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小学德育研究会课题申报表(粤德会〔2014〕1号)

广东省中小学德育研究会课题申报表(粤德会〔2014〕1号)
广东省中小学德育研究会课题申报表(粤德会〔2014〕1号)

附件1:

2014年度中小学德育课题指南

一、中小学德育理念与理论研究类

1.立德树人的理论研究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的理论研究3.中小学民族教育研究

4.中小学生态文明、生命教育、廉洁教育等教育热点难点问题与对策研究

5.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与时代精神的创新研究

6.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与公民意识教育研究

7.新时期中小学团队工作创新发展研究

8.特殊教育中的品德教育、心理教育、拓潜教育研究

9.中小学德育有效衔接研究

10.学校特色德育模式的深化研究

11.在德育体系中整合相关专题教育的研究

12.中小学德育与心理教育有机整合研究

13.特殊教育与智力潜能开发研究

二、中小学德育特色品牌与模式机制研究类

1.新时期广东人精神在中小学德育中的应用研究

2.中小学校现代公民意识培养的模式研究

3.学校德育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整合发展与合力联动德育工作机制研究

4.德育创新与学校特色品牌营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5.中小学德育创新促进学校特色发展研究

6.中小学德育示范学校评估机制与示范学校示范推广及深化发展研究

7.学校立德树人的模式研究

8.新形势下中小学德育特色发展与创新发展模式研究

9.积极心理学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10.富有广东特色的学校德育创新发展模式研究

1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价体系与干预机制研究

12.中小学微德育理论与实践模式研究

三、中小学德育课程研究类

1.学科教学与德育有机融合,促进学生素质协同发展研究2.中小学德育课程教学方式创新的研究

3.德育课堂主渠道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与思想政治课的实施研究

4.各学科课程教学加强德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四、中小学德育队伍建设研究类

1.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研究

2.基于师生关系的师德与师德教育研究

3.教师心理健康现状、标准与对策研究

4.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伦理研究

5.教师幸福感研究

五、中小学学生思想行为研究类

1.“自媒介时代”儿童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规律性与有效性研究

2.城市流动儿童问题与教育研究

3.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与教育研究

4.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青少年思想道德发展状况研究

5.社会转型期青少年问题及其干预研究

6.影视文化、报刊杂志及文学作品等对青少年思想品德影响的调查与研究

7.网络环境下中小学生德育工作有效性研究

8.中小学安全教育研究

9.学生人生规划指引研究

10.培养中小学生良好媒介素养的研究

11.中小学生文明素养养成研究

12.学生诚信教育、关心他人和团结合作教育研究

13.学生焦虑、厌学的心理疏导与压力管理研究、

14.学习不良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与教育对策研究

15.“融合教育”背景下的特殊学生教育研究

16.外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保护和城市融入研究

17.留守儿童教育和保护研究

18.学习困难学生、问题学生、心理弱势学生的教育研究19.不同类型学生潜能发展与教育对策研究

20.中小学生法制教育有效性的研究

21.大众传媒对学生道德影响的调查研究

22.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研究

23.学校弱势群体子女心理问题及其教育的研究

24.农村学校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与对策研究

25.学生自主能力培养研究

26.学生互助合作能力培养研究

六、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与实践教育研究类

1.岭南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2.中小学和谐校园、幸福校园、美好校园研究

3.学校家庭教育指导研究

4.家长学校建设与发展模式研究

5.学生社团活动与学生自主成长的研究

6.中小学生德育实践基地创新发展的研究

7.青少年社会教育基地建设研究

8.素质教育基地课程建设与实现德育功能研究

9.在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加强德育实效性研究

10.在德育中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的研究11.培养残疾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的研究12.青少年犯罪预控研究

13.学生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育人功能研究

14.校园网络语言和流行语教育价值研究

15.中小学校禁烟、反毒品教育研究

16.中小学环保和低碳生活教育研究

17.校外教育优质资源对未成年人的文化育人作用研究七、中小学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研究类

1.班级组织管理模式创新发展研究

2.班级文化建设与特色班级创建

3.基于班级公共生活的班级共同体建设

4.学习型班集体建设

5.班级发展规划研究

6.班级中的团队、学生社团活动创新研究

7.创意性班会课与班集体活动研究

8.班级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融合研究

9.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创新研究

10.班级教育特色课程研究

11.特色班会、校会、队会研究

12.班级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与运用研究

13.基于教育共同体的班级家校有效合作创新发展研究14.班级中的家校有效沟通研究

15.班级家长委员会运作模式研究

16.班级博客、Q群、短信沟通研究

17.第三媒介时代青少年媒介素养的教育研究

18.新时期青春期交往与性教育研究

19.中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

20.中小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研究

21.班级情景中的真实德育研究

22.班主任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研究

23.叙事德育创新研究

24.体验性德育创意研究

25.活动型德育创新发展研究

26.基于素质教育理念的学生品德素质评价研究27.班级激励语研究

28.班主任工作的心理学技术研究

29.课程、课堂、班级、校园文化、家校合作、个人成长中的微德育研究

30.班主任综合素养的研究

31.班主任专业成长个案研究

32.班主任专业自主成长研究

33.班主任成长规划研究

34.德育、教学“双优型”班主任研究

35.班主任成长与学校特色发展研究

36.班集体建设、班级共同体、班级公共生活、班级特色文化、班级发展规划研究

37.中小学班主任专业成长与班主任工作室模式研究

38.中小学主题班会的设计与实施的创新发展模式研究

39.班主任工作创新发展模式研究

40.中小学班主任专业成长评估机制研究

41.团体辅导在班级建设中的运用研究

附件2:

2014年度中职学校德育课题指南

一、中职德育理念与理论研究类

1. 科学发展观融入中职德育研究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职教育全过程研究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职德育关系研究

4. 中职学校“立德树人”系统工程建构研究

5. 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与中职德育研究

6. 新时期广东精神与中职学校德育有机结合研究

7. 中职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研究

二、中职德育特色品牌与模式机制研究类

1.中职学校德育特色与品牌研究(可基于区域性、校本性、行业性进行研究)

