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与逻辑基础知识与问题

命题与逻辑基础知识与问题
命题与逻辑基础知识与问题

高中数学基础知识-命题、逻辑

一、命题

1、命题的概念: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命题分类:真命题、假命题.

2、四种命题的构造与关系:

“若A,则B”形式的命题中的A称为命题的条件,B称为命题的结论。

否关系

二、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1、定义:(1)如果A?B,则A是B的充分条件,B是A的必要条件;

(2)如果A?B,B?A,即:若A?B,则A是B的充要条件(充分必要条件).2、符号的意义:

(1)如果“若A则B”为真,记为:A?B;

A?.

(2)如果“若A则B”为真,且“若B则A”也为真,那么记为B

3、充分、必要条件判断方法:

设命题条件为p ,结论为q

(1)定义法:①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p q

p q

????/?

②q 是p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p q

p q

????/?

③p 是q 的充要条件?p q

q p ?????

④ p 是q 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p q

p q

??/??/?

(2)集合法:设P={)(|x p x x ∈},Q={)(|x q x x ∈},

①若P Q 则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q 是p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②若P=Q ,则p 是q 的充要条件(q 也是p 的充要条件).

③若集合P 、Q 间不存在包含或被包含关系,即P Q 且Q P ,则p 是q 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3)等价转换(逆否命题)法:

①?q 是?p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②?q 是?p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③?q 是?p 的充分要条件?p 是q 的充要条件

④?q 是?p 的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p 是q 的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三、简单的逻辑联结词

1、概念:命题中的“或”“且”“非”叫做逻辑联结词.

2、简单复合命题构造:

①或命题:用联结词“或”联结命题p 和命题q ,构造新命题:记作p ∨q ,读作“p 或q ”. ②且命题:用联结词“且”联结命题p 和命题q ,构造新命题:记作p ∧q ,读作“p 且q ”.

③非命题:对一个命题p 全盘否定,就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p ,读作“非p ”或“p 的否定”. 3、简单复合命题的真值表:

*p ∧q : p 、q 有一假为假, *p ∨q :p 、q 有一真为真, *p 与?p :真假相对即一真一假.

四、量词

1、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1)常见的全称量词有:“任意一个”“一切”“每一个”“任给”“所有的”等.

(2)常见的存在量词有:“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有些”“有一个”“某个”“有的”等. (3)全称量词用符号“?”表示;存在量词用符号“?”表示. 2、 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

(1)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叫全称命题: “对M 中任意一个x ,有p (x )成立”,简记为:“?x ∈M ,p (x )”。读作“对任意x 属于M ,有p (x )成立”.

(2)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叫特称命题: “存在M 中的一个x 0,使p (x 0)成立”,简记为:“?x 0∈M ,P (x 0)”。读作“存在M 中的元素x 0,使p (x 0)成立”. 3、命题的否定:

(1)含有量词命题的否定 ( 其中()p x 是一个关于x 的命题.)

全称命题p :,()x M p x ?∈的否定?p :(),x M p x ?∈?;全称命题的否定为存在命题

存在命题p :(),x M p x ?∈的否定?p :(),x M p x ?∈?;存在命题的否定为全称命题 (2)含有逻辑连接词命题的否定 :“p 或q ”的否定:“ ?p 且?q ” ;

“p 且q ”的否定:“ ?p 或?q ” (3)“若p 则q ”命题的否定:只否定结论

特别提醒:

“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是不同的概念,命题的否定(即非p ):只否定命题p 的结论,即“若p 则?q ”; 而否命题:是对命题p 的条件与结论进行双否;“否命题”是 “若?p 则?q ”

高考真题

(2015卷-Ⅰ理)(3)设命题

p :2,2n n N n ?∈>,则p ?为( )

(A )2

,2n

n N n ?∈> (B )2

,2n

n N n ?∈≤

(C )2,2n n N n ?∈≤ (D )2,=2

n

n N n ?∈(2013课标Ⅰ-文)(5)已知命题:p x R ?∈,23x x <;命题:q x R ?∈,321x x =-,则下列命题中为真命题的

是:( ) (A )

p q ∧ (B )p q ?∧

(C )

p q ∧? (D )p q ?∧?

(2010课标卷-理)(5)已知命题

:函数在R 为增函数,:函数在R 为减函数, 则在命题:,:,:和:中,真命题是

(A ), (B ), (C ), (D ),

(2009-文-理)(4)有四个关于三角函数的命题:

1p :?x ∈R, 2

sin 2x +2cos 2x =12

2p : ,x y R ?∈, sin()sin sin x y x y -=-

3p : ?x ∈[]0,πsin x = 4p : sin cos 2x y x y π

=?+=

其中假命题的是 (A )1p ,4p (B )2p ,4p (3)1p ,3p (4)2p ,3p

(2007-文-理)2.已知命题

:p x ?∈R ,sin 1x ≤,则( )

(A )A.:p x ??∈R ,sin 1x ≥

(B ).:p x ??∈R ,sin 1x ≥

(C ).:p x ??∈R ,sin 1x > (D ).:p x ??∈R ,sin 1x >

典型题例

一、复合命题真假性问题 1、若命题“

q p ∧”为假命题,且“p ?”为假命题,则 ( )

A.“q 或p ”为假

B.q 假

C.q 真

D.p 假

*2、已知p :?x ∈R ,mx 2

+2≤0,q :?x ∈R ,x 2

-2mx +1>0,若p ∨q 为假命题,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 二、命题的否定

3、设命题n

n N n 2,:p 2

>∈?,则p ?为( )

A.n n N 2,n 2>∈?

B.n

n N 2

,n 2≤∈?

C.n n N 2,n 2≤∈?

D.n

n N 2,n 2=∈?

