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学习知识点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知识点一: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1)正比例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变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用字母x 和y 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 表示一定的量,那么正比例关系可以写成: ()一定k x y = 例如,总价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变化,总价和数量的比的比值(单价)是一定的,我们就说,总价和数量是成正比例的量。 工总 工时 =工效(一定) 工总和工时是成正比例的量 路程时间 =速度(一定) 所以路程与时间成正比例。 (2)反比例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用字母x 和y 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 表示一定的量,那么反比例关系可以写成: x ×y =k (一定) 例如,长×宽=面积(一定) 长和宽是成反比例的量 每本的页数×装订的本数=纸的总页数(一定) 每本的页数和装订的本数是成反比例的量 知识点二:正比例和反比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1)相同点:正、反比例都是研究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关系,即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 2 )不同点:正比例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商)一定;反比例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 正比例 反比例 相同点 不 同 点 知识点三: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图像是一条什么线?(1)正比例关系的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2)反比例关系的量是一条不过原点的曲线。

知识点四: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判断 (1)先判断两种量x 和y 是不是相关联的量,即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2)若符合 ()一定k x y =,则x 和y 成正比例;若符合x ×y =k (一定) ,则x 和y 成反比例;否则,这两种量就不成比例关系。 【典型例题】 题型一:根据图标填写信息 例1 :购买面粉的重量和钱数如下表,根据表填空。 重量(千克) 1 2 3 4 5 6 … 总价(元) 1.9 3.8 5.7 7.6 9.5 11.4 … (1 )的变化而变化。 (2)与总价7.6元相对应的重量是( )千克;与6千克相对应的总价是( )元。 (3)总价与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所表示的意义是( )。 (4)因为比值一定,所以表中总价和重量叫做成( )的量。 题型二:根据关系式正比例反比例的判断 例2:判断下面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比例,如果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1)瓷砖面积一定,瓷砖的块数和瓷砖的面积。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 正比例和反比例(8)-苏教版

正比例和反比例 教学内容:复习正比例和反比例相关知识,完成“练习与实践”第9题与课堂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正、反比例的意义,了解正反比例的区别和联系,更好的把握正、反比例概念的本质。 2. 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正、反比例意义的理解,使他们能够从 整体上把握各种量之间的比例关系,能根据相关条件直接判断两种量成什么比例,提高判断成正比例、反比例量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帮助学生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加深对正,反比例的理解。 2.提高学生判断成正比例,反比例量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回顾再现,复习引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正比例和反比例相关知识。先请大家判断下

因为: (此处学生若遗漏,师补充。) 所以:钢材质量和钢材体积成正比例关系。 生2: 生3: 二.知识点归纳: 1.说一说,如果用χ和y表示成比例的两种相关联的量,那么什么情况下成正比例关系,什么情况下成反比例关系? 正比例关系: Y/x=k(一定) 反比例关系: χ×y=k(一定) 2.想一想,成正比例关系和成反比例关系的两种量有什么相同点

和不同点? 3.怎样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关系? 学生交流 三、练习与实践 1. 生1: 生2: 2.完成“练习与实践”第9题 第1小题让学生根据图中标出的点的位置算出相应的耗油量与行驶

