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菜的特点

湘菜的特点
湘菜的特点

湘菜的特点

第一,选料认真

湘菜有数千个品种,入烹原料也十分广博。湘菜对各种原料都能善于利用,善于发现,善于创新,善于吸收,善于消化。由于湖南地貌结构不同,土特产不尽相同,各地区都能善用本地的土特原料作为素调原料。

湘菜注重选料。植物性原料,选用生脆不干缩、表面光亮滑润、色泽鲜艳、菜质细嫩、水分充足的蔬菜和色泽鲜艳、壮硕、无疵点、气味清香的瓜果等。

动物性原料,除了注意新鲜,宰杀前活泼、肥壮等因素外,还讲求熟悉各种肉类的不同部位,进行分档取料,根据肉质老嫩程度和不同的京调要求,做到物尽其用。例如炒鸡丁、鸡片,用鸡;煮汤,选用老母鸡;卤酱牛肉选牛腱子肉,而炒、熘牛肉片、丝丝选用牛里脊。

第二,擅长调味,以酸辣著称

湘菜特别讲究原料的入味,注重主味的突出和内涵的精当。调味工艺随原料质地而异,如急火起味的“溜”,慢火浸味的“煨”,先调味后制作的烤”,边入味边制

的“蒸”,等等,味感的调摄精细入微。而所使用的调味品种类繁多,可制出酸、甜、咸、辣、苦等多种单纯和复合口味的菜肴。

湖南民间独特的调料数不胜数,浏阳的豆、湘潭的龙牌酱油、双峰的辣酱、宁乡的辣椒、长沙的玉和醋、浏阳河小曲、娄底的山胡椒油、攸县的蒜、體陵的姜,远近闻名,为湘菜增色不少。

湘菜调味,特色是“酸辣”,以辣为主,酸寓其中。“酸是酸泡菜之酸,比酷更为醇厚柔和。辣则亏地理位置有关。湖南大部分地区地势较低,气候温暖潮湿,古称“卑湿之地”。而辣椒有提热、开胃、去湿、驱风之效,故深为湖南人民所喜爱。久而久之,酸辣便形成了地区性的、具有鲜明味感的饮食风味。

第三,技法多样,尤重煨

湘菜技法早在西汉初期就有羹、脍、濯、熬、腊、濡、脯、菹等多种技艺,经过长期的繁衍变化,到现代,技艺更精湛的则是煨。

煨在色泽变化上又分为“红白煨”,在调味上则分为清汤”、“浓汤煨”、“奶汤煨”等,都讲究小火慢炖,原汁原味。诸如“组庵豆腐”晶醇厚“洞庭金龟”汁纯滋养等,均为湘菜中的校交者。

第三,刀工精细,形味兼美

湘菜的基本刀法有16种之多,对不同原料、不同菜看品种、不同制方法采用不同的刀法,使菜肴干姿百态,变化无穷。诸如“发丝百叶”细如银发,“梳子百叶”形似似流齿,“沼牛里脊”片同己薄纸,更有创新菜“菊花就鱼”、“金鱼戏”刀法奇异形充逼真,巧奇天工。

湘菜刀工之妙,不仅着眼于造形的美观,还处处顾及京调的需要,故能依味造形,形味兼备。如“红煨八宝鸡”,整鸡皮,盛水不漏,制出的成品,不但造型完整,俊美

令人叹为观止,而目肉质鮮软酥润,吃时满口生香。同时,每种刀法又有不同变化,如“切”有直切的推切、跳切、拉切、液刀切、转刀切、液料切、据菜切、推拉切、锁切、拍刀切等;“片”有推刀片、拉刀片、斜刀片、左刀、右斜刀、坡刀片、抹刀立片、反刀片等。

第四,品种繁多,门类齐全

湘菜就菜式而言,既有乡土风味的民间菜式,经济方便的大众菜式;也有讲究实惠的宴席菜式,格调高雅的宴会菜式;还有味道随意的家常菜式和疗疾健身的药膳菜式。据有关方面统计,湖南现有不同品味的地方菜和风味名菜达800多个,品种繁多。

湘菜有哪些名菜

湘菜有哪些名菜 中国的八大菜系不仅在全国是人人皆知,在全世界也是享誉盛名的。八大菜系各有其特点。湘菜是八大菜系的一种,湘,是湖南省的简称。湘菜在汉朝时期已成为一种体系,包括了湘江流域、洞庭湖区,湘西山区三种地方风味。湘菜鲜嫩,辣爽,有名的菜有组庵豆腐、组庵鱼翅,剁椒鱼头、辣椒炒肉、湘西外婆菜等。 湘菜,即湖南菜,在长沙地区又被称为本味菜,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八大菜系之一,早在汉朝就已经形成菜系。以湘江流域、洞庭湖区和湘西山区三种地方风味为主。 湘菜制作精细,用料上比较广泛,口味多变,品种繁多;色泽上油重色浓,讲求实惠;品味上注重香辣、香鲜、软嫩;制法上以煨、炖、腊、蒸、炒诸法见称。 官府湘菜代表菜品以组庵湘菜为代表,如组庵豆腐、组庵鱼翅等;民间湘菜代表菜品有剁椒鱼头、辣椒炒肉、湘西外婆菜、吉首酸肉、牛肉粉,郴州鱼粉,东安鸡,金鱼戏莲、永州血鸭、九嶷山兔、宁远酿豆腐、腊味合蒸、姊妹团子、宁乡口味蛇、岳阳姜辣蛇等。 湘菜历来重视原料互相搭配,滋味互相渗透。湘菜调味尤重酸辣。因地理位置的关系,湖南气候温和湿润,故人们多喜食辣椒,用以提神去湿。用酸泡菜作调料,佐以辣椒烹制出来的菜肴,开胃爽口,深受青睐,成为独具特色的地方饮食习俗。同时,爆

炒也是湖南人做菜的拿手好戏。 烹调特色 历史悠久,在热烹、冷制、甜调三大类烹调技法中,每类技法少则几种,多的有几十种。相对而言,湘菜的煨功夫更胜一筹,几乎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煨,在色泽变化上可分为红煨、白煨,在调味方面有清汤煨、浓汤煨和奶汤煨。小火慢炖,原汁原味。有的菜晶莹醇厚,有的菜汁纯滋养,有的菜软糯浓郁,有的菜酥烂鲜香,许多煨出来的菜肴,成为湘菜中的名馔佳品。 一般说来,湖南饮食风俗主要有着以下背景和特征: (1)在湖南,“吃”具有比较丰富的社会意义。 首先在人们的婚嫁丧娶这类大事中,总是以吃作为其重要内容。结婚称“吃喜酒”;死了人,俗称“吃豆腐”;添了人口,一定要吃“满月”;过生日,则要吃荷包蛋,吃“寿面”。其次,“吃”也是人们重要的社交手段之一,朋友、熟人见面,第一句问候常常是:“吃了饭吗?”去朋友家做客,能够吃到10样或12样菜,就意味着受到了主人最热情的款待。 (2)在湖南,由于地理、气候等方面的原因,绝大部分地区种植水稻,人们日常饮食以大米为主食。但在少数山区,特别是湘北山区的一些地方,种植旱粮作物,只能以玉米、红薯、马铃薯等为主食。这些地区经济逐步发展,生产烤烟或药材,卖给国家可以换回大米,所以逐渐也以大米和玉米为主食了。红薯、马铃薯逐渐从主食中分离出来而成为制作淀粉类食品、酿酒、晒干菜等的原料或养家畜的饲料。在湖南,无论城市乡村,人们都是一日三餐。所不同的是,城市中,早餐比较随便,一天之内最重晚

