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史前考古-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西北史前考古-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西北史前考古-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西北史前考古》

一、课程名称:《西北史前考古》

二、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三、适用对象:(专业、年级)文化遗产学院考古专业本科生

四、计划学时:36

五、学分:2

六、任课教师:陈洪海、郭梦

七、课程简介:

“西部考古之一——西北史前考古”,地域包括今之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四省区全部及陕西、内蒙古两省区之一部,时间为被中原文化直接统治之前,内容为西北地区史前环境下的文化(在时间、空间、内涵方面)关系的演化。本课不是资料堆砌,而着重于对已有资料的分析研究,让学生清楚西北史前考古的研究现状,并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有所培养。

八、课程的主要内容

本课程教学内容共有四讲。第一讲西北史前考古绪论主要目的是厘清西北、史前两个空间、时间上的概念,并介绍这一地区史前考古学的田野调查和研究工作的历史。第二讲甘青地区史前文化,通过期中作业的形式,促使学生自学掌握此部分内容。第三讲围绕二次扰乱葬、火葬、尸骨摆放姿势、男女合葬墓、特殊随葬品等西北地区史前时期的特殊埋葬习俗展开深入讨论,目的是从葬俗窥见史前人群交往、流变的信息。第四讲新疆史前考古,在使学生掌握新疆史前主要考古学文化的基础上,对岩画、青铜器、游牧经济、人种组成等具有地域特色的专题展开深入讨论。

第一讲西北史前考古绪论

第一节西北地区空间概念

1.西北地区的地理范围:甘、青、新、宁,陕西西部、内蒙中西部。

2.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单元:

黄土分布区:陇山、六盘山为界分作东西两部分,乌鞘岭西界。

青藏高原区:东部河谷地带、西部高原草地、高山

蒙新荒漠区:冲、洪积平原、戈壁荒漠、沙漠地带、绿洲、草原。

3.西北地区全新世环境的变迁:7500-3500气候最适宜期,三部曲。

4.西北地区的文化环境单元:陇东、甘青、新疆三区域。

第二节史前时期的时间概念

1.史前期的开始时间

2.史前期的结束时间:汉通西域之前

第三节西北史前考古历史的回顾

1.外国学者的早期探险活动以及科学考察:斯文-赫定、安特生。

2.我国学者建国前的科学考察:夏鼐

3.五、六十年代西北地区的考古学进展

4.八十年代以前的发现与研究

5.八十年代以来的进展

第二讲甘青地区的史前文化

通过完成期中作业的方式,自学此章节内容。

第三讲甘青地区史前葬俗

第一节葬俗的内容

1.位置:墓地位置、地形地貌、墓葬布局

2.形制:平面形状、立体结构、方向、制作方法

3.葬具:种类(棺、椁)、质料(石、木、土坯)、形状、制法

4.葬式:人数(单人、多人)、次数(一次、二次)、性别、年龄、姿势(躯体的仰、俯、侧,四肢的伸直与弯曲)

5.随葬品:种类、数量、摆放位置

第二节二次扰乱葬辨析

1.发现与认识过程

2.辨析的标准

3.统计分析结果

第三节火葬墓研究

1.火葬墓的发现

2.火葬墓存在的时间和分布范围

3.火葬墓与二次扰乱葬

第四节尸骨摆放姿势研究

1.西北地区几种常见姿势的区域性与时间分布

2.尸骨摆放姿势与相关葬俗的关系

3.摆放姿势反映的人群及其变迁

第五节齐家文化男女合葬墓

1.屈肢葬式

2.秦魏家与大何庄墓地分析

3.其他墓地分析

4.殉葬与部族压迫

5.再谈男尊女卑

第六节其他葬俗的研究

1.未成年人墓葬

2.白石随葬习俗

3.洞室墓

第四讲新疆史前考古

第一节新疆史前考古概况

1.新疆概况

2.新疆考古发现和研究的历史

3.新疆史前时期的界定:汉通西域之前

4.新疆史前文化发展阶段的划分:旧石器时代—青铜时代—早期铁器时代

第二节新疆史前考古学文化

1.天山北路文化

2.小河文化

3.安德罗诺沃文化

4.焉不拉克文化

5.苏贝希文化

6.察吾呼文化

第三节新疆史前冶金技术

1.新疆史前铜器的发现

2.古代铜冶金技术概况:块范法,铜锡铅三元合金

3.新疆史前的冶铜技术:奴拉塞古铜矿冶遗址,锡青铜、砷青铜

4.新疆史前冶铁技术:生铁冶炼

第四节新疆史前岩画

1.新疆岩画的发现与著录

2.新疆岩画概况

3.岩画的研究方法

4.新疆史前岩画:旧石器时代岩画、青铜时代与早期铁器时代岩画

第五节新疆史前的游牧经济

1.游牧经济与游牧社会

2.游牧经济的形成

3.东天山地区的游牧文化

第六节新疆史前的人种

1.人种及其研究方法

2.新疆史前居民人种概况

3.哈密地区史前居民人种

九、学时分配

十、参考教材

本课程为专题课,无指定教材,建议参考:

谢端琚:《甘青地区史前考古》,文物出版社2002年。

邵会秋:《新疆史前时期文化格局的演进及其与周邻地区文化的关系》,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

文化遗产概论 -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文化遗产概论》 一、课程名称:文化遗产概论 二、课程类型:本科学科平台课 三、适用对象:考古、文博专业一年级本科生,文保专业二年级本科生 四、计划课时:36 五、学分:2 六、任课教师:刘军民、魏女 七、课程简介: 《文化遗产概论》是一门以文化遗产及其发展为主要讲解对象的、理论与方法相结合的课程。课程内容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讲述文化遗产在中国的发展、中外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理念比较、文化遗产价值传承研究进展等;第二部分主要讲传统意义上的文物与文物学的概念和内涵、中国文物学发展简史和中国几种主要文物种类的基本知识讲解,包括瓷器、青铜器、玉器,主要让学生了解这些文物种类的常识性内容,如概念、分类、特点等。 八、课程的主要内容 1.课程的主要内容:见后附的大纲 2.课程要求 (1)必须熟悉我国有关文物管理的法律、法规。 (2)重视文化遗产与其他学科(如考古学、历史学、博物馆学等)的关系,不能孤立的学习文化遗产; (3)树立正确的文化遗产研究思路,重视文化遗产的历史、艺术、科技、文化、社会、经济等综合价值。 第一部分 第一章文化遗产及相关概念 第一节文化遗产 第二节文化景观 第三节大遗址 第二章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发展历程 第一节理念变迁历程

