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位器的接法

电位器的接法

电位器是一种常用的电子元件,常用于调节电路中的电压或电流。电位器的接法有多种方法,不同的电路需要不同的接法。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电位器接法:

1. 电位器分压接法:将电位器两端分别与电路的正负极相连,

中间接一个电压表或电流表,通过调节电位器旋钮来改变电路的电压或电流大小。

2. 电位器串联接法:将电位器两端与电路的正负极依次相连,

中间不接其他电子元件,通过调节电位器旋钮来改变电路的电阻大小。

3. 电位器并联接法:将电位器两端与电路的正负极并联,中间

不接其他电子元件,通过调节电位器旋钮来改变电路的电导大小。

4. 电位器调节接法:将电位器两端与调节器的正负极相连,中

间接一个电路,通过调节电位器旋钮来改变电路的电压或电流大小。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电位器接法,需要根据具体的电路需求进行选择。在连接电位器时一定要注意电位器两端的极性,以免引起电路故障。

- 1 -

变频器外接电位接法

变频器外接电位器接法 分别接在电阻的这两颗线上,另一个线接在调节端子上。 红线接在黑头上,插在小洞里。 将红外接电位器的两端接+10V和ACM,滑动端接电压输入端AVI。 变频器与外接电位器之间接线应用屏蔽线,且要三线均屏蔽。变频器与外接电位器之间距离超过2米时,要考虑屏蔽线的质量,线径不能小。变频器与外接电位器之间距离超过10米时,建议在保证屏蔽线的质量和线径下,再套铁管。在保证屏蔽线的质量和线径下套铁管,距离可以超过200米,原则是变频器端,线路压降可以忽略,若压降过大,可以用单芯铜线屏蔽代替屏蔽线。 变频器的控制如果采用闭环自动控制,必须将工艺参数,如生产过程中的流量、液面、压力、温度等通过变送器、调节器转换为4~20mA 的信号,送至变频器的信号输入端,才能达到变频控制的目的。频率的设定可以通过外接频率设定电位器的方法来实现。

RP的使用有其局限性。这是由于RP输入的是0~10V的电压信号,而电压信号随着传输距离的延长受到的干扰增大。如果安装现场与变频器距离较远,则无法保证信号传输的准确性。在这种情况下,频率信号可以这样来设定:在输入端子X1~X9中,任意指定某两个端子,并设定其数据为“17”(增命令)和“18”(减命令),这样在运行信号(ON)时,能用外部触点输入信号增/减设定频率。端子的功能见表2-4,此时的接线图如图所示。 表端子功能表

在图中,指定X1为频率增命令端子;X2为频率减命令端子。虚线框内元件即运行和停止按钮SB1、SB2,频率增减按钮SB3、SB4,以及频率表P均安装在现场操作柱上。操作柱可选用专业厂家生产的防爆变频调速操作柱。使用时按住SB3,频率增加(见表P),松开手,频率即固定在某频率值上;同理,按住SB4,频率减小,松开手,频率即固定在另一个频率值上。

多圈电位器链接方法

多圈电位器链接方法 多圈电位器是一种常见的电子元件,广泛应用于电子电路中。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电路中的电压或电流,以满足特定的需求。多圈电位器的链接方法有很多种,下面将介绍其中几种常见的链接方法。 第一种链接方法是串联链接。在串联链接中,多个电位器的输出端依次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长链。这种链接方法常用于需要较大调节范围的情况,因为每个电位器的调节范围有限,通过串联多个电位器可以扩大整体的调节范围。同时,串联链接还可以增加电位器的阻值,提高电路的灵敏度。 第二种链接方法是并联链接。在并联链接中,多个电位器的输出端同时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并联的网络。这种链接方法常用于需要较小调节范围的情况,因为并联链接可以将多个电位器的调节范围叠加在一起。同时,并联链接还可以减小电位器的阻值,降低电路的灵敏度。 第三种链接方法是混合链接。在混合链接中,电位器的输出端既可以串联链接,也可以并联链接。这种链接方法常用于需要同时调节不同参数的情况,例如同时调节电压和电流。通过混合链接,可以灵活地调节电路中的各个参数,满足不同的需求。 除了上述的常见链接方法外,还有一些特殊的链接方法。例如,可以将多个电位器组合成一个电位器阵列,通过选择不同的输入和输

