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与次声教学设计

课题超声与次声

久长中学周志红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及超声和次声;

2、了解超声波的特点及其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3、了解次声波的危害。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利用教材P49信息窗,交流、讨论得出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和超声与次声的定义,

形成与人交流,听取别人观点的学习习惯;

2、通过观看视频、阅读课本、交流讨论的过程,初步形成“善于总结”的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超声与次声的学习以及对超声波的特点及其应用的了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1、人的听觉频率范围、超声与次声;

2、超声波的特点与应用及次声的危害;

【教学难点】通过观看视频,阅读课本,交流讨论的过程,归纳总结得出超声的特点及应用的知识,使学生形成“善于总结”的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复习: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2、人耳是怎样听见声音的?

3、物体振动产生声音,有了介质的传播,我们就能听见所有的声音了吗?认真听题;思考并回

答。

由回忆旧知识引入

课题,不仅巩固了旧

知识,又激发学生对

学习新知识的好奇

心。

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两种特殊的

声音——超声与次声。

认真聆听老师讲解。板书:课题超声与次声

提问:1、我们能听见蜜蜂翅膀振动产生的声音,能不能听见蝴蝶翅膀振动的声音呢?

2、我们能听见小鸟的叫声,能不能听见蝙蝠的叫声呢?

教师点评并提醒学生阅读课本P49的信息窗,试着找出答案。

板书:超声与次声

讲述声波的频率范围学生回答(七嘴八

舌)……学生举手回

自主学习

阅读文字

意识到人耳不能听

见频率高20000HZ

和低于20HZ的声

音、回答老师的提

问。

记笔记

锻炼说的能力,提高

语言的组织能力。

培养自主学习的能

提问: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多少?

点评肯定学生并板书

提问:我们为什么听不见蝙蝠的叫声和蝴蝶翅膀振动的声音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超声和次声的定义并板书

教师讲述:超声与次声我们虽然听不见,却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接下来我们先来学习超声的特点及其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板书:超声的特点与应用

老师: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段视频。

播放视频

请同学们根据观看的视频,阅读课本上的内容,结合生活中的经验,思考并讨论,超声有哪些特点,在现代技术中有哪些应用?

点评肯定学生的回答,展示相应图片(PPT)总结并板书超声的特点与应用。回答问题

回答问题

聆听记笔记

认真观看视频

阅读思考讨论后回

观看图片

记笔记

培养学生自主分析

问题的能力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

力,阅读能力和交流

与合作的能力

再一次强调超声的特点与应用。

讲述:所以超声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是有利的,而次声对我们却是有害的,接下来我们来看次声对我们有哪些危害。

板书:三、次声的危害

老师:讲述次声为什么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有哪些伤害。

老师:介绍次声对机械设备等的危害。

讲述:既然次声对人体,对机械设备,对建筑物都有很大的危害,我们就要防止次声的危害,尽量远离次声源。有同学可能课前已经预习并查阅了相关资料,现在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什么情况下会产生次声呢?

点评肯定学生的回答,同时展示次声产生的图片(PPT)

总结:为了避免次声的危害,今后我们就要远离次声源,远离次声环境。好,本节课的内容就这些,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交流与总结一下本节课我们学了哪些知识。

老师:好,哪位同学为我们总结一下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老师:小结记笔记

记笔记

思考讨论并回答

交流与讨论

回答总结

锻炼学生预习与查

阅收集资料的能力

完成练习课堂练习(PPT展示习题)

讲解习题

布置作业

结束语

【板书设计】

课题超声与次声

一、超声与次声(其余见PPT红色字体部分)

二、超声的特点与应用

1、特点:(见PPT红色字体部分)

2、应用:(见PPT红色字体部分)

三、次声的危害(见PPT红色字体部分)

安徽省长丰县下塘实验中学八年级物理全册 3.3 超声与次声教案 沪科版

教学目标 知识 与 技能 从收集的信息中了解超声的特点,了解超声在现代技术中 的应用。 从收集的信息中了解次声的一般特点,了解次声的应用和 危害性。 过程与 方法 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及信息交流能力。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科学技术的兴趣,热爱科学,勇于探究 的科学精神。 重点超声和次声的概念,超声的应用。 难点收集与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环节教师调控学生活动备注超声 1概念: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音 2 特点:⑴频率高,能量大(强穿透力,强破碎能力) ⑵沿直线传播,可反射 3 应用 超声雷达(“声纳”)、金属探伤仪、超声处理过种子缩短发芽时间,提高发芽率、 超声加工(利用特制的工具,做超声频率振动,通过液体中悬浮磨料加工工件,主要用于加工各种执导阅读教材 P45—信息窗,了 解能听到超声与 发出超声的动物 讲解超声特点 让学生归纳生活 中超声的应用 总结评价补充 对于超声的应用, 要求学生知道 给出应用实例 看书、了解能听 到超声与发出 超声的动物 归纳、回答 了解超声在各 个行业的应用

不导电的硬脆材料,例如:玻璃,石英,陶瓷,宝石等)、 化工业使一般情况下不能混和液体(如油和水)混合、 探测鱼群、 B超诊断与治疗,医疗设备杀菌消毒、超声洗牙 其他:超声空气加湿器、 犬笛 次声 1 概念:频率低于20HZ 的声音 2 特点:⑴频率低,传播远 ⑵能量很高的次声具有极大破坏力 3 应用: ⑴预报灾害:发生前会辐射次声源 ⑵医疗:人和生物对次声波反应,某些器官也会发生微弱次声源,可了解人体生物器官活动 ⑶军事:核武器 4 危害: 使机器设备破裂,飞机解体,建筑物遭到破坏 人的平衡器官的功能破指导阅读教材 P45—信息窗,了 解能听到次声与 发出次声的动物 讲解次声特点 让学生归纳次声 的应用 总结评价补充 对于次声的应用, 要求学生知道 给出应用实例 学生给出次声危 害的事例 总结评价补充 看书、了解能听 到次声与发出 次声的动物 归纳、回答 给出次声危害 的事例