2.中职学校德育模式研究(可基于学校某方面工作)

3.中职学校实践育人机制研究

4.中职学校合力育人机制研究(可基于学校、家庭与社会联动机制研究)

5.中职学校文化育人机制研究(可基于校企文化有机交融研究)

6.中职学校管理育人机制研究(可基于规范管理与自我管理研究)

7.中职学校服务育人机制研究

8.中职学校环境育人机制研究(主要以网络环境为主研究)

9.中职学校德育评价机制研究

10.中职学校学生实习实训德育工作机制研究

11.中高职院校德育有效衔接机制研究

12.中职学校学科教育与德育融合机制研究

13. 中职学校安全预防与教育管理机制研究

三、中职德育课程研究类

1.十八大精神“四进”(进教材、进课程、进头脑、进行动)研究

2.中职学校德育课特色教学模式研究

3.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内容创新研究

4.中职德育课程内容与初中和高职德育课有效衔接研究

5.中职德育课教学效果评价标准研究

6.中职德育课教学督导研究

7.中职学校德育课校本特色教材的开发与运用研究

四、中职德育队伍建设研究类

1.中职德育队伍建设研究

2.中职学校德育管理队伍职业认同状况研究

3.中职德育课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路径研究

4.中职学校德育教师队伍职业精神培育研究

5.创新型中职学校德育工作队伍建设研究

五、中职学生思想行为研究类

1.中职学生思想行为状况研究

2.中职学生实习实训情况调查与研究

3.中职学生就业现状调查与研究

4.中职学生恋爱问题调查与研究

5.中职学生消费问题调查与研究

6.中职学校弱势群体调查与研究

7.中职学生现代媒介素养研究

六、中职学校文化建设与实践教育研究类

1.校企合作背景下中职学校职业文化建设研究2.中职学校特色校园文化研究

3.中职学校文明礼仪教育实践研究

4.中职学校学生社团指导与管理研究

5.中职学校志愿服务体系研究

6. 深化中职学校学雷锋活动研究

七、中职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研究类

1.中职学校班级常规管理策略研究

2.优秀中职班主任工作典型个案与德育规律研究3.中职班主任的人格魅力研究

4.中职学校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研究

5.中职学校德育主题教育活动研究

6.中职学校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研究

7.基于学生成长的班级教育共同体研究

8.中职学校班主任队伍思想状况调查研究

9.中职学校班主任教育合力研究

10.中职班主任非权力因素对班集体影响研究11.中职学校名班主任队伍建设研究

12.中职学校名班主任工作室建设研究

附件3:

2014年度中小学(中职学校)

心理健康教育课题指南

一、机制及课程建设研究类

1.中小学(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模式研究2.学生校园幸福感研究

3. 校园心理文化环境建设研究

4.班级管理与学生心理素质提升的研究

5.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纵向结构”设计与建设研究

6.心理教育校本课程建设研究

7.提高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有效性研究

8.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教学渗透研究

二、心理品质研究类

1.学生自我意识培养研究

2.学生意志品质培养研究

3.学生情绪调节能力培养研究

4.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研究

5.中小学生学习心理辅导研究

6.学生青春期心理辅导研究

三、不同群体心理教育研究类

1.学生心理障碍与行为问题矫治研究

2.问题学生个别辅导与个案设计的研究

3.心理困境儿童的心理辅导研究

4.“双困生”(经济上困难和心理上困难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5.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调查与教育方式研究

6.中职学生心理特点与心理教育方式研究

7.教师心理健康素质发展研究

8.家庭亲子关系的研究

课题申报书(范文5篇)完整版

《课题申报书》 课题申报书(一): 一、课题研究论证报告 1.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 1)课题提出的背景 第一、新的教材、新的课程越来越注重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用心性的调动。 它的最大特点就是不是仅注重知识研究的结果,而是更重视研究知识的过程;不 是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是更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知识的潜力;不是课堂上教师为 中心,而是重视师生的互动性学习。新的课程越来越重视人的发展和培养。与时 俱进的形势要求我们冷静思考,如何进行《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优化方向与实效策 略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 第二、我校地处城乡结合处,学生及家长的文化素质差别越来越大 . 随着中学生就近入学等一系列政策的实施,生源中的不同智现象越来越突出。摆在我们面 前的一个最大难题就是寻找课堂教学优化的方向和有效的教学手段或策略使这些 学生能得以提高。我们认为,校园的现实要求我们做这方面的实践和研究。 第三、目前,一些中学的课堂教学中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苦干有余、巧干不 足、实效性不高的现象,这已经制约和影响了中学教学质量整体水平的提高,客 观上也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形势下,深入探讨课堂 教学优化的方向和实效策略,很有必要。 第四、任何教科研都就应为教学实践服务。我们的实践阵地是教学的第一线,也就是说,要透过我们教师的教学,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潜力水平,提 升我们整体水平。我们就应实事求是,认真地去进行新课程教学中课堂教学优化 的方向和实效性策略的研究。 ( 2)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探讨课堂教学优化的方向:从教学模式优化研究;教学设计、资料优化研 究;教学环节优化研究;教学手段优化研究等方面探讨课堂教学优化的方向。 2.研究优效课堂教学的实效策略:备课策略的研究;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 自主学习策略的研究;反馈策略的研究;培养合作学习品质和潜力的研究;提高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效性中过程评价的研究。 2.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 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德育课题研究成果2018知识交流

德育课题研究成果 2018

小学德育教育研究课题----小学日常行为 规范养成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专家孙云晓指出:“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 反观现有日常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现状,我们认为 (1)学校生源比较复杂,来自不同家庭的孩子行为习惯有较大差距。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培养应更具针对性、层次性。 (2)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法途径较为简单,缺乏评价与反馈。我们认为:从行为习惯的培养入手,有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能促进学生发展,适应新时期的挑战和要求。这一研究,从现实和长远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研究目标 1、结合时代要求和少先队教育特色,通过研究和实践,探索一套适合寄宿制、小班化办学体制的“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对策,以利推广。 2、通过研究和实践,引导使少年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深入理解道德规范,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通过研究和实践,优化班主任队伍,提升教师德育工作水平,进一步推动学校德育工作。 (二)研究内容: 1、探讨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培养的有效方法与途径。

