名词解释 幼稚产业:所谓幼稚产业是指某一产业处于发展初期,基础和竞争力薄弱但经过适度保护能够发展成为具有潜在比较优势的新兴产业。 倾销:是指一国(地区)的生产商或出口商以低于其国内市场价格或低于成本价格将其商品抛售到另一国(地区)市场的行为。 提供曲线:也称相互需求曲线,是由马歇尔和艾奇沃斯提出的,它表明一个国家为了进口一定量的商品,必须向其他国家出口一定量的商品,因此提供曲线即对应某一进口量愿意提供的出口量的轨迹。两个国家的提供曲线的交汇点所决定的价格,就是国际商品交换价格(交换比率)。 国际收支:国际收支分为狭义的国际收支和广义的国际收支。狭义的国际收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由于贸易、非贸易和资本往来而引起的国际间资金收支流动的行为。包括两种具体形式:直接的货币收支和以货币表示的资产的转移。反映了以货币为媒介的国际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广义的国际收支为系统记载的、在特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个国家或经济体的居民与世界其他地方居民的全部各项经济交易,不仅包括外汇收支的国际借贷关系,还包括一定时期全部经济交易与往来。 二、简答题 试画出出口贫困化增长的图形并作出分析 答:出口贫困化增长,是指某国的传统出口产品的出口规模极大地增长,但结果不仅使该国的贸易条件严重恶化,而且该国的国民福利水平也出现下降,这种现象一般出现在发展中国家。

贸易条件变化前,该国生产均衡点为A,消费点为C;由于该国传统出口产品X 的出口规模极大增长,使得该国贸易条件恶化,此时,生产点变为A’,消费点变为C’。由图中的无差异曲线可以看出,该国贸易条件的变化使得它的福利水平低于增长前。这种情形就成为“出口贫困化增长”。 产生出口贫困化增长的原因主要有:(1)该国在该种出口产品的出口量中占到相当大的比重,这样,当其出口大幅度增加时,会导致世界市场上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导致价格大幅下跌。(2)该种产品的需求国的需求弹性很低,当产品价格降低时,需求是并不会相应大幅增长。(3)该国经济结构十分单一,依赖该种产品的出口来促进经济的发展,因此在贸易条件恶化的时候也不能压缩出口,而是进一步扩大出口量从而保持一定的出口收入。 试说明国际贸易中要素密集度逆转的情况 答:这是解释列昂惕夫反论的观点之一,它认为,某种商品在资本丰富的国家属于资本密集型产品,而在劳动力相对丰富的国家则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如小麦在非洲是劳动密集生产过程的产品,而在美国则是资本密集型的产品,也就是大机器和高效化肥生产的产品。所以,同一种产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还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国外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产品,也有可能在国内属于资本密集型的产品。 即如果两种要素在行业间的替代弹性差异很大,以至于两种等产量曲线相交两次,那么,可能产生生产要素密集度逆转的现象。即一种产品在A国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在B国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可能就无法根据H-O的模式预测贸易模式了。

10套-《国际经济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国际经济学》模拟试卷(1) 一、单项选择(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适合的答案。 1.关于一般均衡分析的新古典模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国际贸易理论的标准模型 B.采用2 2 1模型进行阐述 C.将技术、要素禀赋、需求偏好集于一体 D.由哈伯勒、勒纳、里昂惕夫和米德等人提出 2.国际金融理论的发展一直是围绕着()这一十分重要的问题而展开的。 A.外部平衡 B.内部平衡 C.外部平衡与内部平衡 D.规模经济 3.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假设条件有()。 A.两种生产要素的总供给都是可变的 B.生产要素可在两个部门间自由流动 C.两种生产要素没有充分利用 D.两种商品的生产技术条件是可变的 4.要素密集度可借助于()来说明。 A.社会无差异曲线 B.需求曲线 C.等产量曲线 D.供给曲线 5.国际贸易会()贸易国出口部门特定要素的实际收入。 A.提高 B.降低 C.不影响 D.可能影响 6.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产品成熟阶段,产品属于()。 A.研究与开发密集型 B.资本密集型 C.劳动密集型 D.土地密集型