*4、(2016.浙江高考)命题“2

*,,x x n N n R ≥∈?∈?使得”的否定形式是( )

A.2*,x n N n R x <∈?∈?,使得

B.2

*,x n N n R x <∈?∈?,使得

C.2*,x n N n R x <∈?∈?,使得

D.2

*,x n N n R x <∈?∈?,使得

5、命题p :“1m 01,,x 22

+><+∈?∈?x m R m R x

或使得”的否定形式p ?是

三、集合法判断充分、必要条件

6、已知条件6|4:|≤-x p ;条件)0(0m -)1(:2

2>≤-m x q ,若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

A.[)+∞

,21 B. [)+∞,9 C.[)+∞,19 D.[)+∞,0

7、已知{}

0208|x 2

≤--=x x P ,非空集合{}m x S +≤≤=1m -1|x 。若P ∈x 是S x ∈的必要条件,则m 的取值范围为

8、已知条件p :|x +1|>2,条件q :x >a ,且?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

《综合基础知识》考试试题(卷)及答案

《综合基础知识》 一、是非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对下列命题作出判断,你认为正确的在答题卡上涂A,错误的涂B;全部涂“A”或“B”,均记为0分。) 1、“居安思危”反映了事物矛盾着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哲学道理。() 2、在几个社会经济制度中都发生作用的经济规律是价值规律。() 3、社会规律不同于自然规律,它是通过人们有意识的活动而实现的,因此,社会变革的最终原因只能从人们的思想中寻找。() 4、改革和发展都必须依靠稳定,所以,中国的最大政治就是稳定。() 5、法律体系包括一个国家历史的和现行的法律规范,包括已经生效的和已经失效的以及将来制定的法律。() 6、现代民主社会中,从总体上说,任何法律主体都是权利主体与义务主体的统一体。() 7、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变更或者废止农业承包合同,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 8、按照我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内部人事管理行为不能作为行政诉讼案件受理。() 9、行政处罚都要经过听证程序。) 10、根据我国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交流的方式包括调任、转任、挂职锻炼和轮岗四种方式。() 11、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转型期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任务。() 12、经济学上,市场主体是指在市场中从事经济活动的组织和个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 13、其他因素不变,当某种商品的需求增加时,将导致该商品价格上升,交易数量减少。() 14、作为市场经济的对立物,计划经济的原则设想几乎与市场经济同时产生。() 15、人们都把第二产业占三次产业的比例,作为一国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16、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也应该建立“大政府、小社会”的管理模式,用强制行政手段对社会进行全面管理,从而实现对经济社会的宏观调控。() 17、政府职能的错位是指本来应该由政府生产和提供的公共产业和服务,政府却没有充分尽职尽责,甚至在某些公共领域出现了真空。() 18、领导者的职务、权力、责任和利益的统一,是领导者实现有效领导的必要条件。() 19、政策执行是政策执行者的单一方面的行为过程。() 20、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 21、洋务运动对近代中国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使中国实现了工业化。(X) 22、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是伴随着科技进步与市场经济的发展而诞生的。() 23、资源与环境密不可分,从一般意义上说,资源即是环境,环境也是资源。() 24、“在施工中,供电、供水、商业、交通民警等通力协作,密切配合,使这项工程进行得又快又好。”这句话没有违反逻辑规律。() 25、决议主要用于经会议讨论通过的重要决策事项。() 26、收文办理的第四阶段是处置办毕公文,包括:清退、销毁、暂存、组织传阅和催办等。() 27、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 28、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9、今年以来,欧盟和美国相继对我国部分纺织品采取特别限制措施,这是明显带有贸易保护主义色彩的做法。() 30、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下列每小题备选答案中,均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将所选答案前的字母涂在答题卡上。)

形式逻辑最全期末复习资料

1、普通逻辑:是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基本规律和简单逻辑方法的科学。 2、思维: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于客观世界间接地,概括地反映。思维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方式叫思维形式,概念、判断和推理是思维的基本形式。 思维与语言有不可分类的联系。思维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概念、判断和推理)是借助于语言(语词、句子和句群)来实现和表达的。 3、思维的逻辑形式:思维有具体内容,也有逻辑形式,反映在概念、判断和推理中的特定对象及其属性叫思维的具体内容;思维内容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或形式结构),叫思维的逻辑形式。 思维的逻辑形式既与思维的具体内容相联系,其自身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普通逻辑不研究思维的具体内容,只研究各种不同类型的思维的逻辑形式。 任何一种逻辑形式都是由两部分构成的,一是逻辑常项,一是变项。逻辑形式之间的区别,取决于它们的逻辑常项的不同。 4、简单的逻辑方法:普通逻辑所研究的逻辑方法主要是指:定义、划分、限制与概括、探求因果联系的五种归纳方法等。相对于辩证逻辑所研究的逻辑方法,上述方法是比较简单的。 5、概念:是反映对象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概念与感觉、知觉、表象不同:感觉、知觉、表象是反映个别对象的具体形象及其属性,其中既有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也有非特有属性或非本质属性;概念舍支了对象的非特有或非本质的忏悔,而是抽象地反映对象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 6、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任何概念都有两个逻辑牲,即内涵和外延。内涵就是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通常称为概念的含义。外延就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对象,通常称为概念的适用范围。 7、单独概念:是反映唯一无二的对象的概念。语词中的专有名词和摹状词都表达单独概念。 8、普遍概念:是反映两个或两个以上对象的概念。语词中的普通名词、形容词和动词等,一般都表达普遍概念。 9、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反映集合体的概念叫集合概念,反映非集合体的概念叫非集合概念。集合体是由若干同类的个体组成的统一的总体,一人集合体所具有的忏悔,只为该集合体所具有,而不必为这个集合体中的每一个体所具有。非集合体则不同。 10、正概念和负概念:反映对象具有某种忏悔的概念就是正概念,反映对象不具有某种忏悔的概念就是负概念。从语言方面说,在表达负概念的语词中,常常含有“无”、“不”、“非”等否定词。负概念总是相对于某个特定范围而言的,一个负概念所相对的范围,逻辑上叫做论域。 11、同一关系:a、b两个概念,如果它们的外延全部重合,即所有的a都是b,同时所有的b都是a,那么a与b之间的关系就是同一关系。 12、真包含于关系:a、b两个概念,如果所有的a都是b,但是有的不是,那么与之间的关系说是真包含于关系,即真包含于。 13、真包含关系:a、b两个概念,如果所有的b都是a,但是有的a不是b,那么a与b之间的关系就是真包含关系,即a真包含b。 在真包含于关系和真包含关系中,都有一个外延较大的概念和一个外延较小的概念。外延较大的那个概念叫做属概念,外延较小的那个概念叫做种概念。这两种关系叫属种关系。 14、交叉关系:a、b两个概念,如果它们的外延仅有一部分是生命的,即有的a是b,有的a不是b,而且,有的b是a,有的b不是a,那么a与b之间的关系就是交叉关系。 15、同一关系、真包含于关系、真包含关系和交叉关系中至少有一部分外延是重合的。我们把这四种关系统称为相容关系。