2、探讨家校社会多维立体的教育途径和策略。如何将本课题研究与家庭教育相结合,调动家长、社会教育积极因素。 3、探讨优化班级管理、提升学校德育成效的科学、系统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创新点及突破之处 本课题为应用基础研究,在强调应用性的同时,也注重一定层次的理论探索。着眼于寄宿制、小班化学校儿童的日常行为,着重进行有关小学生在学习、做事和做人等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与实践,以使小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养成一系列做人、做事和学习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为其健康人格的培育奠定基础。 (1)创新方面。依据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遵循教育规律,努力构建创新养成教育途径和模式,将养成教育贯穿到学生日常生活行为中,多层次、全方位的进行跟踪教育,突出成长为主的教育理念。 (2)理论意义。立足于应用探索与实践,在探索和实践过程中总结寄宿制学校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规律,丰富素质教育理论和养成教育理论内涵 (3)应用价值。本课题着手与途径和模式的实验和探索,侧重于应用实践,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努力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具有健康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促进他们的可持续发展。 完成条件分析、研究方法与路线 (一)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分析: 1、领导支持,课题研究有经费保障。校领导对课题研究大力支持,为课题研究开展提供环境支持、经济支持。良好的教学条件和领导的重视、指导,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基础保证。 2、资料丰富,研究有理论支撑。

最新小学“微德育”小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微德育”小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等名言,告诉我们做人做事要懂得知恩图报。中华民族历来就具有这种传统美德,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当中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友到来自方方面面的或大或小的“恩”的施与。然而,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受外来多元文化的影响,人的感恩意识在逐渐的缺失,只懂得索取,不懂得回报。现在孩子多为独生子女,“6+1”的家庭环境,让小学生更感到自己是父母、长辈呵护下的“小太阳”,孩子普遍缺乏感恩意识,做事缺乏爱心,心理承受能力差,体谅不到父母、教师的辛劳,待人处事冷漠、缺乏对社会的责任感。长期以来学校德育教育的不足,对学生的感恩教育明显落后于教育的发展。《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指出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要“从他们的具体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深入浅出”,“要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正是鉴于当前现实,根据这种指导思想,我们提出本课题的研究。 二、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及预计突破 (一)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加强青少年道德教育,是贯彻以德治国的重要内容,是事关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我国把“学会感恩”写进《小学生守则》,感恩教育研究将成为全国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主导性德育研究潮流。2006年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国家726项目研究中心正式在全国启动“全国中小学感恩教育研究活动”,并申请成为国家“十一五”重点课题,面向全国选择一批挂牌实验学校,这意味着该课题的研究在全国范围具有代表性。当前,在互联网上有关感恩教育研究的文章和成果比较丰富,主要从感恩教育的重要性、感恩教育的内容、途径等方面进行探讨,许多地区、学校也在进行感恩教育的对照研究,但尚未出现成熟的感恩教育途径和方法理论研究,该课题的研究对探索德育教育的新模式有重要意义。因此,开展该课题研究是时代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人才培养的需要。 (二)预计突破

小课题研究申报表

小课题研究申报表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一、课题名称及主要参加者的基本情况 课题名称小学课外古诗词校本教材开发的实践研究 :7721/blog/ 课题主持人 姓名高玉莲出生年月 职称一级教师单位唐山市唐钱楼小学 课题类别□ —小学德育课程与教学□ —综合实践活动 □ —语文教育□ —数学教育 □ —英语教育□ —科学教育 √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 —小学教学评价改革 □ —小学教学方式、教学组织形式改革 □ —小学教育技术教学应用与资

源建设 二、课题设计论证 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课题研究背景: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把学习古诗文作为每个少年儿童的必修内容,并规定小学阶段要求背诵优秀古诗文160篇。但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古典诗歌仅有四五十篇,远远满足不了学生诵读诗文的需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这就意味着学校课程将由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部分组成。而校本教材的开发是保证校本课程得以实施的前提条件。我校以“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奠基”为办学理念,倡导“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大力推动师生阅读。其中,“晨诵古诗词”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目前各年级背诵的古诗由语文教师自由选择,缺少年段间的衔接与承续,急需序列化、主题化的校本教材使之规范起来。

课题研究目的: 基于以上认识,构建具有个性化的、本土化的校本课程:《走进古诗文》,编写符合校情、学情的校本教材,并努力将古诗文教育与培养学生良好习惯、高尚情操、优秀品格的人文教育有机地融合,着力培养一代“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睿智少年。 具体目标: 课内向课外延伸,丰富古诗词教学的资源。编写古诗词校本教材。小课题研究申报表 开发教学资源,为学生学习经典诗词服务。激发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丰富教师的个人文化底蕴,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课题研究意义: 抓好对经典诗词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研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

德育课题成果简述

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中“小常规”教育实施策略的研究 第一部分课题提出 达因苏草原有一个环境清幽、漂亮雅致的学校——农九师一六五团中学。学校在发展中明确了学生不仅学习成绩要优异,更应该是文明尚美,礼仪高雅。 (一)日常教育活动中的几个镜头及分析: 【镜头一】:学生们正排队往操场上走去,男生A走路时,手不知怎么就碰到了男生B,只见B转身便使劲打了A一拳,嘴里还嚷着:“你打我干嘛”A又边还手边说:“我又没打你!”于是两人就开始了…… 【镜头二】:“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好教了。”“有些学生具有双重性格,在教师面前一套,背后一套,学校里一套,家里一套。”“老师成了消防队员,今天解决了一个问题,第二天又冒出一个问题;解决了新问题,老问题又卷土重来。” 镜头三:…… 分析:老师们天天抓常规,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教育不守常规的学生,但仍出现“屡禁不止”的现象,老师身心疲惫。常规教育的效果不尽人意,有的只是起到即时的作用而没有达到长远的预期。 * (二)学校常规教育的现状 1、学校常规教育的现状 现状一:学校常规教育的规定大而空。学校的常规教育一般是教师根据《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向学生介绍常规,让学生学习常规,接着是不断地提要求,在平时的学校活动中不断提醒、督促和纠正。学生在常规教育的过程中,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而没有自主构建常规,因此,常规在学生心中没有深刻的印象。 现状二:防范式常规教育,让师生走向对立。学校目前的常规教育主要还是防范式,即教师处处防范学生,生怕学生做错什么。学校常规管理主要是检查式。为了处处提防,学校、教师往往采用“控制”的手段,控制时间、控制空间,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活动,以取得表面的井然有序。这样一来,常规教育陷入了难以走出的怪圈:控制形成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这种依赖使得学生的自主意识、规则意识很难形成,所以一旦学生失去教

