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角色游戏中促进幼儿认知发展的研究

在角色游戏中促进幼儿认知发展的研究
在角色游戏中促进幼儿认知发展的研究

在角色游戏中促进幼儿认知发展的研究

角色游戏是象征性游戏的高级阶段,是随装扮动作和以物代物以后出现的一种活动方式,它完全是儿童自发自主的活动。角色游戏很重要,因为它不但代表幼儿开始对他人的了解,而且也是幼儿对角色分配、角色间关系及角色行为的认同。游戏的权利是儿童的。在游戏中,儿童是主人,是儿童在游戏,而不是成人在游戏儿童。因此教师的指导应当迎合儿童的需要,指导的基本原则是尊重儿童的游戏意愿。

一、把握时机,介入游戏

游戏的根本目的是满足幼儿的各种需求,使他们感到情绪愉快,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幼儿的认知能力得到了发展。为了让幼儿更好地开展游戏,教师的合理介入和指导是很重要的。把握介入游戏的正确时机,关系到游戏指导的实际效果。介入的时机正确,可以扩展和提高孩子的游戏内容和层次。反之可能会抑制他们的游戏。那么教师何时介入游戏才是较为合理的呢?

1、首先,当游戏中孩子产生新的兴趣和需要时,教师应当介入。

在这种情况下,是孩子的兴趣先激发了头脑中的表象,从而在没有材料刺激的条件下构思了游戏的内容。此时,如果教师不及时介入,孩子刚形成的游戏主题就很有可能因不能开展而就此消亡。例如:一位幼儿由于昨天刚去医院看过病,对医院及医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而在游戏中产生了做医生的兴趣和愿望,当孩子向教师提出这一愿望时,作为教师应马上与孩子共同准备一些医院所需的用品,并为他提供合适的场地,于是一个新的主题——医院产生了。医院开张了,却没有一个病人去看病,教师观察到这一现象后既可以自己扮演病人以平等的身份介入游戏,也可以抱着娃娃去看病,并以娃娃需要住院为由留下娃娃。从而使他做医生的需要得到满足。

2、其次,在游戏中,当孩子出现困难时,教师应当介入游戏。

困难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动机困难,有的是伙伴关系发生困难,还有的是孩子一再重复自己原有游戏行为,进一步延伸和扩展有困难等。面对孩子在游戏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教师也应以不同的方法介入。例如:当娃娃家的爸爸妈妈只是简单地一再重复买菜,烧菜,吃饭等一些简单的情节时,教师则可以以客人的身份介入到游戏中,可以抱着娃娃说:?哎呀,娃娃今天怎么这么脏呀,满身是汗,她一点也不开心!?就这一句简单的话,就可以激发孩子回忆起自己的生活经验——洗澡,从而产生一个新的游戏行为——替娃娃洗澡,当孩子发现缺少水龙头、浴盆时,还可以激发孩子使用替代品。如用积木围成一个浴盆,一块长条形积木做成莲蓬头……,这样一来孩子们玩得更高兴了。又比如:孩子们在玩开汽车的游戏时,由于司机不遵守交通规则而和警察起了冲突,警察说:?现在是红灯,车子不能开过去!?而司机却硬要开过去,这时教师可以也以司机的身份出现,并做到绿灯时开车,红灯时急忙刹车停下,以自己的行为来暗示那个司机应有的规则,从而使那位司机能遵守规则,使游戏得以继续进行。总之,在游戏中孩子遇到困难时,教师的介入仅仅是起到支持孩子解决困难的作用,最终解决问题的还应是孩子自己。

3、再次,在游戏中当孩子获得成功时,教师也应该介入。

使孩子感受到教师对他的成功体验的肯定和欣赏,从而激发孩子更高的游戏热情。替代品的出现和使用能丰富孩子的游戏内容,增加孩子游戏的趣味性。因此,每当出现了新的替代品时,教师必须介入。例如:在快餐店,一位收银员将一块大雪花片塞到了?电脑?里,

咦,这是怎么回事呢?此时,教师应该介入询问:?你刚才放到‘电脑’里的是什么呀???是光盘!?孩子说:?这个光盘放在电脑里可以抗病毒的,这样算钱就可以算得更快了。??哎呀!这个光盘的本领这么大呀,真不错!?听了这话孩子更高兴了,电脑也打得更欢了。通过教师的及时介入,运用语言表示赞赏,以及游戏结束时孩子的自我介绍,最终达到了替代物的一致认同,也丰富了游戏的情节。由于教师的合理介入,替代物也会日渐丰富,当孩子对材料有新的需求时,他们会自己寻找物品替代。如圆柱形的积木既可以是蜡烛,也可以是灭火器,还可以是打火机等。大雪花片既可以是方向盘,也可以是肥皂盒,还可以造围墙,等等。可见教师的合理介入是十分重要的。

4、最后,当游戏中出现负面效应时,教师也应当介入。

有时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教师如果不及时地介入很有可能会影响其他孩子游戏或带动一些孩子一起模仿他的行为。但如何介入又是一个十分值得教师思考的问题,如果介入后指导不恰当,很有可能会影响孩子的情绪,这就要求教师善于随机应变。例如:一次,?快餐店?里因一位?服务员?抽烟而引起了火灾,虽然火很快被消防队熄灭了,但他依然抽着烟,十分得意。(香烟由圆柱形的积木代替)这时,快餐店的另一位服务员走到他身边说:?快别抽烟了,否则店里又要着火了!?对于别人的劝告他毫不理睬,(看来他对抽烟的动作十分满足),于是一场争执开始了,一会儿服务员见劝说无效,跑来告诉老师,此时教师如果直接介入让他不要抽烟,肯定会使孩子感到不满足而产生不愉快情绪,因此,我只是问来告状的孩子:?他抽烟好吗?为什么不好他不知道,你去告诉他呀!?于是告状者再次来到抽烟者的身边说:?你快别抽了,抽烟会着火而且还会生病的。?同时,我还暗示另一位服务员一起去劝说,在同伴们的一再劝说下,他终于说:?好!好!我不抽了!?可他的手中依然拿着那根?香烟?,于是我走过去问:?你不抽烟了,香烟拿在手里干什么呢??他说:?这又不是香烟啰,这是人家家里着火的时候,可以喷出水来灭火的东西呀。??噢!这是灭火器,真好!?于是游戏又愉快地进行下去了。正是由于教师的合理介入,使?香烟?变成了?灭火器?,既保护了孩子的游戏愿望,又没有使这不良的行为蔓延开去。

可见,教师把握合理的时机,恰当地介入游戏是十分重要的。

二、对于孩子的不同游戏行为,教师必须采取不同的指导策略。

(一)当孩子出现嬉戏行为时

例:虫子事件

一天,?医院?有两位男医生正在给一个娃娃看病,只见其中一位医生先把娃娃的衣服打开,然后在它的肚子里塞进一条细长的绳子,接着又拿起一把?剪刀?把刚刚塞进去的绳子剪了出来,再对着另一位医生的脸前面晃呀晃,边晃边笑,另一为医生开始一愣,好象有点害怕的样子,接着也跟着笑了起来,于是他们两人嘻嘻哈哈闹了起来,两人各拿着一条虫你吓我我吓你,吵闹的声音十分响亮。

这一现象被老师看见了,于是走上前问:?你们在干什么呀???娃娃肚子里有虫子,我们帮它剪出来。??剪完虫子你们干什么呢???我们去洗手。?说完,将剪刀上的虫子往地上一扔,走到墙边一个自制的水龙头边,拧开龙头,搓搓手,作洗手状。(老师继续在一边观察)洗完手,又来到娃娃身边,继续重复刚才的动作,塞虫子——剪虫子——吓对方——扔虫子,老师见状又上前干预,问:?你们洗完手又去玩虫子呀??(孩子没有反应)老师继续

问:?你们再拿出来娃娃害怕极了,你们看看娃娃的病好了吗??(老师的本意是终止孩子的以上行为,但孩子并不理会,老师继续在旁边观察),只见孩子一遍又一遍地重复以上的动作,始终是嘻嘻哈哈,十分高兴,而且并没有影响到其他幼儿。(老师观察了一会儿,离开了医院)

针对以上事件,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分析:

●教师介入的时机

在此事件中,教师一共介入了两次,介入的目的是想转移幼儿的兴趣所在,担心他们的嬉戏行为影响到其他幼儿。但事实上他们并没有影响到其他幼儿,因此,教师其实可以不介入,而是可以站在一边多观察一会儿,让幼儿尽情地宣泄自己的情感;当他们的嬉戏行为影响到同伴时,教师可以适时地介入,并引导同伴说出自己的情感和感受,从而终止他们的嬉戏行为;当他们的嬉戏行为太过分时,教师则可以采取转移注意力的方式,也可以终止他们的嬉戏行为。

●教师的提问方式

在此事件中,教师始终以平等心与幼儿进行沟通,不是以一个权威的形象出现,而是俯下身来,贴近孩子,以游戏伙伴的身份参与孩子的游戏。提问也仅仅以转移幼儿注意力为目的,不是以成人的权威来压制孩子,因此,孩子并没有因为教师的介入而影响到他们的情绪,依然按照他们自己的意愿愉快地做着游戏。

总之,在此事件中,虽然教师介入的时机并不恰当,但由于提问的方式合理,因此,并没有影响到孩子游戏的情绪。

(二)当替代物没有达成一致认同时

例:钟的替代

一天,娃娃家真热闹,有的在烧饭,有的在抱娃娃,有的在打电话,只看到一位幼儿跑出来说:?曹老师,7点半到了,你到我们家来作客好吗??