八年级物理3.3超声与次声教案沪科版

课题超声与次声课型新授备课人 教学目标 知识 与 技能 从收集的信息中了解超声的特点,了解超声在现代技术中 的应用。 从收集的信息中了解次声的一般特点,了解次声的应用和 危害性。 过程与 方法 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及信息交流能力。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科学技术的兴趣,热爱科学,勇于探究 的科学精神。 重点超声和次声的概念,超声的应用。 难点收集与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环节教师调控学生活动备注超声 1概念: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 2 特点:⑴频率高,能量大(强穿透力,强破碎能力) ⑵沿直线传播,可反射 3 应用 超声雷达(“声纳”)、金属探伤仪、超声处理过种子缩短发芽时间,提高发芽率、 超声加工(利用特制的工具,做超声频率振动,通过液体中悬浮磨料加工工件,主要用于加工各种执导阅读教材 P45—信息窗,了 解能听到超声与 发出超声的动物 讲解超声特点 让学生归纳生活 中超声的应用 总结评价补充 对于超声的应用, 要求学生知道 给出应用实例 看书、了解能听 到超声与发出 超声的动物 归纳、回答 了解超声在各 个行业的应用

不导电的硬脆材料,例如:玻璃,石英,陶瓷,宝石等)、 化工业使一般情况下不能混和液体(如油和水)混合、 探测鱼群、B超诊断与治疗,医疗设备杀菌消毒、超声洗牙 其他:超声空气加湿器、 犬笛 次声 1 概念:频率低于20HZ 的声音 2 特点:⑴频率低,传播远 ⑵能量很高的次声具有极大破坏力 3 应用: ⑴预报灾害:发生前会辐射次声源 ⑵医疗:人和生物对次声波反应,某些器官也会发生微弱次声源,可了解人体生物器官活动 ⑶军事:核武器 4 危害: 使机器设备破裂,飞机解体,建筑物遭到破坏 人的平衡器官的功能破坏,会产生恶心,晕眩,旋转等症状,严重的造成指导阅读教材 P45—信息窗,了 解能听到次声与 发出次声的动物 讲解次声特点 让学生归纳次声 的应用 总结评价补充 对于次声的应用, 要求学生知道 给出应用实例 学生给出次声危 害的事例 总结评价补充 看书、了解能听 到次声与发出 次声的动物 归纳、回答 给出次声危害 的事例

导学案与教案的区别

导学案与教案的区别 1、导学案不同于教案:教案突出的是教什么、怎么教。在教的过程中,我们往往多于教师的传授,而少于学生的积极参与。教更多的是让学生学会知识,掌握知识。而导学案不同,它突出的是学什么,怎么学。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仅知其然,而且最好能知其所以然。这样一比较,就清楚地明确了学案和教案的主体地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2、导学案不同于教案,导学案是通过教师钻研了教材之后,要充分站在学生的角度编写出的自学提纲式的学习课文的步骤,并要给学生提供操作方法,它是引导学生循着老师所指的路线,一步一步独立地进行学习课文。教案当然也是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去实施教学任务的,而教案的编写,我们往往是以自我为中心,以教材为内容,注重的是学生知识性的传授。而学习方法的习得,相对以际学案就少得多。在运用教案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往往注重的也是老师教的方法,而很少去关注学生运用学习方法去学习教材。因而,我认为导学案的编写是要老师注重学习方法过程的再现,要有可操作性的学习方法的引导,或有学习方法的渗透,让学生根据老师所提供的方法,一步一步地亲近文本,走进文本。 3、导学案不同于教案:导学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反应,通过课前的检测,我们能很好地,并能十分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我们课堂教学中能把握学情,能更突出教学重点,有的放矢地攻克薄弱点。而教案中,对学生学情的真正分析,我们只能做个预设,没有导学案那样了解得清楚明白。 4、导学案不同于教案:有了导学案的引领,学生能从老师编写的导学案提纲中,了解教师的设计思路,并循着教师的教学思路,快速地学习课文。而教案只在老师心中,学生是无法预先知晓老师的教学思路的。导学案不仅是我们“教路”的渗透,更是“学路”的引领。 另外,我们教案中设计的提问,在课堂上,学生回答的参与面总不是很广的,尽管老师的提问是面对全班的,可同学往往依赖于同伴的回答较多,自已思考的要少。而导学案就不同了,在学案中我们设计的提问可变成群体行为了,给每个学生都有了相同的思考空间和思考时间,对每个学生都有明细的指引。