中国八大菜系及其特色

《中国八大菜系及其特色》活动方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能掌握菜系的定义,菜系的分类,中国菜的特点,中国主要的八大菜系及其代表。 2.通过图片学习,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性记住中国菜系定义、分类及特点,能知道各大菜系的代表。 3.在情感上,通过图片展示,让同学们更加了解中国不同地区的饮食文化。 4.通过图片展示和一些才要的做法,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学习,使学生能掌握菜系的定义,菜系的分类,中国菜的特点,中国主要的八大菜系及其代表。 2.通过图片学习,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性记住中国菜系定义、分类及特点,能知道各大菜系的代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学生平常最爱吃什么菜。 2.总结分析学生的回答,然后导入正课。 3.揭题。 二、了解中国八大菜系分类 1.ppt出示八大菜系的分类 2.了解八大菜系的知识。

三、中国菜系形成的主要因素 1.当地的物产和风俗习惯。 2.各地气候差异形成不同口味。 3.各地烹饪方法不同。 4.中国的烹饪技艺历史悠久。 四、介绍八大菜系及其特色 (一)鲁菜 1.结合图片,讲解山东菜的特点,包含的地区以及擅长的烹饪方法。 2. 介绍鲁菜的主要特点。 3.介绍其主要代表菜。 (二)川菜 1.分析川菜的帮派,小河帮、上河帮、下河帮。 2. 介绍川菜的主要特点。 3.介绍其主要代表菜。 (三)苏菜 1.江苏菜的特点以及所包含的主要地区。 2.介绍苏菜的主要特点。 3.江苏菜的主要代表。 (四)粤菜 1.粤菜选料特别以及菜肴特点。 2.介绍粤菜的主要特点。

3.广东菜的代表菜主要有鸡烩蛇、龙虎斗、烤乳猪、太爷鸡、盐焗鸡、白灼虾、白斩鸡、烧鹅等。 (五)闽菜 1.闽菜选料特别以及菜肴特点。 2.介绍闽菜的主要特点。 3. 介绍闽菜的代表菜。 (六)浙菜 1.浙菜选料特别以及菜肴特点。 2.介绍浙菜的主要特点。 3. 介绍浙菜的主要代表菜。 (七)湘菜 1.湘菜选料特别以及菜肴特点。 2.介绍湘菜的主要特点。 3. 介绍湘菜的主要代表菜。 (八)徽菜 1.徽菜选料特别以及菜肴特点。 2.介绍徽菜的主要特点。 3.介绍徽菜的主要代表菜。 五、动手实践 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菜系,制作一张宣传卡。

舌尖上的湖南 湖南美食介绍

舌尖上的湖南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听过一句话叫“江西人不怕辣,四川人辣不怕,湖南人怕不辣”。 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的老家——湖南的特色美食,看看湖南人有多不怕辣! SHAPE 臭豆腐是原产于长沙的名牌小吃。不同于其它食物以香为美,臭豆腐奇在以臭命名。它闻起来臭,吃起来香,外焦微脆,内软味鲜。 长沙的臭豆腐要数百年老店火宫殿炸得最好,外焦微脆、内软味鲜。毛泽东年轻时在长沙求学时,火宫殿的臭豆腐就是他非常喜爱的一种食品,价廉味美,极好下饭。1958年,毛泽东到长沙视察时,还专门到火宫殿吃了一顿臭豆腐。 特色湘菜之二:猪血丸子 猪血丸子是湘中,湘西的特色菜。每年过年前老乡杀过年猪后,将豆腐和新鲜猪血、猪肉末及花椒、辣椒等佐料拌在一起捏成圆饼,再用竹筛放在火炕上不停的用烟熏,最后熏成腊黄的猪血丸子虽然其貌不扬,但是奶奶把它切成薄片后用辣椒一起炒,吃起来耐嚼味香,别提多好吃了。 湖南特色湘菜之三:团年菜 团年菜又称“合菜”,是湘西土家族过年家家必制的特色菜。 相传明朝嘉靖年间,湘西土司出兵抗击倭寇,仗一直打到过年。战场条件简陋,不允许像平时一样炒上一大桌菜,于是火头军简单的将萝卜、豆腐、白菜、火葱、猪肉、红辣椒等一起放到一口大锅里熬,口味鲜香异常。士兵们美餐一顿后奋勇杀敌,最终大获全胜。 此后湘西人民每年过年都要烧“合菜”。除味道佳美,还别有深意。它象征五谷丰登,合家团聚,又反映土家人不忘先民的光荣传统。 湖南特色湘菜之四: 洞庭银鱼 洞庭银鱼不但肉质细嫩,而且蛋白质含量高,营养非常丰富。岳阳筵席上的“银鱼三鲜”,味道鲜美,脍炙人口。 湖南特色湘菜之五:毛氏红烧肉 湖南菜也不一定全是辣的哦!毛氏红烧肉就是不辣的湖南名菜之一。毛氏红烧肉是采用半瘦半肥的猪肉,切成匀称的块状,再用上等酱油加少量的糖烧制而成,色泽呈金黄,味道甜而不腻。 当年毛泽东喜欢吃这道菜,遍布全国各大城市的毛家餐馆都用红烧肉来作招牌菜,故美其名曰“毛氏红烧肉”。

湖南人最爱吃的10道家常湘菜

湖南人最爱吃的10道家常湘菜! 湖南长沙人爱吃爱玩是出了名的,要不然也不会落下星城的名号。爱吃爱玩代 表他们多会吃会玩,长沙人的口味自然是偏爱咸辣,口味相当之重。所以,如果你也是湘菜爱好者,又恰好来长沙,不妨先看看这篇文章,看看最会吃的长沙好恰鬼们都在吃什么家常菜吧! 1、农家小炒肉 其实这道菜说白了就是辣椒炒肉,但是在长沙,这道菜无人不爱。不信你去问问,湘菜馆里点菜率最高的绝对是这道菜。 简单的菜里学问才大着呢,辣椒一定要选那种长长的,硬硬的,无名指大小的小香辣椒,光看着,你就觉得透着一股香辣味。猪肉的选择也颇有学问,而且在做前把肉勾芡一下或者用调料拌好,味道会更鲜美。

2、黄鸭叫 这道菜是混迹长沙多年的老江湖们的最爱哦!下了班邀上三两亲朋好友一起夜游湘江,吃黄鸭叫,简直就是快意人生。 其实黄鸭叫学句叫做淡水黄颡鱼,俗称黄古鱼,在全国各地都有分布,东北人管它叫嘎鱼或嘎呀子,浙江上海一带叫昂刺鱼,广东人用它来煲养生的汤,叫做黄骨鱼,四川人名之“黄辣丁”……说的都是这家伙。 至于黄鸭叫的味道嘛,绝对是淡水鱼中难得的美味。看看食客们对其的描述吧:黄鸭叫端上来,一条一条的如剥了皮的杉木码起来一样,浅黄色甚是好看。炸透了的鱼皮似波纹皱起,真是一件精美的工艺品。夹一条放在碗里,先咬断鱼头,鱼头的肉不是很多,嚼起来又香又甜又脆又糯又耐人寻味,让人连骨头都舍不得吐。 3、剁椒鱼头

剁椒鱼头绝对是最有名的一道湘菜,世博园的湘菜馆里剁椒鱼头就卖得最好。这道菜无论是视觉、味觉和嗅觉都一级棒,红的辣椒、绿的香菜、黑的豆豉、白的葱花、黄的姜末、喷香的蒜蓉再配上大嘴鱼头,绝对是艳丽动人,撩人食欲的。 好的剁椒鱼头应做到酸、辣、鲜、滑。其中主要是这个辣,辣来自剁椒,剁椒是酸酸辣辣的,辣得很过瘾,它可以把鱼的鲜带出,特别是剁椒的汁水渗到鱼头上,哇,妙不可言! 还有,吃完鱼头后,用鱼汤拌面条吃味道绝对一级棒! 4、毛氏红烧肉