师:?7点半到了,你怎么知道7点半到了呢??

幼:?是爸爸告诉我的。?

老师边说边跟着幼儿来到娃娃家。坐在桌子边,一男孩端水给老师吃,

师:?你是谁呀??

幼:?我是爸爸。?

师:?爸爸,你怎么知道现在是7点半呢??

幼:?我看钟的呀。?

师:?你家有钟的,钟在哪儿呀??

幼儿指一指墙面上无数花中的一朵,说:?这就是钟呀。?

师:?哦,原来这就是钟呀。?过了一会儿,老师又指着‘钟’问娃娃家的妈妈:?妈妈,这是什么呀??

幼(妈妈):?这是花。?

师:?爸爸,妈妈说这是花,你告诉她这是什么呀??

幼(爸爸):?这是钟呀,怎么说是花呢??妈妈看看花说:?哦!这是钟,我知道了。现在几点钟了??……

分析:

●教师介入的时机

教师能按照幼儿的需要及时介入娃娃家,把握的时机十分合理,由于教师的合理介入,满足了幼儿需要有人来作客的需求,从而能使幼儿的一系列招待客人的动作得到发挥。另外,通过介入,教师及时地发现了幼儿的替代行为——用花代替钟,同时也发现了幼儿间关于?钟?的替代没有达成一致认同。在此次介入过程中,教师始终是以与幼儿平等的身份——客人出现,因此幼儿没有感到拘束,情绪十分愉快。

●教师的提问方式

在娃娃家中,教师始终以客人的身份与幼儿进行交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十分融洽。但在关于钟的替代的一致认同问题上没有很好地解决好,由于钟的外形不是十分象,不利于同伴间的一致认同,因此教师对于钟的引导可以更深一步,如:?这么多都是钟呀,我怎么看不清楚呢???水龙头和钟都是一样的吗??……因为,替代是一种主观行为,教师的目的是挑起矛盾,使同伴间经过解释以及游戏中的共同使用等活动以达到替代的一致认同。

总之,有效指导游戏的关键是准确估计幼儿行为意向的线索,以一种有益于幼儿行为的指导方式,去顺应和扩展幼儿的游戏行为。而教师对幼儿行为控制得越少,幼儿所体验的自由度越大,其各方面的潜力也就发挥得越好。

三、教师良好的指导策略,有利于促进幼儿认知及各种能力的发展。

(一)角色游戏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

角色游戏是幼儿社会化的一种需要,也是幼儿语言发展水平的再现。在游戏中所体现的活动性、模仿性、自主性和儿童情趣,能使幼儿获得快乐和满足,也是幼儿的语言交往技能日臻丰富。

首先,孩子通过语言的交往获得自己想扮演的角色。如:晚来的幼儿回来到自己想玩的主题前问:?我可以做××吗???××已经有人做了。??那么我做××好吗??……通过一系列的交谈,同伴双方不断修正自己的意愿,也不断产生新的解决方法。如:用猜拳的方法确定角色,以增加角色的方法来确定角色等等。此时教师既不当裁判也不当调解人,因此,教师如果此时介入游戏的话,表面看来矛盾化解了,问题解决了,但在无形之中却剥夺了孩子的交往机会和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

其次,孩子通过语言交往还能自己制定规则,这样游戏起来更愉快。例如:在公园,四、五个孩子都想做卖票的工作人员,那么到底谁做呢?于是一场争论开始了,有的说:?是我第一个来玩的,应该我做!?有的说:?这票子是我拿来的,应该我来做!?……这是一位能力较强的幼儿走过来说:?别吵了!别吵了!听我的!??为什么要听你的??同伴不服气了,?因为我是这里的老板!?就这样,一场争吵结束了。在结束争吵的同时,也认同了一个

规则——既由老板分配角色。可见在游戏中,角色关系复杂了,就会发生种种矛盾,此时,教师应该相信孩子,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矛盾,这样也同时让孩子体验到了游戏的愉悦性。总之,角色游戏试幼儿独立自主的活动,教师只有在和幼儿共同活动中对游戏进行有目的的指导,才能更好地发展幼儿的思维和语言。

(二)角色游戏,给孩子提供了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

角色游戏是孩子们所喜爱的一种游戏方式,它不仅能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同时在不经意间也发展了幼儿的各种能力。

一天,在角色游戏中,徐子逸(兰兰家的哥哥)和陈之寅(理发师)发生了争执,于是,徐子逸跑来告诉我说:?陈之寅说也不说一声就把我们家的开关(管状积木)拿走了。??他为什么要拿你知道吗???我问过他的。他说他要做水龙头,但是百宝架里已经没有这种积木了。??那么,他也要用怎么办呢??徐子逸想了想,跑到理发店去跟陈之寅讲道理,但是各讲各的道理谁也不想让。接着,徐子逸又想了一个办法:扳手腕。陈之寅也表示同意,于是他们就展开了比赛,并说好谁赢了谁就用这块积木。比赛开始了,徐子逸赢了第一次,陈之寅不服气说:?你赖皮!?于是比了一次又一次,却始终没有结果。此前教师一直注意着他们,但这时另一位幼儿叫走了我,再等我回来时,他们已经回到了各自的主题,高兴的玩着。?他们解决了吗??我连忙介入并进行询问,才知道事情已经解决了。原来徐子逸帮陈之寅想了一个办法,用其他积木帮理发店搭了一个水龙头,这次,陈之寅感到非常满意,就这样,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运用自己的智慧圆满地解决了自己的问题。

在此事件中,徐子逸作为能力较强的一位幼儿,起着主要作用。而陈之寅则能力一般,但也有自己的想法,不盲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徐子逸一共采用了四种方法:1、告诉老师;2、与陈之寅讲道理;3、扳手腕;4、帮陈之寅寻找到另一件新的替代品。很显然,前三种方法均未得到同伴的认同,而第四种方法,不仅让自己拿回了?开关?,同时理发店也有了新的水龙头,这样双方都得到了满足,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始终是一位观察者,静静地观察,了解着事情发生的全过程,并通过提问,给孩子提供一个解决问题的机会,也正是由于教师不急于介入,让孩子有了思考的机会,有了经验迁移的机会,结果产生了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发展,获得了满足。

(三)角色游戏还有利于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如往常一样,孩子们一早来园便开始了他们最喜欢的活动——角色游戏。只见他们有的再推橱,有的在搬桌子,有的在搭围墙……不一会儿便大功告成了(各主题区隔完成),他们各自选择自己喜欢的主题喜欢的角色玩开了……

突然,我发现在银行旁边多了一样东西,我从来没有见过,是什么呢?只见他由四块扁扁的正方形积木组成,在最上面的一块积木上贴了张大大的长方形纸,另外还有几张小的不规则的纸胡乱的贴在一边,在平放的那块积木上放着两只蜡笔盒。我猜:?也许是自动取款机。?到底对不对呢?于是我介入游戏问银行的工作人员:?这是什么呀???这是自动拿钱

机。??有什么用呢??我又问。?如果你有卡的话,就可以到机器里来拿钱了,就算我们银行关门了也没有关系,也可以拿到钱。??真的,这么方便,这机器可真棒!?我的语气中充满了惊喜与赞赏。?这机器怎么用呢??我又问。接着他又教了我使用机器的方法。……游戏结束了,在大家交流分享时,我请他介绍了?自动取钱机?,他非常高兴地进行了仔细地介绍,孩子们也听得津津有味,有的还提出来要当场试一试。

第二天,我发现?自动取钱机?有了一个小小的变化。一位幼儿在机器下面放了一块管状积木,说:?这是发动机。?