出端,可以实现不同的调节功能。同时,还可以将多个电位器与其他元件(如电容、电感等)组合,形成复杂的电路调节模块。 需要注意的是,多圈电位器的链接方法应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来选择。在选择链接方法时,需要考虑电路的要求、调节范围、精度等因素。同时,还需要合理设计电路连接方式,保证信号的稳定传输和调节的准确性。 多圈电位器的链接方法有多种,包括串联链接、并联链接、混合链接等。每种链接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景,需要根据具体的需求来选择合适的链接方式。通过合理选择和设计链接方法,可以实现电路中的精确调节,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

电位器的作用及电位器接法

电位器的作用及电位器接法 电位器实际上就是可变电阻器,由于它在电路中的作用是获得与输入电压(外加电压)成一定关系得输出电压,因此称之为电位器。 电路图形符号 电位器阻值的单位与电阻器相同,基本单位也是欧姆,用符号Ω表示。电位器在电路中用字母R或RP(旧标准用W)表示,图1是其电路图形符号。 图1电位器电路图形符号 常用电位器实物图、结构特点及应用 常用电位器如表1所示。

表1常用电位器实物图及应用 电位器的主要参数 电位器的主要参数有标称阻值、额定功率、分辨率、滑动噪声、阻值变化特性、耐磨性、零位电阻及温度系数等。 1、电位器的标称阻值和额定功率 2、电位器上标注的阻值叫标称阻值。 3、电位器的额定功率是指在直流或交流电路中,当大气压为87~107kPa,在规定的额定温度下长期连续负荷所允许消耗的最大功率。线绕和非线绕电位器的额定功率系列入表2所示。 表2电位器额定功率标称系列(单位:功率)

电位器的阻值变化特性 阻值变化特性是指电位器的阻值随活动触点移动的长度或转轴转动的角度变化的关系,即阻值输出函数特性。常用的阻值变化特性有3种,如图所示。 图电位器阻值变化曲线 直线式(X型):随着动角点位置的变化,其阻值的变化接近直线。 指数式(Z型):电位器阻值的变化与动角点位置的变化成指数关系。 ①直线式电位器的阻值变化与旋转角度成直线关系。当电阻体上的导电物质分布均匀时,单位长度的阻值大致相等。它适用于要求调节均匀的场合(如分压器)。 ②指数式电位器因电阻体上的导电物质分布不均匀,电位器开始转动时,阻值变化较慢,转动角度增大时,阻值变化较陡。指数式电位器单位面积允许承受的功率不等,阻值变化小的一端允许承受的功率较大。它普遍应用于音量调节电路里,因为人耳对声音响度的听觉最灵敏,当音量大到一定程度后,人耳的听觉逐渐变迟钝。所以音量调节一般采用指数式电位器,使声音的变化显得平稳、舒适。③对数式电位器因电阻体上导电物质的分布也不均匀,在电位器开始转动时,其阻值变化很快,当转动角度增大时,转动到接近阻值大的一端时,阻值变化比较缓慢。对数式电位器适用于与指数式电位器要求相反的电子电路中,如电视机的对比度控制电路、音调控制电路。 电位器的分辨率 电位器的分辨率也称为分辨力,对线绕电位器来讲,当动接点每移动一圈时,输出电压不连续的发生变化,这个变化量与输出电压的比值为分辨率。直线式线绕电位器的理论分辨率为绕线总匝数N的倒数,并以百分数表示。电位器的总匝数越多,分辨率越高。 电位器的最大工作电压 电位器的最大工作电压是指电位器在规定的条件下,长期可靠地工作而不损坏,所允许承受的最高点工作电压,也称为额定工作电压。 电位器的实际工作电压要小于额定工作电压。如果实际工作电压高于额定工作电压,则电位器所承受的功率要超过额定功率,则导致电位器过热损坏。 电位器的动噪声 当电位器在外加电压作用下,其动接触点在电阻体上滑动时,产生的电噪声称为电位器的动噪声。动噪声是滑动噪声的主要参数之一,动噪声值的大小与转轴速度、接触点和电阻体之间的接触电阻、电阻体的电阻率不均匀变化、动接触点的数目以及外加电压的大小有关。