教师个人课题申报表

教师个人课题申报表 编号: 新沂市高级中学 2013-2014学年度“个人课题”申报表 课题名称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提问技巧的研究 姓名 单位新沂市高级中学 年月日 个人课题申报表内容: 1 姓名所在学校新沂市高级中学性别女所任学科学历本科年龄所在年级高二职称中二联系电话电子邮件 课题名称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提问技巧的研究 课堂教学提问可以改变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局面,活跃了课堂教学 的气氛。一个好的课堂提问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用有价值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而且有助于教师及时得到反馈信息,不断调控教学程序,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提问不仅针对学生,也是针对教师的,通过提问,教师和学生可分别 获得对各自有益的信息,以作为教师进一步调整教学活动的重要参考,同时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引导。课题研究的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引起悬疑,在好奇心的支配目的意义下,学生很快会把注意力集中到特定的知识点上。激发了他们急于获取知识的(课题核心 兴趣。概念及所要

1、通过课题的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解决的问题 分析) 引导学生去探求知识,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动手动脑的能力,提高学生课 堂学习效率。 2、进一步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提高实际教育教学的水平和教科研水平。 3、在提高自己教育教学水平的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育人能力。 1、通过调查课堂提问的现状,仔细挖掘问题产生的根源。 2、积累丰富的课堂提问研究的案例,为课题研究提供素材。 3、有效性问题情境的研究,试图发现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方法和策略。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研究 方法 4、有效性提问与学生思维发展探究精神的相关研究,旨在探索出有效性提问与 学生思维发展探究精神的相关程度。 5、教师有效性提问技巧的研究,试图研究和总结出教师有效提问的可操作性的 策略和方法。 2 2013年 九月份: 制定个人课题研究计划。 十~十一月份: 1、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师公开课活动,积极参加教研组听课、评课活动。取长补短,丰富自己的课题内容

小学德育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小学德育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2018-03-10 题目: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一.课题提出的背景、缘由及研究现状述评(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校园育人环境,使中小学成为弘扬正气,团结友爱,生动活泼,秩序井然的精神文明建设基地。 在《广东省中小学德育指导委员会工作座谈会》上,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小鲁指出:新形势下,我省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整体思路是围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中央8 号文件,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个中心任务,重点抓好德育主渠道、德育教化和德育督导评估三方面工作,突出抓好德育环境的全面教化。 《课标》也强调: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具有独立个性的学生。教育应促进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 ”从教育的角度看,班级是学生彰显个性,实现发展的重要基地,是培养学生成长的一方沃土。 什么样的班级就塑造什么样的学生,他们参与班级建设的过程经历,体验感悟,将在其生命发展的历程中留下鲜明的痕迹。 要培养出赋有创造性的特色学生,必须构建有个性化的班级文化,让学生无条件,无时不刻地进行班级文化熏陶。 在此背景下,有效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已成为一项迫切的重点工程。 (二)课题提出的缘由新的一轮课程改革本质上就是对课程文化的一种颠覆和重新建构,学校文化、班级文化事实上都是课程文化的有机组成部

分,而个性化班级文化就是一种全新的文化。 因此,在新课改情境下,进行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是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 其次是学校发展的需要。一所学校的发展归根结底就是这所学校全面的发展,它既包括群体的发展,也包括个体的发展。 单个班级的发展势必促成全校的发展;单个学生个体的成长,也最终促成学校的长期发展。 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良好的班级文化能促成良好的班风建设,能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使每一个学生都在积极、健康、向上的风气中接受持久而稳定的熏陶,最终共同成长。 再者是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能促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能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的修养,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创新能力。 未来社会要求培养新型人才,其不仅重视人才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重视人才的潜能个性的发展,而这些素质单靠一般的灌输”是难以奏效的。 多姿多彩的班级文化活动,可以引发学生无限的创造力,开拓视野,扩大知识面,增加信息量,同时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 (三)班级文化建设现状在现实中,学生从小接触到的班级文化几乎是千篇一律,千班”一面,给学生造成严重的审美疲劳,无法收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创建具有特色的学校班级文化的常规管理和建设,把班级还给学生,让

小学德育教育研究课题

小学德育教育研究课题—— 农村小学感恩教育研究与实践 一、课题的提出 1.社会现状的需要 我国自古就有“羊跪乳,鸦反哺”的古训。感恩就是意识到今天自己获得的一切,不是凭空而来,除了自己的努力,还有许多人在背后的创造和奉献。感恩是一种本性和不可磨灭的良知。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一种处世的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对于今天的广大青少年来说,感恩意识绝不是简单的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它还是一种责任意识,自主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更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更是我国优秀的传统美德,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该不断继承和发扬光大。 2、学校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积极倡导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引导广大未成年人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对小学生而言,“感恩”他人的能力还非常有限,但从小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让他们懂得感谢和帮助,应该是我们现代教育的一个重大课题。 3.儿童成长的需要 儿童教育专家郭建国教授说:“感恩之心是一种美好的感情,没有一颗感恩的心,孩子永远不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理解帮助他人,更不会