第二节保护利用现状 第三节存在问题 第三章外国文化遗产保护的启示 第一节欧美国家 第二节亚洲国家 第三节启示及适用性分析 第四章考古遗址及其保护 第一节考古遗址属性 第二节考古遗址价值 第三节考古遗址与区域关系 第四节大遗址及其保护 第五章世界文化遗产与申遗 第一节申遗的意义 第二节申遗工作流程 第三节中国的世界遗产 第四节世界文化遗产相关研究 第六章其他文化遗产保护 第一节工业遗产保护 第二节建筑遗产保护 第三节传统村落保护 第四节非物质遗产保护 第二部分第一章文物与文物学(4个课时) 第一节什么是“文物学” 一、“文物”的概念与内涵 二、“文物学”的概念与内涵 第二节中国文物学简介 一、何谓“文物学” 二、文物学研究的内容及特点 第一章思考题:

第二部分纺织品类文物保护技术-文化遗产学院-西北大学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本科教学大纲 专业:文物保护技术 课程名称:文物保护基础2 周学时:4 总学时:72 授课班级:本科二年级 任课教师:孙丽娟

文物保护基础2 一、课程名称:文物保护基础2 二、课程类型:学科方向课 三、适用对象:文物保护技术专业,二、三年级 四、计划学时:72课时 五、学分:4 六、任课教师:孙丽娟 七、课程简介: 本课程纸质档案文物保护包括纸的发明与发展及传统造纸工艺、纸质文物糟朽劣变原因、纸质文物的保护处理、纸质文物分析测试、纸质文物保护方案的设计、纸质文物的保管等方面内容,其中纸质文物糟朽劣变原因及保护处理技术是该部分核心内容;纺织品文物保护包括我国纺织品的考古发现与收藏、纺织品保护研究的发展概况、中国纺织品鉴定保护工作的任务、古代纺织技术及纺织品文物鉴定、纺织文物损坏腐蚀机理、考古纺织品的起取、出土纺织品的清洗、纺织品的消毒、纺织品的加固与修复、纺织品的贮藏与展示等方面内容,其中纺织品文物损坏腐蚀机理机、考古出土纺织品起取、清洗、消毒及加固保护与修复技术是该部分的核心内容;、漆木竹器文物保护包括、漆木竹器基本知识、大漆成膜机理、简牍的发展与意义、古漆木竹器腐蚀损坏机理、脱水前保养与现场保护、饱水漆木竹器脱水定型保护、糟朽漆木竹器加固材料和方法及日常养护等方面内容,其中饱水漆木竹器脱水前保养与现场保护、脱水定性方法介绍为该部分核心内容;皮革文物保护与保养、骨角象牙尸体文物保护等主要介绍皮革文物基本特征、保存保养方法,骨角象牙等文物保护修复一般技术,不同尸体类型养护保护方法等。课程以教师讲授为主,结合授课内容组织同学总结讨论与学生互动;开展有机质文物模拟墓葬包埋、考古清理、保护修复实验,了解有机类文物埋藏条件与腐蚀劣变特征,通过课程实验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辅助教学参观提高认知能力;指定参考资料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

浅谈标准电极电势的图示法 - 西北大学精品课程

浅谈标准电极电势的图示法 康祎璠 (西北大学化学系05级化学专业 西安 710069) 摘要:标准电极电势是氧化还原反应很好的定量标度,有时为了直观和便利起见,可用图示法对电势数值作以表示,本文就几种常用的图示形式作一讨论。 关键词:标准电极电势 电对 氧化态 歧化反应 标准电极电势是氧化还原反应很好的定量标度,通常在教材和手册中,都以“标准电极电势表”的形式给出。但是列表的方式是依电极电势数值从小到大自上而下排列的,这就使得要集中而全面地了解某一种元素的相关氧化态遇到了困难。而用图示法讨论与某元素相关的电极电势不仅克服了上述的不便,而且会提供元素及其化合物更多的信息。本文将详细的对图示法作一介绍。 一﹑拉蒂麦尔图(Latimer diagram) 拉蒂麦尔图又称元素电势图,是用图形表示标准电极电势数据中最简单的一种。在特定的pH 条件下,将元素各种氧化数的存在形式依氧化数降低的顺序从左向右排成一行,用线段将各种氧化态连接起来,在线段上写出其两端的氧化态所组成的电对O ?值,便得到该pH 下该元素的元素电势图。 下例为碘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的元素电势图(经常以pH = 0和pH = 14两种条件作图): O A ?/V O A ?/V 在元素图的绘制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到: 1.写法:氧化态由高至低,从左向右排列,短线上电位是电对的O ?; 2.O A ?, O B ?分别指在酸性介质和碱性介质条件下的值。 元素电势图作为用图形表示标准电极电势数据中最简单,最常用的一种,它的用途也是很广泛的: 首先可以通过它来判断物质酸性的强弱。从元素电势图上,可以看出某些酸的强弱,以及非强酸在给定的pH 条件下的解离方式。如上例中:高碘酸在酸性

文物分析技术实践-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文物分析技术实践》 一、课程名称:文物分析技术实践 二、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程 三、适用对象:文物保护技术专业三年级本科生 四、计划课时:36 五、学分:2 六、任课教师:凌雪孙凤 七、课程简介: 本门课程主要是在学生了解文物分析技术理论课程的基础上,利用学院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现有的仪器设备,首先介绍超景深三维视频显微系统、偏光显微镜、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荧光光谱仪、显微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光谱仪、便携式拉曼光谱仪、热重示差同步分析仪、气相色质谱联用仪、离子色谱仪的仪器构造及使用注意事项以及测试前样品的准备与处理,然后上机进行操作性实践。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如何规范使用和操作仪器,加深学生对理论内容的理解,并提高学生实际动手的实验技能。 考核形式:实践课程论文 八、课程的主要内容 实践一超景深三维显微系统的使用(4课时) 一、仪器构造及使用注意事项 二、样品准备及处理 三、实际操作训练 实践二偏光显微镜的使用(2课时) 一、仪器构造及使用注意事项 二、样品准备及处理 三、实际操作训练

实践三金相显微镜的使用(2课时) 一、仪器构造及使用注意事项 二、样品准备及处理 三、实际操作训练 实践四扫描电子显微镜的使用(4课时) 一、仪器构造及使用注意事项 二、样品准备及处理 三、实际操作训练 实践五X射线荧光光谱仪的使用(4课时) 一、仪器构造及使用注意事项 二、样品准备及处理 三、实际操作训练 实践六显微红外光谱仪的使用(4课时) 一、仪器构造及使用注意事项 二、样品准备及处理 三、实际操作训练 实践七X射线衍射光谱仪的使用(4课时) 一、仪器构造及使用注意事项 二、样品准备及处理 三、实际操作训练 实践八便携式拉曼光谱仪的使用(4课时) 一、仪器构造及使用注意事项 二、样品准备及处理 三、实际操作训练 实践九热重示差同步分析仪的使用(2课时)