组合逻辑电路基础知识、分析方法

组合逻辑电路基础知识、分析方法 电工电子教研组徐超明 一.教学目标: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特点及基本分析方法 二.教学重点:组合逻辑电路分析法 三.教学难点:组合逻辑电路的特点、错误!链接无效。 四.教学方法:新课复习相结合,温故知新,循序渐进; 重点突出,方法多样,反复训练。 组合逻辑电路的基础知识 一、组合逻辑电路的概念 [展示逻辑电路图]分析得出组合逻辑电路的概念:若干个门电路组合起来实现不同逻辑功能的电路。 复习:学过的门电路: 名称符号表达式 基本门电路与门Y = AB 或门Y = A+B 非门Y =A 复合门电 与非门Y = AB 或非门Y = B A+ 与或非门Y = CD AB+ 异或门 Y = A⊕B =B A B A+

路 同或门 Y = A ⊙B =B A AB [展示逻辑电路图] 分析得出组合逻辑电路的特点和能解决的两类问题: 二、组合逻辑电路的特点 任一时刻的稳定输出状态,只决定于该时刻输入信号的状态,而与输入信号作用前电路原来所处的状态无关。不具有记忆功能。 三、组合逻辑电路的两类问题: 1.给定的逻辑电路图,分析确定电路能完成的逻辑功能。 →分析电路 2.给定实际的逻辑问题,求出实现其逻辑功能的逻辑电路。→设计电路 14.1.1 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 一、 分析的目的:根据给定的逻辑电路图,经过分析确定电路能完成的逻辑功能。 二、 分析的一般步骤: 1. 根据给定的组合逻辑电路,逐级写出逻辑函数表达式; 2. 化简得到最简表达式; 3. 列出电路的真值表; 4. 确定电路能完成的逻辑功能。 口诀: 逐级写出表达式, 化简得到与或式。 真值表真直观, 分析功能作用大。 三、 组合逻辑电路分析举例 例1:分析下列逻辑电路。 解: (1)逐级写出表达式: Y 1=B A , Y 2=BC , 组合逻辑电路 表达式 化简 真值表 简述逻辑功能

逻辑学深刻复习知识点

逻辑学复习知识点 前言:逻辑学:传统逻辑、现代逻辑;它是基础性,工具性的学科(更直接,更系统)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什么是逻辑学 1.“逻辑”的含义:源于古希腊,原意:思想,言辞,理性,规律。 逻辑是一门学科,即逻辑学(思维科学)。 2.逻辑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思维的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科学。 逻辑学的研究目的:总结出人们正确运用各种思维形式的逻辑规律。 思维:感性认识(感觉,知觉,表象)和理性认识(概念,命题(判断),推理) 思维的形式结构(思维的逻辑形式):包括逻辑常项和变项 逻辑常项:不随思维具体内容变化而变化,是判定一种逻辑形式具体类型的唯一依据。 传统逻辑:自然语言(日常用语)现代逻辑:人工语言(符号语言:表意符号,公式,公式序列) 思维形式结构的规律:逻辑规则:仅适用于某种思维形式。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普遍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思维形式。(传统逻辑定义) 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包括: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表现方式: 现代逻辑的基础部分:经典命题逻辑,经典谓词逻辑(表现方式:重言式(重言蕴涵式,重言等值式))第二节逻辑学的性质和作用 1.逻辑学的性质:工具性,全人类性(没有民族性,阶级性) 2.逻辑学的作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4年规定的七大基础学科:逻辑学、数学、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地球科学和空间科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

三方面作用:促成逻辑思维由自发向自觉转变;培养和提高人们认识事物、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帮助识别、驳斥谬误和诡辩。 3.第三节逻辑简史 逻辑学的历史:两千多年逻辑学的三大源头:古中国、古印度、古希腊。 西方逻辑:以古希腊逻辑为先河,在发展的历程中完整地经历了传统和现代两个形态。(以此为例) 传统逻辑的诞生与发展: 传统逻辑:由亚里士多德开始直至莱布尼兹之前的整个逻辑类型。特点:借助自然语言,主要范围是常见日常思维类型。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古希腊著名学者,第一次全面、系统研究逻辑学主要问题,首创逻辑学这门科学。被称作“西方逻辑之父”,主要逻辑著作《范畴篇》、《解释篇》、《前分析篇》、《后分析篇》、《论辩篇》、《辩谬篇》,分别论述概念、命题(判断)、推理、论证、论辩的方法和如何驳斥诡辩的问题。哲学著作《形而上学》系统论述了矛盾律、排中律,涉及同一律。奠定了西方逻辑学发展的坚实基础。古希腊斯多葛学派及欧洲中世纪的逻辑学家:研究了假言命题、选言命题、联言命题和推理形式,提出相应推理规则。 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逻辑学家。17世纪,实验自然科学兴起和发展,研究了科学归纳法问题。《新工具》一书中提出科学归纳的“三表法”:“存在和具有表”、“差异表”、“程度表”,奠定归纳逻辑的基础。 穆勒(1806-1873):19世纪英国哲学家、逻辑学家。在《逻辑体系》(我国近代学者严复译为《逻辑名学》)把科学归纳法发展为五种:求同法、求异法、求同求异并用法、共变法、剩余法。至此,传统逻辑的基本框架大致形成。 现代逻辑的兴起与发展: 现代逻辑(“数理逻辑”或“符号逻辑”):由莱布尼兹奠定基本思想,目前仍在不断发展中的逻辑类型。特点:借助人工语言(符号语言),建立形式系统,对研究对象整体把握。 莱布尼兹(1646-1716):德国著名数学家、哲学家。17世纪末期,提出用数学演算的方法处理演绎逻辑;