第三天,?自动取钱机?上的不规则小纸片被1、2、3、4、5、6、7、8、9、0这十个写着数字的正方形纸片所代替。……

从以上可以看出,发明这台机器的孩子是一个观察力和创造能力都比较强的孩子。他在日常生活中曾经跟妈妈到银行的自动取款机上去取钱,这一生活经验让他知道了这一机器,也观察到机器大致有几个部分组成,从而将此经验迁移到游戏中来,但在游戏材料中,并不存在可以完全照搬、完全模仿的材料,于是他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再创造,生成了游戏中的?自动取钱机?。

在整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从机器刚一产生教师便观察到,并给予足够的重视。通过介入、询问、赞赏,不但了解了孩子的意图,更让孩子体验到一种成功感。同时,在游戏交流时为孩子提供一个自我介绍的机会,不但发展了幼儿的语言,同时同伴的羡慕进一步让孩子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产生了进一步观察、创造的愿望。这不仅作用于孩子本人,也作用于全班幼儿。于是,有了第二天、第三天的?自动取款机?,这是一台不断变化的机器。在以后的日子里,也会有更多的幼儿去观察、去创造。

因此,教师必须在观察的基础上,合理介入游戏,并运用开放式的指导语言,使幼儿通过游戏使各方面的能力得到真正的发展!正如前苏联学前教育家阿尔金所说: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维生素。让我们为孩子营造一个真正安全的心理氛围,让孩子自由地放松地表现自己,真正地成为活动的主人!

幼儿园角色游戏

第二节角色游戏 什么是角色游戏: 角色游戏是学前期儿童的典型游戏。角色游戏是指以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的反映周围生活的游戏。 播放两个视频:娃娃家和拔萝卜 说一说:哪个是角色游戏?为什么?另一个是什么游戏? 一、角色游戏的特点与结构 1、角色游戏的特点 角色游戏、表演游戏、建构游戏都是以表征思维为基础的象征性游戏活动。 ★教师补充:表征思维 表:物体的表象、外表 征:物体的特征 幼儿的思考方式依赖于物体的表面特征 以物代物——用香蕉代替电话,香蕉和电话在外表特征上有相似之处 以人代人——穿上医生的服装,就在外表上找到了和医生的相似之处 (1)角色游戏与表演游戏的区别 角色游戏表演游戏 相同点都是角色扮演活动 不同点主题和内容来源于实际生活内容和主题以故事为主 想一想:有哪些角色游戏和表演游戏? 角色游戏:超市、医院、银行、邮局、甜品店 表演游戏:白雪公主、狼来了、喜羊羊、卖火柴的小女孩 (2)角色游戏与建构游戏的区别 观看建构区视频 建构区游戏以建构物为表征手段 角色游戏以角色扮演为表征手段 观看视频《角色游戏掠影》 2、角色游戏的结构 主题、角色、动作、规则是角色游戏的基本结构要素。主题是核心要素。 (1)主题:儿童在幼儿游戏中反映的周围人们的生活与活动中的一定动作、事件和相互关系,包括任务、角色、情境、动作和物品。主题决定着角色游戏的社会性。 图片举例:看看这些角色游戏,主题是什么? (2)角色:幼儿在游戏中模仿的对象。 (3)动作:幼儿必须像他扮演的角色那样行动。 说一说:一些角色的标志性动作 司机、交警、医生、护士、爸爸妈妈 (4)规则:角色规定了规则 说一说:一些角色的行为规则 医院的规则是挂号、看病、开药,超市、商店规则是先付钱再买东西 银行规则是存钱和取钱,饭店规则是厨师做饭、顾客吃饭 (二)角色游戏的意义 1、角色游戏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结成了两种社会性关系:真实的同伴关系和想象的角色关系。 角色游戏为幼儿提供了充分的同伴互动机会。

儿童游戏的发展阶段有哪些

皮亚杰通过系统的、长期的观察研究,推翻了游戏的本能练习的观点。皮亚杰将儿童的认知在感知运动阶段的发展细分为6个阶段:反射练习期、初级循环反应、二级循环反应、二级图式协调、三级循环反应、思维的发生。皮亚杰通过观察f发现,游戏产生于初级循环反应阶段,例如婴儿重复地吮吸手指就是一种循环反应,但这并不是游戏,而是一种适应活动。当这种循环反应延续下去时就会变成游戏。皮亚杰指出,从适应活动转向游戏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惟一的判断标准就是孩子的表情。当循环反应刚刚开始时,孩子的表情是严肃认真的,但他们一旦学会了这种动作,再继续这一动作时就是为了获得机能性快乐,这时他们的表情是轻松愉快的,循环反应也就转变成嬉戏性行为。这一转变就表明了游戏的发生。他认为游戏的发生要以动作能力和心理发展的一定水平为前提,提出了关于游戏发生、发展的过程,把游戏的发生、发展分为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反射练习期(0——1个月); 第二阶段:练习性游戏发生期(2——4、5个月); 第三阶段:有目的的动作逐渐形成期(4、5——9个月); 第四阶段:手段与目的分化并协调期(9、10——11、12个月); 第五阶段:为了看到结果而行动期(11、12——18个月); 第六阶段:象征性游戏形成期(18——24个月)。 皮亚杰不仅用认知发展的术语来解释幼儿的游戏,而且认为幼儿认知发展的阶段决定幼儿在任何特定时期的游戏方式。游戏的发展是与儿童的认知发展相一致的。每种游戏在心理结构上都有自己的特点,代表儿童不同发展阶段的心理水平。皮亚杰认为游戏是智力的一个方面,所以游戏的发展阶段与智力的发展阶段是相适应的。根据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和儿童游戏的相应表现,皮亚杰把儿童游戏分成三个发展阶段,并归纳出每个阶段儿童游戏的主要形式:第一阶段:练习性游戏(0——2岁);第二阶段:象征性游戏(2——7岁);第三阶段:规则性游戏(7——11、12岁)。在感知运动阶段,幼儿是用具体方式游戏的,通过身体动作和摆弄、操作具体的物体来进行游戏。练习性游戏是感知运动水平上出现的典型游戏,这是一种最初形式的游戏。练习性游戏是以不断地重复已习得的动作而取得“机能性快乐”,“动”即是快乐。在前运算阶段,幼儿发展了表象能力,可以假扮不在眼前的事物,可以用语言而不是利用整个身体的动作进行游戏。象征性游戏是幼儿游戏的典型形式。表象和符号是这个阶段游戏的主要特征,以后发展成为有规则的游戏。在具体运算阶段,游戏变得更能适应真实环境,游戏服从真实世界的规则和顺序。因此,幼儿达到了能更好地使思维顺应世界的阶段。 皮亚杰游戏阶段论 大致年龄认知阶段主要游戏类型 0——2岁感知运动阶段练习性游戏 2——7岁前运算阶段象征性游戏 7——11、12岁具体运算阶段规则性游戏 皮亚杰认为游戏对于认知的发展只是一种“机能练习”,即游戏是对新的刚刚出现的认知机能所进行的练习和巩固。所以在他看来,虽然游戏与儿童认知的发展具有密切的联系,但是游戏是被决定的,因为首先是认知活动发动了游戏。所以,认知的发展在前,游戏在后,认知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而游戏只是作为发展的一部分起到丰富发展的作用。

论幼儿游戏与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

论幼儿游戏与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摘要:在幼儿教育领域中,游戏是具有特殊地位的活动,游戏是一种以自愿、愉快主动、为特征的"自由"活动,它是在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展开的,所以符合每一个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游戏在幼儿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价值。可以说,有幼儿的地方,就有游戏的存在,就有幼儿的游戏活动的开展。游戏是幼儿生活、学习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幼儿的生活和学习中,游戏是其生活经验和知识结构形成的最有效的方式,具有其他活动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游戏健康发展幼儿 幼儿的学习、生活、认知等都是通过游戏活动进行的。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南》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1]。幼儿园把游戏作为基本教学活动,意味着游戏将作为幼儿园课程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把游戏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形式,让幼儿在游戏中生活学习,用游戏来填满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在活动中中体现游戏的价值,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幼儿游戏的本质在于能促进幼儿身体、智力和道德的发展。游戏是幼儿喜爱的、自由的活动,是幼儿自主、自由的获得身心发展的一种活动,幼儿的游戏是反映其生活经历、情感经验的一种形式。因此,幼儿游戏对幼儿身体、智力和社会性发展等方面都有积极意义。作为幼儿基础教育和奠基教育的机构——幼儿园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启蒙地。幼儿园游戏的目的就是遵循人的发展规律,建构以游戏为主体的幼儿园教育活动,构建与幼儿年龄特点相适宜的幼儿园生活,让幼儿在游戏中或游戏化的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学习与发展。 一、幼儿游戏的基本特征 (一)幼儿游戏具有趣味性,能激发幼儿的愉快情绪 趣味性是游戏自身固有的特点,正是游戏这一适合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能使幼儿感到舒适、愉悦,使他们逐渐喜欢并热衷

