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

2021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

2021版CSCO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临床应用指南更新视频解读|幻灯

讲者: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袁瑛教授

筛查

①一般风险人群结直肠癌筛查

•将“一般人群”和“高危人群”分别改为“一般风险人群”和“高风险入群”;

•将“50-74岁个体直接结肠镜检查”从Ⅱ级推荐改为Ⅰ级推荐,并增加“在具备条件的地区”的限制;

•将FIT-DNA检测和CT结肠成像列入一般风险人群筛查的Ⅲ级推荐。

•②无症状健康人群:一般风险人群筛查

•在县备条件的地区,50-74岁个体,直接结肠镜检查(从Ⅱ级推荐→Ⅰ级推荐)。

•③无症状健康人群:一般风险人群筛查

•增加“粪便DNA(FIT-DNA)检测”的Ⅲ级推荐;

•增加“CT结肠成像”的Ⅲ级推荐。

•0

影像学

•结肠癌和直肠癌诊断的表格中均删除了钡剂灌肠。

•0

病理学

•转移性结直肠癌手术/活检标本中,将“RAS和BRAF基因突变”检测从Ⅱ级推荐改为Ⅰ级推荐。

6、术后辅助化疗的注释中,增加了“基于IDEA研究结果,优先推荐CAPEOX'的表述。

7、删除注释关于“不推荐使用卡培他滨+西妥昔单抗治疗”。

转移性患者治疗更新

1、潜在可切除组治疗:对于RAS和BRAF均为野生型患者,新增FOLFOXIRI+西妥昔单抗(2B类证据),Ⅲ级推荐。

2、不可切除结肠癌(部分T4b,M0的患者即使采用联合脏器切除也无法达到根治的目的)的治疗中新增注释,“基于KEYNOTE 177

研究结果,MSI-H/dMMR的患者,在转化治疗或姑息性治疗中可考虑使用PD-1抑制剂免疫治疗”。

3、姑息治疗一线方案:将MSI-H/dMMR患者单列,并把帕博利珠单抗作为(1A类证据),Ⅰ级推荐。

4、姑息治疗组二线和三线方案:将MSI-H/dMMR患者单列,并把PD-1抑制剂(不限具体类型)作为(2A类证据),Ⅱ级推荐。

5、姑息治疗组三线方案:

新增曲氟尿苷替匹嘧啶+贝伐珠单抗(2B类证据),Ⅲ级推荐;

西妥昔单抗+伊立替康(之前接受过西妥昔单抗治疗)(3类证据),Ⅲ级推荐。

直肠癌患者治疗更新

•cT3/cT4或N+直肠癌的治疗,将原来的“同步放化疗+经腹切除+辅助化疗(1A类证据)”修改为“同步放化疗+/-间隔期化疗(再次评估)+直肠癌根治术+辅助化疗,Ⅰ级推荐(1A类证据);

•cT3/cT4或N+直肠癌的治疗,对于cT3任何N且MRF-,或

cT1-2N+的患者,如保留肛门括约肌有困难,新增“强化同期放化疗方案(卡培他滨联合伊立替康的同步放化疗)(再次评估)+直肠癌根治术+辅助化疗,Ⅱ级推荐(1B类证据);

•cT3/cT4或N+直肠癌的治疗,对于cT3任何N伴MRF-,或cT4任何N的患者,新增“强化同期放化疗方案(卡培他滨联合伊立替康的同步放化疗)(再次评估)+直肠癌根治术+辅助化疗(1B类证据)”和“短程放疗+12-16周化疗+直肠癌根治术,Ⅱ级推荐(1B 类证据);

•放射治疗的原则中,新增文字描述“卡培他滨联合伊立替康的同步放化,需要在UGT1A1基因分型指导下,基因分型UGT1A1 *1*1(6/6型)或UGT1A1 *1*28(6/7型)患者推荐伊立替康的剂量分别为80mg/m2/w和65mg/m2/w'。

【衡道丨干货】2021CSCO结直肠癌诊断指南共识

【衡道丨干货】2021CSCO结直肠癌诊断指南共识 《2021 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已正式颁布,指南的病理诊断部分作了相应修改,如将“RAS和BRAF基因突变检测”从Ⅱ级推荐改为Ⅰ级推荐等,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更多依据。 病理学诊断原则 a. 所有标本应及时固定(离体30分钟内固定最佳),使用新鲜的 3.7%中性缓冲甲醛固定液,固定液的量应为组织的10倍,固定时间8-48小时。 b. 标本应由内镜或手术医师充分展开,黏膜面向上,在标本边缘