公务员行测逻辑推理一招鲜

声明:本资料由大家论坛公务员考试专区https://www.360docs.net/doc/5613383953.html,/index_66.html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自https://www.360docs.net/doc/5613383953.html, 更多公务员考试信息,考试真题,模拟题:https://www.360docs.net/doc/5613383953.html,/index_66.html大家论坛,全免费公益性公务员论坛,等待您的光临! 公务员行测逻辑推理一招鲜 公务员行政能力测验的逻辑部分主要考察应试者对各种事物关系的分析推理能力,涉及对图形、语词概念、事物关系和文字材料的理解、比较、组合、演绎和归纳等方面,最终反映的是应试者各方面的个人素质,需要长期的培养和练习。但是对于研究公务员考试的新东方公务员考试团队而言,如何教授学员技巧,在短暂的备考时间和考试时间里尽可能地拿多分,并且要结合每一位学员的接受能力,设计出切实可行的应试技巧则是我们责无旁贷的目标。 就行政能力测验的逻辑部分而言,目前市面上有很多针对逻辑的讲义,但是个人认为与其通过讲授逻辑学的专业知识,不如告诉学员最简单、最容易操作的技巧,起到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理由有三:第一、作为测验应试者逻辑专业知识的形式逻辑题已经淡出大家的视野,未来的大趋势正如MBA入学考试考纲所言:“逻辑推理试题的内容涉及自然和社会各个领域,但并非测试有关领域的专门知识,也不测试逻辑学专业知识,而是测试考生对各种信息的理解、分析综合和判断,并进行相应的推理、论证与评价等逻辑思维能力”;第二、就逻辑推理本身的性质而言,是一种已知推未知的过程,报考公务员的应试者大多受过高等教育,都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这些就是一个已知的积累,因此他们具备已知推未知的前提条件;第三、在已知推未知的过程中必然涉及逻辑学的知识,但是这些也应该是大家平时了解,我们新东方公务员团队所要做的是利用大家都熟悉的逻辑基础知识达到解题的结果,并且保证速度和准确度。下面就给大家谈谈如何用逻辑学最基础的一些知识解答大多数逻辑推理题里涉及的逻辑学的部分。 基础知识回顾: 一、何为逻辑推理? 推理是从一个或者多个已知命题得到新命题得思维过程,逻辑是关于推理和论证的科学。用公式表达就是A→B。 二、三段论 由A→B,B→C得到A→C 特别注意貌似三段论的陷阱:A→B,C→B是否可以得到A-?-C,答案是不可以,在三段论中前一个逻辑关系的结论必须是后一个逻辑关系的前提,这样才能应用三段论。 三、条件关系 在A→B中A是B的充分条件,B是A的必要条件,箭头指向必要条件,必要条件表达大前题。 大家在无法进行条件的判断时可以运用:充分条件--有之必然,无之未必不然;必要条件--无之必不然,有之未必然的口诀,当然这个口诀也表达了充分和必要条件的含义。 三、等价命题的转换 原命题等价于其逆否命题,不等价于其逆命题或者否命题 四、学会把日常语言转换为条件关系 表充分条件:只要A就B、如果A就B、因为A所以B、想要A就要B等 表必要条件:不B不A、除非B不A、一定/必须B、只有B才A等 注:A表充分条件,B表必要条件 把日常语言转换为条件关系主要的作用在于把考察逻辑知识的论述题目转换为简单的表达

综合基础知识的考试题型

综合基础知识的考试题型 问:综合基础知识考作文吗? 答:《综合基础知识》不考小作文,题型全部为客观选择题,题型与公务员考录笔试科目《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基本一致。此外,《医学基础知识》和《护理专业知识》的题型也全部为客观题。 岗位信息表载明的笔试(或面试、专业测试)100%指的是什么? 岗位信息表载明的“考试方式及折算比例”,表示该岗位考试方式为笔试、面试或专业测试及相应所占比例,如“笔试100%”,说明该岗位仅进行笔试,笔试成绩即为综合成绩。 综合基础知识考试例题 1.职业道德是职业范围内的______,是______和______在各个职业领域内的具体体现。 2.教师道德是一种__,它的基本含义就是,教师在__的指导下,通过__逐步形成并必须遵循的__和__的总和。 3.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有________。 4.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是________,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________。 5.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要求教师必须具有________和________。 6.教师合理的知识结构应包括________等方面;教师的能力结构主要有 ________等方面。 7.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至少应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等方面。 8.我国的师生关系是以______为根本目标的。其明显的特征是______、 ______和______。 9.师生关系与一般社会关系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它是因___而生,又为___而存,其最大的功能就是___功能。 10.一般来说,在师生关系中有几种典型的模式,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与解析: 1.特殊道德要求,一般社会道德,阶级道德 2.职业道德,共产主义道德原则,教育劳动过程,道德规范,行为准则

定义判断、逻辑推理、类比推理、基础知识(精)

二、定义判断。共 10题。每道题先给出一个概念的定义,然后分别列出四种情况,要求你严格依据定义, 从中选出一个最符合或最不符合该定义的答案。注意:假设这个定义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 请开始答题: 61. 单位犯罪,是指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为本单位谋取非法利益,经单位集体研究决定或者由负责人员决定实施犯罪的。 下列哪一行为构成单位犯罪?( A. 甲、乙、丙出资设立一家有限责任公司专门从事走私犯罪活动 B. 某公司为谋取高额利润与客户分别签订主合同和补充协议,在补充协议中以违法承诺保底和 3%~22%左右的固定利益为诱饵,非法开展资产管理业务 C. 某公司董事长及总经理以公司名义印刷非法出版物,所获收入由他们二人平分 D. 某公司职工对前来征税的税务工作人员使用暴力,拒不缴纳税款 62. 取保候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责令被告人提供保证人, 由保证人担保被告人不逃避或妨碍侦查、起诉和审判并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措施。 根据以上定义,下列哪种情况是取保候审?( A. 张青因伤害罪被判处一年有期徒刑,因其是初犯,且认罪态度极好,法院为他规定了一年半的考验期, 即在一年半内张青不再犯罪, 就不必去监狱服刑。考验期内由张青所在单位考察 B. 王蓉,女,因过失杀人罪被判 8年有期徒刑,服刑期间,王某积极改造, 4年后被提前释放, 但规定了 4年考验期, 考验期内如果不犯罪了, 剩下的刑期不再执行。考验期由公安机关监督