2015年西大考古试题

2015年西大考古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后岗三叠层 2.盘龙城遗址 3.下川文化 4.反山墓地 5.三足瓮 6.祠堂 7.史君墓 8.石窟寺 9.唐僖宗陵 10.磁州窑 二.简答题: 1.简述考古资料的优缺点 2.姜寨遗址文化分期的意义 3.磨制石器的分类及意 义 4.简牍的分类 5.夏商周时期铁器发现的意义 6.简述吐谷浑伏俟城概况 7.唐代金银器的分类 8.北宋帝陵特征 三.论述题: 1.3000—4000BC中国史前文化格局 2.隋唐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考古发现 2000年试题 一名词解释 1 下川文化 2 印纹陶 3悬棺葬 4 居延汉简 5 龙泉窑 6 永宁寺碑 二简答 1 试述庙底沟二期文化的分布地域及其文化特征; 2 简述汉魏洛阳城的沿革与主要遗迹的发现; 3 概述唐代帝陵的基本格局。 三论述 1 试论商代考古学文化分期框架的构建; 2 试论考古类型学在考古学研究中的功用。2001年 1名词解释 三体石经黄肠题凑克孜尔石窟夏商周年表海兽葡萄镜武官村大墓马王堆汉墓仰韶文化阿房宫遗址大明宫含元殿遗址 2简答题 简述近年来中国早期稻作农业遗存的重要发现 简述二里头文化的研究现状简述考古遗存断代的基本方法略述日本出土的三角缘神兽镜 3论述: 试论博物馆与文物研究的关系 魏晋南北朝都城在中国都城发展史上有何作用和影响 整理商周以来墓葬材料的方法与步骤 2003年一名词解释手斧土墩墓编钟陶衣郫县古城失蜡法瓮棺封泥《考古图》喇家遗址二简答 1具有共存关系的遗物都是同时的吗?为什 么?

2解释人殉、人牲的区别,并用考古发现举例说明。 3简述秦汉简牍的重要考古发现及其意义。 4什么是唐三彩?简述唐三彩窑址的发现 三论述 1“一切文物皆有历史的价值”这一命题是否正确?试论述之。 2试述近年来中国新石器时代初期陶器的发现及其意义。 3如何利用文化因素分析法确定某一考古遗存的文化属性? 2004年 一、名词解释 石片文化层利簋陶衣郑韩故城石楔镇墓俑公墓名旌《金石录》二、简答1简述考古类型学的基本原理 2简述中国细石核的分类 3简述商周时期的棺椁制度。 4简述隋唐两京墓葬的分期。三、论述 1何谓聚落?何谓聚落考古?简述聚落考古的意义。 2试述中原地区两汉中小型墓形制的演变。 3具有共存关系的遗物都是同时的吗?为什么? 2005年西北大学中国考古学通论 一.名词解释 绝对年代, 蒙特留斯, 孢子花粉与植物硅酸体, 三棱尖状器, 干栏式建筑, 人殉与人牲, 黄肠题凑, 唐三彩, 邢窑, 开元通宝二.简答 1.考古类型学的作用及局限性 2.旧石器的制作方法 3.写出几种陶制炊器并绘图(不少于5种) 4.周公庙墓地的发现及其意义 5.汉代铁器普遍使用带来的影响三.论述 1.概述中国稻作农业起源问题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2.试论中国古代都城的发展变化(以汉唐为例) 2006年试题一名词解释 1三棱大尖状器 2 中石器时代 3 清凉寺 4 利簋 5 釦 器 6 三体石经 7 唐三彩 8 钧窑 9 三叠层 10 安特生 11 苏秉琦 二简答 1 夏文化研究概况; 2 黄河流域秦汉中小型墓葬形制演变; 3 汉代至隋唐都城形制演变。三论述 1 试论仰韶文化; 2 试论考古学类型学的基本原理。 2007年西北大学中国考古学通论 一简答题(任选10题回答,每题15分共150分) 1 简述安特生在中国的考古经历。 2 简述苏秉琪对中国考古学的贡献。 3 简述细石器文化。

西北大学考古学试题01—09

西北大学中国考古学通论 2000年 一 1 下川文化 2 印纹陶3悬棺葬 4 居延汉简 5 龙泉窑 6 永宁寺碑 二 1 试述庙底沟二期文化的分布地域及其文化特征; 2 简述汉魏洛阳城的沿革与主要遗迹的发现; 3 概述唐代帝陵的基本格局。 三 1 试论商代考古学文化分期框架的构建; 2 试论考古类型学在考古学研究中的功用。 2001年 1名词解释 三体石经黄肠题凑克孜尔石窟夏商周年表海兽葡萄镜 武官村大墓马王堆汉墓仰韶文化阿房宫遗址大明宫含元殿遗址 2简答题 简述近年来中国早期稻作农业遗存的重要发现 简述二里头文化的研究现状 简述考古遗存断代的基本方法 略述日本出土的三角缘神兽镜 3试论博物馆与文物研究的关系 4魏晋南北朝都城在中国都城发展史上有何作用和影响 5整理商周以来墓葬材料的方法与步骤 2003年 一、名词解释 手斧土墩墓编钟陶衣郫县古城失蜡法瓮棺封泥《考古图》喇家遗址 二、简答 1具有共存关系的遗物都是同时的吗?为什么? 2解释人殉、人牲的区别,并用考古发现举例说明。 3简述秦汉简牍的重要考古发现及其意义。 4什么是唐三彩?简述唐三彩窑址的发现。 三、论述 1“一切文物皆有历史的价值”这一命题是否正确?试论述之。

2试述近年来中国新石器时代初期陶器的发现及其意义。 3如何利用文化因素分析法确定某一考古遗存的文化属性? 2004年 一、名词解释 石片文化层利簋陶衣郑韩故城石楔镇墓佣公墓名旌《金石录》 二、简答 1简述考古类型学的基本原理 2简述中国细石核的分类 3简述商周时期的棺椁制度。 4简述隋唐两京墓葬的分期。 三、论述 1何谓聚落?何谓聚落考古?简述聚落考古的意义。 2试述中原地区两汉中小型墓形制的演变。 3具有共存关系的遗物都是同时的吗?为什么? 2005年 一.名词解释 绝对年代蒙特留斯孢子花粉与植物硅酸体三棱尖状器干栏式建筑 人殉与人牲黄肠题凑唐三彩邢窑开元通宝 二.简答 1.考古类型学的作用及局限性 2.旧石器的制作方法 3.写出几种陶制炊器并绘图(不少于5种) 4.周公庙墓地的发现及其意义 5.汉代铁器普遍使用带来的影响 三.论述 1.概述中国稻作农业起源问题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2.试论中国古代都城的发展变化(以汉唐为例) 2006年考古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 三棱大尖状器,中石器时代,清凉寺,利簋,筘器,三体石经,唐三彩,钧窑,三叠层,安特生,苏秉琦二简答题 1.夏文化研究概况 2.黄河流域中小型墓葬形式演变 三论述题