路程的比值,再作判断。(行驶75千米的耗油量是6升。) 第2小题让学生在教材提供的方格图上描点、连线, 引导学生联系画出的图象判断汽车在市区行驶时,行驶的路程与耗油量成不成正比例。体会数形结合在解决问题方面的价值。(投影学生作业) 3、在数量、单价和总价 (1)如果一定,和成正比例。 (2)如果一定,和成正比例。 (3)如果一定,和成反比例 4. 如果x=3y ,那么x和y成( )比例; 如果4x=5y,那么x和y( )比例。 如果 8÷X =Y,所以X与Y( )。 如果ab+3=12,则a与b成( )比例 5.完成部分课堂练习。 四.全课小结: 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数学教案_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数学教案_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经历从具体实例中认识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的过程,理解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学会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 教学过程: (一)导引探究,由表及里 教学例1,认识成正比例的量。 1.谈话引出例1的表格。一辆汽车在公路上行驶,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如下表。 时间(时) 1 2 3 4 5 6 路程(千米)80 160 240 320 400 480 在让学生说一说表中列出了哪两种量之后,教师引导学生逐步探究:行驶的时间和路程有关系吗?行驶的时间是怎样随着路程的变化而变化的?行驶的时间和路程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学生探究第3个问题时,教师可进行适当的引导,如引导学生写出几组路程和时间对应的比,并要求学生求出比值。) 2.引导学生交流并聚焦以下内容: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时间扩大、路程也扩大,时间缩小、路程也缩小;路程和时间的比值总是一定的,也就是路程/时间=速度(一定) (板书关系式)。 3.教师对两种量之间的关系给予具体说明: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当路程和对应时间的比值总是一定(也就是速度一定)时,我们就说行驶的路程和时间咸正比例(板书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是成正比例的量。 4.让学生根据板书完整地说一说表中路程和时间成什么关系。 [数学概念是客观现实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数学概念的来源一般有两个方面:一是直接从实际经验中概括得出;二是在原有的初级概念基础上通过新旧概念的相互作用而获得。正比例概念的形成属于前者,因此例1的教学可以充分利用表格,让学生通过对表中数据的观察和分析,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步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特点。本环节先让学生观察例题中的表格,说一说表中列出的是哪两种量;接着用三个引探性的问题逐步引导学生在探究学习活动中发现路程与时间之间的关系及变化趋势;最后,聚焦、明晰这两种量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初步认识正比例的特点。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学生经历正比例概念的形成过程。] (二)自主探究,尝试归纳 出示例2: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行驶的速度和所用时间如下表,它们之间有什么规律? 速度(千米/时)40 60 80 100 120 时间(时)30 20 15 12 10 1.出示供学生自主探究的问题:当速度变化时,时间是否也随着变化?这种变化与例1中两种量的变化有什么不同?速度和时间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2.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交流中认识成反比例的量的特点:速度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速度变化,时间也随着变化;例 2 中两种量的变化规律是:一种量扩大,另一种量

正比例和反比例判断精选习题

.判断 1、圆的面积和圆的半径成正比例。() 2、圆的面积和圆的半径的平方成正比例。() 3、圆的面积和圆的周长的平方成正比例。() 4、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成正比例。() 5、正方形的周长和边长成正比例。() 6、长方形的面积一定时,长和宽成反比例。() 7、长方形的周长一定时,长和宽成反比例。() 8、三角形的面积一定时,底和高成反比例。() 9、梯形的面积一定时,上底和下底的和与高成反比例。() 10、圆的周长和圆的半径成正比例。()11.一个因数不变,积与另一个因数成正比例.() 12.长方形的长一定,宽和面积成正比例.()13.大米的总量一定,吃掉的和剩下的成反比例.() 14.圆的半径和周长成正比例.()15.分数的分子一定,分数值和分母

成反比例.() 16.铺地面积一定,方砖的边长和所需块数成反比例.()17.铺地面积一定,方砖面积和所需块数成反比例.()18.除数一定,被除数和商成正比例.() 19. 分母一定,分子和分数值成正比例() 20. 圆的面积一定,圆周率与半径成反比例() 21. 出勤率一定,实际出勤人数和应出勤人数成反比例() 22. 小明跳高的高度与他的身高成反比例() 23. 铺地面积一定,每块砖的面积与需要的块数成反比例() 24. 比的前项一定,比的后项和比值成反比例() 25. 文具盒的单价一定,买文具盒的个数和总价成正比例() 26. 水稻产量一定,水稻的种植面积和总产量成反比例()。 27. 一堆货物一定,运出的和剩下的成正比例()。 28. 汽车行驶的速度一定,行驶的时间和路程成正比例()。 29. 比值一定,比的前项和后项成正比例()。 30. 煤的总量一定,每天的烧煤量和烧的天数成正比例()。 31. 李叔叔从家到工厂,骑车的速度和所需要的时间成反比例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参考教案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成正比例的量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会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2. 使学生了解表示成正比例的量的图像特征,并能根据图像解决有关简单 问题。 教学重点: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情况,其中一种量变化, 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你以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吗? 在教师的此导下,学生会举出一些简单的例子,如: (1) 班级人数多了,课桌椅的数量也变多了;人数少了,课桌椅也少了。 (2) 送来的牛奶包数多了,牛奶的总质量也多了;包数少了,总质量也少了。 (3) 上学时,去的速度快了,时间用少了;速度慢了,时间用多了。 (4) 排队时,每行人数少了,行数就多了;每行人数多了。行数就少了。 2.这种变化的量有什么规律?存在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首先来学习成正比 例的量。板书:成正比例的量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 出示例题情境图。 问:你看到了什么? 生:杯子是相同的。杯中水的高度不同,水的体积也不同,高度越高体积越大;高度越低,体积越小。 学生不难发现:杯子的底面积不变,是25㎝2。 板书:25 (8) 20061504100250===== 教师:体积与高度的比值一定。 (2) 说明正比例的意义。 ① 在这一基础上,教师明确说明正比例的意义。 因为杯子的底面积一定,所以水的体积随着高度的变化而变化。水的高度增加,体积也相应增加,水的高度降低,体积也相应减少,而且水的体积和高度的比值 一定。 板书出示:像这样,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子量也随着变化,如 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理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知识点讲课教案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 义知识点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知识点一: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1)正比例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变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用字母x 和y 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 表示一定的量,那么正比例关系可以写成: ()一定k x y = 例如,总价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变化,总价和数量的比的比值(单价)是一定的,我们就说,总价和数量是成正比例的量。 工总工时 =工效(一定) 工总和工时是成正比例的量 路程时间 =速度(一定) 所以路程与时间成正比例。 (2)反比例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用字母x 和y 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 表示一定的量,那么反比例关系可以写成: x ×y =k (一定) 例如,长×宽=面积(一定) 长和宽是成反比例的量 每本的页数×装订的本数=纸的总页数(一定) 每本的页数和装订的本数是成反比例的量 知识点二:正比例和反比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1)相同点:正、反比例都是研究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关系,即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2)不同点:正比例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商)一定;反比例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 正比例反比例 相同点 不 同 点 知识点三: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图像是一条什么线? (1)正比例关系的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2)反比例关系的量是一条不过原点的曲线。