主动地帮助别人。”小学阶段是人生受教育的起始阶段,一些行为习惯的养成影响着孩子的一生。开展感恩教育就是让学生从感恩思想中内省的自我发展要求,在学生内心中激发出要我学好到我要学好,真正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对塑造儿童完善的人格,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此,我校对小学生思想道德心理状况进行了一次“摸底抽查”,抽查数据显示:有的学生景仰科学家,有的学生景仰体育、影视明星,只有少数学生表示景仰自己的父母,“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付出的是最多的,可崇拜父母的孩子是最少的。孩子尚且对父母不怀感恩之心,更何况对对同学、对老师、对社会呢?当今,虽然物质生活已经达到较高水平,但是学生的感恩意识缺失,不懂感恩,不会感恩,拒绝感恩的现象时有发生,暴露出基础道德滑坡,理念信念缺位,价值观念扭曲等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严重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究其原因有三:一时学生中独生子女居多,在家中备受溺爱,长辈们只知道默默付出,却忽略了对孩子的感恩教育,只是孩子们以为向长辈们索取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养成只想索取不思回报的习惯。二是由于分数成为唯一评价标准已又多年,感恩教育缺失就可想而知。三是改革开放30年来,国门打开了,空气更新鲜了,但是拜金主义等一些不健康的思潮也进来了,严重影响青少年的价值观,感恩情愫缺失。 基于以上思考,从我校德育工作实际出发,结合本学期我们提前作的感恩教育的相关工作以及取得的效果,我们提出了《农村小学感恩教育研究与实践》的课题,创造感恩教育的新模式,对学校实施感恩教育

研究性学习课题申报表

研究性学习课题申报表 课题自选. 内容要点1.课题的理论依据(包括课题的研究意义,课题提出的理论依据及主要参考文献). 2.研究方案(包括课题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步骤及可行性分析). 3.课题的预期研究进展和结果. 附:潘旭红研究性学习课题申报表(1) 课题名称: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导师:潘旭红 课题组成员:高二(6)班全体学生组长:沈洋班级:高二(6)班 主导课程:英语,语文相关课程: 1、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收集资料、独立钻研,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及探究精神。知识目标:掌握有关饮食方面的词汇和句型。 能力目标:扩展学生的词汇,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语言知识,培养学生利用各种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 德育目标:让学生了解中西方饮食习惯的异同,培养学生文化包容意识。 2、研究的主要内容: 中西方饮食文化 3、研究的步骤: (1)课前布置任务:让学生独自收集相关资料和图片,并准备用英语表达。 (2)在课堂上分男女两大组或者全班分左右两大组,分别代表中、西两方,让学生进行集体讨论。 (3)全班汇总中西方各自不同的饮食习惯,并编写中西方饮食文化异同一览表。 研究方式 上网或到阅览室收集相关资料和图片(小组合作与独立钻研相结合) 所需条件 开放微机室、阅览室 导师意见 审批意见 附:相关资料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餐饮产品由于地域特征、气候环境、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在原料、口味、烹调方法、饮食习惯上的不同程度的差异。正是因为这些差异,餐饮产品具有了强烈的地域性。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造就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来自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世哲学。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西方人注重“以人为本”。 这里简要从下面三个方面谈谈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 一、两种不同的饮食观念

个人课题申报表(填写模板)

附件1 兰州市2017 年教育科学规划“个人课题” 申报表(一) 编号类别小学或中学(学科)姓名XXX 市县区兰州市榆中县 学校榆中县XXX中学( 小学) 课题名称符合“三要素”:研究范围(学段、学科等)+研课题名称 究主题+工作方法(研究、实践研究)电话 电子邮件 学校( 单位) 意见 区(县)教科表(二)各项只是我的一些思考和理解,仅供参考。 研部门意见亦可看做是课题研讨培训。不解之处,可继续探讨。 市教育科学规 划办审批意见

兰州市2017 年教育科学规划“个人课题” 申报表(二) 编号类别小学语文 课题 例如:《优化小学生座位编排的策略研究》,修改并分析:小学生(学段范围)、座位编排(对象)、优化策略(主题)、研究(工作方法)。 名称 关键 一、关键词界定(围绕三要素,确定关键词) 1.XXXXXX: 2.XXXXXX: 词界 定及二、课题名称解读 小学生座位编排优化策略研究:就是指............ 的一系列研究活动和过程。 课题(此框有2 项内容,请注意格式布局。要求:1. 用词准确,语序合理,流利顺口, 名称解读范围适度,主题明确,方法具体,课题名称简洁、明了、具体。 2. 关键词必须是课题名称里的连续性词语; 3. 关键词界定即解释,最好通俗易懂。) (此框有2项内容,应按以下格式进行布局)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一般“个人课题”研究背景表述,最好不涉及全国乃至国外背景,建议只从课标 要求和自身教育教学存在现实问题等两方面进行简要表述即可。不涉及课标内容的,可 直接表述教育教学现实中存在的与课题主题相关的问题及影响即可。例如:课题《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研究》)(课题名称不超过20 字为好)。表述格式为: 课题 1.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研究 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课外阅读总量145万字以上,其中五六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 万字;要求喜欢阅读,能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兴趣);要求小学生读好书,好读书, 的背 景及形成良好阅读习惯(习惯);要求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形成良好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丰富 精神世界(能力)。 意义 2. 我校属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内外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普遍较差;大多喜欢有 趣画报,喜读故事类书籍,对少图无图的知识类和科技类书籍兴趣极差,阅读范围狭窄, 阅读量严重不足。凡此都严重影响了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提高和语文素养的提升。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可从该课题研究,能够(或可以)促进学生发展、改善课堂教学、促进教师成长、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等四方面表述,表述结构为:通过该课题研究,可以...... 。