10道特色湘菜招牌菜

力力臭鳜鱼 主料:湖区桂鱼 1000 克 配料:姜 20 克、 10 道特色湘菜招牌菜 姜片煸香,将炸好的鸭子倒入锅内,放入香油、花椒油翻炒 料:蒜子 30 克、香葱 25 克、洋葱 10 克 调料: 盐 3 克、 味精 2 克、孜然粉 3 克、菜籽油 10 克、李锦记豉油 6 克、 背上开刀, 去内脏, 打好花刀, 抹少许盐入味备用; 油,下入腌制好的土鲫鱼,两面煎黄,加入蒜茸、豉油、味 10 道特色湘菜招牌菜 文图 /综合 食府手撕鸭 主料:水鸭 1 只 配料:干红椒 20g 、 姜片 20g 调料:食用油 250g 、香油 10g 、花椒油 10g 、 特调酱汤 制作方法: 1、 洗净的鸭子放进锅中用开 水烫一下之后将鸭子放入特调的酱汤中卤熟; 2 、 将卤 熟的鸭子撕成小块,去骨; 3、 锅中烧油将撕好的鸭子 炸至金黄色后倒出; 4、 锅中留少许油,放入干红椒、 即可。 特点:菜品香味浓烈,肉质有劲道,口味外酥里 嫩。 蓉和飘香鲫鱼 主料:土鲫鱼 500 克 1 条 配 芝麻 3 克、辣椒粉 3 克 制作方法: 1、将土鲫鱼从 2、 蒜茸、葱花切末,洋葱切丝备用; 3 、锅烧热,放菜籽 精、 高汤收汁, 撒葱花、辣椒粉、芝麻,起锅装盘即可。 品特点:浓郁的地方风味,烧烤孜然味型。 小贴士:须

用鲜活的土鲫鱼;煎制时间不宜过长,否则肉质易变老。 力力臭鳜鱼主料:湖区桂鱼1000 克配料:姜20 克、

匀的摆放在葱段上。 ③ 将调好的蒜蓉酱,均匀的盖在 紫苏 20 克、香葱 20 克、洋葱 30 克、大红椒 20 克 调料: 加热至 5 成,再放入腌制好的桂鱼,炸至表皮微黄,出锅控 再加李锦记豉油、红烧酱油、味精、臭豆腐汁,起锅装盘即 去皮蒜籽 50 克、小米椒 20 克、香葱 100 克 调料:盐 3 克、味精 4 克、生抽 10 克、蒸鱼豉油 10 克、蚝油 8 克、胡椒粉 3 克、色拉油 60 克 1、虾子腌制:将汗虾入清水解冻,漂去异味后,用毛巾挤 去虾子的水分。加:少许盐,胡椒粉,生粉拌匀即可待用。 2、调制蒜蓉酱:姜、蒜籽、小米椒,均切成末,取锅中放 油加热, 倒入姜、 蒜蓉, 炸香,加上调料: 盐、味精、 生抽、 味精 2 克、自制猪油 500 克、 辣椒粉 10 克、野山椒 15 克、 李锦记豉油 10 克、红烧酱油 15 克、胡椒粉 3 克、臭豆腐 20 克 制作方法: 1、 将桂鱼从背上开刀,去内脏, 打好花刀,抹少许盐入味腌制; 2、将姜、紫苏、 香葱、 洋葱、大红椒改刀备用; 3、锅烧热,放菜猪油,油温 油; 4、锅烧热放入猪油、野山椒、辣椒粉加水焖开, 可。 菜品特点: 肉质鲜嫩, 闻起来臭, 吃起来唇齿留香, 深受老百姓的喜爱。 小贴士:出锅上桌用中火烧开,用 微火保持温度。 铁锅葱烧虾 主料:水煮汗虾 22 只 配料: 生姜 15 克、 制作方法:

湘菜文化

湘菜 湘菜,又叫湖南菜,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八大菜系之一,早在汉朝(时间)就已经形成菜系。以湘江流域、洞庭湖区和湘西山区三种地方风味为主,特点是香酸辣、下饭。 地区特色 1、湘江流域以长沙、衡阳、湘潭为中心,是湖南菜系的主要代表。它制作精细,用料广泛,口味多变,品种繁多。其特点是:油重色浓,讲求实惠,在品味上注重酸辣、香鲜、软嫩。在制法上以煨、炖、腊、蒸、炒诸法见称。煨、炖讲究微火烹调,煨则味透汁浓,炖则汤清如镜;腊味制法包括烟熏、卤制、叉烧,著名的湖南腊肉系烟熏制品,既作冷盘,又可热炒,或用优质原汤蒸;炒则突出鲜、嫩、香、辣,市井皆知。著名代表菜有:“海参盆蒸”、“腊味合蒸”、“走油豆豉扣肉”、“麻辣仔鸡”等,都是名菜佳肴。 2、洞庭湖区以烹制河鲜、家禽和家畜见长,多用炖、烧、蒸、腊的制法,特点是芡大油厚,咸辣香软。炖菜常用火锅上桌,民间则用蒸钵置泥炉上炖煮,俗称蒸钵炉子。往往是边煮边吃边下料,滚热鲜嫩,津津有味,当地有“不愿进朝当驸马,只要蒸钵炉子咕咕嘎”的民谣,充分说明炖菜广为人民喜爱。代表菜有:“洞庭金龟”、“网油叉烧洞庭桂鱼”,“蝴蝶飘海”、“冰糖湘莲”等,皆为有口皆碑的洞庭湖区名肴。

3、湘西菜擅长制作山珍野味、烟熏腊肉和各种腌肉,口味侧重咸香酸辣,常以柴炭作燃料,有浓厚的山乡风味。代表菜有:“红烧寒菌”、“板栗烧菜心”、“湘西酸肉”、“炒血鸭”等,皆为驰名湘西的佳肴。 官府湘菜代表菜品以组庵湘菜为代表,如组庵豆腐、组庵鱼翅等;民间湘菜代表菜品有剁椒鱼头、辣椒炒肉、湘西外婆菜、吉首酸肉、牛肉粉,郴州鱼粉,东安鸡,金鱼戏莲、永州血鸭、腊味合蒸、姊妹团子、宁乡口味蛇、岳阳姜辣蛇等。 基本特色湘菜历来重视原料互相搭配,滋味互相渗透。湘菜调味尤重酸辣。因地理位置的关系,湖南气候温和湿润,故人们多喜食辣椒,用以提神去湿。用酸泡菜作调料,佐以辣椒烹制出来的菜肴,开胃爽口,深受青睐,成为独具特色的地方饮食习俗。同时,爆炒也是湖南人做菜的拿手好戏。 烹调特色历史悠久,在热烹、冷制、甜调三大类烹调技法中,每类技法少则几种,多的有几十种。相对而言,湘菜的煨功夫更胜一筹,几乎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煨,在色泽变化上可分为红煨、白煨,在调味方面有清汤煨、浓汤煨和奶汤煨。小火慢炖,原汁原味。有的菜晶莹醇厚,有的菜汁纯滋养,有的菜软糯浓郁,有的菜酥烂鲜香,许多煨出来的菜肴,成为湘菜中的名馔佳品。