(完整版)正比例和反比例练习题及答案

正比例和反比例练习题及答案 一、对号入座。 1、35:=20÷16==%= 2、因为X=2Y,所以X:Y=:,X和Y成比例。 3、一个长方形的长比宽多20%,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的最简整数比是。 4、向阳小学三年级与四年级人数比是3:4,三年级人数比四年级少% 四年级比三年级多% 5、甲乙两个正方形的边长比是2:3,甲乙两个正方形的周长比是,甲乙两 ?个正方形的面积比是。 6、一个比例由两个比值是2的比组成,又知比例的外项分别是1.2和5,这个比 ?例是。 7、已知被减数与差的比是5:3,减数是100,被减数是。 8、在一幅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距离6厘米,乙丙两地距离8厘米;已知甲乙两地 ?间的实际距离是120千米,乙丙两地间的实际距离是千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9、从2:8、1.6:和:这三个比中,选两个比组成的比例是。

10、一块铜锌合金重180克,铜与锌的比是2:3,锌重克。如果再熔入30 ?克锌,这时铜与锌的比是。 ?二、明辨是非。 1、一项工程,甲队40天可以完成,乙队50天可以完成。甲乙两队的工作效率比 ?是4:5。 2、圆柱体与圆锥体的体积比是3:1,则圆柱体与圆锥体一定等底等高。 3、甲数与乙数的比是3:4,甲数就是乙数的。 4、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同一个数,比值不变。 5、总价一定,单价和数量成反比例。 6、实际距离一定,图上距离与比例尺成正比例。 7、正方体体积一定,底面积和高成反比例。 8、订阅《今日泰兴》的总钱数和份数成正比例。?三、选择题。 1、把一个直径4毫米的手表零件,画在图纸上直径是8厘米,这幅图纸的比例尺 ?是。 A、1:B、2:1 C、1:20 D、20:1 2、已知=1.2、=1.2,所以X和Y比较。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正比例和反比例仍意义 课题一:正比例的意义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9—21页正比例的意义,练习六的1—3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够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2.初步培养学生用事物相互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 3.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用,投影片逐一出示下面的题目,让学生回答。 1.已知路程和时间,怎样求速度?板书:=速度 2.已知总价和数量,怎样求单价?板书:=单价 3.己知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怎样求工作效率?板书: =工作效率 4,已知总产量和公顷数,怎样求公顷产量?板书:=公顷产量 二、导人新课 教师:这是我们过去学过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来研究这些数量关系中的一些特征,首先来研究这些数量之间的正比例关系。(板书课题:正比例的意义) 三、新课 1.教学例1。 用小黑板出示例1: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所行的路程如下表: 提问: “谁来讲讲例1的意思?”(火车1小时行驶60千米,2小时行驶120千米……) “表中有哪几种量?” “当时间是1小时,路程是多少?当时间是2小时,路程又是多少?……” “这说明时间这种量变化了,路程这种量怎么样了?”(也变化了。) 教师说明:像这样,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我们就说这两种量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板书:两种相关联的量)“时间和路程是两种相关联的量,路程是怎样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呢?”教师指着表格:我们从左往右观察(边讲边在表格上画箭头),时间扩大2倍,对应的路程也扩大2倍3时间扩大3倍,对应的路程也扩大3倍……从右往左观察(边讲边在表格上画反方向的箭头),时间缩小8倍,对应的路程也缩小8倍;时间缩小7倍,对应的路程也缩小7倍……时间缩小2倍,对应的路程也缩小2倍。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路程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时间扩大路程也扩大,时间缩小路程也缩小。它们扩大、缩小的规律是怎么样的呢? 让每一小组(8个小组)的同学选一组相对应的数据,计算出它们的比值。教师板书出来:=60.=60,=60…… 让学生双察这些比和它们的比值,看有什么规律。教师板书: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 然后教师指着=60,=60 = 60……问:“比值60,实际上是火车的什么:你能将这些式子所表示的意义写成一个关系式吗?板书:=速度(—定) 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观察和分析.我们知道路程和时间是两种什么样的量?(两种相关联的量。)