中心小学德育特色项目申报表

中小学德育特色项目学校申报表 学校名称校长 学校地址村青年路 联系电话 建校时间1935 现有学生数1268 申报特色民族团结教育 确定本特色项目校的意义 本校现有学生1268人,来自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84个市、县(区),全校共有土家、黎、布衣、苗、仡佬、白、侗、回、畲和汉族等10个民族成分,少数民族学生占17.7%。 基于本校生源的民族的特点,以及我校生源多为新居民,特确定“民族团结教育”德育特色项目。 通过深入开展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全面提高广大师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增进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和历史文化的了解,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的责任感和自觉性,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相互离不开”的思想观念,自觉维护我国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关系。 前期工作简述 我校高度重视德育特色项目的建设,根据上级的精神要求,创建德育特色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根据活动方案,层层落实责任,保证活动顺利实施。同时领导小组还对德育特色项目的确定,实施方法的讨论以及实施细则进行召开定期会议。 为确保创建德育特色学校活动的开展,充分调动教师参与创建德育特色学校的积极性,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我校制定《教师绩效考核制度》、《班主任考核实施方案及细则》等制度,并在教职工大会上通过。 为更好的创建德育特色项目,我校在学校层面,教师层面,学生层面分别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 学校层面:为创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我校在教学楼的各楼道进行了精心的布置,在低年级教学楼布置关于民族特色的图画,在高年级教学楼布置4大版块: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瑞安文化、姓氏文化。同时在教室的外墙壁上布置56个民族的“民族印象”。除此之外,还在校门口的橱窗内展出“民族知识”的喷绘。通过这些校园文化的布置,同学们可以从多方面了解民族知识和我校的民族特点。 教师层面:我校组织教师为少数民族的学生送关爱,为他们送去爱心和关心。为使“民族团结教育”更好的落实,我校各科老师都在教学中编写设计“融合教育、和谐发展”;“民族团结教育”的教案,将德育特色项目渗透到教学中。教师的参与度达到100%。 学生层面:在大队部的组织下,各班围绕“民族团结教育”开展了一系列丰富的活动,如:黑板报刊出、主题队会的召开、国旗下讲话、学唱民族歌、学跳民族舞和写民族团结的征文等等。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还增进了不同民族同学们的友谊,最终升华为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谊。 - 1 -

德育小课题

阜康市天龙小学德育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名称、范围、组织与管理 1、课题的研究名称: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 2、课题领导小组: 组长:白文莉 副组长:赵海英崔晓 成员:一到六年级班主任 3、成员职责分工: 崔晓:负责课题的总体工作。根据上级的安排和学校工作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主持课题研究的会议和活动,定期进行指导、检查课题研究工作,协调上下级之间的联系等。李瑛:负责为课题研究提供后勤保障。 陈燕:具体分管课题的研究工作,抓好课题研究的组织、安排、总结。对课题研究进行宣传、报道、课题开展的记录,收集资料、与县课题研究组联系,传递信息、资料等。 季建委:负责课题在三年级中开展、研究。 赵玉荣:负责课题在四年级中开展、研究。 李翠萍:负责课题在五年级中开展、研究。 刘红艳:负责课题在六年级中开展、研究。 二、课题提出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进入新世纪以后,教育界对学校德育各校的认识和采取的措施呈持续加强态势,同时,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仍然比较严峻。中共中央办公厅与2010年初下发的《关于适应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在肯定学校德育工作的同时,全面客观地分析了当前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在国内外新形势下很不适应,突出表现在“重智育轻德育”、“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德育工作不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要求,方法、手段滞后,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重校内教育轻校外教育的倾向比较严重。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教育的风气尚未形成,一些地区的社会环境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一些教师的道德素质与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教师的职业道德亟待加强;德育工作的保障措施不够有力,体制、队伍建设和经费投入等政策措施不到位。这些问题是现在、今后德育工作仍然面对的严峻问题和真实情况,因此,寻找和研究适合新时期的德育方法工作迫在眉睫。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们与世界各国的交往和了解进一步增多,随之而突显出来的中国人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让人担忧,有些甚至在国际上造成不良影响。这促使我们深刻反思学校的德育教育:政治口号喊的多,行为规范培养少,力度小。提高国民素质,就要从基本道德行为的教育和训练开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能促进个人的成长进步,还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对自然界起着积极作用,标志着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 三、指导思想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执行国家教育方针,坚持以德育为首,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通过对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良好的养成习惯,做一个合格的小公民。 四、研究目标 1、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主要包括良好的举止文明的习惯、诚实守信的习惯、尊重他人的习惯、守时惜时的习惯、懂得感恩的习惯、勤俭节约的习惯、遵守秩序的习惯、

江宁区个人课题申报表格

关于做好江宁区2011年教育科研“个人课题”申报的通知 各中小学、幼儿园: 为落实“教育科研提升年”目标任务,区教育局与教育学会将组织开展2011年度(2011年6月——2012年5月)教育科研“个人课题”研究活动。请各校(园)认真组织教师做好“个人课题”申报准备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各校(园)要积极组织教师和学校各类管理人员开展“个人课题”研究,建立市、区、校三级“个人课题”网络,努力实现80%以上教师有“个人课题”的目标。市个人课题实验学校要起到试验田和示范窗的作用。 2.区级“个人课题”在校级“个人课题”的评审、立项基础上择优上报,于6月20——27日在江宁教育信息网上提交申报材料(相关申报信息和申报表),网上提交后自动产生“个人课题”申报封面,逾期不提交材料,网络自动关闭。 (申报教师要仔细阅读“个人课题申报操作流程”,教师个人进入“江宁教育信息网”,登录EMIS所需个人用户名、密码由学校信息技术室统一提供)(注意事项:申报教师只能用自己的用户名登录提交本人的申报材料,不能用别人用户名登录提交材料,每个人只能提交一个课题) 6月28—30日上报“个人课题”申报纸质材料(过期不报作放弃处理),区级评审后择优推荐上报市级课题。市级“个人课题”于9月申报,通知另发。 3.区教科研带头人必须申报区“个人课题”,并将有无市、区“个人课题”作为今后评选教科研带头人的重要条件之一。 4.上报材料: (1)“个人课题”申报封面(网上提交自动产生)和《江宁区2011年教育科学规划“个人课题”申报表》各1份(A4纸打印),按顺序装订在一起。 (2)学校认真填写并上报《2011年校级“个人课题”立项统计表》(含申报区级的课题),。 (3)交评审费80元(没有立项的退回评审费)。