电位器的作用及电位器接法

电位器的作用及电位器接法 电位器是一种调节电阻的器件,也被称为可调电阻。它是由一个带电 源和一个可移动的滑动接触点组成。电位器的作用是通过改变电阻值来调 节电路中的电流强度或电压大小。 电位器接法有三种常见形式:可变电阻接法、电压分压接法和电流分 流接法。 一、可变电阻接法: 可变电阻接法是在电阻器两个端点之间接入可变电位器,通过滑动接 触点的移动,改变电位器的电阻值。这种接法通常用于调节电路中的电流 强度。当滑动接触点移动到电位器的一端时,电阻值最大,电流强度最小;当滑动接触点移动到电位器的另一端时,电阻值最小,电流强度最大。通 过调节滑动接触点的位置,可以实现电流强度的精确调节。 二、电压分压接法: 电压分压接法是将电位器与电路串联,用来调节电路中的电压大小。 可将电位器的滑动接触点连接到电路的一些节点上,通过改变滑动接触点 的位置,改变该节点处的电压。这种接法广泛应用于电子器件中,如音量 调节器、亮度调节器等。 三、电流分流接法: 电流分流接法是将电位器与电路并联,用来调节电路中的电流分布。 可以将电位器的滑动接触点连接到电路的分支电路上,通过改变滑动接触 点的位置,改变分支电路中的电流强度。这种接法常用于电流分配电路和 电容分配电路中。

除了以上三种常见的电位器接法外,还有一些特殊的电位器接法,如互调器接法、串联接法、柱状电位器接法等。这些接法多用于特殊的电路调节和测量中。 总结起来,电位器的作用是通过改变电阻值来调节电路中的电流强度或电压大小。常见的电位器接法有可变电阻接法、电压分压接法和电流分流接法。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可以选择适合的接法进行电路调节。

变频器外接电位器接线和参数设置-民熔

变频器外接电位器接线和参数设置-民熔 民熔变频器各种系列的机型都可以使用电位器来控制频率输出,电位器接线0~10v电压。 首先外部电位器后面有3个端子,分别是1、2、3。 将电位器的3号端子连接在变频器+10V的位置,将电位器的2号端子连接在变频器AVI的位置,将电位器的1号端子连接在变频器ACM 的位置。具体接线方法如图所示:

接线端子原理图 其中,+10V 是速度设定用电源,是模拟信号的频率设定电源,+10Vdc3mA(可调电阻3~5kΩ),AVI是模拟电压频率指示,电压范围是0 ~ 10VDC,对应到0~最大输出频率,ACM是模拟信号公共端,是模拟信号的共同端子。

控制端子位置示意图 连接好之后,开始设置参数,首先设置频率来源,02.00是频率输入来源设定 02.00参数说明 我们现在是用外部电位器,应该选择1,也就是主频率输入由模拟信号0-10V,先进入02.00,然后通过上下箭头,选择1,再按确定键保存,确定好之后,然后返回主界面。 然后设置运转指令来源,02.01是运转指令来源设定 02.01参数说明

我们是在变频器的面板上启动,应该选择0,也就是数字操作器控制,先进入02.01,然后通过上下箭头,选择0,再按确定键保存,确定好之后,然后返回主界面。 流程总结: 1、将外接电位器的两端分别接变频器的+10V和ACM,将电位器的滑动端接电压输入端AVI。 2、变频器与外接电位器之间的连接线要选用屏蔽线,且要三线均屏蔽的,如果变频器与外接电位器之间距离超过2米,就要考虑屏蔽线的质量,线径不能小。

3、如果变频器与外接电位器之间距离超过10米,那么在保证屏蔽线的质量和线径下,还需要再套铁管。在保证屏蔽线的质量和线径下套铁管,距离可以超过200米,原则是变频器端,线路压降可以忽略,若压降过大,可以用单芯铜线屏蔽代替屏蔽线。