正比例和反比例(含试题和答案)

1、仔细观察每张表格,思考表格中两种量之间有关系吗?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表格1 表格2 表格3 用60元钱购买笔记本,笔记本的单价和可以购买的数量如下表: 2、用一批纸装订练习本,每本25页,可以装订400本。如果要装订500本,每本有X 页。 题中()量一定,关系式:()○()=()(一定),()和()成()比例。 3、一间会客室地面用边长0.3米的正方形地砖铺,需要640块。如果改用边长0.4米的正方形地砖,需要Y块。 题中()量一定,关系式:()○()=()(一定),()和()成()比例。 4、在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这三种量中 当底面周长一定时,()与()成()比例; 当高一定时,()与()成()比例; 当侧面积一定时,()与()成()比例。 5、在被除数、除数、商这三种量中, 当()一定时,()与()成正比例; 当()一定时,()与()成反比例; 6、当a ×b =c(a、b、c 为三种量,且均不为0)。 ( )一定,()与()成()比例; ()一定,()与()成()比例; ()一定,()与()成()比例; 7、判断。 (1)、工作总量一定,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成反比例。() (2)、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成正比例。() (3)、X和Y表示两种变化的相关联的量,同时5X-7Y=0,X和Y不成比例。()(4)、分数的大小一定,它的分子和分母成正比例。()

(5)、在一定的距离内,车轮周长和它转动的圈数成反比例。() (6)、两种相关联的量,不成正比例,就成反比例。() (7)订阅《小学数学评价手册》的份数与所需钱数成正比例。( ) (8)在400米赛跑中,跑步的速度和所用时间成反比例。( ) (9)工作总量一定,已完成的量和未完成的量成反比例。( ) (10)正方体的棱长和体积成正比例。( ) (11)被除数一定,除数和商成反比例。( ) (12)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成正比例。( ) 8、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比例,如果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1)、装配一批电视机,每天装配台数和所需的天数()。 (2)、正方形的边长和周长()。 (3)、水池的容积一定,水管每小时注水量和所用时间()。 (4)、房间面积一定,每块砖的面积和铺砖的块数()。 (5)、在一定时间里,加工每个零件所用的时间和加工零件的个数()。 (6)、在一定时间里,每小时加工零件的个数和加工零件的个数()。 9、思考:明明三岁时体重12千克,十一岁时体重44千克。于是小张就说:“明明的体重和身高成正比例。”你认为小张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10、某造纸厂每小时造纸1.5吨,2小时、3小时┈┈各造纸多少吨? (1)把下表填写完整。 (2)根据表中的数据,在下图中描出造纸时间和造纸吨数对应的点,再把它们连起来。 1 2 3 4 5 6 7时间/时 (3)造纸吨数与造纸时间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4)根据图像判断, 5小时造纸多少吨?

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知识点总结

一次函数知识点总结: 一次函数:一次函数图像与性质是中考必考的内容之一.中考试题中分值约为10分左右题型多样,形式灵活,综合应用性强。甚至有存在探究题目出现。主要考察内容:①会画一次函数的图像,并掌握其性质。②会根据已知条件,利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的解析式。③能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④考察一ic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关系。突破方法:①正确理解掌握一次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②运用数学结合的思想解与一次函数图像有关的问题。③掌握用待定系数法球一次函数解析式。④做一些综合题的训练,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函数性质: 1.y的变化值与对应的x的变化值成正比例,比值为k。即:y=kx+b(k,b为常数,k≠0), ∵当x增加m,k (x+m)+b=y+km,km/m=k。 2。当x=0时,b为函数在y轴上的点,坐标为(0,b)。 3当b=0时(即y=kx),一次函数图像变为正比例函数,正比例函数是特殊的一次函数。 4.在两个一次函数表达式中: 当两一次函数表达式中的k相同,b也相同时,两一次函数图像重合; 当两一次函数表达式中的k相同,b不相同时,两一次函数图像平行; 当两一次函数表达式中的k不相同,b不相同时,两一次函数图像相交; 当两一次函数表达式中的k不相同,b相同时,两一次函数图像交于y轴上的同一点(0,b)。 若两个变量x,y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Y=KX+b(k,b为常数,k不等于0)则称y是x的一次函数 图像性质 1.作法与图形:通过如下3个步骤: (1)列表. (2)描点;[一般取两个点,根据“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道理,也可叫“两点法”. 一般的y=kx+b(k≠0)的图象过(0,b)和(-b/k,0)两点画直线即可. 正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是过坐标原点的一条直线,一般取(0,0)和(1,k)两点. (3)连线,可以作出一次函数的图象——一条直线。因此,作一次函数的图象只需知道2点,并连成直线即可。(通常找函数图象与x轴和y轴的交点分别是—k分之b与0,0与b). 2.性质: (1)在一次函数上的任意一点P(x,y),都满足等式:y=kx+b(k≠0)。 (2)一次函数与y轴交点的坐标总是(0,b),与x轴总是交于(-b/k,0)正比例函数的图像都是过原点。 3.函数不是数,它是指某一变化过程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4.k,b与函数图像所在象限: y=kx时(即b等于0,y与x成正比例): 当k〉0时,直线必通过第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 当k〈0时,直线必通过第二、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 y=kx+b时:

正比例和反比例定义

正比例和反比例定义 比的含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 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正比例 1.、用文字来描述: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正比例的图像是一条直线 2、用字母表示: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正比例关系可以用以下关系式表示:y:x=k (一定)。 3、正比例关系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同时扩大,同时缩小,比值不变.正比例和反比例 4、比值=比的前项除以后项。 例如:汽车每小时行驶的速度一定,所行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是否成正比例? 例如: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 注意:在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时应注意这两种相关联的量,虽然也是一种量,随着另一种的变化而变化,但它们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不一定,它们就不能成正比例.例如:一个人的年龄和它的体重,就不能成正比关系,正方形的边长和它的面积也不成正比例关系.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是成正比例的量。 反比例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积,反比例关系可以用下面关系式表示:x×y=k (一定) 反比例关系是通过应用题的总数与份数关系帮助学生认识的。在总数与份数关系中,包含总数、份数和每份数。当总数一定时,每份数和份数是两种相关联的变量。反比例关系在典型应用题中属于归总问题。反映在除法中,当被除数一定,除数和商成反比例关系。在分数中,当分数的分子一定,分母与分数值成反比例关系。在比例中,比的前项一定,比的后项与比值成反比例关系。 ②成反比例的量 前提:两种相关的量(乘法关系) 要求:一个量变化,另一个量也随着变化,并且,这两个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一定。 结论:这两个量就叫做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字母表示法:设x与y是两个相关的量(具有相乘的关系),k是x与y的乘积(k一定),即:x*y=k(一定)接着用字母x、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把正比例关系进一步抽象概括成=k(一定) 一、判断. 1.一个因数不变,积与另一个因数成正比例.() 2.长方形的长一定,宽和面积成正比例.() 3.大米的总量一定,吃掉的和剩下的成反比例.() 4.圆的半径和周长成正比例.() 5.分数的分子一定,分数值和分母成反比例.() 6.铺地面积一定,方砖的边长和所需块数成反比例.() 7.铺地面积一定,方砖面积和所需块数成反比例.() 8.除数一定,被除数和商成正比例.()

正比例的性质和反比例的性质分析

正比例的性质和反比例的性质 正比例的性质和反比例的性质,是相反的两个性质,在学习和运用时,由于表述形式近似,只是个别关键词语的不同,极容易相互混淆,必须正确地加以区分。 正比例的性质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其中一种量的任意两个数值的比,等于另一种量对应的两个数值的比。 例如:一列火车的速度每小时60千米,如果所行时间与所行路程成正比例关系,那么所行时间的任意两个数值的比,必须与对应所行路程的两个数值的比相等。 如下表: 从顺向看:时间上2小时与4小时的比为2∶4=0.5;路程上2小时所行的千米数与4小时所行的千米数的比120∶240=0.5。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具备了正比例的性质。 具备了正比例的性质。 反比例的性质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其中一种量的任意两个数值的比等于另一种量对应的两个数值比的反比。 例如:完成1200台电视机的生产任务,每天生产的台数和完成的天数成反比例关系,每天产量中任意两个数值的比,等于所对应完成天数的两个数值比的反比。 如下表: 从逆向看:台数上400台与200台的比为400∶200=2;其对应天数比的反比为6∶3=2。两个比的比值相等,具备了反比例的性质。 在比和比例这部分知识中,反比、反比例和反比例关系也是容易混淆的。 不正确区分三者的确切含义,就会在凭借概念进行判断和依据性质进行计算