用大头针固定于软木板或泡沫板上钉板固定。应每隔2-3mm垂直于黏膜面切开全部取材。 c. “腺瘤伴浸润性癌”是指腺瘤含有穿透黏膜肌层浸润到黏膜下层的腺癌(pT1)。“腺瘤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包括了腺瘤伴重度异型增生、原位癌和黏膜内癌。“高级别腺癌”、“肿瘤距离切缘小于1mm”、“脉管侵犯”和“高级别肿瘤出芽”为预后不良因素。 d. 根治术标本,通常沿肿瘤对侧剪开肠管后固定,建议钉板固定。 e.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 TME)的直肠癌标本,系膜完整性评估标准见附表1。 f. “环周切缘”是指没有腹膜覆盖的肠壁“基底”切缘,建议手术医师在环周切缘处涂色或加以标识。“环周切缘阳性”是指肿瘤距离切缘小于或等于1mm。 g. 淋巴结按淋巴引流方向进行取材并分组(肠旁、中间、中央),未经新辅助治疗的根治术标本,检出淋巴结总数原则上不少于12枚。若第一次未找到12枚淋巴结,建议复检。 h. 结直肠癌组织学分型参考WHO消化系统肿瘤分类2019版,见附表2。 i. 组织学分级包括传统的4级分法和WHO分类的2级分法,基于腺体形成的程度,见附表3。 j. TNM病理分期(pTNM)采用AJCC/UICC第8版,pTNM前加前缀m、r和y分别代表多发性原发肿瘤、复发性肿瘤和治疗后肿瘤的TNM病理分期。 k. 肿瘤退缩分级(TRG)的病理学评估依据残留肿瘤成分以及纤维化程度进行分析。推荐使用AJCC第8版TRG评分系统,见附表4。 l. 根据鉴别目标选取,结直肠腺癌典型的免疫表型为CK7-/CK20+/CDX2+。 m. 错配修复(MMR)蛋白的检测: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个常见MMR蛋白(MLH1、MSH2、MSH6和PMS2)的表达,阳性表达定位于细胞核。任何1个蛋白表达缺失为dMMR(错配修复功能缺陷),所有4个蛋白表达均阳性为pMMR(错配修复功能完整)。

2021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

2021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 2021版CSCO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临床应用指南更新视频解读|幻灯 讲者: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袁瑛教授 筛查 ①一般风险人群结直肠癌筛查 •将“一般人群”和“高危人群”分别改为“一般风险人群”和“高风险入群”; •将“50-74岁个体直接结肠镜检查”从Ⅱ级推荐改为Ⅰ级推荐,并增加“在具备条件的地区”的限制; •将FIT-DNA检测和CT结肠成像列入一般风险人群筛查的Ⅲ级推荐。 •②无症状健康人群:一般风险人群筛查 •在县备条件的地区,50-74岁个体,直接结肠镜检查(从Ⅱ级推荐→Ⅰ级推荐)。

• • •③无症状健康人群:一般风险人群筛查 •增加“粪便DNA(FIT-DNA)检测”的Ⅲ级推荐; •增加“CT结肠成像”的Ⅲ级推荐。 • • •0 影像学 •结肠癌和直肠癌诊断的表格中均删除了钡剂灌肠。 • • •0 病理学 •转移性结直肠癌手术/活检标本中,将“RAS和BRAF基因突变”检测从Ⅱ级推荐改为Ⅰ级推荐。

6、术后辅助化疗的注释中,增加了“基于IDEA研究结果,优先推荐CAPEOX'的表述。 7、删除注释关于“不推荐使用卡培他滨+西妥昔单抗治疗”。

转移性患者治疗更新 1、潜在可切除组治疗:对于RAS和BRAF均为野生型患者,新增FOLFOXIRI+西妥昔单抗(2B类证据),Ⅲ级推荐。 2、不可切除结肠癌(部分T4b,M0的患者即使采用联合脏器切除也无法达到根治的目的)的治疗中新增注释,“基于KEYNOTE 177

研究结果,MSI-H/dMMR的患者,在转化治疗或姑息性治疗中可考虑使用PD-1抑制剂免疫治疗”。

结直肠癌诊疗指南

结直肠癌诊疗指南1000字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常常以肠道不适、腹痛、 便秘或腹泻等非特异性症状为表现。结直肠癌早期诊断和治疗十分 重要,因此国内外都相继发布了诊疗指南,以期提高结直肠癌的早 期发现率和诊治水平。以下是一份简要的结直肠癌诊疗指南概述。 一、结直肠癌的分类 结直肠癌根据病理特征可分为腺瘤型、粘液型、浸润性型等。其中 最常见的为腺瘤型。 二、结直肠癌的诊断 早期结直肠癌常常无自觉症状,应该在高危人群中进行常规筛查。 常用的筛查方法包括肠镜检查、粪便DNA检查等。如发现可疑肿块,在结肠镜下进行活检可进行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诊断。影像学检查也 是常规的辅助诊断手段,包括CT、MRI等。 三、结直肠癌的分期 结直肠癌的分期可通过鉴别病人的TNM分级进行。其中T表示原发 肿瘤,N表示淋巴结转移,M表示远处转移。分期基于肿瘤的大小、 深度侵犯、淋巴结受累情况等。 四、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仍被认为是治疗结直肠癌的主要方法。根据病情的不同, 包括病变部位和T、N、M分期情况等,手术形式应视情况选择,包 括直肠癌前列腺囊手术、结肠癌手术、肝转移等。 五、辅助放化疗 手术后或手术前辅助放化疗被认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治疗效果。包括5-氟尿嘧啶、奥沙利铂、伊立替康、白蛋白结合替莫唑胺等药物。 六、随访 随访是非常重要的。患者在手术后、放化疗后应在规定的时间进行 复查,目的是观察是否肿瘤复发或转移,及时进行干预治疗。