电位器接法

电位器接法 1. 什么是电位器? 电位器(Potentiometer),也叫可变电阻或电压分压器,是一种可以调整电阻值的电子元件。它由三个连接点组成,两个固定连接点以及一个可调连接点。通过调整可调连接点的位置,可以改变电位器的电阻值,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压分压。 2. 电位器的接法 电位器有多种接法,常见的有三种:电压分压接法、电阻分压接法和电流调节接法。下面将分别介绍每种接法的原理和使用场景。 2.1 电压分压接法 电压分压接法是电位器最常见的用法,它可以通过调节电位器使得电压分压比例发生变化。具体连接如下图所示: V_in | | _______ | | | | V_Out | |------(A)----| |------- | |_______| | | |-----[电位器]---------- | |

| | GND 电位器的两个固定连接点(A)分别连接输入电压V_in的正负极,而可调连接点通过旋钮进行调节,并将输出连接到电阻器的V_out位置。 在此接法下,通过调节电位器的位置,我们可以改变电阻与电位器的比例,从而使得输出电压V_Out的大小随之发生变化。这种接法常用于模拟信号的调节以及分压电路的设计。 2.2 电阻分压接法 电阻分压接法是一种更加简单的电位器接法,它可以通过调节电位器的位置改变电路中的电阻值。具体连接如下图所示: V_in | | | | | | |--------(A)------- | | | V_Out | |_______| | | |-----[电位器]---------- | | | | GND

电位器的固定连接点(A)连接输入电压V_in,可调连接点通过旋钮进行调节,并将输出连接到电阻器的V_out位置。 在电阻分压接法中,电位器可以调节电路中的总电阻值,从而影响电流的流过 和输出电压的大小。这种接法常用于电路调节和电流控制。 2.3 电流调节接法 电流调节接法是一种特殊的电位器接法,它可以通过调节电位器的位置改变电 路中的电流值。具体连接如下图所示: V_in | | | | | | |--------(A)------- | | | | |_______| | | I_Out | |-----[电位器]---------- | | | | GND 电位器的固定连接点(A)连接输入电压V_in,可调连接点通过旋钮进行调节,并将输出连接到负载电流I_Out。

电位器接法

电位器接法 1. 介绍 电位器是一种常见的电子元件,用于调节电路中的电压、电流或阻抗值。电位 器通常由一个旋钮和一个可变电阻组成,它可以通过改变旋钮的位置来改变电阻值。不同的电位器接法可以产生不同的电路效果,本文将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电位器接法。 2. 电位器的基本结构 电位器通常由三个端子组成:两个固定端子和一个可变端子。两个固定端子之 间的电阻值是固定的,而可变端子与其中一个固定端子之间的电阻值是可调的。通过旋转电位器的旋钮,将可变端子与不同的固定端子连接,可以实现不同的接法效果。 3. 电位器的基本接法 3.1 电阻分压接法 电阻分压接法是电位器最常见的用途之一。通过将电位器与固定电阻和电源连接,可以实现电压分压的功能。具体接法如下: 电源正极 ---- 固定电阻 ---- 可变端子 ---- 固定电阻 ---- 接地 其中,电源正极连通固定电阻的一端,电源负极接地。通过旋转电位器的旋钮,可以调节可变电阻的大小,从而改变电阻分压比例,实现不同的电压输出。 3.2 可变电阻接法 电位器也可以作为可变电阻使用,通过将电位器的两个固定端子之间连接电路,可实现可变电阻的效果。具体接法如下: 电源正极 ---- 固定端子1 ---- 可变端子 ---- 固定端子2 ---- 接地 其中,电源正极连通固定端子1,接地连通固定端子2。通过旋转电位器的旋钮,改变可变电阻的大小,从而改变整个电路的电阻值。这种接法在电路设计和调试中经常使用,可用于调节电路的增益、频率响应等特性。 3.3 可变电容接法 利用电位器的可变特性,还可以实现可变电容的效果。具体接法如下: 电源正极 ---- 固定电容 ---- 可变端子 ---- 接地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