上,产生“后遗症”,最后还得溯本求源,从基本概念上进行澄清。因此,从防微杜渐的角度上,一开始就结合教材进行正确区分,是非常必要的。 “反比”是与正比相对而言的,它们都不属于比例的范畴。在两个比中,如果一个比的前项和后项,分别是另一个比的后项和前项,这两个比就叫做互为反比。 例如:3∶4的反比是4∶3;反过来,4∶3的反比是3∶4。 “反比例”是对两种相关联的量对应数值组成比的顺序而言的。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据此写出的比例式称为反比例。 例如:有一堆煤,每天烧煤2吨,可烧12天,如果每天烧煤4吨,可以烧6天,每天烧6吨,可以烧4天。从条件中的规律可见,煤的总重量一定,每天烧煤量与烧得天数成反比例。 “反比例关系”是成反比例的两种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如果用字母x 、y 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 表示积(一定),其关系式为:x ×y=k (一定),在这个式子中,x 与y 的关系,就是反比例关系。 在八年级数学中,学生第一次遇到了函数――正、反比例函数图像和性质,在这个知识点的学习中,学生碰到了与以前截然不同的困难。如:函数图像和性质不能很好匹配,即学生对于函数解析式和图像性质不能熟练转化;不知何时要分类讨论,导致漏解;不会用反比例函数的“面积不变性”;不能完全解读题目中蕴含的信息,找不到或不理解图像语言;对于综合题不知如何入手解题。解决这些困难,教师就要在教学中充分运用数形结合,使学生能够逐一突破函数学习中的难关。 一、引导学生熟练掌握正、反比例函数图像和性质,突破“数形结合”认识关。传统的教学中通过画一画特殊的正比例函数图像,如2y x =,得到一般情况下正比例函数图像,这里的画一画是特殊情况,是必要的,但是由于学生动手能力不同,往往整节课的重点偏移到画图的操作细节上。如:如何找点,如何用平滑曲线连线等,而忽略了解析式与图像性质对应关系的探知。如何来解决呢?教学中①首先可以通过“猜一猜”,看正比例函数解析式y kx =(k ≠0)能不能用图像表示,它的图像是怎样的,从而引导学生发现函数中每一对x 、y 的值与坐标系中的点坐标的联系。②然后通过“想一想”,思考2y x =当x 的值大于、等于或小于0时y 值的情况,引导学生认识解析式对图像分布与增减性的影响。③再通过“画一画”,利用画图验证猜想,从图像上形象地认识性质。通过这三步的探究,得出一般情况下正比例函数图像是过点(0,0)和(1,k )的一条直线。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从函数图像的形态发现图像的性质,进而归纳函数的性质,建立起数学符号与图像性质之间的联系。同样地反比例函数图像也可以通过“猜一猜”,得出一般情况下的图像。再通过“想一想”和“画一画”,逐步认识函数图像和性质。以此类推,在后面的函数学习中,都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和步骤来进行函数图像和性质的教学。 在教学中,得到函数性质后,要把函数解析式、图像和性质用各种不同的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教案(教学设计)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目标】 1.亲历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的探索过程,体验分析归纳得出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探究、交流能力。 2.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3.熟练运用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使学生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掌握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反比例的方法,会正确判断。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反比例的方法,并能正确判断。 难点:使学生理解“相关联的量”、“相对应的数”等术语的含义。能够比较有条理的叙述判断过程。 【教学过程】 一、直接引入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有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掌握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反比例的方法,会正确判断,并且我们要掌握这些知识的具体应用,能熟练解决相关问题。 二、讲授新课 (1)教师引导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内容,形成初步感知。(2)首先,我们先来学习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它的具体内容是 巩固新知: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比较抽象,学生的原认知结构不能直接与新知发生作用,建立实质性的关系。 学生先建立起新知的上位概念——“两种相关联的量”,接着以此为生长点,,引导学生参与把两种相关联的量进行比较、分类、抽象概括。从而过渡到下位概念——正、反比例意义的学习。 它是如何在题目中应用的呢?我们通过一道例题来具体说明。 例1.电视机厂生产一批电视机,如果每天生产300台,可以生产42天;如果每天生产420台,可以生产30天,那么他们的工作效率比是(),他们所用的工作时间比是(),因为()一定,所以()和()成()比例。