七、个案分析 最后,不同患者,即使病情相同也存在不同的治疗策略。因此,除了参阅诊疗指南之外,建议根据医生的诊断、病史、病情和临床判断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才能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总之,结直肠癌的诊疗指南可以辅助医生根据病情进行治疗方案的制定,但此类指南并不是绝对的,建议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

结直肠癌诊疗指南

结直肠规范化诊治指南 目录 第一章概述 第二章诊断技术与应用 第三章病理评估 第四章外科治疗规范 第五章内科治疗规范 第六章直肠癌放射治疗规范 第七章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规范 第八章局部复发直肠癌的治疗规范 第九章肠造口康复治疗 第十章随访 附录诊疗流程图

第一章概述 我国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然在上升,每年新发病例已超过17万,死亡近10万。在临床上就诊的大多数属中晚期病例;目前在我国对结直肠癌的治疗除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制定的行业规范以外,还有美国NCCN(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每年发布的结直肠癌临床实践指南等。这些指南对结直肠癌的治疗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是到目前为止,结直肠癌的诊断和治疗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在实际应用中,我们也发现由于我国的国情、地域环境和经济状况以及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无论是现行的行业规范还是NCCN的结直肠癌治疗指南,对指导我国各级医院的结直肠癌的治疗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为此,卫生部医政司委托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中国抗癌协会组织专家根据国际结直肠癌的治疗趋势和要求,结合我国目前临床肿瘤学的发展水平和当前卫生事业发展的现状,以专家共识为基础制订一套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结直肠癌诊治规范,由卫生部在全国范围内作为行业规范加以推广实施,促进我国CRC治疗走向规范化、科学化,本规范将作为卫生行政条例指导各级各类医院中结直肠癌的诊治,让结直肠癌病人从规范的治疗中获益,节省有限的医疗资源,是新时期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的一个重大举措。 1.1我国结直肠癌流行趋势 1.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逐渐增高,已跃居第2~5位(上海自2004年起居第2位),并仍呈逐步上升趋势,尤以结肠癌的发病率上升为著。 2.男性比女性多,约1.3:1。 3.发病年龄明显提前,我国结直肠癌中位发病年龄为58岁,比欧美等国家提前12~18年;近年国内大城市统计中位发病年龄已超过60岁。 4.直肠癌比结肠癌多见,欧美国家则以结肠癌多见;近年国内部分大城市结肠癌发病率已超过直肠癌,例如上海市。 5.发病率与死亡率的地理分布特征为:沿海东部地区比内陆西北地区高发,其中最高的是长江中下游地区,也就是经济发达地区发病率高,城市较农村高,大城市又较小城市高。1.2可能或可疑的致病因素 1.饮食因素:一般认为高动物蛋白、高脂肪、高能量和低纤维饮食是结直肠癌高发的因素。研究表明,胡萝卜素、维生素B2、维生素C、维生素E(βE,γE,δE)均能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相对危险度,维生素D、钙、葱和蒜类食品则具有保护作用。油煎炸食品烤(炸)焦的部分(尤其是肉类食品)和腌制食品中可能含有能作用于结肠的致癌剂。一些微量元素缺乏亦与结直肠癌发生有关。 2.遗传因素:据统计20%~30%的结直肠癌患者中,遗传因素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结直肠癌患者的家族成员发生结直肠癌的危险性也较大。 3.疾病因素:如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息肉病、腺瘤等。 1.3预防 1.人群筛查及早发现、早诊断 在人群中进行筛查,对结直肠癌癌前病变、大肠腺瘤的检出和癌的早期诊断,对预防肠癌发生和防止发展到晚期以及降低结直肠癌死亡率都有重要作用。在人群筛查可用序贯筛查方案*,以问卷和粪便隐血试验法筛查出高危人群,也有先用化学法发现阳性病人,再用免疫法剔除假阳性者,对高危人群进行结肠镜检查确诊。 2.均衡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结直肠癌诊治规范

结直肠癌规范化诊治指南 ( 试行) 一、范围本指南规定了结直肠癌的规范化诊治流程、诊断依据、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案。 本指南适用于具备相应资质的市、县级常见肿瘤规范化诊疗试点医院及其医务人员对结直肠癌的诊断和治疗。 二、术语和定义直肠系膜:指的是在中下段直肠的后方和两侧包裹着的直肠的、形成半圆1.5~2.0cm 厚的结缔组织,内含有动脉、静脉、淋巴组织及大量脂肪组织,上自第 3 骶椎前方,下 达盆膈。 三、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指南 TME :(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全直肠系膜切除术CEA:( cancinoembryonic antigen)癌胚抗原

四、规范化诊断流程

五、结肠癌治疗流程

六、诊断依据 (一)高危人群。有便血、便频、大便带粘液、腹痛等肠道症状的人群;大肠癌高发区的中老年人;大肠腺瘤患者;有大肠癌病史者;大肠癌患者的家庭成员;家族性大肠腺瘤病;溃疡性结肠炎;Crohn 病;有盆腔放射治疗史者。 (二)临床表现及体征。临床表现出现的频度右侧结肠癌依次以腹部肿块、腹痛及贫血最为多见。左侧结肠癌依次以便血、腹痛及便频最为多见。直肠癌依次以便血、便频及大便变形多见。 1.右侧结肠癌 临床上常表现为原因不明的贫血、乏力、消瘦、低热等早期偶有腹部隐痛不适,后期在60%~70%病人中右侧腹部可扪及一质硬肿块。 2.左侧结肠癌早期临床上可表现为排便习惯改变,可出现便频、便秘或便频与便秘交替。肿瘤生长致管腔狭窄甚至完全阻塞,可引起肠梗阻表现,约10%的患者可表现为急性肠梗阻或慢性肠梗阻症状。 3.直肠刺激症状便频、里急后重、肛门下坠、便不尽感,肛门痛等。大便表面带血和/ 或粘液,严重时有脓血便。 4.直肠指诊凡遇到患者有便血、直肠刺激症状、大便变