提高角色游戏质量 促进幼儿主动发展

提高角色游戏质量促进幼儿主动发展大家都知道“幼儿期是游戏期”。学龄前的儿童对于模仿成人活动、反映他人熟悉的周围生活有着相当浓厚的兴趣,因此老师在角色游戏中要抓住幼儿的年龄特点。并予以指导这是非常最重要的。 “孩子是游戏中的主体”,在幼儿游戏的全过程中,教师就必须尊重幼儿的意愿,真正做到给幼儿自主的权利,让幼儿自主选择角色、自主选择游戏材料、自主创设情节,自主评价游戏,这样游戏才能变为孩子们自己的游戏。孩子们在角色游戏中情绪积极而高涨,他们对主题、情节、玩具、角色以及讲评上都有他们发自内心的理解和主张。当你问起他们为什么没这样而不是那样时,他们常常会头头是道地向你诉说一大堆理由。然而在游戏中孩子们也需要老师,他们需要老师成为他们共同游戏的朋友、伙伴,需要老师帮助他们解决些他们难以解决的问题。我们应该满足孩子的需求,这样,孩子们会在游戏中大胆地反映出很多很多内容。我们大班组先后开出了:娃娃家、医院、点心店、理发店、宠物医院、加工厂、超市等主题游戏。游戏变成了幼儿表达情感、反映思想、认识社会的一种手段。也是他们一日生活中最开心的时刻了。教师们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在角色游戏中从原来不能观察游戏,到发现问题适时介入;从原来成堆的投放材料,到现在按需投入。幼儿从原来盲目地乱玩,到按游戏规则玩。下面我想结合我们的实践和体会谈谈如何开展角色游戏。 一、角色游戏环境的创设 1、活动区的创设和调整 到了大班,幼儿已能自主进行交往,且不愿待在娃娃家进行游戏,而是有了更多的交流需要,随着游戏情节的发展,在班里开设了大统华超市,娃娃家来客人需要去饭店请客,又开了小吃店,幼儿交往多了需要钱,在孩子的提议下又开设了农业银行。这些角色区的建立,来源于幼儿的需要,符合幼儿意愿,他们游戏起来更投入,更有主动性和创造性。角色区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应是动态变化的,随时调整的,所以我们根据幼儿的需要随时调整角色区。 2、材料的投放和调整 (1)材料要具有操作性和开放性 回顾我们开始投放角色区游戏材料时,教师们认为材料投放越多、越真实、越漂亮,孩子们越喜欢。如餐厅里的食品全是教师精心缝制的非常逼真的包子、饺子,又购买了逼真、形象的水果、蔬菜,医院里的听诊器、注射器等物品也都是仿真塑料制品。如当孩子们需要时,就去那琳琅满目的材料中去找,餐厅里没有包子,从材料中找来就去装盘,厨师就没事

幼教优秀论文浅谈幼儿角色游戏的间接指导

幼教优秀论文浅谈幼儿角色游戏的 间接指导 文章交流游戏是幼儿最乐于参与的活动,也是幼儿期普遍出现的活动。在游戏活动中可以培养幼儿交往的兴趣与能力。游戏中,幼儿以愉快的心情,兴趣盎然的再现着现实生活,对老师的启发、诱导很容易接受。角色游戏是幼儿喜欢的活动之一,它能满足幼儿向往、想象模仿和实践的心理需要。在游戏中体验各种情感,如快乐、对别人的关心与同情、成功的喜悦或恐惧等,又可以自己控制蛇蝎情感。其具有群体性,是幼儿对社会生活的一种再现,幼儿通过自己或与同伴的共同活动,把最感兴趣的事情反映出来,从中学会共处,学会合作。 间接的指导方法一般采用:语言提问、提示、评论适时地出现玩具和游戏材料;教师以角色身份影响或参加游戏。教师在指导游戏时,首先要观察和了解幼儿的游戏,分析游戏对开展的情况,幼儿的表现几游戏存在的问题,要针对各班具体情况加以指导。 怎样间接指导幼儿角色游戏呢?

首先,要对幼儿游戏过程进行观察。这不仅是教师对幼儿游戏进行指导与评价的前提,也是我们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窗口。这是因为在游戏中幼儿能较好的适应所处的环境,表现自己能力和实现自己的愿望,通过自我实践体验由创造和成功所带来的高涨情绪及愉悦的心情。此时幼儿的一举一动往往是其真情实感的流露。教师认真细致的观察幼儿的游戏过程,可以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 其次,游戏中,幼儿之间的交往频率较高,教师通过对幼儿人际交往情况的观察,可以了解幼儿的个性特点,心理特点,从而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1)要观察幼儿自我与角色的关系。角色游戏最明显的特点是能撇开自己,进入角色,当幼儿能按角色的身份进行游戏,说明幼儿已开始具备了开展角色游戏基本的心理条件。(2)观察主要角色与次要角色的关系,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是怎样分配主次角色及两者在游戏中是如何协调关系的主次,角色若发生矛盾,要了解清楚是幼儿没掌握分配交涉的方法还是另有其他原因,以便即使帮助解决矛盾。(3)观察每个主题间角色与自己的关系,随着游戏

幼儿园中班角色游戏活动方案

幼儿园中班角色游戏活动方案 中班角色游戏活动方案1 一、活动内容: 角色游戏《超市、银行、幼儿园》 二、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按意愿独立地确定游戏主题的能力,主题鲜明而稳定。 2、让幼儿学会协商分配角色,与同伴积极交往,友好合作。 三、活动准备: 1、超市、银行、幼儿园等主题游戏玩具。 2、让幼儿了解超市、银行的工作性质、内容。 四、活动过程观察及调整: 1、教师出示超市、银行、幼儿园等的主题游戏玩具,直接引入游戏。师说 “今天我们来玩角色游戏,这些玩具可以玩什么主题的游戏?”

2、师幼一起回忆上次游戏情况,指出游戏中的不足,提醒幼儿在这次 游戏中改进。 师:小朋友也发现了游戏时我们有些地方做得不够,这次游戏时我们更要改正了,做个讲礼貌、爱护玩具的好孩子,好吗? 3、幼儿自选主题,合作布置游戏场景。 4、引导幼儿分配和协商角色,可用“自报公议”、“猜拳”的方法解决。 刚开始幼儿还在争吵着当同一个角色,在老师的建议下,学习着用谦让、猜拳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5、幼儿游戏,教师指导:启发幼儿各游戏主题串起来玩。 6、结束游戏: (1)、组织幼儿独立地、有条理地归类摆放玩具和整理游戏场地。 (2)、让幼儿自评各自玩的游戏情况。 中班角色游戏活动方案2 【活动目标】

1、让小朋友初步了解医生和护士的工作,并认识几种常用的医疗器械:听诊器、体温表、输液器、注射器。 2、教育小朋友要讲卫生,预防疾病。 【活动准备】 几种常用的医疗器械:听诊器、体温表、输液器、注射器。医院标志,白大褂。 【活动过程】 1、课前谈话,引起幼儿对医院的兴趣,并提出游戏的要求。 (1)人生病了怎么办?到哪儿去看病治病? (2)谁看病?谁护理病人? (3)认识医院标志,认清大夫听诊器、体温表,并看清使用方法。 2、请3~5名幼儿游戏,按自己的意愿协商分配角色(医生、护士、病人)。 3、医生、护士戴上帽子,等待病人进来,请几名幼儿去看病,鼓励小朋友勇敢地与医生密切配合。 4、游戏指导。 教师重点指导医生按一定的程序给病人"看病"。