答:300:420、42:30、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反 根据例题的解题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练习。 练习: 《学习宝典》是一种同学们喜爱的工具书,现在有两种版本,如果买4.8元一本的,能买90本;如果买5.4元一本的,能买80本,那么它们的单价比是( ),它们的数量比是( )。 答案:、(3)接着,我们再来看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内容,它的具体内容是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它是如何在题目中应用的呢?我们也通过一道例题来具体说明。 例:树的高度与它的生长年数,判断量是否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 答:树的高度与它的生长年数不成比例,因为它们的总数量不一定。 根据例题的解题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练习。 练习: 面积一定的三角形的底和高,判断量是否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 答:面积一定的三角形的底和高成反比例,因为它们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并且它们的乘积一定。 三、课堂总结 1.这节课我们主要讲了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以及它们在解题中的具体应用。 (1)巩固新知: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比较抽象,学生的原认知结构不能直接与新知发生作用,建立实质性的关系。 学生先建立起新知的上位概念——“两种相关联的量”,接着以此为生长点,,引导学生参与把两种相关联的量进行比较、分类、抽象概括。从而过渡到下位概念——正、反比例意义的学习。 (2)树的高度与它的生长年数,判断下面的量是否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 答:树的高度与它的生长年数不成比例,因为它们的总数量不一定。 四、习题检测 1.烧煤的天数一定,每天的烧煤量和煤的总量成( )比例。 2.如果那么和成( )比例3.面积一定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判断量是否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 4.8 5.4: 9080:57 x y x y

(完整版)正比例和反比例知识点

正比例和反比例知识点 一、变化的量 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存的变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二、正比例 1.正比例的意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 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字 母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正比例关系可以表示为:y/x=k(一定)。 2.应用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有些相关联的量,虽然也是 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但它们相对应的数的比值不一定,就不 成正比例,如被减数与差,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等。 三、画一画 正比例的图像是一条直线。 四、反比例 1.反比例的意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 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 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 示它们的乘积,反比例的关系式可以表示为:x·y=k(一定)。 2.判断两个量是不是成反比例:要先想这两个量是不是相关联的量; 再运用数量关系式进行判断,看这两个量的积是否一定;最后作出结 论。 五、观察与探究 当两个变量成反比例关系时,所绘成的图像是一条光滑曲线。 六、图形的放缩 一幅图放大或缩小,只有按照相同的比来画,画的图才像。 七、比例尺 1.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图上距 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2.比例尺的分类:比例尺根据实际距离是缩小还是扩大,分为缩小比 例尺和放大比例尺。根据表现形式的不同,比例尺还可分为线段比例 尺和数值比例尺。 3.比例尺的应用: 已知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正比例和反比例概念题

正比例和反比例概念题 练习(一) 1. 判断题正方形的边长与周长成反比例. ( ) 2. 单选题公顷数一定,总产量和平均单位产量 [ ] 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 3. 填空题圆锥的高一定,它的体积与底面积( )比例. 4. 填空题钟表上的分针,旋转的圈数与天数( )比例 5. 填空题长方形的周长一定,长和宽( )比例 练习(二) 1. 判断题一个分数的分母一定,分子和分数值成正比例. ( ) 2. 单选题一台织布机,前4小时织布22.4米,后3小时织布16.8米, 织布的米数和时间[ ] 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 3. 填空题长方体的高一定,底面积和体积( )比例. 4. 填空题总路程一定,已走的路程和未走路程( )比例 5. 填空题车轮的周长一定,行驶的路程和车轮转动圈数( )比例 练习(三) 1. 判断题在一幅地图上,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成正比例. ( ) 2. 单选题车轮的周长一定,转数与所行的路程成 [ ] A.正比例 B.反比例 C.不成比例 3. 填空题长一定,长方形的周长和宽( )比例 4. 填空题同时、同地测得的杆高和影长( )比例 5. 填空题分数值一定,分子和分母( )比例 练习(四)

1. 判断题y=3x、y和x成正比例. ( ) 2. 单选题正方形的边长和面积 [ ] A.不成比例 B.成反比例 C.成正比例 3. 填空题速度一定,( )和( )成( )比例. 4. 填空题圆的直径和它的面积( )比例. 5. 填空题正方形的边长与周长( )比例 练习(五) 1. 判断题圆柱的高一定,它的底面半径和侧面积成正比例. ( ) 2. 单选题分母一定,分子与分数值成 [ ] A.正比例 B.反比例 C.不成比例 3. 填空题出油率一定,原料和出油量( )比例 4. 填空题糖水的重量一定,糖的重量和水的重量( )比例. 5. 填空题李师傅每小时做零件的个数一定,做零件的总个数和需要的小时 数成( )比例. 练习(六) 1. 判断题实验种子数一定,发芽的种子数和没发芽的种子数成反比例. ( ) 2. 单选题一段路,甲5小时走完,乙4小时走完,甲、乙速度的比是 [ ] 3. 填空题()千米。 4. 5. 在比例尺是1 500的图纸上,量得操场的长16厘米,宽10厘米,求操场实际面积.