中国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最全版)

中国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最全版) 第一部分诊疗指南 肝脏是结直肠癌血行转移最主要的靶器官[1-2],结直肠癌肝转移(colorectal cancer liver metastases)是结直肠癌治疗的重点和难点之一。约有15%~25%的结直肠癌患者在确诊时即合并有肝转移,而另15%~25%的患者将在结直肠癌原发灶根治术后发生肝转移,其中,绝大多数(80%~90%)的肝转移灶初始无法获得根治性切除[3-7]。结直肠癌肝转移也是结直肠癌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1]。未经治疗的肝转移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仅6.9个月,无法切除患者的5年生存率低于5%[8-9];而肝转移灶能完全切除[或可以达到"无疾病证据(no evidence of disease,NED)"状态]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35个月,5年生存率可达30%~57%[10-14]。研究表明,有一部分最初肝转移灶无法根除的患者经治疗后可以转化为可切除[8]或达到NED状态。因此,通过多学科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 MDT)对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进行全面地评估,个性化地制定治疗目标,开展相应的综合治疗,以预防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发生、提高肝转移灶手术切除率和5年生存率[15-16]。 为了提高我国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断和综合治疗水平,受国家卫生部临床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资助(2008~2010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胃肠外科学组和结直肠外科学组、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自2008年起联合编写了《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草案)(以下简称《指南》),以指导我国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断和治疗,并于2010

2021版结直肠癌CSCO诊疗指南更新版解读(全文)

2021版结直肠癌CSCO诊疗指南更新版解读(全文) 结直肠癌是威胁我国居民生命健康的主要癌症之一,为规范诊治,2017年4月我国发布第一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hinese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此后每年进行更新。2021版结直肠癌CSCO诊疗指南更新版:Update in version 2021 of CSCO guidelines for colorectal cancer from version 2020发表在了《中国癌症研究》英文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CJCR)2021年第3期。更新的主要内容分以下几部分。 1 筛查部分 将“一般人群”和“高危人群”的表述分别改为“一般风险人群”和“高风险人群”。在一般风险人群筛查中将“50~74岁个体直接结肠镜检查”从II级推荐改为I级推荐,并增加“在具备条件的地区”的限制。今年首次将fecal immunochemical test (FIT)-DNA (FIT-DNA)检测及computed tomography (CT)结肠成像列入一般风险人群筛查的III级推荐。对于大便隐血阳性个体,在结肠镜之前加做FIT-DNA 检测,对于结肠镜检查存在禁忌的个体,可采用CT结肠成像检查。 2 非转移性不可切除结肠癌的治疗 KEYNOTE 177研究提示,跟单纯化疗、靶向治疗比较,帕博利珠单抗一线免疫治疗给microsatellite-instability-high or

mismatch-repair-deficient(MSI-H/dMMR)型转移性结直肠癌(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 mCRC)患者带来了显著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的改善,PFS由8.2个月延长至16.5个月(1)。因此,2021版CSCO结直肠癌指南对于部分即使采用联合脏器切除也无法达到根治目的的T4bM0患者新增注释——“基于KEYNOTE 177研究结果,如为MSI-H/dMMR,在转化治疗或姑息性治疗中可考虑使用PD-1抑制剂免疫治疗”。 3 转移性结肠癌的治疗 1)FOCULM研究提示对于RAS/BRAF均为野生型伴不可切除肝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mFOLFOXIRI联合西妥昔单抗对比mFOLFOXIRI化疗明显提高无瘤状态率(no evidence of disease, NED)(70.1% vs. 41.2%,P=0.005)及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 ORR) (95.5% vs. 76.5%,P=0.010)(2)。2021版CSCO结直肠癌指南对于潜在可切除的RAS和BRAF均为野生型结肠癌患者治疗增加FOLFOXIRI+西妥昔单抗治疗的III 级推荐。 2)MSI-H/dMMR结直肠癌患者的姑息一线、二线及三线方案:KEYNOTE 177研究表明MSI-H/dMMR结直肠癌患者一线使用帕博利珠单抗结果带来明显PFS及ORR获益,其他小样本II期研究表明,既往接受过系统治疗的MSI-H/dMMR的结直肠癌患者,二线或者三线使用PD-1抑制剂,

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2019word版)

CSCO诊疗指南证据类别 CSCO诊疗指南推荐等级

1、结直肠癌诊疗总则 结直肠癌得MDT诊疗模式 注释: A、结直肠癌得诊治应重视多学科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得作用,推荐有条件得单位将尽可能多得结直肠癌患者,尤其就是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得诊疗纳入MDT得管理。 B、MDT得实施过程中由多个学科得专家共同分析患者得临床表现、影像、病理与分子生物学资料,对患者得一般状况、疾病得诊断、分期/侵犯范围、发展趋向与预后作出全面得