2019年德育小课题开题报告

德育小课题开题报告 一篇开题报告的内容一般包括:题目、理论依据(毕业论文选题的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案(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过程、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创新点)、条件分析(仪器设备、协作单位及分工、人员配置)、课题负责人、起止时间、报告提纲等。就以下面这篇德育小课题开题报告为例! 德育课题开题报告的组成: 1.论文题目 2.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3.课题的界定 4.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5.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 6.完成条件分析、研究方法与路线 7.课题研究组织管理及主要研究人员分工

8.实施步骤 一、论文题目: 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研究 二、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教育专心于未来。教育是若干年后什么都去掉,留下的积淀--真善美。因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是关乎孩子一辈子的教育。叶圣陶先生曾强调:“启蒙教育是人格陶冶最重要时期,凡人生之需要之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在这个时期养成,以后只需继续地培养下去,自然成为社会的优良分子。”培养少年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保证其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是在为未来奠基。 时代迅猛发展,要求我们必须用新的视角来看待、研究学生日常生活与行为规范养成教育问题。德育教育已提升到学校教育的核心地位,而作为德育教育最基础的内容--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强调学校“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对少先队员还要注意进行文明行为的

养成教育”.抓好日常生活与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是落实素质教育精神的时代要求,是重中之重。 三、课题的界定 1、“习惯”,是指人对于某种刺激的“固定性反应”,久而久之形成的类似于条件反射的某种规律性活动。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在生活中形成并逐渐稳固下来的。行为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行为大约只有5%是属于非习惯性的,而剩下的95%都是习惯性的。因而习惯对人们的生活有着绝对的影响。着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专家孙云晓指出:“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 2、养成教育,一课题的界定般物指少年儿童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和教育。从广义上说,养成教育是指人的基础的心理素质、思想素质,包括思维方式、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生存能力,健康体魄的培养和教育。狭义的养成教育单指人的良好的道德规范和行为习惯的养成。而且特别是指少年儿童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淮北市人民路小学是淮北市首家寄宿制、小班化学校。学校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在德育、少先队工作方面积极探索。鉴

中小学小课题申报表

中山区2013年度教育科研优秀成果表奖会方案 一、指导思想 本次评选活动旨在进一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区域教育的内涵优质发展。引导学校和广大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积极开展研究活动,提炼与推广研究成果,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我区教育科研的可持续发展。 二、评选内容 本次活动,评选出省级、市级、区级优秀科研成果,教师小课题研究成果,科研带头人。 三、评选要求 1.省级、市级优秀科研成果的推选,依据省、市教育规划办的评选结果。区级优秀科研成果的评选,是在2013年度结题课题中,依据《中山区优秀科研成果评选标准》,评选出不超过15%的优秀课题。 2.教师小课题优秀研究成果的推选,是在全员参与的基础上,各校民主推荐,择优上报。上报的教师小课题成果需是教师2013年度的研究成果;各校从教师小课题研究成果中推荐10%,参加区内的成果评选;上报的优秀成果必须在校内交流、展示的基础上,得到广大教师普遍认可;教师参评的小课题研究成果引用文献不得超过30%,违规者一经发现,三年内不得参评课题的申报及成果的评选。 四、评选范围与对象

1.评选范围:2013年度期间 2.评选对象:区域内中小学校 五、评选标准(见附件) 六、申报办法 1.省级、市级优秀科研成果的申报,依据省级、市级教育规划办2013年度颁发的优秀成果证书、结题证书。区级优秀研究成果的申报,依据区教育规划办2013年度颁发的优秀课题证书。 2.中山区“科研带头人”与“教师小课题优秀成果”的申报,各校依据评选条件采取自愿申报和组织推荐相结合的方式上报。 3.申报中山区“科研带头人”与“教师小课题优秀成果”评选的教师,须依据要求填写相关的申请表,整理相关过程资料,并由所在单位签署意见加盖公章(2011年、2012年已参评“科研带头人”的人员和获奖成果不得重复上报)。 4.报评材料要求:科研带头人和小课题优秀成果汇总表(一份)、申请表(一份)、优秀成果(一式两份,请注明小课题研究优秀成果或者科研带头人优秀成果)、科研带头人的佐证材料(一份,装订成册)、小课题研究的过程资料(一份,装订成册),上报中山区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该单位设在中山区教师进修学校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此外汇总表、申请表和优秀成果(请注明小课题研究的优秀成果或者科研带头人的优秀成果)电子稿发教发中心公共邮箱(jiaofazhongxin@https://www.360docs.net/doc/527165918.html,)。 5.上报时间:2013年12月20日,逾期视为自动放弃参评。 六、评选组织

德育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生生命安全教育研究 ——市级德育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新课程改革将培养目标调整为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因此,实施生命教育符合课程改革总体发展目标,是新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 我国多年来由于对生命教育的意义缺乏认识,在学校进行生命教育一直不重视,无论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还是社会教育,只重视对青少年的应试教育、成才教育,而忽视生命教育。近年来交通事故、打架斗殴事件以及经常出现的各种自杀事件不断暴露着现代人对生命的漠视……这些都给我们的生命教育带来许多反思。教育应该如何正视生命、关注生命,关爱生命、善待生命,如何体现生命的价值、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价值观已在当前的学校教育中显得非常紧迫。学生意识的淡薄与缺乏已成为校园环境、社会环境不安全的主要问题与症结所在。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进行生命教育尤其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 我校是创办14年的新校,地处城区,家长多外出打工,留守儿童较多,这些学生大多缺乏父母的照顾,行为习惯不规范,心理素质较差。因此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十分重要,而对小学生进行生命与健康、生命与安全、生命与成长、生命与价值和生命与关怀的教育,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态度,学会欣赏和热爱自己的生命,进而学会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关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校非常重视珍惜生命、保护生命、学会生存的教育,但在操作中我们感到活动的形式总体上还是比较零星、系统性不强,效果难以深化和持续。那么,如何深化生命教育,将生命教育这一真善美的教育落到实处?在当前的课程改革之际,结合新理念,以德育实践活动为主渠道,将生命教育落实到教育教学中,可能会走出一条富有特色的德育课题研讨新路。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研究目标 ①、引导学生认识生命、敬畏生命、发现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保护生命,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广东省中小学德育研究会课题申报表(粤德会〔2014〕1号)