7.属于国际收支账户中服务项目的有()。 A.证券投资 B.商品修理 C.计算机和信息服务 D.非货币黄金 8.购买力平价论(the theory of purchasing power parity),简称PPP理论,是()在其1922年出版的《1914年以后的货币与外汇》(money and foreign exchange after 1914)中第一次系统阐述的。 A.勒纳 B.卡塞尔 C.凯恩斯 D.多恩布什 9.假设某国的边际消费倾向为0.80,边际进口倾向为0.30,试问该国的对外贸易乘数是()。 A.1 B.2 C.3 D.4 10.假设即期汇率l英镑=2美元,在欧洲市场美元一年期的利率为15%,英镑为10%,求一年后的远期汇率1英镑等于()美元。 A.2.091 B.2 C.1.913 D.3 二、判断题(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若判断正确,在小题后的括号内填上“√”号;若判断不正确,则在小题后的括号内填上“×”号。 1.相对国内经济而言,在国际经济中市场机制不容易得到贯彻。() 2.在机会成本不变条件下,两国生产中存在着不完全分工(incomplete specialization)。 () 3.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学说比斯密的绝对优势学说更具有普遍的意义。() 4.要素禀赋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与一国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绝对数量无关。() 5.劳动在短期内是属于一种特定要素。() 6.产业内贸易反映比较优势。() 7.费雪模型证明,资本是从利率较低的国家流向利率较高的国家,即资本的流动是单向的,结果是各国的利率差消失。这种分析是以不存在风险为前提的。() 8.汇率超调模型在长期强调商品市场的价格粘性。() 9.国际收支的弹性分析法是一种一般均衡分析。() 10.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如果资本具有完全的流动性,通过财政政策刺激总需求不会实现影响均衡产量或均衡收入的目的。()

《国际经济学》计算题及答案

计算题及答案 1. 在古典贸易模型中,假设A国有120名劳动力,B国有50名劳动力,如果生产棉花的话,A国的人均产量是2吨,B国也是2吨;要是生产大米的话,A国的人均产量是10吨,B国则是16吨。画出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并分析两国中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绝对优势?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比较优势? 思路:B国由于每人能生产16吨大米,而A国每人仅生产10吨大米,所以B 国具有生产大米的绝对优势。 从两国生产可能性曲线看出A国生产大米的机会成本为0.2,而B国为0.125,所以B 国生产大米的机会成本或相对成本低于A国,B国生产大米具有比较优势。 2.下表列出了加拿大和中国生产1单位计算机和1单位小麦所需的劳动时间。假定生产计算机和小麦都只用劳动,加拿大的总劳动为600小时,中国总劳动为800小时。 (1)计算不发生贸易时各国生产计算机和小麦的产量。 (2)哪个国家具有生产计算机的比较优势?哪个国家具有生产小麦的比较优势? (3)如果给定世界价格是1单位计算机交换22单位的小麦,加拿大参与贸易可以从每单位的进口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中国可以从每单位进口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如果给定世界价格是1单位计算机交换24单位的小麦,加拿大和中国分别可以从进口每单位的货物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 (4)在自由贸易的情况下,各国应生产什么产品,数量是多少?整个世界的福利水平是提高还是降低了?试用图分析。(以效用水平来衡量福利水平)思路: (1)中国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为100/4=25,加拿大为60/3=20 (2)因为加拿大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比中国低,所以加拿大具有生产者计算机的比较优势,中国就具有生产小麦的比较优势。 (3)如果各国按照比较优势生产和出口,加拿大进口小麦出口计算机,中国进口计算机出口小麦。 加拿大进口一单位小麦需要出口1/22单位计算机,折合成劳动时间来算,生产 一单位小麦本国要用3小时,但生产1/22单位计算机本国要用60/22小时劳 动,所以加拿大进口一单位小麦相当于用60/22小时的劳动换回本国3小时生 产的产品,节省了3-60/22=3/11小时的劳动时间。中国进口一单位计算机需 要出口22单位小麦,相当于用22*4=88小时的劳动换回本国需用100小时生产 的产品,节省了100-88=12小时的劳动时间。 如果世界价格是1单位计算机交换24单位的小麦,则相当于用60/24小时的劳动 换回本国3小时生产的产品,节省了3-60/24=1/2小时的劳动时间。中国进口 一单位计算机需要出口24单位小麦,相当于用24*4=96小时的劳动换回本国 需用100小时生产的产品,节省了100-96=4小时的劳动时间。