评估,并根据当前得国内外治疗规范/指南或循证医学依据,结合现有得治疗手段,为患者制定最适合得整体治疗策略。 C、MDT 原则应该贯穿每一位患者得治疗全程。 D、MDT 团队应根据治疗过程中患者机体状况得变化、肿瘤得反应而适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期最大幅度地延长患者得生存期、提高治愈率与改善生活质量。 2、结直肠得诊断原则 2、1无症状健康人群得结直肠癌筛查

2、2、1结肠癌得诊断 注释: 影像学诊断得更多具体内容详见“影像学检查附录” A、患者存在临床显性肠梗阻,鉴于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会加剧梗阻或造成穿孔,原则上禁止行结肠镜检查。临床疑似或诊断肠梗阻患者不建议钡剂灌肠检查。 B、患者不具备条件,或拒绝全结肠镜检查,或结肠镜不能检查全部结肠,建议清洁肠道后腹部/盆腔增强CT行结肠检查。 C、鉴于颈胸部淋巴结等诊断与鉴别诊断需要,推荐增强胸部CT;强调高空间分辨率重建图像诊断与鉴别诊断结肠癌肺转移瘤。 D、患者存在静脉造影得禁忌证,建议腹/盆腔增强MRI 加非增强胸部CT。 E、CT不能确诊肝转移瘤时,或肝转移瘤存在手术切除机会时,建议行腹部MRI,且包含T2 加权,DWI 加权以及多期T1 加权增强成像序列,用于确定肝转移瘤数目、大小及分布;有条件者可行肝脏细胞特异性造影剂增强MRI,该方法有助于检出1cm 以下病灶。 F、有条件者可行肝脏超声造影或术中超声造影,进一步明确诊断肝脏转移瘤。 G、临床怀疑转移但其她影像检查无法确诊、或重大治疗决策前,PET/CT可用于发现可能存在得转移灶,从而避免过度治疗;但不推荐PET/CT 作为结肠癌诊断得常规检查。

2023年CSCO结直肠癌-外科治疗部分(完整版)

2023年CSCO结直肠癌-外科治疗部分(完整版) = 一、基于MMR/MSI 状态制定M0 结直肠癌术前新辅助治疗策略:所有早期非转移性(M0)结直肠癌的新辅助治疗,都基于微卫星不稳定的策略来开展。

2021版CSCO最新指南,针对局部晚期、不可切除的T4b的结肠癌,推荐使用新辅助免疫治疗,基于KEYNOTE 177和FOxTROT的标准化化疗,MSI-H疗效不佳。因此外科医生认为,不可切除的T4b高度微卫星不稳定的局部晚期结肠癌,应该考虑进行新辅助免疫治疗。 NCCN指南在2019年就提出了T4b结肠癌患者应该做新辅助化疗,2022版才提出做新辅助免疫,比我们晚推荐了一年。 1.cT4bM0 MSI-H 结肠癌,新辅助IO 正式写进推荐表格: 2023 CSCO指南把推荐细化为Ⅱ级推荐,如果是T4b局部晚期结肠癌会优先检测高度微卫星不稳定状态,采取新辅助免疫治疗。NICHE-2

是针对此类患者的最突出的研究。NICHE-2研究在2018年的欧洲临床肿瘤学会(ESMO)会议上首次探索了微卫星高度不稳定肠癌的术前新辅助免疫治疗。去年在ESMO会议上公布了NICHE-2研究结果,研究对象全都是分期非常晚的高危Ⅲ期结肠癌患者,比如T4b和N2,也就是外科认为可切除的局部进展期患者,且全部为微卫星高度不稳定的患者。他们都接受了2个周期的PD-1纳武利尤单抗,以及1个周期的伊匹木单抗的新辅助免疫治疗,并在没有进行任何影像学评估的情况下进行手术。这项研究主要终点是希望95%的患者能够安全地完成计划内的外科手术,不会因为新辅助免疫治疗而受到干扰。这是史上第一次以3年PFS为主要生存终点,希望将PFS从80%提高到93%,获益11%。结果证明这种治疗方案非常安全,即使使用双重免疫治疗,也只有2%的患者可能会干扰手术计划。从次要终点来看,有67%的患者达到了pCR,而95%的患者达到了MPR,也就是在显微镜下肿瘤细胞残留不超过5%。因此,提示未来可能是以免疫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而不再是以外科为主。特别是对于没有发生远处转移微卫星高度不稳定的结肠癌患者。

最新: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2023(附表)

最新: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2023(附表)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是中国第二常见的癌症,也是最常见的胃肠道癌症类型,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来迅速上升。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hinese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CSCO)自2017年发布第一版指南以来,每年根据国内外最新临床研究成果、药物可及性及CSCO专家意见进行更新。今年的更新版发表在《中国癌症研究》英文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CJCR) 2023年第3期,下面是2023年版本与2022年版本相比的主要更新。 一、影像学更新要点 1.结直肠癌诊断方法中,“肝脏细胞特异性造影剂增强肝脏MRI”名词更新。