附件1: 2014年度中小学德育课题指南 一、中小学德育理念与理论研究类 1.立德树人的理论研究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的理论研究3.中小学民族教育研究 4.中小学生态文明、生命教育、廉洁教育等教育热点难点问题与对策研究 5.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与时代精神的创新研究 6.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与公民意识教育研究 7.新时期中小学团队工作创新发展研究 8.特殊教育中的品德教育、心理教育、拓潜教育研究 9.中小学德育有效衔接研究 10.学校特色德育模式的深化研究 11.在德育体系中整合相关专题教育的研究 12.中小学德育与心理教育有机整合研究 13.特殊教育与智力潜能开发研究 二、中小学德育特色品牌与模式机制研究类 1.新时期广东人精神在中小学德育中的应用研究 2.中小学校现代公民意识培养的模式研究 3.学校德育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整合发展与合力联动德育工作机制研究 4.德育创新与学校特色品牌营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5.中小学德育创新促进学校特色发展研究 6.中小学德育示范学校评估机制与示范学校示范推广及深化发展研究 7.学校立德树人的模式研究 8.新形势下中小学德育特色发展与创新发展模式研究 9.积极心理学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10.富有广东特色的学校德育创新发展模式研究 1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价体系与干预机制研究 12.中小学微德育理论与实践模式研究 三、中小学德育课程研究类 1.学科教学与德育有机融合,促进学生素质协同发展研究2.中小学德育课程教学方式创新的研究 3.德育课堂主渠道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与思想政治课的实施研究 4.各学科课程教学加强德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四、中小学德育队伍建设研究类 1.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研究 2.基于师生关系的师德与师德教育研究 3.教师心理健康现状、标准与对策研究 4.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伦理研究 5.教师幸福感研究 五、中小学学生思想行为研究类 1.“自媒介时代”儿童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规律性与有效性研究

武汉市教师个人课题申报表 - 副本

附件三: 武汉市教育科学规划教师个人课题 申请·评审书 课题名称小学体育教学对现代化体育教学的适应性研究 课题负责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负责人所在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负责人学科、职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负责人联系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表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武汉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2年2月制

申请者的承诺 本人自愿申报武汉市教育科学规划个人课题。课题申请如获准立项,在研究工作中,接受武汉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其委托部门的管理,并对以下约定信守承诺: 1.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遵守我国《著作权法》和《专利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凡引用他人的观点、方案、资料、数据等,均加以注释。 2.遵循学术研究的基本规范。科学设计研究方案,采用适当的研究方法,如期完成研究任务,取得预期研究成果。 3.恪守学术道德。研究过程真实,不以任何方式抄袭、剽窃或侵吞他人学术成果,杜绝伪注、伪造、篡改文献和数据等学术不端行为。 4.正确表达科研成果。按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规范使用中国语言文字、标点符号、数字及外国语言文字。 5.遵守课题管理规定。遵守《武汉市教育科学规划教师个人课题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 申请者(签名):_________ 年月日

________年教育科学规划“个人课题”申报表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课题研究背景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蔡元培提出“完全人格,首在教育”,近代中国体育奠基人马约翰也曾说“体育是培养人格的最好工具”。随着教育的发展,体育教学也有了长足进步,《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客观界定“近年来学校体育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也开诚布公地指出“学校体育仍是整个教育事业相对薄弱的环节”。 尤其小学,是体育教育改革的重点研究对象。小学生正处于蓬勃生长的状态,想象力丰富,可塑性强。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小学体育教学实现了渐进式发展,不仅在教学理念上摒弃糟粕,吸收先进,而且在师资力量、教学设施、教学方式上都有了可喜的变化。 体育科学化是现代化体育的重要标志,其中包括教学。学校体育强调“全面发展”与“健康第一”,二者同等重要。在信息化的今天,小学体育教学必须适应体育教学的发展。比如,使用多媒体教学。传统体育教学中的讲解是孤立的、片面的,将讲解与示范剥离了开来。此外,示范性、完整性受到教师年龄、性别、专业水平和身体素质等客观因素的制约,对小学生建立正确完整的大脑动作影像十分不利,从而影响到教学质量。而适应现代化体育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运用摄像、幻灯、投影等手段教学,将讲解与示范有机统一起来,使学生练习更有针对性,提高学习兴趣,促进运动技能的形成与掌握。更有ICAI,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教学,通过智能系统的搜索与推理,动态生成适合于个别化教学的内容与策略,成为今后体育教学的发展方向。 此外,由于互联网飞速发展,大部分小学生都过早接触了电子产品,如果不正确引导,将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因此,在高度信息化的今天,如何使用现代技术教学手段,科学引导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培养运动兴趣,让体育成为小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为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研究小学体育教学对现代化体育教学的适应性显得尤为迫切。 2.课题研究意义 针对小学体育教师来说,本选题能够警醒我们与时俱进,改变固有的、传统的教学理念,将现代化教学手段科学、合理地应用于小学体育教学中,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寓教于乐,教学相长,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完善人其格,使教学行为更加理性、教学特点更加鲜明,以适应现代化体育教学的发展,促进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 针对学生来讲,本选题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创造性,广泛接触社会,体验生活,全面感受生活现代化发展,并将实际生活中的经验灵活运用于学习中,自动自觉学习,强身健体,;而且通过实际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促进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密切,从而快乐掌握教学内容。尤其对于体育学困生而言,因材施教能极大增强其自信心,从而展示自我才能,形成良好个性心理品质,对提高综合素质有很强的促进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