湘菜的发展史

湘菜的发展史 --09级旅游管理张越一历史由来: 湖南菜简称湘菜,从它自成体系以来,就以其丰富的内涵和浓郁的地方特色,声播海内外,并同其它地方菜系一起,共同构成中国烹饪这一充满勃勃生气的整体,凝成华夏饮食文化的精华。 湖南省境内人类新石器时代遗址,已发现的有30000处之多,其中以洞庭湖平原地区和湘江河谷地带分布尤广,出土文物又以饮食器皿为多,可见饮食文化在湖南的悠久历史。 湖南古称“南蛮”,战国时境内主要居民为楚人和越人。当时饮食由于气候和地理环境的影响,已形成了与中原地区不同的特点,而且这些特点一直沿袭到两汉。从《楚辞﹒招魂》中可以看到,当时湖南一带食物来源主要有种植物大米、小米、黄梁及野生水禽类野鸭、大雁、天鹅和甲鱼、乌龟等,烹调技艺主要有烧、烤、煎、煮、蒸、炖、醋烹、卤、酱10种,形成了酸、苦、咸、甜诸味,其中酸、苦很具地方特色。《楚辞释》中云:“大苦,豉也。”指两千年来湖南民间调味品豆豉﹔至今浏阳出产的豆豉仍闻名全国。 到了汉代,湘菜的地方风格已很突出。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的《竹简﹒食单》中对当时的饮食有详细的记载。《食单》中有精美菜者近100种,其中内羹一项就有5大类24种,另还有72种食物,如鱼肤,牛腰、鹿骈、濯鸡等。这时湘菜的烹调方法也发展到16种,羹、炙、煎、熬﹔蒸、溜、胎、脯、腊﹔炮、醢等,佐料主要有盐、酱、豉、曲、糖、蜜、韭、梅、桂皮、花椒、茱萸等。这时独具特色的酸味菜也很多,《食单》中就有酢莱和酸羹10种。 到了唐宋,中国封建社会已步入成熟期,这时饮食文化在形式上刻意求新,湘菜也不例外,浓、香、淡的风格已经确立。形式上对菜看不加很重的修饰,以求完整地保存原料的自然形态,并且都有说道。一条鱼象征连年有“余”,若有桂花鱼还有“富贵”的意思,以鸡代凤。以鹿寓“禄”,以羊为“祥”,龟鹤则象征长寿。这时的湘菜的菜单已按生日、婚丧、升迁等事分类,沿用至今。 明朝末年辣椒由南美移植中国,湖南地处亚热带,湿润多雨,土壤适宜辣椒长生,,而且辣椒具有驱寒,祛风湿的功效,能促进唾液分泌,增进食欲,在湖南喜食辣味食品的人逐渐增多,湖商人嗜辣也渐渐出名。辣味菜也成为湘菜富有特色的部分,湘菜中的辣味有很多讲究。分为酸辣、麻辣、糊辣、油辣、香辣、脆辣、鲜辣、苦辣几种,其中与川菜不同之处,就是湘莱辣味莱忌糖。在湘菜样式上,辣椒还作为点缀材料,如名菜“麻辣仔鸡”就有尖红椒与青蒜装饰,使人见之思食。不过您到湖南旅游不用担心﹔现在湘菜宴席一般只有两道辣味菜,当然湖南家常菜仍以辣为主。 二现阶段情况: 近现代湘菜发展已很有规模,成为国内外有影响的中国菜系之一。晚清至

浅述湘菜文化的精神与特征

试述湘菜文化的精神与特征 一、湘菜的地理文化 湖南省,位于中南地区,长江中游南岸。这里气候温暖,雨量充沛,阳光充足,四季分明。南有雄崎天下的南岳衡山,北有一碧万顷的洞庭,湘、资、沅、澧四水流经全省。自然条件优厚,利于农、牧、副、渔的发展,故物产特别富饶。湘北是著名的洞庭湖平原,盛产鱼虾和湘莲,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史记》中曾记载,楚地“地势饶食,无饥馑之患”。长期以来,“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更是广为流传。湘东南为丘陵和盆地,农牧副渔都很发达。湘西多山,盛产笋、蕈和山珍野味。丰富的物产为饮食提供了精美的原料,著名特产有:武陵甲鱼,君山银针,祁阳笔鱼,洞庭金龟,桃源鸡,临武鸭,武冈鹅,湘莲、银鱼及湘西山区的笋、蕈和山珍野味。在长期的饮食文化和烹饪实践中,湖南人民创制了多种多样的菜肴。据考证,早在二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长沙地区就能用兽、禽、鱼等多种原料,以蒸、熬、煮、炙等烹调方法,制作各种款式的佳肴。随着历史的前进,及烹饪技术的不断交流,逐步形成了以湘江流域、洞庭湖区和湘西山区三种地方风味为主的湖南菜系。 二、湘菜的简介 湖南菜系简称“湘菜”,东周至汉代时湘菜的启蒙时期。湘风味,以湖南菜为代表,是我国八大菜系之一,也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一个地方风味菜。湖南菜由于受地区物产、民风习俗和自然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逐步形成了湘江流域、洞庭湖区和湘西山区三种地方风味。湘菜流域菜以长沙、衡阳、湘潭为中心,以湘南菜为主干,讲究菜肴内涵的精致和外形的美观,色、香、味、形、器和谐统一;洞庭湖区菜以岳阳、常德和益阳风味为主,以烹制河鲜水禽见长,多用炖、烧、腊的技法;湘西山区菜以吉首为代表,擅长烹制山珍海味、烟熏腊肉和各种腊肉,口味咸鲜酸辣,有浓厚的山乡气息。湘西菜擅长香酸辣,具有浓郁的山乡风味。湘菜自成体系以来,就以其丰富的内涵和浓郁的地方特色,声播海内外,并同其它地方菜系一起,共同构成中国烹饪这一充满勃勃生气的整体,凝成华夏饮食文化的精华。 湖南菜有着多元结构。由于受地区物产、民风习俗和自然条件等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湘菜逐步形成了以湘江流域、洞庭湖区和湘西山区为基调的三种地方风味。湘江流域菜长沙、衡阳、湘潭为中心,其中以长沙为主,讲究菜肴内涵的精当和外形的美观,色、香、味、器、质和谐的统一,因而成为湘菜的主流。洞庭湖区菜以常德、岳阳两地为主,擅长制作河鲜水禽;湘西地区菜则由湘西、湘北的民族风味菜组成,以烹制山珍野味见长。以上三种地方风味,虽各具特色,但

湘菜的特点

湘菜的特点 第一,选料认真 湘菜有数千个品种,入烹原料也十分广博。湘菜对各种原料都能善于利用,善于发现,善于创新,善于吸收,善于消化。由于湖南地貌结构不同,土特产不尽相同,各地区都能善用本地的土特原料作为素调原料。 湘菜注重选料。植物性原料,选用生脆不干缩、表面光亮滑润、色泽鲜艳、菜质细嫩、水分充足的蔬菜和色泽鲜艳、壮硕、无疵点、气味清香的瓜果等。 动物性原料,除了注意新鲜,宰杀前活泼、肥壮等因素外,还讲求熟悉各种肉类的不同部位,进行分档取料,根据肉质老嫩程度和不同的京调要求,做到物尽其用。例如炒鸡丁、鸡片,用鸡;煮汤,选用老母鸡;卤酱牛肉选牛腱子肉,而炒、熘牛肉片、丝丝选用牛里脊。 第二,擅长调味,以酸辣著称 湘菜特别讲究原料的入味,注重主味的突出和内涵的精当。调味工艺随原料质地而异,如急火起味的“溜”,慢火浸味的“煨”,先调味后制作的烤”,边入味边制 的“蒸”,等等,味感的调摄精细入微。而所使用的调味品种类繁多,可制出酸、甜、咸、辣、苦等多种单纯和复合口味的菜肴。 湖南民间独特的调料数不胜数,浏阳的豆、湘潭的龙牌酱油、双峰的辣酱、宁乡的辣椒、长沙的玉和醋、浏阳河小曲、娄底的山胡椒油、攸县的蒜、體陵的姜,远近闻名,为湘菜增色不少。 湘菜调味,特色是“酸辣”,以辣为主,酸寓其中。“酸是酸泡菜之酸,比酷更为醇厚柔和。辣则亏地理位置有关。湖南大部分地区地势较低,气候温暖潮湿,古称“卑湿之地”。而辣椒有提热、开胃、去湿、驱风之效,故深为湖南人民所喜爱。久而久之,酸辣便形成了地区性的、具有鲜明味感的饮食风味。 第三,技法多样,尤重煨 湘菜技法早在西汉初期就有羹、脍、濯、熬、腊、濡、脯、菹等多种技艺,经过长期的繁衍变化,到现代,技艺更精湛的则是煨。 煨在色泽变化上又分为“红白煨”,在调味上则分为清汤”、“浓汤煨”、“奶汤煨”等,都讲究小火慢炖,原汁原味。诸如“组庵豆腐”晶醇厚“洞庭金龟”汁纯滋养等,均为湘菜中的校交者。 第三,刀工精细,形味兼美 湘菜的基本刀法有16种之多,对不同原料、不同菜看品种、不同制方法采用不同的刀法,使菜肴干姿百态,变化无穷。诸如“发丝百叶”细如银发,“梳子百叶”形似似流齿,“沼牛里脊”片同己薄纸,更有创新菜“菊花就鱼”、“金鱼戏”刀法奇异形充逼真,巧奇天工。 湘菜刀工之妙,不仅着眼于造形的美观,还处处顾及京调的需要,故能依味造形,形味兼备。如“红煨八宝鸡”,整鸡皮,盛水不漏,制出的成品,不但造型完整,俊美