导学案和教学设计有什么区别

导学案和教学设计有什么区别? 2011-11-25 22:24 一江春水正人生|分类:学习帮助|浏览6022次 分享到: 2011-11-28 16:12 网友采纳 导学案与教案的区别:教案是为教师设计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教师讲什么和如何讲;而导学案的着眼点与侧重点在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求得能力。一般,一个完整的导学案包括以下内容: 一、目标点击 包括三维目标及重点、难点。其中,我们在写知识与技能目标的时候,不要直接把教参上的直接搬过来,不要用“了解、理解、掌握”这些词语,要把这些语言转化成学生容易理解的“能记住”、“能说出”、“会运用﹡﹡解决﹡﹡问题”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例如:了解理想实验和归纳推理的研究方法。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得出所运用的理想实验和归纳推理的研究方法. 二、科学探究(文本解读) 把本课内容分成若干知识点,比如讲《压强》这节,我可以把 本节分为三部分:压力、压强、改变压强的方法,然后依据这三部分内容依次展开。 如果说展示的内容里边包括演示实验,可以分成1、大胆猜想2、设计并进行试验3、观察并记录现象4、归纳总结5、反思交流6、学以致用这几个环节。比如说:燃烧条件的探究,1、大胆猜想,燃烧具备什么样的条件?2、设计并进行实验3、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试管中的白磷红磷,说明水中的白磷说明。这些内容可以以天空的形式来填。4、归纳总结:燃烧需要具备的三个条件。5、反思交流:水火不相容,那为什么白磷可以在水里燃烧?6、学以致用:南极考察队员在南极考察时忽遇暴风雪,将火柴丢了,如何生火做饭?在这里咱们还可以有个温馨提示:利用透镜聚光。这样学生针对学案进行观察,总结,这是学生自己学到的东西。 若为文本性的知识,可以通过联系生活,联系实际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接着解读文本将课本上的知识点转化成一个个探究性的问题,通过对知识点提问、解答、应用、激发学生主动思考。比如说讲解压力,咱们可以这样来写:你想过这些事么:你站在水平地面上,你对地面有力的作用么?当禅把口器插入树皮时,

沪科初中物理八上《3第3节 超声与次声》word教案 (3)

第三节超声与次声 教学目标 1.从搜集的信息中了解超声的特点,了解超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2.从搜集的信息中了解次声的一般特点和危害性。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知道超声、次声的概念。 (2)知道超声的应用。 2.难点 培养和提高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及对自然和科学技术的兴趣。 教具准备 课件、多媒体设备、音像资料、图片。 教学过程 为什么我们能凭听觉发现飞行的蜜蜂而不能发现飞行的蝴蝶?为什么我们有时能看到物体在振动而听不到正在振动的物体所发出的声音?研究发现,声波的频率范围是很宽的,由10-4 Hz到10-12Hz,但是否人都能听到呢?听不到的这些声音是什么呢?我们之所以有时能凭听觉发现飞行的蜜蜂而不能发现飞行的蝴蝶,是因为我们只能听到一定范围内的声音。 说明: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称为超声。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称为次声。 一、超声 师:下面先请大家阅读课本P47—48。 题目是:超声的应用。 生甲1:蝙蝠用超声导航。 师:好样的,掌声鼓励,甲队加20分。 板书 生乙l:我老爸患肾结石后,医生用超声波击碎结石,排出体外,没有开刀。 师:还是超声波先进,乙队加20分。 板书 生丙l:在眼镜店里,店员用超声波免费为我洗眼镜。 师:狼来了,加分。 板书 生丁l;既然可以重复,我来一个,渔民利用声纳探知海底和捕鱼。 师:同学们说,算不算?掌声响起,好,加分。 板书 生甲2:在医院做心电图。 师:这个不是的,不能加分。关于心电图,同学们课后去查阅有关资料便町知 道。 生乙2:轮船航行在海里用声纳探测前方冰山的距离。 师:这个挺不错的,加分。 板书 生丙2:B超检查身体的器官的病变。 师:灵活,加分。 板书

(完整版)“导学案”及“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

“导学案”及“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 一、“教学案”与“导学案”: “教学案”与“导学案”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师生公用的一种文本。“讲”字面上停留在传统教法上,而“导”重点突出了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学”又有教师主教之嫌,“导学”则突出了有“导”之下的“学”。导学案其实就是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的一个脚本,故又可称为“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 目的不同: 教学案—为教师上好课做准备; 导学案—为学生学习提供指导。 性质不同: 教学案—以教师为中心,具有单向性、封闭性的特点; 导学案—以学生为中心,具有互动性,开放性的特点。 功效不同: 教学案—侧重怎样教、教什么、注重使学生“学会”; 导学案—侧重学生学什么、怎样学、注重使学生“会学”。 角色不同:教学案—教师自导自演,学生是听众; 导学案—教师组织指导,学生是主角。 二、“导学案”在高效课堂中的作用: 课前的预习是学生自己或小组完成的,那么一个突出问题显现出来:学生学什么?怎样学?用什么学?学到什么程度?这就需要有一个载体,“导学案”就是起到引导、指导学生自学作用的文本,进而提高学生的自学效率,它是学生自学的“线路图”。 三、什么是“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 “导学案”:“导学案”是集教案、学案、作业、测试和检测训练于一体的师生共用的“教学合一”的教学文本。 “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导学案”课堂是以导学为方法,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启迪引领为主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 “导学案”其实就是把教材上复杂、抽象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具体的问题,它能引领学生通过读教材寻找方法,关键在“导”上,如果没有“导”作用的“导学案”,那和复习提纲没什么区别。 四、“导学案”的内容: 导学案的内容:主要围绕“学”而编制。 包括案头内容、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过程、课内训练检测、课后拓展延伸、教后记、学后记。 学习过程:自学导学、课堂教学两部分 1、案头内容: “导学案”的稿头包含有班级、科目、章节、课题、课型、执笔人、审核人、使用时间等内容。 2、设计学习目标的几点注意:目标要分“课前、课中、课后”三段设计,应具体、准确,由教学目标改为自主学习目标,由教学重点改为学习重点,“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改为“使自己进一步了解…”。叙述方式应为“通过……(过程、方法)学习……内容,……(达到什么目标)”。每一句话都要说到点子上。 3、学习过程:包括预习导学和课堂教学研讨两部分。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节 超声与次声