文物知识培训主持词

文物保护知识培训讲座主持词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文物保护知识培训讲座,有幸邀请了西北大学文博学院的刘成教授。刘教授毕业于西北大学分析化学专业,获化学、历史学双学位,现任西北大学文博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文物保护和科技考古方面的研究,曾经发表了《古代青铜器锈蚀机理研究》、《文物与化学》等多部专业论著,参加了国家文物局多项文物保护科研课题,参加了陕西省多项文物保护方案的研究编制和评审工作,是我省文物保护工作方面的知名专家。首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刘教授的到来! 参加今天培训会的人员有咱们机关的全体同志和基础各馆所的相关干部职工,县政府宁雪慧副县长也特邀来参加我们今天的会议。 身为一名文物工作者,首先,应该了解文物,保护文物,掌握保护文物的相关知识。只有了解和掌握了文物保护知识,才能更好地保护好文物,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为了使大家在业务上有一个大的提高,局里决定举办这次培训会。希望大家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下面,为了保证这次培训会取得良好效果。我在此提几点纪律要求,希望大家能

够认真遵守: 1、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2、处理好自己的通讯工具,使手机保持在静音状态。 3、不要大声喧哗,交头接耳。 4、不要随意走动,保持良好的会场秩序。 下面培训会正式开始,请刘教授开始授课,大家欢迎。 接下来,请县政府宁雪慧县长做重要讲话; 刚才,刘教授结合县区文物保护工作实际,通过翔实的资料和大量的案例给我们全面阐述了文物保护相关知识,讲解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使我们受益匪浅,我提议,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感谢刘教授的精彩授课。 今天的培训会到此结束。最后我再强调两点:第一,培训会结束后,各单位回去后要召开专题会议,将培训内容传达到本单位的每一位同志;第二,要以本次培训会为契机,结合正在开展的“三为”主题实践教育活动,在全系统迅速掀起学理论、学政策、学法规、学业务知识,从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的高潮,也希望大家通过进一步学习,能够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工作的动力,为推动我县的文物旅游业的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彩绘类文物保护专题-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彩绘类文物保护专题》 一、课程名称:彩绘类文物保护专题 二、课程类型:方向课 三、适用对象:文物保护学一年级硕士 四、计划课时:36 五、学分:2 六、任课教师:王丽琴 七、课程简介: 该课程为文物保护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科方向课。彩绘类文物是文物的一个重要类别,通常是在某种基质材料上施加彩绘制作而成。由于彩绘的存在,增加了文物的价值,但同时也增加了对其保护的难度。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研究生了解中国古代彩绘的制作材料、制作工艺、主要病变及其产生原因,掌握该类文物材质分析的现代仪器分析方法、保护材料、保护方法和和保护技术。 八、课程的主要内容与考核: (一)课程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古代彩绘的制作材料及制作工艺研究——以古建油饰彩画为例第一节古建油饰彩画制作材料及工艺 第二节古建油饰彩画分析技术路线 第三节古建油饰彩画文物分析案例 第二章正交设计法及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 第一节正交设计法在科学试验中的意义 第二节正交设计法简介 第三节正交设计的基本原理 第四节正交试验的结果分析 第五节文物保护实验条件优选案例设计 第三章秦始皇兵马俑保护的最新进展 第一节秦兵马俑彩绘的结构及成分分析 第二节秦兵马俑彩绘残留物的GC-MASS分析 第三节秦兵马俑彩绘的考古现场保护材料最新进展

第四章莫高窟壁画的主要病害及保护现状 第一节莫高窟壁画的主要病害 第二节莫高窟及其壁画的保护 第五章其他彩绘类文物保护 第六章光导纤维反射光谱法在彩绘文物保护领域中的应用第一节光导纤维技术简介 第二节光导纤维反射光谱仪 第三节光导纤维反射光谱技术在彩绘文物保护领域中的应用第七章有机高分子保护材料及其改性研究 第一节文物防水保护材料 第二节文物加固保护材料 第三节紫外线吸收剂改性文物保护材料 第四节纳米材料改性文物保护材料 第五节位阻胺改性文物保护材料 (二)考核方式 论文考查

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史(20200627205223)

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史 09 历史教育090103016 许玮琳 在世界范围内,考古学从诞生到现在,已走过近200 年的历程。按其发展的不同阶段,可以概括为萌芽期、形成期与初步发展期、基本成熟期、转变期、全面成熟期和继续发展期。 萌芽期(文艺复兴至19 世纪20 年代) 萌芽期的主要特点是搜集和研究古希腊、古罗马和古埃及的文物,调查欧洲古代遗迹、北美印第安人遗留下的古迹。从研究古物的意义上说,中国从宋代开始的金石学 传统可以被认为是考古学的萌芽,但并未涉及古代遗迹的研究,也没有直接发展成为近代考古学。 形成期与初步发展期(19 世纪20 年代至20 世纪20 年代) 形成期以19 世纪20 年代北欧学者西蒙森和汤姆森相继提出的“三期说”,即把古代按照生产工具的质料划分为石器时代、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三个时期的观点,并由 汤姆森按这一分期陈列博物馆的文物,及发表专著进行阐释为代表。地质学中按土质、土色区分地层的方法被引入考古学,成为“考古地层学”,它使考古学的研究摆脱了古物学仅仅研究遗物形态本身的局限,走上了科学的轨道。这一时期,在埃及、两河流域和 欧洲展开了一系列考古发掘,如对著名的意大利庞培遗址的发掘。 初步发展期(1867 年至1918 年前后)的考古发掘逐渐科学化,挖宝式的发掘受到批评。按层位发掘,准确记录一切遗物的出土位置并将它们全部收集、充分及时地公布发掘成果为人们所推崇。与此同时,出现了被称为考古学两大基本方法之一的“考古 类型学”,即根据遗物的形状和纹饰的不同对其进行分类研究,以阐明这些遗物之间内 在的关系。考古地层学的普遍应用和考古类型学的出现是这一阶段最具代表性的标志。 考古学理论则主要是运用相关学科的传播论和进化论。 基本成熟期(20 世纪20 年代初至50 年代末) 基本成熟期(20 世纪20 年代初至50 年代末)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20 世纪20 年代初至30 年代末)的标志是考古学理论的丰富和创新、考古工作范围的扩展和重大发现的增多。这一时期获得了一批重要考古发现,在一些考古工作开展较早的地