《国际经济学》 - 期末试题

国际经济学期末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2分) 1. 根据费雪效应,若一国的通货膨胀率上升,则该国的名义利率和货币的对外价值分别如何变化? A. 提高/降低 B. 均提高 C. 降低/提高 D. 均降低 2. 进口配额制在国际贸易政策中属于: A. 关税壁垒 B. 非关税壁垒 C. 自由贸易措施 D. 幼稚产业保护措施 3. 构成倾销的条件不包括: A. 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或公平价值的价格销售 B. 对进口国产业造成了损害 C. 损害与低价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D. 销售数量超过国家间约定的标准 4. 对于征收关税的大国来说,关税将: A. 降低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增加政府收入 B. 增加消费者剩余和降低生产者剩余,增加政府收入 C. 降低消费者剩余和增加生产者剩余,增加政府收入 D. 以上都不正确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 汇率的直接标价法 2. 一价定律

3. 外汇管制 4. 进口配额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 请分析本币贬值对进出口的影响机制 2. 请简述国际贸易产品生命周期学说的主要内容并予以评价

四、综合分析题(共48分)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凭借自身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从“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补偿贸易)起步,在“大进大出”的发展模式下将中国制造推向全球,并积累了一定的资本和技术基础。 但正如李克强总理所指出的: “目前,我国的劳动力成本持续攀升、资源约束日益加重,‘大进大出’的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必须促成‘优进优出’的开放型经济新格局”。 试回答: (1)“三来一补”企业当前遇到了怎样的发展瓶颈?(15分) (2)在我国外资利用和外贸发展的进程中,对“三来一补”企业主要给予了那些扶持措施?(15分) (2)根据你的理解,什么是“优进优出”的开放型经济新格局?(可从贸易、投资等方面作答)(18分)

国际经济学考试试题

国际经济学考试试题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考试试卷( A )卷 课程名称:国际经济学考试形式:闭卷 考核对象(专业或班级):贸易经济、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 学、保险学 学号:姓名: 说明:所有答案请答在规定的答题纸或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册上的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总计20分,每小题1分) 1.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指出,()。 A、贸易导致不完全专业化 B、即使一个国家不具有绝对成本优势,也可以从出口绝对成本劣势相对较小的产品中获益 C、与不具备绝对成本优势的国家相比,具有绝对成本优势的国家可以从贸易中获利更多 D、只有具备比较优势的国家才能获得贸易余额 2.如果一个劳动力丰富的国家与另一资本丰富的国家进行自由贸易,则() A、两国工资水平都会相对资本成本上升 B、两国工资水平都会相对资本成本下降 C、前一国家的工资会相对后一国家上升 D、前一国家的工资会相对后一国家下降 3.如果机会成本是递增而不是固定不变的,国际贸易将导致()。 A、每个国家完全专业化,且生产成本下降 B、每个国家不完全专业化,且出口产品生产成本不变 C、每个国家不完全专业化,且生产出口产品的机会成本上升 D、每个国家不完全专业化,且生产出口产品的机会成本下降 4.()可用于解释发达国家之间的制成品贸易。 A、比较优势学说 B、要素禀赋理论 C、需求重叠理论 D、绝对优势学说 5.可以解释产业内贸易现象的理论是()。 A、比较优势学说 B、要素禀赋理论 C、绝对优势学说 D、规模经济理论