第三节超声与次声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人耳听到声的频率范围. 2.知道超声的特点及超声技术在生产、生活、科技和国防等方面的应用. 3.知道次声的一般特点和危害性.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人与动物不同的听觉范围,初步了解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 2.学会运用物理知识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服务.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学习超声的利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2.通过了解次声的危害,初步感受和认识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1.知道超声、次声的概念; 2.知道超声的应用. 【教学难点】培养和提高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新课引入】 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声现象的一些性质并探究了它的规律,这些现象不仅有趣,而且都包含了一定的科学道理.你知道吗?在大自然中还有些声波人耳听不见,这就是超声波和次声波,超声波和次声波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那么你对超声和次声知道多少?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学习它. 【进行新课】 人听到声音的频率

师你知道大自然中有哪些我们听不到的声音吗? 学生1:某些动物发出的声波(如大象、海豚、蝙蝠). 学生2:地震、海啸前出现的一些声波我们也听不到. 师蜜蜂飞行时发出嗡嗡声,翅膀每秒振动200~300次,翅膀振动的频率为200~300Hz,在人耳听觉频率范围内,所以人耳可以听见蜜蜂飞行时发出嗡嗡声;蝴蝶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5~6次,翅膀振动的频率为5~6Hz,不在人耳听觉频率范围内,所以人耳听不见蝴蝶飞行时发出的声音. 师通常情况下,人耳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高于和低于此频率的声音,人耳都听不到;声波的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 板书:声波的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 【课堂训练】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练习. 超声 师从超声的定义我们知道超声是一种频率很高的声波,这种高频声波的特点是:定向性好、穿透力强、易于集中.下面先请大家阅读课本P47~48页“超声”部分的内容,并结合你所知道的知识说说超声有哪些应用? 学生阅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言,及时点评,对回答正确的及时给予肯定,错的及时更正或给予指导.(可以利用分组竞赛的形式) 学生1:蝙蝠用超声导航和定位捕捉蚊子. 学生2:我老爸患肾结石后,医生用超声波击碎结石,排出体外,没有开刀. 学生3:在眼镜店里,店员用超声波免费为我洗眼镜. 学生4:渔民利用声呐捕鱼. 学生5:在医院做心电图.(师:这个不是的,关于心电图,同学们课后去查阅有关资料便可知道) 学生6:在海里航行的轮船用声呐探测前方冰山的距离. 学生7:B超检查身体器官的病变. 学生8:超声金属探伤仪能探测金属内部存在的缺陷. 学生9:化学工业上用超声将一般情况下不能混合的液体(如油和水)混合在

多普勒效应次声波和超声波教案

多普勒效应次声波和超 声波教案 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

第5讲多普勒效应次声波和超声波 多普勒效应 当波源和观察者有相对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和波源发出的频率有了差别,这种现象叫多普勒效应。两者相互接近时,接收到的频率升高;两者相互远离时,接收到的频率降低。在铁路附近人们会听到急驶而来的火车的鸣笛声音调高昂;火车驰去时,鸣笛声音调变得低沉,就是一例。这种现象是在1842年由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加以解释的。 波源与观察者的相对运动有三种情况:一种是波源静止在媒质中,观察者相对于媒质运动;第二种是观察着静止于媒质中,波源相对于媒质运动;第三种情况是波源与观察者都相对于媒质运动 观测者接收到的频率可用下式求出: 。 式中是媒质中的波速,v是观察者相对于媒质的速度(当观察者也向波源运动时,v取 正值;当观察者远离波源运动时,v取负值。),u是波源相对于媒质的速度(当波源向观察者运动时,u取正值;当波源远离观察者运动时,u取负值。 教师在线 例1.一列正在鸣笛的火车,高速通过某火车站站台的过程中,该火车站站台中部的工作人员听到笛声的频率() A、变大 B、变小 C、先变大后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 例2.交通警察静立于公路旁,手中的测速仪发出频率为f0=2500Hz的声波,一辆汽车以72km/h的速度迎面驶来,试求测速仪所接收到的反射波的频率。 同步训练 1.我们骑自行车在公路旁向东走,一辆警车一边发出警报声,一边飞速地从东迎面驶来又飞速向西离去,这一过程中,我们听到的警报声的变化将是()A.音调先高后低 B.音调先低后高 C.音调没有明显变化 D.频率先高后低2.如图10-48表示产生机械波的波源O做匀速运动的情况,图中的圆表示波峰