2. 直肠癌下缘位置标定 3.直肠癌T分期:下段直肠癌的T分期统一,并对T4b进行了详细解释补充。 4. 新增MRF(直肠系膜筋膜)定义解释。

5. 直肠癌N 分期和引入TD概念:直肠癌N 分期重新进行了定义,将短径≥5 mm 作为标准,增加侧方淋巴结概念。另外还增加了TD (癌结节)概念,推荐放射医师标注。 6. 增加MRI & 安全手术切面附录注释,通过MRI 测量肿瘤与MRF 的距离确定安全手术切面。

7. 重新设定增加评价直肠癌新辅助治疗效果。 8. 新增结构化报告建议

二、内科治疗更新要点 1.MSI-H/dMMR患者姑息治疗“双免推荐” • Ⅲ级推荐纳武利尤单抗+伊匹木单抗联合用药方案用于MSI-H/dMMR型转移性结直肠癌一线治疗(3类证据); Ⅱ级推荐纳武利尤单抗+伊匹木单抗联合用药方案用于MSI-H/dMMR型且未使用过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姑息二线及三线治疗(2A类推荐);

2023 CSCO结直肠癌指南更新(全文)

2023 CSCO结直肠癌指南更新(全文) 2023 CSCO结直肠癌指南更新要点——影像诊断 结直肠癌肝脏转移瘤-影像诊断 1. 结直肠癌诊断方法中,“肝脏细胞特异性造影剂增强肝脏MRI”名词更新。 直肠癌的诊断 2. 结直肠癌TNM分期更新。 下段直肠癌的T4a/b分期统一。 直肠癌的T分期

增加【注释c】,直肠癌cT4a 期:直肠癌侵犯脏层腹膜而未侵犯MRF,诊断为T4aMRF-;直肠癌侵犯脏层腹膜且在无脏层腹膜覆盖的区域同时侵犯MRF,诊断为T4a 伴MRF+。 增加【注释d】,直肠癌cT4b 期:直肠癌侵犯盆腔脏器及结构,包括盆腔脏器(输尿管膀胱尿道、前列腺精囊腺、子宫宫颈阴道卵巢、小肠及结肠等)、直接侵犯而非血行转移盆腔骨骼、盆底肌肉(坐骨尾骨肌、梨状肌、闭孔肌、肛提肌、耻骨直肠肌、外括约肌等)、盆底神经、骶棘或骶结节韧带、直肠系膜外血管、脂肪等结构。 3. 直肠癌N分期更新,增加侧方淋巴结概念,引入TD概念,定义MRF。 直肠癌的N分期 增加【注释e】,直肠癌cN分期:临床诊断的淋巴结转移依据,包括短径≥5mm,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楚、信号/回声不均匀;区域淋巴结包括直肠系膜、乙状结肠系膜远端、直肠上动静脉旁、闭孔、髂内淋巴结,报告为cN 分期;非区域淋巴结包括髂外淋巴结、髂总淋巴

结及腹股沟淋巴结,报告为cM分期;如为直肠癌向下侵犯肛管达齿线(耻骨直肠肌)以下,腹股沟淋巴结考虑为区域淋巴结,报告为cN 分期;推荐放射科医师标注淋巴结位置。 增加【注释f】,侧方淋巴结:下段直肠癌或cT3-4可等可被考虑为侧方淋巴结转移的高风险因素;新辅助治疗后,侧方淋巴结显著缩小或消失,则肿瘤残留概率低。 增加【注释g】,癌结节( tumor deposit,TD ):有研究提出TD 影像诊断依据可包括形态不规则、棘状突、信号或回声不均匀位于血管走行区域、与直肠癌原发灶无直接连接。TD 与直肠癌患者生存预后存在关联性,需密切关注但是TD 与完全被肿瘤侵犯的淋巴结存在影像学鉴别诊断困难。 增加【注释h】,MRF:直肠癌原发灶、直肠系膜内转移性淋巴结及EMVI仅与MRF 距离≤1mm,但未见侵犯脏层腹膜,诊断为T3MRF+;直肠癌原发灶侵犯MRF以外结构,诊断为T4b;在影像学能够明确诊断前述TD的前提下TD与MRF间距≤1mm 时,诊断为MRF+。 4. 增加【附录2.2.3-1 】“直肠癌下缘位置标定”:肿瘤下缘与外括约肌下缘连线及耻骨直肠肌下缘折线距离;肿瘤所处象限(顺钟向点数) 。

2022结直肠癌的诊疗进展主要内容

2022结直肠癌的诊疗进展主要内容 1、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大肠癌的发病率分别占到男性恶性肿瘤的第三位,和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中国大肠癌发病趋势和欧美国家相比如何? 大肠癌学名为结直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大肠癌本世纪在中国的发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由于诊治水平提高,死亡率上升趋势得到一定缓解。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内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不高,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蛋白、高脂肪的饮食习惯,缺乏足够的身体锻炼,不健康的解便习惯,以及缺乏蔬菜等纤维素摄入导致的营养结构不良,都是诱发结直肠癌的重要因素。 上个世纪结直肠癌是欧美国家发病率前三的肿瘤,国内是在近二十年才开始上升的。欧美国家已经通过积极干预和健康教育的方式成功使发病率逐渐降低,如果国内不进行积极、有效干预,发病率上升是必然趋势。另外欧美国家的经验值得借鉴,如癌前病变干预、良好生活习惯的倡导等,都是非常重要的手段。 现在国内诊疗水平不断提高,只要我们关注结直肠癌的预防和筛查,国内高发病率的现状一定能得到解决。 为早期发现肠道病变,应该做什么检查? 2、“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属于二级预防,目前肠镜的应用比较普及,但要求