C. 董某,女,因涉嫌贪污而被检察机关审查,警察贪污属实,且数额较大,应当逮捕。但检查人员考虑其孩子尚不满一周岁,就决定在判决前暂不羁押,由其单位领导出面保证, 她随时接受检察院和法院的传唤 D. 马某因诈骗罪被判处 5年有期徒刑,在监狱服刑两年后患了严重的风湿性心脏病, 由其家人担保转到一家医院治疗。治疗期间由公安机关负责监督。半年后回到监狱服完剩下的刑期 63. 物质帮助权, 是指因丧失劳动能力或者暂时丧失劳动能力而无法获得必要的物质生活资料时,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生活保障、享受集体福利的一种权利。 下列哪一种情况不是公民获得物质帮助权的条件? A. 公民在年老时 B. 公民在疾病时 C. 公民在遭受自然灾害时 D. 公民在丧失劳动能力时 64. 不良贷款, 包括贷款到期未还的为逾期贷款, 逾期 2年以上的贷款为呆滞贷款, 需要核销的贷款为呆账贷款。 以下哪些应计入不良贷款?( A. 甲公司的一笔流动资金贷款于本周到期,现银行同意其延展还款期 1个月 B. 乙公司的一笔房地产项目贷款于 2005年 6月到期, 2005年 7月该项目因资金短缺而停建 C. 丙公司的一笔委托贷款于 2005年 9月到期, 2005年 9月 15已还 D. 丁公司的一笔拖欠多年的固定资产贷款,现已按规定以呆账准备金予以冲销 65. 新闻效应:人们往往会对几位熟悉的、形象生动的、特点鲜明的信息产生积极的心理反应,不仅表现得非常敏感,而且容易印象深刻。

自动化逻辑图基本知识

单点课教程 题目Theme: 自动化逻辑图基本知识部门Department: 自动化维护制作人Prepared by:张涛 类别Sort: 基础知识改善事例 故障处理六源寻找编号Code:审批人Checked by: 日期Date:2011/6/13 自动化维护过程中,我们得学会怎么看逻辑图,下面我对经常碰到的符号做一下简单的说明,谈一下自己自己理解: 首先我们看一下图,这就是我们常看到的逻辑图,其中有很多符号,都表示什么意思,这些符号联系起来会组成什么样的结果,这就要求我们知道,图中符号的意思,这样组合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常见的符号有: 一、常见的符号有: 其中表示硬接线结点,即现场接线.或符号 结点符号 与符号与非符号脉冲符号 流向符号

" "与符号,一般最少有两个输入值,都是0或1信号。 " "或符号,一般最少有两个输入值,都是0或1信号。 " "表示脉冲符,即从0到1或从1到0变化的过程。 " "表示指令方向,即逻辑值的流向。 还有我们在分析逻辑中经常见到的" "与非符号,""表示或非符号,这是我们常用的几种逻辑指令,下面我们具体说明一下每种符号的逻辑运算。 常见符号的计算: 我们在进行逻辑运算的时候,都是用0或1表示,真表示1,假表示0,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二进制数字来进行逻辑运算。 ""或符号:表示只要有一个信号为1,即为真,则计算出来的值为1,用逻辑运算来表示为:A+A=A,A+A(非)=1,直观的表示出来为:1+1=1,1+0=1,0+1=1,0+0=0,也只有这有4种运算。 “”与符号:表示只要有一个信号为0,即为假,则计算出来的值为0.用逻辑运算来表示为:A*A=A,A*A(非)=0,直观的表示出来为:1*1=1,1*0=0,0*1=0,0*0=0,只有这4种运算。 看下图几个例子: " "和" "与非和或非,表示与的结果或或的结果取反值,直观的表示出来:0(非)=1,1(非)=0。 " "脉冲符号,表示给出的0或1信号,比如,远程开关井,给开的信号表示1,给关的信号表示0。也可以说是我们给出的信号。 " "逻辑值传递符号,表示把逻辑运算的结果传递到下一阶段。 看实例如下图: 图中所表示的意思: 当出现压降速率过快或PALL 的时候,有报警声响,同时把逻辑信号传给逻辑编辑程序。 逻辑编辑程序描述: 先把报警传递的逻辑信号与联锁抽入信号做与操作,如果压力正常,则下传的信号为0否则为1,如果联锁投入则信号为1否则为0。同时把与逻辑运算的结果下传。 联锁不投入的情况,出现的结果只有一种情况,结果为1. 联锁投入的情况,出现的结果有两种:压力正常结果为0,否则为1. 正常情况下联锁一般都为投入状态。 11 1 10 1 1 0 0 0 11 100 0 0

逻辑学笔记整理

《逻辑学》笔记整理 2012300160016 马院12级思政杨郑伟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逻辑”和逻辑学 一、“逻辑”一词的含义 “逻辑”这个语词由英语Logic音译而来,导源于希腊文,原意是思想、理性、言词、规律等。在现代汉语中,“逻辑”是个多义词,其含义主要有: 1、客观规律性。例如:“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是生活的逻辑”。这里的“逻辑”是指生活的规律性。 2、思维的规律性。例如:“应该合乎逻辑地思维,明确地表达思想”。这里的“逻辑”是指思维要合乎思维的规律。 3、某种理论观点。例如:“明明是侵略,却说成是友谊,这是强盗的逻辑”。这里的“逻辑”是指一种荒谬的理论。 4、与“逻辑学”同义,指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例如:“认真学习逻辑知识,熟炼运用逻辑知识,对思考问题、写文章、说话、办事以及进一步发展智力都大有好处”。这里的“逻辑”便是指逻辑学。 二、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逻辑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思维的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简单的逻辑方法。 思维的形式结构也叫思维的逻辑形式,它是由逻辑常项和变项组成的。综上所述,逻辑学是研究思维的形式结构及其规律和简单的逻辑方法的学说。推理形式及其有效性的判定是它的核心内容。 第二节逻辑学的性质与意义 一、逻辑学的性质 从逻辑学的研究对象可知,这门科学提供给人们的是认识事物、表达论证思想时必须运用的一种思维工具,所以,它是一门工具性质的科学。 二、学习逻辑学的意义 学习逻辑学的根本意义,是训练和提高人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其自觉地运用逻辑知识,提高学习和工作的质量。 具体来说,学习逻辑学的意义主要有: 第一,有助于正确认识事物,从已知进到未知。 第二,有助于准确、严密地表达和论证思想。