超声与次声说课稿

《课题超声与次声》说课稿 久长中学周志红 尊敬的各位老师,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超声与次声》。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设计思路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我先说本节内容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本章的最后一节,在第一节和第二节的内容中,分别学习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特性。本节内容是对第一节和第二节的延续和拓展,是真正从物理走向生活最重要的一节。因此,对本章的教学是否成功,关键在第三节。 下面我说一下本课题的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及新课改理念,我确定本课题的教学三维目标分别是: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及超声和次声; 2、了解超声波的特点及其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3、了解次声波的危害。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利用教材P49信息窗,交流、讨论得出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和超声与次声的定义,形成与人交流,听取别人观点的学习习惯; 2、通过观看视频、阅读课本、交流讨论的过程,初步形成“善于总结”的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超声与次声的学习以及对超声波的特点及其应用的了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人的听觉频率范围、超声与次声;超声波的特点与应用及次声的危害;现在的课堂关键是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由此,我又确定了另一个教学重点是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达成。 教学过程中,先通过复习引入课题《超声与次声》,再让学生课本P49信息窗《人与某些动物的发声及听觉频率范围》,增强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锻炼了学生从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再由此引入超声与次声的定义。接着直接向学生提出,超声与次声虽然听不见,但时时刻刻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由此引出超声的特点与应用,在这一环节上,利用一段《超声波的利用》的视频,让学生观看视频后,阅读课本的相关知识,结合生活经验,相互交流讨论得出超声的特点以及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既锻炼了学生阅读与观察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接着给学生们展示超声在现代技术中应用的实例的图片,让学生们感受到超声虽然听不见,但就在我们身边,同时也增强了学生们学习的成就感,介绍完超声的应用后,接着给学生介绍与之相反的次声的危害,次声在生产和生活中接触不多,能够提供的资源和实例较少。因此,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上,我采取直接由教师向学生介绍次声为什么会对人体、机械设备,建筑物等产生危害,有哪些危害,什么情况下会产生次声,让学生能了解到次声的危害,如何防止次声的危害即可。在新课内容结束的最后,采取介绍《我爱发明》节目中,工人利用超声波发明驱狗器的故事,既起到点题的效果,又能激发学生们求知和探索的欲望。 精选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导学案全册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教案设计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课题:统一长度单位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的估测和测量的能力。 3、充分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间的密切联系。同时在矛盾冲突中感悟数学知识并增强同学间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学会用实物测量,并体会测量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情况。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教学设想: 本节课的教学注重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来获取知识。因此,在让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时,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量一量、说一说、细想一想等活动感受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及其对生活的重要意义。 一、学前导学 用小棒量一量一支新铅笔有几根小棒那么长,再用硬币量一量。想一想,为什么量出的数据不一样呢?

二、探究活动 (一)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量数学课本的宽:你想知道我们的数学课本有多宽吗?我们动手来量一量。 (1)4人一组,每人从四件物品(1角硬币、曲别针、三角形学具、方木块)中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 (2)量的时候,教师要注意量的方法的指导:开始测量时,应注意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这样量出的结果才比较准确。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 (3)量完后,让学生汇报量的结果,当然量的结果不同。 (4)思考:为什么都是量的数学课本的宽,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所以量的结果不同。) (5)然后再让全班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如每组中都有用曲别针量的同学,他们测量的结果都是:数学课本的宽有5个曲别针那么长。这说明什么呢? (由此启发学生想到: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二)师生探究合作交流 1、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身边不同物体的长度。 (1)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小刀、铅笔、曲别针,等去量桌子、铅笔盒、椅子等物体的长度。 (2)作为标准的物体不够怎么办?(可以用一个物品,一次接一次地进行测量,看所量长有几个这样的物品长。)用一个物品进行测量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应注意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量的时候可以作上记号。 (3)然后针对测量结果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如,为什么数学课本的宽是5个曲别针长,铅笔盒是5把小刀长,但它们并不一样长呢?为什么桌子比铅笔盒长,但桌子才4根铅笔长,而铅笔盒却5把小刀长? (4)让学生体会到:因为选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怎样才会避免这种情况呢? 2、用同一物品(如方木块学具)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品看结果如何。 都用方木块测量数学书的长、宽,还有铅笔的长度,看看结果如何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3.3超声与次声 教案

第三章声的世界 第3节超声与次声 学习目标: 1.知识技能 知道超声波、次声波的特点,了解超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了解次声的一般特点和危害性。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学课查找资料,整理资料,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动物对超声利用的媒体讲述,激发学生对从自然现象中获得知识的兴趣,以及在现在社会中运动的事例,培养对新技术应用的兴趣。 重、难点:超声、次声的概念,及它们的应用。 教案准备:多媒体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一.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号对着玻璃杯吹,杯子碎了,说明 什么呢? 生:声音具有能量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是不是所有由振动产生的声音我们人耳都能听见呢? 学生猜想。 下面我们看自然界中这两个场景:苍蝇飞行的每秒振翅147~200次,蝴蝶飞行时每秒振翅5~6 次,为什么你凭听觉能发觉飞行中的苍蝇,却不能凭听觉发觉飞行中的蝴蝶? 生:思考回答。

要想弄清以上问题,下面请进入本节的学习。 (二)新课学习 自学指导(一)下面大家带着这个问题,看完P47面第一段,弄明白以下几个问题:人耳的听范围?超声?次声?(找到并掌握,2min完成) 生:1. 人耳能听到的声波其频率范围大致在20Hz-20000Hz之间. 2.超声: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不能引起人类听觉器官的感觉. 3.次声: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不能引起人类听觉器官的感觉. 回答上面的问题: 生:大多数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大约是20~20000次/秒,苍蝇飞行时的每秒振翅次数在听觉范围内,而蝴蝶的每秒振翅次数小于最低限20次/秒,所以能发觉苍蝇的飞行而不能发觉蝴蝶的飞行. 思考:大家了解什么是的声波是超声,你知道有哪些动物也会利用超声呢? 生:思考回答 下请同学看媒体回答:蝙蝠是怎样探测目标的?看媒体回答。 生:蝙蝠是通过发出超声波,然后接收回声来导航的。 问题:哪么谁能举一些我们人类运用超声的事例呢? 生:思考回答。 要想弄清楚我们人类究竟是怎样利用超声的我们再来完成自学指导(二)自学P48“超声”部分后,整理以下知识:(3min) 1. 超声的特点:频率,传播时______好,穿透力______、 “破碎”能力___ 。 2. 超声的应用:广泛应用于、和等方面。 下面请同学观看以下媒体,思考媒体所表达内容它们都利用了超声波的什么特点? 生:声纳――沿直线传播超声金属控伤仪――穿透能力强 B超――穿透能力强超声波洗牙――有很强的“破碎”能力 超声波加湿器――超声具有能量(学生反复说) 超声波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其它运用,看媒体。