每个人都去做肠镜检查是不现实的,所以我们通常选择筛查的方法。 45岁以上人群要开始关注结直肠癌的问题,定期进行大便潜血检查,如果发现潜血,须及时进行肠镜检查;若发现肠息肉、腺瘤以及一些慢性炎症,一定要规律地去做肠镜检查,以便于癌前病变的干预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另外,有家族史的人群应将筛查年龄提前10岁。 3、从您的临床经验来看,目前早期的结直肠癌患者是否在手术之后都需要进行术后辅助化疗?如进行术后辅助化疗,目前术后辅助化疗的标准疗程应该是多少个月?足疗程的术后辅助化疗对于患者的意义在哪里? 根据现有数据和经验来看,结直肠癌在一期发现的情况,通常是不做术后辅助治疗的。二期具备高危因素的患者可能需要做术后辅助化疗,二期不具备高危因素的患者需要根据基因型来区别,PMMR 的患者通常有高危因素,需要进行辅助治疗。 三期的患者一定需要做术后辅助治疗。根据现有数据和经验,三期患者辅助治疗的标准疗程通常为半年,两周方案12个周期或者三周方案8个周期,二期高危因素患者术后辅助治疗(如:XELOX方案)通常也是半年。 对于肿瘤患者术后辅助治疗,须记住几个原则,首先要留取基线,病人在做治疗前需要对常见转移部位进行检查,没有发现病灶,才称为辅助治疗;二是通常辅助治

2023版结直肠癌CSCO诊疗指南更新要点解读

2023版结直肠癌CSCO诊疗指南更新要点解读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是中国第二常见的癌症,也是最常见的胃肠道癌症类型,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来迅速上升。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hinese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CSCO)自2017年发布第一版指南以来,每年根据国内外最新临床研究成果、药物可及性及CSCO专家意见进行更新。今年的更新版发表在《中国癌症研究》英文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CJCR) 2023年第3期,我们将介绍2023年版本与2022年版本相比的主要更新。 诊断部分 1. 肝转移的影像学诊断 研究证据显示,化疗可能导致肝脏脂肪化或因肝窦阻塞导致肝脏纤维化乃至肝硬化。因此肝脏转移瘤经化疗后可能不为CT所显示,推荐肝脏细胞特异性造影剂增强MRI进一步诊断(II级推荐),必要时推荐肝脏超声造影检查(III级推荐)。 2. 直肠癌下缘位置标定 建议标注肿瘤下缘与外括约肌下缘及耻骨直肠下缘距离,同时按照顺钟向

点数标注肿瘤所处象限,特别是标注肿瘤累及前1/4象限者(顺钟位10点~2点)。 3. 直肠癌的T分期 本次更新进一步明确直肠癌诊断TN分期诊断标准。特别提出,直肠癌侵犯盆腔脏器及结构,包括盆腔脏器(输尿管膀胱尿道、前列腺精囊腺、子宫宫颈阴道卵巢、小肠及结肠等)、直接侵犯而非血行转移盆腔骨骼、盆底肌肉(坐骨尾骨肌、梨状肌、闭孔肌、肛提肌、耻骨直肠肌、外括约肌等)、盆底神经、骶棘或骶结节韧带、直肠系膜外血管、脂肪等结构,即可诊断为直肠癌T4b期。 4. 直肠癌的N分期 临床诊断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将改变治疗策略,特别需要明确非区域和侧方淋巴结是否存在转移。直肠癌淋巴结转移诊断依据,包括短径≥5 mm,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楚、信号或回声不均。推荐标注区域淋巴结,包括直肠系膜、乙状结肠系膜远端、直肠上动静脉旁、闭孔、髂内淋巴结,报告为cN分期。非区域淋巴结,包括髂外淋巴结、髂总淋巴结及腹股沟淋巴结,报告为cM分期。如为直肠癌向下侵犯耻骨直肠肌以下,腹股沟淋巴结为区域淋巴结,报告为cN分期。至今尚无达成一致的侧方淋巴结转移标准。根据国内专家共识,短径5~10 mm为侧方淋巴结转移疑似阈值,

结直肠癌药学门诊服务规范医药专家共识(2021年)