国际经济学试卷及答案

试卷(A)国际经济学一、选择题(2x15=30,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如果dx、sx、dm和sm分别代表出口产品的需求弹性、出口产品的供给弹性、进口产品的需 求弹性和进口产品的供给弹性,则马歇尔—勒纳条件用公式表示为() >1 dx+sx>1 B.||A.|dx+dm|>1 .|sx+sm|C.|dm+sm|>1 D) 2. “贫困化增长”的一个必要条件为:( A.国家的增长偏向于出口产业。B.外国对该国的出口需求具有价格弹性。C.国家的消费 偏好高度偏向于出口商品。D.贸易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不大。)3、从国际贸易对生产要素收 入分配的短期影响来看,自由贸易会导致( .生产进口竞争品部门使用的专门生产要素收入水平提高A .生产进口竞争品部门使用的共同 生产要素收入水平下降B C.生产出口品部门使用的共同生产要素收入水平提高 D.生产出口品 部门使用的专门生产要素收入水平提高)、在商品的国际比价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偏向出口的 生产要素增长会(4 .扩大进口品生产规模 BA.扩大出口品生产规模.使贸易规模保持不变C D.使贸易规模缩减)5、在货币主义的汇率决定理论中,与本币价值负相关的变量是(.外 国国民收入A.本国国民收入 B C.外国的利息率 D.外国货币 供给、不能解释产业内贸易现象的理论是(6 ) BA.重叠需求理论.规模 经济理论.要素禀赋理论C D.相互倾销理论 7、货币贬值对国内吸收的直接影响效应不包括() A.货币余额效应 B.收入再分配效应 C.货币幻觉效应 D.贸易条件效应、世界贸易组织WT)是关贸总协定主持的 下列哪一回合谈判的结果 .多哈回.乌拉圭回 .东京回.安纳西回 、成员国间实行自由贸易优惠协定并统一外部关税,但成员国间要素尚未实现自由流动是 A.自由贸易 B.关税同 C.共同市 D.经济联 1、在幼稚产业的判定标准中,强调技术外溢和外部规模经济效果的是 .李斯特标.肯普标 .穆勒标.巴斯塔布尔标 1、根据蒙代尔提出的“分配法则,当一国失业和逆差并存时,为实现经济的内外平衡应采取的 政策搭配是 .紧财政、松货.松财政、松货 .松财政、紧货.紧财政、紧货 1、通常与进口替代战略相配合的政策措施包括 .降低关税壁.高估本币价 .放松外汇管.减少非关税壁 1、征收进口关税对于进口国来说 .不利于与进口产品相竞争的生产 .使国内同类产品的生产减

国际经济学期末考试 名词解释 必备

特定要素:“流动要素”的对称,是指只能用于特定部门的生产而不能在不同生产部门之间自由流动的生产要素。划分并不绝对。 H-O定理:表明资本充裕的国家在资本密集型商品上具有相对优势,劳动力充裕的国家在劳动力密集型商品上具有相对优势,一个国家在进行国际贸易时出口密集使用其相对充裕要素的商品,而进口密集使用其相对稀缺要素的商品。 斯托尔珀-塞缪尔森定理:在要素供给保持不变的条件下,若产品的相对价格上升,那么无论用哪种产品衡量,生产该产品所密集使用的要素的名义和实际收入都会提高,而其他要素的名义和实际收入会减少,反之亦然。 雷布津斯基定律:在商品价格既定条件下,若一种生产要素量增加,那么密集使用该要素的产品供给会增加,而其他产品的供给会减少。 要素价格均等化:赫克歇尔—俄林模型重要观点之一,是指各国的生产要素价格将因国际贸易而趋于相等。根据赫克歇尔—俄林定理,一国倾向于生产并出口充裕要素密集型产品,而进口稀缺要素密集型产品。但贸易的深入必然倒是不同生产要素充裕程度的变化,并引起其相对价格的相应变化。 里昂惕夫悖论:资本充裕的美国出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多于进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的资本密集型产品多于出口的资本密集型产品,这是里昂惕夫运用投入—产出法对美国对外贸易商品进行计算得到的结论。这个结论严重违背了要素禀赋理论。 要素充裕度: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核心概念之一,是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两个角度定义:1.价格定义法:假设A、B两国劳动价格分别以工资率wa和wb表示,资本价格分别以利息率ia和ib表示,若有wa/wb