第二章游戏与儿童身体发展

第二章游戏与儿童的发展本章内容导航: 游戏有利于提高儿童体能 游戏与儿童身体发展 游戏能增强儿童机体的适应能力游戏能促进儿童身体生长发育游戏与儿童智力发展 游戏与儿童认知发展游戏与儿童创造力发展 游戏与儿童语言发展 游戏与儿童自我意识 游戏与儿童社会性发展游戏与儿童交往能力 游戏与儿童自控能力 游戏与儿童积极的情绪体验 游戏与儿童情感发展游戏与儿童消极情绪的宣泄 游戏与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导入:游戏是儿童最喜爱的活动,儿童在游戏活动中得到发展。这里所说的发展包括:儿童身体发展、儿童认知发展、儿童社会性发展与儿童情感发展。这章我们着重来学习游戏对儿童的这些发展的价值和意义。 第一节游戏与儿童身体发展 【目的要求】理解游戏对幼儿身体发展的价值;理解体能,机体的适应能力的概念。 【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游戏对儿童身体发展的重要作用,教学难点是如何理解游戏与儿童身体发展的关系。 【主要内容】 ●理论教学内容(1学时) 一、游戏有利于提高儿童体能 体能是指人体在从事身体运动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包括身体基本活动能力(走、跑、跳、投、钻、爬、平衡等)和身体素质(速度、力量、耐力、灵敏、平衡等)。儿童游戏富含符合生理发展规律的活动,是锻炼儿童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和提高身体素质的有效途径。在各种游戏中,都包括有各种大小动作和活动,特别是户外体育游戏,能锻炼儿童的走、跑、跳、钻爬、投掷、平衡、攀登等基本动作。儿童经常在户外、在阳光下、在新鲜空气中活动,心情舒畅,天天锻炼着基本动作,促进其动作的灵活、协调,促进大肌肉、小肌肉运动的控制能力。通过对已经习得的协调动作的练习和运用,使儿童不断掌握了新的技能。爬攀登架、跳跃等,为儿童提供了许多必要的动作练习和活动。儿童时期特别是学龄前

以游戏促进幼儿发展

摘要:关注幼儿发展,创造适宜的美工区域环境,满足幼儿参与活动的需求。丰富游戏材料,适时投放,满足幼儿技能与情感的需求。有效的指导与评价,能满足幼儿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需求。幼儿的游戏反映了幼儿自身的发展水平,幼儿在游戏的同时巩固和促进了自身发展。 关键词:幼儿教育区域游戏美工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个幼儿都获得满足和成功。”区域游戏无疑在这方面更符合这样的指导要求。游戏是幼儿用已有经验表现的活动,怎样的游戏活动才是好游戏?怎样的区域活动才能成为幼儿自主化、个别化、小组化学习的重要途径?同样的游戏材料反映着不同的发展水平,怎样的材料投放才能够更好地支撑游戏质量?这些都是我们在开展区域活动时需要认真思考的。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们发现在幼儿园区域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对美工区域活动的兴致总是最持久,幼儿的创作欲望此起彼伏。幼儿受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的影响,形成幼儿美工活动的特殊方式。他们不会完全按眼睛看到的形状、色彩、结构去表现事物,而是用自己的童心感受事物,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方式表现事物。他们的作品既是幼儿自身想法的表现,又是对客观世界认识的反映;既是感知、智力的体现,又是情感、态度的表达;既有模仿,又有创作。他们参与区域活动的过程,既是游戏,又是学习。可以说它是一种混合体,体现出多方面教育功能特征。[1]现结合实例谈谈我园在开展美工区域活动中的几点尝试与体会。 幼儿园美工活动是幼儿在教师引导下,利用各种材料进行的造型操作游戏。[2]因为美工活动的游戏性与操作性都很强,作品既好看又好玩,既可以装点环境又可以作为玩具,所以深受幼儿喜爱,并且在手工活动中,幼儿的动手能力、操作协调能力、耐心细致和有序的操作习惯都会得到锻炼与培养。 一、创造适宜的美工区域环境,满足幼儿参与活动的需求。 我园班级内美工区的设置点多选择靠近水源、采光良好、有较大面积墙面的地方。这样便于幼儿在活动中自由取、换水。同时还兼顾空间位置利于幼儿进行个体活动,自由组合活动,稍做调整又可进行小组活动。区内除了设置工具、材料柜以外,还提供开阔幼儿视野的展示区、欣赏角,充分利用空中、墙壁和地面三维度的展示空间,将孩子的作品进行悬挂、平面粘贴、立体陈列展示。每次活动过后,总会有许多孩子在展示区中流连忘返,他们在这里讨论、交流、学习。在幼儿来园和离园的时候,这里总是能听到孩子们自豪的介绍声。孙浩天小朋友平常在班级里总是不吭声,但是在展示区里,则能够见到他小声地向介绍同伴,大声地向爸爸、妈妈介绍自己作品,展示区真正成了促使孩子们表达情感、表现能力、获得发展的天地。 在美工区的设置上除了要考虑空间位置、材料、艺术氛围外,更重要的是为孩子创造一种自由、愉快、和谐的民主气氛,使他们能在自由的游戏中学习和创作,从而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发展自我。[3] 二、丰富游戏材料,适时投放,满足幼儿技能与情感的需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单调、枯燥、一成不变的游戏材料会使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逐渐减退。因此在美工区中,材料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应提供难易程度不同的材料,让“死”材料活起来,将教育目标物化在材料中,让材料“会说话”,支持幼儿“个别化”需求。 教师在搜集和选择各类型材料的同时要鼓励幼儿共同参与收集区域游戏中需要的材料,这样可以通过孩子的参与增进他们与材料的情感,激发他们使用材料表达、表现的热情,更好地投入操作活动中,从而在操作中促发幼儿对美的感受与创造。

浅谈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的指导策略分析

浅谈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摘要:游戏是儿童早期特有的一种学习方式,它作为幼儿一种特殊的活动,容丰富多彩,而角色游戏是幼儿最典型、最具有特色的游戏。要真正实现角色游戏的教育功能,就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发展幼儿的个性。本文笔者从教师在角色游戏中指导时机的选择、指导策略的选择来探讨在角色游戏中教师如何进行合理的介入指导。 关键词:角色游戏指导策略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也是幼儿的基本生活方式,由于其固有的游戏特点,使其成为最适合儿童和最受儿童喜爱、在儿童阶段又是不可缺少和替代的活动。幼儿通过游戏不断地体验成功与失败、不断的认识自我、认识世界,不断的丰富和完善人格的涵,获得身心和谐健康发展。本笔者研究探讨教师对游戏的介入时机的把握及影响教师选择介入时机的因素,宗旨在为提高教师在角色游戏中引导发展幼儿的个性。 一、角色游戏的含义 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通过模仿、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其中扮演的是熟悉的、了解的角色:模仿的对象是教师、成人、伙伴等;强调游戏中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如,在“小工厂”游戏中有包糖果、做饼干、裁衣服、照相和洗照片等情节,幼儿不喜欢。因为角色没有表现得经验和机会,没有扮演角色,没有角色的语言,体验等只是一种手工制作而已。 二、角色游戏的结构 角色游戏是幼儿的自然游戏的一种,是幼儿期特有的游戏,全面反映了游戏的一种游戏。角色游戏,一般由主题、角色、材料、情景、规则等组成,它包括:角色的扮演、对物品的假象、游戏动作、情景的假设、游戏的规则和主题。本人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描述: 1、角色的扮演 幼儿在游戏中,扮演假装的角色,而不是他自己,儿童扮演角色对发展想象力和自我意识幼很大作用。在游戏中,角色是游戏的中心,幼儿常扮演他们认为重要的人物。如:幼儿喜欢扮演成人的角色—妈妈、爸爸、警察、司机、医生、老师、营业员、理发师等。

幼儿游戏的意义和对幼儿的发展

幼儿游戏的意义和对幼儿的发展 人类社会从古到今,任何地区,任何民族的儿童都喜爱游戏,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那么,游戏的实质是什么,儿童为什么喜欢游戏?游戏在儿童发展中有何作用,围绕这些问题我们做一个简单阐述和初步研究。 其实儿童的发展是在游戏中实现的。儿童偏爱游戏,游戏伴随娱乐。任何一个儿童都沉浸于游戏的娱乐之中,游戏好像已经变成了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了。在这个过程中,儿童已经在不知不觉地发展。 在家庭中,父母就是孩子的教师,儿童游戏是出自其自身成长需求的自发运动,是儿童内部动机所为。然而游戏活动的表现形式却是儿童与其自身以外的环境的互动过程。因此游戏受各种因素的制约。通过对外部干预的学习,了解到各种因素的造成,应如何去避免改善等。成人在家庭中如何教导幼儿,让幼儿在离开幼儿园的同时在家也继续充实,提高自己。游戏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 一、古代幼儿游戏 (一)产生和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游戏发展的重要时期,这时,多种儿童游戏娱乐活动从生产劳动、宗教礼仪和军事训练中分化出来,逐渐独立和成形,包括了棋弹类、投射类、斗赛类和多种多样的风俗游戏。这些都影响到了儿童游戏的发展。西汉前期,由于国家的富强,体育、游戏和娱乐活动也十分盛行。经过汉魏的发展,儿童游戏在追求享乐、崇尚技艺成风的唐代臻于繁盛。由于唐代社会的开放风气,使得儿童游戏呈现出百花齐放,精彩纷呈的局面,给儿童身心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并留给后世以丰富的游戏材料。宋代对中国的儿童游戏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尤其需要指出的是理学思想的盛行对教育产生了莫大的影响,也深刻地渗入了儿童游戏。中国进入近代社会后,传统的儿童游戏在幼儿教育中所占比重并不大,西方的儿童游戏占据了幼儿园教育的主导地位,中国传统游戏只是在民间还有一席之地。 (二)游戏的意义 游戏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作用,充分肯定儿童游戏的独特教育价值。 1、游戏与儿童的身心发展 刺激人身体感官的休闲,娱乐,游戏活动实在不少,如果人们封闭自我,四肢感官毫不与外界接触,精气血脉难以畅行而使身体不能强健,感官心灵难以激活而使智慧不能开发。显然,游戏对人身心的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游戏活动可以宣泄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也可以促进其血脉畅通,骨骼强健。 2、游戏与儿童的知识学习 中国传统的儿童教育充分利用了游戏的形式来发挥其最佳的知识教育效果,从实践结果看,这种教育是很成功的。讲究知识性,追求知识启蒙的效果,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儿童游戏