次声波和超声波教案

示范教案一(10.9次声波和超声波)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超声波和次声波. 2.了解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应用.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概括能力. 三、德育目标 通过对超声波的教学,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什么是超声波和次声波. 2.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应用. 教学难点 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应用. 教学方法 讲练法、阅读法. 教学用具 投影仪、投影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在生活中我们可听到各种各样的声波,但是人耳能听到的声波的频率范围是有限的,大致在20 Hz到2000 Hz之间.频率小于20 Hz和频率大于2000 Hz的声波,虽不能引起人类听觉器官的感觉,但它们对人类有很大的实际意义,本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两种波. 二、新课教学 (一)学生阅读课文 (二)用投影片出示阅读思考题 1.什么叫次声波? 2.什么叫超声波? 3.什么现象中能产生次声波? 4.次声波有哪些应用. 5.超声波有哪些应用,试举例说明. (三)学生解答阅读思考题 1.频率低于20 Hz的声波,叫次声波. 2.频率高于20000 Hz的声波,叫超声波. 3.地震、台风、核爆炸、火箭起飞时都能产生次声波. 4.次声波的应用 ①建立次声波站,可以探知几千米外的核武器试验和导弹发射. ②由地震引起的巨大海浪的传播速度和台风中心的移动速度都小于次声波的波速,所以接收次声波能预报破坏性很大的海啸、台风. 5.超声波的应用 ①超声波的波长比可闻声波的波长短,它基本上是沿直线传播的,可以定向发射.

②超声波在水中传播的距离要比光波和无线电波远得多.水声测位仪就是根据超声波的这种特性制成的装置,这种装置既能发出短促的超声波脉冲,又能接收被潜艇、鱼群或海底反射回来的超声波,根据反射波滞后的时间和波速,就可以确定潜艇、鱼群的位置或海水深度. ③由于超声波的穿透能力很强,可以制成超声波探伤仪,用来探查金属内部的缺陷.还可以用超声波对混凝土制品、塑料制品、陶瓷制品以及水库的堤坝探伤. ④利用超声波在液体中传播时,可使液体内部产生相当大的液压冲击这一特点,可对金属零件、玻璃、陶瓷等制品的表面的污垢进行清洗. ⑤利用超声波可以把普通水“打碎”成直径仅为几微米的小水珠,变成雾气喷散到房间的空气中,增大房间中空气的湿度,这就是“超声加湿器”的基本原理. ⑥利用超声波可以用来制造各种乳胶,用于航空摄影以及从空间实验室或资源卫星上拍摄地面照 片. ⑦利用超声波可进行“B超”,就是利用超声波的发射,来探查人体内部的各种器官、组织等有无异常,还可以确定肿瘤的有无、位置和大小等等. ⑧利用超声波作用于人体时,机体细胞受到振荡和刺激,可起按摩作用,治疗神经痛等疾患. ⑨超声波还可以把药物击碎成微粒和空气混合形成“药雾”,病人吸入后,可以治疗肺部疾病. ⑩用超声波消毒灭菌也是有效的.例如用超声波来给牛奶消毒,效果良好,而且能避免煮沸法对营养成分的破坏. (三)教材介绍 许多动物都有完善的发射和接收超声波的器官.例如视觉很不发达的蝙蝠,主要靠发出超声波的回声来发现目标,确定飞行方向,现代的无线电定位器——雷达,质量有几十、几百、几千千克,而蝙蝠的超声定位系统只有几分之一克,而一些重要性能都优于现代的无线定位器,水中生活的海豚,也有完善的超声探测系统. 三、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是超声波和次声波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同学们一定要努力学习,争取在超声波和现代仿生学方面做出自己的贡献. 四、作业 1.阅读本节课文. 2.小结《机械波》一章. 五、板书设计

教案与导案之区别

1、导学案不同于教案:教案突出的是教什么、怎么教。在教的过程中,我们往往多于教师的传授,而少于学生的积极参与。教更多的是让学生学会知识,掌握知识。而导学案不同,它突出的是学什么,怎么学。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仅知其然,而且最好能知其所以然。这样一比较,就清楚地明确了学案和教案的主体地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2、导学案不同于教案,导学案是通过教师钻研了教材之后,要充分站在学生的角度编写出的自学提纲式的学习课文的步骤,并要给学生提供操作方法,它是引导学生循着老师所指的路线,一步一步独立地进行学习课文。教案当然也是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去实施教学任务的,而教案的编写,我们往往是以自我为中心,以教材为内容,注重的是学生知识性的传授。而学习方法的习得,相对以际学案就少得多。在运用教案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往往注重的也是老师教的方法,而很少去关注学生运用学习方法去学习教材。因而,我认为导学案的编写是要老师注重学习方法过程的再现,要有可操作性的学习方法的引导,或有学习方法的渗透,让学生根据老师所提供的方法,一步一步地亲近文本,走进文本。 3、导学案不同于教案:导学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反应,通过课前的检测,我们能很好地,并能十分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我们课堂教学中能把握学情,能更突出教学重点,有的放矢地攻克薄弱点。而教案中,对学生学情的真正分析,我们只能做个预设,没有导学案那样了解得清楚明白。 4、导学案不同于教案:有了导学案的引领,学生能从老师编写的导学案提纲中,了解教师的设计思路,并循着教师的教学思路,快速地学习课文。而教案只在老师心中,学生是无法预先知晓老师的教学思路的。导学案不仅是我们“教路”的渗透,更是“学路”的引领。 另外,我们教案中设计的提问,在课堂上,学生回答的参与面总不是很广的,尽管老师的提问是面对全班的,可同学往往依赖于同伴的回答较多,自已思考的要少。而导学案就不同了,在学案中我们设计的提问可变成群体行为了,给每个学生都有了相同的思考空间和思考时间,对每个学生都有明细的指引。