西北大学校史

西北大学文学院的贾三强教授,有一个理想,那就是有那么一天,可以中兴西北大学的文学院。毕竟对于这个培养出贾平凹、王刚、何西来、雷抒雁……等等一大批文化界名人的地方,它已经沉默了许久。 西北大学经管院的任保平教授的一个愿望,就是能够在西北大学再培养出一批如张曙光、张唯迎、魏杰、刘世锦……那样的经济学家。 西北大学考古学的王建新教授,当他提出率先在中国考古界提出“三位一体”的理论时,在他身后,依然是要思考着如何让西北大学的考古重新恢复“两大一院”的声威。 西北大学的舒德干教授,这个在《自然》、《科学》以第一作者发表10篇论文的大学者,在北京的高校出重金挖他时,他说了一句话:我爱西北大学。 ………… 西北大学,这所中国西北最早的国立综合大学,坐落在西安六百年古老明城墙下,到今天已经走过了105年。 当1901年,西太后慈禧一夜狂奔几百里,惶惶乎如丧家之犬从北京城一路逃到13朝古都西安时,她终于明白,应该颁发昭令废科举,办新式学堂,维新变革才能拯救国家。当她回到北京城的第二年,陕西,这个西北重镇,第一所大学堂建立了。第一任校长是当时称呼为总办叫吴树棻的清朝光绪年间的进士。10年之后,陕西大学堂正式改名为西北大学,原籍河南沁阳出生西安的张凤翙大都督出任西北大学创设会会长。原陕西省法政学堂校长钱鸿钧成为西北大学第一任正式校长。 只可惜,在风雨飘荡中的旧中国,也是今日变换大王旗,乱烘烘你方下场,我上场。当张凤翙因为政见与袁世凯不合被调离陕西后,新来的都督为了推行袁大总统的命令,其中一条居然是要停办西北大学。这一停就是10年。等到河南军阀刘镇华入主陕西,为收取民心,提出要重办西北大学时,已经是1924年。仅仅过了两年,刘振华为了恢复自身在陕西的统治,围困西安达8个月之久,史称“两虎守长安”的壮举中,西北大学遭受灭顶之灾,以至时任校长的王凤仪去上海北京措款时,一去不回。西北大学先是降格为中山学院,接着又成了一所中学。 这一停,又快要10年。1937年,日本人来了,为给中国留一点读书的种子,北京的大学向内地里避乱,北大,清华,南开跑到了西南,有了西南联合大学。北平大学,北洋工学院,北平师大就跑到了西安,成立了西北临时联合大学,而后又称国立西北大学。以后又迁到汉中的城固。只是当时组合的三校却是矛盾不断,纠纷常常,貌合而神不合,终究没有取得西南联大的成绩。 到了抗日胜利,也该是各奔前程的时候了,有的就回到北京,成为北京师范大学的前身,有的回到天津,成了天津大学的祖辈。而有的却是回到西安,改了个名字,在原来东北大学内迁西安的校址上大大方方的办起了国立西北大学。 第 I 条

各个专业375个国家级精品课程的网址)

各个专业375个国家级精品课程的网址 中国古代文学史; 复旦大学; 骆玉明;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类 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5414777988.html,/jpkc/jpkcList.htm;用户名:无;口令:无;备注:无 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5414777988.html,/jpkc;用户名:psjs;口令:psjs890;备注:无 钢琴; 首都师范大学; 黄瑂莹; 文学; 艺术类 链接:http://202.204.208.83/gangqin/;用户名:无;口令:无;备注:无 电影摄影创作; 北京电影学院; 穆德远; 文学; 艺术类 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5414777988.html,/jpkc/dysycz/mdylx.htm;用户名:无;口令:无;备注:无 《图形创意》; 同济大学; 林家阳; 文学; 艺术类 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5414777988.html,/txcy/;用户名:无;口令:无;备注:无 艺术概论; 北京大学; 彭吉象; 文学; 艺术类 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5414777988.html,/jingpin/jingpin.htm;用户名:无;口令:无;备注:《艺术概论》课程主页 中国传统器乐; 中央音乐学院; 袁静芳; 文学; 艺术类 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5414777988.html,;用户名:ZSB030010667;口令:895643201;备注:学生入口 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5414777988.html,;用户名:ZSB030010667;口令:895643201;备注:学生入口 交响音乐鉴赏; 上海交通大学; 胡企平; 文化素质教育课程; 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类 链接:http://202.120.11.53:8001;用户名:admin;口令:admin;备注:主机 链接:http://202.120.12.19:8001;用户名:admin;口令:admin;备注:副机 中国传统文化; 西北大学; 方光华; 文化素质教育课程; 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类 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5414777988.html,/ctwh/index.htm;用户名:无;口令:无;备注:无 大学语文; 东南大学; 王步高; 文化素质教育课程; 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类 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5414777988.html,;用户名:无;口令:无;备注:大学语文网站 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5414777988.html,/jpkc/declare;用户名:无;口令:无;备注:教务处精品课程申报网页 文物精品与文化中国; 清华大学; 彭林; 文化素质教育课程; 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类 链接:http://166.111.37.254;用户名:wwjp;口令:wwjp;备注:无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管理办法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管理办法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院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学术水平,调动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积极参与各项科研工作的积极性,根据《西北大学研究生在读期间科研成果规定》(校发[2007]研字14号),结合《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高层次科研奖励办法》,特对学院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日常管理和申请学位时要求发表的学术论文或取得的其他科研成果做出如下规定: 第一章硕士研究生的日常管理 第一条请假制度。硕士研究生上课期间请假须经导师和上课老师批准,并报院研究生管理办公室备案。有以下情况之一者,课程计零分并重修:请假课时累计超过该门课程课时量1/3及其以上者;无故旷课3次以上者。 第二条学术活动管理。申请硕士学位时,须在现代经济学理论与方法创新论坛、管理学理论方法与创新论坛、校研究生学术活动月中至少做一次与硕士毕业论文内容相关的学术报告。 第二章硕士研究生的科研管理 第三条学院硕士研究生在科学研究工作中应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的要求,自觉遵守学术道德规范、杜绝学术虚假现象、严禁篡改试验数据、捏造研究成果和剽窃他人的研究成果。 第四条2012级及以后入学的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包括2012级)在读期间,须在西北大学规定的权威、核心或重要期刊目录上以第一作者至少发表1篇学术论文(与导师合作的权威或核心期刊论文可以是第二作者)。各类期刊的增刊一律不算。 第五条学院积极鼓励硕士研究生参与高水平科学研究工