(完整版)六年级下册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练习题.doc

马西小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练习题二 一、判断. 1.一个因数不变,积与另一个因数成正比例.() 2.长方形的长一定,宽和面积成正比例.() 3.大米的总量一定,吃掉的和剩下的成反比例.() 4.圆的半径和周长成正比例.() 5.分数的分子一定,分数值和分母成反比例.() 6.铺地面积一定,方砖的边长和所需块数成反比例.() 7.铺地面积一定,方砖面积和所需块数成反比例.() 8.除数一定,被除数和商成正比例.() 二、选择. 1.把一堆化肥装入麻袋,麻袋的数量和每袋化肥的重量.() A.成正比例 B .成反比例 C .不成比例2.和一定,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A.成正比例 B .成反比例 C .不成比例3.在汽车每次运货吨数,运货次数和运货的总吨数这三种量中,成正比例关系是(),成反比例关系是(). A.汽车每次运货吨数一定,运货次数和运货总吨数. B.汽车运货次数一定,每次运货的吨数和运货总吨数. C.汽车运货总吨数一定,每次运货的吨数和运货的次数. 正比例反比例练习(一) 一、判断题: 1、圆的面积和圆的半径成正比例。() 2、圆的面积和圆的半径的平方成正比例。() 3、圆的面积和圆的周长的平方成正比例。() 4、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成正比例。() 5、正方形的周长和边长成正比例。() 6、长方形的面积一定时,长和宽成反比例。() 7、长方形的周长一定时,长和宽成反比例。() 8、三角形的面积一定时,底和高成反比例。() 9、梯形的面积一定时,上底和下底的和与高成反比例。() 10、圆的周长和圆的半径成正比例。() 二.选择题 (1)根据表格判断数量间的比例关系。 时间(小时) 2 3 5 7 8 路程(千米)100 150 250 350 400 时间与路程 ( ) 。 A. 成正比例 B. 成反比例 C. 不成比例 ( 2)圆柱体底面积与高( ) 。A. 成正比例 B. 成反比 例 C.不成比例 圆柱体底面积 300 200 150 120 100 (平方分米) 圆柱体高 2 3 4 5 6 (分米) (3) 年龄与身高 ( ) 。 A. 成正比例 B. 成反比 例 C.不成比例 年龄(岁) 2 3 4 5 6 身高(厘米)94 110 119 125 131 三.看图表填空 ( 1)根据规律判断比例关系,并填空。

正比例和反比例单元教材分析及教法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百度文库 11 正比例和反比例单元 水小毛国斌 一、解读课标要求 比例这单元知识涉及《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和“空间与图形”两 领域的内容。具体包括: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以及比例的应用这三部分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不仅是六年级上册比的教学内容的延伸,而且也是学生升入初中后中学数理化学科常用的数学基础。 课程标准要求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通过比例的学习,进一步建构数量关系的模型,通过解比例的运用,发展学生运算能力。比例的应用又与“图形与几何”领域相关,使学生能举例、解释生活中成比例的数学现象。 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我确定本单元的具体教学目标是: 1.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 2.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能运用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出图像,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像中找出或估计出另一个量的值。 4.经历探索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及其应用的学习过程,了解正反比例知识形成过程,体会正反比例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5.再学习中体会具有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的两种量之间的联系,渗透函数思想,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比例的应用。教学难点是能正确判别两种量是否成正反比例关系。 二、教材内容分析 (一)本单元的知识体系是: 第一: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中涵盖三部分知识:1.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通过比值是否相等判断是否组成比例2.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3.解比例其解比例的方法就是把比例转化成方程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知识点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知识点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知识点一: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1)正比例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变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用字母x 和y 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 表示一定的量,那么正比例关系可以写成: ()一定k x y = 例如,总价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变化,总价和数量的比的比值(单价)是一定的,我们就说,总价和数量是成正比例的量。 工总工时 =工效(一定) 工总和工时是成正比例的量 路程时间 =速度(一定) 所以路程与时间成正比例。 (2)反比例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一定的量,那么反比例关系可以写成:x×y=k(一定) 例如,长×宽=面积(一定)长和宽是成反比例的量 每本的页数×装订的本数=纸的总页数(一定)每本的页数和装订的本数是成反比例的量知识点二:正比例和反比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1)相同点:正、反比例都是研究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关系,即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2)不同点:正比例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商)一定;反比例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

正比例反比例 相同 点 不 同 点 知识点三: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图像是一条什么线? (1)正比例关系的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2)反比例关系的量是一条不过原点的曲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