湘菜的特点

湘菜的特点 篇一:湖南湘菜饮食文化特点 湖南湘菜饮食文化特点 湖南湘江流域的菜制作精细,用料广泛,口味多变,品种繁多。其特点是:油重色浓,讲求实惠,在品味上注重酸辣、香鲜、软嫩。在制法上以煨、炖、腊、蒸、炒诸法见称。 地理位置上,湘东南多为丘陵和盆地,农牧副渔都很发达。湘西多山,盛产笋、蕈和珍野味。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长沙地区就能用兽、禽、鱼等多种原料,以蒸、熬、煮、炙等烹调方法,制作各种款式的佳肴,逐步形成了以湘江流域、洞庭湖区和湘西山区3种地方风味为主的湖南菜系。 西汉时期湘菜的烹饪技艺就已达到一定水平,据对马王堆汉墓出土之烹食残留物及一套竹简菜谱进行考究,证明当时楚人已利用数十种动植物烹制菜肴。显见湘菜发展历史至少已有两千多年,可谓源远流长。很早以前,仅有官卫及显达之家雇请厨师为其烹制湖南风味菜肴。随后湘菜普及至寻常巷陌,平凡人家。清末,长沙城内始有营业性菜馆,分轩帮、堂帮两种,皆营湘菜,曾有十大菜馆,称之。永庆街亦曾有一处湘菜祖师庙——詹王宫,同仁常聚於此,切磋技艺。历多代名师之努力,湘菜已具较完备的理论,并继承和创新出不少闻名于世的特色佳肴。 据上发表的吴世昌、常任侠的专家考证,我国在春秋战国时期

以出现南北风味的分野。北菜以秦、豫、晋、鲁为中心,活跃在黄河流域。它以羊、牛、猪为主料,家禽野味共登餐盘,喜爱鲜咸,汽汁醇浓,其典型菜点是“周代八珍”。南菜以荆、楚、伍、越为主体,波及长江流域,它是水鲜中杂以异肴。鲜咸中辅以酸甜。中描述的一份楚宫祭奠菜单中,炖甲鱼焖乌龟、煎鲫鱼、烹野鸭等可见一斑。湖南古为楚国之地,如果就今日之鄂菜源于楚菜之话,那么湘菜与鄂菜是同出一策,以楚菜为母体演化而来。 在长沙马王堆汗墓中曾出土许多被切剁的禽兽骨头。经专家鉴定,这些东西是经烹饪加工而埋入地下的菜肴。从墓中出土的部分遗策看,当时菜肴的烹调加工方法很多,有羹、炙、煎、熬、蒸、腊、炮等十余种。此外,遗策上还讲到调味品的运用。当时调味品相当丰富,有酱、盐、醋、曲、糖、蜜、姜、桂皮、花椒等。2100多年前的这些烹调方法和调味品,至今大部分仍在湘菜的烹调加工技术中沿用。仅从西汉前后这个时期算起,湘菜的发展史也至少也有两千多年了。可以说是源远流长。如果说湘菜挤身八大菜系其历史渊源悠久是原因之一的话,那么湖南在烹饪饮馔上有着优厚的地理条件是原因之二。 湖南因位居洞庭湖之南而得名。又因湘江纵贯全省,故简称湘。全境三面环山,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湘、资、沅、澧四水自此发源。奔流会聚洞庭湖,再注入长江。葱郁的山林,蕴藏无数的资源;纵横的江河湖泊,灌溉山地;山水的滋润惠泽,形成丰饶而美丽的自然资源。洞庭湖为全国最大的淡水湖,范仲淹在中描述洞庭湖说:“衔远

关于湘菜

湘菜 1.“辣”字开头 湘菜以辣著称,有一句话说“四川人不怕辣,江西人辣不怕,湖南人怕不辣”,初来广州真的是怕不辣,常备些老干妈,从家里带些辣椒,那样才吃得爽。 2.八大菜系 鲁菜味浓厚,喜欢大葱大蒜(豪爽);川菜麻辣著称(奔放);苏菜和浙菜相近,苏菜重视调汤,保持原汁,浙菜香醇绵糯、清淡雅致;粤菜爽、淡、脆、鲜;徽菜擅长烧炖,讲究火工;闽菜海味为主,色美味鲜。湘菜是怎样的?通过待会的介绍后,相信大家对于湘菜的认识也能总结出一二来。 3.湘菜的形成 湖南自古就被称为“卑湿之地”,而辣椒有提热、开胃、去湿、驱风之效,故深为湖南人民所喜爱。形成了地区性的、带有鲜明味感的饮食习俗。当然在一年里不全是辣,夏天炎热,偏重于清淡香鲜;冬天湿冷,重热辣浓鲜。 (吃辣的传播——15世纪末,哥伦布在航行美洲时把辣椒带回欧洲,这种辛辣的作物很快受到人 们的欢迎。其后它又从欧洲传到其他地方。在明代晚期(16世纪末)辣椒开始传入我国。与番薯(甘薯)传入的年代差不多,估计也是由华侨从东南亚带回国的。值得一提的是,长江流域的江西、湖南和四川数省民众都以嗜吃辣椒著称。人们常不无戏谑地说江西人是“辣不死”;湖南人是“死不辣”。湖南甚至因为盛行吃辣椒的缘故,“湘妹子”也因此多了一个“辣妹子”的别称。四 川人的“水平”要差一些,喜欢用花椒“中和”过的“麻辣”。这种情况的产生可能与清初的人口 大迁移有关。众所周知,清初的时候,由于战乱导致四川人口急剧减少,而江西则存在着较严重 的人多地少的问题。因此产生了“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这种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吃辣椒的 习惯也就这样传播开了。) 4.湘菜的历史 湘菜早在汉朝就已经形成菜系,马王堆汉墓除了出土辛追夫人外,也有菜谱和一些烹调后的遗物,如果从那时算起湘菜已经有2000多年历史了。汉朝(前202—公元220年)。吕氏春秋记载“鱼之美者,洞庭之鱼菜”,介绍了洞庭湖地区的美味淡水鱼。西汉时期记载的湖南菜肴就有109种。 明清时期,湘菜名店名菜相继形成,曾国藩和左宗棠带领的湘军征战将湘菜也传播到各地。另外明末辣椒传入中国,湘菜的辣风格也在此后形成。 清末至民国初,官府菜兴起,“麻辣子鸡汤泡肚,令人常忆玉楼东”,这是清末翰林曾国藩之孙曾广钓在湘菜名店玉楼东留下的佳句,提到麻辣子鸡和汤泡肚两道名菜。 如今,湘菜馆(毛家饭店)在各地出现,并走向了世界。 5.湘菜的特点 用料方面,油重色浓,多以辣椒、熏腊为原料;刀工精妙,形味兼美;讲究调味,重香辣、酸辣。可以总结出湘菜两个主要特点: 其一为辣,包括多种辣味,有酸辣、咸辣(都是把辣椒放入密封坛,我们称坛子辣椒),麻辣(加了花椒),胙辣(大红辣椒剁碎拌合大米干粉,放入密封坛),油辣(红辣椒碾碎后,加蒜籽香豉,泡入茶油),鲜辣(将大红辣椒放入火中烧烤,撕掉