作,凡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视为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一篇学术论文,符合申请学位条件: 1.国家级获奖参与者前七名,或省部级科研奖励前五名。 2.主持或参与一项国家级(排名前七位)或省部级课题(排名前五位)。 3.编著或者参与编著在人民出版社、商务印书馆、三联出版社、科学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经学校认定的的学术专著,独立撰写5万字以上。 4.参与50万元及以上的横向科研项目(排名前七位)、或参与20万元及以上的横向科研项目(排名前五位)、或参与10万元及以上的横向科研项目(排名前三位)。 第六条学院对在读硕士的科研成果给予与本院教师同等的科研奖励。学院硕士研究生在毕业后3个月内,若提供与其毕业论文相关的高层次科研成果,我院仍将给予奖励。奖励办法、目录见《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高层次科研成果奖励办法》。 第三章附则 1.本办法适用对象为学院在读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未涉及到的内容,以校研究生院相关规定为准。 2.第一单位署名须为“西北大学”或“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不包括校内其他单位成果)。 3.本管理办法由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负责解释,从2013年1月1日开始执行。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012年12月19日

西北史前考古-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西北史前考古》 一、课程名称:《西北史前考古》 二、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三、适用对象:(专业、年级)文化遗产学院考古专业本科生 四、计划学时:36 五、学分:2 六、任课教师:陈洪海、郭梦 七、课程简介: “西部考古之一——西北史前考古”,地域包括今之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四省区全部及陕西、内蒙古两省区之一部,时间为被中原文化直接统治之前,内容为西北地区史前环境下的文化(在时间、空间、内涵方面)关系的演化。本课不是资料堆砌,而着重于对已有资料的分析研究,让学生清楚西北史前考古的研究现状,并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有所培养。 八、课程的主要内容 本课程教学内容共有四讲。第一讲西北史前考古绪论主要目的是厘清西北、史前两个空间、时间上的概念,并介绍这一地区史前考古学的田野调查和研究工作的历史。第二讲甘青地区史前文化,通过期中作业的形式,促使学生自学掌握此部分内容。第三讲围绕二次扰乱葬、火葬、尸骨摆放姿势、男女合葬墓、特殊随葬品等西北地区史前时期的特殊埋葬习俗展开深入讨论,目的是从葬俗窥见史前人群交往、流变的信息。第四讲新疆史前考古,在使学生掌握新疆史前主要考古学文化的基础上,对岩画、青铜器、游牧经济、人种组成等具有地域特色的专题展开深入讨论。 第一讲西北史前考古绪论 第一节西北地区空间概念 1.西北地区的地理范围:甘、青、新、宁,陕西西部、内蒙中西部。 2.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单元: 黄土分布区:陇山、六盘山为界分作东西两部分,乌鞘岭西界。 青藏高原区:东部河谷地带、西部高原草地、高山 蒙新荒漠区:冲、洪积平原、戈壁荒漠、沙漠地带、绿洲、草原。

3.西北地区全新世环境的变迁:7500-3500气候最适宜期,三部曲。 4.西北地区的文化环境单元:陇东、甘青、新疆三区域。 第二节史前时期的时间概念 1.史前期的开始时间 2.史前期的结束时间:汉通西域之前 第三节西北史前考古历史的回顾 1.外国学者的早期探险活动以及科学考察:斯文-赫定、安特生。 2.我国学者建国前的科学考察:夏鼐 3.五、六十年代西北地区的考古学进展 4.八十年代以前的发现与研究 5.八十年代以来的进展 第二讲甘青地区的史前文化 通过完成期中作业的方式,自学此章节内容。 第三讲甘青地区史前葬俗 第一节葬俗的内容 1.位置:墓地位置、地形地貌、墓葬布局 2.形制:平面形状、立体结构、方向、制作方法 3.葬具:种类(棺、椁)、质料(石、木、土坯)、形状、制法 4.葬式:人数(单人、多人)、次数(一次、二次)、性别、年龄、姿势(躯体的仰、俯、侧,四肢的伸直与弯曲) 5.随葬品:种类、数量、摆放位置 第二节二次扰乱葬辨析 1.发现与认识过程 2.辨析的标准 3.统计分析结果 第三节火葬墓研究 1.火葬墓的发现 2.火葬墓存在的时间和分布范围 3.火葬墓与二次扰乱葬

中国考古学的诞生与发展

中国考古学的诞生与发展 “五·四”运动前后,西学东渐,在带来“科学”、“民主”思想和先进科学知识的同时,也带来西方人的妄自尊大,一些西方学者鼓吹“中国文化西来说”;国内也有人妄自菲薄,否定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代,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发生动摇。长此以往,国将不国。追根溯源,寻找实据,证明古史,重建民族自信,成为攸关国家命运的一件大事。此后不久,一批中国学者怀着强烈的责任感,开始了对周口店、殷墟等古文明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国考古学应运而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考古得到全面发展。新中国成立不久,中央人民政府就设立了国家文物局,并颁发了保护古代文物的法令;恢复了周口店、殷墟两项中断多年的考古发掘;在中国科学院成立了考古研究所,在北京大学设置考古专业;各省区市也相继成立文物管理委员会,负责当地的文物保护和清理发掘工作。在考古发掘和研究的实践中,各地考古队伍日益健全起来。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田野考古工作范围不断扩大,发掘水平得到提高。在黄河上下、大江南北,考古工作者对史前时期的半坡、北首岭、庙底沟、屈家岭、北阴阳营等遗址和大汶口墓地,对商周时期的二里头、郑州、丰镐等遗址和洛阳东周城、侯马晋城、汉唐两京城址、元大都遗址及其他重要遗址进行了规模较大的发掘。在辉县琉璃阁的发掘工作中,首次成功地剔剥出一座完整的车马坑,受到西方考古学家的赞誉。 改革开放后,我国考古事业走向繁荣。1979年4月成立了中国考古学会,其后一些省区市也相继成立了地方考古学会及相关的研究会;考古学得到迅速发展,加强对外交流,引进科技手段,开拓了水下考古和航空摄影考古领域;大遗址考古发掘得到加强,黄河流域所作重点发掘尤多,长江流域和华南地区也有多处遗址发掘,西南边疆、北方大漠也都发掘过史前遗址,数量之多,分布之广,规模之大,前所未见。 田野考古达到较高的科学水平。原始聚落遗址和氏族公共墓地的发掘,力求全面地揭露布局情况,复原当时社会生活全貌;古代城址的勘察,着重了解整体规划,确定城垣范围和城门位置,探寻主干大道和重要建筑遗迹;对那些古今重合的城市,则充分利用文献资料,根据现存的古建和可以肯定的旧街道等遗迹,结合以重点钻探、发掘,较好地复原古城的平面布局;清理大型墓葬时,妥善处理糟朽不堪的漆木器、丝织品、帛书、帛画,使之得到较好保存;对于散乱的玉衣、铠甲、简牍,在清理过程中,特别注意各个零件的位置和相互关系,仔细观察和做好记录,以复原它们的整体。考古发掘还扩大到古代矿场、作坊、窑址、工场和沉船、桥梁等。 我国考古工作者积极探寻人类的起源和进化过程,为全世界旧石器时代考古作出重要贡献。他们对中国境内的古人类文化遗址进行了系统的发掘和研究,揭示出了一二百万年以来直立人、早期智人至晚期智人在中国境内的进化过程及其生存活动情况;对中国农业起源的考古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以充分的证据证明距今1万年以上;理清了广阔地域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序列,建立了史前文化的系列和编年框架,提出了区、系类型的考古学理论;随着西安半坡、临潼姜寨等史前村落的揭露,对聚落形态的研究有了新进展;对红山文化、良渚文化、龙山文化等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获得重大成果,引起了世界考古学界对中国文明起源问题的关注;在豫西及晋南地区对夏文化进行了连续、深入的探索,找到了夏人活动的中心区域。在郑州地区发现了二里岗文化遗存,从而确认了早商文化;对中国古代城市和其他重要遗址、墓葬的发掘也获得世人瞩目的成就。甲骨、简牍、帛书等文献又有许多新的发现,为历史研究提供了大批重要史料。 从半坡新石器时代遗址、广汉三星堆的发现与发掘,临潼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西安汉