2020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3超声与次声教案导学案

第三节 超声与次声 标 导学目 1.知道人耳听到的频率范围. 2.知道超声的特点及超声技术在生产、生活、科技和国防等方面的应用. 3.知道次声的一般特点和危害性. 自主学习 1.人耳只能听到频率在到 之间的声音,频率高于的声音叫做超声,频率低于的声音叫做次声.2.超声有很强的能力.超声广泛应用于生产、医疗和科学研究等方面.请你列举出两种超声的实际应用:①,②. 3.的声音,叫做次声.能量很高的次声具有极大的力. 4.自然界中,火山爆发、、、 _____等都能产生次声;核爆炸、_____等也能产生次声. 合作探究 知识点1:超声与次声的概念 材P47 第一自然段的正文. 阅读教 】 【总结 (1)可听声:频率在之间. (2)超声波:频率高于Hz. (3)次声波:频率低于Hz . 是___________Hz ,人耳___________ 【例1】一个声源2min 内振动了720 次,它的频率为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该声音;小明同学练声时,发出声音的频率是200Hz,钟振动___________次. 则他的声带每秒 练习 】 【变式 1.蝴蝶飞行时翅膀每分钟振动300—400 次,蜜蜂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300—400 次,为什么凭听觉能发现飞行的蜜蜂而不能发现飞行的蝴蝶? 知识点2:超声的利用 【活动】阅读教 材P47 至P48“超声” 】 【总结 (1)蝙蝠利用进行导航,所以能够在夜间飞行自如 . (2)B 超的应用是利用了超声波的能力强的特点. 递 (3)超声雷达又叫做,利用它可以探测海底的深度,这是利用了超声波的能够传 (选填“能量”或“信息”)的特点. 递 (4)利用超声波能将油和水打碎并均匀混合,这是利用了超声波的能够传 (选填“能量”或“信息”)的特点. 【例2】下列不是超声波应用的是( )

《声的利用》教案

第3节声的利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2.了解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3.知道什么是超声波和次声波; 4.了解超声波和次声波的特点; 5.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参观或者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点 了解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了解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教学难点 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应用。 教学设施 可乐瓶、酒精灯、橡皮膜、多媒体。 教学方法 探究、讨论、启发。 教学过程 一、设问题的情境,引入新课 1.引入(1) 游戏:通过一组(五人)说悄悄话的情景动画,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 教师提问:这个游戏说明声音有什么作用呢? 2.引入(2) (1) 教师提问:通过学习声现象,知道了声的频率比较广,包括人耳能感觉到的那部分声(频率在—20000 Hz的声)、超声(频率高于20000 Hz的声)和次声(频率低于20 Hz的声),声在生活实际、工农业生产和现代科技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请同学们说出所了解的利用声的实例。 (2) 教师:那么声究竟有些什么用途呢? 二、师生共同活动,进行新课 1.声能传递信息 (1) 学生思考、讨论,举手回答:声能传递信息(板书) 学生举例:如我们楼道里的声控开关;医院里检查病情用的“B超”和“彩超;利用“声呐”探测黑匣子等。

(2) 观看课件“传递了什么信息”:隆隆雷声过后的一场大雨;铁路工人利用铁锤敲击钢轨,会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松动的螺丝;医生通过听诊器了解病人的心跳的情况;古代雾中航行的水手通过号角的回声能够判断悬崖的距离;蝙蝠靠超声波绝技在夜间捕捉昆虫的呢? 2.探究声能传递能量 声音除了能传递信息,还能干什么呢? (1) 动画演示“舞动和熄灭的烛光动画”: 声波也是一种波,它能传递能量吗?你能否举例证明。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演示实验:将去掉盖子的可乐瓶的底部切掉,并在其上盖上一块橡皮膜,用它对着点燃的酒精灯敲橡皮膜,观察火焰的跳动情况。 (2) 学生回答: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板书) 2.超声和次声的特点 超声波的特点:振动快,能量大,穿透力强,方向性强。次声波传播距离远,强大的次声波破坏力很大。 视频课件展示实际中的声音利用: (1)生活中: 我们在生活中利用声音获得信息。例如人们交谈、听广播、听录音等,声音是我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2)在医疗上: ①中医诊病通过“望、闻、问、切”四个途径,其中“闻”就是听,这是利用声音诊病的最早例子。 ②利用B超或彩超可以更准确地获得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医生向病人体内发射超声波,同时接收体内脏器的反射波,反射波所携带的信息通过处理后显示在屏幕上.超声探查对人体没有伤害,可以利用超声波为孕妇作常规检查,从而确定胎儿发育状况。 ③药液雾化器对于咽喉炎、气管炎等疾病,药力很难达到患病的部位。利用超声波的高能量将药液破碎成小雾滴,让病人吸入,能够增进疗效。 ④利用超声波的高能量可将人体内的结石击碎成细小的粉末,从而可以顺畅地排出体外。 (3)在工业上的应用: ①利用超声波对钢铁、陶瓷、宝石、金刚石等坚硬物体进行钻孔和切削加工,这种加工的精度和光洁度很高。 ②在工业生产中常常运用超声波透射法对产品进行无损探测。超声波发生器发射出的超声波能够透过被检测的样品,被对面的接收器所接收。如果样品内部有缺陷,超声波就会在缺陷处发生反射,这时对面的接收器便收不到或者不能全部收到发生器发射出的超声波信号。这样就可以在不损伤被检测样品的前提下,检测出样品内部有无缺陷,这种方法叫超声波探伤。 (4)在军事上的应用: 声呐:根据回声定位的原理,科学家们发明了“声呐”,利用声呐系统,人们可以探测海洋的深度、海底的地形特征等。