则A国是劳动充裕国,B国是资本充裕国。2.数量定义法:假设A国的劳动对土地的相对供给高于B国,则A国是劳动充裕国,B国是土地充裕国。 要素密集度: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核心概念之一,是指生产某种产品投入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 偏向型增长:生产可能性边界在一个方向上扩张的幅度大于在另一方向上扩张的幅度的一种经济增长方式。原因:某生产部门技术进步、某中生产要素供给增加、国家利用资源效率提高。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偏向型增长的直接影响是导致偏向扩张的产品的世界相对供给增加。 福利恶化性增长:一国整体福利水平恶化的经济增长方式,是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偏向型增长在严格假定下可能出现的一种极端情形。由于一国的出口偏向型增长可能导致该国贸易条件的恶化,因此,如果一种的经济增长方式表现为非常强的出口偏向型,那么贸易条件恶化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就可能抵消生产能力提高所带来的正面效应,使得该国整体福利水平下降。假设条件过于极端,纯理论问题。梅茨勒悖论:在极端条件下,进口关税和出口补贴造成贸易条件强烈改变,反而使进口品国内价格下降的现象。是SS定理的例外。关税对进口竞争部门带来负的保护效应。 外部规模经济:单位产品成本取决于整个行业规模而非单个厂商规模的规模经济。只存在外部规模经济的行业一般由许多较小厂商构成,且处于完全竞争状态。 内部规模经济:单位产品成本取决于单个厂商的规模而不是其所在行业规模的规模经济。只存在内部规模经济的行业,大厂商比小厂商更具有成本优势,形成不完全竞争市场。

国际经济学考试试题完美版,含答案.

全国200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国际经济学试题 课程代码00140 一、单项选择题25小题1分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从十五世纪初到十八世纪中叶A A.重商主义 B.重农主义 C.重金主义 D.货币主义 2.采取进口替代战略的国家不倾向使用的政策是D A.对进口关税设置壁垒 B.对非关税设置障碍 C.对外汇实行管制 D.对本国货币低估对外价值 3.相对技术差异论的提出者是B A.斯密 B.李嘉图 C.奥林 D.赫克歇尔 4.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进行了多轮多边贸易谈判C A.日内瓦回合 B.东京回合 C.乌拉圭回合 D.安纳西回合 5.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C A.1993年 B.1994年 C.1995年 D.1996年 6.一般而言不属于外汇市场主要参与者的是D A.商业银行 B.中央银行 C.外贸公司 D.居民个人 7.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重要的收支差额是D A.官方结算差额 B.商品贸易差额 C.基本收支差额 D.经常项目差额 8.国际收支调整的重要基础理论是C A.调整论 B.货币论 C.弹性论 D.平衡论 9.从总体上看 产品的需求弹性的绝对值将A A.大于1 B.小于1 C.等于1 D.不确定 10.在开放经济条件下c=0.6s=0.3 考虑政府的财政收入部分C A.10/9 B.5/3 C.5/2 D.10/3 11.下列属于非关税壁垒的措施是D A.反倾销税 B.反补贴税 C.进口附加税 D.国内最低限价 12.最佳关税来源于B A.进口国厂商 B.出口国厂商 C.第三国出口厂商 D.第三国进口厂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