特色湘菜菜谱做法大全

特色湘菜菜谱做法大全 花样特色鸡的做法 1、老姜鸡 特色:肉质细嫩,姜香浓郁。 原料: 鸡腿500克,木耳10克,盐6克,胡椒粉2克,味精2克,姜片20克,油,香油。水淀粉,鸡汤各适量。 做法: (1)鸡腿剁成块,用开水焯好。 (2)起锅放底油,投入鸡块煸炒,放木耳,调料,鸡汤微火焖15分钟,水淀粉勾芡,淋明油,香油出锅。 2、东安子鸡 特色:鸡肉肥嫩,味道酸辣鲜香 原料: 嫩母鸡1只1000 克,红干椒10克,葱、姜各25 克 做法: (1)将净膛鸡洗净,放入锅内煮至不带生血捞出,晾凉剔去全部鸡骨,切成4厘米长,1厘米宽的条,用湿淀粉上浆,柿子椒去子切长丝,干辣椒,老蒜切末,花椒拍碎。 (2)锅内放油烧热,投入干辣椒稍煸,随后加入葱丝,姜丝,柿子椒丝,蒜末,花椒一起煸炒,再下入鸡条煸炒,加入味精,盐,醋和少许鸡汤,盖锅焖10分钟,用水淀粉勾芡,淋香油,盛入盘中即成。 3、酸辣鸡丁 特色:鲜咸醇香,酸辣适口。 原料:鸡腿肉250克,柿子椒50克,干辣椒2克,盐2克,酱油3克,醋4克味精2克,料九3克,淀粉10克,鸡蛋清20克,清油80克,香油少许。 做法: (1)、将鸡腿肉去骨上花刀后切成丁,用蛋清液、淀粉上浆。柿子椒切块。起锅放油烧热,投入鸡丁滑散,捞出控油。 (2)、锅留底油,放干辣椒爆香,投入鸡丁及调料翻炒,淋入水淀粉、明油、香油出锅。 4、面包鸡排 特色:外酥里嫩,咸香适口。 原料:鸡胸肉250克,面包渣300克,料酒2克,盐3克,葱,姜各2克,鸡蛋液6克,油80克,干淀粉适量。 做法: (1)将鸡胸肉从中间切开,两面剞花刀切片,用盐,料酒,葱姜片腌约30分钟。逐片粘鸡蛋液,干淀粉,面包渣,按实。 (2)起锅放油烧至八成热,下入加工好的鸡排,炸至金黄色捞出装盘。 5、龙凤葡萄珠 特色:色形悦目,味道鲜美。

五大经典湘菜菜谱

五大经典湘菜菜谱 (一)剁椒鱼头 制作湖南特色菜剁椒鱼头的材料: 胖头鱼头1个(2斤)、 制作湖南特色菜剁椒鱼头的辅料: 湖南特制剁椒适量、味精3克、红油10克、姜10克、葱8克、白萝卜片15克 湖南特色菜剁椒鱼头的制作方法: 1.将鱼头洗净,去鳃,去鳞,从鱼唇正中一劈为二。 2.将盐、味精均匀涂拌在鱼头上,腌制5分钟后将剁椒涂抹在鱼头上。在盘底放2-3片生姜和白萝卜片,将鱼头放上面,再在鱼身上搁切好的姜丝适量。 3.上锅蒸15分钟,出锅后,将葱花撒在鱼头上,浇熟油,然后再放锅里蒸2-3分钟,即可食用。 湖南特色菜剁椒鱼头美味贴士: 1.剁椒可以在家里自己腌制,不过需注意的是,制作剁椒酱时,盐并非调味而是防止剁椒变质。一般来说,辣椒和盐的比例为10:1,如果盐放得比较少,剁椒的口感会酸一点,保存时间也会较短。 2.切辣椒时一定要戴手套,否则双手很容易会被辣伤。 3.鱼头最好挑选新鲜丰满的胖头鱼头,鱼眼清澈凸起为佳。 (二)腊味合蒸

腊味合蒸的做法非常简单,只要按照菜谱步骤一步一步您来一定会享受到一道美味菜肴,腊味合蒸是中国菜系湘菜菜系中很有特色的菜式之一!那么腊味合蒸怎么做呢?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世博湘菜--腊味合蒸的做法。 制作腊味合蒸的原料: 1.主料:腊猪肉200克、肉清汤25克、腊鸡肉200克、腊鲤鱼200克。 2.调料:熟猪油25克、白糖15克、味精0.5克。 腊味合蒸的做法: 1. 将腊肉、腊鸡、腊鱼用温水洗净,盛入钵瓦内上笼蒸熟取出。 2. 腊鸡去骨,腊肉去皮,腊鱼去鳞;腊肉切4厘米长、0.7厘米厚的片,腊鸡、腊鱼切成大小略同的条。 3. 取瓷菜碗一只,将腊肉、腊鸡、腊鱼分别皮朝下整齐排放碗内,再放入熟猪油、白糖和调好味的肉清汤上笼蒸烂,取出翻扣在大瓷盘中即成。 腊味合蒸的口味: 色泽美观,肉香扑鼻,色香味俱全。 腊味合蒸的来源: 从前,在湖南一小镇上有家饭馆,店主刘七为逃避财主逼债流落他乡,以乞讨为生。一日来到省城,因时近年关,人家就把家里腌制的鱼肉鸡拿点给他。刘七见天色已晚,早已饥肠辘辘,便把腊鱼、腊肉、腊鸡等略一洗净,加上些许调料装进蒸钵,蹲在一大户人家屋檐下,生起柴火蒸开了。 此时大户人家正在用餐,且席上嘉宾满座。酒过三巡,菜已上足,忽又飘来阵阵勾鼻浓香。主人忙问家童,还有何等佳肴,快快端来。家童明知菜全上完,怎有遗漏?但还是跑进

湘菜的发展历史与烹调特色

湘菜的发展历史与烹调特色 湘菜,又叫湖南菜,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汉族八大菜系之一,早在汉朝就已经形成菜系。以湘江流域、洞庭湖区和湘西山区三种地方风味为主。 历史 从湖南的新石器遗址中出土的大量精美的陶食器和酒器,以及伴随这些陶器一起出土的谷物和动物骨骸的残存来测算,证实潇湘先民早在八九千年前就脱离了茹毛饮血的原始状态,开始吃熟食了。 秦汉两代,湖南的饮食文化逐步形成了一个从用料、烹调方法到风味风格都比较完整的体系,其使用原料之丰盛,烹调方法之多彩,风味之鲜美,都是比较突出的。1972 年从湖南长沙市马王堆的軚侯妻辛追墓出土随葬遗策中可以看出,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湖南的精肴美馔已近百种。仅肉羹一项就有5大类24种。用纯肉烧的叫太羹,是羹中最好的,有9种,均为浓汤;用清炖方法煮的清汤叫白羹,有牛白羹、鹿肉芋白羹、鲜鳜藕鲍白羹等7种;加芹菜烧的肉羹叫中羹,有狗巾羹、雁巾羹、鲫藕中羹3种;用蒿烧的肉羹叫逢羹,有牛逢羹、羊逢羹、豕逢羹;用苦菜烧的肉羹叫苦羹,有狗苦羹和牛苦羹两种。另外还有72种食物。如“鱼肤”是从生鱼腹上