如何使用好导学案的几点意见

如何使用好导学案的几点意见 导学案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石,扎实的导学案使教师能有效的组织教学,实现优势互补,让教师的课堂变成和谐的课堂,紧张的课堂,优质的课堂,高效的课堂。导学案作为优化课堂结构的关键,它会极大地促进教学教研活动的开展,推进我校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进程,对广大教师保证教学质量,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有着积极的意义。 “导学案导学”不应当定位在一种“教学模式”,而应当是一种教学理念,它最大的价值或者说它的精髓在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中学习的主人。如何达到这一目的?在课堂中需要寻找一个抓手,那便是“导学案”。因此导学案的设计成为了“导学案导学”研究和实施的关键。希望今天关于导学案使用的共同学习,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明确概念 1、什么是导学案? 导学案是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它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自主发展的路线图。 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它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潜移化。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科学有效的训练,达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导学案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按照学生的学习全过程设计,将学习的重心前移,充分体现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主要依据五大环节:课前预

习导学—课堂学习研讨—课内训练巩固—当堂检测评估—课后拓展延伸。在先学后教的基础上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 2、导学案与教案有什么区别? 导学案:是针对学生学习而开发的一种学习方案,主要从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学习实际考虑,帮助并促进他们自学。所解决的重点问题是“学什么”“怎样学”“学到什么程度”,力求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主人地位上来。导学案是师生共用、共同参与、良好互动的载体。 教案:主要从教师自身如何完成教学任务以及怎样传授的角度来考虑,重在解决“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教案是教师独有,不给学生使用的。 二、利用导学案导学的主要过程 1、课前自学。课前教师首先要把文本或多媒体导学案及时提供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明确重点、难点,带着问题对教材进行预习,认真阅读教材文本,思考重点问题,努力完成预习目标和部分导学目标。其次,教师进行适当辅导,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告诉学生导学案中那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那些内容应注意知识前后联系才能解决等等。第三,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问题的地方做好记录,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带着问题走向课堂。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提高学生自学的有效性。 2、自学检测,讨论交流。课堂导学前,教师要对学生自学的结果进行汇报交流,检测、反馈学生的自学成效,了解学生自学存在的问题。同时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形成共识。对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应及时汇总,以便在精讲解释疑问时帮助学生解决。 3、精讲释疑,当堂训练。精讲释疑是学生在自学检测、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精讲释疑,首先内容要精,要有针对性,应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和教师设计的问

多普勒效应次声波和超声波教案

当波源和观察者有相对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和波源发出的频率有了差别,这种现象叫多普勒效应。两者相互接近时,接收到的频率升高;两者相互远离时,接收到的频率降低。在铁路附近人们会听到急驶而来的火车的鸣笛声音调高昂;火车驰去时,鸣笛声音调变得低沉,就是一例。这种现象是在1842年由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加以解释的。 波源与观察者的相对运动有三种情况:一种是波源静止在媒质中,观察者相对于媒质运动;第二种是观察着静止于媒质中,波源相对于媒质运动;第三种情况是波源与观察者都相对于媒质运动 观测者接收到的频率 可用下式求出: 。 式中 是媒质中的波速,v 是观察者相对于媒质的速度(当观察者也向波源运动时,v 取正值;当观察者远离波源运动时,v 取负值。),u 是波源相对于媒质的速度(当波源向观察者运动时,u 取正值;当波源远离观察者运动时,u 取负值。 教师在线 例1.一列正在鸣笛的火车,高速通过某火车站站台的过程中,该火车站站台中部的工作人员听到笛声的频率( ) A 、变大 B 、变小 C 、先变大后变小 D 、先变小后变大 例2.交通警察静立于公路旁,手中的测速仪发出频率为f 0=2500Hz 的声波,一辆汽车以72km/h 的速度迎面驶来,试求测速仪所接收到的反射波的频率。 同步训练 1.我们骑自行车在公路旁向东走,一辆警车一边发出警报声,一边飞速地从东迎面驶来又飞速向西离去,这一过程中,我们听到的警报声的变化将是( ) A .音调先高后低 B .音调先低后高 C .音调没有明显变化 D .频率先高后低 2.如图10-48表示产生机械波的波源O 做匀速运动的情况,图中的圆表示波峰 (1)该图表示的是( ) A .干涉现象 B .衍射现象 C .反射现象 D .多普勒效应 (2)波源正在移向( ) 点 点 点 点 (3)观察到波的频率最低点是( ) 点 点 点 点 3.关于多普勒效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当波源与观察者相对运动时,才会发生多普勒效应 B .当波源与观察者相对静止时,才会发生多普勒效应 C .只有机械波能发生多普勒效应 D .不仅机械波,电磁波和光波也会发生多普勒效应 4.有一测速雷达,发射电磁波频率为f 1,想用它来测量一迎面开来的汽车的车速,设该雷达接收到的从汽车反射回来的反射波频率为f 2,则( ) A. f 1>f 2 B. f 1=f 2 C. f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