以游戏促进幼儿个性发展

(新中街幼儿园李梅)《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必须遵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寓教育于生活及各项活动当中,关注个别差异,增进每一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我国著名文学家鲁迅先生曾说过游戏是儿童最适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的确,儿童正处于感知世界的阶段,有趣、健康的游戏可以给予孩子无穷的快乐、给予他们对身旁事物的认知与体验,增长他们的学识,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他们健全的性情。一名好的教师常常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往斟酌题目,能随时身临其境的体察幼儿的内心世界、研究他们的特点和需要。而每一个孩子都渴看得到老师的关怀与爱惜,不管他是漂亮的不漂亮的、是聪明或不聪明、是能干或笨拙,幼儿的内心都渴看得到老师的爱,假如老师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换,使不管甚么样的孩子都能感遭到老师对他的认可。老师的一个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下稍微的抚摩,都能让孩子感遭到你的亲切,从而也使他们愿意向你敞开心扉,拉近心与心的间隔,使师生间情感更加密切,而老师本事心聆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并给予支持、鼓励是更好的增进幼儿大胆探索与表达、良好个性发展的方法。老师理解幼儿,让幼儿感遭到老师懂他、明白她,才能让孩子充分展现自己,更好地把自己的想法、做法表现给你,在老师的理解中孩子的自尊心得到了保护,自信心增强了,探索精神得到了发扬。在以往的带班中,使我体会到游戏是关注个体差异发掘幼儿潜能增进每一个幼儿富有个性发展的有效途径。由于孩子在游戏中没有了上课时的拘束感和紧张感,能够轻松自若的投进游戏,在他们愉快的活动中个性充分表现出来。只要你留意观察就会看到令你感到惊奇而另眼相看的幼儿,你会发现平时活泼好动调皮的幼儿也会仔细的拿着剪刀专注的做着手工;平时说话回答题目声小得象蚊叫却会在语言角中娓娓动听地讲故事的幼儿;平时与老师小朋友讲话都会因忸怩而酡颜的孩子会为了下棋时的一步悔棋而与同伴争执不下的幼儿我就把平常游戏中观察到的这些蛛丝马迹记录下来,找出幼儿可发掘的个性潜能,进一步引诱与激起,充分发挥个体上风调动他们更多的爱好和爱好,增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游戏激起幼儿探究欲看例如我教过的一位幼儿朱笑尘,平时对甚么都是一副不感爱好的神情,回答题目也总是摇头不算点头算,试过几种方法来调动他的爱好却总不见效。因而我更多的关注他,发现他在游戏中总是抱着一本画有很多汽车图片的书独自认真的看,我想:这是否是他的最爱呢?我开始尝试地采取行动。游戏中我请了几个男孩子到图书区跟我做认汽车标志的游戏,我画了一个汽车的标记让他们猜,一个声音马上说道:这是宝马标记,我循名誉往朱笑尘站在我们不远处看着我们,我笑了,心想:终究找出他潜躲的爱好点,我马上又画了一个标记考他:这个呢?奔驰,他向我身旁靠近些,其他幼儿也应和着说对,因而我把自己所能记住的标记都画了出来,他都绝不犹豫的逐一说出名字,我不由自主的拍一下他的肩膀,由衷的说:你真神了同时其他男孩子也开始围着他问这问那,说起汽车来他开始滔滔不尽了。从这以后,游戏时总能看到他在和男孩子一起讨论着汽车,也能看见他参与到其他各活动区游戏,爱好广泛了,同时也增强了他多方面的表现力。[!--empirenews.page--] 二、游戏增进激起开朗性情的构成又如,我带过一个叫王若彬的小朋友。老实胆小不爱讲话。每次游戏他总爱搬一筐玩具在位子上安静的玩从不往别的区也不与人交换。一次,游戏前我将变形金刚玩具投进了语言角,结果,这天我发现王若彬来到了语言角游戏,很兴奋的手拿变形金刚给他人讲着甚么,我偷偷的往旁听,原来,他在绘声绘色的讲那件玩具,甚么变形金刚的本领啊,身上的按钮有甚么功能啊讲得井井有条。我很兴奋终究发现他的爱好点,找到可发掘的个性潜能,在以后的游戏中就会引导他发挥特长,如在游戏前我会说:玩具工厂有一批变形金刚的订单要在今天完成,愿当玩具厂设计师的小朋友就赶紧来设计制造吧,结果,王若彬选择了拼插区,在拼插时我看到他认真仔细的研究着变形金刚的每个零件,还时不时地露出满意的笑脸,在游戏结束时我请他向大家做了介绍,他说得可起劲了,布满了成功后的自豪感,就这样通过游戏发掘发挥了他的个性潜能。三、游戏张扬个性、发扬上风竹

浅谈角色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浅谈角色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角色游戏是儿童通过扮演角色,以模仿和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幼儿喜爱角色游戏,因为在角色游戏中他们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愿望能够最大限度地得到满足,所以说角色游戏是幼儿时期的典型游戏。从我自己从教的经验来说,我觉得角色游戏对每一个孩子都是很重要的, 一、角色游戏的环境材料 教师要为孩子创设良好的游戏条件,尽可能为孩子提供充足、丰富、可变、多功能的材料,保证充足的时间、创设宽敞的空间、营造宽松而富有吸引力的游戏氛围,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够自主考虑能够玩什么,在哪儿玩,和谁一起玩。这为孩子选择玩具材料,寻找游戏伙伴,选择场所,分配角色,商量玩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一)游戏空间的一般要求 1.应该有相对应的区域划分。托小班应该给孩子创设出“家的温馨”,像我们现在的托班里面都有小床,小屋等。 2.应根据便于交往的原则划分区域。 3.利用一切能够利用的空间。比如在窗台边系一根绳子,托班的孩子会把它当作水龙头,也有了一定的以物带物的想法。 4.尝试让儿童自己安排游戏空间。

(二)游戏材料的一般要求: 1.游戏材料应该是常见的、安全的。 2.游戏材料的收集应该有老师幼儿和家长共同完成。 3.游戏材料应满足儿童多方面发展的需要。 4.游戏材料应适合各年龄儿童的发展水平。给小班儿童提供的一般是能引起其对熟悉的周围(家庭)生活回忆的、比较逼真的玩具材料;中班儿童随兴趣、水平的发展,对玩具种类要求增加。应多提供数量充足、内容丰富的玩具材料,以满足幼儿持续增长的游戏需要;大班儿童已经能有目的地选择所需的玩具材料,对玩具细节特征有了较高的要求。如他们会用精致的材料打扮娃娃或自己,我们要多为孩子的这种需要提供更丰富的半成品材料,以满足其持续增长的认知和审美的需要。 5.游戏材料要符合一定大小比例。 6.提供的成品材料,应该是儿童熟悉的,能引发孩子的游戏欲望。 二、游戏角色的选择 游戏角色应由孩子自主选择。 为了减少游戏角色分配所占用的时间和不必要的纠纷,一般用以下方法选择游戏。小班儿童角色意识淡薄,能够采用“挂牌”形式,协助孩子记住自己所承担的角色。中班儿童能够采用提前“插牌”的形式,以避免争抢角色或某个游

关于幼儿园中班角色游戏教案(园长)