割取的肉;“牛脍”、“鹿脍”等是把生肉切成细丝制成的食物;“熬兔”、“熬阴鹑”是干煎兔或鹌鹑等。 从出土的西汉遗策中可以看出,汉代湖南饮食生活中的烹调方法比战国时代已有进一步的发展,发展到羹、炙、煎、熬、蒸、濯、脍、脯、腊、炮、醢、苴等多种。烹调用的调料就有盐、酱、豉、曲、糖、蜜、韭、梅、桂皮、花椒、茱萸等。由于湖南物产丰富,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所以自唐、宋以来,尤其在明、清之际湖南饮食文化的发展更趋完善,逐步形成了全国八大菜系中一支具有鲜明特色的湘菜系。 特色 湘菜历来重视原料互相搭配,滋味互相渗透。湘菜调味尤重香辣。因地理位置的关系,湖南气候温和湿润,故人们多喜食辣椒,用以提神去湿。同时,爆炒也是湖南人做菜的拿手好戏。 湘菜历史悠久,在热烹、冷制、甜调三大类烹调技法中,每类技法少则几种,多的有几十种。相对而言,湘菜的煨功夫更胜一筹,几乎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煨,在色泽变化上可分为红煨、白煨,在调味方面有清汤煨、浓汤煨和奶汤煨。小火慢炖,原汁原味。有的菜晶莹醇厚,有的菜汁纯滋养,有的菜软糯浓郁,有的菜酥烂鲜香,许多煨出来的菜肴,成为湘菜中的名馔佳品。

湖南湘菜饮食文化特点

湖南湘菜饮食文化特点 湖南湘菜饮食文化特点 湖南湘江流域的菜制作精细,用料广泛,口味多变,品种繁多。其特点是:油重色浓,讲求实惠,在品味上注重酸辣、香鲜、软嫩。在制法上以煨、炖、腊、蒸、炒诸法见称。 地理位置上,湘东南多为丘陵和盆地,农牧副渔都很发达。湘西多山,盛产笋、蕈和珍野味。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长沙地区就能用兽、禽、鱼等多种原料,以蒸、熬、煮、炙等烹调方法,制作各种款式的佳肴,逐步形成了以湘江流域、洞庭湖区和湘西山区3种地方风味为主的湖南菜系。 西汉时期湘菜的烹饪技艺就已达到一定水平,据对马王堆汉墓出土之烹食残留物及一套竹简菜谱进行考究,证明当时楚人已利用数十种动植物烹制菜肴。显见湘菜发展历史至少已有两千多年,可谓源远流长。很早以前,仅有官卫及显达之家雇请厨师为其烹制湖南风味菜肴。随后湘菜普及至寻常巷陌,平凡人家。清末,长沙城内始有营业性菜馆,分轩帮、堂帮两种,皆营湘菜,曾有十大菜馆,称之《十柱》。永庆街亦曾有一处湘菜祖师庙——詹王宫,同仁常聚於此,切磋技艺。历多代名师之努力,湘菜已具较完备的理论,并继承和创新出不少闻名于世的特色佳肴。 据《中国烹饪》上发表的吴世昌、常任侠的专家考证,我国在春秋战国时期以出现南北风味的分野。北菜以秦、豫、晋、鲁为中心,活跃在黄河流域。它以羊、牛、猪为主料,家禽野味共登餐盘,喜爱鲜咸,汽汁醇浓,其典型菜点是“周代八珍”。南菜以荆、楚、伍、越为主体,波及长江流域,它是水鲜中杂以异肴。鲜咸中辅以酸甜。《辞?招魂》中描述的一份楚宫祭奠菜单中,炖甲鱼焖乌龟、煎鲫

鱼、烹野鸭等可见一斑。湖南古为楚国之地,如果就今日之鄂菜源于楚菜之话,那么湘菜与鄂菜是同出一策,以楚菜为母体演化而来。 在长沙马王堆汗墓中曾出土许多被切剁的禽兽骨头。经专家鉴定,这些东西是经烹饪加工而埋入地下的菜肴。从墓中出土的部分遗策看,当时菜肴的烹调加工方法很多,有羹、炙、煎、熬、蒸、腊、 炮等十余种。此外,遗策上还讲到调味品的运用。当时调味品相当丰富,有酱、盐、醋、曲、糖、蜜、姜、桂皮、花椒等。2100多年前的这些烹调方法和调味品,至今大部分仍在湘菜的烹调加工技术中沿用。仅从西汉前后这个时期算起,湘菜的发展史也至少也有两千多年了。可以说是源远流长。如果说湘菜挤身八大菜系其历史渊源悠久是原因之一的话,那么湖南在烹饪饮馔上有着优厚的地理条件是原因之二。 湖南因位居洞庭湖之南而得名。又因湘江纵贯全省,故简称湘。全境三面环山,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湘、资、沅、澧四水自此发源。奔流会聚洞庭湖,再注入长江。葱郁的山林,蕴藏无数的资源;纵横的江河湖泊,灌溉山地;山水的滋润惠

湖南饮食文化特点

湖南饮食文化特点 湖南湘江流域的菜制作精细,用料广泛,口味多变,品种繁多。其特点是:油重色浓,讲求实惠,在品味上注重酸辣、香鲜、软嫩。在制法上以煨、炖、腊、蒸、炒诸法见称。 地理位置上,湘东南多为丘陵和盆地,农牧副渔都很发达。湘西多山,盛产笋、蕈和珍野味。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长沙地区就能用兽、禽、鱼等多种原料,以蒸、熬、煮、炙等烹调方法,制作各种款式的佳肴,逐步形成了以湘江流域、洞庭湖区和湘西山区3种地方风味为主的湖南菜系。 西汉时期湘菜的烹饪技艺就已达到一定水平,据对马王堆汉墓出土之烹食残留物及一套竹简菜谱进行考究,证明当时楚人已利用数十种动植物烹制菜肴。显见湘菜发展历史至少已有两千多年,可谓源远流长。很早以前,仅有官卫及显达之家雇请厨师为其烹制湖南风味菜肴。随后湘菜普及至寻常巷陌,平凡人家。清末,长沙城内始有营业性菜馆,分轩帮、堂帮两种,皆营湘菜,曾有十大菜馆,称之《十柱》。永庆街亦曾有一处湘菜祖师庙——詹王宫,同仁常聚於此,切磋技艺。历多代名师之努力,湘菜已具较完备的理论,并继承和创新出不少闻名于世的特色佳肴。 据《中国烹饪》上发表的吴世昌、常任侠的专家考证,我国在春秋战国时期以出现南北风味的分野。北菜以秦、豫、晋、鲁为中心,活跃在黄河流域。它以羊、牛、猪为主料,家禽野味共登餐盘,喜爱鲜咸,汽汁醇浓,其典型菜点是“周代八珍”。南菜以荆、楚、伍、越为主体,波及长江流域,它是水鲜中杂以异肴。鲜咸中辅以酸甜。《辞·招魂》中描述的一份楚宫祭奠菜单中,炖甲鱼焖乌龟、煎鲫鱼、烹野鸭等可见一斑。湖南古为楚国之地,如果就今日之鄂菜源于楚菜之话,那么湘菜与鄂菜是同出一策,以楚菜为母体演化而来。 在长沙马王堆汗墓中曾出土许多被切剁的禽兽骨头。经专家鉴定,这些东西是经烹饪加工而埋入地下的菜肴。从墓中出土的部分遗策看,当时菜肴的烹调加工方法很多,有羹、炙、煎、熬、蒸、腊、炮等十余种。此外,遗策上还讲到调味品的运用。当时调味品相当丰富,有酱、盐、醋、曲、糖、蜜、姜、桂皮、花椒等。2100多年前的这些烹调方法和调味品,至今大部分仍在湘菜的烹调加工技术中沿用。仅从西汉前后这个时期算起,湘菜的发展史也至少也有两千多年了。可以说是源远流长。如果说湘菜挤身八大菜系其历史渊源悠久是原因之一的话,那么湖南在烹饪饮馔上有着优厚的地理条件是原因之二。 湖南因位居洞庭湖之南而得名。又因湘江纵贯全省,故简称湘。全境三面环山,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湘、资、沅、澧四水自此发源。奔流会聚洞庭湖,再注入长江。葱郁的山林,蕴藏无数的资源;纵横的江河湖泊,灌溉山地;山水的滋润惠泽,形成丰饶而美丽的自然资源。洞庭湖为全国最大的淡水湖,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描述洞庭湖说:“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江水之胜,尽在此中。历来湖面缩小,渐呈为全国著名四大米市之一,有“湖广熟,天下足”之谚。为全国富蔗之区。西部雪峰山、武陵山、重岩叠嶂,又兼具四季分明,气候温湿、物阜民丰的特点,素称“鱼米之乡”。在历史背景上,因湖南地处内陆,与外界接触较晚。就取材而方,多运用本地的农产、水产,少自外地输入。以新鲜、价廉物美为原则,依四季物产的不同,所烹制的菜肴富有变化。长期以来形成一个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所以湘菜能保存其传统特色,渐成为一个独立的湘菜系统。 湖南沉浸在山情诗意之中,山的厚实壮阔练就出湘人刚强的个性和里外如一的骡子脾气。水的纤细柔美,教湘女多情;而大自然的熏息,“大块假我以文章”,更使得湖南文风兴盛。靳开湖南人武可动枪杆,文可摇物笔杆,文武兼备,刚柔并济,一如地理环境坐拥巨峰大湖的非凡气势。古称“为楚有才”,梁启超先生说“湖南之士可用,广东之商可取;湖南之长在强而悍,广东之长在富而通。”湘人具有热忱、豪爽、负责的本质,自晚清至名国