[VIP专享]能让你一天就看懂的逻辑推理基础知识

能让你一天就看懂的逻辑推理基础知识(摆渡原创) 能让你一天就看懂的逻辑推理基础知识(摆渡公益版) 本帖中我讲的逻辑基础是必然性推理,(可能性推理,比如最加强,最削弱等等问题,比较复杂,这帖子里就先不讲了……)不过兔子个人认为必然性推理是逻辑里面最简单最好掌握的,所以拿出来分享 *^_^* 在行测中一道逻辑分值肯定大于0.7,一般在0.8~0.9之间,省考题少的话有可能一道一分,如果你逻辑强,速度快,是非常合算的。 Part1啥是逻辑 Part2关键词(基础的基础) Part3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逆否命题 Part4推理规则 Part5矛盾关系 Part6 反对关系 Part1啥是逻辑 请问我们讲的是什么题?逻辑推理题!OK,既然是逻辑推理,那么一定要记住的一点是,题目中说对的都是对的,题目中说错的就是错的,题目中没说的我们都不知道!千万不能用言语理解的思维来做逻辑推理,否则吃亏吃大了,一方面影响做题,另一方面很容易掉进出题人挖的陷阱里去,第三就是,会浪费时间。 讲一个超级变态的例子来加深大家的印象:这是一道逻辑推理题 例1.有一群人,里面有15个非男人,有16个非女人,男女一共25人,问,男人有几人,女人有几人?笑了吧笑了吧?按常识,非男人,不就是女人嘛!可是一加,就不对了吧? 为什么?因为这是逻辑推理!题目没说非男人就是女人吧?没说,那你就不能凭自己常识来做题! 那怎么解? 非男人+男人=总数 1。 15+男=总 非女人+女人=总数 2。 16+女=总 3。男人+女人=25 1。+2。=4。 4。 15+16+男+女=2总 于是 15+16+(男+女)=2总 总=(15+16+25)/2 可求 总数=28人,男人=28-15=13 女人=28-16=12 那剩下来的那三个是什么人?你不要管!题目没说,就当做不知道! 这才是逻辑的思维,题目的不容置疑性! Part2关键词(基础的基础) 什么叫关键词?关键词就是你在题目里看到它们的时候要印在脑子里的词! 先讲逻辑语言中的关键词。 表示范畴的词:所有(任何)、有些 表示可能性的关键词:必然、可能 表示选择性的关键词:或、且 单独看这些词,好简单哦,可是如果把它们联系起来变成一道长长的题目头就大了 现在我们来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 先说范畴吧,所有(任何)和有些

公务员考试必背综合基础知识

公务员考试必背综合基础知识

综合基础知识必背考点 1.热带有几个季节? 答案:2个 2.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是: 答案:印度 3.“海的女儿”是哪个城市的城徽? 答案:哥本哈根 4.被称为“老人国”的星系是哪一星系? 答案:椭圆星系 5.妙应寺白塔始建于元朝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由当时哪国的工艺家阿尼哥奉敕主持修建? 答案:尼伯尔 6.妙应寺白塔的刹座呈须弥座式,座上竖立着下大上小十三重相轮,即所谓的:“十三天”

7.以下哪座塔是元大都保留至今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大的一座藏式佛塔。 答案:妙应寺白塔 8.称为“数学之神”的科学家是: 答案:阿基米德 9.“薛涛笺”产生于哪个朝代? 答案:唐 10.产生海水潮汐的主要原因是: 答案:月球引力 11.天文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 答案:天体 12.以下哪项不是天文学主要研究对象? 答案:气象 13.天文学家把全天空的星星按区域划分成多少个星座? 答案:88个

14.领土面积居世界前四位的国家是: 答案:俄罗斯、中国、加拿大、美国 15.加拿大的领土面积在世界上排第几? 答案:第2 16.中国最东边的城市是黑龙江的? 答案:绥芬河市 17.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时间: 答案:1789年7月14日 18.面临江上大风大雨时,吴六奇唱的是哪出戏 答案:《沉江》 19.吴六奇死于何人之手? 答案:归钟 20.非洲产量和储量都占世界第一位的矿产是:

答案:黄金、金刚石 21.尼日尔河位于: 答案:非洲 22.非洲的沙漠面积约占整个非洲面积的:答案:1/3 23.非洲石油产量最多的国家是: 答案:尼日利亚 24.非洲热带草原上最典型的动物是: 答案:斑马、长颈鹿 25.非洲的第一大河是: 答案:尼罗河 26.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分布最广的气候是答案:热带草原气候 27.埃及地处非洲的: 答案:东北部

逻辑基础知识BYIF

一.逻辑上的两个最基本概念 1.开语句 所谓开语句,定义是无法确定真假,无法判断错误的语句。如“明天会下雨”,这就是一个开语句,因为明天还没到来(这里必须先假设天气预报不一定准确),所以这个判断是对是错是不知道的。 2.命题 相对于开语句而言,可以判断出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 二.三个基本逻辑联系词 1.逻辑“且”:一般形式:“p且q”,它为真的条件是p,q同时为真 2.逻辑“或”:一般形式:“p或q”,它为真的条件是p,q同至少一个为真 3.逻辑“非”:一般形式:“非p”,它为真的条件是p为假(可见,p和非p是矛盾的) 三.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它们都是对于一个命题而言的,对于命题“如果p,那么q”,我们就说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概括起来讲,条件是结论的充分条件,结论是条件的必要条件。(注意: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在一个命题里面总是成对同时出现的,找到了充分条件,倒过来就是必要条件) 四.四种基本命题 1.原命题 最初的那个命题叫做原命题,这个在推理前可以随意规定,不过规定好了下面就不能再改了,因为下面的三种命题都是基于原命题的,一般我们写作“如果p,那么q”,为了便于大家理解,我结合用实际的例子,p,q太过于抽象,现在假设p=“明天下雨”,q=“明天出门要打伞”,那么原命题变成“如果明天下雨,那么明天出门要打伞”。 2.逆命题 把原命题直接倒过来就是逆命题。“如果q,那么p”,这里就是“如果明天出门要打伞,那么明天下雨” 3.否命题 把原命题中的前提和结论都否定叫否命题。“如果非p,那么非q”,这里就是“如果明天不下 雨,那么明天出门不要打伞”。 (补充说明:命题的否定形式,前提不变,否定结论的命题,叫做原命题的否定形式。“如果p,那么非q”。这里就是“如果明天下雨,那么明天出门不要打伞”。)