关于幼儿园中班角色游戏教案(园长) 游戏目标: 1.尝试在游戏中渗透有关庆"六一"的情节内容。 2.乐意与同伴有礼貌地交往,体验交往与分享"庆"六一""游戏的快乐。 3.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4.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游戏准备: 1.划分好各角色区,提供相应的游戏材料。 2.丰富幼儿有关庆"六一"的生活经验。 3.幼儿已按意愿选择好游戏角色。 游戏过程: (一)谈话,引出游戏主题。 1.师:前几天天我们一起过了一个什么节日?是怎样过的?我们快乐街上也要为宝宝和小朋友们过"六一"节。 (二)提出游戏要求。 1.师:娃娃家怎么为宝宝过"六一"节呢?客人可以买什么礼物送给宝宝?送的时候对宝宝说些什么话?超市、幼儿园等部门又可以怎样来为小朋友过节日?谁来介绍一下。 2.师:过"六一"节大家都会很开心,除了说祝福的话和送礼物,还要有礼貌,等游戏结束后,大家一起来说说你们的开心事,好吗? (三)幼儿游戏,老师指导。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并以顾客的身份去买礼物送礼、坐客等,帮助幼儿发展游戏情节。 (四)游戏评价。 1.师:大家玩的开心吗?请你把开心事讲给大家听一听!(请个别幼儿交流、教师帮助幼儿总结开心的原因)。 2.师:有没有遇到困难呢?是怎样解决的?(幼儿交流,视情况加以讨论) 3.教师小结:今天我也很开心,我们快乐街上的小市民都很有礼貌,还为宝宝和幼儿园里的小朋友过了"六一"节,现在老师也祝福大家:节日快乐,天天开心。 (五)收拾、整理游戏材料。 游戏反思: 本次游戏目标明确:能围绕"快乐六一"这个主题来开展,小舞台、理发店、娃娃家、礼品店、自助餐厅等能围绕主题来发展游戏的`情节,并渗透到每一个角色中去;游戏准备较充分:活动材料较丰富,特别是小舞台环境的创设和礼品店材料的提供为整个游戏增加了节日的气氛,给幼儿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游戏环境;幼儿能按意愿选择角色,主动热情地与同伴交往,并相互赠送节日礼物,幼儿的兴趣很好,能积极地参与到游戏中去,大多数幼儿的角色意识较强,能很好的扮演属于自己的角色;游戏中教师能以角色的身份参与游戏指导幼儿丰富游戏情节。 存在的不足之处:

15、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对儿童游戏之意义(二)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对儿童游戏之意义(二) 二、认知发展游戏理论的主要观点 皮亚杰是在研究象征性功能的形成和发展的问题时,注意到儿童游戏的。他试图通过研究儿童的游戏和模仿,找到沟通感知运动与运算思维活动之间的桥梁。因此,他的游戏理论与他的认知发展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就是他的认知发展理论的组成部分。 (一)游戏的实质是同化超过了顺应 皮亚杰试图在儿童智力发展的总背景中来考察儿童的游戏。在他看来,游戏不是一种独立的活动,而是智力活动的一个方面。但是,在儿童早期,由于认知结构的发展不成熟,所以往往不能够保持同化与顺应之间的协调或平衡。这种不平衡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顺应超过同化:外部影响超过自身能力,表现为主体对客体的模仿;另一种是同化超过顺应:主体完全不考虑事物的客观特征,而只是为了自我的需要与愿望去活动,去改变现实,将外部事物改造成能适应原有水平和主观意愿的事物。前一种情况是模仿的特征,后一种现象是游戏的特征。所以,在皮k杰看来,一种图式或活动是模仿还是游戏,取决于同化和顺应在图式或活动中所占的比例。可见,在认知发展理论中,游戏的实质就是同化超过了顺应。 (二)游戏的发展受认知发展的驱使和制约,并与认知发展的阶段相适应 皮亚杰认为,游戏的发展随认知的发展而变化,呈现出相应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并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和偶然性。在认知发展的不同阶段,游戏的发展也有不同的水平。与其发生认识论原理中的感知运动期、前运算期和具体运算期的智力水平相对应,他把游戏的发展划分为三种类型或水平:练习性游戏、象征性游戏、规则性游戏。 1.感知运动期—练习性游戏 此阶段游戏以感知动作的训练为主,因此又称练习性游戏、机能性游戏或感知运动游戏。这种游戏是个体游戏发展的最初形式,是为了获得“机能性快乐”(functional pleasure)而重复所习得的活动,也就是说,游戏的动力源于感觉或运动器官在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快感,游戏也大都表现为个体为了获得某种愉快体验而单纯重复某种动作或运动。如反复摆弄玩具,绕着房间四周奔跑等都是该时期游戏的典型表现。 练习性游戏不是感知运动阶段所特有的现象。在整个儿童期都可以看到这种游戏形式。只要有新的机能需要掌握,就会有这种练习。这种游戏的功能是对动作的积极重复和巩固,从动作的重复中得到机能性快乐,产生或获得有信心和力量的体验。在语言出现以后,随着通过练习性游戏来掌握的东西越来越少,以及其他游戏形式的出现,练习性游戏逐渐减少。 练习性游戏有三种发展趋向: 第一,因为增加了表征而演变为象征性游戏; 第二,伴随社会化的方向,倾向于规则性游戏; 第三,向真正的适应发展,成为严肃的智力活动。 练习性游戏是动物与儿童所共有的,尤其是动物的游戏特征。但是动物与儿童的练习性游戏是有明显区别的。小动物的游戏局限于反射性的动作图式或本能,而儿童的游戏不只是感知运动性质的练习,还有心理的练习。

智力游戏与幼儿个性发展的关系

语言游戏在幼儿个性发展中的作用语言游戏作为智力游戏的重要内容,对于促进幼儿个性健康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幼教实践中,我们针对大中小班幼儿个性发展的不同特点,充分发挥语言游戏的主导作用,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形式丰富、内容充实的智力游戏活动,实现了以游戏培养兴趣、以游戏促进个性发展的目的。 一、培养倾听能力,鼓励幼儿大胆表现和创造 丹尼斯?沃克拉迪在《美国教学创意手册》曾说: 传统教育的最大失误之一,就是在幼儿还没有学会如何倾听时,活动就开始了。创意教学也认为幼儿首先应该学习的技巧是听,只有会听才会更快地进步。我们着眼于培养幼儿倾听能力,除发展其先天听力外,重点组织各种活动让幼儿做到听课集中、听得明白,对所听内容迅速地正确地反映并予以创造发挥,由于幼儿心智模式等自然差异,其创造和发挥也各不相同,其个性发展也就会得到相应的激发。 (一)提高幼儿游戏活动中“听”的专注度。为了培养幼儿的听觉注意,设立了“表演区”,让幼儿听儿歌、故事以及歌曲,培养他们的倾听习惯。针对小班幼儿说话不够清晰的特点,专门设计了一些游戏,帮助他们辨清发音,如“购物”的游戏,由老师扮售货员,幼儿扮顾客。“商厦”里有玩具狮子、柿子、兔子、裤子、枣子、栗子、梨等各种各样八十八医院幼儿园冯静 的商品。“购物”前,老师准确示范,让幼儿认真倾听,要求发音准确。“购物”时,只有发音准确的人才能买到东西。 在这种愉快的游戏情景中,不仅使幼儿有意识地认真倾听,使他们自觉咬准了每个音,而且通过购物活动,培养幼儿的胆量,在具体购物过程中,每个孩子们的表现也有不同,对那些胆小的重点引导,增强其融入集体、表现自我的能力。 (二)培养幼儿倾听的习惯。在语言活动中,要求幼儿倾听老师的讲解。对于听力较差的幼儿,给予更多的关注和鼓励。提问和讲解时,以眼神和手势

游戏对幼儿发展的积极作用

游戏对幼儿发展的积极作用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强调:“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强调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通过游戏,幼儿在出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克服、战胜各种来自身体技能、认知发展等方面的困难,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准备了条件。幼儿园对幼儿实行全面发展教育主要是通过游戏手段来实现的。游戏是幼儿有效的学习形式。游戏对于幼儿的身体,语言,智力,情感,社会性等各个方面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在幼儿教育中幼儿园要尽可能的为幼儿创造良好地条件,让游戏渗透到幼儿园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关键词】游戏幼儿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强调:“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强调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游戏活动是学前儿童的基本活动,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学习和发展。幼儿园对幼儿实行全面发展教育主要是通过游戏手段来实现的。游戏是幼儿有效的学习形式。通过游戏,幼儿在出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克服、战胜各种来自身体技能、认知发展等方面的困难,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准备了条件。 热爱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在游戏中让孩子们玩,游戏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扮演他人的角色,模仿他人的活动和语言,利用真实的或替代的材料,以及他们自身的生活体验和积累的经验进行的一种创造性话动。幼儿就是在游戏中生活,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的。因而,有游戏生活的儿童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儿童,也只有在游戏生活中成长的儿童才会是身心健康的