宋元明考古(西北大学讲义)

宋元明考古 第一章、概述 一、历史概况:北宋建国(960年)~明亡(1644年)。包括:宋、辽、金、(西夏)、元、 明。北宋:960年~1127年;南宋1127年~1279年;辽:907年~1125年;金:1115年~1234年;元:1206年~1271年称“元”~1368年;明:1368年~1644年;西夏:1032年~1226年。 (一)、历史 1.宋:局部统一。边界战乱频繁。宋经济有大发展。商品经济崭露头角,城市转为商业中心。薄葬,随葬品少,纸明器成为主流。瓷器成为主要日用品。出现桌、椅等。瓷器偏向高大发展,装饰局限于上部。时代风格缺乏大气,趋向精巧;瓷器注重釉色效果、美感。 2.辽:初,游牧民族。后,南部农业,北部牧业。因俗而治。契丹人随葬,马具、金属兵器,厚葬,金银器、瓷器。 3.金:向外扩张,统治区域多为汉人。桦树皮器物。碑刻。 4.元:民族分治。始终保持本祖特色。城址:大都;上都,保存较好。墓葬主要为汉人墓,无确认的蒙古族墓葬。蒙古族,野葬,用毛毡裹尸,弃于野。 以上四个时期:民族文化交流。中原民族与游牧民族之间,茶马、绢马贸易。先进与后进文化间交流。宗教影响,佛教、道教。 (二)、特点: 1.小商品经济、民营手工业发达。瓷器、铜镜,民间制造用于商品交换,铭文上刻有商标、广告等。 2.文献多:府、县志;绘画、图;笔记、小说;游记。 3.地面建筑遗留众多。 4.生活方式改变导致器物造型、装饰发生大的变化。 5.民族文化、民族特色。民族关系复杂,相互间影响。 二、简史: 1.1949年以前:1920年,宋钜鹿故城发现,瓷器、漆器、木器。30年代,陈万里,南方瓷窑,浙江为重,越窑、龙泉窑。30年代,营造学社,河北、山东、山西、河南古建调查,元大都、明南京。地面调查为主。抗战时期,四川宋墓,发掘。法国传教士闵宣化,内蒙东部,辽城址、陵墓。日.鸟居龙藏,辽遗迹。日本占领时期,东北、内蒙多次辽、金、元调查发掘,辽庆陵、建平辽墓、赤峰瓦缸窑、辽上京;金上京、完颜希尹墓、完颜娄室墓;元上都、百灵庙景教寺院与墓葬。黑城子城址(西夏~元)。 俄.科兹洛夫、英.斯坦因、西北考察团;埋藏品丰富,纸文书、元代纸钞、西夏文材料。2.1949年以后: (1)、墓葬:宋墓,河南白沙宋墓、合肥包拯墓、江苏杨氏族墓、福州南宋墓,小型为主。 辽墓:内蒙东部、辽宁。赤峰辽驸马增卫国王墓;库伦旗料壁画墓;豪欠营辽墓(契丹女尸)衣冠、木质棺床小帐、铜丝网络;清河义门辽墓;奈曼器陈国公主墓。金、元墓:主要为河北、山西、河南汉人墓,仿木结构建筑形式;壁画:开芳宴、廿四孝、忠烈贞节。明墓:多,重心集中在诸侯王、帝陵(定陵)、鲁王陵、蜀王陵等。中小型主要为辽墓,大型主要为明诸侯王墓。

秦汉魏晋南北朝考古-文化遗产学院-西北大学

《秦汉魏晋南北朝考古》 一、课程名称: 中文名称:秦汉魏晋南北朝考古 英文名称:Archaeology of Qin, Han, Wei, Jin,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二、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 三、适用对象:考古学专业,二年级本科生 四、计划课时:54课时(18周,每周3学时,其中秦汉考古10周课,魏晋南北 朝考古8周课)。 五、学分:3 六、任课教师:任萌、李雨生 七、课程简介: 秦汉魏晋南北朝考古为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考古系考古学专业本科必修课程,主要教授从秦统一至隋再度统一中国期间中国境内考古学文化的面貌与发展变化情况,分秦汉和魏晋南北朝两部分,分别由任萌和李雨生讲授。 秦汉部分课程的课程任务是是学生能够总体了解秦汉时期都城、地方性城邑、交通和边防设施、帝王陵墓、中小型墓葬、工商业、农业、出土文献以及边疆地区考古学文化和中外文化交流的基本知识,同时要求学生能够认识和理解秦汉时期考古学文化在中国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以及在当时世界文明圈的地位和影响。修完秦汉考古之后,魏晋南北朝部分呈现出跟大一统时代考古较为不同的面貌,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将初步了解并掌握汉唐之间考古材料的地区性和过渡性特征。 八、课程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秦汉考古导论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秦汉时期的基本历史、文化、社会背景和时代特征,秦汉考古的研究简史,秦汉考古的分期、分区等内容。掌握秦汉时期时代特征形成的原因,秦汉考古分期、分区的主要观点及依据。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秦汉时期的时代特征、秦汉考古的分期与分区,难点是如何理解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制度与考古学文化的关系,不同分期分区观点的主要依据。