逻辑学知识要点

逻辑学知识要点 上篇逻辑推理 逻辑学主要是从形式上or结构上来研究推理的正确性或者有效性的科学。 任何推理形式都由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组成。∕逻辑常项:推理形式中固定不变的部分,是判定一种推理形式的类型的唯一根据,也是区别不同类型的推理形式的唯一根据。∕无论给变项代入何种不同的具体内容,推理形式不会改变。 如果只要分析到所包含的简单命题即原子命题为止即可判定,那么这类推理称为复合命题推理,简称推理命题,相应的逻辑称为命题逻辑。∕逻辑常项、命题变项。 必须分析到简单命题即原子命题所包含的概念即词项才能判定,则这类推理称为简单命题推理,简称词项推理,相应的逻辑称为词项逻辑。∕逻辑常项、词项变项。 第一章基本复合命题及其推理 1、负命题 负命题:就是通过否定某个命题所得到的命题,又叫做命题的否定。 一般公式是:并非¬。∕“并非“为联结词,常用符号“¬”表示,读作“并非”。 真假特征:p与“¬p”矛盾。 2、联言命题及其推理 ⑴联言命题:就是断定几种事物情况同时存在的命题。 一般公式是:p并且q。∕“并且“为联结词,常用符号“∧”表示,读作“合取”。 “……和……”、“即……又……”、“不但……而且……”、“虽然……但是……”等表示并列关系、递进关系、转折关系的词语都是“并且”的意思。 真假特征:联言支p,q同时真,联言命题p∧q为真;p,q同时假,p∧q为假。 ⑵联言推理:就是前提or结论为联言命题,并且根据其真假特征所进行的推理。 推理形式有:分解式(由前提中一个联言命题为真,推出其任一支命题为真的推理)、组合式(由前提中一些支命题为真,推出这些支命题所组成的联言命题为真的推理)。 3、选言命题及其推理 选言命题是断定几个可能的事物情况中至少有一个事物情况存在的命题。 ①⑴相容的选言命题:至少有一个存在并且可以同时存在的选言命题,即选言支(p,q)之间具有并存的关系,p,q不同假。 一般公式是:p或者q。∕“或者“为联结词,常用符号“∨”表示,读作“析取”。

2能让你一天就看懂的逻辑推理基础知识

能让你一天就看懂的逻辑推理基础知识(摆渡公益版第二部分)Part4 推理规则 三段论 在逻辑中最最基本的推理规则,就是三段论。 什么叫三段论?三段论就是三句话,两个前提推一个结论 讲一个故事让大家轻松一下 从前,有一位哲学家叫苏格拉底 有一天,有个人找他说话:“大师,我很崇拜您,向您求教几个问 题,您能回答我对或者不对吗?” 苏格拉底:“能。” 那人说:“所有人都会死,这句话对不对?” 苏格拉底:“对。” 那人说:“大师您是人,对不对?” 苏格拉底:“对。” 那人说:“于是,大师您会死,对不对?” 苏格拉底:“……%¥……#¥……%¥……#%¥……”

以上就是三段论,嘿嘿 哈哈,回到正题,给几个三段论的公式(有兴趣的童鞋可以自己试试把上面的故事转换一下,看看是符合1234中的哪一个 哦!) 比如: 1.所有A是B,所有B是C,于是,所有A是C(两个前提,都是肯定句,则结论必是肯定句) 2.有些A是B,所有B是C,于是,有些A是C 3.有些A是B,所有B非C,于是,有些A非C (两个前提,一肯一否,则结论必是否定句) 4.有些A非B,所有C是B,于是,有些A非C 三段论推理传递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传递推理的那个前提是所有开头的 要注意的一点是,两个前提中至少有一个是“所有”,否则推理不能传递,比如 有些A是B,有些B是C,像这种条件,我们什么也推不出来的!

伸个懒腰,我们来做道综合点的题吧~ 复习复习前几个部分的内容,嘿嘿~ 例8.世界上最漂亮的猫中有一些是波斯猫,然而,人们必须承认,所有的波斯猫都是自负的,并且所有自负的波斯猫总是让人生气。如果上面的陈述正确,下面的每一个基于上述的陈述也必然是正确的,除了: A.世界上最漂亮的猫中有一些是让人生气的(有些a是d)B.一些让人生气的波斯猫是最漂亮的猫(有些d是a) C.任何不让人生气的猫不是波斯猫(因为有任何,这里我们用的是逆否命题同真假来做非d=>非b 等价于b=>d) D.一些让人生气且最漂亮的猫不是波斯猫(D项看起来比较复杂,你们晕了没有?知道关键在哪里么?有疑问的翻回 Part2!仔细看看例2,弄错的,打自己PP!简化来说直接就是,有些最漂亮的猫不是波斯猫,从“有些最漂亮的猫是波斯猫” 是不可以直接推出“有些最漂亮的猫不是波斯猫”的!解释见例2去) 题面:有些最漂亮的猫是波斯猫(1.有些a是b),所有波斯猫都自负(2.所有b是c),所有自负的波斯猫让人生气(3.所有c

逻辑推理基本知识

把不同排列顺序的意识进行相关性的推导就是逻辑推理。 逻辑推理就是,当人类听到别人陈述的事情时,大脑开始历经复杂的讯号处理及过滤,并将信息元素 ( Information element ) 经过神经元(Neuron) 迅速的触发并收集相关信息,这个过程便是超感知能力。之后由经验累积学习到的语言基础进行语言的处理及判断,找出正确的事件逻辑。 一、直接推理——关系推理 ①矛盾关系推理: 矛盾关系——命题之间不可同真,也不可同假。 规则:一个假,则另一个真;一个真,则另一个假。由一个命题的真必然推导出另一相应命题为假,由一个命题的假必然推导出另一相应命题为真。 ②反对关系推理: 反对关系——命题之间不可同真,但可同假。 规则:一个真,则另一个假;一个假,则另一个真假不定。由一个命题的真必然推出另一命题为假。 ③下反对关系推理: 下反对关系——命题之间不可同假,但可同真,至少有一真。 规则:一个假,则另一个真;一个真,则另一个真假不定。由一个命题的假必然推出另一命题的真。 ④差等关系推理 差等关系——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之间全称真则特称真,特称假则全称假的关系。 规则:由一个全称命题真推出相应的特称命题必真,由一个特称命题假推出相应的全称命题必假。 二、间接推理——三段论 三段论:指由两个包含有一个共同词项的直言命题作为前提从而推出一个新的直言命题为结论的推理 结构形式:根据中项在前提中的不同位置,三段论有四中不同的结构形式。一、中项分别是大前提的主项和小前提的谓项 大前提 M(中项)———P(大项)