儿童。陈鹤琴先生说过,游戏是幼儿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幼儿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一个良好的游戏环境,会形成最佳的学习气氛,可见,游戏是幼儿学习发展的有效的常用的一种方法。游戏活动中,为幼儿创造了一种想说、敢说、乐说的宽松的环境。因此,从游戏中,幼儿的发展状况能充分展现出来。可见,游戏教育是对幼儿进行的科学的育儿教育。 游戏是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幼儿都喜欢游戏,游戏对于幼儿的身体,语言,智力,情感,社会性等各个方面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幼儿教育中幼儿园要尽可能的为幼儿创造良好地条件,让游戏渗透到幼儿园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1、游戏能够促进幼儿身体的生长发育。 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跑、跳、走等动作对于幼儿的动作技能、身体平衡行性都有好处。因此游戏能使幼儿身体得到很好的锻炼。幼儿园一些安静的游戏活动,比如玩积木,画画,剪纸等游戏能促使幼儿听觉,视觉及小肌肉的发展。幼儿园的游戏为幼儿提供了大量锻炼身体的机会,幼儿的身体更加结实,对于外界的刺激更加敏感,适应生活的能力得到提高。 2、游戏能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 语言在幼儿游戏中有很重要的作用,有时候他能决定一项游戏是否能够继续,特别是一些语言游戏,集体游戏和规则游戏。语言交往能力是一种体现个性特征的综合心理能力,也是儿童适应生活、适应未来发展的一种基本能力,而游戏是培养儿童这种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游戏中,儿童与成人、儿童与儿童之间双向互动过程中的交往语言学习随处可见。例如:在游戏

浅谈幼儿角色游戏的间接指导

游戏是幼儿最乐于参与的活动,也是幼儿期普遍出现的活动。在游戏活动中可以培养幼儿交往的兴趣与能力。游戏中,幼儿以愉快的心情,兴趣盎然的再现着现实生活,对老师的启发、诱导很容易接受。角色游戏是幼儿喜欢的活动之一,它能满足幼儿向往、想象模仿和实践的心理需要。在游戏中体验各种情感,如快乐、对别人的关心与同情、成功的喜悦或恐惧等,又可以自己控制蛇蝎情感。其具有群体性,是幼儿对社会生活的一种再现,幼儿通过自己或与同伴的共同活动,把最感兴趣的事情反映出来,从中学会共处,学会合作。 间接的指导方法一般采用:语言提问、提示、评论适时地出现玩具和游戏材料;教师以角色身份影响或参加游戏。教师在指导游戏时,首先要观察和了解幼儿的游戏,分析游戏对开展的情况,幼儿的表现几游戏存在的问题,要针对各班具体情况加以指导。 怎样间接指导幼儿角色游戏呢? 首先,要对幼儿游戏过程进行观察。这不仅是教师对幼儿游戏进行指导与评价的前提,也是我们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窗口。这是因为在游戏中幼儿能较好的适应所处的环境,表现自己能力和实现自己的愿望,通过自我实践体验由创造和成功所带来的高涨情绪及愉悦的心情。此时幼儿的一举一动往往是其真情实感的流露。教师认真细致的观察幼儿的游戏过程,可以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 其次,游戏中,幼儿之间的交往频率较高,教师通过对幼儿人际交往情况的观察,可以了解幼儿的个性特点,心理特点,从而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 (1)要观察幼儿自我与角色的关系。角色游戏最明显的特点是能撇开自己,进入角色,当幼儿能按角色的身份进行游戏,说明幼儿已开始具备了开展角色游戏基本的心理条件。

(2)观察主要角色与次要角色的关系,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是怎样分配主次角色及两者在游戏中是如何协调关系的主次,角色若发生矛盾,要了解清楚是幼儿没掌握分配交涉的方法还是另有其他原因,以便即使帮助解决矛盾。 (3)观察每个主题间角色与自己的关系,随着游戏情节的不断发展和内容的丰富,教师应仔细观察幼儿说话的口吻,处事态度及交往的方法。 根据情况,教师以角色的身份介入游戏中,以次作为指导促进不同角色间的的积极交往。在角色游戏中,教师更要观察幼儿扮演角色时操作材料的神情,包括面部表情手部动作、姿态等。从中可以了解幼儿对游戏材料的兴趣,以及利用游戏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观察幼儿在游戏中以物代物,以语言动作代替的情况,这种现象的出现,并不完全是由于幼儿年龄的增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正确引导和提供多样的半成品材料。教师在游戏中应该把握时机予以指导,引导幼儿在原有的游戏基础上不断的发展。 再次,我认为在指导幼儿进行角色游戏时,教师必须做个有心人。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引导幼儿仔细观察,逐步形成正确的概念,获得更多的信息,幼儿的生活经验增多,知识面扩展,幼儿的游戏内容和情节才会不断的丰富发展,教师在指导幼儿角色游戏时还要做到耳聪目明,及时掌握幼儿在游戏中的各种动向。例如:他们想玩什么?需要加深哪些知识印象?会遇到什么困难等等问题。带着这些问题,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深入指导,随机引导鼓励幼儿大胆创造,把游戏主题引向深入。同时,幼儿通过游戏又不断的丰富了有关知识,较正

教育总结:浅谈幼儿园角色游戏的指导

教育总结:浅谈幼儿园角色游戏的指导 教育总结:浅谈幼儿园角色游戏的指导 孩子的天性爱游戏,这不仅是因为游戏的形式适合幼儿的心理特点,而且是因为游戏能满足幼儿模仿、交往的需要,因此游戏成了幼儿生活的第一需要。游戏的种类有许多,最受幼儿青睐的仍是角色游戏。角色游戏是孩子们按照自己的意愿,扮演他所熟悉和喜爱的角色,在游戏中创造性地再现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形象和活动,它为独生子女参与社会生活、获得社交能力提供了机会。在角色游戏中,他们动脑筋、出主意,创造性地反映生活,尽情地抒发着自己的感情,他们体会着做“医生”解除“病人”的自豪感,当“妈妈”对“孩子”的亲切感……同时,“乘汽车”要排队,买东西要文明,“好朋友”要相亲相爱,这种良好的人际关系,在游戏中已成了一种约定,俗称的规则,每个孩子都必须遵守,否则,会受到大家的谴责和老师的批评。孩子们从这些准则中学会了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角色游戏能促进孩子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在贯彻《纲要》的过程中,在进行角色游戏指导时我常常在思考:怎样使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更好的发展?怎样让每个幼儿在角色游戏中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实践中,我主要从游戏环境的创设、游戏材料的准备、游戏的指导等方面进行考虑。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粗浅的体会。 一、创设宽松、自由的游戏环境 1、创设各游戏区 为了让孩子们萌发介入的愿望,就要为孩子创设有意境的、丰富的游戏环境。本学期,我以本班角色游戏开展的情况、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以及班级的空间位置为根据,在教室走廊内设立了娃娃家、开心茶馆、春来茶庄、理发店、爱心礼物店、点心店。让孩子们可以进去走一走、看一看、摸一摸,可以随意地摆弄或添置一些玩具和场景,引发孩子的游戏愿望。在教室设立了小医院、开心书吧、棋牌乐游戏区。在各游戏区里,以“前店后作坊”的形式进行摆放,每个游戏区都准备了相应的材料箱,这样更有利于孩子的创造,满足不同层次孩子的需要。每个游戏区既有独立的空间又能互相串联,比较方便孩子们进行游戏。 2、丰富幼儿的知识和生活经验 角色游戏是孩子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生活经验的游戏,幼儿生活经验越丰富,知识技能越充分,游戏的主题、情节、技巧和内容也就越丰富。孩子在游戏中就越积极,角色扮演越逼真,角色间的关系越密切,孩子们自然玩得更开心。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引导幼儿仔细观察,逐步形成正确的概念,获得更多的信息。例如:在主题游戏“医院”中,幼儿扮演医生给病人开刀,常常不假思索,举刀就做手术。显然幼儿对做手术的过程缺乏了解,当我发现这个问题时,就提出一些问题,让幼儿展开讨论:(1)医生给病人开刀要做那些准备工作?(2)在开刀过程中病人可能会发生什么问题?医生要采取什么措施?这个说:“开刀就要用酒精棉球消毒”那个说:“开刀时病人要出血,要打止血针,还要输氧气、输血。”“开刀的房间只有医生和护士可以进去,家人只能在门外等。”经过讨论,孩子们知道了医生给病人做手术时的粗浅知识,以后的“小医院”游戏中,孩子们自然把这些知识都用了进去。 二、准备游戏材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