结直肠癌药学门诊服务规范医药专家共识 为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医疗机构药事管理促进合理用药的意见》(国卫医发〔2020〕2号)、《关于印发医疗机构药学门诊服务规范等5项规范》(国卫办医函〔2021〕520号)和《关于推动设立外科药师岗位的通知》(粤药会〔2018〕116号),进一步创新药学服务模式,促进外科药学服务与药学门诊服务一体化,广东省药学会药物治疗管理专业委员会联合老年病学委员会组织医药专家以结直肠癌肿瘤门诊为例,制订形成了本规范共识,供更多肿瘤药学门诊参考。 结直肠癌是威胁我国居民生命健康的主要癌症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 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全球肿瘤流行病统计数据(GLOBOCAN 2020),2020年全球结直肠癌新发病例193.16万[1]。但是随着结直肠癌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水平的提高,结 直肠癌的生存期逐步延长,稳定期的患者人数增多[2]。结直肠癌药学门诊是指医疗机构药师为结直肠癌患者提供用药评估、用药咨询、用药教育、用药方案调整建议,配合 结直肠癌外科手术等一系列专业药学服务的门诊。目前多家医疗机构已经开设了肿瘤 药学门诊,但是尚未建立规范化的操作规程。 1 意义和目的 结直肠癌药学门诊是一种基于药学专业特色的多学科合作、多种形式的门诊形式,主要是为结直肠癌肿瘤稳定期的患者提供全疗程的服务[肿瘤稳定期是指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基线病灶最大径之和有减少但未达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或有增加但未达病变进展(progressive diesase,PD)[3]],提高患者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依从性。 结直肠癌药学门诊的主要目的包括:(1)建立结直肠患者药物治疗管理档案;(2)协助临床医师,共同为结直肠癌患者制定或调整个体化的抗肿瘤治疗方案;(3)对结直肠癌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进行长期的、规范的监测及干预;(4)为结直肠患者提供随访管理和家庭药师服务,提高患者对治疗全程的满意度;(5)提高结直肠癌患者的用药安全性、有效性以及依从性。

2021年中国结直肠癌早诊早治专家共识(全文版)

2021年中国结直肠癌早诊早治专家共识 (全文版) 2021年中国结直肠癌早诊早治专家共识指出,结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逐年攀升,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改善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和减轻人群疾病负担的关键所在。但是,我国结直肠癌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率偏低,因此积极推动规范的结直肠癌早诊早治是进一步改善我国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关键。 一、结直肠癌的流行病学趋势 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新发病例数在全世界男性、女性中分别排名第3位及第2位,死亡病例数在全世界男性、女性中分别排名第4位及第3位。发达国家结直肠癌发病率明显高于发展中国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尤其是膳食结构的改变,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日渐增高,已跃居城市恶性肿瘤发病率第2位(33.17/10万),死亡率第4位(15.98/10万),农村地区恶性肿瘤发病率(19.71/10万)和死亡率(9.68/10万)第5位。结直肠癌在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存在差异,其中东部地区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 随着诊疗技术的发展,结直肠癌的5年生存率不断提高。美国结直肠癌5年生存率已达到64%左右;欧洲如德国、法国和英国等国家结直肠癌5年生存率也超过60%。近年来中国的结直肠癌总体5年生存率也有了很大提高,结肠癌5年生存率已经达到57.6%,直肠癌5年生存率为56.9%,但仍低于欧洲和美国,也低于亚洲的日本和韩国。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我国结直肠癌早期诊断率总体偏低。美国结直肠癌诊断病例中Ⅰ~Ⅱ期占39%,Ⅲ期和Ⅳ期分别占32%和24%。虽然我国37家三甲医院统计数据显示结直肠癌患者Ⅰ期占13.9%,Ⅱ期占26.7%,Ⅲ期和Ⅳ期结直肠癌分别占34.6%和23.7%。由于各个地区和医院诊治水平参差不齐,总体早期结直肠癌患者占比约20%~30%,大部分患者诊断时已是中晚期。目前Ⅰ/Ⅱ期患者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90%、Ⅲ期患者71%,而Ⅳ患者则降至14%。因此,提高我国结直肠癌早期诊断率是至关重要的。 二、结直肠癌的筛查和早期诊断

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

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 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重要疾病。结直肠癌的发病与生活方式、遗传、环境等因素有关,因此,通过筛查和早诊早治,及早发现并干预,对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筛查是结直肠癌早诊早治的关键。筛查方法包括乙状结肠镜检查、结肠镜检查等。在筛查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确定筛查对象,一般认为40岁以上人群应接受结直肠癌筛查;根据筛查对象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筛查方法,如乙状结肠镜检查适用于一般人群,结肠镜检查适用于高危人群;在筛查过程中,应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结直肠癌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结直肠癌的早诊早治对于提高治愈率和降低死亡率至关重要。在结直肠癌的早期,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因此,通过筛查和定期体检,及早发现并采取措施是关键。在治疗方面,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方法。在预防和康复方面,应注意调整生活方式,如保持饮食均衡、增加体育锻炼等,以降低发病风险。 中国各地区的结直肠癌患病率和地区分布存在差异。一般来说,经济发达地区的患病率较高,而贫困地区的患病率较低。针对不同地区的

实际情况,应制定相应的筛查和治疗策略。例如,在经济发达地区,应加大筛查力度,提高公众的防癌意识;在贫困地区,应加强健康教育,提高人们的防癌意识和重视程度。 为了更好地推广结直肠癌筛查和早诊早治工作,专家们提出了一些建议。应加强公众健康教育,提高防癌意识;应建立健全的筛查和诊疗体系,提高医疗水平;应加强科研力度,开展相关的临床试验和研究工作,为结直肠癌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对于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加强健康教育、建立健全的筛查和诊疗体系、加强科研力度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结直肠癌的防治水平。各地区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筛查和治疗策略,以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 前列腺癌是男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升高。由于前列腺癌早期症状不典型,很多患者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因此,开展前列腺癌筛查和早诊早治工作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就中国前列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进行详细阐述。 对于年龄大于50岁的男性,应每年进行一次前列腺癌筛查。初诊筛查包括直肠指检、血液检查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