湘菜凉菜菜谱大全

湘菜凉菜菜谱大全 在我们国家,每个地方都会有自己的饮食特色,比如有湘菜,鲁菜,川菜等。因为地区的差异,人们根据自己当地的特色,研究制作成很多美味的菜肴。每一种都会有自己的特点,人们吃了之后会做出比较,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湘菜是味道比较好的,所以经常受到欢迎,只是湘菜凉菜菜谱大全有什么呢? 辣酒紫苏剁椒煮小风螺的食材准备 小风螺(风螺产于海中,又称为花螺)600克,调料花雕酒300克,鲜紫苏10克,剁椒10克,花生油50克,盐3克,味精5克,胡椒粉3克,香葱5克,姜蒜末5克,鸡精5克,蚝油10克,香油2克,高汤200克,湿生粉10克 做法步骤: 1、将小风螺冷水下锅,水烧开后即离火捞出,去掉螺盖待用。 2、锅中放花生油烧热,放入姜、蒜、鲜紫苏、剁椒炒香,再放入氽好水的小风螺,炒香后,放入盐、味精、鸡精、蚝油、花雕酒、高汤烧开,最后放入胡椒粉、香油,用湿生粉勾芡出锅撒上香葱。特点螺肉脆嫩,汤香辣可口。 湖南麻辣藕的食材准备: 藕1节,酱油2汤匙,醋2汤匙,油3汤匙,花椒30粒,姜末1汤匙,蒜末1汤匙,垛辣椒1汤匙,老干妈1茶匙,鸡精1茶匙 做法步骤:

1、把藕洗净去皮,放在高压锅里,加水没过表面,盖好,用大火煮。跑气后一两分钟关火,捞出来。这步就是要把藕煮熟而已,我经常煮过头,搞得藕一碰就碎……然后在案板上切成片,薄一点比较容易入味。 2、在炒锅里倒油,比平时炒菜多放一点,放花椒进去爆香(爆了之后最好把花椒捞出来,免得吃的时候满嘴花椒麻死)。 3、调小火,把切好的姜沫蒜沫放进锅里,这个用量随意……喜欢就多放一点。然后把醋、生抽(多放一点)、鸡精(除了盐)倒入锅中。如果喜欢深色的也可以放点老抽上色,我今天没放。 4、放完了就关火,放藕。 5、把垛辣椒、老干妈等等各种辣酱都放一勺进去,垛辣椒通常比较咸,不要放太多(这也是不用放盐的原因)。湖南人经常放干辣椒粉增加辣度,我还没有修到那个高度,垛辣椒就很可以了。 6、小心的翻一翻,如果煮过头,这时候藕就会变成碎片……当每一片藕都沾上调料之后,就可以出锅装盘啦。 湖南麻辣藕的小诀窍: 1、这个菜在湖南属于凉拌小吃吧,放凉了吃味道更好,如果在冰箱里放到第二天,会更入味。但通常不到第二天就被吃光 2、总之,这是一个重口味的菜,所有调料都可以试着多放一点(除了盐),这样才够麻辣嘛! 小结:凉菜在现在的餐桌上越来越受欢迎,很多家庭也会自己做一些凉菜,因为凉菜好吃并且制作起来特别方便。

浅析我国湘菜的发展

浅析我国湘菜的发展 作者:欧阳烂阳 摘要:湘菜作为中国八大菜系之一,历史悠久,声名卓著。湘菜是湖湘文化兼容并蓄的传统,是湖湘文化不断创新的品质。弘扬湘菜文化,推动湘菜产业发展,一方面可以促进就业,提升社会和谐程度,另一方面,可以促进经济增长,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本文以湘菜为中心,从经济、文化等领域出发,浅析湘菜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前景,在总结湘菜文化渊源与现状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湘菜发展于国民经济的意义,发展优势,国内湘菜馆普遍存在的问题等。根据湘菜发展显存的问题,提出了对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湘菜;湖湘文化;湘菜发展;产业发展;湘菜问题 1、前言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同时也是一个餐饮文化大国。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的悠久区域文化,并影响着周边国家和世界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湘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湘菜文化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湘菜文化,推动产业发展。餐饮业的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在扩大内需、提升相关产业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湘菜产业作为湖南服务业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加快我省经济发展、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扩大就业和推动其它相关产业发展等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可见,发展湘菜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湘菜经历二千多年的发展,有着浓厚的互相文化底蕴,其生命力源于与文化的结合。用更广阔的视野发展湘菜,对湘菜发展的目标、市场运作、产业格局、人才培养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 2、湘菜发展的历史文化、意义与发展现状 2.1湘菜的历史文化与特色 2.1.1湘菜简介 潇湘风味,以湖南菜为代表,简称“湘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湖南省,位于中南地区,长江中游南岸,南岭以北。这里气候温暖,雨量充沛,阳光充足,四季分明。南有雄崎天下的南岳衡山,北有一碧万顷的洞庭湖,湘、资、沅、澧四水流经全省。自然条件优厚,利于农、牧、副、渔的发展,故物产特别富饶。湘北是著名的洞庭湖平原,盛产鱼虾和湘莲,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史记》中曾记载,楚地“地势饶食,无饥馑之患”。长期以来,“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更是广为流传。湘东为丘陵和盆地,湘南为南岭山脉,农牧副渔都很发达。湘西多山,盛产笋、蕈和山珍野味。丰富的物产为饮食提供了精美的原料。在长期的饮食文化和烹饪实践中,湖南人民创制了多种多样的菜肴。据考证,早在二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长沙地区就能用兽、禽、鱼等多种原料,以蒸、熬、煮、炙等烹调方法,制作各种款式的佳肴。随着历史的前进,及烹饪技术的不断交流,逐步形成了以湘江流域、洞庭湖区和湘西山区三种地方风味为主的湖南菜系。 湘菜历史悠久,早在汉朝就已经形成菜系,烹调技艺已有相当高的水平。湖南地处我国中南地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自然条件优越。湘西多山,盛产笋、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