小前提 S(小项)———M(中项) —————————— 结论 S(小项)———P(大项) 例:所有科学都是实践的产物 自然科学是科学 —————————— 所以,自然科学是实践的产物 规则:1、小前提必须肯定 2、大前提必须全称 二、中项分别是大前提和小前提的谓项 大前提 P(大项)———M(中项) 小前提 S(小项)———M(中项) —————————— 结论 S(小项)———P(大项) 例: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 我们的军队不是愚蠢的军队 —————————— 所以,我们的军队不是没有文化的军队 规则:1、前提中必有一个是否定的 2、大前提必全称 三、中项分别是大前提和小前提的的主项 大前提 M(中项)———P(大项) 小前提 M(中项)———S(小项) —————————— 结论 S(小项)———P(大项) 例:黄铜不是金子 黄铜是闪光的 —————————— 所以,有些闪光的不是金子 规则:1、小前提必肯定 2、前提之一必全称 3、结论必特称 四、中项分别是大前提的谓项和小前提的主项大前提 P(大项)———M(中项) 小前提 M(中项)———S(小项) —————————— 结论 S(小项)———P(大项)

逻辑学基本知识

逻辑学基本知识 对以下列出的基本逻辑知识要求掌握;而对于其余的知识点,只需作为背景知识浏览一下,有个大致的了解即可。 ㈠概念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概念间的关系按其性质来说,可以分为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两大类。 概念间的相容关系有: (1)同一关系,是指外延完全重合的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例如,“北京”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这两个概念就是同一关系; (2)从属关系,是指一个概念的外延包含着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比如,“教师”和“教授”这两个概念,前者的外延就包含着后者的全部外延; (3)交叉关系,是指两个概念的外延有且只有一部分重合。比如,“企业家”和“青年”这两个概念的外延就具有交叉关系。 概念间的不相容关系有: (1)矛盾关系,两个概念的外延是互相排斥的,而且这两个概念的外延之和构成了它们所属概念的全部外延。例如:“男人”和“女人”,“生”和“死”; (2)反对关系,两个概念的外延是互相排斥的,而且这两个概念的外延之和不能构成它们所属概念的全部外延。例如“白色”和“黑色”。 ㈡常见的逻辑错误 1、偷换概念 2、因果倒置 3、以偏概全 4、自相矛盾 5、循环论证 6、同语反复

7、循环定义 8、转移论题 ㈢性质命题(直言命题) 性质命题是断定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性质命题也叫直言命题,可分为六种基本类型: (1)全称肯定判断。其逻辑形式是“所有S都是P”; 例如:所有的金属都是导体。 (2)全称否定判断。其逻辑形式是“所有S都不是P”; 例如:所有的非金属都不是导体。 (3)特称肯定判断。其逻辑形式是“有S是P”; 例如:有的金属是液态。 (4)特称否定判断。其逻辑形式是“有S不是P”; 例如:有的化妆品不是液态。 (5)单称肯定判断。其逻辑形式是“某个S是P”; 例如: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6)单称否定判断。其逻辑形式是“某个S不是P”; 例如:小王不是老师。 由于单称判断对反映某一单独对象的概念的全部外延作了断定,从逻辑性质上说,单称判断可以看作是特殊的全称判断。这样,性质命题就可以归结为以下四种基本形式:全称肯定判断、全称否定判断、特称肯定判断和特称否定判断。 日常语言中的直言判断在表达上可能是不严密的,在逻辑题中应先整理成规范形式。㈣三段论及其结构 三段论,是由两个含有一共同项的性质判断作前提,得出一个新的性质判断为结论的推理过程。例如: 知识分子都是应该受到尊重的, 人民教师都是知识分子, 所以,人民教师都是应该受到尊重的。

综合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㈠《综合基础知识》 1、政治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2)中国共产党历史和党的建设理论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理论。 (3)毛泽东思想概论 毛泽东思想的含义、形成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历史地位;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和科学内涵;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科学内涵。 2、法律 (1)法理学 法治理论;法的基本理论;我国当代法的体系;法的运行;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 (2)宪法学 宪法的基本理论;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我国的国体、政体和结构形式;我国的国家机构;国家赔偿制度。 (3)主要实体法 行政法;民法;刑法;经济法;商法。 (4)主要程序法 行政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 3、经济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市场经济概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及主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市场体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收入分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 (2)中国国情与重庆市情 中国的国情国力;重庆市情。 (3)主要国际经济关系 国际贸易关系;国际货币关系;国际投资关系;国际经济组织。 (4)国际经济发展趋势 地区经济一体化;国际经济全球化;国际经济协调;国际经济秩序变化。 4、科学技术 (1)科学前沿问题 生命过程的定量研究和系统整合;凝聚态物质与新效应;物质深层次结构和宇宙大尺度物理学规律;核心数学及其在交叉领域的应用;地球系统过程与资源、环境和灾害效应;新物质创造与转化的化学过程;脑科学和认知科学。 (2)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基础研究 人类健康与疾病的生物学基础;农业生物遗传改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科学问题;人类活动对地球系统的影响机制;全球变化与区域响应;复杂系统、灾变形成及其预测控制;能源可持续发展中的科学问题;航空航天重大力学问题;纳米研究;其他关键科学技术发展动态。 5、公文写作 (1)公文知识与公文规范 公文基础知识;公文规范。 (2)常用公文写作 决定;意见;通知;通报;通告;报告;请示;批复;函;会议纪要。 (3)事务文书写作 会议记录;简报;计划;总结;述职报告;调查报告;规章制度;贺词;感谢信;慰问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