西北大学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真题

西北大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考研真题( 2001-2010年,2002年缺) 2001年 一、名词解释(10x5) 三体石经黄肠题凑夏商周年表克孜尔石窟海兽葡萄镜武官村大墓马王堆汉墓仰韶文化阿房宫遗址大明宫含元殿遗址 二、简答题(5x10) 1 简述近年来中国早期稻作农业遗存的重要发现 2 简述二里头文化的研究现状 3 简述考古遗存断代的基本方法 4 略述日本出土的三角缘神兽镜 5 试论博物馆与文物研究的关系 三、论述题(2x25) 1 魏晋南北朝都城在中国都城发展史上有何作用和影响 2 整理商周以来墓葬材料的方法与步骤 (2002年缺)2003年 一、名词解释(10x5) 手斧土墩墓编钟陶衣郫县古城失蜡法瓮棺封泥《考古图》喇家遗址 二、简答(4x10) 1 具有共存关系的遗物都是同时的吗?为什么? 2 解释人殉、人牲的区别,并用考古发现举例说明。 3简述秦汉简牍的重要考古发现及其意义。 4 什么是唐三彩?简述唐三彩窑址的发现。 三、论述(3x20) 1“一切文物皆有历史的价值”这一命题是否正确?试论述之。 2 试述近年来中国新石器时代初期陶器的发现及其意义。 3 如何利用文化因素分析法确定某一考古遗存的文化属性? 2004年 一、名词解释(10x5) 石片文化层利簋陶衣郑韩故城石楔镇墓佣公墓铭《金石录》 二、简答(4x10) 1 简述考古类型学的基本原理 2 简述中国细石核的分类 3 简述商周时期的棺椁制度。 4 简述隋唐两京墓葬的分期。 三、论述(3x20) 1 何谓聚落?何谓聚落考古?简述聚落考古的意义。

2 试述中原地区两汉中小型墓形制的演变。 3 具有共存关系的遗物都是同时的吗?为什么? 2005年 西北大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真题 3 一.名词解释(10x5) 绝对年代,蒙特留斯,孢子花粉与植物硅酸体,三棱尖状器,干栏式建筑,人殉与人牲,黄肠题凑,唐三彩,邢窑,开元通宝 二.简答(5x10) 1.考古类型学的作用及局限性 2.旧石器的制作方法 3.写出几种陶制炊器并绘图(不少于5种) 4.周公庙墓地的发现及其意义 5.汉代铁器普遍使用带来的影响 三.论述(2x25) 1.概述中国稻作农业起源问题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2.试论中国古代都城的发展变化(以汉唐为例) 2006年 一、名词解释(11x5) 1三棱大尖状器2中石器时代3清凉寺4利簋5釭器 6三体石经7唐三彩8钧窑9三叠层10安特生11苏秉琦 三体石经:三国时期魏政权正始二年(241年)的刻石,碑文相传是蔡邕所书。今存文11行110字,古篆、小篆与隶书三种书体刻同文。是以《尚书》、《春秋》、《左传》(未刻全)为内容的石刻。此块刻石现存文古篆36字,小篆 39字,隶书35字,。三体石经遗存的文字与其书体至今仍 是研究文字与书法的珍贵实物资料。现藏故宫博物院 二、简答题(3x15) 1 夏文化研究概况 2 黄河流域秦汉中小型墓葬形式演变 3 汉代至隋代都城遗址形式演变 西北大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真题 4 三、论述题(2x25) 1 试论仰韶文化 2 试论考古类型学的基本原理 2007年 一简答题(任选10题回答,每题15分共150分) 1 简述安特生在中国的考古经历。 2 简述苏秉琪对中国考古学的贡献。 3 简述细石器文化。(细石器是指形状细小的一种打击石器。用打击法打出的细石核、细石叶 及其加工品。出现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盛行于中石器时代。这种石器长度一般在2—3厘米,

文物分析技术-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文物分析技术》 一、课程名称:文物分析技术 二、课程类型:跨专业选修课 三、适用对象:文物保护技术专业三年级本科生 四、计划课时:36 五、学分:2 六、任课教师:凌雪、孙凤 七、课程简介: 本门课程主要通过文物研究和保护中常用现代科技分析技术基本原理、特点、样品处理过程,并结合具体应用事例进行讲述。主要有七章内容,其中绪论主要介绍现代仪器分析概述、现代分析技术在文物研究中的作用与特点以及试样的采取与调制等基本内容;文物的影像结构分析技术主要讲述X光照相技术与CT扫描技术、红外成像技术、中子照相技术和多光谱成像技术;文物的微观分析技术主要介绍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文物的化学元素组成分析技术主要包括原子吸收光谱、原子发射光谱、X射线荧光光谱、中子活化分析法;文物的物质结构分析技术主要包含红外吸收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X射线衍射、激光拉曼光谱;文物其他分析技术包括热分析技术、表面分析技术、质谱法、色谱分离法等;最后是文物分析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其展望。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学会如何利用现代分析技术来研究和解决文物研究与保护问题的思维能力。 考核形式:闭卷考试 八、课程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绪论(4课时) 第一节文物 一、什么是文物 二、文物的分类 第二节现代仪器分析概述

一、仪器分析与化学分析 二、仪器分析的类型 三、仪器分析的一般过程与基本特点 四、分析仪器 五、仪器的主要性能指标 六、仪器分析方法的校正 七、计量学与误差 第三节电磁辐射的基础知识 一、电磁辐射 二、电磁辐射的波粒二象性 三、电磁辐射与物质的作用过程 四、光谱的产生与光谱的分类 第四节现代分析技术在文物研究中的应用 一、文物研究中的分析技术与仪器分析 二、文物研究中的分析技术的特点 第五节试样的采取与调制 一、取样的原则 二、样品的采取和前处理 思考题: 1、什么是仪器分析?仪器分析有哪些种类? 2、仪器分析的一般过程是什么?有何特点? 3、怎么描述电磁辐射? 4、电磁辐射与物质有哪些作用过程? 5、什么是文物? 6、简述现代分析技术在文物研究中的特点。 7、现代分析技术在文物研究中应用在哪些方面?请举例说明。 8、取样的原则是什么?对不同的样品如何进行前处理? 第二章文物的影像结构分析技术(4课时)第一节X光照相技术与CT扫描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